会计核算体制

2024-10-05

会计核算体制(共9篇)

会计核算体制 篇1

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是指以政府机关作为会计核算主体, 建立完善的符合政府核算业务的会计机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流程, 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 对外报告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受托责任履约情况的报告系统。本文拟在分析政府会计核算工作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建议, 旨在对政府会计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政府会计核算工作的构建

政府会计目标是根据政府性质、日常活动、管理对象、工作职能等要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标准。政府会计不同于企业会计之处在于政府管理活动与企业运营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 政府作为非盈利组织存在的目的是社会各方利益的综合体现, 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组织其每项活动都涉及到成本收益的考虑。因此, 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价值创造, 政府会计的落脚点在于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虽然, 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的区别, 但是企业会计发展速度要显著快于政府会计, 因此借鉴企业会计的分析模式, 从会计核算的对象、核算要求、核算过程、核算工具等方面阐述政府会计核算的特点, 为后续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一) 政府会计的非盈利特征决定了政府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是预算资金的申请、使用和结余状况

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实质上就是在赋予各级政府财权的同时, 通过财权与事权的结合, 强化财务受托责任, 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根据划分事权、财权的模式, 中央政府将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及中央机关运转所需经费,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和充实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及有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地方财政则主要负担本地区政权机构运转所需支出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划拨和使用情况。因此, 预算会计在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体制中占有重要作用, 预算会计发展为政府会计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

(二) 政府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虽然政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和政府行政拨款, 预算会计是对对政府预算资金运动全过程的反映, 包括预算资金筹集、使用和结存状况, 凡是与预算资金分配有关的收支及其结果, 就构成了预算会计体系。另外, 预算会计更重要的是做到预算支出情况的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就是针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 以国家预算支出安排到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那部分资金为对象, 确认、计量和入账的过程。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财政总会计分配资金后续核算的一部分, 主要用于反映政府预算资金的支出情况。通过行政机关会计, 记录、计算和反映政府经费的使用过程及其结果, 有利于机关定员定额管理, 促进节约使用经费;有利于政府职能完善, 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三) 政府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府预算资金的透明与公正

政府作为纳税人资金的保管者和使用者, 承担着财务受托的责任, 客观上存在向特定的使用者和社会公众披露与政府财务活动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代理人, 政府有动力通过会计信息向作为委托人的人们证明和表明自己的公众业绩和受托情况。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政府接受人们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 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 因此有义务向人大充分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包括预算资金的申请, 实际审批预算资金的用途, 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预算资金的结余、盘查情况。为了监督并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业绩,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业绩评价的依据和基础。政府核算信息不仅以财政报告的形式向上申报, 还以大量规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表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布政府的运行情况, 接受人民的监督, 以保障纳税人的利益和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 减少腐败贪污等违法活动。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优化改革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不断深入, 地方政府财务活动逐渐多元化。地方政府不仅要向中央政府申请当地建设所需的各种资金, 还需要根据本地区税收合理安排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中央指导文件下发的各项任务以及各种经济建设项目。一方面, 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有了明显的增加, 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逐渐从指导者变成了直接参与者。在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 地方政府要完成中央下发的各项任务, 支出项目也在明显增加, 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通过会计信息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 另一方面要从会计信息中发现政府无效投资的部分, 为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提高决策的依据。现阶段, 我国会计核算体系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职能还仅仅停留在做账和记账的阶段, 不能满足政府角色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要求, 不能为政府资源配置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 改革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工作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政府会计核算对象、内容和目标与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随着我国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不断复杂化和多元化, 政府会计工作也必然向着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靠拢, 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核算原则等, 一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成为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 会计信息要有充分的信息含量, 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深化会计核算机构的改革, 提高会计核算机构的效率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机构是会计工作的履行者, 也是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创造者。由于没有社会竞争机制的监督, 导致会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不能够支撑政府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目标。因此, 会计核算机构的改革是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改革的基础, 只有建立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才能够在工作改革中创造更好的成绩。

(二) 创新会计核算的方法, 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含量, 为政府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长久以来, 我国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在于预算资金的管理与结存, 这主要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有决定性的关系。随着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核算工作也逐渐摆脱了国库集中拨款的单一发展模式。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的不断增加, 进一步要求地方政府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高标准的角色。这要求会计信息不仅具有核算功能, 更需要兼具管理会计的职能, 为政府合理划分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以促进地方经济高效、快速、合理的发展。

(三) 改革会计核算的重点, 由预算管理向会计工作系统化靠拢

一直以来, 我国会计工作重点在于资金的确认和记录, 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性质只是简单的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 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会计信息的作用只是地方政府官员向上级交差的工具, 削弱了会计原有的管理职能。会计工作不仅可以作为代理人向投资者履行委托代理责任的工具, 还能够为核算单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决策依据。依据企业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演进, 会计工作逐渐从核算工具向管理工具发展。随着我国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高效化, 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必将由监督的会计核算逐渐向资源管理转变, 注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未来会计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湛:《政府会计改革应借鉴企业会计发展的经验》,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杨智杰:《论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改革》, 《财会通讯》2007年第1期。

[3]詹雷、王成:《政府特征与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 篇2

煤炭行业的整改和合并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实际发展竞争力,也实现了产业的优化发展要求,促使合并后的煤炭企业在更加紧迫的局势下依然能够自若的站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前头。因此合并后的煤炭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就是基建工程的投资成本较大,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煤炭企业的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就要实施对于煤炭改革企业的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分析。

一、分析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升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价值。当前的煤炭核算体制中存在较多的片面性,仅仅是将煤炭的运出和收益进行和针对性的核算,而忽略了煤炭企业的基建投入和后期的运转经费,当前的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是基于整改后的基建工程费用问题,所以基建会计要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主实施针对基建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核算,并为煤炭企业提供全面真实、合理的会计资料,并及时的分析和监督,加强企业基建工程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所创造的巨大经济利润和经营手段是分不开的,但是针对煤炭企业整改后基建工程的不断增多现状,会计成本核算就必须实施针对成本的核算,维护基建工程的建设并有效的维护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提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价值。

