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分型

2024-11-13

血清学分型(精选7篇)

血清学分型 篇1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1],感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均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深入研究肺炎链球菌的各项生物学特性,给预防肺炎链球菌、及其造成的疾病和临床用药等提供更多资料,我们于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从全国各地医院的病人脑脊液、血液、中耳液及其它体液、浓汁中分离得到的277株肺炎链球菌菌种进行生物学鉴定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277株肺炎链球菌来自全国各地各类临床标本(脑脊液、血液、中耳液、痰、各种穿刺液、咽拭子及眼耳鼻分泌物等),由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1.1.2 主要试剂

Mueller-Hinton Ager、Todd Hewitt Broth(Becton,Dickinson and Company);奥普托辛抗生素纸片(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部);标准血清(丹麦血清研究所)。

2.1 方法

2.2.1 形态学鉴定

菌落形态、革兰染色镜检。

2.2.2 生化学鉴定

(1)生化反应:BBL半自动和BD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2)胆汁溶菌试验:取适量菌液,调pH值为弱碱性,加入1 0%去氧胆酸钠,置于37℃,在15min内出现细菌溶解,培养液变清者为阳性。同时用加入生理盐水的培养液作对照。(3)奥普托辛(optochin)试验:方法类似药敏试验。待试菌涂布于血平板表面,再将含有一定量的Optochin滤纸片贴于平板涂菌处。于37℃CO2培养24小时后观察抑菌圈的大小,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的直径常在14mm以上,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小于14mm。(4)荚膜肿胀试验(quellung reaction):原理: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出现肿胀。方法:在玻片上,肺炎链球菌与抗荚膜抗体混合,用1%美蓝溶液染色,在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见有荚膜明显肿胀、菌体凝集。如用单价特异抗体检查,可用于肺炎链球菌的分型;如用多价抗血清与新鲜痰标本混合,则可快速检测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5)结晶紫荚膜染色试验:在玻片上,将肺炎链球菌与生理盐水混合,用印度墨汁染色后,自然干燥。滴加结晶紫溶液。待玻片上液体干燥后镜检。在显微镜下背景呈黑色,菌体呈紫色,菌体周围有一圈透明发亮无色或淡紫色的荚膜。

2.2.3 血清学鉴定分型——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2结果

形态学、生化学鉴定结果见表1,血清学鉴定结果见表2,从结果可以看出1型和5型最多见,分别占1 1.6%和10.1%;其次为6B、3型、14型、19F、23F及2型,约占4.3%~6.5%;因盐水自凝或其它原因无法分型的占17.7%。

3 讨论

3.1 荚膜染色方法的改进

(1)原始鉴定荚膜的方法通常采用荚膜肿胀试验。现在采用新的荚膜染色方法一—结晶紫荚膜染色。用荚膜肿胀方法制作的荚膜涂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荚膜和菌体均呈透明色,背景为白色。有荚膜的菌体发生膨胀、肿大。无荚膜的菌体无膨胀反应。用结晶紫染色的荚膜,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荚膜呈透明色,菌体为紫色,背景为黑色。有荚膜的菌体外侧包裹有透明的环状荚膜,无荚膜的菌体外侧则是黑色的背景。(2)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显示:荚膜肿胀试验中,荚膜、菌体和背景的颜色基本一致,且菌体为活菌,在玻片上不停的游走,不能固定在视野中。荚膜的肿胀不清晰,结果不明显,不易于试验结果的观察。结晶紫荚膜染色试验中,荚膜经过印度墨汁和结晶紫的染色后,与菌体(紫色)和背景(黑色)的颜色有明显的分别,且菌体为死菌,能固定在玻片和视野中。荚膜清晰,结果明显,方便试验结果的观察。(3)两种方法的差别。荚膜肿胀试验操作方法比较复杂,用显微镜观察结果时玻片上的为活菌,不便于试验操作和保护试验人员的生物安全。而结晶紫荚膜染色试验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因试验中需要加结晶紫染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固定,玻片上的菌株已经死亡,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更安全更方便操作。

