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2024-11-06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共12篇)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篇1

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育, 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延续, 在这一阶段, 除了艺术生需要对音乐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外,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学习音乐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成为专门的音乐人才。应该说, 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审美, 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多种教育功能。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育阶段, 音乐教师的教学, 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 主要作用与学生的感情世界, 为学生的成长注入音乐独特的育人魅力。在音乐教学的策略上, 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学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这几个部分。在策略的执行上, 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情感体验, 净化心灵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化身, 每一首音乐都是由人们的情感组成的。好的音乐, 实际就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方式, 是人们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初中音乐教育也应该重视从学生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丰富情感的体验, 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自己的情感世界, 丰富自己的情感认知, 并在实际生活中构建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积极健康的初中学生应该有的情感世界, 是一个健康的初中学生对生活, 对生命应该持有的积极乐观态度, 是一个有志青年应该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如在《瑶族舞曲》的欣赏中, 教师的教学策略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首先, 在让学生了解这是首管弦乐曲的基础上, 再进行情感的介入和升华。其重点应该是情感体验之上, 毕竟, 对许多学生而言, 管弦乐曲的特点是无法分清和识别的, 但是音乐的魅力就在于, 你不知道它是怎么演奏的, 但是你却可以进入它丰富的情感世界, 进入音乐的艺术殿堂。这首乐曲反映出来瑶族同胞对生活的态度, 对世界的看法, 是极具民族心理特点和情感韵味的, 而至于是什么情感, 什么心理感受, 就要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后的个人体验了,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导型性的。而在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后感想, 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此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

总之, 就是要在音乐的欣赏中,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多元化教育, 丰富学生音乐情感

音乐是没有国度的, 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因此,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要实现开放式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 一定要实现多元化。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尊重艺术, 理解多元文化。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通过音乐,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民族的文化, 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信仰, 与世界文化接轨, 在音乐的殿堂中实现没有国界, 没有种族的心灵交流。这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选择, 而教材实际上也重视了对音乐材料选择的多元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西班牙舞曲》、《天鹅湖》这些音乐的组合就反映出了音乐多元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从教学策略而言, 教师需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音乐, 是听觉的教育, 但是, 音乐同样是富有画面感的艺术形式。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听觉与视觉的冲击, 给学生的音乐欣赏带来更直接, 更有效的感染力。

同时,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看, 学生如果没有视觉、听觉的共同震撼, 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记忆, 所以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等方面, 搜集了很多资料融入到教学中。如在给学生欣赏《天鹅湖》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天鹅湖》芭蕾舞的精彩画面, 让学生在结合演绎优美的舞蹈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 来进一步把握和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又如, 为了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特色, 教师可以在内容和手段上开展立体化教学。内容上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黑人爵士乐、瑞齐·马丁的《生命之杯》、迈克尔·杰克逊的《Black and white》, 在课堂上进播放, 让学生从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角度去了解非洲音乐元素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而在教学方式上, 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 声影同步的方式, 打造一个视觉和听觉浑然天成的音乐盛会, 同时有可以让学生从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对非洲人背井离乡, 带着他们独具特色的黑人音乐走出非洲, 被送往新大陆时对世界流行音乐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等等。

三、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超越时空的优越性可以把空间的距离拉近, 把时间的过程缩短。这对于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由不同音乐要素构成的乐曲特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情绪以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都是很有帮助的。此外, 网络化教学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习效率。

1. 音乐课堂教学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然性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方式使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逼真。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成为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无可替代的选择。教育技术进入音乐课堂, 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专业知识水平得到加强, 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在当今信息时代,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语言教学方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形象地展现音乐教学内容,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然的音乐熏陶环境, 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之中, 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欣赏领悟音乐深刻内涵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意志。例如, 在欣赏有关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之歌时,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教育技术在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上意义凸显

新的音乐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除使用教科书以外, 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和多媒体光盘资料等, 它们所传递的课程信息是丰富的、大量的, 具有开放性的, 它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 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世界中得到愉悦与快乐。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 教师应该从音乐欣赏, 情感升华的角度出发, 将音乐文化、音乐情感、音乐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综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独具活力和感染力的节奏中, 欣赏世界的美, 感受人生的美好韵律。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中国音乐黄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篇2

策略要点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3.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独立学会唱歌,还要学会演奏和表演,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歌曲的目的。

策略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姊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上课了,老师微笑着走向讲台,选了一支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连绵起伏的山峦,天空和山间漂浮着朵朵白云,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高悬在山尖上。老师对着一双双瞪大的眼睛,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孩子们热烈讨论:中午,在一座大山里。老师又问:“烈日炎炎的中午,山谷里是安静的还是喧闹的?”讨论继续:“小鸟歌唱了一上午,现在要休息了”“小动物玩累了,现在也要睡觉了”“大山也要睡觉了,四处都是静悄悄的”„„老师又画了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问:“你们猜一猜,这时候少先队员到山里干什么呢?山谷里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教室里又开始沸腾起来,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老师仔细听着大家的发言,收集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再巧妙地将其组织到一起,和着音乐的伴奏朗诵起来:“山谷里,静悄悄,白云在飘飘!„„”原来如此,黑板上的画恰好是歌词的艺术再现,老师极巧妙地用绘画手段为歌曲《山谷静悄悄》的教学创设了情境,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绪与意境。

