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际公路

2024-08-08

县际公路(精选4篇)

县际公路 篇1

县际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是战线长、工作面广, 沿线村庄群众多, 热点、难点问题较多, 工程量大、投资偏低, 因而对其影响因素很多, 管理起来也比较难。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工作重点, 主次分明, 并且都应事前监理, 主动监理, 与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体系及政府质监单位密切配合, 在质量问题上实行无缝隙管理, 才能形成质量控制网络和合力, 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1工程质量控制

1) 明确岗位职责, 责任到人。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 特别是路基土石方、桥涵构造物、路面各结构层等关键要害部位, 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以便对每道工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原材料是根本, 如果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不合格, 即使施工工艺再高, 设备再精良, 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不合格的, 所以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自采材料, 如生石灰、石料、砂等, 规定在进场前必须先自检, 合格并经监理复查认可后才能进场。凡是监理抽检不合格的材料, 立即下发通知坚决责令其清除出场, 这样就能基本上消灭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为工程排除了质量隐患。

3) 监理单位应加大试验仪器设备的投入, 依靠科学的检测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 监理工作主要凭检测数据说话, 而这一切首先离不开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所以, 作为监理单位, 除了在人员上加大投入外, 还要在仪器设备上加大投入, 要拥有自己独立的试验室, 全面地开展试验工作, 切实发挥试验数据指导施工的作用。

4)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 工程是施工单位干出来的, 要真正搞好工程质量, 必须要抓好施工单位质量自检第一关。自检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中 (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作用最大、覆盖面最广、频率最高, 是最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工程实际质量情况的基本环节, 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将自检体系运行起来, 切实发挥其作用。

5) 隐蔽工程是质量隐患的埋藏点, 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 因其隐蔽性很强, 控制起来就难, 作为监理控制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过程控制,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要细致检查和全方位旁站, 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缺陷, 并迅速排除, 避免工程隐患的出现。

6) 坚持工地例会制度。 为了加强联系与交流, 应定期召开工地例会,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各部门负责人、主要监理人员参加, 会议上认真听取各施工单位的工作意见, 及时指出各单位在本期工程中出现的共性或个性的质量及进度问题, 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同时在例会上还协调解决施工单位与地方民事问题, 为施工单位创造较好的施工环境, 加快工程进度, 传达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文件指示精神, 使施工单位了解有关情况。

2进度控制

工程施工进度是根据合同总工期要求, 结合施工具体情况, 监理与承包人一起完成编制总体施工计划, 分月、旬做好施工安排, 每月召开一次工地会议, 总结进度、质量、计量方面的情况, 找出不足或存在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定制下月施工计划, 使工程进度基本按计划时间完成。在工程监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进行进度控制方法如下:

1) 审核承包人的机械设备和管理人员能力及人数是否满足合同及施工需要, 施工组织计划是否合理可行。施工机械是制定工程进度的关键, 机械设备配套数量不满足合同要求, 要及时补足补齐, 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 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逐一分解, 单独控制, 对自己控制管理的工程细目作出相应的月进度、旬进度控制图和形象进度表, 以便明确地找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 并及时了解分析原因, 督促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 以便施工进度与计划同步。

3) 业主对计划的实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主要是指政策和资金方面, 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协调好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尽量为进度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3费用控制

费用控制就是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阶段, 对工程施工所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进行监督与管理。费用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投资效益。为此要确保所有工程计量和费用支付均满足合同文件要求, 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加费用发生的规模 (如:工程变更、索赔、意外风险等) , 避免不合理的费用发生。

费用控制不仅能够帮助业主控制投资, 而且能够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 同时对工程进度亦有推动作用。由于合同条款的执行和费用挂钩, 还能够增强合同各方面的履约意识, 使合同各方自觉按合同办事, 利于合同的顺利执行。监理工程师应依据合同条件、工程量清单及其说明、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 对实际发生工程量进行严格的计量, 对工程费用的变化进行科学评估, 使最终支付的合同款额合理、准确。但必须防止两种倾向的发生:一是超前支付, 它容易造成业主的资金紧张, 更容易造成承包商的依赖思想, 不愿更多地投入;二是滞后支付, 它容易造成承包商的资金紧张, 甚至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影响进度质量。监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的优化设计, 可以为业主节省费用;合理的变更设计, 可以使业主的有限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4合同管理

1) 要自始至终地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条款, 合同程序, 按标准对合同进行管理, 认真绘制填写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计量支付等统计图表, 编制监理月报、季报、年报, 同时下发到各施工合同段, 使承包人心中有数。

