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2024-10-06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共11篇)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1

一、引言

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缺口, 独立学院探讨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既有理论上的开拓意义, 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针对这一课题中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这一子课题进行探讨, 分析造价实训基地的特点、其他实训基地建设的常见问题, 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

二、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 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知识教学

教师课堂上主要通过演示、示例、推理、类比等方法进行独立知识点的传授, 而要将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联系起来、生动起来并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师生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提供具体实际的项目和及时指导的造价实训基地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2) 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理想中的造价应用型的学生毕业时是可以直面劳动力市场需求。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仅仅依靠校内的理论授课和课程实践等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在严格保证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学时的前提下, 紧缩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授课节奏, 缩短学生的在校理论学习时间 (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 , 而延长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校外毕业实践环节的时间 (校外毕业实践时间为1年) 的“3+1培养计划的设想”, 一年的时间要求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分阶段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平台来承托这一任务。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正是这样的一个共赢平台。

(3) 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以给在校教师更多的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消灭自己的盲区, 提高自己的短板。

2.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能性

目前基本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项目多, 学生受锻炼的实战机会就多, 企业从项目本身考虑可以降低成本, 从长远考虑可以挑选心仪的人才, 这使得相关企业有合作办造价实训基地的动力。从学校一方来看, 不用过多投入即可换来多方面的效益, 而且如果运作得当, 甚至有可能使造价实训基地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 而不需要后续的不断投入, 所以, 学校的动力也是确定的。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设想:

1.实训基地建设的常见问题

(1) 认识不到位, 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学校对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认识到了重要性, 但是受限于经费问题而有心无力。

(2) 实训基地在学校行政构架中定位不准

不同的学校基于办学理念、专业背景、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差异, 对实训基地的认识和定位有很大的差别, 体现在学校对实训基地在全校行政构架的定位上。据有关统计, 目前实训基地在校内的管理隶属部门有归属相关院系、与院系平行, 归属学校直接管理以及归属教务管理等多种情况。

(3)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不合理, 利用不充分

部分实训基地建设论证不充分, 未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造成实训基地总体布局不合理, 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不能共享, 设备的先进性、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不协调。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选配不合理, 科学、有效、严格的管理制度未建立, 合适的教材的缺少等现象也并不少见。

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1) 发展为第一要义, 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宜早不宜迟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欲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来说是必要的, 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要解决也只能在发展中进行解决。要选实践性强、社会有需求的专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在进行可行性和长远运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造价人才的现实需求决定了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2) 以学生为本, 体现服务的特色

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 一切的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进行。

(3) 全面协调可持续, 打造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共赢平台

造价实训基地要发展, 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 关键问题是解决钱从哪里来, 培养完的学生往哪里去的问题。仅仅依靠输血维持运转是很难作到可持续的, 只有设法使实训基地逐渐具备自身造血功能。使资金和人才流动起来, 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很多毕业生从学校到单位和社会, 没有经过缓冲过程, 而是进行硬着陆。结果是很多学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一变化, 用人单位也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新员工的培训, 而用人单位的培训也是有顾虑的, 担心刚培训完, 学生就离开了。此种情况下双方进行磨合的结果既不全面, 也不协调。解决的思路:可以将学校作为一个居中者, 以造价实训基地为共赢平台, 在平台上提供学生进行造价实战的机会, 使他们的工作实习期前置, 能力得以磨练;提供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和挑选人才的机会, 使他们可以降低成本, 得到毕业即可成手上岗的学生;学校自身可以从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作为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基金。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而学校和实训基地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4) 统筹兼顾, 进行制度建设, 以保护平台上各方的利益

独立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尽量避免一次性的高额投入后长时间的低水平低效率运行。这就要求建设者在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时应该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各方现有资源, 统筹考虑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在平台上是以工作换取能力获得实习期薪水, 要保证他们在工作期间得到切实的指导, 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企业在平台上是以实习期薪水和技能培训指导来换取项目造价工作的正常运作, 要保证其运作水平不能大幅低于其在平台以外, 正式员工运作的水平。实训基地是以提供服务获得酬金, 服务要到位, 酬金要合理。要真正做到统筹兼顾, 保护平台上各方的利益, 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 如从制度和法规上对于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利益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学生安全保护制度等。而这方面目前存在很多盲区, 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独立学院的组织体制改革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完善而逐步完善。

总之, 独立学院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循序渐进, 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

摘要: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训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主要场所。针对独立学院培养工程造价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应打造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训基地, 形成双方共赢的平台。其核心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共赢平台,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范保兴, 李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69-70.

[2]朱晋蜀等.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3) :113-117.

[3]魏印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学理论, 2008, (20) .

[4]阳霞, 周文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07, 33 (25) :228-229.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2

1课程简介

机器人创新设计实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将机器人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项目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地接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践,将信工学院各专业的核心技术通过机器人平台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申报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技术文档和学术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工作的能力和素养,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效果。结合金陵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信工学院的软硬件条件,探索建立新型概念课的方法和方式,把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为后期建设实践创新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课程严格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素质提高与协调发展并重的教学观念,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验技能训练为基本要求,注重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设计[3]。本课程面向信工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开放,旨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系列团队,按照公司运行的机制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和锻炼各项技能。课程强调不同专业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强调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和实施的能力,希望达到毕业设计导师喜欢、硕士生导师想要、工作单位认可的效果。本课程是一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融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相协调、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相交融的新型实训课程。本课程充分借鉴英国Essex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具有强烈金陵学院特色,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校。预期效果及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一项以上成果。(1)部分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2)部分学生可以申请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部分学生可以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4)部分学生可以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5)部分学生可以获得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或者科研院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短期交流学习机会;(6)部分学生可以获得到一流公司的实习机会。同时,获得本课程成绩良好以上者,能够成为我院承担毕业设计的各位导师最青睐的学生,能够在考研复试时轻松赢得面试官的认可,能够在找工作时显示出明显优于别人的竞争力。当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每学期承担的总人数一般限制在40以下。

2课程体系设计

本课程分为基础部分和高级部分。基础部分以机器人基础教学为主,以机器人竞赛平台为背景,讲解机器人竞赛相关的入门知识,以此来选拔学生。实验教材建议各部分指导老师参考各类机器人技术手册来编写讲义。表1列举了基础实验内容,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可以继续进行丰富和修改。笔者主要负责武术擂台部分的教学和团队的指导。本课程由机器人团队多名教师共同承担。不同的项目分别由相应的老师负责讲授,分别对全体学生介绍信工学院各专业各门课程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并讲授机器人创新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介绍我院以及兄弟院校学生在参加机器人竞赛中所用到的技术;介绍机器人创新设计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各种软件以及使用方法、硬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编程技巧以及智能四轮小车的设计与控制、机器鱼运动控制等内容[6]。项目驱动教学环节将所有学生分成5组,每组学生控制在5-12人,由指导教师团队拟定5-10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机器人设计项目,由学生团队自主选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机器人设备自主设计项目,分组后每位指导老师负责一个团队,以项目组织实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学生学时方面,前8周所有学生一起上课,第9周开始分成5组,每位老师负责一个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每位老师负责的学生控制在5-12人。从第9周开始,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形式可以在不违反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和勇于尝试,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强烈金陵学院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原则上,学生实际全身心投入课程的时间远远超过27学时。

