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2024-05-30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共12篇)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篇1

企业文化是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特色化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烙印上典型的象征, 在形形色色的大小企业中增强辨识度, 占得市场份额, 赢得市场青睐。油田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特点, 该种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油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几下几方面探讨当前油田企业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一、特色性强的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每个油田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淀积。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当前油田企业文化最显著、最典型的特征。比如, 大庆油田具有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 其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折射出了英雄主义精神, 它时时刻刻鼓励石油人奋力拼搏, 围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为国争光, 为民族争气。“四个一样”、“五到现场”更是反映了石油人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我国地大物博, 民族众多, 由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油田企业文化之间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我国石油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特色化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 使得油田企业文化带有了浓厚的民族特点。西部油田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特点使得油田企业文化的特色性更加突出。比如, 西部的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玉门油田、吐哈油田等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建设起来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的融入丰富了油田企业文化的内涵, 使得企业文化显现出缤纷的色彩。

油田企业在近几年的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强调特色性, 个性的企业文化在为企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赋予员工荣誉感和实现员工成就感。

二、以人为本、科技领先企业文化特征

石油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井下作业、钻井、管线堵漏、巡线、巡逻、维修, 现场汽油较多, 有雨雾、尘土;海上作业有盐雾、海水侵蚀;是室外工作, 日晒雨淋, 一年中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40℃~50℃, 最高可达80℃。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之外, 石油人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危险系数高。这些因素使得油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以人为本, 从而使得企业文化抹上了以人为本的色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油田企业牢固树立紧紧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企业发展思路上, 油田企业管理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事理念,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2.油田企业加强对员工技能的培训,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素质, 促进员工思想观念、思想活动多元化, 从而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3.油田企业从各个方面关爱和善待职工, 保障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 及时解决职工所需等等。

在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 谁掌握了高科技, 谁就占据了经济的最高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在油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化工企企业主要分原油运输和存储, 原油裂解和炼化, 石油副产品深加工等主要几部分, 在这几个环节中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油田企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提高石油提炼的有效性;依靠科技创新, 勘探开发创出了高水平。

经济全球化对于油田企业发展来说, 既是一个机遇, 又是一个挑战。在企业文化的建设, 油田企业不断加强以人文本、科技领先的渗透, 从而使得油田企业文化具有了这鲜明的文化特征。

三、从创业走向创新的企业文化特征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 我国的石油完全依赖于外国进口, 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急于勘探、寻找石油,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为国奉献的创业精神, 以大无畏的精神对石油进行勘探, 培养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 是实现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创业走向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民族永葆生命力的外在要求。创新精神作为油田企业典型的文化特征, 它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 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 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使企业发展与时俱进, 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赢得竞争的优势。比如胜利油田“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其从陆地走向了海洋, 从国内走向了国际,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创业走向创新的油田企业文化特点使得油田企业不断发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为油田企业文化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四、结束语

油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它不仅创造了无形的财富, 更对企业员工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企业优秀文化的感染下, 员工能够获得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工作。油田企业文化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民族精神, 更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企业文化为依托, 探讨了当前油田的企业文化特征, 比如特色强, 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等。

关键词:油田,企业文化,科技

参考文献

[1]温宁贞.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力[J].四川冶金, 2006 (01) .

[2]王革.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 2005 (08) .

[3]丁宁.从生态学看企业文化的生存与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 2005 (02) .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篇2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美企的强劲竞争

在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中,美国企业几乎占据了一半以上。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下,美国的企业还是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企业竞争力。

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国企业不轻易扼杀员工的每一个设想。在许多公司,如果员工的一个设想在各部门找不到归宿,公司允许设想者可以利用15%的工作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设想正确。1985年10月,美国著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推出了《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企业共有的文化准则,这些原则是:目标原则、共识原则、一体原则、卓越原则、成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

提倡竞争和献身。竞争出效益,竞争出成果,竞争出人才,但竞争的目的不在于消灭对手,而在于参与竞争的各方更加努力工作。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为职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

奖励创新。美国许多企业都用不断创新来保持自己的优势。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美同IT公司都秉承了这一传统,使美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国际的前沿。这种优势的得来,是其企业文化长期积累和爆发的必然结果。

利益共享。美国许多企业实行股份制,职工通过持股,使其除工资收入外还能分到红利。此外还增加了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提高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安全感。美国最大的连锁店沃尔?马特公司、“旅店帝国”、希尔顿公司,均将一部分股份作为工资或福利分给职工。惠普公司还通过增加职工的福利(如为子女提供助学金),让职工共享公司成果。而其他耳熟能详的美国IT公司,也都早已用期权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一步步打造完全新型的跨国性的行业巨无霸企业。

法企的求新求变

法国人重视品质和创新、拥有创造力。法国的许多员工以在时尚产业工作为荣。以美容产品为例,法国专做护肤和美发的某公司,美容产品时时有新品出现。平均每2年换掉50%的旧产品,每5年产品全部更新。即使是企业的后勤部门也同样讲求创新精神,甚至他们的工作流程、招聘人才的工具也时时在变。

相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法国企业则比较人性化,比较注重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这样,对于一些资金投入回收期较长的工作计划,法企更容易接受一些。法国的大多数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对人才的主动性、创意性、诚信度和忠诚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德企的严谨细致

德国的企业文化明显区别于美国的以自由、个性、追求多样性、勇于冒险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也区别于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在市场中取胜的企业文化。

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德国的企业家们认为,在和谐的气氛中,能激发人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因此,德国企业管理者普遍注重与员工的沟通,采取种种措施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在德国企业,上级给下属布置工作,通常是首先问:“你现在有时间吗?如果有时间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然后再交待工作,没有命令,也没有强迫。员工和领导说话是不称呼其职务的。直接叫其领导的名字,这在中国的企业是不尊重领导的表现,是无法接受的。中国企业虽然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是,过多强调的是上下级关系,等级观念非常强。

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德国企业文化十分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这主要体现在注重员工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上。德国企业普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它的培训工作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不管是什么项目的培训,都要向参训的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难能可贵。在中国,很多培训都是业务培训,往往忽视了企业重要的价值观培训。

牢固的质量意识。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心目之中,质量问题能在德国企业的员工中形成共识,这是最可贵的。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举世闻名,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他们认为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之分。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了世界知名的品牌。大部分的德国企业,都认为树立质量意识是最重要的。例如,德国大众公司在职工中树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强调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熏陶,在企业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以新取胜在这里是另外的一个话题,西门子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注重产品质量。

优秀的服务品质。德国企业非常重视客户,注重诚信合作,创一流服务的品质。德国企业普遍注重以诚信服务客户、塑造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西门子公司提出的经营理念是“我们希望顾客回来,不希望产品回来”,为此,他们努力满足客户的每一个要求超强的责任心。责任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对自己对企业的责任、健康和家庭承担的责任;对自己身处的环境、社会以及世界都要承担的责任。德国工人的责任心非常强,如果操作规程上要求一个螺丝要拧12圈,他绝对不会只拧11圈。大众汽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责任”,为实现责任目标,大众公司提倡的企业哲学是,在世界上,我们生产、出售的高质量产品,使大众走向成功,大众人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来同定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保护好这个世界,让子孙后代更好地生存下去。

日企的“忠”与“和”

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本,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日本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和神道的“忠”、儒教的“和”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民族的单一性和社会结构的同质性。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民族。在漫长的日本民族历史上几乎没有民族大迁移及本民族之间的大残杀。社会结构比较稳定和统一。80%以上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同质社会中,继承了日本社会传统的“强调集团”主义和业绩主义相结合的献身价值观,对纪律的高度重视又成了组织目标实现的保证。

