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2024-12-20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共12篇)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1

如今, 大部分人都认同一个观点, 那就是口才对于一个人成功来说是很关键的。团队的“团”字, 我们可以很形象化地看作是一个有口才的人领导一群人, 让大家团结在一起, 而这个有口才的人就是人材。现实社会需要有口才的人, 需要口语交际能力强的人, 但是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学校来说, 却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这值得我们反省与改正。

一、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成因

1.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有权威机构调查显示, 20%~30%的高中生不敢大声当众讲话, 70%~80%高中生承认当众讲话时内心会感到紧张, 甚至害怕。这成功的印证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中学生缺乏口语交际的能力。

2. 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弱的成因。

(1) 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一直以来, 我国很多中学校以应试教育为目的, 学生能拿高分才是目标, 才是值得表扬的。至于口语交际能力, 中学老师是不引以为重的。笔者认为, 对于学校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 现阶段是应该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

(2) 职业高中学生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弱。职业高中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 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少、语言组织能力会较弱。一个人要有口才, 首先肚子里要有很好的文采, 如果你满腹经纶, 那么出口成章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 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交际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在职业高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课堂上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 老师可以在每堂课上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我。可以采取唱歌、跳舞、朗诵、讲故事、表演等形式,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怕上讲台, 到喜欢上讲台转变, 讲台是个小舞台, 但它却是现阶段高中生登上大舞台的重要一步。

(2) 课堂上, 老师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自古以来, 老师为人师表, 传统观念给大家的印象是, 老师不苟言笑, 手拿戒尺, 端坐于讲台之上。时代在改变, 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改变, 老师在学生中应扮演亦师亦友、亦父亦母的角色, 让学生敢于向老师表达心思, 敢于和老师进行沟通。

(3) 课堂上, 课文内容的经典再现。让学生一起重现课文的情景与画面, 表演课文的剧情角色。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学习的知识, 还能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笔者在学校生涯期间, 就经历过这种快乐的学习模式, 笔者当时是和同学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次表演对笔者的印象很深, 因为表演一个故事, 需要和他人进行沟通, 而所谓的沟通过程就是简单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 并且每个人都能够借此克服舞台恐惧症。

(4) 课堂上, 学生可以对某些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 可以开展积极的辩论。特别是语文课堂, 不像数学课堂有那么多定律、公式, 语文课堂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学生的思维是活跃与创新的, 他们的很多思想可能更符合当今社会的步调, 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发散学生的思维。

2.课堂外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 开展课外辩论赛。比如, 以下是A中学第三届校园辩论赛:活动指导与要求:1学校老师组织, 按班级来进行参与。2老师应提前一周拟定好辩论题目, 指导学生完成辩论材料的搜集、辩论据点的整理等。3老师应指导学生怎样开展辩论活动, 加强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与扩散。

辩论考核评估表:

通过课外合理的辩论赛, 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创新都有很好的帮助。

(2) 周末开展各种趣味活动,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多与少间接影响到其口语能力的强弱。例如, 老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老年人慰问活动, 带领学生照顾老年人,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总而言之,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需要有口才能力的人, 更需要口才能力强的人, 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 那么, 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学校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老师们而言也任重而道远。

摘要:现代社会中, 口语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 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让人更好更快地走上成功的道路。如今, 在高中阶段, 学生缺乏的不是自我学习认知能力, 而是一种表达自我, 与人沟通, 团结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没有口才, 不一定能成材, 然而但凡成材的人都有很好的口才。可见, 口语交际能力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口语交际,自我表达,成材,沟通

参考文献

[1]宋晓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科技资讯.2011.06.201

[2]李瑞丽.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法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满春燕.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2

一、勤记忆。

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

有的同学最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

在学习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多练笔。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一、引言

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中是一项重要的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与人相处,走向成功。职业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其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走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外,还有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因此,在职业高中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口语交际与阅读和写作共同组成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是说话的体现,而说话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而读和写共占25%[1]。可见口语交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大量的现代电讯科技出现,推动有声语音工具的发展,口语在社会上的应用和普及度大大超过书面语。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应用一些现代技术,如影音跨海越洋传播技术等,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必须有明确的思想,然后迅速找到合适的词汇,并将这些词汇以一定的方法构成句子后,通过发声器官将这些文字词汇转换为口头语言。可见在口语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语文知识应用、对词汇的敏感度、句子的组合能力等,达到提高学生整理语文能力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职业高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而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岗位竞争力的需要。

