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伐昔洛韦片

2024-10-17

盐酸伐昔洛韦片(共4篇)

盐酸伐昔洛韦片 篇1

伐昔洛韦是一种新型核苷类抗病毒新药,主要治疗DNA病毒感染性疾病。人乳头瘤病毒为DNA病毒,据有关报道,人乳头瘤病毒对伐昔洛韦较为敏感[1],为进一步印证,笔者所在科于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应用伐昔洛韦(商品名:易能生,成都倍特药业生产)及3%浓度酞丁安乳膏(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寻常疣确诊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科门诊,其中男85例、女73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皮损局限于手、足及前臂,疣体数目6~30个,病程2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2周内未使用外用药,排除系统性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两组年龄、性别、疣体数目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患处外用4次酞丁安乳膏,治疗组每日外用4次酞丁安乳膏,加口服伐昔洛韦,每日1次,1次0.3 g,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70%;好转为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30%或治疗后皮损无变化。有效为痊愈加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7.97%、11.39%,有效率分别为75.95%、22.78%,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组有2例出现头痛、乏力,1例出现轻微腹痛、腹泻,不引起血象、肝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与文献[2]报道较为一致。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15.01),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44.665)

3讨论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DNA病毒,呈正二十面体,球形粒子直径约50~55 nm,组织培养尚未成功。人是其唯一宿主,宿主细胞是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病毒的成熟程度与细胞的角化程度有关,完整的病毒只见于不全角化的上皮细胞中。近来利用核酸杂交技术,HPV已证实有50种以上抗原型,且不同类型的HPV与疣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1]。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少数散在的疣体可采用切除、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化学腐蚀等方法治疗,但多发性寻常疣的治疗比较棘手。盐酸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ACV)的前体药物,是ACV与缬氨酸形成酯的盐酸盐。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后很快在体内转化为ACV,在病毒感染细胞内被脱氧苷激酶活化,进一步磷酸化为三磷酸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结合,终止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3]。本品为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达54.5%以上,是阿昔洛韦的3~4倍[4,5,6,7]。酞丁安可抑制被感染的表皮棘细胞中病毒的复制与合成[8]。通过临床观察,人乳头瘤病毒对伐昔洛韦确实比较敏感,伐昔洛韦联合外用酞丁安软膏治疗多发寻常疣服药简单、吸收良好、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外用酞丁安软膏,治疗组加服伐昔洛韦,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外用肽丁胺软膏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较为确切。

关键词:伐昔洛韦,多发性寻常疣,酞丁安软膏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2-113.

[2]姚文冰.伐昔洛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浅析.青海医药志,2001,31 (4):581.

[3]邵仲英,宋丽洁.盐酸伐昔洛韦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房,2007,18(5):346.

[4]叶兴东,张锡宝.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705.

[5]Lin WR.Lin HH,Lee SS,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cacy and safety of valaciclovir versus acyclovir,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J Micmbiol Immunol Infect,2001,34(1):138 - 142.

[6]Ljungman P,De La Camara R,Milpied N,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valacyclovir as prophylaxis against cytomegaloviras reactivation i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s.Blood,2002,99(8 ): 3050-3056.

[7]Whitley RJ.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Semin pediatr Infect Dis, 2002,13(1):6 -11.

[8]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42,800.

盐酸伐昔洛韦片 篇2

关键词:儿童水痘,盐酸伐昔洛韦,临床疗效,药理作用

水痘是一种儿科常见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该病毒可能出现于患儿的疱液、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 并直接或是经飞沫进行传染。儿童水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患儿发病后直至皮疹干燥结痂前, 都会导致人群之间的相互传染。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全新广谱抗病毒药物, 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医学研究对儿童水痘采用盐酸伐昔洛韦治疗的疗效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 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儿科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128 例儿童水痘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70 例, 女58 例, 年龄2~10 岁, 平均年龄 (5.7±3.4) 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4例。实验组中男35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 (5.6±2.4) 岁;对照组中男35 例, 女29 例, 平均年龄 (6.1±3.1)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龙胆紫外用或是炉甘石洗剂等常规临床治疗, 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利巴韦林颗粒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51023508) 治疗, 3 次/d, 给药总剂量为10~15 mg/kg, 空腹给药, 连续治疗6 d ;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 ( 商品名:丽珠威,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H10960080) 治疗, 2 次/d, 给药总剂量为15 mg/kg, 空腹给药, 连续治疗6 d。两组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接受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动态监测。

1. 3 疗效评定标准[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接受皮疹结痂情况和体温情况监测, 并以此作为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 患儿临床治疗后, 皮疹结痂脱落时间在4~6 d内, 治疗24~48 h后, 皮疹、皮肤瘙痒、体温升高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 患儿临床治疗后, 60% 左右的皮疹逐步结痂, 未见新发皮疹, 治疗48~72 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好转: 患儿临床治疗后, 皮疹消失范围>70%, 未见新发皮疹, 治疗72~96 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无效: 患儿临床治疗后, 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总有效率= ( 临床治愈+ 显效+好转) / 总例数 ×100%。同时,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实验组儿童水痘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 (59/64)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9% (51/64) ,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不良反应实验组儿童水痘患儿临床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 (3/64)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 (10/64) , 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轻度蛋白尿和轻度胃部不适等,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水痘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儿科出疹性疾病, 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属于疱疹病科亚科的一种, 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结痂、疱疹、丘疹、斑疹以及皮肤黏膜受损等全身性症状[2]。尽管水痘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 但受到患儿免疫功能降低, 以及疾病反复发作等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脑炎、心肌炎、败血症等恶性并发症, 所以, 积极的并发症防治以及有效的临床治疗, 对于患儿疾病的控制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3]。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是一种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 口服给药有助于人体的快速吸收, 并迅速水解转化为缬氨酸和阿昔洛韦, 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 倍, 也是一种特异性的疱疹病毒抑制剂[4]。与静脉注射给药相比, 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血药浓度质量较高, 但给药剂量更小, 因而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5]。

综上所述, 盐酸伐昔洛韦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儿童水痘治疗药物, 可作为患儿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鸾.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临床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5) :723-724.

