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律

2024-07-02

物流法律(精选12篇)

物流法律 篇1

网购物流,是把传统商业领域里的物流从线下交易运用到网上交易的产物,是网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主体之一,也成为目前网购纠纷的风口浪尖。但近年来,研究网购平台商以及网店责任的文献较丰富,而分析网购物流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成果寥寥无几。因此从法律上探究网购物流的地位和责任尤为重要,不仅可为未来《物流法》和《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的制订提供参考,也可为依法解决实践中网购物流方涉及的纠纷提供有效策略。

由于网购较少运用昂贵的EMS和较慢的平邮方式,因此,本文网购物流的范围专指民营开办的快递公司(即下文所指的物流经营企业和物流作业实际履行企业)。

1 网购物流涉及的典型纠纷

随着网购的飞速发展,更由于快递立法的不健全,在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每年受理的消费者有效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高达80%左右。具体而言,网购快递纠纷主要表现为:

1.1 对先签字还是先验货存在争议

快递员把消费者网购快件送到后,通常不提验货,只让消费者快点签字以完成任务。若消费者以后打开快件发现货不对板,卖家坚称是快递环节出了问题;快递公司则声称他们只负责把快件送达,消费者签收即表明其职责已经完成。此外,快递公司认为等待验货不但会降低送货的效率,如果收货人不满意还会产生退货的二次运输,此费用无人承担。虽偶尔有快递公司提出,在先签字的前提下,送货员可以在收货人验货之后再离开并对有问题的货物提供证明。但事实上在网购中,发货人大都提醒收货人需先验货再签收,发现问题拒绝签字,否则视为对商品没有异议。因此,经常网购的消费者表示,签字之后根本没法再跟卖家交涉。

1.2 快递慢投引发纠纷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快递服务,正是因为其快捷、高效。但不少民营快递企业为压缩成本、解决自身网络覆盖的不足,会采取在非主营地区找合作伙伴代理自己的快递业务。这样就容易出现投递滞后的问题,并且消费者在索赔这些间接损失时也得不到现有法律的支持。

1.3 快件损毁引发纠纷

快递公司会集中往小区或高校送货,但由于数量很大,大量的快件经常被快递员随意丢在路边,让收货人自己找寻后再签收。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消费者快件损毁。此外,在快件的分拣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粗心、不慎也会造成快件损毁。

1.4 快件丢失产生纠纷

快件丢失分为内部丢失和外部丢失。内部丢失是在物流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中由于人为错误导致快件丢失,外部丢失是在快件运输途中发生的,由外部人员实施偷盗而使得快件丢失。

2 网购物流的法律定位

我国目前没有出台《电子商务法》和《物流法》,现行《邮政法》也没有对快递公司及其人员进行法律定位,认定其具体法律责任,因此一旦发生上述纠纷,应该在分析参与网购关系的主体及其相互之间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合同法》、《物权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厘清网购物流方的法律责任。

2.1 参与网购物流关系的主体

参与网购物流关系的主体包括:一是网购消费者。二是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其作为物流服务的委托方,一般可以自主选择由哪个物流经营企业来托运物品,但不同的网购类型会有不同的网购物流方式的选择。(1)当当网、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凡客等网上商城类型。消费者网购的货物由商城选定的物流方统一配送,网上商城为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2)淘宝网等网购平台商类型。网店和消费者通过注册后在平台商提供的网络交易系统进行自由交易。与网上商城不同的是,淘宝网等网购平台商仅仅是中间人的角色,网购物流方由每个网店自行选择,所以一个网店卖家就是一个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3)团购网站类型。在团购流程下,消费者付款后,由团购组织方选择网购物流方。因此,团购组织方是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三是网购物流经营企业,即接受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的委托,经营物流的企业。四是网购物流实际履行企业。它们是物流服务的实际提供者,包括运输企业、港口经营企业、仓储企业等。

2.2 网购物流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一是消费者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两者实质上构成买卖合同关系,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作为卖方,对消费者买方应该履行下述义务:按照约定期限交付标的物,标的物毁损的风险承担义务,质量保证义务,允许消费者检验标的物的义务等。

二是消费者与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消费者与物流经营企业之间存在物权关系。按照《物权法》,物流经营企业有保证收货方隐私安全的义务,包括保护收货方个人信息和托运物品信息不外泄的责任等。

三是消费者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物流经营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或者成本考虑,会将部分或者全部物流环节通过转委托或者分包的形式,让物流实际履行企业履行各环节的物流工作。因此,物流实际履行企业作为转委托方或者分包方,与消费者同样存在物权关系。

四是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物流经营企业的经营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物流经营企业直接完成委托人的委托事宜;物流经营企业以委托人的名义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订立物流作业合同;物流经营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将物流作业分包给物流实际履行企业。第一种模式中,物流经营企业直接与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签订物流服务合同,物流经营企业负责完成全部的物流环节。这种委托合同关系比较直接,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责任清晰。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应保证托运物完整无缺,物流经营企业应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第二种模式中,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经营企业之间是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适用《民法》、《合同法》中代理的规定;而物流经营企业(通常自己没有运输工具)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是委托物流作业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第三种模式中,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经营企业签订物流服务主合同,双方构成合同关系。物流经营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再将物流作业分包给物流实际履行企业,双方订立分合同,也为合同关系。主合同的无法履行将使分合同无法履行,但分合同的个别合同不能履行,不影响分合同的其他合同的履行。

五是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在第二种模式下,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是被代理人,物流实际履行企业是转委托的第三人。在第三种模式下,由于分合同是物流经营企业以自己的名义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订立的,所以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仅与物流经营企业有合同的法律关系,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之间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

3 网购物流法律责任的探讨

根据实践中网购物流遇到的典型纠纷,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网购物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3.1 保证收货人先验货后签字权利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由于地域性和时间性的限制,网购者不能立即知悉商品的真实情况,只有在货物被送达验货时消费者才能够真正地知悉商品的真实情况,所以网购物流必须履行让收货人先验货后签字的义务。《合同法》第157、158条也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应当及时检验。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当消费者发现快件不符合约定时,消费者应该立即通知出卖人,但如果无法联系到出卖人的,网购物流方是否有负责退货以及作证的义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网购物流应承担此义务,因退货产生的费用,可以事后向卖方收取,也可以在接受托运时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将以后由于退货产生的费用从保证金中扣取。这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物流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2 承担快件延误的赔偿责任

根据《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的规定,服务时限应满足以下要求:同城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24小时,国内异地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72小时。当快件出现延误时,延误的赔偿应为免除本次服务费用(不含保价等附加费用),由于延误导致内件直接价值丧失,应按照快件丢失或损毁进行赔偿。

3.3 承担快件丢失、损毁等的赔偿责任

《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对快件丢失和损毁的赔偿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快件发生丢失时,免除本次服务费用(不含保价等附加费用);购买保价(保险)的快件,快递服务组织按照被保价(保险)金额进行赔偿;对于没有购买保价(保险)的快件,按照邮政法、邮政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办理。快件完全损毁,参照快件丢失赔偿的规定执行;部分损毁,依据快件丧失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进行赔偿。但何种情况下应该赔偿?由谁赔偿?《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中没有具体的指引。笔者认为,未来应根据上文分析的网购物流各主体间法律关系进行明确。首先,消费者与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存在着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所以网购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即卖方)对消费者需承担买卖合同下的商品瑕疵赔偿责任;其次,不同经营模式中各网购物流主体间的赔偿责任归属如下:

第一种模式中,由于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和物流经营企业签订了物流服务合同,因此,物流经营企业应向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承担合同责任。也就是说,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即卖方)对消费者赔偿后可向物流经营企业进行合同范围内的追偿。至于消费者能否直接向物流经营企业求偿,笔者持肯定态度,因为消费者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物权关系,以物流经营企业侵犯消费者的物权为由进行直接求偿。

第二种模式中,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与物流经营企业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根据《合同法》第63条以及第66条第二款的规定,物流经营企业不履行职责给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造成损害的,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可以向物流经营企业追偿损失。《合同法》第66条第三款又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因此,物流经营企业与实际履行企业(即“第三人”)串通,损害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利益的,物流经营企业与实际履行企业负连带责任,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可向物流经营企业与实际履行企业的任何一方或者双方同时追偿。模式二中,网购物流经营企业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是转委托的关系,根据《合同法》第400条:“转委托经同意的,委托人可以就委托事务直接指示转委托的第三人,受托人仅就第三人的选任及其对第三人的指示承担责任。转委托未经同意的,受托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的除外。”《民通意见》第81条:“委托代理人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比照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办理转托手续。因委托代理人转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这一法条也为消费者可以直接要求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赔偿损失提供了法律的支持。

第三种模式中,法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笔者根据上文对不同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分析,认为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在赔偿消费者损失后,如物流经营企业有过错的,物流经营企业与物流实际履行企业需对网购物流服务需求方负连带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范进.浅析快递投送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2).

[2]张楚.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道平,杨永芳.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04).

[4]韩洪今.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法律定位[J].当代法学,2009,(02).

