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2024-08-07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精选12篇)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1

我们发现, 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 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 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 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 启迪学生思维, 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 并分A、B层次编排,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 适应学生的差异, 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经过多年探索, 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下面简介该教法的一些原理与做法。

任何一个学生, 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 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 分层提高, 让尖子冒出来, 使多数迈大步, 叫后进生不落伍,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 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 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 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某一个性因素 (如数学兴趣) 发生变化, 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 (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其二, 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 变不会学为会学, 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 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的行动, 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 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 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 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 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 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 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 因材施教, 最终缩小差异,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 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 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 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达到教材基本要求, 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 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 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 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 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 抓住问题的本质, 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 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 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 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 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 (1) 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 举正反例反复理解; (2) 定义应用, 充分理解“化简后, 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 (3) 定义的拓广, 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 (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

安排作业时, 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 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 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 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 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 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 又前后连贯, 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 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 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 一般5分钟左右, 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 即下有界 (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 上无穷 (定向启发, 课外发展) 。

另外, 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 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 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 交给学生讨论, 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 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 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 这时, 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 改革考查方法, 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 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 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 拓深题40分, 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 B组学生实得分= (120分-扣分) ×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 (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

(2) 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 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 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 (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 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 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基础得到了巩固, 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 (如超级提问, 超级作业) , 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 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 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 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 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 一期一般进行两次, 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 可随时升级。调级后, 老师订出新的目标 (如各组的最低分数) , 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实验五年来, 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届实验班实验前均为同年级较差的班级, 但是, 2006年和2008年毕业的学生, 合格率均为100%, 人均分高于市15.4分和18.6分。尖于面不断扩大, 毕业时, 达40%以上, 在市组织的两次数学竞赛中, 实验班有两人获一等奖, 4人获二等奖 (实验班只有32人) 。

同时,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 毕业总合格率均高于对比班, 在实验阶段无一人违纪。

现在, 该教学法已迁移到了其他学科教学班和班级管理工作中, 越来越显示出它融教材、学生、教法于一体的特点。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2

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第二,结合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个阶梯,根据阶梯将学生分类,以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第三,结合学生的主观心理认识规律和客观的知识形成发展,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认识阶段的差异,依照认识论、实践论的原理对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促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融合到教材弹性中.

二、激励式阶梯教学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激励式阶梯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开展激励式阶梯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去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有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有些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找出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余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三、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具体做法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法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做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 “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 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 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实验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毕业总合格率均高于对比班。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4

一、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运用阶梯式教学法,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理解阶梯教育的精髓,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 制定合理的阶梯标准。下面是我根据数学能力拟定的数学学习阶梯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 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 并能明白今后的努力目标是C级标准, 因材施教, 最终缩小差异,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 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和学习习惯评估等级,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 教师辅导完成分级。教师宣布各级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A级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 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 完成练习题以及基本习题;B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达到教材基本要求, 独立完成练习题;C级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 主动学习星号题、思考题、数学广角等知识拓广性内容, 在完成习题中能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 同时挑战教师针对教材拓展延伸的思维训练题。并要求帮助A、B级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共同进步。一般来说, A级学生最好没有, 有也要控制极少人数, 并要专门指定C级学生对其个别指导。每个学习合作小组里面要合理搭配ABC各个级别的学生, 便于学生小组学习, 互助提高。

二、学习过程要阶梯有度

1. 备课设阶梯。

备课是关键。教师认真研究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一般来说, 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 保证A级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 使B级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 满足C级学生“吃得饱”。例如,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结构上记住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更要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它, 使A组学生能完成基本练习, 如 (40+8) ×25, 86× (1000-2) , 75×23+25×23, 625×103-625×3, 74×101, 43×99, 76+76×99, 98×101-98;使B组学生不仅做好基本练习, 还能够完成变式练习, 如48×23+48×26+51×48, 87×123-87×22-87, 32×47+32×52+32, 79×25+22×25-25;而对于C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发展练习, 促使学生灵活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 如230×13+23×70, 66×34+33×32, 6666×2222+3333×5556, 编题练习, 37× () -65× () 等内容, 达到对乘法分配律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安排作业时, 可设置以大部分基本习题为主的基础题;以基本练习和综合训练习题为主的综合题;以完成基本题和综合题、附加思维训练的超级题, 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级别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教学始终。