3课程的教学方式

(1)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变,包含课堂讲授、实验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环节,其中课堂教学中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为适应我院学生的基础,所举的例子尽量采用院往届学生在机器人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的作品以及用到的方法,并通过播放视频与制作动画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环节注重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力求通过实验进一步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进一步巩固知识;项目驱动环节力求模拟公司的运行机制,让以“工作”的方式执行课程任务,以达到把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的效果[7]。在讲完相应的理论课之后,根据比赛项目的分工,本项目组五位老师分别带领一部分学生,开展项目式教学,为了完成比赛项目,学生需要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分工、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开展合作,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自己去请教其他专业课老师,有的跑到相关企业进行咨询,有的跑到其他学校进行取经,基本上可以模拟公司的运行机制。

(2)鉴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总数限制在40左右,即在项目驱动环节,每位老师最多指导两个课题的项目,人数限制在5-12人。

(3)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程有较大改革,尤其是在项目设计环节,指导教师相当于合同中的甲方,学生相当于乙方,但是指导教师除了担任甲方的职责之外,还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主动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及特长,对其进行引导与指导,使其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这里还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本课程授课对象应该来自信工学院每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单纯是向老师学习,还应该注重主动向同组同学学习相近专业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讲会减轻压力,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作业也与传统的课程有较大区别,为了突出分工,引导不同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人的作业形式可以有所不同,根据本课程的创新考核方式(达到相关指标者可以申请免考),每个同学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形式,作业形式可以是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申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等。

4总结

本课程旨在打破教育部白皮书的课程框架,建立新型概念课,把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平台。,我校成功开设了本课程,受限于场地和硬件条件,在近200名报名同学中筛选出了60名同学进行授课。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模拟公司运行的机制和环境,以设计产品为导向,以项目课题为目标,学生在对于机器人自主感知,分析处理数据,判断与决策等方面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作的流程,熟悉项目的运作流程,在设计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团队中掌握分工协作与交流沟通的技巧,在答辩时积累结题的经验以及撰写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申报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技术文档和学术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工作的能力和素养,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效果。

作者:谢鹏飞 夏庆锋 张燕 邹发光 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机器人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吴波,陈琪.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夏庆锋,丁尧,万凯.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4(4):60-61.

[3]夏庆锋,张燕,谢鹏飞,刘益新,邹发光.独立学院开展机器人竞赛的探索与实践[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9):41-44.

[4]《创意之星InnoSTAR实验指导书第一版》.北京博创尚和科技有限公司,2009.

[5]《创意之星InnoSTAR组装指南》.北京博创尚和科技有限公司,2009

[6]蔡自兴.机器人学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夏庆锋,张燕,谢鹏飞.听说读写译综合教学法在模电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135-137.

[8]张燕,夏庆锋,谢鹏飞.基于LPC1768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仿真平台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223-225.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实习基地;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26-02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创新成果的体现,打破了原有高等教育体制的约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正是顺应这一潮流建立起来的。充分利用母体学校和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学院的主要特征和独特优势。近些年来,继续以就业为导向,把实习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积极探索与实习实训基地新的合作模式和合作范围,目前学院己建立了近8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和就业平台。

一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为实习实训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办学思路的逐步成熟,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次研讨和专家论证,在深入剖析各专业培养计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及未来发展需要,着手修订培养计划实施和管理的规定,提出指导制定教学计划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一是理论基础不求宽但求实,实践能力不求杂但求精的原则。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防止出现专业口径过窄,教育内容“专科化”倾向。把理论基础与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加强实践、注重创新原则。即强化实践,学以致用,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 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围绕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截止2012年共投资建设了33间专业实验室,在本校内组建学科相对匹配的专业实习教学基地。如,针对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设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等;针对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设有会计手工实验室、金蝶财务实验室等;针对东盟国际学院专业,设有演播室、播音室;针对规划与生态学院专业,设有园林与生态实验室、设计室等。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的同时,还积极提供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平台,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其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如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设计制作的3D街机游戏“开心猎人”,获得北海首届“高新杯”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规划与生态学院学生设计的作品“持续·清新绿色别墅”,获2010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又如2007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郭晓飞,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自主实习平台,刻苦钻研其所热衷的虚拟现实制作技术。毕业后利用自己所学,创建了北海南坡腕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带领员工研发720度全景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开发出自己独特的产品——720度社区文化网。现其创建的公司,已于2010年12月入住“北部湾硅谷”——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这些成绩,都是同学们在实习实训中经过不断探索取得的。

2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此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用人单位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和观察到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实际能力,还可提前对拟招收的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这就保障了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质量。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较早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将来尽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双向选择,企业可以择优留用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所留的企业。此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种建立在用人意向上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能够调动用人单位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挖掘用人单位的培训资源,极大地促进实习实训的顺利完成,有利于为大学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如是,学校不仅出台了《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训有保障,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多途径寻求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拓展学生实习实训的选择机会。此外,还择优选择专业对口、需求量较大且能连续接收我校学生实习就业的单位洽谈,建立若干实习就业基地。目前,已在深圳、北京、杭州、桂林、浙江、江苏、广东、珠海、南宁、北海等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与78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此种将实习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凸显了“一举多得”的互利局面。

3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承担着东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学校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积极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模式。目前,我校已经与马来亚大学、泰国博仁大学、越南东方大学、河内外语大学等东盟国家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东盟学院已累计有27人前往上述东盟国家学校实习。不仅做实做好了东盟语言教学,提高了国际交流能力,还为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除了以上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外,还与一些知名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此种模式不仅结合了企业成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同时也借鉴了企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可共同打造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如学校根据专业特点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在学校完成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教育环节,第四学年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之后,带着问题到企业去实习,而企业也指派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指导。通过校内外的共同指导,完成培养计划中最后一年的教育教学环节。这样做,旨在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动手能力。此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充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利用假期进行项目制软件开发式的实习实训学习,不仅使学生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具备了毕业后立即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既培养了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软件行业人才,又缩短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过渡期,无形中将企业化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进行了前移。

三 多种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 用制度管理来保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习实训有计划、制度保障的情况下,那么实习实训的基地建设上,学校也应对实习实训的基地建设做出明确规定,使各教学单位在实习实训的基地建设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 经费保证。为切实保障和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学校单独设立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使各教学单位实习实训的基地建设有经费保证。

3 完善基地建设。在已建立专业相对应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学生在满足实习实训的需要前提下,能自主自愿地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 强化过程管理。为了规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保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进行,学校应特别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评价体系、验收标准等过程的管理工作。

四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与规范管理

1 为促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规范管理,学校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专业学院管理为主,实行学校、专业学院两级管理。学校就业工作部于教务处联合,对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统筹规划,负责组织签订协议和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管理、经费管理。专业学院院长是实训教学环节落实的主要负责人,指导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安排及实训计划、总结。

2 加强检查与评估。采取多种方式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检查、调研,评估实习实训教学效果,评选学校示范实习实训基地,限期整改或撤销不合格的基地。把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作为学校年终考核专业学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福建电脑,2009(12).

