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引流管

2024-09-18

腹腔镜引流管(精选12篇)

腹腔镜引流管 篇1

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康复快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方法[1], 术中是否放置引流管与预防肝下积液、胆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现就LC中如何选择性放置引流管作一简要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共完成18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中转开腹者23例) 。其中男681例, 女1149例, 年龄在16~76岁, 平均38.3岁。术前诊断胆囊息肉样变56例, 急性胆囊炎73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41例 (其中萎缩性胆囊炎73例) 。共有446例 (24.4%) 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方法全部病例术前置胃管, 气管插管全麻下按常规LC步骤建立气腹, 穿刺置入器械, 均采用四孔法。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均用4# 丝线结扎。将切除的标本及取出的嵌顿结石装入自制的标本袋, 经脐部戳孔送出。引流管全部置于右肝下间隙。使用外径7mm乳胶管, 粗细接近腹腔镜细套管 (直径5 mm) , 这样正好便于从腹壁D孔 (腋前线与右肋缘下切口) 引出。此法引流无需另戳孔, 正好利用D孔, 放置极为方便, 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

2 结果

本组446例, 术后引流时间最短24h, 最长3d, 平均2d。446例引流液为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 引流量为5~60mL/d, 拔管指征:引流量<10mL/d, B超检查腹腔无积液。本组1~3d拔管。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 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有选择性的应用腹腔引流技术是确保LC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放置腹腔引流管临床上广泛应用, 腹腔引流术是应用最广且争议最多的外科技术之一[2]。如:胆囊切除术后肝下积液大多无临床意义, 可很快被腹膜吸收, 不致发生膈下感染, 少量脓液也可以被吸收, 放置腹腔引流管并不能减少腹腔及切口感染率[3]。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可以早期起床活动, 体温恢复正常和肠蠕动恢复的时间缩短, 肠粘连、肠梗阻、肝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了住院费用[4,5]。LC术后多无明显不适, 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就成了患者的主诉, 且有的患者相当严重[4]。除躯体不适外, 腹腔引流管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5];LC术后术野至少有30~50 mL渗出液积于肝下, 易导致感染, 甚至行成脓肿, 腹腔引流可使术野的积液、积血、积脓等排出体外, 防止感染扩散, 帮助术后患者的恢复[6]。此外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可诊断腹腔内胆漏和出血[7]。

3.2 我们有选择性的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放置腹腔引流管 (1) 对急性胆囊炎、胆积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术中污染严重者; (2)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粘连严重、有过上腹部手术史术中渗血较多者; (3) Calot三角区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的或术中处理不确切, 怀疑术后可能发生胆漏者; (4) 胆囊床破坏且有肝组织损害, 怀疑术后可能发生胆漏者; (5) 根据术者对LC掌握的熟练程度认为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其他因素。

3.3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个案, 为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及时发现腹腔内的情况, 及时处理。我们有选择性的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放置腹腔引流管, 患者均得到顺利康复, 效果良好。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为预防性引流, 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严谨操作、仔细解剖, 若超出术者的能力范围, 应及时中转开腹, 结束手术时认真检查术野, 根据术者的经验与判断有选择性的合理的运用腹腔引流技术, 既能保证患者的顺利恢康, 又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流的目的 (1) 通过引流液性质和量以诊断腹腔内胆瘘和出血; (2) 排除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等以减低压力, 消除对机体的炎性刺激; (3) 及时减少消化道漏出的消化液集积以便及时治疗感染; (4) 消除机体的炎性反应介质改变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 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 抑制细菌的局部繁殖[8]。因此我们认为有选择性的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 同时也能使患者得到最佳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183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结果 1830例中未放置腹腔引流者1384例 (75.6%) , 恢复顺利。余446例 (24.4%) 放置腹腔引流管, 均有少量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 术后24~72h拔除, 康复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 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引流管

参考文献

[1]Kane RL, Larte N, Borbas C, et al.The outcomes of elective laparo-scopic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J].J Am Coll Surg, 1995, 180 (2) :136-145.

[2]伍晓汀, 周勇.腹腔引流管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1) :35-36.

[3]庄永敬.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2, 9 (3) :204-205.

[4]巴明臣, 张红卫, 陈训如, 等.胆囊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 12 (3) :130-131, 136.

[5]赵树龙, 林浩, 姜波健, 等.腹腔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 11 (1) :20.

[6]章勇.胆囊切除术后引流与否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2) :171-172.

[7]陈训如.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对策[J].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92.

[8]王坚, 施维锦.胆道疾病的引流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02.

腹腔镜引流管 篇2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1.腹腔引流目的

(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等。(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3.腹腔引流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4.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腹腔镜引流管 篇3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引流管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01-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较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后胆囊窝是否放置引流管却没有必须的要求。我院对2011年—2012年开展的120例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放置引流管,另一组不放置引流管,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手术后放置引流管,40例未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一组均在术后48h拔除。

1.2 方法与观察 120例手术病人中有胆囊炎症水肿粘连重,胆囊积脓,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萎缩性胆囊炎等。80例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位于胆囊窝,40例未放置引流管,分别观察术后患者腹腔炎性积液的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

1.3 结果

1.3.1 放置引流管一组 48h后拔管,B超复查见胆囊窝无明显渗液,无肠胀气,术后第2天开始排便,术后常规使用3天抗生素,术后5天出院。

1.3.2 未放置引流管一组 48h后B超复查见胆囊窝少量渗液,术后第2天开始自觉腹胀,给予中药治疗后第3天开始排便,术后使用抗生素5~7天,术后6~8天复查B超胆囊窝积液完全吸收后出院。

