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知识管理

2024-10-17

跨平台知识管理(共12篇)

跨平台知识管理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迅速增长,特别是4G网络的商用化,越来越多的读者(研究者)使用智能手机、 平板来利用零碎化的时间获取知识,在海量网络数据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知识的零碎化就给读者(研究者)带来了知识整理的困难,怎样把自己多终端、零碎化收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从知识的收集、整理、同步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陈述,帮助读者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知识收集、知识整理、知识利用、知识分享都提出了跨平台性的要求。以往读者可能只拥有唯一的一台电脑,他的所有资源都保存在这唯一电脑上,但是现在一位读者(研究者)可能拥有多台电脑,在办公室、 实验室、家中可能都拥有一台或者多台电脑,数据分散,要求这些个人知识都能在效的同步,保持一致性,才能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读者拥有设备的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读者的终端不仅仅局限于Windows或者Mac平台,安卓终端、Linux终端、WP平台、Iphone平台都是每一位用户可能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多终端性、操作系统多样性,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云”平台的出现,为我们解决多终端、多系统性提供了技术保障。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累积发展,使知识传播更为迅速与快捷,传播也更好高效与实时,知识管理是读者有效利用现有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必然活动。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对知识的获取、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创新等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必然要面临新技术环境带来的冲击。

云笔记是云时代的产物,可以有效的、快捷的让读者在多平台、多终端状态下同步获取知识,百度百科对云笔记的解释是“云笔记是一款跨平台的简单快速的个人记事备忘工具,并且能够实现PC,移动设备和云端之间的信息同步。现在较为完善的云笔记代表有:为知云笔记、有道云笔记、One Note微软笔记、印象笔记等,他们均有如下共同点:

跨平台性。提供多种客户端,提供了Windows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Mac客户端,i Phone客户端、Web端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特别是Web端, 保证了只要能联网的设备都能无障碍使用。

多平台同步性。我们使用任意一个客户端新建、保存、 修改自己知识,只要保证账号的一致性,就能保证各平台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了我们手工同步的工作量,对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的收费企业版本,还提供了版本控制功能, 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减少我们误操作的损失。

协同性。对我们来说,特别是科学研究者来说,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在一个团队内保证资源的一致性, 共同维护一个文档、实时编辑一个文档等是团队工作的重要基础。以上云笔记平台都提供了协同合作功能,可以设置权限组包括读者、作者、编辑等功能。读者具有只读权限;作者可修改自己的笔记;编辑可整理、修改所有笔记; 超级用户可整理编辑笔记目录和内容;管理员可设置群组和添加用户。管理者对不同的参与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 让他们拥有不同的权限,可以浏览、修改、增加笔记,同时做到各成员数据的一致性。

实时分享性。工们获得好的资源,好的信息时,可以利用笔记自带的分享功能,与朋友、合作伙伴分享,也可以分享到互联网上供全体成员获取。

下面以为知笔记为例,讲述怎样进行个人知识跨平台管理:

一、资料收集,为知笔记提供了多种资料收集方式

1、直接撰写笔记,记录点滴。打开客户端,点击“新建笔记”,或者选择快捷键“Ctrl+N”或全局热键“Ctrl+Alt+N” 即可创建新笔记,Windows平台下如图所示:

移动安卓平台下,点击“+”,可建立多种格式的笔记, 如图所示:

2、为知笔记能导入Word、Excel、pdf等文件,且文件内容在笔记正文显示并保存为附件,让我们可以快速浏览文件附件的内容。

3、@ 保存到为知笔记,自动收藏微博内容到为知笔记。 微博是现在人们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微博上我们可以得到别人分享的知识,为知笔记采用“@ 保存到为知笔记” 的方式可让我们迅速保存别人分享的微博知识。

4、微信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手段,为知笔记让我们可以关注公众号“为知笔记”后,点击“绑定为知笔记账号”,输入我们的为知笔记账号和密码绑定后,在阅读别人微信时可以点击右上角图标,选择“为知笔记”,把信息快速保存到自己的笔记中。如图所示:

5、为知的“为知笔记网页剪辑器”功能,可以把Ie浏览器、Chrome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Opera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浏览的网页一键分享保存到为知笔记。支持选择保存类型,可保存到本地客户端、保存到云端;支持剪辑模式的选择;支持Windows、Mac、Linux多种操作平台; 支持选择文件夹;支持对文章添加评论。

二、同步性

为知笔记是以云同步为基础的笔记产品,可以在多个终端上使用,笔记在各个终端上最终保持一致,那么笔记是怎么进行同步的呢? 在同步时,为知笔记会自动检查本地笔记与服务器上笔记做的更新(笔记的增删改都属于更新),若本地做了更新,将会上传到服务器覆盖原有版本; 若服务器上有了更新,则会将新的笔记版本下载到本地。

为知笔记同步方式分为:

1.即时同步

笔记在本地更新后,在笔记列表中会出现一个向上的待上传的箭头,网络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这个箭头马上消失,这就是为知笔记的即时同步功能,使服务器上的笔记尽量保持最新状态。

2.自动同步

一般情况下,为知笔记每15分钟进行一次全面的同步。

3.手动同步

由于自动同步有一个时间间隔,你也可以手动执行同步操作,点击为知笔记左上角头像右侧的同步按钮,或快捷键F9即可开始手动同步。

4、退出时笔记自动同步

为了防止笔记有更新后直接退出为知笔记,导致忘了执行同步或没同步完的情况发生,在退出为知笔记时, 笔记会自动同步,在同步完成后自动退出为知笔记或关闭电脑。

为知笔记同步机制。

在为知笔记客户端写的笔记信息,首先会保存在本地, 同步之后保存到服务器;

同一篇笔记在不同客户端编写会保存最后一个客户端同步成功的内容(注:经常手机电脑切换编辑同一篇笔记的用户,在切换客户端时要确保各个客户端都已经同步成功)。

多个群组成员协同编辑同一篇笔记时,服务器上默认保存的版本是最后一个人上传的版本。(注:为了防止版本冲突发生,其中一个团队成员正在编辑一篇笔记,其他人在阅读此篇笔记时,会提示某某成员正在编辑该笔记,此时请不要编辑,待他同步之后再编辑)。

三、浏览利用

在各个客户端新建的笔记,或通过网页、微信、微博收藏的笔记,都可以在手机端直接浏览查看,阅读笔记,可以查看笔记内容、笔记信息、笔记所带的附件、也可以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群组,当然也可以删除。为知笔记目前通过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类似的多级目录结构展现。用户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分类的文件夹找到笔记。

为知笔记支持无限多级目录,利用此特性,可灵活搭建资料目录,管理笔记。可以灵活的新建、删除、移动笔记各级目录。

四、强大的离线阅读功能,减少我们的流量消耗

Windows客户端在登录的时候勾选“记住密码”和“自动登录”再登录后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状态下也能使用。

打开手机端为知笔记(i Phone、i Pad、Android)客户端,找到为知笔记的设置选项,找到“个人数据离线下载”或者“群组数据离线下载”,选择您想离线查看的数据进行下载,点击同步按钮,同步结束后,笔记数据下载成功,您可以无网情况下离线查看笔记了。

综上所述,为知笔记是一个很好的个人知识跨平台管理工具,我们如果好好的利用好它,可以为我们节约时间, 提高生产率。其它的功能,如企业群组,团队管理等不在此一一讲述,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帮忙文件理解。

当然,其它的有道云笔记,微软的One Note等笔记也提供了相似功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软件。

跨平台知识管理 篇2

概述:其设计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处理为基础,以提高检验科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将医学检验、科室管理和财务统计等检验科室/实验室所有工作进行整合,全面改善检验科室/实验室的工作现状。LIS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连接,成为HIS子程序,实现信息全院共享。

产品特性:

 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样本,简化样本传送签收流程,避免样本传送差错,提高检验科室及相关科室工作效率。

 支持ASTM联机接口标准,与各种检验仪器设备联机,联网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采集到系统中;支持检验数据手工录入。

 支持双向联机通讯,无需人工在检验仪器上输入测试项目,无需人工样本排号,利用样本条码管理对仪器实行自动控制。

 检验申请单与检验报告单完全分离,避免检验报告单受到污染。

 检验报告全面中文化、电子化和规范化,便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分析病情。

 对各类检验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完成检验科室工作量的月、季、报表。

 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为质控分析和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基于网络的检验申请确认和自动计费系统,可杜绝检验费用漏收。

 提供急诊检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查询,加速急诊检验报告的传递,并确保其准确性。

 实验数据管理与试剂、仪器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可跟踪仪器使用效率、决策设备采购周期,实现成本与效益核算。

 支持对临床诊断和医院管理的铺助决策,支持科研和教学。

系统优点:

1.建立长期患者临床检验档案信息库该系统实现医院林建档案信息化,为及时、准确实施医疗诊断和医院资料共享奠定了基础,实现临检结果的长期储存与多次反复对比使用。

2.建立检验报告单计算机自动查询系统实现医院窗口服务电子化及一系列的便民措施患者通过查询可快捷、准确、卫生、方便地取到检验报告,而且可以查询历史检验数据。提高了检验窗口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轻松地就医环境。

