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2024-10-20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共12篇)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就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前, 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 并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若能对新授内容进行巧妙导入, 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要求

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它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为当课内容做好铺垫;它既能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效果, 又能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接受效果。那什么样的导入才能让学生心动, 让课堂精彩起来呢?

首先, 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导入的设计和选择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满趣味性, 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拴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使其怀着强烈的期待去学习新的内容。

其次, 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切忌牵强附会, 为了“导入”而“导入”。

最后, 导入要有生活性和启发性。现在的学生非常关注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信息,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设计一些更新颖、更贴近生活的导入内容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更能令他们因“心动”而去“行动”。课堂教学中, 他们的参与热情越高, 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一般方法

英语课堂的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 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英语课堂教学所设定的目标和要求, 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 在熟悉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 在总体把握课文类型、特色及教学重难点之后, 恰当地选择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下面就结合笔者自己的新课程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 来具体谈谈几种常见的能引发兴趣导入激情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 生活常识导入法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教学内容和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时, 可以从大家熟知的生活常识导入新课,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比如, 在开始讲授Book 3 Unit 2“Healthy Eating”前, 先提问:“Every body has to eat, 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What kind of diet do you think is a healthy diet?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 not eat a balanced diet?”引起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思考。而在教Book 5 Unit5“First Aid”时, 先提供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急救措施, 如踢足球时脚扭伤、擦玻璃时不小心割破手指等, 然后提问:“What kind of first aid should you give in these situations?”引起学生学习有关First Aid的兴致。

(二) 音乐、歌曲导入法

好的音乐、歌曲的优美旋律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能使人精神振奋。学生特别喜欢用音乐导入的新课。如在上Book2 Unit 5“Music”时的导入就可以先播放不同种类和风格音乐的剪辑让学生欣赏和猜测, 等音乐播放完毕, 学生也就认识了一大串与音乐相关的单词, 如Rock&Roll, Rap, Country music, Jazz, Classic music, Folk music等。同时, 也可以选择播放一首The Monkees乐队的代表作, 激发学生了解这个乐队的欲望。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音乐, 音乐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在乐曲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关知识, 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情境导入法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动画、录像、投影、幻灯等各种媒体形式, 结合文字和声音创设情境, 给学生以视、听觉的刺激,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特定环境中, 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训练, 这样的导入怎能不令学生心动?比如, 介绍Book3 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阅读文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前,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幻灯 (最好是录像) 展示出几个不同国家的庆祝不同节日的场面,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阅读,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四) 悬念式导入法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精彩的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如在上Book 3 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时,

就可以采用悬念式导入, 精心设计问题, 制造悬念,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欲望, 导入新课。教师以“Henry

i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lost in London now.He had no money and does not know what he should do.”作为简单介绍, 然后开始用提问方式制造悬念“But someone is calling him.Who may it be?”“Why do they choose Henry?”“What do they want Henry to do?”“What is in the letter?”一步步让学生揭开故事的真相。

(五) 新闻故事导入法

采用意义深远的故事或新闻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 通过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故事摘要, 或者放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的新闻片段, 来导入新课。这样, 可以在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地听故事或看新闻中引入正题, 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 又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主题教育奠定基础。如在学习新课程高中英语Book 1 Unit 4“Earthquakes”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汶川地震的相关新闻报导来导入新课。

(六) 图片提示导入法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配有插图,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 巧妙灵活地将课本上的图片、肖像画、地图、简笔画等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 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内容, 并启发学生思考。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灵活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2

孙景华

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前准备工作无非三个方面: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好教学预案。其中设计好教学预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导入设计作为教学预案的开头部分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平时课堂教学和参加的一些优课评比等活动,就自己所做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一般来说,新课导入要力求引言精彩,令人愉快,具有吸引力。可以通过在讲授新知识前复习旧知识,使知识系统连贯,水到渠成;或通过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或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谈话,步步诱导,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或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借助音乐,投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的马达轰鸣运转„„下面就我的个人观点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的原则及常用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符合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2.启发性原则

符合启发性,切忌填鸭灌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导入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导入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

【案例1】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同学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学生回忆的同时,多媒体演示剪拼的转化过程,老师板书:转化)

启思:“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3.趣味性原则

富有趣味性,切忌枯燥乏味。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2】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

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证和认知特点,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睛、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复习中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4.生活性原则

符合生活性,切忌脱离实际。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课标〉解读》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案例3】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位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领域延伸。

【案例4】循环小数

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片子。自然美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有学生会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二、三„„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连续不断的重复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有没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呢?试算(1)1÷3;(2)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4.针对性原则

加强针对性,切忌漫无目标。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学生实际来进行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主题。

【案例5】《圆的认识》(高明、贲友林)(观看视频)

从视频可以看出,高老师从自驾游→国庆节→史上最长黄金周→中秋节→月饼→圆,看上去环环相扣,其实是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完全脱离了主题,纯粹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贲老师从学生玩的玩具要花钱买引出自己动手做玩具,从而导入新课,同时又为下面画圆和找圆心作下了铺垫。这样的导入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5.艺术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切忌平淡生硬。

要想一开讲就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导语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不同课型的导入,教师要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果为创设情境而设计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如果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如果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如果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

