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学

2024-07-06

市场经济学(精选12篇)

市场经济学 篇1

就目前的穿戴装置市场来看,并没有出现如之前消费者与厂商预期的快速成长,即使是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也并未能如智能手机般成为必需品。根据国际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集邦科技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数据,2016年全球穿戴装置的出货量为9,950万台,其中智能手环的出货量为5,750万只,占整个穿戴装置市场的57.8%,这也表示了即使整体穿戴装置市场并未出现爆发式成长,智能手环还是缓步地向上发展,这点可以从消费者现在配戴智能手环的比率有所提高看出。

有如此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厂商对于市场的策略。以智能手环的领导厂商Fitbit来讲,预估2016年的出货量可达到2,474万只,年成长15.8%,这即是Fitbit在前期就有教育消费者,让消费者将运动睡眠功能和智能手环以及Fitbit连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印象,这才使得消费者很明确了解Fitbit以及智能手环的定位和价值,市场才会成长。相对地,以Apple Watch为首的智能手表并没有清楚地让消费者认识其价值,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才会一直无法增加。例如,Apple Watch预估在2016年的出货量只会有1,050万只,勉强和去年持平,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智能手环以外,其他穿戴装置的市场写照。因此,就整体而言,穿戴装置市场的确还会持续成长,2017年预计将会成长到1.2亿台,但是最主要的产品依旧会是智能手环。

市场经济学 篇2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前预习案

[考点展示]1.市场与计划 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3.市场配置资源 4.市场秩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宏观调控 [自主复习指导]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市场经济的含义:(1)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其实就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市场能够通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

二.市场秩序

1.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影响到正常的市场秩序。(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2.如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1)国家:①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②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规则。

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即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 的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

,;,甚至导致。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

(2)根本目标

(3)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原因(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2、含义

3、主要目标

4.手段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 和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事后调整。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调整经济活动。

(4)国家应该怎样进行宏观调控?

【当堂巩固】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市场 B、价格 C、供求 D、竞争

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过去的农民“政府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如今的农民树立起“抬头种田看大市”的新理念。这是因为:

A、我国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市场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C、以前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D、农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有

①供求机制 ②价格机制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

①通过市场竞争,能把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

②商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

③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④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却始终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这要求人们()

①努力发展生产,控制需求 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④开源节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据此完成6~7题。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是 A.宏观调控为主,市场机制作补充

B.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谁主谁次,由具体经济形势而定 D.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手段有

①供求关系

②价格竞争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诫信,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据此完成8~9题。8.“无信市不立,无法信不灵。”这说明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必须 ①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②将道德规范全部纳入法制轨道

③把法制和道德紧密结合起来

④加快制定和完善市场交易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10.(2010江苏卷8)《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因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

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 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A.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B.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C.加强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力度

D.坚持依法治国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5: A B C A B

6~10:D D B C C

跟市场不如创市场 篇3

市场来自独具慧眼的“创”,绝非来自被动盲目的“跟”,尽管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赢得市场。“跟”仅仅是瓜分已有的市场,并不能形成新市场;而“创”就大不一样了,“创”不依赖于已有的市场,而是用独特的智慧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以形成新的市场。事实上,凡是市场上独占鳌头的企业,无一不是靠“创市场”。

企业在抢占市场问题上,应摒弃“跟”,立足于“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这样才能创出真正的市场,创出持久的兴旺。

受访人:骆经理

行业:烧烤业

经历: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学毕业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自家从事的烧烤行业中觅出新的商机,成为全国“烧烤虾球”第一人。

1992年,骆青峰父母下岗后,在武汉市武昌区洪骆村开了一家“阿婆”烧烤店,勉强维持生计。在武汉读书的骆青峰下课后,经常在课余帮助打理生意。

一次,一个开餐馆的亲戚,将没用完的虾球(小龙虾的尾部)送给骆青峰。为了不浪费,骆青峰将虾球一个个清洗干净,然后用钢签子穿起来,一边放在火上烤一边刷上油和佐料,烤虾一会儿就香气扑鼻。一位经常光临他们烧烤店的老顾客要了一串来尝尝,没想到第二天那个顾客竟然带来了一帮人来吃虾球,“好吃,真好吃!”顾客纷纷称奇道。当时烤虾球在武汉乃至全国的烧烤业中都是新名词,骆青峰预感到巨大的商机就在眼前。

骆青峰一改以往采购肉类等原材料,专门采购新鲜的虾子,他还非常注重产品的宣传,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灯箱广告牌,上面写着“烧烤虾球”的广告语,还富有诱惑力地打上一句“1元5角钱一串”,真正开始了经营烤虾球,那时每天可以卖出上千串虾球。2000年夏天,骆青峰将辛辛苦苦积攒的近百万元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兼并了周围四个小店,把烤虾球的生意进一步做大。

烧烤店规模扩大后,他的烤虾球生意更是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以前一晚上卖出1000多串烤虾球,现在能卖出3000多串。骆青峰的烤虾店很快成了武昌区洪珞村的招牌,经常有汉口、汉阳的市民慕名前来。

骆青峰在武汉掀起了吃烤虾球的热潮,但当时骆青峰的虾球店连个名字都没有,骆青峰说在工商局登记的名称是“洪珞村烧烤”,事实上知道这个名字的客人非常少,他们没有在店外挂招牌。

烧烤生意主要是在晚上,有时要到深更半夜,再加上食客的喧闹声,附近居民的埋怨也日益多起来。2003年5月,居民的投诉带来了卫生监督所、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他们给骆青峰下了停业整顿的通知。拿着这一纸“判决书”,骆青峰犹如从高空跌到地上。“当时,生意好得不得了,下雨天都有许多人撑着伞在外面排队等,往往一天下来,地面的虾壳堆得有二尺高。”

烧烤店虽然拆除了,可骆青峰对“烤虾”痴心不改,2003年,经过多方考察,骆青峰选择了人流量较大的武昌武珞路的一个拥有460多平方米的店面。他吸取了以前经营虾球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首先投入资金装修店面,提升就餐环境,其次为了防止噪音扰民,他果断地在营业时间上进行改进。以前都是下午才开始营业,现在改为中午就开始营业,到晚上12点以后,就不再营业。

通过以上的种种努力和改进,借着过去几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和人气,“峰峰烧烤店,烤虾美味又卫生!”在江城迅速传开,前来吃烤虾的人络绎不绝,虾球店留住了老顾客也迎来了新的消费人群,生意如日中天。这一回,虾球店也有了一个既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峰峰虾球”。