3.检验报告科学规范、清晰美观该系统将各项检验内容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并采用了西文名称汉化。临床检验报告单设有系统检验种类、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提示等栏目,检验结果一目了然,方便了临床医生和患者阅读。

4.完善了检验科的数据库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检验业务水平该系统实现了所有版本化检验结果审核自动化、室内质量控制网络化,提高了检验质量,促进了临床医生诊断准确率,相对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医疗费用。并为检验科专业人员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非专业性事务工作。

RIS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

概述:

系统以病历方式存储,实现影像科病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病例信息的大容量存储及检索。完成病人预约、登记、检查、诊断报告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将HIS挂号与医疗器械完美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放射科内部管理工作,而且大大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其中包括病人排队叫号系统、放射科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的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为医院做病理分析、疾病统计提供了高效而准确的手段。该系统经不断升级,更加成熟,稳定。渐趋完美,在实施和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较符合医院习惯流程及中国实际情况。

系统优点:

以多种方法简化医生操作,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几乎不用汉字键盘输入。集成Web Server功能,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查看病历;安全性高,实现系统内数字签名。

系统组成:

RIS系统由预约登记模块、检查模块、图像及数据获取模块、检索模块、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远程会诊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不同的工作站上使用。

▲ 预约登记——患者预约安排、检查登记,实现病人信息、检查申请单的输入,患者预约检查安排情况的查询与修改。

▲ 检查——检查安排情况的显示,患者病例的显示,检查报告单和病理统计单的输入。

▲ 报告——网络系统中任一节点查看图像同时编写报告,图像与报告可同屏显示也可双屏显示。▲ 统计检索——多种条件进行统计检索,包括检查工作量、检查费用、病理分类、病人病历等。系统扩展:

可与医院HIS、PACS系统连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PACS系统

概述:

遵循SICOM.3国际标准,实现对DICOM格式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存档、查询、浏览、打印、标准图像格式输出工具、以及光盘刻录环境,可视化编辑图文报告,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可与HIS系统无缝连接,调用病人的信息。

产品功能:1)排队叫号实现工作站直接呼叫待诊的病人姓名或编号,取代人工呼叫

2)双屏显示显示内容是单凭的两倍,避免了频繁接触切换界面的繁琐操作,视觉轻松,视野开阔,减少疲劳。

3)采集图像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卡采集图像,或DICOM3.0接受图像;可通过快捷键,鼠标,脚踏开关等多种模式采集,可把采集到的图像整合,防止影响信息丢失,使图像输出效果更佳。

4)数字电影剪辑录像具有挑帧功能,在回放时,可逐帧浏览,医生可从中选择提取有代表性的图片添加进报告单,可把录像进行逐幅分解和合并,可插入标题文字和图像,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制作工作。

5)查询系统不同时期的病历图像可以同时显示进行对比,能以任意项目作为条件进行搜索查询,支持模糊查询模式,查询到的内容可以报表形势打印,精细的统计模块,功能丰富,真正代替了手工统计方式。

产品优势: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特点——100%图像原始质量;完全支持DICOM。

影像采集方式——DICOM方式、DICOM网关,视频采集;标准图像文件录入。

数据存储:文字信息——数据库中保存,多种备份方式。

图像数据——文件系统中保存,DICOM格式,可选择是否压缩。

存贮方案——提供几种存贮、集中/分布存贮、分布存贮等多种数据存贮选择方案。

网络性能:Datebase Servet——数据库服务可用NT、UNIX、LINUX等;数据库采用MS-SQL、DB等。DICOM Server——支持各种DICOM服务,提供多种接口将设备转换为DICOM格式,包括视频图像和物理介质的胶片,实现与其它支持DICOM的设备及PACS互联。

WEB Server——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组成全院的影响INTERNET网络.安全连接——采用内部底层协议传输影像数据、可高速进行数据传输,安全性高。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主要功能——窗宽窗位的调节;图像的放大/缩小;反白(正负片);图像增强;恢复到图像的原始状态;测量功能;标注等等。

显示方式——电影回放;图像的转存和复制;打印和照相;图像比较功能。

系统具有光盘累计恢复、数据库备份、设备备份、数据库逻辑检查和纠正等多种恢复方法。扩展性强,标准模块化设计,可与医院各种医疗信息系统(HIS/RIS/LIS)顺序链接。

新蓝海移动工作站

概述:

移动工作站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移动以来终端(如PDA)为硬件平台,以先进的WLAN技术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结合条码及射频技术,全面实现了HIS想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具有智能识别,随时调取当前患者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各种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以及既往住院资料的查询功能,并且具备开医嘱写病历,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等执行功能,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医生的医疗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的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系统优势:

★ 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差错率。

★ 改变操作模式,缩短操作时间,为挽救病患争取时间。

★ 及时准确提供病患所有资料,随时随地掌握病患的最新情况。

管理平台的艺术 篇3

平台本身没有错

回答异常肯定,搭建平台本身没有错。因为,如果不搭建平台,公司的业绩可能无法取得目前一倍以上的增长。经验表明,除非是三、五个人的小型创业团队,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分工明确、运作高效的部门设置,将无法圆满完成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少有效的运作也是很多中小型公司在创业初期即告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根据业务运行模式和流程,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节点进行人为分割,形成部门。部门的最主要作用,一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效率的提高,二是通过部门间的协作减少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当胡总公司的规模扩大以后,随着客户和业务量的增加,他一个人肯定无法牵头处理所有的业务,因此他必须建立一套机制和系统,让业务自身正常地完成,同时能够自行控制一部分的风险,而协调成本就是公司风险控制中的必要成本。

美世的一项调查表明,很多大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公司的最高行政长官,竟然发现自己对公司的业务竟然缺少控制力。如果他们想忽视经过管理层讨论已经形成的决策而按自己的意志进行某项决策时,他们经常会面对巨大的反对压力,低落的士气,甚至相关管理人员的离职。这些公司都有正常的管理平台,而且运转一直良好,我们显然不能说这些公司的平台有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平台本身,而在于平台与业务和公司的匹配性。

平台的设计有讲究

胡总在评价自己的平台时,认为自己忽略了朋友公司那边有足够的收入以支持费用开支。这种认识其实是很片面的。再多的收入,也不应该作为支付不必要成本的理由,当然收入多的时候,我们花钱就有可能更大手大脚。

案例中所处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平台与业务要求不匹配。平台的服务是固化的,分成六个标准步骤。胡总却忘记了一点,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些客户可能要求项目的时间快,有些可能要求寻找配件全面,有些可能会要求质量,在不同要求下,如果时间紧迫的客户需要寻找十个零件而恰巧公司只找到了八个,客户可能希望对找到的样品先进行小批试产,未找到的继续寻找;而要求全面的客户有可能在找不到十个零件的情况下,就取消这个项目。而如果是一个长期客户,胡总的公司可能只是其多家供应商中的一家,有些零件找不到,客户干脆就转到其他家进行寻找了。但在现行平台中,下一步由于没找全可能就停滞不前,而不管客户要求。因此,在平台设计中,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类是一个关键因素。

胡总现行的平台,是先对客户、然后对项目进行分类,之后再配备适合的项目人员,最后追加支持人员。现行平台是以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的。胡总未来的平台设计,则是按照工作流程,将职责进行细分完成的。在其尚未付诸实施之际,我们几乎就能预言,他的新平台将可能带来更高的成本和人员增长。因为,当一项工作职责被细分为若干细小流程的时候,必然带来各流程间对工作输入与产出的验收与协调,分工越细,这种协调越复杂,成本越高,所需人员也越多。因此,在进行新平台建设前,建议胡总且慢动手。

我还是建议胡总先从客户的分类入手,结合两个平台不同的优点,对不同的客户设计采用不同的服务平台。简单说,胡总可以把客户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客户,也即大客户,他们的业务对公司来讲是可持续的,公司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他们那里不断挖掘和创造新业务。具体操作上,要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与大客户保持日常的沟通与联络,他们的业务由对应的客户经理全程协调跟踪。另一类是中小客户,他们不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也是业务增长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这类客户的服务,胡总可以考虑更多采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更多地用平台来完成。

平台的实施有艺术

完成平台的设计之后,在平台的实施中,不建议胡总一步到位地进行平台大挪移,无论是他自己设想的“管理+实施”分类平台,还是我们建议的“大客户+日常服务”平台。因为公司已经有一个运转尚可的平台,我认为胡总最好是在现有的平台基础上,讲究实施的艺术性,进行分步骤调整,以实现平衡过渡。

