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和控制(共11篇)
监督和控制 篇1
1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工程是由人们生产出来的。工程勘察人员依据相关勘察规范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人员按照建设单位要求, 依据勘察报告, 设计规范、计算设计出工程图纸。在监理单位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下, 由施工单位依图施工。所以工程相关人员和工程建筑材料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合格的建材是合格工程的根本保证。但相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单位的资质、人员的资格、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特别是设计施工的技术。
2 单位人员的监督
2.1 全员的监督。
上级监督下级, 质监站监督质监员。质监员审核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审图单位的资质和工程相关人员的资格, 从人员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
2.2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
核查质量例会制度, 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质量负责人及与经济挂钩制度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核查各岗位责任制、设计交底制度、挂牌制度的岗位责任制。核查原材料及施工检查制度、抽检项目的检测计划、分项工程质量三检制度的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2.3 质量行为的监督。
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参加验收的情况进行监督。依照勘察设计规范对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核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审批执行情况。核查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审批执行情况。检查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的依照程序执行和复查情况。检查施工单位依照施工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进行施工的情况。检查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齐全性、完整性、真实性, 包括建筑节能资料和分户验收资料。核查施工日志、监理日志、旁站监理记录、见证取检测记录, 开工、报验申请记录等行为记录。
3 工程建筑材料的监督和控制
3.1 建筑材料的采购。
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单位应提供单位资质、生产许可证、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质量保证书。新型防水材料, 有相关部门、单位的鉴定文件, 并有专门的施工工艺规程和有代表性的抽样试验记录。电气物资和安全玻璃要有“CCC”认证标志和认证书复印件。进口材料、设备要有商检证。导管型钢要有材质证明, 镀锌制品有镀锌质量说明书。
3.2 建筑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进场要按程序进行检验。钢筋、混凝土、砂浆、水泥、砂石、保温材料、外加剂要见证取样送检测机构复试。砂浆、混凝土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单进行施工。现场钢筋要防锈、水泥保温材料要防潮, 木屋架要进行防蛀、防潮、防腐处理。
3.3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有抗震要求的框
架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复试报告强屈比应≥1.25, 屈标比应≤1.3。钢材、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 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共他专项检验。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水泥、检测报告中应有害物含量的检测内容。按规定应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工程或结构部位使用的砂、石, 供应单位应提供砂、石的碱活性能检测报告。采用以下的建材质量控制方法, 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降低用水量, 减少收缩, 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采用水化热较低, 合定性合格的水泥。采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孔隙率较小、无碱性反应, 有害物质及杂质不超过规定的粗骨料—石。采用颗粒较细、孔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细骨料—中砂。如采用外加剂, 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4 设计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
4.1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有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造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做施工勘察, 以保证工程质量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安排土的运输和堆放。认真核查基底标高和水平抄测记录。严格控制基础的轴线尺寸、各部位的水平标高, 使之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4.2 砖砌体。
断砖不能集中使用, 顶层砌体严控断砖使用。东西山墙和窗间墙部位必须用整砖砌筑。顶层砂浆强度不得低于标准层砂浆强度, 并且不低于M5。砌墙砖提前1~2天浇水湿润, 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为10~15%, 灰砂砖, 粉煤砖含水率为8~12%。铺浆长度和竖向灰缝的饱满度对抗剪强度影响明显, 铺浆长度≤750mm, 气温超过30℃时, 铺浆长度≤500mm, 坚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 瞎缝和假缝。除设计要求外, 以下部位不得出现脚手眼, 山墙部位和窗间墙部位。门窗洞口两侧200mm, 转角处450mm范围内。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高度的范围内。
4.3 钢筋混凝土。为防止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由于挠度过大引起裂缝, 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a.现浇板厚度控制在1/30以下, 最小厚度≥110mm (厨、浴、厕阳台板厚度≥90mm) 有交叉管线时, 板厚120mm, 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构造配筋, 配筋率为0.3~0.5%。为避免结构由于温度收缩引起开裂。根据设计规范设置伸缩缝, 伸缩间距30~50m, 多层建筑控制长度≤50m, 高层≤45m, 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应力影响较小的部位一般从梁板的1/3跨位, 纵槽相交的部位门窗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30cm, 宽度700~1000mm。
b.对于房间距度≥3.9m时, 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楼板钢筋间距≤150mm;跨度<3.9m现浇楼板, 上面负弯钢筋应一隔一拉通。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 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配筋。
为防止房屋四周阳角配筋薄弱处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 采用对四周阳角处的楼面板加强配筋。
4.4 多孔板安装。
多孔板安装必须保证相邻底面板缝宽度达到3cm以上, 采用吊模、分两次灌缝、隔层施工, 灌缝砼强度≥C25。支撑面采用1:2水泥砂浆座浆, 板搁置长度≥10cm, 板端圆孔必须按规定堵实, 板端预留筋连接锚固应可靠, 不得随意弯折, 严禁切除。
4.5 屋面。
屋面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 并尽可能采用坡屋面。防水层优先采用SBS改性沥青卷材等新型材料的工艺。柔性防水宜设板块保护层。平面防水必须做蓄水试验不渗不漏。
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 设置保温隔热层, 10m一道伸缩缝。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45d, 且同截面受力筋搭接≤50%, 梁板主筋不宜断开。
设置砖砌女儿墙的住宅工程, 楼层构造柱必须一一对应伸入女儿墙中。拉接筋设置、女儿墙压顶与构造柱的连接做法必须符合规定。现浇砼女儿墙应重视根部新老砼结合密实, 并适当设置纵向施工缝。
4.6 地面。
地面板宜采用现浇砼结构, 厕所、厨卫的楼板宜用自防水砼结构并做蓄水试验。现浇砼楼板结构必须采用可靠的措施, 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悬挑构件受力钢筋和负弯距钢筋位置及楼层结构各部位的设计标高。一层阳台的地坪, 栏板与墙体的交接处必须设置≥20mm的施工缝, 并用防水材料进行密封。回填土分层夯实, 虚铺厚度≤30cm。内门洞部位在做地面或楼面时, 宜沿墙边连接线设置双道分隔条。
厕卫间的墙体根部应做>12cm高的砼防渗反梁。厕卫间墙底、地面均用防水砂浆打底, 并分层抹压密实, 加强洒水养护。管道周围在按规定嵌填密实的基础上, 管根周围宜用防水砂浆。做出高于地面10~15mm厚度的止水圆环。地面做好后做蓄水试验。
4.7 门窗安装。
铝合金、塑料门窗安装固定方法必须符合规定。框料与洞口间的缝隙必须填塞柔性耐腐材料且框料表面缠绕保护层。框料周边洞口抹灰时, 应留8~10mm深的槽口, 用密封胶打密。安装结束后做淋水试验, 检验其密封性能。
结束语
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监督, 也是住宅工程施工前的预防、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使用时的监督。特别是初装修工程, 用户装修时地面装修是否超过设计荷载, 是否存在破坏承重结构的现象, 这些都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也是应该各有关单位共同监督的内容。
责任编辑:温雪梅
摘要:针对当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通病, 从设计施工技术控制上论述怎样进行住宅工程的监督和控制。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控制
监督和控制 篇2
编 制: 编制部门: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编制时间:
打钻、封孔、效果检验等环节过程 控制、评估监督制度
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矿井打钻、封孔、效果检验等过程质量管理,切实掌握各环节施工的真实情况,防止施工人员、验收人员弄虚作假作为,特编制本办法。
2适应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贵州龙华煤业有限公司。3管理办法
3.1成立钻孔施工、验收及效果检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成 员:通防部、生产部、安检部、调度室相关人员 3.2钻孔施工规定
3.2.1钻孔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由通防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会审,并经通防部长、总工程师审签后方可生效;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向职工贯彻。
3.2.2通防部根据矿钻孔计划和生产需要,及时制定各类抽采钻孔的月度施工计划,落实施工单位,监督钻孔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计划认真组织施工。3.2.3钻孔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现场充分准备工作。做到各类牌板齐全,吊挂整齐,内容全面清晰;牌板分为钻孔设计参数牌板和钻孔施工记录牌板,内容为钻孔类别、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图板的内容为钻孔布置的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
3.2.4施工单位每班施工前必须配齐钻机及其配套钻具和皮尺、坡度规、线绳等量具,配齐人员。机工、电工、钻工等必须到位,并持证上岗;必须备齐防火设施,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钻孔施工实行交接班制度,每班必须有队级干部跟班,并向矿调度所进行汇报,跟班人员对钻孔的施工质量、安全负责。
3.2.5钻孔施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钻场内或顺槽内按设计图纸放线、用红漆圈定好开孔位置,并标注好孔号,钻孔施工完毕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临时封孔,并挂上孔号牌,孔号牌上写清楚钻孔类别、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等参数,以便现场考察钻孔抽采情况。为充分优化钻孔设计,提高钻孔抽采量提供依据。
3.2.6施工单位施工时,钻孔倾角、方位角、孔深、孔径、开孔间距等要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孔位允许误差±50mm,倾角和方位角允许误差±0.5度。无异常情况,钻孔深度必须施工到位。若现场条件不适合按此参数施工时,需提前向矿抽采队书面申请,抽采队重新设计钻孔,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3.2.7施工单位施工钻孔时,必须同时填写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内容包括钻场号、孔号、钻孔设计参数、钻孔实际施工参数、岩性类别、钻头型号、岩心管型号、有无异常、施工负责人等。原始资料钻孔施工单位保留一份,其它三份分别送通防部、生产部、调度室,且施工单位每天必须建立台帐。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向矿调度所、通风调度、通风地质科、抽采队等单位汇报。
