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疑

2024-10-14

情境探疑(精选8篇)

情境探疑 篇1

一、情境探疑简介

情境探疑的实质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 (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习题等) 。“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中暴露的问题与存在的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 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但不管这些课堂教学的结构怎么变,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 这是一条明线,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这是一条暗线,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情境探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步:“提出目标, 指导自学, 质疑讲解, 练习巩固”。

二、灵活合理使用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顺利自学

(一) 整合教材内容修复思维体系

案例1:“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本将“轴对称”安排在初二第一学期, 内容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区别与联系、作图, 典型应用等, 内容完整, 结构合理。“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内容支离破碎, 如只介绍了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旋转后一对对应点的性质。而练习题中又涉及到了有关旋转的作图;应用旋转变换进行证明;计算;判断某个图形是否旋转图形等的题目。本来“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殊情况, 但课本并未提及这两种对称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学生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自学, 别说应对中考, 就连课本练习题也无法完成, 如果教师靠课后追加习题课的方式进行弥补, 那也只能起到“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作用,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做了如下的整合。

课前作业:

复习整理“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

自学指导:

第一步:回顾“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情况进行抽查并作适当的补充, 可用媒体展示有关内容。)

第二步:第一组学生类比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点和具体内容, 参考课本和练习册, 用10分钟查找“旋转对称”的有关内容, 把它们写下来。第二组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中心对称”的查找任务。

第三步:把你查找不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先向同桌或邻桌咨询。

第四步:两组同学的代表向教师咨询查找不到的内容。

第五步:两组同学分别汇报查找到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板书。 (板书设计突出三种对称的鲜明对比) 学生归纳记录。

第六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种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步:自学教师出示的三种对称中典型的应用题。

第八步:课后查找有关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典型练习题 (类似例题) 。

设计意图:课前作业是为了给同学提供对比分析的材料。课上将学生分组, 安排他们自学不同的内容, 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关键是能让他们体验向同伴学习的重要性, 真正做到共享资源。教师通过收集两组同学的自学内容, 巧妙地板书内容, 将三种对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查找同类练习题是为了让他们形成解题能力。这样的设计, 旨在用系统的观念, 建构的思想, 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于区别, 修复课本不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营造自学氛围, 激活求知欲望

案例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本内容在图形特征方面描述的比较详细, 通过“观察”介绍生活中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 通过“探究”揭示了两圆在五中位置关系下公共点的情况, 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学生自学, 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用数量关系描述两圆的位置关系, 只要求学生讨论, 至于从那个方向讨论?具体讨论什么?只字不提, 这种简单内容细说, 复杂内容一笔带过的呈现方式, 会使学生在自学时处于茫然状态, 其结局极有可能是有讨论而无结论。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 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自学指导:

第一步: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分钟)

第二步:观察:用多媒体演示两圆的运动过程, 注意两圆的位置关系。 (2分钟)

第三步:画图:画出你观察到的两圆的各种位置情况。 (5分钟)

第四步:探究:用线段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 比较两圆半径与圆心距在五种位置下的大小关系。 (10分钟)

第五步:自学课本例3, 注意解题格式。

第六步:当堂练习。

第七步:讨论:圆是轴对称图形, 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 找出对称轴。 (教师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

“回顾”是为了让学生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观察”多媒体演示过程是让学生快速学会简单内容, 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动手画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考查他们的观察效果。“探究”中指给他们具体的学法, 可也减少自学中的盲目和无效行为。“讨论”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的设计, 旨在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自学和合作探讨, 从而提高课堂自学效率,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情境探疑 篇2

中国电信定西分公司审计室 刘军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结合中国电信定西分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实际情况,重点说明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形式和方法,介绍了与自我评估方法相关的技术。

