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涉棉企业

2024-10-01

安徽省涉棉企业(通用3篇)

安徽省涉棉企业 篇1

创业板上市既是国家培养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 也是安徽省发展中小企业, 实现“创新型安徽”、“工业强省”以及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的重要路径。为此, 安徽省提出了积极培育壮大资本金融市场,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的重要政策思想。然而, 创业板上市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认识安徽省创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分析需要采取的培育措施。

一、数据来源及主要数据介绍

如何正确认识创业企业现状是安徽省创业板上市企业培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创业企业情况,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 但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 主要包括: (1) 研究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比如冯德连 (2009) ; (2) 研究安徽企业创新能力, 比如张克荣 (2011) 提取了安徽17个城市企业在机构设施、人力资源、企业资产和经费投入、创新效果、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主成分因子信息,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创新指标进行了比较; (3) 安徽省企业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安玉侠 (2011) 认为, 安徽省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形成了比较大的约束。我们认为, 上述研究并不能有针对性地评价安徽省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情况, 也没有对照这些企业与创业板上市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此, 我们选择了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作为创业企业研究样本, 分析安徽省创业企业情况及其与创业板上市企业之间的差距。

为提高安徽省产品质量, 扩大市场影响,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自2004年起开始评选安徽省名牌产品。由安徽省各企业自行申报, 所报送资料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税务等部门的鉴证。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销售量、市场评价和企业规模、税收缴纳情况等多个指标, 每年评选200~300个名牌产品, 并将拟授予名牌产品的企业及产品情况进行公示。

考虑到安徽省创业板拟上市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 选择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作为考察对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方面这些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销售量, 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作为安徽省名牌企业, 其经营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具有培育上市的潜质。正是从这些方面考虑, 我们以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作为创业企业研究的样本, 选择了2009~2011年三年的安徽名牌产品企业, 这主要是考虑近三年的数据更具有时效性。

根据2009~2011年安徽名牌产品 (第一、二产业) 申报企业数据公示表, 每年评选的名牌产品及其所属企业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在数据公示表中, 除公示入选产品和企业名称外, 还公布企业规模、总体税收和名牌产品销售数量、金额, 所涉及的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等。我们利用上述数据, 估计出各名牌产品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盈利状况、企业规模等数据。

为了解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收集了安徽省科技厅公布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以判断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依据。

二、名牌产品企业资产规模情况分析

以2010年数据为例, 我们获得有效样本386个, 其中已上市公司或已上市公司的子公司22个。将样本分为3组:全样本、非上市公司样本和非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前100强公司。 (表2)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 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总资产平均为4.29亿元, 中位数为0.79亿元, 说明其分布存在一定的偏差, 大多数企业资产规模偏小;从非上市公司样本看, 中位数为0.7425亿元, 与全样本相近;从非上市公司前100强来看, 中位数在1.914亿元, 说明前50强总资产在1.9亿元以上。而首批上市的前6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总资产平均值为1.09亿元, 中位数为0.894亿元。说明从资产规模来看, 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具备创业板上市的规模要求。

三、名牌产品企业成长性分析

为了分析企业成长性, 我们主要分析具备四年以上数据企业, 这样可以统计这些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连续三年的成长状况。我们得到175家名牌企业、553个年份观测数据。此外, 为了解非上市公司成长情况, 我们还删除了上市公司数据, 得到164家名牌产品企业, 518个年份观测数据, 现将数据描述性统计情况列示如表3所示。 (表3) 从表3中数据看, 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资产规模平均年增长45.85%, 营业收入增长598.63%, 但从中位数来看, 大部分资产规模增加在每年21.91%, 营业收入增长在24.39%, 说明公司增长分布有一定的偏度, 部分公司增长速度过快。从非上市的164家企业统计数据看, 平均年资产规模增长47.58%, 营业收入增长634.85%, 而从中位数看, 大部分企业资产规模每年增长23.07%, 营业收入增长24.89%。非上市公司样本数增长情况全面超出全样本企业。

(单位:亿元)

根据余綯和王明虎 (2011) 的研究, 创业板前60家上市公司成长性如表4所列示。 (表4) 根据表4, 创业板前60家企业上市前每年营业收入增长83.76%, 而安徽省164家名牌产品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25%左右, 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四、名牌产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为了分析企业成长性, 我们主要分析具备四年以上数据企业。由于安徽名牌产品 (第一、二产业) 申报企业数据公示表并没有直接公布名牌产品企业盈利情况, 我们只能根据各公司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的税收, 减去估计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流转税附加税费, 作为企业所得税的估计值, 再利用企业所得税的估计值测算出税后利润。我们充分考虑了2008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的影响, 认真测算了各年企业所得税。以下是全部样本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年增长比例数据。 (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 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总资产收益率的中位数为1.11%, 非上市公司样本中位数为1.09%;净利润年增长比例中位数为28.52%, 非上市公司样本为28.35%, 非上市公司样本都低于全样本数据;另一方面总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比例都存在一定的偏度, 即少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净利润增长幅度偏大。

