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元素

2024-11-06

地域元素(共8篇)

地域元素 篇1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的民众在长期的时间区间内, 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生态标志和人文习惯的区域文化综合体。广西位于中国西南, 地形复杂少数民族众多, 自古简称“桂”, 广西也叫八桂大地, 其中桂北、桂南、桂西的地域文化元素千差万别, 例如桂北有以象鼻山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文化景观和歌仙刘三姐人文元素, 桂南有骑楼建筑文化和钦州坭兴陶艺术, 桂西有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还有以壮锦、铜鼓、绣球、鼓楼、风雨桥等文化符号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等等。广西地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显性特征, 并且分别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并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近来随着社会大众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日益关注, 相关理论和实践都逐步走向深入和细化, 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态势。基于对广西特色地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精神需要, 本文选择具有广西代表性地域文化元素为例, 研究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并探讨其走向。

首先, 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 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广义上艺术价值可以从美学层面、文化层面、历史层面、经济层面、创新层面等多个层面分析。从美学价值的层面而言, 广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审美的认知上是类型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 有自然奇观、人文集萃、民族风情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元素, 其欣赏角度和感受层次都不同。如桂林山水文化景观造就了无限的精神文化价值, 数亿年前喀斯特地貌经过无数次地质作用造就了如今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种自然形态的美是具有唯一性的, 艺术和现代技术都无法复制, 千百年里桂林山水毫不造作的自然美征服了世人, 围绕桂林山水历代文人挥毫泼墨, 二十世纪“漓江画派”的形成也佐证了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艺术价值。从审美角度划分桂林山水属于自然形态的美, 广西壮锦属于人工形态的美。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也是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代表, 壮锦用本土产的丝线和棉线织成, 制作工艺严谨繁琐, 表现的主题如龙凤、禽鸟、花草等如意吉祥的事物, 壮锦纹样复杂、对称、工整, 颜色多彩绚烂, 织物质地细密厚实, 手感较硬挺, 视觉上具有一定凹凸感。在视觉审美的传达上壮锦与桂林山水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形式美感, 壮锦作为人工形态的实用艺术品, 其美感是人为创造的并有规律可循;桂林山水是自然法则生成的独一无二形态, 两者都能给人精神愉悦的情感感受;在艺术实践中壮锦的审美元素能直接转换为符号语言, 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图案、符号、色彩、形式等艺术提示;自然形态的桂林山水能引发想象, 给予现代艺术更多的联想和感悟。

其次, 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 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形成、传播与承习需要时间考验和历史的积淀, 艺术的价值又必须通过文化散播和历史验证体现。从旧石器时代“柳江人”的出现, 到1376年明朝统治时期确立“广西”为地名, 至今广西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时间。2016年8月4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此时广西已经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主要表现了战国至东汉时期繁衍生息在现在崇左境内的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 用蹲式的方式祭祀的场景。岩画使用锗红的颜色, 用平面造型的方式在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的花山峭壁上描绘了近2000个人物图像。左江花山岩画是了解早期广西壮族先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窗口, 也展现2000多年前广西人的审美倾向和艺术、精神追求, 对研究广西早期文明具有非常价值。再以19世纪时经东南亚传入的广西的桂南骑楼为例, 骑楼的建筑形式始于希腊, 广西骑楼汇集了“廊房”、罗马柱、卷拱门头等骑楼建筑造型形式, 结合了中国常见的吉祥图案和适合纹样的中式审美元素, 再使用砖木结构和中式的木结构的构建方法构建,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逐步完善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广西独有的骑楼建筑艺术风格, 至今在广西的梧州、北海、钦州等地还完整保存着骑楼这种建筑艺术形式, 印证了过去200年间桂南建筑设计文化的主流流派和审美特征, 给后人研究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财富。如今广西骑楼这种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已经被地方政府重视并逐步妥善开发和保护, 在广西北海市围绕骑楼成立了北海文化老街, 通过划定旅游片区的方式将骑楼区域隔离保护起来。当前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重视。

再次, 地域文化的艺术价值也通过物质体现, 艺术价值的物化一定程度促进了艺术加工中技术的发展和艺术水准的提高, 艺术价值和物质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始于前唐时期, 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广西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其形式多样, 制作精美, 胎体细腻, 区别于其他陶艺的特点是坭兴陶抛光后有仿佛像玉石般滑润的视觉效果。过去作为实用器皿的坭兴陶曾经被大量的传播和销售, 而今坭兴陶不单只是普通的实用器皿, 坭兴陶被广泛作为艺术品收藏, 并作为广西名片馈赠贵宾。坭兴陶产业链条的兴盛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欣赏和关注, 或许正是因为坭兴陶的物质化才促进了坭兴陶艺术的长盛不衰, 从而产生更高的艺术价值。

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在视域的层面是丰饶的, 每个特色元素都各有其艺术张力和精神特质。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是不受地域局限, 特色地域文化需要被世人了解和传承, 其艺术价值不可磨灭。当前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 东西方各种文化交融, 人们广泛被新的讯息吸引, 提高民众对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重视, 唤起大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势在必行。了解并传播广西特色地域文化是对传统的尊重, 在了解的基础上传承地域文化是对其价值的尊敬, 在传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艺术价值的同时深化其价值并力求创造出新的价值是广西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摘要:基于对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视, 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为例, 通过对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多个层面的鉴赏与研究, 提高对广西地域文化元素中艺术价值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 并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中探讨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及其走向。

关键词:地域文化,艺术价值,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王梦祥.民族的记忆[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 (8) .

[2]葛剑雄.中国的地域文化[J].贵州文史丛刊, 2012 (2) .

