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2024-12-16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共7篇)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1

在英语教学中, 词汇教学极其重要。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词汇量的大小, 体现着一个语言学习者的功底。在高中阶段, 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量, 但还应不断扩大词汇量, 掌握丰富的词汇, 提升英语水平与能力。多角度运用灵活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使学生积极掌握词汇和词汇学法, 能多角度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对促进学生主动钻研词汇和培养学生词汇学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多角度进行词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直观呈现法

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动作、表情等手段进行解释, 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直观呈现法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例如, 在教授sat ellit e, rocket, cast le, sun panel, camer a, mobi le phone等词时, 呈现图片, 并配上发音, 音义一体, 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教授f ast en, f old, unf old, t ear (v.) 等词时, 不妨一边给出句子 (情境) , 一边比划着动作, 学生印象很深刻;教t omb, bomb, comb, “T”像墓碑, “b”像手榴弹, “C”像把梳子, 简笔画并配以适当解释, 效果很好。此外, 还可以使用美丽传神或者滑稽的动作去表演, 让学生深切地去感知词汇。

二、词义阐释法

用简易英语去解释新词, 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

1.下定义。按英语语言特点, 给某个词下定义, 再分别加些定语或状语等修饰限制的内容。A.可以进行短词定义。如教snake一词, 它的界定词为wild animal, 再加上修饰语long, soft, legless, dangerous, poisonous;B.也可以采用句型定义。如教char ge一词, 可以解释为A charge is t he price t hat you have t o pay f or a ser vi ce or f or somet hi ng you buy.

2.句子中词汇互释。如教lat ely时, 呈现如下句子:If somet hing has happened lat ely, i t has happened r ecent ly.这种方法借用同义或反义联想法, 解词时学生思考两个句子的联系, 从而判定出生词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有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其学习主动性。例如:教smart一词, 给学生声情并茂的一句:Wow!You look smar t i n your new sui t!可以断定smar t为形容词, 再结合new suit, 就可以猜测其可能是“帅气的, 时髦的”或类似的意义。

三、词形构建法

词形构建法就是借助构词法知识进行教学。首先, 要求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 如:用-ness/-t i on/-i sm/-ee/-er/-or/-ar/-i an/-i st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 用-ful、-ive、-al等构成形容词;构成动词的词缀如:-en/en-/-ize等等。另外, 在教学中, 学生可能会碰到含多种词缀或较为复杂的词汇, 如independence, disabilit y, evaluat ion等, 还要接触到一些新的缩略词, 如smog (smoke fog) 、t elecast (television broadcast) 等。让学生仔细观察生词, 结合词境, 鼓励学生大胆去拆词, 再进行猜测。

四、诙谐联想法

观察新词的词形或发音的一些特点, 产生奇妙或有趣的联想, 帮助学生学习与记忆新词。如:sat ellit e, 两个字母ll似两根天线;quiet与quit e, 字母e被关进去, 便“安静”了, 放出去则“相当地”不安分了;学success一词, 两c两s, 成双成对, 享受“成功”。再如, Live生活, 而evil则是颠倒了的生活, 就是“邪恶的”;学习whist le, whisper等也可以产生声音上的联想。这些联想的使用, 可以增加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五、形似结构联想法

此法主要用于重点词汇的用法讲解与复习, 通过形似结构联想, 总结出不同词相似的结构, 得出它们用法上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便于学生深刻领会, 举一反三地运用。如, wi sh (sb) t o do/hope t o do;used t o do/be used t o do/be used t o doi ng;pr ef er/r ef er/conf er/i nf er (变形时的书写-r/r-) , 分析并对比把握各自含义及不同用法。

总之, 词汇的教与学质量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更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练习。一切新奇、有效的教学都需要大胆借鉴与尝试, 并不断进行总结与运用。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探索尝试大有可为, 应不断研究, 不断开拓视野, 去学习、发现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2

本文旨在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心得从交际教学法的`角度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方法及学生答问后的情况,从而使课堂提问环节有效地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最终使高职高专学生达到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

作 者:章叶萌 陈士卿  作者单位:章叶萌(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合肥,230601)

陈士卿(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 如何进行有效的面试?

