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2024-07-03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精选5篇)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篇1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大众传媒正处于一种枢纽地位,成为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畅运转的必要保障。而媒体素养教育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筛选、分析、运用信息,让人们了解媒体如何运作,信息如何产生。媒体素养教育是指有关媒体知识及运用技能和方法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它的重要参与者。

关键词:大众传媒,媒体素养教育,新媒体

1 广播事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总体发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然而,也有部分大众传媒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从国家统计局近5年的广播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1)中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电影类媒体在综合人口覆盖率、播出时间、收入等大部分指标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虽然我国的传媒业在品种、数量、规模上的发展空前,但是媒体素养的教育却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2 媒体素养教育的意义

大众传媒具有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和娱乐功能。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和收集信息,彼此交换、扩充自身的信息库,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引导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众传媒要起到助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及推动发展的作用,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揭露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媒体素养教育的起源正是对大众媒体所传播的流行文化的抵制,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学者,目的是为了维护传统的价值观念,避免大众文化因为媒体介入而低俗化。西方媒体素养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抗拒媒体到解读、批判媒体,直到运用媒体的过程。最后达成了共识,认为媒体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理性地认识媒体,对媒体信息正确地识别、选择、利用,找到媒体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区别,行使公民信息传播的权利,提高社会文化品质。

现今社会,大众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远远大过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媒体所传播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年青一代的思想道德与精神文化生活。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不仅来自家庭教育,更应从少儿时代起就接受系统、全面的学校教育。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学校要通过媒体素养教育给予其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让青少年学会如何善用媒体,如何对媒体发布的信息有科学的判断。

3 媒体素养教育应从多方面入手

早在200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和氛围。大众媒体可谓责任重大。国内的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完全纳入教育体系,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但是已有初步尝试。湖州晚报曾经针对未成年青少年发起了晚报小记者活动,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新闻发稿的平台,让每一个小记者参与到传媒中来。后续还开辟了网络发稿平台,增加教师和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平台。通过青少年参与,扩大了校园的发行量,也在学校中实践了媒体素养教育,培养了孩子读报的良好习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湖州晚报的品牌项目。

从国际上看,媒体素养教育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当属加拿大。自1999年起,根据国家教育立法,加拿大各省从小学到大学都进行了课程改革,媒体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课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也先后将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或通过非营利组织的课外讲座、实操等方式,针对媒体如何运作,媒体传达信息的手段,及如何解决媒体所传播的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突等问题进行探讨。

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看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灌输某一种价值观。所以,媒体素养教育要培育青少年自觉主动地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从学校教育入手,还要贯穿社会教育始终。人们面对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它的实质是人们怎样处理与媒介关系的问题。所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促进他们塑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大众传媒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化,成为维护人民公共利益的保障,新闻批评与新闻公开才能得以开展,舆论监督才能起到道德法庭的作用。

国外不乏媒体素养教育的典型案例,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知识型社会,其电影业的电影分级制度和让普通民众参与电影审批决策的举措,对媒体素养教育的普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在对媒体实施监管的同时,也为国民如何正确地认识媒体和有效地利用媒体提供了指导方向,经历了由媒体决策者从高层转化为普通民众的过程。媒体素养教育从对不良内容的强烈抵制向培养辨别能力转化,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民众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是谁发布了信息;在信息中隐含了何种价值导向;同样的信息我与他人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从而反作用于信息,成为媒体构建的参与者。

从行业内部看,媒体从业人员存在着一个现象,即道德操守冷漠化,职业行为趋利化。易倾向于把谋利作为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易诱发新闻寻租、有偿新闻等问题,损害新闻公信力,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这类现象会造成实际存在的信息与受众接收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事实真相得不到揭露,假新闻层出不穷,民众又因为缺乏辨别判断能力进一步使假新闻扩散,造成恶性循环。

