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2024-08-30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共9篇)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1

一、商务伦理道德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 很多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 全然不顾社会伦理道德, 做出了种种违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危害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与此同时, 还有很多商务人员窃取公司企业机密并通过贩卖来获得利益, 这种行为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 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仅仅传授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增强商务伦理道德教育, 让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 不仅精通商务英语, 专于商务知识, 并且具备良好的商务伦理和商业道德。

商务伦理道德是指企业或与经营有关组织在处理组织客户、组织与社会以及组织内部员工关系时所涉及到的伦理和道德。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 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或者从事商业的人员都应当把人性放在第一位, 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 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企业在赢利时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而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发展经济, 为人民提供优质产品, 为国家创造财富,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伦理道德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让学生适应职场的语言要求, 所学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可是, 商务伦理道德的教育培训却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措施的一个疏漏点。要想做到让学生熟知商务伦理, 具有商务品德, 这就要求人们要把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经过实践教学和教学试点给出的反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务伦理道德教学进行改革。

1. 资源共享, 实现多方面融合。

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商务伦理道德教学和高校思想品德公共课的共享融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人们好好的钻研品读。传播商业伦理道德知识要和现代大学的必须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等课程横向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各线教师的优势和资源, 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学生进行商务伦理和商务道德的灌输。用马克思的思想和我国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来教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公司也为国家诚实劳动, 创造价值。高校在马列主义、思想道德以及伦理学等领域有诸多的专家教授,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 实现商务伦理道德课程和这些通识类课程的共享与融通, 商务伦理道德教学无论从教学层次、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维度上, 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2. 实现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利双赢。

提升教材质量, 深化教材改革, 实现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利双赢。想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仅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些传统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有独立的教材, 最好是校本教材来培养同学们的伦理道德。介于目前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少之又少, 各高校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行根据本省的实际编写教材。教材意在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具有正直的立场, 具有冷静思考客观判断的能力, 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不迷失自我, 不出卖灵魂, 不丧失道德。

3. 实现课堂教育性和兴趣性的完美结合。

深化课堂改革, 提高师生互动, 实现课堂教育性和兴趣性的完美结合。目前, 商务伦理道德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解教材, 学生聆听讲解, 师生缺乏互动, 课程缺乏吸引力。教师除在第一课堂完成授课任务外, 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 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案例分析, 探讨商业间谍的相关案例, 让同学们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丧失道德伦理的严重后果。再如, 让学生参加模拟实训, 体验工作的艰辛和生产商品的流程, 熟知生产环节, 以便更好地在就业时遵守生产规律, 不愧对于消费者的信任。如果条件允许,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警示片, 或去监狱和此领域的犯人座谈, 为自己敲响警钟, 时刻规范自己, 做一个有道德的新时代商人。

三、结语

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他们的商业伦理道德水平决定了未来企业的商业伦理道德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生来说刻不容缓。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知识分子, 更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着伦理道德的人才。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所说, “商学院的学生身上, 也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因此, 从人才培养这个角度来说,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商务伦理道德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相信, 有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 在这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化, 更加具体, 更加实效。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2

2010电子商务

高汉鸿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为结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职业道德为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想法、信念、行为、原则、规范之总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良好的敬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作为接受高职教育的毕业生能否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看他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心,这是因为高职教育更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相对应,直接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服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要成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电子商务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能否成功的关键,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逐步培养,而为人、工作责任心等这些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逐步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市场活动的特征决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运作方式,它以信息传递快、市场规模大、商品品种多、可靠性强、流通环节少、交易成本低而风靡全球。作为21 世纪的新型人才,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型课程,一个新的领域,知识结构复杂,技术性强,属于商务、计算机、管理交叉学科。这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商务理论,还应兼顾实践,多参与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掌握完整的实践活动环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锻炼。在教学中体现实践、在实习中增长技能,形成从学生、学校到企业的立体实践培养环境。在实践中增长技能,培养职业感和敬业精神。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的岗位特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相关企业中的商务运营、网站管理、客户支持三个大的方面,包括客户服务、销售、库存、采购、网络促销、市场调查、网站编辑、网页设计、后台开发、配送管理、数据库维护、结算等。电子商务既包括商务管理又有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学生注重培养目标和岗位。

电子商务的商务管理方向和技术应用方向研究内容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工作必须紧扣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变革的时代脉搏,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现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3.职业道德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电子商务活动是一种贸易行为,必须有交流和沟通。因此在交易前,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可靠的信誉,才能够促使买卖双方为建立良好而可信的交易平台奠定基础;在交易中,必须对交易平台故障(如计算机病毒的潜在威胁、软件错误、硬件故障、网络问题、操作失误等)进行控制和预防,保证交易数据在确定的时间、可靠的地点传输,确保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在交易后,保证支付和配送渠道安全、快捷、准确。从技术解决到支付信用,都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方案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即将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电子商务教育中,就要结合专业特点,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锻炼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良好职业意识的塑造首先要求职业人员塑造自己职业人生的目标,围绕目标去努力实施。在这个基础上,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爱岗敬业,树立爱岗意识,要树立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职业理想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又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助于正确判断未来职业的价值,提高选择职业的自觉性,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在选择职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职业理想,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的锻炼可以包括以下五方面:

1.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为耻”的观念,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要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讲正气,在工作中勇于坚持原则。在困难面前更要有自信,要看到光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不良思想和作风。

2.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有严肃的法制观念。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事商务行为,将网络技术与商业管理结合起来,因此必须要有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律意识,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坚决杜绝来自外界的不良诱惑。要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能够围绕电子商务开展各项活动,在具体而紧张的工作中,能够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吃苦耐劳甚至委曲求全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有严肃的法制观念。

3.责任心、归属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掌握的机密较多,特别是商业机密,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严守机密的职业道德,无论是上机操作还是文字工作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保密规定,自觉加强保密观念,防止机密泄露。在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合同办事。通过网络安排的各种活动,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因个人的疏忽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要发挥团队整体合力的作用。

4.积极的精神、认真的作风,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电子商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无论是搜集信息、提供意见、拟写文件,都必须端正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工作中切忌主观臆断、捕风捉影,分析问题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5.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有坚定的开拓信念。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树立勇于争先、开拓进取的信念,好学上进,精益求精,学业务、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复合型人才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于产品的结构、性能、造型设计、内容表现形式的更新,引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料新的供给来源,要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设计新的网站,建立新的客户关系等等。因此,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要根据自身分工的不同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所需要的技能,如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电子支付技能等,这些技能都必须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掌握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各种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电子商务的深度以及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不断拓展。

