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发展

2024-05-09

增进发展(共12篇)

增进发展 篇1

一、社会福利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概述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福利设施、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 旨在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又被称为个人福利的总和, 因此, 社会福利的增进是指社会所有成员个人福利总和的增进。

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不断增加,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该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或者是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一般要从经济资源有限性与合理配置、经济制度与调控能力、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提高等方面进行。

二、社会福利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

长期以来, 经济增长是社会福利的基本助推器。社会福利的增进与国民收入成正比, 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有效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因此能够享受到由经济增长带来的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产品, 进而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然而,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增长速度是由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性变量, 并且由于福利刚性的作用, 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总是等于甚至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长期推行高福利、高消费政策, 导致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大, 造成投资萎缩, 最终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三、加强税源建设, 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建立健全区域税源培养预警机制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进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要加强区域的税源建设,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创新税收征管思路, 完善税源管理制度

在社会福利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 主要特点为户数多、涉及行业多、退税多。因此根据社会福利企业残疾人员上岗率不足等现象, 要充分利用税务辅助监控系统, 对残疾人员上岗状况进行实时性监测, 并且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功能, 为纳税人及税务机关提供每月应退税款、未退税款等退税台账, 进一步完善税源管理制度。

(二) 积极探索服务手段, 努力拓展申报领域

纳税服务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建立以及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税务局应该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 积极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研究和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纳税服务手段, 以满足纳税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这也是税务部门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新课题。区域税务局应着力研究纳税服务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将优化纳税服务与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全力推行纳税申报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 从根本上消除了纳税申报时间以及纳税空间的局限性, 从而能够有效节省纳税人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纳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 大力优化执法环境, 营造法制税收秩序

建立和培养税源应该和社会福利政策相结合, 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区域经济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促进企业改革创新, 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并且将重点税源户所在地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加大工作力度, 为重点税源户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对重点税源户企业形象的宣传作为区域重点宣传内容之一, 广泛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为重点税源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 创新理念, 积极探索社会综合治税新思路

长期以来, 税务局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 对于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群众税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 容易发生偷税漏税的现象;二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呈现出了收支隐蔽化、经营多元化、核算利益化等特点, 企业为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最大化而出现偷税问题, 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偷税方式也逐渐智能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福利的增进是以区域经济增长为基础, 社会福利的增进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税源建设, 因此, 全面加强税源培养预警机制, 是社会福利增进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晓焱, 张建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中国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论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6) .

[2]陈阳, 郑立民, 逯进.西北省域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

增进发展 篇2

从个人方面来看,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于生活水平一般的人来说,(为增进幸福)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比对健康的需求强烈的多,物质财富打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感到幸福。当然,我们也承认物质财富过多会有一些烦恼,但这些烦恼跟幸福比起来也就不算什么了。对于生活水平较好的富人来说,除了少数的啃老族外,大部分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人的,他们最开始也是为了增进幸福而努力赚取物质财富的。同时,在成为富人以后,他们更加注重追求精神财富,他们更需要魅力,素养,地位等精神需求的满足,所以,精神财富也更容易使人们获得幸福。

从国家方面来看,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使基础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才会使国民幸福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2015年世界幸福报告>中,最不幸福的十个国家包括遭受战争的阿富汗和叙利亚以及八个非洲贫困国家。缺少物质财富的贫困国家国民幸福水平显然较低。虽然国民的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财力,但这毋庸置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国家以色列,国民精神财富丰厚,个人幸福感也相对较高。

从社会方面来看,当今社会的主流方向就是追求幸福,财富对增进人类幸福更重要。普罗大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财富吗?不就是为了使自己或者家人更加幸福吗?人生活的最终目标就是幸福,大部分的人在增进幸福的道路上,更倾向于选择财富,不正是说明了财富更容易增进人类幸福嘛。社会财富包括水,土地,矿石等自然资源,选择社会财富不更有利于增加全人类的整体幸福水平嘛。

减缓应激 增进健康 篇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为了应付经常出现的意外的生活事件,会产生一种应激情绪,而经常出现的应激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美国专家曾经调查了应激这种紧张情绪对军人健康的影响,他们从2500名美国海军军官和志愿兵中选出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30%的军人与应激较低的同样数量的军人相比,发现高应激组的军人患病率高达90%。应激程度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大,战斗中的士兵必须周期性地从前线撤回,目的在于离开应激情境,减缓紧张反应,恢复身心健康。1971年美国学者托马斯·霍姆斯和理查德·霄赫博士调查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应激生活事件,并设计了一个“社会应激评定景表”(见附表),每一个应激事件具有不同的应激值。两位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应激值在150以内,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应激值在150~199之间,表明下一年有37%的可能患病,若分值在200~299之间。则患病的可能性上升为51%。若分值在300以上,患病的可能性就为79%。“社会应激评定量表”只列举了43项应激事件,而在现实生活里,应激事件远远不止这些。

