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色彩(共10篇)
大自然色彩 篇1
1 大自然色彩在园林应用中的价值
大自然色彩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部分, 对我国园林绿化水平具有很大影响。从现阶段园林绿化发展状况来看, 大自然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第一, 大自然色彩运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色彩价值。大自然植物色彩应用到园林设计中, 可以呈现比较自然的园林效果。很多人欣赏园林风景时, 都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色彩上, 因此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必须抓住人们欣赏事物的特点, 尽量选择一些和人们自然社会中比较贴近的色彩进行设计, 正确认识将植物色彩应用到园林中的重要性, 发挥色彩的价值, 展现园林特色。第二, 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差异性价值。差异性的产生给人们制造一个丰富多彩、别致的园林景观, 还可以体现出园林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避免欣赏者因长时间欣赏同一类型景观产生的审美疲劳。因此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必须合理划分园林类型, 展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给人们创建一个独立的园林景观。与此同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时, 还可以通过自然色彩配置突出景观性、自然价值和绿化特征, 构建自然化园林。第三, 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季节性价值。园林景观是一项供人们欣赏的景点, 会随着自然变化呈现不同景观, 而且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对象是植物。将大自然色彩应用到园林景观中的时候, 必须呈现出季节性, 体现大自然季节性价值。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还应该将时间归纳到时间维度中。由此可见, 将大自然色彩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时, 必须体现出季节性。除此之外, 大自然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四季交换的丰富色彩。
2 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认识的提升, 很多设计人员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 都已经将大自然色彩贯穿到设计全过程, 体现了大自然色彩的应用价值。加工大自然色彩应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 不仅可以体现园林绿化的特点和价值, 还给人们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人民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多意义。现阶段, 园林绿化设计中应用大自然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大自然情感内涵色彩的突出应用
虽然大自然色彩来源非常多, 但是从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状况来看, 植物本身色彩是最主要的色彩来源。简而言之, 应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绝大部分色彩都来自植物本身。从观赏者角度分析, 不同颜色的绿化植物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感内涵。例如, 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奔放等, 此种颜色通常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刺激, 是较鲜艳的颜色。
2.2 大自然色彩运用中同类色彩的应用
大面积选用同一种色彩, 不仅可以突出园林绿化设计中局部色彩的特点, 还可以进行园林划分, 呈现整体性绿化效果。所以将大自然色彩应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时, 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园林绿化要求, 合理进行同类色彩应用。由于大自然色彩中同类色彩较多, 所以实际应用时, 必须针对性选择, 显现设计目的。例如, 设计人员想要表示出气势雄伟、连续性景观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花色植物, 如油菜花、向日葵和银杏林等。目前园林设计中国应用最多的依然是绿色基调的植物。
2.3 大自然色彩中对比性色彩的应用
对比性色彩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色彩反差, 实现补色, 也是大自然色彩应用中常用的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 利用不同色彩产生的反差对比, 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示景观的特点。在三种色彩中, 任意将其中两种色彩混合在一起均能形成较好的色差效果。色差形成的主要目的并非产生色彩对比, 而是突显出园林绿化设计的侧重点, 烘托出园林景观的美观效果。因此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 必须进行合理的进行色彩搭配, 烘托出园林设计的自然美观效果。
2.4 大自然色彩冷暖色彩的运用
冷暖色调的运用给人视觉带来的情感感受也有很大区别。冷色调的应用, 可以呈现一种和平安静的景象;暖色调应用可以呈现欢快热烈。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应用状况来看, 暖色调应用多余暖色调。园林设计人员进行色彩实际应用时, 必须根据园林景观呈现的效果, 合理运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方差异, 正确认识园林景观差异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还要控制好园林绿化设计汇总冷暖色调的应用面积比例, 合理的呈现出园林景观整体效果。
大自然色彩 篇2
过去,我总以为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舞者。看,那空中悠闲自在的云彩,那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那迎风摇摆的树枝。这都是大自然舞者中优美的舞姿。现在,我又明白,大自然还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她那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更比她那优美的舞姿更加迷人。
你看,大自然一年四季滨纷多彩。
春天,春溢满园,百花齐放。大地又重新穿上了崭新的花衣。看!那一株株桃花,像婀 娜多姿的少女,那一片片花瓣托起一朵朵艳丽的花朵,粉红粉红的,是她的一张张害羞的小脸蛋!在加上那绿油油的小草,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夏天,山冈上,公园里,小河边。到处都是绿,翠绿,墨绿,深绿,颜色各不相同。不过,最漂亮的要数池塘里的荷花了。瞧!池塘里的荷叶翠绿墨绿,每一片都绿得不一样,绿得那么耀眼。荷花白得如玉,粉得似霞。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裂开一条缝儿,露出里面的`黄色花芯,有的已经完全绽放,亭亭玉立。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真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是蓝色?是红色?还是紫色?不,是多彩多姿的。果园里,一个个苹果红通通的,像一张张小孩的脸蛋,高挂枝头,被风一吹,摇摇欲坠,还有那小红灯笼似的枣子,可惜的是,已经被那些飞禽啄了许多。秋天的象征——枫树,漫山遍野,像一个个红色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摆动。枫叶从东边一直烧到西边,像是天空着了火一样。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冬天白雪皑皑,大自然又给大地换了一件衣裳。到处一片白茫茫,就像一张雪白的棉被,覆盖了这个世界。树枝挂下一条条银冰,晶莹透亮,树枝上一个个雪花凝结成的花苞,可爱极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从自然色彩到构想色彩 篇3
