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尝试(精选12篇)
课堂尝试 篇1
课堂教学,是一个组织严密、和谐、有序的小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实体。调动三体的内在动因,协调三者之间的机制,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我从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把凝聚在知识里面的智力因素提取出来
这方面,我注重了智力价值较高的五种教学内容:(一)基础性的知识。它能反映事物的共性,掌握了它,就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二)理论知识。因为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三)系统的知识。因为系统的知识易储存,易提取,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四)典型的知识。它具有代表性,可以类推;(五)有适当难度的知识。它能触动学生的“最新发展区”。
二、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
注意以下四个特点:(一)课堂教学气氛轻松紧张,学生心理不受压抑,张而不弛;(二)教学内容少、精、新,先后、轻重、详略得当;(三)教学程序合理、严谨,速度、强度适当;(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现代教学思想作指导,让平常的知识迸发出智慧火花。
三、诱发学生参与“过程”的课堂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是教学目的, 教学的着眼点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职能。基于以上思考,一堂数学课,优化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六个步骤。
(一)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学生有意注意受兴趣的支配,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制造悬念,设置迷宫,造成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如教学“解方程”,师生做猜数的游戏,学生随便想数,加上(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学生只要说出得数,老师立即猜出学生心里想的数。当学生迷惑不解,纷纷要求老师告诉“猜数”的秘诀时,才引出新的课题,这时学生求知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
(二)复习已知,以旧学新。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达到“用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目的。
(三)尝试探索,理解过程。
数学教材多数是按照一定顺序编排的,前面的学习内容孕育后面的某些必要学习。新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不会超过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师应相信学生能进行成功的尝试。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我先根据例题编写准备题, 采用“以旧引新 ,步步登高”的办法。如教学 “初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我准备以下练习题。
1.准备题 :我校买白粉笔 80 盒 , 买彩色粉笔 45 盒 , 一共买了多少盒粉笔?
2.尝试题 :我校买白粉笔80盒 ,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45盒 ,买彩色粉笔多少盒 ? 一共买了多少盒粉笔 ?
把买彩色粉笔45盒改为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45盒。
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循序渐进,新旧沟通,效果较好。
(四)抽象概括,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让学生感知实物、图像,让抽象的规律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形象化。当学生获取丰富鲜明的形象时,再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获得理性的知识。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开始让学生观察 , 反复测绘实物、图形,最后概括出它的定义,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五)模仿练习,变通应用。
学生获取了理论知识后,下一步是理论指导计算。第一轮练习题一般与例题同型,带有模仿性质,属低级思维活动。第二轮练习是一些变化的题目,如顺向思维变逆向思维,直接条件变间接条件。富有变化的题目, 能加深学生对原题型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属高级思维活动。
(六)运用反馈,及时调节。
由于学生素质上的差异,课堂教学效果不尽相同,肯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对话、回答、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得到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或强化,或矫正,或个别辅导,让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新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鼓励有创见的学生,让成功的愉快感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督促他们在知识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
总之,教学过程的优化要多方面思考,在导、探、讲、问、练和量、序、势、度、情绪动态因素中,教师要居高临下,相机调节,使之严密、和谐、自然、得当,形成合力,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
课堂尝试 篇2
河南省罗山高级中学新校区
张慧云
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道为趣。”“趣”即趣味,它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诗歌的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主体,能让课堂更增活力,效果事半功半倍。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语文教学长河中闪闪发光的明珠,逾久逾亮。作为中国人联接情感纽带的精神家园,传统诗词到底应该怎样激发年轻一代的学习兴趣,让诗词传承下去呢?我在我在的学校和班级作了一些尝试。
一、借诗词大会之东方,营造本土诗词文化氛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观众对中华古诗词日渐关注和喜爱,00后少女武亦殊杀出了神级对手的重围,取得了最后的冠军,她的言谈之中尽是对古诗文的喜爱。然而复旦大学附中语文老师黄荣华认为,武亦殊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他的话可谓是中綮之言。
在落后偏远的县城中学,诗词大会给学生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同样不容小觑,我们充分利用了班级多媒体,播放了决赛过程,既惊叹选手的“富有诗书气自华”又反省自己的不足,在这之后,学习诗词的热情经久不衰。由此得到了一个灵感,怎样提高孩子们背诗的兴趣呢,不防尝试利用多媒体,仿造电视上的优秀栏目,把它变成一个有娱乐性质和比赛性质的节目。我先在所带的两个班级作了尝试,宣传说将组织我们本土的“中华好诗词大赛”,将在班级之内PK,选出学生代表逾隔壁班级PK,选出优秀学生个人和优秀班级集体,给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为了能拿到荣誉,所有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课桌上粘贴记录有难记忆觉生疏的诗句便利贴,下课在走廊聊天内容不再是谈论影视明星而是诗人诗句,走在优美的校园,一些景物会触发孩子们的诗情,相关的诗句脱口而出,真的就是“见景吟诗,说理言诗见物吟诗”。孩子变得斯文了,班级变得优雅了,学校变得更有学习氛围了。