搬到新店不到一个月,骆青峰就卖出了50万元的营业额。骆青峰的烤虾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好时一天能用五六十盒虾子,每盒虾子大约六七公斤,如果换成活的小龙虾,用量就是2500公斤~3000公斤。2004年夏天,峰峰虾球每天可以卖上3万元。5个烤箱不停地开烤,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烤出三四千串,但有时还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

火爆的业绩,和江城弥漫的烤虾球风提醒了骆青峰,要赶快注册自己的商标,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骆青峰为烤虾店申请了“峰峰”商标,去年已拿到了注册商标,这也意味着峰峰虾球店迈开了品牌经营的步伐。

小小虾球风靡江城,很多外地投资商找到骆青峰,商谈加盟事宜。2004年5月,骆青峰成立了“峰峰虾球酒店管理公司”,专门办理各地商家的加盟。但在选择加盟商上,骆青峰很慎重,目前他们主要考虑虾球货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如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因为骆青峰有自己的顾虑和想法。他说加盟的瓶颈在于虾的货源问题,国内的虾仁出口这几年非常厉害,使得烤虾的货源不是特别充足,成本高了,价格自然也就高了。另外,虾球的季节性虽说不太大,但是冬天的虾子确实要少很多。

“现在,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加盟上,相信货源问题会慢慢解决,目前来看,加盟商的反映还不错。”

谈起成功经验,这个腼腆的虾球王有点不好意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吃苦,烤虾球时,我每晚烤到4、5点钟,早上9点起床后,又在高温蒸烤的厨房里一干就是12个小时,真的是苦出来的。还有一点,就是我是第一个烤虾球的人,敢想敢做还要肯做。”

骆青峰,黑黑的皮肤,略带沙哑的嗓音,实在很难把眼前的他和拥有百万资产的富商联系在一起。“做烧烤行业,赚钱最需要的是吃苦精神,做烤虾球我们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家,抢先一步让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和商机。”

在虾球店一天天做大的同时,骆青峰开始着手品牌加盟,到目前,已经有重庆、江苏、山西、湖南、安徽等十几个加盟店。小小虾球开始成为更多人的创业梦。

受访人:吕总

行业:餐饮业

经历:他曾是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他摆过地摊、卖过摩托配件、现在正从事餐饮业。每次都迅速地由外行做出了门道。

1986年,在上海上大二的吕不凡辍学从商(这个决定至今仍让他觉得遗憾)。他先在汉正街“挖过地脑壳”(摆地摊),后来跑到云南搞当时还是违法生意的边贸。1990年一次交易被海关缉获,他两年积攒的38万元,被换成一张薄薄的罚单。

吕不凡一无所有回到武汉,帮姐姐打理摩托车配件业务。1996年,积累了经验的他,自立门户卖配件。两年后,又开始销售整车。

2001年4月,武汉市颁下禁摩令,摩托车禁止在市内上牌,吕不凡原来月销千台的整车生意,立刻锐减至两三百台。于是,他把经营方向转向乡村,花了一年时间调整,生意才勉强恢复到以前的规模。

吕不凡那时做的是杂牌摩托,厂家经营状况与经销商业绩息息相关,厂家做垮了,经销商就得重觅品牌。当时,摩托车品牌换代太频繁,他代理的牌子经常更换。他因此痛感作为经销商,不由自己掌控的因素太多了。

吕不凡陷入思考:总是代理别人的品牌,就永远没有自己的品牌,永远受到牵制。2003年,他觉得摩托车行业继续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继续投入已无多大意义,便将原来生意委托给经理人,自己寻找新的事业方向。

在粤汉码头一家香牌坊火锅店宴请客人时,他发现该店人气很旺。但老板陈德斌叹道:人多财不旺,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呢。

经过考察,他认为该店重庆特色鲜明生意不错,但未注重内部细节,浪费太大,若在小节处调整,则前景可观。2005年5月,吕不凡向该店注入资金,成为董事长。虽是外行,但他以其多年从商阅历,开始改造酒店。

陈德斌说,吕不凡来后,除了投入20多万元,重新装修店面强化巴蜀风情外,管理方面下了“三板斧”:“汉化”重庆口味,减少花椒量,降低过重的麻味,调整配料增加香味、鲜味;员工服务从不理不睬到微笑礼貌;火锅菜品从100种增至200种,增加分量,薄利多销。

吕不凡很留心成本控制,经过对各环节的诊断。他观察客人走后,煤气灶无人照看继续烧,就要求责任到人,及时关掉。一些菜品的边角余料,如土豆切片后的边角余料,尽管很新鲜,但以前全部扔掉,现在留下来做工作餐,他和大家一起吃。成本大减。

陈德斌不无钦佩地说,吕不凡“外行做出了门道”,三个月内店面扭亏为盈,现在客源至少增加了三四成。

吕不凡则体会到,做餐饮必须执着于无数个细节,虽身心劳苦但发展前途可观,正是他想要的行业。

香牌坊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吕不凡只是加盟商,牌子还不属于自己。他时常浏览中国各类企业排行榜单,发现餐饮能进入综合排行榜成为大企业的,十分罕见。他认为,餐饮业要想快速做大,像麦当劳、肯德基的连锁模式,最值得借鉴。

重庆那边传来消息,中式快餐巴面王已开至40多家,市场反应不错。吕不凡决定,在武汉试水把中式正餐标准化。

中式快餐的最大障碍在于,中餐烹饪技术的多样化,标准化很难形成,不能形成核心技术。而他觉得,微波技术、电烤技术的发达,为中餐标准化提供了可能。两年前,重庆巴面王就已组织了二三十名厨师,开始了试验,比如已作出口感、分量完全一样的热干面。近来,在吕不凡的指挥下,试制进一步深入。他已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炊具改型和原料购买。

一个人炒菜薹,炒十次会有10种不同味道。为制造味道、色泽完全统一的菜薹,厨师们不停地调整调料包,用微波炉反复试验,试了“无数次”才知道,炉内加温90秒后味道最佳。每试完一次,就丢一次。吕不凡说,仅菜薹一项,用过的原料就能以卡车来计算。

2005年10月初,他组建了武汉巴面王快餐公司,第一家快餐店已经初开业。尽管中式正餐快餐化的前景尚少成功先例,但他却信心百倍,并已着手在黄陂区拿地50亩,建立工业化的快餐生产基地,作为将来辐射全国的供配中心。

记者感言:创新是创市场的核心

市场营销中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定位,营销政策,市场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企业的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成功的企业虽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但是,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建立了一个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机制, 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在企业里, 经营者们通过实践苦苦地摸索着市场营销的经验。而企业家们通过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市场营销经验, 但却需付出高昂的“学费”, 且所获经验往往不系统化, 缺乏整体性, 运用起来难免顾此失彼。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解决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难题, 为企业的经营者们迅速掌握市场营销的系统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提供一条捷径。

