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意义和作用(通用12篇)
大学意义和作用 篇1
2013 年12 月,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局部调整, 这其中改变最大的莫过于翻译。题型上, 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分值比重上, 翻译的比重由原来的5%提高到了15%。这使得考察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分值占到了30% (写作15%+ 翻译15%) , 考试真正开始朝要求学生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向靠拢。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 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 用相似的句型出现, 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 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 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 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 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 虽然篇幅不长, 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 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 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 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 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 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 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 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 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 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 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 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 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认为,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 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 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 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提高翻译水平, 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 (Source, 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 的表层结构开始, 由表及里, 探明其深层结构, 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 (Receptor, 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 的表层结构, 也就是说, 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 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 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 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 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 年12 月, CET-6 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 人们合家团聚, 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 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 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 “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 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 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 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 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 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 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 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 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 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 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 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 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 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 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 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 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 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 “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 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 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 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 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 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 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 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 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 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 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 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 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 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 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 大多数用人单位, 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 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 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 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 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 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 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 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 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 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 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 2003 (24) .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7) .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4-7) .
[5]Hall, J.K.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 Prentice H all, 2001.
[6]Nida, 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Leiden:E.J.Brill, 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5.
大学意义和作用 篇2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因此,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途径,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在校园里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2.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优点,而且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学校在开展德育进网络工程中,首先要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传媒技术,如互联网、闭路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世界最前沿的动态、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地教育和引导;其次是建立专门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全面加强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校园网、学院网、班级网的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网络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最后是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3.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一,开展基本国策和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形势资料报告库,定期在校园里组织形势报告会,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和研究优势,努力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群体知荣明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①社会荣辱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第三,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喜欢参与性活动和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业余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二、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完善大学教育的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影响教育对象的目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内容注入了鲜活的思想、知识,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与此同时,还充实了指导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人格健全完善、崇尚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目标也不再仅仅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开发大学生的潜能,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方法仍然固守传统的讲授、学习、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等形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只有进行方法创新,如建立良好的校风,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把知识传给学生,也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传给学生,还要用治学的态度、高尚的品格、奉献精神去影响学生),加强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繁荣学术社团,增加人文讲座等,才能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变化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所接受,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格发展要经历以人的依赖关系的“依赖人格”,以物的依赖关系的“独立人格”,个性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三个阶段。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生存,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讲过,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用人单位一致反映,大学生首先要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他们讲,人都做不了,还做什么事,只能做坏事,只能害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浅析合唱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篇3
关键词:合唱教学;意义;作用