二、借多媒体之科技手段,声光色增趣。诗是诗人对生命咀嚼过程中所营造的美,美可以是浅层的形式的可以通过诵读就能感受的,也可是深层的内涵的需反复品味体悟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带来心灵共鸣的。诗歌教学就要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感悟诗歌蕴含的美。首先,诵读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总觉得未能达预期之所想时,不防从手机上下载一些纯音乐,配乐朗诵,学生也愿尝试朗诵,朗诵的美感就营造出来了。然后是利用白板下载名人的朗诵视频播放,既有诗歌的节奏之美,又有诗歌的画面之美。如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同名的古筝曲,当低沉磁性的男中音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时画面出现蔚蓝色的大海,水天相接处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洒下满天清辉,海面的颜色深浅不一,光华流动,波光潋滟的感觉就出来了,就可以理解“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也不难理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了。学生被画面的美震撼,就逐步品出诗人的生花笔之妙,这样,学生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就有了深刻的感悟,一些常用意象组合所营造的意境也有了领悟。
我的课堂改革尝试 篇3
目前的作文评改存在以下几种问题:批改学生作文费时、费力、费神;学生往往只看分数和评语,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辛苦,全都付之东流,写出的评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收效甚微;作文从写作到评改时间过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是不计其数的,得到深切的体会是:徒劳无功”。
刚开始试着采用了面批,个别学生是有很大进步,但是工作量相当大,从提高整个班的写作水平来看,效果不明显。有什么办法可以“吃力讨好”甚至可以费力不多却收效颇丰呢?这时我采用了学生互评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开始时,我向学生说明采用这一办法的原因和好处。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批改作文老师是主角,是这副重担理所当然的承担者,让学生互批作文是老师在偷懒,对学生不负责。思想上的顾虑解除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后面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
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一组里有8到10人,每组里选一个比较负责的组长,最好是作文底子较好的同学。其次,本着对同学负责的原则,对学生如何互批做了一定的引导,因为在高三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学生批改的重点就放在了思想内容的修改和表达形式的修改上。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有没有偏离话题或是材料,论证材料是否真实、正确,能否有效的论证中心观点,有没有说服力;从形式上,主要是看论证是否严密,开头和结尾是否做到了照应,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文辞是否优美,卷面是否整洁,有没有错别字等。
具体操作,每组里的同学先把作文互换,进行认真批阅,打上合理的分数(基准分为44分),写上评语,这个评语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既指导学生的批改,又要答疑解惑。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勾勾画画,有错别字的进行了改正,好句子也标了出来,甚至有些同学拿着摘抄本在记别的同学作文中的一些好事例和好句子,相比较之前讲评作文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放到班内进行讨论,比较好的文章在组里进行诵读。最后小组长进行汇总,包括小组的大部分同学的优点缺点,出现争议的一些问题。再最后老师进行汇总,对每组里有争议的问题逐一解决,对比较好的文章,进行诵读,对本次作文里同学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提出改正的措施。
下一步工作就是学生自评,通过老师的引导,再加上学生组内的讨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已经能够初步判断出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个前提下,老师再组织一些写作缺点较多的同学进行修改,将改后的作文和先前的作文进行比较,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将原文和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打印,发给全体同学进行比较鉴赏,让全体同学参与发言、讨论,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热烈。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进行了互批之后,老师就不用去做工作了,对于互批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教师还要认真的看每一篇的评语,检查一下互评的效果并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教师对评语也会认真的去看,对在互批过程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积极的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批评,预防个别同学投机取巧,钻空子。
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在互批的过程中学习了别的同学的经验、写作思路,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讨论也加深了对话题的理解,明确了作文的评价标准,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意的避免自己曾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在别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想让自己的作文更完美的出现,在写作时会认真对待,认真的检查。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卷面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错别字也少了,这样也就达到了互评的最直接的一个目的。另外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的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写作文就犯愁;课后学生也积极阅读一些较好的文章,从中学习借鉴,一些好的素材也做了摘抄,作文里的材料较之以前也更加丰富。
“为师之道,贵在于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要架桥、铺路,而不是背其渡河,更不是包辦代替,直接给予结论,要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获得。
“换角课堂”的尝试 篇4