人们处于应激情境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因而身体能量消耗很大,如果丕能及时补充,身体就会处于待病状态,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博士汉斯·寒里耶曾以研究紧张对人体危害而闻名世界。他的理论认为,身体在应激反应时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阶段;警觉、反抗、耗尽,无论所面临的应激状态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都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警觉阶段表现为肾上腺索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人们普遍感到头痛、疲倦、衰弱感、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的折磨。反抗阶段是应激情境持续了较长时间产生的,对持续应激的适应使身体逐渐衰弱,大量的肾上腺素分泌如果持续下去,就会造成生理上的损害,特别是血压升高以及患心脏病。耗尽阶段使身体储存的能量耗尽,个体再也不能适应或抵抗应激,非常容易受感染或患应激性疾病,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人如果长期处于身心紧张状态,而自己又不能通过有效的办法进行自我放松,就会破坏身心健康。因此。每个人学会一些对付应激、放松自我的办法是有益无害的。

1宜泄方法,不管在什么时期,人们一旦产生了某种紧张情绪,就得想办法把它宜泄出来。否则,时间长了,这种紧张情绪郁积胸中就会致病。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很推崇这种方法的。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巴哈曾用科学实验说明了宜泄愤怒情绪的作用。实验者首先采取一定方式把被试者惹怒,然后,让其中一半人有宣泄的机会,另一半人却没有,结果发现,有宜泄行为的被试在后来的情境中大大减轻了愤怒的紧张,而另一半被试者则没有减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对于欣赏者,都具有宜泄情绪的作用。因此,阅读抒情的小说,倾听舒缓的乐曲、欣赏优美的画面,可以起到宣泄紧张情绪、轻松身体的作用。最近,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发现,在历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以及赛后一段时间,精神病患者求医病人明显减少,专家们认为,世界杯赛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宜泄情绪的机会,减少了许多人的悲伤情绪,更容易对付其他精神上的危机。

2凝神作用,这是一种个别实施的方法。它作为减缓应激、消除紧张的方法有点象佛教中的入定修身法。要求每天一次20分钟的静默练习。练习时排除思虑,闭目安坐,使身体和精神完全放松,据研究测定,人在凝神时,耗氧量大大减少,血压、呼吸、心率显著降低。正常的心事一般为72次/分左右,凝神时可以降至24次/分。呼吸可以减慢到6次/分,凝神者常常发现他们极少需要睡眠,说明在凝神期间大量的身体能量重新恢复和储存。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著名的文史家郭沫若先生的养身之到就是每天静坐。

3意念作用。古代日本有些人每天花一部分时间,在花园里注视着一块喜爱的石头,开放的花朵。通过把意识集中于石头上,似乎要“看着它成长”。当我们把全部意识集中某个现实的或幻想的物体时,就掩蔽了所有其它的思想、情绪和感觉,可以起到释放紧张,消除疾病的作用,有个喉癌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做三次极度放松,设想x射线象一颗子弹击中了癌细胞,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消灭,结果,病人在这种意念作用下,病情发生了惊人的好转。我国的气功治愈了不少病人,其原因虽然有待阐明,但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意念可能起了不小的影响。

增进发展 篇4

1 南非农牧业的概况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33°, 南纬22°~35°, 面积122万km2, 人口4 760万人,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左右。据统计, 农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尽管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高, 但是在南非经济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南部非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 西南部开普敦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国有耕地1 904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15.6%, 人均耕地面积0.4 hm2, 灌溉面积不到100万hm2, 农作物多数是一年一熟。农牧业比较发达, 现代化程度高, 加上天时、地利的优势, 其农牧业产品充裕, 而且质量优良, 特别是南非经济在非洲名列榜首, 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 农牧业市场化程度高, 农牧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中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蔬菜、水果、肉蛋奶类自给有余, 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及援助非洲其他国家。

2 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特点

2.1 农牧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

南非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农牧业生产机制。一种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大农场, 是高度市场化的农牧业, 占南非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另一种是非洲黑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牧业。农场主的农场约有6万个, 规模一般在1 000hm2以上, 集中了全国86%的土地, 而71%的传统农业人口只经营14%的土地, 人均占有耕地0.1 hm2, 生产水平十分低下。

2.2农牧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之首

由于南非经济开发比较早, 钻石、黄金开采业的兴起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对农牧产品需求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生产率。2010年南非农业拖拉机拥有量为15.6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17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谷物8 700 kg, 生产肉类860 kg。粮食、肉类自给有余, 并大量出口。

2.3 地域特点明显

南非农牧业因为地区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部, 水果、小麦集中在西南部, 棉花集中在北部, 畜牧业集中在中部山区和半山区等。由于集中连片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带, 所以产业化经营程度高。

