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2024-07-01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精选12篇)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1

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01年黑龙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 2005年为7.58% (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7%) , 至2008年这一比重已达9.2%。2005年老年人口比重比2001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5.9%;2008年与2005年相比,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6.8%。老年人口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现状简析》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是老龄人口安度晚年的主要途径, 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国外, 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机构被视为“朝阳产业”。一些集医护、康复、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大受市场欢迎。目前, 黑龙江的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因素,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 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 主要表现有:

1. 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参差不齐。

目前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三类, 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机构经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政府办的养老机构, 由于政府全额拨款, 管理、服务的人员相对较多, 而且管理规范, 因而养老院人数爆满。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管理人员多, 成本高, 大多数养老机构出现亏损状况;二是养老机构数量少, 供不应求。有的养老机构排队入住的需要等待1至3年。社会组织经办的养老机构, 绝大多数是利用现有的物力及本单位的富余人员, 就地转产改办成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经办的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缺少规范。由于是利用单位现有资源兴办, 专业化程度不够;二是服务人员多是转岗人员和临时招聘人员, 素质相对较低, 服务意识较差, 很难得到老年人认可。因而这类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民办养老机构, 大多数建在社区, 入住的老年人大多数离家不远, 子女探视方便。民办的养老机构的特点是规模不大, 经营机制比较灵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资金困难。民办养老机构建造需要支付昂贵的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 运营主要依靠自有资金, 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非常有限, 向银行借贷难度也很大。这使得民办养老机构要么为节省成本而设施简陋, 要么因收费太高而没有市场。

2. 居家养老服务业起步晚, 服务内容单一。

黑龙江居家养老服务在面上推开刚刚开始, 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未达成共识, 尚未形成广泛认同的舆论氛围。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 社区资源没有优势组合和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 主要服务项目大多只是生活照料, 而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不再满足和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家庭照料模式, 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评估监管体系尚未做到制度化、专业化。目前各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机构、编制、人员没有落实, 而是大多由老龄干部兼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常管理及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工作大多是社区老龄干部分担的, 没有一支专职的队伍和工作机构。对服务对象评估没有引入科学的评估组织和标准。

二、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对策

1. 健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

加强养老服务的法制化, 使养老服务有法律法规可依可循, 这不仅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需要, 更是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下养老产业的发展做出宏观的规划, 城乡的不同服务项目, 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建立具体法规。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有法律的制约和监督。

2. 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合作、参股等多种形式, 兴建、扩建养老机构。经民政部门批准和社会团体管理部门认定, 符合国家相关养老机构标准的, 可申请享受一定扶持政策, 如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护理、健身等多方面服务的机构或组织, 凡属于非营利性的, 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收入营业税;民办养老机构用于养老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确有困难的, 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 予以减免照顾。

3. 抓市场化运作, 形成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良性发展机制。

市场化运作, 是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监管, 整顿规范市场。严把养老机构成立的审批关, 保证质量优良的养老机构准入。通过设置养老服务内容、养老服务标准、价格确定依据和标准、入住对象的评估标准等基本规范, 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 确保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4. 加强对老年服务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 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 加快老年服务产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有条件的院校可设学位培养老年学高级专门人才, 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是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其他省份相比, 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参差不齐, 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晚, 服务内容单一。推进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应当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养老服务,产业化,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现状简析, www.hlj.gov.com.2009-05-19

[2]陈杰.推进民办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商业文化, 2009-04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2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2018年将持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国家的问题,怎样让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2018年将持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是怎样的?下面由赢了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2018年将持续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将持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

“部分地区在实施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工作时,步骤繁琐,方式滞后,给长期居住异地的退休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建议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简化领取养老金验证程序。”

“我父母已近80岁,3年前投奔我生活,户口迁入了富裕镇,变成非农户口,但农村还有几亩地。这种情况下,城镇和农村低保都无法申请,原因是县里低保中心规定:农村有土地的,不能申请城镇低保;而申请办理农村低保,又必须是农村户口。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点开人社部、民政部等官方网站互动区,可以看到不少网友提问养老保险、低保资质等问题。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遇到困难就懂得上网咨询,何况很多实际问题还是得线下办理,得自己跑腿。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的老人,面对这些烦恼更要操不少心。

洋山镇是由90个岛礁组成的,因海岛条件限制,就业岗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驻岛老人占居民总数的40%。“岛与岛之间只能靠船通行,对老人来说,交通十分不便。”嵊泗县人社局洋山分局局长倪**说。

陈*月独自住在养老院,患胃部恶性肿瘤,需定期到医院治疗,经济很困难。一次周末,9级大风来袭,所有船班都停航了。但老人早就约好了报销时间,上万元费用就是救命钱。倪**千方百计联系了一个小船船主,顶着风浪,最终抵达上海完成了报销,帮老人如期拿到报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销费。“想让老人及时享受养老、医疗等政策,必须主动。”她说,几年来,这样的上门服务超过2000人次。

新一年,对于生活在海边的老人来说,又有哪些惠民举措值得期待?考虑当地渔民众多,嵊泗县已下发通知,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到60周岁并符合“居保”领取条件的,可自愿选择按1200元、2400元、3600元的年缴费档次一次性补缴满15年。舟山市层面,也在着手探索开展原集体捕捞渔民的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像倪**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将服务更多老年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占总人口的11.4%。

过去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启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亿人。2018年,在“老有所养”这个重要民生领域,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民政部门拟制定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制定“互联网+养老”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养老。

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今年将继续推进医养结合试点。

支持以乡镇为中心健全养老设施和服务网络。推动省级层面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余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民办养老机构为1.25万余家,同比增长7.8%。今年将持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今年,要让好政策踏踏实实落地,不走样不偏航,更好服务老年岛民。”倪**说,要更多搜集基层养老情况,为上级部门制定“老有所养”政策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2018年将持续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产业健康发展”问题进行的解答,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养老服务市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是大有可为的。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赢了网进行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商标注册程序和周期是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94.html

 商标许可备案有必要做吗

http://s.yingle.com/qq/864093.html

 哪些行为属于专利侵权_如何解决专利侵权纠纷 http://s.yingle.com/qq/864092.html

 专利是自申请日起受保护吗_不确定专利申请日的情况 http://s.yingle.com/qq/864091.html

 专利申请不予受理情形有哪些,专利申请日期怎么确定 http://s.yingle.com/qq/864090.html

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2018年)和认定途径

http://s.yingle.com/qq/864089.html

 专利审查要办理哪些手续_专利审查答复有哪些要求 http://s.yingle.com/qq/864088.html

 专利法对新产品是如何定义的

http://s.yingle.com/qq/864087.html

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不予受理情形_视为未提出请求的情况 http://s.yingle.com/qq/864086.html

 申请专利权有什么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qq/864085.html

 如何向外国人转让专利_办理专利转让应履行哪些手续 http://s.yingle.com/qq/86408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何谓专利侵权行为_如何处理专利侵权行为 http://s.yingle.com/qq/864083.html

 企业怎样创立世界驰名商标

http://s.yingle.com/qq/864082.html

 如何申请发明专利_申请发明专利需要的资料 http://s.yingle.com/qq/864081.html

 哪些情况可以申请专利无效_提起专利无效要注意的问题 http://s.yingle.com/qq/864080.html

 如何提出专利国际申请_专利国际申请的办法 http://s.yingle.com/qq/864079.html

 商标注册的有效期限是什么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qq/864078.html

 专利权的有效期和生效期

http://s.yingle.com/qq/864077.html

 如何进行专利申请_如何确定专利申请是否需要保密审查 http://s.yingle.com/qq/864076.html

 如何确定专利权纠纷的地域管辖_专利侵权纠纷如何举证 http://s.yingle.com/qq/864075.html

 外观设计专利申报申请_外观设计专利权如何维持 http://s.yingle.com/qq/864074.html

 游戏软件著作权保护 http://s.yingle.com/qq/86407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录像作品与录像制品区别具体在哪里 http://s.yingle.com/qq/864072.html

 专利侵权诉讼谁承担举证责任_专利侵权证据的保全方式 http://s.yingle.com/qq/864071.html

 专利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专利申请的条件 http://s.yingle.com/qq/864070.html

 侵犯著作权惩罚有哪些

http://s.yingle.com/qq/864069.html

 发明专利怎样申请_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 http://s.yingle.com/qq/864068.html

 专利申请有哪些期限限制_专利申请复审的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qq/864067.html

 如何认定商品商标突出使用

http://s.yingle.com/qq/864066.html

 专利申请权转让步骤_专利申请权转让与专利权转让区别 http://s.yingle.com/qq/864065.html

 申请发明专利有哪些程序_申请发明专利应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qq/864064.html

 驰名商标注册和商标注册区别

http://s.yingle.com/qq/864063.html

 专利转让有什么程序_怎么办理专利权转让登记 http://s.yingle.com/qq/8640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什么是职务发明_怎样认定是否为职务发明 http://s.yingle.com/qq/864061.html

 专利侵权怎样认定_专利侵权诉讼原告需提供哪些证据 http://s.yingle.com/qq/864060.html

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_侵犯专利权行为怎样认定 http://s.yingle.com/qq/864059.html

 如何进行专利申请权转让_转让后申请被驳回怎么办 http://s.yingle.com/qq/864058.html

 发明人变更需要哪些手续

http://s.yingle.com/qq/864057.html

 专利转让如何节税_专利转让合同必备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qq/864056.html

 申请发明专利有哪些好处_怎样申请发明专利 http://s.yingle.com/qq/864055.html

 侵犯专利权行为怎么认定_侵犯专利权赔偿数额怎么确定 http://s.yingle.com/qq/864054.html

 专利转让合同何时生效_转让前实施专利的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qq/864053.html

 专利未缴年费终止失效可以恢复吗 http://s.yingle.com/qq/864052.html

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所需的文件_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程序 http://s.yingle.com/qq/8640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区分商标的合法性

http://s.yingle.com/qq/864050.html

 受理专利申请的条件是什么_专利申请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http://s.yingle.com/qq/864049.html

 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内容_专利权转让注意哪些问题 http://s.yingle.com/qq/864048.html