市场营销是一个整体系统, 这个系统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操作手段为武器, 以效益和效率为核心, 对企业的营销体制、营销组合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即在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和引导市场变化的情况下, 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基于营销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在本文中想首先与企业界的朋友们探讨一下“市场定位与市场开发”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市场定位探讨

已经研制开发并生产出产品的企业, 在营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市场定位”问题。简单地说, 就是首先定在哪些“市场”、“场合”和选择哪些消费群体销售本企业的产品, 是在南方市场还在北方市场?是在沿海市场还是在内地市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农村市场?是在大城市市场还是在中小城市市场?是在大型商场还是在中小型商店?是选择高档饭店还是中低档饭店?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以及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问题常常困扰着企业的营销部门。而不少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常依据常规思维, 如毛皮类产品选择北方市场, 认为北方天气寒冷, 这类产品肯定好销;保健品选择大城市市场, 考虑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 购买力也一定强;另外一想就想到北京、上海市场, 因为这些市场的社会零售商品额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亿, 认为稍为占有一小块市场份额, 销售收入就很可观;有的企业瞄准大型零售商场, 千方百计想挤入这类商场, 在其中占一席之地;有的企业则遍地撤网, 不管商店大小, 地处何方, 谁要货就给谁……

其结果是, 重点选择定位在北方市场的皮毛产品营销公司在这些市场上的效益并不理想, 而无意中开发的南方市场却结出硕果, 用该企业营销经理的话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行。”当然, 以上的结论并不是说北方市场不能进, 大城市市场不能进, 大型商场不能进或者不能遍地撤网, 而只是说“市场定位”不能靠“拍脑袋”, 靠主观臆想。有经验的营销经理在“市场定位”方面作出常规判断后, 都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去看、去听、去问, 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风俗习惯、收入状况、需求状况、花钱态度, 当地市场的竞争状况, 当地商业经营方式及商业道德, 当地政府的限制等,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 获得客观环境市场信息的基础上, 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市场定位”决策。这样做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前期费用, 但如果不这样做, 就会绕更大的弯子, 会因为市场定位错误而使推销人员丧失信心, 把企业引入歧途, 经营迷失方向, 最终使企业一蹶不振。当然, 市场定位准确并不意味着一切完事大吉, 企业还需要在营销体制的设计, 营销网络的建设, 营销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营销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下工夫。当然, 不熟悉这些方法的企业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 企业应把这种帮助视为是一种投资。然而, 不管怎样, 市场定位准确意味着企业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另外, 已经定位的市场可以并且也需要根据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调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前边的“意外”, 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和“意外的事件”。关键就在这意外二字上。前者是意外的成功, 后者则是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成功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努力, 本来并不指望能产生更多效益的地方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则是指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 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 但本来认为能产生效益, 获得成功的地方, 偏偏成功不了或者效益平平。这实际上都是市场向企业发出的“信号”, 要求企业做出调整。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 尤其要注意各地市场上发出的这种信号, 并及时分析原因, 如果是“机会”, 迅速总结推广, 调整市场或营销手段;如果是“威胁”, 也要及时调整市场定位。但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总部具有营销信息管理职能, 制定有关营销信息管理制度, 并有专人负责处理信息。总之, 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的变化保持警觉, 并预测这种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然后要有反应, 要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悲惨性的后果当然能够告诉我们在什么问题上铸成了大错, 但是我们应该在信号还不太强烈之前就能够发现它。

二、关于市场开发探讨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到, 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十年不变仍然能够保持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 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 产品两年一升级, 四年一换代的现象实属屡见不鲜。产品生命周期的前两个阶段——导入期和成长期, 也越缩越短。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生产出一种新产品, 产品还在导入期, 投资还远远没有收回, 就已有竞争对手出现;产品刚被市场接受, 销售曲线正在上升, 产品进入成长期, 竞争已日趋激烈;然后市场迅速趋于饱和, 竞争达到白热化, 产品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的表现是, 企业的销售越来越困难, 投入的促销费用越来越大, 利润越来越薄, 市场格局基本已定, 如果没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或特殊的招数, 很难再扩大市场份额, 如果草率地扩大规模, 则固定设施还没有建起, 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的企业在本行业中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有一种“干耗”的感觉。所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有的企业提出了“多种经营, 跨业发展”, 有的则提出“二次创业, 再度辉煌”, 实际上都是在寻求进入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而本文的“市场开发”指的就是这种二次、三次创业性质的开发, 其中既包括选择新的市场, 又包括选择新的产品和项目。

企业在进行这种意义的市场开发时通常有多种思路, 下面介绍其中的三种:

一是关联性开发, 即向“上游”行业或者“下游”行业渗透, 如饲料厂向养殖业渗透, 养殖业向肉类联合加工业渗透;装饰材料厂向装饰工程业渗透, 装饰工程业向装饰材料销售业和设计业渗透等, 反之亦然。而且还可以向其他相关配套领域发展。最终形成企业集团。在“三角债”横行的现实状况下, 这种开发可以使“下游”企业及时有效地, 甚至以优惠的条件获得成本效益最佳原材料、元器件或机械设备以及最好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 而先进的“下游”企业则可以影响“上游”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并为其提供实验基地。在此基础上, 又会增强这些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补缺性开发, 即不当新市场的开路先锋, 而是寻找“市场空隙”, 乘虚而入。不少公司的营销者的使命就是填补介于产品和需求之间的空隙。这种空隙和差距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数量和功能上, 而且体现在推出时间、市场空间、应用范围、支付手段和对服务的需求上。开路先锋所冒的风险一般都比较大, 因为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 首先需要开拓一种观念, 而且还要积极宣传, 然后是耐心等待消费者和社会大众接受这一观念, 前期费用很高, 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开发我国的啤酒市场、干白、干红葡萄酒市场、咖啡市场、微生态制品市场、高纤维食品市场、无土栽培绿色食品市场等, 首创者都需冒很大的风险, 并要有极大的耐心。所以有些企业就采取了静观待变的补缺性开发策略, 待市场打开, 消费者接受了这一新的观念后再进入这一市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任何一家公司, 无论其实力怎样雄厚, 都别想完全垄断这一市场。这就为后业者提供一个补缺的机会, 而且后来者如果聪明的话还可以采取“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即广泛地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了解消费者所追求的价值, 找出市场的空隙,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利用“后发性优势”挤占市场。

三是创新性开发, 即采取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从市场的潜在需求入手, 寻找“市场空白”, 检索已有的科研成果, 找出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和项目系列, 以能够开创一代新潮流的产品形式推出, 以时尚产品的形象打开市场, 如目前在中高档饭店餐桌上流行的无土栽培豌豆苗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开发市场的。其经营者首先发现许多中高档饭店都在寻找能够引起顾客兴趣, 但又别具一格的菜肴, 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这就出现了潜在需求。人们似乎都在传统的农产品和工业化农产品上作文章, 没有人考虑现代绿色农业, 在这方面又出现了空白, 因此极少有竞争, 豌豆苗的开发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推出了领导一代潮流的新产品, 产品上市后迅速打开了市场。

总之, 不管企业家们采用哪一种方式开发市场, 都要考虑市场机会的大小和自己驾驭能力的大小, 并且必须记住:“对于企业来说, 生产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 知道什么对消费者有价值, 考虑怎样才能够方便消费者 (客户) 购买, 进而主动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彼得·德鲁克早期总结出的经验, 而这条经验至今仍是许多企业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刘利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24-222.

