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道德伦理学(共4篇)
青年道德伦理学 篇1
一、企业道德责任
企业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履行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道德责任是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讲,主要包括善待员工,关注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注重职工事业成长,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企业外部来讲,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平等交易、诚实守信,以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节约资源能源等。
企业道德责任的含义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体现在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精神文化责任之中的,同时又是同企业伦理建设密切相关的诸种责任的有机统一。而从狭义的视角来看,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企业所肩负的对自己、对同道和对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承担和精神担纲,它在其精神实质上可以用“敬业求精、贵和乐群”来概括。企业道德责任的内化即为企业良心。企业良心就是企业道德责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它由企业爱心、企业诚心和企业义心或公正之心所构成。企业道德责任的内化即为企业良心。企业良心是企业伦理中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企业须承担三种责任:1、对消费者的关心,比如能否满足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要求;2、对环境的关心;3、对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
普拉利还将企业的这三种道德责任视为企业活动最低限度的核心道德责任,认为首先企业有义务承担最基本的道德责任,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而又性能良好的商品和服务。其次企业应当关心环境和减少资源消耗。最后一个层次的道德责任指的是企业作为共同体的责任。
二、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的现状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放心。然而在市场上,“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瘦肉精”猪肉等有毒害的食品屡见不鲜、防不胜防。一系列公共食品安全事件背后,人们拷问政府和企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此类事件频发,酿成了“大头娃娃”、“婴儿尿结石”等悲剧。同时肯德基、麦当劳的卫生问题也让消费者对快餐失去信心,无独有偶,日本品牌味千拉面也未能“幸免”。味千拉面承认所售拉面的汤底是由浓缩液兑制,而不是他们宣称的现场用骨头熬制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凸显企业道德缺失。
据有关报道,在我国,由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假冒商品,消费者为此而损失的福利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企业如此的道德理念,不仅使自己的发展难以为继,岌岌可危,而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9年2月2日温总理在剑桥演讲时指出,他希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应该说,这是对全体企业家的最基本的要求。要解决像食品安全这一关系亿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既要靠企业的道德自律,也要靠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管。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是企业道德建设和完善的关键。
三、激发企业道德责任:经济伦理学的使命
一个健康的市场,总必须有能支撑它的道德基础。经济伦理学就必须承担起这样的使命:经济伦理学应使企业认识到他们自身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还要为企业承担相应道德责任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我们需要完善的外在制度去约束企业的行为,但也需要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毕竟,“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再严格的制度和法律,都难免百密一疏,不可能规范企业的每一个行为。因此,作为企业公民,应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让其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表率和榜样,引导和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转变和提高。
1、推动企业实施伦理管理
企业的伦理管理不仅仅意味着构建一个规范的伦理或合规管理框架,要在组织中建立成功的伦理文化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伦理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益的企业伦理管理经验。
迈克·霍夫曼教授等人用一个金字塔形的图来描述企业伦理的发展过程。
如图中所示,第一个层次同时也是最低的层次是伦理意识,即要从伦理的角度开看待和思考相关议题。在没有伦理意识的企业中,很多伦理议题无法被意识到并得到及时处理,道德丑闻可以在没有人意识到得情况下继续存在。第二个层次是伦理推理,在这一层次,企业已经具备伦理意识并能从伦理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但是否能有效处理问题则有待进一步考量。第三个层次是伦理行动,即作出伦理决策。当企业高层管理者及雇员能够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时,企业的伦理文化就基本实现了。伦理领导则是最高层次。
2、推动企业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伦理道德体系
企业诚信是企业维持其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就难以实现。企业诚信是企业遵循市场经济法则,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一种表现,也是解决目前企业伦理道德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企业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与文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人,以正确的企业商业理念引导人,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培养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度的形式使之成为企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提高企业经理人的商誉意识,对企业经理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提高经营者素质,尤其是诚信素质,最终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3、完善政府对企业道德管理的政策制度体制
制度是用来约束那些人们不期望发生的行为,是事后的,也是消极的。而伦理约束则用于激励人们从事那种众人所期望发生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约束,二者必须相互融合,平行发展,才会有积极的效果。
目前可以仿效美国《Sarbanes—Oxley法案》,在我国上市公司先行一步,可立法要求制定伦理准则以开展伦理管理,非上市企业可参考执行。此外,美国对制定伦理准则后出现伦理问题的企业执行罚金上明显减轻。例如,原来应处罚金6000美元的事件。
如果建立了企业伦理准则,罚金仅为标准的0.05倍,即300美元;如果没有建立该制度,罚金则为原标准的4倍即2400O美元。我国也可出台鼓励措施,对制定伦理准则的企业出现伦理问题时适当减轻惩罚。
参考文献
[1]苗莉.经济伦理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7-6-25.