教师也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如:舞蹈、声乐等方面的特长进行表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执教《谁在叫》这一课时,在导入这一环节里加入一小段模仿动物的舞蹈动作,并配上轻快的音乐。老师精彩的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跳起来。

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如《草原就是我的家》,先让学生读歌词,然后老师说:你们很聪明,歌词读得也很好。老师有个想法,你们自己随着范唱录音来学唱歌曲吧!如果觉得哪里学起来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老师对歌曲的难点部分通过范唱进行及时点拨。随后学生可跟琴或伴奏音乐填词演唱歌曲,启发学生用适合歌曲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

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将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感受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艺术形象。这样便于提高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

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如:在执教《洗手绢》一课时,老师说: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你们能想个办法为歌曲伴奏吗?老师今天没有带打击乐器,你们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时学生设计各种活动为歌曲伴奏,如:拍手、弹舌、拍手加拍肩、跺脚等,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予以鼓励。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结课艺术千姿百态。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由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访谈式结束;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回味式结束;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联想,增进进一步探究欲望的外延性结束等等。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家姚思源的教育思想。

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理解、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二)功能目标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感,释放自我,充实精神生活,并在欣赏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模式结构:激趣——聆听——创造——升华

(一)激趣——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聆听—— 聆听感知 情感体验

(三)创造—— 探索表现 积极创新

(四)升华—— 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三、实现条件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素材。精选音乐欣赏教材、音响和音像资料。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要掌握好其他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的最佳运用时机,同时要处理好其与音乐教学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确保音乐课的主体性。

3、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扩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尽可能多地接触艺术精品。策略解读

一、教学模式: 激趣—— 聆听 —— 创造—— 升华

二、操作要领:

(一)激趣——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又称为情感唤起阶段。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接受老师利用艺术手段创造的情境刺激,从而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唤起音乐的情感。

作为欣赏教学的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是课的关键阶段。好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建立学生的课题意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意识,学生的学习情绪既可因“导入”得当而高涨,也会因“导入”不当而低落。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活课堂,让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在宽松的音乐氛围中进入到音乐欣赏中。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为了获得这种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要努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开始就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导入欣赏通常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法、音乐作品对比教学法、讲述法等方法。教师的导言务求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情感性。一般情况下,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导入”教材和创设课堂情景是相辅相成的;

2、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情境创设的前提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聆听——聆听感知 情感体验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音乐欣赏教学要促使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观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1)整体初步聆听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在初听音乐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生动形象的故事、游戏、诗歌、语言及多媒体技术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然后再放代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学生的丰富表情和各种动作可以看出,学生的想像是多么的精彩。除了结合故事,还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聆听,因为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形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初听全曲,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的同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2)分段聆听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分段落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自我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教学深入以后,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的段落要反复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感受音乐,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身等积极参与到欣赏教学中。如:在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欣赏到唱腔、脸谱、服装和表演,亲自敲击锣鼓,练习走台步和念白。这样就为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形象,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自学地进入音乐情景,自觉地分析理解音乐的内涵。例如,在《牧童短笛》的教学中,首先完整地听赏一遍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欢乐情绪和愉快情感以后,接着进行分段听,让学生体验三段各自不同的情绪;再结合律动重点听第二段、对比听第一、三段,让学生逐步深入作品的结构、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内涵。这样一个倒骑牛、口吹横笛、摇头晃脑、欢乐诙谐的牧童形象就一步一步地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既拉近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音乐情感的进一步表现。(3)复听音乐 情感体验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层次的熏陶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的、理性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地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对音乐作品有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老师可将当年国内指挥大师、交响乐团以及学生乐队在不同场所演奏的录像呈现给大家。巩固阶段,老师在放音乐的同时加入文学作品《孤独的夜行者》。学生们体会到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时,《二泉映月》作为民乐百花园中的奇葩不仅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初听感受音乐、复听分析音乐的基础上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教师要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用多种方式听赏作品,要求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训练不同的听赏方法,积极地参与音乐作品的体验中来。(三)创造——探索表现 积极创新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使学生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在前几个环节中,都注重情知两方面的交融、互促,发挥了情感积极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应该让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新课标倡导“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告诉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对乐曲进行再创造,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语言、舞蹈、美术等)表现自己的音乐想像和联想。如拍掌(用轻、重、快、慢等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形体动作等,进一步体验乐曲强弱的变化,加深了对乐曲的感受。

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这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不只是要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在艺术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进行鉴别、评价、掌握美的本质。(四)升华——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围绕本课内容,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以音乐为载体,可适当发挥通感的作用,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贯穿音乐欣赏课堂,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等相关文化,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让欣赏课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联想,让欣赏课真正的“动”起来。

关于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57-01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

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素质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二、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强调学生是“发现者”,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

三、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这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四、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情感,音乐教学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克服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的枯燥和厌烦。因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关系,所以情绪的交往同样要求是双向的交流。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只有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从大量的优秀音乐课上可以发现,执教的教师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泼而富有乐感。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五、教學有法而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这是由于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和发展。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时期的学生呈不同的特征,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从另一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包罗万象、一统全盘,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也说明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乐教育界正在积极地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各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并极大的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采用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感受和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肖迪,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2)。