物流法律 篇2

(1)水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水路运输方式包括国际海上运输、沿海和内河运输,适用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运输合同分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运输规则》、《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则及实施细则》

《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修改的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议定书》,即海牙--维斯比规则、《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

《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等。

(2)陆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陆路运输方式有铁路和公路运输,陆路运输对货物在大陆内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铁路和公路运输又有自己的运行特点。

公路运输方面国内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国际公约有:《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国际公路车辆运输公约》。

铁路运输方面国内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国际公约有:《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议》、《铁路货物运输国际公约》。

(3)航空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航空货物运输方面国内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适用的国际公约有:《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华沙公约,海牙议定书、《瓜达拉哈拉公约》。

(4)多式联运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如何判定展会物流的法律赔偿 篇3

此类问题就属于在会展货物运输中“货代的法律地位和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问题。随着会展经济的到来和蓬勃发展。近年来,与会展相关的国际展品运输纠纷也日趋增多。外贸企业在展会物流合同的签订中,应结合展品运输的特点和现有法律的规定,从合同性质、操作规范、委托内容、代理过错及损失范围等方面做出恰当的约定。若合同约定或操作规范不当,一旦卷入纠纷,常常是一票赔偿金额就超出此票业务利润的百倍。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展品运输具有运输时间要求高、委托内容特定化、赔偿责任难以估量、诉讼索赔难以定损等特点,涉及展品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判决走向的变数都比较大。因此,在会展货物运输中,事先预防风险比事后处理成本更低、意义更大。

货代公司是否应当对此票参展货物的迟延交付承担赔偿责任

这是由货代公司在业务过程中的角色和其法律地位决定的。通常情况下,货代作为代理人,其法律责任较轻;货代作为承运人,其法律责任较重。在司法实践中,货代与发货人不签订货代合同,更多地被直接认定为承运人,承担较重的法律责任。在此案中,若深圳ABC物流公司是代理人,对货物运输意外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赔偿责任;若深圳ABC物流公司是承运人,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承运人对非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虽然深圳ABC物流公司与贸易公司签订了合同,但是,通过审阅其合同内容和提单,我们认为深圳ABC物流公司与之签订的不是货运代理合同,而是货物运输合同,深圳ABC物流公司倾向于承运人法律地位,这一证据不利于法庭支持货代的免责主张;其次,合同内容中深圳ABC物流公司声称保证贸易公司及时参展,该承诺系针对运输标的物为参展品这一特殊性质而作出,符合双方订立合同目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货代最终未如约将展品及时送达,我们倾向于认为深圳ABC物流公司违约;此外,展品运输具有运输环节多、时间性强、目的地细化等特征,通常情况下,参展方会将主要运输业务委托专业的货代公司办理。除了传统的订舱、报关业务之外,会展运输的货代应更专业于全程运输的筹划、包装、清关、不同方式运输的衔接,以及展品的回运等,具有更大注意义务,这一点,也降低了货代免责的可能性。

在市场上货代公司在揽货中,业务类型五花八门,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辨别其何时是货代,何时又是承运人呢?怎样把法律责任与收益对等或降到最低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预防风险”,即从业务环节、操作流程、合同管理文本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等各个方面,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达到全面控制风险的目的。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一个企业能抵御能抵御多大的法律风险,取决于其风险防范体系那块短板——法律风险防范。关于第二问题,判断货代是代理人还是承运人,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货代开展业务时使用的名义。根据我国《合同法》与《民法》中关于代理的规定,货代在办理业务时使用的名义不同,会对其法律地位的认定造成影响。

货运代理是否签发了自己的全程运输单证,通常货代可以慎发提单,斟酌提单内容和条款。

在收取报酬方面,是收佣金还是赚取运费差价?通常条件下,货代可以在报价方式和账单确认上技巧性地规避风险。

货运代理与客户以前的交易情况。这可成为法院在具体案件中判断货代是代理人还是承运人的考虑因素。实践中,有些客户与货代有长期合作关系,如果货代一直是承运人身份,那么当某一次交易中处于代理人法律地位时,出于保护第三人的信赖利益,法院将倾向于认定其是承运人。此时,货代对其代理人身份有举证责任。

依据货代实施行为的标准和参与运输的程度。货代的义务只是遵守被代理人的指示,忠实和合理谨慎地选择承运人,辅助安排运输,参与运输的程度低,则容易被认定为代理人;反之,货代从事仓储、包装业务;或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运送货物;或对不同货主的货物的拼箱、集运,容易被认定为承运人,承担货损货差及延迟交货的责任。

在实践中,合同约定、提单内容和货代具体业务活动内容往往被法官视为实质性认定标准,同时也是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辩论的焦点。而其他因素则被定性为辅助因素予以考虑。

会展运输合同纠纷中损害赔偿的范围如何认定

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参展方大多希望通过国际展会扩大产品影响力,宣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一旦错失参展机会,将导致其商业计划和预期利益落空,通常参展方不仅索赔运费、参展费,还有索赔预期可订立合同而产生的商业利润等。在实践中,运费和参展费都是容易计算和确定的索赔数额。虽然预期商业利润属于合同履行后可得利益的范畴,受法律支持,但是,这些损失往往都是不确定的,难以计算和确定的,难以举证的,而且一般而言,预见范围应以订立合同时委托人的明示告知为限度。这也是在诉讼中的抗辩焦点。因此,在草拟、修改、审理合同的时候,应当依据“有理、有节、有利”的原则,在涉及展品运输、代理的合同中,预先明确约定迟延交付的违约责任标准。

论物流法律体系的规范 篇4

一、物流经济与物流法律

物流, 是物资流通的简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整个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环节, 各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 从而形成完整的流通过程。相对应地, 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指引, 其中所涉及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物流主体法律制度、物流合同法律制度、物流运输法律制度、物流管理法律制度等, 这些法律法规或以单独的立法存在, 或包含在其他各类法律文本之中, 共同构成了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跃, 物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利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来看, 我国物流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物流行业实现了高效持续的增长, 物流经济总量和年平均发展速度都呈现强劲发展态势;第二, 多元化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得到提高, 行业发展环境有较大幅度的改善;第四, 物流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显, 奠定了信息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道路;第五, 物流发展主要依靠政策保障, 行业协会自律日益加强。然而, 对于如此庞大的基础性服务产业, 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家政策给予指引和支撑, 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 暴露出我国物流行业粗放型发展的顽疾。因此, 完善物流法律制度, 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物流法律体系, 是实现物流经济发展改革, 推动物流行业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物流立法现有缺陷分析

1、立法效力层级较低, 缺乏核心立法。法律规范的效力按

照其制定主体的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效力等级, 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目前我国无统一物流法, 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一部提纲挈领的基本法律制度, 现行物流立法主要集中在各部门法律规范之中, 包括交通、铁路、航空、海关、外贸等多个领域, 多以部委规章或其他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方式表现出来。近几年也有一些地方立法的尝试, 如《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部为物流业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规章和法规缺乏普遍的适用效力, 由于没有统一的原则指引, 表现出浓厚的地方和部门分割色彩, 使整个物流立法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2、立法内容部分缺失, 缺乏完整性。

目前, 尚有物流关系没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和规范, 物流业仍有不少法律“真空地带”。物流业发展迅速, 现代物流业务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仓储运输, 而对于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问题, 原有的物流法律法规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比如对于物流标准化问题, 我国目前只颁布了《国家物流术语标准化规定》, 而对于其他各个方面的标准则无规定。

3、立法未能与国际条约接轨, 阻碍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中

国入世确立了最惠国待遇、自由贸易规则和适度保护规则等, 这些原则的确立对我国国内立法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突破了原有计划经济的束缚, 形成了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市场格局, 这就要求立法应该紧跟行业发展的脉搏, 适时出台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修改和废止已经过时的法律文件, 创造物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法治环境, 实现我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

4、立法执行力较差, 不利于对违法责任的追究。我国现有

的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 多以《条例》、《通知》、《意见》等方式表现出来, 其内容多是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性指引, 从法律规范假定—处理—制裁的结构来看, 没有明确违法后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 从而导致法律规范缺乏有效的实施保障。此外, 在有些部门规章中虽然存在相应的责任条款, 但由于立法时间较早, 其确定的惩罚措施和标准已难以达到惩戒教育的目的。因此, 在贯彻执行物流法律规范方面, 欠缺有效的法律保障手段。

三、比较法视角下的物流法规

1、各国物流立法综述

(1) 美国的物流立法。缜密健全的立法体系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早在自由竞争时期, 美国就有相关物流法律的出台。从美国物流立法的发展脉络分析, 美国物流法律体系随着其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由放松到全面管制再到放松管制的过程。美国物流立法至今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法典, 但各类法律法规相对齐全, 且系统性较强。这些法律制度部分由美国国会制定, 作为联邦基本法, 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现了较高的立法层级。