2 讨论

腹腔镜引流管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检查和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卵巢单纯囊肿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5例、卵巢畸胎瘤18例、异位妊娠49例、输卵管性不孕 (术前经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伞端不通或通而不畅) 11例, 按术后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48例, 非引流组50例, 年龄 (32.1±5.6) 岁, 体重 (55.6±8.0) kg,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内异症患者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S分期标准 (r-AFS) [3], 观察术中内异症病灶部位、数目、大小、深度和粘连度进行分期和评分。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同一台腹腔镜系统, 同一人操作, 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取脐正中切口进镜、左下腹打两孔, 取仰卧位, 头低足高30°, 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Hg (1mmHg=0.133kPa) , 有输卵管通液要求者或输卵管不孕患者, 术前宫腔放置一次性双腔输卵管通液导管以备通液用。镜下检查盆腔, 根据术中所见行盆腔粘连分离、卵巢囊肿剔除、附件切除、妊娠输卵管开窗取胚或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伞端闭锁, 分离伞端粘连, 扩张后“+”字剪开, 行伞端再造术, 并行亚甲蓝通液, 直视下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切除标本用取物袋取出, 充分止血和冲洗腹腔后, 用直径0.5cm的软橡胶引流管, 通过左下腹下穿刺孔置入子宫后方深部及附件后方, 出腹壁与引流袋相连, 缝合腹壁一针固定引流管以防滑脱。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引流组与非引流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术后6h、24h、48h腹胀、肩部或膈肌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0~10数字量表法 (NRS) 对患者进行评分]、肛门排气情况、术后体温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当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 腹腔镜附件手术后, 不同疾病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后, 观察情况如下:于术后6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48h疼痛缓解程度 (即与术后6h疼痛评分差值) , 引流组明显优于非引流组 (P<0.05) , 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引流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引流组48例患者中, 引流期间仅1例体温高于37.5℃, 拔管后无伤口感染和引流口感染, 其中41.7% (20例) 患者诉引流口疼痛较伤口明显, 2.1% (1例) 诉肩部、膈肌疼痛, 14例患者24h引流液在100ml以上, 1例达280ml, 经床上翻身活动, 观察4h, 未见引流液增多, 给予拔管;非引流组50例患者中, 10% (5例) 术后48h内体温在37.5~38.3℃, 考虑术后吸收热, 48% (24例) 诉伤口疼痛, 14% (7例) 诉肩部、膈肌疼痛。见表2。

3讨论

3.1 腹腔镜作为微创手术, 现已成为附件手术的首选治疗方式, 特别是异位妊娠、内异症能明确诊断, 了解盆腔情况及时治疗, 有效去除病灶、分离粘连、恢复解剖、减少复发、促进受孕。也可完成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伞端再造成形等手术, 且能直视下了解双侧输卵管通畅情况, 术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可减少术后粘连, 去除盆腔局部对精子、卵巢及受精卵有毒性作用的免疫因素, 有效改善妊娠结局[4], 腹腔镜直视下手术, 对异位妊娠者, 可证实术前诊断并明确部位, 将诊断和治疗同时完成, 也可作为抢救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术式, 当出血达3 000ml时, 仍可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5]。

3.2 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及术后腹腔内积液、渗液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 有其特殊的并发症, 比如肩部、膈肌疼痛、腹胀等。CO2气体作为气腹可以刺激腹壁神经, 经腹膜吸收后在局部组织内造成酸性环境, 对膈神经产生损伤放射至肩部, 可引起术后肩部或膈肌疼痛[6]。腹腔镜术后腹部平片检查发现残余气体最多可持续7~9d, 平均2~6d, 术后腹腔内酸化引起腹膜刺激征和腹膜张力下降从而导致疼痛和腹胀[7]。本资料显示:部分患者术中已经充分止血, 腹腔冲洗彻底, 放置引流后仍可见明显引流液呈淡粉色。本文引流组中:14例患者引流液在100ml以上, 最多1例达280ml, 这可能与腹腔镜术后CO2气腹压力解除, 一些术中闭合的小血管再重新开放, 出现渗血、渗液, 特别是术中粘连明显的盆腔内异症、巧克力囊肿患者, 加之腹腔内残留的冲洗液, 术后引流液较多。如不能及时引出, 可在病灶部位形成新的粘连包裹, 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及正常受孕。在吸收过程中, 可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 出现体温升高。

3.3 对本资料观察发现:非引流组患者术后肩部、膈肌疼痛均明显高于引流组, 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晚于引流组, 这与腹腔内残留CO2气体刺激、肠蠕动减慢有关。放置引流管后有助于残留气体、腹腔积液排出,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观察引流液情况, 也可以间接了解腹腔病灶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肠管、尿管副损伤。本文资料亦显示:手术后放置引流者, 经床上翻身活动, 引流液较少或不增加, 24h内尽早拔管, 不增加发热病率, 引流组仅1例体温达37.8℃, 很快恢复正常, 与非引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综上所述, 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 特别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附件区慢性炎症粘连、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腹腔积血) 手术较适合, 可间接了解术后盆腔情况, 观察引流液形状, 判断有无副损伤;有助于残留气体、盆腔积液、渗液排出, 减少术后并发症,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郎景和.重视疑难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641-642.