[2]何颖,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0(08)。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篇4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吃透”教材, 准确解读音乐作品是鉴赏教学的前提。在备课时, 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充分剖析、理解音乐作品, 要准确地理解、表达教材设计者的意图, 还应该从音乐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情感的内涵, “吃透”教材, 挖掘更深更广的作品内涵, 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鉴赏效 率及鉴赏 能力。如鉴赏 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 假如教师自己也不了解曲作家谭盾的文化背景, 很难理解他的作品意图。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情绪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 设计和营造不同的情景氛围, 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写出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合理设定鉴赏教学目标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条件。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鉴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鉴赏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 又不能奢望太高, 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如在常态课教学中, 部分教师每每鉴赏完一个作品, 提问的大致都是音乐作品的情绪怎样?学生能反馈的往往是作品旋律好听或不好听, 节奏快或慢, 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 成绩稍好些的学生会告诉你, 该作品的演奏使用了什么乐器。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了, 他们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 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 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还有, 怎样进行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

三、创新鉴赏教学方法

1.结合各学科整合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进行教学, 如音乐与美术的整合。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 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辅助教学。音乐鉴赏与语文学科也可以整合, 如《阳关三叠》, 可以让学生来读一读, 再配上旋律唱一唱, 令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这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 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 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 使学生更能投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3.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将音乐教育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 转化成生动立体的舞蹈教育,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 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 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保卫黄河》的鉴赏教学中, 就可以借助大型的舞蹈《黄河》让学生吹响号角后, 大家凝聚在一起, 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 以此为无声的誓言激发战斗的豪情。让学生感受视听感观的震撼, 这是光鉴赏歌曲不能达到的。

4.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联想进行有效的切入教学,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 也是鉴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 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很不相同。如贝多芬的《命运》主导动机, 使人联想到命运急促的敲门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想象画面, 通过听觉器官, 引起人的视觉联想, 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景霞.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篇5

[摘要]音乐是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高尚人格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来讨论高中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运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增强人们精神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音乐,就仿佛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课堂缤纷多彩,让音乐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了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运音乐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制定好的教学策略。下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音乐与影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将音乐的抽象性具体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乐的抽象性和具体性进行结合,是教师阐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音乐时,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影视作为教学辅助资料,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中的音乐,结合影视画面,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把《黄土地》等影视片断作为材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质,抓住音乐的本质。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能让画面取代了音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是培育学生多方面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祁兰敏.谈谈中学音乐教师的修养[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策略 篇6

鉴于以上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学情分析,笔者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现状,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全新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信息积累,强化体验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性。情感态度不仅仅表现为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更多的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态度。价值观则反映在作品价值方面,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上海市音乐名师培养基地导师、特级教师——张展英,在题为《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讲座中指出:音乐教师平时要注重各种信息量的掌握和积累,在教学中要综合各类艺术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量可以体现在:

1.文学作品中。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形象地表达了为什么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会同样的催人泪下;欧阳修作品《醉翁亭记》中说到“曲径通幽”、“有亭翼然”,这种弯和曲线与民族舞蹈动作中的“三道弯”、民族民歌中起伏的旋律形象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民族元素中和谐、中庸、统一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对形象的审美表达。

2.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教材中的内容。影片《我是谁》中的非洲歌舞片段,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节奏快速、复杂多变的特点以及非洲鼓在非洲歌舞中的重要地位和非洲舞蹈的动作要领;影片《出水芙蓉》中女学生与史密斯老师共同演绎的拉美风情的音乐也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拉丁美洲音乐。

3.美术作品中。在印象主义奠基之作《大海》中,美术界所追求的自然界光与影在瞬间的变化在德彪西的笔下又通过模糊调式调性、短小动机缀合旋律等手法写意出来。音乐与美术形成了真正深层次的默契。

诸如此类有效的信息,教师平时要善于从各种门类中寻找和积累,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审美体验,轻松认知

笔者认为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把音乐中知识性、思想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轻松地聆听、参与,轻松地掌握。这需要教师把握住三点:

1.突出重点,抓住焦点深入

课改专家崔允漷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把所涉及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学生是不行的,这样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突出重点,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层层深入。如:在欣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让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是了解浪漫主义风格在歌曲中的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本课的焦点就是音乐要素变化。教师抓住音乐要素变化这一焦点,让学生反复聆听,关注歌曲的旋律、和声色彩、伴奏及音乐情绪等,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艺术歌曲的突出特征。