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接受了正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毕业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建立适应形势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将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以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接受全面和谐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认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准将来就业方向,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工作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这是职业道德的一条主要规范。作为电子商务师,忠于职守就是要忠于电子商务师这个特定的工作岗位,自觉履行电子商务师的各项职责,认真辅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电子商务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原则,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不良思想和作风。

兢兢业业、吃苦耐劳

电子商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不仅要在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具有实干精神。能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能够围绕电子商务开展各项活动招之即来,来之能干。在具体而紧张的工作中,能够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吃苦耐劳甚至委屈求全的精神。谦虚谨慎、办事公道

电子商务师要谦虚谨慎、办事公道,对领导、对群众都要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平等相待。切忌因人而异,亲疏有别,更不能趋附权势。只有谦虚谨慎、公道正派的电子商务师,才能做到胸襟宽阔,在工作中充满朝气和活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电子商务师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遵纪守法指的是电子商务师要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廉洁奉公是高尚道德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电子商务师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要求电子商务师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不利用职务之边或假借领导名义谋取私利,不搞你给我一点“好处”,我汇报你一点“实惠”的所谓“等价交换”。要以国家、人民和本单位整体利益为重,自觉奉献,不位名利所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和反对不正之风。恪守信用、严守机米

电子商务师必须恪守信用,维护企业的商业信用,维护自己的个人信用。要遵守诺言,遵守时间;言必信,行必果。在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合同办事。通过网络安排的各种活动,自己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因个人的疏忽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严守机密是电子商务师的重要素质。电子商务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掌握的机密较多,特别是商业机密。因此,要求电子商务师必须具备严守机密的职业道德,无论是上机操作还是文字工作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保密规定,自觉加强保密观念,防止机密泄露。发现盗窃机密的行为和盗窃机密的不法分子,应做坚决斗争,并应及时报告公安、保密部门。实事求是、工作认真

电子商务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电子商务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准确、如实地放映客观实际,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电子商务师无论是搜集信息、提供意见、拟写文件,都必须端正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工作中,切忌主观臆断、捕风捉影,分析问题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刻苦学习、勇于创新

电子商务师工作头绪繁多、涉及面广,要求电子商务师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做一个“通才”和“杂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电子商务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贸易适应工作的需要。作为电子商务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应更严格、更全面,甚至更苛刻一些的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对于做好电子商务师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评价电子商务师是否称职的基本依据。因此,电子商务师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破除旧的观念,勇于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作为复合型人才的电子商务师更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要勇于创新,不空谈、重实干,在思想上是先行者,在时间上是实干家,不断提出新问题,研究新方法,走出新路子。钻研业务、敬业爱岗

从发展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师必须了解和熟悉与自身职业有直接或见解关系的领域中取得的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掌握电子商务师工作的各项技能。

浅析株洲市电子商务中的伦理问题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伦理问题;株洲市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7-01

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的新型流通方式发展迅猛。株洲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如服装、陶瓷、硬质合金等行业发展频频遭遇瓶颈。实践经验证明,电子商务的发展恰恰能加速促进这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催生出一些新兴业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辟就业增收新渠道,逐渐成为株洲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

一、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株洲市电子商务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网商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城市。数据表明,株洲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其发展指数全国排名84位,其中网商发展指数全国排名52位,湖南第一位。截至2015年年底,株洲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5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98亿元。全市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有35家,快递服务网点已超过150个,快递出港业务量完成2070万件,进港量达到1853万件,快递进港和出港量都在全省排名第二,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举例来说,2015年炎陵县黄桃总产量约650万斤,有500万斤是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占76.9%。果农增收四成以上,4662人因种植黄桃而脱贫。2015年8月27日,株洲入选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目前,全国仅11个城市入选。而作为株洲电子商务的生力军,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2013年底正式运营,两年内跻身全国200余个产业带的前五名。截至2015年底,入驻服饰、陶瓷、硬质合金、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领域的商家1960家,实现销售额19.7亿元,日交易额超过400万元。

简而言之,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不断提高;电商平台建设加速;电商应用领域拓宽;电子商务逐渐向农村延伸;电商新型业态涌现;电商服务能力提升;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创业载体。

二、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伦理问题

(一)商品销售者的道德问题

1.不真实的信息导致不道德交易。消费者借助网络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人们想要的资源。利用电子商务活动自身的特点,商品销售者便通过发布各种虚假网络信息来吸引消费者,使自己的网站获得更多的信任度,从而谋求经济利益。大量的虚假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2.商品品质的诚信。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部分企业在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更加容易。消费者在交易前无法看到商品的实样和不能够当面交易,可能拿到的实物商品与网上宣传的不一致,或者干脆就是假货。所以很多消费者宁愿多费些时间上商店去购买东西,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观念,也不在网上购物。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开展。

3.销售者的售后服务问题。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售后服务问题。其实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并不担心产品质量的问題,却是担心在购买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怎样去进行处理。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相隔数千公里,产品若出现质量缺陷,只能借助通讯手段与销售者来描述所存在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则另当别论,从而降低了对网络贸易的信任感。

(二)消费者的伦理问题

1.买家所填写的信息是虚假的,没有真实性。交易的双方如果能拿出可信度较高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身份,交易是可以顺利完成的。然而,许多买家在提供有关证明的时候,故意用不真实的名字和错误的地址、假的电话号码等,当销售者发货后,却并没有人接纳。一些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利用通信手段要求更改信息,以达到骗取货物的目的。一旦发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利用其他通讯工具更改信息,商店确认货物后会直接配送到更改后的地点,客户签收时,却说没有收到货物,并表示自己没有改过什么信息,并指责商家没有按时发货,要求双倍赔偿。商家没有确凿证据,只落得财货两空。

2.买方把自己的权力用到极致。销售者为了达到招揽顾客的目的,一般都会提供一些像不满意就退货等类似于这样那样的服务,然后这就会碰到一些顾客恶意使用退货权利,在自己购买的商品到货的时候,突然决定退货,做出这种行为往往不需要找出正当理由,致使销售者连钱带物都没有得到。更可气的是,居然有部分顾客私底下结成退货同盟,通过利用退货权力,在买下商品后,即刻做出退货和返钱的决定,对销售者产生了非常大的不利因素,使得销售者的信誉持续走低,给商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物流配送和支付手段中的伦理问题