[2]张杰.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的药理分析及疗效.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2) :762-763.

[3]吴俊余.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健康必读, 2012, 11 (11) :170-171.

[4]杨生汝, 张洁, 王清华.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1) :60-61.

盐酸伐昔洛韦片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儿, 共60例,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岁3个月~6岁10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热、流涎、头痛、食欲减退、吞咽困难、不愿进食。查体:咽部、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等散在不同程度灰白疱疹, 部分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表溃疡。手足臀部红色斑疹, 水疱, 疱壁薄, 内液澄清, 周围绕以红晕。部分颌下淋巴结肿大, 压痛, 末梢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WBC>5×109/L) , 无异常淋巴细胞。诊断:均符合《皮肤性病学》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2例 (男20例, 女12例) , 对照组28例 (男16例, 女12例) , 2组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10mg/kg·d, po, bid。对照组用利巴韦利10~15mg/kg·d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 qd。其余对症处理相同, 5~7d为1个疗程。于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进行血常规化验。所有病例经1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正常, 无流涎及咽痛, 咽部疱疹及溃疡消失, 手足臀部皮损消失。显效:体温正常, 流涎及咽痛明显减轻, 口腔及手足皮损减少或缩小50%, 无新出的皮损。有效:体温正常, 流涎咽痛减轻, 口腔及手足皮损减少或缩小30%, 无新出的皮损。无效:体温不退或升高, 皮损无减少或缩小。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从开始用药至痊愈时间, 观察组平均为 (3.0±1.2) d, 对照组平均为 (6.0±1.5) d。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有部分病例白细胞增多, 但不超过正常值, WBC<10.0×109/L, 观察组有3例, 对照组有4例。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为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毒为肠道病毒, 其基因组为单正股RNA;部分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1]。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病毒性感染的有效药物, 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与L-缬氨酸形成的酯的盐酸盐, 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药动学研究资料表明, 伐昔洛韦水溶性较阿昔洛韦增大150倍, 口服能被人体迅速吸收, 其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4倍[2], 并在体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和L-缬氨酸, 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疗效优于阿昔洛韦, 药理和毒理研究显示, 伐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感染的治疗指数比阿昔洛韦高42.9%和30.1%, 并具有与阿昔洛韦相同的安全性。盐酸伐昔洛韦的分散片比薄膜衣片崩解迅速, 分散均匀, 药物溶出快, 而且可以溶于牛奶、果汁、汽水等饮料中同服, 对于吞咽困难的小儿服药方便, 依从性好。

本组资料显示,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从用药到痊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考虑:与利巴韦林相比, 盐酸伐昔洛韦对RNA病毒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利巴韦林在病初应用效佳, 发病3d后再用无效, 这一点也影响了该药的疗效。由此可建议手足口病在发病3d后应首选盐酸伐昔洛韦。观察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在淋巴结缩小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且未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提示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3.

盐酸伐昔洛韦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附属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60例重症水痘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患儿的年龄为2~7岁,年龄为(4.2±1.3)岁,病程为3~19 d,病程为(9.2±2.4)d;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患儿的年龄为2~8岁,年龄为(4.4±1.6)岁,病程为4~17 d,病程为(9.3±2.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3次口服15 mg/kg的利巴韦林(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9993793);观察组则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15 mg/kg的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0095)。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治疗48 h之内,患儿的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等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在治疗后的6 d内,患儿的皮疹结痂并脱落;显效:治疗72 h之内,患儿的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存在新发的皮疹,此外,患儿原有的皮疹中,开始结痂的面积大于或等于50%;好转:治疗96 h之内,患儿的发热症状基本消失,并且不存在新发的皮疹,此外,患儿原有的皮疹中,开始结痂的面积≥30%;无效:治疗后,患儿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以痊愈,显效和好转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儿童水痘在临床上的症状和表现主要是斑疹、水疱等,患儿的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水疱,易破并会导致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症状,所以传染性也较强[3]。在治疗重症水痘时,利巴韦林属于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能够缓解水痘患儿的症状和病痛。

盐酸伐昔洛韦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这一药物在水痘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均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水痘患儿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后,这一药物可以迅速地被机体吸收,并且能够迅速地转化成阿昔洛韦,进而可以有效地发挥抗病毒的功效,其具体作用机制为:盐酸伐昔洛韦入至疱疹感染细胞内后,能够和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有机结合,进而可以出现磷酸化反应,能够与病毒DNA复制的底物竞争病毒DNA聚合酶。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疱疹结痂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表明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安全有效,可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水痘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疱疹结痂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安全有效,可推广。

关键词:儿童水痘,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利巴韦林,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177-178.

[2]谭义林.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18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96-97.

上一篇:科学安全用药下一篇:后医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