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共8篇)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1
珍惜每一滴水,是我们每个人从小被灌输的良好的传统理念和习惯,一个节水型社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建设?如何考核?这是本身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中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国家、制度层面对“节约用水”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大势所趋
新世纪伊始我国在对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节水型社会”的概念,之后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自2005年水利部组织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并印发《关于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各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其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的工作都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同类型的试点城市和地区为最终国家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最一线、最宝贵的试验素材和经验。
标准的编制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1年以来,我国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通过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新机制,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目前,各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在评价考核时存在量化困难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有关部门、科研机构提出的节水指标较多,很多指标定义不一致,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数据往往相差很大,对数据使用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制订《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200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围绕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3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了《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并于今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GB/T28284-2012将以其更为规范、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新时期各个试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更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与验收。
谨慎出台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国家标准,GB/T28284-2012的出台经过了前期大量的编制、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最终的标准包括范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4个方面内容和5个资料性附录。
核心内容
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性指标、农业用水指标、工业用水指标、生活用水指标、水生态与环境指标、节水管理6个方面共计21个指标,以及由人均用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超采程度和地下水水质达标率5个指标构成的参考指标。而且其各个指标的内涵及计算方法都极为详细,几乎每一项指标都对应一个数学公式,每个公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有若干文字说明。对指标内涵的阐述也十分明确,诸如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滴灌、微灌和其他节水工程等。
注:在非水资源紧缺地区,非常规水源利用的投资一般远高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非常规水源利用不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利用量很少,故非常规水源利用替代水资源比例指标,仅用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在生活用水指标中,鉴于目前农村生活用水主要是保障供给问题,本标准暂未将农村生活节水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参考指标中的5个指标都是重要指标,其中人均用水量和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个指标是通用指标,但节水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其数值变化具有不同方向的影响,无法对其进行直观评价,故作为参考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和地下水超采程度是在特定类型区必须考虑的指标,亦作为参考指标。(《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据介绍,这项标准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将会明确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得分,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类。
注:本标准推荐的节水型社会评价方法比较科学,但操作有些复杂。各地亦可由专家直接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比较简单的加权计算评价方法。(《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制定难点及国际化考量
据GB/T28284-2012的主要起草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秦福兴教授介绍,由于中国独特的政策方针和各地不同的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在制定GB/T 28284-2012的实际工作中,也遇到方方面面的难点和困扰,诸如:
各省区及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十一五”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指标,国内有关部门、科研机构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节水指标和各自不同的定义方法,包括统计口径的不同,这些都会对指标选用和数据使用带来困扰。所以对国标的制定,在众多指标中选择对评价节水型社会具有代表性、通用性的指标,就需要确定一系列的选取原则;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定义和统计计算方法。具体的评价方法上也需要选择一种适用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从国际化考量的角度来看,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受到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约束,而提出的科学发展理念。而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不受水资源短缺困扰,以色列水资源短缺,其主要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低用水工业。其他国家也还没有提出节水型社会问题。但在节水评价方面,世界公认的节水评价指标在本标准中都已采用,计算方法也相同。如:万元GDP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等。
标准适用性
在问及此项标准对于类似“节水型社会排名”等评比的适用问题上,秦福兴教授表示:“本标准适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的评价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考核,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省、地、县级行政区进行评价、赋分,可以得到排名。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在实际评估中并不公布评分,而是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公布(通常不合格不点名公布),同一级别之间也不比优劣。”
试点——标准
自2003年以来,水利部推出了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形成全国试点和省级试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试点建设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适合当地实际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途径和建设模式,带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超额完成了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的规划目标。全国主要节水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时期。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及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二是水资源粗放利用方式尚未扭转,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亟待全面深入推进,四是节水体制机制与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表中指标采用2005年不变价计算。
在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第一批试点12个,已于2010年通过验收,水利部给各试点发放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铜质牌。第二批试点30个正在陆续进行验收,其中三分之二已经通过,其余正在评估中。第三批试点40个,2011年通过了中期评估,第四批试点18个,都制定了建设规划。在中期评估中依据“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对试点成效进行了评估。
现在,各省区和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都在全面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今年3月份水利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标到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用水方式得到切实转变,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05立方米以下,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立方米,比2010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8%;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年替代新鲜淡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任务“十二五”时期,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推进用水方式转变,逐步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各类节水设施,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完善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
区域重点《规划》与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中部崛起、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进行了紧密衔接,在充分考虑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按照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六大分区,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具体措施。
建设重点《规划》根据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内容: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
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节水管理;拓宽投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完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务;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水文化。
稳步推进