“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日本的农业诞生于公元1世纪,显现出一种“文化滞后”状态。但是日本发扬文化革新精神,兼容并蓄地输入外来文化以改造自身,公元7世纪进行的“大化革新”,缔造出一个融合大唐文化的日本封建文化体。19世纪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又缔造出一个融合欧美文化的日本资本主义文化体系。

节俭意识强烈。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小物稀,这培养了日本民族节俭的观念,“勿暴殄天物”是许多日本人的口头禅,这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的汽车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这不能不说日本民族的这种固有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韩企的步调一致

忠诚、服从、诚实、勤勉的价值观。韩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一致,以企业主为中心的集权经营机制,营造出一种视企业为家庭的家风式企业文化,忠诚、服从、诚实、勤勉是其重要表现。素来崇尚勤劳美德、重视家庭的韩国人,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承担起对家庭、企业、社会的责任,使劳动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持续行为,自觉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群体主义的行为规范。在韩国,企业作为传统家庭的变形与扩大,构成了新的共同体。在企业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命运与企业盛衰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努力以对企业作出较大贡献来证明对企业的忠诚,显示出巨大的集团效率。组织成员之间能相互尊重信任、协调合作、团结友爱,这与西方文化在组织成员之间提倡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群体主义的行为规范,在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方面,比个人主义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恒定性,这也是决定韩国企业组织活力特性的重要因素。

重教尚贤的传统。韩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就已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至90年代,中等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全社会都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尚人才的风气,在企业也不例外,严格的人员培训,使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才第一”的思想渗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韩国企业的人员培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工作锻炼培养人。另一种形式是脱产研修,一般大的企业集团都设有研修院,开设适合于从最高经营者到普通职员的课程,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灵活多变、积极推动企业发展、勇于实践、挑战新技术、具有诚实性和责任感的各层次专门人才。

“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特征 篇3

创业阶段

企业文化的最初形成,源自企业的创建者,这一阶段孕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今后所秉持的文化价值观打下最坚固的基石。

(一)一致的目标和决心。企业创建之初,成员往往很少,正是由于共同的想法使企业的几名创建者走到了一起,因此成员间的共同目标往往最为强烈,几乎把为企业共同奋斗当作自己的信念。刚刚创建的企业需要在各方面打下基础,繁重的工作要求团队成员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相当的创业才能推动公司的前进。团队成员需要有效的协作,彼此间要有充分的信任,团队的和谐、公平和财富的共同分享对保持团队战斗力至关重要。

(二)“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第一”的观念的树立。萌芽期的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经受得住无论是市场的兴旺还是萧条的考验,尽可能使自己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本质性的东西上无可挑剔,因为即使是产品的一点小瑕疵都可能给刚刚起步的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三)紧紧围绕顾客。企业最初的顾客是处于起始阶段的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些顾客对企业还很陌生,并不敢完全信任企业,为了发展,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中心,尽力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以顾客为中心的宗旨应成为企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也应是企业今后发展不可动摇的价值观核心。在这一方面,被誉为“无边界的帝国”的戴尔公司为世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四)强调灵活性。企业规模小,使得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但换一个角度,小规模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优势。因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中,较小的经营规模往往使得小企业能比大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转变生产方向或经营策略。因此创建初期的小企业应更加重视市场需求的任何动向,迅速作出应对,以抢占市场先机。

高成长阶段

当企业经历过艰难的创业时期,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市场逐步打开后,企业就进入了高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许多企业尤其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如著名的巨人集团、秦池集团、三株药业集团以及许多昙花一现的民营企业都栽倒在这一时期。成长型的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有:创始人集团和团队创造力的销蚀;作用职责和目标定义不清而引起的混乱或怨恨情绪;无法让后来的员工效仿创始人;协作的减少和特殊化;对自治权和控制权的强烈欲望;对运行机制和控制的需要;创始人团队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分裂。这些又可以归结为企业文化的钝化。因此,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保持其原有企业文化的核心并使之丰富。

(一)利益分配的平等。这里的“平等”并非指平均,而是与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相挂钩的均等,是等量贡献获取等量的报酬,这是保持创始人团队团结稳定的关键。蛋糕做大了,自然就面临着如何进行切割的问题。不少企业的衰败都是由于创始人团队的分裂甚至是其中人员的出走,导致企业高层的剧烈震动以及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因此,随着企业经营收入及利润的不断增加,要在管理层中秉持利益分配平等的原则,这将对企业今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公开与平等。企业经营规模的壮大必将带来企业机构组织的扩大。分工的细化、人员的增多、机构层级的复杂使得公司保持一致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公开与平等”的公司氛围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整体性。企业上下层级真诚的交流互动、各层级人员办公条件的公平性和优美的工作环境,都将使得员工体会到在企业工作的自由、放松甚至是幸福之感。企业的协调性与凝聚力将在这种氛围之下得到不断增强。

(三)权力的适当下放。企业不断前进,需要众人智慧的推动,而非仅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原始创业者需要将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一部分而非凌驾于企业之上。对于一些关键决策,创始人务必要在不放弃根本领导权并对结果负责的前提下下放一些关键职责。领导人的以身作则将会带动整个企业民主气氛的形成。

成熟阶段

当一个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其所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稳定成本与盈利的问题。与市场环境和行业特性基本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继续前进更需要企业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时期的企业规模已经较大,拥有雄厚的资本、众多的人才、强有力的商标信誉等优势,但机构的过度臃肿,过于封闭、派系化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并且骄傲自大、缺乏领导甚至是非规模经济等现象也是许多大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诟病。如何克服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坚持企业原本的文化特色。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顾客在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外,也同时接受了企业与众不同的文化,这是企业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如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的星级服务,可口可乐所象征的“美国文化与精神”、3M公司的“创新斗士”的形象等等都已在受众的心中扎根,甚至已经形成一种社会认同。对于这些,企业需要改进的只是继续强化它的措施而非其本身,否则不咎于自我毁灭。

(二)营造执着和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企业的上上下下都必须坚定地确立这样的观念——“目标平庸是危险的”。在一个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有成为第一或第二的目标的企业总是能战胜那些能力相同然而却满足于现状的企业。企业应该是“学习型的组织”,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企业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终身学习能培养人们远大目标、充分自信、勇于竞争、好学不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抛弃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价值观,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

(三)注重细节。企业的规模越大,工作程序、人事变动、行政琐事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企业除了要把握策略制定的总体方向外,也要提高对企业内部不断增加的工作细节的重视。

稳定阶段

这一阶段的企业除了继续保持稳定的赢利外,还可能进行必要的扩张。无论是进行企业的兼并、行业的扩张,还是地域的扩张,都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相容性,否则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一个有了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更要重视其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在企业进入稳定阶段时,企业管理者务必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兼并。最为成功的兼并,表现为企业能下工夫充分了解他们将要与之合并的企业,并愿意利用合作双方的所长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必然存在差异。对于两家合并的企业,如果对其中存在着根本性冲突的文化观念不加以适当的融合,合并的效果只会与先前的期望背道而驰。合并双方应超越“我们—他们”的态度,去了解双方的不同需求,了解产生一个整体文化的需要,这个文化将为一个整体存在提供目的或理由,使得合并后的企业更加强大。

(二)跨文化管理。企业向一个陌生的市场譬如海外市场扩张,另一国度可能完全相异的民风民俗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竞争优势提供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迪斯尼乐园在东京的成功要归功于日本文化和迪斯尼文化之间很好的契合,但是迪斯尼在法国却忽视了欧洲人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以及对迪斯尼的期望,从而进行文化的改造,结果遭受了重大挫折。

