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2024-10-23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共12篇)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1

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内容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动态系统, 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中, 让小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大多科学理论成就都与数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数学文化的发展促进着科学的发展, 数学文化是学生踏入科学大门的基石。

“数学文化”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 数学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数学,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 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 数学所体现出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数学能力以及精神价值、人文等都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充满着理性精神,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应当采用矛盾辨析法, 指导学生把握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 积极动脑, 联系数学定律与数学公式, 认识并理解题目的本质, 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随着数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科学情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故数学文化内涵也就愈发彰显出来。由此, 数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思想就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 教师就应该从中挖掘出数学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学生大胆质疑—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动手操作—验证—总结”等课堂活动, 因为这些活动都是以人为本, 着眼于培养人的数学素养, 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更多收获, 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人文化, 这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数学文化。每一个典型的数学现象和正确的数学概念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成果, 数学学科的发展体现着人类在数学方面寻求进步的愿望, 更体现着人类追求的愿望。数学文化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历来重视“双基教学”。数学文化逐渐成为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感悟数学的思想和精神、发展数学观念和意识、欣赏数学美陶冶情操、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推手,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人文意蕴, 而且与其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为重要的是, 它也有自身的范围与局限。

数学的美, 是一种具有新的美学维度的精神空间。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样鲜明、亮丽而潇洒, 甚至也不像其他社会美那样直观和具体, 它抽象、严谨、深沉、冷峻而含蓄, 是一种理智的美。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数学特有的理智美, 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美。小学阶段数学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动态美、静态美、对称美、不对称美、直观美、抽象美……

数学不仅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培养、审美直觉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 把蕴含在数学课程中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加以挖掘,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 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数学是一种智慧, 这智慧包含着数和形的美妙、具体和抽象的思辨、建设和超越的精神, 它是相对的、动态的、易谬的, 数学学习追求的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 教师的观念只有从数学学科中跳出来, 走向数学文化,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因此, 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 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数学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 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 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在给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 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考品质, 拓展人类的视野, 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增进人的本质力量。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在于数学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 还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善美的数学品格, 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数学是“真”、“善”、“美”的完美集合, 所以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 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 并借助日常的数学教育实践, 使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 努力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 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方法、感悟价值、提升精神的生命历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德行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仅靠传统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 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制度, 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追求, 是一种理想。它的基本要义就是使人人成为主动适应未来变化之人, 而要成为主动适应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其关键是学会学习。唯有如此,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成为时代精神的领路人。进入21世纪之后, 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渗入实际数学教学, 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 产生文化共鸣, 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2

大庙小学张黎黎

听了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这节课对我的感触颇深,我感受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体会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深远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最有学问的人,能教给他们许多新鲜有趣又非常有用的知识;教师又是最有权威的人,他指挥和决定着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因此,他们认为听老师的话是绝对不会错的。学生们信赖、尊敬、热爱教师往往到了崇拜的地步。我感受到了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及几种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2、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

3、热爱学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热爱所教学科。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三)业务能力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素养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兴趣、特长、志向等各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与情感、动机、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都不尽相同。教育要取得成效,就一定要了解和研究他们。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并要持之以恒。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有意(自觉)、有机(自然)、有效(针对性、实效性),不要离开教学内容另搞一套,而是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3、钻研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与难点,熟悉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乃至全套教科书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与实际智能水平,规划好学期、单元、每课时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要有独立处理教科书的能力,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补充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把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教学活动做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知识系统、训练有素。

4、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课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有的课却是平淡无奇,无精打采,令人乏味。究其原因,这既与教案设计有关,又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关。

(四)教育心理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需要把预定的教学方案实施到流动的教学状态中去。在实施时,教师要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原定教案,这里固然要体现执教者的职业道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等素养,但又不尽然。比如,学生学习情绪突然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学生质疑的问题超出了正常范围,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意外发生等,教师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该如何处置?如果教师因紧张而导致情绪失控,便会显得不知所措,使情况向更加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沉着应对,便能“化险为夷”。教师的不同心态,会决定他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其效果也就会大相径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融洽的情感交流,又要做到“不露声色”,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3

一、运用数学历史文化的策略与意义

1.巧用数学史料,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数学史料,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恰到好处地融入教学内容当中,无疑会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借助“数”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 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多媒体出示:很久以前,古时的人们在生产和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但那时人们还不会用现在的计数方法,只能借助一些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师: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体验一下古人使用的计数方法?