2.4 重视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

南非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国家一方面支持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项目, 另一方面特别重视资源的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 决不允许盲目开发, 破坏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环境, 防止化学制品危害人们的健康, 南非政府很重视发展有机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尽量采用豆科作物秸秆、牲畜粪肥、有机废物等来保持土壤肥力, 对病虫害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笔者考察了南非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占地3.95 km2, 完全按照自然生态方式保护野生动物, 大量的角马、羚羊、斑马、蛇、豺狼、狐狸、野兔和非洲草原、灌木融为一体, 体现了大自然的良性生态循环。

3 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南非农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占非黄金出口额的30%左右, 每年创汇18~20亿美元, 较好的年份可达30亿美元。

3.1 农业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 也是南非最重要的农作物, 年产量在1 000~1 300万t, 总产量为非洲第一。

南非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葵花籽和花生。南非是世界第十大葵花籽产地, 主要分布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西北省和自由州。花生集中于北方省、马普马兰加省、自由州北部和西北省。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播种面积常年在30万hm2以上, 年产量达到210~240万t。

园艺业分布比较集中, 近些年来发展较快。水果常年产量在420万t以上, 蔬菜产量在210万t左右。

南非政府已开发了多处大型水利设施。正在建设中的奥兰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增加30万hm2灌溉面积, 使全国灌溉面积增加40%。在耕作技术方面, 南非在农牧场中大力推广了轮耕制, 对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畜牧业

南非畜牧业相当发达, 商品性畜牧业规模较大, 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 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主要产品有禽蛋、牛肉、鲜奶、奶制品、羊肉、猪肉、绵羊毛等。所需肉类85%属自给, 15%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等邻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进口。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种植业。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 养羊业超过养牛业。2012年绵羊的存栏数为3 490万只, 山羊970万只, 绵羊毛产量可观, 是世界第4大绵羊毛出口国, 所产羊毛90%以上供出口。南非引进了卡拉库尔新品种, 现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卡拉库尔羔羊皮的供应地之一。

南非养牛1 640万头, 主要分布在北开普、东开普、自由州和夸祖鲁-纳塔尔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省。南非全国乳牛场分布很普遍, 主要集中于自由州东部、北部, 夸祖鲁-纳塔尔的草原, 东西开普、豪腾省大都市区以及马普马兰加的南部地区。

3.3 渔业

南非渔业也很发达, 海岸线长达6 000多km, 以海洋捕捞业为主, 鱼类及其制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

3.4 农牧业对外贸易

南非出口的农牧产品主要有玉米、蔗糖、羊毛、食用油、花卉、果汁、葡萄酒、肉类等。农牧产品拥有广阔的地区市场。1994年, 南非加入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SADC) , 为推动南部非洲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特别是为其农牧产品顺利进入邻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非农牧业在国际、地区间的合作前景是比较广阔的。南非有自身的科技优势, 有条件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同时, 农牧业部门之间的广泛合作, 也有助于南非与共同体各成员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从而有助于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南非农业部和农业研究委员会 (ARC) 在布鲁塞尔、巴黎、罗马、日内瓦、华盛顿、布宜诺斯艾利斯都设有代表处, 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国际农牧业发展、农牧业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 以及就共同关心的农业问题寻求国际合作。

4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经验及问题

4.1主要经验

4.1.1南非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牧业发展的措施。如:政府颁布了扶植农牧业的法令, 增加了对农牧业的投入, 重视水利建设, 提高农牧产品的收购价格, 降低农牧产品的运输价格, 制定保护农牧业的关税政策等。此外, 国家非常重视农业教育, 许多中小学都设有农业专题课程。

4.1.2重视农牧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研究委员会 (ARC) 是南非的国家级农业研究实体, 由农业部和工艺科学部共同领导。ARC有17个研究所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个试验站, ARC和各省农业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农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农业研究体系。研究机构的装备先进, 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条件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媲美。

4.1.3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业部大力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农业、园艺、兽医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ARC的很多研究都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紧密联系。南非政府在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 预防病、虫、害方面已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 使农业科研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4广泛应用现代农牧业技术, 重视农牧业教育培训。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农牧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高产品种, 实现了农作物和禽畜的良种化。南非通过引进优良的美利奴羊和卡拉库尔羊, 培育了多种肉用牛。因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 为保证饲料供应, 南非开发了新型饲料, 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兽医部门还研制了几十种疫苗, 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牲畜的多种疾病, 现已向非洲许多国家出口。

4.2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4.2.1土地问题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南非现在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新南非政府成立后提出的“发展与重建计划”提出在农业方面进行土地改革, 到1999年将30%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也有人主张通过发展农业-工业土地, 扩大甘蔗、烟草、水果、林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 以此来解决土地问题。