完成客户分类后,胡总首先可以在原项目部基础上,建立大客户部。

大客户部强调业务部门和支持部门的有效配合,从分工、部门协作和薪酬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整。一定基础上可以延用原来的项目服务方法,但部门内部与支持部门的角色有所不同。原来是一个项目人服务几个项目,而大客户部是配备专门的高级经理对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大客户服务,统筹安排协调大客户在公司的所有项目。这种安排和协调将不只从属于公司的六大步骤,而是针对客户的需求,采用基于六大步骤的、更为灵活应变的方式,给予大客户经理更高的授权,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而后台支持部门,建议胡总为这些大客户经理配备较为长期和专门的支持人员,提高他们的合作平滑度。

薪酬机制也能够对这种平台的实施进行配合:胡总可以考虑以一定的比例作为奖金,并把项目奖金分给大客户经理,由大客户经理对后台人员进行评价和分配,从而调动支持部门的积极性,达到有效配合,减少沟通成本。

当大客户部运转正常后,胡总可以考虑开始对中小客户服务平台进行改进。即逐步采用“管理+实施”的方法,在原有的项目部内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并不是必须或十分激进的、而应该是探索性的。这种细分的做法有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且不一定带来良好的效果。胡总其实完全可以在中小客户这里,依照原来项目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管理,同时合并一些基础的分析、跟踪和协调职责,强化项目人的分类管理,使一个较高级的项目人带领更多的项目助理完成工作,从而结约人工成本。

平台的运行要控制

平台建好了,胡总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尽量做到收放自如。

在这个新平台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客户部。胡总可以尽可能多地参与重大客户的项目讨论会,尤其是大客户的大项目。参加这种讨论会,使胡总又可以如当初创业时那样,快速准确地进行项目决策,保证对大客户的项目上“赢取先机”。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胡总要对整体的工作授权进行考虑。授权不仅包括成本、费用的管理,也包括给予不同的项目人以不同的灵活批准权限,以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最大限度的客户满意服务。

胡总最好在各部门间推行一种时间管理方法。由于在新平台下,前后台服务协作变得更为重要,各部门负责人都需要掌握部门内员工的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与此相矛盾的是为了前后方协作的方便,部门负责人对其直接下属的工作时间可能掌握得并不全面。胡总可以考虑在公司范围内,以项目或客户为单位,前后台员工申报工作时间的办法。支持部门员工项目工作时间报相关项目人审核,项目人工作时间报其部门负责人审核,整体的工作时间作为项目盈利性分析的重要指标。看似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量,但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员规模过度增长。

最后,我建议胡总建立一个财务分析部门,或者在原有的财务部内增加专门的岗位,对客户和项目进行分析。以项目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费用、收入和成本为基础,对主要客户、不同项目的收益进行分析,并提供分析报告,整理收集数据,逐步形成适合公司特性的各项财务参数,为项目定价和客户筛选提供依据,并最终有可能形成公司的财务定价模型。未来的理想状态是,基于一些历史客户数据和行业数据参考,胡总的公司可以对新的项目需求进行分析评估,抛弃一些投入时间多、费用大、要求高而不赚钱的项目,转而更好地为那些投入时间可控、要求正常的客户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费用增长,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的提高可能会伴随收入的增长,也可能是在现有收入水平的情况下,通过筛选客户实现,较好的状态是利润与收入同步或更快增长。

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4

1.1 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内容

高校担负大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其中学生管理作为学生培养的基础,应受到高度重视,也普遍是各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的领域。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对大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总称。根据工作经验,学生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核心的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第二是学生安全的监督与保障;第三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对奖、学、助、贷、减工作的落实,解决和协调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发挥学生、学生家长与学校各部门沟通的桥梁角色;第四是学生就业、创业辅导工作。

1.2 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1.2.1 国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

美国高校管理系统以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詹姆斯·马丁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方法论为理论依据,以数据为中心,建立了具有美国特点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要求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级,注重功能设计的同时具有清晰的总体设计。

从整体上看,国外高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借助各种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处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这些学生管理系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服务学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载体。

1.2.2 国内目前状况

国内高校,对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引起了一些高校的重视和探索,并为其投入了相关资源,并重点关注了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信息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学校办公系统的一部分,且功能简单意义不大,未提到学生教育的水平高度来构建完成全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3 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Multi-terminal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TSMIS)的目标是为高校学生管理各项业务进行服务。其范围包括学生学习考勤,日常生活卫生监督,工作就业等信息互联共享,学生奖、助、学、贷、减评选及信息维护,社团注册运行,勤工俭学信息维护,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及监听,学生之间沟通空间建立及监听,学生个人在校情况评价时时信息查询,在法律框架内学生活动定位,学生个人信息等级维护,学生个别情况及时推送相关教师,学生群体大数据采集及分析与为学生教学管理做基础性数据依据参考等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时时跟踪调查,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搭建了学生各层级间沟通渠道,减少了人为情感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办学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24小时跟踪学生现实与网上的安全,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1.4 主要开发技术及工具的概述

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跨平台系统,可以在手机端、平板端、PC端运行,时时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互通。具体运用了以下开发技术及开发工具。

采用三种方法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调研,分别是需求调研报告单法、系统用例设计法、系统界面原型法。

(1)利用Microsoft VISIO 2010绘制软件系统的各种流程图,如用例图、数据库E-R图。

(2)用Eclipse进行PC端、Android手机端APP的开发。

(3)用xcode_5.0.2进行苹果IOS手机端APP的开发。

(4)用PHP、HTML、Java、Objective-C进行软件实施阶段代码的编程。

(5)数据库暂时用SQL server 2008。

(6)系统代码用MVC设计模式进行代码设计。

本部分介绍了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MTSMIS)的概念和设计思路,介绍了MTSMIS的开发技术和工具。

2 MTSMIS相关技术介绍

2.1 PHP开发技术

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PHP与微软的ASP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语言的风格类似于C语言,其现在被很多的网站编程人员广泛运用。

2.2 安卓APP开发语言Java ME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推出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Java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Java的特点:跨平台、动态Web、Internet计算,其被广泛地接受并推动了Web的迅速发展,常用的手机浏览器均支持Java Applet,且Java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

2.3 Objective-C

Objective-C是非常实用的语言,它主要使用于Mac OS X和GNUstep这两个使用Open Step标准的系统,而在Ne XTSTEP和Open Step中它更是基本语言。

2.4 MVC设计模式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是一种软件设计的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

2.5 数据库开发技术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典型的关系数据库,旨在进行组织管理任何的数据平台。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

本章对系统开发需要的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罗列了开发所需的相关工具。

3 MTSMIS系统设计

3.1 MTSMIS系统的物理架构

协同运行的前提是保证稳定性,相应的硬件及软件需要做到相应的匹配。MTMSIM首先是B/S系统。学生教师通过学校本身的校园网设置的窗口进入,这些可以在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进行扩展,本系统需要时时跟踪收集分析学生的个人信息,所以服务器内存应保证在2T及以上,且应有备份数据服务器。

3.2 系统逻辑架构

数据层:保存修改学生信息,做到数据的完整、安全。业务逻辑层:完成学生提交申请操作,时时维护、保存、更新数据。表现层:交互界面。完成学生在终端的功能交互,让学生可以浏览、修改、下载在其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信息。

3.3 功能设计

MTMSIM主要包括以下17个功能部分:学习上课纪律考勤系统;公寓考勤系统;日常生活卫生监督系统;工作就业推荐跟踪就业平台;学生评优系统平台;学生助学贷款评选系统;学生学费缴费系统平台;学生学费贷款系统平台;社团活动信息平台;勤工俭学信息平台;手机端PC端师生间、学生间校内沟通即时聊天工具;学生个人在校情况评价时时信息查询平台;学生安全定位查询系统;学生个人信息维护系统;教师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学生群体大数据采集共享平台及学生特别情况信息预警系统。

4 结语

本文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引入了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概念,这个系统和数字化校园着重点不同,关注的事情也有所区别,高校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时该系统可以高效地提供学生管理的一切信息和途径,保证学生在校的各项活动能够同时顺利进行,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让其有针对性的去完成各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更加了解个人在校的各种时时信息。本文只阐述了跨平台学生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软件实施的具体过程还有待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中,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摘要:高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辅导员承担学校教学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学生管理只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还只是在个别层面有所体现,远未达到信息化管理的层面,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管理的成效、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和学校教学的成效。本文阐述跨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意义、作用及整体设计,以期为下一步软件系统开发实现做好理论铺垫。

关键词:学生管理,辅导员,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赵琴,赵伟强,郝伟臣.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