3.2 血清分型的结果分析和意义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molysin)、表面粘附素、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件,且荚膜多糖有群/型特异性,是分群/型的基础。根据丹麦Neufeld在1902建立的荚膜肿胀实验(quellung reaction),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90个型。目前肺炎链球菌的各类疫苗的血清型都是用丹麦分型法来命名的[2]。

本文所鉴定401株链球菌中确是肺炎链球菌的277株,对这277株肺炎链球菌做血清学鉴定,从结果中可以看出1型、5型最多见,其次为6B、3型、14型、19F、23F及2型。可以推断,在采集出277株肺炎链球菌样本的病人中,1型和5型的致病率最高,其次为3型、6B、19F、23F、14型及2型。所以,并非所有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都可致病,致病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因地区、年代、人群的不同而不同[3]。

而根据这种流行病学的资料,目前应用最多的疫苗主要有两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偶联疫苗[4]。1983年末,WHO专家建议用新研制成功的23价疫苗代替14价疫苗。23价多糖疫苗所包含的血清型为1 5型、6B型、7F型、8型、9N型、9V型、10A型、11A型、12F型、14型、15B型、17F型、18C型、19F型、19A型、20型、22F型、23F型和33F型。这23个血清型的SP引起85%以上的侵袭性感染,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WHO规定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或免疫后抗体为免疫前2倍或更高作为疫苗有效的指标[5]。而开发的肺炎链球菌多糖CRM197偶联疫苗(PncCRM)包括了7个最常见的血清型:4型、6B型、9V型、14型、18C型、19F型和23F型。但这种疫苗缺少了亚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血清型1和5。为了有效地抑制更多型别的肺炎链球菌,在7价疫苗中加人了1、3、5和7F血清型并以流感嗜血杆菌D蛋白非脂质形式作为载体,构成一种新的疫苗(Pn PD)即11价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D结合疫苗。它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6]。

3.3 其他

(1) optochin试验:因为肺炎链球菌对奥普托辛试验较敏感,通过奥普托辛试验鉴定出它与其它链球菌的分别。本鉴定中有4株为“阴性”(其中血清型1型的3株,2型的1株),通过细菌学鉴定确定为肺炎链球菌。所以还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或PCR的方法,对这4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进一步鉴定。(2)荚膜缺陷:在鉴定当中,有些肺炎链球菌在荚膜染色时,出现荚膜缺陷现象。即荚膜染色后菌体周围未出现透明的荚膜。可以判断,此类肺炎链球菌产生的荚膜多糖较少,致病性相对较弱。(3)生化鉴定系统:277株菌株,用BD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的结果60%为肺炎链球菌,而用BBL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为100%。因此,鉴定肺炎链球菌用BBL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优于BD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参考文献

[1]于农,张孝忠,关国坤.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 10(2):74-75

[2]薛新娜,陈茶.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3): 127-130

[3]丁绍卿,叶人邦,袁曾麟.肺炎链球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88;1:18-22

[4] Oishi K,Yoshimine H,Watanabe H,et al.Drug resistant genes and serotypes of Pneumococcal strains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among adults in Japan[J].Respirology,2006;11(4):429 - 436

[5] Dzierzanowska Fangrat K,Semczuk K,Gorska P,et al.Evidence for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determinant tet(M) allele replacement in 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opulation of limited geographical origin[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6;27(2): 159-164

[6]陈炯,刘恩梅.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68-70

血清学分型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菌株

嗜肺军团菌标准菌株(ATCC 33153), GVPC琼脂、BCYE琼脂、无半胱氨酸BCYE琼脂及胶乳凝集试剂盒购自英国OXOID生物公司。日本生研公司产的血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呼吸道室友情提供。采集吉林省某集中空调的冷却塔出水口的水200 ml。

1.2 水样采集

选取某集中空调冷却塔出水口的水,以灭菌棕色磨口瓶采集约200 ml,采样后立即送实验室检验。

1.3 水样处理

水样摇匀后静置15 min,用0.22 μm×47 mm滤膜过滤,然后取下滤膜至于15 ml水样中,充分洗脱。将洗脱的样品分成3份,1份作热处理,1份作酸处理,1份不处理。