6.互动性原则

增加互动性,切忌机械被动。

具有互动性的导入,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在上课伊始,注意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就能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

7.简洁性原则

注意简洁性,切忌拖沓冗长。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们要注重导语的简洁性,用最少的话语,花最少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以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

二、常用的新课导入法

1.以旧引新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新知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6】认识几分之一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情境导入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时,如能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就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7】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课件演示)“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明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同学们认真地现察着这些碎玻璃,进行着思考和想象。过了一会儿,大家热烈地层开了讨论:有些学生认为选择留着一个角的那块,因为那块比较大;有些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玻璃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地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连在一起的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这块玻璃

可以配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这样的新课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全班学生一下子被玻璃被打碎的情境吸引住了,注视着屏幕上的碎玻璃想象着、思考着、进行着不同的猜测„„由生活情境中引发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而当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将会领悟“为什么三角形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呢”、“为什么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的道理,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情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案例8】百分数的认识

08年省优课评比时我上的《百分数的认识》,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师:奥运会以后,陆老师很幸运的和姚明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猜是谁赢了。学生自然说是姚明。接着出示一组数据,师:在一次投篮大赛中,陆老师投中16次,姚明投中了13次。学生一看有的立即改口了:是陆老师赢了。也有的提出:不能判断是谁赢了,因为不知道你们一共投了多少次。在学生的争辩中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导入借助学生喜欢的篮球比赛项目,以及崇拜的球星姚明,引入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开门见山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合用开门见山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案例9】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例如:低年级“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00000000。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案例10】圆的周长

教师:“同学们已认识了圆的直径、半径,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圆周从某一处断开,然后拉直,将会出现一幅什么图形?”(稍作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开门见山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4.故事导入法

大家都知道:故事导入法是深受低年级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其实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用故事导入,同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11】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沙和尚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案例12】百分数应用题——利息

再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求利息的知识点,可以先讲著名的“玫瑰花债务案”:1797年,法国总统拿破仑参观卢森堡一所小学时,向校长赠送了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承诺:“只要法国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上一束玫瑰花。”可是拿破仑并没有兑现这个诺言。然而卢森堡人没忘,时隔187年后的1984年,卢森堡政府通知法国政府,要求赔款。并提出从1797年起,按每年3个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复利计

算。法国政府官员开始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区区小数,可是当结果计算出来后,官员们全都傻眼了,这项赔款竟高达138万法郎。于是一件国际债务案由此产生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一定会对如何算出138万法郎很感兴趣。教师顺势追问:同学们想知道这项巨额债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与利息有关的知识。

我们平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在课堂上加以应用,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不过故事导入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故事。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5.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13】年、月、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叮铛的爷爷明年要过第17个生日,而小叮铛明年过第19个生日。明年爷爷、孙子各多少岁?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感到茫然:“怎么会呢?”“不是年龄越大,过的生日越多吗?”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这样设计是从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太一致的 “疑问”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操作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案例14】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3

一、课堂导入紧抓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科目存在错误认识,而且不乏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其数学学习的问题,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深入了解数学的魅力。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中高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其兴趣爱好,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

第一,课程导入方式要有趣,容易吸引人。在内容上添置多个悬念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释放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容丰富灵活,富有趣味,跟随教师进入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更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享受。只有依照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集中到课堂上。

第二,课程导入的内容要直观、简单,易于理解。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还处于发育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而且还存在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教师在编写课程导入教案时,应该选择直观、实例、图画等形式,加入新知识和定义的内容,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深入教学课堂

课堂导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但不是最后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所以,要使学生深入教学课堂。

1.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导入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课堂导入,主要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内容上。例如在教授“圆的周长”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较小的圆形实物,直接向学生发问,如何知道该实物的周长?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尺子直接测量。然后,教师可以将其延伸到更大的圆形物体,比如无法直接测量的地球周长。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引导,周长与边长有直接的关系,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同样呢?通过不断的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其主动进入课堂学习。

2.课程导入要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性

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前后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一般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将新课程导入课堂教学有多种方法,其中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充分体现紧密的衔接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可以先准备10个橘子,将其平均分给2个、5个和10个学生,这是整数的除法,可以简单操作。但是将10个橘子平均分给20或30个学生,就会涉及分数的问题。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衔接性,可以通过先复习旧知识,再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对分数的写法、读法和计算方法,都有提前的认知,以免过渡过大造成难以理解的情况。

三、课程导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具备的潜在的思维方式,它具备抽象、概念和模式的特点,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训,不是通过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提高其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提升其认知能力。良好的数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高层次目标,优秀的课程导入可以充分发挥前沿阵地的作用。

1.从数学史的角度进行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多集中在知识和逻辑结构上,其实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背景故事,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坚毅、执着等优良的品格。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时,可以加入数学符号的应用知识,同时,将卡迪尔和祖冲之在研究符号思想时发生的故事同时讲述给学生。