2.有效引导,体现轻松认知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知识点,或者过多机械性地提音乐要素。高中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去满足、应付考试与升学的需要。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注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纯知识理论为目的的学习会让学生忽略了体验音乐中的美感。《高中新课程理念》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是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尽量让学生轻松地聆听、轻松的参与,在体验中实施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爵士乐》一课中,就可以把整个过程设计得很轻松。《Dont know why》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作品,诺拉·琼斯充满磁性的嗓音,让学生深深着迷。教师只要在欣赏前提醒学生“请关注这首歌的情绪!”一曲听罢,学生几乎都能正确捕捉到歌曲的情绪——淡淡的忧伤、愁怨等。接着设问:音乐通过什么手法让你感受到这种情绪?此时可以设计第二遍聆听,并且跟着音乐学唱,通过轻松地聆听来探索“布鲁斯”音乐的特点。乔普林的钢琴音乐《娱乐者》由于经常在游戏或动画中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形成这样风格的原因是特殊的节奏性导致轻重格的交错。学生积极的探索心态也让用“ ”、“ ”、“ ”、“ ”等节奏来创编《两只老虎》的过程也显得轻松而有效。伴随着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教师讲述着这位爵士王者的故事,感受着他的痛并快乐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爵士乐的精髓,即兴演唱着布鲁斯,演奏者拉格泰姆,宣泄、排遣自己的情绪。音乐要素都渗透在欣赏及思考的过程中,这比教师机械性地问及这个音乐的速度怎么样或力度怎么样效果要好得多。45分钟轻松地度过,而且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感受到了爵士乐的巨大魅力。

3.“简化”概念,帮助形象理解

這里的“简化”概念是指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形象地理解概念。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西欧音乐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欣赏,总会表现出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作品多数为交响乐,不仅长而且很难理解。而一些类似“变奏曲”、“无调性音乐”等概念显得很生硬,难以理解。在欣赏时,就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体验的过程中,形象化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一堂名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优质课上,授课教师把变奏曲的概念作为一个知识目标,深入挖掘了两个主题旋律的音乐要素,先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并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旋律,再增加难度,通过变化音乐要素在一定的情境下再次模唱旋律。这样再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变奏”。熟悉了旋律,进一步聆听音乐重复了几遍,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轻松地找到了答案,还有效地说明了什么叫“双重变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关注审美情趣,拓宽视野

1.关注学生兴趣、关怀学生心灵。

《高中音乐课标准解读》中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而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对相关知识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把流行音乐引入高中课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

例如,在《爵士乐》一课的导入中,教师播放了几段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因为是流行音乐,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歌曲结束,教师提问:“这些歌曲都属于那种风格?”“爵士”、“摇滚”“ R&B”、“ Hip-Hop”、

“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学生就含含糊糊、似懂非懂了。当教师将这些种类一一解释过后,学生似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在《走进京剧》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请学生列举哪些流行歌曲当中包含了京剧的元素,并设问这些京剧的元素造就了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周杰伦的《霍元甲》、陶喆的《苏三说》、信乐团的《One night in Beijing 》……这些作品虽然都借鉴了流行歌曲的创作风格,但是加入京剧元素以后,使音乐具有了明显的“中国风”,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品味。

这些课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做出自己客观、理性的评价。

2.挖掘作品价值、拓宽学生视野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各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西方专业音乐的创作。这种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体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民间音乐淳朴、情韵浓郁;古典音乐理性而严谨、现代音乐丰富而又各具特色……要让学生感受每一种音乐的精髓,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音乐能打动人心,足见其魅力非凡。而音乐课是否精彩,就在与能否充分发掘、体现音乐艺术这份魅力,能否让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内容,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体验。而音乐也最擅长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音樂速度的快慢、音乐力度的强弱、音乐的音色变化等,都与人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有相同之处,非常接近于人的心理变化。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与音乐要素变化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相一致,就能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

四、树立“服务的心态”,伴随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尊重青春,伴随成长、完成生命成长的铸造是一个教师的基本指责。她提出教学要“宽则得众”,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态度去改变学生,用宽厚之心去影响学生;“敏则有功”就是说锐利敏捷就会提高工作效率,要因材施教;“惠则足以使人”,作为教师就是要在精神价值上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在物质上与学生分享。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爱心,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服务的心态”,以真挚的情怀伴随学生的成长。小到小到家庭,大到单位社会,如果都能树立服务的心态,必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总之,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策略关键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具体现状和内心需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策略,引领他们体验更多乐趣、享受更加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印涝斐著《五步相融打造精彩—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天地》2008.9

[5]吴仁培著《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歌海》2011.2

[6]黄聿芬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效性》

《新课程研究》2009.9

[7]董巍著《大教育背景下的音乐鉴赏———谈高中音乐欣赏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11

[8]吴松芳著《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1

初中音乐实施选项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音乐,选项教学,教学方法

选项教学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 重新组合上课,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校自2012年起全面实施教学改革, 对初中音乐教学施行选项教学, 为保证效果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评价体系、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1选项教学的基本原则

全体性原则: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中采用多种方法, 创造条件,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有益的教学。

合作参与原则: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施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注重学生间的互动, 培养竞争意识, 使其彼此关心、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2选项教学具体实施

2.1学生项目的确定

初一上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 由每位音乐教师分别在年级各班进行选项课程介绍, 让学生对各个音乐选项有充分了解。第二节课, 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项目, 在校园网上报名, 填写志愿, 每个学生可选择第一、第二志愿, 然后学校课程处根据选项结果统计进行综合调配 (每个班不超过40人) , 最终确定音乐选项课程。选项一旦确定, 两周内可微调一次, 学期中途不能更改, 如特殊情况要变更, 需要学生书面申请并经年级主任、班主任同意。

2.2教学保障

学生获得音乐课程学习并达到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音乐欣赏与基础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课程, 在每学期安排2~4课时进行学习。