[2]易秋香,杜晓婷.对应川型本科院校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9(36).

[3]刘长海.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外教育研完,2010(5).

[4]蔡敬民,董强,余国江.同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9(2).

[5]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学校管理,2009(5).

试论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 篇4

一、建立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独立学院三本教育作为本科的末端, 高职的前端, 应确保基础理论教学和本科教育本质特征的刚性要求前提下, 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独立学院要和一本、二本高校和高职院校错位竞争, 必须既重视理论教学, 又要从经费和师资上支持包括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在内的实践教学。

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人力资源流动性过剩, 会计人才总体上供大于求、供求结构失衡的现状将长期存在, 用人单位对较高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大但对普通会计人才需求不多。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能, 但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 强调的是招聘进来就能上手, 而不太愿意招聘动手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的应届会计毕业生。独立学院在解决这种困境方面大有可为, 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独立学院按新机制进行管理, 没有公立高校那么多框框的约束, 可以在会计实训教学领域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学科。实践性教学是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 在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占用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计学科的自身特点, 要求进行实践性教学, 学生需要亲身体会和参加会计实务训练, 经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这个完整的会计循环,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只会编制书面意义上的会计分录, 做做会计习题而不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弊端, 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的兴趣。

总之, 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 根据就业需要,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 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 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财务数据的机密性, 各个企事业单位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原因都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对流动性很强的实习生保持警惕。即便是学校联系到了实习单位, 学生去了以后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数字加减、凭证装订、资料复印等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的工作, 最多让学生看看旧的财务资料, 看看现职会计人员的操作而不能亲手参与会计凭证制作、登记账簿、期末账项调整、结账、纳税申报等实质意义上的工作。而且, 企业能容纳的会计实习学生人数有限。这样的校外实训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许多独立学院目前基于招生宣传的需要, 对签订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在学校网站或有关媒体进行大肆宣传, 这种形式主义趋向是不务实的。

(二) 会计电算化教学成为单一的财务软件演示和操练

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已经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演变成某种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的传授。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独立学院教师直接选择用友财务软件或金蝶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为教材, 教学内容也仅限于讲授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很少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的讲解, 以致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结束后仍不能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貌, 也不清楚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知识, 更不会应用大型企业现有的其他先进的软件, 如ORACLE英文财务软件、SAP公司的ERP信息系统等。目前, 大多数学校往往只教授学生账务处理系统的知识和报表管理系统的知识, 每个系统又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而对于工资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等只是稍作介绍,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个流程, 不懂得如何管理会计信息, 整理会计数据,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操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三) 会计模拟手工实习缺乏师资力量

会计模拟手工实习是指不使用电子计算机和财务软件, 模拟企业手工建账、记账、登账、出报表的流程, 学生动手操作。会计模拟手工实习是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之一。但是, 该教学环节却严重制约于师资力量这个瓶颈。

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学科型教师, 一般是硕士研究生学历, 成为高校教师前没有会计实务从业经验, 从学校到学校的结果就是老师纸上练兵, 很难指导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会计模拟手工实习的指导, 由于教师没有手工账的经验, 指导上力不从心。有些学校聘请校外的专业财务公司来指导手工实习, 这种操作模式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校外财务公司毕竟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指导上可能不认真, 校内老师由于不太懂实务操作对校外专业公司指导人员的监督也不会有力。

目前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都在提“双师型”教师的口号, 但是我们认为, 会计实务日新月异, 即使某些老师有过几年的实务经验, 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后实务经验也变成了旧经验, 甚至过时了。另外, 某些教师拥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 也不一定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毕竟这些证书都是从理论考试中获取的, 不一定代表了实务工作经历[3]。

总之, 师资力量缺乏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会计模拟手工实习工作的开展。

(四) 会计实训教学各环节有机衔接不够

目前有些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设置了几个环节, 但各环节的衔接不够。比如:基础会计 (大一上学期) 、中级财务会计 (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两学期) 等有课程实训软件上机时间, 会计电算化实训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 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 各实训环节时间相隔太远, 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

三、建立健全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对策

(一) 慎重建立校外会计实训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正确方向, 会计学生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 校外实习基地若重点放在工业企业和某些大中型的服务企业, 则达不到实习目的。建议独立学院选择3~5家的中小型会计代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 个人创业成为潮流, 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创立。中小型企业一般没有专职会计, 而是选择企业外的代账会计。学生进入中小型会计代账公司, 可以跟随一名资深会计人员到不同的企业代账, 熟悉各行业企业会计的特点, 了解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这种实训基地的缺点是学生不可能接触到大型企业会计实务。

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底业务量会大增, 由于人手, 需要会计专业在读大学生来处理一些辅助工作, 学生在寒假期间也能接受一定的锻炼。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实训基地有可能使学生接触到大型企业会计实务, 特别是有证券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学生参与审计上市公司年报, 会接触到大型企业的各种会计问题。缺点是实习时间有限, 一般限于寒假1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 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目前需要改变部分独立学院单一的财务软件演练教学方式。

首先, 要改变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我们认为, 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并系统地演练财务软件的技术与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实现和管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 并能基本维护财务软件, 运用计算机处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 在理论上, 应该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理解各个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基本原理;在操作上, 应该熟练运用一系列财务软件, 包括ORACLE软件、SAP公司的ERP软件等, 能独立完成基本会计核算操作, 并大体了解如何组织、管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及对会计信息进一步的加工运用[2]。该教学目标也要求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其次,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单一的按照财务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电算化传统教学方式, 利用局域网将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 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师设置一些会计实务中典型的会计问题,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系统中来寻找解决方案, 甚至结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要求让学生来设计某些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建账。常用的财务软件如金蝶、用友软件的学习, 课堂学习时间进行压缩, 部分学习任务放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由上机来完成, 课堂上重点解决某些常规操作中的疑难问题。