2.在课程导入中引入数学思想

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数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引导数学的分类思想,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多个数字,让学生充分发挥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引出数学的分类思想。例如,将分别写有数字1-5的卡片展示给学生,抛出问题如何将数字分类?可以通过奇偶数进行分类,进而再加入一些新的数字,通过整分数进行分类。将数的分类的思想,继续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思维看待世界,不同的领域也可以通用这种分类思想。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所以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用,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进而让学生能够融入教学课堂,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善于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同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丰富看待世界的角度,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茶文化,导入,实施模式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从这些论文中普遍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 即许多作者并不关心大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兴趣, 而是单方面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来应对当前的教学困境。笔者认为, 即使教学手段如何优越, 在未能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 他们对于课堂知识也只能形成“镜面反应”。因此, 这就需要同行将破解教学困境的着眼点聚焦在“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上来。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 同行可以将英美茶文化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迥然不同的茶文化, 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之所以提出“导入茶文化”这一建议在于, 我国作为茶叶大国, 那么大学生对于茶叶是非常熟知的, 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识别英美饮茶习惯的不同。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茶文化的联系

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二者的联系:

1.1 教学版块与茶文化的联系

大学英语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版块:听说版块、语法版块、阅读与写作版块。从与教学版块的对接来看, 茶文化可以导入到听力和阅读理解中来。那么建立这样的联系关系, 茶文化具有怎样的优势呢。显然,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将英美文化纳入其中, 而英美国家的饮茶文化构成了英美文化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教学版块中进行导入便显得十分自然。再者, 与科技类英语阅读资源不同, 以茶文化为主线的阅读资源更具亲和力, 并且也能促使大学生借助自身饮茶经验来破译本文中的关键信息。

1.2 知识拓展与茶文化的联系

这里的知识拓展并不是指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拓展, 而是对英美文化相关联知识的拓展, 这也是适应我国作为开放性经济体的人才培养要求。那么此处的联系体现在哪里呢?相比较与教学版块的联系而言, 这里的联系更显得随意,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话题而与茶文化相联系, 也可以借助某一知识点甚至一个单词, 而与茶文化相联系。从英美茶文化的形成来看, 其茶文化形态与其自身的国民性格相融合, 也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相融合, 所以能够从中引申出更加丰富的英美人文知识。

1.3 课堂管理与茶文化的联系

课堂管理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职责, 而在通常情况下课堂若需要管理, 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已超出教师的容忍程度了。但课堂管理的形式是一种思想政治说教形式, 还是引入英美茶文化知识来感染学生, 或许后者的效果要好很多。

2 茶文化导入前的教学准备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与茶文化的联系进行了分析, 那么这里就需要着手教学准备。结合以上的讨论逻辑, 以下仍然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2.1 茶文化导入教学版块的教学准备

上文已经指出, 就导入效果而言茶文化最好与听力和阅读知识版块进行联系。但在教学准备阶段, 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教师需要依托现有的途径来搜集和组装教学材料。可见, 在听力中导入茶文化的难度较大, 而在阅读版块中导入茶文化则较为容易。为此, 这里着力谈谈阅读材料的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搜集有关英美人士饮茶的介绍性英语文献, 通过进行图文并茂式的改造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2.2 茶文化导入知识拓展的教学准备

教师在知识拓展环节导入茶文化的手段就更显灵活和多样, 在教学准备阶段也不用局限于英文材料, 而且在对茶文化的资料搜集上, 可以围绕着英美与我国的茶叶贸易、英美人士对哪些茶叶情有独钟, 以及他们在饮茶习惯上与中国人之间的不同点来展开。如, 以美国茶文化为例, 美国本国并不出产茶叶, 所以美国与我国之间的茶叶贸易与美国的国家历史同步。另外, 美国人习惯于食用冰茶, 且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调味品等。

2.3 茶文化导入课堂管理的教学准备

不难知晓, 课堂管理程度有深有浅, 这不仅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关, 也与教师的教学进程有关。这就意味着, 教师不可能专门为课堂管理而准备茶文化资料, 而是通过日常的茶文化知识积累而现场发挥。因此, 此时教师的幽默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 茶文化导入中的教学管控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茶文化的导入需要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管控机制:

3.1 对难易程度的管控

尽管将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但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对其中的难易程度进行管控, 而这主要指向与教学版块的联系上。为此, 教师应根据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以及现有的大学英语三、四级考试为参考, 对所搜集的茶文化英语材料, 在课堂中应对某些关键词和重点句型进行讲解。由于茶文化英语资料大多由英美人士撰写, 所以在行文的思维方式上与国人不同, 所以这些需要英语教师给予把握。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教师精讲、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

3.2 对拓展范围的管控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英美文化的拓展, 这本身需要根据教学进程、课时等约束条件来进行, 所以将茶文化引入其中则需要管控对其的拓展范围。不难知晓, 英美茶文化可以从茶叶贸易、茶叶类型、饮茶文化等多个视角来阐述, 但从提升大学生的兴趣点来看, 则应侧重于对饮茶文化的阐述。如, 以美国茶文化的阐述为例, 应突出美国人在饮茶上与国人之间的差异, 即习惯于应用冰茶, 茶叶被冲泡后会放进冰箱进行冷冻, 以及美国人对于中国绿茶的需求偏好与日俱增。这样一来, 就在很生活化的信息中使学生了解了英美文化。

3.3 对切入时机的管控

对切入时机的管控则指向课堂管理环节, 由于每位教师都会面临不同的课堂管理需求, 所以在切入时机上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 在课堂安静下来, 再来导入茶文化。第二, 与学生的饮茶活动联系起来, 从而增强学生的关注度。

