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意识和能力

2024-05-17

企业意识和能力(精选12篇)

企业意识和能力 篇1

在供电企业发展方面,其服务能否达到群众心中的标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可从供电企业窗口服务方面入手,通过采用一定的手段以及合适的管理方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从而在群众客户面前表现出一套优质的窗口服务,最终使供电企业在一个稳定与进步的模式下进行发展与壮大。

1 一个优质的窗口服务的意义

1.1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在现代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的科学技术上发展企业的未来是绝对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给客户一个完美的服务条件来发展企业的未来。一个优质的企业服务主要包括企业窗口方面有着良好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就目前供电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提升营业窗口的服务水平不但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且在增强企业自身创造利润的能力上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1.2 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继而影响到各行业的发展。根据目前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在各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更加紧迫,现在更多企业愈来愈需要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电能作为保证,从而导致了电力市场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状况,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又刺激了这一失衡的加剧严重化。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供电企业能否提供出优质的服务能够在矛盾的缓解方面起到积极的效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为健康的稳定发展。

2 供电企业营业窗口在我国的服务现状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供电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并结合有效措施提升了营业窗口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客户至上,服务上门的服务水准。但是结合供电企业在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相比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供电企业服务,在服务水平与质量上还具有很大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2.1 窗口工作人员缺乏服务知识

从供电企业营业窗口的服务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营业窗口工作人员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个别情况也会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比如一些对供电企业法律知识了解不透彻,误认为此现象是服务人员刻意刁难,加之服务人员解释不透彻,造成电力用户出现拨打“95598”“12345”投诉情况。

2.2 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供电企业大部分营业窗口服务,由于工作人员少,业务量多,业务知识不熟悉等原因,没有达到让客户得满意的需求,客户最终误认为服务人员办事效率低,服务不热情。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服务水平以及在工作方面的认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高低。

3 提升供电企业窗口服务水平的相关措施

3.1 以“客户至上”服务理念培训窗口员工

“顾客至上”在任何行业部门的发展中都是应该身体力行的理念与方式,同样适用于供电营业厅。培养员工以“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窗口工作人员应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与把握好客户的需求,并且以一种耐心与负责的态度对待需要解决问题的客户,比如对客户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安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客户解决提出的问题与麻烦。在自己不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下,应通过相关的管理渠道及时汇报给上级,从而让上级派出更为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服务后的回访工作。通过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使整个服务过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达到客户的满意。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能不能让客户满意窗口工作人员对其提出问题的解决能力,仅仅拥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实际专业能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工作人员拥有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以及规范娴熟的操作,那么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处理掉客户所提出的问题,从而使绝大多数的客户感到服务的满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电力窗口的服务水平。

3.3 落实相关奖惩制度

仅仅树立理念并不能有效地让服务人员从心底里形成服务意识,应该通过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督促服务人员从心底认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如通过绩效制的方式,督促那些没有相关服务意识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到位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给予给他们的报酬,其次可以通过回访客户的满意程度,来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客户满意度高的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薪资,否则给予较少的薪资,最终达到使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3.4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归属感

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对于供电企业,在窗口服务方面急需年轻有干劲的新鲜血液注入,从而通过注入的新鲜血液带动和促进服务意识的全面落实。但是考虑到窗口服务的特点,可能会和优秀青年员工的事业追求之间存在冲突关系,最终造成具有好的服务意识的人才流失严重,为此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尤为迫切。只有通过人性化、具体化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加强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使员工拥有集体感和荣誉感,最终营造出一个好的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4 总结

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知,目前的电力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企业单位必须把握好机会,只有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企业所在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在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方面的改善与提高,才能使供电企业在服务水平上给予客户一个满意的答案,从而才能使供电企业单位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更健康更壮大地发展下去,同时更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如何通过一个优质供电营业窗口的服务和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提高供电企业窗口服务质量与效率,是现代供电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市场形势的日益变化与进步,拥有一个完美的服务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围绕供电企业供电营业窗口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理论性的整改方案,希望能作为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供电,营业窗口,服务意识,问题,改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燕.对电力营业窗口如何做好优质服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0)

[2]崔利波.强化电力窗口建设提升供电服务水平[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9)

[3]龙建.如何提升供电企业营业窗口优质服务水平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2,(35).

企业意识和能力 篇2

本框内容是第六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述,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的的哪些内容?