2. 学习活动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 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创新。就新授课而言, 不同的学习时段, 对三个级别学生学习要求也略有不同, 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应该达到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并引导学生思维向更高级别去努力。在时间的安排上, 第一、二个级别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 一般15至20分钟。这样能保证A、B级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 一般3分钟左右, 使C级学生学有余味, 课外发展。

三、评价管理要激励跨梯

管理要高效和实用, 就要充分把学生发动起来。与学生一起制定好管理细则, 升级标准, 分配好管理任务, 条件成熟就让学生轮流担任管理记录的小组长,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实践来看, 学生都希望能获得较高级别的认同感, 作为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在B级和C级中, 可以设置相应的星级来引导学生努力方向。比如, B级达到几个星级后就能升上C级, 而C级学生也能向更高的星级迈进, 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奋斗方向。运用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学生目标具体, 升级适度, 让学生学会自觉发展,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创造精神, 使学生有成就感, 易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自我评价, 并不断成长。

摘要: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和积极成长, 但是不同的学生, 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不同的层次。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自身发展水平, 了解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临近的下一个阶梯目标) , 并在教育教学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为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而奋斗, 就是运用阶梯式教学法的目的。

关键词:阶梯教育,思维训练,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参考文献

[1]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M].北京:朝华出版社, 2010.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激励对策

与其他学科学习相比,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更加难以跟上班集体学习的脚步。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家庭、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探讨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激励措施。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6

一、激励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条件

激励式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其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的根本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摒弃其固有的教学思维。 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在教学当中所做的活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原有的应试教育的填鸭式灌输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进行充分地考虑,以此来制定出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激励式教育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

二、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

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其首先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充分地了解。这是能够有效地实行激励式教学方法的一个前提。具体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教师要对自己所要教导的学生进行深入考察,在自己心中通过对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把握,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评分标准,划分出优良中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于学生能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激励,从而刺激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态度有一个彻底的转变。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有效地讲述激励式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使学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让他们转变之前的思想。让他们可以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让他们的成绩和综合能力有一个更好的提升,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快地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班级整体学习水平上升的一个目的。第三,在激励式教学方法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考试、测验以及其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核,然后由学生对所分的组别进行自由申报,最大程度地刺激他们学习的欲望。

2.剖析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新课改之后的教材进行深入剖析,熟练掌握教材当中所规定教授的基础知识,是教师能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使用激励式教学方法的一个保证。在进行新课引入的过程中,教师所选取的课题引入要具备一定的悬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大多数学生,务必做到深入浅出,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材当中所规定的重点内容,要做到精讲细讲,然后让学生做一定程度上的练习。对于学生进行充分地启发,让他们自行思索和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更能增加他们学习初中数学的信心。

3.师生互动,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实施激励式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具备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实施起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以往的师本位的教学思想,要确定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板书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对于产生疑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解答,从而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要做到为人师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到为人师表的内涵,他们和学生的内心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情感上的投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两者之间的隔阂。第三,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叛逆的年纪,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用一个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不是对学习产生厌恶。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7

一、数学激励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一) 激励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能够激发人心的内心动力朝着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前进, 老师在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学的时候, 学生的精神会得到很大的鼓舞, 进而朝着老师的目标去前进, 而且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依赖, 更加有自信、努力的去进行学习。作为老师都应该学会去激励学生, 将鼓励和爱心带到教学当中, 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鼓舞的环境下学习, 对学习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这样对于学习的渴望会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动力, 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激励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应用激励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吸引力。在激励式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学习, 这样就带动了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狂热性。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精神就会在上课的时候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点, 对于老师提出的任何的学习要求都会按部就班的去进行[2], 比如对于学习二次式没有兴趣的同学都会很努力的去了解二次式根的几种情况。