(三)行业扩张。行业文化的差异来自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像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技术更新速度,国家干预程度,市场竞争等等。企业采取一元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关键在于是否与企业的实力相适应,企业的实力既包括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硬因素,还包括企业文化这一软因素。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文化。多领域经营的努力可能会因为行业间的差异而遇到困难。例如,通用电气(GE)收购投资银行Kidder Peabody时经历了一场噩梦,通用的“每个价格上的利润”的文化对投资银行来说并不适合,而通用对电视网(NBC)的收购却产生了文化上的稳定。

辩证认识企业文化的特征 篇4

(一) 企业文化个人化

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 企业家个人文化的自然延伸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精髓、灵魂也就是企业家个人文化, 企业家的价值观和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 所以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或者说是企业家文化。

(二) 企业文化建设化

企业文化往往被认为只是经过刻意设计、专门建设后才会形成的, “企业文化是自上而下的, 老板定了纲, 再找专家设计成企业文化体系, 宣传、灌输给员工就可以了”, 所以这些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咨询或设计, 为企业精心雕琢, 设计出一套看似完整、美丽但却远离企业实际, 无法反映企业本质特征的东西, 这样的文化往往成为束之高阁的“经典”, 企业文化变成了给人看的作秀文化。

(三) 企业文化雷同化

在企业文化实践中普遍出现了借鉴别人的多, 自己独到的少;参照西方的多, 融汇民族的少;照搬、模仿其他企业文化的多, 形成企业个性文化的少;而且企业文化同质化趋势明显, 往往表现为文化物质化、文化言语化、文化广告化、文化宣传化等现象。

(四) 企业文化短期化

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 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自然规律, 短期化行为严重, 祈求企业文化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 急于求成;或者急于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 追求短期效益。

二、 企业文化本质的辩证认识

(一) 企业文化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究竟是不是企业家文化呢?对这个问题做出简单的“是”与“否”的回答并不能澄清问题,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二者的关系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绝对等同与否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什么是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文化, 指的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企业家的经营动机、经营风格和企业家的价值观、管理思想和行为准则等。企业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 是企业管理者人格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等品质及其所信奉的管理观念、方式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等的综合体。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拥有的共通的群体文化现象, 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群体精神财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千差万别的个体所共同拥有的群体文化, 其形成是企业内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产生的, 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认同与维护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

可见, 企业文化不是个人文化、个体文化, 而是团队文化的浓缩。企业文化自身就包含着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而协调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关系, 形成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文化正是企业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不可否认任何群体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个体文化, 同样,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企业家的个体文化, 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的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 事实上企业家也具备这样做的客观条件, 并且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个体文化的特征。但凝聚了企业家个体文化特征的文化并不必然等同于企业文化。相反, 不仅企业家个体文化的形成必然受到企业内群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而且企业家个体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 那就是一种个人文化而不是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企业家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要真正成为企业文化, 它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可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认同, 作为整个企业的群体文化现象, 其形成是一个企业差异化的个体文化与统一化的群体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动态文化统一过程。企业家的个体文化只是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并不能代替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组织中的共同文化现象。

(二) 企业文化是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刻意设计、专门建设出来的, 它来源于建设者的大脑, 定位于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 侧重于一种天马行空的策划, 甚至一种“文字游戏”, 它热衷于理论的全盘嫁接和专家的主观臆断。这恰恰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从渊源上看, 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所关注的核心, 正是源于企业本身文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它不是从企业外部可以直接嫁接过来的, 而是伴随企业发展始终的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的相统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生存方式是在特定环境中伴随企业生存需要及成长实践持续发展而来的, 不论一个企业规模多大, 也不论它发展了多少年, 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的文化, 就好比任何一个人不能选择要不要你的遗传基因一样。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企业, 其生存与发展都要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为使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 企业内部必然逐步产生并积淀成企业共同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任何一个企业即使不自主、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也必然造就它特有的异质性文化, 这种文化伴随企业而产生、发展直至灭亡。可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过程中的自发文化现象, 是在点滴积累、百川入海的累积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充实的。大量的中国企业都在扁平化、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等组织变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其效果却并不显著,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深层的自发文化并没有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被明确认识和利用, 这是企业变革的成效打了折扣。

同时, 企业文化又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即企业文化自发过程的打破, 是人们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的变革, 是自主构建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势企业文化的过程。作为一种“嫌贫爱富”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这种自觉性特征是企业发展到不再单纯受企业利润导引、而是遇到了来自非经济因素制约时的必然要求。企业自觉文化的形成源于企业本身发展的诉求, 建立在对企业优秀历史文化基因及企业发展现实的客观、有效解读基础之上, 通过自我认知、期望认知和外部认知, 准确定位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 最终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的一套文化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核心, 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 是对企业自发文化底蕴的挖掘和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过程中自觉文化的提炼, 是二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就会使企业文化的构建往往忽略了挖掘与改造随企业发展而形成的已有文化特色及存在价值, 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现实, 必然使企业文化成为远离企业实际、可以设计出来的嫁接文化。企业优秀的文化基因都是从企业的日常管理实践中一点点明晰出来的, 真正的企业文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企业, 它始终伴行于企业的现实管理实践中。

(三)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企业文化雷同化的根本原因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即企业文化是完全可以模仿抄袭的文化模式。这种认识的实质在于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 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企业文化的个性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差异化, 也就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 它是企业个性化的独特文化表现。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 企业的风格与形成的传统就不同, 所以对环境做出反应地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所在的行业及其特点不同, 面对不同的竞争压力, 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企业与企业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企业特点, 企业文化必然就不同;不同的文化环境背景下的企业文化也是各异的。这说明,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 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侧重点不同、价值内涵和基本前提各不相同, 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不同, 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

不可否认, 不同的企业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共性。就文化自身而言, 无论企业与企业的文化差异有多大, 它们都具有文化所应具有的共同特征。如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必然要受到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风俗等的制约, 必然要打上它所处的那个特定社会的烙印, 必然带有它们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文化的凝聚性特征可以通过共同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氛围和奋斗目标来增强凝聚力。就企业文化管理而言, 它必须让员工清晰地了解企业文化从哪里来 (历史) , 作为企业的员工现在肩负什么样的担子 (使命) , 企业将要到哪里去 (远景目标) , 作为企业的员工应当如何挑担前行 (价值观) 等重大管理问题。可见, 所有的企业文化不仅都会提到“使命、愿景、价值观”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都要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和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并很清晰地告诉员工怎么在工作中去践行。

许多所谓的专家也只是从理论到概念, 从概念到术语, 照抄照搬优秀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实例, 这对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是毫无助益的。如果不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就不能够有效地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活动, 无法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组织设计方面合理、有效地融合起来。

(四) 企业文化是一个的连续过程

企业文化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运动, 昙花一现, 很难发挥持久作用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企业过分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 导致企业急功近利的行为。一旦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功能没有在短期内见到效果, 企业就放弃了。这种行为背后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文化是一种习惯力量, 如果不对文化中起阻碍作用的成分进行批判与改正, 人们会依然恪守。人们不会主动放弃现有文化, 而去接受新文化;文化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即使企业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积极的改进, 新文化观念的进展也是极为缓慢的。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追求跳跃式的突变, 更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行为, 而要采取逐渐演进的方式,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忽视这一点, 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概言之, 企业文化既不能简单的被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也不能认为是一个可模仿的短期行为过程, 只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个性与共性、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连续过程, 最终才能形成具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摘要:近年来, 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没有企业文化似乎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对企业文化过渡的追捧冲淡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理性、冷静地思考, 在企业文化的认识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似乎不证自明但实质模糊不清、而又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从企业文化的辩证特性看, 企业文化应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关键词:个体与群体,自发与自觉,个性与共性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 2000.