1.4 军团菌分离培养及血清鉴定

具体的分离培养程序可参考卫生部颁发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2结果

2.1 培养基上生长特征

在GVPC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稍凸、湿润光滑、挑起似牙膏状粘稠的菌落,新鲜生长出的菌落边缘有紫色光泽,在紫外线下可出现荧光,确定为可疑菌落。

2.2 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

染色为细长头发状革兰氏阴性杆菌。

2.3 菌落验证

将菌落形态和镜检染色符合的可疑菌落转种BCYE和L-半胱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进行传代培养,35℃培养2 d,凡在BCYE培养基上生长而在不含L-半胱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不生长的即为军团菌菌落。

2.4 生化实验

进行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尿素酶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马尿酸水解试验。见表1。

2.5 血清学分型

用胶乳凝集法及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与博杰曼分型血清发生强阳性凝集,与生理盐水不凝。

3讨论

近30年来,虽然出现了很多军团菌的诊断方法,诸如核酸探针,常规PCR、巢氏PCR、多重PCR及实时PCR等,这些方法虽然在省时及敏感性方面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培养法仍然被认为是军团菌病诊断研究的金标准,其他方法难以取代。但是由于军团菌体外生长困难,对标本的保存和运送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的微生物运送标准难以较好地保护军团菌。另外,军团菌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所需时间较长,菌落形态难以鉴别,必须使用经过最优化改良的军团菌选择性BCYE及GVPC培养基[4],所以军团菌的培养法对专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试验系统阐述了军团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对军团菌的培养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尝试。

军团菌的培养一般将其放置在2.5%的CO2孵箱中,但是CO2对军团菌的生长并非必需[5]。本实验室在普通孵箱与CO2孵箱中对BCYE培养基上的军团菌菌落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未发现二者有何区别。

虽然90%军团菌病暴发是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但是非嗜肺军团菌引起的病例也时有发生。如1995年末至1996年初在北京市顺义县某部新兵发生的4例肺炎,经实验室确认,其病原体为博杰曼军团菌[6]。在2001年,北京郊区某部新兵又发现2例博杰曼军团菌肺炎[7]。鉴于此,在临床上诊断用军团菌肺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时,而实验室检查又不是嗜肺军团菌时,一定要进行非嗜肺军团菌的检测,以防漏检。同时,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除了现在规定的嗜肺军团菌的检测,建议增加非嗜肺军团菌的检测。

参考文献

(1)Scatuno M,Losardo M,De Ponte G,et al.Comparison of three mo-lecular methods used for subtyping of Legionella pneumophilastrains isolated during an epidemic of Legionellosis in Rome(J).JClin Microbiol,2005,43(10):5348-5350.

(2)于恩庶,宋干,原寿基,等.新发现的传染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97-217.

(3)WHO.Surveillance of Legionnaires disease(Z).1990:77-80.

(4)胡朝晖,朱庆义,刘本荣,等.军团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及其实用性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9-22.

(5)ISO-2004,Water quality-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Legio-nella-Part 2:Direct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for waters withlow bacterial counts(S).

(6)邓长英,万超群,房兴胜,等.博杰曼军团菌引起8例军团菌肺炎的调查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76.

血清学分型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7例病人均系我院住院病人,依临床症状分为3型:(1)气阴两虚:心悸,乏力,气短,动则尤甚,颧红,心烦失眠,口渴,舌质偏红,脉细数或结代;(2)气虚血瘀:心悸,乏力,气短,动则尤甚,自汗出。胸闷胸痛,颈部青筋暴露,右胁下痞块,舌紫黑、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细、涩或结代;(3)阳虚水泛:心悸气短,喘促不能平卧,全身水肿,下肢有尤甚,按之凹陷不起,重者有腹水,面色暗滞,精神安靡,唇甲青紫,舌苔白滑,脉沉细结代。其中气阴两虚29例,气虚血瘀28例,阳虚水泛30例。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标准制定[1],心功能均处于Ⅳ级。