[2]Wind J, Polle SW, Fung PH, 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s in colonic surgery (J) .BritishJournal of Surgery, 2006, 93 (7) :800-809.

[3]曹泽毅, 主编.中华妇产科学 (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92-1506.

[4]张镱严, 张文悫, 马存丽, 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100例 (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 23 (2) :140-141.

[5]徐晓雁, 范红, 汪玮.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59例分析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 7 (3) :209.

[6]Todd M Beste, James A Daucher, Donald Holbert.Humidifiedcompared with dry.Heated carbon dioxide at laparoscopy to re-duce pain (J) .Obstet Gynecol, 2006, 107 (2) :263-268.

腹腔镜引流管 篇5

摘要 总结了9例患者腹腔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了相应防范对策。认为腹腔引流管意外脱管的原因有医务人员因素、患方因素、管道因素、制度因素。认为加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及护士培训,全面的健康教育,完善管道操作流程,强化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各种脱管的防控工作,可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关键词:腹腔引流管;脱管;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2)06-0057-02工作单位:510288 广州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综合外科;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科陈妙贤:女,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夏菊兰:通讯者

收稿日期:2012-01-29 腹部手术后常需在腹部留置腹腔引流管,它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排出体内渗液,通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和气味等情况来判断有无腹腔出血或渗血、感染、腹水或者瘘的发生。保证引流管有效引流是外科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在留置引流管过程中常发生引流管意外脱落,引起引流管脱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消除引流管脱出的危险因素,保持引流管通畅对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预防以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1]。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发生腹腔引流管脱落患者9例,现对引流管脱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发生脱管的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9.16±13.25)岁,其中肝癌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结肠癌例,胰头癌

1例,腹腔脓肿1例,外伤肠瘘1例。其中,患者意识模糊躁动致引流管脱落1例,意识模糊自行拔管1例,夜间自行翻身脱落者3例,下床活动牵拉引流管导致脱落2例,引流管缝线松脱致引流管脱落2例。日班脱出3例,夜班脱出6例。2 原因分析 2.1

医务人员因素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脱管风险隐患预见性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导致了导管脱落;护士健康教育不足,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和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未掌握引流管的自我护理知识;对意识模糊、躁动患者未予约束;引流管固定方法不当或固定不够牢固;护士对患者整体状况未全面了解观察不仔细,巡视不足。2.2

患者因素 患者意识模糊、躁动;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及留置引流管配合知识,自我防范意不强,对引流管护理的意识弱,在下床活动、翻身或更换衣物时,因疏忽大意牵拉引流管导致其滑脱;患者家属夜间入睡疏于照看。2.3

引流管因素 引流管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是意外脱管的主要因素之一[2]。医生术中留置引流管时缝合固定不牢固,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缝线松脱未及时重新缝合固定,导致引流管固定不牢而脱落。2.4

制度因素 护士人力不够,各环节未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交接制度,对引流管脱管事件重视不够,发生意外脱管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内未组织集体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整改措施,对当事人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都是导致脱管的危险因素。3 护理对策 3.1

强化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的培养,鼓励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鼓励护士剖析工作中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护士对引流管脱管风险管理意识的教育,培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脱管风险隐患的预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采取有效措施纠正。3.2

加强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自护能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护理界的重视

[3],朱胜春等[4]调查显示家属与患者对引流管的自护能力影响着意外脱管的。因此,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引流管的自护能力,本科在病区的健康宣教栏定期张贴引流管相关内容的宣传资料,使患者能直观了解相关内容,并将引流管的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小册子,结合图片,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于术前1 d发给患者,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说明引流管引流目的及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术后应对清醒患者多次解释引流管的目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险性,指导其翻身、坐起时应先检查引流管有无牵拉,下床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将引流袋用扣针妥善固定于衣服上。

如发现引流管固定不牢固或脱出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处理。3.3

完善引流管操作流程 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建立预防引流管脱落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后接手术护士应对引流管做好标识,内容包括引流管名称及置管日期,并于床头挂防脱管标识;正确固定引流管,引流管近肢体端用胶布固定于腹壁,外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用扣针固定于床边,并留有一定的活动度,便于患者在床上活动。进行各种治疗、更换床单、翻身时,先松开固定部分,留有一定长度,做好各种护理后再妥善固定并检查腹腔双套管,防止压迫、打折、扭曲、脱落和移引流管。加强引流管观察及交接班,尤其在夜间和中午患者拔管的高危时间段应增加巡视次数,如发现固定胶布有松脱、潮湿应及时更换,发现缝线松脱及时汇报医生予重新缝合。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患者合作程度,对神志模糊、躁动、记忆力减退、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者给予肢体约束,并要求陪护必须提高警觉,如有需要可按呼叫铃请护理人员给予协助,陪护人员需暂时离开患者时应告知医护人员。

带管患者过床时,搬运前先检查患者携带的所有引流管,松开床旁固定,夹闭引流管,确定引流管固定牢固,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放置,确定所有搬运者均已经处于准备状态后喊口令同时搬运,过床后应立即整理所有引流管,并再次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5]。3.4

加强业务学习及培训,强化质量管理 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尤其是轮转护士、低年资护士、护生学习外科引流管护理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及技术操作训练;示范带管患者过床、翻身、更换床单时预防引流管脱落的方法,使其掌握引流管护理风险的预防方法与技巧,做到有效预防;讨论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改进肢体有效约束的方法;制定引流管脱管应急预案,让其熟悉事件处理程序及方法,定期组织考试,护士长应对科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时予以监测及评价,保证护理质量。3.5