完善煤炭企业核算运行体制的有效方式。改革的煤炭企业经济核算体制是煤炭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环节,能够解决煤炭企业改革后的核实体制和成本核算的各种制约问题,煤炭企业现行的核算体制主要是煤炭部直属和排除机构以及各省的煤炭专管单位、以及煤炭企业直接管辖范围内的矿务局为独立核算单位,统一带快、自负盈亏,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实施对于煤炭企业的管理的,所以煤炭企业的核算运行体制以及成本问题的重视,才是维护企业利益的直接表现,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二、改革煤炭企业核算体制和成本核算若干问题思考的解决办法

煤炭企业核算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主要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会计监督不到位、财务的日常管理和单位的业务脱节,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的困难,因此针对煤炭企业的核算问题要进行主要的解决方法落实:

建立专门的基建会计制度。专门的基建会计能够根据基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相对应的资金调配和整合,能够提高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而且基建会计在基本的建设经济管理中还具有监督作用。并且基建会计是一次性的直线式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基建工程的建设或者交付使用而结束,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基本的建设过程实施会计监督。对基建劳动消耗进行会计审计,例如:办理工程款项的拨付和核算、结算、编制建设计划财务决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会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特别要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基建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科学的规范核算工作在扩建工程中的在建工程核算。整改后的煤炭企业最大的财务支出就是对于基建工程的投入建设,所以基建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就成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分支部分,對于会计的核算、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以及基建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管理、工程量价审核、竣工结算以及财务决算等相关事项进行程序上的规范,对于基建工程所耗费的资金能够有效地控制。

有效地划分基建费用应用资本化。基建工程主要的应用资本包括:基建工程款项的拨入、支出和结算,编制基建工程的财务收支计划,参与基建项目的预算、审核以及验收、合同签订等,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维护基建工程的建设施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费用,都应计入资本化内,并将费用计入当期的损益内,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正确性要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所以煤炭企业的基建费用应用计入相关的损益内,在建设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支出现象,并都计入工程的总投资中,还包括基建项目发生的其他费用等,形成和企业会计的统一划分,在建设项目中形成建设成本的分化和归类,达到预定的工程建设费用的划分,所以基建费用的具体费用才有资本化的细分。

有效地解决整改期间的其他会计问题。在基建工程的开展中具有较多的会计问题,例如:会计信息的不合法不合规现象,期间合同不明确、拨付款项目不准确、忽略企业转产成本、来往账目不清晰等状况的产生,所以针对基建工程的开展,实施会计的成本核算,是为了保障基建工程能够在规范完整的会计制度下开展建设,保障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所以针对基建活动的各种财务活动和支出要进行相对应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控制和管理,而且会计的开展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严格的控制各项工程建设款的收入和支出,对于所有的工程控制来往账目进行相互签字的确认,保障所有建设用款都是有签约单位进行管理的。针对建设量不大、工程期较短的基建工程要按照规章和制度的规定在企业内的在建工程或者基建工程支出中进行会计科目明细的核算,但是应该按照在建项目的名称设计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根据每个项目的概算皮肤类别加结转科目设计三级明细科目,在企业内的基建工程开展中,才能将工程的建设成本进行实际有效性的控制,而且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反应,基建工程的会计核算,解决更多的会计问题,做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发挥基建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作用。

改革后的煤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以及针对于基建工作的成本核算是煤矿企业有效控制财务支出,明确财务报表的有效途径,而且抓好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同时也能够增强会计核算对于基建项目过程管理的针对性控制,也只有将计划和资金都具备到位,才能够进行基建工程的全面开展和建设,所以在确保企业经济收益的过程中,要面对基建工程的开展工作进行控制,确保资金链条的高效运转,同时也给煤矿企业的整合会计管理带来更多的财务管理指导。

会计核算体制 篇3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 正是我们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999年7月, 经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批准, 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浙江大学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校企合作”, 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校园、经济独立核算、实行民办运作机制的二级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止2009年4月, 我国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有318所。独立学院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拓宽了教育投资渠道, 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整合, 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更重要的是, 它打破了政府办学单一格局, 促进了高等教育竞争机制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作为内部运作的重要核心, 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变革,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稳步提高, 做到有利于学校内部管理、有利于出资者和有关各方了解其总体财务状况及收支结余的需要。因此本文就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相比较普通高校而言, 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以下探析。

一、部分问题和思考

独立学院最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字:“民”、“独”、“优”。其中“独”指独立学院办学和管理的独立性, 独立性的重要一层意义在于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其在财务核算上的独立, 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实际工作中, 独立学院试办以来, 一直没有独特的适用的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导致现阶段把并不适用的其他会计制度滥用套用。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制度设定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探索, 尚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一) 会计核算基础的不适用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即要求高校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 以现金是否收到或支付为准, 而不考虑该项资金的取得或付出的应属期间。由于独立学院具有非政府举办、非国有事业单位、非企业性质、部分资源提供者要求取得经济回报以及享有独立学院的所有权等特点, 这些决定了独立学院不能简单套用某一任何单方面的会计制度。同时, 在内容的规范上, 单一某一方面的会计制度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本身, 而不涉及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对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因此, 独立学院必须在国家会计制度的指导下, 尽快设计适合自身使用的会计制度否则, 可能导致会计行为不够规范,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对会计核算工作混乱, 对会计监管工作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 办学成本核算的忽视