三、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路径

1.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在职高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积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即口语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口语训练的魅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并促使其在创设好的情境下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如组织和主持会议、小品表演、相声等。也可以创设包括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1+1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模拟情境,鼓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并进行口语训练[2]。如在“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回想自己与母亲的点滴,将对目前的爱写到一张小卡片上,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演讲,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这种轻松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口语训练,提高自我口语交际能力。又如在有关求职信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在课堂上创设招聘会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分为求职和招聘两批人,进行现场模拟招聘,学生在这样情境下进行口语交流,达到教学目的。

2.鼓励学生积极朗读课文,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朗读就是一种融合眼耳口脑的方法,借助口诵将一些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3]。朗诵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不仅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提高和完善,还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朗诵训练中强化口语交际能力。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朗诵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诵,很好地对学生的字音字形进行纠正,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进入职高后,通过朗诵让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应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对诗歌的朗诵,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领悟诗歌的魅力,并在学生诗歌等中国传统语言词语中,给口语训练提供更多的素材。

3.使用交谈法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流主体根据一个话题进行的双向语言信息交流,是最常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方式。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广泛的社会交流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中,交谈的应用,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教学实现,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借助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施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赛等形式开展讨论教学。如在“鸿门宴”的加息中,教师可以以“我眼中的刘邦”为主题组织一场讨论会,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便积极投入讨论,对刘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都是自己的想法。通过开展这样一种口语教学,以读促说,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种有效方法。

4.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虽然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在口语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语言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中的地位,明确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对学校及对社会的重要性。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口语理论知识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交际学、语言学等与口语训练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口语训练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4]。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简练、规范、生动、有启发性,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教学的必然趋势,而且适应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下,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使用交谈法开展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保障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荣.立足小课堂,延伸大世界——浅谈提高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34):26-27.

[1]孟珊.高职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对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19):10-11.

[3]段锋.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18):33-34.

职业高中学生文化课的分层教学 篇4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分层教学思想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 分层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特点, 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三) 分层教学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教学, 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一方面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另一方面, 重在使课堂与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学生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一刀切”的教学形式被称之为“无差别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不关注和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化的学习权利。而分层教学正好相反。在生源素质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 像我校这样地处山区, 知名度不高, 比较薄弱的学校的生源, 其文化层次更是参差不齐, 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刀切”, 不但文化基础课的质量上不去, 而且也会给今后的专业课教学带来难度。但我们相信, 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差别, 都可以分而育之。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 全体性原则。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的, 教师关心和关注的对象是少数学生。而分层教学正好相反, 它关心和关注的是全体, 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不排斥、不歧视后进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

(二) 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因此, 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满堂灌”“填鸭式”摸索教学就是其本义, 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分层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学生的学习过程, 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输入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者、指路人。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一) 发展A层。

发展A层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特长, 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

(二) 提高B层。

提高B层学生的技能, 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努力争取成为A层学生。

(三) 帮助C层。

帮助C层学生, 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严格要求, 热情关怀, 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质量, 让他们稳步发展为B层学生。

四、分层教学的做法

(一) 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优等生, B为中等生, C为学困生, 比例为1∶3∶2。采用分层递进、异步教学的方法, 教学难度定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 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和A类学生潜能的发展。

(三)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 精心设疑, 通过分层讨论、答疑等形式, 使各层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 分层辅导。

分层教学必须配合分类辅导, 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 对C层, 尽可能量少质低;对A层则可以量多质高;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

(六) 分层评价。

分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做到心中有“人”, 因“人”施教, 对学生的评价也根据其不同的基础实施不同的评价。在评价中, 对C层侧重表扬, B层侧重鼓励, A层侧重其发展。

五、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 这一点已被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所证明,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 学生的个性和潜力都得到了发挥和挖掘。但是, 分层教学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应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 标准与对教师评价的问题。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 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教”的水平。“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 但不能成为评价教师的依据, 否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动态管理问题。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 尽管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要管教管导, 但课堂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这就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教学部门思想要统一, 做好管理与协调工作。