职业精神是媒体素养教育的道德规范,媒体从业人员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报道新闻,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职业操守,成为大众在事发现场的第一观察者,而不是利益的驱使者。《南方周末》在2014年5月刊载的《让<背影>回到教材》一文,误让读者认为《背影》从教材中删除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5月22日及时做出更正,还原了事件的真相。这种行为是值得认可的,遵照了《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一种负责任的媒体态度。媒体行业虽然面临向市场化转型的局面,但是媒体从业人员应是有良知、有专业素养、有责任感的群体,他们是这个社会价值导向的风向标,承担着维护媒体公信力的责任。媒体必须掌握在有道德责任感的人手中,把握好大众需求的共鸣点,不等于一味地博人眼球;照顾大众的审美水平与认知程度,不等于向低级趣味倾斜。

4 总结

媒体素养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对于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要积极与国际接轨,把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对于民众的社会教育,以社会参与、舆论监督为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的自律与他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全社会齐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传媒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廷军.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重构[J].江汉学术,2014(2).

[2]杨丹.媒体素养教育与媒体发展[J].青年记者,2004(4).

[3]王国珍.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的运行机制——兼论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的借鉴意义[J].新闻记者,201 1(8).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篇2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也掀起了自媒体文化的浪潮。面对自媒体的草根化、自主性强、发展快、应用广、作用大和管理难等特点,针对大学生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提升他们信息辨析和处理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恰当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势在必行。为此,在深入分析自媒体特点及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社会、传媒界和高校三者共同协作,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模式。

论文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途径

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文化也掀起了信息传播平民化的浪潮。博客、播客、晒客、掘客,甚至个人电子杂志等被称为自媒体的主要代表应运而生,他们的传播和影响与日俱增,并正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格局。大学生是追新的一族,他们好奇心强烈,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自媒体亦是当代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年轻的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较浅,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较弱,他们更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随着当前媒体环境的变化,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有效地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旨在提升他们信息辨析和处理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恰当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一、自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Shayne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Willis)两人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两人对于“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并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者与受众角色由传统的点对面的传播模式转变为点到点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中,信息传播与否、传播时间、地点、途径等都是由媒体组织决定的。而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完全由个人掌握,自由度大大增加,为此,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其独自的特点。

1.草根化

美国学者丹・吉尔默(DANGILLMOR)的专著《自媒体(WETHEMEDIA)》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GRASSROOTSGOURNLISM,BYTHEPEOPLE,FORTHEPEOPLE)”。,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的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联网上信息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媒体,并且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自主性强

传统新闻的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由点到面的传播模式,而自媒体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信息传者与受众角色的点到点的传播方式。正如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将其概括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作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凸显了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大众对于信息的提供和分享。

3.发展快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载体也日新月异,论坛、电子邮件和个人主页等较“老”的自媒体改善了大众公开表达民意的被动局面。当下,贴吧、网盘、博客、播客、手机媒体更是拓展了自媒体的传播渠道。据资料显示,就中国而言,当前QQ最高在线人数是1亿多人,腾讯现在有将近3亿的活跃用户。

4.应用广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全面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方方面面,而且,提升了应用范畴,如即时通讯早已由文字交流发展到了语音、可视化交流;博客已经发展到利用语音甚至图像传播信息了;手机媒体更是快速融合所有传统媒体的功能。

5.作用大

自媒体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之后,20非典事件、5月12日汶川地震、7月23日温州动车事件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无不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上海、北京、辽宁等地还建立了手机短信预警机制,如20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件之后,相关部门及时通过手机短信传递地铁运营情况,提供市民出行交通出行的资讯。

6.管理难

由于自媒体草根化的特性,也导致自媒体的质量良莠不齐,大众发布信息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同时,网络的隐匿性、免责性及追求高点击率,使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可信度降低,导致在海量信息中对舆情的把握和分析管理大大地增加了难度。