长久以来,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多地被人们视为是一项消费性支出, 在国家包揽下, 已经养成了忽视教育成本核算, 忽视教育成本与学费标准的配比性的习惯思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 建立起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教育成本问题才随之被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 至今我国高校包括独立学院, 还没有对学生培养成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这不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也不利于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财政拨款方式的改革。进行独立学院的教育成本核算、规范独立学院收费的合理性已经刻不容缓。

(三) 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独立

创办过程中的独立学院, 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基本建设投资会计核算问题, 很大部分的独立学院将建设项目单独实行账务核算, 未纳入统一的独立学院账务中, 从而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独立学院财务状况。投资方投入学校的建设资金划拨到基建账上, 在账上体现不出投入资金所产生的效益, 所涉及的资金金额较大的话, 严重影响了学校资产负债情况真实性, 从而影响决策甚至整个办学成败。

二、建议

(一) 亟须设计一套适用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办法

独立学院有四大特殊性, 分别是民间性、正规性 (独立性) 、公益性和准营利性。正是独立学院的这四大特殊性, 才决定了其既不属于政府组织, 也不属于营利组织, 它属于非政府准营利组织, 属于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由特殊要求的行业, 需要适用特定的会计制度。故而独立学院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但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在秋季开学时一次性交清本学年的学费, 这计入独立学院当月的收入。如果在以后的每个月内确认收入, 那么发生的相关支出也需如此处理, 以便于收入和费用相匹配。但是有些支出很难分摊, 配比性原则较难实现, 若强行分摊, 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所以, 对于学费收入的确认, 可以采用修正的或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二) 做好独立学院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担

独立学院不同于公立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资金来源不依赖于财政拨款, 其资产、资金积累来自学生家长、投资者的投入、学校管理者及教职工的智力投入和政府对教育的补助投入及优惠政策性投入。要解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其经费来源只能主要依靠生源学费。那么如何科学制定学费标准从一个侧面给我们重视独立学院成本核算敲响了警钟。对于做好独立学院成本核算和分担, 我们要研究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是教育成本的大小, 第二方面是教育成本的分担问题。

第一方面, 教育成本核算。一般来说其主要项目应包括以下七点:

1. 人员经费

指用于直接和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关的教师、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奖金、福利费用、社会保障等有关人员经费支出。

2. 教学费用

指用于教学、实习、实验等的教学经费支出。

3. 科研费用

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 科研经费分为外来和校内两种。外来经费不是学校投入的, 不计入成本, 而校内经费中, 只有在教学中得到利用和发挥的科研项目经费才应该计入教育成本, 构成间接教育成本的一部分。

4. 行政费用

指用于为教学服务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

5. 折旧费

此项是构成教育成本的重要内容, 指用于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费。用于教学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及附属设施, 专用设备与图书, 一般设备 (办公家具等) 和为教学购买的土地使用权或其他长期资产。

6. 学生费用

指用于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和为奖励学生完成学业而发生的必要费用。

7. 资金占用费

主要指银行贷款利息和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第二方面, 教育成本分担。

独立学院首先要坚持办学的公益性, 出资人要求的合理回报体现在收费标准中时, 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来考虑制定, 科学确定收费的边际价格。一般来说, 收费标准应等于生均成本加上平均收益。同时独立学院要善于通过调整收费标准这个有效工具, 来协调生源数量和教学质量的矛盾, 更可以通过对冷热门专业的差别化收费来协调市场专业需求和教学专业设置的供需矛盾。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为向社会输送更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从独立学院自身来讲, 也有利于独立学院的长久发展。

(三) 纳入基本建设会计核算, 补充修正会计要素

将独立学院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纳入学院的财务统一核算, 同时科学释义独立学院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要素, 使各要素的核算内容真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产权状况。如将“净资产”要素修订成“基金”要素, “基金”一词在会计上指不包括负债在内的限定用途的资金来源, 作为会计要素的基金与作为会计科目的基金, 上下呼应、关系清楚。

(四) 在科学严谨的独立学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展开会计核算

学校财务管理运行的重要内容就是以财务控制为主导的内部控制的强化。这就要求独立学院会计核算要在更加科学严谨的内控体系下展开。

首先要建立领导经济责任制和约束机制, 强化重大财务决策集体审批制;其次要重视岗位约束力和会计信息监督, 确保“不相容职务分开”, 严格落实业务操作和授权制度对会计工作各岗位的明确分工, 形成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最后, 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包括职业道德水平, 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电算化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永林方同庆, 中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9

[2].刘建民谭光荣尹谷良, 校企联合办学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3].陈国民,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分析, 事业财会, 2003 (2)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会计核算体制 篇5

一、母子公司体制下的项目工程核算

一般而言,建筑子公司具备承接建筑工程的建筑资质,由于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可以对外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必须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如果子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是通过其自身的建筑资质而中标的,则该工程项目显然是通过子公司进行独立财务会计核算,子公司直接与建设方或甲方进行决算,所有的工程项目收入和成本都以子公司作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在工程所在地缴纳营业税,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在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子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是以母公司的资质进行中标的,或子公司自身找的项目,由于自身资质不够,必须以母公司的特级资质进行中标的。对这种工程项目应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总的核算原则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采用纯建筑劳务分包(或叫清包工)的形式进行处理。具体核算建议如下:

(一)建设方或甲方与母公司进行工程项目决算,母公司给建设方或甲方开建安发票,收入在母公司进行核算。

(二)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必须在母公司核算,人工费用由子公司开建筑劳务发票给母公司进成本,子公司只做建筑劳务收入的账。