(1)体验摆小石子计数。(教师课件演示,学生摆圆片)

(2)体验刻痕计数。古人出去打猎时捕捉了许多只兔子,有一只兔子就在木棒或石头上刻一道。(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在纸上画)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教师用课件介绍结绳计数)

(4)小结。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与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

教师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数产生时的原始状态——从“石子计数”到“刻痕、结绳计数”,很自然地将计数的发展史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数的起源,在建立“同样多”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对应”的思想。

2.丰富数学背景,拓宽课程视野

数学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历经数千年,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步成为分类齐全的完整学科。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文化,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补充数学知识结构。例如,教学“时、分、秒”一课时,在学生掌握1时=60分、1分=60秒之后,可以选择一微秒、一毫秒、十分之一秒等相关的数学历史文化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还有比秒更小的时间单位。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和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大小,感受单位时间的长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认知水平,拓宽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在教学“时、分、秒”后介绍“古代的计时工具”,把这部分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作为该单元小资料的扩充内容,配以课件图片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计时工具,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产生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引领深度思维,培育思维创新

数学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启迪性。教师如果注意挖掘,同时恰当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会让学生在体验数学文化探索历程的同时,培养出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答?类似这样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又如,数学史上非常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教师在介绍知识背景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入手,经过教师点拨之后,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异常热烈,解题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最后得以解决。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将具体问题抽象化,把个别问题一般化,总结出内在的规律性,这本身就会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

4.挖掘人文要素,丰富数学文化内涵

数学教学负载着文化育人的功能,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历史文化知识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领悟数学思维的独特魅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领略数学方法和思想的美学价值,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中的人文要素,将其转化为学生数学成长的有效资源与动力,就会促成他们数学涵养的不断积淀,为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周长”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几何图形的产生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密铺”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美术大师埃舍尔的作品,使学生享受美和快乐,并且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在教学“镶嵌”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进行镶嵌,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有的图形不能进行镶嵌的原因,以及判断能否镶嵌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并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巧用数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与数学教学最直接的结合是在课堂上,这种结合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自己对数学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细心设计。在明确教学目的、重难点等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弄清哪些地方需要加入数学历史文化知识来拓展,如何设置问题导入数学历史文化知识。其次,要吃透教材。明确教材哪些地方的内容还不够厚实,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是否需要补充数学历史文化知识,补充哪方面的数学历史文化知识。再次,要精心选取。本着精选、选精的原则,选择一些典型的、应用性强的、学生感兴趣并且易接受的数学历史文化知识,充实到教学设计中。

2.实现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的孩子应该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做出更好的判断。”借助数学历史文化是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学史料知识选出来,并把它恰到好处地嵌入所要讲授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实现无缝对接、有机融入,恰到好处地阐明教学中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注意选取的数量要适当,切忌过多过滥,不能把数学历史文化知识作为数学文化的时尚外套,机械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

3.注重传承数学历史文化

数学历史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精神追求,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智慧宝库。在数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留下了勇于探索、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光辉足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作为教师,我们要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让数学课堂流淌数学文化,展示人文关怀,增加感情交流,使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理性思考的魅力,体会科学求真的精神,领悟数学殿堂的美丽,感受数学内在的文化特质。

(责编 杜 华)

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提升文化素养 篇4

最近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杂志, 发现一些小学教师撰写的文章中频繁出现本该避免的错误。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用错标点符号:

如或者句逗不分, 一逗到底, 或者混用句号、省略号、分号, 不一而足。

2. 出现别字:

如:“象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一句中应该用“像”;有的将“时候”错写成“时侯”。

3. 知识性错误:

如:“竟然没有一个能把钟面指针、数字、大格、小格说全面的”, 混淆了“数字”与“数”的概念, 这里的“数字”应为“数”。又如, “强调c是a与b的公共乘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中没有“乘数”这一说法, 应为“因数”。

4. 对《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精神的误读:

如在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中明确规定: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 (不含带分数) 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而一位老师的文章中列举的下列算式却出现了带分数:

二、小学数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升文化素养。

1. 提升语文素养———浇水扎根。

小学数学教学中, 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生动、更有趣,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晦涩问题明了化, 数学老师也要运用夸张、比喻、拟人、想象、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 还可以采用数学课中的读书批注、数学作业的课外习作、数学课中的口语交际等来弥补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外作业。因此, 数学教师也得有较深的文学功底, 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只有具备较强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遣词造句、运用修辞的能力,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这好比对一棵树的浇水扎根, 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沿着这一途径, 可从四个细节着手提升:

(1) 遇到生字、生词及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中产生困惑时, 要勤查字典、勤找资料, 力求准确无误。

(2) 看书、读报勤做笔记, 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真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 勤于动笔, 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及教育教学论文等, 锤炼自己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4) 听语文课, 学习、借鉴语文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

2. 提升数学专业素养———强枝壮干。

为人师者, 要以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及相关背景知识, 杜绝知识性错误, 对我们的学生负责, 对教育事业负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会出现知识性错误, 有些操作演示也不够规范。如:

(1) 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混淆“数”与“数字”的概念。

(2) 在“数字与编码”教学中, 对身份证编码最后一位校验码的来历解释不清楚。

(3) 对学生提出的“五角星有几个角”的疑问, 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所处年级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灵活回答。

(4) 将荡秋千、跷跷板、钟摆判为不属于旋转。

(5) 图形变换的操作不规范。如推导梯形面积, 教师演示时, 通常是让学生看清两张梯形纸片完全重合后, 就随意拿在手上把它们拼成平行四边形, 很少考虑按图形变换规范操作, 并说清楚“以……为旋转中心旋转……度, 平移使……与……重合” (如下图) 。

数学专业素养就像一棵树的枝干, 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数学专业素养———就像为一棵树强枝壮干, 使之能挺立于大地上一样, 让数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参天大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数学专业素养。

(1)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掌握其精髓, 明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每一学段各个学习领域的具体目标。

(2) 研究教材, 全面把握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体系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背景知识。

(3)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 细心揣摩名师的教学艺术, 并能合理借鉴, 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4) 加强反思, 通过反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 将成功的教法总结为系统的经验,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拓展其他素养———扩冠茂叶。

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曲解”或“误会”的心理因素, 一旦出现消极心理, 要及时进行引导与鼓励。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知识素养。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数学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心理知识素养, 才能使心理学的理论得以物化, 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为了使学生思考问题全面、理性, 避免陷入误区, 数学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发展、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站得高、看得远, 克服狭隘的偏见。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指出:“把数学哲学和数学史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教育过程中, 促进数学的哲学、历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必须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 把数学教学的研究提高到哲学高度。

小学数学教师的其他素养除了上面提到的心理素养、哲学素养外, 还包括逻辑素养、美学素养等。拓展这些素养如同扩展树冠, 繁茂树叶, 加大一棵树的荫蔽的广度和效果一样, 使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不仅“专”和“新”, 而且能“广”和“博”, 从而使教学的航程“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提升以上素养, 可在以下方面格外用心:

(1) 学习, 学习, 再学习。学习的范围不仅仅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教材, 还要把阅读视野扩大到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美学等领域。

(2) 用心研究、有效开发数学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极限思想、转化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有序思想、函数思想以及有序性、简洁性、对称性和统一性等数学美的因素, 充分发挥数学所具有的思维价值、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3) 塑造良好的心理品格, 形成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 继而去感染、熏陶、教育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提升 篇5

一、关于数学专业素养的认识。

1、怎样理解素养?