完善导管脱落管理制度 对有导管的住院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导管风险评估,对存有导管脱落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导管脱落预报,并建立监控表进行跟踪。设立引流管意外脱落登记本,对引流管脱落相关资料作详细登记,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导管脱落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护理缺陷,探讨预防对策、方法,总结经验,并落实改进措施。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控,增加护理人员,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导管的患者每班交接,做好预见性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监督,实行三级监控,加强对导管患者的管理。4 小结

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泌尿外科 引流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5-01

泌尿外科术后病人的引流管特别多,护理也特别复杂。这些引流管起着引流尿液,保持尿流通畅,压迫止血或引流切口外渗出、积液,促进切口愈合,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漏尿及防止尿路狭窄的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好这些引流管的重要性。一旦引流管滑出、就有可能引起出血、尿漏、尿道狭窄等并发症而使手术失败。各种引流管与泌尿系统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对我科在临床护理中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熟悉各种引流管

要做好泌尿外科引流管护理,首先必须了解引流管的种类,熟悉本科各种引流管的作用。本科常用的引流管有:膀胱造瘘管、留置导尿管(普通导尿管、Fole氏二腔、三腔导尿管)。双J管、输尿管支架管、T字管、蘑菇头引流管等多种引流管。每种引流管可根据材料不同分为橡胶、乳胶、硅胶,它们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依次减小。

2 引流管的应用

2.1 普通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尿,如手术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测膀胱残余尿液,也可用作膀胱尿道造影。尿管型号根据病人而定。尿管插入长度女性为8cm,男性者插入见有尿液流出再继续插入2-3cm,如留置导尿可选用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 2.2 前列腺弯头导尿管:也称为PVC导尿管,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尿道前列腺膜部及膀胱颈部往往狭窄,普通导尿管不能插进。应选用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其头部成短细弯曲有一定硬度,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主要用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引起的急性尿潴留。

2.3 气囊导尿管:气囊导尿管分为二腔和三腔导尿管,双腔管在导尿管末端有一气囊,初次导尿者,导管不宜过粗,成年男性为16-18号,女性14-16号为宜。可以充气或注入液体5-20ml使其扩张。起局部压迫止血和内固定的作用,不易滑脱,另一腔管做冲洗或者引流,适用于长期留置导尿及前列腺术后压迫止血。三腔管除气囊和引流管二腔外,另一腔用于冲洗膀胱时连接进水管,做持续冲洗,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持续冲洗,引流膀胱内血性尿液,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也适用于各种膀胱手术后,可以避免做膀胱造瘘术。

2.4 膀胱造瘘管: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导尿困难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导尿术。用穿刺针在耻骨上穿刺膀胱,通过穿刺针置入造瘘管进行尿液引流。

2.5 输尿2/3支架管:常用于肾盂成形术和输尿管移植术后的病人, 有支撑和引流的作用,并能促进切口吻合,减少狭窄和便于观察术后尿量。 2.6 蘑菇头导尿管:导尿管的官腔较大,末端是蘑菇头状,有数个较大的孔,便于尿液及血块引流,并可起固定作用,常用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引流或留置、肾脏手术后的肾窝引流。

3 护理

3.1 选择适宜的引流管:根据手术名称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型号及引流管的特征作用,是做好本科引流管护理的前提。对于手术后各种引流管尤其是左右侧输尿管引流管支架管务必分清,有疑问及时向手术医生请教。

3.2 妥善固定引流管:病人回病房后及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妥善固定导尿管,一般采用双固定法(1别针,2尿钩),先用别针将尿管固定在床单上,再将集尿袋挂在挂钩上,男病人尿管从大腿上方引出,女病人尿管从大腿下方引出,注意放置位置,卧床病人应有足够长度适于更换体位,防止牵拉引起出血,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折转成角影响引流,病人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有多根引流管时,应分别标记妥善固定,以免差错。立即接上冲洗或无菌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引流袋固定位置不得高于切口平面,以防引流不畅或倒流。

3.3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减少感染的重要的环节,选择材料.粗细合适的气囊导尿管,妥善固定,采用封闭式引流装置,保证引流通畅.鼓励多喝水,以稀释尿液起到自洁作用。防止感染,定期消毒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尿道口近端2次/日。更换引流袋1次/日,标明时间,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慎防逆行感染。更换导尿管1次/周。保持各引流管周围皮肤干燥清洁,观察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 3.4 加强病房巡视:保持引流管通畅。巡视病房同时指导患者或家属定时挤捏引流管以防小血块阻塞,仔细检查,导管引流是否通畅、连接管有无滑脱,身体压迫导管、扭曲等。经常观察切口敷料,一旦湿润应怀疑引流管阻塞,如发现引流不畅或完全无尿液流出随时检查、及时处理。 3.5 用量具准确量取:及时记录各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及其性质,色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便于及时处理或决定拔管时间。

3.6 控制首次排尿量:尿潴留病人导尿后首次放尿应控制尿量<600ml,夹管15-30分钟后再引流,慎防大量放尿,导致腹内压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腹腔血管内,造成血压下降,产生虚脱。也可应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引起血尿。因此要指導患者或家属每2-4h定时放尿,以保证正常膀胱功能。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管倒置抬高,以免尿液逆流。