二、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

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 在激励式教学的时候应采用分层次的激励教学模式, 老师的备课、讲课、作业布置和作业检查都应该分层次进行。有以下几个步骤值得注意。

(一) 学生的层次激励

在初中数学教育的时候,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先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 按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潜力等, 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智力和学习表现各个方面, 一般划分为3层较为合适, 优等、中等和差等, 为后续进行激励教学提供前提。

(二) 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

学生的层次激励完成以后, 老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对于优等生应该要求其熟练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在深刻的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点后要进行发散思维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并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则要求其熟练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性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一定的创造力;对于差等生则保证其能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 对于差生的要求应该是能够熟悉各种的位置关系,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的应用;对于中等学生还要会进行关系的判断, 熟练的应用和计算;对于优等生则要将圆的知识得到发散, 应用到圆与直线、圆与圆等问题的结合, 创新发展。

(三) 教学内容的层次激励

在教学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式的激励性教育, 由难到易, 从简到繁, 层层质疑提问, 层层解决问题, 带动学生进行层层思考与探索。差等的学生在了解了基础知识后引导他们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 步步带动激励学习;中等生在学习一定程度后对学习优等生的知识也可以得到开发和引导。这样能够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 并且激励学生往更高层次的学习上前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作业和辅导的层次激励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安排, 分为基础性、提高性和发散性。差等生主要是复习基础的知识运用;中等生则是灵活运用加上一些提高性的问题, 优等生则是提高后加上的创新和发散问题。例如学习到方程解的问题时, 差等的只需要讲一般的二次函数解决就可以了, 中等的就还要解答一些带有一些附加的值的范围的函数问题, 优等生发散到了一些特殊的根式方程或更高次幂的函数解答问题。这样的题目适合了不同层度学生学习的能力, 而且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还可以逐步的提高。教师在进行作业辅导的时候也各有重点, 使学生学习知识后进行消化和提高, 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注重了学生的特长发展, 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 考核的层次激励

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考核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层次的考核让学生都能够尝到学习后成功的喜悦, 并且激励出自己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 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在分层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次出考核试卷, 分别命题, 差等的以基础问题为主;中等的以基础加上一定应用和创新;优等的则是加上一些发散和综合问题。在不同的需求下, 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层次都能够刻苦学习, 取得该层次内的好的成绩并得到提升,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总之, 数学的激励式教学方法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针对性学习的目的, 体现了人文化教学的意义, 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层次式激励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摘要:激励式教学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是以人为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本文阐释了数学激励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并依此探讨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式教学法,意义,步骤

参考文献

[1]谢之文.浅谈激励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2010, (12) :62-63.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8

1 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改革的必然性

1.1 传统越俎代庖, 强迫圈定或限制式的教学,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高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 有自主意识, 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辨别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双杠教几个动作, 立正、稍息、齐步走, ……这个项目换那个项目。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今天学铅球, 不喜欢铅球, 我非让你推……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教学, 整个课堂教师成了主体, 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1.2 高校体育盲目追求近期效益

授课内容单调、刻板, 过分强调传授运动技巧, 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课堂又是半军事化管理, 学生被动服从。因此, 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掌握不能通过自身运动能力来完成, 身体素质无法提高。考试又以“三基”为中心, 衡量学生健康标准, 也以掌握“三基”的多寡为标准, 造成大部分项目无法终身受益。

1.3 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教师不注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统一教材, 统一的进度, 统一的教学方法, 统一考试形式, 一味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 不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和分类指导, 易造成千人一面和同一规格的人才模式。从上课请假人数, 情绪反应、积极性, 课后测试以及学期考试成绩看, 已反映学生变成惧怕瞬息万变, 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 按图索骥心理的人。

因此, 转变教育角色改革教学方法, 创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已成了时代赋予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 各学科的横向联系日趋密切, 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如果对教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固循守旧、故步自封, 不能积极、自觉地采取各种方式尽快提高能力, 就不适应角色转变、不能有效的适应时代的改革步伐。