“换角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在讲台上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与其他学生一起听课,当学生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做补充解释时,教师以听课学生身份给予提示或说明的上课形式。
二、换角课堂的实施过程
(一)备课
1.成立备课小组,确定各小组备课组长。把全班学生分成6—8组,每组推荐一名 备课小组 长。备课小组 长的职责主要是挑选本组上课的课题,组织召开备课会议,对备课进行统筹分工等。
2.小组备课,分工合作。召开第一 次备课会 议:备课组长提出课题,组员预习教材,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新知识点。最后,备课组长根据新知识点的多少给组员分工,分工的原则是每个组员都至少要负责一个新知识点的解剖及该知识点的巩固练习题的查找任务。当然, 上述过程教师需全程参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与不足要及时给予指正和补充。接下来就是组员查找资料,完成分工任务。这一环节主要是组员单独完成任务,通过查找学习资料或请教他人,家庭有条件的还可以到互联网上去搜索。 然后把结 果用文字 记录下来,形成学案 备用。当所有组员都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备课组长召开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定出这节课的学案;二是选出上课主讲人。学案形成:组长收集 组员学案、组员传阅学案、各抒己见完善学案、会后组长整理定案。上课主讲人可以是自荐,也可以是组 员推荐, 总原则是每位组员一学期至少有机会当一次主讲。所以一节课的主讲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多人时,按上课环节分配,一环节一人主讲。
(二)上课
1.课前准备。提前一节课发给同学学案;准备好作图工具;准备铃声一响,各数学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
2.换角色上课。换位:准备铃声 响后,主讲学生 走上讲台,开始老师角色的扮演;任课教师搬张凳子坐到最后一排,开始学生角色的扮演。主讲学生:组织全班 同学探讨新知识,小结同学们的新发现,剖析新知识,为同学们答疑解难,指导同学完成练习。任课教师:当好学生角色,一是做好笔记,二是举手发言。笔记内容 主要是记录主讲学生课堂表现好差之处、新知识讲解时错误之处或不足之处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言,必须是在主讲学生讲错知识或是需要做知识补充或是有的问题全班都没人能解决时,教师可以以听课学生身份发言指出或指正。
3.效果检测。当所有内容都完成后,教师发放测试题,用5-8分钟时间进行学习效果测试。当堂有时 间的要当堂批改并点评,没时间时可下节课再点评。
(三)评价
有自评与他评。自评是主讲学生上 完一节课 后对自己的评价,他评含同学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评价可以课堂上面对 面交流,也可以课 后以书面 形式互相 交流。但不管是哪些方面的评价都以激励同学进步为目的,对优点与长处要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足之处指出时语言、语气表达要诚恳恰当。
(四)反思
1.主讲学生的反思。反思教学 内容,反思教态,反思语言表达,反思组织调控能力。笔者要求讲完课后第二天主讲同学必须交一份讲课反思。
2.听课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主讲同学的独特之处与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自己当主讲时能取长补短。
3.任课老师的反思。反思一节课 的亮点与 存在问题,反思不同主讲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反思换角教学的可行性。
三、换角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
1.学生胆子大了。如八(1)班吕同学,她第一次 当主讲是被同学 逼上去的,在讲台上 紧张得话 都讲不清 楚。可她第二次再当主讲时已能体态自然地讲解了。
2.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经过几回备课交流、 当主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得非常快。现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几乎都能说出心中所想,虽然有些学生没能答对问题,但已是很大进步。
3.有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了,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了。在八(1)班,有个别备课 组内出现 争着当主 讲人的现象,优秀学生的主讲做得比一些新教师还好。
4.学数学的热情高了。换角色教 学不但给 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它更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自学与合作探索中获取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今在课 外, 八(1)班学生谈得最多的就是数学。
5.成绩明显提高了。笔者教的八(1)班和八(3)班原是同一层次 的班级,八(1)班实行换 角课堂教 学,八 (3)班按原形式上课。到学期中 后,两班成绩 出现了明 显的差别,学期中考试及之后的月考八(1)班比八(3)班平均分高出5-9分。换角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摘要:“换角课堂”是师生互换角色的上课形式,该教学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备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与时间;再通过学生自己上课,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自我展示能力。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尝试 篇5
肖堰镇完全小学 周德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师是关键。如何能让一节小学数学课高效,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教师角色定位转变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校长在答《中国教师报》记者问时指出教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要在幕后策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教师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教师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教师不是挂在墙上的圣人像,等着学子门来膜拜。精辟的对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诠释。要想有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精心组织教学,真诚与学生合作,师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互动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去点拨,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去指导,不能简单的告诉,也不能含糊的回避。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与帮助,使学生不断探索反思,而不是简单模仿。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要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教师角色定位进行了这样的转变,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才会和谐,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高产出、高效益!