(2) 日本的物流立法。与美国不同的是, 日本颁布了统一的基础性物流立法。早在1966年日本即制定颁布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 1997年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2011年又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这些立法都为当时日本的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上个世纪90年代, 日本政府又对物流行业的相关立法进行了梳理, 制定了《物流二法》和《物流效率化法》, 这两部法律为日本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物流立法更重视政府对行业的宏观管理作用, 为日本物流经济的发展确定了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3) 欧洲物流立法。欧洲物流立法以英、德、法三国为突出代表, 物流发展经历了从垄断到自由、从强化管制到放松管制的过程。英国的物流政策从严格的准入制度转变为放宽准入、强调市场监管;德国、法国以成熟、完备的立法为前提, 成功地实现了铁路政企分离的改革, 从而促进了物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 解决了发展瓶颈, 推动了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

2、国外物流立法经验总结

(1) 物流法治化发展是必然选择。纵观以上各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 均反映出物流立法的重要作用。市场经济各行业的发展, 都依赖于完备、系统、公正、高效的法律体系, 物流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尤为如此。无论是行业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还是内部各环节的系统运作, 都需要得到法律的规范和指引。

(2) 物流法律及时性要求较强, 必须做好整理规范工作。国外物流法律法规更迭相对频繁, 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后半叶, 各国经济在世界整体经济环境趋好的形势下都有较强劲的发展, 物流产业更是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 为了适应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都相继修改及出台了新的物流法律法规。

(3) 物流基本法律制度奠定行业立法基础。无论从物流整体还是从物流各环节产业来看, 日本的物流法律体系可谓完备, 较早地颁布了指导全局的物流基本法律制度, 有效地协调了各环节各行业的立法思路, 使物流行业各部门立法突出了系统化优势。

四、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思考

1、进一步明确物流发展目标, 提高物流法律规范效力, 辅以政策作为有效补充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是目前我国层级最高、内容最全面的物流专项基础性法律规范。规划明确了“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规划》的发布实施, 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行业的地位, 明确了将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使我国的物流立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规划》之后, 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 制约了产业发展, 因此2011年国务院又出台物流“国八条”进行回应。从国务院的二度举措不难看出, 目前我国规范物流行业的规范还是以政策性引导为主。然而从物流行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来看, 我国应该适时制定更高层级的物流法律规范, 确立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以有效防止政策的不稳定性, 确立物流立法的权威, 为构筑物流法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重视提高物流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开展物流法规的汇编和编撰工作

2009年《规划》列出了九项政策措施, 其中第三项为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 即“清理有关物流的行政法规, 加强对物流领域的立法研究, 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 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当前, 我国物流立法集约性不够, 不能形成统一有序的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零乱松散、滞后现象严重。因此, 进行法的系统化工作是完善物流立法的当务之急。首先, 要对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加以清理, 理清现存各法的基本情况和相互联系, 对可以继续适用的列为现行法, 对需要完善的提上修改和补充的日程, 对需要废止的加以废止。在法律清理的基础上, 应该进一步开展法的汇编工作, 按照一定顺序将各种法律规范集中起来, 加以系统编排, 汇编成册, 使现有法律更为集中化和系统化, 使物流行业法律法规更加明晰, 便于普及和适用。这一工作的开展, 不但可以促进物流法律的进一步编撰, 也为我国出台更为完备的物流法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 发挥行业协会自治优势

现代物流发展涉及面很广, 涉及管理的事项繁多, 政府职能要进一步集中在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要通过建立全国及地方的物流行业协会组织, 将以往政府过多的管理职能逐步交给行业协会行使。要从法律法规上对行业协会予以支持, 对物流行业协会组织的功能、作用、职权及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络和沟通作出必要的法律规定, 使对物流的管理逐步与国际惯例对接, 发挥民间组织所固有的协调功能和专业知识。一方面, 我国应加大建立促进行业发展的物流立法规范;另一方面, 协会要充分发挥自治管理权, 适时出台物流行业自律规范, 有效地弥补目前我国物流立法不足的缺点。特别是对于违反行业立法的惩戒性条款, 由于物流立法政策性强等特点, 针对部分违法行为, 缺乏有效的法律制裁, 因此, 发挥行业自律性管理优势, 确立行业协会的自主管理方向, 对于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公平有序、诚实信用的内部环境, 构筑完善健全的物流法律规范体系, 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任何行业都应该受到法律规范的指引和约束, 物流行业亦是如此。注重物流经济与物流法律, 注重物流立法的现有缺陷, 注重比较法视角下的物流法规, 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思考, 有利于规范物流法律体系、促进物流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流法律,物流经济,规范

参考文献

[1]张长青:中国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物流技术, 2009, 28 (7) .

[2]李锐:论建立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J].经济与法, 2010 (7) .

物流法律 篇5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16分)1. 验资证明

2、联运合同

3、物流服务分包商合同

4、核准设立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 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经济组织是指()。

A、物流企业

B、商业企业

C、工业企业

D、农业企业 2. 准时制生产的英文缩写是()。

A、MRP

B、JIT

C、ERP

D、DRP 3.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A、3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500万元

4. 生产者将商品实体通过运输转移给消费者所克服的间隔是()。A、所有权间隔

B、空间间隔

C、时间间隔

D、使用权间隔 5. 被认为是“企业脚下的金矿”、“第三利润源泉”以及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领域”的是()。

A、企业客户资源

B、人力资源

C、企业物流

D、质量管理工作 6. 企业办理企业代码证书的部门是()

A、工商局

B、税务局

C、技术监督局

D、银行 7. 下列情况所致者,承运人可不负赔偿责任()。A、不可抗力

B、灭失

C、短少

D、变质 8. 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A、海上运输

B、路上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9.船舶在定期租船期内不合约定的适航状态或者其他状态,()应当采取可能采取的合理措施,使之尽快恢复适航状态。

A、出租人 B、承租人 C、承运人 D、船长

10.调整物流企业在设立、变更,中止等过程中发生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指()。

A、物流行为法律法规 B、物流组织法律法规

C、物流经济调控法律法规 D、物流争议救济程序法律法规

11.提单的签发人是()。

A、托运人

B、承运船大副

C、承运船船长

D、卖方 12.从狭义来说,公路运输就是指()运输。A、拖拉机 B、汽车 C、畜力车 D、人力车 13.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海上运输 B、路上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14.货运合同的当事人有()。

A、承运方、代理方、收货方 B、承运方、托运方、收货方 C、承运方、托运方、装卸公司 D、承运方、代理方、装卸公司

15.由于航空货运单所填内容不准确、不完全,致使承运人或其他人遭受损失,()负有责任。

A、托运人 B、承运人 C、代理人 D、机场服务人员

16.为了便于计算集装箱数量,以()的集装箱作为换算标准箱TEU。A、40ft B、30ft C、20ft D、10ft 17.中国甲公司与美国乙公司于1995年10月签订了购买4500吨化肥的合同,由某航运公司的NEWSWAY号将该批货物从美国的新奥尔良运至大连。该轮在途中遇小雨,因货舱舱盖不严使部分货物湿损。下列关于货物责任的选项正确的是?()A由承运人赔偿 B承运人可主张免责,但应承担举证责任 C乙公司自己承担 D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的损失 18.汽车运输中承运人的赔偿事由有()。A、不可抗力 B、包装内在缺陷,造成货物受损

C、未遵守约定的运输条件而造成托运人的损失 D、货物本身的合理损耗 19.具有物权凭证作用的单据是()。

A、商业发票 B、提单 C、空运单 D、铁路运单 20.一次托运时,下列属于零担货物运输的是()。

A、重量不足2t B、重量不足3t C、重量不足4t D、重量不足5t

三、判断题(15分)

()1.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等同于物流企业。

()2.按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物流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3.物流法律法规是一个与物流直接相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规范集合体。()4.经济法律法规是物流法律法规之基本。()5.准则设立又称登记设立,设立企业时不需要经有关主管行政机关批准。(((((((()6.我国物流企业设立的方式一般有核准设立和许可设立。)7.物流法律法规中既有大量的民商法律规范,也有不少的经济法律规范。)8.从事多种功能服务的企业称为功能性物流企业。)9.物流业属于第二产业。)10.海运提单收货人栏内显示“TO ORDER”表示该提单“不可转让”)11.高附加值的商品不适合于航空运输。)12.一次性货物运输时,运单视为合同。)13.物流行为法律法规是在解决物流争议时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14.全部责任型合同是物流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全过程负责。()15.将承接的货物安全运输至约定地点是承运人的义务。

四、简答题(28分)

1、创建一家物流公司需要到哪些相关部门?并且办理哪些相关手续?(10分)

2、允许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是什么?(6分)

3、使船舶适航必须满足哪些条件?(6分)

4、说出至少6条承运人免责条款。(6分)

五、案例分析(21分)1、2002年1月1日,镇远航运与精通贸易公司签订班轮运输合同。船舶如期装货开航后,在航行途中,由于天气寒冷,船用燃油凝固结块,船长命令一名船员到燃油舱下面点火烘烤,结果使装载于燃油舱上层舱、属于精通公司所有的一批生日蜡烛因热变形而受损。随后由于另一名船员违章使用电器而引发船上火宅,又使精通公司一批货物被火烧毁。依我国《海商法》和国际通行规则,请问:(8分)

①镇远公司是否应对前项货损负责赔偿责任?为什么? ②镇远公司是否应对后项货损负责赔偿责任?为什么?