 企业被注销后,转让商标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qq/864047.html

 怎样办理专利申请_怎样确定专利申请日 http://s.yingle.com/qq/864046.html

 专利无效当事人有何权利_专利无效当事人怎样行使权利 http://s.yingle.com/qq/864045.html

 专利的复审程序是怎样的_不服专利复审决定的救济 http://s.yingle.com/qq/864044.html

 专利宣告无效的法律效力_专利申请如何进行复审 http://s.yingle.com/qq/864043.html

 商标侵权的行为法律是怎么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qq/864042.html

 专利诉讼时效是多长_怎样计算专利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qq/864041.html

 专利转让有哪些程序和费用_专利专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http://s.yingle.com/qq/86404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专利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_财产保全要提交的材料 http://s.yingle.com/qq/864039.html

  版权登记有什么意义 http://s.yingle.com/qq/864038.html 保密协议的有效期是多久,保密协议和协议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qq/864037.html

 谁能申请专利行政复议_申请专利行政复议的条件 http://s.yingle.com/qq/864036.html

 授予专利的条件_专利申请后授权前需要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qq/864035.html

 注册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qq/864034.html

 专利申请权转让当事人违约责任_专利申请权转让的程序 http://s.yingle.com/qq/864033.html

 申请专利复审的程序_不服专利复审决定怎么办 http://s.yingle.com/qq/864032.html

 如何提出专利行政赔偿请求_专利行政赔偿的范围 http://s.yingle.com/qq/864031.html

 对专利权的保护是从申请日当天就有吗 http://s.yingle.com/qq/864030.html

 如何申请外国专利_申请专利如何委托专利代理机构 http://s.yingle.com/qq/86402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专利的强制许可的概念是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28.html

 专利行政诉讼的种类_专利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 http://s.yingle.com/qq/864027.html

 生产销售商重复侵权的,专利侵权赔偿额怎么计算 http://s.yingle.com/qq/864026.html

 专利分案申请的条件是什么_怎么做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http://s.yingle.com/qq/864025.html

 专利转让费用怎么计算_专利转让税都包括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24.html

 专利申请需提交哪些文件_提请专利申请文件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23.html

 商标注册程序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http://s.yingle.com/qq/864022.html

 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qq/864021.html

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程序_申请需要什么材料 http://s.yingle.com/qq/864020.html

 专利权终止的情况有哪些_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http://s.yingle.com/qq/864019.html

 专利复审如何提起_专利复审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1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专利申请复审的期限_专利复审决定有哪些结果 http://s.yingle.com/qq/864017.html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书(2018最新)应当具备什么内容 http://s.yingle.com/qq/864016.html

 发明专利分案申请的条件_发明专利分案申请的要求 http://s.yingle.com/qq/864015.html

 专利转让合同的内容有哪些_如何向外国人转让专利权 http://s.yingle.com/qq/864014.html

 专利评估的方法有哪些_专利评估需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qq/864013.html

 特许经营可以不备案吗

http://s.yingle.com/qq/864012.html

 专利无效的法律后果_专利无效程序中怎样修改专利文件 http://s.yingle.com/qq/864011.html

 知识产权侵权警告通知函范本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qq/864010.html

 专利申请文件提交后能否修改_专利申请注意哪些事项 http://s.yingle.com/qq/864009.html

 可以要求停止专利侵害的情况是什么 http://s.yingle.com/qq/864008.html

 专利说明书怎样撰写_怎样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 http://s.yingle.com/qq/86400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怎样撰写好专利说明书_专利说明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http://s.yingle.com/qq/864006.html

 商标注册后享有哪六大权利

http://s.yingle.com/qq/864005.html

 赵某某与冉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一案 http://s.yingle.com/qq/864004.html

 发明专利申请要怎么做_申请一个发明专利大概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qq/864003.html

 促进专利许可与转让是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qq/864002.html

 宣告专利无效的法律后果_对专利无效结果不服怎么办 http://s.yingle.com/qq/864001.html

 专利侵权证据怎样收集_被指控专利侵权怎样应对 http://s.yingle.com/qq/864000.html

 个体户进行商标注册需要哪些材料与程序 http://s.yingle.com/qq/863999.html

 专利侵权行为怎样判断_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http://s.yingle.com/qq/863998.html

 专利诉前禁令要交的证据_专利侵权诉讼要交哪些证据 http://s.yingle.com/qq/863997.html

 专利无效宣告中请求人的举证期限_专利权人的举证期限 http://s.yingle.com/qq/86399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不予受理情形_专利无效的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qq/863995.html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密切关系着各个国家各个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并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构成结构复杂,差异很大,存在的问题也多样化。对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背景分析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背景分析

1.高龄人口多,老龄人口本身基数大。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就有中国。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等国。仅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各国总人口中也排在第四位。根据以上数字和中国国情,说明中国老年人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发展养老产业已势在必行。

2.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我国于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并且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在201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里,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3.“国未富,民先老”—未富先老。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家庭模式减小,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未来的家庭养老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而且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老年服务产品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包括福利性、公益性和营利性三种服务类型。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太重视此类产品,开发的老年服务产品种类还较少,应用的领域还很狭窄,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和理论基础知识。再者政府的角色定位也不清晰,使得我国老年服务产业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老年服务产业成为社会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养老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规模小

由于我国的老年服务产业起步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步较晚,所以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有量较少,使得养老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的标准较低,规模较小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三)养老服务人员较少,培训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制定颁布了养老护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已有一段时间,并且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对被培训人员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至今我国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没有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没有形成标准而又完善的一套养老服务制度。

(四)缺乏有效的养老服务体制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

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虽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主管,但是这项工作涉及到土地资源规划、公共消防等诸多部门。由于部门众多,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且关系复杂,使得众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相应的,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就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缺乏严格而有效管理力度。

三、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的养老服务观念

从远古时代的中国到如今日益发达的中国,是一直重视对“孝”的继承和发扬,养儿能防老的观念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形成和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早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并且越来越根深蒂固了。人们常认为:儿女不孝顺就是家庭不和,家庭不和老年人才会去敬老院,这被认为是不幸福的。

(二)养老人员的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在我国养老服务的方式还较单一,而且大多数还都停留在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上,养老服务的水平普遍偏低。许多民办的养老院还处在投资兴建的基本阶段,均缺乏系统的养老服务理论知识,管理水平较低而且混乱,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都使得养老服务的水平较低。

(三)医疗护理保健设施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健设施、设备还较落后,有些已经破旧不堪,不利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经济水平不好的社区,只有简单的医疗室,没有老年医疗护理专家的日常坐诊,没有相关的医疗科室的设置,不具备医疗急救的能力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

(四)资源供求失衡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并且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晚,这都使得我国养老服务资源的供需不平衡,拥有硕大的老年人口,却没有巨大的养老资源作后盾。此外,城、市、县、镇、乡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协调,公办民办养老结构失调,全国养老床位的供求矛盾突出。

四、我国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保障制度,转变社会发展模式,慢慢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消费观念,主要的发展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加快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的水平

加强有关养老服务、老年护理的专业教育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增设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强调政府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与政府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必须强调政府的责任,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比如各级地方政府应将社会养老服务的设施、设备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体系;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贯彻落实好有关的财务税收制度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惠民政策。

(三)借鉴国外养老的成功经验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的经验不足,基础薄弱,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可以从国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统一养老服务产业的标准、项目、管理制度和实施机制等。

(四)完善养老服务和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实现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完善发展,就必须规范养老服务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优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环境,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的标准、监管、引进机制、退出机制。规范养老服务的评估机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定期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考核,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人员等级评定制度。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保证各层的信息上通下达。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政策体制、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扶持机制、养老服务行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五)积极扩大养老服务试点,使养老产业社会化

首先,我国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合理引导、降低税率优惠政策,同时给老人提供无偿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场所,积极有效地引导各级各类养老服务组织介入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域,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连锁经营体系。(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53-4855.

[2]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3] 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2):34-36.

[4] 刘晓静,张继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路径及对策[J].河北学刊,2013(02).

[5] 刘思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1(12):298,300.

养老服务产业融资渠道分析 篇4

一、融资渠道概述

融资渠道按投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国家、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民企和家庭三个:

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包括:国营企业以税金和其他形式上缴国家的纯收入,其次是集体经济以及个体经济以税金形式交纳的纯收入,还有各级政府的社会福利基金等等。本文着重讨论国家财政资金中社会福利基金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项目大致分为五类:城市福利事业项目、乡镇福利事业项目、城市社区服务、福利企业项目、其他公益项目。很显然,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属于社会福利基金使用的范围。

在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信贷投资公司。首先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向导。2008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2010 年9 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提到“保险资金采用债权、股权或者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仅限于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及自用性不动产。”由此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正式开闸;其次,由于国家政策对公募基金的特殊限制,基金公司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资暂时限于私募基金,同时私募基金具有投资标的物灵活这一特性,也符合中国刚刚起步养老服务产业的多样性要求;最后近几年由于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和小企业放贷,这就使信贷投资公司成为了融资的重要角色,那么也将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中国未来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同时政策上的税收优惠,不论从经济收益或是传统美德上来说都是私募基金与信贷投资公司值得重点投资的领域。

民营企业和家庭的资金属于民间资本。早在2010 年国务院公布的鼓励民间资本“新36 条”中就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随后,2012 年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建设,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势在必行。

二、融资渠道资金量分析

社会福利基金的收入构成包括:销售彩票总额扣除兑奖和管理费用后的净收入、彩票销售中不设奖池的弃奖收入和福利基金存款的利息收入,同时实行按比例分级留成使用的原则:中央级留成比例为彩票销售总额的5%、省地两级的留成比例不得超过彩票销售总额的5%、县级留成比例不得低于彩票销售总额的20%。截至2011 年10 月23 日,中国福利彩票年销量突破1 000 亿元,那么按照35%提取公益金的比例,将有350 亿的资金用于国家公益事业。考虑到当前以及未来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养老服务产业将出现巨大的需求,为及时快速地解决这种需求,因此建议加大社会福利基金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提高社会福利基金中用于养老产业的资金比例,从而保证养老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

中国到2012 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到达6.85 万亿人民币,尽管保监会对保险金投资比例有要求,比如说建立养老社区的资金比例只有10%左右,但是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基数之下也是一笔可观的大数字。6 月底,中国的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人民币5.5 万亿元,较一年前的3.7万亿元增长了49%。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也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充分利用民间闲置资金和调动资金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意见,既体现了国家对民间资本的重视,也足以可见民间闲置资金数量的客观性。据新闻报道,仅仅温州一座城市在2010 年上半年闲置资金就达到了8 000 亿,相当于天津市2009 年全年GDP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央企2009 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广东省2010 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额。