4.2.2农牧业的二元结构和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南非绝大多数农产品来自白人拥有的私人农场, 这些农场仍是南非发展农业的基础。但是, 广大黑人地区人多地少, 缺少资金和技术, 基础设施落后, 农作物产量低下, 许多黑人地区所需的粮食还得从白人农场中调运。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南非农业的整体发展。南非政府虽然也开始扶持黑人发展农业, 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但要根本改变这种局面, 不是短时期能完成的。

4.2.3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南非荒漠和草原多, 加之降水量小, 干旱是普遍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 南非需大力发展水利设施。

5 寻求途径开拓南非市场

鉴于南非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市场的辐射力和发展农业的良好前景, 我们应当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开拓南非市场。

5.1 寻求与南非进行农牧业合作和开发的机会

南非降雨量有限, 水资源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可以从流域的角度帮助南非制定实施区域重点开发的计划, 兴修小型灌溉设施, 发展灌溉农业, 提高农牧业产量, 以利于增加南部非洲国家的粮食供应,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建立国外农牧产品生产基地。

南非农牧业存在二元结构, 很多地区耕作粗放, 广种薄收, 一些农牧业技术较我国落后。但是, 南非有着方便的交通运输, 充足电力供应, 及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并且有农作物保险制度, 又是整个南部非洲的购物中心, 市场前景良好, 因此我国的企业可以到南非广大农村地区兴办各种养殖、加工企业, 如养鸡场、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等。

5.2 积极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

在农畜产品贸易方面, 我国向南非出口很少, 而从南非进口的主要是烟叶和羊毛, 贸易额都不大。四川同南非进出口农产品的业务更少, 因此, 有进一步合作交流的潜力和空间。

5.3 增进农业科学技术交流

南非的农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加强与南非农牧业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优良品种, 丰富我们的生物基因资源, 学习他们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的经验, 改进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提供技术成果, 帮助他们加快农业发展, 为互利互惠的投资、专业技术分享、合作项目以及技术转让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 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同南非有计划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供有关部门参考。

5.3.1 四川农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含量, 走质量效益增长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南非农牧业产量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技术含量高, 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因此, 四川农牧业发展必须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走质量效益增长型发展的道路, 才能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3.2 南非对农牧业的投入, 都是有国家政策作保证的, 特别是重点优势项目的投入比较集中。

四川省对农牧业的投入还需加强,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需要从多渠道增加科技和生产投入, 改善农牧业科研、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建设, 按照十八大要求, 努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重视农牧业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在努力提高农牧业产量的同时, 加快优质、特色农牧业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5.3.3 人口承载力过重是四川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在考察中笔者注意到, 南非的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比较是协调的, 生态、环境、资源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比较也是协调的。而四川现有人口已经是资源人口承载力的2.5~3.2倍。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是四川人口增长的主体。人口过快增长, 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过度垦殖和掠夺性开发严重破坏了四川的生态环境,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透支, 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保证四川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3.4 重视农牧业立法。

怎样增进孩子食欲 篇5

幼儿教育:

1、改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每天按时就餐,孩子吃饭时要和家庭其他人员一块吃。

2、注重饮食的花色品种,吸引孩子的食欲。同时讲究烹调技术。当孩子不吃肉,可做成水饺或馄饨;不吃豆腐,就做成卤干;不吃鱼,可做成鱼丸;尽可能使孩子膳食营养达到粗细晕素搭配的“均衡饮食”。

3、给孩子一份多样的食物,并把各种晕素食物混在一起,逐渐培养孩子粗食杂粮都吃的习惯,这样可以纠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坏毛病;

4、要让吃饭时间成为安静快乐的`时刻。家长不要采取哄骗、恐吓等手段强迫孩子进食,更不能在吃饭时教训小孩子--孩子越是紧张,吃得越少。

5、孩子吃得好的时候,对他要多加注意,适当表扬;而他拒食的时候则要对他少加注意,有时孩子想要以绝食物来赢得关注。

6、不要给调料过多或盐分过多的食物,尽量少给零食,不要用饮料在吃饭前填满孩子的肚子。

7、补充适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厌食儿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和缺锌。因此,对厌食儿童应常规检测头发中铁、锌和血液中铁、锌的含量;若这两项指标偏低,需要给予服用铁锌制剂,一般连用1-2个月,随着缺铁和缺锌的纠正,孩子的食欲就会大为改善。

8、不宜滥用“营养滋补品”。儿童保健专家认为,健康儿童一般不需服营养滋补品,这是因为经常给小儿服营养滋补品会养成一种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影响正常均衡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摄取,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得到长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患上贫血及佝偻病等疾病。某些营养滋补品能产生激素样作用,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儿童肥胖症和性早熟等不良后果。

