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态语言教学(通用6篇)
美国动态语言教学 篇1
所谓动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各要素的动态稳定关系及其结构形式。它包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依据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 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 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复合式,变单选传授知识为师生互动。近些年来,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交流工具,是社会发展传承不可或缺的信息转换手段。而英语语言学作为全球化、科学化的产物,起着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作用。因而,国内外院校把英语语言课程设为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学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动态,明晰语言内部及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提高处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开拓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新视野。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对语言能力的把握和学术研究的深度及广度的探究中应对自如。目前,针对大量非英语国家移民和留学者的涌入,尤其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开办了门类各异的语言培训机构,旨在短时间内使国外留学者克服语言障碍,从而实现语言的畅通交流。
一、我国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重内容,轻形式
语言理论与语言学习相互融合统一,语言理论指导着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以熟练掌握其理论为前提,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英语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的语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对自身语言特点包括语音、词和句子结构及语义的研究,这为基本语言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语言学也涉及了与其他学科间关系的理论论述,很少有学者把语言理论学习与语言在其他学科的外显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很难从宏观上把语言、文化、社会及风俗习惯跨学科式地联系起来。蕴含如此广泛的理论,势必造成课程中的词语晦涩难懂,怎样把过于抽象的学科术语讲授清楚,怎样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这些已经成为当代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2. 教学方法守旧
注重基础理论传授,使得语言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上缺少小组互动、分组讨论及探究讨论学习方法的融入。学生对知识的输入受其自身语言习惯的限制,领悟能力大大降低。J. L. 奥斯汀提出了语言与行为合一的语言分析理论,J. R. 塞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言语意向性观点,使言语行为理论具备了向社会行为研究领域拓展的能力( 王一琼,2014) 。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动态结合,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已成为21世纪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
3. 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阻碍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语言学课程成绩评定以平时分加上期末试卷成绩构成,而期末试卷成绩又对学生的总体成绩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更注重应对期末考试的学习策略。这势必会影响日常的教学活动,并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针对英语学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学生畏难情绪大、学习主动性不高、思维拓展能力得不到加强等问题,当下的英语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的语言教学模式,科学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已经刻不容缓。
二、美国动态语言教学的特点
1. 恪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美国语言教育机构认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认同,并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丰富自身对知识的构建。而教师要辅助性地借助于动态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把当前所存在的知识和学生有意识的认知框架系统地结合起来,是语言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过程的自我驾驭能力。同时,建构主义也产生了类似的语言教学方法,其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理论的应用,加速了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进程,提高了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地为未来的职场服务。
2. 课程设置注重兼顾职业性和应用性
美国语言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为: 在一定的语言课程基础上,附加相对职业性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所占比例为总课时的50% 以上,平时的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进行办公室软件操作,这样毕业生可以在行政办公室经理、行政助理、执行秘书、打字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中就业。同时这些语言学校,大多致力于专业英语教育,比如开设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学生可以获得外贸业务联系、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合同跟单及公司文件处理技能。着力开展“定单式”“定向推荐式”“委托式”等教育,侧重学生的“形象礼仪培训”“贸易谈判技能培训”“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商务英语中高级口译技能培训”等项目的设置。另外,美国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出灵活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也有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共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展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三、美国英语语言教学对我国英语语言教育的启示