1.2 方法

入院后用尿激酶POD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正常值为男<416μmol/L,女<339μmol/L。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87例病人中检出男>416μmol/L,女>339μmol/L共52例,高尿酸占59.8%,3种症型高尿酸发生率气阴两虚型(10.3%)<气虚血瘀型(67.9%)<阳虚水泛(100.0%),故可认为因中医症型不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和尿酸水平有明显不同。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且与中医症型有关。UA是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20%来源于摄取的嘌呤食物经酶分解而来,80%来源于体内生物合成的嘌呤经分解生成,正常人约1/3的UA在肠道经细菌降解处理,约2/3经肾原型排出。尿酸的生成增加或排泄不足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系统中产生UA的主要部位是血管壁,特别是内皮细胞。心衰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达38.8%[2],并发现心衰患者UA明显升高,并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相关性[3]。本组病例显示心功能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UA升高的发生率达59.8%。

高尿酸血症祖国医学无这一病名,从高尿酸血症中后期的有关症状看可分别归属于中医“痹症”、“痰瘰”、“尿浊”、“历节”等范畴。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根本为脾肾亏虚,酿生痰浊,久而成瘀,是“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多数人将其辨证分为两端,实者多为湿热痰浊内蕴,或血瘀夹湿;虚者多为气虚、脾肾或肝肾不足。这与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肺肾阳气虚亏为本的病理生理有共同之处。心力衰竭程度较重,伴水肿、咳喘不能平卧者,急则治其标,多益气温阳、活血化淤利水为主法[4,5,6]。本研究亦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水平及发生率是阳虚水泛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

总之,该项小样本的自身对照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将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更充分地证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症型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40-1241.

[2]窦丽华.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8,48(1):75-76.

[3]陈焕梅,张雪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8,6(7):845-846.

[4]白秀莲,周秉香.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J].四川中医,2006,24(9):54.

[5]张小斌,陈书存.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63例[J].陕西中医,2005,26(7):614-615.

血清学分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6年1月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纳入病例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入选住院患者90例, 其中男54例, 女36例, 年龄63.90岁±6.22岁。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三型, 风痰瘀阻型30名, 男19名, 女11名, 年龄62.33岁±6.43岁;气虚血瘀型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64.13岁±6.85岁;阴虚风动型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5.37岁±4.75岁。另按照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62.70岁±6.17岁。

1.2 方法

入选对象均于入院72 h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 置于非抗凝试管内, 2 h内分离血清,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仪器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型号Array 360 system, 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 , CRP试剂盒由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 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

与对照组比较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

ACI患者3个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3个不同证型与对照组、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他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 论

大部分脑梗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AS) 。20世纪80年代人们找到了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细胞有关的病理学证据。现研究多支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CRP是机体组织损伤或炎症急性期在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1985年Vlaicu等从人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提取出C反应蛋白分子, 首次证明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中存在。正常情况下CRP以微量形式存在血清中。AS过程中CRP在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6 (IL-6) 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由肝脏合成, 合成后被释放到血清中。AS的形成可伴有血清CRP浓度的升高。

血清CRP水平是炎症反应标志物。本研究表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这与以往报道相一致[2]。本研究也证实, 脑梗死急性期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 炎症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本研究表明, 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CRP水平均有升高, 其中风痰瘀阻型血清CRP水平升高最为明显, 气虚血瘀型次之, 阴虚风动型最次。三个不同证型与对照组、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血清CRP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的不同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 以风痰瘀阻型炎症反应程度最高。形成于体内的痰浊、血瘀病理产物是脑梗死急性期主要的致病因素, 两者相夹为患, 常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从而使炎症反应加重。有研究表明血清CRP水平的升高与梗死的面积[3]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 脑卒中后有较强炎症反应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病死率较高[4]。本研究提示血清CRP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临床要重视脑梗死急性期痰浊、血瘀的辨证施治。

摘要:目的 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的变化, 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 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 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 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 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 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中医辨证分型

参考文献

[1]Ross R.Atherosclem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Med, 1999, 340:115-126.