3.7 引流不畅的处置:挤捏引流管无效时,可以更换冲洗管和引流的接口,或用20-50ml的注射器,使用低压力冲洗,每次注入20-50ml以内生理盐水,冲洗液注入后全部抽出,反复3-4次,如不能解决,及时报告医生。 3.8 心理护理: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的必要性及术后置管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介绍拔管的指征,安抚患者焦燥的心理。鼓励患者自觉的进行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玉清,黄本卿,徐秋红等.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要点.实用新医学.2002.4(10):11-13

腹腔镜引流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共进行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患者50例, 其中男性患者23例, 所占的比例是46%, 女性患者27例, 所占的比例是54%;年龄最小的是36岁, 最大的是79岁, 平均年龄是 (46.3±2.4) 岁;其中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8例, 所占的比例是36%, 进行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6例, 所占的比例是12%, 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10例, 所占的比例是20%, 脾切除手术患者11例, 所占的比例是22%,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5例, 所占的比例是10%。

1.2 放置方法

在放置引流管之前, 首先要选择外径长度为0.8cm、质地好的橡胶管, 在腹腔端处剪2个到3个侧孔, 对于位于顶端的侧孔, 用肠线穿过其中, 打结, 形成线环, 其直径在2cm左右, 在结束手术之后, 放置引流管。将引流管利用腹腔镜分离铗, 使其送到脾窝最低处, 或者是肝下间隙温世孔位置, 也或者是结直肠吻合口处, 把钛铗钳带从线环中穿过, 将钛夹关闭, 把线环固定在吻合口附近的盆腔腹膜最低处, 或者是脾窝后腹膜的最低处, 或者是穿孔附近的低位处, 也或者是肝下间隙温世孔, 使得引流管固定在合理的位置, 在气腹取消的时候, 把引流管退出一少部分, 并固定在皮肤上, 并外接引流袋[1]。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 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 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在本组的50例患者中, 放置引流管的最短时间是4.5d, 最长时间是21d, 平均放置时间是 (7.9±0.8) d, 没有出现引流管阻塞、挪位以及漂移等现象, 并且拔管顺利, 没有并发腹膜炎、腹腔脓肿、腹腔积液等疾病。

3 讨论

在诸多的腹部手术中, 引流术的应用比较广泛, 绝大多数的腹腔手术都存在着是否防止引流管以及如何科学引流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患者因原发疾病而造成腹内积血、积液以及积脓等情况, 其治疗的目的以引流为主[3]。如果患者的原发疾病没有致使腹内积液的现象, 而在进行手术的时候, 由于手术创伤而导致腹腔渗血污染以及渗出淋巴液等情况, 也或者是在进行各种官腔吻合手术之后, 出现外漏内容物的时候, 都需要实施引流手术。所以, 引流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性, 而在整个引流手术过程中, 引流管的科学防置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在临床治疗中, 我们需要针对腹腔手术引流的目的, 而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引流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 绝大多数的患者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都是避免并发腹腔积血、积液以及肠瘘、胆瘘等疾病, 由于引流管属于一种腹腔异物, 出使得机体出现异物反应现象, 感染概率比较大, 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因此, 在放置引流管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掌控引流管的放置指征[3]。对于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 由于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若引流管放置不正确, 或者是引流管出现移位, 致使引流不通畅, 在影响治疗效果的时候, 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 通过对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 进行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意义,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 在放置和拔除引流管的时候都需要特别注意, 放置引流管的时候, 要坚持地位、捷径的原则, 接近需要引流的位置, 注意不要直接基础修补位置或者是吻合口, 注意引流的走行不要压迫神经、胆管以及大血管等, 引流管戳口要尽可能与腹壁的外侧接近。在拔除引流管的时候, 可以选择一次性拔除, 也或者选择分段逐次拔除, 如果引流不畅通, 或者是引流管放置的位置比较深, 可以选择分段拔除。由于钛夹固定是将腹膜小片结缔组织或者是胆囊床家住, 有效避开神经、胆管和血管, 在拔管的时候, 由于小片足足容易因坏死、缺血, 而使得钛夹出现松动而脱落, 会随着引流管的拔除而拔除, 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出血、损伤等现象[4]。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在拔除引流管的时候, 动作一定要轻柔, 不可随意改变引流的方向, 在引流管拔除之后, 要坚持是否已取出腹腔端钛夹, 确保腹腔内没有滞留钛夹。在本组的50例患者中, 没有出现滞留钛夹的现象。总的说来, 对于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 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在引流管的放置方面,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共进行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患者5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的50例患者中, 放置引流管的最短时间是4.5天, 最长时间是21d, 平均放置时间是 (7.9±0.8) d, 没有出现引流管阻塞、挪位以及漂移等现象, 并且拔管顺利, 没有并发腹膜炎、腹腔脓肿腹腔积液等疾病。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的过程中, 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可靠, 并且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是一种有效的引流管放置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引流管,钛夹

参考文献

[1]陈明福.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及指征[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7 (6) :623-624.

[2]刘滇生, 刘静, 吴淑嫒, 等.肝移植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 15 (7) :487-488.

[3]严立俊, 汤利民, 张赞,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流管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8 (4) :336-337.