★ 从哈佛案例看管理风格

★ 有效进行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 面试前进行有效准备

★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英语学习管理

★ 市场报告

★ 关于线路整改的报告

★ 从《小王子》看世界

★ 市场销售管理个人简历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合作初中排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099-02

合作其实就是多人配合来进行来完成某项任务或者来完成某一件事,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可以是团体与团体之间,更可以是团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合作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最有机的一个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彼此默契的磨合,进行心灵的沟通。排球就是纯肢体语言的表达,就要培养这样的交流默契。合作概念的引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和谐社会的引入和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教师进行合作备课

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方式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合作备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集体进行讨论,也可以是相互进行请教的方式开展,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每个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也是教学思路的拓展,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其他同事提出的教学方案中得到思想和方法的启发,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进行“3号位传球战术的运用中”我在教学设计中是想这样开展,就是设置一个场景,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后排的队员把接到的球传给3号位的球员,但是对方已经进行了防守,这个时候的二传手怎样进行传球,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老师进行总结,其实这个时候可以把球传到2号位或者4号位,因为此时对方已经在3号位做好了防守,2号位和4号位一定存在着空挡,二传手应该以最快或者最隐秘的方式进行传球,由主攻手和副攻手来进行扣球。这个教学设计是利用比赛场景进行提问的,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最后由老师进行示范演练,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总体感觉,教学设计的理念还是比较不错的。在进行集体的备课中,我就把这个设计理念说了出来,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最终结合了大家的智慧,教学模式改为,把学生进行分组,分2到3组,进行同样的场景设置,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学生可能会总结出很多的方案,大家谈论总结出每一种方案的优劣。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引进了自主探究,探索学习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和以前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来说,要更加的合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就是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要求体育课教学的新理念,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而排球更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体育项目,是需要队员之间进行配合的一项体育活动,合作教学的引入更加地适用于体育教学。

1.分组轮换队长制。因为排球本身就是一个集体的项目,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一名队员轮流的充当队长,进行整个球队的指挥和调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分配好教学内容和布置好教学任务,让队长进行独立的安排的协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穿插指导教学,把教学的自主权尽量地交给学生。这样进行教学的好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担当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在一个球队当中的角色扮演,让每一个队员在进行比赛的时候都能够以队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进行思考,这样在比赛当中就能够统领大局了。这个时候就会改变自己,包容他人,这时候团队的凝聚力就增强了。

2.合作学练。在老师进行讲解和练习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由于没有听清楚或者看清楚,就不能掌握一个正确的动作要领,一旦错误的习惯形成以后就更加的不容易改正,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把学生分成4到5人的小组,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过多的依赖心理,还能够实现互帮互助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侧身垫球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到了手型的动作要领,而忽略了通过脚步的移动来进行垫球的正确动作要领。比如说在进行三角垫球的时候,如果同伴掌握不好垫球的脚步移动速度和移动位置,球的路线就会发生偏移,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移动脚步垫球来帮助同伴,他们对同伴某些动作就会记忆深刻,在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对好的动作进行强化练习,对错误的动作进行改正。当遇到传球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先快速的移动再去做手臂的动作,这就是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经过老师的指导就能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就不是进行简单的学和练了,其实在练的过程中学生也要进行思考,体育虽然是一个偏体力的体育项目,但是也要有和智力结合的地方。比如在进行多人配合战术练习的时候,有发球、扣球、传球等一系列的战术结合,这个时候就要用练习的需要和需求来进行小组人数的分配,明确地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战术要求,把位置确定后,开始进行轮换,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因为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过轮换,所以知道每一个岗位的攻守要点。这样在真正的战术比赛中就能够通观全局。

3.分组比赛,刺激竞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可以开展竞争模式,比如在进行排球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一组的能力和水平是相当的,结束了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练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比较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在阶段性的学习完成以后,去进行阶段比赛,这样学生在课下就会有意识地进行动作要领的练习,课堂的练习时间肯定是有限的,课下的练习有没有什么监督机制,而且体育课的考试制度也不是很严格,可以说是对于学生限制性的机制太少了,这样就形成课上敷衍,课下放弃的情况,如果有了竞赛意识的推动,学生就会愿意进行课下的练习了。