自然色彩的广袤性使得它包容了色彩的所有存在形式、配置以及形态的结合。作为我们学习、写生和研究色彩的直接对象,它是我们获得色彩感性资料的第一手素材的来源。但自然状态下的色彩是丰富多变的,是不依照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色彩现象。只有积累大量的最原初的色彩感受和经验,以自然色彩为参照和依据,超越其没有经过个体体验渗透的粗糙,才能衍生出符合画面形式和内容的色彩结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是从自然色彩中最终获得提高表现色彩、控制色彩能力的绝对前提。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面对自然状态下的色彩时,首先要求在理解基本的色彩常识与原理的前提下,以色彩基础理论为引导,认识客观世界的色彩成因与规律,建立敏锐的色彩感觉能力:分析色彩构成的主要因素:并利用一系列的色彩构成形式方面的知识以及个体的内心体验,通过自己的观察、视觉体验、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调性、画面结构中的各种内在关系等相关的知识,以达到利用色彩造型的手段,掌握运用色彩对物象的再现与表现的基本造型能力,以具体的色彩表现形式把个人的视觉感受、意图以及当下的情趣感受记录下来或表现出来的目的。从而解决对形、体、质、空间、光、色、色调、环境、氛围等等的表达需求,来提升对自然色彩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要求,为构建以色彩形式语言的整体造型意识做好铺垫。在最初阶段即要明确的是艺术的再现不应仅仅徘徊于对自然色彩绚丽丰富的外象的描绘以及纯技巧的表演。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造型艺术中的“解决在造型上的观照、感知、思维、表现方法,即眼、脑、手一体的涉及到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个体的视觉体验,由个体感受机制转化的语言模式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进行色彩的造型表现。
简而言之,即在把视觉的色彩感受转化为画面物性的色彩这个环节上,要立足干色彩的自然规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成因,培养主体敏锐的色彩感受;分析不同的色彩调子,提升色彩的审美知觉、审美追求与判断能力 理性地“再现”色彩的“客观视觉真实”;了解、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与表现手法,为色彩视觉经验向自然物象认识的高一级转化而做准备。以形成塑造形、体、空间、质感以及光色、调子等等基础造型意识。事实证明,这样的感知、思维、表现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的能动性,是挖掘出隐性的构想潜力并释放其具有生命力的个性能量的源泉。主体意向经过色彩的外化,表象之后的意义及活力才得以更充分地在作品中显现。为其后色彩的重新组织、归纳与整理、色彩构想以及设计色彩建立普遍的的造型意识和宽厚广泛的自然资源。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观念意识支配的,目的决定了表现形式,有意识的组织画面的色彩,才能建立秩序井然的画面关系。在掌握色彩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色彩的组调规律是一个重新组织、主动地经营画面色彩关系,构建全新色彩格局的创造过程,这一环节的理论依据是后期印象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纳比派、野兽派、立体派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些流派的发展才给主观色彩组织与梳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果说写生的过程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感知,按照客观物象的元素去再现的话,那么重新组织就是打散客观现实存在的秩序,建构有意味的形式和有意义的色彩。视觉思维和自然色彩的获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色彩形式语言本身。但加强色彩的形式语言的同时有助于提升色彩的综合表现能力,这就要求在利用色彩的自然规律以及视觉经验对物象色彩进行归纳、梳理,要求在写生色彩的基础上。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用自己的视觉方式读解色彩信息,理解色彩表現的形式法则,从色彩的形式要素和色彩形式构成的组织方法者两方面切入,提取设计色彩的造型原创元素:有感而发,摒弃先入之见和既定模式,做形式组合方式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索,达到个性化的色彩表现。
在无所不再的生活中,走出惯性、常态的观测模式,通过观察和转换,都是更新视觉经验和检验、强化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从实体转向关系、信息构成之上的动态造型思考,这对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色彩最终获得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视觉往往会受到对现实的先入之见的影响,导致我们在观看物象时,会建立无意识的等级层次,这种层次反映了思维中经验性、习惯性的物体功能关系和瞬间的优先次序,这种对物象特有的功能关系会造成视觉上的预测,使我们忽视所“见”,而转向所“知”,这种常性的先入之见在很大程度上会干扰我们思维的拓展。改变视觉常性的观察将为想象提供无限的契机。一言概之,在这一环节上,选择有意味的形式、走出常性的视觉模式、构建个性化的语言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苏珊·朗格在《哲学新解》中指出,色彩在表达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时候,运用着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历。色彩与主体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思维动态形式是一种同构的形式。这个动态的、充满活性的思维过程是主体的主观情感通过色彩外化为客观统觉的心理机制过程。在视觉和心觉的统观下,捕获新颖的色彩意象将为画面意义的成就提供更多的可能。“生发”出的种种视觉意象在有机的整体构成中才能成就自身的意义。其中要明白很重要的点就是一系列的视觉思维的目的并不仅仅色彩形式语言本身,而是着重研究对色彩形式的视知觉和画面各种构成方式(研究构成画面色彩关系的各种内在关联的要素)与操作方式,以求得对画面精神有个总体的把握。