知识平台的宣传标语 篇5

1、让全世界都为你的本领折服。

2、分享知识,大家一起来吧。

3、你的思想可以传遍世界。

4、传播知识与思想。

5、以人之长,补已之短。

6、达人分享,全球共赏。

7、知识世界,一网打尽。

8、喜闻乐见,样样超前。

9、关注喜知网,知识齐分享。

10、知识平台,全球共享。

11、分享知识,分享喜悦。

12、知识分享平台,你我都是专家。

13、世界达人,知识分享。

14、打开世界的.一扇窗。

15、宅在家也可以看世界。

16、蠢蠢欲动的想法,千变万化的表达。

17、知海无涯,喜分天下。

18、是平台也是擂台,有水平你就来。

19、让你的喜悦和天下人共享。

20、帮你学习世界的知识。

21、让金子的光芒闪亮全球。

22、难题巧解,知识齐享。

23、喜悦与您分享,知识与您同游。

24、知识分享全球通,喜悦传递天下达。

25、喜悦传递天下,知识分享九州。

26、世界知识,快乐分享。

27、让分享变得更快乐。

28、天下文化尽在喜知网。

29、快乐因分享而更快乐。

30、一网打尽天下知识。

31、分享智慧,快乐共赢。

32、一网通天下,喜知全世界。

33、汇聚全球智慧,乐享成功快乐。

34、上了喜知网,尽知天下事。

35、众“智”成城,分享共赢。

36、有识天下享,不知可坐享。

37、懂得分享,懂得生活。

38、有识,广传天下;要学,欣然分享。

39、互补智慧,分享精彩。

40、智慧优势互补,共建美好未来。

41、有了喜知网,世界更精彩。

42、分享你知,朋友相识。

43、传承五千年文化,发扬五千年历史。

44、教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45、喜知天下事,快乐你我他。

46、知识大集市,分享大舞台。

47、汇集全世界的知识,分享你我他的快乐。

48、喜·聚天下朋友,畅·享知识海洋。

49、让你的才学征服更多的人。

50、分享知识,触及天下。

51、知识分享,让每个人提升自我。

52、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3、知识与幸福共存,分享与快乐同在。

54、属于你的知识分享平台。

55、资源有限,共享无限。

56、知识有限,资源无限。

57、喜知四海事,联通世界情。

58、让你的智慧影响世界。

59、为知识插上飞翔的翅膀。

60、百度不明,喜知解惑。

61、轻点喜知,无所不知。

62、收获知识,畅享人生最大欣喜。

63、文之传承,喜知善行。

64、知识全球通,就上喜知网。

65、传递知识,传递分享。

66、喜知乐学,相辅相成。

67、只要你有问,它就帮你答。

68、喜得千般技,智分万众人。

69、喜知世界,网达天下。

70、喜知网,大家一起来充电。

71、分享您才学的高素质平台。

72、上喜知网,知天下事。

73、知识世界,共享精彩。

74、知识天堂,欢喜分享。

75、知识通遍世界,传播共享你我。

76、知识无国界,共享喜链接。

77、传播思想,知识共享。

78、喜勤好学,知享而博。

79、知享天下,识创未来。

80、有所不知,来喜知喜知。

81、知无不享,喜无不知。

82、分享喜悦,共享知识。

83、苹果与思想,在这里交换。

84、喜知天下,天下喜知。

85、做分享达人,让世界触手可及。

86、喜知享学识,天下可尽知。

87、知识分享无障碍,取长补短喜知网。

数据资产管理夯实企业管理平台 篇6

中冶南方利用CommVaultSimpana构建起稳定、可靠、高效、灵活、易扩展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实现全公司集中统一的数据管理,有效化解了公司当前在数据备份管理方面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而且能够可靠、可控、简单、高效地进行备份管理,全面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而且为公司未来及时应对进一步发展的数据管理需求提供了灵活扩展的发展空间,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夯实信息管理平台。

六大潜在风险

中冶南方前身为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作为一家涉及钢铁、能源、环保,以及机械、工业气体项目等业务复杂的公司,正是由于对信息化的大力投入才使得公司取得了高速发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中冶南方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越来越重要,对数据资源的管理关乎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中冶南方这样以设计为主的企业。内部有大量的图纸,数据增长很快,需要不断投入设备,导致保存数据的费用快速增长若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必须要对公司内部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了保护公司“信息化数据”这一无形资产,根据中冶南方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对数据的管理上提出了“集中、安全”管理的目标。

然而,依靠当前的条件,中冶南方在对数据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难点。

一是复杂的存储结构。伴随着大量新增数据的产生,中冶南方购买了相应的数据备份和存储设备,由于每种设备都有独立的数据管理的工作平台,因此整个集团的数据管理十分分散。

二是种类繁多的操作系统。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和业务需要,公司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由于数据备份格式的不同,导致每种系统备份的数据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为数据安全性方面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是虚拟机备份。在中冶南方内部,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开销,实施了服务器虚拟化的工作,部署了大量虚拟机,这有助于整合中冶南方的服务器,提高硬件利用率。但同时,也为中冶南方在数据保护、存储、网络消耗以及管理性能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难题。

四是庞大的数据量。目前中冶南方内部建立基于NAS设备的文件共享平台,供2000人平均每人10G的文档存储空间,为此,中冶南方投入了将近30T的存储空间来进行这部分数据的存储。由于企业内部积累了相当多的电子图纸,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更,企业不仅需要对图纸、结果文档进行管理,更要对过程文档进行管理;加之共享平台中文档的复制,导致重复数据量非常大,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五是邮件系统数据管理。邮件也是员工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附件多,邮件存储服务器的压力很大。

六是数据备份与恢复。中冶南方曾经运行的一套信息化系统,在一次恢复操作时发现备份的数据已经损坏,系统数据因此丢失,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CommVault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规范数据管理

根据公司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对于数据的规范管理是信息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冶南方在选择技术方案与合作伙伴时,有两个重要:第一,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第二,能完全理解公司需求,同时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一定要有实施方法论,即具备为公司未来扩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及业务支持的能力。因此对于数据管理方案进行了非常慎重的选择,最终确定部署CommVault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事实证明,前期的讨论和这两条准则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数据归档技术把停止改变或不被频繁使用的数据移出生产环境有效减少占用主要生产系统的存储空间,使数据备份只对更少的活跃数据进行,数据备份窗口变短;同时数据恢复中内容减少,因此速度更快、管理也更简便,数据检索在可搜索的在线区域中进行,而不必在备份数据中进行,生产系统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在虚拟机的管理上,CommVault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在磁盘级备份过程中查看镜像文件中文件系统的内部结构,确定已发生变化的文件,从而执行增量数据块镜像级备份的功能。然后,备份操作只复制与这些文件有关的镜像文件的部分区域。这大大加快了备份速度,减少了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还减少了耗用的存储资源。

第三,恢复演练功能能够随时提醒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定期执行备份数据可恢复性检查,确保意外发生时数据立即恢复。

第四,能够通过前期的设置,完全自动化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并且生成完善的报表系统。如对磁带的读写次数,驱动器的里程数,磁带的出错次数等进行记录,当磁带的读写次数或出错次数超出预设的阀值,则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磁带更换。减轻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第五,通过部署CommVault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规整部署各类应用数据,并对数据中心设备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前期购置设备,保护企业前期信息化投资。

软硬结合对症下药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与部署,信息管理平台的功效在中冶南方的效果逐渐显现,针对之前存在的每一项挑战,中冶南方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对重复数据的删除管理,按照目前的文件增长速度,中冶南方的目前存储设备的空间容量相对以前未进行重复数据删除时,至少可以多使用5年以上的时间,提高了设备使用率,节省了企业资源。

其次,对于邮件管理,CommVault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按照规则自动归档了员工使用率频率不高的每一封邮件,并将归档的这部分邮件空间释放出来,员工又可以利用这部分释放的空间收取新的邮件,提高了2G邮箱的利用率;如果员工需要读取被归档的邮件,只需要找到该邮件,直接读取即可,与读取普通未归档邮件的操作并无太大差异。

第三,中冶南方的系统管理员对于系统数据维护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分工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以前基本上是每个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对数据维护,数据比较凌乱,各种数据都备份在不同的设备上面;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整合,所有的备份数据都集中进行管理,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进行设置,系统的备份工作一个人即可完成。

第四,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恢复演练功能,可以了解到恢复数据的具体时间、在各种存储上备份的数据是否有效等信息。在近期实施的ERP系统中,信息部的管理人员对公司做出了一个承诺:ERP系统出现故障后,宕机时间不超过1小时,数据损失不超过15分钟。当然到目前为止,依靠完善的数据管理平台及合理的公司管理制度,ERP系统的数据还是零损失。

第五,在虚拟机数据管理方面,管理员能够自动发现整个虚拟环境中的虚拟机,并为各组虚拟机赋予特定的备份策略。新添加的虚拟机还可以自动添加至默认的备份策略,从而能够自动保护新虚拟机,为管理员消除了平衡备份策略的负担;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跨平台知识管理 篇7

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器是研究现代电网的基础[3],也是评价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及分析设备故障性质和原因的重要依据。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器已成为电力系统记录动态过程必不可少的精密设备,其主要任务已经不仅仅是记录系统大扰动过程中的系统变化全过程,还包括对故障进行专家智能分析,快速形成故障简报,准确分析保护动作特性等。

本文研制的基于IEC61850标准的新一代数字化故障录波器管理系统具有多种模式运行、跨平台性能优异、实时性高、容量超大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1 系统运行模式介绍