2、A船承载B货主的货物运往C港。途中发生如下事件,导致货损,请问A船承运人是要承担责任?还是可以免责?(10分)

事件一:A载货船与另一艘船碰撞二灭失,两船均无过错。事件二:B货主的货物由于A载货船的过失造成碰撞导致货损。事件三:由于他船的过失造成碰撞致使A船上的货物灭失。

事件四:A船在风浪很大的天气中为防止海水侵入而关闭通风口,结果导致货物发热受损。事件五:A船在卸货时,系泊于一艘驳船和一艘平底船,由于缆绳断裂船舶倾翻货物受损。事件六:由于A船船员恶意凿洞,海水4导致货损。

事件七:在航程中老鼠将导管咬了个洞,导致海水进舱致货损。

事件八:A船被误当为敌船遭炮击,海水从炮击口进入船舱导致货损。事件九:A船在航行途中辅助发动机突然爆炸,爆炸导致货损。

事件十:A船在航行途中辅助发动机突然爆炸,因爆炸导致海水进舱而致货损。

物流业何日才有完备法律体系? 篇6

由于现代物流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法制建设又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故有人觉得,现阶段的物流业存在“无权威”的政策法规、无权威的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等状态和无序竞争的现象。这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这种状态确实不应拖得太久,否则,不单对现代物流企业和市场的建立,而且对整个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都会造成影响。

据悉,前一两年,有些工商部门由于对“现代物流”的企业属性未有规定而无法接受注册;后来可以注册了,却又由于没有具体企业应具备何种条件的规定,客观上造成了乱注册。有的联运、仓储、汽运部门稍作改革便摇身改称现代物流公司,有的船舶、码头扩大延伸服务,也有的只简单增建场地,增添设备,亦有的仅在小区域范围内送牛奶、纯水,更有的软硬条件都不具备仅雇几个员工揽收货物等等,都挂牌现代物流公司或企业。无可否认,他们的确从事了现代物流的某一环节工作,但他们 “现时”决不是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

上述问题仅是众多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小部分,然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良莠不齐,加上法制建设未跟上,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物流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首先,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关注和重视;其次,建立健全法规及制度;再者,依靠物流运输企业自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然而,物流各项作业分属的有关部门各自为政,制定的许多法规很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如现在实行的《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运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包装、仓储业的《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仓库设施完好标准》以及涉及物流企业的工商、税务、海关、检验的企业登记税及单证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由于各家规定不配套,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关于单证的格式条款各有各的规定,不利于在互联网上不间断传输;出现重复计税、提前征税;物流企业的界定及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和物流企业批准程序的简化等,都没有明确的规范。

各级政府组织应就物流的组织与管理进行相关立法,加强行业管理的力度。包括设立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来组织、指导、调控和指挥管理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大概念上的信息技术及网络,规范物流设施、设备、工具的规划、生产,确保系统发展的标准化。

但这些也仅仅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实际上是为物流系统功能要素所作的物质准备,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不容忽视。首先是劳动者要素。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其次是资金要素。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消耗和投入的较大领域,离开了资金要素,物流就绝对不可能实现,而物流服务本身也必须以货币为媒介。再次是物的要素,它实际上就是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它不仅包括设施、装备和工具,更主要的物流实物和劳动手段以及各种消耗材料和污染控制处理,没有这些,物流系统就成了无本之木,规范不好也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消耗。

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很多支撑手段,而物流系统支撑要素无外乎物流系统的体制和建设、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命令、系统标准化,而物流系统支撑要素中最直接、最基本、最稳固的要素就是法律和法规,也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信赖的要素。

现代物流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篇7

1 物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1.1 运输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运输是物流业中的重要业务之一。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的法律顾问孟于群认为, 物流业的低成本、增值服务丰富、供应链长等特点致使物流业运营风险较大。运输是物流业务中的核心业务, 运输也是物流业中风险较大的方面。处于整个物流业主导方面的物流商要全面负责整个运输过程, 其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商。

运输合同是承适人按照托运人的要求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 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运输合同包括:客运合同、货运合同、多式联运合同。运输要确保承运人安全、准时的将合同标的运送至约定的目的地, 这也是运输合同中风险存在的地方。在角色方面, 物流企业可以使运输的承运人, 也可以是托运人, 甚至两种身份兼是。例如, 物流企业按照合同要将一批货物运送至A地,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 也可委托铁路、航空运输。在这个案例中, 物流企业对于客户来说就是承运人, 而对于铁路、航空承运人来说, 物流企业就是托运人。不同的身份, 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不同的。因此, 防范运输风险成为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运输合同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运输标的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害或毁坏;第二, 承运人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将标的物运送至合同约定地点;第三, 承运人将运输标的物运送至错误的目的地。运输风险责任的承担多为经济上的赔偿与补偿。合同是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转化为法律关系的重要手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分配是通过合同中产生的法律关系而确定。所以, 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成为风险承担的关键, 所有的经济利益都要通过合同这一法律形式来体现和保障。

1.2 物流企业之间合作存在的风险

(1) 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物流合作合同方面存在的风险;第二, 物流设施投资合作合同方面存在的风险;第三, 其他合作业务合同方面的风险。在这些方面中风险最大的是物流业务合作方面。

现代物流企业在业务方面的合作多采用物流分包的形式, 也就是为了节省经营费用、集中优势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 物流企业将其负责的物流业务通过合同这一法律形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物流分包不仅涉及到物流企业与客户, 还涉及到第三人, 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率。

(2) 物流分包存在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对分包得控制不足。物流分包会导致物流企业失去对物流业务中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力, 进而增加物流业务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个别物流企业可能由于在分包过程中失去对分包的控制而导致整个业务的瘫痪, 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第二, 增大对分包企业的依赖风险。物流分包可以让物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 但是长期的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会导致物流企业在分包方面的业务效绩下降, 同时第三方物流商会因为分包业务而不断壮大, 进而影响物流企业的主导地位;第三, 企业内部业务重组与人员安排变动风险。物流分包要求物流企业重新制定企业业务发展战略, 进行业务重组。同时, 业务的变动就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员工的调动, 进而导致员工因工作职位调动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这最终也会影响企业利润和效绩;第四, 降低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因分包长期依赖第三方物流商, 会减少企业与客户的交流, 导致企业在该业务方面对客户信息的了解程度不高, 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 从而影响企业的客户满意度;第五, 企业利益减少。物流分包, 会让第三方物流商不断强化该业务的技能与专业特长, 进而威胁物流企业的主导地位, 第三方物流商会在利润的驱动下抬高业务价格。这就会增加物流企业的成本, 降低利润率。

1.3 物流企业与信息系统提供商的合同风险

现代物流业涉及大量信息, 包括客户信息、物流分包企业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记录与处理需要专业的信息记录处理系统。同时, 现代物流服务合同多约定了物流商应及时准确的为客户提供货物信息以及法律后果的承担责任。因此, 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方面面临巨大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一个是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另一个是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重要资料受到盗取。物流信息是物流业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缺少了信息, 物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1.4 物流企业面临的其他合同风险

在现代物流业中, 物流企业除了面临上述风险外, 还面临着投资风险、意外事故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例如, 关于保险, 在物流中涉险环节与投保种类物流保险涉及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流, 在投保的过程中要明确投保种类保险标的、保险人及被保险人、投保金额投保价值等主要因素。

2 面临风险可采取的对策

2.1 树立风险意识, 确立投资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风险与利润是并存的, 投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往往和收益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风险越高, 收益越大;同时, 风险与损失也是不可分离的。这是任何企业都知道的, 这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意识。时刻树立风险意识, 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物流投资的实质是物流企业不断平衡投资目标、合作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这三者关系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 这三者关系的平衡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而现实情况中这三者关系平衡的情况也是极其罕见。这三者关系的不平衡就会导致投资风险的存在。为了降低风险并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保证企业投资战略的实现, 物流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时刻树立风险意识, 并将这种风险意识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企业还可以制定风险应急处置方案, 在遇到风险突发事件时, 可以从容面对风险, 并结合应急处置方案冷静解决风险。

2.2 分类管理, 分析各个工作环节存在的风险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物流业是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于一身的综合产业。从接到客户的业务开始, 物流业经历生产物流、销售物流, 同时物流业还要负责包装、运输、装卸、加工配送等过程, 才能最终将物流标的物送达客户手中。有的物流企业还开办回收物流业务。在物流业的每个环节, 都存在着众多的法律关系。在这些法律关系中, 企业投资者必须明确认识自己的法律地位, 同时了解相关的权力与义务。同时, 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 为企业的合同制定等涉及法律关系的方面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

2.3 明确实际需求, 提高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在选择物流方案时, 要针对具体的物流业务以及企业自身条件, 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案, 建立稳定高效的业务运行系统。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承受能力和发展战略, 使得业务运行系统可以应变遇到的紧急风险, 尤其是要注意业务各环节的衔接, 在不同部门间建立良好的协助关系, 避免在业务交接中产生错误、造成风险。物流业的复杂性要求物流企业不能只重视某个环节的利润, 企业要树立全面的意识, 统筹规划整个业务的各个环节, 保证各个环节科学、稳定的运行。