腹腔镜引流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应用了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和没有应用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各有25例。将其中没有应用腹腔引流管的25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 对他们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将其中应用了腹腔引流管的25例患者分组为研究组, 他们不仅采用了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还采用了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中, 有13例男性患者, 12例女性患者, 患者年龄分布在21~63岁, 平均年龄 (45.5±4.5) 岁。其中, 15例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10例患者进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手术;研究组患者中, 有14例男性患者, 11例女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65岁, 平均年龄 (46.5±4.0) 岁。其中, 14例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11例患者进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手术。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都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相关的治疗, 对照组除此以外不采用其他的治疗方式, 研究组还应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根据实际统计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1.3临床应用价值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临床应用价值评定的标准。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热、腹痛、肩痛以及感染情况。康复情况根据对应手术种类的情况评估为显著、良好、一般和较差。整体的康复比例= (显著+良好) /例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并采取t检验, P<0.05, 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在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后, 我们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了重点统计。对照组患者中, 发生肩痛情况的患者仅有1例, 发生轻度感染的患者也只有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发热情况, 2例患者发生了肩痛情况, 3例患者发生了腹痛情况, 3例患者发生了感染情况, 其中有1例患者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1。

2.2 康复情况:

在治疗和跟踪访问结束后, 我们就两组患者的康复评定情况进行了比较。对照组中, 患者康复情况评定为显著的只有1例患者, 康复情况评定为良好的有13例患者, 康复情况评定为一般的有9例患者, 康复情况评定为较差的有2例患者;研究组中, 患者康复情况评定为显著的有5例患者, 康复情况评定为良好的有15例患者, 康复情况评定为一般的有5例患者, 没有患者的康复情况评定为较差。两组患者的具体康复评定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它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病痛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下就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的应用作几个简单的介绍:

3.1.1 胆囊切除手术:

患者成功切除胆囊, 而且缝合胆囊床后, 在患者的小网膜空隙间引入引流管, 选择内径、外径分别为5 mm和10 mm的引流管, 还要在引流管上留置三个策动, 于患者的腹壁后侧导出引流管[3]。在术后48 h后,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撤去引流管。因为胆囊切除手术的创伤小、痛苦少, 所以临床上广泛采用腹腔引流术。由上述研究可以发现, 在胆囊切除手术中放置引流管不仅可以减少术后腹痛腹胀及发热等不良症状, 也有利于将患者腹腔中的GR1气体排出体外。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所以说, 在胆囊切除手术中放置引流管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3.1.2 肝胆手术:

在肝胆手术中也经常用到腹腔引流管, 医护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 首先要向家属详细说明使用引流管的重要性, 让家属重视起来。然后在使用过程中, 必须注意固定好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道的畅通, 降低引流管被扯出的风险, 预防反流想象的发生, 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做好观察并详细记录下来, 以防止应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3.1.3 肠瘘患者:

因为肠瘘对患者的腹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 增加手术难度, 较难控制手术后的并发症, 很多患者甚至术后还会出现再瘘的现象, 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本身的痛苦, 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肠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引流管, 就是对肠瘘进行修补或者是肠切除吻合确定性手术, 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腹腔的污染, 减少患者的病痛, 提高患者手术的痊愈率。

3.1.4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对于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 需要在其下腹切口的旁边再开口进行引流管的放置, 而且引流管的长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并留有3~5个小孔, 并且还应该仔细的修剪引流管的端口, 使端口呈弧形[4]。

3.2 研究讨论:

本文以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普外科中,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价值。胆囊切除手术一般采用的手术方式多为腹腔镜手术, 它的优点就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恢复速度快。为这类患者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放置能够有效的排出患者腹腔内残余的气体, 还能够减轻患者的腹痛、肩痛等情况[5]。除此以外, 通过引流管还能够对患者的出血情况和渗液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 对患者的及时治疗有明显的作用。进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 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出血, 而且体内还会产生一定的积液情况。使用腹腔引流管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排出盆腔、膈下存积的积液, 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显著, 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6]。

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引流管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显著, 对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通过实例, 研究探讨在普外科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 其中有25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把他们分为对照组, 另外25例患者不仅接受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还进行了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 把他们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中, 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生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腹腔引流管,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宇.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22) :6002-6006.

[2]涂清华.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7) :149-150.

[3]史振军.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 :48.

[4]许海明.腹腔引流管与肠粘连关系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 2013, 8 (6) :750-751.

[5]姜庆斌.在普外中腹腔引流中采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12) :85-86.

腹腔镜引流管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普外科采用腹腔引流管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8.4±2.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术14例,阑尾切除术1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3例,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采取腹腔引流管。同时对照组选自同期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7~67岁,平均(50.7±3.6)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术14例,阑尾切除术1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3例,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未采取腹腔引流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组患者中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切除胆囊并将胆囊床缝合之后,在小网膜孔位置放置内径5 mm,外径10 mm的乳胶引流管,同时在引流管上剪3个侧孔,将引流管由患者腹壁右侧穿出,一般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完成48 h后拔除[3];阑尾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放置腹腔灌洗引流管,对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其进行右下腹部的外侧再做一切口同时放置引流管,在手术完成48 h后拔除;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手术后在患者下腹部右侧另做一切口并放置引流管,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病况来选择引流管的长度,不可过短或过长,同时在引流管侧壁进行修剪出3~5个测孔,同时将引流管的引流一端修剪成弧形[4]。

1.3 观察指标

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自愈率、上消化道穿孔修复术患者术后膈下积液及术后出血痊愈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0例,肩痛0例,腹痛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1例,肩痛2例,腹痛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自愈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阑尾切除后12例自愈,1例因瘘口无法自愈又进行手术治疗,自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阑尾切除后8例自愈,自愈率为61.54%。

