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2024-08-15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精选10篇)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1

一、创业团队的内涵概述

(一)创业团队。

团队,是指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一个集体。对于创业团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创业团队是指为了共同目标,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客服困难,分享喜悦的团队。有人认为,创业团队的人员不只是创业初期的人员,还包括以后加入的人员,因为企业是一直都在奋斗前进的。

(二)创业团队的角色构成。

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世界上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团队。一个完美的团队一般由以下几个成员组成。团队的执行者,团队的协调人员,团队的公关人员,团队的审议人员,团队的专业人员。执行者要求有较强的执行力,可以很好的推动任务目标的完成,使得团队的业绩得以很好的发展;协调人员可以很好的协调整个团队的运作,使得整个团队在信息交流上畅通无阻;团队的公关人员要求性格外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很好的促进团队的对外建设;团队的审议人员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很好的找出问题的关键;团队的专业人员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可以很好的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

大学生创业团队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具有以下特征:

(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加入创业团队,虽然大家加入的理由可能不相同,一部分人是因为就业的压力加入创业的团队,一部分人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加入团队,一部分人是为了体验创业的激情而加入团队。不论大家是由于什么原因加入团队,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干出一番事业。

(二)不同的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友谊。

大学是各种不同的专业聚集的地方,大学生的交友往往也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所以在进行创业的时候,学生往往是和自己身边的人进行交流,所以创业团队的组成人员也就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大家之间都相互理解,可以共同处事。

(三)社会经验缺乏,但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还较少,对市场了解甚少,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接受挫折的准备。但是大学生都很年轻,对于挫折造成的损失可以很快弥补,所谓年轻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四)政府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多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以休学进行创业,在以后能够补齐学业。现在许多的大学都有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的指导,还提供一笔资金的支持,可以使大学生的创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问题和原因

(一)不稳定,人员流失率高。

在进行创业的时候,大学生除了创业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学习。大学生在本质上还是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信息学习,许多的大学生没有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创业上,这就使得创业和学业上产生冲突,这就使得许多的大学生放弃了创业选择了学业,导致创业的人员流失。大学生是马上要进入社会的人员,进入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需要和家人一同考虑,家人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将来,而创业的不确定性太大,很多的家人会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创业,使得创业的人数产生流失。

(二)角色搭配不合理。

在一个创业的团队之中,具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在进行团队建设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性格角色进行互补,使得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人员的选拔存在随意性,没有严格按照创业团队的需要进行人才的配置,这就使得创业的业务发展会收到影响,从而影响创业的成功。

(三)极易冲动,不能很好的配合。

大学生大部分处于人生的生理旺盛时期,极易年轻气盛。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对于创业的不融合性会被创业的激情替代。随着创业的不断发展,在创业途中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出现的差异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加上沟通的不顺畅,创业的矛盾可能就会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使得创业团队之间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

(四)缺乏管理制度。

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团队都是一种自发的形成机制,有些是出于激情,有些是出于爱好,或者其他的原因走到了一起,这种形成的模式就是的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没有正规的管理模式。如果创业处于盈利的状态,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指定一个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则不利于创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

(一)加强团队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现代社会,社会上的思想日益复杂,社会对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处于思维旺盛的时期,思维灵敏活跃,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创业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得创业团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来自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创业的团队始终是一个战斗的堡垒。

(二)加强法制意识。

法制在现在社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创业的时候,需要遵循法律的规章制度进行,不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故而,需要加强对创业团队的成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创业团队的人员可以自觉的遵守法律。

(三)加强创新意识。

在进行创业的时候,要想站在价值链的顶端,就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创业团队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在进行创业的时候,一个好的创新思维,或者一个好的创新产品可以使得整个创业少走弯路,走捷径。要在创业的团队中,需要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使得创新的意识充满整个团队。

(四)提升创业技能。

创业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技能:技术的运用能力、对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能力,对市场发展的分析能力,对资源的配置能力等等。在创业的团队中,可以根据团队的分工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能力建设,促进整个创业团队的进步。

摘要:大学生创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创业团队的概述,然后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希望对大学生创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

参考文献

[1]包玉花,于庆.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J].职业技术,2012(6):103.

[2]蔡昆颖.浅谈中国创业团队建设问题[J].时代金融,2011(5):18-20.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2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其团队管理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入手,对其管理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产业教育;团队;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3-2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使用教育方式,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能力进行教育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教育团队的管理和建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践开创型人才。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是影响其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人员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种学习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内的人员一般是在高考分数线统招成绩偏下的学生[1]。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受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整体教师教育团队中均缺乏对整个团队教育质量的重视,严重的缺乏团队意识。教学团队的建立是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团队内部教职工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内教职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师团队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员工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教育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该部分教师员工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其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中教师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国家本科院校内教师员工的素质相比较,受到环境因素、职称能力因素等影响,使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足。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上存在管理体制缺少,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在其管理体制缺失上,我国高校内部并没有专门针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建立和管理的部门。因此,在其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仅仅是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务部门对其进行师资力量的分配,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其监督管理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务系统中并没有针对学校教育团队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因此,更是没有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的发展[2]。

2 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中可以从培训和宣传两方面改进。第一,在其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其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例如,定期地组织校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职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者组织团队型的比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第二,在宣传上主要是利用学校环境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意识的宣传。例如,利用校内职工网站进行团队意识宣传,潜移默化地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意识。