当前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整体的规划思路,2010年前为试点期,确定并开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初步建立起国家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为全面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2010年至2020年,将全面推进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
在前期的试点实践中,各地由于缺乏科学、完备、统一的用水指标体系,导致诸如区域、地域可利用水量界定不清;各行各业用水定额管理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整个节水管理工作缺乏量化的标准和基础,一些强制性节水措施难以落实,无法深入。
而与传统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即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GB/T 28284-2012是推荐性标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可依据本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使水权得以有效配置,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最终推进整个水市场的形成,实现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中国整体社会形态的进一步建设和实施。
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中国而言,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
而国际上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终于有了自己的标准,这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建设从理念、政策层面转向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和管理实施层面,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从提倡节约用水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对一个国家而言,这是一种体系性的、整体意识的提高与转变,未来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行为将成为整个社会运转、社会发展和社会行动的一个基本准则。
摘要:珍惜每一滴水,是我们每个人从小被灌输的良好的传统理念和习惯,一个节水型社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建设?如何考核?这是本身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中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国家、制度层面对“节约用水”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2
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一个初步方案
(一)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从这个核心思想出发,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即必须将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放在首要地位,将关系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二是要切实体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必须反映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均衡协调发展的统筹考虑;三是要切实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应把社会事业、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精神文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领域的指标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二)框架设计
按照上述基本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既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又要考虑指标的涵盖性,同时要考虑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内在联系的逻辑性,并具有历史的和国际的可比性。在可操作性方面,既要立足于现行统计体系,又要为今后该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预留足够的空间。对目前资料有缺口的指标,应考虑引入新的指标,在发展和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试点并逐步纳入日常统计。
经过研究和论证,初步考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分解体现为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教育文化、社会和谐、资源环境和经济质量七个指标组,第二个层次是支撑各指标组的38个具体指标。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如表所示。
(三)评价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考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情况,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适用于各地方对自身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经过研究论证,初步考虑采取两种量化评估方式。
第一种,是以某一年作为基期,然后考察评估期与基期相比各指标的变动情况。该方法主要用于同一地区自身发展情况的纵向比较,也可用于对各地区相对基期变动情况的横向比较。与定标评价方法(即预先给各指标设定目标值,然后考察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异)不同,这种定基评价体系主要衡量评价期与基期相比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不受特定历史时期目标的约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变化情况。
第二种,是以全国的当期指标值作为基准,考察评估各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各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用于同一地区在全国相对水平的纵向比较。该方法同样不受特定历史时期指标目标的约束,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评价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们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对全国和部分省市的数据进行了试算,并利用所取得的结果对体系设计进行了检验和评估。试算得出的主要结果表明,我国在2000—2005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成绩显著,但社会领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要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从试算结果看,这一评价体系的设计总体上是合理的,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这五年里全国及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情况。
二、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目前一般所讲的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后,我们应该逐步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加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方面的政策目标,从以经济目标为主的宏观调控转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调控”。
在政策制定模式方面,应根据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更长期的视角出发来规划和制定政策,加强短期政策和长期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此外,应该更多地将宏观政策目标量化、细化,以便更为合理有效地实施政策效果评估和政策调整。
在政策体系和手段方面,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加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比重。并通过量化不同领域政策目标和设定综合评价方式,加强不同类型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并在各政策目标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统筹确定不同方面的优先次序和政策取舍。
(二)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加强统计基础
人们一般谈到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时,很少会把它们与“统计”联系起来。但我们在研究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统计基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是“识别问题——提出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效果”。在其中的“识别问题”和“评估效果”这两个环节上,统计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统计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地识别问题和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我国统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除了一些方面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之外,最关键的还是统计体系的整体架构尚不能很好地满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重经济轻社会、重城市轻农村、重报表轻抽样等突出问题。
由于统计基础的好坏关系到政府施政效能的高低,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统计体系还需要大力改革和强化。主要包括:(1)健全指标体系,特别是加强非经济领域的统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统计体系;(2)改进统计方法,加强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数据利用,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改进统计管理模式,提高各层次统计工作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3
近年来, 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 引发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为“问题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乳业信用危机令世人震惊, 环境污染问题、劳动合同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工时和加班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和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等再次激起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关注。
一、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 财务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受会计不确定性影响
财务评价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密切相关, 企业评价的指标大都直接来源于会计核算的结果。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 绩效评价的结果必然也带有不确定性。另外, 一个指标体系可以用若干个不同的指标加以反映, 对于同一个评价问题可能不同的评价者会选择截然不同的指标体系, 这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 财务评价中使用指标的不可比问题
现行财务评价体系既包括资产营运、偿债、获利能力等财务指标, 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程序、社会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各种非财务指标, 弥补了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是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一个质的提升。但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依然是最重要的基本手段。由于财务指标的不同质和不同标准, 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不可比问题, 在不同行业尤为突出。
