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课程(精选12篇)
ASP.net课程 篇1
ASP.NET是Micro 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 Server Pages脚本语言。MicroSoft.NET平台组成内容包括:用于创建和操作新一代服务的.NET基础结构和工具;可以启用大量客户机的.NET User Experience;用于建立新一代高度分布式的数以百万计的.NET积木式组件服务;用于启用新一代智能互联网设备的.NET设备软件。.NET的主要编写语言为C#,该语言从其形成的过程来看由C、JAVA及C++语言发展而来,并集成了这3种程序语言的优点,采取使用事件驱动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
南京工程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应用型本科学院,着重于培养应用性和实践性复合型人才。其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其成为管理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ASP.NET课程是该学院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但该学院的学生既有来自文科专业的学生,又有来自理科专业的学生;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较感兴趣,有的比较喜欢实践。而在ASP.NET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会使用C#代码编写程序,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上机实践能力,这对ASP.NET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ASP.NET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城市和农村,这就决定了个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差别很大。例如,很多农村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仅限于对计算机少数应用软件的操作知识(如玩游戏、上网、通过QQ聊天等)。学生对ASP.NET课程的专业定位和其对后续的就业有什么帮助理解不足。这样,影响了学生对ASP.NET课程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
1.2 学习内容过于抽象
ASP.NET课程学习中包含了大量的计算机语言,学生面对的是一大堆规则和语法,感觉内容过于抽象繁杂,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有少部分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了许多语法知识,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无从下手。
1.3 知识点的复用不明显
学习计算机程序与孩子咿呀学语是相似的,必须不断重复练习,而现行教材的知识点没有严格先后次序,且知识点不交叉、不复用,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使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于怎样复用知识,无从下手。
1.4 教学模式陈旧
南京工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发挥,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像ASP.NET这样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1.5 教材选择问题
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必须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但目前该专业使用的ASP.NET课程教材主要是针对计算机本科学生,教材中规则和语法内容偏多,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都较大,且教材中对于一些实用、具体的操作的讲解过于含糊,学生自学起来困难重重。
1.6 多媒体授课缺陷
现行计算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采用该方式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习过程以听讲为主,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 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
2.1 预备课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1)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编写程序的基本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一部分学生计算机的基础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在学生学习ASP.NET课程之前,最好先开设“C语言设计”“计算机硬件及系统”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计算机语言和熟悉硬件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ASP.NET课程的学习阶段大致可分为:①C#语言学习阶段;②控件开发学习阶段;③数据库连接学习阶段;④安全及配置程序学习阶段。在学习C#语言阶段,主要以让学生理解面向对象型语言的编程为主,让学生掌握有关该语言的基本运算、表达式等内容。这些知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而基础掌握的好坏,对以后章节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加强笔记记录,以提高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控件开发阶段,教师要尽量讲授一些短小经典的例子,让学生容易上手且感兴趣,比如简化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注册页面,母版页中引入导航控件等。在学习数据库连接阶段,由于部分内容实践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演示对不同数据库的修改,用形象、具体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数据库各种不同连接的理解。在学习安全及配置程序阶段,则应注重学生模仿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大量记录相关资料,以短期内掌握较规范化的学习内容。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计划,在每次课后都留3~5个问题,约定某些学生下一节课进行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引入竞赛的机制,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举办小型比赛。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算平时分的方式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2)重视复讲,注意课前课后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重点问题的分析要举一反三,在不同时间段复讲,以加深学生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面对该类问题时有一条比较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讲授该类问题的时候,首先从最简单的标准入手,然后通过对类问题的变形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最后加深学生对构成该问题的条件、写法及作用的理解。
2.3 上机教学
上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是所学的知识点真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理解的关键。①紧抓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语言阶段,实验例子要简化,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内容,知识点要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掌握好,切不可求大求全,要让学生在建立“能学会、能学好”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知识量和提高学习难度。②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的速度和方式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解答,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点而不是简单指正。③在实训课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感受挫败,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只要下了工夫就能学会ASP.NET编程。
3 课程教学效果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ASP.NET课程自改变教学方式以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都显很活跃,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也很高。下一步准备将原48学时课程扩充到96学时,使得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做一些小型动态交互网站,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金玲.《C~#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09(28).