2.2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首先,需要在其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在其专业水平提升中学校可以通过招揽新的师资力量,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出具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真正的提升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其次,在其专业素质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课程,推荐该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2.3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所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对理论课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发学生们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做到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去培养学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在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其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具体流程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制可循。其次,在其监督管理上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现有教育评价系统中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的监督系统。从而针对团队内教师进行日常团队意识、教育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型监督,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管理能力,发挥团队在教学中的作用。

2.5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室,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高职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获在大赛中获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对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培训。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实践型课程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过程中可以从团队意识、团队专业和团队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团队基础能力的提高来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6,04(01):46-47.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3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现状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以群体进行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热已经形成, 但在诸多方面又似乎还没发展到一个健康的水平,由大学生建立的初创公司存活率极低。目前,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模拟式的创业训练,以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做到平等、协商,团队内部能够根据各位同学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方面的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所缺,创业团队内没有权利、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当大学生们走向社会自己组织创业时,各种模拟式的创业需要进行实干时,其个人心理素质、性格与个性上的缺失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经验欠缺、资金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将在创业发展中逐步完善解决。而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很有个性,自信心较强,有的甚至刚愎自用,这对创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大学生创业中团队建设的问题

分析诸多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发现团队建设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不能保持团队建设的初衷,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其二,平衡不好团队责任感与个体独立责任感。其三,不能够充分利用小团队高灵活性的优势。

三、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建议

1. 保持团队的初衷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明确最初做的这件事是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项比赛,虽然资历上相对薄弱稚嫩,但仍希望能通过历练获得提高,而不是以此当作借口,畏首畏尾。通过研究大量大学生创业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一个良好的初衷可以更好地提升效率,对于刚刚组建的团队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积极性。

2. 平衡团队责任与个人责任

对于90后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责任感较弱。这样,容易造成所有责任都要团队核心人员担当的问题,时间长了后果相当严重,会造成能力分化、团队执行力低下,甚至产生内部严重的矛盾。从诸多创业案例中得出的经验,就是要求核心成员具有较强的带领能力,能够带动团队成员并积极培养其独立责任感。

3. 充分发挥灵活性优势

灵活性可能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最稀有但往往最关键的品质。团队开始决定做这件事,就带有某种执拗的坚持作为驱动力,否则无法冲破旁人诸多不看好和投资者的层层拒绝,推动事业前进。但要记得:能随时退后三步审视自己,包括团队在做的事,并做好随时推翻昨天自己的准备。表现在成员个体上,这种灵活性就暴露得更加明显:是否能在必要的时候高效地否定自己,及时承认自己考虑的错误和疏漏,并非常快速地切换到“如何修正错误或调整策略”上。学生创业团队相对于成熟大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正是这种灵活性。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因为团队规模小,说明其自动化程度与技术价值高;小团队,往往包含很多多面手成员,单兵素质远高于大团队,这种素质不仅仅意味着效率,还意味着跨领域跨技术思维的交叉;小团队用较少成本实现了与大团队同样的用户规模,说明其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多数情况下),犯错更少,单位资本ROI更高;小团队单位时间消耗远小于大团队,意味着同样资源情况下生存期更长,安全边际更高;小团队,其内部沟通成本远低于大团队,意味着所有会议、 人事、行政等边缘活动耗时更低,有更高比例时间可用于核心价值创造;小团队,具有变成更强大团队的战略空间,而大团队要缩小和改进成本与风险更大。当然,不同产品形态之间的团队规模天然存在不同,但在同类产品中,单位成员产出更高的潜在价值更大,这种考量应该被纳入总体规模的比较之中。

四、结束语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创业团队的成员流失率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据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在我国100家由大学生创办的成长较快的中小企业中,其中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顺利熬过公司创立的起初5年,在12个创业团队的案例中竟然只有2家团队在创立后的5年内保持了创业初期时的完整队伍。由此可见,创业团队成员流失问题俨然成为了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一只巨大“拦路虎”。为了使大学生更顺利地进行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特地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力争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系,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这个创业行列中来,为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应对团队成员流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的现象分析

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些因私交很好的伙伴组成,例如朋友、同学、校友等,多是由人际关系来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或是有相似的理念和观点,例如具有相近技术研发背景的人,基于对某一技术的狂热而聚集者就不禁让人想起名噪一时的“泡面吧”创业团队,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就是是由师兄弟和朋友组成,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但是谁能料到这个团队的最终结果竟是成员们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泡面吧”内斗事件或许只是众多大学生创业事例中的一个极端案例,但它却恰恰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的各种疏漏和问题。然而大学生创业者们由于各种自身和外在因素往往会忽略这些问题,或是不积极解决,从而导致了创业团队在本就崎岖不平的创业途中又发生成员流失现象,甚至是团队分裂,从而对整个团队的稳定以及未来发展都产生较大影响。

3.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的原因分析

根据对在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店面的大学生创业者们和其他高校创业者的访问调查及问卷调查显示,92%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出现了成员流失问题。其原因有:

(1)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导致在目标、策略等方面产生歧意。有些团队从表面上看,貌似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斗,但真正全身心投入的只有一到两个人。同时这种团队内又会缺乏真正的及时有效的沟通,那么该团队实际上并未形成真正的团队,而且如果团队成员间目标不一致,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1+1<2了。这种情况必定会导致创业团队的不和甚至分裂。

(2)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日益不足。这一点在我国众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很多团队中的创业元老缺乏持之以恒的品质,当初的成功往往是因为有激情,但随着团队过渡到一个规范发展的阶段,他们自身意志和能力的制约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团队很有可能解散。

(3)团队在成立初期没有制定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这种情况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可能是没有顾虑到,可能是碍于面子,可能是过于信任,没有提出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等到团队开始大幅度盈利后便会为利润如何分配而发生争执。团队内部一旦发生了利益争执,成员的流失率便会大大提高。