(三) 财务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重的方法
对不同的利益主体, 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 所以进行指标权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财务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 采用固定权重根本无法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另外, 在设计固定权重时, 也未考虑企业的行业区别。
(四) 缺乏综合反映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的指标
虽然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社会道德责任履行情况有所体现——综合社会贡献指标, 但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全面,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偏低。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的引入在延续传统企业财力分析评价的同时, 可以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更加全面、更为深入、更为科学的分析评价, 提供与经济决策更为相关的财务信息, 实现分析企业可否持续发展的目的。具体构建包括:一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的综合指标体系, 如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能力评价, 将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相关财务指标纳入企业的综合评价中来;二是完善企业经济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 以企业完成经济责任的好坏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是建立企业法律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如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 并接受
政府的干预和监督, 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福利、安全、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等。这类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情况。
(二)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准则和制度
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同一般性会计工作一样, 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 这是对社会责任会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在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 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由个别到全面。
(三)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需求主体的不同建立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 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 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考核。同时结合行业的差异, 建立能满足不同需求主体、体现行业差异的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 应明确规定每种具体权重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情况, 并要求评价者在公布企业财务评价结果时, 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权重体系。
(1) 经济关系类指标系列。企业经济责任表现指标系列主要从企业对股东权益负责的表现和企业对社会的主要经济贡献两个方面来评估企业的经济责任表现的好坏, 已经涵盖了与企业在经济方面有主要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包括股东或投资者以及当地社会社区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企业股东权益责任指标主要从盈利水平、成长性、市场拓展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结构等五个方面考虑。具体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这些指标的设计, 在预计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上, 大大突出了企业持续经营的潜在增长能力。
(2) 社会关系类指标系列。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指标系列主要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出发考察企业在社会层面上所承担的责任大小。主要应包括:员工权益责任指标;现法律责任指标;诚信经营责任指标;公益责任指标。
(3) 自然关系类指标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企业的直接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越来越广泛和深远。一个富有责任的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其经营行为可能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力减少其经营行为对资源或环境的不利影响。环保责任指标一方面考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情况, 按环保费用占总销售额比例计算, 环保费用包括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管理与科技投入;另一方面, 考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
广州本田的整车可回收率已达到90%。据统计, 公司的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 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2004年上半年, 广州本田水的单台消耗同比下降了45%, 电的单台消耗下降20%;LPG的单台消耗下降15%。2006年广州本田第二工厂——绿色环保工厂建成, 到现在工厂回用水率达48%的基础上, 不仅在中国国内, 而且在日本基础全世界都领先的废水“零排放”工厂。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的措施
我国企业构建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后, 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企业自身的特点, 逐步、探讨式前进,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有关会计科目应该单独设置
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 但科目的设置尽可能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首先, 科目与传统会计科目的对应有利于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 如传统会计科目中有“固定资产”项目, 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可以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一级科目和“环境固定资产”、“消费者责任固定资产”等二级科目;同时, 在一系列会计操作中都可以参照现行的方法和规定;其次,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从传统会计信息中的分离, 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客观需要, 也是实现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
而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单列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得以区分的必要条件;此外, 这种科目的对应设置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耗费, 同时对评价的效果也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是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
(二) 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分析主要是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分析是从企业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 由于这种信息使用角度的不同, 客观上要求我们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从企业的会计信息中提取出来, 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一般来说, 它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社会责任的内涵决定的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二是本会计期间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三是影响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必然会发展壮大。通过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体系, 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经济责任, 承担起必要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 自觉遵守和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保障职工应有的劳动福利, 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虹, 刘姣.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4
[2]、任荣明, 邝保华.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J].探索与争鸣, 2008, 4
[3]、张惠忠, 冯歆.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D].嘉兴学院学报, 2009, 1
[4]、彭媛媛.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理财目标[J].山东经济学院学报, 2008, 5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巨大的体制转型,经济领域进行着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变革的过程也是规则和秩序更替、权力和利益重新整合的过程。在此背景下,信用缺失已成为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困扰微观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已经高达人民币6000亿元;政府信用方面,2006年上海市社保基金案,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的有关华南虎信息等事件的出现,严重威胁着政府的公信力;在个人信用方面,从2004年—2006年9月末两年多的时间里,银行个人房贷平均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商业性房贷逾期违约率上升10倍,国际方面,近年来,企业危机不断困扰着国际上的一些著名企业。自安然、安达信事件出现以后,又有一批知名企业卷入了造假或涉嫌欺诈的资本市场丑闻之中。信用的缺失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依靠感性的经验认识,而且迫切需要深入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信用问题的研究,必将为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路径,建立我国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体系,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要从整体角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和理论,全面考虑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问题。这一系统工程既包含国民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规范又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的建设,既有技术层面的征信和评估系统建设又包含信用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方面培育。因此,充分运用系统的思想研究社会信用问题是贯穿本论文的研核心思想。本论文运用AHP方法,通过科学的建模、评价、和分析,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定性分析,紧密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在进行大量探讨和调查研究,并咨询有关领导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1 运用AHP方法评价社会信用体系