4 茶文化导入后的教学反馈

将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属于新鲜事物, 所以这里的重点应放在茶文化导入后的教学反馈上。具体而言, 需要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4.1 提高学生学习反馈的权重

这里需要强调, 应改变传统过于依赖教师教学反馈的弊端, 应提高学生学习反馈的权重。那么这里就需要解决一个难题, 即如何搜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呢。笔者认为, 在解决这一难题的同时, 需要注意教师对这些反馈信息处理的难易程度。实践表明, 借助线上提问的方式来搜集学生的反馈是相对合理的, 而且这也能增强教师对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具体而言, 可以在教务在线上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发布问卷调查, 由学生在线上作答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4.2 建立集体调研的反馈机制

这里便指向教师的教学反馈了, 所以需要建立集体调研下的反馈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将茶文化与教学版块相联系、与知识拓展相联系、与课堂管理相联系, 都会反馈出可量化和可定性的信息反馈。在保障信息反馈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下, 在同一学院和系部任教的英语教师应建立起集体调研团队。之所以以任教的院和系为单位在于, 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于茶文化导入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需要以任教的院和系为单位。

4.3 反馈信息下开展集体备课

反馈的目的在于对原有茶文化导入模式进行扬弃, 即保留好的东西, 而抛弃不好的东西。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应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里的集体备课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展开, 并在教研组长的前头下来开展。如, 针对茶文化与教学版块衔接中存在的生硬问题, 在集体备课中就需要讨论如何通过处理原文来与教学需求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此时, 备课的重点就在于, 在维系一定的文章难易程度的基础上, 如何进行文章内容的调整与删减。

4.4 形成观摩教学的常态机制

观摩教学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延伸, 也是促进教研成果能更加适应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里所强调的便是, 应形成观摩教学的常态机制。事实表明, 常态机制的形成不仅依靠制度做保障, 还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文化氛围。因此, 高校管理层在推动专业进行教改时, 也需要认真审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改工作, 只有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才能为茶文化的导入和实践营造出正面、积极的教学文化氛围。

以上从四个方面所做的教学反馈阐述, 便为以后的教学准备、教学管控提供了纠偏机制。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应重视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主体作用。为此, 以下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分析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当前不少青年教师较为重视英语教学的应试需要, 而未能关注“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另外, 由于英语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也逐渐定型, 所有这些也弱化了青年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教学潜质的意愿。第二, 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结青年教师身边的案例入手, 来告诉他们自觉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研究生学历, 因此可从今后的职称评定、学术水平提升等视角进行阐述。这里需要注意, 应抛弃传统的说教形式。

5 小结

本文认为, 同行可以将英美茶文化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迥然不同的茶文化, 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这里需要重视教学反馈环节, 即应提高学生学习反馈的权重、建立集体调研的反馈机制、反馈信息下开展集体备课、形成观摩教学的常态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 (2) :56-57.

[2]申丽娟.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中的教师必备素质[J].云梦学刊, 2008 (1) :12-15.

[3]王妍.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3) :26-27.

[4]徐琪.文化与交际能力培养——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之转向[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 :55-56.

小议小学英语教学导入法 2 篇5

单位: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编:726102

邮寄地址:陕西省洛南县文化局

小议小学英语教学导入法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非常容易在课堂上走神,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所谓的课堂导入就是指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课之初采取的方法或者策略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将学生导入到下一课程的学习中去。它是课堂的桥梁与地基,如果桥梁搭建的好,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规,反之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因为面对的受众是一群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太归于活跃,在英语课堂上很容易走神或者跑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课本,深谙课堂导入之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经是胜利的一半了。英语教师应该遍寻良法,博得满堂彩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要知道一堂精彩的英语课,一定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课堂导入若能生动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眼睛里就会散发出攫取知识的光,反过来也会刺激老师讲课的激情,从而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导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健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

中呆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课堂效率特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积极备课,利用课件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传神的英语盛宴。而且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情境。

小学英语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切忌不能过于浮夸,要让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比如说笔者在进行 “Animals”教学的过程中,就实现准备好了教学时所需要的视频以及图片,甚至于笔者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英文版电影《狮子王》的片段。在课堂的开始,打开课件,孩子们看到了绿意盎然的大森林,伴随着声音,动物们陆续出场了。花草树木都是色彩缤纷,动物的形态多样。然后笔者在根据教学内容配上标准的英语发音,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英语课堂很快安静下了了,跟随着多媒体技术孩子们很快地就记住了动物们的名称。

二、利用实物,进行实物导入教学 实物导入法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能用到的一个实用的教学导入方法。因为小学英语所教授的内容都比较浅显,大部分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所以笔者就经常会带一些小东西进行实物导入教学。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生们水果那一章节的时候,就事前跟学生商量带了多种多样的水果,有banana , apple , peach , pear等。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笔者就拿出这些水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这些水果的英文名字应该怎么读呢?卖了关子之后,在进行解答,这也是设置疑问导入教学的一种的方法。在进行实物导入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遮住眼睛走到讲台上,摸水果问答问题,比如: “What’s this ?”