[2]张厚意.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蒙牛企业文化特征、架构、内涵 篇5

3、什么蒙牛是的特征: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

4、胸怀:草原一样辽阔(胸怀多宽,事业多宽)

5、远见:雄鹰一样高远(登高望远,举重若轻)

6、思维:骏马一样驰骋(思维超前,观念创新)

7、品格:哈达一样高尚(洁白无暇,坦荡真诚)

8、蒙牛座右铭: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以事业为己任,不以利益为己有

当今社会,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做正确的事情,再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广告定位:草原、时尚、健康的倡导者

企业广告语:自然好味道 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蒙牛是草原、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

9、蒙牛文化的绿色文化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健康生活第一色,以统一的草原绿为蒙牛的基本色。绿色承诺、绿色责任、绿色关爱,蒙牛是草原。

10、蒙牛文化的四大管理思想 1)98%法则:

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

2)三个三原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三原则意味做百年蒙牛。三子:孔子:克己复礼;孙子:不战而胜;老子:上善若水;

三洗:洗面-----时尚形象;洗脑----全球观念;洗手----两袖清风。

三力:体力----产品经营;财力----资本经营;智力----品牌经营。3)奥运精神:是一种让全世界60亿人口为之振奋的精神;原则:公开公平公开。主题参与竞争合作,更高更快更好。育才观点:把用人工作变成为育人工作,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双赢。木匠观点:走进大森林,无材不能用,经历了挫折与磨难的树,树纹更加美丽,因而更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

4)1+1》2精神:蒙牛在大团队建设中,特别强调战略伙伴关系和结构调整效益,伙伴关系的实质不仅是平等,更是互补、结构效益大于单个效益的总和。

四、蒙牛企业文化的无形资产

1、正确的战略,独特的品牌,科学的模式,卓越的客户,学习的团队,创新的文化,科学的模式,超高速持续发展,必须有规划,有步骤地不断进行无形资产的建设。

2、蒙牛文化的价值链: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

3、蒙牛文化的自我超越的持续过程: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共同远景。战略创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

五、蒙牛企业亚文化的解析

1、战略文化:专注乳品事业,打造核心能力,强化危机意识,实施百年创业

2、人才文化: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学习培训,实施大师计划,成就员工价值。

3、经营文化:以需求为导向,以双赢为目的,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手段

4、竞争文化:倡导宏观联合,坚持协同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双赢。

5、产品文化:以品质取得信任,以品牌提升价值,以创新制造差异,以成本赢得竞争。

市场文化:客户就是市场,人心就是市场,家门口就是市场,企业价值链之间竞争本质是文化力的竞争。

营销文化:80%的是营,20%的是销,营造一种文化概念,率先深入人心,便是市场营销的一切,营销不仅是要深入,而且要“神”入。

新蒙商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篇6

一、新蒙商企业文化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新蒙商的内涵,本研究选择了改革开放之后在内蒙古创业和发展的典型企业30家,其中有28家企业属于六大优势产业,占93.3%。分别是:伊泰集团有限公司、霍林河煤业集团公司、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塞飞亚集团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万正投资集团、蒙牛酒业公司、内蒙古牛妈妈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兆君羊绒集团、包头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达蒙古王集团、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套酒业、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公司、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家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亿利资源集团公司、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乌兰水泥集团、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集团、内蒙古蒙牛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

所选择的30家企业的特征是:1.所选企业分布在11个产业。其中:煤炭企业2家、水泥企业2家、酒业企业3家、城市建设企业1家、乳业企业3家、羊绒企业4家、制药企业2家、餐饮业企业2家、车辆制造企业1家、食品加工企业5家、化工企业5家;2.所选企业以大中型规模为主。其中:特大型企业8家、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1家;3.所选企业发展时间以20年以下为主。其中:10年(含10年)以下企业有13家,10~20年(含20年)的企业有11家,20~30年(含30年)的企业有4家,30年以上的企业2家;4.分布在9个盟市,并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个地区为多数。其中:呼和浩特市8家企业、包头市7家企业、鄂尔多斯市6家企业、通辽市3家、乌兰察布市2家、乌海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各1家。

二、新蒙商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通过对以上30家新蒙商的企业文化原始素材进行分析,可提炼出新蒙商企业文化的13个构成要素,分别是:1.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包括冒风险、创业意识强、有社会责任感、创新);2.艰苦奋斗与敬业奉献精神;3.拼搏、进取精神(包括远大的战略目标、博大的市场观念、整合资源发展的理念);4.创新理念;5.绿色的经营理念;6.市场合作共赢的竟合理念;7.团队精神;8.和谐理念;9.诚信理念;10.以人为本的理念;11.社会责任的理念;12.学习精神;13.务实精神。

进一步对新蒙商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在新蒙商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以人为本理念、诚信理念、拼搏进取精神、创新理念的企业最多,分别达到了25家、23家、22家与21家,反映了新蒙商在管理实践中,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把诚信、拼搏进取和创新作为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不竭的动力源泉。以人为本、诚信、拼搏进取和创新成为新蒙商企业文化的核心。2.强调团队精神、艰苦奋斗与敬业奉献精神、社会责任的理念、务实精神、市场合作共赢的竞合理念的企业也较多,分别是19家、18家、15家、14家、10家。3.具备企业家精神、学习精神、追求和谐理念的企业均为9家。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到了绿色的经营理念的企业有8家。

三、新蒙商企业文化的形成

新蒙商企业文化特征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原因和背景的,可以归结如下:

(一)艰苦的创业环境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创业条件艰苦:交通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少,市场小。新蒙商的创业历史是一部艰苦的创业历史,企业文化精神和要素与这种艰苦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伊利公司的前身是当时濒临倒闭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当时的奶食品厂一片凄凉,两间布满蜘蛛网的车间,一个狭小的门面和八十几个无精打采的工人,仅此而已。而伊利要发展,面临的是呼市狭小的市场、落后的技术和僵化的体制。这是伊利改革和发展的起点,也是孕育伊利新文化的基本条件。而蒙牛成立之时,也只有一间租用的53平米的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乌兰水泥成长初期也是人才少、债务负担过重、地处偏僻,面临着“投产之时,便是下马之时”的危机。正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企业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获得了发展,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孕育、发展、形成。而“狮子和羚羊的故事”、“水泥精神”很早就被这些企业提倡、传颂和发扬,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二)艰苦产业特征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内蒙古优势产业中的冶金、煤炭、水泥等非再生资源型产业的企业,其工作环境艰苦,常常是噪音、尘土、高温相伴,甚至与大自然做斗争。这样艰苦的产业特征造就了员工抗争拼搏的精神。

新蒙商的企业大部分属于资源型企业,在实施资源外取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地外派管理人员和员工,他们长期两地生活,忍受物质生活和精神压力的痛苦,长期奔波,待遇相对差,家里老小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合家敬业的“奉献”精神也成为这些产业员工的真实写照。新蒙商的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形成了艰苦奋斗、抗争拼搏和敬业奉献精神的企业文化。

(三)发展传统产业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

大部分新蒙商所从事的产业为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电力、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一是需要创新精神,突破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无论是“草原兴发”.还