三、各融资渠道适用范围分析

目前,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投入方式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设施建设和对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等保障制度的支出两种,这两种投入方式基本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各城市社区为主要载体。显然,国家投入是以构建养老服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带有全面及福利保障性质,具备廉价优势的。另外,养老服务产业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入规模大、回收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这也要求政府在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占有主导地位,从各国经验来看,养老设施建设融资结构中政府投资都占到70%左右的比例。

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要求其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既有保障福利的要求也有利润收益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不能仅仅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更要做到专业、深入、多维,如各项设施完备的综合性养老社区。社区会在老年人入住时适当地收取费用,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也满足入住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近几年泰康人寿保险专门成立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投资建设的泰康养老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民间资本的投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受到养老产业盈利周期比较长的影响,使得民间资本较难获得可观的利润,这严重地打击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积极性。为了增大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政府就需要加大财政补贴和对其服务的购买力度,同时减少各项费用的收取、实行税收优惠、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等,使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中来。相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更加灵活,可投入领域更广阔,但鉴于养老产业的特殊性,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才能保证民间资本有其可发展的平台。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 篇5

——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

田香兰

2013-3-21 15:41:22 来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Old-Age Care Undertaking and Old-Age Care Industry: Evidence from Japan

【作者简介】田香兰,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天津 300191

田香兰(1968—),女,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tianxl@vip.sina.com.cn.【内容提要】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其间,先后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健康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和其他需求等。较为成功的日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史告诉人们,无论是养老事业,还是养老产业,都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必须实现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不同需求,才能全面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

The old-age care undertaking and old-age care industry of Japan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hich are early stage, branched stage, and transformation stage.During these periods, Living Protection Law, Citizen Health Insurance Law, Citizen Annuity Law, the Aged Welfare Law, the Aged Health Care Law and the Nursing Insurance Law were promulgated.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preferably fulfilled the economic needs, healthy needs, emotional needs, living needs, and other needs of the aged.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 indicate that both the old-age care undertakings and industry need a set of relatively integri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guarantee;the welfare of old-age must be socialize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aged, so that we can fulfill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needs of old-age and improve servce level for the aged in an all-round way.【关 键 词】日本/人口老龄化/养老事业/养老产业Japan/aging/old-age care undertaking/old-age care industry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版《老龄社会白皮书》指出,截至2007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1亿2 777万人)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已经达到2 746万人(较前年增长3%),占总人口的比例为(老龄化率)21.5%。其中,75岁以上的后期老龄人口达到1 270万人,占总人口的9.9%,成为全球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1]。到2050年,日本老年人口将达到3 764万人,占总人口的39.6%[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超过20%就进入超老龄社会。日本老龄化人口比例由1970年的7%递增到1994年的14%,仅用了24年时间,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日本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或靠国家养老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于是出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模式。日本政府着手建立和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收入、医疗、护理等保障问题,并大力发展了养老产业。其结果实现了老人福利法制化、运行机制多元化和专业化。

一、日本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一)日本的养老事业

“养老事业”是指为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的部分,它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是以法律形式保证其公平和公证性,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事业。日本政府把护理问题看作是养老事业的最大课题,于1997年12月,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了“护理保险制度”。护理服务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两大类。其中居家护理服务种类多达14种[3],这说明日本政府提倡居家护理。

1.居家护理服务

居家护理服务包括访问护理、访问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管理指导、通所(到养护中心)护理、通所康复训练、短期入所生活护理、短期入所疗养护理、痴呆症患者共同生活护理、入住特定设施者的生活护理、提供租赁或购买福利用具所需费用、住宅改造和居家护理援助。

2.设施福利服务

(1)政府指定的护理老人福利设施(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政府指定的护理老年人福利设施是指根据老年人福利法建立的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是都道府县知事指定设立的。主要收容那些身体或精神残疾较重、在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由专门受过训练的人员照料入浴、排泄、进食,并帮助进行机能训练和健康管理或疗养以及其他生活照料。

(2)护理老人保健设施(老人保健设施)。护理老人保健设施是指经过都道府县知事同意开设的设施。主要针对那些病情稳定、需要护理的人员,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机能训练或日常生活照料。

(3)指定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疗养型病床)。指定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是指医院或诊所拥有疗养病房,是都道府县知事指定设立的。入住疗养病房的老人,在医生和护士等的指导下进行机能训练,并进行其他必要的医疗服务[4]。

(二)日本的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以满足高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营利事业活动的总称,亦称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两个界限分明的概念,前者属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范畴,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责任,是普遍性福利概念;后者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更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市场模式的产业概念[5]。日本的养老产业是目前日本老龄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养老产业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原因是这时日本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需求也相应增加,而政府承担的社会福利事业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于是政府对老年人福利政策进行调整,鼓励民间发展福利事业,以适应老龄社会的多种福利需求。1974年,厚生省公布了“收费养老院设置运营指导方针”,建立了市场规范及行业标准。“指导方针”对养老机构的属性、设施标准、人员配置、服务标准和优惠贷款制度等做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养老机构每年向政府提交报告,接受政府监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政府针对养老机构及养老产品混乱局面,制定了“银色标志制度”,成立了“银色标志认证委员会”,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养老机构、老龄产品和服务及其厂商等进行认证并公布于众。1988年5月,日本政府对以往的社会福利以及医疗事业团体法进行了修改,政府为民间兴建或经营具有医疗、看护功能的福利设施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同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修改法案公布后,养老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随着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成熟以及老年人经济力的增强,老年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享受。1994年,老年人口超过14%,迎来了老龄社会。1994年3月,老年社会福利展望恳谈会发表了《21世纪福利展望》,提出应建立尊重老人意愿的以自立为目的的利用型体系。同年12月,修订黄金计划,出台了新的《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新黄金计划)。新计划的主要内容有:1)充实地区服务;2)支援老年人的自立;3)综合实施痴呆症老年人对策;4)促进社会参与。1999年12月,由厚生省、财务省(原大藏省)、自治省共同制定了《今后5年老年人保健福利政策的方向》(黄金计划21)。其基本方针为:建设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形象;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支援自立;建设互相帮助的地区社会;提供利用者满意的服务。

养老产业是一项营利性事业,内容可以划分为六个方面[6]:一是老年住宅产业——收费型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昼夜看护服务旅馆、三世同堂住宅、老人住宅的改建和整修;二是老年金融产业——终身保险、看护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年金资产代管等;三是家务服务——家务服务、保健护理、登门洗澡服务等;四是福利器械用品——销售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疗养床、轮椅、拐杖、多功能便池等福利器械;五是文化生活服务——组织老年人旅行、老年人文化大学、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六是其他相关产业——老年人生活用品开发、销售。实施护理保险后,全国各地利用护理服务的人数增多,活跃了地域经济。由于企业、医院等医疗机关,或农协、NPO等各种主体参与护理产业,使护理市场在竞争中不断扩大。目前,护理产业吸收的雇佣人数在社会保障领域最多,对地域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家庭护理员已达到40万,假如包括在护理设施中工作的人员,护理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也就是说超过在汽车产业工作的职工人数[7]。

二、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保障效果分析

1.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二是扩充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三是政策转换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这三个时期分别制定了与养老有关的各项法律。

(1)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日本工业飞速发展,经济得到恢复性发展。政府在初创期制定了《生活保护法》(1950年),形成了战后日本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其重点是生活保护,而且仅限于那些符合救济条件的无依无靠的低收入老年人。《生活保护法》明确指出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政府根据《生活保护法》,开设了养老院等保护设施。此时的养老院是一种收容设施,主要针对贫困阶层。此后,政府通过了《国民健康保险法》(1958年)和《国民年金法》(1959年),实现了养老、医疗的全民覆盖。“皆年金、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日本全体国民当生病或年老时,都可以得到由医疗保险和年金制度提供的医疗费补贴和年金收入的保障。这些制度的建立,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安定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说明日本社会保障由生活救助为主向社会保险转变。医疗保险制度一般分为以普通劳动者为对象的健康保险、以公务员和私立学校教职工为对象的被雇佣者保险和以自营业者和无职业者为对象的国民健康保险。

(2)扩充期。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家也相应地充实和提高了对老年人的福利投入。对于养老而言,1963年制定颁布的《老年人福利法》作为“福利六法体制”的第五项法律,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该法也被称为“老年人宪章”[8],它确立了日本现行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该法规定,老年人福利的基本概念是尊敬老年人,促进老年人的自觉和确保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同时规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有增进老年人福利的责任,需要努力谋求老年人福利事业的发展。

(3)转换期。20世纪80年代后,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不得不对有关老年人保健及医疗政策进行修改。为了解决各项医疗保险制度间老年人医疗费支出不平衡问题,1982年制定了《老年人保健法》。主要用公费(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支持老年人医疗费。其对象为参加医疗保险并年龄在70岁以上或者65~69岁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老人保健法》对有关老年人保健、医疗的服务单独制定了法律,并规定了新的社会服务项目。《老年人保健法》第一条(目的)指出:“为了谋求国民老后能够维持健康及确保必要的医疗,综合实施疾病预防、治疗、机能训练等保健事业,以增强国民保健水平及增进老年人福利。”保健事业是为保持国民老年期健康,以市町村为实施主体,对40岁以上居住者为对象实施。具体内容包括发放健康记录本、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医疗、技能训练和访问指导等。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瘫痪或痴呆症老年人增加,而家庭的护理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过去,老年人护理主要根据老年人福利法和老年人保健法实施,因此综合利用服务方面存在问题。福利服务方面,在行政措施制度下,利用者无法自由选择行政服务种类和提供服务的部门。保健医疗服务方面,普遍存在以护理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住院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1989年制定了“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黄金计划),规划了1990—1999年10年间的有关老年人设施和服务的计划。同时,以护理社会化为目标,1997年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保险法第一条规定:“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心变化带来的疾病需要护理。如需要在入浴、排泄、饮食等方面提供护理,另外还需要技能训练、看护以及其他护理。为了使需要护理的人能保持尊严,并能够通过护理正常生活,提供必要的保健护理服务以及提供福利服务有关的费用。制定护理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保健医疗水平,增进福利。”