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还必须在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时时做到最优化,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给情境创设提出的标准是不仅仅要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不能唯情境,而且还要拒绝假情境,虚情境;二是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高效,还要最讲究生态。时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想方设法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介入,一节课是否应用多媒体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鲜活的画面、优美的声音……没有了课本,没有了板书。殊不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只会跟着课件走,课件帮着学生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清楚楚,教师牵着学生往前走,一步一步进入事先设定好的环节,看似主动实际被动,看似引导其实灌输,根本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知识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多用、滥用,要适时的出现在教学中,帮助我们进行教学;三是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多样评价,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课堂评价中不能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将评价等同于表扬,而且表扬过滥、过频、过高、过花,使学生个个志得意满,精神亢奋,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弱化,同时课堂评价既要能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到度,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对高效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这表明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是保证课堂成功高效的基础,究竟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呢?首先,教师和教材在课堂中要先“活”起来。这是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是课堂活跃的关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应当充分丰富,在渗透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灵活的跳出课本,增加补充其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素材,甚至可以重新整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呈现上要活,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作灵活调整,总体应当由易到难,让学生在成就感中自信的深入学习。其次,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展现数学美,让精心的教学设计鲜活起来。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有优越性,它可以让学生看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动画与图片,让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盎然,它可以让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过程更完整地呈现在课堂。
四、引进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要求学生一节课都保持高涨的情绪是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得用学生喜欢和别人比的心理进行分组比赛采用“升降图案”和“画星”的方式来调控课堂上每一组的表现。当马小伟同学大声地回答问题时,我就马上表扬:马小伟同学回答的声音真响亮,我奖励第一组跳一级。其他同学听到后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当我看到叶园同学坐得很好时,我就说:我最喜欢叶俊源同学,他坐得很端正,我奖励第四组跳一级。有些想玩笔或者想玩手指的同学听到后,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有时我会说:第三大组的同学做题时又静又快,奖励他们组一个星星。其他组的同学听到后马上静下来快速地做题,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记得杜涛步有一次没用心听课,我把他们组的图案降了一级,当时他们组的其他同学都一起说他,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现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连累自己组的同学,所以就乖乖地坐好。等他表现好了,我就把他们组的图案升上去,这时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
构建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追求“高效”就是追求教育理想,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与研究,才能在构建有效课堂上再创一番新局面,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尝试 篇6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262模式
英语学习的根基在于课堂,课堂唯有高效才能大面积提高学业水平。我尝试使用262模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把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262模式框架结构
20%的时间(约10分钟)用于检查预习,扫清单词短语障碍,疏导疑点。
60%的时间(约25分钟)用于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20%的时间(约10分钟)用于反馈练习,总结精要。
二、262模式操作要点
1.课前预习——想学,解决一个跳板问题
只有学生自己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是最好的策略。其中课前预习环节是一个学习环节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做好预习呢?我是这样做的:
(1)明确任务。预习什么内容,完成哪些事,一定要事先交代清楚,并且通过校讯通或者让学生记下来,不能光用脑子记,起始年级尤其重要。
(2)交代方法。使用的辅助工具,准备什么材料,不会的时候怎么去做?这些都要教给学生。
现以9A Unit 1 Reading A 为例:
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完成预习任务。
①预习课本P8~9,能根据音标正确拼读P8~9上的单词。
②预习课本P8~9,尝试理解文章大意;听录音并能正确地模仿课文中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③试着完成《课课练》上的练习,并对疑问之处做出标记。
④找出课文中新出现的词组和句型结构,并把它们写在笔记本上。
⑤模仿课文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星座。
(3)课前必查。每次课前一定要检查布置的作业。既能养成习惯,又可以克服惰性,同时也要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2.课始解惑——会学,解决一个除障问题
想学的学生有疑问,有障碍时,老师要及时清除,解其心中之惑,长此以往他们具备了厚实的基础,积淀了较好的知识储备,就会渐入佳境,会学英语。
现仍以9A Unit 1 Reading A 为例: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Reading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illie’s sister’s star sign is Aries. What’s she like?
(2)Sam is a strong and confident person. What star sign does he belong to?
(3)The star sign of Simon’s father is Taurus. What’s his charac-teristic?
虽然问的是问题,但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发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应用情况,了解学生说的能力。
然后出示导学案,通过翻译讲解短语、重要语言点及语法小贴士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再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针对性练习(如: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完形填空题、单选题、汉译英等)巩固知识点。
3.课中展示——博学,建立一个动力学习场
这是一节课的最精彩部分。建立正常秩序,有个核心,会有导向;有个学习的动力场,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习场呢?
(1)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有明确的任务,提前告知要做什么?准备什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提前安排。让谁发言,发言有什么要求,掌握什么方法,注意什么事项。都在课前安排好,以便学生心中有数。
(3)创造学习场。上台即鼓掌,讲得好更要听到教师由衷的赞赏,长此以往,会形成一股合力,自然形成一种氛围,这就是学习场。
(4)适时点拨。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有不足,犯点错是正常的。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回答问题的时候,既要鼓励又要及时点拨,以便其提高。
4.反馈巩固——做学,解决一个巩固问题
这是一节课的末尾环节。学生对自我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能有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展示活动,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愉快、充实的情绪,从而强化学生动机。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所学,检查知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便于集中精讲或个别辅导。
三、262模块尝试的体会
1.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格
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师生都已明了,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比较有序,效率自然也会高起来。我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学成绩也一直居于高位。
2.有待整合资源,形成共享,创造多赢
接下来,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来参与研究,共同探讨,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师生形成一种共同参与的合力。然后请专家指导,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推广。
3.多位一体盼望形成合力
市区的家长整体参与辅导,督促孩子的热情比较高,县区、农村则相对薄弱,如果校、师、生、家长、社区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重视教育的氛围,就会更有利于这种方法的实施。
以上是本人尝试262模式的一些体会及做法,总结出来,希望得到各位的指点,如果能形成一套有益的方法将是一生的收获。总之,英语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注课堂实验尝试创新改进 篇7
一、关注演示效果, 提高实验能力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每位教师必须思路清晰, 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有始有终, 防止出现学生看“热闹”, 既定目标难以全部完成, 长期以往将难以体现演示实验的价值, 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于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在演示之前创建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 就需要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即在演示实验前, 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内容、目的, 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 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或者让学生每次实验关注“颜色、形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等物理性质, 实验装置选择、洗气方法及收集方法等”.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不明确目的, 就会把实验当魔术, 凭兴趣凑热闹, 则收效甚微或一无所获.例如, “金属Na与跟H2O反应”这一实验, 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剧烈的反应、游动小球就会把学生全都吸引住, 他们像看戏剧一样地欣喜若狂.实验过后询问学生“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游动、变色”而已, 若再深入问“得出什么结论”, 就难以回答.对于按套路演示实验短期看效果并不明显, 但是长期以往学生必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次实验之前他就会按图索骥, 自觉的考虑本次实验的目标、注意观察点及需要记忆和思考的东西.