3.2.8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喷孔、冒烟、着火或瓦斯异常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调度汇报。出现喷孔时可采用停钻卸压,钻孔冒烟、着火时,立即停止钻进和停止供风,并利用钻杆向钻孔内注水,钻场其他火源可用灭火器直接灭火。
3.2.9钻孔施工记录要清楚,钻进过程中,每加一次钻杆,要记录一次孔内钻杆根数、长度及孔内煤岩情况,在遇到孔内煤、岩性有变化时及时记录,孔内岩性变化异常,遇构造等情况必须及时向矿调度、通防部汇报。
3.3钻孔封孔、验收规定
3.3.1瓦斯抽采钻孔验收完毕后,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孔。采用2寸及以上套管封孔,套管上需焊接两个厚度10mm的垫板,封孔时垫板中间通过插管注聚氨脂封孔,封孔长度≥20m或至煤层顶(底)板,注满封实,封孔套管外留0.3~0.5m。
3.3.2执行“谁打钻,谁封孔,谁注浆”的原则,由抽采队验收封孔、注浆质量,不合格的钻孔不予结算并透孔或补打该钻孔。
3.3.3穿层抽放钻孔、本煤层超前钻孔、本煤层顺层钻孔,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安检员、防突员负责验收。3.3.4探放水钻孔、地质钻孔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安检员、工程部地测人员负责验收。
3.3.5排放钻孔、预测、效检孔由现场班组长、安检员、防突员负责验收。
3.3.6施钻人员必须与验收人员取得联系。每个钻孔施工结束后,在抽取钻杆时,施工人员必须通知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属实后并在验收记录表上签字,缺少一人签字,该孔不予结算工资。
3.3.7瓦斯钻孔钻进到位后,对成孔退杆过程进行视频录像记录,并作为现场写实资料存档。保证监管单位和上级领导随时对井下任一打钻地点进行复查。备份保存期限不少于一年。
3.3.8调度室监测中心负责打钻视频的监视、摄录、拷备、存档、资料整理、调取等工作,由通防部负责钻孔进尺统计并核实确认无误后交给人力资源部,作为当月工资结算依据。
3.3.9封孔规定:穿层钻孔封孔长度不小于5m, 顺层钻孔封孔长度不小于8m。
3.3.10抽放钻孔实行挂牌管理。包括地点、钻场编号、孔号、方位、倾角、孔深、孔径、施工负责人、验收人员、施工时间、抽放时间、抽放负压、浓度。
3.4防突效果检验规定
3.4.1预测仪器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台台完好、并有记录可查。仪器下井前要由操作者逐件认真检查调试,确保灵活可靠(有记录可查);入井后要妥善保护,仪器升井后应及时搽去煤粉,装入袋内按编号上架。
3.4.2采、掘区队要提前一班向矿调度室提出预测预报或措施效果检验地点、时间的申请,经矿值班室领导同意后,由矿调度室通知预测预报班。
3.4.3为确保预测(检验)数据准确可靠,进行预测检验时要做到“四同时”,即预测人员、采掘区队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安检科安检员要同时到场监督。预测结束后,预测人员、采掘队长(班长),安检员、瓦检员要在原始记录本上签字。
3.4.4采掘工作面每次进行预测或检验,预测专业人员必须至少有3人同时参加。
3.4.5预测工作开始前,瓦斯检查员要首先检查工作地点瓦斯浓度,只有当瓦斯浓度小于0.8%时,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安检员要对采、掘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采掘区队班、组长要积极协调,保障预测预报或检验工作 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必须确保风煤钻正常运行;预测预报人员要选择顶板支护完好、无淋水的地方检查仪器,以便随时进行预测(检验)。
3.4.6进行预测(检验)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m:当风煤钻钻进每次达到预定孔深位置后,停止钻进,并迅速来回推拉钻杆,将孔内煤粉排净,然后封孔器放入孔底并留有1m的测量气室。然后用充气筒给封孔器充气,当充气压力达到0.2MPa时,即可连接流量计,测定出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单位为:L/min;整个测定过程要在2分钟以内完成。
(2)测定钻屑量S:打钻前要预先在钻杆上量出测定深度,标上记号,当钻孔深度每次达到预定位置时,开始在规定钻进速度情况下接收1m孔深的钻粉量,然后用弹簧秤称重,单位:kg。
3.4.7预测和检验时严禁用弯曲变形的钻杆,钻杆长度要 与所测定的各段孔深相匹配。打孔时,风煤钻不得上下、左右摆动,确保钻孔的孔径均匀。钻进速度以2m/min左右为宜。
3.4.8每次预测或效果检验时都必须有详细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包括:
(1)采掘工作面的空间位置(通尺)
(2)被测定的工作面素描,煤层素描图应标明软分层的位置,软分层厚度及层理变化、预测孔、措施孔、检验孔的位置等;
(3)预测孔或检验孔的孔号及每个孔在不同深度测定的所有各项参数;
(4)预测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卡钻、顶钻、喷孔、响煤炮等异常现象;
(5)预测或检验时,预测仪器是否出现漏气、不灵活、读数波动较大等特殊情况;
权威、监督与控制权 篇3
[关键词] 权威监督控制权
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余控制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实际上,在不完全契约之前,对于学者企业控制权早有研究,只不过没有从理论上提出控制权这一概念。
一、控制权问题源于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
亚当·斯密(1776)最早洞察到了大企业(股份公司)控制问题的重要性。百年之后,伯利和米恩斯(1932)对现代公司中管理者控制进行了描述。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转移到经理手中已成为企业制度演进的趋势。到1930年美国2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控制了49.2%的公司财富,38%的经营性财产及22%的国民财富。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和股东持股的高度分散,这两个趋势同时出现使得职业经理实施控制成为可能。与伯利和米恩斯相呼应,钱德勒通过对1840年~1920年这段时期大型工业企业史料的研究,指出“现代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在美国,随着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出现了所谓经理式的资本主义”, 钱德勒把这一现象总结为“管理革命”。我们不得不佩服亚当·斯密,伯利、米恩斯和钱德勒对现实的敏感性,但他们的分析还是过于专注于现象,未能深入更深的理论层次,当然这一任务是由科斯等人弥补和完成的。
二、科斯的交易、契约与权威
在科斯之前,奈特(1921)有过关于企业家为何享有指挥权的论述。在奈特看来,不确定性区分出两种行动,给社会组织带来两个特征,结果区分出企业中两种角色。两种行动中一种是实际执行,另一种是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给企业组织带来两个特征是,一个特征是生产者承担了预测消费者需求的责任,另一个特征是决策、控制功能的集中化、头领化;企业的两种角色是,自信者和冒险家承担风险,动摇者和胆小鬼获得一定的收入。而科斯(1937)并不同意奈特的说法。科斯认为即便企业家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知识,也不是拥有支配他人的权威的理由,因为他可以选择出卖或是与他人缔结契约等方式来取得报酬,他们不一定非得组成企业。科斯从企业契约理论角度指出“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在科斯看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是企业的优势所在,是价格机制被替代的原因,也是导致企业家权威的原因。科斯对企业性质的描述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他强调企业家协调在契约数量的多少和契约的长期性方面能节约交易成本,他只是想说明企业存在的原因,但关于企业的控制权的来源和结构问题则语焉不详。
三、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信息、监督与权利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并不同意科斯的交易费用的解释,他们更强调管理成本,认为管理成本越低,企业内的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越大。他们认为把权威作为企业的优势是一个错觉,这导致企业与市场签约之间的混淆。科斯对企业控制权的解释经不起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仔细推敲。从自由缔约的角度说,权威恰恰是应该被解释的,或者说为什么为了效率要有权威,不是有了权威会有效率。他们认为企业团队生产的合作收益必须能提供某种激励,这种激励要求报酬的支付和生产力相一致。由于缺少信息,团队生产中的产品是联合产品,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的、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测度,这可能导致人们没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却有积极性偷懒,搭便车问题普遍产生,团队的生产率受到损害。由于考核信息的匮乏,团队中考核产品确定报酬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只有通过考核生产行为来解决考核难题。为了减少偷闲,需要一个中心签约人来充当监督者。那么谁来监督“监督者”呢?解决的办法是让监督者享有剩余索取权。
他们慷慨的给予雇主以一系列的权利,全部权利集合包括:成为对剩余产品有索取权的人;观察投入行为;成为对投入的所有契约来说是共同的中心缔约人;扩展或减少成员的人数,改变团队个体成员的资格和行为的权利;出售这个团队监督者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其中明确提出了雇主拥有剩余索取权,剩下的几项权力就是“控制权”,这其中包括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后来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这样在团队理论中企业家的权力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企业权力所能涵盖范围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看来他们并非反对企业家拥有权力,他只是反对将这一权力奠基于交换契约,或者说,不是因为权威主义的、独裁的或命令这些属性企业才有效率,是权力保证了监督机制的运行,降低了团队生产的监督成本,企业的优势才体现出来。至此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巧妙的将产权的激励功能和监督者联系起来,给后来的学者对控制权的诠释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四、控制权早期文献的启示
早期文献对不完全契约中企业控制权的正式提出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科斯谈到“由于预测的困难,有关物品或劳务供给的契约期越长,实现的可能性越小,从而也越不愿意明确规定出要求对方干些什么”,这些留有漏洞,带购买后决定的契约表达的正是不完全契约的意思;无论是权威还是监督都与决策有关,法马和詹森(1983)对决策权问题沿袭了这一传统,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是决策程序分离和风险承担机制变革的现实动因。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理论中对信息和产权的强调,以及伯利和米恩斯所区分出对企业名义上的控制和实际上的控制,在其后的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的控制权结构和阿洪和蒂罗尔的“实际控制权来源于对信息的掌握”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新1版,2001年2月第4次印刷,P8
[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p103-118,p118-139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 篇4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概念
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都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全面预算将市场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目标导向,并以此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目标则是开拓销售市场、提高销售额,对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售后进行严格的收支控制。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特征
1、系统性
企业的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包含了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政策系统、规范和标准、完善的程序和周密的方法。
2、两项程序
一是对企业的预算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评价,掌握预算在的制定和调整情况,这是预算的监督程序。二是根据之前所制定的预算标准和规范,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干预,保障整个预算可以按照计划执行,这是预算的控制程序。两项措施同时进行,相互呼应,因此,简称预算监控。
3、目标性
全面预算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过程,其存在便是为了保障预算可以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最终实现目标。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条件和原则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条件
全面预算监督与控制的目标实现离不开相关前提条件的保障。尽管这些前提条件游离于监控组织的辐射范围之外,但是这些方面的支持却对监控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程度。虽然这些前提条件不会让监控的效力完全失去,但这些前提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这几个方面主要是:第一,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明确的法人结构。第二,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第三,规范化的周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第四,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明确职权和责任。第五,预算监控机构自身必须具备完善、系统和灵活的运行程序。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原则
1、广度全面性原则