[3]陈万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M].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6)

地域元素 篇2

关键词:地域文化元素;酒店设计;地域文化

我国在旅游消费市场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大,在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的都是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酒店,因此,很多酒店学者与经营者都开始试着在设计酒店的时候增添一些地域性的因素。近年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主题酒店也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但是其设计中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对地域性的表现还不够充分,单单是模仿一些外国设计,而忽视了中国本土的特色与元素。

1 地域文化特色酒店设计的意义

在一定区域内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进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习惯和社会风俗习惯就是低地域文化特性,换而言之,地域文化特性就是指经过时间的积累进而沉淀出的文化。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它不仅仅是包括了本地区的艺术内涵与科学知识,还会包括一些从其他地区引入的相关艺术理念与科学理论,这些文化经过很长时间的融合后就会形成特定区域内的地域性文化特性。在现代酒店设计时,几乎都会将设计的艺术性忽视掉,而不能完全的将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在一起。其中科学性指的是,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对事物本身的一种理解与诠释,若是一味的追求科学性,那么设计将变得呆板和生硬,也就使得对设计的认识过于盲目。设计师在设计酒店时,可以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的形式,提高其对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整体把握程度。能够使人们产生深刻印象的富有地域文化特性的酒店,一定是完美的融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并能充分诠释人们心中憧憬的美好的。

2 酒店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分析

通常来说,地域性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本土自然环境与特征、本土风情与当地材料的选择、祖辈生活习惯与历史传统,只有将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设计出更具有地域性的风貌。在进行酒店文化性设计时,通常都是对色彩、材质、陈设、家具、布艺等方面的特征比较在意。不同地区或民族都会有不同的本土遵从文化、室内布局以及建筑形式,用以体现出本土的文化特征,例如瓷器、木雕等的摆设,从这些物件的陈设上可以将人们内心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展示出来,这也是酒店设计中常用的关键性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3 地域文化元素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

3.1 整体造型上的应用

想要使一座建筑表现出与其他建筑明显的不同,首先就应当在自己的整体造型上体现出独有的特色,使游客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就体会到这座建筑具有的独特气息。所以在进行酒店设计时,一定要对本地区旅游景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景点的自然风貌以及地理风貌,还有历史人文与民族风情等,在了解了这些特点之后,以此为依据进行酒店风格的设计,使二者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在整体造型风格确定之后,还需要将细节造型加以一定的创新,可以在幕墙或者是庭院的设计上融入一些其他的地域文化特征,或者可以借助搭配池沼与假山、摆放石桌与方凳,进而使整体的建筑风格不仅能够具有地域性色彩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定位酒店的风格,是修建成现代风格的建筑还是修建成复古风格的建筑。比如,以黄山风景区的酒店为例,就需要修建成复古风格的建筑,这样就会使得酒店与景区相得益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國其他地区的风景区也存在大量的复古风格酒店建筑,存在严重的雷同化程度。所以想要增加一些黄山自有的特色,就可以从酒店位置的选择为着手点,可以选择依山而建,适当的增加一些琼楼玉宇或者是缥缈的气息,也可以傍水而建,适当增加一些灵秀的色彩,或者是在设计石阶时增加一些回环曲复的形态,也可以在庭院中布置一些奇石、青松,这样就会使黄山三奇特征得到很好的衬托。使得游客在未进入景区时,就能领略到黄山的自然美景与景区的文化。

3.2 建筑选材上的应用

通常我们在选择酒店建筑材料时,遵循就地取材这一原则,这样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偏爱当地材料的心理,还会增加归属感。石材、砖瓦以及木料都包括在地方材料中,用当地的传统工艺对这些材料进行打磨与切割,就会在最大限度上使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得到保护,进而使人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以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度假酒店为例,经常会发现在其酒店设计上经常以当地天然环保的竹、木、藤等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再配合一些绿色植物,更好的营造出一种舒适而又安逸的自然境界,使游客亲切的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产生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3.3 色彩设计上的应用

由于不同区域、种族以及宗教的人民存在强烈的色彩偏好差异,可以以此为依据在酒店建筑上予以表现,进而使酒店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色彩的设计上得到体现。所以,酒店的设计色彩上必须要牢牢的把握好当地具有的传统色彩偏向,利用色彩本身强烈的感染力来诠释当地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以香格里拉地区的酒店设计为例,不仅要使建筑外观运用浓绿色,使之与周围颜色一致,在其室内的设计上还应当将主色调选择为红黑色,将酒店中各种家具与装饰都按照此种颜色进行摆设,再配置一些色彩艳丽的藏式编织毯,令整个酒店不仅统一了色彩又凸显了个性,游客置身其中就会产生居住在藏族传统民居中一样的感受,使之能够立时为浓郁的藏文化所感染,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旅游消费市场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大,虽然脱颖而出了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酒店,但是很多酒店设计都是盲目的模仿一些外国设计,而忽视了中国本土的特色与元素。如果设计师能够尝试在酒店设计中增添一些我国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就能使酒店拥有一个独特的个性与风格,相信合理的运用地域文化元素,建造设计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酒店,一定能满足消费群体对舒适生活及更高精神享受的需求,适应推动我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永琳,张秋梅.酒店室内设计中的新地域主义[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3).

[2]王琼.酒店设计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3(7).