基于母公司根本没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所有的建筑施工工作由子公司运作完成,但建筑合同是母公司与建设方或甲方签订的,施工成本在子公司而母公司没有施工成本的考虑,子公司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以母公司的名义去采购建筑材料,租赁各种建筑设备,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和设备租赁方开具以母公司为抬头的材料发票。也就是说,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诸如业务招待费用、评审费用、咨询费用等)必须开母公司的抬头发票,至于人工费用,子公司应该视同建筑劳务分包,给母公司开具建安发票入母公司的人工成本,子公司只做劳务收入的账。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该签订总分包合同,并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税局进行备案,子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在工程所在地地税局,开一张抬头为建设方或甲方名字的建安发票,同时开一张抬头为母公司名字的建安发票,母公司代替子公司(相当于分包方)扣缴纳建筑业的营业税,并在给子公司支付劳务费用时进行抵扣。

案例分析:母公司乙建筑公司的子公司丙,以其母公司乙的资质从甲公司投标一项工程,工期10个月,总承包收入8000万元,完全由其子公司丙公司承建,其中人工费用为2000万元,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等合同成本5500万元,项目在当年12月份如期完工。其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母公司——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子公司丙完成项目发生成本费用,并把所有开具以母公司名义抬头的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发票,交给母公司时

(2)收到甲公司一次性结算的总承包款时

(3)计提营业税金及代扣营业税时

计提营业税金=(8000-2000)×30%=180(万元)

(4)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时

(5)与分包方子公司——丙公司进行工程完工验工结算时

(6)向子公司支付人工费用时

(7)乙公司确认该项目收入与费用时

(8)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2.子公司丙建筑公司的会计处理

(1)收到母公司的,人工费用时

(2)将母公司扣缴的人工费用的营业税计入成本时

3.有关材料款支付问题

由于母公司没有参与施工,是子公司全权进行施工,为了更好的操作,母公司应该与子公司之间签订授权委托书,母公司授权子公司进行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事项,所有材料款、设备租赁款必须从母公司账上打入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出租方。

二、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核算

由于分公司没有法人地位,不可以对外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因此,实践中的总分公司之间的所有工程项目建设,都是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招投标的,建设方或甲方只认总公司而不认分公司,即在工程结算时,建设方或甲方只与总公司结算而不跟分公司结算。在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核算,在实践中因分公司是否财务独立核算而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所谓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是指,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都在分公司核算,分公司以分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而不独立核算是指分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应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分公司以工程项目的存续为生命周期,在账务上,与总公司的款项往来属于“内部往来”,分公司对项目的核算制度要求与总公司保持一致,每个会计期末,总公司需要将其纳入编制汇总财务报表。

案例分析: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系一家具有特级施工资质的总公司,于2012年1月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额为5000万元的公路施工承包合同,该工程全部由其分公司乙公司承建,该施工3月份已全面开工,计划在2013年9月完工,预计该工程的总成本为4500万元,2月份根据合同预收工程款300万元已如期到总公司的账,假设至2012年末工程实际发生成本2700万元,全部由总公司支付给其分公司乙的账上,总公司与建设方已结算工程价款1800万元,假设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该公司2012年的财税处理如下:

1.总公司甲的会计核算

(1)收到预收工程款时的账务处理:

(2)缴纳预收账款的营业税时:

(3)登记发生成本时:

同时,

(4)年底确认收入时:

(5)提取收入的营业税金时:

(6)登记已结算工程款时:

(7)2013年9月完工,总公司与甲方结算工程款时

(8)2013年收到结算款时

(9)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2.分公司乙的会计核算

(1)收到总公司拨付的工程款时

(2)登记发生成本时:

当然,如果分公司要反映收入,则必须总公司与甲方必须商量好,甲方同意把工程款直接打入分公司账上,分公司以自己而不是总公司的名义与甲方结算并开具发票给甲方。但到年底,总公司还是要编制汇总财务报表,按照总分公司企业所得税预缴分配管理办法进行报税。

(二)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对于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很简单,总公司在各分公司所在地设立银行分账号,对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分公司承建总公司招投标的项目,一律以总公司的名义建账,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会计核算,而且可以考虑全国各地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负责人全部由总公司进行派遣,即实行分公司财务人员由总公司派遣制度。

(三)实行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非独立核算相结合的办法

由于子公司具有建筑资质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所以子公司需要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情况不是很经常发生,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结算,建议在子公司所在地再注册一个分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制度。即母公司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分公司在一起办工,一套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是多了一套以母公司名义建立的账本。凡是需要以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通过财务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进行核算,即按照上面(二)项所过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三、挂靠体制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被挂靠企业对挂靠工程可以实行以下两种财务核算办法。

(一)报账制

挂靠工程财务核算功能在被挂靠企业范围内进行施工,挂靠方作为一个普通的项目管理部提供核算的原始单据,最终的财务核算经营成果是合同管理费。

案例分析:某“挂靠施工”工程造价10000元,发生合同成本8000元,营业税费率3%,双方商定的管理费率2%,工程质量保证金(尾款)500元。不考虑期间费用。被挂靠方核算过程如下(单位:万元):

1.被挂靠方的会计核算

(1)发生工程成本支出(收到挂靠方转来的材料发票等)

(2)工程竣工结算

(3)收工程款9500(暂扣工程尾款5%)

(4)剩余利润=工程造价-管理费-合同成本-工程造价×营业税率=10000-10000×2%8000-10000×3%=1500(元)

(说明:此剩余利润为已扣除承担的营业税费的净额。挂靠方开具建筑劳务发票缴纳的营业税费,应由挂靠单位自己承担。)

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时

(5)支付剩余利润(暂扣尾款质量保证金500于工程保修期满支付)(=1500-500尾款)

(6)收取建设单位工程尾款,支付挂靠方尾款质量保证金

(7)确认收入、费用、营业税费用、计算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0-9500-300=200(元)(实行报账制度,被挂靠方向挂靠方收取的管理费用自然就形成税后利润,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