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且在物流配送和支付等方面中,具有时空不一致现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双方都怕受到损失而提防对方。买方不管用任何一种付款方式,极有可能表现出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消费者拒付账款,商家拒绝交货等,双方都不愿意承担第一风险,然后这笔交易将不会正常。因此,贸易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交易方式就出现了,确保在线交易的完成。第三方支付是解决电子商务交易最好的支付方式,但它也会伴随着产生许多伦理问题。客户付款后,货款到卖方的账户的这段过程存在延迟,在这个过程中,货款被放在支付宝等平台上,使得贸易的中间商能够顺利从中得到高额的回报,这些行为可能都是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始终存在一个恶意滥用资金可能性。

电子商务活动中,配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卖方把自己要出售的货物通过专业的物流公司配送到买方的家里,才能算是完成了交易。可以说没有物流,就没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但由于物流公司等原因也会产生侵犯消费者权益等不道德的问题。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从事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关系到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当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建立,技术更加成熟,企业更加自律更加诚信,网络规范更加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22

[2]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谭伟东,经济伦理学—超现代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4

内部审计制度伴随着经济私有化而逐步产生,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大奴隶主逐渐脱离生产管理,转而委托职业管理者代其管理自有资产,为了保证代理人能够诚实的提供经营成果,奴隶主会委托自己亲信对代理人进行监督,这种对于委托责任的监督就是内部审计的雏形。 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商业活动日益复杂化,但是这种委托与受托的关系一直存在,而委托人在委托关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必然会处于信息劣势方,为了能够达到信息的均衡,保证自有资产顺利增值,委托人只能通过内部审计对受托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可以说,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基础就是委托人对其委托代理关系的控制手段。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内部审计人员对受托人的监督和信息反馈,本身也是受到资产所有者的委托,同样建立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上。 如前文所述,只要是这种关系,委托方就不可避免的处于信息劣势,并且无法通过其他措施直接消除,这就为内部审计活动留下不可忽视的道德隐患。

二、商业伦理风险对内部审计影响

在我国《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中内协发[2003] 20号) 中明确指出,“ 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 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信息。

从内部审计产生的基础和意义上讲,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对董事会而非行政管理者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没有管理层的干涉下执行委派任务,可以自由地报告审计发现和评价,并不受管理层的干涉,可以在内部进行通报, 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 然而随着现代商业发展,受托经理人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内部审计活动往往与其他工作交叉,甚至在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否设立也取决于经理人自身的对管理的认知和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活动的公正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在2013年审计署对国有银行进行审计时就发现,大部分国有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基本形同虚设,部分银行在分行下设稽核部门,虽然管理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但是很多分行总稽核在任职时兼管分行的其它部门,造成总稽核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不得不考虑其它分管部门的利益,严重影响到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更有甚者,部分稽核部门直接受制本级银行领导管理,造成稽核部门往往是查小不查大,查下不查上,或者是为了部门利益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问题发生,造成内部审计失效。

在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国有银行尚且如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一般上市公司和企业,内部审计受到商业伦理影响和冲击是何等巨大, 近年来诸多内部审计失效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串通管理层,组成共同利益体,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行的欺骗、舞弊活动。

三、现代内部审计面临的伦理困境

1、诚信方面

( 1) 独立性难以保证

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核心原则就是独立性,不论是产生之初或是发展到现代商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区别于组织内部其它部门的重要标志就是独立履职,这种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保持客观公正的基础条件。 在大多数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作为企业组织的一部分而存在,受到上级领导部门或本组织内部多重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多个利益群体的制约之下, 当企业出现背离组织目标的行为时, 难以确定自身的立场和角色, 极易出现判断标准失衡,甚至在管理层的要求或胁迫下, 不得不违背自身职业道德, 让审计工作偏向利益相关程度更高的一方。

( 2) 自身利益需求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内部构成存在,自身利益必然要依附于组织整体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的经营成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否获得自身利益或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如果倒闭,内部审计人员同样面临失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部门从根本上希望企业能够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自身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实现。 在身负职业责任与自身利益冲突之下,有限的职业道德理性很难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自身向企业管理者靠拢,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继而带来诚信丧失的问题屡见不鲜。

2、效率方面

( 1) 结构原因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内部结构设置低效,尤其是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与财务、检查、纪律委员会等监督部门出现重合或者冲突,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处处受制,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甚至不得不选择妥协,违背自身职业责任。

( 2) 工作懈怠

长期处于工作低效的状态之中,对自身的工作职能和效果逐渐丧失信心,导致很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做不好还会得罪其它部门或者被误解,从而在工作中机械的按照程序处理审计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走走过场,从主观上放弃了内部审计的职责,造成自身工作懈怠低效。

四、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保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 1) 坚持董事会直接任命制度 ,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而非企业管理层负责,避免多重领导造成的职能受限或者是下级监管上级等类似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内审部门与企业关联程度反向相关,保持客观公正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独立,只有从企业内部相对脱离出来,才能尽量减少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企业管理层的不当影响。

( 2) 薪酬福利与企业经营成绩脱离 ,由董事会独立决定内部审计部门薪金发放标准,尽可能采取独立的考核评价标准,减少内部审计部门利益与企业经营成绩之间的联系,内部审计部门只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有关的审计责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被内审人员自身经济利益所绑架。

2、保证足够的内部审计力量

( 1) 组织规模

企业所有者必须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规模设置足够的岗位,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否则就会造成审计工作低效或者无效。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国有银行内部审计失效的问题,在检查中发现,相对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必须设置总员工数百分之二内部审计岗位的要求,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执行中远远低于此标准,实际设置岗位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审计人员不足是造成最终问题一项重要原因。

( 2) 人员素质

目前很多企业所有制成分复杂,董事会在任命内部审计人员时,往往要考虑到不同所有的利益和关系,不能单纯以从职业素质高低选择判断,导致内部审计队伍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责任履行。 对此,企业必须也要加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和业务培训, 帮助内审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术, 掌握最新的审计工具和方法,还应注意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

3、提供必要的心理职业激励和辅导机制

鉴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心理激励和辅导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董事会可以采取定期内部交流、职业心理辅导、文体拓展活动等方式疏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本质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认知和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承担应有职业责任,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一种控制手段,旨在通过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在现代商业活动中,随着企业所有制以及利益群体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内部审计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和道德风险,审计流程和结果趋于形式化,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受到严重挑战,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为各种商业活动舞弊提供了空间。本文从商业伦理角度对现代内部审计面临的道德困境展开分析,以期能够对企业管理规范性有所启示。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5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转轨年。从电子信箱的收费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免费服务变成收费服务的大行动。作为网络公司运作模式的探索,这些作法无可非议。从法律上讲,这些作法也许无懈可击。其实也不尽然,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关注的是,网络公司纷纷“背信弃义”,将各种先前承诺的免费服务单方面地改为收费服务,或缩小服务范围,这对整个电子商务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从已知的后果来看,这加剧了网络信任危机,给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的电子商务人文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网络公司缺乏处理危机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尽管一些网络公司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没能将这种危机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没能从根本上挽回失地。

