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单位

2024-10-14

招标单位(精选6篇)

招标单位 篇1

1 我国当前招投标代理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交易方式是我国工程项目交易方式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自1981年在我国经历了局部试点、广泛推行、逐步完善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招投标在工程项目的交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以前交易模式的影响及自身不完善地方的影响,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交易成本过高、操作不规范等, 使招投标制度的效益无法体现。

1.1 招标代理市场混乱不规范

有的招标代理公司并不是通过正常的手段进入招标, 而是通过社会各种人情关系进入, 在代理过程中给委托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条件, 或者通过委托方的上级, 来对其进行压力迫害。这种“人情”招标在招标市场上屡见不鲜。采用行贿或者返回扣等不正当方式来承接招标代理业务。

有的代理机构在承揽代理项目的时候, 为了达到跟业主单位做的承诺或多或少的一味迁就招标人的无理要求, 或者向建设单位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 将无形中的经济矛盾转嫁到了业主单位身上, 使得业主单位被动降低投入资本, 给招标单位和建设单位造成损失,

1.2 招标代理单位之间恶性竞争

因为这种“人情”招标,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代理公司, 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成了这个行业的新看点。我国计委在【2002】1980号文件《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按行业投标价格的百分比收费, 然而有的代理公司为了能够拿到承揽工程的项目, 自行主动成倍地降低服务费, 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 导致在代理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

有的招标代理公司只是皮包公司, 完全靠挂靠来赚取差价, 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认为只要将工程招标权拿到手就可以了, 然而, 后续的跟踪也是必不可少的。类似于招标代理单位的部分个体, 并没有完整的公司体系, 导致在有的工程招标上边虽然拿到了招标权, 但是后续工作不到位, 让业主单位也是无从下手, 不能有效地合理利用资源来进行工程的建设。

1.3 招标代理人员素质低, 专业能力有限

从工程招标业务来看,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是高技术复合型人才, 但是, 由于招标代理单位急于求成, 在成立时间、成立规模上难以达到这个水准, 所以在招聘的时候, 虽然侧重于咨询技术管理上有工作经验的人, 但是大多数对招标行业并不了解, 缺乏实践经验, 对招标的业务水平迟迟不能掌握, 导致在工程招标上屡屡失误。给业主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4 招标代理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现阶段, 好多招标代理公司的前身都是一些建设工程监理公司或者一些咨询服务类公司演化而来的, 它的内部管理层次对招标行业并不是很规范, 缺乏对行业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经验, 在专业技术层次上不过关, 甚至在投资权益方面有低级错误。导致对业主单位的不负责任, 给业主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部分代理机构不按经营许可范围内从事法律范围内许可的业务, 并对其资格证书进行非法出租转让或者允许其他公司进行挂靠来收费获取不正当的利益。甚至有的招标代理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在外以不收服务费来大肆招揽业务, 虽然工作量达到了, 但是工程代理的质量却大大下降了。

2 加强完善招投标代理单位制度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招标单位的切身利益, 也妨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 这些问题的产生, 既有招标代理机构自身的问题, 也有市场监督的缺陷。为了维护业主单位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加强对招标代理单位的管理迫在眉睫, 只有对招标代理机构做到有效管理, 才能让业主单位的利益最大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对招标代理公司进行管理。

2.1 业主单位方面

(1) 在选择招标代理单位之前, 对招标代理单位进行摸排调查, 查看招标代理公司是否有资质、有能力来胜任招标工作。按招标代理单位候选人及备选人的相关办法, 对外发布征集信息, 从符合条件的单位中选择, 对优秀的代理机构进行比较, 选择诚信度较高、能力及工作经验较好的代理公司, 这些大的招标代理公司, 无论从资质上还是从业务水准上技术过硬, 能够有效地帮助业主单位进行招标工作, 防止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局。

对招标代理单位的候选人及备选人的入库资格有效期, 将通过定期考评, 根据考评结果进行调整。其选定一般采用从招标代理机构候选人中随机抽取的方式, 重大或特殊招标项目, 经相关单位招标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 可采用直接从招标代理机构候选人中选定招标代理机构的方式。

(2) 与招标代理公司签订招标代理合同, 并与招标代理公司签订奖励处罚协议, 依法约束代理公司的业务范畴, 防止代理公司对招标公司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当招标代理公司侵犯了业主单位的切身利益的时候, 可以有法可依, 有据可依。

(3) 在参与招标过程中, 业主单位不能大放权交由代理公司办理, 从负责招标团队中选出一名负责人员, 应该与代理公司共同负责招标工作, 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及时与领导沟通, 让领导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招标计划等。

(4) 业主单位成立项目考核机制, 成立考核团队, 团队由公司专门机构负责, 负责对本次招标代理工作进行绩效审核。既包括对招标代理公司人员的个人考核, 其中包括人品道德、专业素质、工作业绩、服务态度、合理化建议、沟通反馈情况、完成工作效率、完成质量情况等多方面;也包括对本次招标工作中团队的业绩考核, 其中包括其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在特殊或突发情况下的反应, 完成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上进行统一考核, 考评接受后, 通过与招标代理公司签订的奖励处罚协议进行激励或者处罚, 做到与绩效挂钩, 满足在招标过程中积极上进员工的要求, 将绩效考核不过关的招标代理公司或者个人拉进“黑名单”, 杜绝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

2.2 招标代理公司方面

首先代理公司内部要加强业务培训, 招投标承办人应认真理解学习招投标的有关知识, 选择最有利的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的委托方最后与承办方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这样就可以促使招投标承办人追求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 从而认真考虑具体招投标方式的选择,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更有效便捷地从事专业业务。其次招标代理机构之间应该建立行业协会, 建立相互沟通的机制, 加强法律意识, 采用正当的手段来互相竞争, 如果采用不正当竞争, 行业协会可以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招标代理。最后, 招标代理公司应该遵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招标业务。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减少政策性干预, 同时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招投标的效率, 还可以减少寻租等各种不良现象。