2) 全面掌握所监管工程的动态, 熟悉图纸和施工规范, 主动和超前监理, 热情为承包人服务。

3) 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监理程序, 不准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 最好由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协商确认, 然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工程变更手续。

5结语

公路建设是一项基础建设, 从近几年全国大兴公路来看,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等概念已慢慢被人们所熟悉, 并逐步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 以上几项管理都要恰到好处, 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就是做好业主承包商对以上管理的协调工作, 保证工程各项管理的有序进行。一条高质量县际公路的修建, 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同时也要有一支高水平、责任心强的监理队伍。

参考文献

[1]于景超, 陆春赫, 刘英军.浅淡WTO与土建工程项目管理[J].北方交通, 2007, 11 (2) :15-18.

[2]颜志新.浅淡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 2008, 12 (4) :22-25.

[3]邢忠锋, 卢志刚.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5 (21) :22-25.

[4]李勤旺.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7, 11 (10) :13-17.

[5]刘志松, 黄艺奇.浅析道路工程监理[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2 (3) :22-24

县际公路 篇2

县际竞争、县际竞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燕小青 范廷国

来源:《科技与管理》2013年第04期

县际公路 篇3

一、公路建设项目“大财务”管理的内涵

当前, 公路建设中仍存在工程部门按进度支配资金, 财务部门只负责拨付和供应资金, 把财务部门当成一个“大出纳”, 视为工程技术部门的辅助后勤部门, 财务部门往往画地为牢, “以会计论会计, 以财务论财务”, 简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与其他部门无关, 缺乏“大财务”管理思路, 致使财务人员不仅不能有效地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 甚至连基本的财务控制与监视也无法行使;而推行“大财务”管理, 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务管理缺位的问题。所谓“大财务”管理, 就是财务部门主动、积极、全面地参与到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包括工程立项、设计在内的工程前期工作、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工程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工程计量支付的审核、变更与索赔的审核、收尾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都纳入财务管理范围, 变事后监控为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同时, 以财务部门为财务管理的核心, 以资金管理为重点, 以合同化管理为主要手段, 强化对施工承包商的资金调度和使用进行监管, 将财务职能拓展到计划、工程、综合等各业务部门, 使财务管理范围更广, 内涵更深, 方法更新, 当然, 财务管理工作量也更大, 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监督管理和科学决策作用, 确保其完整职能作用的实现, 从而建成优良质量的工程并实现建设成本最低化。

二、公路建设项目“大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 积极做好工程项目前期的财务评价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酝酿决定至工程开工建设以前进行的各项工作, 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以及按照管理权限提请有关部门审批这一时期, 它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长期以来,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一般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研究部门进行实施, 工作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建设项目财务人员很少参与, 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基本是空白, 财务监督职能作用就无从谈起。正是由于这种习惯做法, 造成项目前期工作财务监督缺位, 使得部分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预算超概算, 投资规模一再突破, 形成“钓鱼”工程、“胡子”工程, 人为拉长基建战线。因此, 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财务管理、监督重点在建设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 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在2006年全国交通财务工作会议上, 交通部财务司司长许如清要求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并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和竣工阶段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督工作。工程招标是项目建设的基础, 是建设单位选择施工企业关键的一步, 其合同条款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投资控制。因此, 作为财务部门要及早参与到工程招标工作中来, 全面系统地做好工程招标和财务管理工作。我们针对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学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情况,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1. 积极参与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工作, 科学地设定财务指标, 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来投标

近年来, 财务能力指标在资格预审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许多施工企业没有通过资格预审就是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要求。因此, 设定适当的财务状况指标是选择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的第一步。制定科学统一的财务状况指标主要是营运资金指标、资产净值指标、营业额、指标、信贷能力指标。

2. 在招标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款项支付和资金管理条款, 确保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能很好地执行

工程招标文件是工程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财务部门, 应认真关注款项支付、资金管理的条款, 包括履约担保、开工预付款担保、合同用款估算、材料及设备预付款比例、工程计量支付和承包人资金管理等条款, 确保这些条款科学合理。招标文件中应约定, 对建设资金实行监管, 然后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实行建设资金监管的范围、方式、内容和各自的权责。凡是拨付给本工程的资金, 必须专款专用, 在合同未完成之前, 不得转移或用于其他工程。只有在合同执行完毕, 并兑付了农民工工资后, 才任由其自行支配。

3.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项目财务管理, 促进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工程招标文件及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规定, 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款项支付和资金管理工作, 认真履行合同, 按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和工程结算款给施工单位。