色彩的表现有许多种可能性。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审美知觉、不同的形式方式组合等等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因为主体对色彩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统觉不是相隔离的两部分,而是彼此联系、互动流变的,色彩既是情感的外化形式(形式是直接和普遍的流露,具有客观性),同时又能将主体内在的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传达我们的主观意识。色彩的这些情感性质也决定了它在画面中的每一个有意味的元素都可以是一个可变的量,我们可以从自然形态色彩中抽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有趣味的、有表情的任何元素(造型元素——点、线、面黑、白、灰形、体、质、空间、面积等色彩要素——光、色、固有色、色相、纯度、调性等等)组织画面。在这里形态和色彩在画面中自始至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色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色调相互之间的处理,也可以是用不同对比因素、统一平衡原则等最为重要的形式组织方法处理画面。制作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的色彩秩序。表现对象也趋向更灵活、宽泛——无论是人、物、景、境都可以成为被表现的题材: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强调对不同工具材料的宽泛接触以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技巧的尝试提倡个体体验和带有个性的多样化的综合表现(光色的综合表现、空间色彩的综合表现、形与体的综合表现、材质和肌理的综合表现等等)。色彩的象征性和符号性也被进一步强化,对色彩语言模式中不可替代的情感与象征意义等隐象要素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充分发挥色彩的视觉性质与材料的综合表现力。通过归纳、整合、组织以及艺术加工进行主观色彩表现,构建客观的、抽象的形象思维,并运用一定的色彩表现技巧,追求特有的、有意味的色彩构想语境,为构想色彩塑就普遍的“设色”能力。
大自然色彩 篇4
自然的色彩
二、活动目标
引导儿童发现自然的美好,关注植物、水、土壤、人类等生态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三、参与人员
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五( 1) 班学生45人。教师6名,包括主讲教师1名,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学及科普工作专家; 带队教师6名,分别为4名儿童中心生态道德教育项目负责人及活动部教师,以及2名学校教师,分别为班主任和科学课教师。
四、活动设计与准备
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秋天植物的颜色尤其多样,是观察体验自然的好时机。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就是利用这个时机,通过颜色这种直观的特征,让儿童了解各种生态元素之间的关系。
1. 为了使观察更有目的性,活动前设计了由儿童填写的调查表,包括观察记录,如植物名称、花叶果生长状态、现在的颜色、与春季的颜色对比、与冬季的颜色对比等,以及观察过程中需要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如生活中看到的植物在四季分别有哪些色彩,四季的代表颜色是什么等。
2. 明确活动流程和辅导教师的分工,准备活动使用的奖品、纸张等。
五、活动步骤记录
1. 学生在学校集中,乘车前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车上对安全、纪律等要求进行强调。
2. 由于突然下雨,临时改为在温室内活动。武汉植物园温室内有各种植物几千种,基本不影响活动效果。
3. 学生在温室门口集中,主讲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说明。将学生分成7组,进行各组编号,每组一位辅导教师。每人发一张调查表。
4. 主讲教师将学生一组一组逐次带入温室,每组确定一个“根据地”,观察结束后回到“根据地”完成海报的制作。
5. 学生对照表格,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对植物的颜色进行观察,每人独立完成表格。
6. 主讲教师到每一组轮流讲解植物颜色形成的原因。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植物颜色不同,大家提出了温度、土壤、季节等因素。教师介绍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如黄色的花是因为含有胡萝卜素,蓝色和紫色的花是花青素的作用等。
7. 各小组基本完成调查表,根据观察情况在“根据地”制作海报。海报内容要求将今天所学、所见、所想结合起来。有的同学画了多种植物和谐共存的景象,有的向游客科普今天学到的植物,有的设想宣传前后人们的不同行为,等等。
8. 海报完成后,统一集中,每组进行展示,向全班同学讲解本组的海报主题和内容。
9. 各组在海报上注明本组成员名字和小组编号,将海报交给主讲教师。这些海报将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游客展览一周,让同学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也用自己的作品教育其他人。
10. 各小组选出本组最善于观察的同学和对团队贡献最大的同学各一名,分别发给他们旱金莲种子和植物园介绍手册作为奖励。由他们就今天所学所见对其他学生进行分组提问,发给他们动植物造型的杯垫作为奖励。
六、活动效果
1. 学生的探究欲得到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花颜色很鲜艳,可是有些植物的花却很难发现,等等。针对不同的问题,辅导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再观察,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求证等。
2. 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学生懂得了生态系统中一个元素的改变就会影响其他元素,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温室中有很多植物颜色鲜艳,还有一些植物结了果实,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没有学生采摘花朵和果实,大家都互相提醒不要粗鲁地对待它们,活动结束后也自觉将文具、矿泉水瓶等带走。
3. 学生体验到了另一种学习方式,认识到植物园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库。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样充满植物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很快乐。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学习自然中植物共同生长的方式来绿化我们的社区和学校,如自然环境中,一颗大树周围还生长了很多矮灌木,还有各种小草,还有苔藓,这样从空中到地面都有绿色,一小块地方就有很多植物,我们的社区和学校也可以这样做。很多学生表示,假期除了玩电脑游戏和去游乐园,到植物园来也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好选择。
七、活动反思
1. 赋予学生使命感,有利于促进其对活动的参与。活动前,让学生知道此次活动的成果将向游客展示,来宣传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植物和爱护自然的观念。当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时,就有了一种使命感,积极性和责任心都提高了。如果天气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他们认为宣传效果好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2. 活动设计细节有待于进一步考究。如果能让学生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采用一些自然元素,比如落叶、落花、枯枝等,学生与自然就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对生态主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教育自己和教育他人的效果都更好。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1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评价与拓展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自然色彩艺术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自然色彩;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085-02