2.3常规管理

新成立的选项班第一节课, 统一在指定地方集合, 任课教师提前在相应指示牌处等候学生, (各选项均有指示牌:上面写有项目及教学老师) , 任课教师点齐各自学生后, 再带到各教室上课。

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提出具体要求, 每一次课前及课后任课教师均要清点人数并做好记录, 如有无故缺席者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2.4教学模式的设计

采用全年级5个教学项目分组教学模式, 根据年级教学班级划分, 安排年级3个教学班级同时上音乐课, 打破原有班级划分, 将3个教学班按学生所选项目分解成合唱一班、合唱二班、舞蹈班、钢琴班、陶笛班、葫芦丝班, 共6个教学班, 平均每班40人左右, 在6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各自的教室内同时授课。

2.5课程进度及学习学时安排

初中学生每学年安排约60学时的课程。上期40学时, 下期20学时。

指导教师对所任学科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每月在教研活动中总结。

2.6课程评价结构

学生的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学习过程, 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占总成绩的50%。期末测评占总成绩的40%。其中学习过程和期末测评又分为自评 (20%) 、互评 (30%) 、师评 (50%) 。

3实施选项教学的成效

3.1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选项,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对音乐课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 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或“我喜欢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教学效果好, 课堂上处处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场面, 学生充分享受着音乐带来的良好情感体验。

3.2形成优势效应

选项教学的实施,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促进了教学上一系列的良性循环。学生普遍反映“这种课十分适合我们, 挖掘了我们的学习潜力, 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增进了友谊”。可见, 兴趣成为学生强大的音乐学习推动力, 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找到自信;高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音乐学习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4选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学生选项与学校课程资源现状不均衡。由于学校师资情况局限, 使得选项项目太少, 不能满足学生选项的需要,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影响。

2) 学生自身状况的不均衡性。学生来自不同班级, 日常规范要求不一, 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 都给教师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

3) 学生兴趣爱好的不确定性。初中生没有形成稳定的个人爱好, 部分学生会在选项教学中要求调换所选项目, 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同时也说明选项教学限制了学生接受其他项目学习的机会。

4) 学生选项受多种外因干扰。部分学生所选项目并非自己最感兴趣, 对不同项目任课教师本身的喜好程度、对不同项目考核形式的接纳程度、结伴意识及从众意识都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对项目的选择。学生对项目好恶的较大偏差造成音乐教师任务分担不均。

5) 实施选项教学后, 对教师的专项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充电,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做引领课程改革的复合型人才。

6) 由于学生选择的项目不同, 学生难以横向的比较与衡量, 使得评价标准不一。

5对策

1) 小组互动, 分层教学。采用小组互动和分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习基础, 结合自愿原则, 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这样既能充分实现学生互助学习, 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 实现“因组施教”, 保证人人学有所获。

2) 落实教学计划。为提高教学效率, 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网, 包括学期总计划、月计划, 每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等,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达标效果和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 搭建舞台、组织观摩学习。开设的所有的选项项目, 都可以借助校内、组内的观摩进行检验。通过观摩, 学生能体验到选项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同时, 学生在演出中优异的表现, 也带动场下的同学明确今后学习的动力。观摩学习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竞争、充满激情。

4) 教学评价要科学有效。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教学中特别注重运用观察、学生互相示范、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再结合课堂守纪情况、参与度、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调控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另外, 在教学中还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教学方式, 保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形成良性互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 使教学评价更为科学有效。

6小结

幼儿音乐教学的策略 篇8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源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 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些。让幼儿收集他们平时喜欢的歌曲, 通过收集形式各样的音乐, 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乐趣。老师把形式各异的幼儿音乐进行分类整理, 就是一学期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 幼儿爱收、爱听、爱学, 教学效果非同一般。例如, 歌曲《我是小宝贝》的收集与教学, 由于低年级的幼儿刚刚脱离母乳或者还依赖于奶粉, 他们爱吃爱唱爱跳, 活泼好动, 但好像从不怕累, 老师平时要求他们做个乖乖的小宝贝, 爷爷们最疼他们要什么都给, 奶奶们总是说他们是个小宝贝。这首歌曲, 小朋友们很喜欢, 因为它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 贴近幼儿, 贴近现实, 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他们有切身的生活体验。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还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 从幼儿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出发, 选择一些易记易学、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歌曲。例如, 《我爱我的幼儿园》歌曲教学, 由于其旋律简单, 歌词浅显易懂, 内容富有幼儿园生活, 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朋友们兴趣非常高涨, 在欢歌笑语中使他们感知了幼儿园的生活, 体会到小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愉快。

二、教学设计精细化

教学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 过多呈现的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 教学设计就需要考虑幼儿的学习动机, 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集中注意力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等等。因此, 音乐教学设计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尽量使教学设计精细化, 考虑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设计要激发幼儿音乐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原则, 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例如, 音乐活动课《我爱我的小动物》的教学。我考虑到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程度, 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向小朋友们出示歌曲中带有小动物的图片, 让小朋友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小动物, 这样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 还设计有小朋友猜出很多种动物, 老师瞅准时机让扮演小动物的幼儿从座位上学着小动物的模样走出来, 进行小动物体态表演。这样, 活动课就真正活起来了, 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猜对的学生非常活泼, 他们欢呼雀跃, 其他学生也兴趣倍增。