(三) “送出去、引进来”, 培养师资力量

为使会计模拟手工实习收到好的成效, 独立学院必须加大经费支持, 培养会计实训师资力量。“送出去”意味着将学科型教师放到企事业单位去接受会计实务的训练, 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时间或者教师轮流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 让广大青年教师接受实务工作的洗礼;“引进来”意味着独立学院可以直接从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一线聘请对高校教学有兴趣的中青年员工, 这些人可能学历较低, 学校必须给予一定的待遇倾斜, 或者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 让这些人在不脱离实务一线、不损害自身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到学校兼职指导会计模拟手工实习。

(四) 有效衔接各个会计实训环节

为使各个会计实训环节有效衔接, 我们需要重新设置有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如大一上学期开设基础会计, 我们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课程实训软件操作或者在课程中进行课程实训软件操作;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全年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 我们也安排课程实训软件操作;大三上学期开设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理论课和有关课程实训软件实训课, 以及会计模拟手工实习, 让学生既加深理论学习, 又能接触到模拟实际的有关纸质票据等原始凭证、纸质记账凭证、纸质会计账簿、纸质会计报表、纸质纳税申报表等;大三下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 学时适当扩充, 先深入学习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然后演练常见的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 最后了解掌握ORACLE英文财务软件、ERP信息系统等的基本操作。

四、重构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设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勾画了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 (如图1所示) 。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应用型高校, 培养的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会计学作为技术性、应用性比较强的社会科学, 要求独立学院建立健全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目前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同虚设、会计电算化教学变成了单一财务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会计实训缺乏师资力量、会计实训教学各环节有机衔接不够等问题。针对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对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的健全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会计电算化

参考文献

[1]王宇, 谭广平, 柳林高.关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7) :31-33.

[2]黄小勇, 陈传康.独立学院会计模拟实验室初探[J].科技广场, 2008 (2) :23-24.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机制研究

教育部在2010年~202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向这一方向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高校都清楚地意识到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目前,湖北省教育厅紧跟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省内高校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本院处在荆州,学院的发展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如何利用好本地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基地提高培养学生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平台,更好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区域经济,是本院实践教学改革、特色专业建设考虑的重点方向。通过基地建设,切实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最新需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融合多专业特点,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深化学院教学改革,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概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有关文件精神,目前中国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以及荆州市人民政府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都提出了建设方向和相关政策。非常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

二、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由于国内职业教育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尚未完善,特别是在建设与运行机制上受到观念滞后、机制障碍的制约,以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运行机制,一般包括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组织计划与安排、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等。下文将从这些方面结合我校的实践进行阐述。

(一)组织构架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修改完善现有“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改选和充实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和已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议”的合作框架下,成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双方分别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联系、沟通合作建设事宜。我院校企合作办公室主要设在教务处,主要负责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建设事宜;在生产科技和人才培养诸多领域建立深度、密切的合作,以建设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为契机,深化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丰富教育内容,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宽广坚实的实践性教育平台;

(二)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基地建设和运行的保障。学院与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贯彻省文件精神,在原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基础上,适应新情况、新政策,建立一整套保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制度环境,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基地负责人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顶岗实习??》、《订单班联合培养协议》、《战略支柱型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基地管理。

(三)组织计划与安排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管理组织体系。

具体操作层面合作建设。一方面推进荆州开发区内的具体企业和我校实习各分院在指导、教育和培训环节的具体合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地建设保障机制,在硬件、人员、经费等方面为基地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三、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9号)等文件精神,目前中国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以及荆州市人民政府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都提出了建设方向和相关政策。非常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

二十年的建设发展,荆州开发区现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工业兴市”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体的六大产业中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近百家。学院与荆州开发区共同合作共建,不断推进基地建设,目标建成为湖北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切实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最新需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融合多专业特点,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深化学院教学改革,最终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雄春,曾文光,黄海宇,等.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6):24-29.

[2] 黄诗君,阳林,章争荣,等.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12):52-55.

[3] 傅忠,曾盛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5(9):255-257.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6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实训目标定位模糊,实训内容特色不足

从学科的发展上看,财务管理专业源自会计专业,有些独立学院同时设置了这两个专业。尽管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财务活动,但其作用和目标有明显差异。由于它们之间的近似性,很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致的。因此很多独立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往往按照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差异不明显。因此,在实训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更多地偏向于会计或是经济金融类,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涉及极少而未形成自身专业的特色。

(二)实训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单一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采取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模拟验证还是最常见的手段。这种简单的模仿过于书本化,实训过程也仅仅是在已经设定好的程序基础上的数据验证,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实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实训教学仍然是教师占绝对主动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实践教学也仍然是模拟环境中的实践,难以达到自主设计、综合创新的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看似复杂而实际简单,综合度不高。

实训教学环节目前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基本还是实验室内集中式实践,去企业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在校内实践教学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大多与会计专业实验室统一,缺乏适合于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活动决策的综合实验室。在校外实训教学方面,对学生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局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流程,学生介入具体财务管理决策机会有限。且由于愿意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企业不多,可提供实训岗位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实训效果难于实现使学生感受企业理财环境,参与或协助企业财务筹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实训教学师资缺乏,实训效果欠佳

实训教学无疑需要教师自身注重对实训流程的熟悉,掌握实训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师队伍是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要培养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就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目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岗位实践技能,没有财务管理的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没有亲身经历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业务环境,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指导实训课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欠缺导致其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现实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目标,突出财务管理实训重点

财务管理实训教学除了培养相关会计核算能力,还必须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活动决策能力。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实训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必须兼顾财务的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财务运作状况。

(二)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

1、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开设ERP实验。独立学院应当积极投入建设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以及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训练学生对企业融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处理能力。ERP沙盘模拟对抗是模拟了企业财务的运行状况。这使学生在步入企业等就业岗位之前,就能够对企业运作流程的认识,理解相关的管理思想,提升财务管理的技能。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地增加这些模拟运作的运用,由此而提高实训效果。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引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各类技能大赛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技能大赛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借鉴技能大赛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独立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角色要求,显现出很强的综合素质。

3、与企业增强合作,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请企业中的专业技能人才进入课堂,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指导等方式,传授企业实务操作中的具体经验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将学校的课堂学习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实训教学的思路。独立学院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可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将企业变成学校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可靠的实习机会,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锻炼,实际地参与到企业财务的管理实践之中,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基本技能。

(三)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的师资建设

针对当前实训教师队伍薄弱等问题,必须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成效。例如招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加强对实训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在师资队伍的发展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甚至可以探索让企业的资深财务管理人才兼任学习的教师,从而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实训与实际操作的接轨。将课堂与课外相互结合,学校原有的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实务操作人才的教学合作,这是拓展实训教学教师队伍的重要渠道。