环境设计中的地域元素观 篇3

好的空间作品就像是在叙述着一个动听的故事,能够深深地刻写在受众的心里,无论是店面还是家居设计,把东方的、传统的气韵内化其中,这应是设计师坚持的理念,也是我一直研究的方向。我在空间的设计上力求表现传统的空间气质,使作品在谦逊之中透出优雅大气,含蓄内敛之中藏着一丝华贵。以我设计的《W雾中天》为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因素的空间。首先从整体功能设计来看,我将橱窗、展览区、售货区划为一体,体验区和休息区、服务台划为一体,仓库区单独划为一体。实际上,这是按照功能的角度划分的,强调以舒适性为导向,采用自由布局格式。这种布局是苏州园林中典型的空间布局,自由布局无需在空间上有固定的边缘局限,通过洞门、漏窗、屏风等几何形体的穿插交错,可以使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动感,获得各个功能空间交错、穿插、流通的艺术效果。

任何一家门面,入口和橱窗是决定客户是否要进入的第一要素。我的设计方案在入口处设计有精美的镂空花纹,这予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也让人联想起中国最传统的剪纸。在我看来,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此外,我认为,苏州园林设计最大的特色是以意境见长,擅长通过借景、隔景、对景、分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虚实相间、曲折多变的景观艺术效果。漏窗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可谓功臣,漏窗的运用使得苏州园林的空间变化多端,《W雾中天》的橱窗就采用了漏窗的元素。实际上,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透过漏窗,木雕和内景随着角度呈现出了不同的景观。一榫一世界,一卯一天堂,空间的生命力实际便是通过每一个细节展现出来的。漏窗的景是通过中国最为传统的木雕表现出来的。展览区和售货区对称的布局和审慎的构图,以及连接休息区的,具有园林特色的圆形拱门,这些设计元素均呈现出传统中式设计空间的韵味。此外,橱窗和售货区被中式屏风隔断,错落有致的徽州木雕在细密的交织中把沉涩之感剔除了,而鲜动活泼的生活情趣也随之跃然而出。借助于精工细作的屏风格棱,两个空间得以沟通,活动也由一个空间延续到另一个空间。伴随着自由的气息,空间中放置的米色展柜具有简约的线条,从中依稀可见东方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柜采用了中国传统山水造型,平添了山林趣味,可谓独具匠心。

整个店面设计致力于传递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因而我运用了各种深浅色调的对比手法,这彻底打破了单调沉闷的感觉,使得我的设计呈现出一种舒适的空间氛围和理想的格调,进而使使用者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店面空间的实用性两者均得到了满足。此外,我在色彩上讲究明暗对比,简约、不花哨,用沉稳大气的黑棕色、自然典雅的灰色表现空间的端庄与内敛之感。但同时以舒适的木质材料将传统韵味反映在空间中,浅色系的家具让整个空间不再沉闷,空间的整体造型也更显高雅、优美。实际上,在摒弃掉了古典风格的沧桑感,删繁去奢之后,整个空间也更符合现代生活所崇尚的简约与实用主义。

苏州园林作为文化载体,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我的室内设计运用了园林中的多重元素,特别是漏窗、木雕、装饰图案等,可谓是在典雅中透出古朴,也反映出鲜明的传统风格。因此,我的设计对国人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目前,很多室内设计师越来越钟情于这种中式传统的设计风格。然而,一味地照搬传统的文化元素并非成功的设计思路。在我看来,一味照搬古代设计范例,只会使空间设计看上去繁琐重叠,僵化死板。毕竟,室内设计不仅要有中国传统神韵,还应该具备现代感,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式设计。苏州园林式的装饰图案就是表现中国传统神韵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空间设计中,应该把传统的元素与现代材质合理加以搭配,既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风骨,又要符合当下社会的审美情趣。实际上,《W雾中天》的空间设计除了运用江南和徽州颇具古典韵味的中式元素外,各种现代材质的大量使用也让传统的空间突显出来,如铁艺的招牌、泛着历史痕迹的青砖、白色鹅卵石、石青板的造型吊顶、明式简约的椅子、茶几等,这些设计元素均让人迎面感受到大气优雅的格调。我的设计力求突显江南文人情怀,因此,传统的江南氤氲情怀和徽州的艺术元素在我设计的这一空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亦使整个空间彰显出一种优雅时尚的气息。

地域元素 篇4

关键词:蒙古族图形;纪念品包装设计;文化传承

我国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传统元素符号更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现代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和创新,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很多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雷同,没有特色。而地域特色传统元素却是我们所独有的,将具有自己的独特精神内涵的传统元素合理地应用于纪念品包装设计中,既能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与发扬,又能提升纪念品的收藏价值。

1 蒙古族传统图形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演变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商品外观审美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产品包装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将图形元素运用于包装中已经司空见惯,图形打破了民族之间的语言与文化隔阂,使人与人的交流更方便快捷。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胆地把图形符号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完全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感和需求心理。

而在图形选用过程中,传统的图形元素则极具代表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的不同,传统图形元素也是面貌各异,各具审美特色。并且这些传统元素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拙中有巧,朴中有美,再加上深厚的民俗历史背景与生活色彩,应用于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能够更加吸引人,更具有视觉魅力。

1.1 现代消费者审美特性的形成

纪念品包装设计要考虑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应以现代市场和人们的消费心理为导向,强调独特性和合理性。而使用传统图形元素正迎合了消费者的这种审美需求。蒙古族传统图形元素作为一种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扎根于人内心的精神形态,是传统文化结构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既贴近人们的生活,又存在与人们的内心,并与现代纪念品包装设计有很好的融合。使产品包装本身所包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

1.2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艺术特色

蒙古族图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在不断发展演变,这种演变保证了在当今时代它依然受人们的喜爱。古代蒙古族人民在制作各种民间工艺时,按着民俗观念而自由地表达情感、理想和愿望,民间工艺大多是自用或做亲友馈赠及婚礼嫁品,寓情于艺术。采用古老传统的云纹、盘肠、回纹等组合,用隐喻和抽象手法构成了蒙古族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图案,并把这些图案应用于一些物品上,以满足和丰富游牧民族的精神生活。