(8)缴纳营业税费

(9)建造合同完成,冲销“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

2.挂靠方的账务处理

挂靠方在所有的该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中,应以被挂靠方名义取得合法有效票据,并交给被挂靠方进行报账。

(1)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的工程款时,处理为:

(2)挂靠方将成本票据(含该项目工程管理费)的结算单交付被挂靠单位时,凭签字认可的票据结算单处理为:

(3)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支付的剩余利润扣除质量保证金500元时

(4)收到被挂靠方从建设方转来的质量保证金时

(二)总分公司制

挂靠工程作为被挂靠企业的项目分公司,以工程项目的存续为生命周期;在账务上,与被挂靠企业的款项往来属于“内部往来”;最终财务核算经营成果就是合同约定的管理费;项目分公司的核算制度要求与被挂靠企业保持一致;每个会计期末,被挂靠企业需要将其纳入编制汇总财务报表。

论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 篇6

一、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采取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 应视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同和行业不同, 它所采取的核算方式也不同, 但是对于它的优越性来讲都是一样的, 其优越性在于:一是更有利于会计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二是专业性更强、效率更高;三是所反映的会计资料更加及时、更加具体、全面真实;四是资金的使用更有灵活性, 利用效果更好。由于将会计核算进行统一的管理, 资金就相对的集中, 这样更便于资金的使用和统一规划, 避免了各分级单位银行账号众多所带来的资金闲置和使用不当等问题, 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更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二、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模式和具体形式

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模式:是将单位基层部门分散的会计核算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的核算, 对所管辖的基层单位及部门进行分级财务管理。通俗的讲就是将企业所有的财务核算集中在一级单位, 二级及以下单位不设独立的会计机构, 所发生会计业务一律由统一的会计核算部门进行核算。一级单位对二级单位实行利润目标、费用支出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和管理, 根据考核结果, 按各单位的工作数量、质量和业绩, 确定各单位实现的效益总额和兑现数额。各二级单位则根据一级单位下达的责任目标, 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出本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及管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级核算体制下分级财务管理的具体形式:企业一级核算体制下分级财务管理, 就是将所属单位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和分项目等多方位按需管理。是一级核算体制下一项管理体制的具体运用, 其管理的循环框架均由确定责任主体、制定预算、财务分析与实时调控、评价考核五部分组成。但是不同类别的管理, 其内容是有区别的, 现简要探讨如下。

1. 分级管理。

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说, 就是按总公司、工程处施工队、项目部的不同级次进行的, 以财务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管理级次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级次的经营管理目标、按级次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级次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级次机构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 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2. 分部门管理。

对企业来说, 就是在同一级次的机构内部, 对各经营和管理的所有部门进行的以财务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部门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部门的经营或管理目标、按部门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部门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部门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 与该部门员工的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 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3. 分单项工程或产品管理。

对企业来说, 就是对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单项施工工程进行的、以财务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单项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承建该项工程的人群确定责任主体、按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项工程的经营管理目标、按单项工程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单项工程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是如何将每一项工程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项工程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 与该工程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 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为分析评价每一项工程盈利能力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三、一级核算体制下分级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1. 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财务制度, 使“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 建立具体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企业应遵循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特点, 制定具体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明确分级单位的职责、权限, 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确立各分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具体事项, 以确保一级核算体制下的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运行, 保证各分级单位财务收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同时, 要有相应的宏观调控制度, 尤其是一级单位宏观政策的导向, 使各分级单位不偏离一级单位财务的中心工作。另外, 应定期对分级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和有关经办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使其养成自觉遵守财务制度的良好习惯, 使得部门在资金使用和开支方面符合财务制度的管理要求。 (2)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 是企业在“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 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责权利的一条重要途径。《会计法》规定单位法人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明确单位法人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并不是要求其直接参与各项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应将责任分解, 财权下放, 通过书面方式委托其他人员行使职权, 并明确责任, 以责定权, 尽责定利。建立以各分级单位为责任中心的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建立起经济责任制, 实行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核算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级管理制度, 从而使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财经工作的全过程。

2. 建立单位分级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业务逐年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单位内部分级预算管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分级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 是以“宏观调控, 微观搞活”为目标, 靠有效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的;传统的以“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构成了内部框架, 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内部企业化管理制度则进一步丰富了预算管理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在整个企业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分级单位权责关系, 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基础上, 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分别由一级单位和各分级单位分级管理各自预算。

3. 建立分级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 尤其对实施目标管理来说更加关键, 是衡量目标管理或是放任自流的一个分水岭。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考核的特殊性, 它除了一般的减少投入、增加产出的效益考核要求外, 还有产出考核的模糊性以及人才质量的难以计量性的困难。因此, 我们在建立分级财务管理经济效益指标时, 主要考核其利润指标、成本控制指标, 费用支出指标;其次职工收入、生产效率和职工就业情况。

4.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1) 有用性原则。有用性是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决策方案,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其中最关键的是做出正确的决策。 (2)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评价指标, 既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也要照顾到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指标计量结果的获取应具有规范可靠的基础。即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使用的数据均可从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获得, 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 以保证指标的真实性。另外, 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 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 (下转第208页) (上接第205页) 需要。避免多余重复, 尽量协调衔接, 以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 (3)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 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 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可比性有两层涵义:一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可比性;二是在具体使用方面也具有可比性, 不仅包括指标的口径、范围必须一致, 而且也要求所使用的相对数、比例数、指数和平均数等也一致。

四、进行一级核算下的财务分级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统一领导”建立严格的一级核算体制。

在一级核算下, 统筹安排和使用资金和资源。统一财经方针政策, 统一财务收支计划, 统一财务规章制度, 统一资源调配, 统一财务会计业务领导, 统一财会人员管理。

2.“分级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工作和财务收支在单位“统一领导”的一级核算的基础上, 制定详细的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由一级单位和基层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即:各二级有权对管理的经费和分配的资源统筹安排, 按照规定使用单位预算分配的资金;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按照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拟定本单位办理经济事项和执行一级单位财经规章制度的实施办法;编报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等。