1. 树立“以动态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动态”顾名思义,即身体力行,活络心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就是对所学事物的组织者、构建者。教师科学地引导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语言认知。因此,一定要摒弃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化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去实践所学知识,并凸显自我价值。每位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前,都应设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计划围绕着目标前行,目标是方向,其结果是使学生能有效掌握知识,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我讲什么”转移到“学生学什么”,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心理认同,形成更高的自我解决语言问题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我国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在课堂上,“动态式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式学习。如“模拟谈判”“模拟法庭”,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社交、学术技能的发展。在动态学习中,学生能不能体验到学业进步的快乐,对自我知识构建具有充实的满足感,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教师也应该以此调整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语言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的结合
当学生完成某一语言内容的学习后,应为他们提供见习机会和时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分段、分类、分流等实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从而在实践体验中迸发出更多的对所学知识的再认知。同时,在学期的考核方式上,可以实施全过程考核,即把每次的实践成绩、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测验成绩累积起来。如此会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出该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 加大学生社会化证书培训的力度
应用性语言教学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方向性强、满足全球化职位需求的各类人才。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语言教学分科较为详细,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实用翻译等。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从业方向,完善进入各类职场的准备工作,合理介绍一些有利于就业的职业证书,如BEC证书,报关员、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及各类翻译证书,并提供证书考取的指导意见。职业证书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加快教师职业技能更新
美国学校很注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坚持对教师进行新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以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能方面为例,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包括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制作合成性图像、图表资料,能够使用获取信息的新工具,如地方和在线资料库,增加具有双师资质的专职英语教师,同时加强本院校教师岗位的培训和进修,使更多的复合型英语教师为语言教育发展服务。
通过对美国语言教学情况的研究不难发现,美国所采用的动态职场性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区域性、专职化服务。因此,我国语言教师必须要转变思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实施适应工业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英语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灵活就业,不拘泥于专业学习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培养当代适用性的人才。
美国动态语言教学 篇2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1.电子商务的前身
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美国已经尝试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改进商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其中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电子数据交换(EDI),这一系统在交易频繁的美国食品生产和汽车制造业的使用较为广泛。但EDI交易系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系统构成昂贵、使用仅限于客户和供货商之间(将最终的用户排斥在外)等等不足之处,当在EDI、Intrane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网站的电子商务出现以后,立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取得了指数级的增长速度。美国总统办公室在谈及电子商务时指出“Internet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加入到电子市场并取得丰厚的回报,这种商务交易的新形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电子商务的定义
跨太平洋电子商务对话委员会19的白皮书指出:“简而言之,电子商务是以一种电子模式进行的商业服务交易”。世界上最富裕的29个国家组成的OECD组织将电子商务定义为:“指所有基于电子数据(文字、声音和可视画面等等)交换和处理的商业交易活动”。欧洲信息技术实验室则将其归纳为“通过电讯网络进行价值交换的商务活动过程”。
“动态漫画”:美国漫画的新潮流 篇3
“动态漫画”的兴起
“动态漫画”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类似动画视频的短片。在原有漫画图片的基础上,加上镜头的推拉摇移,里面的人物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最后再配以旁白、对话、音乐等各种音响效果。
如果追溯“动态漫画”的历史,去年刚刚被迪斯尼收购的惊奇漫画公司可谓是其鼻祖,早在上世纪60年代惊奇就在电视中播出过具有类似视觉效果的卡通节目。不过,当时这样做更多是为了降低动画的成本,这样的短片只能称为“动态漫画”的雏形。
被业内认可的真正的“动态漫画”出现在本世纪初,在《折翼圣使》这样的独立作品中,“动态漫画”的形式首次得到展示。2005年,狮门电影公司制作了《电锯惊魂》的动画版,这是第一部从电视或者电影品牌衍生而来的“动态漫画”作品。后来,华纳兄弟为了配合《黑暗骑士》和《守望者》电影,制作了一些由其漫画改编的“动态漫画”,并且首次把这种新颖的形式命名为“动态漫画”。
今天,“动态漫画”的市场主要由华纳兄弟、惊奇娱乐、MTV公司等少数几个率先进入该领域的美国公司所垄断,一些新作不断推出,比如蝙蝠侠、超人、守望者、史努比等等。
“动态漫画”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传统漫画数字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动态漫画”有以往纸质漫画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
首先,动态效果和声音效果的加入,大大丰富了传统漫画的表现力。虽然截至目前,在“动态漫画”中出现的动态效果几乎都是人物肢体小幅动作、光线烟雾变化以及镜头的推拉摇移等最简单的动画,但它仍然颠覆了以往读者对漫画观感的概念。
其次,作为数字产品,“动态漫画”让漫画的存储、携带和阅读更方便。
再次,“动态漫画”的制作成本低廉,这使其在定价上可以比传统漫画更有优势。绝大部分“动态漫画”是根据先前已经刊载过的纸质漫画改编的,这决定了“动态漫画”的成本其实非常低廉。成本降低使其在产品定价上也颇具竞争力。拿惊奇公司的《蜘蛛女侠》来说,它一共有5集,每集10到12分钟,在iTunes上每两周发布一集,每集的定价为1.99美元。这一价格比美国大部分纸质漫画的2.99美元和3.99美元便宜了不少。