2.3 两组上消化道穿孔修复术患者术后膈下积液及术后出血痊愈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前膈下积液10例,术后膈下积液痊愈10例,自愈率为100.00%,术前出血8例,术后出现痊愈8例,自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术前膈下积液9例,术后膈下积液痊愈6例,自愈率为66.67%,术前出血8例,术后出现痊愈5例,自愈率为62.50%。两组患者术前膈下积液及术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膈下积液及出现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主要采取腹腔镜切除[1],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且出血较少,恢复较快。在手术中采用腹腔引流管能有效的将患者腹腔内的气体排出,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愉悦患者及其家属心情,减轻生活负担;阑尾切除术患者特别是阑尾坏疽穿孔患者极易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2,3],且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采用腹腔引流管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痛苦度[5];上消化道出血修补术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积液等情况,因此对其采取腹腔引流管能及时清除患者腹腔及膈下的积脓[4],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腹腔引流管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未采取腹腔引流管对照组的28.57%,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腹腔引流管的观察组患者自愈率为92.31%显著高于未采取腹腔引流管对照组的61.54%,上消化道穿孔修复术患者采取腹腔引流管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膈下积液痊愈率为100.00%高于未采取腹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的66.67%,术后出血痊愈率为100.00%高于未采取腹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的62.50%,可见对普外科患者采取腹腔引流管极具临床效果。

4 结论

根据该研究可以看出,在普外科手术中采取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5]。

参考文献

[1]张家荣.54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3,8(8):369-370.

[2]刘家勇.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2014,14(8):156-157.

[3]史振军.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2):48-49.

[4]殷杰.普外科引流管的临床应用[J].维吾尔医药,2013,4(4):188-189.

腹腔镜引流管 篇10

关键词:胆囊炎,手术,引流管,护理

急性胆囊炎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胆囊颈部结石梗阻或嵌顿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 病情轻先非手术治疗控制感染, 使病情缓解后择期手术。病情危重、疑似穿孔或已穿孔的、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需急诊手术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5例, 女性17例, 年龄45~73岁, 平均59岁, 60岁以上者16例。既往有慢性结石胆囊炎者23例。发病时间6~48h, 平均12h, 均属急诊入院, 所有患者均表现有明显的右上腹疼痛,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右上腹压痛明显, 且有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及反跳痛, WBC:11~25×109/L, B超:全部患者胆囊均明显肿大伴积液, 胆囊壁增厚, 胆囊结石者31例, 但肝内外胆管均未见扩张或结石梗阻。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12h之内行急诊胆囊切除术, 术后置腹腔引流管, 并继续给与抗炎抗感染治疗。其中3例并行胆总管探查置“T”管引流, 1例术后腹腔出血行2次手术, 6例出现胆瘘, 均加强换药后痊愈, 无死亡病例。腹腔引流管5~10d拔除, 最长1例12d。

2 护理

2.1 限制活动, 患者采取半卧位, 以利引流。

2.2 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应留适当的长度, 避免患者翻身, 活动时意外脱出。

2.3 保持引流管通畅, 按时挤压, 防止扭曲受压;发现堵塞时, 可用10~20m 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 反复多次。也可在医师指导下用引导丝疏通。必要时在B超下疏通, 确保引流管的通畅。

2.4 防止感染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泽和浓度是治疗与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术后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液颜色、量、性质, 腹部体征, 体温变化。一般腹腔引流液根据手术的不同而引流出淡红色或淡黄色渗液, 如引出棕黄色或黄绿色的胆汁样液体, 应考虑到出现胆漏,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胆漏如能及时发现, 量较少和经有效引流, 往往很快能控制。但如胆汁漏出逐渐增多, 则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负压持续吸引等处理, 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治愈。术后需记录引流量, 引流量超过100m L/h呈血性并伴自觉症状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夏季更换引流袋1次/d, 冬季更换引流袋1次/2d, 严格无菌操作。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防止糜烂和并发感染。

2.5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仔细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有无出血, 出现黄疽或黄疸加重。在医师的指导下, 正确执行医嘱, 及时准确地使用抗生素。

2.6 进行健康教育, 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胆道引流管的方法, 观察其引流液的量, 颜色及性状。

3 结论

急性胆囊炎采取急诊手术切除胆囊为非常规措施, 患者一般情况差, 多合并有重症感染、发热, 甚至休克等症状, 手术耐受力差, 术后易合并或加重感染, 并发症多, 易形成胆瘘或膈下脓肿。术后加强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可以及早发现并发症, 及时采取措施, 往往很快能控制。本组出现6例胆瘘情况, 均发现及时, 经负压持续吸引, 调整抗生素应用, 增加营养支持后缓解。术后密切观察,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引流液及时排除体外, 未出现膈下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引流管引流量的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创面出血, 本组1例出血患者因发现及时, 再次手术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因此, 加强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M].6版.566.

[2]李秀雩.肝胆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J].