(三) 学生的心理问题。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无面子”或者“无所谓”态度, 不配合教师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可见, 教师要事先做好学生的工作并互相沟通, 必要时还要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共同做好工作。

(四)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之后, 由于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 他们所接的班不同, 达到的质量目标也不同。如何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5

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条件或手段,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新时代的学生,已不再属仅要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在现今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极力思考。”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人才。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学科,在塑造人才方面,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间如何培养学生读语文的能力,更是重中之要。教师怎样教会学生读,并且是有原则地读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读是学生应学会并掌握的基本技能,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

每个人的知识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但它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在阅读中碰到的文字障碍,不该慌了手脚或者不屑一顾。我认为要求学生人人一册《新华字典》是必需的,在不太熟识处,在疑惑难解处,在模棱两可处,工具书都有办法使你迎刃而解,当然学生要肯查、能查。在新课改下,我主张文章阅读完毕之后,不归纳中心大意、分析写作特点,仅要学生能把故事大概作个简明叙述就行,哪怕是学生不怎么切中要领,只要学生放胆说出来,都该鼓励。教师规规矩矩地讲,学生服服帖帖地听,不合时宜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无法送给学生智慧,只能教给学生猎取智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挖掘。

二、引导学生在大的语境中学语文

大部分中学生以为语文学习就是语文科的学习,认为只有在课堂上,在教材里,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才能把语文知识学到家。可是,语文学习不但可从那些“有字处”着眼,也可以从“无字处”入手,即把学校语文科学习的水珠与社会生活的大流交汇起来。学生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下留心学语文,意义远远大于只懂语文教材的学习。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大的语境中学语文。1.在美育中学语文。学生热衷黄莺出谷般地买弄歌喉,就让他们谈谈对乐理的认识,学生酷爱鬼斧神工的绘画,就让他们讲讲对画风的理解。2.在影视作品欣赏之余,让学生评价一下作品的优劣,使学生由盲目的消遣变成有意注意的学习。3.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家人的说话习惯,街上的宣传标语,招牌字号、广告构图等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相关对象。

三、掌握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有效学习

学生必须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自身阅读能力的进展顺序,逐渐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熟练的阅读技巧。

循序渐进地学习,是古今中外学者们的共识。我国古代《学记》强调“不陵节而施”和“学不邋等”讲的就是循序渐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本着事物自身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散而杂乱无章的知识,就会像杂乱无章的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

为了能有效地使学生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去读书,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论语》开宗明义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用心 爱心 专心

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说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些读书学习的经验都说明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前后知识的自然序列是知识内部固有的关联。温故是知新的基础,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二)劳逸结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读书既要勤奋紧张、聚精会神,又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要注意保持生活的整体平衡。循序渐进,并非让你一味地追求毫无理智地冲锋陷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身体锻炼,密切师生联系,等等,都有助于我们读书读得更好,良好的守时、节时、增时的习惯,是一个人时间利用的调节器。

四、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清事物的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中激发兴趣是何等重要。假如学生有“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我们老师一时是较难排除的。由于语文课重在日积月累,难以立竿见影的特点和社会“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我们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冲破的,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他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越爱学。

五、创新是目的

在传统教育里面,老师仅限于讲授、传授知识,学生限于学习、记忆知识。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己任,学生不只记忆知识,而且能研究、探索、开掘知识。教师不该人为地杀挫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而应想想如何使学生对所学产生思考、产生疑问,提出创见,这才不失为一条素质教育的途径。

“没有创新思维,科学将陷入黑暗的困境;没有创新思维,教育将走向沉寂甚至灰溜溜死去,学子的创新精神不应该再被窒息下去了。”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一个人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就不会迷信书本,不会为思维定势所羁,就能有新的创建。

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内在因素是懒惰、胆怯与缺乏自信,如果教师再有心无心地去禁锢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硬把一个人往昏暗无力毫无生气的地狱里送,我们教师主要应该帮助学生营造起一种勤勉、勇敢、自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放开手脚自如驰骋。因为懒惰与创造无缘,胆怯会丧失创造的机遇,缺乏自信是“创造麻痹症”的最大病根。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不会再一个劲的主动或被动地死读书,因为他有了自我价值需要在学习上的张扬,而不是书本的俘虏,教育的奴才。