※素养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是可以培养的。

※素养是多层次的※素养是有综合性的。

2、素养和素质的区别。

二、提升数学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只有具有深厚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

三、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从知识角度看 数学思想方法

从能力角度看 数学知识积淀

从思想观念角度看 数学学科技能

数学价值态度

数学教育智慧

四、数学教师主要专业素养的提升

1、要关注数学基础与专业知识

能——(前提与基础)

要掌握一定教育科学理论

要掌握丰富而深刻的数学思想

要提升自己的解题技能

2、数学教师要有一种阳光心态

想——(心态与兴趣)

以积极和热忱的心态对待生活

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社会

以全力以赴的心态来对待工作

3、要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会——(技巧与艺术)

提升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提升自己的评课能力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6

一、呈现追求真理过程,培养诚信意识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小部分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这已经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危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均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这是很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那么,作为数学教师,究竟该怎样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好《意见》和《纲要》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注重理性、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优势,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将《意见》和《纲要》的要求,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追求真理、诚实守信的品质。

数学发展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数学概念的起源、思想方法的形成、理论体系的发展,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经历。例如,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华罗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希帕索斯为发现无理数献出了生命;康托创立了集合论被诬为“疯子”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知识,使学生懂得:在数学发展的征途上,数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不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还献出了生命。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探求真知过程中,数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学好数学需要具备勤奋、刻苦、勇敢、机智、顽强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长期这样坚持不懈,学生追求真理,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也就随之慢慢得到良好的发育。

二、呈现民族数学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优秀数学文化传统,也有着享誉中外的辉煌成就。我国的古代数学,多以“管理数学”的形式出现,十分注重实践性,目的是为了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国家管理的实用目标。因此,中国数学强调实用的管理数学,在算法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负数的运用、解方程的开根法,以及杨辉(贾宪)三角、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天元术那样的精致计算课题,都能在中国诞生,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今,时代已迈进了21世纪,我们都成了“地球村”的村民,一定还要溶入世界的数学文化,将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渗透数学文化,还要教会学生去主动发掘、认识中国的和世界的数学文化,用心灵去充分体验和感受,从而真正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形成思想认识。同时,这样做更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呈现数学文化底蕴,陶冶美好情操

数学绝不是一种符号、一种图形,它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意蕴和文化气息,哪怕是数学概念、方法、思想也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如数学与文学,其思考方法有时就是相通的。

例如,中学课程里有“对称”,文学中则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位置变换了有些性质却保持不变。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对仗是上联变成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杜甫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翠柳”对“青天”,都是自然景物,没有变。形容词“翠”对“青”,名词“柳”对“天”,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文学中、数学中,都广泛存在着。数学中的“对偶理论”,拓扑学的变与不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文学意境也有和数学观念相通的地方。例如,《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可以用来形容直线的“无限延伸”,如来佛的“神通手掌”可用来形容平面的“无限伸展”。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都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杜甫的“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也借助数字表现出了强烈的夸张和爱憎。总之,教师若常这样引导学生体味数学意蕴,一定会使学生“大彻大悟”,情操和境界都获得提升。

四、呈现数学自然之美,激发审美情趣

罗素曾毫不掩饰地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例如,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十个数字:一元复始,一帆风顺;双喜临门、梅开二度;三阳开泰、三思而行;四通八通、四海为家;五世其昌、五官端正;六根清净、六艺、六韬、六合、六极;七情六欲、七耀、七略;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八卦;九霄云外、九转金丹;十全十美。以数字入诗,更是往往会收到浓郁的审美情趣。如,“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四边伐鼓雪海涌”(岑参)、“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等等,这些数字和文学语言的结合,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引人入胜,给人享受。

俗话说:没有翅膀,鸟儿是飞不起来的。将数学教学和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联姻,这样教数学,既能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又能把学生领进美的殿堂,受到美的熏陶,培育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呈现数学创造过程,培养创新品质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进而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个性品质的人才,为民族复兴大业尽心尽责。

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猜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妙题巧解、解题优化等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到见解”,使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习惯;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哪怕在旁人的眼光里根本不值一提,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对定理、结论、解题方法的探索中,都需要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换个角度讲,学生的这种开拓创新精神,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来培养的。

总之,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和挖掘数学中的文化性,有益于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同时,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原动力,领会数学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等也是十分有益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这是事关学生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每一位数学教师不可不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

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培养之略见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的内涵: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如果说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 那么, 数学教学就是“以知贻情”, 也即希望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文化素养呢?