2.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效果分析

在探讨老年人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时,需要考虑老年人需求及由谁来满足这些需求。老年人的需求从理论层面上讲,是指社会为满足老年人物质或精神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切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所谓老年人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与服务。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出发,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归纳为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服务保障需求[9]和其他保障需求五个方面。

(1)经济需求的保障。日本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除了来源于家庭和自己的储蓄外,社会化的保障主要来源于养老保险、老年救济和老年津贴等。1959年,日本制定了适用于全体国民的《国民养老保险法》。1961年,公共养老金以厚生年金、共济年金、国民年金等形式覆盖了20~59岁的日本全体居民,从而实现了“国民皆年金”的目标。这种“全民皆年金”的强制性保险措施,使所有连续25年以上参加保险的日本人,都能在65岁后领取养老年金,使基本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该制度作为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政策,主要考虑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要。1989年,在年金制度上引入了与物价相关的浮动制。1994年,把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推迟到65岁。日本的养老金制度由公共年金制度、企业补充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制度等三大支柱构成,体现了公助、互助和自助原则,其中公共养老金制度居主导地位。2004年,日本通过了有关《国民年金法部分内容修正法案》及《管理年金的独立行政法人法案》。2004年版《养老金修正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把保险费上涨幅度控制在18.3%,给予养老金的标准控制在此范围内;给付标准长期保持在平均收入的50%;基础养老金的国库负担比率提高到二分之一。2004年国库负担了272亿元,相当于基础养老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到2009年将上升到二分之一。在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中公共年金所占的比重为70.2%,老年人家庭当中只靠公共年金生活的占59.9%[10]。

(2)健康需求的保障。人进入老年阶段后,患病的概率增加,医疗保健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和老年医疗保健福利对老人有着重要意义。日本实行“国民皆保”的医疗保险制度,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保险。日本医疗保险制度一般分为以普通劳动者为对象的健康保险、以公务员和私立学校教职工为对象的被雇佣者保险以及以自营业者和无职业者为对象的国民健康保险。日本针对老年人的情况,制定了医疗和保健服务一元化老人保健制度。这一制度是以1982年制定的《老年人保健法》为依据。主要用公费(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支持老年医疗费。其对象为参加医疗保险并年龄在70岁以上或者65—69岁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但是,老年医疗费支出不断膨胀。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01,日本老年医疗费为约11兆6 560日元,占国民医疗费总额的37.2%。老年医疗需求的增长势头有增无减,原来的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形势。其结果是,2002年国会通过了《健康保险法修正案》,规定在部分医疗费中老人个人要负担10%(但有每月最高限额)。并规定从2002年10月份开始,用5年时间阶段性地提高医疗费给付年龄,把年龄从70岁提高到75岁,70岁老人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公费负担比率从30%提高到50%。2003年开始一般患者需要负担30%。另外为了预防疾病以及保持健康,2003实施了《健康增进法》,还制定了“饮食健康教育指针”,并对40岁以上的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诊断、技能培训、访问指导等保健活动。

(3)情感需求的保障。日本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老年人不仅需要自己转换角色,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情感保障。日本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满足。一是为老年人创造了学习机会和环境。为此,政府制定了“振兴终身学习的措施”,支援地方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活动。2005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分会,在市町村设立了终身学习责任分会。43个都道府县和1 350个市町村制定了中长期终身学习计划和基本构想。地方政府作为促进终身学习的核心部门,提供学习信息、咨询,调查学习需求,开发学习项目等。二是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体现人生价值。各个都道府县都设有“建设光明的长寿社会促进机构”,形成老年人的知识网络。鼓励老年人带着所具有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学习成果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老年人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经验到海外去发展。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负责老年人的海外志愿者活动。

(4)生活需求的保障。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疾病或瘫痪而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生活照料。由于现代社会家庭照顾的功能相对减弱,社会照顾的作用显得很重要。日本老年人福利和服务的内容非常具体。2000年4月1日开始《护理保险法》正式实施。这个制度是通过社会保险来共同支持老年人护理所需的设施、服务等费用,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40岁以上的人和老年人负担保险费。护理保险制度的对象分为两种被保险人:一是65周岁以上的老人,称为第一种被保险人;二是40周岁到64周岁的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称为第二种被保险人。当这两种被保险人因卧床不起、痴呆等原因需要起居护理或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和日常生活时,可以得到护理保险服务。护理保险费一半是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其中19%是第一种保险人负担,31%是第二种保险人负担;另一半是由公费负担。公费负担的部分,由国家出50%,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出25%。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被日本称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第一步,它不但减轻家庭负担,而且为日本商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形成老年人护理产业。

(5)其他需求的保障。老年人虽然退休或退出生产领域,但他们仍需要有社会参与来增进自己的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社会参与包括老人再就业、老人自愿活动等。日本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再就业需要,为老人提供再就业辅导。日本的社会福利协会一般开办老年人职业介绍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免费服务。另外,从雇用政策和雇用保险两个方面加强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参与功能。政策方面,重点从老年失业者的生活保障转向雇用调整和职业转换、能力开发等社会参与。《高龄者雇用稳定法》是日本政府应对老龄社会所建立的一种制度。2005年,日本政府修改了《高龄者雇用稳定法》。规定2006年4月以后雇主有义务必须在如下的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作为企业的制度:一是把退休年龄逐步提升到65岁,到2013年必须达到65岁;二是废除退休制;三是维持现有退休制度,但员工退休后,如仍有工作意愿,对愿意继续工作的员工,原企业必须重新雇用或延长合同。日本的雇佣政策并非由政府直接创造雇用机会或限制解雇,而是采用通过向雇主提供援助金的方式,间接进行政策目标诱导,这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雇佣保险三事业。雇用保险三事业即雇用稳定事业、能力开发事业、雇用福利事业。雇用稳定事业中包括高龄者雇用稳定,主要通过向企业提供连续雇用促进援助金和高龄者雇用环境改善奖励金的方式推进。日本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综合上述老年人的五大需求表明,日本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强调养老金等经济保障需求,还强调医疗护理等健康保障需求,而且越来越注重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强调其服务性,也强调通过社会参与满足个人全面发展需要。也就是说,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必须满足老年人生存型福利服务与发展型福利服务需求。

三、几点启示

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大国,不仅老年人口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因此,加快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率已达到8.1%。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率将达到23%。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面临着严峻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形势。中国老龄化问题呈现出高速、高龄、老人数量多、老年抚养比大、地区差异大等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在某种程度上比日本严重,这是因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差。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需求急剧增加,而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的供给严重不足。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的调查,全国有98.1%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的服务,只有1.9%的老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组织照料养老。目前,大约有1 400万老年人有进入福利机构养老的需求,而全国各类福利机构提供的老年人床位149.7万张,仅仅只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1%[11],这与日本设施入住比例6%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借鉴日本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经验,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是适应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福利需求的有力保障。

(1)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法律规范作保障。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有关老年福利的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有关的法律。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取得另人瞩目的成就,靠的是立法先行,在立法保障下,实施改革,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日本有关老年保障的制度与我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普及化及高标准化上。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保障范围上,日本有关老年保障的法规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展。日本老年保障支付标准高、项目多、保障全面。除国民年金外,还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地方自治团体还为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公民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俱乐部等。二是在保障方式上,日本法律具有强制性。例如,国民年金及护理保险法都强制要求符合年龄的国民投保。而且,养老金的数额采取随物价联动机制,根据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情况,调整老年人养老金或福利标准,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不因物价波动而下降。三是在责任承担上,注重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在宪法中明确政府要承担直接责任。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保障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管理老年人事业。例如,老龄社会对策会议由会长、委员组成,会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委员由总理大臣从内阁官房长官、有关行政机关官员中任命。会议负责制定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草案,协调老龄社会对策机关之间的关系,审议有关老龄社会对策的重要事项,促进对策的实施。另外,根据老龄社会对策基本法,内阁府下设老龄社会对策会议调整各个厅的政策,制定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进行对老龄社会对策有关的调查研究,对国民进行宣传、启发,从宏观上综合促进老龄社会政策。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具体负责此项事业。二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管理,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老年人相关保障的享受条件和支付标准。《生活保护法》、《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老龄社会对策基本法》、《老年人雇佣安定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日本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只有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后,应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加快老年社会保障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巩固家庭养老的措施,初步建立老年法律体系。为此还需出台《养老保险法》、《老年人福利事业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老年人就业保障条例》等重要法律。老年人法律保障制度的核心是要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实现老年人的权利。老年法律保障制度不应被看作是静止的、封闭的制度,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分阶段逐步完善的体系[12]。

(2)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20世纪60年代,日本刚刚确立老年人福利制度时,基本上是由国家包揽一切福利。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逐步将国家福利行政转让给地方政府。20世纪80年代开始,又把发展民间福利放到重要位置,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地方政府、民间福利团体、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社会福利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始终承担着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还负责社会福利的整体规划,并负责实施与监督。地方政府是国家福利财政的重要补充,实施《护理保险法》以后,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的财政水平和福利需求,自行制定福利计划和开展自主的福利活动。民间社会福利团体是社会福利运作的主要力量。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委托或招标的形式,让民间社会福利团体经营和管理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是为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目前,日本福利事业与福利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与居民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普遍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13]。服务对象普遍化就是要改变社会福利机构只面向社会最低层老年人的做法,以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运行机制市场化就是要按照产业化思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福利产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方式多样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福利网络,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就是要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精通业务的福利服务专业化队伍。

(3)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盈利型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区别于纯福利型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纯福利型养老事业是以低收入老年人为对象,提供一般的服务项目,这使老年人在利用福利服务时受到许多限制。盈利型养老产业是以高收费、高质量、多项目为特征,适应了社会中一部分阶层的需求,弥补了纯福利型服务的不足。今后,中国的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将是巨大的市场。应该把老年人护理产业看成是21世纪新兴的成长产业。养老产业涉及住宅关联产业(带有护理功能的住宅,收费型高档老人公寓),护理用品、日用品等生活关联产业以及休闲娱乐关联产业。发展养老产业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但是,一定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政府扶持方面,把养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制定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项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有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形成老年服务网络体系,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14]。