4.应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问题的策略

经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以下是本人结合近百位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想法与意见,综合得出的应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问题的策略:

(1)有效安排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时间,处理好创业团队活动与大学学业间的关系。很多在校大学生因为创业的激情忽略了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目标,导致了大量的课程重修问题,甚至影响到自身能否顺利毕。因此,创业团队每个成员需要有保持完成自身学业的学习时间,只有在保证学业良好的前提下,每一位成员才能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2)创业团队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以提升团队的创业能力。创业团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要保证这个公司能够有效的运转,需要成员们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撑它。例如,技术开发人员,需要扎实的相关技术专业知识;财务总监,需要丰富的公司理财知识;市场开拓者,需要优秀的市场营销技能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个成员不光要学好自身的专业课程,更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与自身承担的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与所属的创业团队更加匹配,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创业能力,这也是保证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荣誉和职位的激励。大学生们通常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创业活动,也是为了得到荣誉和地位上的满足。David·C·Mclelland在其《成就激励论》中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还有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权力的追求少些,但对于成就、荣誉和在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地位的诉求愿望则可能非常强烈。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创业团队进行考核答辩,对于优秀杰出的创业团队,可以授予一定的荣誉奖励。这些荣誉、地位和社会认可度激励着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们的创业激情。

(4)制定明确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运用期权激励来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例如,一个创业团队有4名成员,创业团队发起人(或领导者),市场开拓者,技术总监,财务总监,分别拥有30%,25%,25%,20%的名义股份,且股利的获得应该以在整个团队里工作满两年并各自发挥相应作用为前提。由于期权激励的限制约束,能较好地实现团队成员的持续稳定。

5.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成功应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流失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从而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当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岗位,有效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期待大学生创业者们能更好地应对成员流失问题,顺利地进行创业,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血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明慧.团队管理原理与方法[J].经济师,2009(9):P220-221.

[2]薛静,陈洪根.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8):P32-34.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来说, 实现学校教学知识与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有效结合, 对于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加快创业指导团队的建设, 不断提升辅导员对于专业就业及创业的反思和认识, 不断提升创业指导团队的凝聚力, 以此来从根本上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清晰有效的路径, 从而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的意义

1. 提升辅导员创业团队的专业素质

不断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对于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借助于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对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不断地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对职业化发展进行了解, 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来说, 实现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能够从根本上强化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从而来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打造新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 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 学生的职业化道路发展, 从根本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通过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的建设, 从职业选择、专业职业内容、职业发展体系、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 从而来不断地促进个人未来发展和进步。

3. 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

通过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对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学生的就业率、职业发展能力、创业创意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根本上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 应该充分地重视人才的就业情况, 并积极地对他们的创业计划给予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人才成长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机指导。

二、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 辅导员团队建设专业性不足

辅导员团队建设专业性不足, 是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 不少的辅导员教师由于专业性不足, 对于就业、创业、职业化发展等问题都缺乏有效的理解和认识, 这在根本上降低了他们对于创业指导的领悟能力, 从而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发展。其次,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 他们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年龄偏向于年轻化。由于阅历不足, 对于社会实践缺乏深入了解, 因此往往无法对学生创业、就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不利于学生未来创业发展。

2. 辅导员团队管理及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管理及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影响了创业指导团队的发展和进步。首先, 由于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团队成立时间不长, 他们在对于具体问题解决的时候, 缺乏有效、可借鉴的经验, 从而导致他们在进行创业指导的时候, 缺乏针对性、不具备说服力。同时, 加上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团队培训体系尚不成熟, 从根本上降低了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实践效果。其次, 在具体的团队工作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团队管理细则, 从而导致具体的工作内容不够具体, 让整个辅导员团队处于一种复杂、错乱的局面。

3. 辅导员团队缺乏有效的资助和支持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团队建设效果, 必须要保证资金、资料、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外在条件的有效性, 从而来为创业指导团队建设提供有效的助力。然而,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眼高手低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时候仅仅将创业理解成为表面化的内容, 忽视了其实践的要求。因此很少给辅导员实践调查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 缺乏资金投入, 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团队建设效果。

三、如何有效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1. 对辅导员团队进行专业化培训与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 必须要对辅导员团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与管理, 从而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在进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对他们进行就业理论培训、学科管理、学生管理等, 不断地加深他们的理论内涵, 从而来提升他们的创业指导能力。同时, 应该多举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交流会、讨论会等, 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化素质, 从而来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 才能够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 提升办学效益。

2. 建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创业团队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创业团队激励机制, 强化辅导员对于创业指导工作的热情, 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 从而来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首先, 不断强化对于高职辅导员创业团队的监督和管理, 将具体的工作细化, 并以任务的方式传达下去, 从而来不断地提升高职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其次, 应该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激励, 比如针对创业指导大赛获奖作品的指导老师进行有效的激励, 不断地提升辅导老师的参与热情,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3. 加大对于辅导员团队的经费支持和资助

不断加大对于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的经费支持和资助, 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为他们进行专业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从而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 学校应该给辅导员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并积极地鼓励他们来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 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第二, 成立辅导员团队办公工作室,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校方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创业大赛活动来实现对于辅导员能力的提拔, 并为具体的活动来提供外在设施等条件, 以此来从根本上强化高职辅导员团队的综合能力, 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语

构建有效的高职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 对于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提升他们对于专业认识和理解, 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指导团队建设中存在专业性不足、管理及培训体系不够健全、辅导员团队缺乏有效的资助和支持等问题, 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创业团队综合实力;在这种情形之下, 必须要对辅导员团队进行专业化培训与管理、建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创业团队激励机制、加大对于辅导员团队的经费支持和资助等, 从而来不断地壮大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团队的综合实力, 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官桂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 2015, 06:44-47.