[2]初晓梅,刘大伟.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12).
ASP.net课程 篇2
摘 要:随着应用型本科的兴起,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针对“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DIO的课程联动教学方式,将“静态网页制作”、“关系数据库技术”和“ASP.NET动态网站设计”三门课程以一个项目案例为主线进行联动学习,真正实现项目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ASP.NET动态网站设计 CDIO
引言
“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但拥有静态网页设计技能、掌握数据库开发技术,还要掌握ASP.NET的相关技术,为建立企业级Web应用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受此启发,本文提出在“静态网页制作”、“关系数据库技术”、“ASP.NET动态网站设计”三门课程授课过程中,引入基于CDIO的动态网站设计课程联动教学模式,对教学案例进行整合,以完成一个企业级项目案例为目标,将项目按照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渗入到三门课程对应知识点中,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平缓连续,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分析
传统授课过程中,学习“静态网页制作”课程,缺乏综合的、完善的网站设计项目经验。同样,“关系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学生接触到的仅仅是数据库中的对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少,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
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三门课程独立授课,课程内容之间是孤立的,课程设计是无联系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融会贯通,学习能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CDIO的动态网站设计课程联动教学的提出
本文提出的将CDIO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将这三门课程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静态网页制作”完成网站的静态页面设计,“关系数据库技术”课程完成网站所需数据的保存,“ASP.NET动态网站设计”在前两门课提供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数据在网页中的展示和运用。通过三门课程的有机联动,有助于学生掌握网站程序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技巧和编程规范,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成为胜任ASP.NET网站程序员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课程联动教学时,项目的选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具有可操作性,将三门课程核心知识点有机整合,以企业级项目为架构将所有零散的知识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展现出来。
(1)项目功能概述
首先提出整个项目的需求-构建电子商务网站。功能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包括商品展示和销售、网站会员管理、首页展示和商品推荐等模块;后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模块。
(2)项目案例分解
根据项目需求和功能要求,将整个项目的实现分解到三门课程的教学授课案例中。在讲解案例时,按照情境描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知识总结的过程展开,充分体现CDIO所提倡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思想。
静态网站设计课程负责整个项目的静态网页设计部分,分解任务如下:
(一)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站点(网站相关概念、网页构成元素)
(二)利用DREAMWEAVER CS5创建站点和基本页面(软件的安装、基本工具应用)
(三)首页设计(文本与超链接、图像、多媒体的使用)
(四)会员注册页面、商品添加页面设计(HTML语法、表单)
(五)首页和二级页面排版(DIV+CSS网页布局)
(六)交互式网页、特效(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
(七)测试并发布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的发布、网站维护)
关系数据库系统课程负责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分解任务如下:
(一)设计网站ER图并转换关系模式(关系数据模式规范化理论)
(二)SQL Server 2008的安装及工具的使用(软件使用方法)
(三)创建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相关知识)
(四)创建网站所需表格(表的相关知识点)
(五)约束的使用(完整性概述)
(六)网站表格添加数据(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七)对网站所需数据进行查询(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
(八)网站的高级内容(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ASP.NET动态网站设计,在前面静态网站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网站动态化。分解任务如下:
(一)静态网站转换成动态网站(使用VS2010创建ASP.NET网站)