三、课下的互助学习

排球不应只是在课堂上教学,在课下也要锻炼,这不仅是完成体育的课下作业,更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开展多项体育项目,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下互助组的开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好组的,每组在分配的时候平衡能力,有好也有坏,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团队,他们的总体成绩才是小组的成绩,这样就逼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练习,因为不想拉大家后腿,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懒散的学生进行锻炼,这就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间彼此进行监督和鼓励,效果要比老师好得多,而且也团结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玩中就学了,在学中就开始玩,不在把练习当成是一种负担,而且一种乐趣。

四、结语

排球是一项培养团队协作模式的体育项目,所以合作模式的开展对排球的教学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合作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学生步入社会就要接触人群,无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想取得成功都要学会和人配合,这就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团队合作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在进行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球类游戏项目。能够更好地培养这种互相配合、协调、沟通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1]叶方士.从合作角度浅析如何进行初中排球教学[J].教育教学

论坛,2012(10).

[2] 钱逸蓉.从合作角度浅析如何进行初中排球教学[J].才智,2012.

[3] 王霞.简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排球垫球的稳定性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4

一、词串教学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在设计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尽可能地创设平台, 使学生们学会把词语学习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更具体、多层次。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1》, 教材介绍了金秋水乡美好景色, 我让学生在阅读时读读词语, 找找插图中的事物, 把识字、理解词语和认识事物融为一体。我发现学生很快就熟悉了词语, 了解了水乡秋天、人文、自然景观。

二、词串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中学, 学中动。将游戏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 便能在玩中学到更多知识。教学时运用词语卡片和挂图创设一个游戏情境, 提出要求, 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贴在对应的景物上。同学们的兴趣会激发, 学习特别积极。这样有效的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学得轻松, 识字印象深刻。

三、词串教学与创设情景再现相结合

词串的词与词相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从图画入手, 从富有情趣的场景入手, 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和理解词意, 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中识字词串“夜晚、繁星、亮晶晶”, 我先出示满天星星图, 让学生说感受, 接着讨论:“看着满天星星, 你明白了繁星的‘繁’字的意思了吗?”学生兴趣浓厚, 很自然地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再如教学词串“春天”“春风”“春雨”, 我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位画家, 能不能让抽象的春风变成摸得着、看得到的事物?同学们经过思考, 有的说:“春风就是小花儿在点头。”有的说:“春风就是春雨在飘动”……这样的教学设计, 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四、词串教学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

1. 实践演练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 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是小小导游员”, 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塞北、江南、海岛、高原”进行介绍, 孩子们绘声绘色地介绍祖国大地不同地区的特色风情和自然风光。这样,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既使语言文字得到了训练, 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进而明白只有关注生活的学习才更有生命力。

2. 生活感化

在最初的词语教学中, 应让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进行运用, 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5》中有一组表现冬天气候特点的词语:寒流、大雪、北风。教学时,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经历, 冬天到了, 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 让人感到特别冷, 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 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寒流侵袭, 大雪纷飞北风怒吼的冬天。让学生感受生活, 触摸生活。又如一年级识字课《日、月、水、火》教学, 在一个秋意浓浓的下午, 我和我的学生散坐在学校的草坪上, 抬头看看天, 多美的夕阳啊!圆圆的、红红的, 亮亮的, 有一种奇异的生命力量在复苏, 我轻轻地说:“圆圆的太阳绽开了笑脸, 真舒服!草儿举起了双手在舞蹈。那山呢, 水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山伯伯换上了新装”“水儿哗哗地唱着歌”……那一张张陶醉的小脸让人忍俊不禁。相信此时, 词语学习在学生们心中不再枯燥, 不再乏味!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55

生活蕴含了大量的知识,而引导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的正是这些知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从生活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解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初中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