1 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 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该是结束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则进入了一个把拆零了的世界重新组装的时代,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盟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美国匹兹堡艺术学院安吉洛·西奥堤教授的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的体现,他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史前的原始风格,他认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本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常看到大小参差不一的金字塔般长满植被的土堆,还有原始洞穴般的建筑物。通过他的设计,原先杂乱无章的废墟,变成了别出心裁,具有艺术情调的绿郁葱葱的休息胜地。其目的就是让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追求人类和大自然最初的那种感情。
安吉洛·西奥堤教授说,画家是用笔来绘画,而他是用植被表达自己的艺术思维,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这些植被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最美最丰富的色彩。他的艺术行为给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带来了清洁、带来了美丽、带来了艺术,同时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艺术创作领域。
1.2 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开辟了新途径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和理论已日趋完善,但各国的设计家对新形态、新技术是使用材质和处理手法的发展,自然韵律也就是从材质和处理手法上更直接地运用大自然本身的美。
时下,“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时装、饮食都已成为先例,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也同样开辟途径。四川美术学院装璜环艺系的一组包装设计就是很好的实例,他们用竹筒包装了调料,用木盒包装了山货,竹皮编成小篓包装了大枣,给人一种亲切的自然美。
2 肌理美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书面语言原指生物体表面,皮肤羽毛纹理而言。飞禽走兽斑斓美丽的皮毛,花草树木的花纹、年轮等天然纹理。
2.1 肌理美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纹理美是早在人文之实已被人类发现,并运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及民间艺术出现拍打泥坯成型规整的拍打纹、绳索纹等条状、点状肌理,这种无意的制作,却流露出大自然的美,至于古老丝绸、民间的编织物、玉器、金银器皿等实用品色彩纷呈的人工肌理美,无处不在美化人类生活。到了近代,随着艺术观念更新,石木纹理、刀法凿痕、水印油渍、喷滴熏灸等艺术肌理早已突破了“笔是唯一的绘画工具”的传统,这些形式各异的工艺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2.2 肌理的包装设计运用的基本规律及其独特意义
肌理美作为一种形式美,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如:即产品形象、商品特色、销售地区、消费对象、设计定位为出发点,或选取自然肌理,或设计人工肌理,这都应由设计者对产品研究调查后来决定。
包装肌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就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趣味,它的运用正好与千奇百怪的商品相匹配,相得益彰。
(1)肌理美,肌理效果在包装中巧妙运用,是删繁就简、快捷精练地传达信息的促销手段,其中以群体出现的展示商标(或标志或文字)的肌理美,强烈的装饰效果,深刻的记忆力、冲击力,为创名牌创造了条件。如今充满各个大小商店的悬挂pop广告,整体上看重复出现的文字,商标产生一种肌理,使人们增强了对产品的印象,从而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2)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不是单纯附于造型表面的饰物。明快质朴的肌理有利于突出牌号、名称,肌理本身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远观、色调和谐统一。对主题:有红花靠绿叶扶持之功;近观,肌理之美溢于言表。使得一件貌似敦朴,简练明快平常的包装产生“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效果。
被誉为日本现代玻璃工艺先驱者的藤田乔平,设计的一个首饰盒《海之彩》正是一件“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品。从一个小小的盒面,让人看到了大海那容纳百川的气势,更感到浮动藻类形成的那种自然肌理的美。
(3)借助于肌理的包装画面上的空间作用,可十分容易地调整形象、主次空间层次、色彩关系,一扫过去盲目地在画面上堆砌形象干扰视觉的弊病。
(4)肌理美与肌理效果本身蕴藏的秩序,匀称、韵律、节奏反映了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奇险之美。“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蕴藏着独特的性格”(罗丹)。人工肌理、设计肌理反映出的音乐美、几何学的比例美有助于包装设计的现代感。诸如亚里斯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恰当而巧妙地设计肌理,运用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会净化包装画面摈除其形象上的堆砌、琐碎与零乱,获得包装物体形象的一次开花。
3 自然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着,在大自然的色彩中,有很多的经验直接影响着人对色彩的感觉,如橙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有橘子,多用于食品类的包装上;紫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是茄子,神秘、高贵的印象使其常用于女性化妆品上;灵感来自于蓝天、大海、蓝色宁静、清爽、冰凉的印象使其都用于药品及冷冻食品上。
4 自然韵律的运用
4.1 品牌上自然气息的流露
关于饰品的包装,包括头饰、胸饰、钮扣等,取名“氏族”,一来代表其品种多,二来让人感到一种最原始的自然气息。
4.2 肌理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饰品多数都被搁置在小塑料袋中,简单的放在一起,与其价值很不相符,于是选用了盒饰,提高了其自身价值。盒子用纯天然木质结构,用其木纹的自然肌理,传达饰品的自然美效果;有采用木盒结构,用人工木纹肌理做其装饰纹样,配以深褐色底盖,再加上银色装饰,使得沉稳、大方。完成后加上精致小巧的标志,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出了主题。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那份精巧,会让人对产品产生无尽的联想,你一定挡不住它的诱惑!