[2]成思危.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25-193.

999市场市场调研报告 篇5

不少女性在化妆时追求时尚、讲究美观,而对各类化妆品的副作用往往重视不够。其实,化妆品(包括各种洗发、染发剂、指甲油等)都是化学合成品,它既有对人体保护和美化的功能,也会挥发出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有较大的刺激作用,有的还会引起皮肤水肿、瘙痒、斑疹等“化妆品皮炎”。此时需要护肤品做及时补救与日常保养。而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种的皮肤状况各有不同,制定针对不同人种的护肤产品能提高护肤效果。

二.来自对自身肌肤的重视,且对护肤品的需求已经不止仅止于女性。(变美)

肌肤护养”——女人并不陌生的一个话题。《中国美容时尚报》在每一年的读者调查中都有一个调查项目,了解读者最关心的美容项目,结果表明,肌肤护养总是排在首位。同时,这份报纸在每年进行的全国美容院消费调查的报告中显示,肌肤护养的消费量和消费人次也是高居榜首,这说明了女人对肌肤护养的需求是最大和最迫切的。现今社会,人们已经不仅仅着重于化妆后的效果,更为重视“素颜美女”,现在的“自然系美女”“素颜美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欣赏,不论男女。

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重视外表也成为一个男人内在修养的体现。AC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显示:男性对仪表的日益注重,正推动全球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迅速增长。男性护肤美容渐成时尚,从而带动了个人护理用品的热销。近年来,全球男士美容护肤品的销售涨幅超过百分之五十,在欧美国家,男士护理用品的市场份额已占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0%以上。美国男士化妆品年消费额高达23亿美元。

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男性护肤品的市场起步相对较慢,但近几年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来看,目前中国的男性护肤品消费还是以功能性消费为主,消费动机主要是基于护理功能的需求。

三.其他(安慰)。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对护肤品的需求依然来价格,新鲜感,人群,权威人士的推荐(如美容界达人)以及对品牌的信赖忠诚度等。

综上所述,消费者选择护肤品的本质动机在于健康,变美,安慰。于是我们对这三个因素再次展开分析。

其次,这三个因素能否激起消费者购买药妆的动机?什么样的药妆是中国人真正需要的?

一.健康。

根据最新的医学数据调查,因为使用化妆品或者护肤品而对人体产生伤害,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的案例正与日俱增,有不少的皮肤科专家提醒大家,为健康着想,不要轻易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同时,检测部门也检测出一些美其名曰“采用纯植物草本精华”的化妆品中其实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即便如此,对于女人们来说,化妆品仍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健康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求护肤品需要更安全,且有品质保证。相比一般护肤品,药妆作为由医生配伍应用,完全从医学的角度来解决皮肤美容问题的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产品,更具有权威性和系统针对性。根据市场情况来看,由于使用不良化妆品、美容产品而导致美丽不成反毁容的案例在中国时有发生,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所以现代女性对于化妆品的使用非常谨慎,已经从最基本的肌肤保养上升到安全疗效的要求,而药妆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数据支持:有一项调查显示: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女性选择医学护肤品的比例占到整个护肤品行业的60%~70%;在国外有63%的女性每年在药店选购化妆品,药妆产品占她们全年化妆品消费的60%;在日本,连锁药房中药妆产品和日用品占其生意构成的70%。化妆品消费习惯正在向医学护理方向转变。在发达国家购买药妆品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时尚。随着问题肌肤的日趋增多,回归大自然依旧是人们渴望化妆品纯净、安全、并能解决自己肌肤问题美好愿望的体现。)

二.变美

变美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坚持,但最重要的是效果的好坏。换句话说,变美的本质在于效果。与一般护肤品相比,药妆的效果依然更胜一筹:药妆品的配方精简,一般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较高,功效显著。一方面可以调理肌肤,另一方面又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并且我们发现,对国人而言,如果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国内的药妆效果会比国际知名药妆更显著。

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这个国家里消费者存在许多特殊的使用习惯与认知。就比如科学研究表明,东方与中国女性与西方皮肤素不相同:西方女性皮肤白皙,更容易衰老;东方女性皮肤偏黄,不太容易衰老。目前大多数国际药妆品牌源自西方科技对东方皮肤需求并不能完全贴合。如中国人的崇尚的美白概念,去斑、去黄气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中国季节温差及天气变化较大,因此干、冻、裂成为秋冬季节皮肤存在的最大问题。而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草药资源,许多种中草药均具有抗皮肤衰老的功效,包括熊果酸、沙棘油和霍霍巴油等,许多化妆品业界常用的原料均需要从中国药用植物中提取。中国可以说是世界药妆原料的重要产区。

另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药妆行业正在兴起。据数据显示,-间,中国药妆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均高达10%-20%;-20,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这一数字是欧洲市场的两倍;到20,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20%增长到40%,总额达480亿元。如此利好的数据,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将眼光投入到药妆这一块来。

这样的结果出现使我们发现,中国人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药妆品牌,且中国的药妆前景潜力巨大。选择国内企业的药妆,在把好质量这一关的前提下,对比国际药妆,国内药妆更优廉的价位将是国内消费者更明智的选择。

三.安慰

这涉及到品牌知名度的问题。目前对于药妆的消费,国外的药妆品牌一直占据优势。因此,国内需要树立一个旗帜鲜明有特色的本土品牌。综上所述,这三个因素能激起消费者购买药妆的动机,中国人真正需要的。是中国本土知名药业集团生产的,价格合理的,针对中国人皮肤特点的针对性药妆。通过对前两个问题的分析,我组成员继续分析研究对象—三九药妆品牌树立的可行性,经过讨论发现,基于中国药妆市场的广阔前景,答案是肯定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系列的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口碑很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以下是我们的分析结果。