2.4 通过投保降低企业风险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 货物的风险可以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货物在物流线路上面临的风险, 静态风险是指停放在物流结点的货物面临的风险。货物的动态风险可以通过各种货运保险的组合来避免风险或为风险提供救济, 静态风险则需要通过扩展相关的财产或仓储责任险的方案解决风险。保险作为风险救济的方式, 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承担风险的责任。

2.5 强化企业与员工责任意识

在风险面前, 物流企业必须树立企业与员工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存在会让企业以及员工在经营业务时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从而保证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的高效稳定运行。同时, 企业员工也应认识到, 高度的责任感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还能使企业成为物资流通的主渠道, 从而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参与物资配送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高度责任感的作用下, 企业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而增加企业受理的业务;同时, 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2.6 确保物流信息的安全

物流业涉及大量的信息, 包括客户信息、企业运送渠道信息等等。信息的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物流企业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保存、处理信息。物流企业还可以雇佣专业的信息安全人员管理企业信息库。通过这些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因信息丢失或被盗而面临的风险。同时, 客户对于企业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从而降低了因客户对服务不满意而造成的风险。

2.7 确保签订合同的有效

现在代物流过程中, 货物牵扯到较多的关系利害人, 主要有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货运代理人等等。物流企业在受理物流业务时, 要与客户在有关仓储保管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充分全面的协商, 并在意思表示上达成一致。涉及仓储物检验、保障、运输等事项时, 物流企业也必须与客户在意见上达成一致, 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同时, 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时, 要在双方的责任归属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确保双方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在合同签订后, 双方要仔细检查合同的各个条款, 确保条款表达意思明确、无异议。同时在签订合同时, 要确保合同日期正确, 避免合同无效情况的产生。最重要的是, 物流企业要知晓客户存放的物品的性质, 避免客户利用物流传递非法物品或限制流通物。凡是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或是未经正式程序批准的物品, 物流企业不得为其办理业务。

3 结语

风险对于各个企业都是不可避免的。物流企业在面对法律风险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 将风险监管贯穿于物流经营环节的每个部分, 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损失。物流企业必须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运用保险以及法律等手段, 在签订合同时做到权责归属明确, 从而减少和避免风险, 降低企业因风险而损失的利润,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物流业是一个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蒸蒸日上的行业。但是, 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 其自身综合性的特点导致物流业成为现代行业中经营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物流企业必须针对物流业中存在风险较大的方面, 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相关的经营制度, 充分运用保险等综合手段, 减少和避免物流业中的风险, 促进物流业不断适应时代要求, 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对物流业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并为减少和预防风险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业,法律风险,合同,措施,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晓芳.深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师, 2007 (08) .

[2]莫柏预.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 2007 (04) .

物流法律 篇8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合同,第三方物流运营商,法律责任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又称外包物流、契约物流或合同物流,是指独立于第一方(物流需求企业)、第二方(供应商、分销商、客户)之外的专业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划分

“将合同划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最早起源于罗马法,有名合同系指法律赋予一定内容的合同,附有特别的名称并设有特别的规定。”[1]而那些不能完全纳入任何有名合同的,则被称为无名合同或非典型合同。笔者认为,中国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基本是按照以行为类型化的思路进行划分的,如买卖、赠与、运输、加工、承揽等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合同更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旅游合同、物业合同、物流合同等等。对这类合同,为了节省其交易成本,指导交易,提高法律的可预测性,应该逐渐地将以行业为划分标准的合同纳入有名合同的范畴。

二、第三方物流合同与合同法中的有名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似乎包含了《合同法》中的多种有名合同的内容,主要有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仓储合同法律关系、承揽合同法律关系、行纪合同法律关系和委托代理合同法律关系。但是,第三方物流合同是否就是合同法分则里面的某一有名合同呢?因此,有必要对其与合同法中的某些类似合同进行比较[2],下面本文将主要分析第三方物流合同与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的不同之处。

(一)第三方物流合同与委托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整体上表现为客户企业的委托行为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受托行为,而且这类合同的标的都是为他人提供服务,这是第三方物流合同与一般委托合同的相似之处。然而,第三方物流合同已超出了一般委托的内容,单纯的一般委托已很难完全涵盖其全部内容。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合作的深度层次不同。双方之间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共生共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合同中的受托方是站在自己业务经营的角度,接受委托,双方当事人之间形成的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指的是服务的买卖)。

第二,合同追求的目标不同。第三方物流运营商追求的不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共同利益仅为处理委托事务,不存在所谓的利益一体化。

第三,合同的费用和报酬的来源不同。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利润不是客户的成本性支出为代价的,从本质上讲其利润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运用所产生的新价值,即“第三利润源泉”,即第三方物流创造新价值。而这种新价值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同分享的,双方由此达到利益一体化,实现双赢。委托合同中受托人的报酬是由委托人支付的,是委托人的成本性支出。

第四,名义不同。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始终以本人的名义出现,委托合同中,受托人一般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即使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构成合同法上的间接代理,一般情况下其法律后果仍应归结于委托人,除非有相反证据可以证明,才最终归结到受托人。

(二)第三方物流合同和行纪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的物流运营商和行纪合同中的受托人,都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商事活动,这是两者的相似之处。但第三方物流合同和行纪合同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第一,合同主体的资质不同。行纪人只能是经批准经营行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法定手续批准或和核准经营行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经营行纪业务,不能成为行纪合同的行纪人。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主体资历并没有限制。

第二,合同的标的不同。一般来说,行纪合同的标的是行纪人为委托人办理购、销、寄售等业务的活动,而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标的是第三方物流运营商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活动,其提供服务的内容涉及甚广,涉及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3]。

第三,归责原则不同。行纪合同一般是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而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归责原则则较为复杂,笔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中细致阐述。

三、第三方物流合同应规定为有名合同

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合同属于《合同法》上的无名合同。笔者认为,应将第三方物流合同规定为有名合同,主要有以下理由:第一,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即使是和森林一样多的树木,如果各个孤立存在,那也不是物流的总体效果,这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即“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4]。所以不能对第三方物流进行人为的肢解为运输、仓储、搬运、代理等单独的有名合同。第二,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有名合同的规定可降低各种条款细节的约定成本。第三,可以使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更加公平合理。因为现在的物流市场是买方市场,很多物流合同中都约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严格责任,这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十分不利,也阻碍了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四、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性质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和服务理念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运营模式日趋多样,物流服务供需各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性质探讨变得十分复杂。

学术界对第三方物流合同性质认定存在多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第三方物流合同是一种代理合同,有的学者认为是行纪合同,有的学者认为是委托合同[5],对此,笔者在本章第三节中已作比较论述。当然,第三方物流合同有可能部分是委托合同或行纪合同,但是,如果我们在对一个事物进行定义时都用它的属概念或种概念,那么其意义基本是微乎其微的。

笔者认为,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新生事物,涵盖了多种的服务模式,期盼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加以规范,是不现实的。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不同运营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务可能是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设计服务、委托代理等中的一种或者是多种服务模式的结合,所以从形式上说第三方物流合同是运输合同、仓储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代理合同、行纪合同等一种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但至于综合类的合同可否突破以前传统合同的束缚,由于水平有限在此不作研究,但是,正如前面所引苏永钦教授所作的合同有名化意义的论述[6],虽然综合类合同与传统合同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该类合同的有名化。

五、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是指第三方物流运营商按照法律规定或运输合同的约定对货物的灭失、损害或延迟交付所造成损失的违约责任,具体笔者将从归责任原则、责任期间、责任形式、责任承担及责任豁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归责原则

各国立法对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是不同的,其主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错责任原则,另一种是严格责任原则。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在一个完整的物流操作实践中,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一般最少要通过两个合同来完成整个物流服务活动。首先,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签订物流合同,约定物流服务的内容及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和货主企业的权利义务。然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由于其自身不具有某一物流环节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其常常将物流作业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包给其他物流企业来运作,这一般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以自己的名义与物流实际履行方订立物流合同,并且自己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来实现的,这是物流实践中最常见的经营方式。

而对于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之间的合同,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现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经济环境下,在物流实践中大多数物流服务主合同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制,也就是无过错责任。即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从掌管货物开始到物流服务履行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否处于其实际控制之下,也不论是否是因其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过错产生了货物的灭失损害,第三方物流运营商都要对货主企业承担责任,然后再依照分包合同对直接负有责任的分包方追偿。这无疑给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也使得整个物流服务市场呈无序状态,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实行什么样的归责原则才是合适的呢?