一、体会数学的理性精神

克莱因曾这样写道:“数学是一种精神, 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 亦正是这种精神, 试图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的研究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或者说, 数学即是为人类提供了打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数学构成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当数学成为一个思想体系时, 人们可以靠理性, 而不是凭感官判断什么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虽为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但仍具有数学的本质属性: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是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因此, 在数学教学时, 要让孩子体会数学的这种理性精神。创设情境, 让孩子观察、思考、发现, 亲身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 让孩子领悟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采取的是客观、理智的态度, 不参杂主观、情感的态度, 对数学的研究是精确的、定量的, 而不是含糊的、直觉的。

二、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由此可见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 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要渗透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符号思想、类比思想、符号化思想、等量代换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 懂得数学的价值, 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能把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且它本身也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 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

三、养成深刻的思维习惯

获诺贝尔奖的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说:“我认为思考问题的态度有两种, 一种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 一种是花费较长时间的长期思考型, 所谓的思考能人, 大概就是指能够根据思考的对象自由自在地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思考态度的人, 但是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充分培养长期思考的环境……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 是不会深刻地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思考, 也不会掌握前面谈过的智慧深度。”

长期以来,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并未受到重视。我们听到很多精彩的公开课, 老师精心的设计可以说滴水不漏, 完美无缺,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表演精彩。细想这完美, 离不开老师精心的预设, 问题层层铺设, 步步引导, 绝不敢跨越雷池半步。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多少长期思考的时间呢?

四、培养深入探究的精神

数学家伽罗华说:““科学不过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产物, 它注定了去研究和探索真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其最根本的特征是, 它表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人类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探索和发展得出的数学经验, 其中充满了曲折、猜测、直观, 乃至错误和不可思议。因此, 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 更必然地有一个优化探究的过程。

合理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探索过程, 也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另一方面,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数学教学应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探究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五、形成数学的审美观点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 如果正确看待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美的世界。如:黄金分割被视为最美丽和谐的几何比例, 雅典的帕德嫩神庙因为采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设计而成了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这些图形匀称美观, 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采用这个原理, 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数学的美是一种简洁的美, 和谐的美, 对称的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让孩子发现数学美, 感受数学美, 研究数学美, 从而应用于生活中, 创造美的世界。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8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什么方面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所包含的面非常广,上到对天文知识,下到地理和自然科学,中间有人类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从数学学科发展的轨迹来看,其与各方面的科学知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在生物学知识中发现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蝴蝶的一双翅膀呈现出了轴对称性。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发现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简谱中利用了七个阿拉伯数字代表音律。从绘画中我们更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身影,绘画将数学中的“黄金比例”当作一个重要准则。体育方面的数学知识更是显而易见,竞赛体育项目需要记录比分或者时间等与数字相关的信息。大部分人认为数学知识与文学知识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数学大家都是文学爱好者,例如笛卡尔热爱诗歌、波利亚酷爱文学等。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与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保障数学学科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基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扩展相关文化知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能够闪烁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光芒。

二、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加强文化素养

(1)坚持学习。要把自身的素养提高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坚持学习,而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书籍并及时加以思考。好的书籍可以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生变得大不一样。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除努力研习《新课程标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外,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必须要认真研究学习少儿心理学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为了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对艺术、自然、社会等学科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和学习,还要注重情感方面的培养, 使知识和情感能够相互辉映。除了直接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外,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知识,例如自己的同事,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说是各个领域内的小专家,向他们积极学习和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是再合适不过了。还有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家长们从事的职业都不尽相同,所了解的知识也是十分广阔的,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和平时私下的交流中向家长讨教相关的知识。