合唱,作为集体多声部演唱的表演艺术,它是通过集体合作,分工协作来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引发听众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认同。进行合唱教学不仅能提高人的音乐专业水平,还可以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再造。其教学和育人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一、合唱教学对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史、读谱、听音、视唱、节奏、和声、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合唱教学正是涵盖了音乐素养的全部要求。通过合唱,学生们了解了音乐的历史、作品创作背景、会读谱、能听音,掌握乐曲的节奏,明白什么是美的音乐、怎么分享音乐的美、如何创作美的音乐作品。一部优秀的合唱作品,可以使人达到心灵的统一、可以静化人的灵魂、团结人的心灵、使大家达到和谐永生。《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该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在进行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的合唱教学中,通过对混声合唱的教学和实践,使演唱者仿佛看到了船工们在黄河中与风浪博击的激烈场景也分享到了船工们最后登上河岸的欢快心情。在演唱时,通过A商调式到G徵调式的转化,使演唱的内容走向高朝,演唱者的心情为之激荡、热血因其而沸腾,心中自然而然的掀起了波涛汹涌的民族自豪感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就是对美的音乐的培养和分享。一首合唱曲中包含着众多的音乐要素:音准、音量、音色、器乐、旋律、节奏、和声、复调、发声、语言等,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可以对各种音乐知识进行循环反复的练习,并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基于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尝试着不同器乐来进行合唱曲的演奏,尝试着不同和声、节奏来对合唱内容进行表达,如此种种,形成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欲望,达到追求美、创造美的境界。合唱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几个声部的曲子或者会弹奏某个乐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通过对合唱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合唱曲目的表演,使学生爱上音乐,热爱音乐艺术;通过对不同器乐、不同节奏、不同语言等音乐要素的尝试,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达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合唱教学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首先,合唱教学对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的作用。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但是集体观念却很薄弱。而合唱则是要依靠团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合唱中,一切成员都要听从指挥,不能突出个性,而必须实现声音的整齐一致,按照指挥和乐曲的安排,不同声部共同表达同一首作品,通过各声部的精诚合作,使乐曲形成新的融合。因此合唱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首曲子,更重要的教会成员要学会团结合作。未来的社会,单单依靠一个人是很难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的,要想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必须要学会和他人分工协作。因此合唱教学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
其次,合唱教学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一首合唱曲目,其创作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这正是合唱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其合唱部分讲述了我们的民族如何觉醒、如何新生,选择社会主义、如何实现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白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我们在欣赏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取名为《复兴之路》,以及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意义。再如,《东方红》早先在陕北地区传唱,当地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1964年为庆祝国庆15周年,音樂家们对这种来自于民间的歌曲进行了创作和充实,形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目。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乐曲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合唱教学对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李叔同大师填词的学堂乐歌通过舒缓深沉的节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婉、萧瑟、依依不舍的画面。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为作品配上图画,用歌声来传递画面,以画面来表达歌曲。通过音乐、绘画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提高学生想像力的作用。合唱要求演唱者在合唱过程中一要看指挥,二要听自己的声音,听其他人的声音,还要听合唱的伴奏。在合唱中,演唱者要对指挥的各种动作心领神会,及时表达,但又不能过于突出,要和周围的人融为一体,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周围人不一致时,必须要做到处变不惊,及时调整演唱的节奏,不影响演出的整体效果。
这种一看三听训练,正是对演唱者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合唱教学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歌剧合唱以及混声合唱。其最低要求和最高标准就是要求要“和谐”。合者,和也。只有音乐的融合,才能达到人心的融合,也只有人心融合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大融合,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合唱教学虽是冰山一角,但积水成川,积土成山,合唱中要求人们的呼吸、声带、舌头、耳朵等器官要共同作用,步调一致,这是生理的和谐。通过合唱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处于心境愉悦,团结一致时,这就带来了社会的和谐。合唱所拥有的心理和社会的双重和谐,这是合唱教学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学生美学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也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协调统一性,通过合唱教学,同学们学会用一种合作的态度去看待社会,用积极的心理去融入社会,成为心灵美好、情趣高雅、品格健全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晴.马革顺合唱艺术问答录.合唱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大学意义和作用 篇4
在我国, 军训既是德育为纲这一理念的必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定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 这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 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新的兵役制度也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文件, 强调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 并要求“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 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一、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都会遇到安全和发展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 国家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和平时期, 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 国防观念容易淡化, 因此, 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 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 提高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 是巩固和加强国防,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二、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战争中, 人的因素仍然是四第一位的, 它不仅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 还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 接受能力强, 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 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 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 在集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就可服军官预备役, 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 从地方院校选拔培养一大批大学生, 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 国家自2002年, 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 启动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三、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接受事物能力强, 思维敏捷, 积极进取。他们中绝大多数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意识, 但是,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 他们知识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不完善, 鉴别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 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身。因此, 对大学生能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热心于改革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秦风学习, 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国防教育, 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四、大学生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军事教育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大学生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 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军训中, 在解放军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我们接受军事化的管理, 不论是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营生活, 还是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 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锤炼了我们的体能, 增强了我们的体质, 培养了我们顽强的作风。通过接受严格的三大条令的教育, 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 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这些都使我们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诸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有利于我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因此军训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堂。同时, 通过军训也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 使我们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 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
六、军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军训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军训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目的, 加强大学生组织纪律性,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军事训练, 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身心素质提升教育, 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七、有利于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 培养国防精神,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征集高文化素质青年入伍, 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提高兵员素质的重要举措。2001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换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 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 可以批准服现役, 并保留学籍。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 吸引了全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步入军营, 是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 这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 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军事理论课师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他给与大学生的不仅是学分,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只是体系的完备, 国防意识强化, 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他对大学生人生价值有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4-5.