现今,图案作为视觉要素的表现形式,既有感性的视觉形象,又有可观的内容,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视觉信息。优秀的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元素的使用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广告宣传,而且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设计艺术效果。蒙古族传统元素,注重点、线、面在多维空间中的条理性和秩序化处理,把不规则的形象组织得整整齐齐,把不均匀的东西组织得有条不紊,使自然形态的物象有一种和谐的秩序。这种形式美感的创造,对现代包装设计造型手法的变异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 蒙古族图形符号在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1 纪念品包装上传统图形符号的视觉呈现

应用于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蒙古族图形符号,既不是对大自然单纯的模仿,也非单纯的自我艺术表现,而是通过夸张和幻想,创造出特有的图形纹样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之中。如蒙古包的圆形、蒙古包内的哈那、车轮的旋转、河中曲折的激浪等。这些符号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视觉延伸,符号化之后诠释了我们地域传统文化,而纪念品的传播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更使得这种文化符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蒙古族长期生活在绮丽多姿的草原,因此他们的对色彩的喜爱和运用极为丰富,这一表现很明显地体现在了包装设计中。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多喜欢用装饰色彩,色彩处理不受程式化的约束,追求大的色彩块面的对比,更加装饰化、理想化。蒙古族传统图形元素设色不刻意于固有色的表现,多依据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大胆地进行想象,灵活地加以运用。

2.2 纪念品包装设计形态模式上的表达

蒙古族传统包装根据人的自身审美需要,选用生活中简易普通的自然物质,借助其肌理、光泽、纹饰等自然形态特征和材料性能,通过一定的制作,转化成心中最理想的、超越于自然属性的艺术造型,达到材美、工巧的结合,显示出适应自然材料品质的特征,充满简约淳朴、质拙淳厚、自由率真的艺术审美意味,充溢着生命的活力。在纪念品包装中运用自然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反映了蒙古民族所具有的那种纯真、质朴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渗透了一种生态美的游牧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精髓。这些自然材料降低了包装成本,而且没有化学污染,都是在保证包装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绿色包装。蒙古族传统包装所具有的材质,也是无数民间艺术家通过不断地寻找新的材料,在不断改变审美视觉,升华美学思想的结果。

3 蒙古族图形元素与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结合与发展

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形式美感。蒙古族图形元素要在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和变异。形式上求新求变,与时代接轨应该是设计师设计作品时的首要出发点,这样作品在形式上、视觉表达上才具有新颖性,即能够跟紧时代。

我们在进行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创作中,要了解图形元素的意境和文化意蕴,保证现代设计元素与蒙古族图形符号元素的完全契合,而即使传统与现代元素相契合,也不能直接使用,都要进行相应的再设计,形成新的视觉形象再加以运用。力求准确地表达所创作的包装设计的内涵。我们应在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创造出新的表达形式,让它具有新鲜的视觉属性。

作为纪念品包装设计,要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有意识地将传统元素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加以运用。运用蒙古族图形符号的包装设计在内涵方面要尊重历史的发展传统,在外延方面要符合流行趋势。商品的包装设计如何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特性更好地结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传统图形符号要抓住其特征再配合艺术手法的加工,融合于包装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朱丽,黄金龙,江山.传统装饰图案与现代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地域元素 篇5

基于以上电视包装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 不少业内人士又开始寻找更新的创作源泉。笔者认为从国际化元素转为传统元素的趋势是必然的, 也是正确的, 而接下来更应该深入挖掘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的地域化风格的运用。

地域化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作用及意义

歌里唱到“谁不说俺家乡好”,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造就了他的文化背景, 而这种文化背景也会跟随他的一生不会改变。所以当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听到了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文化通过艺术再加工而展示在他们面前时, 从心理上会产生所谓归属感, 从而会更多地关注这个包装所宣传的频道或栏目。而非本地的观众也会通过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在众多的包装中辨识出你。画面符号应与包装内容定位相适应, 的构成可以是历史、宗教、风俗等方面, 而这其中就有很多是我们电视包装可以借鉴和运动到的地域化元素。

当地域文化得到了足够的宣传与推广时, 它将反过来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当外在形式相互雷同时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文化了, 文化是需要受众的, 如果生拉硬拽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为己用, 不管它承载的是多么悠久深邃的内涵, 都是不会被受众所认同的。所以在当下全球化竞争的机制下, 保持本土地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是电视行业发展之本。那么什么才是地域化元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1. 人文化包装——分众传播

当下, 电视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 拥有庞大的收视群体, 其受众囊括各个层面。人性的时间段划分, 精细的频道分配等已成为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栏目窄播化频道专业化的推动下, 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如何更周详的了解观众的需求, 更深刻的挖掘观众的心理需求, 如何与目标观众形成交流, 这部分观众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是多少, 可以接纳程度的深浅。如女性频道或栏目可以寻找地域文化中相对阴柔妩媚的元素, 浙江卫视曾拍过一部以刺绣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 以江南特有的刺绣文化为主旨, 吸取了当地广为流传的《粱山泊与祝英台》的灵感, 通过刺绣女娟秀的面容、精湛的巧手工艺和呼之欲出的蝴蝶展现了清新、阴柔、人杰地灵的江南风格。试想女性看到了这则温婉细腻的宣传片后必定会比那些大三维, 炫材质的大众宣传片产生更多的亲切感, 从而逐渐开始关注该频道。这也正达到了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的目的。当然每一个对单纯细节的渲染都离不开其中心思想即地域文化, 浙江卫视的宣传片中不论是篇、船篇还是水墨篇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的江南文化, 做到了型散而神不散的效果。使分众与大众得到了统一。