关键词:内部控制 自我评估 形式 方法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产生及发展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在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资源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设计的一套新方法,当时该公司面临着法庭判决要求该公司报告内部控制和传统审计程序在解决问题方面碰到了困难两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决定召开引导会议来说明双方的问题,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传统审计更为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方法。这一方法就叫做控制自我评估(CSA)。控制自我评估法的应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内部审计由此提高了审计效率;参与内控自我评估人员由此受到了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由此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回应;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则更为清晰、深入和及时。经过几年的尝试,通过这种方法,已经能够逐步提供该公司全部活动的可靠且最新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主要的风险经常在刚出现时就会被识别,在损失尚未蔓延前,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就能采取纠正措施。海湾公司独创的控制自我评估(CSA)理念受到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赞许和推广,其工作方法逐步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控制自我评估能够有效进行“软控制”的评价,提升控制环境,尽快找到并解决问题,预测并控制风险,使内部审计更具效率与效果。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2年的调查中,控制自我评估被列作“当前内部审计最佳实务”中的第二位,在“未来将愈加重要的实务”中排名第一。并且,这种方法的应用已从内部审计扩展至其他领域,组织管理层以此为基础发展出风险自我评估、道德自我评估、管理自我评估等新的管理工具,控制自我评估法已跨越出了内部审计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6年5月9日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以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提高审计效率,对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推动其应用进行了规范。根据准则的定义,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法是指由对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法区别于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的特征所在就是评估内部控制的主体不再是内部审计人员,而是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美国政府在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其中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必须对本企业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发表诚信声明,出具评价报告。对面临SOX法案约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控制自我评估更是一种有效和常用的方法。

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电信在美国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后,为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外部监管和内部发展的要求,中国电信在2005年自上而下组织开展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估体系,明确了自我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并且顺利通过了毕马威的内部控制审计。随后几年,定西分公司按照中国电信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成为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改进完善的长效机制。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形式和方法

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中,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法和管理分析法。西方国家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发展了多至20余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方法,但从其基本形式来看,也就是以上三种,但译名略有不同,即:引导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准则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时,应当根据行业特性、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

(一)三种主要评估方法的特点

1.专题讨论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

专题讨论会一般采用以下主要形式:(1)以目标为基础的形式,是指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展开讨论,并评价现有内部控制是否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以风险为基础的形式,是强调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确定现有风险管理过程是否适当、有效;(3)以控制为基础的形式,是对现有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讨论,评估其有效性;(4)以过程为基础的形式,是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出改善或简化流程的建议。从应用的效果上看,专题讨论会法是最好的,最能够达到目的,但是要成功应用专题讨论会的成本和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也是最大的,其评估结果受组织文化、管理风格以及参与人员素质的影响。

2.问卷调查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向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收集意见的一种方法。

调查问卷法能在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基础上收集到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等相关有用信息,但局限性主要在于:评估的内部控制会受限于问题的设计;问卷结果的可靠性很有可能会由于管理人员填写时的敷衍态度而打折扣;各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会隐瞒现有的内部控制问题。

3.管理分析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向相关管理人员收集信息,并将之与其他来源的信息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

管理分析法是由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询问、面谈等方式向管理人员收集其对内部控制评估的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观察、检查书面文件等方式得到的信息一并综合分析。这种方式介于传统的内部控制审计与完全以管理人员为主体的专题讨论会两种之间,也是一种比较节约成本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方法。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专题讨论会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优点,这也是内部审计实务发展的趋势。此外,针对具体控制活动还有询问、文件检查、重新履行、观察等评估方法。

(二)几种主要评估方法在中国电信定西分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中的应用

由于电信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复杂,所涵盖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层面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估操作过程中,我公司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相适应的评估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评估效果。

1.对内部控制公司层面(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监督)自我评估时,我公司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这钟方式能节约时间和成本,让受访者有充分时间去理解掌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及含义,调查问卷设计上也简便明了,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不了解”选项上打勾即可,设定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公司管理层和关键控制岗位员工,这些人员一般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问卷。内部审计人员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对公司层面内部控制总体情况的评估结论。

2.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自我评估时,我公司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集体讨论(即:专题讨论会)的方式。先由执行人就所负责的控制点的设计有效性填写调查问卷,由于执行人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情况,应该能够反映真实情况;再由评估团队人员对填写问卷调查的执行人进行个别访谈,询问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失效风险和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认识,核实执行人填写调查问卷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最后,由流程牵头部门组织该流程各控制点执行人进行集体讨论,应用专题讨论会的效果,一般采取以控制和过程为基础的形式,管理层和执行人对流程的目标、风险、过程等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审计人员对讨论情况进行记录,从而达到对流程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评估。

3.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采取调查问卷、询问、文件检查、重新履行、观察等多种方法。我公司的做法是:先由执行人就所负责的控制点的执行有效性填写调查问卷,促使执行人对所负责控制点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再由评估人员根据控制点的类型和重要程度等,合理选择询问、文件检查、重新履行、观察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控制点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查,询问是了解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的方法,文件检查是通过抽取并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记录和文件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实施的方法,重新履行是通过重新履行某项内部控制程序来验证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正确执行的方法,观察是通过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工作情况以确定既定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的方法。通过对控制点采取多种方法的检查,以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切实加强缺陷整改,堵塞管理漏洞,使得定西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有了显著提高,员工内控意识逐步增强,内控执行力得到贯彻,确保了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顺利通过毕马威的外部审计。2007年以来中国电信推动各省级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推广使用内控支撑系统,完善了自我评估手续和文档,针对控制点优化和固化了评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我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效率和效果。