[2]Pasceri V, Willerson JT, Yehe TH.Direct proinflammatory effectof C-reactive protei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irculation, 2000, 102 (2) :165-168.

[3]熊勇, 舒毓高.脑梗死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 2 (3) :181-182.

血清学分型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辨证分型,白细胞介素6

高血压病属常见病,也是多种危重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促炎症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1]。本研究通过对103病例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6水平的检测和比较,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含量的相关性,旨在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来自于2011年12月—2013年8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3],将高血压病人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型。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病人,排除以下情况方可纳入:1)年龄小于18岁;或年龄大于75岁;2)继发性高血压;3)伴发近期活动性病变,包括各种感染,近期的脑出血、脑梗死、甲亢、糖尿病、痛风、支气管哮喘发作、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等;4)应激状态,包括妊娠、外科手术、外伤等;5)中医辨证两型并见,无主次之分或证型复杂者。根据以上标准共纳入高血压病患者103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8.28±10.50)岁。肝火亢盛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66.91±8.25)岁;痰湿壅盛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89±10.23)岁;阴虚阳亢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8.57±10.54)岁;阴阳两虚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0.74±12.50)岁。抽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正常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35±11.35)岁。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血清IL-6水平的测定

采取空腹静脉血2 m L,在4℃条件下离心10分钟(2000 r/min,离心直径8 cm),收集上清液,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雅科美高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与健康人群组IL-6水平的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IL-6水平的比较(±s)

与健康组比较*P<0.05

与健康人比较,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健康人群组IL-6水平的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IL-6水平的比较(±s)

与健康组比较*P<0.05

与健康人群比较,肝火上炎型和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而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中医学没有血压的概念,但是气血运行理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证实是可行的和科学的。中医学认为:在气的推动下,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周流不息,滋养全身组织器官,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平衡、气血冲和;如果脏腑功能失常或在外因的作用下,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也会受到影响,此时,血压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反之,血压升高也可以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和脏腑功能的异常,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因此通过高血压患者表现于外的症状,可以辨证求因、辨证施治。

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临床实践经验不同,辨证分型方法不一,仍没有摆脱过于杂乱、各行其是的现状。如古炽明[4]等根据1980~2002年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5027例病案,总计120篇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型高达28个。即使同一个患者不同的专家在同一时刻辨证,其归纳的证型也经常不同。笔者认为,出现此类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医辨证欠缺规范化。要加强该方面的工作,除了专家意见和个体经验外,还必须借鉴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包括微观研究成果,才会有较大的突破,这是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也是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努力与发展方向。

白介素-6是体内多种细胞产生的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多功能促炎因子。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以产生IL-6等炎症因子[5]。血清IL-6又可以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上调血管紧张素受体等机制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能够促进血清IL-6升高,升高的血清IL-6又促进了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5]。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总体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并非所用高血压患者血清IL-6均升高,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火上炎型和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升高显著(P<0.05)。一般认为,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是一种特殊证型,多属疾病的早期[6]。本文IL-6检测结果与此证候衍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提示同为高血压病,不同的证型应该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可能不同,血清IL-6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一项客观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定武,施辉,黄新忠.白介素-6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中的表达和意义[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2):564-566.

[2]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S].中国社区医师,2010,16(2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32.

[4]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7510-7511.

[5]金爱萍,王红,韩东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207-209.

血清学分型 篇6

1材料和方法

1. 1研究对象

病例血清均为2008 年10 月~2009 年9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科初次住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40 例甲状腺癌患者, 根据TNM标准纳入者病理类型均为Ⅰ ~ Ⅱ期, 且均符合中医肝郁气滞或痰瘀互结证型, 并排除其它系统相关疾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入院时未给予任何治疗前采取标本。其中肝郁气滞组19 例、痰瘀互结组21 例, 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均相匹配 ( P > 0. 05)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所载证型标准进行纳入。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心悸易汗、口干、便秘, 颈部肿物, 质坚硬, 活动度小或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遇郁怒肿块增大,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痰瘀互结型: 病程较长, 胸闷痰多、肢体倦怠、胃纳不佳, 颈部肿块质硬、表面不平、随吞咽上下移动受限或推之不动、或伴有淋巴结的转移, 多伴有疼痛, 舌质多紫暗或有斑点、舌苔多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1. 2 主要仪器和试剂