员工手册意义和作用 篇5
但是,它不仅规范企业的人事制度,还承载了传播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功能。它不是锁在员工抽屉中的一叠废纸,而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管理的有力“武器”。
它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优化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力。
一部完善的员工手册应包含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以达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
因此,员工手册的“好坏”与否,应符合这样几个标准:
第一,强调管理者对企业的期许,也表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
第二,员工手册须成为辅助管理的工具、员工的工作指南,而不是一纸空文;
第三,员工可以在员工手册中得到其所必须领会与掌握的方法与要求,同时它也是员工的一本工具书;
第四,它还须符合企业各类人员的需求。
因此,企业想要通过规章制度实现有效管理员工,降低管理成本,树立科学发展的企业形象的目的,就要在员工手册本身下足功夫。
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紧密联系企业的管理现状、发展目标以及其他自身特点来制定一部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管理工具书。
一本适合企业特点和要求的员工手册的制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
它是一个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因此,企业首先需要确认自己的管理对象。对象不同,传播信息不同,规范不同。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才能达到好的管理效果。
其次,企业就已有的内部人事制度作系统化的分析,结合企业以往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员工手册要实现的目的,要达到的结果。
浅析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意义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32-1
1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界最得力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村中人均产值和效益显著提高,增强了农业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更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物质技术条件之一,农产品作为一种商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这就使得农业的经营效益远远不如工业生产,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规模经营的必要手段,从技术上看,农业的规模经营最终是由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农业机械化能通过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实施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将取代更多的劳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几口人局限在少量的土地上,不仅造成隐性失业、浪费了人力资源价值。而且造成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不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二、三产业,拓展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在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农业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很低,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每年出口很多农产品,其原因主要是其机械化水平高,各种农业机械应有尽有,其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几百公顷土地,但是在我国一个农民只能耕种l-2hm2土地,由此可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实现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2 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具备高度的机械化才能显著的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1999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列第7位。近百年来农业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美国高度机械化水平大大调动了农业劳动制造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成了55300美金,是那时其它发达国家的4倍,居世上首先。澳洲的麦秋、稻子、大麦、燕麦、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年前后就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迄今保持着高度机械化水平。法国农业腾达,为世面大米出口大国之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稞麦、老玉米等谷草出产、畜禽养殖均已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
3 农业机械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农机基层服务组织的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国的农机基层服务组织还处于比较松散、规模较小的状态,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应创新农机服务组织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把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构建新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提上重要议程,在巩固發展区镇两级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基层特约服务点,旨在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特约服务点”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作业服务,发挥好宣传带动作用、示范推广作用、协调沟通作用,努力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 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相继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650%;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比1978年提高29.2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50%,这标志着农业生产将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到以机械化为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必将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总之,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历史重任,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钱录庆.日本发达的农业机械化和良好的服务体系[J].湖南农机,2005,1.
[2] 强维青.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2.
[3] 山宝琴,刘亚峰.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
大学意义和作用 篇7