不过,“动态漫画”和传统漫画相比也有一些弊端被人们质疑,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破坏了传统漫画的两种开放性:在画面间联想的开放性与阅读速度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漫画的重要特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漫画相邻两格的时候产生各种联想,但在“动态漫画”中,所有中间状态都被导演设定好了,这使得读者的阅读因缺少了某种动脑的情趣而变得相当枯燥。另外,在阅读传统漫画时,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进行,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看得细一些、慢一些,觉得不重要的地方可以一扫而过,但“动态漫画”却强迫每个读者必须按照它所规定的速度来推进剧情,这也泯灭了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个性化行为。
“动态漫画”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动态漫画”因为具有上述的优势,的确赢得了一些市场。华尔街的一份期刊这样评论道:华纳兄弟尝试了一种利用公司漫画资源创造新价值的方法,他们创造了一种能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的视频形式的漫画。在DVD的销售不甚景气的今天,这种方法可以为其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但另一方面,“动态漫画”又因为具有上述的劣势,也有不少人对其提出了质疑。创意咨询师Geoffrey Long认为:“动态漫画”毫无疑问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品,但它们在市场上可谓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正试图满足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市场需要。虽然在形式上“动态漫画”兼具动画和漫画的特点,但相比这两种传统娱乐品,“动态漫画”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优势。一些评论家更是一针见血地问道:当漫画加入了声轨和明显的镜头运动时,它是否还是一部漫画呢?
美国动态语言教学 篇4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国际交流越趋频繁,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尤其显得重要, 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具备英语能力的人才, 而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也将英语作为进入职场的一个硬性标准。近年来,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扩大, 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下降, 英语教学质量随之下滑, 英语教学也因此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职校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兴趣等特点;相比普通高中生, 中职生少了升学上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业所带来的困扰, 因此个性上中职生较为活泼, 爱好广泛, 崇尚自由和时尚, 不喜欢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课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灵活选取教材内容, 有较强地课堂活动组织能力, 为学生提供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还能学以致用。
二、美国语言教学的“5C”标准及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1993年美国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和美国西班牙语葡萄牙教师协会获得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资助, 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了新外语学习标准。这些标准的最终目的都在于通过外语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 并能通过文化的异同理解文化的相融性。因此, “5C”标准更注重的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解读真正的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避免了语言交流中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一) 关于“5C”的概念界定
“5C”代表的是以5个C开头的英文单词, 分别是:Communication (交际) 、Cultures (文化) 、Connections (联系) 、Comparisons (比较) 、Communities (社区) 。它们的含义分别如下:
1、Communication (交际) 被视为美国的“5C”标准中最重要的项目, 作为语言教学中的核心目标, 它要求学生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也就是能够参与对话、从对话中获取信息并提供信息, 并能够使用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及思想。
2、Cultures (文化) 指的是学生学习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的环境, 必须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来获取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习并理解目的语国家或民族的各种文化。
3、Connections (联系) 强调的是各学科的相通性, 学习外语也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其他学科, 让学生获取多元信息。
4、Comparisons (比较) 指的是通过语言或文化的对比, 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 帮助学生对语言及文化的理解。
5、Communities (社区) 指的是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社区活动中使用语言, 在校内外将语言真正作为一种工具, 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
(二) “5C”标准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几点启示
语言“5C”标准突破了传统功能大纲模式, 对语言学习原则提出了整体交流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外语教学以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成为美国当代最新语言习得理论, 也是美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注重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的语言实际操作能力, 这恰恰是“5C”标准的指导思想, 从单纯教授语言形式转移到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2、渗透多元语言文化的理解和比较
外语教学即语言教学, 而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二者密不可分。让学生接触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提高学生欣赏多元文化的品位与审美情趣, 了解外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而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学会恰当把学到的外语文化知识应用到文化交流中去,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摆脱传统的教授语言模式。
3、加强学科间联系
以往的英语教学常常以单一的语言教授为主, 忽视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必然联系, 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和知识面狭窄。当外语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时, 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富内涵和活力, 学习效率也相比单纯的语言学习高, 因为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使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环。借鉴“5C”的相关知识目标, 我校的艺术专业、服装专业可以结合自己专业介绍中外文化象征。教学中加入与他们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元素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挖掘了他们的学习英语潜能,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积极参与国内外多元文化活动