笔者认为,归责原则的确立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即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对于第三方物流合同,因其为混合合同,其价值是多元化的,所以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按其提供的不同服务模式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而不应当一概地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具体如何确立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应当参考前面四种不同运作模式下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和物流需求企业的关系来确定如何适用归责原则,并且这种责任分配方式应当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

(二)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期间

有学者认为,目前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货物主要是大宗的集装箱或类似包装的货物,根据集装箱运输中货物在发货人的工厂或仓库、集装箱货运站(内陆或码头)、堆场(内陆或码头)进行交接的特点,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期间原则上可以参照执行。即可以选择实行“门到门”、“场到场”、“港到港”、“仓到仓”、“船至船”等方式[7]。

笔者认为,将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期间套用目前以上几种固定统一的责任期间模式惟恐不妥。因为第三方物流合同是混合合同,其包括众多内容,诸如在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不仅可以提供物流仓储运输,物流配送,港口提货搬运等方面的服务,而且还可以提供货物分拣、包装、场内加工,在后一类物流服务中货物往往是处于双方共同控制之下的。笔者认为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期间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根据不同的物流业务模式类型来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并允许当事人在第三方物流合同中做具体的约定。

(三)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承担

1.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承担模式

由于中国立法对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形式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形式。一般而言,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形式可以有三种,责任分担制、统一责任制和网状责任制。在物流实践中,第三方物流合同虽然实行的都是严格责任,但其责任承担模式却不完全相同。

笔者认为,采修正的网状责任制更加科学,即对传统的网状责任制进行修正,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对全程负责,且物流需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二级分包合同的合同性质,对其产生的损失向已确定的负有责任的二级分包商追究责任,但是,如果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不能赔偿损失且负有责任的二级分包商又难以确定,此时所有的二级分包商承担连带补充责任。

2.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分担

由于前文已经提及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在第三方物流运作中与发货方、分包方、债务履行辅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本文在此处将进一步分析在这几种法律关系中,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

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与发货方之间的法律责任承担,如果存在买卖合同的应当基于买卖合同(居间买卖)约定,如果出现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双方并不存在合同关系,那么双方都不向对方负责,损失由物流需求企业承担,但是,物流需求企业可以根据他们内部的合同向造成损失的另一方追偿。

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与二级物流分包方之间的法律责任的承担,如果是因为二级分包方的原因导致第三方物流合同无法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除以侵权为由向二级分包商索赔外,根据笔者在前面所作的论述,采修正的网状责任制,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对全程负责,且物流需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二级分包合同的合同性质,对其产生的损失向已确定的负有责任的二级分包商追究责任,但是,如果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不能赔偿损失且负有责任的二级分包商又难以确定,此时所有的二级分包商承担连带补充责任。但是,如果由于物流需求企业的原因造成二级物流分包商损失的,二级物流分包商只能向第三方物流运营商要求其承担责任,第三方物流运营商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合同向物流需求企业追偿。

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与债务履行辅助人之间责任的承担,根据《国际货运代理业示范法》第73 条规定:“货运代理人作为当事人,将对其所雇佣的第三人在完成运输合同或其他服务时的行为和疏忽承担责任,如同该行为和疏忽是他自己的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在物流运作中,如果由于履行辅助人的原因导致物流合同无法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除以侵权为由向履行辅助人或物流经营人索赔外,大部分情况下收货人应该以违反物流合同为由要求经营人承担责任,然后再由经营人根据实际情况向履行人要求赔偿。

(四)第三方物流运营商的责任豁免

浅议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规范 篇9

1、物流经济发展

物流,是物品流通的简称,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可以依据需要将其不同的环节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有机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流通过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被公认为现代最具发展价值的服务产业部门之一。

2、物流立法的重要意义

物流业现在虽然有了一定的产业地位,但物流法律法规仍旧存在滞后、无序、缺乏科学性的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新需求,无法有效推动物流业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高效、有序的发展。业内企业迫切要求强化综合调整机制,为物流业全面、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机制和政策环境,并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所以物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创造公平、系统、高速、持续、健康的法治环境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义非凡。

(1)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依据为前提的法制经济,脱离法制,任何行业都无法长久发展,物流行业也是一样。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之与经济体制的有机配合,我国物流方能早日与国际接轨。

(2)对物流行为的规范作用。无论哪一项物流行为都有若干个法律条文来约束,但涉及到整体的物流行为就没有综合的法律法规可以参考。完善物流立法可以在同一法规下对多方物流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

二、我国物流法律现状及立法缺陷分析

1、我国物流法律现状

我国物流发展实战经验不足,在法律上,主要有管理法和促进法两种调整手段。一般来说,管理类立法通常在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出现过度的市场竞争,国家不得不调控的情况下,即主要解决“需求”问题,在全部社会运行和政府干预的意义中,属于“后置型”的。促进类立法则是针对社会关系并未得到良好发展、市场规模尚未形成而急需形成市场规模的领域,所以促进类立法主要解决“供给”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2、我国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业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随之暴露的问题是我国物流的立法工作仍然相对滞后,物流法律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长久发展,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物流基本法。我国的物流暂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都是分散于物流各个环节的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

(2)物流法律政策混乱无序,缺乏适应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物流活动包含许多环节,例如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除此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部门,但因为部门间缺乏沟通,存在大量法律规范相互矛盾的不和谐现象,物流不同环节和部门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物流法规时效性差,规范欠佳,缺乏法律的制约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物流业良性发展很是不利。当前我国政府仅仅是在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宏观指导层面做的还是相对欠缺。地方政策、部门分割等问题造成大量物流资源的非必要浪费。这些问题不仅使物流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而且导致物流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难以落到实处,长久下去,势必影响我国物流业的长久发展。

(3)物流立法相对滞后,缺乏国际视野。物流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不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条例,无法满足国际一体化要求。我国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服务范围早已不只是单纯的运输仓储,对于伴随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所产生的新问题,原有的物流法律都未做出明确的约束和规范。物流法规的适应性和科学性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物流方面的法律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物流法律对物流活动的实践、指导和调整作用相对薄弱,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4)我国物流业缺乏一部综合且系统的法律。目前,我国关于物流的法律规范分散于各个物流环节,这些法律法规是由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针对特定问题而量身订制的,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我国目前急需一部既系统又专业的物流的法律。

综上,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制定系统而专业的物流法规,对物流主体及物流行为进行规范在我国是十分必要的。

三、各国物流立法经验综述及我国的启示

1、各国物流立法经验综述

(1)美国物流法特点。缜密健全的法律体系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早在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就有关于物流的法律出台。 (1) 为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美国物流立法经历了由放松到全面管理再到放松的发展历程。为使其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在法律总体框架下,为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充分给予各州自主权,使各州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2) 分别立法模式,美国并没有颁布统一的物流法规,而是运用针对不同物流环节的法律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约束。在法律上放宽对物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注重对物流企业的规范运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美国物流立法至今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法律体系,但各类法律法规非常齐全,而且系统性很强,体现了较高的立法层次。

(2)日本物流法特点。日本物流业从初期的自然形态发展到今天世界前列的水准,与日本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诸多物流法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法律法规有力促进和引导了物流业的发展。一是及时制定新的物流法规,二是以法律的形式激活物流市场,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的自由发展,三是对物流业的管理以政府干预为主,以法律规范为辅,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主要目的,保证物流市场有序运行。日本政府在出台相关法律时始终遵循物流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物流市场的公平自由竞争和重视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两个基准点。

2、国外物流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1)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美国虽然没有一部系统的物流法,但其各部门协调发展,沟通顺畅,法律体系已然建设得很是完善。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涵盖多个部门,且所涉及的部门的职能与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加之部门间的沟通欠佳,造成大量单一物流法规在实施上大打折扣,物流发展的道路相对曲折。因此,制定专业且统一的物流法律以打破行业局限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从而避免跨部门的物流法律体系出现重复和矛盾,避免地方物流管理过程中产生分歧和冲突非常有必要。

(2)在管理机构上,与美国相同,我国也未设立集中管理物流的统一部门,也是分部门进行管理。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没有与美国商务委员会类似的机构组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设立职能相仿的机构来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以促进物流的发展。

(3)加强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干预和监督作用。政府通过国家干预控制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使之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原因限制,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物流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统一的法律框架下,可以授予各级政府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可以发挥地方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培育和发展当地物流市场。

四、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建设的建议

物流法律体系涵盖了与物流活动和行为息息相关的所有法规,因此,可以将物流法律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划分为由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许多法律条文组成。这个体系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统一的和与时俱进的。调整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发挥法律的效力。我国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构建物流法律体系框架的方案,初步确立了物流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监督与管理以及市场调节五方面的法律制度作为我国物流法律体系框架的支柱,为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仍处于理论阶段。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物流发展的国情,可以考虑将物流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基本法律制度。现代物流是一种集多个环节、涉及若干主体和部门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对于协调日趋复杂多变的物流活动的物流法律而言,其处理方法和解决手段也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此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物流法律,全面且系统的管理和协调物流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势在必行;二是物流标准法律制度。物流标准指与国际技术和管理标准接轨的我国物流管理标准;三是物流主体法律制度。指明确物流主体资格、确立物流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四是物流客体法律制度。物流客体指物流法所指向的对象,它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五是物流行为法律制度。指调整物流主体,明确物流业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责任,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六是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指国家政府对物流业实施宏观干预、市场调节、监管等措施以调节物流主体间及其与国家间的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七是物流保障法律制度。指调整物流运行中的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保障物流业平稳发展的法律规范;八是物流环境法律制度。我国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提倡绿色物流。

物流法律体系框架是开放的、动态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物流法律体系的不断补充和改进,努力为建设健康、公平、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健全的法律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 并且被认为是现代最具发展价值的服务产业部门之一。然而, 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伴随着相关物流法规滞后、无序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 构建和完善物流行业法律体系, 创造公平、系统、高速、持续、健康的法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流法律体系,构建,统一立法,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孟琪.从发达国家物流法建设看我国物流立法未来走向[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9) :70-71.