2. 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在观众看惯了大制作、国际化的电视包装后, 要观众马上适应传统的、甚至他们认为老套的文化元素非常困难。而作为媒体来说, 只简单抄袭也是无法达到推广和传承的效果的。当需要采用某一元素当做包装的主题时, 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 社会价值, 地域认知度等关键因素, 而后要考虑包装的受众群体, 从而开始策划定位包装的整体风格, 如何巧妙地把传统元素以适合当下目标观众收视习惯的形式展现出来。北京电视台KAKU动画卫视从2010年开始制作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动画春晚, 收视群体以4—14岁年龄段为主, 以“打造专属于孩子们的动画春晚”为核心。晚会连续两年使用了“年怪”这一角色贯穿, 年这一人物设置在保持了民间传说中的每年春节出现, 喜吃人, 恐惧烟火等性格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太空窃贼、嘴馋贪吃、讨厌春节、具有九大星际能量、吞噬消化一切生命的性格符号。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也了解到传统文化。电视这一途径把最精华的文化雕刻在了他们记忆的最深处。而媒体本身也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孩子家长说:“BTV卡酷动画春晚刚播完, 大年初二凌晨孩子便梦语:还有多久才能再看卡酷春晚?”

3. 地域化元素的使用应选精忌滥用

地域化元素出现在整个包装中的比例应掌握恰当, 避免过于频繁导致观众产生厌恶心理。地域化元素的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视包装的关注度, 从而达到节目营销的目的。含有地域化元素的电视包装对地域范围内外的观众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本地观众会有亲切感, 外地观众更多的是新鲜感。地域化元素的使用比例正是拿捏这两种感受的关键, 点睛化的使用可以促进感受的形成。如果滥用, 本地观众易产生视觉疲劳, 也会与外地观众拉开心理距离, 事倍功半, 反而无法达到预想效果。青海卫视2010年《西部热恋》跨年演唱会的包装中可以看到落版处运用的经幡造型, 典型的藏族传统宗教元素, 只是巧妙的点缀到结尾处便使整个包装的西部味道浓重, 恰当地展现了青海的地域文化, 但又不失节目整体风格的现代感, 使其在年底众多的同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 本地观众产生家乡的亲切感和民族荣誉感, 同时勾起了外地的观众对其地域、文化的向往。

结语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着许多待开发的文化, 电视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 弘扬地域文化, 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 同时, 不局限于地域, 眼光放远, 提高在更广阔市场中的竞争力。

地域化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运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实践周期来检验。因为其价值的评价和反馈来源于每一位受众在与电视媒体发生联系时, 对其产生的各种印象、感情和认知认同的总和。

参考文献

[1]李岭涛, 李德刚, 周敏等.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省级卫视频道[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年6月.

[2]李麟, 主编.地域文化常识[M].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

[3]张春朗, 著.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7月.

地域元素 篇6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背景也会跟随他一生。因此,当受众在电视上看到、听到了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文化通过艺术再加工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而非本地观众也会辨识出其他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这就是可以运用和借鉴到电视包装中的地域化元素。气象影视节目每天都要面向观众播出,在包装方面可以加入地域化元素使节目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接地气而又不失美感。

1 根据节目特点定位

以广西为例,早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赞美桂林,宋代的文人墨客评出了南宁的“邕州八景”,以及清冽恒温的灵水、神秘的花山壁画、雄伟的德天瀑布、宁静的杨美古镇与壮族人娓娓动听的山歌。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华南地区,有山、有水、有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地域文化素材取之不尽。要巩固和提高气象节目的收视率,要求气象节目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体现人文关怀。

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影视服务室自2008年12月开始实行“集中制作,末端分发”制度以来,即承担广西14个地市的16套气象节目的制作工作。在节目制作初期,16套节目的整体包装工作十分重要。首先,从节目性质来看,地市级天气预报播时间大多安排在地方新闻之后,节目内容主要是预报天气,整套节目属于新闻性质,在包装上不可显得过于小气。其次,还要考虑14个地市的地方特色,进行文化包装。广西是多个少数民族群居的地区,各个地区风格迥异,进行节目包装时,除了要考虑风格的统一,又不能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提取地方元素时抓住最醒目、最特色的东西。

2 地域性在气象影视节目包装中的构成要素

2.1 形象标识

形象标识是电视包装最基本的形象设计,是构成包装的重要元素之一。好的形象标识能很快地抓住人心,因此标识设计一般要求简单、醒目、有含义。在气象节目包装中,标识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快速识别的画面,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地域化元素特征的设计,可以让受众迅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背景。桂林天气预报(如图1所示)的标识是以象鼻山为基本元素;柳州天气预报(如图2所示)的标识则运用了侗族建筑的三江风雨桥;南宁天气预报(如图3所示)的标识是广西科技馆;北海天气预报(如图4所示)的标识采用了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每个设计都恰当得体,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片头包装集抽象、具象、写实和写意于一身。在审美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艺术形象的容量,加深画面的意境,使审美者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在联想中引发对美感的共鸣。

2.2画面色彩

画面色彩是根据电视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基本要求是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能与节目风格保持要求是颜色协调鲜明一致。从画面色彩上能够体现强烈的地域特色。有研究分析表明,广西民族物品共同的色彩特征是喜欢热闹的色彩,用色比较大胆。我们在气象节目包装中采用了中国画中淡彩的表现形式,淡彩最适合的选题就是山水题材,尤其针对广西人质朴、回归自然、悠闲自在、直接的个性,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力(如图5、图6所示)。