摘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专业实训教学中应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目标,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

[2]朱月友,赵磊: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

[3]王睿.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独立学院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7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独立学院

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 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 与载体DNA分子连接重组, 再导入受体细胞内, 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 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的一种技术体系[1]。由于基因工程可以突破物种间的遗传障碍, 大跨度的超越物种间的不亲和性, 具有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因此, 吸引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 其结果迅速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2,3,4,5]。目前,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 急需大批的专业人才。因此, 许多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 新增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 开设了基因工程课程, 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基因工程面向独立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已开设多年。在教学过程中, 课程组教师针对该课程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获得了许多经验。

1 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其内容涉及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实验技术手段。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同时基因工程发展非常迅速, 相关知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然而高等学校教学时间有限,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虽思维敏捷, 但强调个人喜好, 并且学习的自主能力也较弱。因此, 在有限的课时内, 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相关的内容确实有难度。而正处于农业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 即将投身于生命科学社会实践, 展现他们的才能, 如果他们对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之甚少, 这种状况与培养现今的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 这些大学生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时代中也难以胜任社会重负于他们的工作, 更难以挑起生物高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担。虽然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取了许多办法,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Flash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化, 或通过讨论、课程论文等激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学习自主性, 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经过多年的独立学院基因工程教学, 笔者发现目前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即没有补偿他们存在的某些缺陷, 也没有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为了使这些发展潜力大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进程, 对现行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构筑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2.1 精简内容, 突出重点

基因工程与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细胞工程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学生在修完了这些课程后才开设基因工程课程。由于学生已具备这些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以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可精简, 避免与这些课程重复, 留出充裕的时间详细讲解新的知识点, 如细菌转化实验在微生物中讲授过;基因表达与调控在分子遗传学中涉及到;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再生与细胞工程内容相关。这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复习, 教学时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 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对于独立学院中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可通过基因工程网络课程进行知识的答疑。

2.2 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因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应用, 内容广泛抽象。为使学生在短时间理解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应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同时又能反映学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 构建以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为主线, 以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及基因工程应用基础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包括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因的各种分析手段 (包括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等) 、分子克隆工具酶、克隆载体、目的基因与分子克隆载体的重组、重组体的转化与筛选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这些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 因此每部分内容的有关原理、实验技术及应用等需详细加以阐述。另外, 针对一些抽象内容, 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其直观生动, 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时, 要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高的特点, 可要求学生个人或以班为单位制作Flash动画和视频等,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对事业成功的向往, 达到教学目的。

基因工程技术几乎渗透至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 大大的推动了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且扩展到人类生产实践的各个行业, 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等。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讨论、专题报告、实际案例和生产实习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及求知欲望。

2.3 引进新知识、新动态

基因工程自诞生以来, 发展迅猛, 新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生命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尽量接受基因工程相关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促使他们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研究问题, 唤起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增强专业自信心。

2.4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配套

基因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其教学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 还配套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和教学实习。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主要是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操练, 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预习好实验指导中的相关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 写出实验总结报告, 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基因工程教学实习是以重组体的构建、转化、筛选及检测为主线的系统性的实验体系。其内容包括质粒DNA的提取、目的基因及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目的片段与载体的体外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质粒的转化、重组子的筛选以及鉴定。整个实验内容紧密衔接, 较为完备地将基因工程学的上游技术综合为一体。实施教学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了解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流程, 查阅相关文献, 书写实验方案, 再进行实验实施。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文献资料的查询与消化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且实验的每个环节都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 所以学生必须关注每个环节, 才能顺利完成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树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概念, 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3 改进教学方法

3.1 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基因工程教学中, 传统的板书教学必不可少。这是由于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但知识比较凌乱, 更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基因工程学习中。板书教学能够很好的将这些知识系统而又精炼的展示出来, 并且有助于老师控制讲课的进度, 学生也可以详细的记好笔记, 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呆板, 所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于基因工程这门课程, 完全采取板书教学无法直观生动的将所有内容演示。另外, 板书教学中老师是主体, 学生认为学习的好坏只与老师有关而与自身毫无关联,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应用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信息, 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整体的过程动态化。它可以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课件是一页页地进行显示, 单独使用课件会降低课堂授课内容的连续性及关联性, 使学生不易掌握每一次授课的线索及整体内容。因此, 在讲课过程中很有必要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更为生动、丰富,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升华。

3.2“研讨式”教学

独立学院学生感应新事物的能力较高, 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 能够就某些问题提出见解。因此, 笔者设计一些讨论题, 供学生思考与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问题, 是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对现存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针对一些不一致的观点, 可以进行辩论, 不仅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使他们树立了看待科学问题的批判意识。

课程组的老师都从事了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 经常将科学研究结果融入教学,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申请一些研究性课题和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探索,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有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3.3“总结归纳”式教学

每一章内容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另外, 组织学生听取一些专题报告会, 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 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尝试通过对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乃虎.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孙毅.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21) :113-114.

[3]刘婵婵, 时全义, 刘均洪.植物基因工程对生物燃料生物质特征的改进[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8, 29 (3) :4-7.

[4]许崇波.《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 2005, 26 (6) :41-43.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8

(一) 国家信息化大环境

当前, 我国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软件产业是信息化产业的核心, 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软件产业而言, 除了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人才和高层次的软件构架师、项目管理人员外, 更需要一大批掌握多种技术、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 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的巨大成就。2010年, 产业总收入达到1.33万亿元, 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3.5倍。软件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不足0.3%上升到超过1%。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 从业人数由不足30万人提高到超过200万人, 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5.8%上升到18%。“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进一步促进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变大变强[1]。一方面软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一方面软件人才的匮乏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 软件人才需求结构

出现软件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跟不上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二是我国软件产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软件企业主要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 即软件工程师;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 即软件“蓝领”。软件企业要向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类人才在企业中的比例应呈金字塔型, 大量需要的是处于生产第一线、掌握熟练规范编程工具的编程人员, 应占总人数的60~70%。

●软件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能更加直接、深入地了解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 我们对LINUX技术服务中心、南大苏富特IBM-ETP培

邓艳华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训中心等培训机构, 亚信联创、中兴软创、文思创新等软件企业进行了走访, 发放了《软件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获取了翔实的数据资料, 同时了解到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

(一) 对软件工程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我们调查的软件企业对编程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明确要求, 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项。

1. 良好的编码能力和规范意识,

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 如当前流行的C语言、C++、Java语言, 熟悉它的基本语法、技术特点和API (应用程序接口) , 还要具备规范的技术文档制作能力。

2. 具备软件工程的概念。

从项目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模块编码到安装测试, 基础技术人员都必须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 并能胜任各环节的具体工作。

3. 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国家大力推行软件服务外包, 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扎实的英语基础对编写程序开发文档和开发工具帮助文件大有裨益。