心理素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逐渐形成的以心理机能为主体的心理特性或品质。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 大量事实表明, 当前大学生由于心理成熟程度较低, 面临挫折承受能力较弱, 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 从而引发各种心理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大学生大都具有自豪感, 同时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刚入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幸升人大学, 往往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对自己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缺乏清醒的认识, 又因“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 或因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 遂自惭形秽, 自视处处不如人, 于是终日忧郁寡欢, 压抑自怨, 离群索居, 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
2) 恐惧心理。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时常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异常的情境中, 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 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 害怕被别人观察, 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 长期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比如, 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特别敏感、害怕, 极力回避与人接触, 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 难以自制, 总是处于焦虑状态。恐惧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种企图脱离险境的情感体验。
3) 自傲心理。自傲心理是大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一种带有浓厚的盲目自大色彩的情绪反映, 具有自傲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经常出现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情形, 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地位。有的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对方, 常常使人陷入难堪、窘迫的地步, 甚至使对方只好“敬而远之”、“退而避之”。他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自己不良心理素质的危害性, 不能充分地尊重交往对方的人格, 进而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 怀疑心理。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具有双重心理特性, 一方面怕受他人猜测怀疑, 另一方面又难以克服猜测、怀疑他人的习惯。疑心重的人对他人的一肓一行、一举一动都认为具有特大的含义, 总是以为他人在评论甚至在贬低、诋毁自己, 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久而久之就形成怀疑心理。
2 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意义
适应环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对个体而言, 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大学生非常渴望交往, 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大量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人际关系不良使大学生面对了更多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阶段, 是心智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 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 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 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干预,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心理辅导包括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易巩固等优点。团体辅导是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集体心理治疗的代表形式, 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 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 相互启发、诱导, 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 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在高校,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 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 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 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
3 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 强调人际相互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 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属于教育活动的性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除重视态度与行为改变外, 还重视情感体验、自我意识, 更强调参与者的内省与自我成长等。团体心理辅导独特的机制使我们有理由假设:团体心理辅导采取活动的形式, 可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克服社交障碍, 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居家养老”的意义和作用 篇8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日益延长。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开始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何让老年群体度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全国各地也逐步开始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居家养老”这种崭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经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新模式,对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具体国情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 减轻了政府负担,节省了资金、节约了资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我们国家现行投入的养老保障体系尚不能完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就目前我国的济发展水平,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决定了我国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担全社会的养老福利事业。