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有原则地读书,激发学生的自读呢?这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与时代社会的变迁革新不无关系。知识的新陈代谢那样的快得惊人,大家都有所知。学生具备了语文自学能力,那么他就更能踩准时代前进的节拍,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使广大学生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使命,这需要培养起学生语文的自读能力。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职业高中政治;综合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20-01

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改革过程中强调的重点。职业高中政治虽然不是学生们的主修课,但是高中政治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所谓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检测,通过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职业高中政治教育在德、智两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职业高中政治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为研究课题,对职业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职业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内容枯燥,学生存在偏见

高中政治在所有高中课程中存在内容更乏味,学生们对此存在偏见。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时,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的内容较多,很多学生都把政治教学看作是在说教,学生认为课本中理论性的东西太多,没有实用意义,学生们忽视了高中政治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2、教材内容更新慢

为了应对高考等一些列的考试,高中政治课本为了保证统一性,改版和更新的速度很慢,这就导致政治教材里很多内容和案例都是多年前,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们在对政治教育本身就存在偏见,教材又不能及时更新,这就会让学生更难于接受高中政治这门课程。

3、应对考试的学习目的

学生之所以能够学习高中政治课,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应对考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经常出现的就是老师画题,学生背题,至于高中政治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的作用很少会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职业高中政治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习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政治课程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已经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性,更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也就是整本书的知识内容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政治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程时,就要试着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在讲授新的知识时,把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最终形成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

高中政治课程明确提出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若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们能够通过对高中政治的学习以后,运用政治课上学到的思想方法,对其他学科也有知识体系上的把握,还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社会实践能力与思想方法相结合,实现更好的解决问题。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法每个人的见解都会略有不同,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新。

首先,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所受到的教育,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在前人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实现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教师自身具备了不断创新的思想,才能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们思想意识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们敢于创新,就必须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教师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能给予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先不要做出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学生们的不同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们敢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或是运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有种切身的感受,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职业高中政治课程不单纯是一门文化课,更是一门高中学生的精神指导课,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思想观念都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存在偏差,高中政治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如何实现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再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许多高等中学院校都进行新课标的改革,高中政治教学方法也发生改变,强调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模式不断被运用到课堂中来,因为高中政治课程更多的是思想理论上的研究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不同思想的碰撞更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等方式,实现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提出不同观点,由小组成员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最终在老师的帮助对小组的想法观点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结论:在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团结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凡宝.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3.12(05):77.

[2] 刘利明.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03):115-116.

[3] 刘晓惠.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4.11(08):90.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7

一、内外结合,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传统教学上的读, 往往重精读、朗读, 轻泛读、略读, 轻能力训练。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读, 在重精读、朗读的同时, 更强调泛读、速读的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精读能力。古人云:“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 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 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 对范文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拨, 使学生想读、爱读, 最终达到理解文章, 为我所用的目的。

培养学生泛读能力。切实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 培养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是终生受益的事, 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科学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等步骤, 形成一个有机体。首先, 读书重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理解,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其三是领悟重在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创新, 写出体会、感想;其四是应用, 将读的知识和体会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检验自己阅读的成效。

对职高学生来说, 除能阅读议论文和记叙文外, 还要有较强的阅读各类应用文的能力, 因为应用文大多都是实用性较强的文章, 反复进行阅读训练, 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量, 培养分析能力, 正确解决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看了产品说明书, 能正确使用产品, 操作机器;看了计划、总结, 能准确领会上级精神, 明确工作任务及要求。

二、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技能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 要讲科学, 有计划。要定出训练的时间, 训练的任务, 训练的标准。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面小, 生活比较单纯, 因而进行语言表达锻炼的机会就少, 不少学生不仅不会说, 而且还不想说。俗话说, “言为心声”, 语言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能否正确使用它, 将直接影响到职高学生的求职就业, 甚至今后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会说、想说, 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多种活动,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应聘中“如何介绍自己”, 举办小型的演讲会、辩论会等, 从说的内容、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应包括如下内容:1.能正确使用规范的普通话;2.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求;3.声音宏亮, 态度大方;4.说话得体, 注意场合。