下面看案例:投影:,洛阳市3名小学生在金某违法经营的.电脑游厅打游戏时,因欠交2.5元,竟被金某用刀杀害。………

讨论:这案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只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机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自己长本事,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权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板书)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十分必要(板书)

讨论: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分组讨论,各组推举一位同学发言)

师进行归纳,除点明书中观点,要做相应的补充。

2.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板书)

(1) 要依法自律。

除书中列举的不良行为外,投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规定:不许旷课、不得偷窃、严禁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

(2) 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文字资料:(新闻调查)---《网瘾少年》。吴穹在网吧玩7天7夜,被挽救 的事。.......

讨论:应怎样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归纳:独立自主意识与父母、老师教育并不矛盾。

练习:在下列选项中,未成年人对待家长和教师教育的正确做法有: ( )

A.做任何事情都不必经过家长或老师的同意

B.虚心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导

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家长或老师的同意

D.采取自己独立思考与尊重家长、教师的正确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3) 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请同学举身边事例来说明。(可用小品形式)如:父母不让你上学怎么办? 你去商场买东西被怀疑偷东西而被保安搜身怎么办?        遇坏人暴力侵害要怎么办?

除了以上几种外,你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请同学回答,力求有各种不同方法)

小   结:(略)

布置作业:   活动题:调查本校学生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 情况,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幼儿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自律意识;自律能力

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惰性、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良习惯,如果我们都学会自律,就会变得更加优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为其发展成为有责任心、事业心、创造力的未来人才打好基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

1.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期自律是很难形成的,特别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自律,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常规,从刚入园的集体生活开始,要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只有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将各种行为“由外向内”的转化,逐步形成自律意识。

2.通过故事培养自律意识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6+1”的(六位大人一个孩子)环境里,他们自私、霸道、娇气,不愿听大人的说教,简单的说教与唠叨不仅不能取得我们希望的效果,还会引起幼儿的反感。而现代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那就是现在的幼儿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不仅愿意听而且也最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早接待、餐前准备、离园前的活动时间经常给幼儿讲有关自律的故事,如,《爱发脾气的小乌龟》《小猪变干净了》以及一些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和世界儿童美德故事等,久而久之,幼儿就认识到,会自律的人才会成功。

3.通过游戏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认知(想)与行为是很难一致的,例如,“抢玩具对不对?”“不对!”“与大家分享图书好不好?”“好。”但实际活动时他们不会自觉去做,而游戏却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教育幼儿,让幼儿懂得只有每个人都管好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才能进行游戏活动。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我们还可以找一些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做好的游戏进行活动,如分组比赛或需要合作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明白,每个人的自律行为直接影响大家的成绩,从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1.给予幼儿交流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

当幼儿的行为过激或为某事发怒时,教师通过与其谈话、交流来稳定幼儿情绪是很重要的。教师可用手臂搂着幼儿,或抚摸幼儿的头,让他感受到你不是以“以暴制暴”的方式“对付”他,用冷静的方法平衡紧张的气氛,然后了解情况,鼓励他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感受,并问问他希望你怎样帮助他解决问题。理解幼儿导致他特定行为的原因,能够帮助解决和纠正他的行为。

2.谨慎、恰当地使用“惩罚”措施

(1)延迟满足:由于幼儿自己的粗心或不守规则导致活动时所需的用具损坏,教师可以暂不满足他,以“再来一个”替代失去的,以拥有的快乐代替失去的伤痛(没有活动的材料),通过延迟满足,让幼儿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快乐。

(2)面对真相:幼儿玩耍时,来回奔跑,不顾周围的同伴与安全,时常发生同伴间相互碰撞事件,甚至磕破、摔伤。每次发生此类事件,幼儿都会将责任推向对方,从不说自己的不对。教师要告诉幼儿跑步时不能过猛、过快,要注意周围是否安全,这样就不会发生摔伤事件,也不会受到疼痛,让幼儿明白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同时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幼儿逃避不愿面对的事实。

(3)充分利用榜样示范法:榜样法对促进幼儿形成自律是很有效的。幼儿喜欢模仿,有较强的进步愿望,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鼓励幼儿争当小旗手,希望大家以小旗手为榜样,向他们学习,逐步向榜样靠近。

三、运用“五常法”巩固幼儿的自律

“五常法”是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在培养幼儿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经常组织幼儿整理活动区的玩具、图书,进行分类摆放;整理床铺、衣柜;教育幼儿保持个人清洁,有责任保持教室的卫生清洁,使其树立“我不会弄脏地面”“我会爱惜图书”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让幼儿从他律即以教师的赞美、鼓励、表扬为标准,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逐步发展到行为自律。

总之,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老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用爱、用心,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较强自律能力的未来接班人。