“Touch it and guess.”“What colour is it ?”等等,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

三、利用歌曲进行导入教学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十岁左右,他们好动,活泼,爱表现,喜欢唱歌。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歌曲中得到满足与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导入方法会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英语材。例如笔者曾经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单词的时候就利用ABC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在教学颜色词时,我就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ur song。让学生聆听这些节奏比较欢快、曲调明快的英文歌曲,一方面符合小学生情绪记忆相对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另外一方面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音乐导入课程的方式是微妙的,过程是美妙的。在这个过程中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愉悦,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笔者在让学生欣赏《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一首歌的时候,歌词中的“duck”quack—quack—quack,“cat”miaow—miaow—miaow,“cow”moo—moo—moo,“pig”oink—oink—oink等动物的叫声,在优美的节奏与欢快的曲调的映衬下,给学生来带来整片的笑语欢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四、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进行游戏导入教学

玩游戏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教学,将游戏纳入课程的一部分,这听起来虽然有点离谱,但确实切实可行的。要知道洛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儿童最好的一个技巧就是把儿童们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适当的有趣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课堂导入方法,值得广大同行相互推荐。笔者在进行小学英语三上Unit 2 Part B中关于身体部分的单词教学的时候,就采取过这样的游戏导入方法,首先我与学生们共同制作了一些可以自由活动的木偶的全身图,隐藏了木偶身体的关键部位,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少了什么,如body、finger、leg、foot、hand,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快记住了这几个词汇,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下面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一举两得,美妙至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导入方法时多种多样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只要英语教师乐于探索,最终都会找出适合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的导入方法。但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是关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与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为了形式忘记了内容。

参考文献

[1]刘莹、谢乃莹、王晓东主编.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的导入艺术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题预习导入谈话导入悬念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74-01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科学本质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导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适合不过了。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会比较低落。因此,要使学生对所教的课感兴趣,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我任教初中英语近20年了,下面是我多年以来的经验之谈,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具体的导入方法,发表出来,以供探讨。

1 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之间的配合导入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当好这个“导演”,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教师是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点,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1.2 预习导入法

即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计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的学习目标,在师生间一问一答中引出新的内容。

1.4 悬念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计入课堂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这样开头:“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 you”.面对学生好奇的目光,教师接这问:“Why”,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We have a special classroom.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here.It is special for me.”自然由special一词开始了这堂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以学生为中心,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天生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充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2.1 自由式谈话导入法

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事实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講内容,适当的引入主题。

2.2 演讲式导入法

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教师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本文知识点。

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无法媲美的,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如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如在教Wild animals这课时,文章中涉及“湿地”,对于“湿地”学生们不是很了解,我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湿地、湿地中生存的鸟类及湿地的重要性,无需太多的语言,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湿地中,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未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5,有讲解有关杭州西湖和中国的五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黄山的有关知识,我及时地利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英语课件,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提到了最高点,课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 利用歌曲和游戏做好课前准备

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和交谈中,这时可全班唱一首歌,用歌声去吸引学生。我经常会叫学生唱英文经典歌曲,有Yesterday once more, Right here waiting,Edelweiss,Say you say me等,有时也可效仿电视中“幸运52”当中的猜词游戏来导入英语课,如学习电脑的各组成部件名称时,可让一学生背对着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出printer,mouse, screen等,让另一个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提示,使其搭档猜正确这个词。

5 利用课前三分钟的配乐英语小演进行导入

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英语演讲,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英语课。例如,在圣诞节那天,学生欣赏Jingle bells这首外国民歌时,我用英语描述了圣诞节的来历,很自然新颖的导入我们要学的节日。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7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1. 时间过长, 喧宾夺主。

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过多, 使导入显得冗长,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 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 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 而忽视其它环节, 那么, 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2. 偏离重点, 中心不明。

有些英语课堂没有针对性, 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这样就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中心不明, 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误导学生。

3. 生搬硬套, 过于牵强。

有些英语课堂对于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同一教材、同一内容采用相同的导入方法, 却无法达到同等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堂对同一个班级总是使用几种老套的导入方法, 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无定法, 切忌生搬硬套。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 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几大误区举例探讨一些解救方法。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1. 设置情景, 渲染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 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 让学生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 积极主动参与, 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协作、会话。并且时间不宜过长, 3-5分钟为宜。

2. 根据学生认知, 设计生活化提问, 在导入中导出活力, 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 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 导入新知识, 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本课的中心。

例如Project English (仁爱八年级下) 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1 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Section B的教学排在学生“五一”节之后, 而“五一”期间福州市刚好举办了一次“海峡美食节”活动, 对此, 学生印象深刻, 所以我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Festival?What’s your favorite food?Do you know any foreign foods?问题一提出, 学生的话题就打开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回答, 课堂气氛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学生讨论时间可设3-5分钟。) 抓住生活中的机遇, 让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能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3.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 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 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 进行具体分析。如一般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 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 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例如, 某次我走进 (2) 班教室, 发现课堂很吵, 我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 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了课堂导入:

T:Has the bell rung?

Ss:Yes. (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

Ss:Noisy. (这次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

T:Is it right?