(二)实现会员登录、注册页面的设计(服务器控件使用方法)
(三)注册页面的验证功能的实现(验证控件的使用)
(四)网站导航技术、母版页、局部更新功能(CSS技术、母版页、AJAX技术)
(五)用户登录、用户注册、商品检索代码(ADO.NET技术访问和使用数据库)
(六)首页商品类别展示、新品展示及二级页面显示(数据库绑定控件)
(七)部署网站服务器并发布网站(网站的部署和发布)
(3)完善项目的实验教学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课程联动授课方式,课堂授课内容实现了电子商务网站前台功能的实现,在实验课程中,学生要完成后台功能的实现。这样既能将每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能让整个项目更加完善,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成项目小组,开展自己项目的开发。整个流程按照企业级开发的要求,进行角色分配,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分配工作。课程完成后,分组进行项目的展示和评价。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基于CDIO的评价体系
整个授课过程是按照CDIO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来展开的,同样,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多维展开,既要包含基础知识,也要包含设计思想、代码质量和团队运作。考核方面如下:
(一)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题库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在线考试,考察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编程能力的考核。通过课后实验和综合项目评价考核学生编程能力、规范程度及调试能力。
(三)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根据CDIO的思想,对电子商务网站项目、个人小组项目进行评价,完成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逻辑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结束语
将“静态网站设计”、“关系数据库技术”和“ASP.NET动态网站设计”三门课程组合起来联动学习,符合当前应用型本科学院的教改要求,既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为后续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占军等.基于CDIO 模式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U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2] 王硕 等.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
ASP.net课程 篇3
一、教学安排及授课方式的改革
多数高职学生反映计算机专业编程方面的课程难度较大,主要因为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有所欠缺,学习态度存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如下:第一,建议采用阶段上课方式进行授课,比如共安排108个课时,安排每周18节,总共连排6周,这样能够集中讲授一门课程;第二,教师在第一次课中一定要把本课程的大体框架,学习这门课程以后能够从事的职业以及考核方式告知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三,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做一定的心理辅导,激励他们学习好专业课程。
二、课程定位
ASP.NET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使用ASP.NET的相关技术及编程方法,为Web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实践应用开展课程教学。在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本课程后,为学生继续学习后续深入.net应用开发等专业课以及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必要的实践技能。
三、课程目标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了解软件项目研发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研发情况选择及运用各种winform控件,提高学生动手编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编程技巧。通过情境和岗位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学习后续的asp.net、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为:了解并掌握Asp.net技术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掌握C#.net语言在网页中的应用;掌握Asp.net中各类服务器控件基础知识及使用方法;掌握母版页技术的应用方法;掌握ADO.NET数据库知识在网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为:能够根据任务设计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控件;能够根据项目要求,编写代码实现控件功能;能够结合前导课程知识,设计功能较简单的动态网站;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完成简单代码编写,并调试运行成功;能利用ADO.NET知识进行数据的读、写、添、删操作;能够正确发布网站;具备独立开发项目的能力;能够对所编代码进行优化操作;能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进行知识自我拓展;能够对所编代码进行单元测试和整体测试;能够对站点进行安全配置。