由于预算监控的综合性,全面预算监督与控制必须走出就账论账的狭小天地,力求把预算监控与销售和生产的监督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2、深度明细化原则
必须清楚生产经营中每一环节的实物流和资金流,清楚其中的增值和浪费情况。
3、力度强制性原则
监控组织和人员应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权威性,在进行预算监控时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样,预算监督与控制才能不流于形式并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实时性、授权控制、例外事项、信息反馈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等原则进行保障。
三、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存在问题和改革方案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存在问题
1、全面预算目标短期化
就我国目前的普遍现象而言,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制定长期性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程度,公司发展战略和远期目标的制定往往流于表面,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过于注重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远期的发展续期。因为这些企业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目标过于短期化,也并没有基于战略需要的全面预算。在忽视远期经营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后,将会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会变得十分崎岖,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中的矛盾不断增加,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和桎梏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总之,这种过于短期化的全面预算目标直接影响了全面预算效益的发挥,很难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地位和市场地位得到提升,最终导致企业价值难以得到应有的实现。
2、预算执行力度小
虽然有了良好的远期全面预算,企业仍然面对这份计划的执行问题。由于当前中国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当前的企业之中就较多的部分仍然受困于预算执行力的问题,企业的考核和奖惩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全面预算的效益也因此大打折扣。在推进全面预算的执行时,企业的考核和评价人员往往不能公正、公平和平等的进行考核,因为这些人员往往受困于人事和情感的制约、几遍真的到了实施奖惩的时候,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忽略因此给企业带来的伤害。因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针对全面预算需要而建立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现实之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重编制,轻信息
企业部门和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不容忽视的过程,是实现全面预算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当前的企业过于注重编制,忽视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导致应有的预算奖惩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常常对于发现的预算管理问题也不闻不问,没有和相应的人员进行应有的交流和反馈。如果财务预算管理的结果得到分析、研究和总结,对相应的反馈也不加理会,这将导致企业根本无法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人员对于自身参与到全面预算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进而限制了我国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改革方案
1、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一个精心规划和研究的长期战略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些目标,才能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费用,不走弯路,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企业战略还需要对企业的年度预算提供一定的支持。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指导性与可操作行,明确企业战略总部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关系,战略目标不该仅仅作为口号,应该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完成自身的任务,坚守责任和底线,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作用。此外,企业员工也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战略目标的编制过程中去。
2、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无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还是参与者,所有的企业员工都应当重视并积极的参与到预算的执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度。唯有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撑,才能具备真正完成预算的基础,才有可能在最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能放松考核和评价工作,构建并完善预算监控的体系。对于全面预算工作中的问题应当及时发展并尽快解决。总之,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的力度作为该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信息协调与沟通
在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得到保障之后,便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发到各部门、各层面甚至每个岗位之上。让每个部门都可以及时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实现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来对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的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企业的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工作,是整个企业远期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以此制定相应经营管理计划的重要手段。企业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障。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预算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展开分析,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和遗漏,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任航.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企业成本控制强化的探析[J].财经界(学版),2014,20:40+42
[2]王巍.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港工技术,2015,03:69-72
结构加固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 篇5
关键词:结构加固、质量监控、碳纤维、植筋、植筋深度
一、前言
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改变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形式或者荷载的增加使原有结构满足不了建筑物安全使用的要求,抑或建筑物年久失修,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房屋的安全,这些都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房屋结构加固涉及许多建筑工程上以前不曾遇到的新工艺、新材料,在质量监督控制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如何保证加固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加固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所要考虑的方向。
二、结构加固工程的质量监控
结构加固工程区别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它是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施工,除了传统建筑工程所要涉及到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钢结构施工工艺等,还涉及到一些我们并不常见的属于专业领域的施工工艺,对于它们的质量监控需要我们了解各种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并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控,确保结构加固的安全、可靠。
三、具体加固施工阶段质量监控要点
以下以一些常用的结构加固工艺为例介绍在结构加固工程中质量监控的要点。
(一)碳纤维粘贴工程: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兆帕、模量为100GPa左右。碳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抗拉性能常常作为工程材料在建筑物梁、板、柱的加固以及混凝土裂缝修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工程常用的碳纤维布按重量可分为200g/平方米和300g/平方米两类,在碳纤维施工过程中,需要用结构胶水粘合以达到布与混凝土基面紧密结合的目的,此种加固工艺施工主要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质量监督控制:
1、基底处理
混凝土基底处理是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碳纤维粘贴的效果,先要凿除粉刷层,并修补破损的混凝土表面,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
2、涂底胶
在打磨好的基面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主剂与固化剂的混合物,厚度不超过0.4mm,等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底胶可渗入混凝土表面内层,提高混凝土表面与碳纤维布的柔和性及整体受力效果,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3、粘贴碳纤维布
碳纤维的粘贴质量主要是以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声来判断粘结效果, 如出现空鼓等粘贴不密实现象,应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粘结面积小于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需重新施工。
对于碳纤维布粘贴面积在1000m2以上的工程,为检验其加固效果应与甲方协商进行荷载试验,其结构的变形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二)植筋工程
植筋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固力,从而达到预留效果,使后浇捣的混凝土与原有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地结合,共同受力。
在植筋的质量监管过程中,主要要控制施工条件、孔径、孔深、清理孔洞、植筋胶水的用量、以及固化前的保护,现一一叙述如下:
施工条件:根据植筋胶水的说明书,看其是否能够在潮湿的环境下作业,如果不能,就必须保持孔洞四周及内部的干燥,否则会影响施工质量。
孔径:一般是需要植入钢筋的直径加上4毫米,具体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孔深:规范规定的植筋深度为不小于15d,(d为钢筋直径)[1],但如果构件为悬挑构件,植筋深度会大大加深,一般会取到30d~40d,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清理孔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场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减少清理孔洞的次数,孔洞是否干净直接影响粘结质量,进而对后浇捣的构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对孔的清理,应先用刷子刷孔,再用吹气筒吹去孔内粉尘,清孔工作应至少进行三次,然后沾清洗剂清理。
注粘结剂植筋:待孔晾干后开始向孔内注植筋胶,大致注满2/3孔体积,为预防孔内有空气,采用插细棍排气。对加工好的钢筋(要求植入长度范围刷胶充分)植入注满胶的孔中
固化前保护:在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所植钢筋。如果不是快干型胶水,一般都会在24小时左右固化。
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方式:
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及产品说明规定的相应设计荷载,请国家专业质量检测单位现场对其进行拉拔测试。
外粘钢板加固法施工要点是对混凝土基面的表面处理及粘结胶的配置和灌注,和最后钢结构的防护处理。在质量管控中要对上述几点特别注意。
1、粘贴面处理
混凝土面应凿除粉饰层,油垢、污物,然后用角磨机打磨除去1-2mm厚表层,较大凹陷处用找平胶修补平整,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拭净表面,待粘贴面完全干燥后备用。
2、胶粘剂配制