参考文献:

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增强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4

体育教育处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和提高体育素质水平,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体育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参与者有明显的目的性,而参与者在运动时会产生改造客观事物的目的和行动,并且投入情感,创造独特的思维。

1.1 能培养顽强的意志

体育作为一门特殊教育,需要参与者有目的地完成,并且需要克服机体的疲劳、痛苦等生理现象。要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意志作为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它表现为:(1)有自觉目的的行动;(2)与克服行动中的困难相联系:(3)是支配行动的实现有目的的心理过程。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能够克服困难,调节良好心境的产生,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1.2 蕴含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切身体验和反映。体育情感产生于大众社会,是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个人身心的投入的共鸣。体育爱好者在参与过程中的激情、爱国主义感、荣誉感,正是体育所蕴含的情感的体现。体育情感包括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克制与发泄,运动旋律当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处处体现,推动社会的进步,传播文明文化。

1.3 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

体育的普及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能够产生一群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的群众,他们表现出各自思维和情感倾向性的差异,也就是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体现为个性。个性倾向性表现为:(1)需要,(2)动机,(3)兴趣。经过经常的体育锻炼所培养的深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大脑思维,强健的体魄,可促进优秀人才的发展,培养有鲜明个性的个体。

2. 体育表现出多种思维

体育所表现的思维方式,即“体育心理品质”,是指体育运动中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它包括:

2.1 直接运动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运动多是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没有养成对肌肉运动的直接乐趣和为此忍受巨大疲劳甚至痛苦的心理品质是进行不了体育运动的。对肌肉运动磨炼的艰苦忍耐,更需要忍痛品质,例如长跑运动员忍受疲劳的耐力,球类运动员身心的激烈对抗。

2.2 体育运动的智力品质

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不仅要有纯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相应的运动智力品质。例如在运动场上,学生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尤其是肌肉的感知能力,才能迅速发现外界和自身状态的变化,并根据这些感知运动信息,进行创造性的运动思维。

2.3 勇于进取和严于自制的意志品质特征

运动训练是参与者显示自己的力量(身心),克服内外困难,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勇于进取、善于吸纳的意志品质,而这种意志品质的自制不是临场的自然表现,必须在平时加强培养。

2.4 充沛而稳定的运动情绪

体育活动是消耗体力、脑力,并克服内外困难的紧张劳动,没有充沛情绪的推动,是不能从内部动员力量,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学生对自己身体或运动能力产生的自卑感或情绪,不仅会影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而且会影响他们其他方面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转变整个个性面貌。

3. 实现体育教育发展的途径

3.1 环境的创造和设施的普及

良好的社会和学校环境,能促进学生培养运动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水平的情况下,有争优求胜的情感环境。我们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创造环境。例如:

3.1.1 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的辅助。

3.1.2 各种体育竞赛的开展。

3.1.3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3.1.4 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心。

3.2 个人体育意识的认识

改变学生的认识态度,以促使认识的更新,从行为模仿和反馈的途径出发实现情感教育。

3.3 传统与风气的外在因素的建立

学校在体育方面应形成并流行带有普遍性、稳定性的体育行为风尚。

4. 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关系着体育水平和风气的质量,是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的关键所在。意识和能力都是在日常运动中通过认识的途径、理性情感的转变途径而建立起来的。

4.1 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

体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心理活动的完善是有良好影响的。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都需要体育活动的参加者具备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顽强及果断、坚韧、刚毅的意志品质和完善的个性特征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是有效凋节和纠止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4.2 模糊思维的评分管理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质根据其遗传、生活、环境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在评定体育成绩时,对非量性直接显示的考核内容应有综合评定,运用模糊思维管理、调查,使竞争公平;运用模糊思维调换,既消除矛盾,又消除部分学生的不良心理———得优秀则船到码头车到站,得及格则万岁等。

4.3“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定运动负荷

许多学校全面落实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质不良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显著,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兴趣的安排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时间安排上应保证每天有一小时,在内容安排上应从兴趣化、游戏化、竞赛化、季节化逐渐过渡到专项化。

“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许多学者都认为中等强度是比较适宜的。因为中等强度主要是在有氧代谢情况下进行的,在单位时间内心博量和每博输出量是最佳的,有利于科学的锻炼,增强体质。

4.4 教学技艺的几点策略

4.4.1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锻炼身体的方法,具备一定的锻炼身体的能力。

4.4, 2突出师生的双边协调活动。通过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3 体育教学方法应体现“感知—思维—实践”的特点。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应尽量少提供现成的“答案”,提倡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学会锻炼身体的技巧和方法。