二、改进演示实验, 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尽管教材上各个演示实验都源自于专家的论证,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不代表都是不能改进的, 具体表现为:有的实验不容易做成功;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 课堂演示效果差;有的实验从装置到操作都很复杂, 难以实现反应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尝试改进实验, 或制作更佳的反应装置, 或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实验, 同时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则是创新能力的最大体现.因此, 教师应合理编排一些演示实验的探究性题目,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 在药品、仪器的选择、准备、制作、安装方面拓展思维, 摆脱课堂教学和书本的约束, 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 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对于废弃的矿泉水瓶, 气密性良好, 瓶口标准、与7号橡皮塞可配套使用, 耐酸碱性好、简单易得, 可多次循环等优越性能因此.可在化学实验改进或制作反应器中“大展身手”.如, 在“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中关于“分子极性”的演示实验, 学生用矿泉水瓶子在底部扎上小孔, 让水流下, 用塑料梳子代替橡胶棒, 摩擦带电后接近水流, 观看水流方向的改变, 从而得出H2O具有极性, 与CCl4非极性分子形成鲜明对比.此实验改进简单易行, 学生可直观感受实验结果.再如, 验证H2和Cl2光照条件下爆炸不易成功, 关键在于收集的氯气、氢气要纯, 应避免混入杂质 (特别是空气中的O2) , 对于光照条件的控制要使光照强度足够, 否则造成瞬间被激发生成的自由原子较少, 造成反应不剧烈, 而看不到爆炸现象, 只能看到有白雾生成.学生尝试用矿泉水瓶剪成量筒形状来做反应容器, 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氢气、氯气, 两者体积比大于1∶1, 以便加快反应速率.瓶中留水使瓶子立在水槽里, 用点燃的Mg条在瓶壁上下晃动, 进行实验.此实验改进后, 可靠性强, 成功率高.
三、重设演示实验, 提升创新思维
所谓“重设”演示实验, 是指让学生针对演示实验思考该实验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课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推理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推理性实验之间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先把结论、规律直接给予学生, 再去用实验去验证;后者是先把真实的物质和现象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观察、亲身体验, 发现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探讨得出结论、形成规律.所以针对演示实验, 敢于提出更新颖的设计方案, 使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
如, “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电镀”的实验, 要在铁钉上镀铜, 用H2SO4酸化的Cu SO4溶液作为电镀液.电镀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阳极:Cu Cu2++2e, 阴极:Cu2++2e-→Cu.学生可能会有疑问, 在铁钉上镀铜, 但在常温下铁单质本身可以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Fe+Cu SO4=Fe SO4+Cu, 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是否电镀的原因让人怀疑.因而尝试改进这个实验:能否将活泼的金属镀在不活泼的金属上, 比如在铁钉上镀锌.阳极:Zn→Zn2++2e, 阴极:Zn2++2e-→Cu, 用硫酸锌作为电镀液.这样更具说服力.
在学生讨论演示实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 教师应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 尽可能让学生自行探究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疑无路”的情况下才予以点拨.这样, 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兴趣都会得到激发, 创造能力也势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提高.总之,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天的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教师, 要不怕麻烦、不畏艰苦、勇于开拓, 要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 创新实践能力不可被埋没, 重视演示实验,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尝试快乐教学 打造生动课堂 篇8
一、优化导语设计, 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心理状态更为成熟, 好奇心和探索心更为强烈,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一锤定音, 牢牢地拴住学生的心弦, 吸引学生的注意, 为整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师的导语设计十分考究, 既不能过火又不能欠火, 必须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达到激趣生疑的效果, 这样教师就能顺水推舟地引入新课教学, 带领学生在历史长河中遨游。导语设
计的形式应当灵活多样, 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 可以利用古诗、名言导入, 可以利用风土人情杨导入等, 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这样
瑞
才能激起求知的动力。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 我利用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毛泽东亲笔创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进行导入, 让学生背一背诗的内容, 说一说诗的大意, 想一想诗的画面, 提一提还想知道的问题, 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教学, 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 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
二、创设故事情境, 活化教学内容
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构成的, 而学生却对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历史知识并无多大的兴趣, 他们认为上历史课好比听老和尚念经, 记历史知识好比痛苦的煎熬, 因此对历史学科
产生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关注以上细节后我们不禁发现责任依然在于教师, 教师的课堂使历史丧失了丰富的色彩, 教师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其实我们不妨还原历史的本质, 将历史知识故事化, 将课堂教学情境化,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真实故事和一波三折的真实情节, 这样知识被活化, 教学被易化, 学习变轻松, 效果更明显, 历史课堂也因此成为了学生乐而忘返的天地。如教学《战略大决战》一课, 我精心设计课堂, 将本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原成三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 学生不仅对本课教学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 同时对史实中的重要情节有了深刻的印象, 欣赏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 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内容不再乏味。
三、改善师生关系, 提升互动效果
新课程再度指出,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 由于课时分配相对较少, 教学任务相对较重, 教学班级相对较多,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也相对较难, 甚至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老师一学期甚至一年教下