最后,三九药妆是否符合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一. 健康--确保效果的前提之下,实现安全性的保障。 三九药妆所推出的珍草名方针对每一个年龄阶段进行了量身打造,可以给女人们最全面的护理,在这个前提之下,其在安全性上的效果更是有目共睹的。自从三九集团用百年古方,融合现代科技,以制药的标准来打造药妆品牌,推出了珍草名方之后,到目前还没有收到过任何一条投诉,在经过了无数专家检测之后发现,在珍草名方的所有产品中都不含有不含对人体和环境不利的成分。

市场经济学 篇6

【关键词】外汇 期货 股票 市场 相关性

1. 外汇、期货与股票

外汇所指的是用来支付国际结算的凭证,外汇市场是周一至周五24h不间断交易的,具有时间连续性及空间的统一性特点。外汇交易方式为T+0,可以买多,也可卖空,这与期货交易方式及买卖方向相似,并且外汇市场是个国际市场,世界所有投资者均可参与,也是金融投资产品里最为公平一种。期货所指的是现在所进行买卖,可需要将来交割或者交收标的物,期货市场交易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大约4-5h左右,经营市场主要在国内,容易受到较大资金控盘,受到影响因素比较多。股票是有关股份公司资本筹集是,向出资者所发行股份凭证,它是种有价证券,主要代表了股票持有者对股份企业所有权,在股票市场里,是种投资与投机对象,其交易时间与期货类似,可交易方式为T+1,不如外汇及期货灵活,并且股票仅能做多,一旦下跌就会被套住,出现亏损情况,股票市场主要为国内市场,反映的是某公司经营业绩发展状况,受到影响因素也是比较多的,像内部消息及庄家操盘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市场走向。

2. 国内金融市场研究

原来商品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比较大,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商品价格用美元作为货物价格标的后,美元一旦发生变化,商品价格就会产生变化,运用静态法对CRB指数及美元指数间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可知,USD指数与CRB指数存在负相关性,并且随着美元贬值,负相关性就会呈现增强趋势。我国有关股票市场及期货市场相关研究并不是很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这两方面市场发展并不长,也不完善,期货市场在2003年才恢复的,随着这两市场资金流动加大,它们之间相关性不断加强。像何菊香研究了汇率对股票价格影响,并且认为自由兑换或非自由兑换的货币汇率均会对对股票价格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投资人无论在国际证券还是资本国的股市市场均要面临很大外汇风险。又如刘文财及肖辉等人,也从经济学角度对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关系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期货市场因特殊安排制度,像交割保障制及保证金制度等安排,这些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企业质量、投资者信心、市场稳定及市场效率提高等内容均由很重要作用,可对股票及期货市场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定量分析。

3. 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3.1指标选择与样本指数

在外汇上市场上,美元作为基础货币,是外汇交易及国际支付主要的货币,占据着很重要地位,因此,在外汇市场上,将美元指数当作主要变化代表;期货市场选择指标为CRB指數,此指数总体反映了世界商品价格动态的信息,可用于商品市场价格动态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有效揭示了宏观经济走向;股票市场所选择指标为上证综合指数、沪深及深证成分的指数,跟期货较为密切的农林牧渔及有色金属的指数均成为研究范围,从而考察期货对有关行业影响。运用这些指数样本区间对这三大市场进行分析,其中美元指数、上证综合指数、CRB指数以及农林牧渔指数所选择的样本区间为2000年至2011年数据,而股票市场中的有色金属指数由于出现比较晚,其样本区间主要选择了2006年至2011年的数据,并且美元指数与CRB指数主要为期货的富远行情系统,而有色金属、农林牧渔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数据主要是中信建投的证券交易行情系统。

3.2外汇与期货市场的相关性

通过图1可知,商品的期货指数及美元指数间存在着一定反向关系,不过它们之间相关程度是不能直接看出的,对它们之间数据实行相关分析,并找到数量规律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图形能够知道,这两者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运用Granger因果进行检验,检验中发现,当滞后期是4时,美元指数就成为了期货指数的因,美元指数引导商品指数,一旦美元指数发生变化,商品的期货指数也会发生变化,并且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其负相关系数是0.764,美元指数对期货指数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3.3期货及股票市场间的相关性

通过图2可知,有色金属、农林牧渔及上证综合的指数走向基本相同,可与农林牧渔及上证指数相比,有色金属的浮动要大些,不过这三个指数及美元指数间的走向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这些指数因果检验可知,在滞后期是3时,上证综合指数或者农林牧渔指数并不是期货指数的因,可期货指数为上证综合指数或者农林牧渔指数的因,也就是说,商品的期货指数一旦发生变化,上证综合指数或者农林牧渔指数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但是上证综合指数或者农林牧渔指数发生变化就不一定引起期货指数变化。当样本区间的滞后期指数是2时,有色金属的指数并不是期货指数的因,而期货指数为有色金属指数的因,也就是说,当商品的期货指数发生变化,有色金属指数就会发生变化,但有色金属发生变化不一定引起期货指数变化,通过检验可知,期货指数跟这三者指数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只是上证综合指数的相关性较弱,农林牧渔指数相关性居中,有色金属的指数相关性最强,也可理解为期货变化对股票市场中的有色金属指数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王肖艳.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关联效应的文献综述[J].硅谷,2008(14).

“追”市场不如“找”市场 篇7

有的农民朋友抱怨说,“如今市场真难把握,明明看着价格好,可等自己种植、养殖后,上市出售时却不如人意,不是赚不了钱,就是赔了本。”其实赔就赔在“追”字上,市场行情天天在变,月月不同,试问,你何以追得上?