三、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方法相关的技术

(一)结合风险评估技术

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技术,对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分析,能够把握评估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风险评估技术有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无论何种技术,共同的目标都是找出企业面临的风险、影响以及差距,运用这些技术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加强对重大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的评估,可以节省大量精力、人员、时间和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二)恰当运用抽样技术

在开展自我评估时,不可能去检查核实企业涉及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或每一笔交易,这时就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以提高评估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抽样就是在从评估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对评估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在评估过程中运用抽样技术,要确认评估对象总体范围、样本量、样本的选取、审查样本、进行评价。抽样方法有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可以在不同的测试中运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在当前计算机环境下,评估涉及的数据资料可能不再是书面纸质形式,而是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形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评估,自我评估过程也可以使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展,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这些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评估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例如:中国电信运用“内控评估支撑系统”,在已有的办公信息系统上,实现内控细则的管理、内控自我评估及检查的系统化和对内控评估结果分类汇总的电子化,规范了评估方法和程序,大大提高评估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中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形式,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这一重要工具,而且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在内部控制上的优势,合理计划安排,激发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督和改进,确保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有效防范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光远 严晖,2006年: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的解析》[J],中国内部审计(9),P10-P13。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4年:实施内部审计业务(CIA考试指定辅导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P125-P127。

情境探疑 篇3

[关键词]导入情境探疑情境自主学习问题探疑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16

课改以来,我校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最终摸索出了现在的“三学课堂”模式。所谓“三学课堂”,主要环节包括自主学、导学、探究学三方面。如何体现自主学、导学、探究学?我们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设计探究问题来体现。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将导入情境与探疑情境、自主学习展示的问题与探究的问题相互混淆,导致课堂设计环节和操作过程混乱,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浪费了课堂时间。本文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与同仁交流、共勉。

一、探疑情境与导入情境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目前盛行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在教学开始之际或不同问题的提出之际,我们往往会创设一个有意义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而对情境材料本身没有过多的分析或深入的思考,只是将学生引入即将学习的状态中,笔者认为这种情境创设属于情境导入或问题之间的过渡,而非探疑情境的创设。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

得便利和直观,能形象展示轨道运动与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关联,这无疑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地理学内涵,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改革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主要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只注意了作业的复习检测功能,忽略了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革作业形式,布置作业时要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业的答案也不应是唯一的,应有利于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对于地域文化这部分内容,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过多涉及,因此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通过搜集资料,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区和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在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与特征、农业生产文化(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业部门、农作物)、饮食文化、民居文化、地方文艺等方面的差异,并绘制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的知识网络。

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与自然交往的日益广泛与深刻,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日益显现。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创新精神必须要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我们的地理教学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今年暑假,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师生前往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北极这样的环境,以前只在书本中了解过,现在能亲身感受,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独特的地方。有的学生看到北极柳,这是一种只有大约2厘米高,匍匐生长的柳树,学生除了对它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外,还采集了样本,要在大学的研究室对这些样本做进一步分子层面的探究分析。有的学生则对冰川水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他发现那里的冰川并不是单纯的白色,一般是有三种颜色:有很多气泡时的白色、纯净的蓝色和沾有泥土等杂物的黑色。他从海里捡起一块冰尝了尝,冰块的表层很咸,但内部是绝对纯净的水,没有味道。他也取了样本,要与常见的河、湖水做一对比。这些实践无疑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去发现,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学生地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我们要着眼于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实施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经验,真正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育中落到实处,最终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姚小燕.地理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2(4).

[2]毛永新. 让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

情境探疑 篇4

一、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中班表演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选材上应该选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朗朗上口等文学作品。

二、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 我们创设了“你说我说故事屋”等区角, 为幼儿语言交流和展示提供了园地。表演游戏中道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 与幼儿共同商议并制作。如, 在故事《小兔乖乖》中, 根据表演的内容和情节, 我们用旧挂历纸做小兔子的衣服, 用大鞋盒做桌子和床, 用旧毛巾剪了做小兔的尾巴, 用旧丝袜放上棉花做大灰狼的尾巴, 再给兔妈妈准备围裙、篮子和棍子等等, 所有的道具都是通过师生共同商讨合作完成的。这样简单的造型和服饰, 更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三、表演游戏方式的设计