对于开工预付款, 应在其交来开工预付款保函并核实其真实有效后才能支付, 确保付出的开工预付款有保障, 在必要时可通过开具保函的银行收回。对于材料预付款、设备预付款, 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程序, 检查施工单位的支付凭据, 要求其货款已支付, 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到施工单位, 并在材料或设备运抵施工现场, 经检验或调试合格后才能予以支付, 同时还应禁止施工单位再将这些材料或设备运出施工现场, 避免付出的材料或设备款无法收回, 给建设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支付的工程结算价款, 要重点检查其单价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工程数量的收方手续是否齐全, 计算是否正确。对于工程变更, 作为财务部门, 应检查变更手续是否完备。

对大宗材料款实行代付, 减少资金流入施工单位账户, 降低承包商挪用资金的可能性。通常, 每个工程项目都有一部分用量较大、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材料, 比如:桥梁工程的钢材、水泥、砂石料;路面工程的沥青、柴油、砂石料等。这些材料占据工程项目总的资金比例较大。业主可以在承包合同中明确, 在承包商选定供应商并使用部分材料之后, 由承包商按时出具付款委托书, 由业主采用代付的形式予以支付该部分大宗材料费, 代付款在工程款中予以扣除。在代付大宗材料款后, 流入承包商账户的资金相对要减少许多从而使承包商挪用工程资金的可能性也相应降低了。此外, 在支付工程款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 特别是当期计量支付金额较大时, 将工程款合理时间内分批次支付给承包商, 这样可以使承包商保持相对较少的资金存量, 让承包商因顾及生产需要而不敢随意挪用、转移、外借资金, 达到防止资金外流的目的。同时, 由于有资金保证, 施工承包商能得到优质的材料供应商, 能获得价格和材料供应的优先, 既为施工承包商节约成本, 又为业主减少了管理难度, 同时还可以节约工程。因此大工程建设中进行大财务管理, 不仅对业主而且对施工承包商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 强化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和资金监管

1.“大财务”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建设成本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对于强化投资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防止项目超规模、超概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成本控制就是采取具体措施, 抓住关键环节, 针对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点和关键程序, 建立相应的制度, 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大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管理理念就是“大综合、大服务、动态管理”。业主财务部门要以经上级部门批复的工程可行性报告或初步设计中建设成本总额及各分项明细作为管理控制“手册”, 动态地监控各分项成本支出与工程实物完成进度的配比情况。成本控制贯穿于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是深度控制, 财务部门应以坚持各分项明细成本为限额, 不允许突破该限额;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控制。

在项目建设期间, 树立“大财务”管理理念, 除加强建设单位的所有的资金管理外, 还加强拨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的监管。

财务部门依据与施工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及其附件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对施工承包商在承包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资金, 指定银行开户, 专户储存, 并通过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商和银行三方协议, 对施工承包商所取得的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推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

2.“大财务”管理下的资金监管

(1) 资金监管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 如何按期优质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有效控制质量、工期、投资三大要素, 并做好建设期的安全工作, 是一项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 资金管理是关键要素之一, 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及时、有效地筹措和调度资金, 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供应, 降低筹资成本;同时, 加强资金管理, 保证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条款及时、准确地支付和专款专用。

资金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项目法人单位 (包括建设单位) 的资金管理, 其二是施工承包商的建设资金管理。在目前的项目管理工作中, 往往只重视项目法人单位和建设单位自身的资金管理, 而对施工承包商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则有所忽视。少数施工承包商从本位主义的角度出发, 外借、挪用、转移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建设资金, 或用于购置本单位生产管理用车辆设备、建造办公生活用房, 或用于弥补少数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而拖欠工程款的项目的施工用资金缺口, 其结果是支付及时的项目的建设资金被挪用到非本项目的开支上去, 导致工程建设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进而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因此, 为了确保交通基建项目的建设资金完全用于本项目建设, 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交通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和建设单位在做好自身建设资金管理的同时, 有必要对支付给施工承包商的建设资金加强监管。同时, 根据交通部交财发 (2000) 195号《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第5条的规定, 交通建设资金监管必须专款专用、全过程监督控制。这些原则首先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建设计划和项目概算, 不得挪用建设资金, 不得将交通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和项目, 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 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同时, 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结合各自实际, 制定相应制度, 采取必要措施, 确保交通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建设单位支付给施工承包商的工程款是交通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加强对施工承包商建设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是保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的必要措施, 保证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条款及时、准确地支付和专款专用。

(2) 实行建设资金监管的范围。实际工作中, 主要是对施工承包商按合同规定自备的流动资金、业主支付给施工承包商的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借款等资金进行监管。