(4)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日本98.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服务种类最为齐全。从日本情况可以看出,居家养老与设施养老的背后有非常完善的“护理保险法”。中国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体系,以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只有解决费用问题,老年人才能自由选择护理服务,养老事业也才能健康发展。居家养老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出现了分离。“居家养老”不一定就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形式已经多元化。养老院所向养老、休闲、文化娱乐、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社区服务向老年人养护、日间照护、康复保健、精神慰籍、家务帮助、福利用品配送、法律帮助、文化娱乐一条龙服务发展。根据老年人的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养老机构可以分为高、中、低档次;根据护理需求程度不同,护理服务可以分为健康自理型、部分护理型、全面护理型等,让老年人自由选择。一是针对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二是针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主要以上门照料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低龄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会参与实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老年人开辟第二职业,也可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三是针对生活基本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老年人,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这些老年人白天可以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以参加社区活动。

【参考文献】

民企“物联网养老”掘金养老产业 篇6

传统居家养老已不适应剧增的老龄需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据预测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在2012年底户籍老人比重已超过25%,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30%。

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但面对汹涌的老龄化浪潮,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显现各方面不适应之处。

比如,少子化、空巢化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上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子女移民海外,有的则在异地工作,给老人的赡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些城市上班族,父母年老多病,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子女虽然不时探望,但父母发生摔倒、家中停电等一些意外时,却都不在身边,照料也费力。这类情况在上海十分普遍。

其次,为老服务面临劳动力“断层”。目前以“4050”人员为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正面临老化、退出,但后续乏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拥有一支5万多人的养老服务从业队伍,但呈现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偏高等“三低三高”特征。有些社区,一个助老服务员要面对几十个独居老人。

再次,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近年来,除了政府托底的孤老、高龄独居、高龄纳保等老人服务需求外,照料、文化、心理慰藉乃至旅游购物等各方面的市场化为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民政部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但要撬动这样一个市场,仅靠传统的体制和模式难以实现。

借助物联网怎么养老?

针对问题,上海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近年来不断探索,完善养老体系,创新养老服务;其中,正在兴起的“物联网养老”,受到不少人关注。

一家名为“上海海阳老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下文简称“海阳”)的机构是这一模式的先行探索者。所谓“物联网养老”,主要包括“六个一”:一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一套基于日常管理的营运管理软件和运营数据库、一批专业化的管理与营运人员、一系列的标准营运与管理流程、一批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一批服务提供商与加盟机构。

海阳在杨浦区黄兴路有一个“96890为老服务热线”呼叫中心,这里一共有300个电话席位,提供电话关爱或接受老人电话预定服务,并“发包”到大量线下的养老服务社及家政、理发、送餐、旅游、家电修理等各类供应商。“96890平台”为每位服务的老人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和服务记录,其电子地图能精确到每一栋住宅楼。

海阳的一位助老服务员上门到某小区一户老人家中。服务员随身带着移动终端。进门后从老人手里接过服务卡一刷,随后开始忙活。两个小时内,她帮老人清理房间,整理衣服被褥,还帮她剪指甲。临走时再次刷卡,与后台联网的移动终端自动完成计时、计费工作。据统计,自2010年8月开通至今,各种服务需求呼入量达51万多人次,为40多万老人提供了服务。

新兴的养老模式得到了基层政府的支持。自2011年试点以来,杨浦区已将全部12个街镇1200多名助老服务员委托给海阳管理,而海阳则必须首先满足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的独居、特困等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老年人家庭提供各类市场化、多元化的服务,既增强了政府对基本民生需求的保障能力,又撬动了一个大市场,形成了多赢。

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海阳还研发了老人居家安全监控、跌倒主动报警、远程无线血压测量等服务内容,逐步建立“智能养老”体系。物联网模式下,既做线上,也做线下,成为“为老服务淘宝”。

截至目前,海阳的养老服务已进入上海17个区县和浙江、江苏等多个县市。旗下拥有员工数量近6400名,各类终端设备覆盖用户5万余户,“线下”的各类加盟单位已超过12万家。在收入来源上,政府补贴的服务需求和市场化的服务需求已分别占45%和55%。

加大扶持·加强监管

目前,海阳总部有中高层管理人员50名,平均年龄约32岁,学历均在本科以上,不少管理人员具有外企、知名企业的从业经历。海阳的养老服务事业已具备初步“造血”能力,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除养老服务外,海阳还拥有保安服务、医院后勤、信息技术等多家市场化公司,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为养老服务板块“输血”的功能。

有专家认为,在新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那种冷冰冰的、刻板而缺乏效率的养老模式将遭遇颠覆,困难重重的养老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破解。为此,整个养老系统“应进入重大的改革期”。

“物联网养老”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也遭遇到一些现实障碍。比如,一些地方仍将养老服务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向社会组织和企业转移职能不充分,或将民办非企业机构视同公益慈善机构;管理类人才和服务类人才短缺严重,对养老服务领域人才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有形之手”在养老、医卫等领域的管制过多,行政审批改革的力度离市场期望还有距离,致使市场潜力无法充分释放,等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民政等系统的“改革红利”亟待加快释放。

多方人士建议,加快培育为老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其一,要降低进入门槛,并适应社会组织连锁化发展等新趋势,改革登记注册手续;其二,通过税收减免、税收抵扣等手段降低新兴养老服务供应商的运营成本,并将其纳入人才、科研、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三,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对紧急援助、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简化、取消,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四,政府加大购买服务,并通过宣传推介手段提高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公众认知度。

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目前要防止养老服务领域过度产业化、资本化倾向,“先做好事业,再发展产业”。为此,应建立新兴养老服务业态的行业标准,以制度形式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加强流程监管、数据备份等工作。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7

老龄化现状及未来形势

1999年, 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截止到2012年, 老年人口已上升至全国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2013年,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 失能老年人数量继续增加, 从2012年的3600万增加到2013年的3750万人;2012年,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总数为0.97亿, 2013年突破了1亿;空巢老年人数量继续上升, 2012年为0.99亿, 2013年突破1亿。

此外, 劳动人口将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 劳动人口总数已从2011年的峰值9.4亿人, 下降到2012的9.36亿, 劳动力供给格局正发生转变。

据我国从事老龄科学研究的专业部门测算:预计到2030年, 我国的老龄化率将达到三分之一, 每3个人之中会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时将达到老龄化的最高峰;从2010年到2049年,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从2010年的1900万人增长到2049年的1亿人, 年均增长210万人, 届时我国高龄老人的总数将会占到世界高龄老人总数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 家庭规模逐渐减小。1980年, 我国的平均家庭规模是4.6人, 现在是3.1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还会继续呈缩小的趋势。

养老服务业现状

首先是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20.6张, 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每千人50至70张) 。

二是发展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的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差、起步晚, 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对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尚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有的机构一床难求, 有的则是一部分床位处于闲置, 核心问题大多是在服务上。

相关政策和规划

2011年12月底, 我国出台了老年事业发展规划;2012年年初, 出台了“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2012年3月29日, 民政部召开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2012年3月上旬, 全国召开了第十三次民政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普惠型的福利制度的建设, 其中都重点提到了养老服务的问题;今年初在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对老龄事业的推进。同时在两会上认真讨论研究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将该法的内容从过去的五章调整到了十章, 并且增加了很多针对老年人服务的具体内容。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我们国家和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老年事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中, 核心问题是确定了5大任务: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口很大,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的养老服务床位只有200多万张, 在“十二五”期间将增加340万张床位。

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中, 专门对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每个县都要建设具有护理性质的护理院, 县、市、区层层都要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到2015年, 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要从当前的20张增加到30张, 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每个社区都要建设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同时要出台鼓励政策, 从用地, 贷款, 煤、水、电、气的日常费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养老服务业。

二是围绕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加强标准化建设。出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出台对养老服务从准入、服务的动态监管一直到服务评估的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标准的实施, 不仅要建立服务的标准化, 还要建立人才的培养、行业服务动态的评估、政府的专项资金方面的标准。除了面对老年人口的补贴, 例如高龄津贴外, 还要对承担养老服务的机构实施护理补贴、建设床位补贴等等。

三是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口的数据库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数据库, 来为国家提供翔实的、动态的老年人口变化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以及行业监管数据,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 全面提高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核心是服务;服务需要设施, 需要技术, 需要对服务全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核心是人才。现在我国养老服务业急缺护理人才,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发达国家, 特别是欧洲地区, 养老服务制度非常完善, 而且对人才培养很重视, 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机构, 一名护理人员照护一位老人。而在我国的护理机构里, 一名护理人员要照护八九位老人。

1~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口很大,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的养老服务床位只有200多万张 (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1~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口很大,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的养老服务床位只有200多万张 (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1~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口很大,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的养老服务床位只有200多万张 (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五是推出扶持政策, 鼓励金融业、教育业向养老服务业倾斜。

相关工作安排及进展

据悉, 民政部将采取以下7项措施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落实,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贯彻落实养老的专项规划, 继续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 推动省市县镇农村五级养老设施的建设,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养老服务政策, 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服务体系建设。这需要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

三是使老年人获得基本的优质公共服务。这需要各行各业的经验与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对接。同时, 在资金扶持方面, 民政部提出每年安排10亿元、三年安排30亿元的中央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 支持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合作, 每年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信贷资金来支持各地养老服务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的建设。此外, 加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特点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格局是: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补, 机构为支撑。

以北京为例, 北京提出了9073的比例, 即90%的老年人在家庭养老;7%的在家庭养老的老年人需要社区为其提供服务;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

按照国际惯例, 只有进入半失能、失能状态的老年人才能进入养老机构, 有些空巢的老人如果在家里感到孤独, 可以有偿地进入养老公寓。

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的建设一定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生存的需求。在养老机构建设过程中, 要尊重和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要了解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服务者的需求;要了解对服务者实施管理的需求。只有了解了这三项需求之后, 我们才能尽快地把国际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相结合, 设计出符合三项需求的设施, 和老年人对接、和服务对接、和管理对接。

4.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的建设一定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生存的需求 (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养老服务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篇8

一、发展养老地产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客观要求

按照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标准,我国于1999 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一直呈不断加速的态势;到2050 年,我国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3亿。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解决我国3 亿多老人的养老问题,关键是让老年人的晚年能够在一个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度过。目前我国提倡鼓励老人依靠居家养老,但由于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在我国广泛存在,以及一部分不愿或者不能依赖子女的老人存在,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确定了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所处的支撑地位。由养老机构提供具备基础的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环境的养老设施,由此而形成“养老地产”。很显然,养老地产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发展养老地产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客观要求。