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能激发中班幼儿参与游戏表演的积极性。有了兴趣, 才能吸引幼儿进入真实与虚幻的情境中, 并让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下面, 我就以活动类型中的听说游戏为例, 说说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复习巩固发音, 扩展练习词汇, 尝试运用句型。在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 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程序和策略

第一步骤:设置游戏情景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 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 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1) 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 (2) 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 (3) 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第二步骤:交代游戏规则

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 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 (2) 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 (3) 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三步骤:教师引导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 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内, 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角色, 可以主宰游戏的过程。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 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 教师已从游戏领导者的身份退出, 处于旁观的地位。观察幼儿游戏时, 应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进行及时地指导点拨, 帮助这些幼儿更快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 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一员。

“驯鸽的飞声”探疑 篇5

赏析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老师们都会涉及描绘故都北平自然风物的五幅画面,其中,第一幅画面“清晨静观”最完整且最富层次感。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画面时,关于“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句,学生提出了两种理解:鸽子咕咕的叫声和鸽子飞行时翅膀拍打发出的扑棱棱的声音。我觉得这两种理解都不太恰当。

人教版《教师用书》上对此也没有详细的阐述,只在48贞有一句“……在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从视觉角度分析了这句话,那么,“驯鸽的飞声”具体应该指什么呢?

驯鸽,是经过人工饲养的家鸽,多数白色或瓦灰色,飞行时一般不会发出叫声,所以,学生的第一种理解不恰当。而第二种理解“翅膀拍打发出的扑棱声”应该是驯鸽起飞时近处听到的声音,不太可能是“很高很高的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一般情况下,驯鸽系有鸽哨,鸽哨又名鸽铃,属于一种民间风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国有不少地方都能制作鸽哨,而北京的鸽哨制作水平无论声响效果还是品种类型,都算是化较精致的,这与北京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鸽哨发挥作用,需将鸽哨系在鸽身上,鸽哨的系法极有讲究。选鸽子尾翎的中间四根,在距离臀尖约一厘米左右,用针引棉线平穿而过,打结系牢,这一准备工作俗语叫“缝哨尾子”。哨口朝前,将哨口的有孔哨鼻插入四根尾翎的中间缝隙中。此时,鼻上小孔恰好露在尾翎之下。用长约5cm的钢丝穿过鼻孔,弯成圆圈,两端扣搭成环,以防张开,这样鸽哨就系好了,鸽峭的效果随着鸽子放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鸽于自远方归来,回翔时,系哨起到预报的作用。鸽子围绕居所一再盘旋,这时最能体现哨子的作用。鸽群盘旋回转,哨口受风角度不一,哨音也强弱轻重有别,尤其是鸽群向左向右轮番回旋的时候,声响的变化更为明显、悦耳,欣赏哨鸣蓝天是养鸽者和聆听者共同的乐趣。

经过多方了解和认真分析,我认为“驯鸽的飞声”应该是:驯鸽从天空飞过时,鸽哨所发出的尖细、单调的声音,这样,才符合作者在故都民居清晨静观的实际,才感受得出故都秋意的“清、静、悲凉”。

情境探疑 篇6

1.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沉浸在探究的氛围中, 无疑是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如在教学《小鸟找家》 (湘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8 课) 一课中, 笔者设置了如下情境:顽皮的小鸟不听从妈妈的劝告而偷偷地溜出家门, 结果在狂风暴雨中迷失了回家的路。天马上要黑了, 小鸟该怎么回家呀?小朋友们听了这样的故事情境, 都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了自己最好的主意, 帮小鸟找回了家。

2.创设激励情境, 增强学生自信心

新课改中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但是很多小学生因“独生”惯了, 与人合作的习惯很难养成, 并且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或者表演节目。因此, 教师要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大胆去表现自我。如在传授《鸟语花香》 (湘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 一课时, 笔者首先让男同学扮演“鸟”, 女同学扮演“花”, 然后让他们合作上台表演。可以是合唱, 也可以是舞蹈……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鼓励小朋友们在“星光大道”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通过表演, 不但培养了合作精神, 而且增强了上“舞台”表演, 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3. 创设实践情境, 锻炼学生意志