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查找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分阶段层次展现教学内容。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所涵盖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以软件开发为主线,把ASP项目开发的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中的项目设计具有代表性、通用性及可实施性,课程内容涵盖软件产品设计过程的主要知识和技能。把设计项目分成多个单元任务,并对学生完成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质量监控、进度把握、项目考核。
五、课程考核
1.合格标准
旷课不超过8节;平时成绩不低于18分;技能考核不低于60分(折算前);期末考试成绩不低于60分(折算前);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没有不诚信行为。
2.成绩构成
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10%)+综合素养(10%)+平时作业与口试(10%)+技能考核(30%)+期末考试(40%)”五项组成。
3.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知识点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养)等。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ASP.net课程 篇4
1.1 课程目标
在现阶段,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B/S系统开发的技术,掌握基于ASP.NET4.0与SQL Server的系统开发。掌握Visual Studio2010中Visual Web Developer的使用,以及学会开发基于SQL Server的Web数据库管理系统。
1.2 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
大约从199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静态网页,开始研究动态网页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搬到网站上面去。然而那时并没有什么好的开发环境和数据库操作模型,大多数人都专心研究CGI程序的问题,也就是开发网页与数据库的接口程序。然而对于数据库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数据库本身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要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并操控它非常困难。本人也在2000年左右开始这一方面的探索与学习,但自己能力有限,尝试过一些方法,都不成功,就更不要谈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了。
微软的DAO,后来的ADO模型出现了,ASP网页开发技术也出现了。有了ADO后,数据库的访问变得容易了,ASP的程序也易于理解和开发。
ASP的教学应该说比较顺利,因为内容不算复杂,知识结构清晰,开发的思考也基本和原有的结构化编程思路一致,这时期的教材也编得不错,所以无论是开发还是教学都较得心应手。
2004年后,Visual Studio2003开始在中国造成一些影响了,它的功能是如此“豪华”,习惯于一句句写程序的人都为其功能惊叹,因为有了“Visual”———可视化开发环境,设计程序就好象拼积木一样,只是修改一下对象的属性,加几句对象对应事件的程序,就可以开发出功能很不错的系统来。
但VS2003的Web开发调试和运行非常麻烦,对系统的要求也很高,对于2004年的计算机来说,启动、运行调试都需要两分钟左右,当时想在学校实验室那些较低配置的电脑中运行它是不可能的。而且自己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发现VS2003的Web开发有很多的BUG,这些BUG有时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使开发者非常厌烦。这时期的教学仍以ASP为主,.NET技术只是自己在摸索。
到2006年左右,.NET2.0开始在中国造成影响,2007年Visual Studio2005中文版也开始流行起来,2005各方面的功能都较2003改进了很多,运行调试也非常容易。.NET2.0的数据库访问之简易实在让人惊叹,几乎不用写一句程序,一个漂亮的,功能强大的网页查询系统就完成了!觉得不能再传授过时的开发技术了,于是把课程内容由ASP改为ASP.NET。
很快基于.NET3.5的VS2008来了,今天基于.NET4.0的VS2010又来了,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今天教学用的软件是VS2010,但教学的内容还是以.NET2.0的内容为主,因为很多新的技术自己都还没有掌握。
2 困难和问题
2.1 选好教材不容易
许多自称是ASP.NET 2.0甚至是DOTNET3.5的书,尤其是“教程”类的书,大篇幅讲解的还是旧ASP的内容,如什么“HTML基础知识”、“常用内置对象”之类。这些都是网页开发需要的基础知识,但这些却绝不应是.net Framework2.0或3.5的主要内容。无疑,新版本对旧版本是支持的,但这样的书有没有教人真正玩转ASP.NET呢?显然没有!
还有一些书,介绍的对象是ASP.NET2.0控件和新功能,如网页导航、数据绑定、Ajax……等,但却用大篇幅去讲解其控件的标识、属性、事件之类。有必要记住那么多东西吗?难道今天的开发环境还和“C语言”那样吗?当然不是了,有功能强大的Visual Web Developer,还用得着自己一个个代码敲上去吗?那些代码只要能“看得懂”就可以了,根本没有详细学习和熟透掌握的必要,因为在Visual(可视化)界面瞬间就可以自动生成。难道今天已经有Office2010,还用DOS环境的金山WPS来编辑吗?这样做显然没有突出.NET教学的重点———如何玩转其新控件的功能?有些书则更过分,为了增篇幅,把“设计”视图的图片贴过来,然后又把“源”视图的HTML语法复制过来,如果有需要突显说明的不同的地方也就罢了,而事实上根本没有。
要掌握好新的技术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编好一本详细讲解新技术的书呢?于是一些掌握旧ASP技术的作者,以“不变应万变”,反正那些知识是没错的,也是“基础”知识,就强加到.NET 2.0及.NET3.5的教材中来。结果呢?Dot Net强大的新功能在书中体现出来了吗?完全没有!