自由如何增进幸福 篇6

人们对幸福程度感受的差异,与信息结构的差异有关。一位在深山守着几亩地生活的男子,与一位在富人生活区做工的男子,前者因为没有对比,所以很有可能比后者更有幸福感。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人们的信息同构性越来越强,相互比较的坐标越来越接近。这种情形决定了财富分配的平等状态对社会的整体幸福体验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社会比落后社会更注重财富平等,并且也在平等建构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道理其实很简单,发达社会对平等有更高的诉求,而对不平等有更小的容忍度,因为“不知秦汉,何论魏晋”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政治家在社会财富总量巨大增长的时候,不去重视社会平等的构建,他们会面对“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紧张与压力。

是什么因素发生作用,使得发达社会既创造出巨大财富,又可以兼顾财富的平等?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分工的深化提高了财富创造的效率,而分工程度与自由竞争有关。自由竞争还要求人们遵守共同规则,所以,自由也就促进了平等。这套说法大抵不错,但还是低估了自由的意义。

在主要依靠体能作为生产力的历史时期,女性往往处于边缘辅助角色。女性受到压迫,意味着人类半数的潜能难以有效发挥。到了主要依靠智能作为生产力的时代,女性显示了并不弱于男性的智力。美国女性就业率超过欧洲11%,达到74%;外出平均工作时间则超过欧洲43%。为什么美国与欧洲有如此大的差异?答案只能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更加自由。

另外,在西方,“关照灵魂”的工作是由教会承担的,政府基本不过问。这种分工如果不是自由选择形成的,效果就不会好。想想,关照别人灵魂的人如果自己不能清心寡欲,不知克制为何物,怎能让别人相信其真诚?如果不是自由选择,靠政府安排一些人来关照别人的灵魂,若他们的七情六欲和别人没有区别,其说教就不免令人生疑。

如果有适当的教义立在那里,且宗教职业的选择也是自由的,那么,那些荷尔蒙水平低的人士很有可能去承担起“关照灵魂”的工作。因为体格的因素,他们表现出节制的行为方式会更加自然,也更加可信,“关照灵魂”的效率会高出许多。在这里,有没有上帝并不重要,而教会人员生活态度的可信度才是关键。

相比之下,中国的佛教过于出世,和尚的最高境界似乎是哲学家,难有劝世的功效。这样便有了另一极端的补充,充满七情六欲的人们找和尚不是为了忏悔,而是为了今世的荣华富贵。

给那些选择不进入传统社会分工体系的人士以自由空间,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科学发现常常出自“怪人”,他们往往对传统社会分工格局的循规蹈矩有一种天生的厌恶。在一个开明、宽容的社会,高等学校和大企业可能养这种人,放任他们做事,而不求短期回报。

还有一些人不愿被任何组织“收养”,就自己做事。但很多大事是这种人做出来的。这种人要活下去,除了文化宽容外,还需要低价房屋、低价食品。美国大体具备了这几样,所以这个国家的创新活力经年不衰。

过去30多年里中国所获得的巨大进步,也与中国社会的自由程度提高有关。一个普通种粮农民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市经济部门,其有效工作日每年就可能提高10倍左右,可见这种自由转移的威力。中国的自由选择空间还很广阔,如果把握好改革节奏,可以既收获国民福利增长,又保障社会稳定。

例如,今后一个时期如果重点抓好土地要素市场的自由化改革,中国的生产力就会有一个新的巨大释放。最近我去过四川都江堰几次,发现那里的房价低于周边地区。有一位建设系统的官员还评价说,都江堰的居住品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原因不复杂。那里大体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土地要素的流动自由程度高。此外,土地市场的发育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降低食品的相对价格,让中国的“怪人”在无忧饥饿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特殊梦想。

党国英

增进发展 篇7

一、增强保持先进性的紧迫意识

一个政党, 一个政权, 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如果不保持党的先进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就会有负广大人民的期盼, 就会失信于广大民众。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要保持先进性, 才会自觉而持久地保持先进性。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先进性, 不是抽象的、静止的、孤立的, 而是具体的、发展的、联系的, 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来看, 我们党已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就要求每一个党员要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 有更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更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原则性, 始终作为时代的先锋站在历史发展的前列。

二、增强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意识

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要加强学习, 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阶段, 要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 提高政治鉴别力, 增强政治敏感性, 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要做到这些, 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是不行的。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 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意识, 坚强的党性和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作为党员干部, 只有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理论一定要结学合工作实际学, 解决工作思路、方法及决策上的问题;结合为官做人学, 把理论知识转化为领导艺术, 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人, 职务与能力的关系;结合加强修养学, 不断净化心灵, 升华思想, 提升道德和人格。只有这样, 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同时, 党员干部还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经常检查剖析自身的行为, 坚持清清白白做官,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党员干部的另一个重要职责, 就是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党的先进思想的传播, 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 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要增强保持先进性的责任意识