Ss:No. (这次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教师有意停顿, 让学生思考进行口头填空, 完成句子,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SA:Stop talking. (学生A是位班干部)

T:We must be…. (教师进一步将已转移到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进入语言学习上)

SB:We must be quiet. (回答这一问题的是一个上课前在吵闹的学生)

本人请这两位同学回答问题实则是对其进行教育。这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教育一语双关, 更令人心悦诚服。短短两三分钟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 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

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 他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 篇8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法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听的动感内容。利用多媒体资源, 搜索图片、录像和音频等, 能够达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效果。对新课进行简短的导入,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关内容,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 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3Topic3 Section A时, 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一系列食品和饮料的图片, 让学生看到后马上激动起来, 讨论喜欢的食物, 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又如: 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3 Topic2Section A“What Sweet Music! ”时, 农村中学学生对音乐了解甚少, 因此我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MyHeartWillGoOn的音频, 并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谈论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背景式导入法

教无趣, 则不乐学。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些有背景材料的课文, 我们可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 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以介绍人物、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 把学生引入真实的语境中, 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既完成教学任务, 又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7Topic2 Section A时, 我先介绍有关三明治、黑面包、印度咖喱、寿司等食物的来源及材料, 这样学生对这些食物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产生兴趣, 然后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这些食物的做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温习旧知识导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 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开课时, 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温习旧知识导入法既不会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到陌生, 又能将新知识迅速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2Topic1SectionB时, 我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复习上节所学的“What’s wrong with you?”句型, 再通过这一句型引出“What’swrongwithBruce? ”的新句型, 这样既能巩固旧知识, 克服遗忘, 又能让学生充满自信。

四、游戏导入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因为它适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利用游戏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他们学习使用英语的信心。在教授过程中, 导入可以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开始。如: 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A时, 我让学生表演自己擅长的节目, 并让其他学生用含有can的句子描述, 正确的学生表演下一个节目。这样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学习新知识也就不会感到困难、棘手, 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预习提问导入法

预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准备。良好的预习不但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导入法可以激活学生对某一话题的文化﹑人文等背景知识, 为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几个关键点, 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3 Section A时, 我运用了预习导入法。首先布置学生预习介词及介词短语, 然后布置学生讨论有关问路的句型。上课时, 我们通过小组表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以帮助学生回忆, 更好地为引入新授课题服务。

课堂导入法的设计是灵活自如、不拘一格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并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导入。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导入方法。在教学中, 如恰当地使用课堂导入法, 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出色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导入。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科学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凌敏.巧妙设计, 有效导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11.6.

小议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导入 篇9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物理与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的导入, 不仅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 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它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感受, 进而便于学生理解。比如, 在学习改变内能有关知识的时候,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 冬天如何让冰冷的手迅速地暖和起来?学生很有生活经验似的感慨说:“可以对着手呵气”“也可以双手搓”, 等等, 从而迅速地进入科学探究阶段;又如, 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水有哪几种状态?然后再问问学生, 这三种状态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呢?教学很顺利地进行到了探究阶段,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涨, 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再如, 在学习杠杆知识的时候, 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一个带钉子的木板, 问问哪个力气大的学生能将木板上的钉子拔出来?结果发现班级里力气最大的学生都没有办法拔出来, 然后教师给出几个工具, 起子、羊角锤, 等等, 再请学生思考, 怎样利用工具拔出钉子?很多学生踊跃发言, 想要上台实验, 这时可以叫一个力气小的女生试试, 结果该女生利用这些工具后, 很快将木板上的钉子拔出来了。最后, 教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到新课教学上来。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社会, 因此,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导入, 是设计教学导入的常用方式。

二、利用物理实验进行导入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 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因此,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初中生生性好动, 对未知充满好奇, 不少初中生之所以喜欢物理, 就是因为物理有实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导入, 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学习测量长度的时候, 不少学生认为测量长度太简单了, 不需要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先请几个学生上来, 用刻度尺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并将各自的结果写在一张纸条上。当几个同学都测量好后, 再将这几个学生的测量结果公布出来, 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惊讶, 发现他们的测量结果各不相同。教师顺势谈谈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 如何树立严谨而科学的工作作风,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 在学习有关大气压知识的时候, 可以做一个“拧盖止水”的实验:用细针将塑料饮料瓶的下周戳几个针眼, 向塑料饮料瓶里注满水后, 可以看见水从下周的几个针眼里流出来, 假如用盖子拧紧饮料瓶, 就会发现流水被止住了。开始做这个实验的时候, 学生以为老师再做液体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的验证性实验, 并不在意, 后来发现流水被盖子止住了, 立即惊讶起来, 强烈的探究欲望油然而生。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绘声绘色的多媒体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很大, 便于进行教学导入。比如在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 利用多媒体播放彩虹、朝霞、晚霞、城市霓虹灯等的场景,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各种光的现象, 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在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 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觉坐车时遇到超车、倒车等的情况;在学习机械能转化知识的时候,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过山车、卫星、撑竿跳高等的视频,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多媒体有很强的优势, 在物理教学导入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利用讲故事进行导入

初中学生爱听故事, 而物理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假如教师能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导入, 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浮力方面的故事有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 也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机械运动里有法国飞行员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光学里有研究望远镜的故事等, 每一节内容, 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故事, 还有很多科学家的奇闻逸事, 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假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能巧妙地将此设计成教学导语,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将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地转化为探知的动力, 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课堂教学的导入有很重要的教学功能, 不可小视。假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巧妙的设计导入,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时候, 要直观、生动、有趣、新颖, 切忌枯燥、冗长、陈旧, 努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探知的欲望。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好的课堂导入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物理实验, 多媒体, 讲故事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导入