设计的教法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兴趣的激发, 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有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提升;反之, 单一的教法会压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 阻碍幼儿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 针对音乐活动《拉拉勾》课的教学, 我特别设计了幼儿模仿歌曲情景的表演和歌曲分组的对唱, 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意境, 通过模仿情景和对唱, 幼儿身临其境, 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歌曲《小毛驴》的教学, 我设计的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独唱, 然后是男生们集体唱一句后, 女生们集体接着唱一句, 最后是男女生集体一起合唱, 歌唱方式的变化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新鲜感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设计和运用, 避免了音乐教学的枯燥感, 增加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效果。

三、师生情感互动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学追求的教学理念之一, 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也为幼儿园实施特色素质教育助一臂之力。

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实现的, 教师课堂的情绪波动影响着、感染着、教育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尤其如此, 教师要身体力行地起到模范、示范作用, 让幼儿通过老师优美的唱声、感人的表演、互动的游戏等得到潜移默化式的音乐熏陶, 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油然而生。例如, 音乐欣赏活动课《摇篮曲》的教学, 我首先示唱, 用柔美的声音打动幼儿;然后, 用肢体语言轻柔的动作装着哄宝宝睡觉的样子感染幼儿;当老师的声音和动作传递幼儿时, 幼儿也很自然模仿起老师的声音和动作, 他们俨然像一个个可爱的妈妈在轻抚着自己的小宝宝, 哄他们入睡。通过师生情感互动, 幼儿不但自觉接收了老师传递的信息, 还体验了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 从而引起了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音乐教学直观化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艺术, 尽管幼儿看到的乐谱是抽象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到”音乐、“看得见”音乐, 从而让幼儿更容易接受音乐。例如,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 尤其是通过音乐动画、音乐视频等教学, 老师在切入这些音乐动画、音乐视频教学时, 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音乐。

综上所述, 幼儿音乐教学应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入手, 突出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实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设计精细化、师生情感互动化、教学直观化的策略, 才能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实现的, 教师课堂的情绪波动影响着、感染着、教育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尊重幼儿主动接受音乐教育的规律,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既能使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更能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幼儿,兴趣,教学设计,情感互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瑶.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策略[J].通俗歌曲, 2013 (03) .

[2]张卫琴.探究音乐真趣点培养学生真兴趣[J].儿童音乐, 2014 (10) .

[3]赵娅萍.小班音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 2014 (08) .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篇9

一、营造活泼氛围, 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初中音乐教师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才能促使学生保持使自由的心理状态, 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并且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互动的, 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务必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善于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而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趋向。譬如:教师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一般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提示, 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 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从而不仅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 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让学生既要多听、多思, 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 把自己对音乐的美的感悟传达给学生, 使自己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譬如:九年级上册《扎红头绳》的歌词描述的是年迈的父亲杨白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欣喜若狂地为女儿扎红头绳的情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唱此歌时, 边自我演唱, 边示范歌词所描写的生动、有趣之情景, 并且简要地点拨了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主人翁的愉快之情的。学生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 在认真参与学唱的同时, 也不由自主地自编动作来演唱此曲,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声乐教学, 让学生在想象中挖掘创新意识

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术和用心灵去歌唱, 是初中声乐教学中的两大教学环节, 它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 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也包含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声乐也就是听觉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主要靠演唱来体现。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只有通过歌唱者完美的艺术性表演, 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能力, 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碰撞出创新火花。想象是人类独特的天赋, 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拍击, 会自然地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之中, 达到触景生情、引发联想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俄罗斯民歌《故乡》时, 首先为他们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在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原野上, 晨烟缭绕, 亭台楼阁若隐若现,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地上青青绿草, 树上鸟儿追逐嬉戏、尽情地歌唱。不少游客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园林中, 尽情观赏, 美不胜收……。学生们面对身临其境的“故乡”, 通过短暂的联想后, 争先恐后地表达对“故乡”的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彩云朵朵, 大地苏醒了, 花儿开放了, 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有的说:“听第二段时, 我感觉到有成千上万的小动物在这里集会, 它们载歌载舞, 追逐嬉戏, 像是在举行‘动物狂欢节’, 热闹极了。”如此的想象多么地丰富、动人,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彰显。

三、尝试“重组、加减”, 切实锤炼学生的创新技巧

初中音乐“活动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创新技巧, 是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宗旨的。大千世界, 时时刻刻涌现名目繁多的创新成果, 而这些成果的不少的发明者采用了“重组法”、“加减法”等进行创造。作为初中音乐教师, 在教学中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用类似方法加以总结、发扬光大。譬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 先将课前准备好的“ XX X”、“ X XX”、“ X X”、 “X —”节奏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含有四个小节的节奏谱, 并提示学生用重新排列这些卡片的方式创作新的节奏谱。在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实质上成功地尝试了“重组法”的创新。再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 要求学生在“ 32 35 65 61 | 5 53 5 |”后面续写两小节, 但少数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提示他们:“能否从以上两小节曲谱中‘抹’去一些音, 把剩下的音调整时值后, 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师生热烈的讨论, 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创作任务。其实, 我的做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了“加减法”的创新技巧。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 广大一线教师只有用心去感知、摸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奥秘, 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为学生在创新的大海中设置醒目的航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也融入到了革新的汪洋大海之中。本文作者从营造活泼氛围、通过声乐教学和尝试“重组、加减”三个平台, 阐述了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效果喜人。