2.3音乐

一个好的电视包装,音乐应与形象设计、色彩搭配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频道和什么栏目。一听声音就让人有亲切感,让观众感到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在呼唤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音乐设计要符合频道或栏目定位,力求达到高质量;风格保持稳定,因为时间能培养观众,也能塑造声音的形象品牌。气象节目的音乐一般分为片头音乐和城市点预报音乐。片头音乐要直入主题,节奏明快,配合片头画面,一般保持在10~15 s;重点是主持人画外播报,城市点预报部分的音乐节奏应平缓,音量适当减小。好的音乐形象还应注意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尤其要注意声音的节奏与风格节奏相互统一。

3 地域化元素在气象节目包装中的运用——一体化包装

对气象节目的包装,就好比一个美丽少女在梳妆打扮,节目片头、主持人出镜场景、城市点播报部分、片尾就好似少女的头饰、衣服、裤裙和鞋袜。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但又不能相互孤立,只有相互协调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美好的形象。因此,对气象节目的包装,不是一件简单、可独立完成的事情,应充分考虑内外因素协调一致。

3.1 片头

在片头上,我们采用了中国画淡彩的形式来表现,每个片头设定了3个镜头,分别提取了当地的2个地域性建筑物和1个表现城市风貌的大场景,然后与淡彩手法相结合。以《南宁市天气预报》片头为例,第一个镜头(如图5所示)浓墨重彩地出现南宁市的标志性建筑——南宁会展中心,右侧出现南宁随处可见的木棉花,与浓墨呼应,提亮色彩,展现南宁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的美丽特性;第二个镜头(如图6所示)选取了一些标志性建筑拼合成城市景象,配合白云、鸟和植物,体现了南宁气候宜人的观感;第三个镜头(如图3所示)引出天气预报LOGO,又运用了中国画的卷轴与淡彩的表现形式。看似简单的3个镜头却要从地域性的方面思考全面。由于南宁并没有很明显的四季划分,因此在制作片头时,淡化了四季的转换,选取南宁的特色建筑与现代建筑,体现南宁气候和谐、风景优美的特质。

3.2 主持人背景板

在主持人出镜场景的选择上(如图7、图8所示),由于主要体现的是预报内容和气象信息,所以要虚化背景,力求简单、协调。设计者将广西的山水特色在Photoshop里先拼合成一张长图,经过调色处理成有中国画的风格的画面,再导入weathercentral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的Fusion Studio里进行渲染输出,就得到了具有广西风景特色的主持人背景板。信息框也是沿用片头LOGO的卷轴元素,既突出了主要信息,也达到了上下呼应的效果。

3.3 城市点部分

在城市点部分(如图9所示),一般是由主持人画外播报,因此画面上的主要信息就是城市点的显示和城市画面,这一部分的设计不宜繁琐,否则会使画面过于花哨,忽略主要信息。设计者继续沿用画轴这一元素,既美观又大方。

地域化元素的使用,使整个节目的包装完美地体现了广西灵动、雅致和独具风格的特性,不管是本地收视人群还是外地人,一看到中国画般的山水就会想到广西了,这不就是地域化元素在节目包装上的价值么?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气象节目的日益关注,气象资讯与民生新闻一样,成为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本地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需要获取的基本信息之一。受众群体对气象节目的视觉感官日益挑剔,气象节目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从地域文化因素思考节目包装方式,更容易迎合本地人的感官需求,创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首先,设计人员平时要多积累具有地域特色的素材,包括建筑、音乐、文化、色彩、文字等,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思考哪些是可以进行再利用和再创作的,以及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为节目创作提供素材;其次,力求将可以进行再创作的素材由实体转换为抽象的图形和艺术的表现,提高节目的欣赏性;最后,设计人员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艺术素养,好的设计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支持,才能呈现高品质。

摘要:文章以现阶段广西14个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为例,从节目定位、包装元素与包装一体化等方面,阐述地域化元素在气象影视节目包装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节目包装,地域化元素,构成要素,包装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春朗.区域性广电传媒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武晓雪.浅谈中国电视包装中地域化元素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11).

地域元素 篇7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人们崇拜自然, 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元素包括干栏式建筑、三江风雨桥、壮族绣球、铜鼓、壮锦等物质文化, 气候、地貌、水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因素, 古老的传说故事以及“蚂拐”图腾崇拜等的精神文化, 都是壮族文化中的精髓和值得珍藏的瑰宝, 也是进行地域性特色建筑设计可参考的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

1 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分析

广西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区, 地域性文化元素来源于壮乡及其他少数民族生活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活动, 通过对聚居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活动等,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态将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归纳为自然环境元素、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三方面。

1.1 自然环境元素

自然环境元素主要是指存在于壮乡及其他少数民族环境中的气候、地质、地形地貌、水、土壤、植物、动物资源等大自然赋予的生存环境以及地方的一些材料, 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龙胜梯田等。在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上主要应用地方材料, 如木材、石材等都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凸显地域性特点。

1.2 物质文化元素

物质文化元素是壮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人们居住的壮族民居、聚居村寨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各种器具 (编织器物、乐器、加工工具等) 、装饰品、传统工艺品及服饰、壮锦、铜鼓器物上的纹饰图案等。通过对实物形式形状的分析, 并加以变形分解、重组再利用应用到建筑设计的外形设计上, 增强建筑造型的民族形态感和地域识别性。

1.3 精神文化元素

精神文化元素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风民俗、壮族人特有的图腾信仰、民间故事与传说、壮族歌舞和语言文字。