参考文献

[1]李远蓉, 朱霞, 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浅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导入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是教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文章开头如定调, 教学也是如此, 教课若开头不好, 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后面就很难正常进行教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那么, 课堂导入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下面笔者来谈几点拙见:

一、猜谜娱乐导入法

猜谜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娱乐, 将它们引进语文课堂, 我认为很必要。比如, 在上《赤壁》前, 我让学生先来猜一个谜语:“半边林场半边坡, 一曲牛歌一卷文。” (猜唐朝一位大诗人) 谜语一出, 学生便争着说出谜底, 课堂气氛甚是活跃, 有不少学生能够说出是杜牧。我接着提问:“提起这位晚唐诗人, 同学们会想到他的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杜牧的诗在晚唐可以说独树一帜, 气势非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赤壁》, 一起来领略一下其诗歌魅力。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诗词在导入新课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 运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作铺垫, 可以创设出一种优美的情境。比如在导入余光中的《乡愁》时, 我跟学生一起朗诵有关乡愁的诗词:“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并加以提示, 一幅幅带着乡愁的美景画图如在眼前, 学生融入到这种淡淡的乡愁中去学习, 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丰富了情感。

三、联系实际导入法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新课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 一场大雪刚刚过去, 我这样导入:“近几天天气非常寒冷, 此刻窗外虽然阳光普照, 但依然寒气逼人, 天气预报说今晚又将有一场大雪降临, 大家别忘了多加衣服。现在, 让我们暂且忘了冬日的严寒, 跟随张岱去感受一下湖心亭的寒意。”一番热情洋溢的话语后, 同学们已是群情激昂。

四、名人逸事导入法

对于名人, 学生往往对他们的侧面和一些小事不甚了解。但学生常常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致, 所以准备几则名人鲜为人知的逸事, 将之带到语文课上, 定会取得不凡效果。

比如在介绍鲁迅的时候, 可以插入如下逸事:鲁迅很讨厌理发, 有时懒得数月不理。有朋友说:“看你的‘地球’, 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 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 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 见他衣着简朴, 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 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 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 还在理发结束后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 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 鲁迅又来理发, 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 “精雕细刻”地理, 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 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 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 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 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 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 这回认认真真地理, 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又如, 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要跟先生“对课”, 有一回, 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 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 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先生, 先生是近视眼, 正好戴着眼镜, 听了自然大怒, 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 憋不住笑出声来。如此, 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鲁迅, 就出现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备感亲切, 进而使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五、故事导入法

我在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课《语言表达要文明得体》时, 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请客, 看看时间过了, 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 主人心里很焦急, 便说:“怎么搞的, 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 心想:“该来的没来, 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 愈发着急了, 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 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 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 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几个。最后, 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 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 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 否则说错了, 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 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恼火, 说:“不是叫他们走, 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 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样, 有趣的故事很快就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了。

试论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篇11

一、视听说课程文化导入的原则

1.中西文化并举原则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习一种语言就得了解相关的文化。同时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是双向的,只有同时具备中西文化基础才能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编码(encoding)与解码(decoding)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差异性的克服、文化共性的互相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无不受到主体文化的影响(Stem,1999)。因此,在视听说课程中不仅要导入目的语的文化也要导入母语文化知识。

目前在视听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出现了文化导入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了交际的失败或低效,进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以致不能积极而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2.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并举原则

张占一(1994)指出:从功能角度来看,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知识文化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机构、经济发展情况、文化成就及时事等内容;而交际文化指的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知识文化反映的是显露在层面上的信息,而交际文化所指的是隐含在语言中不易察觉的文化因素,即交际文化的导入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策略能力等。

因此,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还要强调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方面的导入。

3.适合性原则

文化导入的适合性原则指在内容的难度和数量上要适度,同时在内容的实用上要适宜。视听说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文化导入是附带的,因此导入的文化要具有合适性。Krashen(1982)的“i+1”语言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即通过接触大量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而习得的。因此在视听说课程中不能导入过多的或难度过大的文化内容,否则会影响学生对视听说语言材料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又要保证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过程中使其掌握一些有效的、相关的以及日常交际中适用的文化内容。

4.图式性和建构性原则

Oller(1995)对图式理论在话语处理中的认知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与内容图式有关,经验背景越丰富,内容图式启动越快(陈忠华等2004)。从该研究可看出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因此,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应该围绕一些常见的交际场景设置相关的视听说资料,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词汇,从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的交际场景图式,进而提高其现实生活中的听说交际能力。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听说交际能力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李克东,1998)。因此视听说课程设置的内容应尽量提供一些真实的视听说交际场景和语料,设置一些实际的会话场景和交际模式,而教师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利用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视听说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视听说互动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语言听说能力和现实交际中应具备的一个个由文化背景和词汇知识组成图式。

二、视听说课程文化导入的途径

1.从教材设置入手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为师生互动、交流创建了一个平台,同时基本确定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乃至教学方法。要在视听说课程中较好地导入文化就得首先从其教材入手。