三、灵活有效,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的能力

传统教学上的听, 是学生听教师讲, 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上的听, 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三是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 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有味, 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发挥听得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广泛地听, 不仅听老师的, 也听同学的、家长的。听的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 从而养成学生主动接受、质疑的摒弃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 主要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与说话人和所述的话题, 注意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 对听到的词句及中心问题都要有心理反应及认识上的反馈, 并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经常、快速地总结、评价所听到的内容, 区分主、次, 自觉形成整体观念, 并牢记所需的内容。

四、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写, 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训练。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写, 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做习惯。

对于职高学生来说, 在接受2~3年的职业教育后, 绝大多数将直接进入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择业就业。因此, 职高语文教学应结合专业, 在学习较复杂的议论文、记叙文写作的同时, 要有侧重地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如财经专业、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可侧重于“调查报告”、“合同书”、“工作计划”、“文字广告”等的写作训练;建筑、机电、电子、化工等工科类专业, 可侧重于“工作计划”、“说明书”、“规章制度”等的写作训练;至于公关文秘专业, 则要侧重于“公文”、“计划”、“总结”、“合同”的训练。另外如请假条、留言条、借条、领条、收条等应用性条据的写作, 各专业学生都要熟练掌握。对职高学生来说, 写作应用文, 不讲求其词藻华丽, 只求文字通顺晓畅;不求内容高深, 只求格式正确;不求精雕细刻, 只求快速实用。具有较高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将会受益终身。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启发学生思考 篇8

一深研教材, 寻找突破口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只注重将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 不让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学得死板, 不能把知识迁移、活用到其他地方, 导致学习效果差。这主要是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思索教学手段和方法、寻找好的教学突破口。教师在上课前, 除了要深入搞懂文本的内容和重难点外, 还要知晓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 将教学任务分解成多个知识点, 并利用有效、多种的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 启发学生思考, 而不是单纯地只提几个问题来让学生作答。如《沁园春·长沙》、《囚绿记》等的教学, 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同学理解课文的精神实质。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 老师要针对中学生好争辩、爱动的特点, 设计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在争辩中把握文章的中心, 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 从而吃透文章。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当今现状, 现在我们应怎样去“拿来主义”?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随即积极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另外, 教师还可采取情境教育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由想象, 设想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时间、环境中, 能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情感, 然后说给别人听或自己记录下来, 再与原文相对照, 找出不同的地方, 思考原因, 领悟文章的真正内涵, 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

二精心构思, 设计适当问题

1.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目标要“明”

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想解决什么问题, 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课前老师应心中有数。即课堂问题设计的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或者和该课重难点或中心思想等有关联。我在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 便问学生: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的人物, 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思想性格有哪些特点?我之所以这样问, 是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分析课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也让学生逐渐了解“官逼民反”这一主题思想等。

2.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在进入新课时, 适当地引入相关图片或趣闻轶事, 这样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兴奋、主动想学的状态, 这样,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直至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3.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悬”

老师要抓住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教材, 结合学生特点, 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 吊足学生“胃口”,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真相的心理, 因而注意力加倍集中。

4.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精”

教学问题设计的“精”, 是指语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整体把握, 在“关键” (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处要设疑, 设好疑, 要做到有的放矢, 不要随便设疑, 让学生搞不清轻重、主次。创设的问题要精干, 讲求质量、以一抵十, 抓精髓。只有这样, 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过程中理解要点、把准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入性。

三开拓思路,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 还应利用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教师可让同学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与课文相对应的片段;教学《窦娥冤》时, 教师可先让同学在网上查阅作者关汉卿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和作品。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又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有如剥笋般逐层深入地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一一呈现给学生。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法, 也是学生的学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 学生就能触类旁通, 实现有效自学, 特别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

常言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教师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 并创新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 甚至高效。

四课堂练习是思考的延伸

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 但又远不仅限于此。千篇一律的机械性题海战术, 仅以“量”取胜, 实为不妥, 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 疲于被动应付, 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其成绩也难有提升。因此, 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 一味重视“量”的积累, 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注重有利于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的“质”的进步, 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在教学过程中, 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教师往往不能仅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复练习,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扩充思考的面, 总结思考的点, 思维要像一条射线一样不断延伸……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9