是“小肥羊”都在这方面有突出业绩。“草原兴发”在肉鸡饲养模式、肉牛羊的出栏模式方面,打破了农牧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观念,成功解决了农牧民致富与环境资源之间尖锐的矛盾,突破了企业规模发展与资源条件限制的瓶颈,为其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成长铺平了道路。而“小肥羊”则立足于火锅餐饮业,打破了延续至今的蘸小料吃涮羊肉的餐饮习惯,开创了不蘸小料吃涮羊肉的先河,顺应了现代都市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造就了“小肥羊”高速成长的不凡业绩。二是需要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博大的市场观念。由于当地区域市场小,传统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小,所以这些企业具有强烈的生存和发展意识,“走出去”的思想非常强烈。它们以全国甚至世界为目标市场,不屈不挠,不畏强劲的竞争对手;追求卓越,加强技术创新;重视实施名牌战略,积极维护产品信誉,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走出西部地区,在更广阔的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以,新蒙商资源型产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面对“大市场”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

(四)脱胎于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是生态文化。草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不仅把人当作“天”(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把“天”(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惜自然。这一特点直接导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草原文化天然地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草原文化是英雄文化。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新蒙商的经营理念、宗旨受草原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意识、建设资源基地的意识强烈。大部分企业均利用“公司+农户+示范基地”的方式,对资源条件进行改良或提供相关服务,保证绿色产业资源,追求与坚持“纯天然品质”,发展循环经济,塑造绿色产品形象。例如,以养殖加工为主业的塞飞亚集团“天然大草原、健康草原鸭、九十九道安检”的品牌优势;小尾羊“煮沸绿色梦想,涮出营养健康”的追求。

2.勇于进取、胸怀博大、敢于争先。新蒙商在创业时期就立志做行业领导者,甚至敢于逐鹿国际市场。例如,鄂尔多斯敢于“温暖全世界”,伊利争作“全球乳业的领先者”,蒙牛“强乳兴农”要成为“世界牛”。

3.具有敢于并善于用大思维、大手笔、大运动、冒大风险来做大企业的特征。立足于产业做市场,具有竟合意识,共赢的胸怀。例如“两牛”、“两羊”对市场的开拓;营销大手笔,目标市场的运作、广告、服务等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

4.学习进取性更加突出。崇拜英雄、效仿英雄。树立标杆,不断学习。万正集团的“建设学习型企业”、蒙牛的“学习沟通,自我超越”、霍煤集团的“学习观:学习会了学习,就学会了生存”。

新蒙商脱胎于草原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绿色的经营理念,建设区域品牌的理念、共赢的利益分配理念、培养市场合作共赢的竞合理念、争当英雄和学习英雄的标兵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强大对手拼搏的精神和学习进取精神。

(五)融合西部文化

我国的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1.西部文化具有融合性强的特点。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6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和谐相处。所以西部文化具有融合性强、包容性强的特点。2.珍重自然、崇尚科学的文化观念。例如,西北回族穆斯林在《古兰经》的启示下,正确地认识自然。他们仔细观察自然,总结出一些自然规律,并运用于社会生产。回族人民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如要求讲究清洁卫生,不允许污染环境,对动物不可以任意乱捕滥杀。在这种生态道德观的影响下,回族群众积极开发自然,努力生产,创造社会财富。3.集体文化观念。这是同我国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各民族生存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分不开的,也是同社会长期运作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和统一的计划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在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存群体的利益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这种社会生存法则,决定着个体在文化认同上必须以群体存在为价值本位。这种选择是西部少数民族生存经历中锤炼出来的民族文化自认。4.西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厚道、朴实、勤劳、厚实、凝重的传统文化。新蒙商的企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上述西部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构成要素的形成上:

1.追求“和谐”的理念。新蒙商中的各民族员工聚集在一起,彼此包容,团结协作,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例如,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雕塑是一座由三只巨臂托举的巨大结晶体。三只巨臂代表着蒙、汉、回等多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托举起吉兰泰盐湖银色的事业。伊利集团着力推进内部的多元文化发展,并强调多元文化的通力合作。内蒙古家园食品公司努力营造出“进入家园门,就是一家人”的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对和谐理念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对内的和谐上,也体现在对外的和谐。西部珍重自然的文化观念,也使得新蒙商注重企业与消费者、公众、社会、自然等的和谐。奈伦集团经营理念为:正德、利用、厚生,厚生者,即善待生命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拼搏进取的精神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国西部各民族主要居住地区多为大川、大山、戈壁、沙漠和草原,自然条件恶劣。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自己、为本民族创造一片生活空间的责任感。体现在新蒙商的文化建设中即为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被科学家钱学森亲笔赞誉为“你们从事着一项伟大事业”的鄂尔多斯企业家赵勇亮,在羊绒制品、路桥建设、沙产业草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1996年,东达蒙古王集团在鄂尔多斯地区投资24300万元,建设规模300万亩的沙柳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同处鄂尔多斯市的亿利资源集团十年内先后修筑了三条横穿库布其沙漠的“穿沙公路”,并在几年间陆续整合了300亩荒漠土地。真正实现了“沙漠绿了,环境好了,农民富了,企业强了”的多赢目标。

3.团队精神。集体文化观念的西部文化有助于形成新蒙商强调团队精神,例如,小尾羊的“鹰一样的个体,雁一样的团队”,鄂尔多斯集团的“众人划桨开大船”,科尔沁牛业公司的“团队精神高于个人利益”。

4.务实的工作作风与诚信经营理念。西部“朴实”、“厚道”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新蒙商求真务实的工作风格和诚信经营理念。如,提升拓荒奔牛“脚踏实地,勤奋耕耘”的素质与品格,是蒙牛酒业倡导的企业作风;市场化的绩效意识,是东达蒙古王的市场血统注入到每位员工身上的东达基因;“以业绩论功过,以成败论英雄”,是鄂尔多斯集团用人的基本准则。乌兰水泥的“实事求是”,小肥羊的“品质为本,诚信至尚”,包头华资实业的“以诚信为宗旨赢得市场信任”,都反映了企业对诚信经营的不竭追求。

作为在西部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新蒙商形成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对和谐理念的诉求、拼搏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追求诚信的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及其变革对策 篇7

一、厘清刚性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企业连续存在一定时间后, 企业的行为方式所包含的价值观念, 就会被企业内部大多数人当作共有的思维方式, 以此来认知企业所发生的事, 这就形成了企业这个小社会所共有的思维程序, 即企业文化。但是, 正如Meyerson和Martin所说:一个团体文化的本质就是持久的、有惯性的, 会对企业的战略调整等产生阻碍作用。“刚性”在物理学中是指材料的一种力学性能, 描述物体不易被改变的程度。对于企业而言, 企业文化中所具有的不易被改变的特性, 我们将其归纳为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

第一, 难以改变性。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说, 个体的心智模式必须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而个人的心智模式是由一系列认知判断和决策规则组成, 并且经过长期积累和修改而成, 因此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它决定了哪些行为将受到惩罚, 哪些行为将受到容忍或鼓励, 在这种强势文化的支配下, 企业内部便形成了好的东西继续发扬, 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由此, 导致了文化难以改变的刚性特征。

第二, 惰性。随着组织年龄增长和成熟, 企业一部分认知会囿于如何行事的共有期望之中。这些期望表现在长期形成的非正式规范、价值观、群体网络以及传记和英雄人物之中, 一个组织的过去越是成功, 这种认知便会越习惯化和根深蒂固, 并反过来助长企业文化的惰性和自满。

第三, 抗性。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企业试图保护自己以防御新生事物及其他转变企图的总体交流模式便构成了企业的文化。研究发现, 企业系统也有些类似于生物系统, 其文化所具有的上述功能类似于生物体内的抗体。企业系统会竭力阻止外部文化的进入, 如果某种文化已经进入, 他就会设法杀死它;如果不能杀死, 他就会寻找办法压制, 企业文化的这种性质即是抗性。