首先,视听说教材的内容设置非常重要。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应尽量选取一个文化点作为一个中心,然后该单元的视听说材料的内容(包括课文内容和练习题)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必要时补充一些相关文化介绍和词汇。当然内容的设置要遵循上面提的几大原则,尤其要注意就该文化点的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相关的中国文化的导入。其次,视听说教材应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所需的真实的视听说语料,同时介绍可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来充分并有效地使用该教材。

这样,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一些交际中必要的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附带地学得这些文化知识及其表达形式。

2.从教师教学手段入手

教师在利用视听说教材的同时,可收集各种原声视听说材料,包括录音故事、原版电影录像片、英文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流行小说、歌曲、演讲录像,甚至是广告等真实语料,适当地补充或拓展相关的话题的内容。

另外,在进入一个文化话题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相关文化知识和词汇,然后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这些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这样学生才能较快地进入新的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幻灯等,并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等形式把教材中的视听材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听力材料理解过程中同时了解相关中西文化的异同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之后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参与到教师事先设置好的一些互动场景(如情景表演,评论,角色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中来,从而在操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过程中让其更深地理解相关的中西文化并使用相关的语言表达。

3.从学生课后练习入手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教师可根据各个单元的文化导入和视听说操练情况,适当地延伸教学内容。教师可布置一些相关视听练习,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形式去完成。另外,教师可介绍一些好的视听材料,学生可利用网络自主地去体验相关的内容。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的同时扩展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汇。

4.从考评测试入手

视听说课程的考评也是一个文化导入的较为重要的手段。要更有效地在视听说课程的中导入文化内容,其考评环节就应当在考察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适当地考察该课程已学的一些文化内容。当然教师可以灵活并巧妙地把所考察的文化内容融入在听说能力的考试内容中。另外,教师也可在考试中摄入一些含新的文化知识的视听说考试资料,这样便通过考试的途径让学生附带学到一些新的文化知识。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并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和传达交际信息。视听说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基本的,但是脱离一定文化背景知识,学生要培养很好的听说能力是很难的,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即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也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地理解和传输交际信息,从而导致交际误解和失败。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2] Stem,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 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A]7374520.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94.

[4] 陈忠华,刘心全,杨春苑.知识与语篇理解.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李克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要求.广东省高校第三届CAI软件展示会暨CAI开发理论和技术标准研讨会专题报告,广州,1998.4.

(该文为2010年度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校级重点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任洪钺)

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 篇12

一、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方式概述

高中物理课堂的导入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 通过故事、活动、引言等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使学生产生对接下来物理知识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在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物理课堂的导入主要通过“引导、建立、巩固和深化”四个层次进行。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入教学方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导入和前言、引言相比, 更丰富和多样, 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不能盲目地进行物理教学, 而要充分认识到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原则, 开展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

1.针 对 性 教 学 原 则 。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用导入式教学法, 必须注重三个针对性内容。首先要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内容的教学。其次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教学。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最后要针对不同的物理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引导, 真正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新课标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什么是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问题的提问, 引发学生的积极发言, 从而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进行针对性教学。

2.实 效 性 教 学 原 则 。

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导入式教学法, 要注重前景的导入不可过于陈旧和乏味, 切忌千篇一律。要结合热点话题、内容等进行导入, 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诱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强烈欲望, 加深学生与物理教师的亲密互动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另外, 高中物理教学的导入还要注重服务性原则。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课前的导入必须结合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 不可牵强导入, 否则不但无法发挥导入的作用, 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印象。

三、高中物理课堂导入式教学实施

新课标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 能够有效改变目前我国物理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 充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丰 富 导 入 内容 , 充 分 激发 学 生对 物理学 习 的 兴 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便会主动学习, 加上课前具体事例的导入,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新课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重力并掌握重力定律。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为学生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力的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 以及伽利略两个小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证明“物体运用不需要力, 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这一观点, 并结合故事内容, 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兴趣。

2.提 升 导 入 水 平 , 提 高学 生对 学 习 内容 的关注程 度 。

在导入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语言导入的水平, 真正调动学生对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兴趣的时候, 就会对学习内容加以全面关注, 从而集中注意力, 专注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中进行物理学习, 会大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3.培养 巩固 习 惯 , 加 强 学 生对 已 知 内容 的 运 用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内容的加强和巩固习惯。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通过认识、学习、掌握巩固等各方面层层递进, 不断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 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教师在新一节课堂开始之前, 可以通过导入上一节课堂的内容, 加强学生对上节课堂中知识的巩固, 得到新旧知识的灵活运用, 真正发挥物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回忆《重力势能》的内容, 强化学生对动力势能表达式及量的变化等的学习印象, 在巩固旧的知识基础上, 指导学生认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特点。

当然, 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引入新课的方法, 使得引入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体应用应与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情况结合起来, 从而推进导入的高效生成。

总之,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适当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对教学内容的开展十分有益。物理教师运用正确、灵活的导入方法,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从学生心理出发,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对我国物理教学的深入开展有巨大的意义。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充满活力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导入, 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在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 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志光.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2012.

[2]杨单凤.高中物理导入技巧略谈[J].文理导航, 2012 (01) .

上一篇:环境构成下一篇: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