1) 立足本专业素质,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为人师表, 敬业爱生,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人才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接受计算机、外语培训, 及时了解和掌握时代脉搏, 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促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身心发展和学生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一些开放的、活跃的、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因此, 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避免随意现象, 若勉而为之, 只怕“车毁人亡”, 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国家带来损失。

3 因材施教, 创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3.1 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愉快情境:如教学场地器材放置井然有序, 安全合理, 图形新颖;教师举止仪态得体, 谈吐风趣, 精神饱满, 课程的内容设计新颖巧妙, 节奏张弛相间, 教法别出心裁, 表情含蓄诙谐, 表扬、鼓励、批评恰如其分。有这样的课堂气氛, 学生每次进入教学场地心情舒适, 精神振奋, 情绪积极、愉快,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

3.2 结合实际, 创建激励导向为主的教学质量体系

以新的人才质量为标准,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目标以监控手段为辅助, 完善教学工作的扶持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教学管理密切配套的学生指导体系, 促进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和引导型转化。改善体育教师劳动待遇, 提高教师组织课余锻炼的积极性。

3.3 改革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的方法

实行教考分离, 考试方式灵活多样, 考核内容要向综合应用能力转变, 综合测评、评优、评奖都要充分考虑个人的技能表现和特长贡献,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比如:1 500、3 000m耐力好的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却较差, 艺术体操较好的学生速度、力量素质却较差, 但不能认为这些学生不合格。

因此, 要结合大学生合格标准, 制定一种既突出健康又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 参加课外体育锻标积极性和便于操作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 并与考试、达标有机结合的体质检测卡来指导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4 学生为主体, 激励为导向, 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

4.1 体育课要转变学生角色大大突出人性

人是本体, 学生是主体, 体育教育应围绕学生, 改革教育手段和方法, 甚至组织形式, 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对开设体育必须课的年级, 打破班级或年级界限, 学生围绕不同兴趣和技能水平自愿组成专项班, 比如篮球快班、篮球基础班、乒乓球提高班、普及班等, 并自然地由校、系、班级体尖或高年级同学为骨干, 或指定组长, 加强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 提高练习强度, 形成以老带新, 优势互补的学习集体。三年级选修班, 在教师指导下, 自行组织、训练、竞赛。

4.2 建立各种项目的协会和培养一批学生体育骨干

以校运动为主线, 建立各种运动俱乐部, 引导学生开展班与班、年级与年级、系与系、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观赏、体育讲座等娱悦身心, 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4.3 抓住有特色的代表队

代表队是高校优秀的体育人才, 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器材、设施、科研的优势, 把有运动天赋和运动才能的大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 这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的使命。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刘易斯、约翰逊, 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美国NBA球星大都来自高校。

4.4 设立裁判协会, 是各项竞赛活动开展的有力保证

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 使学生学到真正所需的知识, 掌握实际操作经验, 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调动高校教师专项辅导积极性。

4.5 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 使学生健康发展

在竞赛对抗中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动机, 训练独立学习的能力, 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竞争、协作、适应能力。如在开展足球比赛时, 两队对抗, 队与队之间要积极竞争, 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求, 不仅需要技术和战术的有效使用, 而且必须依靠全队整体努力, 各队队员之间默契合作, 互相帮助才能取胜, 不能无组织无纪律的单兵乱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适应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5 小结

素质教育要溶于体育工作中, 作为体育工作者, 在工作中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增强责任感。改革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中心, 应从当前国家、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促进个性的发展。改变了教学方法, 转变了教学角色还要改革课的内容和评价体系。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处世, 将来敢于面对挑战, 把握时机, 打破常规,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摘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而人的培养过程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 良好的教学环境, 更需要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 高校体育不仅要改变学生围绕教师转的模式, 开发学生潜力和积极性, 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开拓, 独立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个性发展,角色转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季克异.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N].中国体育报, 2001-06-12 (7) .