月中旬,被誉为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形象大使的某电子商务公司突然崩溃,更是给网络信任危机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一周内接到数十起消费者投诉,反映该公司收取消费者订购商品的货款,却不予发货,消费者打电话询问也无人接听,所欠供应商近千万货款也未能归还。11月15日,有关部门不得不向消费者发布紧急警示,不要再向该公司汇款购物,如果已经对消费者构成侵权,可以举报投诉;并奉劝人们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注一]

由于这家公司是大陆电子商务的拓荒者,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崩溃给整个电子商务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使电子商务网站遭遇了最严重的创伤――网络信任危机。这个冬天无疑也是中国大陆电子商务的冬天。有专家正确指出,此事件对行业的伤害超过了对企业自身的伤害。事实上,此事一出,供应商失去了对网络销售公司的信任,大多立即做出反应,提出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愿再赊货销售。这对目前主要靠赊货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公益广告”充斥各种媒体。互联网的确给新经济带来了无限希望,但无限商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个中原因,与网络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有关。我们不妨将这种网络信任的“虚位”和困境称为“网络信任危机”。

具体而言,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网络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尚未建立起来。网络病毒的肆虐、骇客及骇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和网络服务商安全意识的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有人把网络技术视为不安全技术的代表。

(2)网络公司信誉和网络营销体系的信誉尚未确立。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网络交易体系采用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于博弈次数不够,或由于一开始人们就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网络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词。

(3)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加上人们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从而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网络公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难以保证确定性,从而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5)网络前途的不确定性。作为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风险投资。由于其仍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一些困难。目前,网络经济正处于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这是网络经济的转折时期,对其前途人们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悲观主义”者,“网络泡沫”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种人气的低迷使人们对网络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它反映了现阶段网络社会秩序尚未完全确立起来的基本事实。因此,网络信任危机也可以归结为网络信任与网络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危机。信任与社会秩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通过一种所谓的耦合机制来实现。

首先,信任是形成社会秩序的核心元素。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新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必须依赖信任。没有信任,人们无法达成共识,而社会秩序正是共识的产物。网络主体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就会产出离散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的因子,这些因子被逐渐放大,就可能危及网络社会的存在。事实上,网络社会或网络文化的形成,正是基于人们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达成的共识越多,网络社会就越稳定。

人们在行为互动中,为了降低交易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你预期别人会干什么,别人也可以据此预期你要干什么。当这些预期一旦趋于稳定,而成为共同信念,就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网络文化就是网络社会,它是基于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的共同信念。

如果人们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没有共同的信念,那么,彼此就难以预期对方将做什么,而一旦彼此不能预期对方的行为,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缺乏必要的信任,没有信任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为规范难以形成和确立,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信任”在文化形成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文化。同样,如果人们在网络行为中不能建立信任,那么真正的网络文化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对市场经济而言,信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市场交易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没有信任,人们无法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预期交易行为发生的确定性。缺乏这种确定性,人们可能有交易的需求,但缺乏实施的动机。

其次,社会秩序是信任产生的基础。没有社会秩序,人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指南,难以预测他人行为的结果。同时,信任是对社会秩序的认同和接受,缺乏这种认同和接受,人们的行为就会失去确定的框架,难以达成信任。

一般而言,一个秩序的社会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信任系于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没有一个主流的价值体系,人们既无法评判自己行为的价值,也无法评判他人行为的价值。人们既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难以预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他人行为价值的评判和对他人行为预期的确定性是信任的内在要求。失去这种确定性,不可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如郑也夫所指出的,信任从来依赖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当社会没有在其日常生活中为道德实践留下空间时,信任几成无本

之木。[注二]

因此,网络信任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的危机。计算机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这正是研究网络信任危机所要揭示的伦理意蕴。

电子商机无限的困境使理性的人们陷入沉思反省之中。人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了这一问题,如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经济学家、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关于目前电子商务的困境,人们讨论的很多。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缓慢,首先是因为尚未找到比较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B2B还是B2C,抑或其他模式,似乎都缺乏经济亲和力。其次,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上网价格高、速度慢、人员少;网上结算体系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完善;商品配套体系不健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伦理文化因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消费习惯,尤其价值观念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些因素与前述所谓的“三座大山”一起构成了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三座大山”是硬环境,而社会伦理文化环境则是软环境。

我们曾撰文从伦理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问题,认为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根源。[注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网络信任危机就是其伦理文化根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品交换,具有快捷、方便和普遍等优点。但是,交换活动本身所蕴涵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交换活动蕴涵的伦理特质依然存在。如果缺乏信任机制,这种交换就难以普遍化,因而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网络信用体系就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这种信用体系既包括信用体系硬件的建设,也包括信用体系软件的建设;既包括信用工具的建设,也包括以信任为基础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营造。

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从“熟人经济”向“陌生人经济”的过渡,或者说从“直接经济”到“间接经济”的过渡。这一转变需要人们的价值观念、购物方式跟着发生变化。转换的好无疑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否则,就可能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电子商务的困境与人们长期以来在原子社会、传统经济中所形成的交易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有着深层的联系。这种联系在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电子贸易阶段已露端倪。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人们更喜欢与真实的人打交道,所谓“眼见为实”,同时也依赖传统的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而在网络中,这两个方面目前都不能满足,既不能“面对面”,也缺乏相应的信用工具和信用机制。正如查克・马丁所指出的:“ATM刚问世时,有人说,不会有人用的,人们宁愿跟‘真正的人’打交道。现在,消费者却花钱使用这样的机器。但是,这需要时间和习惯的改变,一旦人们意识到它的好处之后,使用ATM的习惯就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注四]

当传统经济中的信任体系尚待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尚未解决情况下,将传统经济与以“虚拟性”著称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飘浮不定,让人难以适从。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伦理文化环境,已成为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因为,我们除了要应对其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电子商务中的难题,我们还必须解决由于自身市场经济先天发育不足和经济长期封闭带来的人文条件的欠缺等难题。例如,中国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信用习俗是适应少量的小规模的商品交换而形成的伦理文化状态,时至今日,它已明显不适应大规模全球化的商品交换。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将信任体系的建设等同于人际关系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恰恰是缺乏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伦理文化环境的表现。人际关系商品化也表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信用体系,因为,缺乏中介性的信用体系,商品的交换不得不诉求人际关系,不得不拘泥于熟人经济。即使能够突破熟人经济,也常常会因信任机制的缺乏而支付额外的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缺乏信任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产生高效率的经济效应。“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这正是我们研究网络信任危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综上所述,为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网络企业的信誉和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而且要着力培育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文化环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2C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由于网络信任危机问题没有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成功。只要想一想美国的邮购业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美国的邮购业能够有今天这么发达的局面,是与他们长期以来建立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努力分不开的。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需要的也许是资金,而以信任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则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它需要的也许是足够的时间和长期的努力。