4.4.4 体育教学方法要突出对学生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不仅要动用视、听、触觉,以及身体感觉等多种感知活动,而且要提高信息的同化、异化进程,即提高接收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例如:“程序教学法”把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程序编成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

4.4.5 体育教学方法要讲究科学化和现代化。随着信息传导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加,体育教学应具有时代特色,如电化体育教学、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与管理等,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4.5 加强学校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要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并且使学生的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一个台阶,除学生应具有体育的兴趣、爱好和锻炼的习惯外,还与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关。学校积极组织管理工作不仅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实施终身教育,促进体育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必将赋予体育教学更生动更丰富的内涵,使体育教育更具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篇5

手抄报活动方案

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根据局里要求,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确保学生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14年2月17日至2月23日

三、活动目标

学生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增长,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到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平安校园”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活动重点

1、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以及违法交通行为给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教育学生牢固树立“遵守交通信号”、“遵守停止线”、“ 行走斑马线”、“各行其道”、“靠边

行走”、“安全乘坐车辆”等安全意识,做到放学回家途中不并排行走,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自觉养成出行有序、遵章守法的良好习惯。

2、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消防知识,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学生能够用消防知识保护自己,使教职员工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三懂三会”要求。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疫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师生自我防范能力。

4、防溺水安全教育。春季冰河开化,通过对学生进行溺水典型事件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另要重点加强节假日和其它非上学时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防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研究

在新一轮的初中数学课改中,教育理念逐渐向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行倾斜,希望通过数学应用题能够建立起数学理論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能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现学有所用。而通过应用题在课堂中的渗透,学生更容易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能够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点,学生就会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没,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平时也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借助应用问题情境

在进行新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现实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外延,为学生应用意识的提升打下基础。而目前许多知识点在进行引入的时候,割裂了现实和知识点的之间的联系,隐去了数学知识的真实背景,因此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抽象的知识,学生也没有经历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触不深,因此就需要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逐渐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平移”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滑滑梯、地砖的铺设、电梯的上下移动等问题来理解平移这个概念,学生联系生活案例对平移进行理解的时候就会更加深刻,学生会主动联系建筑装饰图案,了解这也是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就会理解数学知识和自己平时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再比如在学习“比例”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自己家所在地点,然后学生问“为什么本来很大的家在地图上显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点,城市那么大的地方为什么会通过一幅图展示出来,是通过什么来对本来很大的东西来进行缩小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了解比例在地图绘制中的作用,再比如在模型制作中也会应用到比例的思想,学生了解了知识点的起源与发展,就会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取,在应用的时候也会迎刃有余。

二、运用应用数学知识

在获取数学知识以后,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了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在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保持对数学应用的热情,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殊点的应用以及二次函数的变形进行了解,教师就可以给出学生下面这道现实应用题“某商场在进行M商品售卖的时候,如果定价30元的话,每天可以卖50件。而如果老板每增加一元的售价,那么销售量就会减少5件,但是如果每减少一元的话,那么销量就会增加8件。而没见商品的进价是25元,那么想问老板究竟应该如何定价才能够保证最后获得的利润?”学生在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刚开始会觉得不知所措,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就会很快联系到二次函数,在列式以后,学生就会得到一个二次函数,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不仅了解了二次函数和现实生活的运用,而且对市场调节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合理参与经济活动。

三、开展应用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也能够按住学生积累经验,增强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活动是开放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应用到其中,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技能,而学生在活动中也会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知识学习,从而更好地去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

好奇心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激发创新动力的内在动因。它可以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 设置矛盾, 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的思维情境中探究知识。一方面, 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说, 未知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值得探索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行为, 努力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问题, 跟学生一起惊异、提问、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那样, “解放孩子的嘴, 解放孩子的双手”, 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另一方面, 教师要以精妙的教学设计带学生进入新奇的探究天地, 给孩子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同样, 全新的阅读材料、大量开放式的问题, 也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学会肯定学生所提出的探索性问题的价值, 有时还可以不直接提供答案, 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 激起他们更强的好奇心。

使用形象生动、丰富而幽默的教学语言,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考、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而且还可以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讲《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 我发现班上的女生比较积极。每逢提问, 频颇举手的都是女同学, 而男同学举手发言的少之又少。于是我灵机一动, 说:“女同学发言积极, 男生到现在为止动静太小。难道举手回答问题也与性染色体有关?是因为女生多了一条X染色体而更积极, 还是因为男生少了一条X染色体而更拘谨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接着说:“在科学研究尚未得出结论时, 希望男同学们多努力哦!”随后, 课堂上“女男失调”的情况大为好转。