3. 建立相应监督机构和严格的稽核巡查制度。

在实施一级核算体制下分级财务管理,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基层单位所提供各种财务计划, 核销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稽核、复查, 确保所反映资料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4. 建立相应的应急资金储备制度, 以备需要。

由于基层单位的不同, 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比如我们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 所承建的工程甲方资金在给付上不是很及时到位, 工程施工中又由于很多要及时给予支付的款项, 要由我们垫付资金的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事前又没有计划, 必须有相应的储备资金予以支付, 所以建立相应的储备资金在一级核算体制下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建立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 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严格制度管理, 将责任落实到人头, 管理到位, 笔者相信这种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体制将会给我们财务管理带来新的生机, 生命力将会更强, 它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效益, 并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文章阐述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以及一级核算体制下的财务分级管理模式和具体形式, 探讨一级核算体制下分级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就一级核算下的财务分级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会计核算体制 篇7

1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及作用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一定时期内医院运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遵循企业成本核算模式, 按项目、阶段、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核算的一种方法[1]。同时, 计算出的医院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也便于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医院成本主要包括院内房屋建筑、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折旧, 医院运行过程中各种人、财、物消耗等内容。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减少病人费用, 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成本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2) 为国家财政补助标准和补偿机制提供最基础、确切的数据; (3)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减轻病人负担。

2 我院开展全成本核算方法简介

我院运用望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医院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成本核算, 该软件的主要模块为:科室核算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依据《上海市市级医院成本核算办法》, 软件采用四级分摊模式进行:第一级为公用成本分摊, 第二级为管理成本分摊, 第三级为医疗辅助成本分摊, 第四级为医技向直接医疗成本分摊。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医院的所有科室按照业务和管理属性划分为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管理类科室及科研教学类科室, 采用完全成本法、分项逐级分步结转法, 将成本最终归集至末级的直接医疗类科室, 从而完成整个医院的全成本分摊工作 (图1) 。分摊过程中, 医疗成本项目的选择完全遵照财政部、卫生部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 保证成本核算资料与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口径一致, 便于分析、评价及统计。

3 我院全成本核算实施进程的重难点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的部门较多, 核算方法较复杂。为了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从而能为医院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我院在实施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是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保管理政策的严格控制等诸多困境, 我院从实际出发, 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成立医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主管院长直接领导, 财务处主抓落实, 负责各相关职能科室 (中心电脑室、人事处、总务处、设备处、信息统计科、药剂科等部门) 之间的协调和关键问题确定工作, 临床科室及后勤行政部门积极参与配合, 形成从上至下强有力的支持体系。此外,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2], 以及合理的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也是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

3.2 确立成本责任中心、制定成本核算科室字典是全成本核算实施的基础[3]

医院成本核算科室字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从理论上讲, 成本核算科室级次划分越细, 核算出的成本数据越准确, 有利于控制成本和考核结余;但从实际操作角度上看, 并非成本责任中心划分越细越好, 应根据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量力而行, 否则会造成付出的核算成本过大, 导出的数据不准确, 不利于管理指导。因此, 我院核算小组汲取经验, 在保证准确划分成本责任单位的前提下, 兼顾核算具体操作的可实现性, 采用4-2-2-2科室编码规则, 将全院五大类科室进行细化。每一类科室进行主干编码, 下一级科室进行侧枝编码, 并为科室的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例如内科编码为102703, 中医示范科为10270301, 中医特色门诊 (总院) 为1027030101, 中医示范住院 (总院) 为1027030102。

3.3 正确划分收入、成本项目, 准确归集医疗收入、分配收入、支出是全成本核算实施的重点

3.3.1 医疗收入。

医疗收入按照收费类别划分主要包括挂号收入、检查收入、检验收入、治疗收入、诊疗收入、手术收入、床位收入、放射收入、护理收入和其他收入;同时也可以按照门急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分别核算, 按一定的比例由软件系统自动归集到各相关收益单元。药品收入包括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 采取由药库向药房分摊, 药房按照收支配比原则归集至相关直接医疗科室的流程。

3.3.2 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主要包括: (1) 人力成本; (2) 提取固定资产修购基金, 包括房屋建筑、医疗专用设备、日常办公设备等的折旧; (3) 医用耗料、卫生材料等物资消耗; (4) 水、电、煤费和保洁费等日常大额支出; (5) 日常差旅费等管理费用。

成本项目的归集按以下原则: (1) 谁发生谁承担的原则; (2) 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3) 公共成本如水、电、煤, 绿化保洁费等, 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成本, 则按受益科室职工人数+床位数进行分摊; (4) 随着管理费用的日益增多, 如何将其合理分摊至各收益科室, 这是成本核算的难点。我院通过学习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核算得到职工的认可, 按收益科室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 同时兼顾收益科室的创收能力, 创收高者多分摊, 创收低者少分摊。

4 总结

全成本核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作为一家中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 以新医改为契机, 借助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行的成本核算信息化医联工程, 加强全成本核算和管理, 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医改提出只有实行全成本核算,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才能让医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我院成为上海市首批推行成本核算信息化的五家单位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 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 故结合自身工作的心得与体验, 就公立医院如何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浅析。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医改

参考文献

[1]周瑞, 金昌晓, 于燕, 等.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103, 0 (3) :22-23.

[2]刘爱军.实行全成本核算,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中国医院管理2, 007, 27 (12) :85.