与传统房地产领域不同,“养老地产”包含营利性与公益性双重目标,融合商业运营与社会福利于一体,主体上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与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而2015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则进一步突出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重要作用。

作为民间资本集聚的行业,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开发养老地产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成为在新形势下房地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养老地产的土地供应政策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养老地产的发展,而养老地产的发展离不开养老服务业用地的保障。《实施意见》指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设施所需建设用地,适用国家规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政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2014 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积极做好用地服务工作。

梳理《实施意见》与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关于养老服务业用地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界定了养老服务业用地范围。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的土地;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用土地,不属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范畴。

第二,明确了养老用地的土地性质,确定了最高出让年限50年。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50年。

第三,提出了多种方式供地、鼓励租赁供地。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在用地政策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以营利性与否为标准划分,进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以多种方式供地,鼓励租赁供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向社会公开后执行。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

第四,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加强用地指标保障。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建设规模应一并纳入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用地的,应根据城乡规划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分期分阶段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第五,养老用地可以土地抵押。规定出让或租赁养老设施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补缴相应的款项后方可优先受偿。由于养老服务一般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流动性不强,试水养老用地抵押对于吸引资本进入具有促进作用。

第六,鼓励盘活存量用地。首先,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划拨用地使用权出让( 租赁) 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 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其次,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再次,是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不作变更。

第七,房地产开发用地中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可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作为出让条件,但不得将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或资信等级作为出让条件。

第八,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九,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防止开发产商以“养老”之名进行圈地,确保养老用地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

三、养老地产应成为房地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

分析国家有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政府意在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以期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力量良性互动的局面。实际上,目前国内已有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涉水养老地产模式,如万科、保利、绿地等,也有一批国外企业如日本长生集团、德国奥古新诺颐养中心等进军我国养老地产业。一批养老地产项目如上海亲和源、北京太阳城、北京怡海花园等经过多年的运作比较成功。

现有的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种是“出售”,一种是“出售”与“持有”并重。其中,第一种“出售”即开发商建设好住宅,完成住宅产品的销售,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该方式实质上与一般的商品房经营并无二致,背离了养老地产的本意。而所谓“出售”与“持有”并重是指开发商通过老年住宅产品的销售和配套物业的持有(小型商超、护理站、会所等公共用房),获得销售利润和提供服务的利润。这就对开发商资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那么,国家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对于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包括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转化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地产从属于养老服务业,也属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分支,兼具了社会公益性与商业营利性的双重属性,养老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老龄人口破亿的国家其市场消费能力空前,需要的是政策的合理导向。给予进入养老地产的社会资本一系列的支持,这对于逐利性的民间资本必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养老地产开发而进入到养老服务行业,应该成为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分流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部分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甚至可以实现产业的转移,通过开发养老地产的桥梁,完全转移到养老服务行业里面来。

其次,明确了养老地产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目前的“9073”养老模式(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3% 的老人依靠养老机构养老),可以看出养老资源在我国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目前的养老地产有一种不断向高端化、奢侈化发展的趋势,养老地产所瞄准的消费群体往往是“富老人”,例如有的养老公寓采取会员制,需一次性缴纳数十万元,从而将大量低收入老年群体排斥在外,形成养老难、养老贵的问题。《实施意见》等瞄准福利性的养老机构,为其创造多项优惠,意在为养老机构减负,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为低收入老人创造更多养老机会。

再次,虽然《实施意见》带来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总的来看短期内还不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一方面,养老地产更多的还是侧重公益性,政策在鼓励发展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明确界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范围,意在对于以往以养老为名进行圈地的行为进行规制,这也就从政策层面加强了对于投机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发展养老地产对于开发商的资质要求较高,开发周期较长,实现营利的过程也比较漫长,大多数开发商对于养老地产的态度也比较暧昧。

国内外养老服务产业经验与启示 篇9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 则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确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 近年, 由于人均寿命的提升和出生率的下降,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 截止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达1.94亿, 占人口总数14.3%,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 占人口比重18%, 预计2030年将超过3亿。而我们国家的养老服务产业却有许多的不足, 如养老制度以及优惠政策不够完善, 养老中医疗设备条件差, 养老服务内容过单一等。为了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质量, 我们需要做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将养老机构中的医疗设备完善, 大力培养养老服务的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并充分利用养老金制度。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存在老龄化问题, 他们对于养老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本文参考了国外养老模式的经验, 对我国的养老产业提出建议进而帮助完善我们国家养老服务产业。

二、养老金计划推行模式

(一) 美国的“三支柱”模式

在20世纪中期, 美国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化, 与此时的中国一样, 未富先老, 老龄化基数过大, 那时美国政府颁布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力度已经远远不够了, 因此他们逐渐的形成了“三支柱”模式——政府养老金为主, 以雇主养老金和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为辅的养老模式。政府养老金是在政府的监督下, 将以部分税收专门用来养老服务, 这些税收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美国强制各种机构职员与老板必须履行的义务, 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候自动扣除。社会保障税的福利在每个人缴够至少十年的税才可生效, 退休人员可按月领取养老金。雇主养老金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缴费确定型 (DC) , 另一种是待遇确定型 (DB) 缴费确定型是雇主与雇员一起缴纳雇员的养老金, 大部分由雇主来缴纳, 小部分由雇员缴纳。待遇确定型是由雇主根据公司的收益为雇员缴纳养老金。目前在美国缴费确定型与个人退休储蓄账户相结合的使用度较高。个人退休储蓄账户是指每一个有纳税收入的人都可以设立一个个人储蓄账户, 按照自己的意愿, 向这个账户里储蓄资金, 这是一个投资升值类型的账户, 国家对这个账户还有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个人储蓄账户是美国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养老方式。美国的养老模式总体来说是多样化的, 政府力度大, 政府优惠政策多, 给予了老年群体对自己晚年生活足够的安全感。

(二) 日本的“国民年金”模式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 人口老龄化剧烈加重, 此时的日本坚定不移的实行了“国民年金”制度。“国民年金”分为“公的年金”和“私的年金”, “公的年金”是具有法律约束特征的, 是指所有在年龄范围内的国民均可以参与的养老金计划, 每个人都可以从年金机构中领取一定的基础年金。公共基础年金由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和基金积累制养老金, 现收现付制是指在政府的担保下, 所有在职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来保障已退员工的养老服务。基金积累制度是指每个人自己提前在其个人养老账户中储蓄将来的养老资金, 这些账户由养老基金机构来保管, 等到需要时, 养老基金机构会支付老年人曾经储蓄的资金。“私的年金”是指私人养老金制度, 跟美国的相同, 分为缴费确定性和待遇确定型, 在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优惠下, 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完成国民的养老计划。日本的基金积累制度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每个人养老储蓄基金的自愿性, 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经济发展。

(三)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模式

香港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具体是指以政府为主导, 以私营企业的市场作用为主要力度, 雇主与雇员共同支付雇员养老金的制度。政府在整个过程只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法律文献来保证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进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主要针对于市场, 对于中小型企业, 香港采用集成信托计划, 集中各种雇主以及他雇员共同完成对公积金的运营[3]。对于大型企业, 他们采用了雇主营办计划, 只有一名雇主的雇员有资格参与公积金计划。而对于流动比较强的行业, 香港实施了行业计划, 只要新雇主与旧雇主属于同一个行业的计划, 这里的公积金便无须转动, 累计即可。在中国多种养老金制度并存, 资金管理机构稀缺的形势下, 我们更应该完善像香港一样完整的养老制度, 并且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并且带动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三、养老服务产业管理运营模式

(一)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 模式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的定义在学界上还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中国财政部给出的定义是PPP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分担为特征,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 发挥双方优势, 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程''合作关系, 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 以利益共享和风险[5]。

台湾地区在公司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首先, 理念上, 台湾推行“福利”与“产业”相制衡的理念。利用PPP模式的养老机构最为典型的就是公设民营类机构。台湾地区为了更好的保障养老服务产业的良好发展, 对公设民营类养老机构给予了特殊的优惠政策, 如对机构内床位的补贴、工作人员的津贴、税收优惠等。同时, 鼓励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通过市场的活力及创造力, 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以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此外, 台湾于2001年出台了有关公私合作的专门性法律《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该法对公共建设中公私合作的范围、具体模式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范和说明。这也为台湾地区发展PPP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美国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也同样积极利用PPP模式进行多元化的融资及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在美国较为成功的经验是利用PPP模式的老人公寓, 此类老人公寓多为公租房或廉租房。比如政府对纽约的参与运营老人公寓的民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以保障其持续运营。

(二) 集团式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

集团式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在台湾地区比较普遍, 主要是指以医疗集团为依托, 形成完整产业链式的养老服务模式。台塑集团下的长庚养生文化村就采用的集团式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集团下属的长庚医科大学可为养生文化村提供医护人员等专业人才, 同时长庚医院可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综合医疗服务及部分客户。台湾另一较为专业的社区型养老服务企业是长青护理之家, 与前者类似, 长青护理之家主要依托光田综合医院, 同时集团下属的弘光科技大学为其不断输送专业医学护理人才。这些养老服务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学研一体的产业链, 很好的解决了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及专业医护资源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养老服务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中老年人再就业模式

日本是采用中老年人再就业模式比较成功的地区, 注重发展中老年人就业服务市场, 拥有健全的高龄雇佣体系。日本出台了《鼓励中年和老年职工就业的特别措施发》, 该法规定企业雇佣的55—64岁退休人员必须占在职员工的6%以上。政策支持方面, 日本政府为了鼓励中老年人再就业, 给予雇佣老年职工的雇主一定的补贴, 同时给“老龄职工公司” (职工大多数为老年人的公司) 发放贷款。此外, 日本政府在各个城市都设立了银发人才中心。这些机构主要为65-70岁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工作机会。在养老理念方面, 日本的很多老年人不认为退休是工作的终结, 而是第二人生的开始。因此许多老年职工为了给退休后进行再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在退休前会主动参加一些自身感兴趣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 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模式

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是香港养老服务领域采用的服务模式之一, 类似于大陆的社区养老服务。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模式包括长者中心服务、长者社区照顾服务等多项服务。长者中心服务是为老人提供的区域内社区援助, 其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长者地区中心、长者志愿队服务、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8]。长者地区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一定区域内的养老服务联络和社区教育等服务。长者志愿队服务招募义工, 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情绪上的调节与支持。长者邻舍中心为老人提供健康教育、护老者志愿服务等活动。长者活动中心为区域内年满60岁的老人提供社交及康乐活动, 主要采用会员年费制。长者社区照顾服务是为需要人照料的老人在家或在社区中所提供的护理服务, 包括长者日间暂托服务、综合家居照顾服务等多项护理服务内容。