二、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

西方的媒体素养研究已有70年的历史,而我国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关注起步于。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媒体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上都有一定的积累,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上区分度欠妥。由于高校专业化学习的思想影响,对媒体素养教育更多针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媒体素养教育的专业知识体系,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媒体素养。但对大部分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是通过选修课和公开讲座等形式接受媒体素养教育的,这种间断性、不成教育体系的模式只能让更多的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的媒体素养处在较低层次。 2.重基础理论教育,轻媒体实践应变能力教育

当前国内高校媒体素养教育以理论教育居多,即大学生们一般都具有信息传播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大众传播的手段、目的、方法、技巧,并掌握基本的信息识别和分析能力。但在如今信息爆炸年代,对于瞬息万变、层出不穷的海量信息,除了理论知识外,更多地要依赖媒体信息理性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3.媒体素养教育主体意识淡薄

媒体素养的内涵包括解读媒体信息(认知信息)、对大众媒体的批判意识(形成态度)和正确使用大众传媒(采取行动)。可见,高校媒体素养教育成果最后是以学生的媒体行为作为评判标准的。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往往直接给学生一套评判体系,忽略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分析和应对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开展媒体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与态度,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套评判的模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固化到这种模式上来。

三、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自媒体背景下要卓有成效地实施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尤其是传媒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构建全面立体的媒体素养教育体系。

1.政府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媒体相关法规制度

自媒体的文化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此,政府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法规政策,规范约束媒体的传播行为,保证健康有序的媒体传播环境。其次,由于媒体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所以,政府应该与教育、文化等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建立督导和协调机制,推动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尤其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媒体素养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整个民族的未来意义深远。为此,政府更应着力于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制定高校媒体素养教育的管理制度。

2.社会媒体应加强引导和监管,履行社会教育责任

社会媒体组织不仅是信息生产的机构,而且是信息教育机构,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同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社会媒体应主动参与到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来。社会媒体组织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将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自媒体服务,同时应加强引导和监管。在“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博客网”等网站上开辟有专门的大学生博客板块;在“新浪”、“搜狐”等综合性网站上也设立有教育类博客、播客及拍客,为高校师生服务;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上,也开辟有大学生博客、播客空间;“大学生博客网”、“中国博客大学网”是专供大学生开办和写作博客的网站。

3.高校要发挥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导性,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发挥教育的主导性,加大实施系统化的媒体素养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建立媒体素养教育多元化评估体系,完善媒体素养教育培养模式。

媒体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性、动态的发展体系。作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而言,需要学会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进行信息辨析和信息处理,并能根据自身需求有效地利用媒体信息资源。对实施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而言,确立和完善评估体系,也就是明确学生的媒体认知导向,使媒体素养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媒体素养教育计划,结合定期的检查、评估和反馈,做到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此,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媒体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和大学生素养的评价体系,还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媒体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

其二,注重媒体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注重专业教育的特点,目前高校实施媒体教育的教师多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对于培养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但是,如前文所述,在当前自媒体背景下,需要向学校全体学生开展媒体素养普及教育,仅仅依靠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这部分师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高校应加大对人文社科类教师进行媒体素养教育的相关培训,拓展专业领域,共同承担对大学生开展媒体素养的普及教育。

其三,善于积累媒体素养教育的教学科研成果。

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立足实际,对当前高校媒体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汲取优良的教育经验,形成适合高校发展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并充分利用实践平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地推动高校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建立一些媒体素养的学科点的教育和研究的主阵地。

其四,主动联系社会媒体,为大学生创造媒体素养实践教育的平台。

高校应主动联系社会媒体,与社会媒体建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产学研合作联盟,通过社会媒体提供的媒体实践基地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流程,也可以通过媒体沙龙的形式定期开展媒体技能培训,可以增强学生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和恰当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结语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英语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

一、媒体素养的基本概述

媒体素养,亦被称之为媒介素养,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媒体素养是基于流行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冲击的基础上被提出的,具體而言,即人民群众对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评估以及使用等,同时也是人们思辨反应能力的展示,是推动人们终身学习的有效动力。然而,媒体素养的本质在于人们对媒体信息的主动利用和批判。