PBSⅡ - 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CM10 芯片: 美国Ci-phergen公司产品。纯水 ( HPLC级) 、SPA、CHAPS、DTT、Ure-a: 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 3 芯片的处理和样品检测

取血清样本, 冰上融解30 分钟, 10000r/min 4℃ 离心2分钟, 取96 孔板细胞培养板, 放冰盒上, 用10μL枪在每孔上加10μL U9 ( 9M Urea, 2%CHAPS, 1%DTT) , 每孔分别加5μL血清, 放入层析柜4℃600r/min振荡30 分钟, 在还剩15 分钟左右上芯片, 记下芯片号, 用排枪加200μL 50mM pH 4. 0NaAC, 在层析柜中600r / min, 5 分钟, 拍干, 重复1 次。U9 处理后96 孔板放冰上, 用排枪快速加入185μL NaAC, 层析柜中600r/min振荡2 分钟左右混匀。用排枪加100μL处理好的样本到芯片上, 层析柜4℃ 600r/min振荡1 小时。甩掉, 用力拍干。加200μLNaAC 600r/min 5 分钟3 次 ( 常温) 。甩掉, 用力拍干。快速加HPLC水200μL 2 次, 甩掉, 用力拍干。干后用50%饱和的SPA 1μL, 5 分钟后再点1μL。上机检测。

1. 4 数据采集和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的建立

设置激光强度为220, 灵敏度为9, 收集数据的质荷比范围为2000 ~ 20000M/Z, 优化范围为2000 ~ 15000M/Z, 信号收集位置从20 ~80, 平均每点收集20 次, 收集总点数为140次。用Ciphergen Proteinchip Software 3. 2. 1 软件自动采集数据, 所有原始数据先用Proteinchip Software 3. 2. 1 做总离子强度及分子量校正, 使其达到均一。对位于2000 ~20000 的质荷比峰值, 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过滤噪音。设置初始的噪音过滤值为5, 二次信噪比为2, 以10%为最小阈值进行聚类, 经上述数据预处理后, Mann - 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蛋白质质谱数据 ( 由Biomarker Wizard软件完成) , 找出两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用Biomak-er Pattern Software 5. 0. 2 采用决策树算法计算出多个变量 ( M/Z蛋白质质谱峰) 变化对两样本的分类价值, 确定最佳的筛选模型, 即诊断模型。

2 结果

2. 1 差异蛋白质峰的初步筛选及比较

通过SELDI蛋白指纹图谱仪对19 例肝郁气滞型和21例痰瘀互结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样品进行数据采集, 用Bio-marker Wizard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后, 在2000 ~ 20000Da范围内共得到86 个蛋白质峰, 其中22 个蛋白质峰在两组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1) , 17 个蛋白质峰在肝郁气滞组中高表达, 5 个蛋白质峰在痰瘀互结组中高表达, 选取其中P值最小的15 个蛋白质峰见表1。

2. 2 诊断模型的建立

经Biomarker Pattern Software软件对Biomarker Wizard软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选择差异蛋白峰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采用决策树分类分析法, BPS判别分析选出M/Z为4099. 85、9418. 17 的2 个蛋白质峰构建两组间血清差异蛋白决策树分类诊断模型, 其中M/Z 4099. 85 在肝郁气滞组中表达量显著增高, M/Z 9418. 17 在痰瘀互结组中表达量增高。两组间具体血清差异蛋白决策树分类诊断模型见图1。

