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

2024-10-17

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共4篇)

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 篇1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进行学法指导,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见历史课堂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阶段。我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八种历史课堂小结形式。

1. 表格式小结

表格式小结就是把所学知识通过一定栏目的设计,运用多媒体展现出课堂教学内容的历史基本知识,体现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一种形式。表格小结的特点是内容简洁,形式明快,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巩固。表格式小结最好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放映中自定义动画功能,先打出表格栏目,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然后对表格中具体知识点采用一边由学生回答,一边由老师按鼠标的方法,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更能加强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同时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小结中来。

2. 知识网络结构式小结

知识网络结构式小结是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和脉络。这种小结便于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把握,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基本知识从几个要素方面加以记忆、理解、掌握。

3. 习题训练式小结

习题训练式小结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填空题,或选择题,或材料题,或回答题,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性训练,并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习题训练式小结所选训练题要紧贴本课内容,具有典型性,能巩固本课所学历史基本知识。填空题所要填的空白一般在10个左右,选择题8个左右,材料题的材料1个或者2个,问题设计一般不超过4个小题,设问要简单。问答题1个,一般问题设计不超过4个,同样,设问要简单。训练时间5分钟,最好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出示题目。

4. 数字整理式小结

所谓数字整理式小结就是利用数字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要点。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时还富有韵味,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兴趣,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 问题探究式小结

课堂小结能对本节教学内容高度概括,面面俱到固然很好,但每节课的课堂小结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囊括进去,有些问题需要在新授课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问题探究式小结就是授课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一个典型问题供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或互相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和交流。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认识与理解,设计的这一典型问题可以是人们习惯认识上容易偏差的问题,也可以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但问题不能很难。问题探究式小结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6. 逻辑结构式小结

逻辑结构式小结是粗线条地勾画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体框架,并体现出知识点的有机的内在的联系,形成逻辑知识结构系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概括这一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增强学生历史思维的整体性。逻辑结构式小结能培养学生视觉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实的概括能力。

7. 比较式小结

比较式小结是把两个性质相近或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包括制度,思想等)多角度地分析对比,找出两者或三者等的相异点或相同点。通过比较能加强对新授知识和已学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逐步掌握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方法,为探索认识历史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8. 语言文字式小结

语言文字式小结是采用纯粹的、精炼的语言文字对本节教学内容作高度概括和总结。这种小结方式在历史课堂小结中是授课者运用最普遍也是频率最高的课堂小结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历史思维能力,更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以上八种课堂小结方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当然课堂小结绝对不仅仅这八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吸收,借鉴自己还没有使用过的课堂小结方式。在这八种课堂小结中,具体到某节课到底应采取哪种课堂小结方式,一定要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怎样的课堂小结才是成功的课堂小结,我认为,第一,课堂小结应力求简明,一目了然,新颖,有新鲜感,能真正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第二,课堂小结要紧紧围绕历史课程目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 篇2

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多样,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归纳总结式

归纳式小结,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归纳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话。)

通过提问归纳小结,锻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对新知识加深理解。

(二)、启迪思维式

教育心理学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那么在小结教学中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设疑。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急于知晓的心理。我们知道,说评书的人常讲到关键处,精彩处,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一个悬念让你急于知道下一步结果是什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类似教学悬念。如:学完年、月、日,可出这样一道题“小明6岁了,可他才过两次生日,问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一般说,他应过六次生日才对,可为什么才过两次呢?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回忆今天所学新知,寻找答案。此种课堂小结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2)伏笔。即在讲授某一知识时,有意留下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的好奇心,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小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小结既小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3)延伸。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就只有在课前或课后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学好学科的知识,以便为将来探求本学科领域中的奥秘打好基础,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其方法:一是利用课堂小结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二是利用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后,老师作了如下延伸:你知道吗,为什么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个闰年是怎样走出来的呢?我们所经过的一日时间,是怎样定出来的?请同学们课后多多课外读物,了解更多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很快地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小结,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本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由此可见,巧设悬念,立疑激趣的启迪式小结,就是造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盼望“且听下回分解”。教学不应是“倾箱倒筐式”的,要教有余地,教有余味,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三)分析比较式

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以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以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例如,当教师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都已授完时,可把它们列在一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注意一些字眼,加以区分。让我们的学生不致于混淆它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四)图表小结式。

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小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乘法的解法时,由于受前面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的解法干扰,往往出现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乘和把带分数部分先通分、再约分等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可用图表小结。

又如复习“线的认识”这一课时,小结时可列出下表:

这样,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交流评价式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小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设计这样的小结:

师:如果咱们用满分“1”来表示你对这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呢?