同时, 对施工承包商的主要开支主要人员费用及日常管理性开支、设备和材料采购、租赁费、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各种税费等支出进行监管。

为了有效控制、监督和管理施工承包商的各项资金活动, 在资金监管过程中, 以上各项收支除保留金、人员费用及日常管理性开支和各种税费外都应纳入监管的范围。其中, 收入部分重点是确保资金划入专户;支出部分则应将设备、材料采购租赁费、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上级单位收取的管理费和利润以及代收代缴的各项费用作为监管的重点。

(3) 建设资金监管的实务操作。业主在项目招标前, 将“指定开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银行监督”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 作为合同文件的一个部分在签订合同后予以执行。在确定中标单位后, 业主召集施工承包商和银行, 共同协商并签定“建设资金管理协议书”, 明确建设资金监管的内容、方式和各方的权责, 业主财务部门将工程款划入指定的开户行账号, 施工单位动用资金时需填报用款申请单, 业主财务部门对其款项的用途、金额核实并签署意见后开户行方能付款, 没有业主财务部门指定负责人的签署意见, 开户行不能支付施工单位任何款项, 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全过程监管。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做到抓大放小, 对单笔金额在限额以下且月累计金额不超过核定的限额的施工单位可不申报。

对施工承包商的建设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监管, 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有效提高了整个项目的资金管理水平, 确保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进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民工工资优先支付, 确保不拖欠民工工资;同时, 通过建设资金监管促使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调度的能力;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促进了项目的按期完成, 也有利于施工承包商降低施工成本。

三、小结

在县际公路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 我们始终以资金管理为重点, 树立“大会计、大管理、大服务”的理念, 破除“以会计论会计, 以财务论财务”的思想, 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监督来规范建设行为和财务工作, 以标准衡量工作, 以数据检验结果, 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入到工程建设第一线,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注重工程设计、招投标及对施工承包商的资金调度和使用的监控, 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 切实提高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把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资金安全和高效、制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理念渗透到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设计、招投标、计量与支付、结算与审核等各个环节中去;同时, 财务部门工作中要多“向上争取, 向下落实”, “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 争取政策、争取上级的坚强领导, 争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使“大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和措施能落到实处, 避免造成财务部门到处“伸手”的错误认识。为此, 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全力提高在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适应“大财务”管理的需要。“大财务”管理理念产生于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实践, 要使之真正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发挥实效, 必须从实际出发, 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服务的理念, 充分发挥资金保障和财务监督职能作用,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全方位地服务于交通发展的大局, 以促进交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开发有限公司)

县际公路 篇4

关键词:县际竞争,制度竞争力,路径选择,制度安排

县际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位置邻近的县级行政区政府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非流动经济要素、吸引资本、劳动等可流动经济要素而展开的竞争, 培育要素在当地的“根系”, 使之扎根当地, 其目的是通过吸引资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以及争取上级特殊政策以尽可能提高本行政区居民的福利和人均收入, 促进辖区经济增长。宁波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与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是分不开的。宁波实行市管县体制, 下辖6区5县 (市) 。以市区为中心可分为南北两个次区域, 北部有慈溪、余姚两县 (市) , 南部有宁海、奉化、象山三县。2007年宁波县域面积、县域人口和县域GDP分别占全市的72.7%、61.3%、56.3%, 县域经济在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宁波地区县际竞争的特征

1、县际竞争使企业行为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

由于地方政府现阶段的主体职能是发展经济, 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衡量各级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内容与标志。因而, 地方政府多从自身利益出发, 各自强调本辖区的经济发展, 使企业在竞争中受到辖区政府的强烈干预, 产生不公平性, 难以形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下的规模经济。

2、县际竞争使生产要素难以跨县域自由流动。

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对本地市场实行保护政策, 使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近几年来, 虽然工业消费的商品和农产品市场发育较快, 但资金、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受行政干预仍较多, 流动困难。

3、县际竞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县际间无序竞争。

目前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打破各县原有的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 重复建设、重复布局现象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 这就使“行政区经济”呈相对稳定的态势。产业布局类同、产业档次偏低, 决定了行业的进入壁垒, 尤其是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同时, 各县区位、资源等方面的条件比较相似, 加上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 各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 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意识, 无序竞争严重。如, 宁海县的电热水器行业, 曾是全国的领头雁, 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就因为无序竞争等原因, 至今全行业亏损。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的竞争, 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当地企业和地方的经济利益。