[2]马晓燕.论我国立法的基本思路和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J].求索, 2011 (9) :153-155.

[3]滕双春.论物流法律体系的规范[J].当代经济, 2011, (12上) :32-33.

[4]邹晓美.我国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10 (6) :65-68.

[5]王伟.物流法律体系完善之我见[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7) :232-233.

浅谈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教学 篇10

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上, 《物流法律法规》是一门基础课, 实际授课过程中, 普遍存在两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 不成体系;二是学生不是法律专业, 缺乏法律基础, 造成严重学习障碍。为此, 本文分析了这门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缺陷, 详述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试图找到更适合高职物流法规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在物流法律法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表现出的两个弊端:1、教学观念的局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本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2、教学环节的单一。传统教学法重学轻用, 忽略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而物流法律法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 又造成教学上存在两个困难:1、物流包括运输、储存、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部门法律法规来规范, 涉及面庞杂, 所以, 物流法规教学就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杂乱, 体系不清晰的问题。2、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 同时法律知识的学习具有阶梯性, 造成学生学习艰深的法学理论相对困难。因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探索适合高职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方法, 已成为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 即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 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

(2) 案例教学法设计

1.课前准备。案例授课之前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知识, 物流法律法规涉及面广, 可将其进行整合划分为:民法基础、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和程序法五大模块进行讲授。2.案例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同时具有高度的拟真性。3.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 积极发言, 相互辩论, 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采取将案例讨论作为考核的措施, 给学生施加压力, 鼓励他们参与并结合适时的引导。4、案例总结。首先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给出恰当评价和改进意见, 其次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这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的实际问题, 真正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

(3) 案例教学法总结

案例教学的弱点是不能取代物流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习, 运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否则无法进行, 因此案例教学应与传统教学互相配合。

三、探究式教学法

(1) 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不是直接接受教师的现成观点, 而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具体来讲, 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现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为探究内容, 以实际为参照物, 由教师自由开放的启发, 让学生在“求实探究”中增知的教学形式。

(2) 探究式教学法设计

1.任务驱动。教师的课堂任务导入环节起着统筹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如针对《合同法》内容提出任务, 如签订一份货物运输合同, 让学生针对这一任务开展学习。2.任务执行。先让学生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问题, 再综合学生的问题, 提出重点问题组织合作探究。这一过程的交流, 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3.任务完成。法律是个识记性的学科, 更多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解释。这一阶段, 先由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归纳概括;再要求学生利用在讨论探究中获得的知识, 进行实践探究式巩固和强化知识, 这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4.任务评价。这个环节由学生们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 并将它们同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应当注意, 尽管学生得出的结果是片面的、不够严密的, 只要是和适应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 就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3) 探究式教学法总结

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效如何, 归根到底由学生参与度、活跃度来决定。课堂教学就教师要放开手, 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 激励学生讨论研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

四、模拟法庭教学法

(1) 模拟法庭教学法概述

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走出格式化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圈, 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 直接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 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转化为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

(2) 模拟法庭教学法设计

1.确定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模拟法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选取时应考虑以下要素:时效性, 选择在当前有重大影响的真实案例;专业性, 案例要体现出专业的特色;疑难性, 案例必须具有一定深度;可辨性, 案例应给当事人留下思辨空间;综合性, 案例要以某一部门物流法律法规为主, 同时综合运用其他相关法律。2.分派角色。案例确定后,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案情的情况, 明确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并分派具体角色。3.准备诉讼文书。在正式开庭前, 学生应按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 并按法定程序传递给对方。4.正式开庭。各项环节严格注重程序的合法性, 全程教师不干涉, 任何情况由学生自己处理。5.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从多主体、多层级、多方面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行为进行的评判, 教师在评价中要指出学生对模拟案件中的重难点的理解情况和学生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运用程度, 并对模拟庭审中的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性的评价。

(3) 模拟法庭教学法总结

模拟法庭实训教学设计的学科面广、实践性强,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因此,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关键。学校还可以聘请司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部门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 对模拟法庭实训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结语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 要使学生在真正的本课程中学到知识, 应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使用, 同时配合使用其他实践教学方法, 例如:法律机构实习与调研等。

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提高的过程, 只要任课教师结合实际, 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提高, 一定能够摸索出一套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物流法律法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闵静.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20) .[1]闵静.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20) .

[2]乔华.“探究式学习”需要形成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 (1) .[2]乔华.“探究式学习”需要形成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 (1) .

[3]包庆华.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对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3]包庆华.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对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王萍, 赵霞.经济法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王萍, 赵霞.经济法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王琳, 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2) .[5]王琳, 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2) .

网购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网购第三方物流法律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选择网络购物的群体原来越多,网购以其优惠的价格、便捷的物流服务而吸引着广大的消费者,但是由于物流因素导致的货物丢失现象也比价普遍,据淘宝网最新的调查数据,87%的网购消费者对物流服务感到不满意,物流存在丢失货物、损坏货物的现象,而对此种现象,网络卖家与物流企业就相互推卸责任,造成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失,因此在网络购物越来越流行的趋势下,研究网购第三方物流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对网购中第三方物流法律的规定

关于对网购的立法关注起源于1998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分析与总结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与网络购物第三方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总共有362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有:《合同法》、《刑法》、《民法》、《电子签名法》等等,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关于网络购物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更多的是体现在以行政手段和政府决策等进行规定,而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依据现存的各种法律,其主要是对网购中物流企业的法律参考作用,并不是专门针对网络购物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专门针对网络购物第三方物流的法律法规,以此维护网络购物的良好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2网购中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法律问题研究

之所以造成当前网购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网络购物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规定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导致不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法律约束,其主要表现在:

2.1我国法律中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性质没有明确规定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丰富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种类,第三方物流不仅仅提供传统的运输业务,还提供信息管理、委托代理、咨询服务等业务,这就决定了第三方物流纠纷出现概率比较大而且非常的复杂,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是网络销售卖家与物流企业依据相关的合同规定而开展的一种业务,但是我国《合同法》却对网络物流合同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结果在发生网购第三方物流纠纷时就会导致不知采取哪条法律条款,而依据《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第三方物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但是由于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是依附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结果导致合同的内容非常的混乱。

2.2网络购物纠纷的管辖权难以确定

网络购物纠纷的管辖权难以确定不仅仅体现在网络销售卖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还体现在网购买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一是网络销售卖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纠纷管辖权难以确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因为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管辖具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行驶管辖权,对于发生在实务交易合同的纠纷很容易确定管辖权,而对于因为网购而引起的纠纷则很难确定具体的管辖权:被告的主体很难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中的交易,其主要是在虚拟的网络中进行,因此在完成交易以后,不知道交易的真实身份的现象在网购中非常的普遍,而且基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监管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网络销售卖家利用虚假的信息进行商品销售,这样一来在发生纠纷时很难追查到销售者的信息。以此也就不能准确地确定具体的管辖法院。网络纠纷中的履行地很难确定。借助于网络从事的交易合同存在着很大的虚拟性,因为物流企业开展的业务来自全国各地,其从事的业务依据就是派货单上的信息,这样一来一旦货物上的信息出现错误就会导致难以确定具体的合同履行地;二是在网购中因为货物丢失或者损坏而出现纠纷的现象非常的普遍,而对于此种纠纷,消费者可以按照侵权纠纷提起诉讼,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一因为侵权纠纷的管辖权是依据法人或者组织的场所,但是由于物流企业在一旦出现纠纷后,他们就会玩消失,导致消费者的权利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2.3网购纠纷中的举证比较难

在出现纠纷时,如果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由于网络购物中,货物销售方与物流企业都会签订一份物流运输合同,虽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他们之间的合同不再以纸质的形式,而是以单子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电脑中,而且在双方完成交易后,他们之间的货款等都会以银行电子转账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网络系统中的消费明细就可以作为证据,但是数据电文证据有被他人篡改的可能,以此其一般不被法院作为原始证据,或者直接证据,最后导致这因为证据的难以收集而导致诉讼失败。同时第三方物流在运输货物完成以后,其交付给消费者时出现的问题,卖家也很难找出证据证明货物是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的。

2.4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缺失

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从其接受运输货物开始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结束,期间发生的所有问题由第三方物流承担责任,但是《合同法》也规定了物流企业免责的一些现象。但是基于网络购物的现实需要,网购货物的卖家并不是在完成网络交易后才将货物发送给第三方物流,而是直接将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内,在完成网络交易后,直接让物流企业发货,因此想要确定具体的网络购物中货物卖家与物流企业的交付时间与发货时间是很难确定的,同时我国《合同法》中关于保管合同与运输合同中的相关责任制度适用于网购第三方物流中也具有片面性。