[2]曹轶.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 29:71-73.

[3]覃佐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4]胥青.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文教资料, 2010, 12:236-237.

团队建设的大学生创业 篇6

关键词:创业能力,异质化,创业绩效,创业团队

异质化,也称为异质性( Heterogeneity) ,最早源于十九世纪60 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近年来对异质化的研究逐渐受到管理学界的关注,引发不同学者对其概念和分类方式的探讨。顾仰洁[1]认为异质性又称多样性,通常指团队中成员的特质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等是否存在差异。Cunningham &Sagas[2]、Tsui&Gutek[3]、刘树林和唐均[4]根据观察程度的难易,将异质性划分为易被观察和不易被观察的异质性。Barsade等人[5]将异质性分为情感性异质性和传记性异质性。Pelled等人[6]根据个体特征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程度将其分为高任务相关异质性和低任务相关异质性。Harrison,Price & Bell[7]将异质性划分为两类: 一是深层异质性,即个体间不会直接被察觉到,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包括成员间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差异;二是表层异质性,指个体明显的生物学特征上的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种族。李怡明[8]认为异质就是存在、发展和创造。

个人异质化创业能力在创业团队中表现出创业团队的整体异质性。刘嘉,许燕[9]把异质性称多样性,张长征和李怀祖[10]指出研发团队异质性包括技术异质性与成本异质性。贾丹等[11]认为团队异质性指团队成员间人口特征以及价值观、经验的差异化,包括年龄、任期、教育水平和先前隶属异质性等等。王冰[12]则认为创业团队异质性是团队中成员在性别、年龄、职业背景、专业方向和价值观等方面特征汇集后产生的不同表现。

本文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大学生异质化创业能力的现状: 一是创业意愿不高,二是创业方式以团队为主,三是创业项目选择多样化,四是创业政策了解不足。结合大学生的特征与所处环境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将大学生异质化创业能力划分为以下维度:

一是创业品质。指创业者个人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是创业者为达到创业目的需要具备的品质,它深刻影响着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本文将其细分为创新力、进取心、创业意图、勤奋、执着力、责任心以及坚韧等七个方面。

二是专业素养。指与创业要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本文将其分解为学科背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学科背景指创业者的知识框架背景,与本人的专业知识有关; 理论知识指获得的理性知识,是前人总结的综合知识体系;实践知识指接触环境和社会,参加实习实践等得到的感性认识; 学习能力是指对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效率和习得技能,快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鉴于大学生创业多以团队为主,本文对创业团队维度一并进行考量。Kamm等[13]认为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构想,按不等比例出资创建企业的过程。Verguer[14]指出创业团队指参与企业创立,克服创业困难,最终形成特有的团队优势的成员。创业团队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团队创业是创业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更在于它对创业企业绩效产生较大影响[15,16,17]。团队在创业组织体系中起到中间环节作用,比个体创业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18,19,20]。创业团队往往对创业团队绩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21],创业团队内部分歧会导致团队无法有效合作,企业绩效下降[22]。因此,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应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创业团队发生的。本文将创业团队维度细分为下述五要素,即个体在创业团队发挥作用所需能力包括沟通、管理、组织、合作性及服务精神,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所需具备的能力。沟通能力是基础和前提,管理能力是支撑; 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共同构成技术保障,合作性是是团队的润滑剂; 服务精神与合作性是团队发挥功效的前提。创业团队绩效取决于这五要素。

1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1. 1 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

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最佳指标[23],为便于进行测量,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将创业绩效分为: 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竞争绩效,将非财务绩效中除与市场相关的因素( 包括新业务开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 划分到市场绩效之外,其他部分( 如冲突解决、员工士气、潜在获利能力等) 全部归结到竞争绩效的范畴。本文探讨创业能力如何通过创业团队的作用影响创业绩效,研究创业能力各维度、各因素间相互关系,考查外在的创业团队因素在个人能力因素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中介作用。构建创业能力与绩效关系模型如图1。

陈柏峰[24]验证了合作倾向、心理特征、能力特征等创业品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Shane等人[25]指出创业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来自外部机会的快速把握。专业素养指与创业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筹备,分为学科背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更宜成为启动创业的源泉和动力,对创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参照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维度划分,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下述6 个假设。

假设1—1: 创业品质对财务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假设1—2: 创业品质对市场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假设1—3: 创业品质对竞争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假设1—4: 专业素养对财务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假设1—5: 专业素养对市场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假设1—6: 专业素养对竞争绩效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1. 2 创业团队与创业绩效

个人创业能力的发挥必须与团队其他成员的能力相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创业能力各要素间的关系上。因个人在时间、能力和精力方面的局限,团队的必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团队成员构成特质对创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Harper[26]认为创业团队异质性是影响企业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谢雅萍等人[27]以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考量了创业团队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按照团队理论以及高管团队的研究成果( 如Hambrick和Mason[28];Bunderson和Sutcliffe[29]) ,异质性团队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团队绩效,而同质性团队则会能更高效地完成常规任务。也有学者认为创业团队的异质性构成会明显降低而非提高新创企业的绩效。Wong[30]、Ensley[31]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对创业团队异质性/同质性构成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朱仁宏[32]认为,以往对于团队作用结果的不稳健性是因为异质性/同质性概念没有得到准确定义,本文从能力异质化与价值观同质化分层次展现个人在团队中作用和团队对个人能力培养与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团队职能进一步划分的沟通、管理、合作、组织和服务五个维度来看,沟通能够促进信息交流;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创业团队生存能力; 合作除提升效率外,还可提高团队认同感; 团队组织与服务可减少内部冲突,提升凝聚力。团队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团队成员都能够努力投入、分享信息、表达观点,群策群力,提升创业团队决策的有效性,最终提高企业的创业绩效。