波形文件数据主要分为4种。

a.暂态录波文件:由故障录波器生成的包括所有通道的COMTRADE录波文件。

b.抽取录波文件:根据故障从暂态波形文件中抽取出部分通道形成新的COMTRADE录波文件[4]。

c.稳态录波文件:每分钟生成的COMTRADE录波文件,持续时间1 min,保证所有通道数据不间断。

d.实时录波数据:每秒钟生成的二进制数据包。

故障录波管理机为一台基于Unix/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控机,可以和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PCS996故障录波器组合,在如下3种工作模式下进行工作。

1.1 一体化通信机模式

管理机与PCS996录波器一起完成故障录波器的各项功能,此时变电站内人员也能及时查看录波信息。

PCS996完成故障波形的记录,与工控机通信,将稳态录波文件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服务送到工控机等工作。

管理机此时对下负责接入录波装置,采集故障录波装置的当前定值、自检、告警信息、录波事件、实时波形数据和对录波器进行操作,对上负责与故障录波工作站、保护信息子站、调度等进行通信。

管理机接收到文件后,由高级分析模块完成故障高级分析、形成抽取波形、形成故障简报等功能[5]。一体化通信机模式布置图如图1所示。

1.2 管理机模式

管理机模式(录波器工作站)布置图如图2所示。

在广东三乡变中,录波器需要对多台录波器进行管理。管理机模式下,录波器管理机除与故障录波装置通信接收故障报告、告警自检信息、实时波形数据外,并不接收PCS996录波器的稳态波形文件。当需要时才从装置召唤暂态录波、抽取录波和稳态录波文件。

1.3 子站模式

子站模式布置图如图3所示。

子站模式下,子站除完成管理机的功能外,还可以对上同主站交换配置信息,对下可完成上装、下装配置文件,重启PCS996装置,修改PCS996的IP地址等功能。

2 故障录波管理机软件结构

录波器后台管理系统软件框架图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跨平台,系统应用平台基于ACE实现通信功能,基于跨平台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基于Qt4.3.2实现界面功能,能够支持Windows/Unix/Linux多平台。

下面介绍系统各模块。

a.通信服务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对上通信,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如基于MMS的IEC61850规约、浙江103规约等,对上支持定值召唤、录波文件列表召唤、录波文件召唤、稳态录波文件召唤、录波简报文件召唤、历史事件召唤,主动上送录波简报、录波完成事件报告等功能。

b.系统管理。包括装置及本机设置、用户管理、界面设置、告警设置、一次设备配置、实时波形配置。

c.实时波形显示。主要用于实时显示通道波形。

d.高级分析。主要功能是在线故障计算及动作特性分析;录波简报自动生成,即录波器根据故障录波数据自动生成统一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的录波简报,录波简报是以简报的形式提供故障信息概要[6],如故障间隔、故障测距[7]、故障电流/电压等,以统一的XML格式上传可以方便主站综合处理及Web曲线发布;形成抽取录波COMTRADE文件;离线模拟故障过程。

e.告警信息。监视故障信息、装置的运行工况变化、动作元件动作、装置告警、装置自检等。

f.装置信息。该模块包括:上装定值,即读取装置的定值和区号并显示在界面中;下装定值,即将修改的定值下装到装置,修改区号,即修改装置区号;导出定值,即将上装的定值导出到*.txt文件;召唤遥信,即召唤遥信信息;召唤遥测,即召唤遥测信息。

g.波形分析。主要用于离线波形显示和故障分析。

h.前置通信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对下通信,通过网络103规约与故障录波装置通信,采集故障录波装置的当前定值、自检、告警信息、录波完成事件、故障报告事件。向装置转发远方手动录波、手动复位、召唤定值、召唤遥信/遥测数据等命令。同时通过FTP客户端从录波器装置读取暂态、抽取、稳态录波文件。

i.FTP服务端。当系统为一体化通信机模式运行时,系统提供FTP服务端,录波器装置可以向工控机写入稳态录波文件。

3 跨平台的实现

为了能够有效地满足面向多平台的复杂应用对不同用户多样服务的需求,将不同系统平台下广域分布的异构、自治资源进行按需组织和管理,以实现动态、协同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资源共享率,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8]。

本系统使用了Qt4.3.2、自适配通信环境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11]和跨平台数据库SQLite来完成跨平台的开发。

3.1 Qt和ACE跨平台

Qt应用程序框架和ACE框架均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在源代码级可以做到“一次编码,随处编译”的跨平台效果[8,9]。从跨平台技术角度讲,Qt框架为用户提供了诸如应用进程管理、对话框、多线程等的全面解决方案,同时具有对多种国际语言的支持[10]。

3.2 ACE简介

ACE是一种高性能的面向对象的软件架构。它开放源码,实现了许多用于并发通信软件的核心模式,是开发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工具包。ACE提供了一组丰富的可重用C++包装和构架组件,可跨多种平台完成通用的通信软件任务,其中包括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信号处理、服务初始化、进程间通信、共享内存管理、消息路由、分布式服务动态配置、并发执行和同步等。ACE的目标用户是高性能、实时通信服务和应用的开发者。它简化了使用进程间通信、事件多路分离、显式动态链接、并发的面向对象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开发。此外,通过服务在运行时与应用的动态链接,使系统的配置和重配置得以自动化。使用ACE可以获得更好的可移植性和软件质量,可获得更高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并且更容易转换到标准的高级中间件[12]。

3.3 ACE优点

增强可移植性:在ACE组件的帮助下,很容易在一种OS平台上编写并发网络应用,然后快速地将它们移植到各种其他的OS平台上。

更好的软件质量:ACE使用了许多可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设计模式,提供了通信软件灵活性、可扩展性、重用性和模块性。

更高的效率和可预测性:ACE支持广泛的应用服务质量(QoS)需求,包括延迟敏感应用的低响应等待时间、高带宽应用的高性能,以及实时应用的可预测性。

更容易转换到标准的高级中间件:TAO(The ACE ORB)使用了ACE提供的可重用组件和模式,按照CORBA的标准实现,并且为高性能和实时系统作了优化。

管理系统的系统应用平台选用Qt和ACE,可以利用两者本身的跨平台性能实现跨平台功能。同时数据库的跨平台功能实现将在下一节介绍。

4 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4.1 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大抵有如下3种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a.使用Qt提供的PLUGIN插件:因为Qt本身提供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的各种版本,Qt使用插件方式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要求数据库必须提供对结构化查询语言SQL92(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大多数支持。

b.直接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数据库提供直接访问数据库的C接口,这种方法访问数据库最快,而且版本更新也最快。

c.使用ODBC或JDBC。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即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是微软公司开放服务结构WOSA(Windows Open Services Architecture)中有关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建立了一组规范,并提供了一组对数据库访问的标准API。这些API利用SQL来完成其大部分任务。ODBC本身也提供了对SQL语言的支持,用户可以直接将SQL语句送给ODBC。

Java数据库连接JDBC即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DBC为工具/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API,据此可以构建更高级的工具和接口,使数据库开发人员能够用纯Java API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ODBC依赖于微软操作系统,JDBC依赖于Sun公司对JDBC的支持。

4.2 录波器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访问的选取

由于录波器管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在多种平台都可运行,数据量大但数据种类较少。

如果使用4.1节中c种方法,ODBC不能实现跨平台,JDBC虽然可以实现跨平台,但是需要Java的支持,因为本系统使用Qt C++,因此JDBC也不适合。

使用4.1节中b种方法速度最快,同时也可以实现跨平台,只是要求数据库厂家提供访问不同操作系统的lib文件和动态库文件。但是只能局限于该种数据库。当换数据库时需要重新写接口。

使用4.1节中a种方法,因为使用Qt的数据库插件,Qt数据库插件现在提供MYSQL、SQLite等,使用标准SQL92语句避免了对单一数据库的依赖,经过测试,对数据库实时性影响较小。

4.3 SQLite简介

SQLite是一种实现了独立、可嵌入、零配置的SQL数据库引擎的小型C库,目前官方发布的最新稳定版本是3.3.7。最初,SQLite项目的创始人Richard Hipp D确立了“简单管理,简单操作,简单使用,简单维护,简单定制”的基本设计目标[10]。整个项目由大约3万行ANSI C代码组成,编译后产生的可执行文件不超过250 K,如果去掉可选部分,存储空间的占用量可以缩减到150 K左右。SQLite中引入了经过优化的Lemon算法,减少查询时内存的占用量,同时实现了非末端析构的功能,当发生SQL语法错误,引发程序异常时,不会导致内存渗漏,因此,它非常适合那些存储器资源受限制的系统。SQLite支持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4个基本要素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ACID(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事务[13],并且在多个子功能单元添加了有效的验证算法,这样即使发生系统崩溃和电源失效,只要非失忆性存储介质没有损坏,就不会产生数据错误或丢失,因此,它非常适合那些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的系统。SQLite是零配置的,没有独立的数据库引擎,用户请求和数据服务在同一个进程中进行,避免了频繁的进程间通信的额外消耗,所以比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具有更快的速度,因此,它非常适合那些数据访问频繁,实时性高的系统,SQLite支持绝大多数的SQL92语句,借助API,只要了解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就可以很好地驾驭它[14]。