2.3 市场监督方面

2.3.1 规范招标代理市场, 加强对招标代理单位的法律约束

2006年, 我国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 要求招标代理机构必须遵循《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 订立工程招标代理合同, 严格履行民事代理责任。招标代理服务费原则上向招标人收取。

加大各党政机关、各企业招标单位内部廉洁作风问题, 加强自身建设, 防止不良风气。杜绝“吃回扣”等不正当的利益行为。

2.3.2 提高招标代理单位的进门门槛

因为利益的驱使, 目前招标市面上出现了“狼多肉少”一边倒的现象,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发展, 应该对招标代理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提高招标代理单位门槛, 对资质不过关或者证件不全的代理单位依法取缔, 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准的代理机构进入招标行业。

招标公告的目的是使所有潜在投标人都具有公平投标竞争的机会。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委《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发布招标公告, 其内容绝对不能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的不合理条件, 凡通过资格预审选择投标入围单位的, 其资格预审必须在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及择优的原则去进行。它必须公正、公平、科学合理, 充分体现招投标工作的“三公”及择优原则。

3 结语

招投标作为一种相对完善的交易方式, 在严格的操作下具有公平、竞争、择优等优点。从经济学角度看, 招投标能够使信息有效地传播和揭示, 减少由于一般交易方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 同时减少了应获取交易信息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招标是一种黑箱状态下的拍卖, 能够在局部范围内达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 使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间获得均衡的经济收益。整个投标过程实际上就是各投标人进行博弈的过程, 投标人为中标会根据自己的生产成本等自身的经营状况投出具有竞争力的标价和竞标条件。在投标过程中, 投标人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对招标人越有利, 最终在局部范围内, 招标人和投标人达到均衡。

招投标制度在一方面使招标人向市场透露关于项目的真实信息, 这对于招投标双方都有利, 另一方面投标人只有认为在参与投标获利大时才会参加投标活动, 因此招投标是在激励作用和个人理性两个前提下进行的。

业主单位加强对招标代理单位的管理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尽管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就业主单位对招标代理单位的管理而言, 还存在着诸多的漏洞,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特别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 这一现象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市场的行为, 提高招标代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市场监督, 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不好的行为进行纠正, 必然会有利于业主单位加强对招标代理单位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炜.加强招标代理行业的监督与自律切实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市场行为[C].2009年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 2009.

[2]陈雷.浅论加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监管[D].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 2007.

[3]徐石明.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外部约束机制与内部激励机制研究[J].华侨大学, 2010.

[4]李贞.建筑市场招标代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4) .

[5]彭钟.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2) .

[6]刘婧怡.业主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09 (18) .

[7]陆宏其.业主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J].科技资讯, 2010 (35) .

清单招标下施工单位索赔的应用 篇2

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控制工程造价的优点体现在招标、投标、评标、结算等不同阶段。招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列出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是各投标人商务报价的基础,是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是办理竣工结算及工程索赔的依据,是测算标底的依据。工程量清单由业主自行编制或委托有编制能力的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原则是四个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统一项目名称、统一项目编码、统一计量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列出工程量清单,与定额计价中的标底有明显的区别。定额计价评标时比标底低较多的投标往往作为废标处理,不能推行最低中标法。工程量清单显然对于投资方降低工程造价是极为有利的。招标工程文件还要包括费用内容、暂估价的结算约定、工程量偏差如何调整以及设计变更如何调整、业主关注的其他约定。

清单招标是种全新的模式,因此其索赔的形势必是以前没有的全新形式。施工单位如何进行索赔,是广大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施工单位如何进行索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综合单价的索赔法

目前为止,工程量清单招标实施后施工单位提出的最主要的索赔形式之一便是综合单价的索赔。承包商自行编制的综合单价进行报价是工程量清单招标采用主要方式,项目的综合单价须包括为完成此项工作所需的全部费用,因此综合单价的构成受到项目特征、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各方因素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构成因素的变化均有可能对其综合单价产生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实际施工中的变化以及工程量清单内描述不详等理由来要求对综合单价进行重新组价,因此达到提高单价、实现索赔。

2 工程量变化的索赔法

工程量变化的索赔是施工单位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索赔的另一种新的形式。在原有以预算定额为依据确定工程价格的计价模式中,工程量的变化对其相应单价是是不会造成影响的(即无论工程量变大变小,其所对应的单价唯一不变)。而相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由于综合单价的组成除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外,还包括管理、利润、风险等,后者与工程量的大小紧密联系。工程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施工单位最终所能获得的利润及所承担的风险,而按照工程量计价规范的原则,量上的风险应由业主方承担,故施工单位可以因无法承担工程量变化引起的损失或获利减少为由进行索赔。

3 大宗材料单价的索赔法

鉴于工程量清单招标过程中,为适应评标需要,防止不正常竞争,有关政府部门对清单内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大宗材料单价的浮动范围进行限制相继产生了大宗材料单价的索赔。相关规定明确此类材料价格的变动须在政府网站上颁布价格的110%到-70%以内,否则视为废标。因此施工单位可因投标时无法考虑此类材料的风险为由,提出按实际工程进价来调整其单价,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造价。

4 模板费用的索赔法

在原定额计价模式下,模板费用已综合在相应项目单价内,不再另行结算而在工程量清单内,模板费用首次归入措施费用中,这意味着模板费用可作为一个项目包干使用,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索赔方式的诞生。在实际工程中,虽然模板不构成工程实体,但与整个工程实物工程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即使在招标时业主方已提供了参考量或者已明确为包干项目,施工单位能以非其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的发生而索赔相应的模板费用。

5 脚手架费用的索赔法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如同模板费用一样,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索赔:脚手架费用的索赔。在原定额计价模式下,脚手架费用是按实结算的,而在工程量清单内,同模板费用一样,也是归入措施费用中,可作为一个项目包干使用。但在实际工程中,脚手架费用与整个工程实物工程量的多少及工期长短均密切相关,即使在招标时业主方已提供了参考量或者已明确为包干项目,施工单位也能以非其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的发生或工期的延长而索赔相应的脚手架费用。