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使学生在直观性的情境中掌握技法和要领往往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例如教学《梅竹精神》 (湘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4 课) 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名家画竹子的视频讲座, 让学生在名家的指挥中“布阵施战”,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并且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4. 创设操作情境,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美术课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不仅仅局限于绘画, 还有手工制作等。在某种意义上讲, 美术学科教学使孩子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手脑并用。例如在教学《小动物盖房子》 (湘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10 课) 一课时, 为了全面地调动小朋友们动手的积极性, 笔者创设了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刮倒的场景, 小猴子、大棕熊要为小兔子想办法盖房子, 可是办法有限, 让小朋友们为它们出出主意, 想想办法, 替小兔子盖一幢美丽、漂亮的大房子。通过以上的情境设置, 小朋友们纷纷动手, 用香蕉、橘子等物品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

5. 创设主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创设主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而直观地创设一定情境, 并提出与本课主题紧紧关联的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探疑,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 在讲授《小树快快长》 (湘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2 课) 一课时, 笔者首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棵小树的形象, 并提问:小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老师的提问,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小树能够带来新鲜的空气;小树能够阻挡风沙;小树能够防止泥石流;小树能够带来鲜嫩的果实;小树能够美化环境;小树能够让我们乘凉……孩子们对“小树”的探究性回答让笔者感动, 也让笔者震撼, 同时也使笔者受益匪浅。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 还有很多情境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去运用。如:创设民主情境, 激励学生思考;创设探究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等。总之, 让我们用一颗颗“情境”的心, 创设出更多的情境, 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摘要:“情境探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利用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设激励情境, 增强学生自信心;创设实践情境, 锻炼学生意志;创设操作情境,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主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等。

关键词:情境探疑,问题,激励,实践,操作,主题

参考文献

[1]实验教科书编写委员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湘版) 教材一年级上册使用参考[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2.

《围城》版本探疑 篇7

关键词:围城,版本,探疑

各种资料显示把上海晨光出版社1947年5月出版的《围城》列为的初版本, 这也无可厚非, 因为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完全可以成立, 我们可以称之为图书初版本。但是很快就要涉及的问题出来了, 《围城》在期刊上连载算是怎么回事呢?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出, 期刊连载的《围城》要比图书单行本早出版了三个月, 这一功劳将归功于唐弢和柯灵先生。唐先生率先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发表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这是不争的事实。民国三十五年一月十日《文艺复兴》就已经在下期要目预告中刊登了“钱钟书:围城 (长篇) ”的目录, 二月开始刊登了《围城》第一章。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归结为的初版本或者是叫《围城》期刊版本。上海晨光出版社1947年5月出版的《围城》可以称为图书单行本或是图书初版本 (图书第一版本) 。因此[文学视界 (http://www.white-collar.net) ]这个网站统计的13种版本还要加上一种就是期刊版本而且是初版本, 更确切地说是《围城》的连载版本, 因此应该说《围城》到目前为止共有14种版本。

1) 《文艺复兴》第一卷第二期至第二卷第六期连载十章, 民国35年2月25日—36年1月1日 (1947年2月25日—48年1月1日)

2)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于1947年5月出版了《围城》初版。

3) 美国印地安娜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英译本。

4) 前苏联莫斯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5月出版了俄译本。

5)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10月出版了本书的新版。

6) 法国克里斯蒂安·布热瓦出版社与1987年出版了《围城》法译本。

7) 日本岩波书店于1988年2、3月间先后出版了《围城》日译本上、下册, 书名被改题为《结婚狂诗曲》。

8) 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该书德译本。

9) 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于1989年9月出版台湾版《围城》。

10) 维吾尔文译本于1991年10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1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阿纳格拉玛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出版了西班牙文译本。

12) 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台湾英文本。

13) 韩国实录出版社于1994年5月出版了朝鲜文版上、下册。

14)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版的《围城》于1996年出版。

在揭示第一个问题之后, 第二个问题《围城》钱先生的序中有一段删节, 这是图书中所看不到的, 我们把书中的原序用黑体标出以示区别, 而期刊中的原序知者甚少。

在这本书里, 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 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 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 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杨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 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 替我挡了许多事, 省出时间来, 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 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佳话, 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 名说交付出去, 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 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 作品总是作者自已的。大不了一本书, 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 因此罢了。

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重印前记

《围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版, 一九四八年再版, 一九四九年三版, 以后国内没有重印过。偶然碰见它的新版, 那都是香港的“盗印”本。没有看到台湾的“盗印”, 据说在那里它是禁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英文著作里对它作了过高的评价, 导致了一些西方语言的译本。日本京都大学荒井健教授很久以前就通知我他要翻译, 近年来也陆续在刊物上发表了译文。现在, 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重新排印, 以便原著在国内较易找着, 我感到意外和忻辛。