注释:

注一:目前该公司已恢复营运,正在积极清退消费者的款项,并与供货商达成了还款计划。

注二: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学术界》,年第4期。

注三:李伦,郭建国:鼠标下的德性――电子商务的伦理内涵,《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

中国电子商务的伦理现状研究 篇6

近年来,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断遭受钓鱼网站的围追堵截, 电子商务网站更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目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 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 其中, 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 将会选择退出交易。对此, 电子商务专家表示, 网络交易遭遇信任危机, “信息缺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可信网络”建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发展, 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 遇到该类不安全事件的网民规模达到2.5亿人。如图1所示:

2010年上半年, 有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 网络安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国网民深层次的网络应用发展。如图2所示:

随着社交网络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绑定, 其传播的实时性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但是, 这种过度公开化、自由化和即时性的新型媒介, 也会对个人信息、网络安全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负面影响, 各国都在积极采取不同的法律监管手段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也应该是规范并负责任的。

针对严峻的网络钓鱼现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熊四皓指出:钓鱼网站等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社交网络的出现无疑给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根据CNNIC报告显示,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2500亿,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1.08亿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在近两年取得了爆发式增长, 但是, 诚信问题仍然是目前电子商务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有网购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5%的网民在进行网上交易时, 最看重商家的资质和诚信;超过70%的网民更认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是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如何规范卖家、保证网购商品质量, 无疑是各网购企业的首要任务。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是否想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在做每一次网上购物或是网上银行账务查询时, 如何保证人们所订购的货物, 是其所需求的;人们汇出的钱款能够安全到达指定位置;人们的查询信息能够不被别人窃取。近年来, 网上假冒网站进行欺诈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多起, 假冒交易或会员网站, 骗取用户资料, 假冒银行的网站, 盗取用户账号;更有甚者, 在发生灾害的时候, 假冒慈善网站骗取钱财, 可以说恶劣至极。

商品品质问题是造成网民网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13.2%的有过不满意的网络购物经历的用户中, 52.3%的人是因为商品和图片不符。产品品质问题也容易引起用户的不满, 在有过不满意网络购物经历的用户中, 有25%的用户是因为商品是仿冒的, 22.7%的网民遇到了伪劣和残损物品。物流问题也是造成用户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有21.2的不满意用户是因为送货时间太长, 15.7%的用户认为快递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10.8%的用户认为运费过高。如图3所示:

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 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由于网络空间的全球一体化、自由性、开放性、共享性、时空压缩、数字化、虚拟性和匿名性, 再加上中国电子商务处在初级阶段, 电子商务的立法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 导致了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威胁和安全隐患, 引发人类伦理道德问题。可以发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不能只依靠技术的革新或者依赖制度改革, 在诸多的问题背后还潜藏着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 由于网络面临许多的伦理问题, 使得很多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发人深省的伦理问题, 这种无形的、抽象的伦理因素影响到电子商务运作的各个方面, 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这一新模式的信任和信心, 而且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2009年3月25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了《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调查显示, 近半数网民从未听说或关注过第三方机构颁发的网站诚信标示, 我国互联网急需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CNNIC报告指出, 目前我国对于广大网民在网站安全性方面的知识普及力度远远不够。近年来, 为避免钓鱼网站问题, 国内涌现出一些第三方机构为公众网站颁发诚信标示, 而CNNIC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 过半网民表示从没有听说过或关注过此类诚信标示。调查还显示, 当前网民中绝大部分对电子签名的概念不够清晰, 其中19.1%的网民认为电子签名是将手写签名或印章扫描成数字格式, 23.5%的网民认为是账户密码。四成以上网民从来没有关注过网站数字证书的问题。尽管绝大部分网民对电子签名的概念不够清晰, 但75%的网民对电子签名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信赖, 这充分说明了在网民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我国目前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电子商务必然遇到一些问题, 而最紧迫最主要的就是伦理问题, 所以中国电子商务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勇.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06)

[2]中国互联网络信心中[R].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28-29.

[3]张绪旺“.信任缺失”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最大瓶颈[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zx/201007/t20100728_19027.html2010-07-28.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34.

[5]中国网购平台集体向假货宣战[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zx/dzsw/2010 03/t20100315_19008.html, 2008-08-16.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2009:53.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2011:40.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7

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 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目前, 网络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技术安全的权威尚未建立起来。

网络病毒的肆虐、骇客及骇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 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 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滞后和网络服务商安全意识的淡薄, 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 甚至有人把网络技术视为不安全技术的代表。

(2) 网络公司信誉和网络营销体系的信誉尚未确立。

网络公司是一种新型公司, 网络交易体系采用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于博弈次数不够, 或由于一开始人们就有上当受骗的经历, 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良好形象尚未确立起来, 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网络营销体系缺乏起码的信任, 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网络公司是皮包公司的代名词。

(3) 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缺乏和不完善。

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于网络经济发展时间不长, 使电子商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足够多的网络信用工具, 另一方面表现为这些信用工具的不完善, 加上人们对网络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 从而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工具的不信任。

(4) 网络公民诚实信用的形象尚未树立起来。

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 “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 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 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 使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 难以保证确定性, 从而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5) 网络前途的不确定性。

作为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风险投资。由于其仍处于探索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一些问题, 碰到了一些困难。目前, 网络经济正处于高潮过后的低谷时期。这是网络经济的转折时期, 对其前途人们众说纷纭, 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悲观主义”者, “网络泡沫”的说法不绝于耳, 这种人气的低迷使人们对网络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2 网络诚信危机的成因

2.1 网络诚信危机实质上是网络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

人们在行为互动中, 为了降低交易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确定性, 逐渐形成了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你预期别人会干什么, 别人也可以据此预期你要干什么。如果网络主体之间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 没有共同的信念, 那么, 彼此就难以预期对方将做什么, 而一旦彼此不能预期对方的行为, 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缺乏必要的信任, 没有信任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为规范难以形成和确立, 从而导致一种“诚信”的恶性循环。