(2)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已经在两千年前参悟了这一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如果只埋头于学习之中而无暇思考,那么一个人学习的知识越多就越会陷入到迷惘当中。为了避免陷入迷惘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思考。教师只有坚持将思考贯穿与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将学习的知识良好地记忆和理解,才能使记忆和理解后的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素养。勤于思考,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将知识科学合理地印刻在脑中,在怎样的环境下做出具体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将学习到知识作为教学例证加入到教学实践中或是思考如何通过简易化的语言向小学生讲解他们的疑惑。

(3)善于积累。好的文化素养好比一座大楼,是一层层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培养文化素养的教师要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知识积累起来,无论是上班过程中匆匆看到一则新闻还是无意中从路人交谈中听到的一些对话,都有可能隐含着知识和学问。小学数学教师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例如外币汇率、贷款利率、道路规划设计等,这些无不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积累起来,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充实自身的整个知识体系。这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需要格外费心,只需要多个心眼、多个意识,一个知识点就能够在自己的脑中有所印象,这样日积月累下来,综合文化素养必然会提升。

(4)勇于创新。固有的知识是什么,我们就要接受什么吗?这是不可能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前人根据自身的情况总结出来的,除了那些固定的公式和定理之外,很多知识都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的,我们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将所学的知识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现实条件。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调动起自身充分的主观能动力,将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素养充分调动起来,给自身以锻炼文化素养的最好机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创新的动力性因素,将自身的文化素养推向新的层次。

渗透数学文化,丰富课堂素养 篇9

对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来说,数学是一个从最开始一直到最后都是相当被看重的学科,也是莘莘学子们为了升学或是将来的深造所无法避免的一门学科,而如果想要真正地深入学习数学,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一)数学文化可以充分地展示数学课本的文化内涵

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本对于数学文化方面知识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但为什么要增加这些知识呢?这是因为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来说,枯燥的去教一些理论知识,远远比不上去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将知识印到孩子们的脑海里,而在课本当中添加上这些数学文化知识,能大大地增加小学数学课本以及小学数学课的趣味性,大大地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小数”这方面的知识时,介绍了“小数在古代被叫做十进分数,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开始使用十进分数了。”这样的知识既能让学生们学到关于小数方面的知识,又能让学生们了解到小数发展的历史,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伟大,产生一种对于祖国的骄傲之情。如果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挖掘出数学课本中所具有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在课堂上灵活地与教学相结合,就能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更能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从小就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对于将来学生在数学这条路上所起到的奠基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二)数学文化能够凸显出小学数学的文化属性

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项很无聊的学科,一提到数学,就意味着大量枯燥的运算,意味着大量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以及定理,是一项无比抽象的学科,这种印象是十分可怕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学习期间,正是学生建立对每个学科印象的时期,在这时候留下对数学不好的印象十分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多渗透一些数学方面的文化,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无比重要的。比如,当学习到“圆形”这个概念时,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们做这样的互动:

老师:圆形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图形,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物体都是圆形的,现在让我们来好好地观赏一下这个美丽的形状——

(利用多媒体,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在屏幕上播放:美丽的满月、漂亮的闹钟、游乐园里好玩的摩天轮、奥运会的标志五环……)

老师:同学们,圆形是多么美丽的图形啊!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圆形的东西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把本来可能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成了学生们积极思考、积极与老师互动的课堂,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会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有趣。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想要能够深入学习数学,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来说,数学是一个从开始学习一直到最后都是很被看重的学科,也是莘莘学子们为了升学或是将来的深造所无法回避的一门学科,所以如何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大量的数学文化是必须要牢牢掌握的。