4.3 色彩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黄色在自然界中包装代表是香蕉。它有一种光感,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轻快、柔和、纯洁和充满希望的印象。皇室的运用加强了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慈祥的感觉。在设计中为了达到一种朴实、丰厚、自然的效果,也为了配合那种纯天然的木质肌理便采用了黄色做基调,再加上具有高级感的黑色(文字和标志)以及优雅的银色做点缀,增强了其表达效果。
4.4 材质上
时下正流行粗粮细做,受其启发,选用纯天然产物——高粱杆制作了一组中高档装饰品包装。用大针将其固定在镂空的泡沫板上,外表包装自然,内在饰品典雅,体现了自然韵律的独特之美。
天然、人工木纹肌理和大自然的产物(色彩、材质)相结合,构成一系列中高档饰品的包装。
人类本性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人类世世代代顽强地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不遗余力地为它造一个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人类又如此眷恋自然、爱护自然,始终没有忘怀心境的净化,更未失去对自然美的精神追求。在包装上,自然韵律的美确实为我们开辟了新途径。
Application of Natural Color Art
Fan Jinru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nation in this artistic and natural alliance time, elaborated the beauty in design application, union own practice, expound beauty and the natural material quality design brings natural rhythm.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自然色彩运用 篇7
关键词:自然色彩,绿化价值,合理配合,情感内涵
1 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的价值
1.1 植物自然色彩的价值
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就是利用自然植物组合与配合, 从而形成绿化景观, 此时植物的自然色彩就成为了最为突出设计特质。从园林艺术角度看, 人们关注的往往先是色彩然后才是形体与质感, 所以色彩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首要问题。同时自然色彩是植物本身的色彩, 是最容易贴近人类欣赏价值的色彩体系, 因此园林绿化中植物本身的色彩利用设计的核心问题问题, 也是植物自然色彩的真正价值。在园林绿化中, 必须重视自然色彩的合理利用, 通过植物选择丰富园林颜色来达到设计构想, 利用各种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来构架园林的独特艺术内涵, 这样就可让设计融入到自然中, 让各种花草、树木等展现自然色彩的魅力, 让整个园林具有整体性, 且突出区域色彩的差异, 从而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观赏性, 这就是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重要作用。
1.2 自然色彩的差异性价值
在自然色彩利用上必须突出区域性, 也就是在绿化中突出不同自然色彩的差异与搭配, 这样才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体现景观的层次与差异, 构建一个精致丰富的园林景观。所以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植物色彩差异或者形态差异等构建一个区域性明显的独立景观, 发挥自然色彩的景观化效果, 突出设计中的思想与色彩等暗示作用, 以此达到园林绿化设计的效果。保证园林绿化设计的自然性与景观性价值, 突出的园林绿化特征, 这必须依靠自然色彩的合理组合与搭配来实现。
1.3 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在自然色彩的运用中还必须关注自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 因为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季节性色彩差异, 而在绿化设计中必须将这个特种考虑在设计范畴之内。因为绿化设计虽然是艺术设计的范畴, 但是以植物为设计对象的园林绿化设计必须将时间考虑在设计维度中, 因此自然色彩的运用必须突出季节的特征。如春天的嫩黄与嫩绿, 夏天的花朵盛开, 秋季的果实与红叶、冬季的常绿与枯枝等都可以作为自然色彩运用到绿化设计中。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四季的交替所赋予的色彩的最为丰富的, 是设计中不能忽视的自然色彩的体现, 完全可以丰富设计的内涵与表象, 这就是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2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自然色彩的运用
2.1 自然色彩的情感内涵突出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自然色彩主要是来自于植物本身的色彩表象, 而不同的色彩对于观赏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如:红色所体现的是热情与奔放、活力与动感, 其艳丽的色彩表达可以给人以感官上的直接刺激, 引人注目并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绿化中三角枫、杜鹃、红端木、石榴等等都可展现红色的色彩价值;再如:黄色, 在我国象征着高贵、灿烂、辉煌等, 也可突出阳光、快乐、智慧等内涵, 不同的黄色可突出高雅、华贵等感觉。其代表的植物有银杏、金叶女贞、迎春、连翘等等。最后就是绿色, 绿色是自然色彩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普遍的颜色, 其象征的是希望、青春, 给人以宁静和安逸的感觉。但是在绿化设计中, 绿色则应突出其层次感, 因为自然色彩中绿色往往会体现浅绿、黄绿、蓝绿、墨绿等等, 其丰富的程度完全可以在园林中购置一个独特的绿色景观, 因此在绿化中虽然大量的利用了自然中的绿色, 但是必须将其巧妙的组合与搭配, 才能使得绿化突出层次, 展现生机。当然自然色彩不仅仅上述三种, 因此在运用上应重视起色彩所体现的感官刺激的差异, 合理的搭配与运用, 突出景观的美观价值, 并使得观赏者可以在不同的色彩转换中获得身心的感染, 从而实现园林绿化的设计价值。
2.2 对同类自然色彩的合理运用
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应突出同类色的运用效果, 因为大面积的利用某种自然色彩可以突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利用同色、或者类似色彩的铺展, 可以体现一种景观的整体性, 突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景观气息。同时类似色彩的应用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当的色彩改变, 这样也可充分实现景观的美观特征。当然自然色彩中类似的同类似很多, 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来加以利用, 如油菜花、向日葵、银杏林等等都可以营造一种连续而壮观的景观特征。总体看, 相似的自然色彩运用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 多数以绿色为主要基调, 配合各种色彩突出的独立景观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园林。而在运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园林基础来选择同类色的面积与几何形状等, 保证园林绿化设计的丰富性。
2.3 自然色彩的对比性运用
在自然色彩运用中, 反差较大的补色应用也是常见的色彩运用方式, 在某个构图中利用不同的颜色将景观以区块划分开, 就可形成较为鲜明的景观效果。在红黄蓝中, 任意两个色彩的组合都可形成一个补色的效果, 形成一种明暗、冷热的对比。此时色彩不是简单的对比, 而是在相互的映衬下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形式, 同时运用中必须重视对色彩面积的选择与配置, 单纯的利用等面积的对比色是不能实现美观需求的, 而应在运用中突出主次, 利用一种主色来烘托景观的美观。如我国审美中的绿叶红花, 就是在大面积的绿色中点缀红色、黄色等来突出差异美的景观效果。因此在此类对比色的应用中, 必须突出“点缀”的景观价值, 醒目自然是根本的价值需求。
2.4 冷暖自然色彩的运用