2.2 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生活的虚拟性特征, 使网络生活产生着巨大的诱惑力。虚拟不一定是现实的, 但却是真实的。在虚拟社会中, 网络主体表现得不完整、不充分。现实社会生活中, 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职业、财产、地位、名誉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充分地展现在交往对象面前。而在虚拟社会中, 人类自然的、社会的特性, 甚至人的一切特性都被剥离了, 剩下的只是代表交往对象的一个符号, 甚至连这个“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这样就使网络主体在现实交往中丰富多彩的特性转变成枯燥单一的符号或数字。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网络主体必然产生主体感淡漠化的倾向, 网络主体退到终端的背后, 主体间的关系呈现出间接的性质, 在这种情形下, 社会舆论的承受对象极为模糊, 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 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网络的虚拟性, 给处在这种环境中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

2.3 经济利益的不良驱动

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诚信危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正是由于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润才驱使人们藐视道德和法律, 而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例如, 由于经济利益的不良驱动, 从电子信箱的收费开始, 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免费服务变成收费服务的大行动。网络公司纷纷“背信弃义”, 将各种先前承诺的免费服务单方面地改为收费服务或缩小服务范围, 这对整个电子商务来说更加剧了网络诚信危机, 给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的电子商务人文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

3 构建诚信网络空间

3.1 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正常进行的保证,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保护信息资源, 防止不良外来信息的入侵和防止信息的泄露、修改和破坏, 以保证信息安全和可靠。信息安全的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上。信息网络技术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 其本身存在着两面性,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把人们引入了安全陷阱。不可否认, 网络诚信危机是由于技术的不完善或技术本身的发展而引起的。一方面网络诚信危机可以通过技术完善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控制或解决。我国现在已经开始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正加紧建立, 一些城市的认证中心也已经建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已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另一方面, 一些网络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它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3.2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网络经济是信用经济, 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到了互联网时代, 信用几乎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不道德行为在电子商务中的泛滥,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规范信用的机制。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 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甚了了。急需建立个人和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规定信用查询制度, 以实现在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

(1) 应该从法律角度进行信用制度的立法。

制定个人、企业、政府信用制度管理办法, 先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做试点, 然后推广到全国, 在全国建立信用网络管理体系。

(2) 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 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督力度。

如加强行业自律, 为交易的弱势方提供信用担保;加强失信的惩罚力度, 提高失信方的失信成本。

(3) 早日设立信用认证机构, 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认证。

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及标准, 信用档案登记及管理机制, 信用资料公开查核机制, 信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公安、法院、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机关的信息互通机制, 失信惩罚机制, 社会开放查询等机制, 从而为全社会提供信誉咨询服务, 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

3.3 借鉴发达国家网络伦理的建设经验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环境, 这是一个在制度层面上影响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这个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同时,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法律、道德和其他公共政策问题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法律和道德是所有商业环境监管部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事实上,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律、道德及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

(1) 关于网络安全、文明的立法。

从世界范围看, 美国已经颁布了《联邦电信法》 (1966) 、《金融秘密权利法》 (1970) 、《伪造存取手段及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 (1986) 、《联邦计算机安全处罚条例》 (1987) , 瑞典在1973 年颁布了《数据法》, 英国在1985 年颁布了《版权 (计算机软件) 修改法》, 澳大利亚、匈牙利、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30 多个国家也都制订了有关计算机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1997 年6 月13 日, 德国联邦下议院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规范计算机网络服务和使用的单行法律《为信息与电信服务确立基本规范的联邦法》。在德国, 此法亦简称为《多媒体法》。法律管制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网络的安全与文明, 发达国家的管理机制对我国的计算机安全立法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还处于单行条例、法规的管理阶段,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困境, 着手对分散制订的计算机安全法规进行梳理, 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充实, 争取尽早制订《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法》。

(2) 守则的制订。

据资料显示, 美国南加州大学规定的六条网络守则和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

订的十条戒律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不规范行为, 甚至利用网络犯罪行为都有积极的约束作用。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也制订了这样的一个制度: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 校方为此专门制订了一本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 供学生学习参考, 经过短期培训后, 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 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这对我国网络道德公约和守则的制订有着重要启示。

3.4 加强商业伦理道德教育

商业伦理道德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链接现代文明的纽带, 是关乎改革进程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理念之一。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 伦理价值的失范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企业家认为市场经济就只讲钱, 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因此, 加强商业伦理的教育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非常迫切。

(1) 要注重道德教化, 强化监督, 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弘扬诚信道德观念, 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只有当诚实守信内化成为自觉意识时, 守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只有当诚实守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时, 失信行为才能受到公众的谴责, 失信者才无利可图, 并且还将付出极高的道德成本。

(2) 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应讲究施教方式。一是哲理性教育。通过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道德, 吸纳国外优秀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 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企业和公众进行广泛深入的伦理道德教育, 让人们真正意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至少应坚守道德的最低防线。二是案例式施教。列举正反实例教育广大民众, 既注意大力宣传诚信方面的各类典型, 反复说明遵守伦理道德是做人、立业、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同时也应认真剖析欺诈的若干实例, 深入剖析其危害, 切实增强人们防骗自卫的能力, 让伪劣假冒、不讲信用等劣迹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三是艺术化施教。教育应充分注重形式的生动活泼, 重在树立模仿典范、设置相应问题情景、提供实验操作机会。应艺术化地开展诚信教育, 例如运用文娱活动、伦理咨询等来有效施教, 为了大力提高广大企业的道德水准, 影视制作、艺术创作、文艺读物等应积极探索, 进行创新。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8

目前, 我国对于信息伦理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 相关研究比较少, 大部分研究停留在提出问题阶段, 钟义信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只有叶燕对从实证角度信息伦理进行了研究, 而几乎没有人从用户角度对电子商务大环境下的信息伦理进行研究。因此, 本文作者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信息伦理若干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为我国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约束有效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信息伦理研究的意义

想要电子商务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技术或者设备都不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真正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是信息伦理问题。因此, 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电子商务环境, 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美国管理信息科学专家曼森将信息伦理议题分成四个方面, 简称PAPA, 即信息伦理中著名的四个议题 (PAPA)

(1) 隐私权

(2) 信息的准确性

(3) 信息产权

(4) 信息资源存取权

电子商务环境下涉及到用户的信息伦理具体体现在隐私权受到威胁、知识产权被侵犯、商品信息虚假 (信息的准确性低) 、商品售后服务不健全、网络支付不安全等。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考虑到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信息伦理所涉及的问题, 设有18个小题, 其中包括17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答题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回答。

本文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 提前请周围专家针对问卷项目的意义与语法表达提供意见, 然后根据回复意见修正问卷。