来, 班上有些学生的姓名都辨不清, 试想建立在这尝证?课堂互动活动如何正常开展样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课堂教学效?因此, 教师一果如何得到保试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快关鼓励系、, 多培赏养识积、极多的包师容生、情多感信, 任对等学;生另多一帮方助面、教多师乐以奠定良好的课堂互动基础要争取课下时间与学生多接触, 增、多沟通强课堂互、多交流动效果。, 教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 课上我让一位学生学陈述七雄争霸的史实过程和结果, 这位学生结结巴
巴引得全班一片哗然, 这时我以信任、鼓励的眼神示意他继续介绍, 并出示七雄争霸图, 提供必要的语言指导, 终于这位学生开窍了, 历史过程和结果打是教师的胸怀和介绍得有条不紊, 智慧成就了他瞬间的辉煌最终博得全班同学的热烈, 同时掌声。也造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生四、挖掘快乐源泉, 实现自主教育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动有比知识更理念也认为, 重要的东西教是为了不, 那教, 就是学会学习课堂教学给予, 获得求学生的课知的能力。自主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提堂倡学生自我发展, 即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研
究问题, 解决问题, 应用问题解决后的新知, 从而实现学生的生命发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于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命体验, 快乐是自我教育的灵魂, 因此挖掘学生学习的快乐源泉对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而快乐本身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会陪伴影响学生一生。如上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课前可以让学生为短剧表演做好精心准备, 可以分组进行排练, 扮演喜欢的角色, 可以将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融入表演之中。课上汇报表演时, 教师可以一同参与其中, 协助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大胆创新, 打造亮点, 课后还要针对学生们的表演评选“最佳演员”。这样让学生在快乐的表演活动中, 自觉地实现自我教育和发展。
总之, 只要我们教师乐于用真心付出, 以真情投入, 我们的历史课堂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囚笼,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引下赢来黎明的曙光和希望。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不分学科界限的, 谁说历史课堂不能像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一样精彩?正所谓“成事在天, 谋事在人”, 只要把握好学科特点和性质, 遵循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规律, 大胆尝试快乐教学, 努力打造生动课堂, 何愁历史教学不生机盎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篇9
一、以“读”激发兴趣
现代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 课后都有“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 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 主要在于他进了文学作品规定的情景, 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还不成熟, 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及强烈的表现欲。
教师注重创设朗读的情境, 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较高的业务水平, 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 让学生思维驰骋于语文的自由王国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氛围, 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把握教材的内容, 增补语文表达上的空白。比如教学《风筝》一文, 文章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童年乐趣。在初读课文时, 我采用小组齐读的带动方式, 让学生热情高昂地朗读课文, 争当红星组。结束了第一部分“做风筝”的学习, 我想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加深印象, 但不曾想, 效果不佳———淡如一碗白米饭。于是, 我让学生先别客气, 加点菜吃, 效果立马起来。同样, 在第二部分“放风筝”的朗读指导中, 如:“我们去放风筝了! ”我让女同学先“放”, 不怎么样。“我们也去放风筝了 ! ”男同学去“放”, 也不怎么样。还是一起去“放”更快乐。教师要营造真正童年乐趣的氛围, 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天真活泼的意境中。我赶紧给他们加温, “饭菜要趁热吃才香嘛! ”……学生一个个来“电”了 , 终于把放风筝的热情读出了味。
放风筝,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未曾亲身体验的乐趣, 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 我手指天花板, 逼真地说道“你们瞧 , 一只只风筝正在空中飞舞 , 同学们 , 你们看见了吗尽情地呼喊吧! ”于是, “幸福鸟, 飞吧, 飞吧, 飞向蓝天”、“幸福鸟快飞吧! 飞过高山, 飞过白云”……许多学生都高呼起来。此时, 我请他们站起来, 挥起手, 向“天空”高喊:“幸福鸟飞吧, ……”
就这样, 文本中的“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彻底再现了。这样朗读, 除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 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挥, 表现欲得以满足,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放开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打破传统模式教学造成的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 变接受为发现, 在发现的愉悦中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解放儿童的头脑”是陶行知先生所说。所谓解放头脑 , 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 鼓励他们敢想、善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经历与文本“叩问”、“体验”、“发现”等对话过程中, 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在新的课程指导下, 教师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点拨,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挑战文本, 还要巧设悬念, 善于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比如教学《跳水》时, 我便提出问题:“船长为什么拿枪‘逼’自己的孩子从桅杆上往海里跳? 你想对船长儿子或者水手们说些什么? ”问题提出, 要求学生领会, 在悬念的解除中, 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旨意理解的航迹, 参与文本人物的交流。有一名学生轻声地问道:“老师, 我可以对猴子说吗? ”我甚是惊喜:“当然可以, 老师认为你想得很周到, 没有忘记猴子这个重要角色。”学生得到肯定以后, 十分兴奋, 大声地说:“猴子兄弟, 请你不要生气, 因为你太可爱了, 水手们和船长的儿子才会逗你玩。请相信人类! ”另一名学生举手说道:“老师, 其实猴子训练有素, 很通人性, 可以让它救船长的儿子, 让它那根竹竿给船长的儿子, 他就可以转身走回来化险为夷了! ”学生有的说:“对噢! ”有的说:“我怎么没想到。”有的说:“不行, 时间来不及了! ”……通过设置悬念巧设问题, 引发学生思维的兴奋, 探幽发微, 对培养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静带动, 升华课堂
现在, 有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只有其还远远不够, 大多时候, 仍然需要教师具备艺术才华, 化解课堂“卡带”, 这在农村教学中至关重要。