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式教学,问题探讨,策略研究

音乐欣赏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升他们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高中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需要他们在这期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今后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艺术欣赏能够更好地陶冶自己的情操, 净化自己的心灵, 提升自己的整体音乐素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音乐专修素养不足

当前, 许多高中音乐教师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 对学生心理掌握不足。在进行音乐教学时, 一些教师没有重视该科目教学的重要性, 大部分时间都是简单地教学生学习一些歌曲, 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影响。

(二) 教学内容单调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许多高中音乐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单纯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或者歌曲的播放, 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 教师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 也导致音乐教学效果的不佳。

(三) 学生音乐学习认识不足

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 许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没有对音乐学习产生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音乐学习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有的学生甚至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 这样就会导致音乐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二、高中欣赏式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 品悟经典,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校比较重视高考主科的教学质量, 对于音乐教学相对比较放松。因此, 音乐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时, 可以采用欣赏式的教学方法, 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难度, 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需要教师安排比较科学的音乐欣赏式教学内容。比如, 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时播放一些音乐作品, 让学生的身心能够舒缓下来, 减轻他们的身心疲劳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去欣赏音乐, 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身心上的满足, 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用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其次, 教师在播放完音乐后, 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听完音乐后内心的感受, 说出该音乐吸引他们的原因, 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在欣赏式的音乐教学中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过深的音乐知识, 而是通过引导式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积极去学习音乐, 认识音乐。此外, 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来感受音乐节奏变化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二) 广取素材,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有比较高的素质,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世界观和艺术欣赏水平不同, 因此在音乐的欣赏上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师不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风格的音乐, 让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音乐, 感受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教学需求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水平。在欣赏式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突出主体, 注重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高山流水》音乐的播放, 让学生体会古筝弹奏出的高山的气势和流水的柔美, 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不同节奏之间变换的魅力,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又如, 在播放《沂蒙山》这首民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山农中那种清新柔美、民风纯洁的美好, 感受歌曲给人带来的清新宜人的音乐之美, 从而放松学生的身心, 真正去欣赏音乐, 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三) 心灵感触, 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高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 可以采用融入意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感受音乐给人的震撼和心灵上的领悟。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同样在不同的状态下欣赏同一首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方法, 提升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比如, 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蒙古族音乐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地域特点, 加深学生对该民族音乐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马头琴、蒙古族舞蹈等, 通过这些形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 并且用音乐美去净化和沉淀心灵,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塑造能力, 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新的认识。只有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高中音乐教学质量水平, 最终达到教学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采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音乐欣赏需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深刻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放松心灵, 感受音乐魅力, 不断增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徐乔.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理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 (96) :99-100.

[2]付振生.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33) :78-79.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篇11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初中的音乐教育并非是要学生成为音乐人才,而是让同学初步理解音乐与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为以后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前期的帮助,同时是给初中同学繁重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丝色彩,全面的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我们要发现问题及制定发展方案,才能更好地使农村同学愉悦的成长。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老师少,同学音乐基础薄弱问题

农村多处于偏远地区,这里的经济一般不发达。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学生见识少,很难接触到音乐方面的东西,更别提基础的乐理知识。同时,一些音乐老师大多是城市里走出来的,对于偏远地区贫苦的生活环境与微薄的薪资收入,他们往往选择对去农村教学敬而远之。而由于经济条件差,校方也无法提供基础的音乐器材,没有适当的地点去提供给学生学习音乐,这些问题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些最基础的前期工作都是现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农村思想观念陈旧所导致的对音乐教育的忽视

自古我们的文化传统就是只重视文化教育,把文化教育吹捧到极高的地位,更有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在偏远,经济差的农村这种现状尤为明显。家长的不重视,学校对升学率的高要求,都在不断压榨着音乐课堂的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为音乐教育的后续展开造成了重重困难。而农村的孩子在走出去后多会由于“一无所长”而深感自卑,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正常社交,也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后续问题。

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找出可行方案来,为此,我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如下:

三、借助互联网工具向外寻求帮助

互联网是当下连接世界,连接个人的枢纽。校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外发布消息,寻求好心人的帮助。师资问题,教育经费问题,等都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来解决。在对外发出消息之后,社会各界有心人士都会多加关注,各种基金会,青年志愿者团队以及许多个人都会站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前期的基础工作我们要打好。同时校与校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更可以进行音乐形式的表演与竞赛,而非只有现在的运动会与联合文化考试。

四、要转变学校与家长的思想观念

当下是多元化的社会,只会读书的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老一辈的思想观念需要去解放。只有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才能真正的使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发展起来。这些需要当地教育系统大力宣传,以及国家大的升学系统的转变才能得以实现,可谓任重而道远。

五、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要因地制宜

我们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庞大的人口数量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各种民歌与音乐器材也就应运而生。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歌进行教学,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民族的音乐器材。这种做法能增强学生的被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当地民歌做引导,学生能更加快速地融入到音乐课堂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中才能有突破,才能有创造。