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农民朋友不要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和策略,变“追”市场为“找”市场。把握好了市场,自然会赚到钱。

农民朋友还要别出心裁,在种养品种上与人有所不同,在销路上与人有所区别,有时甚至还要唱唱反调。当产品价格上扬时,应当见好就收;当市场低迷时,则要稳住脚跟,咬紧牙关坚持到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到来。那时,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显现勃勃生机。

市场经济学 篇8

关键词: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西方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 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 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但萨缪尔森又在其风靡世界的教科书《经济学》中, 强调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更合乎传统的名称, 并常常把二者并用。在我国又将以萨缪尔森为首的西方经济学者的理论体系称为西方经济学。那么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究竟是同一学科三种不同的名称, 还是三个不同的学科呢?本文拟对它们名称的由来作一探析, 以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经济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 原意是家庭管理。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这个词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 一般翻译为《经济论》。在《经济论》中色诺芬主要阐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应当如何组织和管理的问题。由于色诺芬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 奴隶是不被当作人看待的, 因此“家庭管理”即是以奴隶主家庭为单位的管理。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是以政治经济学的面目出现的。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名称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孟克列钦, 他在1615年写成了一部经济著作, 书名定为《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由希腊文“政治” (原意是社会的或国家的) 和“经济”两个字组成。孟克列钦把希腊文这两个字合并组成“政治经济学”作为书名, 意思是说他的著作所论述的经济问题, 已经越出了古代和中世纪的家庭经济的范围, 是探讨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他在著作中论述了商业、航海业、工场手工业和国王的经济政策等问题。继孟克列钦之后,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于1767年也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作为书名, 叫做《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在这部书的绪论中, 他明确地说明了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含义:研究一个家庭的经济问题称为家庭管理;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称为政治经济学。此后, “政治经济学”名称就被广泛地使用了。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建立则是以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 (简称《国富论》) 的出版为标志的, 《国富论》第4篇即是阐述政治经济学体系, 他在第4篇导言中提出, “作为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 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 它要为人们提供, 或更恰当地说, 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 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使国富民强。”亚当·斯密本人也被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这一阶段史称古典经济学阶段。

二、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回归

19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独立而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 这三部著作以经济人最终如何获得最大满足为研究对象, 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资源的合理使用或最优配置的领域内, 他们强调消费、效用和需求, 把经济学改造成为以消费、交换、生产及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他们以边际均衡原理阐明经济人所遵循的法则, 并以数学方法或数学模型加以解说 (门格尔未用数学方法) 。因此, 三部著作的诞生, 揭开了“边际革命”的序幕。在这三位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奠基者之后, 著名的边际主义经济学家还有奥地利的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美国的克拉克、瑞典的维克塞尔、英国的维克斯帝德、埃奇沃思和马歇尔, 其中马歇尔是边际主义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 他从微观变量出发, 把制度当作不变的常量, 只考察既定制度下, 稀缺资源的配置和效率问题, 建立了一套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从此18世纪原本名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 到了19世纪末变成了“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被看作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更新和发展, 因此又称他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空前大危机, 传统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遭到极大的破坏, 社会中失业大量出现。这时, 在理论上, 以传统的个量分析以及以均衡价格分析为主体的经济学已不能自圆其说。在政策上, 亟须有人出面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协调, 并需要有一套理论进行解释和提供对策。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他的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强调有效需求机制决定就业水平, 认为资本主义大量失业的出现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 即消费倾向偏低, 造成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偏低, 造成投资不足;灵活偏好偏高, 造成利息率上升, 阻碍投资。所以, 提高就业、减少失业的对策就是提高消费倾向和扩大投资,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扩大投资, 因为它通过“乘数”作用可以引起多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长。因此, 凯恩斯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 通过财政和货币金融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 以刺激消费需求;降低利率, 以刺激投资需求。凯恩斯理论的提出, 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三、西方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西方经济学即现代经济学, 之所以冠以“西方”二字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在我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而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的论述是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整体系的建立, 是以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为重要标志。《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中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它包括四大卷, 前三卷是它的理论部分, 第四卷则是它的理论历史部分。马克思的许多观点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他同意古典经济学理论将劳动作为价值的主要源泉这一看法, 但他又将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纳入考虑范围, 系统性地修改了古典学说, 在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批判中, 发展出了一套剥削理论。他指出, 劳动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异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通过工作日的延长 (绝对剩余价值) 和工作日内劳动强度的增加 (相对剩余价值) 而被资本获得。马克思还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既有科学诚实的态度又存在一定的庸俗成分, 而1830年以后则完全走上了庸俗的道路。在马克思逝世后, 列宁分析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材料,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20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集中了马列经典作家经济论著的基本成果, 合成了一部“社会主义阵营”所公认和效仿的权威教材, 其资本主义部分完全是《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的缩写。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亦按该模式编写, 并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政治经济学, 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被称之为“西方经济学”, 其贬义不难看出。

从西方国家来看, 二战后以美国的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起来, 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新古典综合学派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从研究个量问题出发的新古典经济学称为微观经济学, 把以凯恩斯为代表从考察总量出发的经济理论称为宏观经济学, 认为前者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 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因此, 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中, 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的主张不过代表同一体系所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情况。所以, 新古典综合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大综合体系。“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萨缪尔森于1961年在他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五版中正式提出, 与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存的有以罗宾逊夫人、斯拉法、卡尔多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该学派的特点是与新古典综合学派相对立, 竭力使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理论分开。20世纪六十年代后经济学出现了众多学派林立的局面, 如弗赖堡学派、新制度学派、瑞典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进入八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前沿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有重大的突破和完善。如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寻租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期权理论等。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中许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起着有益的作用, 学习研究西方经济学已成为一股潮流。现在仍沿用西方经济学这个名称只是出于一种习惯, 毫无贬义, 甚至是一种时尚。在我国理论经济学中也就出现了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并列作为二级学科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第十二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2]鲁友章, 李宗正.经济学说史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市场经济学 篇9

(一)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

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即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学界对公允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争论。公允价值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将极大的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而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对历史成本的极端背离,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须以可靠性为前提,不可靠的信息是不相关的。鉴于此,许多学者都试图用实证研究来证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指公允价值信息在解释股票回报率差异方面的能力。其方法主要有现金流量法、交易量反应法、交易价格反应法、递增关联研究法、相对关联研究法、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二者均由Ohlson(1995)模型演化而来。价格模型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资产减去企业负债的假设,因此在Ohlson(1995)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净资产与会计盈余两个变量,以揭示会计盈余和净资产在股票定价中的不同作用,从而反映公允价值估计的增量信息含量。由于价格模型具有规模影响,因此其解释变量均采用每股数以降低公司规模的影响。收益模型是把Ohlson(1995)模型的应用从损益表扩展到资产负债表而得到的,收益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是一阶差分后的模型,但该模型的问题在于会计收益的解释能力会很低。因此,Kothari和Zimmerman(1996)建议同时使用价格模型与收益模型,这也成为类似研究的通用方法。相关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结果主要有: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公允价值具有弱相关性和公允价值具有强相关性。李世新和谢丽娜(2009)指出1991年底以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金融资产,大多数研究结论相同,即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1991年至今对金融资产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具有弱相关性或者公允价值具有强相关性。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方面,而且,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