(一)开展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并融入数学的文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与其枯燥地去教一些理论知识,远远比不上去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将知识印到孩子们的脑海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多地去举办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大量地融入数学文化,不但能拓宽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视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以及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以后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所起到的奠基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在活动策划的时候,要多将活动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活动的形式一定要新颖、活泼,要对小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要让小学生看一眼就想要参与到其中去,不能让小学生被动去参与,这样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至于活动的形式,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大概有:数学的实践运用、数学的操作实践、数学游戏、数学治理游戏、讲述数学故事,等等。这些数学活动的开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二)提升小学数学老师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对于小学生能不能在数学的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一个优秀的老师对于他们的指导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想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进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老师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小学数学老师对于课本内涵的深刻解读以及对知识的延伸能力对于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进数学文化是极其必要的。比如,当在教导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可以这么说:“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充满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仰望蓝蓝的天空,我们能够看到暖洋洋的太阳,俯瞰大地,我们能够看到在柳树枝叶中穿梭的燕子,当春风吹来,荷塘中会开出一朵朵美丽无比的荷花,当寒冬到来,我们也能在空中看到一片片飘舞的雪花。我们陶醉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细细地品味一下、回忆一下,这一切的美景,不都是一个个的轴对称图形吗?有人曾说过对称的东西最美,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种对称的美了么?”随着老师充满感情的声音,同学们对于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就是一个拥有数学文化的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力量。

三、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是否能够一帆风顺,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黄志林.挖掘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文化价值[J].读写算(教研版),2013,4(20):164.

[2]陈锦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263—264.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篇10

一、数学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原因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职责, 言谈举止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还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首先, 提高文化修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在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做中学习数学, 在交流中学习数学, 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种变化对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多渠道地提高自己, 成为一个“多面手”。

其次, 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是互联网普及和迅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途径非常多, 因而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 所以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 多渠道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成为学生崇拜、难忘的教师, 成为学生精神的指导者。

二、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

1.严谨的工作作风, 扎实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基础学科, 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 数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谨、一丝不苟, 对数学知识必须求真、求实, 不能马虎应付。 同时也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 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 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教学中做到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2.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

数学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表率, 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 生活中的益友, 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学生, 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3.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 知识、信息技术更新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并被淘汰的危险。 教师也不例外, 而数学教师要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必须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不断学习充电, 多途径地获取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4.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无味, 计算比较繁琐,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条不紊、一丝不苟, 能够避免外界干扰, 把心沉静下来。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 有些内容难于接受和掌握。对难于理解的内容, 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不厌其烦地讲解, 教师对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 克服困难, 扫除学习上的障碍,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提高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结合自身感受, 我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1.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提高文化修养, 数学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平时注意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 遇到与数学有关的材料或问题时, 即时地记录下来,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 商场中的打折促销和商场的购物返券等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数学中的问题, 可以将这些实例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学中教师将身边的数学问题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读书交流, 做好个人阶段总结和反思。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以外的书籍, 如, 科普读本、文学方面的书籍, 通过读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充实自己, 收集、积累有关文化修养方面的文章。 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通过读书交流, 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做好个人阶段的工作和总结。 这样日积月累, 就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创新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更新教育观念, 养成反思的教学习惯, 提升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的调控能力,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开设网络专题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可以通过网络为数学教师开设专题学习平台,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进行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 进行自我修正, 从而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提高文化修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时代, 也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对知识进行扩充,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真正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培育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

毋庸讳言,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实施来自于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而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师长期自我培育的结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好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还是一个优秀的数学思想传播者。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有科学的数学教育教学观。那么如何培养科学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呢?

首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大纲,因为它指明了数学教育与教学的根本方向。小学阶段不能采取淘汰的方法,要带领全体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要公平公正;教学中教师要强调素质教育,而不能单单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不仅仅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要重视改革教育思想。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靠题海战术;强化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习领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教学目的要求。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指出的是,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不能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能够把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特点,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爱科学的教育、作风品质教育。

最后,博采众长。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博采众长,而不是故步自封,要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孩子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学中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因材施教,在所有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爱事业,爱学生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了教师种种神圣的称号,在我看来,这些神圣称号的获得,都离不开一个“爱”字。需要指出的是,小学阶段在孩子的一生之中至关重要,在小学生眼里,老师如同家长,如同父母,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形象的可爱可亲,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试想,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以成绩区别看待学生,不能宽容包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始终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对待孩子们态度冷漠,孩子怎能感受到老师的可爱可亲,怎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老师、对学校畏之如虎,失去上学的兴趣,可以说,在孩子们眼里,老师代表的就是学校,代表的就是一个世界。在学校、在教室里,孩子们不单单得到老师们的知识传授,更得到老师们如父母一般的关系照顾,他们就会开怀大笑,就会感到学知识的快乐,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首先要爱事业,爱孩子。爱事业,她就会把事业看得神圣无比,就会一心扑在教学上,就会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修养,就会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就会自觉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会把知识与运用相结合,就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爱孩子,就会使一个教师拥有一颗慈母之心,她就会把每个孩子视为己出,就会给予孩子们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就会全力以赴投身于教育与教学之中,就会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会教育他们成人。