例如教学《荷花》第二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冒出来。有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冒”字用得真好, 我挥笔将黑板变成荷花池 (学生们在底下啧啧赞叹) 一片片荷叶, 挨挨挤挤。“荷花的腰身很细很长。”我边说边用手将荷花从荷叶之间一朵一朵地“冒”出来 (哇! ) 。有位学生举手说道:“老师, 我觉得如果用钻, 就看不见荷花优美的身姿亭亭玉立的感觉, 就只能浮在荷叶上面静静的, 那就成了睡莲。我不禁为这位学生鼓掌……课后, 我发现学生舍不得擦黑板还在上面临摹。又如《鱼游到了纸上》中描写青年人画鱼时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 ……有时又挥笔速写, ……”为了让学生体会美术用语“工笔素描”和“挥笔速写”, 我只能用最直接的方法———先在黑板上一笔画出金鱼的轮廓, 边说:“这就是挥笔速写。”接着慢慢地画出金鱼的眼睛、鳞片, 说:“这就是工笔细描。”学生不仅明白词汇的意思, 还对老师产生许多敬佩之情, 课堂氛围增色不少。
特别是教学《爬山虎的脚》时,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我在画图效果不佳的基础上, 想到我张在黑板上正不知如何继续的手掌, 它不就像“蛟龙”的爪子吗于是, 黑板成了爬山虎生长的墙壁, 我的五个手指撑直粘在墙壁上, 边说“粘住了”边压手指头, 学生说:“变成小圆点了。
“现在把嫩茎拉一把。”于是 , 手指弯曲 , 手臂就跟上。重复几遍, 手掌的位置已经高出原来许多距离。学生边听边点头示意“明白了”, 更有些学生自告奋勇地要“尝试”。此时不朗读文本, 更待何时?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尝试 篇10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和直观演示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时, 引导学生做一个游戏。一个袋中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 再任意摸出一个球, 求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在做游戏中学数学, 在游戏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讨论问题, 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 就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教师最好是以学习者的面目出现, 和学生一起学习,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超越教师。这样学生并不会认为自己比教师差, 而是感到“我能行, 我进步了, 竟然超过了老师”。教师不要以知识的拥有者、裁判员自居, 评判学生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 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尽量少下对错结论, 那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迟滞。教师除了应给予学生鼓励性语言、赞许、会意的点头、微笑外, 还应就问题进行启发引导, 一般不轻易提供答案, 从而启迪学生思考, 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 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那么 (1) 猜一猜, 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 (2) 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 (3) 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底端滑动的距离比1大, 还是比1小?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有的学生略加思考就说, 底端将会滑动1米;师:请说出理由?生: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所以底端也就滑动1米。 (有的学生开始怀疑答案) 师:现在答案有分歧, 哪位才子站起来说说理由?生:因为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梯子的低端是滑动, 而不是向下动;师:非常棒!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梯子底端距墙面底端是6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那么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就是7米, 梯子的长仍为10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 梯子底端距墙面底端约为7.14米, 则底端滑动约为1.14米。师:太好了。 (掌声鼓励) 做数学题的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 不管是什么题型都要动脑筋, 而不能凭空想象。现在梯子的顶端如果下滑2米、3米会做吗?生:会做。
三、控制问题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标就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 就会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失去兴趣。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控制问题的难度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习题, 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问题过于浅显, 不需思考就能完成, 又不能让学生觉得问题根本无法解答。另外, 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有梯度地进行设计, 同时还要注意本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当然, 问题的设计还要注意基础性和开放性并重, 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总之, 在教学中, 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同时有机地将教学内容分布到设计的问题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解答问题。
四、注重知识反馈, 妥善进行奖惩。
知识的反馈与评价, 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那么, 在反馈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反馈的多样性。学生对单一、重复、机械的教学形式会产生抵触情绪,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和学生合作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评价中, 要注意公平、合理, 从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方面入手, 采取多鼓励、表扬形式, 但也不可无论正误一律认可。在奖惩方面, 可以在物质上或精神上进行奖励, 但要注意频率与方式, 不能从积极面走入消极面, 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惩罚方面, 要尤为慎重。教师的惩罚要做到让学生心悦诚服, 可采取让学生读知识点, 写学习表现, 讲题目给老师听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能主动改正错误, 不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的反馈与评价, 不但要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掌握知识, 还能让学生在反馈与评价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学习得失,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足, 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知识的归纳要有一定的条理, 要结构化和系统化, 让学生一看就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位置和用途。在具体操作中, 主要体现在教师板书的形成过程和整个课堂小结上。同时, 知识的总结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开展留下伏笔或悬念,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处理, 还要关注教学的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羊建臣, 著.论检测式教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9, 第1版.