注重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生活及其价值观念。教师既可以通过外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 又可以通过现代化科技如计算机、互联网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建立多元文化社区, 从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外语文化信息, 开展或参与多元文化的交流活动, 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现代文化及日常生活情况
三.美国语言教学“5C”原则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在学习“date and festivals”的章节中, 教师用故事卡片讲述以美国“Jimmy”一普通家庭为背景介绍三个西方节日的来历 (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 , 然后由学生拿画片用英文回忆并复述与节日相关的故事。第二天, 让学生欣赏一些与节日相关的中国和外国歌曲, 让学生讨论中国的新年和西方的圣诞节及它们的异同点, 然后让学生用英文制作一份日历, 记录家人或朋友的生日, 纪念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
本课课堂活动标准对照
交际: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用目标语讲解西方节日故事
文化产物:学生阅读和讨论目标语言的文化产物
文化比较:学生对比两国文化产物
在教学方案中, 教师通过了使用图片, 从介绍一位普通的美国中学生Jimmy的一家开始切入, 从而很容易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的积极性,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 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学内容。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做法, 通过制作日历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也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掌握知识。在探讨中国新年与西方圣诞节的异同的活动中, 让学生找初出文化的差异, 加深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再通过让学生用英文制作日历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效果。
教案的设计上我们很容易看出“5C”标准的应用: (1) Communication (交际) :在复述故事中说明学生已能获得信息, 了解到美国节日的背景故事, 并以口语信息呈现出来。第二天讨论中美节日的异同点, 学生已经能拓展话题, 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 (2) Cultures (文化)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西方文化, 不仅只对书本上的西方节日有所认识, 还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节日的背景和来源, 让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 (3) Connections (联系) :通过欣赏中外音乐,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Comparisons (比较) :通过对比中西节日, 对所学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较, 学生能领会文化的概念。 (5) Communities (社会) :学生能为家庭制作英文日历, 校园内外, 学生都能使用该语言。
2.在学习“my school”章节中, 学生分成若干组共同合作, 采访、撰写和拍摄约10分钟的英语新闻, 包括介绍学校的简介, 精彩的课堂活动, 丰富的学生课余生活等。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 分别负责其中一具体新闻的撰写拍摄, 学习的形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听课记笔记的课堂方法, 走出课堂通过采访交际的形式, 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本课课堂活动标准对照
个人交际:学生分组合作, 用目标语介绍学校生活
交际呈现:学生能用外语编制校园新闻
文化实践:学生能够从所学的文化视觉介绍它们的校园生活
联系:新闻制作的学习
学校与社区:课堂内外使用目标语
本堂课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 学生合作完成一则英语新闻。“5C”精神体现在: (1) Communication (交际) :学生通过采访的形式, 学生需使用英语完成一些简单的交流任务, 获得并整理所得信息。 (2) Cultures (文化)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学校的校园文化 (3) Connections (联系) :学生制作新闻的过程中, 需要学会录像和使用某些图像和声音处理的软件 (4) Communities (社会) :学生使用英语完成采访任务及新闻撰写。
从以上案例中反映出我们课堂的设计特点:一、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内在必然联系, 始终将语言教学放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进行。二、教学内容取自生活, 课堂活动设计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流机会。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及交际策略, 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学生的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 塑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两国文化的理解能力, 为国际间交流避免了文化冲突, 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结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学习美国外语教学的评估标准对指导职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有相当积极的借鉴意义。中职英语的教学如何摆脱瓶颈教学,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有效运用策略能力?如能把美国语言“5C”标准有效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中, 将对整体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趋势, 英语水平也成为衡量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而英语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厌学等现象;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的“5C”标准从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的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价值。面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探讨如何将美国语言的“5C”原则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美国语言教学“5C”标准,中职英语
参考文献
[1]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ning inthe 21 st Century, Allen Press Inc, 1999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要》[A].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青岛出版社.