4. 较高的职业素养。

它是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 包括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娴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水平、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进取心。

(二)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在调研中, 有些软件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 对目前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现状表示不满, 直言不讳地指出, 教育体制与企业需求已经出现断层, 软件产业发展面临巨大人才饥荒。

1.培养主体单一且滞后。面对如此巨大的软件人才缺口, 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体制却缺少必要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长期主要依靠扩大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的招生数量, 未能根据市场和实际需求来制订和改革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上组建的IT培训机构存在参差不齐、人员不稳定、管理混乱等不良现象。

2.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几乎是母体高校的翻版,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也错误地以软件中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

3.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独立学院一直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学生学过Java、C++、Pascal、DELPHI等多种语言, 却只为了应付考试, 写不出几行标准的程序, 缺乏实践能力和必要的职业素养, 公司聘用之后不得不加以培训。培训新人需要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既加重了公司的成本负担, 又加剧了人才的短缺。

●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为适应软件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厚、能力强、素质全、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应从软件工程专业入手, 逐步建立科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并实施日趋完善的培养方案。

(一) 明确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凸显与母体高校错位发展的专业特色, 重点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即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 软件工程专业应培养“软件蓝领”,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编码、测试和软件服务等。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以能力为本位, 以软件产业需求为导向, 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基础知识、熟悉当今主流的编程思想、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开发平台, 对软件工程化开发过程和规范有较深刻的认识[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具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进取精神、协作意识、自主性、时效观念等品质。

(三)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指向明确

国务院在2011年1月28日颁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发[2011]4号) , 其中“人才政策”第二十三条规定: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加强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此可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为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面对软件业的迅猛发展、精细的人才需求, 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经过我们近3个月的广泛调研, 归纳了国内部分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与实践经验, 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为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 基于“项目驱动”模型的教学改革[3]。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 是一种建立在构建注意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根据项目驱动教学法, 受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黑板系统的启示, 抽象出软件人才培养的“项目驱动”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 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等, 在不同的项目中实行角色轮换。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 (项目经理) , 他带领小组去做项目。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项目不断线, 而且由易到难, 规模由小到大, 做完一个项目再做下一个项目。整个过程都由相关的教师指导、监督。

在整个项目驱动模式的实施中, 学生在虚拟的“软件工厂”环境中学习, 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更加重视软件设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真实案例的学习, 实现对软件技术和工具的掌握, 在项目训练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 对考评方法也进行了改革, 更加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文档编写的规范化程度、担任角色的能力、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2.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1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 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并且参与面广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 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 已逐渐被社会和高校所认同, 将学科竞赛内容向高校实践教学转化,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从而丰富及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 实训“最后一哩 (Last Mile) ”——“3+1”后订单培养模式[4]。

独立学院要发挥民、优、特的优势, 积极推动软件工程专业大四毕业生就业前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通常称之为“最后一哩”。“最后一哩”方案的目标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密切结合, 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进入职场工作, 希望在学校、企业间形成一个新机制——企业实训, 把“最后一哩”连接起来, 在独立学院软件工程教育中引入了这一概念并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其中, “3+1”后订单培养模式就是实训的有效途径之一。

后订单模式作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途径, 其基本特征是将学校的后期教育和用人单位的岗前教育有机结合, 根据专业对口和用人需求, 将学生置于工场环境,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 同步完成在校学业和企业实训, 并以后订单方式落实就业。

近年来, 部分独立学院改革了教学计划——前三个学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任务, 第四学年在实训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学院先后与行业名企和IT培训机构签订了“3+1”定向培养协议, 在大三学生中进行选拔, 择优组成企业定制班, 学生暑期开始到岗进行实训。这些学生通过一年的工场实训, 熟悉工作流程、适应企业文化并完成学业, 直至最后落实就业, 走上工作岗位。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导入后订单培养模式, 一方面解决了当前应用型本科培养中实训工场缺乏以及理论教学与职场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并有效融入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语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对于我国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学院应当正视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错位、培养数量跟不上发展等问题,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环节, 早日成为“软件蓝领”的培养主体。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得出了“软件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结论。通过调查分析, 归纳出软件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目前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弊端, 结合软件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提出了独立学院实施项目驱动模型、参与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可行性方案, 经过实践论证, 对独立学院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全、宽口径”软件人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训,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2011全国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EB/OL].http://www.gdei.gov.cn/zwgk/tpxw/201103/t20110323_103840.html, 2011-10-15.

[2]马能和, 刘群.NIIT项目实践与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3]陈春玲, 费宁.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9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是一门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1], 其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自1993年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率先开设工业工程专业以来, 在全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国开设工业工程专业院校已经达到200多所[2]。其中, 包含不少独立学院。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沿袭母校的教学模式, 不论从教学课程体系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缺乏调整和创新。由于独立学院本身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招生资源等方面与母校存在差异性, 导致独立学院IE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优势。

由于工业工程在国内起步较晚, 许多专业资料、成果都来源于国外。加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社会不仅要求IE专业的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对专业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以独立学院为背景, 旨在提出一种IE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以期为独立学院应用型IE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同许多其他学科一样, IE专业英语是IE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IE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一方面, 由于工业工程本身起源于美国, 并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 许多经典和创新的理论都源自外国。学习工业工程这门学科, 本身就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国际交流, 以掌握前沿的IE理论和方法, 如此, 才能推陈出新, 为我所用[3]。另一方面, 从IE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 国内大多数设有工业工程部门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本土中小企业对于IE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全球经济不断发展,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剧, 要求IE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也逐步成为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因此, 工业工程专业英语已成为IE专业人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2 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由于独立学院本身和本科院校 (这里指除独立学院之外的一本、二本院校) 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 学院应该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 制定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目标, 由此展开教学活动,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所,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4]。工业工程专业则重点为企业培养具有工业工程意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以后在工作中, 可以承担IE工作相关的专员/助理等职务。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 创新能力较强, 重应用, 喜好动手, 操作能力较强, 本身也易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IE专业英语而言, 其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能读懂各种专业英语资料, 能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 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中心, 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 (听、说等技能) 。对于IE专业科技英语的写作能力培养则可适当降低要求。