建筑结构胶为A、B两组份,取洁净容器和称重衡器按说明书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约5-10分钟至色泽均匀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配置场所宜通风良好。
3、涂胶和粘贴
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胶断面宜成三角形,中间厚3毫米左右,边缘厚1毫米左右,然后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4、检验
JGN-G型结构胶操作性能极好,正常操作可达到100%的饱满度。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生仪检测。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5、钢结构的防护处理
加固后钢板宜采用20mm厚M15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也可采用涂防锈漆保护,以避免钢材的腐蚀。
四、结语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建设 篇6
一、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充分
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仅仅认识到可以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督, 没有发掘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评估以及战略制定的作用。会计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对于财政的一种控制行为, 所以会计控制制度具有反控制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 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制定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由于行业的不同, 每个企业的环境情况, 生产状况都不同,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都有不同的漏洞。一部分企业在制度中没有明确职责划分和奖罚行为, 出现会计管理混乱, 各部门对经营环境变化反应缓慢。在制度中对于风险评估体系不够重视, 容易出现决策脱离实际的现象。
(三)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现实中, 大部分企业存在管理职能垄断的现象, 一人独掌大权, 决策机构几近瘫痪, 董事会往往也形同虚设, 董事会是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起到监督、督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与权力平衡作用。
(四) 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实效性, 造成了许多企业出现内部会计失控现象。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不能独立操作, 无法核查管理层的行为, 不能起到实际审计功能;另一方面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 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是走过场, 流于表面形式。
(五)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企业应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出发, 规划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单位只是形式上的建立一些规章制度, 不能按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相应的责权制度, 不能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及完善, 使得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事前的科学规划、事中的有效防范被忽视, 而是过多地依赖于事后补救的方式。
(六) 财务人员素质问题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要想得到加强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过程来体现的。而会计人员是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主要执行者,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本单位业务的处理和输出报告的结果是否真实、准确。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企业会计从业者要遵守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操守, 不能做假帐、虚报瞒报, 弄虚作假等, 要保证会计信息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财务人员由于本身素质问题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的建设及完善措施
(一) 完善内部管理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实现“人本”管理, 将人作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制度, 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企业要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 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为准绳,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制定一整套科学的、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不仅能使内部监督有章可循, 也能使会计内部控制有条不紊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可对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进行自我评价, 从而营造出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及时督促改进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以达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风险极大, 如果一旦失控, 则会对企业造成无可限量的危害。因此, 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以达到对会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管控的目的。
(三) 加大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作为财务人员, 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企业内部控制当中的位置, 增强责任感, 对经济业务实行严密控制, 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良好职业道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同时, 财务从业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电脑会计软件, 来达到系统实施人机控制对自身的要求。
(四) 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需要电算化手段完善
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完整等构成了会计基础工作。要做好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完整的规范化数据格式以及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法。
(2) 加强对会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存储介质的改变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存储的主要特征,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资料的管理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应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防止会计资料保存发生意外, 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 为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尽量采取多种方法备份, 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所有的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为防止会计数据的泄密对于报废的电脑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 并检查确认会计资料已被清空。
(3) 规范电算化下的会计处理操作。尽量减少差错的产生和事故的概率以保证信息处理的质量, 应制定严格的计算机业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 对各种要录入的数据要检查其是否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方能录入, 数据录入人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 对于有误的内容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修正后方可录入, 不能擅自修改并录入, 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在财务电脑开机状态, 操作现场要时刻保持有系统内部操作人员, 对于录入数据要做好数据备份, 不但要有日备份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等等。
(4)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另方面选拔本单位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进行强化培训, 并经常对全体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队伍。
(5)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定定期审计会计资料的制度和流程及具体内容, 包括电子数据与打印存档资料一致性, 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 防止出现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审查和实时监督, 若发现漏洞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总之,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有:会计对经济业务的处理速度明显加快, 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的内容得以空前的扩展;数据的加工、整理和传递及时, 保证了会计数据实效性;能及时发现会计内部业务处理的失误和舞弊, 保证会计数据真实性。同时, 会计人员摆脱了原始的手工记账操作, 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会计的监督和控制上来, 可将会计工作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详细和完整, 这将极大地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和会计内部监督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及完善应从人员、制度、审计控制几个方面入手, 并进一步加强工作。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建设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性意见,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尽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福枕.我国企业会计控制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1) .[1]赵福枕.我国企业会计控制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1) .
[2]于彩珍.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研究, 2005. (4) .[2]于彩珍.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研究, 2005. (4) .
监督和控制 篇7
关键词: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医院内部会计制度是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体指导一个医院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性文件。目前, 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已发生很大变化, 由以所有制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以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为指导, 由医院自行设计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体制。然而从我国现状来看, 医院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薄弱, 财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 医院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经济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制度是卫生系统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目前, 医院内部会计设计和执行中普遍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部分医院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部分医院直接以医院会计准则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医院财务通则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医院内部会计制度, 致使医院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过大, 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内容设计不全面, 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从会计制度设计实务看, 医院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 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数医院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 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 同一性质的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 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 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 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 如此等等。