[2]季克异.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主动适应素质教育需要[J].中国高校体育, 2000 (5) .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9

一、结果与分析

1.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主观因素, 从生理负荷量进行观察, 普通运动员缺乏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技能也比较差, 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使运动员对游泳失去信心, 以致影响游泳课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客观因素, 运动员的年龄比较小, 从5岁到10岁的运动员基本上对水温就适应不了太长的时间, 正常一个运动员游到90分钟以上, 而这些运动员只能游泳60分钟就得进行各种样式的休息与调节, 受身体年龄的局限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馆内的环境。

2. 游泳激励法的训练实验及分析

在进行为期30学时的激励式训练法的训练实验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游泳技术达标测试, 以检验训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三项测试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P<0.01) , 由此看出通过激励式训练, 运动员可以快速的、熟练的掌握游泳技术, 从而保证游泳训练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采用激励式训练的过程中, 要掌握由易入难的原则, 不断激发运动员主动学习游泳技术的积极性, 如将出发技术的整个动作分解为准备动作和入水两个独立的环节。对于每一个环节可以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条件, 每一次变动条件时都与运动员进行讨论, 消除每一位运动员的疑惑后, 采用各种不同游戏进行练习, 以提高运动员对单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速度。待动作熟练后, 再将两个动作结合起来, 再设置一定的条件, 与运动员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两个动作结合起来, 待其独立思考完后, 让他们进行尝试、鼓励, 并及时予以纠正, 直到所有的运动员都能顺利完成整个技术动作。

3. 激励式训练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训练中保持运动员学习游泳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能仅仅为了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 就违背正确的游泳技术训练的规律。要设置适当的条件, 布置适量的任务, 不要将难度设置得过高, 否则就无法让每个运动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体会游泳运动的乐趣, 这样就容易挫伤他们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 更无法完成训练训练任务。

二、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第一, 激励式训练法主张让运动员在教练激励下主动地去探索, 自行发现问题, 掌握原理、原则和学会如何学习的一种训练法, 其目的在于尽量发展运动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他们在学习游泳技术的过程中, 能够主动地进行研究、深讨和创造, 在自我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游泳技术。实验结果显示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 在激励式训练的训练过程中要遵循训练的基本规律, 循序渐进的进行, 这样既有利于保持运动员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 而且还能使运动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时后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样有利于他们积极配合训练, 从而有利于激励法的进行。

2. 建议

第一, 在针对运动员心理、生理特点, 在游泳技术训练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游戏, 把游泳的某些技术动作加到游戏当中, 这样不仅能活跃训练气氛, 而且还可以激发运动员对游泳运动的兴趣, 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掌握游泳的技术动作, 以便更好得完成训练任务。

第二, 游泳的准备工作是完成游泳训练任务的前提, 在激励式训练过程中, 合理布局游泳场地与器材,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氛围会使运动员充分享受游泳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有利于促使他们向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挑战, 对全面的掌握游泳技术非常有利。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本溪市少儿游泳培训班的游泳技术训练中运动激励法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激励式训练在游泳训练过程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条件, 激励少儿积极参与训练, 不仅有利于调动少儿在游泳技术学习中的主动性,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

关键词:游泳训练,激励法,少儿

参考文献

[1]郑美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8)

[2]向岚.合理使用教师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3]王同柏.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 (4)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激励式教学,小学语文,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最主要的因素,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很枯燥乏味,所以学生难以表现出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汲取知识,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升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激励式教学,教师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汲取。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一些教师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教材进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不够全面,学生仅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很难有效地学好这门语言学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长时间地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

(二)小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意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始期,因此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导致学生很少在课余时间中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很难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基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比较薄弱,而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就有了一定深度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自身语文成绩以及能力的提升。

二、激励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的优越性

一些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是语言学科,所以语文的学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只要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以及背诵部分课文,也能在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对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在小学语文中应用激励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自身语文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从而带动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很难对教材的一些文章的主旨有正确的了解,这样学生就会失去继续思考的兴趣,而通过激励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有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使学生可以继续地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激励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的有效性策略

(一)改进原有的教学形式

在教师所采取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新型且更受小学生欢迎的教课形式。例如在讲解《理想的风筝》这一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进行教学,这篇课文讲述了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努力的奋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都写在风筝上,然后师生一起放飞这些风筝,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就是你们理想的风筝,你们需要努力去追求,去实现这些理想,让理想的风筝在蔚蓝辽阔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深刻启发,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理想这一词语的重要性。

(二)在讲课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讲课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师生之间互通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导致课堂变得沉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所讲课文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氛围,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从容决定是否需要放慢讲课的步伐,这样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表现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通过激励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燕.加强激趣教学,彰显高中体育魅力[J].考试周刊,2013(01).