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 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比如, 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 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企盼, 吸引他们思考、探索、创造。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自己就应勤于积累资料和素材,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恰当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趣味故事, 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 提出:“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 可子女却是单眼皮?”在介绍“遗传”时, 不妨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 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 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 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 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 她能梦想成真, 遂其心愿吗?”在介绍《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联系《西游记》中女儿国, 而现今, 英国西部有一个靠近大锌矿的村庄, 他们的后代全都是女儿, 形成一个女儿村, 但他们并没有饮子母河中的水, 那是什么原因形成女儿村的呢? (锌可能会影响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形成。)

只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 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提倡快乐学习,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不要用书本把青少年的大脑填满, 不要用学习把青少年的时间填满, 如果简单地强调青少年学习更多的书本知识, 那么学习过程的艰辛就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从而抑制其创造力的发挥。相反, 快乐的学习, 适当的社会实践、适度的身心调整则能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 以某一问题为中心, 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 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研究表明,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发散性思维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 变通性。在训练中, 鼓励学生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 而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并从别人的观点和想法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 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例如:父亲并指 (P) , 母亲表型正常, 生下一个手指正常, 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 (dd) , 据孩子的表型及基因型, 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 (1) 患先天性聋哑的概率; (2) 患并指的概率; (3) 两病皆患的概率; (4) 生一个儿子患先天性聋哑的概率; (5) 生一个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儿子的概率; (6) 生一个患先天性聋哑的儿子的概率; (7) 患病的几率; (8) 正常的几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例子。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思维的角度不同, 从而使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也有差别。一部分学生用的是“棋盘法”, 他们先写出双亲可能产生的配子及比例, 再根据配子的自由组合得到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概率, 最后由基因型得出表现型和概率。这种方法简单、准确, 但是步骤复杂, 解题速度慢。一部分学生用的是“分支法” (以两病皆患的概率为例) :他们首先确定双亲的基因型♂PpAa, ♀ppAa, 然后单独考虑一对等位基因Pp×pp→1/2Pp和1/2pp, 即1/2多指和1/2正常, 同理Aa×Aa→3/4正常和1/4先天性聋哑患者。这种方法对各种情况比较直观, 一目了然。还有一部分学生用的是“图形法” (以患病的概率为例) :首先得出1/2多指和1/2手指正常, 3/4正常和1/4先天性聋哑患者, 多指的患者和先天性聋哑的患者中都包括了两病皆患的情况, 因此患病的概率为1/2+14-1/8=5/8。

最后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透彻, 掌握牢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提高其从多角度、多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科学加工, 提出新想法, 创造新事物和实践能力。探究, 首先, 最重要的是要发现问题。学生从小就会对周围的生物产生好奇心, 他们会经常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因此, 可以说问题意识是孩子的天然禀赋, 科技辅导员必须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科学现象, 他们会自发形成一些新问题。如:在进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发现坏的种子也能发芽后他们又开展了“残缺的种子会发芽吗?”的试验性探究活动, 活动中他们发现蚕豆的茎都是向着阳光生长, 他们带着新生成的课题继续研究, 开展了“种子会追寻阳光吗?”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断撞击, 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他们的探究过程就是生疑→析疑→解疑→生疑→析疑→解疑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新生成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当问题成为学生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时, 学生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薛波.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研究, 2011 (5) :212.

[2]蒙旭芬.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09 (2) :233-234.

学生数学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8

一、培养学生反思的途径

(一) 学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策略和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使他们认识到反思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前一段的学习效果, 这样可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去开展反思活动, 不断提高水平。

(二) 创设情境促发灵感。

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 敢于质疑。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 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趣味数学题:一对红、黄蚂蚁围着方形和圆形花园边比赛, 方形花园的边长和圆形花园的直径等长。两只蚂蚁的速度相同, 那么哪只蚂蚁先跑到出发点呢?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三) 品味成功适当鼓励。

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 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化的教学场景, 由于有的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认识很模糊, 不免会有疑问:“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反思用小棒拼三角形的过程, 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就能得出结论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给予肯定, 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 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四) 尝试错误激发反思。

例1.在△ABC中, undefined已知undefined

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错解:

因为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均为非零向量, 所以undefined, 故△ABC为正三角形。