三、不少医院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不便于操作
医院会计制度是医院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指导和约束下, 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的会计规则、方法和程序, 因此应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以便于医院经营活动和会计行为能够有序、健康、灵活地运行。但大多数医院设计的会计制度, 标题多内容少, 无操作规程。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仅罗列出各职能部门负责哪些原始记录, 具体到这些原始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格式如何、怎样填制与审核、原始记录负责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的签署、传递、汇集等具体内容, 制度中均未涉及。再如“计量验收制度”, 只规定药品物资的购入要进行计量验收, 具体到计量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 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等具体内容, 均未作具体规定。如此制定的制度, 必然不便于操作, 也无法规范会计行为。
四、有些医院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在实际执行中束之高阁、大相径庭
有些医院的负责人和会计部门人员由于对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医院制定会计制度是为了完成财政部门和卫生局布置的一项任务, 用来应付检查罢了, 根本不考虑如何执行制度, 因此, 出现书面制度与实际操作形成“两张皮”, 使会计制度名存实亡, 会计行为随意进行,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到医院管理的科学性。
总括以上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医院管理者对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制度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会计制度势在必行, 我们应从医院会计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两方面抓好建设, 落到实处。
五、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医院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单位治理的重要保证。因此, 医院内部控制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应该依据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医院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理论体系, 结合医院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经营特点与规模、控制目标等进行设计, 为医院提升竞争实力提供制度保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诸多问题。
(一) 医院信息化与会计控制制度相辅相成。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迫使我国医院加快了医院管理信息化进程。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 整体水平低, 主要表现为:医院的业务规模与信息化程度不匹配, 一些大型公立医院业务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但信息化程度低, 还处在财务软件的应用阶段;一些镇级医院信息化几乎是空白, 有些管理基础较好的中型医院虽已应用部分财务会计软件, 但对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医院信息化人才匮乏, 许多中小医院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高, 信息化人才很少引进, 一些大型医院信息化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也流失很多, 致使医院信息化过程对信息系统供应商的服务支持依赖性很强。可以说我国医院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处在基础管理阶段。目前, 大部分中小医院希望优先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 如财务会计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等。医院希望把可以固化的东西做到软件中, 把业务流程中高弹性的部分 (如药品物资订单、资金安排等) 仍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当然, 对一些信息化起点高、管理基础好的大型医院, 具备应用医院资源计划要求的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 应用医院资源计划向电子商务阶段发展, 也是医院向信息化高层进军的必然。医院管理信息化,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医院要达到信息化标准, 必须以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 树立先进管理理念。因此, 医院信息化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应努力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又是加快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 人力资本成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新力军。
医院的人力资本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如何经营人才, 成了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新课题。经营好人才, 要坚持激励中体现约束的原则,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实行富有竞争的薪酬体系, 如年薪制和补充商业保险等;二是重视人力资本增值, 通过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 提升人力资本价值, 做到人才与单位共同发展, 达到“双赢”;三是授权赋能, 授权人才自主工作, 并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医院, 在实施责任会计过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四是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可通过设置专门账户、人才档案等建立人力资本的核算体系, 提供人力资本管理所需的信息从而使经营人才战略得以具体实施。
六、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一) 加大宣传学习《会计法》的力度, 从思想上重视医院制度建设的意义。
加强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是会计工作依法进行的有效保障。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 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实行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 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医院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 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 加快现代医院制度步伐, 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医院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医院管理体制方面实现政企分开, 弥补法人治理结构的漏洞,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经营机制等。所有这些, 都要求医院内部要有高度的组织和严格管理, 这也是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基础。
(三) 制定制度标准体系, 以利完善制度建设。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比较广泛, 为了使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章可循, 首先是在遵守《会计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 国家要组成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比较详细的适合不同规模医院, 又便于建立和操作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以供医院选择制定, 这样就避免了完整系统的医院内部监督制度因医院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完成的困难。其次是医院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 还要尽快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纲”, 而内部监督制度是“目”, 纲举才能目张。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全部内容, 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真正得以贯彻实施, 就必须有健全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四) 加大监管力度, 促进医院建立并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建立有效的医院内外监管机制和制度, 这对一个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单位内外部形成合力予以监督方能奏效, 外部由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 卫生局及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对医院进行监管检查;内部由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监管, 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 并通过审查和评价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才能促进医院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并认真贯彻执行, 以保障医院有序、健康地发展,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可生.医院内部会计制度存在问题.中国数字化出版社.2003.18 (1) :212-222
[2]、孙玖.内部控制仍是基础.财务与会计.07.No5:P36~P37
[3]、姜根法.张国林.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及对策.财务与会计综合版.08.NO4:P28
监督和控制 篇8
建筑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基础工程中的桩位偏离;混凝土工程中的梁、柱、板鼓包,钢筋外露;砌体工程中的墙体裂缝;钢结构工程中的螺栓移位,焊缝尺寸偏小;屋面工程中的防水层开裂、鼓包等。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重则影响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业主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发生施工质量问题,杜绝建筑安全隐患。
1 业主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项目规划,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从工程竣工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合理有效地协调沟通和管理,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合格、安全、高效地建设,并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能将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体现协调和管理的重要纽带作用的只有建设单位,即业主。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方,也是项目竣工后的使用方,所以对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应有严格的要求,在满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尤为重要。业主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应贯穿始终,在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阶段,业主需要进行组织、管理、协调、监督等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动。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中,业主也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做好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2)经过招标过程,合理选择有相应资质等级、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签定的合同中,必须写明保证质量的条款,明确质量责任。