生:0﹒9分。

师:比较满意,继续努力!你会更优秀。

生:0﹒8分。

师:你的满意度稍微差一点儿。没关系,只要不断努力,你会更棒的!

生:1分。

师:不错,很有自信!

将课堂评价与所学新知有效结合;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这一巧妙的课堂小结,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让学生直观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使之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大家从自己的收获上(知识方面、获得的经验方面、学习的心情„„)给这节课的学习打个分好不好,要说明理由。满分10分。

生1:我打10分,因为我不仅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特征,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将来在选择工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2:我打9分,因为这节课学习很开心,没有感觉累和乏味。

学生3:我也打9分,因为这节课的知识实在太有趣了,我想再学下去,但马上就要下课了,我有点遗憾。

„„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估算一下这节课的得分情况吧。

„„

师:经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平均数有了深入了解,如果让你在“平均数”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你会怎样填?

生1:有趣的平均数。

生2:善变的平均数。

生3:神奇的平均数。

生4:狡猾的平均数

„„

师:谢谢大家,希望平均数这个朋友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学生给课堂学习情况打分再求出平均数,这是让学生再次巩固刚刚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同时也能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对教师来讲是一次最真实的反馈。与此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了正确地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深刻地反思,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升华。这样的课堂小结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令人回味。这就不仅仅是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巩固提挈,而是让学生思维、情感乃至于智慧都尽情张现的时刻。可见,极其简单的课堂小结也能成为我们尽情发挥才智、引领学生情感升华的舞台。

苏霍姆林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小结中,你说,我说,他说,发展了同学们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活动激趣式:

1.游戏活动小结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新授知识。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数学课。如 “树上摘苹果”、“拍手歌”、“采蘑菇”、“送小动物回家”、“小小邮递员”等,都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游戏。例如教学“用4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小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即教师报题“12÷4”,学生取出12根小棒迅速摆出3个正方形;又报题“20÷4”,学生取出20根小棒摆出5个正方形„„这样将课堂小结有机的溶于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放松疲惫的身心,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变得生机盎然,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兴趣,收到“课以完,趣犹存”的效果。

2.竞赛活动小结

比赛能够鼓励人争先创优,人人都有上进心,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小学生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他们总是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赏,喜欢参加比赛,希望自己获胜,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我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中为学生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如:“爬山夺红旗”、“争金牌”、“抢答”、“争当小小数学家”个人或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学习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以赛代练,赛中有获。

3.故事活动小结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它之所以吸引人,则在于它有一定的情节,使人感兴趣,将它引入课堂小结,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年月日”教学中,课堂小结适时引用了大月小月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都认真地听,一下牢牢记住了一年里的大月小月。

4.口诀式小结

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又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结解题步骤为五步走口诀: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

一看:看清题目是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通:通分

三算:计算

四约: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5.音乐赏析小结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巩固新知的学习。

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课堂小结: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夸我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六、渗透式小结

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 篇3

一、数字式小结

有时一堂课所讲内容比较多,小结时可用数字把每个内容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并排成一定的顺序;有时所讲内容的重点是某一解题方法,但课本中只有解题过程,却没有指明解法的具体步骤,学生学后对解法茫然,因此在小结时就用数字组合关键词划分出解法中的各个步骤。为方便,姑且称这类小结为数字式小结。

例如,“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课,它的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为无论是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无理不等式还是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它们都是通过同解变形,使之成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后再求解集的。同时,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牵扯到不等式本身的性质,还有判别式、二次方程的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解集的确定方法等多知識多过程。因此,小结时针对其特点,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归纳为“一化、二判、三根、四解”。并结合例题讲明,“一化”是把不等式化为ax2+bx+c>0或ax2+bx+c<0(a>0)等“标准” 型; “二判”是用判别式判别与不等式对应的方程ax2+bx+c=0经判别有根后求出其根;“四解”是综合不等式本身及判别式和根等情况,再结合相应的二次函数y= ax2+bx+c(a>0)的图像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时的关键是要注意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开口和与x轴的交点等。这样由于步骤归纳得简洁明确,学生在解题时就会成竹在胸。

二、简明式小结

有时所讲一堂课的内容比较多,且要记的每一内容的篇幅比较长。除了教学生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趣味记忆”。小结时把所教的内容概括成几个具有押韵的词或带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简明有趣,又好懂好记。为方便,我称这样的小结为简明式小结。

例如,讲“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一课时,对数的性质有3条,运算法则有4个,如果压缩成7个短句,共17个字来表达其性质和法则,学生就会感到容易掌握。其3性质简记为:“正有对,1对零,底对1”;4法则简记为:“积和,商差,幂乘,根除”,并向学生说明。如其中的“正有对”,是指正数才有对数,或者说负数和零没有对数;“根除”是指正数的正的方根的对数等于被开方数的对数除以根指数,即“方根就除”之意。