4.4 主流文件型数据库性能测试比较

这里将Berkeley DB和SQLite做一个比较。

机器配置:Core2 E4500CPU、2G内存;

测试环境:Berkeley DB不支持事务,SQLite支持事务。

Berkeley DB和SQLite性能测试比较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Berkeley DB不支持SQL92,SQLite支持SQL92,但性能却互有长短。

4.5 本系统的数据库接口

本系统为了实现实时性高,跨平台,同时不依赖于一种数据库,采用了图5中的方法1,选择使用SQLite,经过测试,实时性基本满足要求。

同时由于数据库接口是以动态库文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采用方法2,只须将使用Qt的PLUGIN方式改为使用SQLite数据库自带的API方式。

经过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长时间海量数据测试,单数据记录达到100万条时仍然能够保持高实时性,同时比较节省空间,基本满足了系统的要求。

5 结语

基于Qt、ACE和SQLite的新一代数字式故障录波器后台管理系统,使用了模块化和组件式设计,通过配置支持一体化通信模式、管理机模式和子站模式3种模式,实现了跨平台应用,支持网络103和基于MMS的IEC61850规约,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摘要:智能电网对故障录波器系统提出了高实时性、超大容量、跨平台、分析功能强大等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实时数据库进行性能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SQLite作为数据库存储,基于Qt和自适配通信环境(ACE)优异的跨平台性能,采用了模块化和组件式设计。新一代数字式录波管理系统通过配置就能实现多种模式运行,支持网络103规约和基于制造报文规范(MMS)的IEC61850通信规约,支持暂态、抽取、稳态波形文件(COMTRADE格式)。在工程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用知识地图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篇8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 企业知识地图担负着重要角色。 (1) 搜索导航功能。这是知识地图最根本的功能, 它能告诉人们到哪里去找需要的知识, 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找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与一般的知识分类不同之处在于, 知识地图采用的是一种图像处理方式, 它是用清单、图表等信息模式来表示知识分布及其各种关系的地图, 把知识库中的资料与知识目录联结起来, 成为一种补充搜索引擎的可选择的检索方法。当用户检索知识地图时, 知识库引擎就可以识别相关主题专家和馆藏存储信息。应用这种目录可以帮助用户就某个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与专家建立联系。尤其是对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地图的导航更为重要。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人脑中, 很难显性表述, 或者转化成本太高, 或在提炼过程中会失去很多特性, 而这些特性可能比共性的东西更有价值, 因此, 找到拥有知识的人, 也就找到了需要的知识。简单地说, 就是公司里面有哪些人员, 这些人员具体从事过哪些项目, 有些什么知识背景和经验。此外, 知识地图不仅能对企业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揭示, 而且还能揭示外部专家的知识, 从而将外部的专家资源纳入资源网络中, 使内部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外部的支持。 (2) 管理评估功能。公司进行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评估知识, 开发知识, 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管理知识员工。不同类型知识的创新路径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差异, 而基于知识分类的知识地图则为组织理解不同类型知识的联结模式和创新路径并对之实施差异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通过知识地图, 组织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现有知识资源, 并准确把握自身的知识优势和劣势。更重要的是, 借助知识地图, 组织还可以构建起一个不断吸纳新知识的平台, 有利于组织成员及其团队及时获取、共享、交流和创造知识, 从而使组织得以实现“通过创造知识来创造价值”的知识管理目标。对员工个人来说, 面向程序的知识地图描述了运作某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及通过什么过程才能获得某种技能, 这显然是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的工具。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 为使知识地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 明确目标。确定了所构建的知识地图究竟用于什么目的、实现什么目标, 才能根据目标、围绕主题来建立知识地图中的知识关联, 使知识地图的表达更加明晰。 (2) 确定主题。即明确所要构建的知识地图的性质, 是专家知识地图、产品知识地图、技术知识地图, 还是综合性的知识地图等等。明确知识地图的主题以后, 知识地图应围绕主题来构建, 以确保知识地图的表现深度。过多的内容将喧宾夺主, 易让使用者迷失方向。 (3) 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指知识地图所服务的人群。明确客户对象以后, 就可以在构建之前对知识地图服务对象的主要特征、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分析。精准的定位有助于根据服务对象的使用习惯设计查询入口, 确保用户使用方便。 (4) 强调知识地图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实用性和适用性是用来评估知识地图的指标之一。实用性用来评估知识地图能否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满足用户的需求。适用性则指知识地图中知识的存在方式是否围绕了知识地图的主题需求。实用性和适用性最能直接反映知识地图的构建效果。 (5) 可获取性。实现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地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组织内的知识是通过共享来实现知识增值的, 知识共享的程度越大, 知识地图的价值也就越大。可获取性是指知识地图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使用习惯, 便于目标对象以其熟悉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可获取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地图内的知识和索引完备, 能有效满足用户提出的知识需求。因此, 在构建知识地图时, 就要重视知识的挖掘工作, 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挖掘;二是知识地图系统界面简洁, 操作便捷, 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中, 首先应对企业内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收集知识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文档分析、系统分析、问卷等主要用于资产地图和资源地图, 而因果地图和概念地图则用于深度会谈、现场研究、半结构问卷等方式。这个环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把自发知识、超越知识、文化知识、局域知识这四类难于表达的知识展示在地图中。收集起来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处理, 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 很容易使知识迅速退变为无用的数据。所以及时处理数据非常重要。应把各项知识按类型进行归类, 并用适当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表述, 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可留下相关人员的情况作为记录。在此基础上, 创建知识节点和建立基本链接。知识节点描述了这项知识的基本信息, 如关键字、拥有者、序号等等, 知识节点创建起来之后就要建立基本链接即把该知识的前置知识和后续知识连接起来。如联想集团进行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基本做法, 首先是定义知识。联想认为, “知识管理是基于活动的知识管理。不可能离开企业本身的流程谈论知识管理。”联想有很多的业务流程或者活动, 知识管理要做的是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 找出流程中的活动, 挖掘出活动背后的知识, 形成知识地图, 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其次是对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在企业中, 每个岗位背后都蕴含相应的组织管理内容, 岗位设定了, 流程也就设定了, 谁都不可以更改。当然这是建立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的。微软的人员地图的构建则经历五个主要阶段:构造知识能力的类型与结构;明确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评估员工在特定工作中的知识能力表现;在线进行知识能力的搜寻;将知识模型和培训计划结合起来。对于员工的知识能力, 微软采用了基础水准能力、地区性或独特性的知识能力、全球水准能力和普遍性能力四种知识结构形态来评估。这四种基本能力各自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 共有137项隐性能力, 200项显性能力;每一种能力又分为基本、工作、领导、专家四个能力水准, 每一个能力水准用3到4个要点加以说明, 既清晰又易于衡量, 可以避免工作与员工评价时混淆不清。为了达到工作与员工能力契合的目的, 微软IT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以所需能力水准来说明。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辅助平台设计 篇9

关键词: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资源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作为山西省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一名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笔者在应用自己设计的网站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好多问题,比如:不重视交流分享、隐性知识有待于显性化、学生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缺乏对网络资源的管理等。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资源网站实现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经验、将分散在每一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变成小组、组织的一种学习资源共享于网络学习中。

2 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辅助平台设计步骤

2.1 学习者分析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辅助平台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因此,我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解和分析。

2.2 确定教学目标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目标应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本课程的知识。隐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和别人交流、共享知识的意识;学会如何学习。

2.3 分析、设计教学内容

我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绘制知识网络图”分析法,该方法在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描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能用于学习内容的鉴别和序列化,而且有助于学习活动的设计。

2.4 设计实训项目

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验项目,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编程环境下知识的灵活运用,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2.5 获取与评价资源

利用网络提供的工具,如搜索引擎、FTP等,收集与C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相应的资源素材。另外,其它老师或者机构制作的这方面的素材,也是教师积累自己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

2.6 分析与组织资源

本网站中显性知识的组织方式主要有超文本方式、主页/页面方式、目录指南式、指示数据库方式。为了体现对知识间逻辑关系的管理,本网站以传统教学网站和基于知识网络图的资源组织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笔者建构了基于知识网络图的纵向导航体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地图(如图1)。

2.7 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情境

本网站选择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累知识和共享知识的环境,从而尽可能把那些带有隐性特质的那部分知识,通过具体的语境(context)和载体表现出来。在本网站中主要提供了学习论坛和你问我答(留言簿)二种协作学习工具来进行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论坛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功能,留言簿中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参加讨论,达到知识传递和交流的目的。

3 站点模块设计

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该网站由如图2所示模块组成。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进行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机构,创造新的知识。同时,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4 界面设计

4.1 版面设计

为了符合学生基本的视觉规律与认知特征,笔者在版面设计时充分利用显示屏幕的有效面积,并且将重点教学信息安排在最容易引起学习者视觉注意的位置。导航信息在版面设计中应将其处于醒目位置并占用较少的面积,都位于屏幕的上方或左侧。

4.2 网站色彩的设计

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特征,为了激发和激励他们学习, 在色彩的选择上采用了蓝绿色为主色调。但是为避免蓝绿色过多而造成的单调与沉闷,有的页面也突破的蓝绿色的限制。为了体现页面的整体感,在图片的风格上保持了较严格的一致性。

4.3 网站字体的设计

由于计算机系统软件配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不能正确浏览到原来的字体, 所以网站上的所有文字一律采用宋体, 因为学习的需要,一定要采用某种特殊字体,都事先处理成图片的格式插入到网页中。

5 测试与结论

本网站在我们学校的校园网上进行了试用,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可以得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开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148.