二、创造变革氛围

1. 高层领导及企业家的倡导和重视。

只有通过变革, 才能克服企业文化的惰性。而获得领导层对变革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是因为, 企业经营群体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的文化。没有他们的高度重视, 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与表率作用, 复杂的变革工程是很难推进的。另外, 高层领导是企业战略的制订者, 在形成和实施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的共同愿景, 领导者应通过自己及别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描绘公司的愿景, 挑选、训练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员工, 并激励他们对其认可。

2. 将企业文化变革贯穿企业各层次, 倡导全员参与意识。

由于文化的难以改变性, 企业中的每个人必须认识到文化变革的必要性, 并采取必要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变革中。首席执行官和最高领导层的全力付出是必不可少的, 但只有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重视他们的主体作用, 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企业必须创造一种气氛, 鼓励管理者对现行做法提出挑战, 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 激励人们去思考、改进和实施新概念、新想法。

3. 构架良好的组织保障。

让多数管理者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非易事, 现有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存在多年, 拒绝变革是非常自然的, 为此, 企业应下决心并采取行动, 实现自我转变。在实施变革前, 可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 由高层人员组成, 并考虑到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来源的多样性, 以实现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完整。该机构应拥有独立的身份和权利, 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变革的计划、实施和持续的支持, 为企业文化变革经理 (CIM) 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三、进行文化诊断

在改变企业文化之前, 必须对现行企业文化进行评估, 了解员工对企业的真实态度、看法及态度的由来, 明确现存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对生产率、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士气、企业整体效率造成了多大影响。目前, 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的方法有多种, 如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常规方法, 还有一些专用的工具, 如战略分析法、人际行为法、集体行为法、价值链分析法、帕累托原则、头脑风暴法等, 每种方法分析评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 企业核磁共振成像法 (O—MRI) 的特点就是, 它像医生深入观察身体内部一样, 通过各个角度集中关注有问题的区域, 不但可以检查企业的特定方面, 而且通过刨根问底的方式, 对情况进行层层分析, 直到最后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四、选择评估体系

企业文化的内容丰富, 辐射面广, 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要由四个层次九个要素构成。因此, 要做到对企业文化的整体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 就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考察, 选取一些能从各个侧面反映企业文化主要特征的要素。

1.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对其他要素起着主导和支持作用。评估时应着重考虑: (1) 对管理人员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员工利益、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2) 对投资者合法权益、消费者需求的重视程度; (3) 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 (4) 员工和企业的冒险精神、革新意识及创造力的发挥程度。

2. 企业行为规范。

企业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员工所特有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 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折射和反映, 在现实中真正起规范作用。对其评估可从企业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员工纪律、工作态度、领导方式、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 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和看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厂容厂貌、技术装备、领导形象、员工的精神风貌、企业信誉等。

4. 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显著影响, 包括内外部环境两大要素。对文化变革时的文化评估, 主要应侧重于内部环境, 如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物质人文环境和经营环境等, 以此考察企业文化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和能随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革的程度。

5. 企业文化网络。

企业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一种非正式的沟通手段, 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渠道。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传播和沟通。因此对企业文化网络进行评估, 可以从“硬性””和“软性”组成手段的具体条目来进行考察, 前者包括企业的广播、电视、报刊、文件、会议、员工培训等, 后者有文体活动、演讲比赛、节日联欢会、运动会等。

五、理顺变革流程

小新星企业文化特征调研及分析 篇8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校园文化、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企业文化在高职专业教学、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企业文化有助于建立新型教学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尽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很大帮助; 有利于教育教学内容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形成的被全体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这种特定的社会组织范围内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在企业全体员工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和体现。学术界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体现为人本性, 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

企业文化从内容角度大致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面, 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彼此和谐统一、相互渗透。

三、小新星企业文化特征的调研及分析

诺亚舟小新星教育集团是国际连锁特许加盟的中国知名幼少儿英语教育品牌机构, 于2009年正式跻身于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诺亚舟。是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知名品牌, 也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企业方。多年的校企合作, 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

诺亚舟小新星教育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积淀,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小新星企业物质文化特征

小新星各加盟学校在校舍、教室的布置和装点上有统一的风格与格调。集团对全国小新星学校的名称、校部装修、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统一活动、宣传用语、标徽使用和规章制度等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集团适时组织全国儿童英语的各种竞赛, 如朗诵竞赛、表演赛、知识竞赛等, 有效推动了小新星的教学交流,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集团为扩大小新星的影响和社会知名度, 提高小新星品牌的社会效应, 进行了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电视台;在《中国到其它国家报》和省市有影响的媒体上, 经常做一些宣传, 或者活动, 或者广告, 也为社会做了一些公益性的赞助活动。

(二) 小新星企业行为文化

在企业文化结构中, 行为文化处于幔层 (第二层) , 是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企业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 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及专业调研, 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小新星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标准, 用小新星总部培训师的话: 小新星需要的是最适合的人而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排序应该是素质—能力—知识。小新星对教师的要求十分全面:一个准小新星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理论素质、驾驭教材的素质和教学实践素质。简要概括为五心即“爱心、细心、耐心、事业心、责任心”, 四能四会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演会唱、能谈会跳”。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印证了“小新星”企业行为文化, 毕业生在经历就业后的最大感悟有三点:

1.对少儿教师的个人人文素质培养非常重要。 如好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沟通技巧, 等等。

2.在职场上, 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 即过硬的专业功底。

3.在校学习期间, 一定要多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积累经验。

(三) 小新星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小新星是民营企业, 其领导体制由于上市引入现代制度, 不是本文探讨的范畴。集团注重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了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小新星采取加盟的方式, 由长沙总部负责产品研发、师资培训等核心活动, 加盟学校负责开拓市场, 同时注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长远发展。

(四) 小新星企业精神文化

它体现了集中体现了小新星的核心价值观,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小新星的愿景:让每个孩子轻松获得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第二部分:小新星企业家的人格魅力, 小新星是一家民营企业, 杜天明董事长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并对少儿英语专业培训有着教育家的执著与专注, 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这种执著与专注推动小新星英语教育培训教育产品从“纽思达”系列到“领跑”系列再到高端产品DHR, 使小新星历经二十年风雨成为中国少儿英语知名品牌。

第三部分: 通过系列的制度建设使企业家对英语专业培训的执著与专注转化为小新星做专业少儿英语培训的心无旁骛, 因为专业、专注所以优秀。

参考文献

[1]袁锡明.从企业文化看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9 (3) .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篇9

企业文化就其根本属性来说, 属于企业管理学范畴, 它的作用是增大产品中的文化含量, 提升服务中的文化品位, 探索经营中的文化特征, 培养员工们的整体素质, 更新管理者的工作方式, 最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性质不同, 企业文化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 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便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有自己的个性, 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石油企业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紧密结合实际, 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 调动企业员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引导教育员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树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认真抓思想、抓组织、抓落实、抓实效。在实际工作中,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性, 广泛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弘扬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博大精深, 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 以“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核心经营管理理念, 以凝聚员工推动企业发展为主要特征, 由此构成中国石油企业永恒的精神纽带, 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是中国石油企业凝聚力、融合力、向心力的根基。离开这个根基, 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将成为一盘散沙。因此, 要大力弘扬企业精神, 并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 不断吸收其他企业的进步成果来丰富我们企业文化的内涵, 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的兼容性, 为企业发展和效益最大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中国石油企业获得巨大生存发展空间。