3网购中第三方物流存在法律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明确网购中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性质

首先要确定网购中第三方物流属于无名合同,因此为完善网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应该将此种合同以新型的法律关系确定,以此将其纳入到有名合同管理范畴,以此将其作为单独的民事纠纷处理,从而促进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确定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地位。基于当前第三方物流职能的丰富,因此应该根据第三方物流提供职能的变化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地位判断,这种依据第三方物流环节进行法律地位的判断也是在司法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形式,尤其是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

3.2明确网购第三方物流的诉讼管辖权

网购纠纷法律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第三方诉讼管辖权很难确定,因为在出现网络第三方纠纷时,消费者在向物流企业提出索赔时,他们会将责任推给卖家,而卖家则会将责任推到一些到物流企业中,因此处于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建立网络环境下合同纠纷和侵权诉讼管辖法院的法院,应该包括消费者所在地的法院,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诉讼成本,也可以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督,有利于及时地将合同纠纷解决掉。

3.3加强对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首先我国相关法律对物流企业的操作过程和运输工具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出现因为物流企业的不当行为给货物造成的损失,我国法律要对每个物流运输细节进行监管,保证在法律侵权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其次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比如河北省唐山市就依托曹妃甸工业港提出了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从而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的监管,为电子商务货物销售卖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长期合作营造宽松的氛围,构建信誉社会。

3.4提高物流法律法规的普及度,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物流法律法规的普及度不仅是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数据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为有效普及物流法律制度,规范物流企业的行为必须要依托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执行,向物流企业传播法律意识,解决物流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使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招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2]张智博.我国第三方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2(04).

[3]杨婵钰.浅析我国网购中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问题[J].河南科技,2013(02).

物流法律 篇12

关键词:法律角度,现代物流保险,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物流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 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学习物流、研究物流并发展物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而且近几年才加强对物流产业的重视, 所以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通过物流保险来降低企业风险是重要的方式, 但是物流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特别顺利, 由于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和企业的差异性导致现代物流保险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物流保险发展现状, 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使得物流业和保险业获得双赢[1]。

1 物流风险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1.1 概念

物流是在物质资料生产和经营的各个阶段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进行转移中所提供的集合管理、运输等综合服务, 从而有效地提高物资的流动效率, 最终减少物资库存成本, 实现企业和经济等一系列的物资空间位移活动。而物流风险即专门为物流服务过程提供保险服务的总称。与传统的财产保险有很大不同, 其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特点:首先是多样性, 物流业不仅仅包含了传统物流中的仓储业和运输业, 还有包装、搬运、运输、配送、信息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所以物流保险的风险评估非常的多样化。其次是复杂性, 现代化的物流业与传统物流有很大的不同, 其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多, 提供的服务类型也在不断加大, 很多时候需要结合不同的客户需求来制定完全不同的服务策略。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极大地增加了业务的复杂性, 同时也使得物流保险管理难度增加。最后是风险比率很难确定, 一般来说风险的计算和评估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即风险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 两者都可能加大风险的影响, 而由于物流业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导致风险计算的比率方式非常困难, 使得物流保险的管理难度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保险业务[2]。

1.2 表现形式

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 从物流业经营的角度看, 物流风险为以下几种:投资风险, 相比于传统的劳动型产业来说服务业属于新兴服务业, 高度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很多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为客户指定一定的物流业务组织和经营管理方案, 收取较高的费用埋下隐藏风险;商品特性风险, 商品的特殊属性例如易损坏、易爆炸、易挥发等会增加风险类型; (2) 从风险生产的期间来看, 有以下几种:运输风险, 运输环节的风险是物流风险的核心;搬运风险, 在产品流通中的搬运、装卸、包装等风险也是必要的物流活动构成;仓储风险, 仓库会因为意外、管理等各种因素导致货物损坏;配送风险, 在配送中难免会因为分拣、配货等导致货物错运等问题[3]。

2 我国物流风险的发展状况分析

2.1 财产保险和物流运输保险评析

从传统的保险体系来看, 当前物流风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物流货物保险。货物保险是以货物为保险标的, 但是保险人仅针对于仓储和传统物流运输承担责任, 并不包含配送、加工和包装等环节[4]。物流财产保险是财产保险在物流领域的延伸, 和传统的财产风险保持一致。由于物流并不改变货物的所有权, 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也决定了保险利益的归属, 所以当前物流保险的法律关系除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2.2 责任限额过于苛刻

责任限额即代表着保险人所能够负担赔偿限额的最大值, 超出的部分将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但是从目前的法律条款来看, 关于责任配额的计算似乎是投保人自行确定的。但是责任保险所保护的是被保护人的赔偿责任, 相比于财产保险来说其实有一个固定的保险金额。其次是在物流责任保险中采用了保险期内单次事故责任限额和累计同时进行的, 法律费用另行计算, 一般不超过责任限额总数的30%。另外在责任保险合同中, 即约定保险人并不承担低于一定量或者百分比的损失。

2.3 市场环境不完善

物流保险本质上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 物流保险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保险市场环境。但是由于保险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 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责任保险的利润低等问题, 导致近几年我国整体的责任保险发展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而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离不开保险市场的大环境。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保险市场的重视, 进一步促进保险的市场化发展, 努力的开发迎合经济和市场发展的保险产品, 扩大业务范围。另外物流保险产品和其他责任保险产品一样, 都对法律有着很强的依附性。从保险目标来看其需求程度与法律规定的责任赔偿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法律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保险有关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2.4 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近几年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惊人, 其所蕴含的商业潜力是巨大的, 而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加大, 其风险和收益是共同增长的。特殊的市场主体也使得物流保险责任认定标准混乱:首先是故意行为如何认定, 如果被保险人故意违反规定该如何认定和裁决, 保险责任、过失界定等有无统一标准和规范, 如果为故意那么具体标准是什么?其次是投保人列示不完整可能导致责任索赔的变动, 例如投保人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误导信息, 会让其丧失保险权益, 而误导信息和隐瞒信息的概念也很难界定。当前的规定是:保险公司应该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故障或者操作导致的信息故障所引发的各种损失负责, 即其所承保的范围是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问题, 如果是认为因素引起的各种损失保险公司并不会给予补偿。为此尽管法律严格地规定和限制了物流保险对保险人的承保范围, 但是还远远无法满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现实需求, 第三方物流公司认为人员失误操作导致的信息故障也应该纳入到承保范围, 目前两方就信息故障的理解还存在很大争议。

3 从法律角度对现代物流保险发展的思考

3.1 完善物流保险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首先是基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整体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尽管发展迅速, 但是仍处在发展初期, 和发达国家的物流业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在GDP的总占比为9.5%~10%, 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其总成本的10%~32%, 但是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6.7%~20%和50%~60%, 这与物流业的传统流通方式、效率差、高成本有很大关系[5]。为了提高物流业的稳定高速发展, 就必须重视法律环境的改善。其次是实现法律与轨迹上的接轨, 国际上普遍将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其发展也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相关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最后是基于保险业的发展需求, 现代物流发展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但是目前保险公司并没有足够多的产品供其选择。当前最主要的仓储保险和运输保险从本质上把物流业的流程隔离开了, 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理念相违背。

3.2 对我国物流保险相关法律的完善建议

为此可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是我国物流保险法的立法体例。当前关于我国物流保险法律的立法体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认识, 一种认为立法体例应该单独建立专门的物流保险法规, 另一种则认为物流保险应该归纳到物流法的范围内, 通过物流法的完善来解决物流保险有关的法律问题。而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以及物流业发展来看后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尽管物流保险隶属于保险的范畴, 但其基本的理念、运作和管理方式和一般的财产保险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并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物流保险法律法规, 从物流法的角度进行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其要求[6]。另一方面物流保险的基础是物流过程, 在物流法中对其进行完善有利于更加协调地管理物流业和保险业。

其次是物流保险的内容建设, 物流保险法的完善必须立足于实际。为此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 并借鉴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 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内容上的完善:物流立体法, 主要围绕物流的主体权利、主体资格、市场规则和规范等;物流经济调控法, 调整物流主体与国家以及物流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关系;社会保障法, 从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物流主体的角度进行协调和运用[7]。

4 结语

总之, 物流保险的发展是依托于整个物流产业的, 两者都处在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导致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并从法律的角度对物流保险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为物流保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袁旭.基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2]耿效菲.基于TRIZ理论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系统性创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1.

[3]师鹏霞.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 2008.

[4]温小霓, 杨蓬勃, 李雯, 方蕊, 刘鹏, 李庆继, 武小娟.科技发展与保险业创新研究[A].陕西省保险学术优秀论文集 (2013-2014) [C].2014.

[5]梁金玉.CAFTA进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组织创新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 2013.

[6]张湘兰, 张丽娜.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

上一篇:细胞形态结构下一篇:走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