创业者通过团队功能展现能力,并通过团队对企业最终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创业能力与创业团队之间存在相关,即团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间充当中介变量作用。有鉴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创业团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2 样本、数据与变量测量

2. 1 问卷维度和研究样本

为科学、合理确定调查问卷维度,避免问卷的诱导性和模糊性,本文分别对各类创业企业进行定性和定量调研,访谈了12 家创业企业,给构建假设模型做出铺垫和准备,结合某电视台的专题片 《创赢未来》进行问卷设计,在某地的清华启迪科技园发放150 份问卷,对问卷进行验证和修改。

首先选择某省会的科技创业园和清华启迪创业园,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135 份,回收率为90% ,其中有效问卷为104 份。在数据收集整理并录入后,对测量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创业能力理论维度进行了修改; 最后得到调研量表。

正式调查选取150 家企业,发放问卷2250 份,在每个企业中发放15 份问卷,其中包括1 份CEO问卷,4 份高层管理团队问卷,10 份一般员工问卷( 详见表1) 。问卷发放及回收历时三个月,共计回收来自124 家公司的1625 份问卷,问卷总体回收率为72. 2% 。本研究样本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员工平均年龄29. 3 岁,创业成员( 除CEO外) 平均年龄36. 4 岁,CEO平均年龄41. 0 岁,其中TMT成员年龄差异最大( SD = 7. 5) ,员工次之( SD = 6. 0) ,CEO为最小( SD = 5. 5) 。至于平均受教育程度,创业成员为最高( 约1 /4 为研究生以上学历) ,CEO次之,员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创业团队成员的现职龄主要集中在2 ~ 5 年时间段,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100 ~ 300 人之间。

A问卷回收/问卷发放×100%B数据删减后/问卷发放×100%

2. 2 变量测量

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两个维度分别是专业素养和创业品质: 专业素养由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学习能力组成,创业品质有创新力、进取心、创业意图、勤奋、执着力、责任心和坚韧等七个方面。个人创业素质和专业素养题项均来自于华南理工大学方海鹰的量表( 高层管理团队价值观共享、冲突过程与企业绩效研究) 并对其重新进行了排列,个人品质主要偏重于价值观和创业导向的测定,专业素养则偏重于个人专业对创业的影响; 其中 “1”代表对题项观点完全不赞同,“5”代表完全赞同。

创业团队。据前文所述,创业团队的测量从沟通、管理、组织、合作、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考量;共采用31 个题项进行测量,量表内容来自于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吴奕慧 《华人创业家适性量表的建构》中相关量表。其中 “1” 代表对题项观点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

创业绩效。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前人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将考量创业能力最终成效的创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竞争绩效,采用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吴奕慧 《华人创业家适性量表的建构》和中山大学方海鹰博士论文 《高层管理团队价值观共享、冲突过程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相关量表。

控制变量。依照分析的核心层次,选择对应层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控制,分别对创业者性别、年龄、创业前工作经历、企业规模和行业等因素控制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统计过程及分析

3. 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测量的变量题项和信度见表2、表3、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创业能力的两个变量9 个维度,创业团队的5 个维度,创业绩效的3 个维度等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均大于0. 7,表明其内部一致性较好,信度通过检验。

本文各题项的内容效度均可以接受,每个构面的未限制和限制模型比较( 见表5、6、7、8) 结果显示,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和创业绩效的各个维度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以此类推,上述维度各个修正模型与初始模型相比,也都具有较好的的收敛效度( 受篇幅限制,不再将数据一一列出) 。

3. 2 同源方差检验

本文的问卷调查方式由于有相同施测方法,可能存在同源方差问题( Podsakoff,etc)[33]。为了有效消除同源方差,采取下述措施: 一是分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如将问卷分解为三个层次――总经理、TMT其他成员、一般员工,尽量使预测变量( 包括调节变量) 与被预测变量来自不同的问卷来源。二是转换数据,如提升变量的层次,在数据处理方式上消除同源威胁; 将创业团队成员汇报的团队沟通数据汇集起来,减少同源威胁。三是力争变量构造来自多个数据来源,尽量采用 “他评”方式获取数据,避免 “自评”中的社会称许和宽待效应。

4 分析与结果

4.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的控制变量对创业绩效影响如表9 所示。企业规模对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行业对于市场绩效均在1% 水平上显著; 地区对于市场绩效,存续年份对于财务绩效在5%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除此之外,地区对于财务绩效、竞争绩效和企业规模对于竞争绩效均在10% 的水平上显著,只有行业对于财务和竞争绩效,存续年份对于市场和竞争绩效的显著性较弱。

采用HLM 6. 0 软件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实现了方差在不同层次上的分解,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如表10 所示。从表中看出,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 7,创业能力的两个维度( 专业素养和创业品质) 、创业团队与创业绩效间均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这为研究假设提供了初步支持。