[2]Wiley D, Recker M, Gibbons A.Indefense of the by-hand assembly of learning objects[EB/OL]. (2006-04-20) .http://wiley.ed.usu.edu/writ-ings.

[3]黄荣怀, 沙景荣, 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57.

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转移平台建设 篇10

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转移电子商务协同模式解析

技术转移的知识管理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拓扑

技术转移的知识管理协同电子商务模式拓扑,见图1。

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介绍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进程,他通过对信息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合理实施,加强组织内部的知识运用。太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力求将信息与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社会组织的生产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利益。其主要由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共享系统和协同执行系统三大系统功能构成[2](见图2、图3、图4)。

协同电子商务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产业链

科学技术正朝着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发展,科技成果的产生、转化及产业化的过程越来越复杂。我们探索技术转移的知识管理协同电子商务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达成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依托知识管理技术转移促进服务平台,按照挖掘企业科技需求→筛选科技成果项目及人才→科技成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六个环节的成果转化产业链模式,完善业务流程,促进太原区域的技术转移工作。

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拓宽经营渠道。产学研各方可登陆技术转移平台,将其所需的技术需求通过网络反馈给平台服务人员,由服务人员将这些需求按照所属领域进行归类,方便成果提供方进行查找。

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实地了解的方式,重点针对企业发放“技术需求及难题攻关项目征集表”,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汇总整理,归入平台。

凝练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路线。一方面,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精心构筑发展平台,促进区域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对收集的技术需求进行评估,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对凝练的技术需求、技术难题进行详细探讨,针对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形成技术需求诊断表,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筛选科技资源实现创新要素集成。建立收集科技成果项目人才的渠道,通过网上登记实现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创新人才和科研项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登录,系统将登录的内容提交专家论证、评估。对真实有效的内容加载至网站内置的成果库、人才库和项目数据库中,并在网上公开发布,增强技术供给的有效性,以不断拓宽网上资源,形成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发布——在线服务——跟踪反馈的信息服务链。

深入科研院所,通过组织人员走访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收集技术成果,积极为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牵“红线”,积极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利用创新驿站发掘成果。建立省内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外地人才、成果、科技项目可通过在当地系统进行登录,通过站点的链接,火炬来特公司组织专家筛选、评估,将符合区域科技发展和技术需求的人才、成果、科技项目发掘出来,在平台上发布。

凝练适合本地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与地区产业相结合,根据太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以及太原市的科技统计公报、经济运行公报、技术预测、软课题研究和分析申报项目等多个渠道了解本地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要求,利用平台发布,专家通过网络评估,凝练出符合科技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

组织专家和企业座谈,推动区域产学研结合。通过开展项目对接会、成果发布会、技术预测分析会议以及产业领域分析讨论会等活动,组织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布科技成果,收集企业科技成果、项目及技术人才的需求,经专家分析、评价评估,供求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促进成果对接。网上对接模式。由成果信息查询浏览、需求发布信息查询浏览构成。企业通过注册登录到信息平台,输入技术需求,首先在信息平台的成果库中查询相对应的成果信息,如果有能解决的技术成果,通过相关信息,网下联系成果方。

成果发布对接会。以平台成果库、项目库和需求库为基础,开展“太原市技术难题招标”,推进产学研的对接合作。举办成果转化周,展示各类成果,企业通过参会了解技术及成果信息,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通过项目对接会完成成果的对接转化。

专家评估论证。确立项目成熟度,经过项目洽谈,达成合作意向,最后签订技术合同立项实施。

签订中介服务合同。与有合作意向的技术需求企业签订中介服务合同,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期限、服务费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从而保障服务质量。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开展政策服务。从技术合同登记、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及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

组织区域创新要素的协同。本着“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原则,联合省内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实验室、省属科技院所中试基地、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金融机构等多项科技资源,支持区域创新要素的协同。

科学仪器装置的采购及共享。充分利用火炬来特公司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和“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两项资质,通过承担太原市工程技术中心科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升级,开展创新体系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配套供应服务。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开展风险投资服务。通过太原市政府科技风险投资,引导金融和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支持并帮助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通过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转移平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起符合太原区域科技创新的服务系统,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特色突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专业运营模式,加速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转型跨域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摘要: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转移平台是以技术转移服务平台(www.huojulight.com)为基础,由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共享系统和协同执行系统三部分组成,按照挖掘企业科技需求→筛选科技成果项目及人才→科技成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果转化产业链,进行科技服务,促进太原区域的技术转移工作。

关键词:知识管理,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李国忠.中部六省技术转移体系现状分析[J].太原科技,2009(11):20-22.

网络印刷平台的颜色管理 篇11

网络印刷平台的印刷质量控制难点

采用传统印刷生产方式,印刷厂接收原稿和设计稿后,会先由印前部门完成分色和打样,再由印刷车间完成颜色复制,整个过程可通过闭环的色彩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即使没有做色彩管理的印刷厂,在长期的磨合过程中,也能使印刷效果与原稿、打样实现较好的匹配。而网络印刷平台面向众多的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印前制作由不同的客户完成,印刷生产则分发到不同的加盟印刷厂完成。由于不同客户的印前处理不同,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效果不同,再加上缺乏起颜色沟通作用的硬拷贝样张,使得印刷质量控制更加困难。

1.客户印前处理方式不同

在网上下单的活件,通常印前制作由客户自己完成,包括彩色图片的颜色模式转换,以及页面上色块和文字的颜色设置等。但许多客户对印刷色彩管理的理解不深,往往会根据屏幕显示效果进行颜色的设置和调节,按照图像处理软件的默认设置进行颜色模式的转换。由于客户电脑上默认的印刷特性文件与后期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特性文件严重不匹配,往往导致最终的印刷效果和客户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效果存在很大差距。

2.缺乏合格的硬拷贝样张

网络印刷平台的客户一般只提供电子文件,没有硬拷贝样张,且网络印刷平台也不可能制作样张,快递给各地的加盟印刷厂。在没有合格的硬拷贝样张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印刷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条件和印刷工人的偏好,最终的颜色效果可能与客户原本的意愿相差很大。

3.印刷厂的印刷特性不同

为网络印刷平台提供生产服务的加盟印刷厂,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材料不同,加网方式、印刷压力大小、水墨平衡等工艺条件的设置也可能存在差异,使得印刷时的印刷网点增大、叠印效果等各不相同。加之没有硬拷贝样张,印刷过程中主要依靠印刷工人的经验控制颜色,使得同一电子文件在不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结果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造成颜色质量不稳定。

网络印刷平台模式下的印前制作和印刷生产是分散、随机组合的,不可能像传统印刷那样实现闭环色彩管理,只能以网络印刷平台为发起人,通过规范客户的印前制作和加盟印刷厂的印刷生产,使其遵循同一印刷标准要求,才能实现颜色的正确复制。

印刷生产标准化的瓶颈及对策

印刷生产标准化是指给定的CMYK模式的电子文件经印刷后,印刷品上的颜色都符合标准要求。反映到印刷呈色上,是指印刷品上的原色、间色的色度值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四色的网点增大值也要符合标准要求。标准化生产方式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碎片式的订单生产,效果更为明显。

如何使网络印刷平台加盟的各印刷厂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呢?现有的标准化校正,如G7、GMI等,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印刷专门测试版以及检测和分析大量数据,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太高,只有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印刷厂才能实现,而大部分与网络印刷平台对接的印刷厂都是小型企业,网络印刷平台强制要求各加盟印刷厂按照G7、GMI等进行标准化校正,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此,我们研究了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利用扫描式检测结合软件智能分析,使标准化校正简单、易用,印刷厂乐于接受。具体校正方法为:通过印刷测试图(如图2所示),扫描检测后,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并自动生成建议控制的最佳密度(使青、品红、黄、黑、红、绿、蓝偏离标准的平均色差达到最小)和CTP网点增大校正补偿值,如图3和图4所示。按建议值调整后,即可达到当前纸张、油墨条件下最接近标准要求的印刷效果。该方法不需多次印刷测试版,不会占用大量时间去逐点检测、分析,只需快速扫描测试图,利用软件自动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校正即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网络印刷平台作为标准化生产的发起人,既可以让加盟印刷厂采用该方法对印刷生产进行校正,也可以让加盟印刷厂印刷图2所示的测试图,然后将测试图样张快递到网络印刷平台,网络印刷平台使用该方法对测试图样张进行检测,并把胶印质量检测与分析系统提供的建议反馈给加盟印刷厂。与其他印刷评分软件类似,该系统还具有印刷质量评分功能,通过标准化校正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使各加盟印刷厂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