一些翻译过来的书,大多数质量也很糟糕,许多译者自己没有完全掌握书中的技术内容,只是按字面意思来翻译,结果很多是词不达意,甚至让人无法理解。
2.2 备好课则更难
要上好课,首先老师自己要掌握好知识,如果老师自己不具备足够的知识,那就完全没有上课的基础。所以对于这些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老师的自我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的那本书有着非常好的例程,调试运行也非常顺利,但内容真的很多。很多对象怎样使用自己还得慢慢摸索。很多的程序编写方法与原有的知识不一致,以致思想一时反应不过来。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但觉得就算有的东西自己没完全掌握,也不能因此而放弃教授新的知识。试想想如果今天还在讲ASP,是的,讲的一点都没错,但对学生来说以后有什么用呢?有了新的技术,谁还会用这些旧东西来开发呢?在这不断变化的计算机领域,如果老师只顾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讲授,那学生学到的都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东西,因为时代变迁得很快。
另外,那书的例程在VS2005中运行良好,但到VS2008中却因很多对象引用的版本不同而出现问题,需要一个个程序改过来。因此在前两年的教学中要花不少时间重新调试所有的程序。而VS2010出现后问题却全都迎刃而解,因为它能自动跟踪版本的问题,自动改正。
2.3 选择合适的演示讲授方式
演示讲授的方式是做好PPT演示还是直接运行程序演示?如果做好PPT来演示,就不用在课堂中调试程序,绝对不会出错,但这样学生看不到程序的真实功能,也不会知道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尝试过做这些PPT,但最后基本放弃了这一教学方法,继而采用在课堂中直接调试演示。
而这样做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那怕程序在备课时多次运行都成功,但换到在教室教学用的机上运行时就不一定成功了,而要在教室里那么多学生看着的情况下研究问题所在,通常是非常心虚的。但这样动态演示非常生动,学生也更容易有直接的感受,教学效果更好。出现问题时,有时在课堂中还不知问题所在,这时只好把问题记下来,下课后研究清楚,下次课再和学生说明原因。其实编写程序不可能不遇到问题的,所以才要不断调试,让学生看到老师也遇到问题,看到老师怎样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部分。当然,另外一个方法是提前到课室的电脑中调试,以确保程序运行顺利。
3 学以致用
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本来是一件很好玩,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今天的社会很奇怪,本人觉得对这些知识技术本身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对知识技术本身并无兴趣,他们的心思都在考试和拿学分上。他们会认真地准备考试,在考试中也认真地作答,但要他们喜爱编程,花很多时间调试程序,在我接触的学生当中大多都不愿意。
方法看来只有一个,就是拿起考试和学分这个武器,以他们的设计作业或期末设计作为评分的基础。但问题又来了,要一个个试运行他们提交的程序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很多程序究竟是不是他们自己做的也不得而知。所以在成绩评价方面还得结合考试的方式,这样力求做到准确客观一些。
4 结语
以上的内容多为本人在十多年的ASP及ASP.NET教学中的心路历程,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相当多的问题,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得益非浅。老师良好的讲授演示固然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原因之一,但知识技术本身的吸引力才应为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无论是出书的人还是学习的人,但愿更多的人能踏实地研究知识技术本身,并真实地爱实践和应用这些知识技术,而不是爱一些浮夸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任远鹏,张四洋,张华.基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ASP.NET教学策略.渤海大学,2009,30(3).
[2]奚江华.圣殿祭司的ASP.NET2.0开发详解—使用C#.2版.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ASP NET上机报告 篇5
关键代码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Web;using System.Web.UI;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
namespace WebApplication1.Webs {
public partial class WebForm1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void Reset_Butto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extBox1.Text = “";
TextBox2.Text = ”“;
}
protected void Submit_Butto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Response.Redirect(”Index.aspx?count=“+TextBox1.Text+”&&pwd=“+TextBox2.Text);
}
} } 运行界面如下:
直接点确认结果如下:
输入帐号,不输入密码结果如下:
输入密码不输入帐号,运行结果如下:
实验二
关键代码
<%@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Default.aspx.cs“ Inherits=”anli3_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