一、在阅读中品味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数百篇文章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在感悟生活、记录人际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赞美歌颂伟大的自然,所以存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还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或者是生活感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经历的情况下感悟生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如在讲解课文《背影》的时候,文章对于人物的刻画相当细腻,而且展示了非常清晰的情感脉络变化。《背影》一文通过多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和朱自清本身的感情波动来体现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怀念之情。语文教师在教学该篇课文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朱自清数次描写的父亲背影以及自身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入体会朱自清对父亲的这种至深感情,让学生在学习该篇文章的同时联想到自己与父亲的点点滴滴,回忆与父亲之间的情感状况,同时也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二、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加深初中生对生活的感悟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活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知识的目的,如小品排练、课堂辩论、段话剧、黑板报等。教师借助这些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区分生活中所存在的假恶丑和真善美,进而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并且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文《变色龙》的教学时,对于奥楚蔑洛夫在进行断案的时候关于狗是不是将军家的各种言辞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进行角色扮演,深入排练和揣摩,从而真正理解课文标题“变色龙”的含义。然后,教师再结合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深入感受契科夫所想要表现的讽刺思想,认识到本文主角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的丑恶嘴脸。在进行课文朗读的时候,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扮演。除此之外,对于《皇帝的新衣》以及《威尼斯商人》等文章,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变为话剧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并且将学习语文的感悟潜移默化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借助初中生的生活实践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一般情况下,如果事情是学生亲自经历的,那么学生遇到相关知识就会有更加丰富的见解,而且出现创新的几率也会更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文关怀中懂得去感悟生活和感恩生活。

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书信作为与学生深入交流的首要选择,让学生通过纸笔交朋友,引导学生自行创作各种广告语和对联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并且从生活角度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除此之外,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环保问题,并且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然后形成相应的报告,寻找和汇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又如,在进行《我的母亲》一文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母亲捶背、做饭等,让学生认真体会生活中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并且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四、借助人文环境帮助初中生进行语文学习

语文是人文类的学科,如果教室和校园都能够充满人文气息,那么,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其他学科也会因此而受益。如可以在学校的围墙和走廊上进行诗词书画的展示,将校园布置得充满人文气息,处处体现语文知识,让学生随處学习到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对语文的了解也更为深入。

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也会使得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体系得以完善,也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如何生活和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粱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多角度进行作文教学 篇6

一、教学理念的评价

教育是今天的人用昨天的知识教明天的人。教师根本任务是通过课本的教学育人。基于此,我们务必搞清课堂教学的重心要放在哪里,教什么才能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适应明天的生活。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告诉我们“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把阅读、观察、思考、表达的任务充分地交还给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还要以学定教(学生的学情)。在学习中彰显学生的生命本能,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好习惯便由此而来。评优课中非常可喜地看到很多老师在努力地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这不是一节课能实现的,需要教师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常态,才能离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常用归纳的逻辑方法进行课程设计,要让我们的老师从国家安全、发展的高度看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以学定教是不能根据教师主观的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例如借班上课中有些内容已经是学生学过的,还把学生当作对此一无所知的对象就不该了。旧课新上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有新收获对老师是挑战,老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应着力在这样的基础上。

还要对学生进行未来视野、国际视野的引领。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学生要开始建立国际视野,教师上课需要把相关内容恰当的补充到教学中。

二、三维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而课堂上三维目标实现情况就是长、宽、高组成的长方体(这种说法也不知是否合理,我现在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把三者的关系用直观的图像形式表现出来)。

强调“三维目标”不能轻视“知识”;同时“能力”的形成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教师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即课程,课程即教师),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而影响深远才算得高手。

有些老师对三维目标的关系没有搞清,甚至认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平面的饼状图,互相挤占,此消彼长,有些课是目标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进行的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评价

课堂的开放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自身的本体知识不单是生物学科的知识、更不是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例如:大到时政、国情、文学艺术以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小到着装、课堂的仪态等等。

在操作性知识方面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大部分教师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收获大,但是浅入浅出的问题还存在,牵强附会的现象也还不少。

在条件性知识方面,大家都学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 在课堂中有下意识表现,但是有意识的运用还有欠缺。

开放的课堂给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提出巨大挑战——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及与学生的对话能力已经显得苍白(“好、非常好、思维非常活跃、知识面很宽”频繁出现),教师的引领功能和对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的功能显得弱化,终身学习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

总之,评价一节课要看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是否因人 ( 教师与学生 )、因时、因课而异。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演练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评价一节课要看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是否因人(教师与学生)、因时、因课而异。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演练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角度进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合 篇7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就是范本,一篇完整的课文是一个综合的范本,它是由思想、情感、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众多要素构成的,到底从哪一个角度整合更合适呢?实践证明,作为语文老师,要在40分钟的课堂内做到整合恰当,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大胆取舍。