**在0.01水平显著(双尾)*在0.05水平显著(双尾)a编码“1”为男,“2”为女b编码“1”为初中及以下,“2”为高中程度,“3”为大专程度,“4”为本科程度,“5”为研究生

4. 2 假设检验

本文主要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验证。受篇幅限制,只列出创业绩效的财务绩效部分。结果显示,创业能力的创业品质和专业素养维度、团队的五个功能性特征及交互项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模式一致。创业品质和专业素养对三个结果变量――财务绩效、市场绩效、竞争绩效存在一致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团队各特征对市场绩效和竞争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虽不显著,但基本倾向是正向的; 管理、组织、沟通对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合作和服务对竞争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管理、组织、沟通等三个职能对于协调公司内部团队成员间作用可能会更大些,这些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关系更为密切; 而合作和服务职能的特征更多的表现在企业的外联方面,这和企业的竞争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利用我国东部某省科技园部分创业企业为样本,从创业者客观和心理特征视角提出创业者能力要素,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并验证创业者创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中国传统人才观的 “德”、 “才”基础之上,将创业能力划分为专业素养和创业品质两大维度,验证了创业能力与创业成败高度正相关。创业者( 团队) 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是创业的核心和依托。大学生创业者最终将自己的创意、创新的成果和劳动体现在一种或多种产品、技术或服务上,这些产品、技术或服务的灵魂将来源于创业者的专业素养。创业品质是创业者( 团体) 的主观个性特征,是对创业过程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重要的个性特征,包括创业者的创新力、进取心、创业意图、勤奋、执着力、责任心、坚韧等主观品质。个人创业能力的异质化使得团队创业能力表现为异质性,能够应对复杂环境,显示强劲的竞争优势,更易、更快取得创业成功。

第二,创业能力通过团队功能作用于创业绩效,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并未体现出直接效应。团队功能在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后,通过团队可以更好的作用于最终的创业绩效。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能力的专业素养维度仅通过团队功能中的的合作职能作用于创业绩效,而创业品质则通过团队功能的5 个维度分别作用于创业绩效。

第三,创业者异质化创业能力通过团队作用可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对创业绩效起到完全的正向影响。在创业团队中,异质性资源特征比价值观趋同作用更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影响创业团队组成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因素较为复杂,同学、同事、亲戚,熟人介绍、兴趣相投、共同经历等因素均可对创业团队效能发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创业绩效。

本研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拓宽了创业能力研究维度和认知范围,建立了创业者创业能力影响企业创业绩效的路径模型。从横向关系对创业能力的认知范围进行拓宽,从理论上探讨横向创业维度间的互补关系,为研究横向创业维度与纵向创业维度间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把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和企业绩效等各种要素置于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特别是将创业团队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研究验证理论模型正确性,丰富和完善了现有理论的模型框架。

第二,以创业阶段企业治理机制的雏形与绩效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丰富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理论。

第三,拓展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研究范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新平台。除自身资源型特征外,创业者能力施展需借助团队力量,而创业者又是团队成员之一,所以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集合构成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 认识自身资源特征,寻找合适团队成员,组织创业团队,维持巩固创业团队,是培养和优化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通过对创业能力、创业团队、创业绩效的界定和划分,充实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 篇7

一、大学生创业的四大方向

(一)高科技领域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网易”、“腾讯”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出类拔萃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希望。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以期吸引风险投资。

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络服务、游戏开发等。

(二)智力服务领域

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智力是大学生创业最先掌握的资本。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一方面,家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掘到“第一桶金”。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

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三)连锁加盟领域

据调查,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中,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优势,可以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但连锁加盟并非“零风险”,在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下,大学生涉世不深,在选择加盟项目时更应注意规避风险。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适合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加盟项目,从小本经营开始为宜;此外,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

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快印站等。

(四)开店

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所以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所以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与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推荐商机: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洗衣店等。

二、大学生创业三大忌讳

大学生是非常适合创业的人群,但也是极容易失败的人群。大学生创业者要学会弥补自身缺陷,要避免重蹈覆辙。不妨来听听业内人士提出的大学生创业应该避免的一些忌讳。

(一)眼高手低

比尔·盖茨的微软神话,使IT业、高科技行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山”,以至于不少学生对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不屑一顾。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大学生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对创业的期望值又过高,一开始就起点过高,很容易失败。因此,大学生创业不妨放低心态,深刻了解市场和自己,然后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二)纸上谈兵

缺乏经验是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的意识,而只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例如:如果我们的产品有1亿人购买,每件产品就算我们只赚1元,我们也有1亿元的利润。这种推断方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反而起着误导作用。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才能长久。

(三)单打独斗

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风险投资商在投资时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如今大学生一般都个性化、自信心较强,在创业中常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些都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强强合作,取长补短,创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成功。

三、团队

在风险投资商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可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时,往往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异想天开的单干者。

四、心态

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其实,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千万不能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

总而言之,大学生在组建创业团队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如何进行组建、管理,同时还要意识到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优势与不足,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改正不足,建成良好的创业团队,使自己和创业伙伴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摘要:培养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是我们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精神将会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顺利的从毕业到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

参考文献

[1]黄卫平.谈大学生的创业.科技信息, 2010.