错因剖析:我们知道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 若两个实数相等, 则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 因此①⇒②是成立的, ②⇒③乍看起来也没问题, 因为这是我们很熟悉的实数绝对值的性质, 但实数的性质在向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吗?我们不妨先从特殊情形入手, 令undefined此时undefined, 而undefined, 所以有undefined由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可知:undefined, 因此, 可以得到undefined, 当且仅当θ=0或π, 即undefined与undefined共线时等号成立。题中由于undefined、undefined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因此②⇒③是不成立的, 这正是此题错解的症结所在。

发生上面的错误解法, 其原因在于学生误认为undefined, 与绝对值性质混淆, 这引起学生的反思, 这样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概念的本质属性, 也使学生的思路品质得到优化。

(五) 要把反思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要采取回避、搪塞、应付和推委的态度, 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惊, 不受课堂时空限制, 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使其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六) 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思维程序。

我们在提问、举例、讲评数学问题时, 要提倡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训练, 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 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变化的问题情境, 启发探索, 诱导反思, 养成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习惯。

如图, 在△ABC中, AB=AC, ∠BAC=90°, BD是中线, AE⊥BD, 交BC于点E, 求证:BE=2EC。

解法1:基本思路是运用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旋转变换和转化思想, 把△ABD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CF, 把undefined的证明问题,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转化为证明undefined, 而这是比较显然的结论。

解法2:如图, 设AE与BD的交点为P, 连DE, 由解法2得到BP=4DP, 设△EBP的面积分别为4a和4b, 而AD=DC, 所以S△CDE=S△ADE=a+b, 故undefined, 即BE=2EC。

解法3:如图, 记∠BAE=∠ADE=α, 则∠DAE=90°-α, ∠ABC=∠C=45°。在△ABC和△ACE中应用正弦定理undefined, 所以BE=2CE。

解法4:如图作BC边上的中线AM交BD于点G, 所以AM⊥BC, 则G既是△ABC的重心又是△ABE的垂心, 连接EG交AB于点N, 所以EN⊥AB, 则EN//CA, 故undefined, 故BE=2EC

对于这道题的4种解法我们进行一下反思, 解法1的思路是应用相似三角形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法2面积证法就是选择几何封闭图形的面积参数这一出发点, 开创了几何证明题的全新思路, 这与吴文俊和张景中院士创造的平面几何定理的机器化证明的思路相吻合;解法3的三角形证法的赏心悦目之处是不用添加辅助线就解决了问题;解法4充分发掘三角形的四心性质, 使证明别具一格, 异峰突起, 反映了数学证明的奇异美, 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

二、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一) 在探究中反思。

在探究新知识中,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 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数学实践活动《秋游购票》。怎样购票师生的门票钱才会最划算, 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方案, 在计算完后分小组反思设计方案的过程, 逐个讨论, 从中得出最佳方案。

(二) 在结论中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例:若a, b是任意实数, 且a>b, 则a2>b2.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在启发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这个结论不正确, 有反例。若a=1, b=-2;a2=1, b2=4而a

(三) 在反思后反思。

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 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与反思、比较归纳与反思、演变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迁移设问与反思”等方法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 使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 使其达到理性交流的层次。比如在教学《购买涂料》活动中, 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购买方案, 再现方案的获取过程, 将思维过程呈现给所有的学生, 大家一起来质疑反思这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实现方法的最优化。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还可以学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两点说明

一是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要与数学能力 (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取得好的效果。二是反思只是一种手段, 而且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意义上, 反思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恰到好处。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也就是说, 反思的问题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 而不是缺乏应有价值的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对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其次对培养学生反思途径从六个方面举例进行了说明, 第三介绍了掌握反思的三种方法, 最后给出了两点说明, 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反思能力,反思途径,反思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永忠, 剖析错因, 反思教学[J].数学通报, 2003, 0:42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32~48

[3].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6~79

[4].王盛裕.一道竞赛题的推广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育, 2006, 1~2:24

[5].林高.对数学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研究, 2006.1:46

[6].梁威.教师反思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1:98~111

[7].吕宪军, 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42

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篇9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的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反过来为生活实践服务.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能力———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只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是对准升学考试的需要,局限于课堂,教师就题论题,空洞分析多,而敞开渠道和感受背景少;常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难以应用;解题训练也只是纯数学的题海战术,借鉴和搜集陈题多,发展创新和自编新题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数学基础知识扎实,考试能得高分,但应用意识比较弱,应用能力比较差.所以,加强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重要要求,能够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1. 教师应强化应用意识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应用意识先行,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备考升学,从长远来看,更主要是为了使用数学.多引导学生对数学有个宏观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应用,以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并承担着重要的价值,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想使数学真正渗透到每一个科学领域和生活领域,真正实现数学的工具功能,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激励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数学的远大理想并付诸行动.