[2]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第1版.
尝试数学实验 挖掘课堂亮点 篇11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34-01
数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将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行为过程中,并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去感受、验证与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知和理解本次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实验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整个初中数学课堂从刻板走向灵动;但若是运用不当,则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如何科学运用数学实验开展教学,有效挖掘课堂亮点,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加深概念理解
用数学实验加深概念理解,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是难以实现的。在众多师生眼中,数学实验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活动,而数学概念则是严谨的知识内容。特点完全相反的两个对象,要怎样搭配融合起来呢?下面这个执教教师就很好地融合了这两部分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无理数的内容之前,教师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数学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了剪刀、计算器以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这可让大家犯难了。学生们无法直接找到一个能够满足平方为2的有理数,即使不断用计算器进行试探性的计算,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学生们开始猜想,是不是还存在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字,能够达到题目的要求呢?在这个数学实验中,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于无理数产生了一个感性认知。此时,教师再展开无理数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数学实验的灵活性,表现在其可以自如地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概念学习也不例外。且数学概念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数学实验的教学方式理应将概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很多情况下,学生们之所以无法深入透彻地理解概念,就是因为教师将概念学习处理得过于死板了。在数学实验形式的调动下,概念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二、探究解题思路
在数学实验活动所具有的众多功能中,引导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里所说的引导功能,主要是指在进行数学实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的解题思维,将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内容于潜移默化中向着正确的路径导向。借助数学实验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比平铺直叙的方式要自然得多。
例如,在学习《弧长与扇形面积》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们尝试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木板△ABC,将它的斜边AB固定在一条定直线l上,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将该木板翻滚两次,得到△A′B′C′。若BC边长为a,AC边长为b,那么,当点A运动到点A′的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围成的面积是多少?问题一出,学生就被题目中的复杂条件迷惑了,找不到思考方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模拟。学生拿出三角板按照已知条件进行移动,发现所求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加而成的,解题思路顿时清晰了。
数学实验的引导功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解题思路的探究之上。既然是探究,就要让学生们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然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仅靠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储备很难顺利地完成探究。这时,数学实验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让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呈现。
三、深化应用意识
怎样才算是将某个数学知识真正掌握了?能否将知识内容准确自如地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当然,数学实验在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上,也能够发挥出不可小觑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知识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请大家为我们装修教室选择多边形的地板砖,你会选择哪种多边形呢?一开始,学生们认为,只要数量足够多,任何一种多边形都是可以的。于是,教师带领大家一起用纸片模拟瓷砖,将桌面视为教室的地面,剪出不同的多边形进行实验。经过反复实践,学生们发现,五边形和十边形始终是无法将地面铺满的。
这样教学,所体现的就是数学实验对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呈现功能,即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理论以真实具体的形式予以展现和阐释。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更能启发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数学实验是一项十分灵活的课堂教学活动。执教教师从加深概念理解、探究解题思路和深化应用意识三个方面对数学实验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教学尝试,让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捕捉到全新的数学体验,并在积极主动的感知探求当中,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教师应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数学实验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的尝试 篇12
关键词:认知水平,互动,合作,鼓励性评价,数学课堂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 更是一门艺术。在职业中学,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并不难。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不断地摸索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 充分认清自己的作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再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完成学习内容,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教学中, 教师要对教学效果有期望, 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特别在职业中学, 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 设计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过程。课堂上,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 应尽可能多想想: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如何去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教学方法要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变化而变化,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认可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拥有自信;能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 尽情发挥, 获得发展。因此, 教学设计时, 起点要低, 知识的深入要有梯度。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够得着”的感觉, 才会有“跳一跳”的想法, 这才是真正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
二师生间要有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教与学双方在彼此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的交流、沟通、探讨,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 拓展创造性思维,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的, 而不一定是要人为设计出来的,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平台, 关键之处智慧的一问, 确实能让人豁然开朗, 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提问, 也可以是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这些都是有效、真实的课堂互动, 都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无形中能促进学生的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树立他们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尽量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 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师生互动是平台, 师生双方必须融洽和谐, 平等对话, 整个教学过程要动静交替、有快有慢,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促使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实惠
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数学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识图能力较强, 有的学生擅长寻找数字的规律, 也有的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长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学生担任。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展现, 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控力差, 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机和条件, 并从中学会欣赏别人、尊重他人、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 任何一种成功, 必须依靠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在这样的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 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 职业中学的学生也不例外。很多时候, 学生的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教师的关注、支持和鼓励的。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批评学生, 还不如用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观察到他们的细微变化, 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用鼓励性语言称赞学生, 如“你说得不错”“讲得真棒”, 让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 鼓励学生:“不要着急, 慢慢来”“一定能行”, 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被教师认可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这会在无意识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课堂尝试】推荐阅读:
尝试性课堂论文06-13
有效课堂的点滴尝试09-22
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尝试06-08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尝试07-19
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10-21
b6英语课堂教学大班小班化的尝试10-13
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06-07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尝试10-23
自学尝试10-19
尝试方式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