问卷共发放105份, 回收10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 信息隐私权

隐私指一些不必告知他人的纯粹个人信息。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 发布信息极为自由, 同样搜集他人隐私也极为方便。

问卷中有关电子商务环境下侵犯隐私权主要问题有:

从表1可以看出98%的人都曾收到过垃圾邮件, 这个结果说明侵犯隐私权的情况非常严重。82%的用户虽有隐私隐患, 但却有71%的用户对个人隐私材料进行搜集、处理或加工整理保持中立态度。即使在网站通过收集到的个人记录来牟取利益时, 也只有53%的人表示反感。可见用户自身维权意识不强, 太容忍网站的盈利行为。上述情况与目前对侵犯隐私权无明确界定, 存在法律漏洞, 人们对隐私的界定不明有关;也与人们法律观念不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关。

(二) 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们享有拥有准确信息的权利;二是信息提供者有义务提供准确的信息。

对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来说, 买方与卖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电子商务的卖家对产品信息拥有的比买家要多, 而卖家往往为了促进销售而向买家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够真实的信息, 交易成交后买家感觉上当受骗, 以后对卖家提供的信息会持怀疑态度。

1、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表2)

2、用户本身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表3)

有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可见用户本身提供的信息准确性比商家提供的准确性高很多。 (表4)

由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用户比商家更能提供准确的信息, 交易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用户明显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第二、企业经营者的信息伦理水平低下, 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度很差。所以很多消费者宁愿多费些时间上商店去购买东西, 信奉“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的观念, 对于在网上购物缺乏信心, 这种现象必然会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 支付信用——以淘宝为例 (表5)

由表5可以看出:第一、目前国内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 其支付手段可以说是土洋结合。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邮局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使用, 有的甚至是使用网上查询、网下交易的方法。

第二、调查显示还有35%的用户选择货到付款, 2%的用户选择邮政汇款, 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交易方法, 使用现款支付的方式来实行网上交易, 必然会制约电子商务的运作规模, 而且这样的交易方式也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电子商务活动。

第三、2008年的一个统计数据:在电子商务过程中75.6%的用户选择货到付款较可靠的支付方式, 相对比来说, 电子支付的信用问题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四) 其他影响因素 (表6)

在注册为网站用户时能详细阅读协议书的占所有被调查人员的2%, 而从不认真阅读协议书的则高达98%, 是否了解电子商务购物过程中各项法律法规非常了解的竟一个没有。这充分反映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淡漠。 (表7)

可见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五、解决电子商务信息伦理问题的对策

(一) 政府部门制定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的法律和法规

近些年, 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 电子商务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却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所以政府要针对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加强电子商务相关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当今电子商务领域需要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所以学校要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 建立相应的中介结构

建立相关的中介机构, 该中介机构有自己实地调查的筛选机制, 通过中介机制的筛选来确保自己平台内的产品货真价实, 如有质量问题可向该机构投诉。中介机构的实地调查少了电子商务的虚拟性, 避免不必要的道德问题的发生。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的隐私问题、商品信任危机、知识产权问题及信用与支付手段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影响用户进行电子商务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 对如何改善电子商务网环境下用户的信息伦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伦理,信息隐私

参考文献

[1]刘雪晶, 李 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对策[J].经济师, 2004 (4) :180-181

[3]T Stein.Making ERP Add up-Companies That Implemente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With Little Regard to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are Starting to Look for Quantifiable Results[J].Information Week, 1999 (24) :59

[4]J Motwani.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RP Projects:Evidence From two Case Studies[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02 (75) :83-96

[5]郑称德, 宋由由, 郭印等.我国企业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4) :148-15

商务伦理道德论文 篇9

关键词:消费者,电子商务,伦理问题,伦理规范

一、顾客与企业电子商务组织中的伦理问题

1. 隐私与知情权伦理问题。

隐私权是21世纪美国人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们的根源在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信息的自由交换而导致的。隐私指的是“不能拥有他人的非出自正式文件的个人信息”。

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搜集主要的技术手段是Cookies。Cookies是当用户在因特网上浏览网站时通过第三方放置在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些小文件,这些Cookies可以记录用户上网的各种信息,并通过把他们放置在用户端的计算机来找回许多信息。

Spamming(垃圾邮件、兜售信息或广告邮件)仍然是隐私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搜集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指e-mail用户收到一大堆没有用的、自动弹出的关于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信息。在垃圾邮件问题上,国内互联网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隐私和知情权问题也是水泥加砖块商务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不同的是在两类商务中其表现形式和范围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电子商务世界中,隐私和知情权有一个明显不同的表现:由于电子商务的低成本和连通性,个人信息搜寻在电子商务中发生的频度远高于水泥加砖块商务;由于网络的高速度性和连通性,对顾客隐私的侵犯广度和深度也要比水泥加砖块商务扩大和深刻许多。

2. 弹出插件(Pop-ups)——对消费者购买自主权侵犯的伦理问题。

弹出插件(广告)是当用户进入一个网站时,自动地出现在用户服务器上的单独的窗口。弹出插件最为普遍的用途是:当用户浏览一个网站时,它对用户做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多数插件广告窗口是很容易被关掉的,而有一些要找到它的关闭功能是比较困难的。有时,从连环套中脱离的唯一出路是把各种插件广告与正在使用中的计算机一起关闭掉。

电子商务引发的最突出的道德问题是企业现在可以借助于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了消费者与营销商关系的本性的。邮件广告使企业毫不费力而又低成本地向消费者发送大量的广告;插件广告的用途是,允许企业在消费者预料之外的情况下为其引导信息;Cookie、数据挖掘等技术允许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跟踪消费者行为,从而高目标性地销售其产品。我的观点是,电子商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能够而且真正具有的与消费者关系的类别,以及我们先前对这些关系概念和准则的理解。”

电子商务技术使企业非常容易访问消费者及其信息,而对消费者来说却很难避免这种访问。

3. 信用问题。

信用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更为重要。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反而加剧了信用问题。第一,支付手段中的信用。由于电子商务的“无纸化”和“无址化”,对参加交易的双方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要求。加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传统的“义理社会”价值体系正渐削弱,而基于法律基础之上的“契约社会”观念还远未形成,人们信用观念的淡漠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作为核心环节的支付手段问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二,物流配送中的信用。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就不能够有效的运作和实现,也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最终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这种先进的商业运作方式产生怀疑、失去信任。这一问题的解决,技术因素仅仅是一个方面,良好商业伦理的培养更为重要。第三,商品品质的信用。电子商务的虚拟性特点,使交易过程虚拟化,消费者在事前无法看到商品的实样、不能够当面交易,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网络广告漫天飞,货送上门面目非”的现象。在线公司、企业不讲信誉,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4. 消费者其他权益的伦理问题。