[2]齐艳.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知多少.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 篇8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之不少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时间自由的需求, 以及政府扶持、社会舆论的引导,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 大学生与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创业者相比, 创业更显劣势。不仅缺乏职业经历和社会经验, 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同时由于对市场情况的不了解, 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 许多创业想法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 缺乏商业信用, 因此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很多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 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因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社会中普遍偏低, 对其进行的团队胜任力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2 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 Clelland正式明确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即为胜任力, 并且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六个方面。

在接下来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中, 学者对胜任力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胜任力是个体潜在的特征, 与一定工作或情境中的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的绩效有因果关系, 认为胜任力是持久的潜在的个人特征;另一种观点认为胜任力是个体的相关行为的类别, 是“保证一个人胜任工作的、外显行为的维度”。虽然两种观点对胜任力的概念没有形成完全的统一, 但其对胜任力与组织成员的工作职位相关、与组织工作绩效相连方面达成了共识。

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其被引入管理理论之后, 胜任力方法日益成为研究创业者特质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 Chandler和Hanks在1993年首次在其研究中运用了创业胜任力这一术语。由于创业过程一般都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开展, 因此, 创业团队胜任力应运而生。创业团队胜任力是两个或多个人共同组建的创业团队, 在为了获得创新性的成果而开展的得到知识共享和资源保证的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胜任力。

3 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维度分析

3.1 创业经营管理能力

(1) 团队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合作和共赢两个方面。创业团队的亲情友情能够使团队在面对困难和矛盾的决策时, 通过激发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而使决策更加高效。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渠道拓展和创业利益分配的合理理解, 可以有效地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 组织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在创业过程中处理内部、外部和内外部矛盾的能力。团队内的内讧、团队间的不正当竞争等通常会威胁到企业的存亡, 因此有效地协调好这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3) 风险控制能力:主要包括对机会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 (4) 财务分析能力:包括对自身经营状况的有效控制能力。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 全面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创业导向

创业导向是创业团队解决问题与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管理实务上的具体表征。创业导向的创业团队能自主行动, 具备创新和风险承担的态度, 面对竞争对手时能积极应战, 面临市场机会时能超前行动, 从而避免了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措手不及。

3.3 创业资源

(1) 人力资源:包括对创业活动中人脉关系的使用、维持情况。在创业的过程中, 人脉关系具有举足轻 (下转第210页) (上接第201页) 重的作用, 然而对于刚刚走上社会或者还在学校内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 人脉关系往往比较少, 因此, 有效地利用仅有的人脉关系来开展自己的事业, 显得尤为重要。 (2) 资金资源:包括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的启动、增资的资金筹措情况。资金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企业能否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以及能否及时足额筹措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3) 信息资源:包括对创业市场信息和创业环境信息的认知情况。要获知信息资源, 可以通过顾客调查法、认知图法、小组讨论法等直接技术, 也可以通过文献查询、聘请专业公司等间接技术, 也可以通过同行、专业机构、政府部门等渠道进行收集。 (4) 技术资源:主要包括对本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化运作的认识情况。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其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于社会普通创业者要高, 因此, 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运作的情况下, 设置相应的技术壁垒, 形成团队竞争优势。

3.4 创业观念能力

(1) 创业项目:指适合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创业机会。好的创业项目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该首先认识到该项目的创业政策如何、盈利状况如何、投入资金多少、竞争激烈程度如何、市场前景如何等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使创业者具有其他好的能力, 可是创业项目不具有可发展性, 那创业也必将走向失败。 (2) 创业机会:指在创业活动中对技术机会、市场机会、政策机会的认知程度和把握程度。机会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捕捉和孕育机会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团队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发现和分析机会, 有效地抓住和利用某些有力的机会, 从而抢先占有市场。 (3) 创业计划:指对所有的创业活动事项进行总体的安排。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 是风靡全球的重要赛事, 国内的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 以后基本每两年举办一次, 可见创业计划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3.5 创业学习能力

创业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大学生创业者在自身专业技术相对于其他社会创业者占优势的同时, 应该持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 这样才能不断更新产品, 满足市场的需要。

3.6 创业品质能力

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自省自信和诚实热情两个方面。大学生接受的文化程度较高,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创业定位准确把握, 并且应该做到求真、务实。

4 结论

本文从胜任力的发展史出发, 综述了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的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 总结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维度主要包括创业经营管理能力、创业导向、创业资源、创业观念能力、创业学习能力和创业品质能力等六个方面, 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和鼓励,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 因此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胜任力的发展回顾, 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的维度和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创业团队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 2012 (12) :22-25.

[2]陈婷, 洪岩, 李轶鸥.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6) .

[3]苏海泉, 邵良杉, 余岚.基于灰色聚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综合评价[J].煤炭高等教育, 2011.29 (2) :85-87.

学生科研实践中的团队建设 篇9

【关键词】学生科研;团队建设;创新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求职竞争中,团队合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而我们现今的大学生在习惯了独立的学习环境之后,为了更加有优势适应即将到来的社会竞争,有必要进行一些团队合作。

二、学生科研的现状与意义

1.大学生科研的现状。2004年,我国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積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

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相当的薄弱。普遍的存在不会查文献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不足。可以说,当今的大学生科研的情况不容乐观。

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科研计划介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科研计划是为了进一步的方便大学生理解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并且更好的锻炼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自组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

3.安卓城院项目背景。本团队所选的安卓城院的项目旨在发布一个可以供新生更加方便的认识学校的环境以及了解学校最新的咨询所开发的基于智能手机安卓系统平台的应用型软件。

三、学生科研中遇到的难题

1.知识贫乏。对于第一次接触到的学生科研,面对陌生的编程环境以及操作软件,我们一脸茫然的面对这个工程。

Android手机是2008年出现的新概念,智能手机编程在很多学校刚刚开始教学甚至还没有开始。我们必须全部自学。

2.缺乏经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对于一个软件从系统设计到详细编码的全过程,在理论上都清楚,实际上具体到输入输出,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等,无从着手,也没有办法管理源代码。

3.缺少合作。大家彼此都是第一次参加科研项目,所以我们之间是没有过合作的。意见不统一是常有的事情,可以团结打游戏,却无法协作写程序,对团队协作缺乏认识。也不能很好的处理团队的冲突。