为评价这些企业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差距, 我们对创业板前60家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也做了一个统计, 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比较净利润年增长比例和总资产收益率, 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平均相差超过10%, 说明安徽省企业盈利能力距创业板上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名牌产品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创新能力很难从一个定量的比例进行计量, 所以我们以这些企业是否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衡量, 如果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则说明企业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根据安徽省科技厅从2008年开始公布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发现2009~2011年入选的781家安徽名牌产品企业中, 376家企业被评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 非上市的资产总额前100强企业中, 51家被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说明前100位安徽名牌产品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安徽省创业企业发展情况及其对创业板上市的启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 以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为代表的安徽创业企业在资产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潜力, 但在企业成长性、盈利能力两个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盈利能力差距比较大, 作为创业企业, 需要尽快提高企业盈利, 同时扩大企业规模, 才能够实现创业板上市的目标;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政府, 安徽省和地方各级部门, 要从帮助企业减负、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帮助企业增强盈利能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 帮助创业企业改善融资环境, 扩大企业规模。

参考文献

[1]冯德连.安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 2009.1.

[2]张克荣.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比较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9.

[3]安玉侠.安徽省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院报, 2011.1.

安徽省涉棉企业 篇2

中国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70 年代末期, 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才开始向国内介绍国外技术进步研究的现状、结论及发展趋势。80 年代中后期, 国内才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例如杨智勇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1]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王慧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2]中提出从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等才是实现超额利润的源泉这一观点入手,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张云云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3]中要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在实施技术创新活动方面的潜力或不足, 及时总结经验、弥补缺陷, 促进企业发展。王鑫鑫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4]中针对当前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梁镇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5]试图通过对影响创新成长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的实证研究, 构建适用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能力的评价体系, 从而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成长提供重要的参考;叶巧玲在“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模型”[6]中提出了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这一指标体系, 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为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提供思路、方法。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主要集中于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建立的研究上, 未针对具体行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文中通过对安徽省汽车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建立了评价指标, 同时进行了实证研究。

1 汽车企业研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汽车企业研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1.1 目的性原则。

衡量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标准是看其是否满足评价目的, 目的性原则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和根本,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能够对评价结果的判定提供依据[3]。

1.1.2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准确性、完整性和独立性。

1.1.3 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应适用于评价的方式方法和使用者对指标的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指标数量要繁简得当, 设置的指标应可采集, 能够有效测度或统计, 在满足评价目的同时, 选用相对成熟和大家所熟知的指标[8]。

1.1.4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在选择指标时, 应使用规范化的定量指标, 对于无法量化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可采用定性指标的方法归入评价指标体系。

1.2 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上述原则, 通过对汽车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在对原始33项指标进行专家评选后, 建立了14条汽车企业研发能力评价指标, 具体如表1所示。

2 实证分析

2.1 安徽省汽车企业研发能力投入情况

评价方法是评价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现已有几十种综合评价方法, 总体上包括:专家评价法、经济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安徽省汽车企业由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配件三大部分组成, 2006年安徽省汽车工业生产总值中汽车占58.59%, 汽车配件占29.95%, 专用车占11.46%, 目前全省大中小型汽车企业211家, 图1为2003-2007年安徽省汽车产量和全国汽车产量增长率对比图。

由图1可以看出, 我国汽车产业自2003-2007以来, 年产量增长迅速, 安徽省汽车企业相比全国汽车企业来说, 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增长速度。从实际情况角度来分析, 安徽汽车企业在以江淮、启瑞和华菱三大汽车生产商的带动下整体提高很快, 目前已经位列全国第6位。

表2为2007年安徽省部分城市以及全国汽车企业销售总额与研发经费的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安徽省汽车企业研发经费平均比例只比全国平均比例高0.09%, 研发投入力度整体较少, 同时通过比较部分城市的投入力度也可以得知城市间不同企业投入程度也不同, 安庆、宣城等地区今年整体发展较快与投入力度加大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安徽省汽车技术研发人员仅为5138人, 其中汽车研发2223人, 汽车配件研发2104人, 专用车研发527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仅占10.8%, 研发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具有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仅占62.3%。低研究开发的投入和高尖人才的缺乏导致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