1.1 AHP方法介绍
AHP方法(The Analytie Hierare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教授T.L.Saaty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管理等等各个领域。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AHP方法包括四个基本步骤:(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图;(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3)通过计算,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决策。
1.2 运用AHP方法评价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范围涉及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我们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发现这一社会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AHP方法能在目标结构复杂且数据不完整情况下,推算出系统中相对重要的目标。对解决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的侧重点问题有较大帮助。
1.2.1 构建体系层次结构
面对社会信用体系这类复杂的决策问题,处理的方法是,先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构造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图。社会信用体系包含的因素可分为三层:
A———目标层,即解决问题的总目标。本文为社会信用体系。
B———准则层,即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策略。本文分为六项: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与监督体系、信用技术支持体系、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体系、信用文化体系。
C———方案层,即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见图1。
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2 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以上一级某一要素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对本级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矩阵元素。
本文首先在社会信用体系层次结构中以“社会信用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对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与监督体系、信用技术支持体系、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体系和信用文化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设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为A1,信用中介服务与监督体系为A2,信用技术支持体系A3,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体系为A4,信用文化体系为A5,建立判断矩阵。
1.2.3 判断尺度的确定
判断尺度是表示要素Ai对Aj的相对重要的数量尺度,即Aij的数量形式。本文聘请3位系统工程方面的学者,4位金融理论界教授,8位银行资深人士和1位法学博士,组成16人专家组,采用“1-9标度”,共同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评价。通过对法规和政策、中介服务与监督、信用技术支持、失信奖惩、信用文化两两比较打分,构造了数值判断矩阵A:
1.2.4 权重计算根据AHP理论,本文选择利用方根法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先将矩阵中各行得分相乘后开n次方,即得:
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用各项得分除以总和,则得出权重:
标准化(归一化):Wi=Mi/ni=Σ1Mi
社会信用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
1.2.5 一致性检验
因为判断矩阵是计算权重的依据,所以要求判断矩阵应该具有一致性,避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违反常识的判断,这将导致评价失真。因此,要对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进行分析。
若判断矩阵A被判断为A′有偏差,称A′为不相容判断矩阵,这时存在A′W=λmax*W(λmax是最大不相容程度标量)。W就反映了带有偏差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AW=λW得:
可得:λmax=5.25
所以,C.I.=(λmax-n)/(n-1)=(5.25-5)/(5-1)=0.061
查表:当n=5时,其平均随机的一致性指标R.I.=1.12
所以,C.R.=C.I./R.I=0.061/1.12=0.055<0.10
故所得的w是能被接受的,也就是所确定评价要素的权数能被接受。
同理可得:
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B1,B2,B3,B4,B5及相应的Wi。
1.2.6 组合权重计算
通过程序计算可得准则层B对目标层A、方案层C对准则层B的权重,具体权重如表1所示。
1.3 评价方案中评价要素的评分标准的确定
确定评价要素的权重和编制评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评价要素的分值,用之作为评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依据。评价分数可用以下方法计算:一级评价要素的项目得分标准,等于总分乘以各项目权重。比如规定总分为100分,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与监督体系、信用技术支持体系、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体系、信用文化体系的权重分别为0.332,0.141,0.298,0.162,0.076,上述五个项目的最高得分分别为33.2,14.1,29.8,16.2,7.6。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量化,还应该建立等级评分标准,以便参评者参考。二级评价要素的得分标准,可用合成权重乘以总分而得到,合成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知道了得分标准,参与评价的人员可根据得分标准,给出各项等级得分,相关的政府决策部门可应用上述研究的成果合理配置资源。
1.4 评价结果
本论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请专家打分,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的权重等定量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准则层B对目标层A相对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信用法规和政策体系、信用技术支持体系、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与监督体系、信用文化体系。方案层经合成权重后最高权重为信用法规和信息更新速度。笔者走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成都分行、浙江省信用评估公司、陕西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等多家信用管理机关和信用评估公司,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对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架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在社会信用体系的若干要素中,需要我们出重拳和亟待解决的恰恰就是法规和政策体系,在法规政策体系的建设中,信用法规完善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制度保证。其次较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体系评价中信息的更新速度最重要,在快速变革的时代,陈旧信息的几乎无意义,甚至可能还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再次,是失信奖惩的传播渠道和奖惩力度。这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最直观的结果。从以上分析看论文研究的结果和目前社会的实际是基本吻合的。
2 结论与建议
(1)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范围涉及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需要我们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发现这一社会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2)本论文分析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种因素,勾画社会信用体系层次结构,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AHP方法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评价,推算体系中相对重要的目标。
(3)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法律政策的完善和信息技术体系的构建最为重要。
本文依据研究的结果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全局着眼,进行总体规划,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深入调研,突出工作重点,分部门、分地区、分阶段推进,最终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高效运行、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
(2)政府主导、法律先行。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初级阶段,社会经济体制、法律环境及市场基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充当“第一推动力”,打破既利益的传统格局,迅速从组织、人力、资金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整体推进。同时政府应增加行政的透明度,以较高的公信力来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法制环境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自经济体制转轨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信用方面的法规推出,法律的缺位时,信息共享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无法界定,信息安全无法保证。
(3)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链接信用信息渠道,及时更新数据。政府应是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制定有关政策体系,譬如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等法规,用政策来推动社会主体的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信息共享的技术和利益分配问题。目前信用系统行业差异较大,银行、海关、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建立的行业内部信用信息的征集系统起步较早,但目前也存在数据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评估系统要求的现象。建立政府信息中心平台的是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和其他会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各项数据及时更新的必要条件。
(4)加大奖惩力度、拓宽奖惩的渠道。目前失信现象之所以泛滥的首要原因是失信的奖惩力度太小,渠道单一。不能影响失信者的根本利益。如对工商注册、银行信贷、员工聘用、业务交易等都因该要求提供信用报告或信用资料。对在商务活动中的守信企业和个人应计入“红名单”;违信的要记入“黑名单”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公示。
(5)营造信用文化氛围。倡导信用文化建设,把信用意识和文化融入到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各个层面和角落。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的优势开办多层次的信用培训和教育,提高业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T.L.Saaty,Mathematical Methods Operations Research,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Inc.1959.
[2]Zeleny,M.,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KYOTO1975.
[3]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顾基发,魏权龄.多目标决策问题[J].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数学,1980.1.