2 如何突出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色

2.1 要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性

建筑总是与当地文化联系在一起, 建筑在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能提供和谐生活的框架以满足人们的心理意向, 寄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文化的渗透让建筑语言有多方面的表达方式, 从而创造出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情感空间。不同地区的建筑表达着各式各样的情感和记忆, 承载着不同的归属和寄托。壮族的干栏式建筑、三江的程阳风雨桥等, 在广西的现代建筑设计中都借鉴和应用了他们的建筑特点。广西的部分桥梁设计以程阳风雨桥为基础设计建造而成, 如柳州龙潭风雨桥、三江县城风雨桥等, 桥亭飞檐重阁、小青瓦饰, 独具三江特色。

2.2 加强建筑的可识别性与地方性

不同的文化信仰、民风民俗、礼仪与宗法制度促成了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通过建筑得以表现, 让建筑作为地域特色及生活状况的载体, 体现着当地的独特性, 从而使人们能够轻易地辨别, 加强人们对城市标志性的内心深化。文化元素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建筑的标志性, 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科技馆等建筑都结合地域性的文化元素。这些建筑集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于一体, 成为南宁的标志性建筑。 (见图1)

2.3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不是单一存在的,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与当地环境的紧密配合, 如何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多表现在风景建筑上, 如青秀山独具壮族特色的青秀山长廊及干栏式建筑霁霖阁。长廊依青秀山地形层层递增而建, 整个长廊融于青山之中, 形成山中有廊, 廊融山中之景;霁霖阁整体建筑背靠青山, 搭建在山与水面之中, 建筑在山水与植物之间, 与青山之景相互衬托, 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地域特色更为显著。 (见图2)

3 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文化元素的分解与重构——建筑形体塑造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对地域性文化元素进行提炼, 不断地分解、变化、重构、解体与合并, 将之糅合到建筑的设计中, 使建筑的造型和装饰富含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如广西科技馆, 其设计方案将科技馆整体融入广西地方民族和文化的精髓;在地域上, 其神似广西桂林的象鼻山、阳朔的月亮山、北海的珍珠贝蚌;在民族性上, 其主要构图的设计采用了广西铜鼓和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羽人图案, 使建筑物宛如一只翱翔时展开的巨型翅膀, 极具民族特色和感染力;在科学内涵上, 穹幕影厅的球体设计, 就像是怀于凤凰母体中待产的蛋体, 又如孕育生命的珍珠贝蚌, 蕴涵着“科学孕育未来”和“明珠育人”的寓意, 整个建筑的外形流线设计动静结合, 充满活力。再如铜鼓造型的广西博物馆, 利用铜鼓造型的分解、变化将其融入建筑造型的设计, 使建筑造型在形体塑造上凸显民族特色,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地方代表性, 让人见到建筑就眼前一亮。通过建筑的外观造型了解铜鼓文化及地域性的特色, 形象地表达元素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以及建筑所要表达的含义。 (见图3、图4、图5)

3.2 建筑面的装饰——建筑细部刻画

在广西这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 蕴藏着优秀和深厚的地域性文化, 这些文化在建筑设计的装饰中得以体现, 大部分体现在园林建筑中, 如在园林建筑中将挖掘出的文化元素运用彩绘、壁画、楹联等不同的装饰形式进行分解、重构应用到建筑的细部, 体现出装饰的地域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壮锦图案装饰的建筑栏杆, 古朴典雅, 民族韵味十足。广西南宁民族文物苑中的风雨桥和干栏式建筑, 在其外立面装饰的雨帽、簸箕、鱼篓灯笼等器物, 显示浓郁的乡土生活情趣, 给人一种回归田园、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细心的话可以发现, 民族博物馆的铜鼓建筑玻璃幕墙上, 都是磨砂印花的壮族元素图案, 这些装饰艺术都是运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实例。

3.3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现代建筑的设计不仅要重视美观, 也要重视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的轮廓要有表现力, 体现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三江县城风雨桥设计结合程阳风雨桥的特色, 原本的桥梁只供行人通过, 体量尺度并不大;新建的风雨桥根据程阳风雨桥的特点, 将桥梁尺度扩大, 结构进行分解、重组, 使桥梁功能供汽车通行, 在具有审美美观要求的同时, 也满足桥梁的使用功能。通过桥梁结构尺寸的分解、重组巧妙地将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较好地反映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现代民居建筑中, 根据广西地域性的气候特点, 运用干栏式建筑的底层架空特点, 设计现代建筑底层架空以避免潮湿的气候, 突显出在使用功能上很好地应用干栏式建筑的重要性。 (见图6)

4 结语

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 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聚居地, 壮族的文化代表了广西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在广西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建筑的性质、形式、轮廓、外观材质和色彩以及功能直接影响着地域性建筑的形象, 在城市展示地域性文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同时也是记录城市历史的重要工具, 社会的不断变化、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 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与进步, 但在建筑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仍要坚持将地域文化结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只有这样我们创造出的建筑才能更有新意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黎文勤, 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 2012 (22) :58-59.

[2]王建曾.国内当代地域性建筑实践的现状及评述[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3]徐杰.现代地域性建筑表皮设计的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肖万娟, 陈尚玲, 黎良财.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园林建筑地域特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5) :89-93.