(五)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模式

法国政府为使养老服务产业持续良好发展, 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行业培训体系, 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模式。法国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社会福利服务的差异划分为14类专业文凭及5个层级水平等级, 并且随着社会福利行业市场变化, 定期更新从业人员服务指导手册[9]。此外, 法国政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培训机构, 在相关机构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资金, 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为了激励更多的人员进入这一产业, 法国政府建立了针对参与养老服务培训人员的补贴激励机制, 并将养老服务等福利工作培训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相关专业学历受大学认可, 以此提升社会福利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四、养老产业房地产创新规划模式

(一) 住房逆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

由于中国目前大量的空巢老人涌现, 使得住房逆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养老现状。老人们充分利用手中的房产, 为自己挣取了养老资金, 把房产变成了现金的方式保障了老人的消费能力, 提高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此外, 住房逆向抵押贷款模式开拓了抵押贷款公司的市场, 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外, 将住房逆向抵押带款养老模式发展到最成熟的是美国, 老人将住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会分别派专门的资产评估专家和医疗机构来评估住房的价值和老人的寿命, 依次计算老人每月的生活费并按月支付, 老人去世后, 房产归金融机构所有。当今的中国, 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 老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不论是医疗方面的保障还是精神方面的安抚, 甚至是文化娱乐方面的需要都随之而来。但是老年群体在这个年龄已经退出市场, 所拥有的只是退休养老金, 用他们所拥有的资金来完成这些消费, 一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更证明了我们实施住房逆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重要性, 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二) BOT模式

BOT模式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 也就是说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台湾台北市兆如老人安养护中心等多家养老机构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台湾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建设的养老机构, 转让给民间的企业经营, 引起民间企业的竞争, 最后由政府选择拥有良好的医疗设备, 专业的医护人员, 优质的人文环境等优势的企业进入新建的养老机构进行经营管理, 与此同时, 政府也会对这种养老机构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床位的补贴, 减免税收等。这种引起竞争的方式, 激励了民间企业, 同时也保证了养老机构的质量, 从而保证了老年群体晚年的生活水平。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不足正在于医疗条件设施差, 专业人员稀缺, 养老内容单一。实施BOT模式, 弥补了我国养老机构的不足之处, 将“福利”与“产业”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并使得政府与民间企业为中国养老服务产业都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各自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五、国际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从美国, 日本,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模式可知, 多样化的保险金来源不仅能给国民提供更稳定的养老金来源, 为他们增加晚年生活的安全感, 还能促进国家保险业的发展, 拉动国家经济。多样化的保险金来源于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养老保险服务,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国家应对不同收入的人群征收不同标准的养老年金, 只要达到了一定的征收年限, 当你步入老年后就可以在相关单位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而且应该加强对我国养老保险业的监督和管理, 增加我国养老保险业的信誉, 开发出更多便民实惠的养老保险产品使得更多的人民愿意购买养老保险, 买的放心舒心。同时应该加强养老方面的宣传, 让国民为养老早做准备, 为以后的养老减轻压力。

(二) 创建有序完整的养老产业链

只有创建了完整的养老产业链, 我国的养老产业才能步入高速发展的正轨。基于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密集的现状, 根据台湾的集团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我国可以在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吸引大量民间资本的投资, 建立集医疗、养生、服务、文化、教育、娱乐、金融、房地产以及技能培训等养老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养老产业集群, 进行集中管理运行。同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服务状况应一定程度上公开透明, 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检验, 让市场对企业进行选拔, 提高企业间的竞争力度。其中养老产业集团的主体也可以多样化, 可以是医疗机构, 房地产机构, 机融机构, 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进他们关于养老产业方面的的交流, 加强合作。而且初期政府可以在多个重点地区进行示范, 并对它们的情况作出实时调查和数据的采集记录, 这有助于我国在养老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积累经验, 挺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加快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三) 发展老年再就业市场

我国现在是老龄人口大国, 拥有广阔的老年人再就业市场。我们应该让他们发挥余热, 实现人生的第二次价值, 而不是在寂寞无聊中无奈地迎接夕阳的到来。根据日本老年人再就业模式的结果来看, 想要调动我国庞大的老年劳动力, 需要建立完善的高龄雇佣体系。一方面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或创业, 政府可以给老年人职工的雇主一些政策优惠, 并且对老年人公司给予政策扶持, 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还要保证他们与人才市场之间信息的沟通。为老年人找到合适的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扶持此类中介机构发展, 还可以在各个地区设立银发人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方便的工作, 例如为一些单位看门和公共产品的看管。同时政府或其他单位应该建立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为老年人的再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而且一些技能培训中心也可以邀请有技能经验的老年人来授课, 传承他们在漫长生命里所积累的经验。

(四) 培养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

由于我国养老业的巨大市场, 养老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 因此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宣传, 改变人们对于养老服务业人员的偏见, 提高养老服务产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使人们意识到养老服务产业的巨大就业前景, 减轻我国对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将养老服务方面的技能培训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 相关学历应受到广泛认可。根据法国该行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可知, 社会福利人员培训体系应根据不同社会福利服务差异进行划分方便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具体划分方式应根据我国现状具体划分。同时该划分方式应随市场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调整, 要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13]。

(五) 创新养老机构土地划拨方式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 但人口庞大, 因此同样拥有用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快下既要解决养老产业用地多的状况, 又不能延误养老产业的发展的确是一个两难问题。根据美国和台湾政府出面进行土地地区的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可知, 我们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养老服务机构的建造, 然后出租给符合条件的专业养老产业团队经营管理, 即公立私营模式。由政府统一解决养老机构的土地划拨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调配我国的用地问题, 提高了我国土地的周转效率, 既降低了土地的闲置成本又降低了民间资本进入该行业的门槛。然后由专业团队打理,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提高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这样也更方便政府对该行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以及政府对相关单位后续的监督与管理。

(六) 鼓励完善老年人金融服务

一般而言, 老人们工作了几十年, 它们的手上都有着大量的闲置资金, 俗称“棺材本儿”, 由于没有相应完善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使得老人们手里的资金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时间价值而贬值。通过香港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模式和美国的“三支柱”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完善的老年人金融服务体制绝对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柱。就目前而言, 我国应选取有代表性且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标准化养老服务金融制度的探索和多样化养老服务产品的开发, 尽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是的老人手里的闲置资金有一个更好的去处, 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不仅减轻了老年人的养老压力, 同时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 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六、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养老已成为全国人民迫切关注的问题。目前, 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尚未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产业。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比我国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很多年, 现已开发出较为成熟的养老服务产业模式。我们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 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成功的养老模式, 通过顶层设计, 整合资源, 政策倾斜、扶持, 机制创新等路径, 建立一个多层次、专业、高效、有序、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产业模式, 对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宝霖.日本养老保险年金制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0, 07:104-109.

[2]杜晶晶.香港强积金制度对内地的借鉴意义[J].中外企业家, 2014, 17:65.

[3]张志勇.香港强积金的“半自由行”及对我国内地企业年金制度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70:75+87.

[4]王经绫, 华龙.PPP机制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52:57-61.

[5]黄耀明.老龄化趋势下台湾机构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台湾研究, 2011, 05:34-38.

[6]康越.日本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简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3:58-62.

[7]郭林.香港养老服务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探索, 2013, 01:150-154.

[8]朱婀丹.国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5:53-54.

[9]曹强, 虞文美, 张宇.“长寿风险”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一个博弈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14, 09:95-102.

[10]李海燕.谈BOT模式对于养老地产的适用性[J].山西建筑, 2013, 33:225-226.

[11]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 2012, 05:104-112.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10

一、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及产业发展现状

课题组选择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地区, 分别就社会养老机构的现状、入住养老机构人员的感受、中年人的养老观念以及当地养老服务的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 对全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等有了大致的了解。

1. 社会养老机构

⑴养老机构经营时间不长, 民营居多, 规模偏小。调查中有80%的养老机构是本世纪成立的, 民营机构是主流, 占67.8%, 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占10%, 国营养老机构仅占12.2%。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 主要表现在床位少、建筑面积小, 再就是职工人数普遍较少, 65.6%的机构只有10~30名职工, 职工人数超过70人的机构只占7.9%。

⑵养老机构数量在增加, 经营有恶化迹象。调查发现, 半数以上的养老机构一年只能接纳50~150人;全年能接纳300人以上的养老机构只有16.7%。2014年养老机构数量有所增加, 但有一些小型养老机构因经营恶化而导致规模压缩。

⑶入住老人以高龄、就近、低费等为主要特征。调查中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基本都超过了70岁, 他们一般选择就近入院, 且不怎么更换养老机构, 三地呈现“养老本地化”特征。从收费标准看, 月标准1500~2500元的机构占比44.7%, 相对比较低, 说明当地养老的低端化、本土化、传统性特征比较明显。

⑷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政府的诉求。在被调查的90家机构中, 84.4%的机构认为“招工难”是目前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其次是“收费标准低但入住老人要求高”。从机构自身发展看, 需要得到政府支持的是提高经营补贴标准、给予招工补贴、立法界定养老机构应承担的责任、提供优惠利率经营贷款等。从当地的养老政策看, 政府的产业保护、行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已相对落后, 既落后于养老机构发展的需要, 也落后于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 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感受

⑴多数老人对入住的养老机构表示满意。从调研数据看,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43.7%觉得“很开心, 没有后顾之忧”, 总体满意的占绝大部分。

⑵入住老人关注的问题。对现住养老机构最不满意的四个方面是:缺少医疗、保健服务;居住条件与环境不好;饭菜不好;员工素质与服务较差。这是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养老机构扭转经营状况所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⑶入住老人的费用来源。入住老人中75.3%由子女提供养老费用, 只有8%的老人有固定收入 (包括房屋出租、证券资产、企业投资) , 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显著特征。因此, 养老产业发展早期要重点建设中、抵挡养老机构, 满足市场“低收费”的承受能力。

3. 中年人的养老观念

该部分调查对象为35~-60岁人群, 这部分人的养老观念影响着现在与未来20-30年的社会养老市场需求。

⑴调查数据统计, 21.7%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当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策等。对待养老产业的态度方面, 大多数中年人持肯定态度, 并且也有60%的人表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这是养老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前提。