6 材料价格的索赔法

这是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施工单位经常提出的一种索赔形式。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材料价格上的风险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这与原定额计价模式下按整个施工期内颁布的平均中准价来确定材料单价有了质的变化。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中各类材料尤其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铜价从每吨2.7万元涨至7.5万元),施工单位无法独立承担此类风险,能以“非有经验的施工单位能合理预见”为由,对各类材料价格上涨进行索赔。

7 指定/暂定单价的索赔法

与以往定额计价模式不同,新的工程量计价模式下,业主方可在招标清单内指定某些材料的价格,这些材料一般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业主方进行价格比选后确定最终价格,这些最终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原指定/暂定单价,从而影响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利润也将随之变化。故施工单位能以原指定/暂定价格范围不明确或原可获利润将受到损失为由进行索赔。

8 施工索赔程序

为加强施工索赔管理,一般情况下,对于干扰事件造成的损失,业主方不可能主动提出赔偿,施工单位只有积极把握索赔机会,才有可能获得合理的补偿。索赔程序往往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1)递交索赔意向通知。干扰事件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成立索赔小组,起草索赔意向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给工程师,对此干扰事件表示索赔的意愿。(2)提交索赔报告。证据是影响索赔的主要因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则索赔容易被驳倒。因此,干扰事件一经发生,承包商应抓紧时间收集证据,以支持索赔要求。

9 施工单位索赔费用总体计算

费用索赔应以赔偿实际损失为原则,实际损失可作为费用索赔值。实际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总费用法。即总成本法,就是当多次发生索赔事件后,重新计算工程的实际总费用,实际总费用减去投标价时的总费用,即为索赔金额。(2)分项法。按每个索赔事件引起损失的费用项目分别计算索赔值。在实际中,索赔多用分项法计算。

招标单位 篇3

1 内部招标存在的问题

1.1 资格预审无规则

确定投标人时存在倾向性和排斥性。用资格预审来排除有竞争力的非关系单位。内部招标一般不公开发布招标信息, 只邀请关系单位投标, 没关系的单位即使有实力, 也会遭到拒绝。有的即使公开发布招标信息, 也会根据关系单位的条件为其量身定做资格预审条件, 排斥非关系单位。有时无端提高资审条件, 造成合格单位过少并以此为理由, 与关系单位议标。更有甚者, 一个有关系的投标人安排不同的业务员拿不同单位的资质材料同时参与投标。看似公平竞争, 实则结果已在掌握之中。某单位一幢医院外科大楼监理招标, 为了照顾关系单位, 业主在资审文件中要求投标的总监必须监理过同规模的医院工程, 结果只有两家合格投标人, 于是采取议标, 关系单位如愿中标。有的业主会在预审时安排几家关系单位串通投标, 搞“轮流坐庄”, 这次你中标, 下次他中标, 大家相互抬标, 都有利可图。资格预审已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关卡。

1.2 招标文件不规范

招标文件是招标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是评标的依据, 招标文件不规范, 就无法保证招标的质量和公正性。这种情况有些是由于水平不够, 有些则出于故意。主要表现是要求报价的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不明确, 施工的工期、质量要求不明确, 付款方式不合理, 验收标准不明确, 评标办法不明确。或者是招标文件中有歧视性条款, 明确指定使用某种材料、设备。这些技术性能指标上的的倾向性是难以识别的, 只有关系单位会按照业主的授意编制标书, 而其他投标人只能凭自己的理解编标书。各家标书千差万别, 价格和质量都相差很大, 关系单位最容易中标。某单位招标价值约三百万空调设备, 招标文件说明设备供应两年后才付款, 结果五家投标人中的四家都考虑了价款的利息因素, 只有一家关系单位没有考虑利息因素, 以低价中标, 签定合同时改变招标文件的要求, 合同签定即付50%的预付款。

1.3 评标委员会组成不科学, 泄密现象时有发生

按照招标法规定, 评标委员会应以经济、技术专家为主, 而有些单位以行政领导、监察、审计人员为主, 人数不足时, 随便拉几个人凑数。甚至随意更改评委的数量。评标的人不懂得如何评标, 本应是监督评标的人却参与了评标, 评标处于无监督状态。投标单位只重视搞关系, 而不把精力放在做标书上。关系单位无论标书如何都会因为得到多数票而中标。某单位电梯招标, 评委5人, 其中业主2人, 外请专家3人, 评标时外请专家与业主意见不同, 业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关系单位中标, 临时增加了两个评委, 使业主评委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了多数, 关系单位顺利中标。

1.4 评标不公正、不科学

开标前不定规则, 开标后才定规则。或者是根据关系单位的投标情况制定评标标准, 怎么有利于关系单位怎么干。如果关系单位价格低, 就以价格为主要定标依据;如果关系单位施工方案好, 就以施工方案为主要定标依据;如果关系单位规模大, 就以企业规模为主要定标依据。想方设法确保关系单位在客观上占优势。没有定量的评审方法, 只有定性的评价。有些评委专挑非关系单位的缺点, 而对关系单位的缺点只字不提。甚至拿非关系单位的缺点与关系单位的优点相比, 有些评委为排挤非关系单位, 可以无中生有地举出非关系单位信誉不好的事例。

询标不公正。询标是评委向投标人就标书中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澄清, 或要求投标人给予补充说明, 而有些招标人只向关系单位询标, 给关系单位解释的机会, 甚至允许关系单位改变标书的实质性内容, 而不给非关系单位这一机会。使投标人在不公平的条件下竞争。某单位改建工程招标, 评委先询标书最好但无关系的投标人的价格, 然后将询标的情况透露给关系单位, 关系单位在随后的询标中把价格降得更低一些并因此而中标。