会计核算体制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多层次,核算,经营风险,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 经济核算模式也随之向多层次核算体制发生变化。建筑业经济核算体制层次越少, 风险越小, 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 大多数建筑集团、公司在条件的限制下, 采取的是二级管理二级核算或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体制, 特别是驻外施工机构的联合经营、分包、挂靠、分段分项承包等多种形式, 致使总包单位对经营管理、工程资金的监管都很难到位, 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江苏中阳建设集团是一个多种核算体制并存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直接管理的工程, 在健全的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 没出现任何问题, 但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 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挂靠单位相继出现了大庆、南京、天津的严重亏损事件, 并引发了经济诉讼。挂靠单位引发经济诉讼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两点:一是利益驱动, 二是管理不到位。如南京事件, 责任人何某利用该集团提供的承接工程的印鉴及证件, 承建了金圣田开发公司的住宅工程。工程合同签订后, 何某由于施工力量不足, 计算起来, 利润不大且风险不小, 于是, 在利益的驱动下, 何某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后, 将工程转包给了第二承包人张某。张某又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后, 将工程分别转包给毕某和臧某。毕某和藏某自己捞足后, 留下大量的负债撒手不管了。其结果, 该集团在不了解上述的情况下 (因何某手中有该公司承接工程的全部印鉴及证件, 可以自主承接工程) , 赔进了200多万元并引发了三起经济诉讼, 至今未结案。上述案例何某、张某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利益, 而毕某、藏某通过套取现金、克扣工人工资等不正常手段也获利不少, 显然, 他们只注重个人得失而不去考虑总包单位的利益, 而总包单位因管理不到位, 获得如此结果也是必然的。而该集团大庆范某、天津张某的亏损事件却反映了挂靠经营风险存在的另一面。范某、张某承包的工程虽没有层层转包, 但取得工程款后大肆挥霍, 致使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或是勉强将工程竣工, 留下了非常大的风险隐患, 借贷、赊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 总包单位赔进100多万, 但因范某、张某账证不健全, 无法确认负债额度, 造成经济诉讼取证难。

挂靠模式显然弊多利少, 但在目前承接工程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集团化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 牟取利润的最大化, 挂靠经营模式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会存在。实际上, 不论是挂靠经营, 还是内部承包经营, 或是专项承包、劳务分包, 对签订工程总包的责任主体来讲, 都同样存在经营风险。那么, 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要研究如何防范风险的问题。

经营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多层次管理、核算致使总包单位与挂靠单位 (项目直接管理者) 之间的管理脱节而造成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预防经营风险的发生,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办法:

一、加强外出施工经营控制措施

(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特别是外出施工的管理, 天高皇帝远, 稍有疏忽便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对工程总包的责任主体单位来讲, 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对所有挂靠施工的队伍, 要求只有在同意接受本单位管理、执行本单位所有管理办法的同时, 才可以挂靠经营, 并签订内部承包经营协议, 纳入本单位编制, 进行严格管理。

(二) 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签订工程总包合同的单位, 只刻制一枚合同专用章, 由工程总包单位统管, 并成立工程合同评审组, 对所有工程合同内容严格把关, 实行工程合同统一管理, 所有挂靠的二级或三级管理核算的内部单位, 均无权自行签订工程合同, 以预防先天性的风险因素。

(三) 统一印鉴及工程招投标证件的管理。总包单位的所有印鉴及证件, 均由总包单位统管, 外出施工所需的印鉴及证件由总包单位委派专人保管, 委派人员的工资及一切待遇均由总包单位发放, 以保证其能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四) 工程资金统管。总包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时一定注明全部工程款转入总包单位指定的银行账户, 所有指定的银行账户都由总包单位委派的会计人员来管理。委派会计代表总包单位在被委派的内部单位实施财务监管, 其工资等所有待遇均由总包单位负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委派会计人员可以在不受所在单位的约束下, 能自主地按照财务法律、法规、制度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 直接对委派单位负责, 确保工程资金在正常施工生产中的运用。二是协助被委派单位搞好工程资金管理、工程成本核算、工程盈亏分析, 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空间, 达到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严格对挂靠经营队伍的考察

对挂靠施工队伍的考察非常重要。对施工队伍的考察, 一要看是否有承接工程的相应资质;二要考察该施工队伍是否建制齐全, 有无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 (包括流动资金、人员编制、工程管理等) ;三要考察该项目部经理 (包括联合经营单位、自然人)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是否诚信经营, 以及管理工程的能力、责任心;四要加收风险保证金, 以检验该项目部经理的经济实力。

三、建立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链

挂靠经营的二级、三级管理核算单位, 经营风险存在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总包单位与分级管理核算单位之间管理脱节。要解决这一难题, 一是总包单位将经营管理机构前移, 直接参与管理。二是在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建立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链, 总包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指标报表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展状况, 解析风险信号, 预防风险发生。

经营管理链的建立可以由总包单位通过委派人员来完成。委派一名“技术合同总监”, 除负责印鉴、证件的保管、使用外, 还负责工程前期考察、施工中期的质量、安全、进度、施工计划、施工组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架材使用情况等综合指标的统计, 每月上报分管科室, 由分管科室汇总上报总包单位分管领导, 分管领导发现某项目出现不正常情况, 再上报主要领导, 然后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资金管理链的建立则可以通过委派会计来完成, 由委派会计负责监管全部工程资金的收支记录。要求委派会计每月将工程进度款的拨付情况、工程资金使用及监管情况、已完工程成本情况、各项税金及附加缴纳情况等附同资产负债表一齐报送总包单位的财务审计部门, 财务审计部门据此建账登记、分析、整理上报分管领导, 分管领导发现工程资金使用有不正常现象, 上报单位主要领导, 然后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对挂靠经营单位, 通过两条管理链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及时汇总经营、资金两条管理链, 综合反映该工程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 实施对该工程施工中期的有效控制, 这样对预防和扼制经营风险将发挥巨大作用。