⑵在对待父母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上, 中年人优先考虑“与子女同住”, 然后是“进养老机构”。多数人认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认为“父母住在同一地, 可以互相照顾”, 也有不少人担心送父母去养老机构被人说闲话以及担心养老机构照顾不周等。

⑶对于自己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方面, 中年人会首选“与子女同住”, 但选择“社会养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现在30岁以上的人不少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未来与子女同城居住的比率将会降低,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社会养老。

二、山东省养老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三地的调研来看, 山东省养老服务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行业标准

养老产业在全国和山东省都属于新兴产业, 尚未建立养老产业方面的标准如收费标准、养老用房建筑标准、养老机构补贴标准等。对养老服务的项目、质量、评估等, 也没有行业规范。标准的缺失会使监管流于形式, 导致养老机构良莠不齐, 增加人们的顾虑, 结果是损害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从济南、青岛、烟台三地对养老机构的调研也可以看出, 许多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 都在呼吁政府出台相关的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等。

2. 缺少政府的有效扶持政策

调研发现, 养老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三大难题:投资回收期长、融资难、招工难。这些问题的解决, 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政策, 而不是简单地按床铺数进行补贴。法国的养老服务职业化和标准化政策以及美国的以房养老、补充养老 (主要是税收优惠或递延政策) , 很值得我们借鉴。

3. 专业人才匮乏

对于养老产业发展而言, 除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一定资金投入外, 人才、知识及相关研究等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养老机构经营者的管理技能不高, 很多项目明显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提不出好的发展方案;大部分服务人员和护理员都是中年妇女或下岗人员, 学历低、技能差,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另外, 市场上还缺乏对养老产业深入研究的咨询机构等。

4. 养老观念相对落后

调研发现, 山东人乡土和家庭观念强, 离家创业的比例不高, 愿意自己伺候父母养老的居多。大部分老人晚年更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 生活由子女来照顾, 或者把保姆、护理人员请到家里来。正如我们调查所揭示的, “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全省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山东省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当前, 山东省乃至全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 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 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很多商机有待开发。这就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 推动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1. 转变观念

要加大宣传力度, 加快传统养老观念向新的养老观念转变。充分发挥主流媒体, 针对不同类型老年群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引导人们改变传统“居家养老”的观念, 更多的“走出去”, 不仅要接受公办养老机构, 也要接受民办养老机构服务, 从而缓解社会负担、家庭压力, 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 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制定引导、鼓励养老行业发展的优惠措施, 包括养老建设用地、低利率的银行贷款、倾向性经营补贴、长期税收优惠、用工补贴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既要起到把养老产业扶上马的作用, 又要注重引导养老机构面向市场, 自谋发展, 严格防止套取养老补贴或骗取养老政策利益。。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产业, 加快养老产业的市场化。

3. 加大资金投入

阻碍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乏资金支持。除了政府要加大投入之外, 还要鼓励多方资金投入, 实现资金多元化。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产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2014年山东省省级筹集各类老龄事业发展资金90多亿元, 用于落实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 体现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

4. 加大养老产业人才培养

加强养老护理职业道德建设, 鼓励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 开创养老服务培训场所, 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的专业人员, 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 为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吸引和积累人才。

5. 加强地区间养老产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是国内地区间的交流和学习, 积极学习上海、杭州等地的先进养老经验;其次是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 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较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 这些国家在养老和社会福利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值得学习和借鉴。

摘要:当前, 中国已经步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 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 面临的老龄化形势尤为严峻。本文选择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三个地区, 对全省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实地调研, 分析全省养老服务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化,现状

参考文献

养老产业潜力巨大 篇11

银发危机并不远

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将在不久的未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步入老年,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后,中国就进入老龄化高速期,到2032年的22年间,老年人口比率平均每两年就会提高1个百分点,直到2053年后老龄化速度才会慢下来。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达到24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1.8%。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达到3750万,占老年人口的18.53%。2014年将增长到近4000万人。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已突破1亿人。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3年已突破1亿人。

赡养比例急剧上升

过去,每个城市家庭有3~4个子女,即6~8个人赡养4位老人,农村家庭一般子女数更多,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比城市更小。但是,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和观念改变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我国的家庭人口规模下降,“421”型的三代家庭供养结构已成为社会主流,而社会生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子女的养老负担更重。

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

根据2013年社科院白皮书的相关数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经过10年连续调整,目前月均仅2000元,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从改革初期的60%以上下降到40%左右,低于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55%的警戒线,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则更低。

目前,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障的国家中,78%的国家养老金替代率高于60%,替代率在40%的仅有6个国家,低于40%的只有海地(33%)。中国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在世界上位于后列。

老龄产业潜力巨大

中国养老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10年市场规模达1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8万亿元、2030年达22万亿元。与此同时,老年人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2010年老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占6%,预计到2020年将占12%,到2030年将占15%。

在现行的养老体系金字塔中,塔底是大家熟知的基础养老金,塔身是企业年金,塔尖是个人养老储蓄。但现实中,这个金字塔形的三级体系并不牢固:基础养老在人们退休后只能提供最基础的养老保障,仅靠基础养老金恐怕会导致退休后生活水平骤降;企业年金覆盖面窄;而个人养老储蓄在国内则存在储蓄收益过低、跑不赢CPI、跑不赢社会平均收入增幅的隐患,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增值势在必行。

比重高达40%以上的个人养老储蓄的准备常常是不足的,而且存在较大隐患。

养老服务产业化论文 篇1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养老需求量大大增加,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庞大养老需求量和多样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引起人们高度关注。这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文化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问题。这不仅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要面临的,也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时期,NGO参与居家养老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势必会是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个有力途径。

二、对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

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安老服务是由社区和家庭共同代理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出现证明我国的福利保障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个台阶,是社会福利化的具体体现。养老服务的主体、内容、被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依托行政管理层、社会组织、居民组织和家庭的共同投入,最大程度满足老人在熟悉社区中接受服务的需求。

细致周到的生活照料是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便利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接受政府购买的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将大大减轻;对于长期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其家庭内部的压力也将减小。对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不仅与老年人紧密相关,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最快捷地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减轻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居家养老真正实现了社会养老力量的整合并提供了一条最优组合路径,根据地区和个人实际情况,搭建照料体系平台,综合行政、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中提供老年人的紧急援助服务、提供生活照料,整合卫生保健服务,发展精神文化活动、提供权益保障服务,一个较为完整的服务内容架构初步形成,为探索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准备条件。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南京市H养老服务中心的参与式观察

笔者在2016年3月至5月对机构进行参与式观察,并通过向机构索要相关材料和对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的方法,整理出机构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当前制约机构发展的一些问题。

(一)机构基本信息。南京H养老服务中心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高标准的老年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助餐、助浴扦足、医疗护理(陪医取药)、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代购代办等,在中心设有多功能活动室、文体娱乐区、图书阅览区、休闲茶吧、棋牌区等区域以满足老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搭建系统化、组织化的专属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养老活动平台。

(二)当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督导观察,总结出以H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南京居家养老机构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和困难。

1.不可避免的服务风险。一是介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具体服务时,有可能因为没有对服务对象进行准确的分类评估而使被服务对象对机构的服务水平产生质疑。当前南京市乃至全国还未出台统一标准对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案主进行分类。(如香港地区社服署就将接受家居综合照顾服务的人群分为“体弱个案”与“普通个案”,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服务流程)。二是服务风险还来自现实环境的压力。由于机构的经费有限,专职社工较少,大部分的探访服务和康乐服务只能交由仙林高校志愿者完成。尽管机构会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和任务说明,但与专业护理相关的内容和技巧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志愿者学习并掌握。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态度也是服务风险构成的很大因素。

2.机构独立性受到制约。一是工作者自身定位发生偏移。由于财政拨付来自街道,社区工作者成为街道“伙计”和办事员。尽管工作者本身有为社区居民服务意愿,但一部分涉及居民与社会、居民与居民利益冲突的问题,机构工作者仍然力不从心,十分矛盾。二是不同社区、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不同的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受程度低,在工作开展中存在偏见。若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活动缺乏主题或开展活动效果有限,则会被居民埋怨“办事能力差、只会组织活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3.可链接资源少。官办、民办社区机构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差异和不公平。主要是在承接多元活动经费和开拓支持来源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问题。从事同样群体的社区服务机构,由于“出身”不同从而导致原本引入机制的“市场失灵”。除此之外,机构的运转经费和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没有找到好的开拓资金的渠道,自我造血能力弱,由此无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服务质量的提升只能“等”、“靠”,甚至“要”还会遇到诸多困难。从H养老服务中心的资金构成上看,政府项目采购资金占了95%以上,其他较为零星的资金来自于基金会的小型项目资助。尽管机构联合家政服务公司提供了部分有偿上门服务,但是据观察,来自这部分的收入接近于零。

(三)机构前景展望。结合目前民政部大力推行养老产业的政策形势以及养老产业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居家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仍然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和实际需求。在顺应国家政策推动的潮流同时,也要积极向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养老机构进行转型。

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H养老服务中心有在街道“先入为主”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到居家养老机构专业人员流动性大的影响,很多项目的执行出现了步调不一致、不协调的状况。针对此,机构应该从长远发展和机构组织规划出发,重新定位并通过诸多手段打造一支较为固定的人员班子。

四、当前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实际上近年来,新型的居家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并未取得井喷式发展效果,这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及多种因素造成的。政府职能和职权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未全方位开放是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贫富差距分化、物价上涨等多种经济因素,依然制约着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此外,由西方传入的居家养老模式能否适应中国传统社会,能否在思想上改变中国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家庭养老思想,依然是居家养老的另一个阻碍因素。

在社会转型中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因素,合作机制的构建也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关键是要抓紧每次促进机制形成的契机。现在是构建NGO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机制的成熟时机,加快NGO的培育和发展,促进NGO“功能性嵌入”的进一步加深,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造福于更多的社区老人。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居家养老模式顺应了社会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满足了老年人和子女基于不同角度的需求,在社会开放性不断深入的今天,NGO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产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立国部长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J].中国民政,2016,6:9~10

[2]周玉萍.居家养老服务三种方式的联动[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3:15~17

上一篇:型糖尿病患者论文下一篇:远程电力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