浅谈幼儿园激励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儿;激励;激励式教学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天真善良、聪明活泼、能歌善舞的快乐天使,他们进入幼儿园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而进入幼儿园的3~6岁的幼儿们,他们心理及生理的成长特点是比较喜欢颜色鲜艳、有特色的事物,他们的好奇心强,无意识的模仿能力也较强,自制力较差,比较容易随心所欲、童言无忌。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言传身教地做好幼儿的榜样。

一、生活中的激励

具体而针对性强的激励是引导幼儿正确学习的基础,真情投入的、细心而持久的激励是幼儿进步的前提。

激励是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和以后入园的每一天持续进行的。如每次在门口迎接幼儿的时候,就是激励幼儿的开始。如微笑地蹲下来张开双手迎接并拥抱着幼儿,温柔地对他们说:“早上好,来我们挥挥右手,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吧!”对于能规范地说出的幼儿就需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说:“你做得真棒,顶呱呱!”而对左右手暂时不能分清的则需及时纠正,并宽容地激励幼儿说:“你用左手爸爸(妈妈)挥手再见真不错,可以换成另外一只的右手,像老师这样跟爸爸(妈妈)挥手再见就更棒了!”而对于幼儿不挥手再见的情况,则需要细心观察幼儿是否闹别扭了,教师可以体恤地询问:“你还不愿意(暂时还不想/不会)跟爸爸(妈妈)挥手再见分开,是吗?没关系,来,教师帮你抬起右手跟爸爸(妈妈)挥手再见,好吗?”做好后依旧激励幼儿说:“真能干,你愿意/会在教师帮助下跟爸爸(妈妈)挥手再见,下次自己主动挥手再见就更能干了!加油!”在告别父母后,教师还可以接着跟幼儿进行牵左右手的训练,配合着自编说唱:“行人靠右走,宝宝走在老师的右边,老师的大手牵着宝宝的小手,大手的右手牵着小手的左手。”这一系列对幼儿的语言激励和行动示范下来,使幼儿在踏入幼儿园的时候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平常生活中的细节、习惯,让幼儿不光能在课堂上学习,平日生活中时时刻刻,四周环境都是学习的教程。细心而持续的激励让幼儿能切身体会到幼儿园学习的乐趣,为幼儿的课堂进步打好基础。

二、教师肢体语言的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肢体语言及行动上的激励能让幼儿从内心感受被爱的温暖,增强自信心,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肢体语言比口语更能表达情感,对他们来说,动作比语言更易于理解和模仿。如在学习书写数字1、2、3时,面对握笔姿势正确的幼儿,及时地提出表扬,可以带头给予鼓掌激励。对正在努力进步中的幼儿,针对性地寻找原因,微笑着安慰他们,细心地手把手指导,对每一次努力向标准靠拢的进步,都应该及时地提出鼓励。教师可以说:“你真棒!顶呱呱!继续努力,做到更好,好吗?来,自己给自己竖个大拇指表扬下吧!”教师可以边说边带头教幼儿做表扬的示范手势。这些看似微小的激励细节,都是对幼儿幼小心灵的一次引航。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鼓掌,一个举起大拇指的手势等远比单纯的语言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鼓励﹑期待和肯定。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幼儿都有皮肤肌渴症,教师激励性的接触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各种各样的体态激励语言更能有效地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感到亲切温情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和鼓励,更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在课堂上,教师运用丰富的手势﹑姿态﹑表情﹑身体移位等肢体语言为和幼儿交流,也是对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做出具体而有效的肯定,进而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使他们能较好地进行自我学习。