媒体素养教育,指如何培养人的媒体素养,属于培养过程范畴,促使反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质疑能力等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形成。具体而言,媒体素养教育蕴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媒体,熟知媒体的性质与功能,达到正确选择媒体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导人们以批判性辨证思维为出发点,合理选择媒体信息,利用媒体信息,完善自我。其中,第二方面的内容是媒体素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

二、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作用下,网络技术有所进步,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媒体而言,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取代。目前,媒体信息渗透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任何事物均是双刃剑,媒体信息绝不例外。媒体信息存在积极性,例如,远程教育、网上商务、网上购物以及网络新闻等;同时,媒体信息存在消极性,例如,色情网站、暴力游戏等。

虽然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但其心理不够健全,致使大学生易被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吸引,对新媒体产生过度的依赖性,进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大学生应如何有效鉴别媒体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活动十分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媒体素养教育不到位

新兴媒体的发展,使网络门户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为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学生英语学习不再受时空的束缚。但是,开放性与快捷性是网络的基本特征,导致诸多不良信息充斥于新媒体中,加之大学生鉴别能力有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二)逐渐偏离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所在。目前,由于大学英语教育的执教者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致使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目的逐渐被忽视。在大学中,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成为大学英语关注的焦点,重视英语知识层面的讲解。因此,单一的英语技能培训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媒体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效率的有效保障。目前,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媒体素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执教工作者应以英语教学特点为依据,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高效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活动。

(一)优化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媒介。因此,相关工作者应以本源为出发点,优化大学英语教材,认真编写、调整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促使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此同时,积极改善大学生必学的英语内容,为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与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相统一。

(二)完善英语考核

以教育本质为出发点,语言知识、人文知识等属于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为发展媒体素养教育,应适当调整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大学生十分重视四、六级英语考试,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执教工作者应以完善的四、六级英语内容考核为依据,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增强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媒体应用引导

引导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方向的重要手段。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执教工作者应强化媒体应用引导,适当添加积极、正面的媒体信息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大学生正确鉴别媒体信息,提升学生的媒体信息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引导作用。

五、小结

总之,媒体素养教育与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密切联系,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执教工作者,应以媒体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为指导,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媒体素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匡丽,魏亮.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及媒体素养教育的探讨[J].情感读本,2015(35):40-41.

[2]袁瑛.针对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分析[J].校园英语,2015(36):71.

[3]王立康.浅谈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校园英语,2015(15):25.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篇4

【关键词】传媒信息时代 大学英语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 研究

全球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新媒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多种多样的媒体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媒体进行有效的应用,并以此来辅助英语教学,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与传媒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当前传媒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再单纯地是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學实践中,我们应当尝试着将媒体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之中,用传媒信息来丰富英语教育教学内容。比如,大学生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媒体接触英语方面的新闻,或者观看英美电影电视、查找信息资料;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媒体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批判性思维接受并利用网络信息,能够辨识信息的真假,能够取精华去糟粕,警惕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迷惑。在传媒时代背景下,媒体信息通常包含多层含义,与接触者个人的文化素养关系密切。比如,接触者若只能理解到表层信息,则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媒体素养教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反之,高文化素养的接触者,能够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批判性地对待信息,这对其媒体素养教育有益。

从实践来看,主题式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某一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训练。笔者认为还应当适当融入一些媒体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媒体技术手段,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入大量学生感性兴趣的新闻、娱乐以及体育等方面的英语内容,引导学生们利用英语。同时,还要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信息网站,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国外相关专业,以此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扩大知识面。

总之,大学英语教育与现代传媒素养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通,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也是传媒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媒体素养教育策略

1.加大英语教材优化力度。实践中,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媒体素养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优化英语教材。其中,主要是针对学生所需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和部分进行优化与改善,丰富媒体素养教学内容。在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比如让学生观看英美文化影视作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并以此来拓展他们的视野。基于此,对于高校英语教材而言,应当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认知、利用媒体素养教育,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媒体信息的真假,辨识性地利用媒体信息。