探讨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 各种管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1-01

导尿管在整个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在泌尿外科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对23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研究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2岁。其中,膀胱癌患者为3例,前列腺肥大患者为5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2例,膀胱造瘘患者为3例。置管时间最长为16天,最短为5天。手术成功率为100%,均全部治愈出院。

2 各种导管的种类及用途

2.1 普通导尿管 最常用于尿潴留患者,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插入长度原则上有尿液排出后再插入1-2cm。一般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

2.2 气囊导尿管 有三腔和两腔两种,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术后,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余两腔用于膀胱冲洗及引流。双腔导尿管常用于长期需要导尿管的患者,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克服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外固定的缺点。

2.3 蕈型引流管 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术后、耻骨上膀胱造瘘,头端有多个孔,而且孔比较大,有利于引流,头端比较膨大,可以防止脱出。

3 导管的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术后使病人取舒适的体位,将尿管固定于病人的大腿外侧,衔接好引流袋,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翻身时不易脱落。将引流袋固定于床沿,低于耻骨联合处,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3.1.2 护理人员要熟悉导尿管的特点,导管要有明确的标识,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本科室的护士对导尿管的特点较为熟悉,在操作中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导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2 保持引流管畅通,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3.2.1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出判断并调整冲洗。本组着重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是否有进行性出血的情况。

3.2.2 对肾积水、肾脓肿的患者,我们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引流液是否呈现脓性或浑浊,如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2.3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这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观察要点。

3.3 冲洗

3.3.1 本组冲洗时一般用生理盐水,前列腺术后者我们给予冲洗2-3天,术后第1天冲洗的速度为100滴/分左右,若引流液为鲜红色,我们给予加快滴速,以便及时将血液冲出,防止血块的产生堵塞尿管,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膀胱痉挛严重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生理盐水用加温器加温,仍不能缓解者遵医嘱用药。经观察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了血块及组织碎片阻塞管道的情况,即用手指挤压管道时,有4例患者的管道通畅,滴速顺畅,有2例患者需用20-50ml生理盐水,以一定的压力冲洗,才将血块冲碎而排出体外,有2例患者出现膀胱痉挛,给予生理盐水加温后症状缓解。

3.3.2 本组行膀胱手术者,给予低压冲洗膀胱,滴数为50-60滴/分,效果满意。

3.4 防止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在护理操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和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

3.4.1 本组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引流冲洗装置为密封无菌,引流袋为一次性的,为防止交叉感染,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对于需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我们给予一个月更换一次尿管,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

3.4.2 多饮水 本组患者我们要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

3.4.3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用,如此一来,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也未发现尿路感染的病人。

3.4.4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

3.5 拔管 本组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月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回肠膀胱术10-14天拔管。

3.6 各种导管拔除后,本组继续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春章.泌尿外科学的进展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88,4(8):37-38.

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带管患者196例, 男124例, 女72例, 年龄29~83岁, 平均年龄 (49.6±4.3) 岁。196患者均康复出院, 未发生引流管脱落、阻塞现象等不良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术后引流管护理

现有的研究[1,2]及经验显示, 术后患者的躁动、日常活动中不慎及睡眠中身体翻动等意外误拉是导致引流管脱出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手术结束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患者转入病房时护士一定要清点安置的引流管数量, 护理时应采用双重固定的方式, 同时应用消毒后的别针及医用胶布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 检查引流管有否打折、扭曲, 观察引流袋中的引流物, 确定连接通畅、密封完整。引流管应保持低于出口平面, 避免引流液逆行回流引起感染。对负压引流者首先要调整好负压压力, 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2.2注意观察引流物

引流物的观察是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要点, 引流液的流量、颜色、气味及性质的变化都必须仔细观察, 准确记录, 术后引流液正常色泽为淡红色, 后期可为黄色, 但液体应清亮, 如混浊则为异常。引流液的量应在0~100 ml/d, 如果增多至>50 ml/h且持续超过3 h, 则为异常。当引流物量过多时可能压迫组织引疼痛、继发感染甚至坏死出血等[3], 如果观察到这样情况发生应当及时拔除或换管, 报告医生处理并发症。

2.3 患者及家属护理干预

对带引流管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 因为引流管确实对患者的活动产生了限制和不便, 所以要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 然后对其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 向患者、家属讲解各种引流管和保护引流管的重要性, 只有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 才能有效防止引流管脱落。对于判断力或记忆力不佳的患者、家属或老年人, 可以用记号笔在引流管出皮肤处作明显标记, 使其可以准确判断引流管是否被拉出。对于手术未清醒有躁动的患者, 应向其家属解释使用约束用具的必要性, 并耐心做心理疏导消除家属的顾虑。对于术后完全清醒的患者, 取自由体位以减少因肌肉伸展、牵拉对切口的张力。另外, 对患者下床活动及如何舒适地穿换衣物等细节的指导都有助于患者及家属配合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2.4 引流管相关操作注意事项

按照一般情况, 通常在引流停止后24 h可以拔除引流管, 在术后2~3 d可拔除腹腔引流管。但如果腹腔内引流管不能如期拔除, 则每隔48 h应转动引流管1次, 如果长期置管应考虑引流管给予定期冲洗。对于引流物堵塞引流管也应用低浓度的抗生素稀释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疏通, 但在引流期间任何需要应用引流管进行的注入药物或管腔的冲洗等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造成继发感染。

3 小结

引流管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的手段。引流管护理虽不复杂, 但仍然需要护士在临床护理中付出足够细致耐心的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对引流管的专业熟练操作, 对引流物和病情的细致观察, 长期养成的规范无菌操作。做好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对带管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取得其充分的配合, 以及对带管患者及家属术后活动的专业指导, 本组196例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引流管,护理,普外科

参考文献

[1]周繁荣.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3) :96.

[2]肖兴娟.284例肝胆外科引流管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0) :86.

上一篇:主动磁悬浮轴承下一篇:准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