冷暖色调在园林绿化中给人的情感影响是不同的, 暖色调给人的影响是热烈、欢快的, 其应用的面积往往较大, 同时也多数应用在庆典场合或者时间段。而冷色调往往带给人安静、平和的心态, 其应用多数是在小范围内, 营造一个特定的幽静空间。在心里感受上, 暖色调是膨胀而冷色调是内敛。所以冷暖色都可以对人的身心造成暗示。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应注意冷暖色彩的搭配, 在运用中应重视园林所处的地区性差异。如暖色在季节变化明显的北方冬季, 就可起到使人温暖的效果, 而冷色则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夏季给人带来凉爽。在冷暖色采用的应用中必须关注季节与环境。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要保证冷暖色的面积搭配合理, 就必须让冷色面积大于暖色面积才能让二者看起来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对其面积的比例调整。这样才能在整个园林中突出冷暖搭配的景观效果, 让人感到自然而突出变化。
3 结束语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 色彩对观者的心理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综合前文所述, 园林绿化所体现的色彩变化多数来自于自然植物的组合, 因此对自然色彩的运用也就成为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环境、色彩、色调、季节等因素来组合不同的自然色彩是园林绿化设计中对色彩运用的重要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色彩内涵的理解, 重视意境与景观之间的协调, 在凸显园林的整体美的同时增加色彩的变化, 利用鲜明的园林个性, 体现自然色彩的运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班玉峰, 袁俊云, 宋文, 化黎玲, 张善菊, 庄大伟.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1)
[2]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7 (4)
[3]卢上瓦, 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7) .
[4]张晓红, 陈锦忠.浅谈园林色彩艺术[J].环境科学, 2008 (l) .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自然色彩运用 篇8
1.1 自然色彩的差异性价值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一定要突出自然色彩的差异性价值, 这样才能保证绿化设计中的景观具有层次感和差异性, 形成一个独特多样的园林景观。因此,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通常会依据植物的色彩或者形态的不同, 构建一个具有显著区域性的独立景观, 充分发挥自然色彩的景观化效果, 凸显出园林绿化设计中理念和色彩的作用, 从而获得良好的园林绿化设计效果。
1.2 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在运用自然色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色彩的季节性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具有色彩差异。虽然园林绿化设计隶属于艺术设计范畴。但植物是主要的设计对象, 在绿化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因素, 因此, 在运用自然色彩时一定要凸显出季节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四季交替所赋予的色彩是最丰富的, 最大限度地丰富绿化设计的内容和事物, 即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1.3 植物自然色彩的应用价值
色彩是园林设计中应考虑的首要因素, 同时, 自然色彩是指植物自身的色彩, 与人类欣赏价值的色彩体系相符度最高, 因此, 园林绿化中利用植物自身色彩进行设计的问题, 也是植物自然色彩地真正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应高度重视自然色彩的有效运用, 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来丰富园林颜色, 实现园林绿化设计构想。通过不同品种植物间色彩和形态的不同, 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实现设计和自然的融合, 使花草树木等充分展现自然色彩的魅力, 保证园林的整体性, 且具有独特性, 进而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观赏价值, 这就是自然色彩的重要运用价值。
2 园林景观色彩的应用原则
2.1 遵循相同色相的变化和统一原则
同一色相的色彩在视觉上的差距很小, 肉眼分辨不太明显, 因此, 可以在园林景观应用中营造出一种整体、统一、单纯且平静的色彩氛围。但是过于统一又会略显单调和呆板, 同类色相的对比能够在其它色相的对比中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事宜用于大面积的背景处理中或者是用于一些色彩要求简单的配置中。
2.2 遵循不同色相的协调与对比原则
相同色相大面积使用可能会造成单调的感觉, 因此, 使用不同的色相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并充满活力, 给人一种活跃的感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掌握度, 不能够形成太大反差, 要保证协调美。
2.3 坚持整体和局部的协调原则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不能够单独进行, 需要考虑到整体和局部的协调, 需要从整体的色彩出发考虑。在景观配置中有很多情况, 可能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的作为单独景观出现, 又或者是植物和建筑、小品等元素共同出现。这些都需要把握好整体和局部的协调, 才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3 园林绿化设计中自然色彩的运用
3.1 冷暖色彩的运用
冷暖色彩的运用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主要的色彩搭配之一, 这种搭配能够模拟人们的内心世界, 并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们通常认为暖色调豪放、热情, 冷色调内敛、文静, 这是冷色调对人们暗示作用的具体体现, 因此, 在园林绿化设计自然色彩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冷暖色调的应用, 同时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合理运用。
3.2 同类色彩的运用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通过较大范围的自然色彩来体现其特征, 而同类色彩和相似色彩的使用, 能将园林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全展现出来。同时, 在运用同类色彩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其它色彩, 以此来转换同类色彩。这不但能表现出自然色彩的景观效果, 还能反映出园林绿化设计特征。
3.3 光泽色的运用
光泽色主要是指相对明显和光亮的色彩。例如, 金银等光泽色彩主要用来装饰园林周围建筑物, 然而在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 它主要用在园林灯光和小品装饰中。其中园林小品主要用来供人们休闲、娱乐, 每一个园林小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 对其进行自然色彩运用的难度系数较大。这需要设计人员切身体验, 掌握人们的心理活动, 并依据这个切身体验利用自然色彩全面展现自身构想, 提高园林景观的美感和价值。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同类色彩的使用范围较广, 但整体景观却以绿色为基础色调, 并通过其它色彩的配合与组合, 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
4 结语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我们要注重色彩对人们感官和心理的影响。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按照地区、色彩和季节的不同, 合理组合不同的自然色彩, 重视设计和自然的融合, 意境和园林景观的协调, 充分体现出自然色彩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大自然色彩 篇9