2.加大媒体应用力度。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适当增加一些媒体方面的信息,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这对于他们有效利用媒体信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对比方法,来有效凸显负面、不良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使学生们能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效果非常的显著。

3.加大考核力度。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从语言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并重的视角入手,不能只重视语言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应当将语言知识传授与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和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据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的学生非常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即CET—4、CET—6),而且这也是很多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但在当前媒体时代背景下,不能只是为了考证而学习英语,事实上很多学生虽然考过了CET—4、CET—6,但是真正的英语能力非常的差,比如无法用英语交流等,可以说这是失败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改革考核内容,增加一些媒体信息鉴赏、读后感以及口语交流能力方面的考核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才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一门语言,才能更好地引导高校应用教育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媒体素养教育直接关系着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培养综合文化素养更高的人才。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当前的传媒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强化媒体素养教育,成为英语老师、领导层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切实有效的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体素养,可以有效培养出传媒时代所需的人才,同时这也是未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朱进.试论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2]钱茜茜.试分析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5(05).

媒体素养教育面面观 篇5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的普及,数字化新媒体向大众传达着庞杂的信息。面对媒体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信息内容的无限增加,人们将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有效的利用成为了一个兹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智能手机和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

20世纪初,欧美学术界开始关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新问题,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一些学者还指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他们在1933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最早提出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学校教育。

媒介素养的概念国内外说法不一,总体来说指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服务于个体生存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培养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网络媒介信息的筛选、识别、批判和利用,通过教育,不断完善自我,利用网络做好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网络文明素养。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比较短暂,1997年中国社科院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善的教材和系统的体系,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二、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旧的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主体为90后甚至95后青年,成长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网络原住民,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与电脑和网络密不可分。大学生的大部分消费、社会信息来源、娱乐方式等都要依赖网络来完成而作为高校教育者的教师却仍然使用一些陈旧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取说教的方式,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讲授,遇到个别事件或问题则采用一对一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这些,鲜有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与教师存在距离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完全实现,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收到阻碍。这一对矛盾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问题。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较差,新媒体对学生行为道德、思想观念影响严重。在日常生活中,从新闻浏览、休闲娱乐到学习新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不少大学生课余便泡在网上,甚至逃课通宵达旦。在上网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大学生以娱乐为第一目的,快餐式网络信息受到大学生普遍青睐,而学术性、思想性强的网络内容则很少有人问津。在网络媒介的使用上存在严重缺陷。

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上仍然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在网络媒介认知和媒介批判力方面,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运营认识不足,对网络传播的模式、网民构成情况了解有误,不能对网络的媒介信息进行独立的、理性的思考和批判,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行为道德和思想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今社会,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浏览很多西方的媒体,多渠道的获得各种信息和言论,其中有一些是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一些媒体或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政治意图,对部分事实进行歪曲报道和胡乱评判。另外,网络上到处是虚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还有很多尚未得到规范的网络行为,如散播谣言、人肉搜索、窃取隐私等等,面对这些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自制力差和法律意識薄弱的学生极易受到侵蚀,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造成其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偏差。

第三,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介的能力方面仍待提高。大学生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网络也有一定的认识,操作和使用网络也比较频繁,但他们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认识不足,不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介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仅仅将网络作为娱乐消遣的工具是大学生媒介素养较差的表现之一。

三、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发展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教育很好的结合,通过怎样的途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从学生抓起,还需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具备相当的媒介素养,从而很好的驾驭网络媒介信息,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创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善陈旧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以跟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聘请传媒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师媒介素养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

多渠道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学习。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媒介素养相关课程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并聘请专门的教师授课,另一方面,学生应发挥主体性,将自我学习、自我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作为教育载体,学校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良好教育。同时,学校要在网络使用和管理上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将媒介素养教育与规范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快的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社团、党团组织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广泛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扫清道路,建立动态的具有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上一篇:贵州瓮安下一篇:电力体制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