[5]陈珽.决策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7]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5
煤炭作为人类最早开发并利用的自然物, 由始至终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在开发并利用过程中, 资源地具有较强的外部性, 包括享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经济收益的正外部性和承担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成本。本文通过对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及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矿绩效评价体系, 以丰富和创建我国煤炭行业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2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 针对企业中每个环节, 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评价, 是企业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我国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落后, 大部分煤炭企业在评价内容上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时, 主要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成长及安全五个维度构建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却以财务评价为主, 不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绩效水平。
目前, 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反映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缺少进行动态分析的指标;不能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需要;没有反映煤炭企业特殊经营方面的指标。因而, 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 要建立完善、科学和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宏观监督与调控、间接管理、制定经济计划和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绩效提供依据。
3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即通过道德约束企业自身的经济行为。通俗的讲, 企业不仅仅对股东的利益负责, 而且强调对包括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企业内部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社会社区、国家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3.1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世界银行 (2003) 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本文结合煤炭行业特点从安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阐述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3.1.1 安全方面
我国职业危害分布于30多个行业, 煤炭行业据最为突出的行业之首。煤炭行业相对于其他一般行业, 是一个安全系数较低的行业, 且市场占有意识薄弱, 经营方式及技术落后、僵化, 生产设备更新换代较慢, 工作环境条件恶劣, 职工安全保障严峻。据相关权威资料表明, 我国每年的矿难死亡人数远超其它世界产煤国矿难死亡人数。因此, 煤炭企业对其员工所负的社会责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1.2 社会环境方面
煤炭资源的开发需要开采矿山, 与此同时, 大批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资源, 将被损毁、破坏。尽管国家政策积极保护如土地复垦措施, 但长期积累遗留的待复垦土地资源数量仍很大。同时, 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道工序中排放废水及废气, 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周围的环境。因而煤炭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 必须考虑社会环境因素。
3.1.3 可持续发展方面
煤炭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 资源回收率低, 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 长期粗放式生产, 不注重生产技术设备水平的提高和创新, 即高投入、低回收, 导致大量煤炭资源浪费、企业盈利能力差、自我成长能力差的局面。长期的、盲目的、掠夺式的过度开采, 造成一些可持续利用的煤炭资源变成了没有价值的废弃物, 导致一些煤炭企业提前进入“衰退期”。长此以往将使得我国煤炭资源逐步枯竭, 影响到我国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框架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是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由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等七部分组成, 依据上文, 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框架构建如图1。
4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平衡计分卡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S. Kaplan) 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大卫·诺顿 (David P. Norton) 提出了新的企业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 构建“实现战略制导”绩效评价管理系统, 将企业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 保证有效执行企业总体战略。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系统, 新增社会责任维度, 构建煤炭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2 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
目前, 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 (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FCE) 、数理统计方法等。本文在煤炭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 即将同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4.3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新增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本文着重阐述新增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
安全生产方面, 结合煤炭行业的特殊性, 安全指标一般由矿井失修率、设备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期末设备完好率四个基础指标组成, 矿井失修率是反映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指标一般不得超过7%;设备事故率是反映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状况及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百万吨死亡率是反映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基本指标, 指因工死亡的职工人数与生产量的比值;期末设备完好率是反映煤炭企业期末设备技术状况和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要指标之一。
环境保护方面, 结合煤炭行业特征, 从投入强度和运用资源强度出发, 社会环境指标一般由土地复垦率、环保投入资金率、废水处理率和废气处理率四个基础指标组成, 土地复垦率反映煤炭企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 指对在煤炭开采及生产建设过程中, 因压占、塌陷、挖陷而破坏的土地资源,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占未恢复土地资源的比例;环保投入资金率是指煤炭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占企业总产值的比率;废水处理率与废气处理率指处理的废水和废气占总的废水和废气的比例。
可持续发展方面, 从维持煤炭企业再生产, 可持续发展指标一般由回采率、固定资产新旧率和社会贡献率三个基础指标组成, 回采率是考核煤炭企业资源利用、开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 指设计或实际采出的煤炭储量占工业储量的比例。固定资产新旧率反映了绩效评价期内煤炭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指于绩效评价期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数占固定资产原值平均数的比例;社会贡献率是煤炭企业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指绩效评价期内社会贡献总额占平均资产总额的比例。
4.4 基于社会责任煤炭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上文,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图2。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及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从平衡计分卡社会责任角度出发, 构建煤炭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绩效, 为我国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摘要:矿产资源是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通过对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及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从平衡计分卡社会责任角度出发, 构建煤炭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绩效, 为我国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社会责任,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黄新萌, 程宏伟.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实证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0 (1) .
[2]王景波, 刘立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1.
[3]梁霞.绩效考核是提升煤矿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J].经营管理者, 2012.
[4]王景波, 岳朝柱, 安伯超.滨湖煤矿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1) .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6
目前, 关于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24年, 英国学者谢尔顿 (Sheldon, Oliver) 在美国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概念。他认为, 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 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1]。1963年, Mc Guire.J.W.提出, 企业不仅仅要承担经济和法律上的责任, 还应该承担除此之外的一些社会责任。20世纪70年代, 经济发展委员会 (CED) 采用分层观点来定义社会责任, 其由里到外分别是:最基本责任、改变了的社会价值观、改善社会环境活动。1979年, Carroll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级, 分别是:企业经济、法律、伦理上的责任以及社会对企业的其它期望。2003年, 陈志昂、陆伟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 把企业社会责任分成三个部分:最底层为法规层级, 中间层为标准层级, 最高层为战略区和道义区。2005年, 陈迅和韩亚琴的“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 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 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层是“中级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层是“高级企业社会责任”[2]。
本文在以上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基础上, 将零售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零售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 获取利润最大化, 还应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包括对员工、消费者、供应链企业、社区、竞争者, 以及所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责任, 使得企业能够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 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
1. 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意义