[2]王淑芹.企业道德责任论[J].伦理学研究,2006(6).
[3]P·普拉利.商业伦理[M].洪成文,译.中信出版社,1999.
[4]王蕾.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0(01).
[5]许敬媛.论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J].企业经济,2008(02).
青年道德伦理学 篇2
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伦理学思想中的普遍的道德法则,对人的意志来说,是一种“绝对命令”.康德的道德学说提出了人道主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反封建主义的`要求.在康德那里,个人具有完美的品质和绝对的价值,个人有自己的尊严,不能被别人用来作为实现公共福利计划的手段.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三条先验道德法则之中.同时,自由概念是道德律不可缺少的条件,康德的三条道德法则都以意志自由为前提和基础,这些原则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 者:吕理 LU li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6(9) 分类号:B516.31 关键词:实践理性 绝对命令 道德法则 自由青年道德伦理学 篇3
一、当前高职道德教育的问题
道德教育指向人的德性的培养和教育。在注重内涵和文化素质的背景下, 强化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培育逐渐成为共识。道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离开“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来思考。笔者试图从美德伦理学视角对深化高职院校道德教育进行探讨。
(一) 道德教育培养意识淡薄
高职人才培养是根据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来设定。强调实践能力和业务操作技能, 理论课堂教学上强调“够用”, 存在“重知轻德”倾向, 道德教育培育意识淡薄, 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因素。
(二) 道德教育缺少实践活动
学校道德教育一贯偏重道德知识的传授, 将源于生活的道德情感、信念和行为方式归结为枯燥的理论体系, 脱离了学生道德生活, 导致道德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道德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提升道德品质的基础, 但道德认知不等于道德品性的养成。
二、高职道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现代高职院校教育导向的偏差
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美德。目前学生对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绪, 有的学生因此还形成了“双重人格”。
(二) 社会教育体系的缺位
目前, 我国全社会“教育社会化”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完全形成, 各部门各行其是, 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 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 西方思潮的消极影响
在复杂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 部分高职学生因政治敏锐性不够, 迷失了自我, 以至在道德品质上出现问题。德育和智育失衡, 出现“才大志疏”的现象。因此, 如何在多元经济与文化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感、责任感, 是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道德教育的方略
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激发他们出自内心希望自己获得某种德性和要求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一) 深入挖掘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节气、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是不断批判继承、改革创新的伦理道德体系。
(二) 重视并建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道德体系
我们要抓紧建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道德体系。一旦建立了系统、科学的道德体系, 就确立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目标。
(三) 创建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三个重要环节, 必须正确处理三者的辩证关系。
(四) 丰富社会实践教育, 实现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 把公民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 进而外化为美德行为,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
四、美德伦理学对我国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美德伦理着眼于道德实践主体的品行, 把人的道德素质放在研究的中心位置, 顺应了当今社会人自身发展完善和提升人生价值的需要,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直接面对现代生活的道德危机, 操作性和可接受度更强
美德伦理学强调道德的实践, 立足于传统寻找社会个体自我完善的途径。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必须强调道德训练和习惯, 对高职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二) 把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统一起来
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后天学习和训练。对高职院校来说, 需要全面地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所应接受的道德教育进行筹划, 使学生把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统一起来。
(三) 加强大学生教育培养,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并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为青年价值观养成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 而作为当今青年学生, 也应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要:美德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优良道德品质及其实现途径的伦理学学科。从当前高职道德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加强和改进高职道德教育的方略。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美德伦理学,高职,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周远清.素质教育是体现中国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 .
青年道德伦理学 篇4
宗教与伦理之间: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
宗教伦理是宗教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一个边缘交叉研究对象,但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本文从宗教、伦理的.本义及人的神性与人性来讨论宗教伦理与世俗道德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宗教伦理是我们当今进行现代世俗道德建构时必须加以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作 者:刘泽亮 梅德高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D62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7(2)分类号:B82-55关键词:宗教 伦理 道德 世俗
【青年道德伦理学】推荐阅读:
青年道德建设10-20
青年道德研究09-12
青年教师道德修养06-30
青年道德信仰危机08-21
青年思想道德建设01-16
青年员工思想道德01-11
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08-31
青年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思考论文06-27
局青年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总结07-20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