3 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枯燥, 趣味性不够

目前, 国内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比较匮乏, 有的院校采用的是国外的原版英文教材, 或者是自己院校编写的内部教材。用得比较多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周跃进、任秉银主编的, 以及由王爱虎主编的工业工程专业英语等。这些教材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 内容全面, 基本上涵盖了工业工程专业的所有知识体系;其次, 理论性较强, 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数来源于专业文献或科技期刊, 文章科技性较强, 除了专业词汇之外, 往往还有较多的生僻词汇。由此产生的问题有:第一, 专业英语中的专业知识大都是学生学习或者了解过的, 比如, Operation Research (运筹学) , Ergonomics (人因学) , Simulation (仿真) 等内容[5], 只是用英语的方式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 内容本身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许多学校将这门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已经在前两年完成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 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已稳定, 对英语的学习也已经逐步懈怠, 失去了动力。由此, 教材中除去专业词汇之外的许多生僻词汇就成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一大拦路虎。笔者发现, 很多时候, 段落中的专业词汇学生全都认识, 但是还是不能理解这一段落, 原因就在于还有很多除了专业词汇以外的生僻字。如此, 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第三, 科技文献的内容严谨, 本身趣味性不强。如果授课过程中严格以教材为导向, 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形式主要以专业词汇讲解、文章翻译为主。这样教学的结果是, 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往往是老师讲得费劲, 学生听得无趣。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由每个小组负责教学大纲中的某一个章节, 通过在课下查找资料、准备演示文稿, 然后课堂上给全班同学分享。这种方式显然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并且, 这种方式的缺陷还在于它很难同时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只有当某个小组的同学作为知识分享者的时候, 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较高地调动起来, 大多数的学生作为小组课堂分享的听众时, 收效甚微。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如何采取多样化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就尤为重要。

3.3 考核方式结果化, 缺乏有效性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数以期末试卷考核的方式为主。考试的题型一般都以阅读理解和翻译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而无法检验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 这种考核方式会传递给学生一个错误信号, 那就是期末考试比平时更重要。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 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考前的突击复习取得好成绩。因此,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尤其对于专业英语这种需要平时积累、训练的学科。

4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4.1 教学内容创新化

1) 将工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扩展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英语的学习并不能只依靠专业英语课上的32学时, 而是应该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相联。在IE专业课程教学中, 同时注重专业词汇的介绍。比如, 在讲“工业工程”定义的时候, 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它的英文表达, 并且直接引用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所提出的英文原文定义。这样, 既能够使学生从美国文化的角度去理解IE的定义, 也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IE的定义。同样, 在教学《运筹学》这门课程时, 给学生同时介绍它的英式表达方式 (Operational Research) 和美式表达方式 (Operations Research) , 并分析介绍它们的异同。这样, 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让学生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

2) 开设双语教学专业课程。对于一些专业课程, 可以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影印版教材, 采用双语课堂教学。比如:《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Design and Material Handling》、《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等课程。

3) 补充专业英语素材。一方面, 可以根据课堂设计的需要补充一些相关专业英语素材。比如, 在讲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约束理论) 时, 可以截取Goldratt博士的小说《The Goal》中的片段和同学们分享, 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另一方面, 由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大四的实习就业工作的挑战, 因此, 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有关IE面试知识及技巧、个人自我介绍的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对独立学院而言, IE专业英语的教学应重点强调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 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口语交流、表达, 通过创新教学内容, 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丰富化。此外, 对于专业英语写作的学习, 比如, 英文摘要的撰写, 可以放到论文写作课当中作专题介绍。

4.2 教学方法多样化

首先, 除了基本的课堂讲授法之外,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取提问法、小组竞赛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其次, 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给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让学生分小组针对某些专题自己在课下广泛地收集资料, 并且准备PPT演示文稿, 然后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 既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讲台展示能力, 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升学习热情。第三,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发展的优势, 给同学们播放IE专业相关的英语视频, 然后组织同学们就视频内容发表看法、展开讨论, 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第四, 在课堂下, 进一步采用网络交流工具, 如, 网络教学平台、QQ、论坛等工具, 实现与同学们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和疑难问题指导。如此, 课堂趣味互动教学和课后指导双管齐下, 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4.3 教学评价过程化

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考核, 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接受程度, 以检验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考核往往以结果为导向, 不注重考核的过程化, 缺乏有效性。IE专业英语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尤为重要, 因此, 可以采取平时成绩50%, 末考成绩50%的比例, 引起学生对平时教学过程的重视。平时成绩可具体细化为个人作业 (如, IE专业英语文献翻译) 、单词听写、小组分享、小组讨论、课堂参与情况等不同部分。以此实现IE专业英语教学考核的过程化。既能够有效地追踪、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不良状况;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防止学生出现平时不认真上课, 考试搭便车的情况。

5 结语

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 剖析了IE专业英语在独立学院中“教什么”“怎么教”“能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等问题。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工业工程的教学和实践正处在一种发展和完善阶段。如何进一步结合各个独立学院的教学师资和学生等的自身特点和工业工程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IE专业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 仍然是各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树平, 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周建中, 武培军, 蒋勇.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3) :172.

[3]李发权.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2) :155-157.

[4]马立坤, 龚艳茹.独立学院《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初探[J].物流技术, 2012 (Z2) :233-234.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10

关键词: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专业+工具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介于学术研究型和技能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大多数[1]。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文对工程应用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进行简单探讨。

一、“专业+工具”培养模式的提出

现在机械类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绝大多数工程人员都是利用软件在虚拟条件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工作,所以在工程应用的背景下,工程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具解决工程上的实际问题。未来应用型机械类专业本科生至少应具备如下两种基本能力:一是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辅助工具进行工程开发和虚拟设计的能力。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理论依据提出的,意在培养“专业+工具”的工程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人才。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据调查,目前国内机械企业对机械类本科生就业后的普遍反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上岗适应慢,动手能力较差;二是缺乏对现代工程工作流程的了解[2]。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上,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计算机辅助与虚拟设计的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下:

1.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基本上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相关计算机辅助课程,但这些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相对“孤立”,在专业技术课程中没有很好的应用,也没有真正的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

2.缺乏专业工程应用的“标准训练”,即学生对技术标准的规范性应用不够严谨,而且对工程设计过程缺乏实践认知过程。

3.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底子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但机械类专业技术知识比较深奥,存在学生较低学习能力与深奥专业知识的矛盾,同时存在高校教育滞后于工程实际应用的矛盾。

三、改革的意义

1.在工程应用的背景下构建适合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的课程體系,为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将工程软件融合到专业技术课程中,将专业技术课程中抽象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降低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的难度,并能真实感受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能让学生具有利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实际工程开发的能力,即“专业+工具=工程开发”的能力。能让学生建立虚拟设计的工程意识和设计能力,规范其对专业技术标准的应用。

3.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会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形成学生主动学、教师喜欢教的和谐师生关系。

四、改革方案

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分别实施和贯通,最终做到“专业+工具=工程开发”的融合。

1.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上,要使学生建立专业理念,形成专业思维,要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兼顾“工具”的使用。

2.在专业软件课程教学上,要掌握软件基本应用技能,并学会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专业技术标准的应用能力。

3.在实践教学课程教学上,要做到“专业+工具=工程开发”,模拟工程环境,熟悉项目开发流程和专业技术标准。

五、改革效果

目前“专业+工具”的培养方案,在我院正在逐步实施,特别是在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明显提高。相信随着该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与实施,更多学生将会从中得到锻炼和启发,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淑辉,王海霞,李学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实验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10):64-66.