规范印前文件制作

实现了印刷生产标准化控制后,网络印刷平台才能对印前客户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网络印刷平台根据印刷标准化特性制定“印前颜色设置方案”和“印前检查配置文件”,提供给客户下载,并要求其对生成的PDF文件采用规定的印前检查配置文件进行预检。此外,网络印刷平台还可以对收到的印前PDF文件进行自动的预检过滤,防止有重要缺陷的文件进入生产流程。

利用优化的屏幕软打样控制颜色

基于网络印刷平台,印前制作人员和印刷厂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传统利用数码打样来确认印刷效果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屏幕软打样能让客户和印刷厂各自利用显示器进行软打样,符合基于网络印刷平台的新型生产模式。

采用Photoshop或Acrobat等图像工具或PDF浏览器观看电子样张,不同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会有明显不同。虽然依据色彩管理方法,借助ProfileMaker、EyeOne等软硬件设备对显示器进行颜色校正后,显示器显示的颜色准确性会有明显改善,但实际上,采用现有的基于开放式色彩管理技术校正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还是不能与硬拷贝样张接近,原因是现有的色彩管理方法对观察环境、显示器的色域等有严格的限制性要求,实际生产环境很难满足。

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如图5所示,其能根据环境光、显示器的特性及印张的光谱特征,对显示器特性文件进行精准修正。相比现有屏幕软打样方法,其能够实现屏幕色和印刷色的高精度匹配,较好地满足印刷打样要求。

网络印刷平台可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印刷一批标准样张,分发给各加盟印刷厂和业务量较大的客户,要求各加盟印刷厂采用高精度的软打样新技术优化屏幕软打样的呈色效果,使其接近网络印刷平台分发的标准样张,这样在后续的印刷生产中,加盟印刷厂就可以放心地以屏幕软打样效果作为印刷参照标准。

印刷网络化是大势所趋,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印刷平台出现,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随着人们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产业的升级,网络印刷平台之间的竞争一定会从开始阶段的以价格取胜,逐渐过渡到以性价比取胜。以标准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定制式生产方式,能管控好分散生产的印刷品质量。而协助客户和加盟印刷厂实现生产标准化,可使网络印刷平台在性价比竞争中最终胜出。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篇12

关键词: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管理信息

1 引言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1]。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应建立应急预案系统层次结构模型,能使各类应急预案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更新,促进信息的资源共享,为高效应急决策过程提供技术支持[2]。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油气生产设施逐年增加,隐患点源随之变多;同时,油田开发已经几十年,在用的容器、管线、设备也逐渐老化,穿孔泄漏、出现故障的频率呈上升趋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和次数都将扩大。因此,建立可对各种紧急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迫在眉睫[3]。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大庆油田为例,根据油田的实际状况,在油田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设计开发具有可行性、高效性、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是采用J 2 E E(J a v a 2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系统平台的可移植性、安全性与再用价值。同时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企业应急管理信息平台[2],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隐蔽工程定位,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及培训,突发事件处置,移动数据处理,用户管理等。这里主要讨论各个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流程。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

将油田公司所属的各转油站、脱水站、油库等重大危险区域,以及学校、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分级、分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对其生产或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危险源等基础信息,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网络发布、更新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将现场实时生产数据、装置运行情况、值班岗位工作情况的视频通过局域网接入,并可用浏览器进行查询、查看。以加强对油田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并组织进行消除。

利用最新的流媒体技术(Streaming),把音频、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再进行存放或传输,保证现场的影像信息流畅的传输及播放[4]。同GIS和GPS系统结合,快速定位影像采集点。系统将把影像采集点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利用GIS和GPS接口程序,实现采集点的快速定位。将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分类、自动辨识然后分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化控制管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2 隐蔽工程定位

在油田内进行产能建设、老区改造、维护性作业等施工,以及新建改建商住、路桥等市政设施前,可能影响到油田已建隐蔽工程时,由施工单位向所在区域生产管理单位提出确认现场申请,由管理单位通过手持设备现场定位,并将地理坐标发送至生产调度中心,由其管理员登录油田地理信息系统,对该施工区域附近的埋地油、气、水管线、电缆等进行确认,划定危险作业区域,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避免因野蛮施工,将隐蔽工程破坏,而导致油气泄漏、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发生[6]。

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复杂性,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现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及无线网络访问到调度中心,根据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输入当前的坐标信息,系统将调用GIS接口把现场的详细信息反馈给施工人员。二是现场人员通过G P S手持设备把坐标信息发送到本单位生产调度中心信息平台内或指定手机号码,验证通过后登陆GIS系统,查询相关信息[7]。隐蔽工程定位流程如图3所示。

3.3 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模块分为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联动资源数据库、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其中应急车辆设备数据库和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为日常动态数据系统,涵盖油田公司各单位所有特种车辆和设备的车型、功率、运行、维修等情况,以及油田公司应急物资申购、贮存、使用、更新情况。并可实现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自动生成最快到达路径图、以及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的优化统筹调动方案。应急资源保障结构如图4所示。

3.4 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

在油田某一地点出现某一类突发事件时,在平台内输入发生地、事件性质等关键信息,可自动生成优化处置方案,内容主要包括:a.突发事件现场基本情况;b.最快到达路径图;c.戒严半径;d.疏散路线;e.对应专项预案;f.就近区域的设备、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联动资源;g.以往类似事故案例。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最佳路径算法D i j k s t r a算法,描述出最佳路线图形。结合G I S系统,显示出周围所有可控半径内的资源信息。通过点击相应的资源信息,系统自动切换到相应界面,以最快速度显示所需要的结果信息。在该子系统中输入“发生地点”、“事故类型”等关键字后,通过后台运算调用其它子系统的数据,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各条数据中的同一类数据,即以“属性”区分身份,按照固定格式生成综合性处置方案。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

3.5 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

在发生较高级别突发事件时,可能导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闭路电视、局域网等常规通讯方式中断。因此,按油田公司应急工作计划安排,拟配备移动通信指挥车,移动指挥车内的现场服务器和应急信息平台服务器之间设置接口,实现数据互通。

在平台内单独开发接口程序读取移动指挥车的数据库,考虑到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及时传送现场数据,所以需要单独开发一个多线程程序(m u l t i t h r e a d i n g process),以秒为单位监听最新的数据。利用Socket接口建立现场实时数据库和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双向通信通道,除了接受现场的实时数据,指挥中心也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平台向现场发送应急救援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这段程序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由平台自动调用,所以平常的时候不会运行,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个性能。移动数据处理子系统流程图如图6所示。

3.6 应急演练及培训子系统

编制应急演练及培训模块,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及发展过程,按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人员的等级、专业和分组情况,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实现在计算机上对应急预案的桌面推演和应急救援的实战培训。内置的数据库涵盖油田公司各类各级预案,及所有基层现场处置方案的答题模式。

应急演练将事先利用3DStudio工具根据实际场景建造模型,模拟出实际生产运行环境。系统平台根据不同的场景建立相应的演练事件模型,对应专项预案。应急培训将采用问题答卷和系统自动flash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专项知识技能培训等。利用计算机分叉树算法,对模拟培训题库进行综合处理,根据答案的选择情况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培训。

3.7 用户管理子系统

油田公司对各单位的应急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查看各单位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是否开展落实。并在此模块中,发布或上传一些文件性文本。同时,预留石油集团公司、周边大企业、市政相关部门单位的平台对接接口,形成台网,实现有条件的资源共享。

这个模块包括人员管理、组织部门管理、权限管理、信息发布与接收等四个系统。以应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高度集成各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救援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平台主界面包括最新消息、紧急事故报警、公告信息等,利用AJAX技术及时刷新显示集团公司的政策法规、施工现场的相关报道及突发事件后的跟踪报道。灵活的权限设计,包括是否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是否有修改数据的权限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7]。是目前公认的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的有效方法。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A.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B.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用户管理子系统流程如图7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在现有油田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Java为编程语言,Oracle10G数据库存储生产数据信息,借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论构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安全性的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并且在处置突发事件时,通过平台的突发事件处置子系统,可将大多数危险状况控制在初期阶段,进行迅速处理,从而减少发生突发事件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油田生产生活秩序的平稳。

参考文献

[1]邓华江,邓云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2006,(3):10-15.

[2]夏成林,刘政.对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5):55-57.

[3]王家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4]谭彬,袁波.流媒体技术分析与应用[J].电脑学习,2007,(4):24-25.

[5]杨昆,许立泉等.基于ArcGIS的地震灾害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06,(2):204-208.

[6]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

上一篇:过氧化氢氧化下一篇:PLC变频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