从历史上来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究其原因, 十分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没有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通过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通过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体现, 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先进性, 失去了执政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法宝, 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但是,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理论素质与用新的理论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不相适应, 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精神状态与肩负的重大责任不相适应, 自律意识与面临的严峻考验不相适应等矛盾。因此,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党性修养, 强化政治纪律,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增强保持先进性的紧迫意识, 积极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受教育、提素质、强能力、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空洞表述, 决不能停留在泛泛表态和一般的号召上, 而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 时时刻刻表现在日常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保持先进性, 只有落实到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和本职工作上, 才能使先进性具体化, 现实化, 群众化。因此, 要靠党性立身, 靠素质敬业, 靠成就进步, 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 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 把每件事办出公心让群众放心, 办出正气让群众服气, 办出真情让群众动情。每一名党员应该经常对照先进性标准, 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和党的《章程》, 以及“入党前向党承诺了什么, 入党后做了什么, 对照先进性标准还差些什么”进行深刻反思, 找出自己在学习、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的差距。要对照党的宗旨, 查理想信念坚不坚定, 看经受各种考验的能力强不强;对照时代的要求, 查陈旧观念多不多, 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水平高不高;对照职责使命, 查科学文化素质有多少, 看胜任新岗位的本事大不大;对照群众评价, 查对人民态度好不好, 看离群众的要求有多远。每一个党员都要强化忠于职守、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立足本职岗位, 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摘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 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战略总布局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特征的根本举措。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建设,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 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以保持。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篇8

关键词:条件,数学交流,师生

国际上著名的“Cockcroft报告”指出: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这个报告确切地指出了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功能, 它可使人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无论是表达思想还是处理问题, 都离不开交流。走进新课改的课堂, 我们发现, 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 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很大的促进, 但交流的深度、广度、效度还有待加强。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需要我们重视并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一、交流——需要氛围

传统的课堂, 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更谈不上生生交流。而新课程要求, 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 是教学的主场所, 要使师生间、生生间有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 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 做到以下两点:

⒈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轻忪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 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勇于探系、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表现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 实施教学交流, 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实行民主教学, 使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⒉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 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 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 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可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 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 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去, 有效地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识, 调整自我。因此要使交流有效地展开, 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 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

1. 学会表达。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如何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或符号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 让别人听懂、看懂, 这是数学课堂交流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 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标志。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 把话讲完整、讲正确, 学会用符号表达。

2. 学会倾听。

学生要善于倾听老师的发言, 也应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作为教师, 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要对发言者有礼貌,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 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到别人说完后再发表, 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倾听的同时, 学会理解和宽容, 让学生明白学会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3. 学会反思与完善。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 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交流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 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或辩论, 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 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 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只有这样, 通过交流才能使每一个人 (包括老师) 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 丰富自己的信息量, 知识才能在交流中实现增值, 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 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互融。

三、交流——需要调控

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 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⒈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还需要设计好问题, 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 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教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 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 (没理睬这位学生) 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 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 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 教学就比较流畅。

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 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 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⒉注意问题的引导

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不是很顺利, 有时会被卡住, 教师适当的点拨, 进行问题引导, 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 会让学生得到启发, 会使交流不断深入。

有时, 由于问题比较难, 一开始学生就被卡住, 没有什么话可说, 交流难以进行。这时的教师引导更加重要。如一道思考题:“220元买了40只鸡, 公鸡6元一只, 母鸡4元一只。问公鸡母鸡各买了多少只?”问题一出, 学生无从下手, 无法进行交流。教师连忙进行点拨:先举例试一试, 或用表格列举一下, 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启发, 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有了思路。

⒊加强评价的作用

教师亲切的表情, 认真倾听的态度, 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大胆交流。如前面的“如何购票最省钱”, 由于教师微笑着等待学生的不同声音, 学生的发言才能热烈起来。这种表情态度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激励学生大胆交流。

加强体育锻炼 增进心理健康 篇9

首先, 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有六条标准。

(1) 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2)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3) 自知、自我接纳与自尊。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自我调控能力。 (6) 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总的来说就是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关心他人、善于合作, 能调节自己的行为, 从生活与工作中寻求快乐。

其次,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遗传和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家庭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环境和教育是决定因素。在承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的同时, 应彻底地批判遗传决定论。应正确认识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体育教育的作用不能忽视。

再次,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 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 正如人们常说的“体弱则多愁”, 就说明了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运动是健康的激活剂。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叫做“用则进, 废则退”。人体各组织、器官发展变化也是如此, 只有不断地坚持锻炼, 才能增强各器官的活动能力, 增强体质, 才能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建立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协调。