2. 3 诊断模型的验证及诊断价值

该诊断模型训练组对21 例痰瘀互结型甲状腺癌全部正确诊断, 19 例肝郁气滞型有17 例被正确诊断。该模型训练组判别总准确率95. 5% ( 38/40) , 灵敏度89. 5% ( 17/19) , 特异度100% ( 21/21) , 阳性预测值100% ( 17/17) , 阴性预测值91. 3% ( 21 /23) , Youden指数0. 895。交叉验证 ( 测试组) 总准确率为82. 5% ( 33/40) , 灵敏度为73. 7% ( 14/19) , 特异度为90. 5% ( 19/21) , 阳性预测值87. 5% ( 14/16) , 阴性预测值79. 2% ( 19 /24) , Youden指数为0. 642。进一步计算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82, 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人文哲学相互融合、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科学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医理论体系已经无法系统、全面的阐释生命科学, 出现了与现代医学难以融合的尴尬局面,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石———“证候”实质研究显的尤为重要[6]。中医的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 是一种“功能态”, 是机体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反映状态, 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邪正盛衰等的病理概括, 具有整体性、定型性、相对性、制约性、时相性的特点, 可以表现为“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最重要的方法, “证”是中医的一个特有的概念, 对证的研究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对“证”的实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由于多数实验指标缺乏特异性, 因此很难用单一指标来作定性、定量、定位的说明, 也难以反映中医证候的整体性和复杂性[7]。

蛋白质组学 ( proteomics) 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的分离、鉴定、蛋白质芯片及生物信息学等一些先进的技术。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 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近些年开始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证”实质, 尤其是将蛋白质组学引入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从蛋白质组学方向研究中医证候的实质越来越多的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8 -11], 已有学者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在肺病[12]、肾病[13]、肝病[14]血瘀[15]、肾虚[16]、脾虚[17]等进行了证候学的研究, 认为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证候实质是可行的。

血清学分型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资料 肺良性疾病 (BLD) 组共36例 (肺炎 、慢支、肺结核) , 肺癌组共64例, 其中腺癌28例, 鳞癌20例, 小细胞性肺癌 (SCLC) 16例。以上所有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经有关检查及病理确诊无肝、肾、结缔组织等疾病。

1.2 方法 受检者空腹抽取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试剂为Roche公司提供, 按说明书操作, 仪器为罗氏公司生产的Elecsys1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以 (x¯±s) 表示, 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与表2。

注:与肺部良性疾病组比较△P<0.01。

3 讨论

血清CYFRA21-1是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 (CK19) , 角质蛋白19是一种酸性多肽, 主要分布于单层上皮细胞中, 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胰管、胆囊、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上述细胞癌变时可释放CK19片段, 肺癌中腺癌、鳞癌均由CK19表达, 而小细胞肺癌主要表达CK18, 有时也可有CK19的表达[1]。MolinaELISA方法分析18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值与肿瘤的进展程度和组织学分型相关:NSCLS的灵敏度为64%, SCLC为31%, 大细胞肺癌为77%, 鳞癌为68%。本文可见肺癌组血清CYFRA21-1水平明显高与良性疾病组 (P<0.01) 。升高以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鳞癌和腺癌为主, 阳性率分别是80%和42.8%, 均显著高与小细胞肺癌组, 说明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CEA为最早应用于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原本主要存在于消化系及泌尿生殖系等富含腺体细胞的组织中, 多种癌症均可造成升高。血清CEA对腺癌检测的阳性率文献报道从25%~77%不等。造成如此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占肺癌最大比重的两种类型鳞癌和腺癌比例不一所致[2]。本文可见腺癌组CE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

NSE是一种肝糖分解酶, 正常存在于神经元周围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内, 在源于神经层或神经内分泌组织的肿瘤患者血清内会出现增高。如肺小细胞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类型, 成为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标志物。本文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小细胞肺癌组血清NSE的阳性率为75%。另外, 血清NSE活性水平改变同临床过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报道发现肺癌早期低于晚期, 治疗有效明显下降复发时再度升高。

由表2可见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 而且特异性也较高, 因此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互补不足, 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并对肺癌的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Brocr SJV, et al.Cancer[J]·Res, 1987, 47:3225·

上一篇:津工超市配送中心下一篇:中药材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