(1) 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有利于零售企业自身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零售企业根据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 明确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并达到指标要求, 同时, 将相关指标执行情况与同行业其它企业进行对比, 明确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 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评价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考评零售商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3) 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有利于相关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监督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2.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主要讨论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原因是大型零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多的积极性和实力。又由于零售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能否适应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 本文是从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两个方面, 来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
从上图可以看出,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由8个方面、29个指标构成。
3.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内部环境分析
(1) 公司治理责任。本文主要用商业道德行为、股东利益和机构所有权构成作为公司治理责任指标。公司治理, 就是指在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和取得绩效的过程中, 董事会、管理层和股东三者之间的关系。零售企业要取得生存和发展, 就要维护股东利益, 获取利润最大化, 这是企业的重要责任。为此, 零售企业有责任制定正确的战略及采取合理的经营策略, 但是, 也不能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的目标。企业同时要采取商业道德行为, 本着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文明经商, 礼貌待客, 遵纪守法, 货真价实, 买卖公平和诚信无欺的原则经营企业。在机构所有权方面, 我国大型零售企业主要分为外资、中外合资和国有等几种。职业经理人对零售企业的责任和企业绩效有重要的影响, 职业经理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导致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鼓励职业经理人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产品责任。衡量产品责任的指标主要有, 产品安全、产品创新和反垄断。产品安全是零售企业的重要责任, 同时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 产品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 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的甚至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所以, 零售企业作为产品销售的最后一环, 有责任为消费者把关, 把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零售企业还肩负着产品创新的责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花色品种等要求也更高。由于零售企业直接与消费者接触, 有机会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因此, 能把最新的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企业, 推动产品创新,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也是零售企业的责任。
(3) 员工责任。员工责任是企业内部责任中的重要责任, 衡量指标包括:合法的劳动合同、合理的薪酬、社会保险的缴纳、健康安全的环境、合理的工作时间、员工参与、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沃尔玛公司认为:对员工富有责任, 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 而高满意度的员工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 也能带动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进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4.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外部环境分析
(1)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衡量零售企业自然环境保护责任的相关指标有:环保产品、危险废弃物管理和回收再利用。我国自2008年1月6日起, 对零售企业实施的“限塑令”至今已经四年, 该项措施使得商品零售场所每年至少减少塑料消耗40万吨左右, 节约石油24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0万吨[3]。可见, 零售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社区支持责任。零售企业作为社区中的一员也会受到社区的影响, 同时, 也对社区承担重要的责任。衡量零售企业的社区支持责任指标包括:支持慈善事业、提供就业机会、为社区提供各种援助。沃尔玛公司始终视自己为所在社区的一员, 一直奉行“公司回馈社会, 做社区好邻居”的传统, 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沃尔玛中国社区服务周”开展公益活动来回馈社区[4]。社区支持责任还包括支持慈善事业, 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期间, 我国很多零售企业都积极赈灾, 发挥了零售企业的援助作用[5]。
(3) 供应链企业管理责任。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责任包括:监督供应商劳工状况、监督供应商环保措施、要求供应商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等。零售企业作为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环具有重要的地位, 商品能否转化成利润关键看这一环节。因此, 在监督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要求供应商履行相关社会责任也是零售企业的责任。
(4) 对消费者的责任。衡量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良好的服务、整洁的购物环境、提供产品真实信息等几个指标。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之一就是竞争激烈。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和良好的服务, 都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2007年, 上海宝山的乐购超市三门店在开业促销活动中, 原价每桶50.8元的豆油优惠至每桶30.8元, 大量消费者闻讯前来抢购, 秩序混乱中导致十多个消费者受伤。这次事件就是在促销活动策划时考虑不周, 导致情况失控, 造成人员受伤, 是对消费者不负责的表现。如果促销活动策划考虑周全, 那么, 该次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消费者负责, 还体现在导购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 并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信息了解不如零售店员充分, 那么,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时就不如零售店员专业, 尤其是选择服装鞋帽这样的产品, 零售店员的优质服务, 如合理的服装搭配、耐心的服务, 往往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有助于培养忠诚顾客。
(5) 对竞争者的责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零售企业对竞争者也承担重要的责任。衡量指标包括:尊重竞争者、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范和尊重产权。零售企业有责任与竞争者进行公平竞争, 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这是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底线。在此基础上, 零售企业应致力于促进行业发展, 从技术创新、科研革新等方面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从战略角度运用社会评价体系履行社会责任
1.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战略运用模型
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应该是一种主动意识的行为。因为, 零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也能取得丰厚的回报。英国进行的一项名为“做得更好:商业和可持续的挑战”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三年中, 股票价格上升至少50%的企业, 比那些股票价格降低至少10%的企业更注重社会和环境目标[6]。从这一点来说, 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而且是长期的投资行为。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战略运用模型, 见图2:
2.模型说明
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社会满意度, 促进社会和谐, 尤其是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对于培养忠诚顾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 高满意度能够留住顾客使之成为企业的忠诚消费者。通过二八定律可知, 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企业20%的忠诚顾客。因此, 忠诚顾客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为企业创造价值。零售企业可以利用创造出的价值, 继续投入到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中, 例如慈善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再通过社会认同、消费者满意而创造价值, 如此循环往复, 也是企业与社会保持和谐, 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上一模型说明, 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也是很多零售企业自发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但是,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因此, 本文建议零售企业要从战略的角度, 制定社会责任愿景规划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这项战略的顺利实施, 离不开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只有在评价体系的指导下, 零售企业才能较全面地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因此, 这一体系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可见,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企业战略发挥最大作用, 同时, 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顺利开展的保障。
摘要:构建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有利于科学引导零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在分析零售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构建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并通过构建模型, 强调零售企业应从战略角度运用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关键词: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战略运用
参考文献
[1]吕英.基于员工视角的社会责任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凌思武.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下的客户关系管理效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郭晓凌, 陈可.零售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7) .
[4]刘英奎, 李莹.做模范企业公民服务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沃尔玛京津冀公司事务总经理张涛谈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时代经贸, 2010 (8) .
[5]黄贞.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投资——访TESTO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陶迩康.中国商贸, 商贸访谈.
[6]辛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个心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 2009.
[7]由莉颖, 韩丹凤.零售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 (6) .
[8]顾宝炎, 许勤, 许秋菊.论大型品牌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 (5) .