过分强调价格的因素。在一个诚性缺失和法制有待完善的转型时期, 成本价难以把握, 如果片面追求低价会牺牲质量和进度。往往是关系人以较低价格应标, 寻求中标后变更价款。

评标时要求投标人给予实质性改变。或压低报价, 或改变工期, 或要求给予优惠, 或要求承担标书之外的工程量。给关系单位以利益补偿的机会。

1.5 定标不合理或不及时签定合同

一些业主在定标后, 签定合同前, 以商务洽谈为名, 行索贿之实。或提高质量要求, 或缩短工期, 或推迟延期付款, 或提出其他分外要求, 投标人为了不亏本, 不得不行贿送礼。一些业主在发放中标通知书、商务洽谈、签定合同等环节无辜拖延, 投标人不知招标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防夜长梦多, 只得上门烧香。

1.6 招标无标底或标底使用不当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难以从定量角度判断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无序, 建筑法制不完善, 实行无标底招标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扰乱正常的竞争秩序。目前存在着将标底作为评标的决定性因素的事情和标底编制不准确、泄露标底的现象。某单位装饰工程招标, 评标方法是价格占70%, 最接近标底者得满分, 标底不公开。该工程实际造价应在200万元左右, 而本次标底价编为240万, 关系单位暗中打听到了标底, 因此得了造价的满分70分。报价低且合理的单位反而得了低分。

1.7 考察流于形式

考察本是了解投标企业的实力及信誉的方式, 有时却成为某些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某单位空调机招标时, 关系单位甲受到了非关系单位乙的强劲挑战, 从品牌、报价等方面甲都劣于乙, 这时甲向业主指出乙在某工程上有过信誉不良、未按合同交货的经历, 于是业主组织人员考察, 结果属实, 就以乙社会信誉不好为理由未给中标。而实际上甲的社会信誉更加不好, 业主也接到投诉, 但是充耳不闻, 不组织人员考察。

1.8 肢解发包现象严重

一些单位不以工程项目的利益为重, 而是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 使关系单位都有业务可做, 造成分包单位过多, 增加了管理和协调的难度, 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 责任难以明确, 常常因此耽误工期。某单位价值一百万的金属门窗招标, 以工期紧, 一家施工单位难以完成为名, 将门分为两个标段, 将窗分为两个标段, 引进四家施工单位。监理和甲方忙于协调各家的配合, 更本无暇顾及质量和工期。

1.9 不按招标的基本要求办事

招标时图纸不全, 无工程量清单, 无标底, 投标时间不足, 乱收投标保证金, 发标时间、答疑时间不统一。招标信息不公开, 资审的标准和资审合格单位及未合格单位不公开, 评标的标准、开标时间、定标时间不公开, 定标结果、定标依据和中标单位及未中标单位都不公开。且从这些方面照顾关系热, 造成关系人在客观上的优势。

1.1 0 挂靠投标现象严重

一些个体户靠借用资质参与投标, 靠拉关系谋取中标, 靠偷工减料赚取利润。关系单位用此手段进行围标现象时有发生。

1.1 1 定标后合同难以签定

由于招标文件的模糊, 给一些投标人以空子。由于一些投标人恶意的低价竞争, 或招标人在签定合同时提出过分的要求, 加之招标人未收投标保证金, 常导致中标人确定后, 合同无法签订。

1.1 2 投标人的假材料多

招标人一般都要求投标的企业和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业绩才可以参加投标, 评标时往往根据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和业绩计分, 一些投标人为谋取中标, 不惜铤而走险, 私制假证书、假合同, 骗取中标。有些则是业主故意放纵。

2 上述招标问题产生的危害

1) 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扰乱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 导致的结果是非关系单位不再参与投标, 形不成有力的竞争, 最终损害的业主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

2) 由于投标人是利用不正当的关系中标的, 而不是凭实力中标, 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质量、造价和售后服务。

3) 由于内部招标制度不健全, 投标人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招标人员, 容易滋生腐败, 败坏了社会风气, 害了有关人员, 使一些腐败分子身败名裂。

3 产生招标问题的基本原因

1) 经济利益的驱动。投标人想承包工程, 赚取利润, 贿赂有关权力人员。业主以权谋私, 巧取豪夺, 索贿受贿。

2) 法制观念淡薄。参与工程招投标的有关人员, 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 或明知故犯, 心存侥幸心理。

3) 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业主有招标要求, 但监督管理跟不上, 即使有监督人员参与, 也是评委身份,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不能进行有效监督, 反而给一些腐败分子承担了责任, 腐败分子更加胆大妄为, 因为监督人员参与了招标, 程序上似乎已经合理。

4) 业主对招标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人员对工作的保密性、严肃性、公正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身做得正, 其他一些技术要求粗糙一点没关系。还有人认为照顾一下关系户很正常, 只要不犯大错误。也有人不惜以身试法, 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心存侥幸心理, 以权谋私。

4 对策分析

4.1 从制度建设入手, 强化项目招投标全程监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的缺陷的导致腐败的基本原因。防止腐败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 使腐败分子不能为。招标活动中, 从编写招标文件到确定投标人, 到确定评委、组织评标定标, 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程序, 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应建立以下制度。

1) 招标信息公开制度。内部招标虽不能象公开招标一样, 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信息, 也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发布信息, 使之相对公开, 否则就可能被利用。某单位价值百万的项目招标, 投标人只有三家, 且是一人控制, 原因是一般单位不知道有此招标项目。

2) 潜在投标人确定规则。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比如依据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业绩等条件计分。该规则必须公开。不得有歧视性条款, 故意排斥潜在投标人。对不宜量化预审的项目, 应在较大的合格投标人的范围内随机抽取。投标人的数量宜多不宜少, 以增加竞争强度, 防止串标, 增加可能的围标成本。为有效防止挂靠现象, 可要求投标人提供项目经理社会保险发票和投标授权人的社会保险发票。确定投标人应实行委员会制, 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