“居家养老”就是充分利用老年人各自家里现有的便利条件———居住的房屋、各种家具设施、日常生活消费品等,减少了政府在养老事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重复投入,缓解了政府的经济负担,节省了资金,节约了全社会的资源,这正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2 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缓解了子女照顾老人与工作、事业之间的矛盾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但是随着子女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子女都忙碌的时候,只有老年人独自在家,这就给老年人的生活照顾、精神照料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
与此同时,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对老年人的赡养也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如照顾老年人所带来的经济、身体、精神等方面的负担和压力,以及照顾老年人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和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良好地提供这种照顾,所以养老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是个养老的不错选择,但是有更多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家,而入住到养老院,因此在如何养老方面,思想上的不情愿与现实生活的照顾不周就产生了矛盾。“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种矛盾,家庭护理员能够部分代替子女为老年人尽到赡养的责任,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既能够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又能够让子女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
3 不但缓解了老年人的精神压力,而且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愿意接受的养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对于自身的晚年生命、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也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然而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平时难与亲人、朋友见面,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苦闷感、不适应感。
如果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的家中养老,熟悉的环境既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原有的日常生活习惯不被改变,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等熟人的造访又能够使老年人心情更加愉快,精神更加愉悦;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度过晚年,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比入住养老院的费用要便宜很多,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在没有离开家的情况下,“居家养老”使他们既得到了应有的照顾,又没有花费过多的钱财。
4 实现了部分人员的再就业,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劳动力一般是由政府民政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培训社区内的闲置劳动力人员,他们以家庭护理人员的身份进入老年人家庭,有偿为社区内的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严格、专业的培训,不但可以提高部分闲置劳动力人员的专业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而且还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部分就业人员群体与老年群体在保障自身基本利益的前提下,都处于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这样有利于在全社区内形成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为稳固家庭、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 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原有的专长,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互助
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中,不一定要完全扮演被照顾的角色。社区可以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动性,鼓励身体健康,有能力并愿意从事老年服务事业的老年人,投入到社区及老年人家庭的服务工作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互助。
这样,老年人不仅能够参与到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中来,为老年事业贡献自己的余热,而且又能够通过劳动充分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健康向上、积极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延缓衰老的过程。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为了保证其健康、长足的发展,应该在政府的主导管理下,社区的努力配合下,吸引社会各方面都积极参与进来,结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把居家养老这项光荣而伟大事业做的更好;同时,居家养老事业也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社区应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如对于服务人员的选派以及前期培训,对于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监管,对于服务结束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等。
论“三求”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篇9
关键词:求知,求乐,求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 公共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群众文艺创作也开辟了新天地, 致力于群众的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 全民健身活动日益增强, 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整体来讲, 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尤为薄弱。
一、实施“三求”工程的举措
1、营造有利的文化发展环境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新的文化发展环境, 它是提高农村群众修养、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 有必要创造舒心的农村环境, 繁荣新型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辐射农村文化阵地, 提升新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
2、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新农村致力于对群众提高思想认识, 对促进社会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型农村, 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要从对文化宣传、科学知识普及、娱乐审美、文化承递等方面着手。
3、强化素质培训