二、宁波地区县际竞争的路径选择:提升制度竞争力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 “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 他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 或更确切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而对经济增长的历史研究就是对制度的创新研究。制度创新能减少交换活动的交易 (及生产) 成本, 从而实现日益复杂的交换活动。因而, 国家的发展除了依靠生产要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竞争、开放、统一、可靠的制度。波拉伊在分析工业革命时主张:“制度变迁 (而不是技术变迁) 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原因”。因而我们可以说, 制度竞争力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核心。宁波地区各县政府竞争力提高的途径只有把提升各县制度竞争力作为唯一选择, 通过提升制度竞争力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1、提升地方政府制度竞争力的现实性分析。

首先, 提升地方制度竞争力是解决由地方政府竞争无序而导致竞争失范等问题的必然要求。竞争无序状态所反映出来的产业趋同、重复建设等问题, 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并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而且也割裂了市场构成要素的流转, 增加了信息、技术、服务、组织等的交易成本费用。由于社会广泛存在着类似“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等现象, 因此必须依靠地方政府进行相互博弈和谈判, 并进行相互合作, 才能不断降低组织交易成本。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开放、合作、自由的制度环境, 而制度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主动倡导制度创新的思想意识, 鼓励行政组织提升制度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协调和统一,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规范体系, 才能够整合相当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方式, 消除地方政府竞争无序状况, 解决地方政府间存在的竞争失范问题。其次, 由制度变迁所带来的预期和现实收益是地方政府提升制度竞争力的现实动力。制度变迁存在着预期收益, 当制度需求主体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 制度变迁就会发生, 地方政府满足制度需求实际上就是要获取潜在的制度收益, 因为预期制度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租金和利润。一项新的制度需求实施以后, 往往会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 这种报酬效应刺激着潜在的地方政府利益需求, 通过学习、模仿和发现的过程, 逐步也“锁定”和实施这项较为先进的制度安排。这样, 新的制度所带来的规模报酬效应也就逐渐递减以致达到平均化水平, 于是更新的制度变迁的需求又产生了, “新的收入流的分割所导致的与技术变迁或制度绩效的增进相联系的效率收益, 这是进行进一步制度变迁的一个主要激励”。由于制度变迁中存在着制度供给时间递减规律, 决定着各个地方政府都想抢先出台各种潜在租金大的预期制度, 目的是看中制度创新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 对制度预期效益的追求是地方政府提升制度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提升地方政府制度竞争力的可能性分析。

首先, 提升制度竞争力能够使宁波地区存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宁波地区在科技、资本、区位、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优势, 但在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劣势。这些比较优势的发挥需要在有关的制度结构中反映出来, 也就是说,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能使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当然, 转化的基础在于地方政府的创新团体决策基础和整体素质。因为制度本身毕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制度资源积累不足将影响地方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 提高地方政府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其次, 制度竞争力的提升能整合、优化组织内生产要素资源, 推进薄弱要素市场和产品的建设。制度实际上具有促进生产要素整合的功能, 是一种优化生产要素的结构力量。“制度能增强生产要素 (如劳动) 在满足人类需要上的效能。这种作用的方式类似于其他一些生产要素, 如资本。……因此, 我们可以视共同体的制度为一种宝贵的生产性资产, 我们可以称其为“制度资本”。而一项新的制度实施以后, 往往会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 这种效应刺激着潜在的地方政府利益需求, 通过学习、模仿和发现的过程, 逐步也实施这项较为先进的制度安排。先进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发挥制度的结构功能, 通过制度资本与生产要素的相互渗透, 促进生产要素的整合, 因此宁波地区通过以发展制度竞争力为先导, 进而推进生产要素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三、提升宁波地区县际竞争力的制度安排

首先, 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职能运行机制。政府职能是一套职责和权力分配体制, 它深刻地蕴涵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宁波地区政府应继续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其次, 缩小政府规模, 强化县乡体制改革。由于行政部门有着扩张的本性, 造成了政府规模的扩大, 而政府规模扩大则直接占用了大量的财政支出, 使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对于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应是精县、简乡、强村;最后, 实施合理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政府间可以进行跨空间的经济合作, 通过双方谈判协商, 确立各自比较优势, 实行跨区域要素合作。

参考文献

[1] (德) 柯武刚, 史满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 (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3] (美) R·科斯, A·阿尔顿, 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4] (美) 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5]宁波市计委经研所.宁波地区各市 (县) 经济发展比较.浙江经济, 2003.7.

[6]叶文涛, 张明华.宁波县域综合竞争力评析.宁波政府网站, 2004.12.

上一篇: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下一篇:小学语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