3) 招标文件咨询论证制度。招标文件是招标人的要求, 是投标人的依据, 是法律性文件。重要的是公平、无倾向性、无歧视性。应请技术人员、律师及相关专业配套人员共同商定。对技术性能要求、投标须知、合同主要条款、评标办法等给予明确的说明。

4) 尽量实行可量化的公开的计分评标、定标制度。对难以计分评标的项目, 宜采用增加评委的方式减低人为的偏差。计分应综合考虑价格因素, 质量因素, 工期因素, 企业的信誉、业绩, 合理确定权重。避免单纯的定性的比较。评标时不得要求和允许投标人对标书进行实质性改变。

5) 依法组成评标委员会。专家评委可以到政府专家库中临时随机抽取, 以避免泄露。

6) 实行投标保证金制度。依据标的大小, 投标时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待合同签定后退还, 可有效防止恶意投标, 不签合同的现象。

7) 公示制度。对资格预审结果, 评标结果给予公示, 接受社会的监督。

8) 实行独立监督和过程监督制。监督人员不参与评标, 不隶属与招标部门, 对招标的各个环节均实行监督, 实行监督责任追究。

9) 对招标过程实行救济和质疑制。对招标活动不符合规定和国家法规的地方, 任何人都可提出质疑, 招标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错误的必须纠正。

10) 做好考察工作。考察工作必须在开标前进行。

11) 正确使用标底, 编制标底的单位必须有实力, 讲信誉, 守法规。标底要公开, 不保密。标底起最高限价的作用, 不决定中标与否。利用标底评判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 控制投标人的围标抬标现象。

12) 加强对投标材料的真实性核查, 到发证机关核对其真实性。对各家投标人的材料予以公开, 接受包括投标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

4.2 加强法制教育, 恪守职业道德

加强教育是根本手段。制度是人制定的, 还要靠人来执行。制度也不能包罗万象, 穷尽一切。要加强招标人员的世界观教育, 提高其思想境界,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享乐观。使其不想为。提高招标人员政治素质, 使其恪守职业道德, 严格遵纪守法。加强法治教育, 使其懂法知法, 不敢犯法。

4.3 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监督是必要手段。通过有力监督, 使腐败分子不敢为。一是要独立监督, 监督人员要独立于招标部门之外。二是要切实监督, 不能搞形式, 监督人员不参与决策。三是内行监督。基建招标是要懂技术的, 很多决策是以技术做支撑的, 往往技术纷争的背后是利益纷争。

摘要:分析了建设单位内部招标存在资格预审无规则、招标文件不规范和评标定标不科学现象的成因和危害, 指出只有提高认识, 做好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思想教育几方面工作, 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才能克服这种现象。

关键词:建设单位,内部招标,不科学现象,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指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Z].2000.

招标单位 篇4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高效手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颁布和实施后, 招投标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竞争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招标文件编制的规范、严谨就显得尤其重要。招标工程要参照FIDIC合同条款编制招标文件, 其中包括:投标人须知、合同条件的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技术规范、投标书、工程量清单、资格审查资料格式、图纸资料等。招标文件要明确工程地址、现场条件、状况、工程概要、工程招标范围、工程承包方式、计价依据、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评标细则、截标、开标、评标时间、投标报价要求、合同价的确定方式、投标书的符合性要求、主要合同条款、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答疑内容、工程量清单等实质性的内容, 另外还要明确投标人统一计价口径、统一计量依据, 以标价合理等综合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签定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 从而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实践表明, 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的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 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 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 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

招标准备阶段应编制好招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文件, 以保证招标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向投标人提供项目招标的各种信息以指引承包人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内容, 进行投标分析与决策的依据, 同时又是业主评标的依据, 也是发包人和承包人签定施工合同的依据。因此, 项目招标需要根据项目特点编制一份内容齐全、表达明确、考虑细致、周密兼顾招标投标双方权益的招标文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造价的有效控制, 防止“三超”现象之一的结算超预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多个, 招标人均希望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尽可能多的提示投标人应考虑的各种风险, 并要求投标人通过货币价格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一般项目特点 (施工特点与造价形成特点) , 以下报价要求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予以考虑。

报价参考依据要予以明确, 有利于评标工作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价款调整。

1.1 明确质量、工期

当地政府部门相关规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包括:建设、市政、城管、环卫、交通、治安等各项规费。

项目施工本身要求的施工技术及组织措施费。对报价往往产生较大影响, 有时一个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到一个企业在该项目上的利润额。因此施工企业对该项费用也是非常重视, 主要包括地下室基坑的围护费、降水费用、洞库照明费、砼外加剂费用、成品特殊保护费、花岗岩防渗防腐处理、洞石、砂岩板等花岗岩、大理石的特殊底基层 (采用白水泥石英砂或白水泥白石屑) 处理、防火费用等。

现场因素增加的费用。需要施工企业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预见的由于现场环境而可能引起的不利于一般合同条件下的追加费用。例:a.周边建筑物的保护, 施工现场及周边地下管线的保护;b.经常性停水、停电而需要解决储水池和发电设备及燃料所需增加的费用;c.由于运输建筑材料、设备可能出现的对周边道路、桥梁的维修加固费用;d.土方由于场地狭小要先外运, 回填时再运回的费用;e.由于场地受限制大型机械需多次进出场的费用等。

对于装饰工程与土建工程分开招标投标的项目, 有很多的现场因素需要在招标文件中应予以明确。例:a.由于不同地面材料铺设可能引起的面层找平追加费用;b.由于土建工程质量原因而修改的粉刷层或找平层加厚的追加费用;c.超高增加费;d.建筑垃圾外运费用等。