关键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兴趣

一、以物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他们不常见的各种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使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动作要领, 又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 运用实物教具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实物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物教具教学, 既可以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熟悉了体育器材的用法、增长了体育知识。这样可以使体育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而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二) 体育教学挂图展示

体育教学挂图展示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运用体育教学挂图, 使体育知识和运动的动作要领清晰呈现、一目了然。学生会对其产生好奇心、被其吸引, 在对其观察思考中积累体育知识, 掌握运动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 多媒体声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体育知识和运动的动作更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大体育比赛, 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热爱体育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这样学生会在以后的体育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二、情景教学法, 入情入境生动形象

情境教学法不仅是其他文化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 因为学习即是生活, 我们时刻在生活, 便时刻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不同的是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用心去预设和创设。教师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身体, 学到了体育知识, 并形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 既愉快地上完了体育课, 又为终身锻炼做好思想准备。

(一) 故事情境激趣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 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故事有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情节、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悬念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悬。特别是在职业高中, 如果在体育课堂上偶尔讲述一两个精彩的体育故事, 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 学习体育的兴趣陡增。这里所说的故事, 要结合体育教材, 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 如各大体育人物的传奇佳话、运动员的励志传奇轶事等, 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学习服务, 为激发兴趣服务。

(二) 利用教学语言艺术渲染情境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 都要精心选择词句, 精心组织语言, 精心用好修辞, 勤于锤炼, 善于感染。语言不要枯燥, 要优美生动、充满感情、抑扬顿挫中充满力量, 可渗透文学语言。这样的语言情真意切,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人入胜,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以“巧”激趣, 妙不可尽之于言

“巧”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 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运用细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现。以“巧”激趣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机智、巧妙、生动的细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热情。

(一) 巧用激将法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激将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请将”是从正面要求, 而“激将”则是从反面激励, 在特定情况下, 后者更有激励作用。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极短的时间里陡然升腾, 让极小的教学细节发挥极大的作用, 同时, 也能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以促使学生学好体育, 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 巧妙置错

在体育教学中置错就是通过教师有意设置运动错点, 让学生发现错例, 评说错因, 改正错处, 使学生在质疑错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中培养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体育。这种置错可以是教师自己故意将错误动作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质疑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也可以是学生运动中出现的错误, 让学生相互指出错误并帮助别人改正,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肢体语言就是以某种特定的姿势, 呈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或以肢体语言助说话, 或以其表情达意, 让学生觉得肢体语言配合生动的教学语言有象有形、有动有静、声情并茂, 机具感染力。肢体语言隐含意义甚多,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与教学语言的巧妙配合对学生产生很大感染力,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总之,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并在体育学习中增强体魄、磨练意志, 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百龙.体育理论基础[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分支, 是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职高生语文素质的高低, 不仅影响着相关学科的学习, 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尤其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然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不容乐观。

时下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生素质越来越差, 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越来越难开展。的确, 职高生大都是在普高招生之后剩下的, 生源质量有差距。纵观当前的职高语文教学, 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 整个课堂沉闷、压抑, 没有活力。我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我认为, 根本的原因是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此教学, 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能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职高语文教学这种状况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受很多因素影响, 除外部动机外, 学生自身的内部动机——兴趣, 对推动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有效阅读的前提。而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可以促使学生自由畅谈,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并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好知”“乐知”, 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讲究方法, 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是培养职高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前提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第一线劳动者, 这就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学好各门课程, 但绝大部分职高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 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课上, 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 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殊不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 只有牢牢掌握好它, 才有可能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一二三, 看谁坐得端, 四五六, 手背后”已成为历史。很难相信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 更何况是这些好动的学生。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子抛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 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 甚至可自由出入, 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摒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三增强参与意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是一门对学生全面实施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 已能独立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所以无论从事哪种技能的学习, 总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一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就能显著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创造教学情景, 活跃课堂气氛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要从文本语言出发, 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 因为课本上的文学作品, 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 蕴涵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秋日别情……语文教学应抓住这些语言材料, 在认知的基础上, 领略其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个人情感。在整个教学的历程中, 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身心愉悦地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与教师在认知、情感方面的双向沟通。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途径和方法, 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与模式化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努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 如从评论、辨析、质疑、引申、发挥等角度研读, 提高其创造意识。从更多的层面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是直觉的对“美”的顿悟。