三、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石油企业员工素质是一种群体素质, 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涵盖科学文化素质、心理承受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对企业凝聚力而言, 企业诸方面素质都是其一定条件下的制约因素,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强弱消长。企业科学文化素质越高, 心理承受素质越强, 员工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就越强;企业的职业道德素质越高, 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以及员工之间的亲和力也就越强;企业的思想政治素质越高, 企业所处时代的进步政治思想, 就能成为团结本企业员工的一面旗帜。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 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 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使全体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习惯、文明向上举止、团结互助精神。达到风气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要在不断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上, 着力培育企业综合素质,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搭建员工发展平台, 提供员工发展机会, 开发人力资源, 挖掘员工潜能,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注重加强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岗位规范等制度建设。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入手, 从机关抓起, 从典型抓起, 从具体事情抓起,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蓬勃开展。

四、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培养团队精神, 实现个人聪明才智与集体创造能力的和谐统一, 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环境氛围, 积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关注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启发员工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使企业和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促使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释放。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中, 应该充分尊重员工, 体现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在石油企业内部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划, 相对岗位比较固定的基础上, 如果要使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 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 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 并在工作不断的磨合中形成, 它是企业团队精神形成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员工只有团结一致, 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 形成合力强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可以使员工工作心情更加愉悦, 工作热情不断提高, 员工的理想得到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调动员工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经济收入的提高。

五、恪守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环节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倡导公民道德规范, 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企业文化主阵地, 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 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宣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坚持用正确理论指导, 用科学方法引导, 用先进经验辅导, 用创新精神倡导,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员工培育与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 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选树与宣传企业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 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六、继承发扬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经过几代石油人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推动了石油工业发展的进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需要突出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 既要全面继承中国石油行业的光荣传统, 把发扬大庆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又要根据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 不断将探索和创新相统一, 积极汲取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整合、发展和创新, 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需求。

要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相结合,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篇10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抽象精神, 以及这些企业精神指导下的规章制度、环境设施、产品服务等外在表现。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 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员工力量, 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能力, 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管理实践的精神积淀, 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发展动力, 也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经济时代对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持续化等特征,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一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为显著特征的新型经济模式下, 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还是在具体的企业行为, 都需要不断去适应现代经济模式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新型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高效与柔性

现代经济社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变化快,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客户对服务的高效性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企业的适应变化能力的速度与柔性就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机航母诺基亚的败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没能够适应手机市场的快速变化。由此可见企业只有能够及时地随势而变, 不断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追求生存发展, 进而谋取安身立命之地。

高效的企业文化以生产的高效优质、员工的快速创新能力为标志。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 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理论上讲, 几乎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努力地去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 以追求上述那些有益的结果。但是, 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承担着确保企业战略和财务目标取得成功的任务是企业的员工, 企业文化只有和员工相融合, 才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2. 创新与学习

乔布斯有句经典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创新。近年来苹果公司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归功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过去的10年, 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 相当于微软的一半, 相当于戴尔的1.5倍。企业要发展, 必须能够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进行不断创新。

有效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够从战略决策、产品与技术、营销方案、商业模式到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整体全局与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全面开花”;而且从上至企业掌舵人、下到一线普通员工的每一层都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不能“一枝独秀”。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发、培育和提升成员技术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和学习体系, 首先要塑造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 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 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其次要构建一套学习、吸收、转化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体系, 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再次, 要制定一套针对知识学习创新与应用的、完善的激励、评估体系, 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 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创新能力, 才能使企业很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爆炸式增长的知识挑战。

3. 多元与包容

新经济时代还有一个相当鲜明的特征, 那就是开放与多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来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摩擦、碰撞与融合。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企业文化也必然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首先, 企业员工的民族文化背景越来越复杂多样;其次, 企业员工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再次, 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民主、自由与个性化发展, 作为个体的员工个人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并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兼容并蓄的多元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可以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 避免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与摩擦, 使企业保持和谐、有序、稳定、持续的发展。

4. 注重社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社会文化与环境的主要责任体。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997年10月, 社会责任国际组织联合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的社会责任SA8000标准, 从而揭开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序幕。2000年, 联合国正式启动“全球契约”, 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 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时, 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要保证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育上狠下功夫, 使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的一部分。

三、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自从20世纪90年代,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管理中。自此, 企业文化管理热潮便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起来, 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 但大多数的企业却是没有收到任何成效的。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 我们发现众多企业文化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和粗浅, 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仅仅流于形式

虽然企业文化管理在我国已被各类企业所认同并追捧, 但是大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认为现代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标语口号, 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认同感;有些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等同起来,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环境建设、标语口号、统一服装、举止规范等内容。显然, 这种过于浅显或偏颇的认识使得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培育工作流于形式, 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制度层面上,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在核心观念与意识的培育。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循和信奉的重要价值体系, 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等。它的使命在于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工作与行为的一致性、规范性、整体性与向心性, 使企业能够上下齐心形成合力, 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更加顺畅, 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 也使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更加明显。如果只注意表层形式建设而忽略内在价值和理念的培育, 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 难以持续的, 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和凝聚力, 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 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2. 急功近利, 企业文化培育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运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 是企业经营者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与传承的结果, 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建设, 只能进行长期的引导、培育与传承。但是目前无论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领域, 却普遍流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说法与做法, 这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至少是多数人人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没有足够的理解, 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这使得一些企业认为并期望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投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而忽略了对于企业文化培育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任何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与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唯有在战略、管理、执行, 以及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培育组织与体系, 并对企业文化进行长期的宣传、调整、改进、完善, 才能培养良好的、富有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3. 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 加大企业文化培育难度

调查显示, 合理的员工流动率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好处, 正所谓“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随着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企业对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断产生变化,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调整员工的知识技能结构, 以满足战略发展的需要。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 最直接、快速的方法似乎就是淘汰落后员工, 聘用新员工。于是保持较高的员工流动率, 就成为企业不断更新战略技能、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 根据怡安翰威特调查结果, 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 在全球处于高位。然而, 大多数企业却没有意识到频繁的员工流动却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产生难以预见的障碍。因为, 每一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趋同都需要经过理解、认识、接受、吸收并进一步传播的过程, 这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即便是企业的老员工, 对企业的文化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与趋同, 更不用说新员工。因此, 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势必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稳定, 甚至成为企业文化培育工程的障碍因素。

4. 企业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对企业文化培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产品快速的更新换代, 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和爆炸式的知识增长与科技创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与核心业务上, 才能在目标领域取得突破,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即核心竞争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外包给合作伙伴来完成。但却找不到企业文化培育的良好渠道与承接者。企业不得不集中精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知识技术的更新, 所以很多企业即便深知企业文化培育的重要性, 却也无暇分心顾及, 从而影响了本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上述对于新经济的特点与现代企业文化培育问题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培育需要转变思路, 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开.浅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4) .

[2]肖智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的新特征[J].企业导报, 2009, (10) .

[3]黄义.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 2014, (3) .