[9]Pava M.L.&Joshua Krausz,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 Cost[M], Westport, CT:Quorum Books, 1996.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篇7
近年来, 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 工程项目已经逐步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系统[1]。因工程项目实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社会因素日益成为项目的重中之重, 社会评价也发挥着其他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项目社会评价应该与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相并列, 成为项目评价体系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组合层次见图1) 。社会评价是识别、监测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2], 是把社会分析和公众参与融入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方法和手段[3], 能够强化项目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项目前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2.1 项目前评价
所谓项目前评价是指对拟实施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其目的在于为投资决策从技术经济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水平, 提高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4]。项目前评价已成为各类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
2.2 项目前期社会评价指标
社会评价是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社会评价涉及到多方利益和多种社会问题, 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矛盾, 进行综合评价。社会描述的常用指标体系是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方面, 是项目社会评价的重点, 主要是项目对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利用资源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的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评估和评价[6]。项目前期社会评价主要指标如表1。
3 项目后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3.1 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不同于前评价, 所谓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项目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是否合理有效,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同时也为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7]。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对项目后评价的需求是越来越高。
3.2 项目后期社会评价指标
后评价阶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需要一套比较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应从工程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分析住户满意度、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可持续性五项指标作为工程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项目后评价指标建立如表2。
4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4.1 项目全寿命周期
近年来, 我国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成为最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9]。
项目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其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项目前期 (主要指投资意向、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初步设计等的阶段) 、建设期 (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 和运营期 (投入使用直到报废) 。项目全寿命周期如图2所示。
4.2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2004年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写的《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中指出社会评价工作应该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虽然这一思想早已提出, 但现阶段的社会评价主要集中于在项目的前期阶段, 同时也有一些项目社会评价是在项目的运营期。由于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其本身的动态性, 本文认为应当把对项目社会评价的实施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结合起来, 观点如下:
①通过对投资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的重要性的分析研究, 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以前期评价为主的不正确认识, 把全寿命周期评价真正摆在突出位置, 实现投资的全面有效监督, 达到全面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的目的。
②对项目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可以实现科学评价标准的目的、社会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③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除了运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知识外, 还应该融合城市规划、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 实现全过程的社会评价, 而不仅仅是项目前期的社会评价, 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4.3 工程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研究
前面已经对工程项目的前期和运营期进行了社会评价, 要对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研究, 还要建立建设期的社会评价体系。工程项目建设期的社会评价的作用是反映项目建设期的社会影响, 并为项目的管理控制进展提供信息, 所以建设阶段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应分为二大部分, 一是建设阶段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是建设阶段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项目建设期的社会评价指标如表3。
4.4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指标
不同国家、组织和学者所提出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有明显的差异[10]。但最为关键的是, 应当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上述各阶段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指标如表4 (各准则层的指标层如上述列示) 。
5 实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郑州市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由新郑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新郑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监理, 设计单位为河南大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新郑市中心城区新区位于新郑市北部, 用地规划面积为21.56平方公里, 新区规划以六园一中心为主体, 以生态湿地园衔接各园区, 是一座以打造亲水、亲绿、生态等愿景为目标的商务新城。倾力打造既保持原有郑韩特色, 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 以高档居住旅游休闲为主, 行政办公、商业购物为辅, 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的亲水型、生态型、高品位的一流新城。
5.2 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
通过对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影响的全面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 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 建立了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括号内为标度见表6) , 如表5。
5.3 矩阵分析法
使用1-9标度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请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打分, 并以权重的平均值作为最后使用的权重, 计算结果见表7。
从权重值可以得出:该项目生态环境中的周边自然景观最为重要, 社会和谐评价次之;社会经济中的相关产业就业率影响最小。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 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增长率, 从而把项目打造成功能齐全的亲水型、生态型、高品位的一流新城。
6 结束语
由于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必然会有更新的项目评价理论出现, 所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实际应用的逐步扩大, 项目社会评价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项目社会评价粗浅的研究, 认为项目社会评价及项目评价会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①项目社会评价的地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真正成为项目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 并逐步形成项目社会评价的制度;对项目社会评价机制的构想及设计的研究会成为热点。
②在中国方法论思想指导下, 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国自然资源条件和中国社会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提出更适合项目社会的基础理论和评价体系。
③运用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和方法, 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等多层次、多方位综合分析论证的研究会得到关注, 以实现把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投资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永奎, 乐云, 崇丹.大型复杂项目组织研究文献评述:社会学视角[J].工程管理学报, 2011, 25 (1) :46-50.
[2]王朝刚, 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 (一) 第一讲中国开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J].中国工程咨询, 2004, 01:43-44.
[3]王朝纲, 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 (五) 第三讲社会评价的范围和内容[J].中国工程咨询, 2004, 05:51-52.
[4]刘佳燕.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初探[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哈尔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07.
[5]陈希诚.布连电厂建设项目前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10.
[6]宋永才, 金广君.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21-27.
[7]李继成, 李洪成, 张先策, 王国红, 尹永光.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发展进程综述[J].吐哈油气, 2007, 01:85-91.
[8]陈群, 雒燕, 成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0:16-19.