(二)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

关于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公允价值的定义。自从美国会计学家威廉·佩顿(William APaton)于1946年在《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中首次提到公允价值的概念以来,公允价值的定义就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讨论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入账价还是脱手价。支持脱手价的相关学者认为脱手价符合与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以及与负债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出的特性。对脱手价提出质疑的相关学者认为,如果采用脱手价,那么只有卖出价才是公允价值,而买入价和中间价都不是公允价值,这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常识上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第二,是否基于时态观。任世驰和陈炳辉(2005)认为公允价值的创新就是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的时点,坚持动态的反映观。而张绪军(2004)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不是基于时态观,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公允的交换价格来突出其内涵特征的。(2)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对公允价值定义的界定和应用推广。我国的相关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广泛和大量的研究。如卢永华和杨晓军(2000)提出,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谢诗芬(2006)提出公允价值有深厚的十大理论基础,即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3)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公允价值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而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对历史成本的极端背离和缺乏可靠性。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争论主要原因在于对可靠性的不同理解和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孰轻孰重的不同看法。(4)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SFAS157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估价技术。当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时,可以直接使用报价。如果市场不活跃,则主体应使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估值技术是否能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二、公允价值的经济学解释

(一)公允价值与信息经济学

从目前的相关文献看,一些文献把公允价值的产生简单的归因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境内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的事实,也有一些文献将公允价值的产生归因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没有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挖掘。会计出现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即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某些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使交易者在交易时面临因对方隐藏信息或行动而导致的风险——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所谓逆向选择是指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不真实或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倾向于做出错误的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委托代理双方在签约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一般认为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参与市场交易的人士所做出的决策及行为引起的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其倾向于做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和债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个是企业和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查特菲尔德(Chatfield,1974)所说:“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息不对称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早期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企业和债权投资者之间的不对称。在做出解释之前,首先回顾一下会计的核算对象——企业的发展历程,把企业制度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历程:企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在企业主制和合伙制时期,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企业的股权投资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股权投资者掌握着企业的各方面信息。而债权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直接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因此,相对于债权投资者而言,股权投资者具有信息的比较优势,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相对较小。处于信息比较劣势的债权投资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必然要求企业披露有利于债权投资者的相关信息。并且,企业的股权投资者为了能够从债权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减少债权投资者的逆向选择行为,股权投资者也有向债权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的倾向和必要。对于企业的债权投资者而言,所关心的是企业的清算价值,即当债务到期时,企业的资产价值与债务值的对比值。只要企业资产的价值不少于债务值即可,对于资产值高于债务值的部分债权投资者并不感兴趣。因此,债权投资者倾向于保守、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求减少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空前繁荣和股权极度分离的趋势下,股权投资者不但失去了早期的信息比较优势,而且,处于信息的比较劣势地位。一个上市公司往往有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每个股权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很小,所以没有能力直接去控制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其在早期直接掌握企业各方面信息的比较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股权投资者也只能依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债权投资者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现代企业为取得银行的借款,要受到来自银行的严格审查。在签约之前,企业要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比其向股权投资者提供的更多的内部信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按照银行的需要定期提供会计信息。相比之下,债权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企业和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要大于企业和债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现代经济中会计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是企业与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股权投资者与债权投资者不同,股权投资者要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关注的不是企业的清算价值而是企业的经营价值和未来价值。股权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既能反映已完成的交易信息也要反映尚未完成的交易信息甚至是将要发生的交易信息。那么,过去为解决企业与债权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就不能满足股权投资者的需要。正是由于股权投资者对反映企业经营价值和未来价值会计信息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会计计量的发展,要求会计的计量既有利于反映现实又有助于预测未来,公允价值便顺理成章的承担起了会计计量的历史任务。因此,公允价值的出现是会计在完成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历史使命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股权投资者与债权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而逐渐的进入了会计计量的历史舞台。

(二)公允价值与契约经济学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是契约联结的网络。企业不仅与人力资本的提供者(雇员、经理等)和实物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债权人等)缔约,也与原料供应者、产品购买者缔约,还与政府缔结政府管制契约,与社会缔结有关的社会责任契约。企业的契约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原有契约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退出契约,原来未缔约的人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缔结契约。广义上讲,企业的契约人就包括现实的契约人和潜在的契约人。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可以说契约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而契约的本质属性是平等性。意味着原则上企业的契约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这些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契约这种法律形式得以保护。但上面的论述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完全契约(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未来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将来某种程度上是现在选择的结果,而现在的选择又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这使得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内禀的随机性。因此,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契约。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经济越发展,契约的签订和履行就越频繁、越重要。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影响,企业的各个契约人在契约签订时,需要拟定各项条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些条款绝大多数都与会计信息特别有关。这样,会计信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企业的各个契约人都从自身的利益取向出发,要求会计信息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利益。由于企业的各个契约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就不尽相同。但其所要求的最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在契约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自身要处于公平交易的平台上。由于企业契约人对最基本目标的一致追求,各方之间相互博弈的最终结果便是迫切的需要能够促成契约公平签订的会计信息。为了提供企业契约人共同需求的基本会计信息,有效的促成契约的签订,会计界的相关人士便把目光投向了反映公平交易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与金融经济学

如果说公允价值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金融工具的发展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就是公允价值推广的催化剂。从美国公允价值的历史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与金融工具的紧密联系。1975年FASB颁布了第一个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会计准则SFAS12(某些可交易证券的会计处理),要求对可变现的普通证券用公允价值计量。自此之后,公允价值主要围绕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展开。罗胜强(2007)把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FASB主要解决的是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披露问题;第二阶段,FASB主要考虑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进行确认与计量的问题;第三阶段,FASB主要关注与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活动相关的会计问题;第四阶段,FASB主要目标就是按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经营的风险逐渐加大,如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规避风险的手段,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便成了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则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和期权合同,以及具有远期合同、互换合同和期权合同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由于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类资产一般没有成本,按照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无法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此类资产或负债所隐藏的风险却十分巨大(巴林银行破产案就是典型的例子)。并且,随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其在金融企业内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及处置等变成了会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能及时、公允的反映市场价值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顺理成章的成了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同时,公允价值的采用也进一步的加快了金融工具发展的步伐。如邓传洲(2007)认为,资本市场的理性繁荣离不开信息的充分披露,反之,信息充分披露同样亦能有助于经济的理性繁荣。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金融工具的产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使传统的计量模式不能完成会计的职能,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应运而生。这一过程再次的验证了“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信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还是金融经济学的角度,公允价值的产生和推广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允价值是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商业语言为了服务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演进的结果,是会计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公允价值的演绎过程和理论渊源进行解释,期望能够加强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者对公允价值渊源的完整认知和全面理解,有利于正确的界定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公允价值的实务应用,为相关学者对公允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为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框架提供适当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会计研究》2008年第1期。

[2]王海:《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8期。

[3]姜国华、张然:《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基于股票价格反应的规范性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6期。

[4]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5]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6]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7]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