由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匮乏, 往往采取强化素质培训, 来提高农村队伍整体素质以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具体措施有县级、乡镇文化宣传部制定干部培训计划, 以培训班的形式对干部群众提供学习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业务素质。其次, 鼓励干部下基层, 开展下乡文化交流会, 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提供新方向, 将文艺表演, 剧本编导, 队伍管理等基础知识有效传达给广大农村文艺骨干, 以使能建立几支不同门类的拉得出、打得响的业余文艺骨干队伍。
二、“三求”工程的意义
1、改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城市化, 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等城市易发疾病也开始在乡村蔓延, 而进行科学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任何人都不会有长久的热情, “三求”工程组织的文体活动的开展使农民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蒙村乡长叨村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哨子一吹集中球场, 锣鼓一响集中戏台”, 这样广大农民就会慢慢适应有文体活动的生活, 逐步走出“饭前打牌, 饭后电视”这种单一不利于健康的静态生活方式。
2、丰富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的现代化思维意识的增强, 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三求”工程的开展和实施有效的改变了农民的思想陋习、不赌不偷的不良习惯, 提高了社会意识、锻炼意识、和谐意识,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加强了思想现代化建设。
三、“三求”工程的作用
1、积极构建和谐乡村
“三求”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乡村社会、引导农民参加文体活动, 抑制农村不良社会风气蔓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乡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发展是首要任务, 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基础, 巩固基础的牢固性, 才能从构建乡村和谐向社会和谐迈进。“三求”工程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都反应出对构建和谐乡村的重要作用。来宾市“希望的田野”首届农村文艺大展演, 很多节目都是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新面貌和歌颂“三求”工程的相声, 鱼鼓, 表演唱等, 洋溢着喜庆、安乐、祥和的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涌现出了一个个优秀的农村业余文艺队, 这恰恰是构建和谐乡村的重要体现, “和谐”不是靠口号喊的响亮, 而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的具体体现。
2、加强政府与群众、群众与群众沟通的有效途径
基础政府在节庆期间因势利导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亲自到乡村和农民一道打球, 演戏, 一起读书同乐, 必然会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使老百姓充分感受到政府能为群众办实事, 能带领群众在物质、精神方面走致富路。“三求”工程的实施开展不仅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 还能促进群众间的交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让家庭、村组合作进行, 这也给人提供了沟通和合作的平台, 大家出谋划策, 心往一处使, 劲往一处用, 体现出友谊第一成绩第二的友好场面。
3、发展经济, 传承文化
“三求”工程能够适应当代农民的文化心里、审美情趣的积极特征, 同时也将农村粗犷豪爽的性格充分展示出来, 这种方式或文化应被继承发展。“求知、求乐、求技”为民俗娱乐活动构筑了发展的平台, 在传承乡村文化和传统项目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力。以“求知、求乐、求技”为主要内容的“三求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发展、只有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平台。
结论
浅析合唱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篇10
一、合唱教学对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史、读谱、听音、视唱、节奏、和声、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合唱教学正是涵盖了音乐素养的全部要求。通过合唱, 学生们了解了音乐的历史、作品创作背景、会读谱、能听音, 掌握乐曲的节奏, 明白什么是美的音乐、怎么分享音乐的美、如何创作美的音乐作品。一部优秀的合唱作品, 可以使人达到心灵的统一、可以静化人的灵魂、团结人的心灵、使大家达到和谐永生。《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 该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在进行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的合唱教学中, 通过对混声合唱的教学和实践, 使演唱者仿佛看到了船工们在黄河中与风浪博击的激烈场景也分享到了船工们最后登上河岸的欢快心情。在演唱时, 通过A商调式到G徵调式的转化, 使演唱的内容走向高朝, 演唱者的心情为之激荡、热血因其而沸腾, 心中自然而然的掀起了波涛汹涌的民族自豪感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就是对美的音乐的培养和分享。一首合唱曲中包含着众多的音乐要素:音准、音量、音色、器乐、旋律、节奏、和声、复调、发声、语言等, 通过合唱教学, 学生可以对各种音乐知识进行循环反复的练习, 并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基于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尝试着不同器乐来进行合唱曲的演奏, 尝试着不同和声、节奏来对合唱内容进行表达, 如此种种, 形成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欲望, 达到追求美、创造美的境界。合唱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几个声部的曲子或者会弹奏某个乐器,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通过对合唱曲的欣赏,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合唱曲目的表演, 使学生爱上音乐, 热爱音乐艺术;通过对不同器乐、不同节奏、不同语言等音乐要素的尝试, 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而真正达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合唱教学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首先, 合唱教学对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的作用。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较强, 但是集体观念却很薄弱。而合唱则是要依靠团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合唱中, 一切成员都要听从指挥, 不能突出个性, 而必须实现声音的整齐一致, 按照指挥和乐曲的安排, 不同声部共同表达同一首作品, 通过各声部的精诚合作, 使乐曲形成新的融合。因此合唱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首曲子, 更重要的教会成员要学会团结合作。未来的社会, 单单依靠一个人是很难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的, 要想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必须要学会和他人分工协作。因此合唱教学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