1.2 材料价格、人工工资上涨因素

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的风险。

总包管理、配合费包括的内容及计费方法和基数应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主要合同条款中应详细列明合同价款允许调整的条件、方法以及违约责任。目前大多数引起工程造价纠纷案例分析, 有很大一部分问题出在合同专用条款对于合同价款调整的约定, 有的没有列明;有的含糊其词, 前后矛盾;有的甚至已经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有的施工合同未按招标文件进行签订;更有一部分招标文件中的主要合同条款居然是空白, 而是在确定中标单位后双方协商确定, 这对业主是很不利的, 本应由施工企业 (中标人) 投标时考虑的风险费用, 反过来能够有机会与我们的业主进行谈判, 达到减小或消除低价中标风险的目的。因此以下内容在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中必须予以明确, 以防止结算时产生争议, 甚至是仲裁或诉讼, 因为发生这种事件往往不利于招标单位。

应明确哪些情况发生可以调整。如:设计变更;施工期间计价定额发生变化;材料价格波动;超出合同范围增加的费用;暂定价等。

发生设计变更时, 变更价款如何确定, 合同价款如何调整。

工程量如何确定。例:某工程总价包干联系单调整, 原地面设计为复合地板, 标书数量合计5300平米, 后改为塑胶地板。但审计时发现原复合地板少算1200平米, 实际应为6500平米, 马上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发包人要求扣除5300平米的复合地板, 增加5300平米的塑胶地板;第二种:承包人要求扣除5300平米的复合地板, 增加6500平米的塑胶地板;请问应如何调整增减工作量。

应明确变更单价如何确定。变更项目单价套用什么定额,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如何确定, 各项费用如何计取等。

明确暂定价的调整, 暂定价的调整方法或计算式应列入调整方法中。

1.3 还应明确以下内容

甲供材料在调整法约定中予以明确, 且应列明各种甲供材料的退款计算式, 对于供给方式不同应分开计算。明确材料乙供改甲供或甲供改乙供后如何计价的问题。应明确施工用水、电费在甲方代付时, 与施工企业的结算方法。当签发的各类联系单与合同条款发生矛盾时, 以哪个为准, 各类联系单所处的位置在何处。明确各类违约责任, 包括工期违约, 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项目经理不到位、施工组织设计明确的施工机械不到位等。

2 做好评标工作

当前评标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标工作不够细致, 具体表现为评标时间过短、评标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评标质量差。而评标工作不过关常常给建设单位带来损失。

例1:某高速公路房建工程公开招投标, 由于评标工作不够细致, 将一个有重大错误的标书确定为中标单位。该项目总计8个单体工程, 其中水泵房分部工程合计为98000元, 在汇总时计为980000元, 多计882000元, 同时又漏计一个单体3235700元, 以最低标中标, 给建设单位日后管理带来十分不便。

例2:某公司装修办公楼, 进行公开招投标, 最后经过评标专家评定, 确定了合理低价作为中标价, 并按照建设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推行的GF-1999-020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的施工合同。当时不锈钢栏杆投标报价为3600元/米, 实际为360元/米, 属施工企业打印错误。在工程实际施工中, 增加楼梯栏杆104米, 工程结算时, 施工企业根据通用条款31.1款约定的3条调整原则中的第一条: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价格的, 套用已有价格变更合同价款。104米×3600元/米=374400元, 与实际相比多支付直接费336960元, 连综合费率18%, 劳动保险金2%, 共计多支付404352元, 但这个问题在工程结算审计时才暴露。

例3:原投标漏项, 某四星宾馆装饰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 根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确定了中标单位, 评标专家未对该工程提出任何建议和意见。施工过程中对卫生间的座便器进行了品牌变更, 在工程结算时发现施工企业原投标书中漏算该项目, 合同中又没有约定这种情况下应如何调整, 最后建设单位又多支付30万元。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由于评标时应当发现的问题, 但由于评标时间仓促, 评标专家负责程度, 评标专家专业能力以及建设单位对评标作用的认识程度, 建设方又缺乏相应的造价管理人员, 在设计变更时又未进行造价测算控制等原因造成。

3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签订施工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 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例:某公司对办公楼装饰举行公开招投标, 经过评标专家评定后, 公司确定最低标作为中标单位, 自中标通知书发出的第10天双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及补充合同, 补充合同明确, 将投标时的人工单价16.5元/工日调整到40元/工日。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提出该补充合同的该项条款无效, 因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之规定。施工单位低价中标, 通过签订补充协议进行人工单价调整, 其调整范围已涉及到原投标单价, 造成合同价变化, 改变了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这样做对其他投标人不公平, 其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之规定。

4 结束语

从上面这么多的工程事例分析, 加强招标阶段三个方面的造价管理, 在招标阶段就发现和解决工程投标报价缺陷, 不仅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将存在重大投标偏差的拒之门外, 而且有利于投标报价的充分竞争, 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减少造价方面的司法纠纷, 有利于建设单位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 它是一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程造价的高低, 直接反映着投资效益的好坏, 充分体现了我们建设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 我们建议建设单位注重并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具体从三个方面把好关。

关键词:招标阶段,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展军.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及招标阶段造价管理的方法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07-21.

招标单位 篇5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方, 在进行工程招投标前, 通常需要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 作为该项目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但由于编制单位各自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 且大多数编制单位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时, 往往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 而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项目本身的特殊性, 从而不能使招标控制价反映建设工程项目的真实价格。这就使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工程项目结算大幅超过控制价, 建设方与承包方矛盾冲突重重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违背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用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作用。因此, 建设方择优选择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是为了预防某些投标人高价围标, 是对拟建工程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因此, 由招标人编制的合理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 不仅能够保护建设方的利益不受损失, 还能保证工程招标成功乃至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 合理确定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 有利于规范建筑交易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 更有利于建设方正确选择施工单位, 避免行贿受贿等腐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黑洞”。但是, 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合理与否却未引起建设方高度重视, 这就容易使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出现不合理的报价现象, 为事后工程造价的控制埋下隐患。因此,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 针对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主要因素进行量化, 并对其作出系统分析, 为择优选择编制单位进行分析预测, 从而实现对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质量的控制。