[3]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C].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110-116.
[4]罗颖德.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疯狂英语 (教师版) ;2007年10期
美国动态语言教学 篇5
关于“不”的用法, 国内很多语言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不”的两种用法, 即“用于主观意愿, 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及“‘不’可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 (吕, 2002:282-283) 。李瑛 (1992) 在其文章中也谈到“凡语义中含有包括主观因素的词时, 可以用‘不’否定, 那些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客观性行为, 不能用‘不’否定”。聂仁发 (2001) 则谈到, “不”用于否定所有的非活动事件及活动时间中的非暂时事件。总之, 从不同的角度看, “不”字有不同的用法, 但大家都不否认, “不”可用来否定含有主观因素的词语。该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美国留学生作文, 就美国留学生在使用“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偏误分析, 并总结出“有”字的一些用法, 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一些启发。
2 偏误分析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HSK动态作文库中英美留学生“不”字使用句子, 其中, 美国留学生614句, 文章主要选取“不”字使用错误的范例 (不包括错别字和繁体字实例) , 经过统计, 得出以下数据:
从以上表格我们看出, 美国留学生对“不”字的使用情况基本上比较好, 但从错误类型上说, 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 词序错误;第二类是多词、缺词、错词及双重否定。
2.1 动补短语否定错序
1) 对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理, 平时学校的聚会也从不见到他的踪影, 可谓名符其实的“独行者”。
2) 再者说孩子不一定全学的都是好的, 父母的坏习惯也都会影响到他们。
中文语法中, 一般老师都会讲, 否定词要放在要否定成分之前, 但是对于动补短语的否定, 否定词要放在动词之后。因此第一句中否定部分应该是“见不到”。第二句中“不一定全”是对“学”的一个补充说明, 所以也应该放在动词之后, 并且因为“学”后有“的”字, 否定成分此时应该放在所修饰动词及其动词之后助词的后面。留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把握动补短语中否定词所处的位置。
2.2 多词, 缺词, 双重否定
多词、缺词及双重否定都属于对“不”字及与“不”字有关的词意思本身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因此把这三种情况归为一大类。
2.2.1 多词
1) 圣经上说人甚至宇宙上一切生命皆是天主所创造的, 生命不只是由人掌握和操纵的, 而是天主的财产;既是天主的财产, 为什么任由人们自行决定哪个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或在别人同意下结束别人的生命呢?
2) 要是抽烟的人越来越少, 岂不算是救了很多生命?