其次, 合唱教学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一首合唱曲目, 其创作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这正是合唱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其合唱部分讲述了我们的民族如何觉醒、如何新生, 选择社会主义、如何实现改革开放, 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白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我们在欣赏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取名为《复兴之路》, 以及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意义。再如, 《东方红》早先在陕北地区传唱, 当地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 1964年为庆祝国庆15周年, 音乐家们对这种来自于民间的歌曲进行了创作和充实, 形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目。通过合唱教学, 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乐曲的乐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 合唱教学对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边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这首李叔同大师填词的学堂乐歌通过舒缓深沉的节律,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婉、萧瑟、依依不舍的画面。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中, 鼓励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 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为作品配上图画, 用歌声来传递画面, 以画面来表达歌曲。通过音乐、绘画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达到提高学生想像力的作用。合唱要求演唱者在合唱过程中一要看指挥, 二要听自己的声音, 听其他人的声音, 还要听合唱的伴奏。在合唱中, 演唱者要对指挥的各种动作心领神会, 及时表达, 但又不能过于突出, 要和周围的人融为一体, 在演唱过程中, 如果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周围人不一致时, 必须要做到处变不惊, 及时调整演唱的节奏, 不影响演出的整体效果。
这种一看三听训练, 正是对演唱者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合唱教学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歌剧合唱以及混声合唱。其最低要求和最高标准就是要求要“和谐”。合者, 和也。只有音乐的融合, 才能达到人心的融合, 也只有人心融合了, 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大融合, 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合唱教学虽是冰山一角, 但积水成川, 积土成山, 合唱中要求人们的呼吸、声带、舌头、耳朵等器官要共同作用, 步调一致, 这是生理的和谐。通过合唱使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处于心境愉悦, 团结一致时, 这就带来了社会的和谐。合唱所拥有的心理和社会的双重和谐, 这是合唱教学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学生美学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 同时也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 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协调统一性, 通过合唱教学, 同学们学会用一种合作的态度去看待社会, 用积极的心理去融入社会, 成为心灵美好、情趣高雅、品格健全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晴.马革顺合唱艺术问答录.合唱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电话营销分台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篇11
关键词:渠道营销;企业发展;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项目总体思路
为加快县分公司及农村营业员外呼营销队伍的建设,及时开展区域电话营销,在市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成立了县分公司电话营销分台;并将电话营销延伸到农村营业部,公司管理层就农村营销分台系统开发提出建设性意见,经后端技术人员经过1个月的研究,自行开发一套电话外呼营销系统,在县公司电话营销分台试运行,在160多个支局营业部正式全面推广。
(一)县营销分台建设
县营销分台工作模式是统一采用现有外呼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县公司业务发展,分台外呼统一对外显示外呼营销号码,由县公司抽调业务技能、业务知识、营销沟通能力较强的员工加入电话营销队伍,主要针对县公司的目标客户通过电话呼出对客户开展主动营销工作,公司目前分别在所属五个县公司建立五个县营销分台,专业外呼人员共22人。
(二)农村电话营销分台
农村分台主要应用于各农村营业部,利用自研开发的外呼系统,营业员利用收费及业务办理闲时,通过电话外呼开展针对农村客户的业务营销和关怀回访工作,有效带动了农村业务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客户感知和满意度。
二、项目实施方案和过程
(一)提升队伍素质,做好培训支撑
为提高销售人员的电话营销能力,营销分台成立后,我们先从基础做起,由话务中心的资深话务员和管理人员等内训师针对县分台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岗前培训,由于刚成立员工对此工作岗位及性质的认识不及了解,首先对电话营销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和定位对大家进行培训,让大家从思想认识上对电话营销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对员工的业务进行培训班,针对县公司及农村营业员由于文化知识及接受能力不同,我们主要从营销知识、电话营销技巧、现场模拟、录音点评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并为各类业务营销提供了统一的外呼脚本及支撑。
为最大程度发挥电话分台系统的功能,切实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规范农村电话营销,市公司于3月起,通过教师讲课、现场模拟、录音点评等形式,分六期针对农村支局所有营业员进行了营销知识、电话营销技巧、电信新业务及转型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并制定电话分台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确保该项工作扎实落地。同时话务中心组建了营销策划小组,对营销脚本进行及时纠偏和优化,并科学精确提取外呼营销资料,合理分配外呼资料。确保外呼资料的有效性,以便提高营销成功率。对每项外呼营销产品要求员工进行情景模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练,了解客户可能提出的问题及需求,找出应对方案和措施。在进行外呼前要求每位员工做好充分的营销准备,通过系统认真查看客户消费及相关信息,便于在开展营销时可结合用户需求来针对性地推荐产品卖点,向用户推荐合适的产品。
(二)实施统一管理、有效全程管控
为确保县分台和农村分台的有效运行和外呼质量,建立日通报、周汇总、月分析制度,由于县分台和农村分台工作环境及外呼条件不同,针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县公司是销售人员集中同一工作场所进行电话营销,针对县分台销售人员当日外呼情况及业务营销发展业绩进行通报,让每位员工掌握自己每日的销售情况及与其他员工的不及之处,进行交流介绍。找出营销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大家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农村营业员的外呼时间不同,采取市公司定期培训及县公司的二次送培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分台外呼人员进行培训和帮扶,让每位电话营销人员的业绩和营销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市公司统一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人员的外呼量、销售量、销售成功率和质检结果由市公司进行统一通报、统一考核,每月评出营销高手和营销能手并在绩效考核中给予激励兑现。