在体育锻炼中经常伴随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和游戏规则的运用。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就必须严格按规则进行。无论是对规则的遵守还是对裁判的一个判罚的认可, 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无不体现了他们对现实的正确认识。从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 调节情感、激励勇气、鼓舞斗志。在克服一个个困难、突破一个个记录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建立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3. 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自知、自我接纳能力, 增强自尊, 建立与人亲密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的个人项目中如田径、游泳、武术等, 它在有效地健美身材的同时强劲肌肉,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在与人合作的项目中如打篮球:在赛场上队员发现自己没有机会把球投入篮中, 及时准确地将球传给有机会的同伴, 通过与同伴配合取得胜利。这正是对自己的了解, 对自身的判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篮球场上经常会有摔倒、受伤的现象发生。学生仅仅一个不经意的伸手拉起的动作, 就足以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关心他人、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能力。

4. 体育锻炼是能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拥有生活热情和良好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直接作用。范进喜极而狂、周瑜三气而亡、朱嗥气死金兀术后大笑而死等都是典型的事例。都说明了只有保持心理健康, 学会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调控;学会从生活、工作、学习中寻得快乐, 才会拥有生活热情与良好的学习效率。那么, 当你愤怒、烦躁或与人产生对抗、冲突而几乎不能控制自己时, 到运动场上对着墙狂踢一阵足球;或是对着沙袋猛打一通;或是跳入游泳池来个50米冲刺;或是找伙伴进行一场激烈的对抗赛, 重扣对方几球, 尽可能消耗自己的体能, 让自己精疲力竭。你会发现随着体能的大量消耗, 不良情绪也被释放、发泄、疏导了。使你拥有了健康心理, 拥有了生活热情, 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率。

总之,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 只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才能使学生尽快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拥有快乐氛围和良好心境、真正拥有身体与心理双重健康、笑对人生的新世纪真正的主人。

摘要: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首先要“强心”, 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这就要从学生抓起。从教育角度来理解“强心”就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还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各方面来说, 只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拥有身体、心理双重健康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增进发展 篇10

2014年, 麟游县将整合各类资金, 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最期盼的问题入手, 举全县之力, 投资2.97亿元, 实施“十大惠民工程”, 增进群众福祉, 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投资1.38亿元, 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 建设保障性住房1 529套, 改造农村危房400户;二是投资3 800万元,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完成移民搬迁454户1 791人;三是投资6 300万元, 完成崔 (木) 西 (安) 公路改造工程;四是投资3 300万元, 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工程, 开发整理土地1万亩, 完成坡改梯1.5万亩;五是投资500万元,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六是投资700万元, 实施31个村630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七是投资500万元, 完成县中医医院改造搬迁工程;八是投入200万元, 实施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制度;九是投资100万元, 实施城乡居民丧葬补助制度, 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十是投资572万元, 实施教师住房工程, 新建招贤中心小学、澄铭窑小学、良舍小学教师周转宿舍2 400平方米。

静坐增进幸福感 篇11

2016年元旦这天,笔者看到陈奶奶时她刚睡完午觉,自己起床后,先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到阳台进行梳洗。“睡觉十分重要,我每天要睡十多个小时呢。”陈奶奶每天作息十分规律,晚上7点多睡下,第二天8点左右起床,中午吃完午饭还要午休一个半小时。尽管1月份天气比较寒冷,但笔者看到陈奶奶的床上还垫着一张草席,被子也薄薄的。她说,睡草席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穿得也不会太多,天气很冷时才会加被子和衣服。

陈奶奶有5个子女,家里五代同堂,现在和二儿子生活在一起,平时生活就由儿子和儿媳照顾。因为生活能够自理,除了一日三餐由儿媳料理,衣服都是陈奶奶自己洗。陈奶奶最爱吃鱼和蔬菜,儿媳每天总是给她换新鲜的菜式,生怕她吃厌了。有时候儿媳叫她不要干活,但老人说,能自己干的事就自己干,也要偶尔活动活动。她还说,要保持长寿,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心态,因为子女都很孝顺,所以她现在没有什么烦恼,每天都觉得很开心。2014年100岁大寿时,子孙们还给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拍了全家福,这让老人很高兴,还将照片一直摆放在床头。

陈奶奶平时活动并不多,因为几十年来她一直有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静坐,她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走动,每天要静坐好几个小时,夏天时在屋内静坐,冬天时在阳台静坐,她很少告诉子女们在想什么,但是每天一坐好几个小时,这让她觉得十分惬意,老人对笔者说:“静坐可以清除身心烦恼和忧虑,这是排解烦恼和娱乐生活的一种好方式。现在有不少老人午餐后马上出门散步,其实最好还是要静坐休息半小时左右,再去做别的事情。”

笔者忙问陈奶奶这是为什么,老人爽快地回答说:“这对肝脏保养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吃完饭后,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的消化,当身体由坐着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会减少30%,如果再走动起来,流入肝脏的血液继续减少。如果肝脏处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之中,它的正常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吃完饭后静静坐下,闭目养神30分钟,尽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气和营养成分。”真没想到,百岁老人陈奶奶竟然懂得那么深奥的静坐知识,陈奶奶继续说道:“而且静坐还可以疏通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部反应从‘对抗或逃避’转为‘接受现实’,从而增进一个人的幸福感呢。”