在汉语中, “是”主要起肯定和联系的作用, 并可以表示多种关系, 谓语的主要成分在“是”后边。只能用“不”否定 (吕, 2002:371) 。这时候的否定指的是全否定, 并且汉语中有“是”字句构成的否然对照, 其形式为:不是——是——, 还有“是”构成的然否对照, 即:是——不是——。第一句话中即为全否的这种结构, 因此不应该加“只”, 因为加“只”的话意思即为“不只是”, 为半否定句, 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第二句属于然否句型, 所以也不应该多加词, 因为“不算是”也不是全否定, 而是半否定。留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是没有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及汉语中表示全否定和半否定词的差别。
2.2.2 缺词
1) 因为吸烟的人身上常常有不好的味道, 所以人们常常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2) 由于这件事, 这个孩子不喜欢狗, 包括玩具狗。
3) 首先我觉得大多数的流行歌曲很不错, 不仅是因为它们本身有一种抵挡不了的吸引力, 还因为在现代复杂又一直在改变的社会上, 能够得到人们的喜欢和支持是很不容易的。这样, 我觉得大部分的流行歌曲至少是值得这方面的认可的。
“不”加形容词构成形容词的否定形式, 但如果后面还有要修饰的名词, 则否定形式的形容词后要加构成偏正结构标志“的”, 如上面的例一。第二个例子中暗含以前喜欢某物, 现在不喜欢了, 既有时间的变换, 也有动作的变换, 否定式是主观意愿的一个否定, 而且这个动作是已经完成的, 所以要加“了”字, 表示动作的完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留学生对事件完成这个状态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也说明其对“了”字的用法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也与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有关。英语中表示完成时态会有时间提示, 比如“has/have/had done”, 这些词都提示是完成时态, 但汉语中, 我们一般要用助词“了”。
《实用汉语语法》里提到, “‘是……的’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它要说明的重点并不是动作本身, 而是与动作有关的某一方面, 如时间、处所、方式、条件、目的、对象或施事者”, 或者“多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看法、见解或态度等。第三属于第二种用法, 即使在否定时, 也不能忘记加“的”。此类错误属于对“是……的”用法没有正确把握。
2.2.3 错词
1) 一方面, 在公共场所, 不仅是公园还是地铁, 大众不喜欢吸二手烟, 尤其在室内的场所, 对别人的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2) 虽说使用农药与化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大大帮助了挨饿的人们, 可是对人类却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例如:它长成后颜色偏暗, 对人体较为不益等。
在上面两个句子中, 主要是对与“不”一起连用的词语的语义把握不当造成的, “不管……还是”, 是一个固定用法, 表并列的两个成分, 而“不仅”则相当于“但是”, 是表示递进关系, 不符合文意, 出现这种错误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由“不”组成的短语的语义。第二句中, 则是没有很好区分同义词“不利”和“不益”的区别。在汉语中, 我们通常说“对……有利/有益”, 但是否定形式通常用“对……不利”。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一般会讲肯定句中的用法, 以及同义词的用法, 但是忽略在否定句中同义词有时候会有很大差别, 用法也不尽相同。
2.2.4 双重否定
汉语中用“不……不……”这种双重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比如说, “不得不做”意思是“必须做”, “不会不知道”意思为“知道”。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比如说, “nobody knows nothing”及“nobody does not know anything”。这在两种语言中是类似的, 但是即使语言有相似之处, 学生往往会犯错误。
1) 渐渐地, 情绪平复了, 理智清晰了, 便开始打零工, 负担留学的生活费, 便发现困难与挫折, 并不一定全是坏事, 常言道:“玉不琢成器。”
在这句话中, 留学生可能知道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用法, 而且也确实用了两个“不”字, 但双重否定使用的情况是在同一个小句中, 而不是整体的句子中“不”的个数是双数。因此, 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只看“不”的个数, 要看在一个小句中“不”的个数。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本身对“玉不琢, 不成器”这个短语的语义不理解造成的。
3“不”字用法总结
基于上面的一些讨论, 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 我们可以把“不”字的用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以利于教学工作。
1) “不”对句子的否定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但是对句子补语的否定要放在动词 (动词及助动词) 之后。
2) 对句子中有“是”的句子进行全否定时, 用“不”, 而且要注意句子中的“然否对照句”和“否然对照句”。
3) 注意句子中“了”“的”的用法, “了”用于否定句中, 通常表示动作或事件已完成。还要注意“是—的”句型进行否定时, 不要忘了加“的”。
4)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中, “双重”是指在同一个小句当中。
“不”字的复杂用法也提醒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 一次不要讲太多, 应该先把词的基本用法讲出来, 然后再逐步深入,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每讲到一个语法点, 要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
4 结论
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美国留学生“不”字使用语料, 通过对其使用错误的句型进行偏误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留学生对“不”字的具体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字本身复杂的使用规则, 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受自身母语迁移影响及对汉语知识把握的欠缺。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 并及时进行更正。总之, 教学相长, 要学会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实施, 通过不断的偏误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 使偏误分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摘要:“不”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否定词, 也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词, 这是由于“不”字本身的复杂的语法及跟学生母语否定用法的差别造成的。该文主要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美国留学生为语料, 重点分析美国留学生在使用“不”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不”的用法, 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HSK语料库,“不”偏误分析,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李瑛.“不”的否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2) .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4]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 1985 (4) .