(三)精确管理、定期检查
为了确保各分台能够规范运行,公司制定了各种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业务规范、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等。如《营销分台业务管理流程》、《营销分台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营销分台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及办法。
为加强电话营销分台的管理,逐步提高分台人员的外呼营销能力,落实精确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结合话话务分台实际情况制定了分台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营销分台的基础管理工作、营销成功率、业务发展占比、针对性外呼营销情况,目标客户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外呼量等,考核结果和县公司领导班子以及经营部主任绩效挂钩,通过考核促进了分台的健康发展。
市公司不定期对县营销分台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管理情况、基础资料建立情况、外呼营销评估质量、绩效考核等,以及员工绩效考核中是否将质检及考试结果给予兑现。
三、项目实施成效
通过电话营销分台建设,并由市公司话务中心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质检、统一考核,定期进行通报,以规范电话营销分台的运行,员工的营销意识及营销技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县公司营销分台业务办理成功量逐月上升,目前县分台的发展销售占比已达县公司的30%以上,为公司带来收入贡献为10.7万元/月,月利润为8.2万元,年利润为达126.4万元,但成本支出仅占年利润比为1.98%。
农村支局电话营销分台试运行,160个农村支局营业部正式全面推广。其中一项增值业务通过分台销售成功量占总发展量的50%,客户价值每户提升10元,共为企业带来24.6万元收入,阜阳农村营业员已成长为销售的主力军。通过对县分台和农村分台外呼人员的不断培训和帮扶,电话营销队伍的营销能力及沟能技巧有明显提升,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客户感知。
通过县分台和农村营业部电话营销分台的建设,分台人员的营销能力都逐步提升,各项营销业绩有明显提高,大大促进了县公司和农村营业部的业务发展,而且有效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大学意义和作用 篇12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 简称国标舞, 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 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 是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后来出现了要求相对较低的交谊舞, 在保留国标舞舞种风格的同时, 体现了交谊的特征, 舞姿相对随意一些。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1. 规范标准性。
严格说体育舞蹈是为了竞技而出现的, 虽然生活中的交际舞打破了这种严格的规范, 但那只能说是业余娱乐的形式, 如果真的去学习, 其规范化标准性还是被放在第一位的。体育舞蹈是一套相对完整的舞蹈规范系统, 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锤炼, 和几代人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 带有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感;在技术的标准性上, 其规范化的动作, 严格到了不可增减一分的地步。如果动作不到位, 就没了体育舞蹈的韵味了。
2. 娱乐欣赏性。
体育舞蹈, 依旧是一种舞蹈, 主要体现在动作韵律之美, 其需融入优美铿锵的音乐、身着艳丽华美的服装、配以高雅雍容的姿态, 方显潇洒脱俗的气度, 把体态之美与舞蹈之美结合在一起, 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尽展个人魅力。体育舞蹈, 特别是交谊舞, 既有观赏的美感, 又有参与的乐趣。缺少了娱乐欣赏的成分, 就降低了体育舞蹈的魅力。
3. 健美竞技性。
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体育特征, 体育舞蹈竞技性表现突出, 即可以参加比赛, 争得荣誉。在锻炼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舞蹈有着健美功能。快速的节奏感需要很强的体力支撑, 能起到增强体魄, 陶冶情操的作用, 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极好形式。强健的体魄, 完美的曲线, 不仅给人以美感更能增添个人魅力, 还具有明星效应。
二、体育舞蹈在大学开设的意义作用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源头, 如果大学不起到引领的作用, 那么社会所需的文化就会以其他途径传播, 一旦这种文化被误导, 必然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在社会具有需求, 并且产生条件成熟后, 非常有必要在大学中倡导一种文化。
1. 体育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严重, 一方面年轻人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老年人需要打发无聊的空闲时间。据调查, 中国人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很多人都这知道这句话, 却没有付诸行动。一些学生宁可宅在宿舍、泡网吧, 也不愿参加锻炼。体育舞蹈把体育与舞蹈相结合, 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属性, 积极参与能达到双重目标。体育舞蹈男女同时参加,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游戏的心态下就完成了巨大的体能锻炼, 但是没有强健的体格也很难完成体育舞蹈项目。所以基于异性相吸的前提下, 体育舞蹈在吸引男女同学参加的同时, 可有效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
2. 体育舞蹈具有愉悦心灵的作用。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压抑, 浮躁情绪弥散在整个生活空间, 使人变得孤独, 更愿意把自己包裹起来, 不愿以真面目见人。在人际交往中也处处设防, 生怕自己掉进陷阱, 交际的一切原则都以利益为核心, 真诚相待的越来越少, 而在有限的活动中, 也表现为竞争, 而不是融洽的和谐相处。在这方面体育舞蹈男女共舞配合, 没有利益目的性的接触会大大提高交际的亲密度。在优美的旋律感染下, 相互拥抱的男女, 可以轻易的打开自我封闭内心, 让心灵得到安慰和解脱, 舞池中和谐、欢快与融洽的气氛能有效增强沟通, 提高相互间交往的意识。学习舞蹈的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 可增进舞伴、舞友间的友谊, 既丰富了业余生活, 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无形中增强了自信, 有益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气质的作用。
体育舞蹈能给表演者与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只有心灵充实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充满生机, 舞池中的男士女士往往都需要衣着得体, 男士衣着庄重, 体态挺拔, 气宇轩昂, 女士衣着华美, 超凡脱俗, 仿佛瞬间超越于生活的羁绊。由于体育舞蹈来源于欧洲, 需要时时处处保持着西方绅士的风度, 气度上显示庄重高贵;女士们露背式晚礼长裙端庄贤淑, 为表演者潜移默化的培养了高贵脱俗的气质。
4. 体育舞蹈具有激励进取的作用。
【大学意义和作用】推荐阅读:
大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有哪些12-06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08-31
浅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08-26
大学的意义11-05
大学学风建设意义07-20
大学生入党的意义12-06
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意义10-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05-19
大学生安全兼职的意义06-04
大学生活动目的及意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