我写完《围城》, 就对它不很满意。出版了我现在更不满意的一本文学批评以后, 我抽空又长篇小说, 命名《百合心》, 也脱胎于法文成语 (Iecoeurd'artichaut) , 中心人物是一个女角。大约已写成了两万字。一九四九年夏天, 全家从上海迁居北京, 手忙脚乱中, 我把一叠看来像乱纸的草稿扔到不知哪里去了。兴致大扫, 一直没有再鼓起来, 倒也从此省心省事。年复一年, 创作的冲动随年衰减, 创作的能力逐渐消失———也许两者根本上是一回事, 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 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这部书禄版时的校读很草率, 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 就无意中为翻译者安置了拦路石和陷阱。我乘重印的机会, 校看一遍, 也顺手有节制地修必了一些字句。《序》里删去一节, 这一节原是郑西谛先生要我添进去的。在去年美国出版的珍妮·凯利 (Jeanne Kelly) 女士和茅国权 (Nathan K.Mao) 先生的英译本里, 那一节已省去了。

一九八0年二月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钱先生提及“《序》里删去一节, 这一节原是郑西谛先生要我添进去的”但是原序中删除的是什么内容呢?这就是我们要予以揭示的问题所在。这一内容也完全可以证明期刊版本存在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证实期刊连载要比图书初版本要早。图书序中删除的内容在《文艺复兴》第二卷第六期的722页我们找到了答案。删节部分如下:

“《围城》序”

“……承郑西谛李健吾两先生允许这本书占去《文艺复兴》里许多篇幅, 承赵家璧先生要去在《晨光文学丛书》里单行, 并此致谢。好朋友像柯灵, 唐弢, 吴祖缃, 卞之林几位先生的奖励, 以及读者的通信, 批评者的谴责, 都使我惭愧。我渐渐明白, 在艺术创作里, ‘伯拉图式理想’真有其事。懸擬这本书该怎么写, 而才力不副, 写出来并不符合理想。理想不仅是个引诱, 并且是个讽刺。在未做以前, 它是美丽的对象;在做成以后, 它变为残酷的对照。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原文文字没改动) ”

五步探疑鉴赏诗歌 篇8

诗歌阅读教学, 必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要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可引导学生进行“五步探疑”:缘何写→写什么→怎样写→有何作用→抒何情。

“五步探疑”是互为联系、辩证统一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鉴赏古诗。

“五步之中, “缘何写”是创作背景, 这可从“注”或设题的“题干”中获得信息;“抒何情”是诗歌的主旨情感, 它附着在创作背景和描写的意象上, 如借景抒情、即事生情、用典寓意等;“写什么”是诗所描写的意象, 包含物象和情感, 如咏物诗所咏之物、边塞诗的边陲风情等;“怎样写”即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 如动静、虚实、侧面描写以及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有何作用”即艺术表达的作用。有些诗句前人有评价, 现在鉴赏者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要言之有理。命题者设置问题一般不超出上述内容。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1)

西山通虎穴 (2) ,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3) ,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1) 潘大临 (约1057-1106) :字邠老, 黄州 (今湖北黄冈) 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2)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 山幽僻深邃。 (3)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从全诗看, 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此题沿用了前几年的考查形式和赋分, 考查的是一首五律宋诗。学生对问题 (1) 直接作答是“怎样写” (诗歌炼字艺术) 和“有何作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的妙处) ;学生对问题 (2) 直接作答的要点是“写什么” (诗人写了什么样的生活图景) 、“怎样写”和“抒何情” (诗人情感倾向) 。但是, 在作答之前须整体感知, 再“五步解疑”。

第一, “缘何写”。读“[注]”可知, 潘大临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苏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 不禁浮想联翩, 感而赋诗。

第二, “写什么”。西山重岭叠嶂, 连绵不绝, 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 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 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 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 建立了盖世功业, 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 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 觉得一片明亮, 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 天空是如此的开阔。“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字很别致, 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静动结合的画。俱往矣, 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 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 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第三, “怎样写”。诗的前两联缅怀古时的英雄;诗的后两联结以归隐之志。

第四, “有何作用”。诗歌意境阔大, 笔力雄健。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 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对仗精工, 诗句凝炼。这只要看“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历史上建立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 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 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

第五, “抒何情”。诗人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人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 发出不平之声———“最羡渔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其中第三步“怎样写”是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以下几种。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 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属于文章语言的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 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 有直接抒情, 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 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 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 (辞格) 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上一篇:新增值税下一篇:故障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