三、教育教学艺术的建构

好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用好的教育教学艺术去实践,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就。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小学生小,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这个“小”问题,不然就会“因小失大”。课堂上,教师要做孩子们的朋友,不要高高在上,要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施行教学,教师要积极把握孩子们的心理,让孩子们成为教室的主角,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积极营造属于孩子们的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期许,能够感受到轻松与快乐。这样他们就会释放个性,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2、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孩子们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能够勇于思考,大胆实践,善于交流。教师要学会倾听,虚心接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小学数学的进步。教师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学生,用爱事业的责任感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凸现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关怀。

小学数学文化素养 篇12

一、提高高中生数学文化素养的背景

在一个人的学历教育中, 数学课程的学习从小学开始, 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时间周期长, 内容繁多, 做题技巧多种多样。但许多人学了多年的数学, 仍没有掌握数学的本质。学校教育中, 功利性明显。学生为了考试, 对数学机械记忆, 谈不上理解, 更谈不上喜爱。一旦解题任务完成后, 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 学生头脑中数学知识遗忘的速度比当时记住要快很多。当前, 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对知识的掌握上。可是未来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行业的人数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的“精英式教育”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 很有必要在数学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培养, 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 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考试, 按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 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 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 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考核要求中, 除了传统的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外, 增添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的感情投入, 学习态度和应试心理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宽的数学视野,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崇尚数学的理性思维精神。

何为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一词, 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是在近些年随着数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不断得到完善的。有些人出于需要, 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而“文化”, 泛指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沉淀。“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发展史、知识体系、思想方法、语言, 以及它们的发展与应用。

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高度概括。”我们学习数学不但要获取知识, 更要接受数学理念、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标准化用语的熏陶, 提高思辨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并能把数学思维方式迁移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因此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就是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接触新鲜事物时, 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视角思考问题, 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 并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 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不能眼里只有数学题目, 因为数学和文学、哲学、美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注重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的能力, 进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二、提高高中生数学素养的途径

(一) 努力挖掘数学教材文化价值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编写的教材, 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通过数学课程教育, 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的问题, 如分期付款问题, 最大利润最少原材料问题、概率预算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富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生活背景,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具有普遍的生活实际意义。

数学教材注重了数学概念的来源, 公式的引入和建立的途径, 并根据这些展开数学文化的价值。例如, 引用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引出数列全章内容, 并引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许多概念、公式都由相应的实例引入, 有时候是一个, 有时候有好几个。遵从数学从具体情景抽象出一般概念和知识结构, 又从一般性结论到具体情景给予印证的特点, 让学生慢慢体会数学既来源于生活, 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从知识的本源出发, 提高了高中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和推理能力, 再穿插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能最大限度地培养高中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审慎的思维习惯。

(二) 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数学校本课程

力图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不断研究和探索, 逐渐形成数学文化的读本, 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组建数学文化研究小团队, 以“不断完善数学文化, 尽力交流数学文化”为宗旨, 以“喜爱数学、精学数学、应用数学”为目标, 让学生尽情遨游在美妙的数学海洋里, 自由而快乐地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小团队将交流各自学习心得, 并将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 充实到校本课程里。

(三) 创建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网站

要把学生学习数学、接触数学的时空拓展到任意空间, 任意时刻, 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载体。在开发数学校本课程的基础上, 可以让数学文化研究小团队不断搜集素材, 创建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网站, 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触手可及。

中学数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 不断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否具有较深数学文化素养, 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劣, 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数学文化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所以, 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 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克莱因 (Kline) .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邓东皋, 孙小礼, 张祖贵.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上一篇:颅底骨折护理下一篇:好氧堆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