[9]贾广社, 杨芳军, 游锐, 等.基于GA-BP的大型建设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0) :148-152.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篇8
一、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共生理论表明, 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离不开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生。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即社会责任。随着“企业公民”的提出, 社会责任成为对一流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公认指标。从1999年美国推出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到2001年英国的Footsiefor Good, 再到澳大利亚推出的Repu Tex, 国际社会已经越来越看重企业社会责任, 并加以量化。
从微观来看, 实行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可能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企业长期盈利能力, 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星巴克的最大成就在于说服顾客支付3美元的高价购买一杯“有社会责任的咖啡”, 杜邦公司能从一个小火药作坊成长为跨国巨头, 成为正面典范;而万科公司在“5·12”大地震的表现对其销售的影响及河北三鹿公司因“三聚氰胺”事件而致的破产等, 又从另一侧面给企业以警示。事实上,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 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从长远角度,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销售量和顾客的忠诚度、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财务经营业绩等, 是企业长远绩效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石。从宏观来看, 实行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有利于建立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机制, 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由于企业活动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缓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一)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卡洛尔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部分:企业负有生产、盈利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责任;企业在法律范围内履行其经济责任的法律责任;企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伦理责任;企业必须具有坚定意志和慈爱心怀的自愿责任。美国国际商业协会从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员工待遇、人权和社会改善行动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SA8000从禁用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工会权利、无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报酬、管理系统等9方面对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在国内, 王志平指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表现为:赢利和赋税、向社会有关成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保证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对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地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屈晓华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既有法律方面的强制义务, 也有道德方面的自愿行为, 具体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伦理责任、文化责任等五个方面。陆庆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内容包括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供就业和待业带动力四方面。刘章胜将社会责任分为工作环境与人权、社会影响和产品责任三个方面。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包括劳动就业、商业道德、生态环保和社会公益四个方面。作为劳动就业主要对象的企业员工, 既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 如是否提供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签订合理的劳动契约、保障劳动者的人权等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商业道德是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界面, 它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记录和诚实守信三个方面。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环保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要求企业增强环保意识、降低能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社会公益是社会责任中的高级形式, 主要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助教、捐献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
(二)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赢利水平普遍提高,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言论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但是, 在我国现阶段, 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 企业仍处于以营利为目的的阶段, 造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滞后甚至个别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状况。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诚信不足、不遵守商业道德。如不履行合同、相互拖欠货款;无视消费者利益, 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产品安全状况堪忧;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偷漏欠税等现象严重。二是缺乏环境道德观念, 环境污染严重。如生产中能源物资消耗较高, 资源利用效率低, 循环经济比较落后,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三是漠视劳工权益保护。签订劳动合同比率较低, 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现象较多, 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问题严重, 职业灾害频繁发生。四是公益事业责任缺失。
三、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一)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较复杂、评价视角多维度、评价标准主观性与客观性并重等, 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准确反映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应当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精神, 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来选取, 注重重要性和准确性结合。二是科学适用。评价指标应简洁明了, 科学适用, 易于采集和掌握, 方便操作。三是注意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
(二) 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
基于上述原则, 结合社会责任内容, 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可以将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商业道德、生态环保、劳动就业和社会公益四部分 (见表1) , 现分述如下:
1. 商业道德。
商业道德主要包括企业商业活动中的诚实守信状况、纳税过程中的依法纳税的情况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定量指标有罚款 (违约款) 支出比率、税金实缴率 (实际缴纳税金/应缴纳税金总额) 、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次数;定性指标有企业信用记录、产品广告真实性、遵纪守法水平等。
2. 生态环保。
生态环保指标主要反映企业承担的资源、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评价企业是否有效降低物质消耗、节约能源, 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工作、注重环保效果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减少能源消耗类指标、控制污染类指标及环境改善投入类指标。定量指标有:产品能源密集度 (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数量, 等于单位产品能源总成本/生产产品的总产值) 、原料的可回收率 (可回收原料成本/产品原料总成本) , “三废”排放率 (“三废”排放量/企业总产值) 、污染成本率 (每年因污染所支付的成本/产品总成本) 、环保投入资金率 (环保投资资金/企业资金总额) 、产品寿命周期年平均成本 (产品原料成本加能源消耗成本及回收处理费用与产品寿命周期之比) ;定性指标有企业的环保意识、企业的环保措施等。
3.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积极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岗位以及提供较安全的劳动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工作时间、员工雇佣等。定量指标有:安全事故发生率、职业病发生率、劳动合同签约率、下岗人员安置率、每周工作时数、加班时数;定性指标有企业工作环境状况和提供就业情况。
4. 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主要包括企业公益活动、慈善捐赠等。定量指标有公益活动投入人数、时间, 慈善捐赠率 (慈善捐赠费用/营业收入) ;定性指标有企业的公益意识和对其他公益活动的参与度。
(三)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设定, 对最后的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专家意见法, 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来确定权数。专家意见法即征询来自于不同领域的有关专家, 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专家和咨询专家等, 分别征询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 进行统计处理, 并反馈结果, 再经过新一轮甚至多轮回的咨询, 专家意见趋于集中时, 再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在确定权重时, 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不同行业, 各个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 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行业指标的权重。社会绩效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一部分, 其在企业绩效中所占权重暂且不谈。本文仅以社会责任绩效为总体, 总权数为100, 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徐光华所征询的36位专家意见结果为基础, 结合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来确定。根据调查, 中国企业最迫切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依次为: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和公益事业责任。因此商业道德、生态环保、劳动就业和社会公益四部分赋权重如下:一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位列我国企业最迫切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之首, 同时诚实守信也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任务, 依法纳税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因此商业道德部分权重最高, 设为40。二是环境保护责任在我国企业最迫切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中居于第二位, 对生态环保的要求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因此生态环保权重次之, 为30。三是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劳工问题、安全生产等比较严重, 如拖欠工资、延长工时、工作环境恶劣等, 劳动就业方面比较重要, 权重为20。社会公益权重为10。一级指标权重也根据其重要性原则分别赋予不同权重 (见表1) 。对于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权重分配按照国际上较为常规的做法, 结合我国的评价实践, 定量指标占70%, 定性指标占30%。
摘要: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分别从商业道德、生态环保、劳动就业和社会公益四方面,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置了相应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构建了一个以可持续、科学发展为导向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绩效,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刘俊勇, 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徐光华.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刘章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8 (9) .
【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推荐阅读:
保平安 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体会05-24
和谐与和谐社会09-03
传承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12-09
社会责任评价体系05-16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论文07-17
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11-13
从和谐社区到和谐社会07-07
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