六在课堂上要贯彻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 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 学习没有劲头, 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享受到尊重。在课堂上, 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 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 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在其间, 教师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师道尊严, 相反, 学生会为你的人格所折服。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很多情况下, 有思考就有答案, 且往往答案并非唯一, 即使答案是唯一的, 那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因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激励学生相信自己, 勇于发言, 更何况“说”的过程本身就是整理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对于出了错的学生, 即使出了“不可思议”的错, 也不能训斥, 因为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 更何况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总之, 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 而创造性的灵感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强烈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们。只有真正深入到他们中间去, 把如何教和让学生如何学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 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江利兵.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导演 导语 多媒体 激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 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套子式的过程。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③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避开了那种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

一个良好的导语,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 我曾在教授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来引入课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三年后就要考大学了,如果是考广东省的学校,要考就考广东最好的大学——中山大学。同学们知道中山大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广东省历史名人中最有影响力,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孙中山。提起孙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并倡导了三民主义。那么,孙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来看看孙中山的日常生活怎么样。 事实证明,注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电教媒体可听可视,形象直观,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利用软件和录像展现宁静幽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学生。 又如我教学《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文件。学生看后都作品的内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大增,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注意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爱护体贴,在思想行为上理解尊重,在学习方面培养指导,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作文评讲中,决不放过学生的每一处“优点” ,例如“你的作文语言活泼自然,如同你的人”,“读你的作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语文活动中,我及时地表扬、鼓励,“你的记忆力惊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质真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唤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参考文獻】

[1]《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俞国良:《创造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中教学,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 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有关的信息, 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丰富精神世界, 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高其人文素养。然而,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 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创新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以下误区:一是教学目标偏离, 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二是教学过程简化, 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个体化的认知;三是教学方法单一, 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 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理念, 构建一种“期待—反思—批判”的阅读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要大力倡导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 在动态的教学中注重保护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以学生为本, 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法的挑战和颠覆, 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诞生并赋予教学新的视野。其方法大致有:1、整体感知法。教师确定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间, 提供整体感知的参考方法;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章主旨。2、理清思路法。教师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提供理清思路的方法;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弄清作者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3、概括要点法。教师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 讲解概括要点的方法;学生运用方法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要点。4、筛选信息法。教师讲解筛选信息的基本方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文章解决问题。5、揣摩语言法。教师提供文章、语段、句子、词语的揣摩方法, 并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6、探讨领会法。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供给学生探讨领会的方法, 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学生运用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7、分析评价法。教师提供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分析评价的方法, 并以具体的文章进行训练, 要求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 评价要有理有据, 评价要尽量具体, 要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学生根据提示参与阅读后师生共同交流。8、读书笔记法。此种方法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较佳方法。教师讲解读书笔记法的重要性, 提供学习的方法, 并提供文章和书籍训练;学生运用此法或自己的方法, 参与到阅读之中。9、撰写论文法。教师介绍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 并以具体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通过写论文来阅读文章;学生则反复深入的阅读文章并查阅一定的资料撰写论文。

三、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一要激发兴趣乐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有人曾进行过一次主题为“我与语文”的问卷调查,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大部分学生厌烦学语文, 害怕学语文。为何如此?究其原因, 是他们觉得学好语文投入太大, 收获太小。其实, 这主要是由学习效率低所导致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读好书。

二要选取经典精读。要注意筛选一些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来指导学生精读、鉴赏、仿写、吟咏、背诵,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修辞、句式、韵律、词语的运用。要整体把握, 对课文写作手法进行分析, 如课文是否采用了小中见大、对比、象征、巧合、衬托、托物言志、悬念等写作手法, 以便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同时也使他们能够领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哲理。“写”的过程是“读”的深化, 要指导学生写诗词鉴赏文章, 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化为文字, 培养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保密性与安全性下一篇:初中科学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