独立学院工程实训教学 篇1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最早由武汉理工大学开设。至今, 全国本科层面已有近百所高校开办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根据市场需要, 汽车服务业工程的培养目标已经从为汽车后市场培养汽车销售与维修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转向了培养专业通、外语精、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各种岗位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根据市场需求, 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以及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进行准确细致的定位, 合理设置专业方向, 加快师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综合性的专业人才是独立学院办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首要问题。

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 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经过5年的发展, 本专业拥有了稳定的生源、完善的教学和实验设施、稳定的师资和优秀的就业率。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其中许多都是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的共性问题。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和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 提出以下见解, 希望为我国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的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二、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1. 教师数量不足, 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由于独立学院教师待遇相对企业不高, 且工作地点离市区较远, 同时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因此许多独立学院都存在着汽车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 因而生师比较高, 教师教学任务重, 科研实践时间少。理论教学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 对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不够。教学工作成为衡量教师绩效的唯一指标, 这种模式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汽车人才。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教学秩序需加强。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院校,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态度差别也大。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讲得慢, 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还有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应付作业和考试。上课时总体出勤率和教学效率不高, 给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教学秩序的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3. 理论与实验环节脱节。

独立学院多仿照本部院校采用先理论再实验的教学模式, 且实验学时不多。不少学生, 到了实验课时, 忘了理论课的内容, 不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比如汽车构造课, 在理论课上学生不了解汽车各部件是怎样连接的, 所以对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 到了实验课, 大部分时间用来了解部件名称、工具使用方法、零件安装方法, 不能很好地复习其工作原理, 因而部分学生学完了汽车构造还是不完全理解汽车是怎样运转的。应合理安排实验课时的顺序、学时和内容,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实验学习的资源, 解决理论与实验脱节的问题。

4. 就业率高但留职率低。

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多数直接走上就业岗位, 少数会考取研究生或出国进修。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较好, 就业率高, 但也存在着学生盲目就业, 工作后转行较多, 留职率低等情况。所以,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较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科研能力差, 较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但对职业的要求较高, 既要待遇好又要工作环境好。这样的要求和能力的矛盾使得毕业生很难在大型汽车集团企业找到合适的定位。在学校就业率的压力下, 许多学生便选择了的4S店或汽车保险行业。但工作一年左右, 发现工作辛苦、工资没涨、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便选择了离职, 离职后待业一段时间就改行了。这样的结果使得发展前景较好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处于尴尬的处境。解决这一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明确学生的定位, 给予就业指导, 扩宽就业渠道, 增加校企合作, 等等。

三、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改革建议

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这里只就师资、教学、实验和就业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1. 稳定教师队伍, 培养双师型教师。

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师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退休返聘教师为辅, 合作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作为补充。其中较稳定的是与学校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这部分教师, 建立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是稳定师资、提高办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培养中青年教师应依托返聘教师和本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如规定新教师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听课任务;派遣新教师作为助教, 完成辅助教学、阅卷等工作;定期开展教师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等等。

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给新教师提供参与创新的机会, 如教研室课题申报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新教师参加, 鼓励教师读取硕士、博士学位, 等等。同时, 独立院校教学工作任务重, 教师缺少科研时间也是导致独立学院科研薄弱的原因之一。教师教学任务重, 教学是衡量教师工资的唯一标准, 使教师对科研缺乏积极性。应将科研纳入到教师工资考核标准中, 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如把教材编写、课题研究、辅导竞赛等加入到绩效考核中, 与奖金挂钩。

发挥优势, 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和汽车企业离职技术人员。通常高校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 企业离职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 应互相取长补短。如安排两类教师共同完成同一门课教学和实验工作, 以便于互相交流学习。同时, 组织教师走出校园, 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如有些学校安排新教师入职培训时到合作企业实习一个月, 学生进厂实习时老师轮流带队, 等等。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要改善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适当设定课程难度。教师讲课应深入浅出, 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 在课件中增加图片和视频, 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2) 加强教学秩序的管理。可采用抽查点名, 固定座位, 课上测验, 把出勤考核作为成绩考核指标之一等方式强制提高出勤率,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改革考试形式。可以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选用多种考核方式。如, 汽车贸易等选修课用写论文作报告的方式考核, 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汽车理论等必修课采用“一张纸”形式的开卷考试, 允许学生在考试中带一张A4大小的手写版的知识点总结, 把大量知识点枯燥的背诵引向理解和运用, 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复习。 (4) 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设置奖励的竞赛,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竞赛可以是省市级的科技竞赛, 也可以组织校内竞赛或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 等等。 (5)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理想, 缺乏为理想奋斗的毅力, 因此厌学。应加强德育建设,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专业兴趣。可通过在学生中树立模范, 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来激发学生上进的斗志。

3. 合理设置实验课, 建立开放实验室。

实验课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应合理设置实验课, 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应在专业课开始之前增加一个学时的认识和演示实验课。如在上发动机构造课前到实验室完成零件名称认识和组装过程演示的实验, 使理论课的知识不再抽象;在理论课相应部分结束时及时安排实验课, 以巩固理论和加深理解。在实验中,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理论课知识, 使学生将动手与动脑, 理论和实践结合。其次操作实验的小组人数不应过多,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加深认识。如发动机拆装实验人数不应超过5人。

目前,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建设都比较完善, 有大量的实验设备, 但学生的实验课项目不多, 造成实验设备的闲置。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建立开放实验室, 但效果不明显, 学生很少主动去实验室, 或不知道去实验室可以做什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来实验室学习。 (1) 在专业课开始前增加认识实验室的环节, 介绍实验设备、功能等。 (2) 公开实验室开放时间, 实验登记、工具借还制度, 并安排实验室教师给予指导。 (3) 实验室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的实验申请, 建立实验室意见簿或投诉制度。

4. 明确专业方向, 加强就业指导。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不仅包括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 而且包括汽车贸易、零配件生产销售、汽车保险等。可以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时分成几个方向, 使学习和就业更有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据地域优势, 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另外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设置长远的职业规划, 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选择专业对口单位实习, 增加社会经验, 巩固专业知识。另外应派专人对学生的就业单位定期回访, 了解学生的情况。

总之, 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改革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输送更优质的人才。

摘要: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师资、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就业等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平.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 2010, 11, (11) :49.

[2]孙凤霞, 夏文恒, 于洪超.“三本”院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6) :205.

上一篇:外国直接投资效应下一篇: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