2.2 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的关系

根据调查数据, 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与企业利润、销售额及各类资产的相关关系[7] (如表3所示) 。总体上, 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与企业销售额均有非常高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87 和0.992 , 说明较多的研发人员有利于企业销售额的提高。而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74 和0.952 , 说明较多的研发人员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高。另外, 技术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也与企业的资产有相当高的相关关系, 说明技术人员数量、研发投入的多少对企业资产的积累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这更说明当前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当然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增加了资产的投入, 技术人员数量、研发投入与负债也有相当高的相关关系。企业可以从自身条件出发, 寻求适合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路线。总之一个企业要寻求不断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投入。

2.3 提升安徽省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策略

2.3.1 增加研发的投入, 提高资金利用率, 建立研发中心, 与各个单位加强合作创新。企业技术穿心能力的提升和资金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要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 同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资金, 避免浪费, 企业要与其他单位加强合作创新, 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企业外的科技资源为本企业服务, 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2.3.2 积极加强企业间的战略联盟, 降低风险。由几个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共同投资, 共担风险, 共享成果自然是一条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

2.3.3 积极引进高尖汽车人才, 并提供大量的优惠条件。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解决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

3 总结

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问题, 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是, 迅速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现时国际国内环境所必须的。我们必须坚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实现产业的升级, 全面提升经济的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为主向以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这样,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智勇, 覃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8 (7) :35-37.

[2]王慧, 康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8, 23 (5) :24-29.

[3]张云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29 (S1) :80-83.

[4]王鑫鑫, 王宗军.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技与经济, 2007, 20 (4) :29-31.

[5]梁镇, 李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7) :166-171.

[6]叶巧玲, 郑君君, 陆菊春.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模型[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2000, 33 (3) :118-120.

[7]李静, 程丹润, 刘志迎.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2 (2) :7-10.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3

1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1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较为缓慢, 许多中小企业的规模很小, 能够作为融资抵押品的固定资产有限, 生产经营不稳定, 营业收益波动大。在经营管理方面, 许多中小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没有形成明晰的产权, 人员配置不规范,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不规范, 缺乏长远的生产经营战略, 往往过分的一味的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在科技创新方面,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相关的科研部门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设备落后, 生产效率低下, 粗制滥造的现象广泛存在, 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致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够, 产品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往往很难站稳脚跟。在财务管理方面, 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缺少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财务监控, 资金使用明细不清, 财务透明度相对不高, 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对中小企业做出客观的信用评级。

1.2 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 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的缺陷往往不能够满足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条件, 因此无法通过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 只能依靠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间接融资,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由于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偏好, 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与规模较大的私人企业, 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时往往表现的不是很积极, 而且往往只有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会予以提供贷款。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信用问题, 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过程中往往设定的条件较为苛刻, 流程较为繁琐而且会产生较高的中间费用, 这些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因此, 中小企业亟需有专门的机构可以为之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

1.3 政府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 政府对中小企业征收的各种税收, 土地租金和管理费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安徽省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落后, 规模不大, 整体竞争力不高,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 整个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近年来, 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 但整体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 政策的完善性和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同时, 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法律条文在实际问题上的强制性不够, 致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2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

2.1 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主要的是靠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在产品方面, 中小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生产和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注重生产产品的品质, 要有品牌意识, 逐步提高产品的社会认同度, 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销售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才可以稳步发展。在生产方面, 中小企业要摈弃落后的低效的生产方法注重生产的科学性, 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利用新型设备与生产理念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经营方面, 中小企业应提高企业经营的规范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严格清晰的财务体系, 注重人才的管理与企业资产的灵活配置,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评级。

2.2 相关金融体系的支持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对象的主体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 要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提供便利有效的渠道, 缩减贷款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第二,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涉及中小企业的金融领域, 多元化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实现金融市场的多层次,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 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 适时建立私人风险投资, 使社会上的高收入者可以有合法的渠道投资中小企业。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相当一批中小企业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良好的收益预期, 这对投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大量资金缺口, 因此对风险投资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第四, 成立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规范, 需要有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专业的审核与建议, 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体系的合规性, 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

2.3 政府职能的发挥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 及时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在政策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提供专项拨款或低息贷款, 也可以通过担保或者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各级政府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法律法规方面, 政府应进一步出台涉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律法规, 从金融、税收、技术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使得中小企业在遇到融资纠纷时有法可依。同时, 政府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来成立中小企业基金, 对符合帮扶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 结论

解决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企业经营形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本身的不足, 也涉及到社会金融体系与政府职能发挥的不足。因此, 解决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靠中小企业自身, 也需要社会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只有这样三管齐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中小企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费淑静.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2]李东艳.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 2008, (18) .

[3]宋中权.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

上一篇: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下一篇:环保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