2. 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利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仅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及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综合归纳出数学要领和规律,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负数学习时可以以学生学校生活收支和温度升降为例.通过入不敷出引入负数的概念,并给出正负数的表示.再用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并归纳其法则.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质上是以生动鲜明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空洞的、抽象的,没有数学的生活是不存在和无法进行的.要拉近学生、数学、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3. 重视“数学建模”,认识数学的“工具性”,学会“用数学”

数学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初中“数学建模”侧重于培养初中生从实际生产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表达的能力,侧重于培养运用数学模型、初步构建数学模型和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应用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不等式相关内容后,可引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价上涨与下跌等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数学建模,感受数学的工具性.总之,重视“数学建模”,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工具性”.通过建模活动,让学生从中领会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学会“用数学”.

4. 加强实践,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研究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存在多知识、少能力的现象.俗话说,听十遍不如做一遍,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因此,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积极开设数学活动课,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调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范围不能只限于教室,要大胆放手实践.例如,学了利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到银行储蓄,并计算一年或几年后的利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假期调查并采集生产生活中数学应用实例加以分析求解,指导学生将结果写成小论文.通过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企业意识和能力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实验能力,安全意识,策略

大学生实验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能力、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高等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是高等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大学进行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优秀资源场所,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出现忽视大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现象, 特别是大学生实验安全意识教育匮乏, 导致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因此有必要探究加强大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一、提高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创信意识不强的特点, 特别是当代高等教学的特点“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 严重限制了当代学生创信意识的培养, 不仅如此,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很多高等院校忽视了对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导致教师水准仍然限制于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 指导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意识得不到提高, 在实验室中有很多物品都存在着危险性, 如带有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的物品等都可能威胁到学生生命的安全。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的知识;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能够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缺乏安全意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多数高校仍普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 在高校的师资建设过程中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 对大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缺乏深刻的观念。在指导教师方面, 大多数实验教师为刚留校的年轻教师, 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资历尚浅,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缺乏实验教育经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但从目前的教育形式上分析, 虽师资队伍从整体上有所加强但对于实验性的教学课程仍然得不到过多重视, 实验课程仍然属于教育的从属课程, 特别是大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仍然没有得到提高。

2.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实验课程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符合我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显著提升, 但大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并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 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大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视, 因此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成熟大学生实验能力培训体系, 并且由于部分大学生来自偏远的山村地区, 对实验相关知识和设备仪器缺乏一定的了解。

三、增强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的策略

1.改革教学理念。传统大学教学理念偏重于理论的教学, 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从而导致大学生走出社会无法胜任相应的岗位要求。为了改善日前的状况, 需要改革传统的就教学理念,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应该培养教师“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理念, 从而真正在教学中提升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是改革学生的学习理念, 让学生注重实验, 提升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安全意识。

2.加强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实验能力, 需要教师的配合, 因此需要增加师资力量建设。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验教学, 主要是讲师或者实验员进行讲授, 而这些讲师或者实验员往往是从大学刚刚毕业, 缺乏实验经验, 无法从科研的创新性进行讲授, 导致学生实验能力有限。因此, 需要对实验教学的老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或者引进专业性的实验老师进行讲授。大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依赖于实验设施, 实验设施是否齐全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验设施方面存在老化、缺失、破损等现象, 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3.增加实验课时、定期进行安全讲座。针对理论课时长而实验课时短的现状, 需要增加实验课时, 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对实验进行更充分的学习, 从而提升实验能力。实验安全对学生的生命财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以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或者开展多媒体和演习等形式, 以及给学生举些实验事故例子增强说服力, 让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四、结语

提高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对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 如学校教育缺乏安全意识和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等, 本文提出增强大学生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的策略包括改革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实验课时、定期进行安全讲座、举例说明等, 从而提升实验能力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邓文, 苏一丹, 龚福忠, 覃戟, 秦伟.提高大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v.32, No.21008:134-138+160.