[5]赵曼丽.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试探[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地域元素 篇8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橱窗,随着2008年国家颁发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同时,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良机,博物馆对公众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其中的展览关注度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视和开发,由于海南客观环境构成了博物馆所处环境中独具特色的地域美学元素,所以这些极富研究价值的地域美学元素影响到了海南省博物馆展陈设计方式,因此,海南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既要体现地域人文精髓,又要结合开放包容的姿态,创造出地域美学和文化特征相结合的设计方式,将地域美学设计手法作为展示海南历史文明和人文风情的载体,形成一种宣传方式在不同地区的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带给观众美学享受和知识熏陶。

1 海南省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趋势

海南省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海南地区形象与特色的平台,近年来观众对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里面每件展品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其中的时代背景同展陈环境联系起来进行陈列设计,从框架构思到风格演绎及最终的效果呈现,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来展现主题,加深海南地域美学元素在其中的运用,这样的视觉美感体验激发了观众对展品的兴趣,引出潜在的思想情感,启迪心灵,进而增加了整个展厅的可读性。

1.1 海南地域美学元素定义

海南地域美学元素是海南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其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又包括海南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它是一种具备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观念和审美心理标准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磨练,形成了独具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表现风格。

海南地域美学元素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积累沉淀,是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宝贵的人文美学财富。它具有以下特征:时代性、人文性、传承性、符号性。是以物质或者非物质为媒介,体现地域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海南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弘扬文明和美学的教育功能。

1.2 海南省博物馆提升空间

海南地域美学元素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表现的更为重要,一方面尽可能的了解设计的多种手法,如何与展览的主题内容和视觉美学相结合:一方面将意识概念转化成视觉符号,使其富有地域时代形象感,这样的形式美感可以使地域美学元素在博物馆中的运用更加符合观众对博物馆的展览要求,具有更广阔的现实意义。

在海南省博物馆中运用符合客观环境的设计方式要考虑到海南地域文化与展陈设计方式相伴相生的关系,文化记载了这片土地上千百年的风雨历史,而展陈设计是将这种人文历史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从这些美学元素中提炼出概念直接体现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这些地域美学元素的运用有助于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种设计方法独具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并赋予了博物馆更高的提升空间。

2 地域美学要素在海南省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的运用

如今海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多种外来文化的侵入和趋同,海南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所承受的衰退与消亡等都严重影响了海南多元化发展和本土人文意境追求。而博物馆具备传承发扬文明的重任,海南地域美学元素在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表达出海南本土历史文化、人文习俗以传承和发扬还能吸引大量观众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影响力,这种设计思路和手法使景观设计体现出本土文化的沉淀和内涵,对海南地域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弘扬都有着重要意义。

2.1 设计理念

这些极富地域特色的美学元素如何有机的融入到展陈设计中来,展示设计在实现其展示物品,传递信息等物质功能性的同时,还必须有艺术审美的精神感染力,一种足以影响参观者心理的精神氛围,而参观者的精神意识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地域环境与民族特点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本行业的特色美学元素,对于展示设计形态的呈现有着重要意义。

博物馆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展示特性与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展示设计手法的内在要求,从其指导思想,理论背景,创造手段,风貌个性等方面,全面深入分析地域美学元素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营造的途径方式和表现形式。

因而在海南省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当地特的美学元素,以求触动观众的视觉神经,引起参观者的内心共鸣是实现完美展示效果必不可少的步骤。

2.2 空间分析

海南省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从外部整体结构和展厅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无论哪一方面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同时,同时更要强调人们在空间中寻求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文化内涵认同,实现功能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巧妙运用地域建筑元素装饰是展陈设计中最具视觉效果冲击的视觉要素之一,是实现展示空间构架上设计本土化最有效的方法。

从空间形式、群体布局、排列组织等层面创造组合,设计出具有浓郁地域人文风情、乡土特色的展示空间视觉形象,改变单一封闭的空间利用模式。追求以人文本的设计准则,积极创造符合使用者身心需求的优美环境,设计出功能完备、实用舒适、休闲便捷的优质空间。

2.3 细节探讨

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总的来讲呈现出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融合,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感也要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民族性、行业性的设计理念。部分个性化的呈现是点睛之笔,局部装饰上的用心可以展示出地域风格与其影响下的行业特点。展馆与展厅是整个博物馆建设的骨骼,那么细节装饰设计则是点缀其中的五官,它同样起到了渲染整个展馆设计效果的作用。

个性化地域化的设计方式不仅仅要呈现出外在造型,更需要有丰富的内在实质来填充,一个博物馆有什么地域特性、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定位、要运用什么地域材料、民族色彩、人文符号等要素,以及最终要如何来展示它,这都是基于理性的感性设计创作。

2.4 生态景观

动植物丰富的形态、色彩与习性,能给观众深刻多样的生动感受,特色的生物体更能迅速的吸引参观者的注意,除了让参观者在情绪上产生波动还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最大限度的尊重海南自然生态环境所赋予的动植物天然因素,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自然环境得以发展延续,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设立理念,构建合理的人类活动空间。在发扬海南地域文化的精华、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性生态设计的发展要求。

2.5 新媒体技术

以收藏研究、展示保护人类生存无证及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的传承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汇聚。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就博物馆自身而言,其传播功能、信息输出、知识汇聚、与观众交流的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都比传统展示方式要生动许多,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展示手法。新媒体技术必须与展览物品与建筑空间相融合,这是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展览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完美的衬托出展示物品又不会喧宾夺主。展示设计必须要综合考虑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的关系,让新媒体技术与观众的感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联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引发共鸣,易于接受的新媒体内容和展示手段。

3 结论

博物馆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而言,虽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但是能够在旅游文化环境营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作为文化产业的海南省博物馆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教育机构的最高期待,要想不断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博物馆就必须对观众实行深厚的人文关怀,从软件实施到硬件建设都要有周详的考虑。以公众和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展览,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以及舒适的参观环境,合理的参观路线,最具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文化休闲场所。

参考文献

[1]吴克礼,文化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田丰,文化进步论—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的哲学思考[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4]博物馆沉思录[M].文物出版社,1998.

[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地域元素】推荐阅读:

地域精神07-18

地域问题10-21

地域建设05-10

产业-地域05-24

地域形态05-29

南北地域06-09

地域特征06-18

地域研究06-22

地域选择08-10

农村地域08-10

上一篇: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安全下一篇:通心络/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