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我们自古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被动接受什么,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之差,更容易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感,课堂缺乏活力。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教育,同学与老师在课堂上打成一片,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的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己去想表演题目。同时还可以找出音乐基础好的同学,实现一帮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这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另外,这样也能做到事半功倍。同时,可以提高同学的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都起到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七、借助现有的电子器材与网络进行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以借助机房与扬声器亦或是录音机等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与传播,利用闲暇时间为同学播放音乐,让他们接触到新鲜的音乐世界。这也能激发同学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果肯定能事半功倍。而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而是带领同学走出教室,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加新鲜与开阔的音乐世界。这需要打破现在单一的授课模式,改变机房只用来教授计算机课的现状,当然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第一条通过借助互联网向外寻求帮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八、结语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都在农村,这也潜在的说明了我们国家将来新鲜血液的由来。做好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提供新鲜的土壤。我们应深切认识到农村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幼儿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确定幼儿主体性

教学应确立幼儿作为教学的核心, 认识到幼儿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 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 不仅包含各方面的认知成分, 还包括了情感、意志、态度等多种要素。幼儿并非简单、单纯, 他们具有完整的内在生命, 在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中, 不仅认识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模仿和学习, 还有对情感、意志、态度的需要, 因此, 必须确立幼儿主体的重要性, 以此来展开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与此同时,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体验教学, 不仅要调动幼儿的听觉、动觉, 而且也要将幼儿的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例如, 让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 有的幼儿听到了青蛙的叫声, 就画了一个池塘;有的幼儿听到蛐蛐的叫声, 就在天空中画了星星和月亮表示晚上……这些是属于对音乐进行合理的联想, 因为青蛙是生活在池塘里的, 而蛐蛐一般会在晚上叫的;有的幼儿会画出小老鼠在指挥小动物唱歌、森林里有一颗房子树……这些是属于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他们所画的内容是客观世界不曾有的。这两种作画的思维方式, 即联想与想象, 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针对性

1.选择生动、有趣的幼儿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 应生动、有趣, 以便提高幼儿进行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 生成、表现音乐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在律动活动中, 教师就通过三个简单的小游戏调动幼儿进行律动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使幼儿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律动之中。

2.留有足够的音乐教学生成空间

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预设时, 应给教学留有足够的空间, 使教学内容更自由和开放, 充分发挥幼儿特性。因为幼儿在音乐学习中, 由于天性使然, 更加自由, 渴望摆脱各种束缚。然而, 只有当教学内容被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关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生成教学内容, 才能称为关照幼儿生命生成的教学。首先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预设时, 应给课堂留有足够的生成空间, 使教学内容更自由和开放。例如, 在一节音乐欣赏《山谷》课中, 教师并没有告知幼儿音乐的名称, 而是让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

3.随机调整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 预设的内容是固定的, 如果幼儿对预设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进行。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可用歌曲中的有趣小故事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激发幼儿对文学故事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幼儿通过歌词 (如数数歌、颠倒歌) 进行数理逻辑的学习;还可以让幼儿根据音响素材创作图画故事, 加强儿童视觉与听觉的通感能力。

4.在幼儿音乐学习中, 要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参与感知音乐节奏美、旋律美等;通过对音乐情感的解读, 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美;也可以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对幼儿活动体验的激发, 帮助幼儿在感受和想象中体验到音乐创作中美的感受。

通过音乐与游戏、音乐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融合进行教学, 教师有序地导入创造力教学的方法进行活动, 让幼儿在教学中学会聆听、观察、思考、即兴表演,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等方式达到自由表演、自由创造的境界。幼儿活泼好动爱表现, 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 让孩子们模仿所听到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这种模仿不但是幼儿对自己知识经验的再现,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激发出创造的冲动, 如让幼儿去创造出一些相近的声音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 看谁模仿的像。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积极性和参与动机, 更重要的是, 在模仿过程中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和表演能力, 同时也让幼儿们从中很好地感知音乐形象, 享受到美的愉悦。在音乐欣赏活动《狮子王》中,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动物的王国中, 当教师讲完之后, 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 演绎了自己想扮演的动物, 创造了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王国。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中美的氛围, 从而使他们更有效地进入到学习之中。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在学习期间是主动者, 从幼儿出生开始, 他们便积极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不断地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好模仿。然而, 以成人的眼光看, 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常常不符合成人的期望, 所以幼儿的主动性在成人有意无意的表现中被忽视, 甚至扼杀。因此, 幼儿音乐教学的评价是在尊重幼儿生命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起到鼓励、激励的作用, 好的评价会成为幼儿继续学习的动力, 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例如, 在之前提到的案例音乐欣赏课中, 幼儿学生聆听完音乐后, 来描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 理解的东西肯定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关于海洋的, 有的事关于草原的, 有的则是表现高山的。一幅幅画面实际上体现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 要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 保护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音乐世界。这无疑是对幼儿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是对幼儿生命独特性的尊重和呵护。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是自由的、快乐的,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保护, 幼儿的独特的生命特质也得以延续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谢夏.体验式学习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 2007, (12) :34.

[2]陈帼眉, 姜勇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6.82.

[3]印小青.音乐与幼儿音乐教育[M].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1999.240.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68.72.

[5]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6.153.225.

上一篇:粗煤气管道系统下一篇:自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