三、平时活动中的实物激励

平日活动中,教师的实物激励更能给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渴望和兴趣。

真正能触动幼儿并激励幼儿不断进步的,除了生活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行为外,更应该有平日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激励性实物,包括传统的小红花、奖状,还有糖果、饼干等。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快乐、认真、进步的视频或相片。幼儿一天天学习,一天天成长,每一个经历,每一次的进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激励陪伴,这样才能深深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渴望。

数学激励式教学方法 篇12

关键词:网络,激励式,大学英语,自主学

1 概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英语教学,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因此, 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

2 激励式自主学习

激励式自主学习是一种起源于人本主义, 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新的教学理念, 它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2]

激励式自主学习是新型的学习模式, 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Henry Holec最早将自主 (autonomy) 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 开了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先河。他[3]提出:学习者自主性是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 是一种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Litt le[4]则认为, 学习者的自主性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内容的心理联系”。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 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是学生在了解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 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 评估学习效果的过程。[5]

3 网络环境和激励式模式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1 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物质环境 (电化设备, 英语资源库, 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教学改革的深入, 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首先由于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支持力度的不同, 所以在网络环境的基本构建中程度也不同。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语言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 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者。在活动中, 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实行自我管理, 但可作“学习者”参与其中, 共同讨论。 (五) 学习效果的监督评估者。教师可以采用填写自主学习报告、网上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讨论、BBS交流、E-mail联系等方式进行监督评估。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为此教师不再只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和传授者, 还必须拥有信息化的教学理论和技术来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引导, 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对语言学习所持有的观念、态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二) 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参加培训、国外进修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建构多种学习平台,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 强化教育信息意识, 注重各种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 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作业, 任意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 并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 进行网上教学.

3.3网络环境和激励式模式下大学英语的学生角色

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学生角色更鲜活, 更富于创新, 更有生命力。 (一) 提出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摆脱对教师依赖的主导者 (二) 从自身角度分析案例和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的参与者。 (三) 互相传递知识、信息, 信息传递者。 (四) 对别人的分析提出质疑和挑战的人争鸣者。 (五) 合作者要善于进行合作学习的合作者。

学生通过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能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端正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 (二) 科学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电化设备的完善参差不齐, 英语资料库的建设水平高低不等。其次。 (三) 灵活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 精心挑选自主学习的资源。

随着近几年高校学员的扩招, 学生数量的激增, 也使原有的教学资源变得匮乏。最后, 网络教室的管理过于松散, 使学生的学习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一些学生在网络教室里被丰富的网络内容吸引, 而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首先, 各高校要加大对英语网络资源的投入, 更新旧的设备, 扩大网络覆盖的范围。或者也可以采取企业投资的方式来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建设。其次, 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 加深和扩展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分门类, 分专业, 分章节的分配给每个参与的教师, 使资源库的建设达到最大的优化。同时也要注意平时上课时的积累和融合。最后, 加强网络教室的管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并且在网络教室内进行必要的内容的隔离, 例如:网络游戏, qq聊天, 电影娱乐等。使学生只能登陆自主学习的网站。这些硬措施,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初期是很必要的。

3.2网络环境和激励式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师角色

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 教师不再只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和传授者, 教师的角色更多样、作用更重要,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自主学习的激发鼓励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维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建立信心, 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二) 语言信息的处理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将收集、整理的资源素材分门别类传递给学生, 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 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 (五) 认真评估自己的学习。

4 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在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道路上应该继续探索, 努力进取, 不断开发新型学习策略, 使之更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 Issues and Problem[M].Dublin:Authentic.1991.[2]Little, 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 Issues and Problem[M].Dublin:Authentic.1991.

[3]Holec, H.Autonomy in Fo reign Lang uage Learning[M].Ox-ford:Perg amon Press, 1981.[3]Holec, H.Autonomy in Fo reign Lang uage Learning[M].Ox-ford:Perg amon Press, 1981.

[4]Little, D.Learning Autonomy 1: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 1991.[4]Little, D.Learning Autonomy 1: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 1991.

上一篇:供销系统下一篇: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