阅读——按照课文的主旨整合。主旨是指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情感,按照课文的主旨整合是最常用的整合方式,几乎适用于一切主题鲜明的单元教材。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三篇都是写人的文章,虽然所写人的身份不同,但都是革命先辈,身上都具有可贵的品质和精神。由此可以问:“文中的人物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可以从文中所写的哪些事情或语段中体会出来?”我用这两个问题把三篇课文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谈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由此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学习理解。

整合方式应是灵活多变的,根据教材特点角度可大可小,可以由课文延伸到课外书籍的阅读,一文带多文。这种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对文章体会得更透彻。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以及回顾拓展中的《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两首古诗,都是写民俗风情的,内容却各有侧重。我们老师可以打开这一扇扇“窗子”,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尽情地领略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学习《北京的春节》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全国不同区域节日习俗的文章,学习《藏戏》可以让学生阅读描写地方戏的文章或赏听地方戏,感受各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与《和田的维吾尔》可以引领学生阅读有关描述民族建筑或民族群众活动特色的文章等,学习两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历朝历代描写各个节日、节气的诗歌古文等。这样以课文为点,用主旨这根线串起数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丰富了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

积累——按照文章的语言特点整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把握住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才能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科学课,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入选教材的文章皆文质兼美,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是我们语文课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所以,以文章语言整合教材也是教师要掌握的基本功。

不同主旨的课文语言整合的角度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四篇课文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展现了大自然壮观的气魄。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读了这篇文章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画面的?”以这些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学习写作方法,并且积累语言。或者用创新思维大胆进行整合:“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记忆深刻?为什么?”由此层层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整合知识要点。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课文都用自然、质朴、直白的语言描述了动物的可爱有趣,几乎没有华丽的词藻,读起来是那么清新、亲切。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语段,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咀嚼平实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动物的特点,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巩固——按照文章的题材特点整合。从文章题材的角度整合教材需要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思维方式,由一篇带动相关的多篇文章,这也是常见的整合方式。像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时,就可以把一年级下册的《所见》《村居》、二年级上册的《宿新市徐公店》、三年级上册的《小儿垂钓》《夜书所见》、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等以儿童为题材的诗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巩固,还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更多写童真童趣的古诗深入学习。学习《泊船瓜洲》可以带学生整合课内外更多思乡的古诗;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有关鲁迅的文章,就可以把鲁迅写的和写鲁迅的文章整合起来学习;学习老舍的《猫》时可以把老舍写的名篇集中起来学习其语言特点。

表达——按照课文的表达方法整合。理解、学习和借鉴文章的表达方法是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任务。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上都具有典型性,可以当作学习的例子。以表达方法整合单元教材可以很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实现学以致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自然有关的《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 》四篇课文都采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教学时可以抓住“课文中哪些是作者联想或想象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切入整合,展开品悟阅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奥妙和魅力,相机进行课堂小练笔。采用这种表达方法的还有第八单元有关艺术的三篇课文。那么,在学完第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打破常规学习顺序,顺势将第八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习,将写景中的联想、想象和叙事中的联想、想象进行对比学习,省时又高效。每个单元都有较为凸显的表达特点,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穿线,就能有效整合。

谋篇——按照文章的文体特点整合。教材中的文章有的是叙事写人,有的是借事说理,有的是写景抒情,有的是论述观点或说明事物,有的多种皆有。不同的写作目的决定着文章不同的结构特点,依据文章的结构展开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这样更适合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都是叙事后进行说理,可以“写了一件什么事?读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为线索进行整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写事表理。又如第三单元的《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四篇说明文可以“说明了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为线串起整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一篇课文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构思方式,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整合方式。

范本具有多样性,一组课文可以多角度交错进行整合。像学习五年级下册的第七组的《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课文时,既可以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为线整合,又可以文章的主要人物特点为切入点展开对比进行整合阅读,还可以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为起点,联系内容有关联的课外书籍,开展课文与课外书的链接整合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不管从哪个视角整合,整合学习都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价值。只要我们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发掘课程资源,进行广泛的课内外资源整合学习,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守信制度下一篇:数学教师对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