企业意识和能力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对这方面的教学还存在很大的疏漏。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浅析高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弄清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不足的主导因素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发现问题。盘点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对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往往都只是注重试卷上的红色分数,从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首先,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形成的“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的思想。这样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掌握程度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课堂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其次,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用数学的意识还比较落后,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得到建立,这样数学的价值也就不能得到展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用数学的观念,也就更涉及不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了。因而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是造成中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将其进行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局限性,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的模型,这也必然会阻碍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在实践中重视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教学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数学教学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最终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实例的引入,我们通过实例的类比讲解,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也为学生在将来的实际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时,我们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来引入;在教学数列部分内容时,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在教学指数函数时,恰当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等,这一系列实例的引入,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高中数学工作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应用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高考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

三、实际教育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是要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将其落于实处呢?对此,我认为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高中数学的运用中,强调知识在实际当中的操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应用操作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构建起数学的知识运用框架。同时,教师要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关注知识的传达,注重讲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应用,使应用意识得到强化。

2.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数学的知识特点,整合数学学习材料,进行巧妙的设计,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兴趣。将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函数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求解最大、最小值问题,达到投资的最优选择。进行启迪式的教学探究,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验环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和演示等途径,调动感性认识去参与认知活动。将应用能力的培养再一次进行提升,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深入。

3.提升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在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只有最终回到生活当中,有效地应用于生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大的必要性。例如,在进行垂直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最短线路的设计活动,还原课堂当中线路设计的方案,给学生自己操作动手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妙用,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同时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具现实意义。

总之,我们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着过硬知识水平,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把握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结合实际教学,是我们当前实现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谢曰山.浅谈高中数学应用性教学[J].毕节日报,2010.

[2]张绍庚.高中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四新”能力[J].教海探航,2010(5).

[3]董建粉.探究高中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J].科教文汇,2009(6).

[4]牛新满.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豫中学)

企业意识和能力 篇12

一、为幼儿树立交往和合作的榜样

现在刚入园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约占到一个班的90%,他们在家里都是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天天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就会有太多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从零开始,以己为榜样,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师榜样是标杆

教师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榜样的树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比如孩子表现不好时、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能训斥孩子,而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改正错误的最有效方式。无形中也对孩子进行了一次交往的教育,那就是要与人为善,不可刻意指责。同时对于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意识到在合作中共赢,在合作中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孩子体会到合作的重要,从而树立起合作的意识。

2.习惯养成最重要

一个人的习惯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懂礼貌、懂谦让。

如在每天学生到园时老师的问好,每一节上课时的师生问好,别人帮助时的谢谢,离园时的再见,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懂得了问好,懂得了规矩,也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二、为幼儿创造交往和合作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要在一起玩耍、做游戏、画画、看书,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好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和合作环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如冬天在教室内做游戏时,孩子的鞋带开了,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自己根本就没法去系。这时我就问其他小朋友,谁愿意帮他系上,好多小朋友都乐意去帮忙,这就体现了孩子合作的意识。

在一次中午就餐前,我还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里一个大锅前都围着好多等待吃饭的人,锅里煮着美味的粥,但是只有把很长的勺子,但见天堂里的人一个个都吃得白白胖胖,而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我将两个勺子把用绳子绑着加长了两根筷子的长度,让孩子表演一下,结果用勺子往自己嘴里吃的无一例外都掉到了地上,而有的组的小朋友是你喂给我吃,我喂给你吃就都能吃得到。这样孩子就能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情感的教育。

三、为幼儿指导交往和合作的方法

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懂“合作”是什么意思,在遇到需要合作的时候也不懂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老师做详细的指导,并且渐渐把“你帮我,我帮你”的意识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分好小组以后,要引导他们分别“担任”什么角色,“负责”什么任务。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谁做“老鹰”,谁做“鸡妈妈”,谁做“鸡宝宝”。第一轮次老师帮着分配,第二轮游戏中要让他们自己商量分配决定。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们就知道怎么合作去玩了。

再有在美术制作活动中,要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老师要分好任务。如我们要用纸盒、橡皮泥、水彩笔等做一个大飞机,小朋友们就可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做好以后,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这是我们的“合作号飞机”,是我们共同努力“建造”成功的,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互相帮助才能做得最好。

四、让幼儿体验交往与合作的快乐

合作的快乐主要体现在游戏中。孩子通过游戏中的合作,都会产生积极愉快的结果。一项游戏的顺利进行,本身就体现了“合作”,只要能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就会更加喜欢友好合作。

如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布娃娃”,互不相让时,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娃娃”更喜欢你们一起玩,那你们商量一下怎样一起玩更有意思呢?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们已经不亦乐乎了。仔细观察,原来他们一个当“妈妈”,一个当“爸爸”,正带着“娃娃”逛公园呢。孩子体验到一起玩的乐趣,以后还会继续“合作”去玩的。

上一篇:室内织物设计下一篇:临床护理技术图解丛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