三、绘图式小结

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有的内容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小结时,将透过抽象和复杂的表面,深入其内部,挖掘出本质和规律,根据其本质和规律,研究出所依托的模型,并绘出相应的图形。我称这种小结为绘图式小结。

经验告诉我们,数学中的“充要条件”一课,是学生学习高数的一个难点,虽然学生在上课时懂了,有的学生还会解相关内容的题,但是在学生学过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对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等四种情况混淆不清。若在学生当时学懂的基础上,结合简单形象的“线路图”进行小结。如下面4个图形(图略),设“开关A闭合”是条件,“灯B亮”是结论(图中另有辅助开关C),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会帮助学生辨明各自不同的四种情况,也就会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为将来学习“逻辑学”打下基础。但要注意。所绘图形的结构必须是简单的,且整齐美观,否则就失去了绘图式小结的意义。

四、关联式小结

有时所讲内容与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分层分级,相关项链。也有的内容与内容之间是一环连着一环的,其本质涉及的是解题步骤,从掌握了它们的关系或步骤进而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小结时把相邻的两级或两步之间用箭头符号顺次连结,在箭头边上还标出相应的条件或者说明。现称这种“流程图”式的小结为关联式小结。

像上面这样把所教内容,通过“编程”后成网络状呈现出来给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就是一个有序的简洁的整体,学生当然对所学知识就容易“贮存”,也容易“提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小结的内容要板书,并伴之以必要的归纳与说明。但要注意,小结就是小结,无论是其板书还是其归纳说明,都要像前面举例一样简明扼要,如若长篇大论,则会显得重复啰嗦,反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安排和小结本身的效果。

小议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小结 篇4

一、趣味式小结法

所谓趣味式小结法, 是指在课堂小结时, 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 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 又简明好记, 我们称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为趣味式小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 当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点比较多而要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又比较长时, 学生运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方法往往能事倍功半,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趣味式记忆法就非常必要了.

例如, 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式有四个,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怎样准确、迅速地选好适当的关系式, 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棘手, 但如果把选择关系式的方法概括成六个短句, 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 即“有斜用弦, 无斜用切;求对用正, 求邻用余;宁乘勿除, 取原避中”并说明, “斜”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弦”是指正弦或余弦, “切”是指正切或余切;“对”是指对边, “邻”是指邻边, “正”是指正弦或正切, “余”是指余弦或余切;“宁乘勿除”是指当可以用乘除关系式时, 选用乘法关系式, “原”是指题中的原始数据, “中”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中间数据.

又如, 在讲“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 可把其解法小结为“二元二次, 消元降次;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其中“消元降次”是指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分为二”是指如果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能因式分解, 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可化为两个方程组, 如果两个方程都能因式分解, 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能化为四个一次方程, 然后再解这四个一次方程组即可.

二、数字式小结法

所谓数字式小结法, 是指在课堂小结时用数字结合所讲内容的关键词语, 把某一节或某一章的每个内容串联起来, 排成一定顺序或划分出某一类题的具体解法步骤, 我们称这种小节方式为数字式小结法.在教学中有时一节或某一章所讲内容比较多, 或某一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是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而课本中只有解题的过程, 却没有总结出具体的解法步骤, 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误解, 解题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这时小结时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方法.

例如, 在讲“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配方法虽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 但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四种解法中的一个难点, 为化解这个一难点, 使学生掌握这种解法, 可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归纳为“一化, 二配, 三求解”.并结合例题讲明, “一化”是指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化为1;“二配”是指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使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 右边是非负数;“三求解”是指开方后, 解一次方程的两个根.

又如, 在讲完《因式分解》这一章时,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四种, 在对具体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 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因此, 在进行小结时要针对多项式的特点, 把因式分解的步骤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 十字相乘细评估.”并结合例题讲明, “一提”是指见到一个多项式, 第一步要看它能否用提公因式法分解;“二套”是指当多项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时, 第二步要看能否套用公式;“三分组”是指当不能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分解时要分组;“十字相乘细评估”是指当以上方法都不能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时, 最后用十字相乘法, 这样在分解因式时学生就会有条不紊, 游刃有余.

三、表格式小结法

所谓表格式小结法, 是指课堂小结时, 把当节所讲的内容分类整理后列成表格的小结方法.当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显得有些零碎纷繁时, 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法.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 又有规则可依.有时所讲的内容虽然简单, 但通过列表小结后, 能使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这样的实例很多, 这里就不讲了.

上一篇:金属纤维下一篇:乌兰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