两条管理链所提供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 将对决策者产生误导, 因此, 总包单位对提供工程信息的两名委派人员同样要制定内部监督管理规定, 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无误。

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 篇9

【关键词】基建;会计;事业单位;核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基建会计虽长期处于事业会计核算当中,但基建账本和事业类账本都被独立设立,并分开进行编报,一个单位两套账本并存的现象形成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事业单位将两份账本单独核算已经不符合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基本需求。为了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进一步完善,真正强化依法理财的概念,不断深入创新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应当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的统一核算当中。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的关联

1.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是事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如果就财务会计核算来讲,基建会计应当被包含在事业会计当中。可是因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应法律法规并非存在于同一个相同的管理条例之内,这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同事业会计相互脱离,也为国家在控制期间带来了诸多不便。实际对于国家而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但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审查的方式,更加是对事业单位监控的方法。可是对事业单位来讲,两种并不相同的会计管理方法,不但会加大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还会令会计核算出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在执行会计工作时,会出现两种会计主体,要进行两种会计报表,并且两种报表或者两种工作会出现相同之处,这样不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还会对资金造成影响。

2.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要尽可能同其他部门的资金一样被归入事业会计部门进行预算

其它资金的会计管理方式和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管理方式并不相同,可是究其根本而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资金运转的收支同其他部门的资金相同,也是事业单位总体资金运转的一方面。所以,事业单位基建的会计人员要将其预算归入到事业单位的正常预算当中。

二、两种账单单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一个事业单位的两种账单共存,与要求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的条例并不符合,无法创建完善、全面、真实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建设项目,执行基建预算以及正常经费预算的分开式管理及编报。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相互通过各自的会计制度创建账单。基建决算报表以及部门的决算报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个账本都无法真正展现出单位总体经营方面的状态,无法实现信息应用者深入掌握单位总体经济活动的要求。通过银行贷款创办的固定资产并非单位本身资金构成的资产,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应当能够对应,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的净资产,而固定资产长久处在基建账本当中,使得报表数据并不正确,进而无法体现单位总体经营状况。

2.事业单位为了躲避监督、掩盖财务风险,会将基建账本进行单独设立。因为分别进行核算,会让同一单位的收入、支出、资金、负债等依照各自的核算口径分别体现在两种账簿内。因为资金的来源并不相同,基建资金会在基建账户以及行政账户分别进行挂账,有的单位还会在这两个账户上进行人为改动,从而呈现出虚假的收支平衡状态,给转移、套取、挪用基建资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前,这样的单独核算方法违反了独立管理基建财务的本意,或许会使得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结算出现问题,并且财政资金的风险也会逐渐扩大。

3.单独设立账本对强化资金管理和预防国有资金流失十分不利。因为很多客观原因,基建项目完成之后,无法立刻向单位的财务部门交付相关材料,单位财务部门就不能判断基建是否完工,是否上账,使得大型的基建投资在支出后的较长时间里处于挂账的状态,这部分资金不但不可以转成固定资产,也无法依照财务制度执行费用列支,使得单位的账目呈现出实际资金小于账面资金的状态。把贷款本金以及利息的支付通过应收和暂付款的方式转到基建会计当中,事业单位会计把往来款项当成流动资金长时间进行挂账,基建会计把转入的银行贷款放在基建投资拨款项目内进行处理。这个资金会逐渐被用在支付工程项目的款项当中,在建筑安装投资等方面进行核算。通过银行贷款的建设资金,在完工或者交付使用中构成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也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并且,有的单位基建项目完工后并没有进行验收,或者验收后并不尽快上交到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因为没有进入财务阶段,有的基建项目一旦变成固定资产,就和会计监督的管理范围相脱节,使得资产存量混乱,账目不实,大多数资产通过账外资产方式存在,会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从而形成腐败现象。

4.单独核算和当前政策相互矛盾。近几年来,我国对收支、预算、采购、收付等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大了财政收支的集中式管理和核算。可是部门预算里并没有进行全面编制,国库的集中式支付也只是局限在部门预算的资金预算当中,基本建设资金有部分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在使用时通常不会经由国库进行集中式支付,没有财政的监督会加大资金使用的任意性。

三、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的措施

为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政府部门一定要对财务管理的体系与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尽量真正体现出每个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的统筹安排,将我国事业单位核算的理念进行集中化管理。而且通过自身的特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合。

1.对于已存在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资产科目中,应当添加具备较高意义的一级会计管理资产方面科目。对于基建工程来讲,不只是包含了资产方面的内容,还包含了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基建工程还具备了建筑工程以及安装工程等内容,这样不但开拓了资产范围和作用,还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式有所改善,使得应用性和价值性更加突出。

2.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在和事业会计相融合的过程里对于净资产要尽可能创建基建基金项目。对于新增设的基建基金来讲,不仅可以加大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力度,还可以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计划,添加一些专项款项。同时,还可以适量把事业单位所用的专项款变成事业基金。

3.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在和事业会计相结合的过程里持续强化事业单位的支出与收入的控制方式。要尽可能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监督财务工作做到完美,并且要适当控制对事业单位年终转入基建基金和支出、收入的项目,才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完美结合。

4.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在同事业会计结合的过程里,必须严格掌控借入款项下创建的长期借款以及短期借款,并且依照贷款银行执行的明细进行核算。借款的利息支出必须依照使用人、承担人、贷款人、填补人进行分化整治,在事业单位工程筹划时期的工程建设成本中,必须将一切借款收据和借条书写清楚,以便日后工作时能够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依照科学的方式,设立会计科目,将决算报表的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会计软件的功能,加大基建信息的反馈能力,才能够将会计改革工作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陳瑛.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会计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5)

[2]王英,伍祖袆.谈财政管理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的合并[J].财会月刊,2009.(28).

上一篇:债务管理下一篇:日用品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