1 层次分析预测模型的建立

建设方在选择招标控制价编制单位时, 往往考虑的是品牌效应, 从而对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及编制成本无法控制。在这里, 我们引入竞争机制, 假定有几家编制单位参与竞争某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工作。我们主要考虑影响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编制质量的六个因素:参与单位诚信度、参与单位资格及资质条件、参与单位经济效益、以往类似项目编制水平、编制人员业务能力与编制单位风险承担能力。我们建立如下所示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 假定甲、乙、丙、丁、戊五家编制单位欲参与该竞争, 我们就该五家编制单位对以上模型中的子目标的器重程度进行分别打分, 分别得出对不同目标的两两判断矩阵, 按1-9比例标度[3]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并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后根据各单位的评分预测其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质量, 选择其中一家编制单位进行后续的招标准备工作。

建立如上所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后, 我们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 假定以上一层元素A为准则, 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u1, u2, …un, 我们的目的是要按它们对于准则A的相对重要性赋予u1, u2, …un相应的权重。进一步, 我们要构造n个元素u1, u2, …un对于准则A的判断矩阵D, 求出它们对于准则A的相对权重w1, w2, …wn, 相对权重可写成向量形式, 即w= (w1, w2, …wn) T。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相对权重wi:

解上述判断矩阵的特征根λmax问题, 由:Dw=λmax

据下式计算:

其中 (Dw) i表示向量Dw的第i个分量。

计算一致性指标C.I[3], 其中C.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3]

计算一致性比例C.R.[3]C.R.=

当C.R.<0.1时, 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时, 应该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 利用层次分析预测模型预测招标控制价编制质量

某市民活动管理中心拟修建一个市民活动中心, 经上级部门批准, 项目的总投资为1 400万。该市民活动中心工程分为两部分, 办公楼部分为地上三层建筑, 活动中心部分为地上二层建筑, 此两部分均属钢框架结构。基于该项目为国有投资建设项目, 为提高造价控制的质量, 现采用层次分析法预测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质量, 以便择优选择编制单位。

下面详细说明层次预测模型的确定及计算过程:

首先, 我们就甲、乙、丙、丁、戊五家编制单位针对该项目对子目标层的六个元素进行分别打分, 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相对权重, 现举例说明如下:

根据计算可知:C.R.=0.09<0.1, 满足一致性要求。

以此类推, 可以得出对另外五个子目标两两判断矩阵及相对权重, 其相对权重分别为:

对以上判断矩阵按上述方法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例中均符合一致性要求。在此, 我们忽略以上检验过程。接下来, 我们计算目标层的权数估计, 判断矩阵及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我们将对五家单位的打分进行汇总:

甲编制单位的总分=∑wi×w 1i=0.5237

乙编制单位的总分=∑w×w 1=0.3457

丙编制单位的总分=∑w×w 1=0.4839

丁编制单位的总分=∑w×w 1=0.5027

戊编制单位的总分=∑wi×w 1i=0.392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甲编制单位的总分分别高于乙、丙、丁和戊编制单位, 为最高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同等条件下, 甲编制单位具有的条件相对优越, 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质量可以比其他四家单位要高, 因而可以选择甲编制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

3 结论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 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会带来后续许多问题的产生, 控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应引起建设方高度重视, 尤其编制单位的选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 采用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引入层次分析 (AHP) 预测模型, 对影响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主要因素形成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对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单位能力进行分析, 对于建设方择优选择招标控制价编制单位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依据。[ID:6322]

参考文献

[1]谭远林, 等.探析我国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制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孙东川, 等.管理的数量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招标单位 篇6

众所周知, 我国目前在旅游行业实行星级评定标准, 除了各大旅游景区, 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宾馆也实行此制度。我国消费者已经对星级评定制度十分熟悉并对其标准予以认可。因此, 相当一部分高端定位酒店在兴建时即从评定标准出发, 并积极申报五星级酒店评定。然而, 2014年以来, 我国的五星级酒店出现“弃星”的现象, 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 退出星级市场, 从“五星”变“无星”。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表示:2013年有56家五星级酒店要求“降星”, 还有更多准备申报五星级的酒店都暂缓申报。曾经, “五星”是酒店业的至高荣誉;而现在, 在某些高星级酒店眼中却仿佛成了负担。

追查酒店“降星”甚至“弃星”的原因, 除了市场因素, 恐怕与政府政策难以脱离关系。尽管一些五星酒店纷纷对媒体表示, “弃星”只是节省成本, 不是为了接政府会议。但在政府出台“会议限星”后, 纷纷降星、弃星, 着实耐人寻味。据统计, 在发布会议“限星”规定的2013年, 五星级空房率达50%, 同年就有56酒店主动降星。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酒店“弃星”与市场关系不大。五星级酒店数量的持续增长, 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行政超规格接待促成的, 现在市场回归常态, 必然有一部分五星级酒店要通过转型维持生存, 或者直接选择退出。五星级酒店希望通过“弃星”维持既往的生存模式, 反映出会议“限星”的规定仍然存在漏洞。

二、酒店星级评定制度性质分析

目前,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4308-2003) 是我国酒店星级评定的依据, 其执行最高机构是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 (简称“全国星评委”) 。全国星评委负责全国星评工作, 授权地方星级评定机构开展工作并实施监管;聘任国家级星评员, 监管星评员的工作;组织五星级饭店的评定工作;批准五星级饭店的命名, 并对五星级饭店实施复核。“全国星评委”由中国旅游协会领导、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领导、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领导、政策法规司领导、监察局领导、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主任组成。

从“全国星评委”的构成和性质看, “全国星评委”并不是我国政府机构的一部分, 并非行政机构, 而是由旅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与旅游局等机关联合举办的第三方资质评定机构, 由于其独特的行业地位和政府背景, “全国星评委”和星级评定制度具有相当的公信力, 广大消费者对此也予以认可。但“全国星评委”毕竟不是行政部门, 其行为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 “星”的科学属性