[5]聂仁发.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义特征和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 2001 (1) .
[6]张孝忠.“不”和“没有”的用法举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 (4) .
[7]朱斌.“是”字句的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的不对称性[J].汉语学报, 2000 (2) .
美国动态语言教学 篇6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外语教学
1)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
在本文开始之前, 先提到两个概念即“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瑞士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 他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由于他的思想具有的一般原则, 使他的思想成为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体。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美国结构主义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以布龙菲尔德 (Leonard Bloomfield, 1887-1949) 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对美国土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其他的理论一样,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18世纪时, 美国的人类学家们发现印第安人的土著语言正在消亡, 这些语言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 只有很少的人会讲这些语言。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印第安土著语的收集、编纂、整理工作。通过语言调查, 他们制定了一套语言的“发现程序” (discovery procedures) 。整个程序能够自动地发现所研究的语言的语法。J.W.Powell发表的著作《墨西哥以北美洲印第安语系》 (Indian Linguistic Families of America North of Mexico) 是人类语言学首次对印第安语进行的比较全面的分类 (转引自Robins2001:237) 。人类学家们通过语言调查和分析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博厄斯 (Boas) 和萨丕尔 (Sapir) 时期 (1911-1932) ;布龙菲尔德 (Bloomfield) 时期 (1933-1950) ;海里斯 (Harris) 时期 (1951-1956) 。1916年, 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的出版对欧洲及其他地区二十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由此引发了语言学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Robins2001:224) 。布龙菲尔德也受到索绪尔的影响, 在某些理论方面延续和发展。如布龙菲尔德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写过一篇的书评, 其中提到:
这部著作广受赞誉, 它不仅显示了人们对语言的兴趣, 而且还表明了学界人士对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愿望, 而这种理论的每一次进步, 我们对人文研究所抱有的某些先入之见。
(Bloomfield 1923:317)
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些观点, 如“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组合”和“聚合”关系、“句段”和“联想”关系等都表示赞同。只是他们用了不同的说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 不是实体”[Saussure 1983:120]。即符号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系统”。总之, 索绪尔的学说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之所以盛行很长一段时间,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的听说教学法就是在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这种教学法五条原则, 体现了布龙菲尔德的思想: (1) 语言是口语, 不是文字。我们应将听说放在首位。 (2) 语言是一种习惯。句型练习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3) 教语言是教人学习语言, 而不是认识语言。 (4) 一种语言就是本族语者所说的话, 而不是别人规定的应该怎样说的话。 (5) 语言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教学法就是要训练学生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机械的听说, 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句型操练是主要的操练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军方发现他们迫切需要他们的军人会多种语言交流和翻译, 以达到他们的各种目的。因此他们成立了一个军队专门训练规划, 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军人迅速掌握各种语言。这个规划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说教学法, 让军人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布龙菲尔德对听说教学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我们不应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语法和翻译上, 而应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 掌握各种语言的会话能力。1933年,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的出版被认为是20世纪大西洋两岸出现的最伟大的语言学著作。它标志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听说教学法使我们明白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教会学生语法知识就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我们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互相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 加强口语的操练,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 各种口语短期培训班和学习法涌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是从初一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而现在四五岁的小孩就已经被送到少儿口语训练营。可见这种听说教学法已经盛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