(3)协调好对重大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工作程序。
(4)建立质量信息反馈通道,统筹兼顾,协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质检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5)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派遣专业人员进驻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确保结构质量、外观质量和使用质量能够满足要求。
2 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施工项目准备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在正式施工前,应该主动进行事前质量控制。业主应充分发挥主动引导性,针对建设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依托监理单位的技术服务,通过审核施工进度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行施工前的质量预控,业主应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发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智慧有目的性地、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项目。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预控,要求针对质量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活动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周密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业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2.1 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质量控制
(1)配合各相关单位做好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为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具体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下管网情况、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候条件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
(2)熟悉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标准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作出规定,明确各方的行为。
(3)对项目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大纲和监理实施细则进行审核,明确并深化监理的责任,使之在项目实施阶段能够以维护业主的利益为出发点,严格以各项规范要求为标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作用。
(4)联合监理单位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两方面的控制:一是要求施工方按照水平先进的原则选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进度,具体包括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审核,分析其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要求施工方制定的施工方案能使工程项目满足合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达到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与质量目标。
(5)为施工方提供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数据资料,并要求和敦促施工方整理和研究这些基础资料和数据。这些基础数据资料是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是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2.2 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施工和监理单位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拟建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减少图纸上的差错,消除图纸中的质量隐患,便于监理和业主的监督管理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业主应组织好相关单位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同时消除因质量事故导致的安全隐患。业主应要求并监督施工单位采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质量管理模式,坚持质量标准,确保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并随着施工进度形成各阶段的自检文字记录。
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多数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计划,规范施工操作程序,提高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类质量问题的发生。业主应参与到各个分部和分项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中,配合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按要求形成完整的文件资料,并由相关单位和部门签字确认,保证工程有序、高效、高质量地进行。
3.1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根据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相关法规及承包合同中有关建筑材料的约定条款,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构件等查验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单。对需要进行材质复验的材料,按照同一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牌、同一类型、同一生产批次和相关的复验要求确定取样次数,由业主书面授权委派的甲方代表或监理人员担任见证人,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并送至施工单位试验室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试验次数应符合相关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在整体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地基处理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业主要特别注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在基坑(槽)开挖及支护过程中,甲方代表需经常在现场旁站和巡视,防止边坡失稳塌方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开挖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要监督施工方做好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的作业转换,避免超挖或扰动基土;对于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基础施工,要求施工方根据土质和周围环境条件等情况采取合理的降水措施,避免次生质量事故的发生。基坑开挖清理完毕,若发现基底以下有墓穴、孔洞或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等情况,业主要及时联系勘察设计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基础工程施工前,业主需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监等单位对基坑进行验槽,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要求施工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验收合格。基础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各项工序应根据结构形式、工艺要求、工期安排等合理进行,地下防水、基础结构等程序及技术安全措施应达到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3.3 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
3.3.1 混凝土工程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民用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由混凝土和钢筋承受外部和自重荷载,施工脚手架搭设,各部位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验算和布置,混凝土强度、尺寸位置、施工缝后浇带留设、养护龄期以及钢筋的绑扎、间距、搭接、位置等要素,成为重点查验的质量关键点。为此,业主、监理、质监等单位在此过程中要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做好质量控制,根据工程规模做好分部分项、子分部、隐蔽工程等的验收记录,如对模板质量及支撑系统的审核、按规定做好结构各部位见证取样混凝土试块并定期送检、钢筋布置情况等。对于多层结构,要做好上下层施工流程的交替管理。在混凝土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中,业主应督促监理单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保存完整的验收记录、施工方的施工记录、技术交底等各项文件材料,明确责任制度,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可靠。
3.3.2 钢结构工程
目前,钢结构常见于工业厂房、单层大空间展厅等,多层及超高层建筑也正在普及钢结构和混凝土-钢结构组合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相类似,业主要联合监理单位对文件资料、施工过程等进行管理监督。
在钢结构施工中,主要检查施工工艺、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立柱垂直度、各部位轴线偏差值、连接节点处焊缝及螺栓质量等方面,以及构件表面的防腐防火处理是否符合要求,要经常性地现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排除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构的质量隐患。
3.4 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其他
防水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对建筑物起到维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对业主今后的使用有直接的影响。由于与主体结构在材料性质、受力方式及工艺方面不同,所以不但其自身性能及构造要满足标准要求,同时与主体结构的嵌合也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防水工程主要分为地下防水、屋面防水和室内防水3个方面。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闭水试验,确保不出现渗水、漏水、排水不畅等问题。
装饰装修工程分为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工程所用材料要达到防火、环保、稳固等要求,业主需从材料采购后的进场检测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
电气、给排水和暖通工程是整栋建筑正常运行的动脉,其耐久性、密实性、牢固性和安全性都要达到要求,如消防上的安全要求、使用电压是否稳定、室内空气循环、温度的调节等。在进行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对这几项工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同时应注意避免与装修工程的冲突。
4 建筑工程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就是进行质量把关,如果某工序质量整改不到位,绝不能开始下道工序。业主可联合设计、质检、监理单位对已完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和认定;对工序质量的偏差进行纠正;对不合格的施工产品进行整改处理,例如要求施工方返工或拆除重建。同时,要建立奖惩制度,严格约束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大意行为。
施工后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发现在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施工质量的改进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业主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建设市场的原动力,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业主应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把好每个阶段的质量关,消除质量隐患,建设质量过硬的满意工程。
参考文献
[1]田振郁.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潘凯.论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J].中国建设信息,2010(1):53-55.
[3]李晓琴.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控制管理[J].科技信息,2012(26):62.