关键词:色彩词,描绘,真实感,心理,情感
据萧红回忆, 鲁迅曾就衣服的“配色”发表过如下意见:“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 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 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 不然就是黑裙子, 咖啡色的就不行了, 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 上边穿一件紫上衣, 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还告诉萧红, 他在日本读书时, 曾读过论及色彩学的美学书籍。通读鲁迅的《呐喊》、《彷徨》, 我们会发现, 鲁迅很成功地把他的色彩学知识融入他的小说世界, 他不仅仅用色彩词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 并且成功地运用于环境描写, 特别是自然景物, 虽然在《呐喊》、《彷徨》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自然景物描写, 几乎都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但由于鲁迅是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原则来创作小说的, 因此, 对于作品中的自然景物, 作者是尊重自然本身进行描绘的。现在我们就从此角度切入, 来具体深入分析一下色彩词在作品的自然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自然景物描写, 也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中某些具体地点﹑地理形势﹑季节气候﹑风景特点﹑山川草木﹑建筑设置的描写。在《呐喊》《彷徨》中色彩词在自然环境描写中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 能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自然景物本身就是充满了色彩的, 色彩美是自然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因此, “在文学创作时, 作家总是运用色彩词把自然景物的摇曳多姿﹑绚丽多彩生动地勾画出来。”由于地域、气候等的不同, 会造成自然景色色彩的明显的差异。作者在《呐喊》、《彷徨》中进行描写时凭借敏锐的观察和色彩感受能力, 准确地把握住自然景物的色彩特点运用色彩词把它的色彩生动而逼真的描画了出来。比如都是写天色, 请看下面三句描写:
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药》
上面是铅色的天, 白皑皑的绝无精采, 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在酒楼上》
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
第一句话用“乌蓝”这个色彩词来描绘在这个特定的季节秋季、这个特定时间段“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的“后半夜”里的天色, 精确而逼真!第二句话用“铅色”表现出了冬季阴沉且有微雪飞舞的天色的特征, 第三句话用色彩词“苍黄”准确地抓住了当时天气阴晦的特征。同样写天色, 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色彩词, 把不同的季节、天气的特征做了精确的描绘, 逼真地再现了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同时, 自然景色是有活力和生命的, 就是说他们始终处于运动的过程, 会呈现出无穷无尽的色彩变化。《呐喊》《彷徨》中的描写素以精炼著称,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中国旧戏上, 没有背景, 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 只要主要的几个人 (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 , 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 这方法是适宜的, 所以我不去写风月, 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对人物描写尚且如此,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惜墨如金, 但往往能只用几个色彩词, 就把自然景物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可谓神来之笔!如下面的两句描写:
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 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
———《明天》
临河的土场上, 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 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 几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
———《风波》
第一句话从太阳色彩发生的从“银白”到“绯红”变化, 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也表现出了单四嫂子在失去宝儿之后迷茫、麻木的精神状态。第二句话通过不同事物、不同色彩的转换, 写出自然环境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悄然变化。两句话都通过色彩的变化, 微妙地展示出自然景色的动态美。
二.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是作品的典型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能够服务于人物心理情绪。
绘景敷色, 不只是景物色彩的客观描写, 它还包含着人物的心理因素和情绪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谓物也”, “物皆著我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这也是说, 在小说作品里, 景物的自然色彩往往是同人物的心理﹑情绪色彩相互渗透的。“从美学角度来说, 就是所谓‘移情作用’。人的主观情绪能移注于体外景物, 使之本来只有物理性 (如客观颜色) 的景色, 还会带上某种人为的感性色彩, 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在《呐喊》﹑《彷徨》中作者是通过自然环境的色彩描写来反映出人物特定的思想性格的, 因为人物的心境、感情不同, 对环境的色彩感受也大不一样。如下面的一段话:
他说着, 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 但跨进里面的时候, 便不见了白光的影踪, 只有莽苍苍的一间旧房, 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爽然的站着, 慢慢的再定睛, 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 这回更广大, 比硫黄火更白净, 比朝雾根霏微, 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月光》
常人眼中普普通通的月光, 在陈士成的眼中却发生如此奇异的变化, 变的比“黄火更白净”, 反映出陈士成在落榜后精神心理的严重扭曲, 也深刻揭示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残酷摧残。
三.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 能够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