听了陈奶奶这番话,不但让笔者加深了对静坐养生的认识,而且从中领会到了陈奶奶的长寿秘诀。

责任编辑/邹佳璇

增进发展 篇1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它是双方信任与尊重的体现[1]。在当今社会中,学生与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着沟通障碍,尤其是在山东、河南等一些教育竞争较为激烈的城市,家长们将孩子成长的重心放在学业上,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压力,错误的认为这些问题只存在于大人身上。所以许多父母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也很少聆听孩子的心声和征求孩子的意见。以至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消除沟通障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使父母与孩子进行合适、有效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家庭中,孩子能否在身心上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中的心理沟通。在我国,大部分家庭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存在着沟通不良和缺乏沟通的问题。一些父母对孩子成才心切,从小对子女施加严格的管教,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子女身上,剥夺子女的兴趣爱好,灌输给子女一种唯有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的错误人生观,孩子屈于这种压力之下,形成自卑、胆怯、自闭等人格缺陷,这都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合理的沟通所导致的。所以孩子与父母之间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沟通才能了解各自的想法,才能够互相理解,并且通过协作共同解决问题[2]。因此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提出了EMOTION项目,明确亲子间存在沟通障碍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沟通手段,促使父母与孩子双方换位思考,排除沟通障碍。

二、EMOTION项目的介绍

(一)项目简介

如今,市场中情感类服务方面正处于一个缺失的阶段,我公司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结合时代特点,从变化中抓住商机,特地推出“EMOTION情感助理”这一服务类产业,定向于解决当代大众情感匮乏,沟通困难的问题。我们提供的并不是心理咨询服务,我们主要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策划出合理的情感解决方案,针对性的引导客户自发的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让客户掌握主动权,从而达到相比传统心理咨询而言更为显著的效果;为客户解决社会中的感情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客户为主角,我们只是幕后,我们来帮助客户高效的、合理的去解决问题。

(二)项目实施

该项目已经在西安石油大学大四考研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如今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中本科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历成为一种含金量很高的敲门砖。因此,大学生家长也更倾向于让孩子继续深造,认为孩子读研出来必然会有体面的工作及丰厚的薪水,而在我校大四学生群里中,选择考研的学生只占大四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更多的学生趋向于选择就业与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所以当家长想让孩子考研,而孩子却没有考研意向时,双方之间就会产生极大的沟通障碍,使学生处于一个压力较大的状态,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此处我们给出一个项目实施案例:S学生是某工科专业大四在读生,大一时对吉他弹奏产生浓厚兴趣,凭借着四年的努力练习和自己在吉他演奏方面的天赋,获得了不少成就,决定毕业后先在某音乐教育机构从事吉他教学工作,获取经验与心得后打算开一家自己的吉他工作室。然而这种想法却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父母期望他考取研究生,之后回到家乡某国企单位稳定生活。S无奈之下求助于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和父母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于是,我们针对S同学的情况,策划了一个大学生活体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其父母走进校园以一名学生的身份与他相处,安排他父母观看他的吉他表演并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坐在教室里听他教授吉他课程。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他的父母对他所向往的未来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他的父母谈到,通过这个活动他们才知道一个大学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兴趣爱好是很不容易,更别谈像S那样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考研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意志不坚定很难考上研究生,而且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很大,企业招聘时很是看中一个研究生的专业素养,若是无心在本专业内发展,三年研究生读完后将面对更加尴尬的处境。最后,S的父母决定支持自己孩子的选择。

(三)项目结果

EMOTION项目可以打破亲子之间心理沟通的壁垒,消除相互之间的感情隔阂,引导双方去换位思考,从而改善双方之间的关系。万事开头难,我公司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个好的沟通开端,使客户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获得沟通带来的益处,善于运用沟通去疏导的自己内心的压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结论

亲子间的心理沟通障碍普遍存在于社会中,并且没有受到太多家庭的重视。要想彻底改善此类社会现象,还需要我公司与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EMOTION项目为父母与孩子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采取新颖、高效的沟通方式让双方换位思考,打破亲子间的沟通隔阂。该项目不但填补了市场中情感策划类服务的空白,同时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启发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摘要:如今,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亲子沟通障碍的问题,并且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孩子教育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些使亲子沟通产生障碍的原因,也指出了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方式上的一些不足。本文中所介绍的EMOTION项目可以帮助家长与孩子合理、高效的进行沟通。从而释放孩子心中的压力,使其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教育,压力,增进,亲子沟通,EMOTION

参考文献

[1]吴媚.论无障碍的团队沟通[J].科技创业,2011,(09).

上一篇: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管理下一篇:实战型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