[8]谢诗芬:《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允价值理论观》,《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年。

干市场与看市场 篇10

当市场没有干的机会时,或者说市场没有适合自己有把握干的环境时,看,就是一种非常有境界的作为。此时,可以抱着干的心态去看,用心体会市场喧嚣表象后面的本质,当适合的时机和场景涌现时,就要毫不犹豫的出手,参与到市场中。干,就是主旋律了。这就像非洲的猎豹,周围的群鹿不会惊扰那细眯似睡的困眼,慵懒的卧姿并不影响出击那瞬间的离弦,机会来临时,基本都是必杀的绝技。

市场只有看和干,看与干是生存于市场的基本法则,也是永存于市场的独特技能。经营技能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干和看的境界上。看,要不为幻想所诱,更不能被杂音所扰,聚精会神,当属于你的机会出现时,要义无反顾,誓不罢休,竭尽全力的去干而达到目的。当多年的历练后,资深经营者看与干的境界会浓缩成一种感觉,或者叫职业直觉,此种直觉不亚于猎豹的离弦出击般的准确。

小市场变成大市场 篇11

事实上,“好”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产品好当然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标准,但是绝不能完全概括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因。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一定是因为感性或理性的需求,而所有的需求都是源自消费者所遭遇的冲突。

换句话说,一个产品哪怕再好,如果不能解决消费者的冲突或者是主要冲突的话,一样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各行各业的很多小众产品和品牌,常常受到发烧友和专家的喜爱,但是却并不受大众消费者赏识。一般来说,专家和发烧友的选择应该更好更可靠一些才对,可现实的问题是往往那些产品并不能解决大众消费者冲突的最核心部分。

专业素食和专业户外服装,这两个品类都有我们之前说的问题:可能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很多好处,但仍然是非常小众的两个品类。

从专业素食的角度来看,可能现在的消费者都知道,常吃素食对身体有好处,按道理来说对消费者是非常好的,可为什么专业素食品类却仍然局限在很小众的市场?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消费者遭遇的冲突是想吃美食但营养过剩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冲突,最主要的是要提供给消费者好吃的蔬菜,作为他们大鱼大肉的补充就够了。

但是从专业素食品类的角度来看,虽然提供的也是蔬菜,但很多专业素食餐厅却有着较重的宗教色彩或者素质主义色彩。不仅口味不是他们最关注的点,甚至还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冲突:我就是想吃顿没有负担的,干吗给我搞那么隆重啊!潜意识把大众消费者拒之门外。

另外一个,就是户外服饰品类。客观地说,户外服装里的很多功能对现代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比如防风、防雨、轻便等等。虽然消费者遭遇了这些冲突,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专业户外品类所专注的程度。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件能防城市里小雨的衣服,而不用面临喜马拉雅山的暴雪天气;他们所遭遇的环境,是到了春天漫天黄沙的北京城,但是不管北京的天气再怎么糟糕,也不至于到撒哈拉沙漠的程度。

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件既能满足日常时尚和通勤所需,又稍微具有一些户外功能的服饰。而不是为了户外的功能,把最基本的通勤和时尚需求统统舍弃。

所以,基于这样的冲突,我们分别给一家素食餐厅和户外休闲服饰定了不同的物质诉求。从素食餐厅的角度而言,不诉求专业,更不诉求吃素给大自然或者给修行带来的好处,而是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出发,挖掘素食的利益点,提取“年轻”作为概念,把竞争对手选定为商场里的市场品牌,以“‘素’造年轻”为诉求,瞄准大众市场。

从户外服饰的品类来说,首先要满足的,一定是消费者的通勤需要和时尚需求,所以为该品牌推出了“轻户外”服饰。瞄准现代消费者骑行、步行的生活场景,以及恶劣的大气环境,在潮流服饰中加入些许最基本的户外服饰功能,主打仍然是时尚和休闲市场,户外功能只是我们的差异化属性。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户外服饰的金钱成本,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所需。

调整的市场和市场的调整 篇12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客观描述不应仅仅是以上几点, 但也足以说明自2005年以来中央实施的调控政策, 其效果开始显现, 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调整期。调整的市场出现的种种变化是市场调整的积极结果。这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目前楼市销量下滑和房价增幅回落甚至下跌, 本质上是楼市向市场价值规律的理性回归。这种回归远未到位、因而调整仍将持续。

以京、津、沪为例:来自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的信息, 今年1—7月, 上海总共成交新建住房1004.4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493.6万平方米, 降幅达32.9%。另据中华工商时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 北京的房价截至目前已下跌15%左右, 7月份住宅销售总量同比下降近六成。天津市1—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38604套、360.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35.7亿元, 分别比年同期减少4.3%、20%、2.6%。7月份成交商品住宅仅为40.5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17.2%。

上述情况只能说明, 房价的上涨早已远离了房子的基本价值, 超越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此情况下房价的回落、销量的下跌就成为必然。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仍上涨10.2%, 房价总体水平仍在高位运行。可见, 这种回归远未到位, 因此市场的调整也仍将持续。

其次, 宏观经济走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决定作用, 也说明了调控政策不会削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最近表示, 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中央采取了货币、财税、贸易、土地等各项综合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 经济出现增速回落符合调控预期。在此形势下, 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比去年同期增长33.5%, 只能说明房地产开发仍然过快, 对房地产的调控还远未达到目标。房地产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可以预见, 从紧的货币政策、住房保障力度的不断强化、以及税费、土地、信贷政策等, 仍将是今后房地产面临的政策环境, 不可能因为调控刚刚见效就对其进行调整甚至削弱。目前有些地方采取各种优惠、鼓励、造势的办法, 总想维持房价上涨。这在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局和市场调整动力强劲的双重压力下, 不会产生大的效果。

汲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 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决不会半途而废。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深远, 危害巨大。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美国楼市连续多年火暴, 价格飞涨, 楼市过热的情况下, 美国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市场, 造成泡沫越吹越大终至破裂。二是在美国金融贷款机构降低贷款门槛, 盲目放贷时, 政府的金融监管缺失, 造成一个环节出问题形成连锁反映。三是对房地产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造成市场虚假信息泛滥。在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鼓噪下,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买房队伍,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房地产开发, 银行放松贷款条件, 楼市热的发狂。终于有一天这些虚假信息支撑不住了, 但其危害已然形成。

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连续10年快速发展中, 住宅年销售量增长10倍, 住房销售额增长近14倍。2006年以来房价飞涨, 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度不减, 已经暴露出与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 与国民收入增加幅度相脱节, 与房地产市场的主体需求相背离的倾向。此种情况下, 加之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停止。

上一篇:保证保险论文下一篇:风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