监督和控制 篇9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管理效率目标, 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而由单位管理层人员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
内部监督就是建立和维护控制, 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 由专业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上, 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的过程。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监督现状及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 运转环节少, 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 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 内部控制体系是比较简单的。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在融资、投资等资本运作、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所以, 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之下, 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体制相对来说还是较完善的, 但在某些细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一些制度与规定存在不健全和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所谓“制度健全”, 起码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全面、详细、实际。不少单位内部管理比较粗放,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业务流程设置不尽合理。基层的农业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储存、领用, 到农产品的收获入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仅仅是凭经验和惯例加以简单的控制, 或者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 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 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 对资金使用的效益考核考虑很少。在基层事业单位, 领导“一支笔”情况比较普遍, 只要领导签字, 费用都可报销, 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审计人员查出问题后往往只是限期整改, 真正处罚的很少, 即使处罚, 力度也不强, 没有达到警示效果。
(二) 许多人对内部控制有片面的理解,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外加许多管理者内控意识淡薄, 重事业发展, 轻内部控制。因此, 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的内控。在建立内控中存在误区, 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 运转环节少,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简单地将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 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且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 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加上许多财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真正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很少, 在对政策、法规的把握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协助决策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只知道“事后作账”、不负责事前、事中管理。
(三) 不相容职务没有完全分离
如:记账会计起不到监督作用;内审部门形同虚设, 或者由财务部门一并兼任, 或者根本就没有设置。很多单位的审计负责人由财务科长兼任, 或者是财务科长的助手, 单纯为迎合上级部门检查做表面文章, 职务的交叉兼任很容易带来单位内部相互舞弊和玩忽职守的错误。
(四) 内部监督的执行力不够
管理难, 难就难在落实上, 严格的管理不仅是对员工的考验, 更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农业的研究领域通常涉及实践和科研, 对运作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有力的监督, 但是不少单位内部监督机构不能独立设置, 或是监督人员顾及自身利益, 内部监督有时就成了一个形式。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几点思考
(一) 增强内部控制与监督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 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 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 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单设监督部门,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职责分明,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提高部门人员的监督意识并相应赋予一定的监督权利。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做到下狠药、办高效事。同时, 增强内部控制监督意识不仅是对人员的监督, 更是对事业单位的主体工作效率的监督。
(二) 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面对当前中央确定“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新市场定位, 农业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出现新的变化, 根据农业事业单位自身特点, 在内控机制设计上, 应当突出加强科技投入, 从严执行各项制度、关键环节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等机制建设。
1.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内控技术含量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在农业部门中应用的不断深入, 为进行内部控制提供新的武器。农业部门的科研领域大、涉及范围广, 依靠科技, 优化内控方式, 实行制度制约与机器制约相结合, 走发展新型科技农业的道路。
2. 农业部门内部从严执行各项制度, 充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制度建设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落实和执行。因此, 必须全面强化制度落实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坚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二是加大监督查处工作力度。在理顺和健全制约体制的基础上, 加强信访举报查处工作, 尤其要对执法不公、执法枉法的事件和人员从严查处。三是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办检查和审计力度。
3. 改革组织机构
农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是根据传统体制以满足政府偏好为出发点, 运用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这种组织机构模式所带来的上下级之间控制不力和关系扭曲的事实, 对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因此, 应当在控制有效、增强活力的前提下, 改革现有的农业组织体系, 提升农业部门运作效率。
4.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 逐步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处理, 使每一项业务从申请、授权批准、办理到办结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都留下“痕迹”, 在单位内部形成一个大的信息网, 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 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确保各项业务办理安全、高效, 不断使农业部门的发展达到现代化水平。
(三) 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逐步深入, 逐步建立起符合各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因此, 必须明确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 各员工按职责行事, 使每一个人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岗位设置部门应为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 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如何输出正确的工作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 也就是说, 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 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行的, 常常会因为串通舞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 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 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对农业事业单位的研究领域,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改善管理, 提高农业部门的财务综合能力。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 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1. 内部审计人员从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 建立健全内审机
构, 制定完善的制度, 同时配备好内审人员, 直接受单位负责人或上级部门的领导, 保证其有较强的独立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
2. 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广泛地在内部
会计控制的各个环节了解其执行情况, 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修正内控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即操作性要强, 管理流程的设计要科学、衔接要紧密。其次还要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 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强化外部监督, 建立长效机制。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
提供者, 其内部控制也绝非“内部”事务, 而是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 从全局来看,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确保公共服务不受部门和个人利益干扰, 探索建立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模式。
四、结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各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并日益复杂, 尤其像农业事业单位不再像过去单一履行试验示范职能, 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基层农业单位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 不仅是现代高效农业新技术的领头人, 更是现代经济实体新型管理方式的展示载体。与此同时, 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需要现代农业新技术, 更需要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所以,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是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需求, 也是事业单位应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同时, 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运行有效, 必须加强内部工作的监督力度, 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 才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业与事业单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我国虽逐渐建立起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内控监督体系, 在发展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随之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与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 加强会计内控与监督已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机制建设,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王琰.浅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9) .
[2]董建蓉.如何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学园, 2010, (7) .
[3]任江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5) .
[4]谌妮.关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9) .
如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篇10
关键字:行政权力 监督控制 中国梦
一.权力,行政权力的概念和历史
在中西文化中,"权力"一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进化的一个概念。在古汉语中"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衡量与审度,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而在西方文化中,"权力"一词的基本含义则与中国古代"权"的第二种含义大体相同,是"能力"之意。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权力概念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不尽相同。然而不论何种解释,对权力的定义多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一个是国家权力,一个是社会权利。纵观权力的历史发展总共经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君权神授论。中国历史上董仲舒是集大成者,他系统地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强调国家权力占绝对主导,控制人民的一举一动。而在西方发展历史上,古巴比伦的早期文献也对君权神授有所记载。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这种理论具有进步意义,在相当一段时间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进步作用。第二,契约论。契约论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在君权神授的对立面而提出的。以启蒙思想家洛克,霍布斯等人为代表。霍布斯在《利维坦》里说"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 "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付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在这种行为中,人们相互订立契约,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给一个统治者来支配和管理。"国家行使的行政的权力,就在这个基础上诞生。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这一定义包括: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行政权力的客体具有普遍性,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的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的性质是执行和管理性权力五个方面的内容。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权的追求,造成了难以数计的社会弊端和腐败。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世界各国为了发展进步所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西方国家对行政权力监督控制的对策
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是无效的,都容易导致权力滥用、权力异化和权力腐败。因此,政治学家长期致力于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方法的探索。
西方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却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园地里终于盛开"三权分立制约"思想之花,后又在美国结出了"立体分权"制度之果。本文主要分析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与控制中使用的对策和方法。时至今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总统制模式;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议会内阁制模式;以法国为典型代表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内阁制模式。