消费者难以知悉其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只是通过网上了解商品信息,看不到商家,摸不到商品,而且,经营网站往往没有向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说明其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甚至做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对消费者关于质量、使用等问题的询问,答复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如何保证消费者能充分获得并如何保证其信息真实可靠成为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消费者退货、换货服务没有保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并没有实际看到商品,往往认识不清,所以,在商品送达后难免出现对商品不满意而要求退货的情况。但网上销售方则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商品出售后均以种种理由拒绝退换货。

企业与消费者双方网络交易地位的不平等问题。网上购物中,商家往往通过格式化合同来约定买卖双方。合同由卖方制定,而消费者只能点击“同意”或“不同意”按钮,却没有质疑并修改的权利。消费者一旦选择“同意“按钮,就表示完全接受页面上约定的所有条款,实际上这样的合同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其中有许多条款对消费者都是不公平的,如规定对运输迟缓商家不付责任、不承担商品瑕疵担保责任等等,而精明的商家在消费者实际订购商品之前往往把这些信息置于不起眼的角落,或者消费者就根本看不到而日后若果真出现商品瑕疵,运输迟缓问题而发生纠纷,网站则推出原格式化条款进行推脱。

二、顾客与企业电子商务组织关系中的伦理规范

1. 功利主义伦理分析步骤

(1)对需要进行伦理评价的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

(2)对受该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人群范围加以划分和界定。

(3)考虑是否存在一些明显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超过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果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伦理后果,并且这种后果已经可以作出评判,那么就不必对所有可能的伦理后果进行——分析了。

(4)将该行为对直接相关人群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描述,考察每一后果可能产生的正面、负面效用及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几率。

(5)为利益因素和损害因素分配权重,需要分别考虑每一种收益或损害的数量、持续的时间、收益实现的时间、伦理行为的多产性、行为的伦理纯度,从而确定各自的重要程度。

(6)考虑当伦理准则得到普遍遵循的时候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7)对所有正面及负面效用进行加权并计算总量。

(8)考虑除“非此及彼”的选择外,是否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如果存在着其他方案,则需要对每一种方案进行如上的步骤分析。

(9)对所有备选方案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能够产生最大净收益的行为作为最终方案(如果所有方案均弊大于利,则选择产出最小损害净值的行为)。

2. 以功利论为基础的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在与顾客关系中的)伦理

在电子商务伦理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是否有特殊的道德准则,或者,是否电子商务应该简单地使用在水泥加砖块商务中相同的伦理准则。我们的观点是,电子商务没有一个独特的伦理原则、观念、标准和规则,然而,电子商务有一个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中特殊的关于伦理原则、观念、标准和规则的表现。水泥加砖块的商务伦理与电子商务伦理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我们在功利论范式下对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伦理体系做层级分析。不同层面伦理抽象的判别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般的道德原则和观念;道德标准和规则;具体的道德劝告和指令。

首先,在一般性(普遍性)层面上,有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观念,它说明了整个道德体系的思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以效率为核心的“功利论”与作为企业生存目标的经济责任相吻合。然而,基础的道德原则和观念是最基本的,它们太概括了以至于看清它们如何应用常常是困难的。

其次,道德标准和规则是截然不同于终极道德原则和观念的,并组成第二个伦理抽象层面,这一层面的道德标准和规则总体上足以宽范围地应用,更是足以明确地提供一个理性地实践决策。它们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特征提供规范,并且促成一种真正生活化的行为,这种方式是基础性道德原则通常做不到的。我们针对企业电子商务组织与消费者关系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在功利论原则指导下构建如下的中间层面的道德标准和规则,作为这一问题的范例。表

然而,道德准则诸如“不盗窃”和“诚实的”,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通常是足够的清楚的了。有时,承担一种特殊角色或置于一种新的环境之中甚至要求比提供的道德标准和规则更具体的道德行为方针,例如,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分辨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总额收入真假与否是困难的:同样地,没有清楚的指导方针,理解“不盗窃”对知识财产的应用也是困难的。因为从网络复制一个图片而不是把原图片移除,我复制它的时候我偷窃它了吗?因为这个原因,区分一般性层面和中间层面的道德抽象是有价值的,但是,一个具体的道德层面的抽象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个层面的伦理抽象是所有层面中最为具体的,在这一层面中,具体的道德劝告和指令功能指导特殊的人们和组织在特殊的环境中的特别行为。因为它们的特异性,它们作为要求最小化解释的实际指导方针而行使其职能。这时,我们不争论明确的界限,但是宁愿接受一个道德劝告和指令范围,一个比中间层面标准和规则更明确的道德劝告和指令范围。例如,当试着决定做什么的时候,一个商人趋于关注具体层面的伦理抽象,因为它是最常见的和实用的。然而,公众的看法是,各种道德抽象层面,例如,“道德指令”、“道德准则”、“道德原则”被认为是同义的。当这些不同层面的道德抽象合并的时候,具体层面是最常见和实用的,并支配着其他两个层面。因为,具体层面是由“劝告”和“指令”组成的,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是严谨的。

简言之,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伦理体系包括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一般层面的道德原则,即功利论范式;第二层级为中间层面的道德标准和规则,其范例如上图;第三个层面为具体的道德劝告和指令,具体内容在下文中阐述。这三个层极的伦理抽象其存在都是必要的。

3. 消费者与企业电子商务关系中的道德劝告和指令:

(1)你不应该利用cookies等技术搜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卖给其他人。

(2)你不应该大量而无节制地向用户的e-mail发送广告信息,特别是对用户无用的信息。

(3)你不应该在网站上设置大量的插件广告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从而侵犯其购买主动权。

(4)你应该保证其网站商品所有信息的真实、可靠。

(5)你应该保证网上消费者退货、换货的权利。

(6)你应该保证与消费者双方网络交易地位的平等性。

三、结论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顾客(消费者)与企业电子商务组织关系中的主要道德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无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都会出现更多、更新的伦理问题。我们的研究也将随之而深化,从而使这种建立在虚拟世界中的商务活动更好地实现道德自律性。

参考文献

[1]Parent,W.“Privace,Morality,and the Law”,in J.Callahan (ed.),Ethical Issue in Professional Life[M].Oxford UP,Oxford U.K. 1983.215~225

[2]Miller,S and J.Weckert.Privacy,the Workplace,and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J].2000,(28):255~263

上一篇:整体主义下一篇:分项流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