[4]王胜洲, 都娟.解密企业文化培育的黑洞[J].企业活力, 2008, (2) .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研究 篇11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新特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的竞争既是人才、技术和管理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在充分认识时代背景之后,可以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新时期企业文化都将与传统的企业文化不同。

一、创新性:创新文化孕育并推动着企业改革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并提升为一种社会主导意识。我国企业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创新”这一主题。在企业中营造一种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为企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如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以后,联想运用全球战略性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这个模式可有效地利用全球公司各方面、各区域的资源、创新理念和人才,改变联想的业务结构和运营模式。由于“全球资源配置的业务模式”与“联想全球新文化”两者的交互作用,使联想形成了自动地评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激励员工自动创新的运作机制。联想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创新文化的推动是不可或缺的。

二、诚信性:诚信文化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文化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无论是投资者利益保护、董事会履行决策职能,还是公司准确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等都需要诚信原则作保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诚信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2.企业声誉。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诚信声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尤其是名牌产品。品牌中蕴涵着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名牌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正因为它是企业诚信的最好标志,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其诚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产品的品牌竞争已逐渐取代产品的功能、款式而居于主导地位。有资料显示,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有形的物质部分仅占30%,无形的品牌却占70%。

企业要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中诚信形象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忠诚度和信任度,最有说服力的反面实例莫过于去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早在2008年3月份,三鹿公司就陆续接到了一些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三鹿公司不但不引起重视,反而不断发布不实消息称:“我们所有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直到媒体暴光和上级部门追查,三鹿公司才发布产品召回的声明。2008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单位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被告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至此“三鹿”这个号称价值曾高达150亿元的品牌被彻底摧毁了。诚信对于企业,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没有了诚信,肯定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融合性:融合文化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各方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正在持续不断的高涨。对于企业的成长而言,单靠其自身的内部发展是相当缓慢,要想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并购这一快速增长模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在谋求发展时无一不是采取以并购为主导的成长战略。实践证明公司跨国并购可能是所有合资经营中成功率最低,失败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以追究到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问题没有得当很好的解决。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TCL集团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从并购到解体总共不过八个月的时间。从双方合并到解体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合资前双方准备不足,尤其是对文化整合的难度估计不足;(2)轻视双方公司由于文化不同可能对合并造成的障碍,TCL甚至不愿意请专业咨询公司为他们就此提出解决方案;(3)合并后TCL基本不考虑阿尔卡特的文化,是一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原阿尔卡特员工的头上,以致造成许多员工的自愿离职,使公司失去了那些员工的技术专长。

对于跨国合并的公司来说,文化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公司文化层面的融合,另一个则是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要实现民族文化公司文化两个层面的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需要时间的考验。TCL想在几个月内就用自己的文化取代原来阿尔卡特的文化,最终导致解体,是对融合文化轻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耐心和对他文化的尊重是促进各方合作并取得共赢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丽.重塑文化因子[J].东方企业文化.2009(1)

城市历史空间的文化特征研究 篇12

针对历史空间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 需要采用不同的保护更新措施。在保护更新过程中, 要将保护与更新工作协调进行, 才能使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更加具有文化魅力。本文, 笔者深入研究了城市历史空间文化表象与特征, 为进一步协调更新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一、关于城市历史空间

所谓城市历史空间, 是指经过不断积累而形成的物质环境特色被社会认同的、带有某种精神意义的人类生活空间。城市历史空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形式, 它是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载体, 也最能直观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历史空间是以物质环境为基础, 涵盖更高层次精神意义的空间氛围。城市历史空间的形成,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岁月的变迁中, 环境不断变化、发展, 记录和承载着人们生活的各种痕迹。久而久之, 逐渐整合成为人类记忆中的某种特定情感因素, 并对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着微妙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空间地段具有了鲜明的历史色彩和历史烙印。

二、城市历史空间的文化表象

历史与文化密不可分, 所以, 城市的历史空间也会显示出强烈的文化特征, 城市历史空间的文化表象与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在空间中的反映息息相关。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类型, 城市历史空间主要表现为自然文化空间、民俗文化空间、历史街区空间、文物古迹地段空间、特色文化空间、传统商业空间等6种空间形式。

1. 自然文化空间。

自然文化空间是一种与城市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说这种空间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依托于自然环境。如山城重庆市内有长江、嘉陵江奔流而过, 又有大小梁山与真武山纵贯南北, 城市布局结合当地自然地形特点, 依山而建, 傍水而居, 形成滨江山城独特的魅力。

2. 民俗文化空间。

民俗文化空间是指民俗文化的承载空间, 根据不同的民俗文化形式, 民俗文化空间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同时, 这种空间形式具有历史久远性和功能的多重性。如, 城隍庙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既扮演着承载开办庙会的功能, 同时在非庙会期间也承载着参观祭拜的功能。

3. 历史街区空间。

历史街区空间是指保存着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善, 目前还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活的片区空间。历史街区空间多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具有强烈的文化韵味, 并成为世代相传的精神象征, 这类空间依然是重要的生活空间, 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

4. 文物古迹地段空间。

文物古迹地段空间是指由国家或地方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鉴定的, 确定为文物古迹的建筑物、构筑物及所附属的园林、绿地等周边环境相对集中的地区。文物古迹地段空间包容着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演变, 因此其许多环境地段和建筑类型成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并经年累月地迎接着游客对于一种历史情结的拜谒。这类历史空间的重要性更多的显示在其史学上的价值。因此, 常常用作博物馆、旅游景点, 而不作为当代生活的重要场所, 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

5. 特色文化空间。

特色文化空间是指现存于城市中, 反映城市近代或当代文化, 体现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传递地方特色信息, 或者是城市某种产业的遗存, 在城市纹理上具有特征的城市空间。特色文化空间中不一定存在大量的历史建筑, 它的形成也许仅有几十年甚至十几年, 但因其在物质空间上具有特色, 而被生活于其中的这代人和上代人所认同, 空间环境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 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 成为使用者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便是一种传统和环境的特征, 也是人文价值的重要呈现, 如北京大山子艺术文化区、北京的旧有胡同区、上海老里弄区等。

6. 传统商业空间。

之所以将传统商业空间单列为一种历史空间形式, 是因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重要价值。从总体上讲, 商业文化是伴随着商业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传统商业是一种行为模式, 常常以街道或者街区的形式存在于城市中, 因此形成了中国各个城市的商业名街。如, 北京的王府井、郑州的德化街、南京的夫子庙均是由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道演变而来的, 至今仍散发着古老的商业气息。作为城市历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商业空间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并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反映了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城市历史空间的特点

1. 具有特色的空间结构。

历史空间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历史风貌, 并且历史文化要素数量较多, 分布较集中, 保存较好,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景观风貌区。这些城市结构具有完整性、整体性, 能够体现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有较为明显的城市肌理、轴线文脉等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如古城苏州水路平行、河街相邻、前街后河相间的双棋盘城市格局。

2. 具有特色的空间类型。

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建筑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历史空间在不同城市往往形成地方特有的空间类型, 成为城市的特色, 具有特色的空间类型会给人以最直接的空间景观意象。如, 提及水乡便想到“水巷空间”这一我国江浙地区特有的空间类型。“水巷空间”是指两侧建筑与水面所围合的城市空间, 因其空间形状、两侧建筑界面及水界面延续状态的不同, 又存在各自的特征。这种特色空间类型是否依然存在, 能否持续使用, 对城市特色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3. 具有特色的城市片段。

历史空间所形成的特色的“城市片断”主要指人们通过一些特殊的、细微的空间细部来体验城市空间特色, 这些“城市片段”不具有空间结构的逻辑性, 也不具有空间类型的直观性, 它通过细部特征的强烈影响来打动空间的体验者。它可以是一幢标志性建筑、一个雕塑、一组建筑细部甚至一个标识性的景观小品。如, 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 故宫之于北京, 二七塔之于郑州。这样的“片断”是通过“点”来标识城市空间的特色, 不同的人对“点”的体验不尽相同,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不定性。

四、城市历史空间的保护更新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不断地新陈代谢, 作为城市的主人, 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成熟、更加健康、更加完美。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对城市空间的改造不能只停留在更新层面, 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保护, 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的历史空间进行保护性更新。

上一篇:高血压药物治疗误区下一篇:融资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