资本主义制度下对于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上有其进步性。它不仅在议会、政府、法院等国家机构之间建立起彼此之间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又进一步深入到议会、政府、法院等国家机构内部,建立起各国家机构内部自身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此外,西方国家注重法治秩序,这些都有利与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三.我国行政权力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没有放松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1949年建国之际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防止敌人的糖衣炮弹"的论断,1951年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都是我国在对与监督控制行政权力方法的探索。但数十年来,许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受到削弱,领导人个人权力膨胀不受约束。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我国行政权力行使中存问题。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的发展到了转型期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开始转换,我们的政府也到了职能转变的重要时期,面对诸多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我国政府在转型期行使行政权力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我国当代行政权力的强势扩张,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趋势之下行政权力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权力部门化。第二,部门全力个人化。第三,公共权利私有化。此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利也是致使行政权力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长期集权的传统与单向度的权力运行机制相互交织,行政权力的膨胀与监督力量的萎缩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并发,由此带来的则是行政监督主客体关系的彻底逆转。这种现象不但警示我们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的时候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不足,更警示我们转型期各行政部门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都要有一个监督体制对行政权力的执行进行控制。
四.如何加強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社会,基于社会发展和公共问题增生而产生的行政权力扩张都极为普遍,随之而来的权力失范问题也日益凸显。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诚如昂格尔所言:"国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控制的增加,为超越法律制度之上的专横权力留出了足够空间。"就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执政党的态度、权力格局的演变及多元监督网络的重构方是决定行政监督变革的核心要素。
(一)党的角色转变是关键。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长
期以来对各种政治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其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本质上看,一定时期内行政权力监督的力度与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党的决心和态度,忽视这一点去谈所谓的多元监督无疑是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的。
(二)以权力制约权力。在我国,权力格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核心。基于行政监督困境而衍生的改革动力并不足以推动权力格局的调整,政治系统的自我革新与社会结构的深刻裂变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将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开,增强行政效率的同时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三)多元监督网络的重构是重点。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基层民主表达声音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民主制度的完善也和大众传播的力量紧密相连。网络监督可以使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落实到操作环节,确保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落到实处。此外,应努力实现监督技术的网络化。将电子技术运用到行政权力监督活动中,利用其快捷、经济的特点来打造网络化的监督体系,弥补原有行政权力监督主体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缺陷,提高行政监督的总体效率。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凝聚奋进的力量。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使权力的行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警醒起来,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监督和控制 篇11
医院的HMIS是一个存放着大量的医院药品、物资、财务、病人医疗和收费信息的准金融交易管理系统, HMIS生成的大量数据信息也和财务账目一样关系到医院的经营安全。[1]但是, 多数医院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 并未把这部分信息像财务账目一样纳入审计的范畴, 忽略了必要的检查和监督机制, 形成了一个管理盲点。
1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的意义
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 是向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 传统的查错防弊、财务审计要做, 现代的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也要做。通过对这些经营管理事项进行审查、评价, 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 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 以建议、忠告、报告或其它方式, 通报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 为单位带来巨大的利益。医院的发展, 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必要的协调和监督。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 医院的信息化重要的不是技术, 而是组织、制度和管理。没有与之配套的管理, HMIS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甚至不能正常运行。在深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内部审计对医院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1 内部审计是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大经费开支前, 审计先行, 参与决策, 提出可行性的审计论证, 给单位领导参考, 不但可以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而且还可以防止决策失误和杜绝资金浪费。
1.2 内部审计防止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活动, 不是有问题或出了问题才进行审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来对它的处理过程及存储的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查, 全面地评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有效地保证其数据的完整性和医院的资产安全,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应用、管理和控制上的弱点和问题, 并加以解决, 以及时规避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风险[1]。
2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模式和现状
传统内部审计通常采用直接测试内部控制, 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充分有效, 从而实现防弊或者兴利的目标。同时, 传统的内部审计受到人力、时间的限制, 只能实施抽样审计、事后审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 控制点越来越多, 审计业务越来越繁琐缓慢, 甚至出现多余控制阻碍各项程序正常运转的情况[2]。随着管理理念和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新的模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审计目标的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 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 最后通过后续审计, 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 从而实现风险与目标的直接联系, 使内部审计成为服务于实现目标价值的必要环节。
由于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 尚未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现有内部审计软件的设计原理还是来源于财务通用软件, 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分拣和归纳;通用的审计软件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效果不甚理想, 加上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过于依赖传统的审计方法, 计算机基本技能欠缺, 审计效率低下, 难以实现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不能恰当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 从而影响医院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 研制和开发适用性强、与医院现行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库文件进行数据转换容易、数据接口兼容性好、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作业审查的实际过程的软件成为当务之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做到全面审计、实时审计, 还可进行远程审计, 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提供高效、优质、实时的服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强化内控、防范风险、净化环境的功能。如果医院信息系统仅以实现门诊挂号、收费、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目的, 医院信息系统内的信息则难以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和利用。因此,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通过HIS系统实现医疗流程电子化, 还要正确对医院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整合、审计, 打破各个部门, 特别是财务、人事等信息密集部门在信息管理上各自为政的局面, 通过对财务、资产、物流、成本、绩效、预算、人力资源等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加工与转换”, 让内部审计实现业务流、数据流、财务流一体化, 最后医院管理者获得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何实现和加强审计软件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 是一个新的挑战。
3 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和质量控制
3.1 提高决策层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视, 确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地位, 把这项工作变成医院日常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在医院领导的认同和高度支持下, 内部审计设立的审计目标和自我实践总结的操作方法才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而使审计结果能得到较好的执行。
3.2 医院建立有决定权力的、超越部门的医院信息化协调机构, 站在医院整体的立场上, 协调解决医院的有关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 避免互相推诿和扯皮, 使医院业务流程保持畅通, 并按照HMIS相应的流程管理体系所制定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来监督各部门的工作, 确保医院HMIS的正常运行。
3.3 建立可靠的检查和监督机制, 用必要的审计制度来对HMIS的处理过程及其中存储的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 不仅要审计HMIS中的经济信息的安全 (起监督作用) , 还要通过审计来发现HMIS中的问题, 依此来调整HMIS中不合理的方面,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益 (提供增值服务) , 推进信息化在医院中的迅速执行。
3.3.1 以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对内部审计各个阶段、内部审计项目内容、内部审计标准文档等内部审计业务的流程进行固化, 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3.3.2 审查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所依据的相关资料、数据、条件的真实性, 所采用技术方法、技术手段的合理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 是否符合业内控制规定的运行程序。
3.3.3 提供相关医院类似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及效果评价。对同类决策提出决策模式、评价标准和改进建议。评价决策当期的执行效果, 以及对今后可预见的影响。
3.3.4 注重审计软件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衔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与内部审计的数据接口,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运用先进的审计分析方法与手段, 实时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使内部审计工作由事后分析, 向事中和事前控制发展, 实现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
3.4 加强对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重大决策行为的审计监督。重大决策影响着医院长远发展, 只有加强对医院重大决策行为的审计监督才能保证医院能够适应信息化规范管理的需要。
3.5 实现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在审计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审计技术、审计效果, 以事实说服管理层推动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变。
3.6 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内部审计人员要特别注重传统审计项目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以内部审计业务需求为导向, 充分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料和信息, 实现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和非现场审计过渡, 推动审计关口前移。在逐步拓展审计领域的同时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变, 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3.7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后, 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局限于以前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提高信息管理技能技术, 具有收集掌握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更高层次的管理建议。同时, 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通过管理手段提高、约束、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行为, 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防范个人舞弊行为。
目前HMIS已经融入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中, 我们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充分考虑到HMIS实施后医院管理上的变化, 探索内部审计新方法, 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HMIS的作用, 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摘要:目前HMIS已经融入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中, 本文阐述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的意义, 分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模式和现状, 强调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监督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HMIS实施后医院管理上的变化, 探索内部审计新方法, 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HMIS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健, 杨劲.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应加强内部审计.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5)
【监督和控制】推荐阅读:
自我控制监督07-01
质量监督控制08-11
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09-14
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监督09-09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监督06-15
电厂化学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10-01
监督和探析08-06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07-21
改进和加强舆论监督08-11
企业计量管理和监督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