4.项目管理经验缺乏。缺少项目管理经验,无法控制时间和进度,项目拖沓,时间观念不强。

四、项目实践中的创新团队建设与意义

1.团队建立经历。我们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团队。当我们终于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时候,这个还年轻的团队却碰到了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团队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予以解决。而只有抓住影响一个团队正确发展的因素,才能领导一个团队去完成既定的目标。

2.团队协作。①团队沟通能力的培养。一个好的团队,很重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好的团队,能够清晰明了的表达出各自所持有的意见。成员之间面对不同的意见,应该共同参与,寻找一个平衡点而不应该引发恶性冲突,破坏团队之间的凝聚力。②团队分工。按照软件工程中的要求,参照软件设计要求和个人特点,分别安排了适应团员的工作。③团队精神的建立。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团队成员参加科研项目的计划,力求让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④对事不对人。一个团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无法避免的总有争吵与矛盾。当团队成员恶性竞争时,我们要抱着宽容的心态,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难处。在项目进行中,做决定之前,多沟通,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我们之间畅所欲言,把分歧放在台面上,大家集体讨论,投票决定。当做出决定以后,就无条件予以执行。⑤项目管理与团队。学生科研中,容易放松自我要求,对时间节点要求不严,造成项目失败。

由于我们都是学生,缺乏约束力,所以特别重视节点,因为如果有一次偷懒放弃节点,就会有第二次,项目进度就变成空谈。

具体到科研项目中,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要求,把握好具体的节点。严格的写好项目文档,在编码之前就构思好软件。

3.完成情况。最后小组完成了安卓城院项目,在分院学生中应用,得到了好评。

五、小结

完成了整个科研项目之后,深刻的体会到了科研项目对于自身的学习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提高自身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的学会使用这些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艳兰,安明硕.本科生早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江苏高教,2005(6).

[2]张颖香.刍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3]蔡浩.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

[4]乔万敏,刑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

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篇10

一、高校创业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创业教育实际中创业团队培养不够重视

近几年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 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几种创业教育模式, 但这些模式大都重在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或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全真的商业化运作, 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成立创业工作室为特色。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但对创业团队的认识比较淡漠, 对创业团队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够全面。

2. 团队成员组织结构单一, 跨专业较少

在现有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团队中, 大多以本班级同学为主, 也有的注重到了年级结构的均衡, 但本专业的学生参与多, 跨专业参与的少。这种组织形式虽然既保证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 也便于学校的管理;但创业活动仅靠某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创业团队缺乏与创业密切相关其他综合知识, 如营销、财务、管理等, 这就限制了创业发展的空间, 降低了创业教育及活动的实效。

二、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团队成员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 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 个性发展促进着创新精神养成。因此, 创业团队培养首先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其重心并非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是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增强积极创新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才是创业教育的真正核心, 也是创业团队培养的首要目标。

2. 培养团队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

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由一些因私交很好而在一起的伙伴或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团来共同创业, 多是由人际关系来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 可以说, 人际上的交集是成为群体性创业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条件。因此, 这种团队在成立之初就在机制上存有先天缺陷, 只有建立了科学运作机制, 创业团队才能规范长远发展。因此, 培养团队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 将现代企业制度移植到创业团队的实践运作中, 会避免创业团队产生分裂, 有助于创业团队的稳定与发展。

三、建立学生创业团队直接参与企业创新的商业平台

由于技术、人口、商业经济和世界的深刻变革,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众参与经济活动的新时代。开放、对等、共享及全球运作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法则。新的大规模的协作正在改变公司和社会利用知识和能力进行创新和价值改造的方式, 这种变革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尤其是以创新为生存之本的大型企业需要一定的内部研究和创新能力来确保它能实现外部技术的增值, 同时, 它们需要与外部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合作它需要通过商业网络寻找可以升级, 改造和销售的产品和技术。高校学生并不缺乏活力、智慧、求知欲和创新潜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结合愈来愈紧密, 高校由于具备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功能, 所以与企业有紧密的联系。基于以上几点, 我们可以认为高校拥有了培养学生创业和企业创新经营结合的土壤。学校应该积极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 学校应该建立由相关部门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机构。创业团队的组建要与学生社团、课程兴趣小组以及优秀生的培养结合起来。创业团队组建完成以后, 应该制定初步的创业计划, 这个计划的制订应该尽可能地遵循市场规律, 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高校的创业指导机构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创业计划, 另一方面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积极寻求那些需要外部合作尤其是高校学生创新合作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 要有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的参与即学生创业团队要参与到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合作的过程中, 这一过程对创业团队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创业团队与企业的初步磨合过程中, 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通过考察思考企业的需求, 适当的调整团队的创业计划与此同时, 学生创业团队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以模拟法人的身份与企业合作要防止学生创业团队与企业的关系演变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如果这样, 就背离了创业的本义。经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组织协调, 学生创业团队与企业达成一定的共识, 即可建立一个有合同保证的关系:以学生创业团队为主体, 由企业高校及学生共同参与的创业创新合作平台由此而建立。

四、结语

在高校开展就业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作为高校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在知识经济甚至数字经济已经在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 对学生创业团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变得尤为重要这种积极的探索必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乃至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和创业产生深远影响。

摘要:高校创业团队平台在推进创业教育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但仍存在问题及不足应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的问题入手, 明确了高校创业团队培养的目标, 并提出了加强创业团队培养的途径逐步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业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2) :31-34.

上一篇:实时视频拼接系统下一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