从星级评定标准看, 其发展基本以“迎合市场”为原则。星级评定标准除了以酒店业市场为主要基础, 更与顾客市场息息相关。星级评定标准的修订要以顾客为根本, 服务顾客, 让顾客满意。也就是说, 星级评定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而不是行政行为。

虽然星级评定在我国基本可以认定为是酒店质量的“官方标准”, 然而在酒店业市场上, 除了星级标准以外, 还存在许多非官方的评定标准, 大众点评网、美团网、去哪网等大型美食、旅游网站上由用户自主的打分活动、点赞评价, 可以给饭店带来良好的声誉, 这也是饭店身价的一种体现。网络上的点赞、评分、亮灯使得一些没有星级的饭店得到好评, 从而吸引更多客源。因此, 星级评定并不是衡量酒店质量的唯一标准。

(二) “星”的法律属性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属于国家标准,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 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无论《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属于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 其性质都属于一种质量认证标准。从全国星评委的性质看来, 由其授予的“星级”并不是行政许可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而仅仅相当于ISO9000质量认证等认证标准, 只是由第三方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的具有可信度的评价。也就是说, 就“星级”本身而言, 其在直观上提供了该酒店达到某种标准的证据, 是一种第三方保证, 而并非标准本身。

三、酒店弃星原因分析

本次酒店“弃星”的主要驱动力, 来自于自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及规定。

2012年12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要精简会议活动, 切实改进会风, 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 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 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 开短会、讲短话, 力戒空话、套话。这一条对当前政府会议频繁、大量占用人力物力等现象进行了批判, 直接对政府会议进行约束。

紧接着, 2013年9月13日,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财行[2013]286号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 (含四星) 定点饭店召开, 这一条直接将五星级酒店踢出大部分政府会议采购的范围, 成为酒店“弃星”的导火索。

并且, 在北京市的政府采购活动中, 也已经对上述管理办法进行了贯彻。在北京市2014年~2015年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协议单位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中, 其招标内容直接规定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四星级 (含) 及以下的能够为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提供一、二类会议定点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如果说《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尚未禁止五星级酒店进入一类会议采购范围, 北京市机关会议定点采购则将五星级酒店完全剔除于政府采购之外。比较2013~2014年度及2014~2015年度北京地区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名单, 北京首都大酒店、北京国际饭店等著名五星级酒店已悄然下架。

北京市的采购活动固然是依照《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及“八项规定”的精神进行的, 具有法律依据。但究其合理性, 依然有待商榷。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出台, 其文件性质属于政策性文件。原则上来说, 政府对其会议采购中的条件进行价格、人数、服务质量等标准进行规定并无可厚非, 但简单粗暴地以酒店星级作为衡量标准, 将五星级酒店排除出政府采购的范围, 似乎并不具有合理性。政府采购需要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政府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采购追求的是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 仅仅因为酒店“五星”而拒绝其进入政府采购的行为是不符合政府采购的基本精神的。

相似的, 北京市2014年~2015年度的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协议单位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中直接将五星级酒店排除在外的行为也是不合理的, 并且直接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规定。我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第二十条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北京市以五星级酒店的“五星”为理由, 拒绝其进行定点会议的招标, 是典型的歧视待遇行为。

四、定点采购单位的条件及标准的设定是否具有任意性

五星级饭店出于自身定位, 愿意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招标, 是其自身应有的权利。从政府的角度看, 允许五星级饭店参与招标竞争, 扩大了招投标活动的竞争性, 其最终结果完全由酒店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决定。五星级饭店以低价招揽大规模订单, 采购单位又以低价获得了超值的服务, 又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 与正式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同, 定点会议采购本质上属于协议供货制度/定点采购, 其招标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供应商库, 将适合政府举行会议并且愿意以一定价格区间提供服务的酒店包含进去。此时的中标应当看做是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而并不是政府采购的合同或者具体订单, 其未来的采购活动仍是不确定的。在此阶段即将五星级酒店拒之门外是毫无必要的。

从政府的立场来看, 遏制过度过奢会议之风、提高会议效率、树立官员形象、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开支, 都是正确的, 但并不能以此为理由对政府采购活动横加干预。在政府采购中, 政府与企业是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进行交易, 但由于政府采购活动的特殊性和政府地位的独特性, 政府并不能对自己进行招标的项目进行任意性的限制。《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八十五条中规定: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可以实行协议供货采购和定点采购, 但协议供货采购和定点供应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也就是说, 在定点采购前对定点采购供应商的确定, 原则上需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投标活动, 应当服从《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 对会议费用标准进行了限制。从价格上看, 即使让五星级酒店进入定点采购范围, 以其市场价格来看也难以中标。然而, 这并不是禁止五星级参与招投标的理由。酒店提供的是一种服务, 与商品供应不同的是, 一旦其初始建设成本投入完成之后, 后期运营成本边际效应相对较小。即使五星级酒店以大幅度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招标, 其中标后也仍可能获得盈利。许多五星级酒店出于提高知名度、与政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目的, 往往愿意让渡出一部分利润以换取政府订单, 这属于五星级酒店自愿的战略性决策, 并不违反市场原则。也就是说, 对于政府采购定点会议地点的时候, 应当从价格出发, 从市场出发, 按照市场规律调节, 而不能以“星”作为采购条件, 对五星级酒店加以歧视。

五、结语

酒店星级评定制度在我国和世界由来已久, 且对酒店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酒店的星级评定标准是一种第三方质量认定标准, 是一种市场行为, 政府采购以此为由将五星级饭店排除出政府采购之外是不合理的, 更违反了政府采购的基本精神。在政府进行定点会议采购单位招标时, 其招标标准应当以价格、房间数量、服务质量等基本可量化标准进行评定, 而不是以“星”作为定点采购的门槛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辰.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发展趋势探究[J].网络财富, 2010 (06) .

[2]李媛媛.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3]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Z].2013-09-18.

上一篇:固定式起重机下一篇:气相色谱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