色彩一方面作用于人的心理和情感, 因而在人的心灵上留下痕迹;另一方面, “色彩又经过人的心理、情感的折光而被诗化、艺术化,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体验, 是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密切地联系着的。”所以, 在文学作品中, 情和景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家多以景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不仅诗词如此, 小说、散文也是如此。因此,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色彩及其变化, 是作家传达思想感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手法。如《社戏》中的这一段精彩自然景物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在鲁迅直面人生﹑揭示社会病态的作品中, 这段用色彩词描绘的充满乡土气息﹑令人神往的自然景物描写实属罕见, 作者先从嗅觉写起, 写岸边豆麦和河底水草的清香, 然后转入视觉, 用“月色”﹑“淡黑”﹑“铁”几个充满色彩的词语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富有动态色彩美的画面, 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色彩和人物的色彩的对比, 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如在《故乡》中有这样两段自然景色的描写:
⑴这时候, 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边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尽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⑵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 这我知道, 在海边种地的人, 终日吹着海风, 大抵是这样的。
在⑴中描写“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作者用浓墨重彩描写了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挂着“金黄的圆月”, “海边的沙地”上还种着“碧绿的西瓜”, 作者又这么鲜艳和明丽的色彩来勾勒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 从而来衬托人物的美好形象, 那时的闰土在“我”心中是个小英雄。但在⑵中, 作者用“紫色”、“灰黄”、“通红”这几个色彩词对人物进行直接的描绘, 表现了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生活的麻木。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 可以清楚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对造成人民精神麻木的黑暗社会的沉痛批判。
参考文献
⑴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8年版⑷。
⑵《鲁迅全集》第四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年版。
⑶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6年版。
⑷吴篮铃:《小说言语美学》, 1 9 9 6年版。
大自然色彩 篇10
提及到印象派, 首先我们想到了莫奈, 他作为印象派中的核心人物, 是印象主义绘画潮流中的勇士, 因为他的《日出·印象》使得印象派的名字诞生了。莫奈深刻影响了近代的绘画艺术, 当时的法国评论者曾评价说:“印象主义者这个词是因为他而开创的, 也最适合他。”隐含着一种新的生活观和世界观。他的艺术中的美不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说的漂亮, 它更像是一种会心的领悟, 就像《日出·印象》中捕捉到了色彩的音符一样, 打破了原来油画风景写生以褐色为主的格式, 也不再强调以宗教题材为主的故事情节。用艳丽的色彩以及生动夸张的、大胆的笔触来描绘阳光下、暴雨中等自然状态下的物象。充分体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以及通过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同时也给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 心灵的碰撞。
尽管莫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 才征服了画坛。一切不再是黑暗, 看那满眼幻化的色彩, 是耀眼的青春的生命力, 是清澈的天空在赋予生命自然的美好;那是瞬间的感动, 永驻着色彩, 把自然生命的温暖引向各个世界。他的倔强和热情, 质朴和纯真, 给人们留下心灵的永久财富。
所以说艺术品是生活的写照, 同时油画也离不开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只有认真细致的心灵才能发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去体会, 不只要体会生活提高自己, 也要用心地去体会学生, 从课堂状态到作业质量, 各个方面用心发现问题, 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在带领学生油画创作课和下乡的课程中贯穿着我们对油画的体会。这在在训练我们的色彩表现和色调感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观察农村生活的体验中, 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感受。在细心的描绘下都呈现出不同的对自然人文的感知, 是有意义的训练和体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
写生与创作过程中, 我充分强调色彩的对比。在画面表达中。对比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有对比才有内容。比如在风景写生中, 一棵绿色的树单独看, 尽管能看出绿色带黄或者带蓝, 冷或是暖, 如果同时有三块绿色的物体:绿树, 绿草, 绿色的河, 它们的含色量是取决于其他两块绿色物体的相比较而存在的。不仅这样, 各块绿色物体若是分别处于临近物不同色彩的包围之中, 周围的环境色又会对它有影响。所以色调板上的颜色不等于画面上的颜色。画面上的颜色是把色彩一块一块地摆在画面中进行对比的。那么在这些对比之中我们也要遵循着一个规律, 那就是色调, 色调是对象在特定的光源和环境条件下的画面色彩和相互对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多变的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其实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 把每一笔认真出色地完成, 最终才有整幅画面的精彩和谐。同理, 色彩的迷人之处就在色调中体现出来。在写生创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要抓住纲领与重点, 也要通过教学把科学理论不折不扣地教给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始他们的创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正确的思维开始创作与创新。
“色彩问题不是一个量的问题, 而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马蒂斯) 不同的色彩与不同的情感有关, 无论是悲哀还是欢乐, 是愤怒还是爱慕, 都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出来。毕加索认为:“刺激观念, 鼓励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他很懂得运用色彩, 在他年轻时经过印象派色彩分解的浪潮后, 创造了“蓝色”“粉红色”两个带有明显情感色的绘画作品, 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每个画家都有其风格和艺术语言, 在写生与创作中每个人也是有其偏爱的颜色。一个人为什么喜欢那几种颜色?这当然与个人喜好和修养有关。偏爱就是个性, 就是风格, 就是创建。
通过在油画写生与创作的训练中, 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今后的绘画道路上, 我也都会保持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汝信.论西方美学与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大自然色彩】推荐阅读:
色彩与色彩风景写生05-16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08-20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05-26
色彩归纳写生中的色彩06-19
色彩风格中的主观色彩08-26
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 ---------色彩画初试09-14
静物色彩07-14
学习色彩07-16
色彩因素07-22
色彩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