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对策

2024-10-30

应答对策(共9篇)

应答对策 篇1

恭维语被誉为“口头礼物”, “社交场合的润滑”, 在人际交往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 不同的语言文化中, 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全球性的交际语言, 但它也受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文化的迁移, 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美国人认为恭维别人是很随意的, 但他们也常会因恭维中国人却遭到拒绝而感到尴尬万分。对于如何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恭维可以减少误会、增加友谊的问题, 国内外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都陆续的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J.L.Austin (1962) 的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提出, —个人在说话的时候, 在大多数情况下, 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言外之意”和“取效行为”。1

英国学者Leech (1983) 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 (CP)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该原则包括以下六个准则:第一, 策略准则:尽量缩小对方的损失, 尽量让别人受益。第二.慷慨准则:尽量缩小自己的好处, 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第三, 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对方的诋毁, 尽量扩大对对方的赞扬。第四, 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第五, 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 尽量增加与对方的一致性。第六,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 尽量增加对他人的同情。2

根据Leech的总结, 顾日国就汉语言文化有关礼貌的源与流, 也提出了中国人的五条礼貌准则:第一, 贬己尊人准则, 即贬低自己, 抬高别人。第二, 称呼准则, 指人们出自礼貌, 以“上下、贵贱、长幼”相互称呼。第三, 文雅准则, 即选用文雅言语, 禁用秽语, 多用委婉言语.少用直言。第四, 求同准则, 指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第五, 德、言、行准则,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多给他人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3。

美国语言学家Manes和Wolfson (1981) 曾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恭维语做了收集和语料分析。他们表明在美国英语中, 恭维语像问候语、道谦语或感谢语一样是高度程式化的。对这些收集到的恭维语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有一定的规律性。调查显示美国人恭维用语50%多的恭维语呈单一的句法型式, 最常用的句式有如下三种:

(1) NP be/look (really) ADJ.53.6%如:The cap looks really nice to you.

(2) I (really) like/love NP 16.1%如:I like your sweet house.

(3) PRO be (really) (a) ADJ NP.14.9%如:This is a nice boy.

(4) You V (a) (really) ADJ NP.3.3%如:You did a good job.可以看出, 前三种句法结构极为常用, 占调查总数的85%以上, 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构成恭维语策略的主体。此外, 称赞语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性形容词 (positive evaluative term) (占80%) 和动词 (占16%) 来表达其褒扬意义。其中以nice, good, beautiful, pretty, great五个词的使用最为频繁。动词是英语恭维语中使用频率仅次于形容词的词类, 以like, love (两个词的使用率高达86%) 的使用最广。赞美之词的使用是恭维语词汇的一大特色。主要通过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性形容词 (positive evaluative term) (占80%) 和动词 (占16%) 来表达其褒扬意义。

贾玉新 (1997) 通过对80多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使用恭维语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后, 总结出汉语恭维语的常见句型:

(1) YOU+V+ADV如:你表演得真好

(2) (YOU) +NP+BE+ (ADV) (intensifier) +ADJ如:你的裙子太漂亮了!

(3) ADV+ADJ (形容词感叹句) 如:真漂亮

(4) ADJ+NP (形容词+名词偏正结构) 如:好球!

四种句型是恭维语的主导结构, 占所收集资料的67%之多。汉语中恭维语的用词要复杂得多, 形容词或静态动词、副词、名词是使用较多的词类。形容词常用的有好, 行, 乖, 棒, 能干等, 汉语恭维语中形容词常常是与副词一起出现的, 这样的副词有很, 非常, 真, 特, 挺, 之类的词。汉语恭维语中很少会出现动词做恭维语的现象。大量感叹词的使用是汉语恭维语中特有的现象。比如:“你看, 啧啧!”“啊呀!你看人家这孩子!”这样的话语虽然没有道明称赞的内容, 但被恭维的人却很明白, 达到了称赞的效果, 可谓是手段高明。西方人是“直线型思维”, 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 追求对对象的客观准确反应。所以他们称赞对方时直截了当, 不喜欢拐弯抹角。于此比较之, 中国人是“扇形思维”, 讲求意合, 简短隐晦的语言却意味深长足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所以说汉语是高语境的语言。

在人称使用上, 第二人称句法结构在汉语中最常见 (占60%) , 即用第二人称“你、您”来直接指被恭维者, 可谓直截了当。如:“你真有才!”其次是第三人称或非人称的句法结构 (占33%) , 而第一人称形式的结构仅占6.4%。英语恭维语中三种人称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第三人称, 第一人, 第二人称, 而且三种人称结构在恭维语中的分布也较均匀。这是因为中国的群体取向期望人们在交往中尽量缩小自我。而英美人认为最好的恭维就是向对方吐露自己忠实的观点。英语恭维语中三种人称结构的排序为:第三人称第一, 第一人称仅次之, 之后是第二人称;而且三种人称结构在恭维语中的分布也较均匀。汉英恭维语在这一方面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双方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在价值取向上倾向于“集体主义”, 表现为在交际时讲求贬己尊人, 避免锋芒毕露, 所谓“枪打出头鸟”。因此, 恭维语多是以你, 您开头, 抬高别人。而西方的价值的地位。反观西方多以“个人为中心”, “人人平等”的观念在西方深入人心, 恭维者更强调与被恭维者是平等的地位。

Wolfson, Herbert认为恭维语涉及话题有外貌、所有物、能力和成就。在西方国家, 人人都可以随意的恭维他人, 绝大多数的恭维语都是恭维别人的外貌和结果成就, 特别是对“后天努力”做出称赞。如对他人的装扮恭维, “You look great.”,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在汉语的恭维语中, 人们对他人成就的恭维是以个人本质的天赋、智慧、才能等方面为内容取向的。如:”您真是成功的人, 瞧, 儿女们个个都这么有出息!家庭和睦又美满!”

在西方社会, 陌生男士恭维女士;“你真性感!”。女士会高兴地说:“谢谢。”而这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是禁忌, 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甚至会认为称赞者对这位女性另有企图。然而中国人崇拜地恭维外貌是指他人的“天生丽质”, 如:“你皮肤好白啊!”。其次,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人家庭之间的恭维很频繁, 而中国人在外人面前一般是恭维别人家庭, 如:家父、犬子、贱内等。人在“尊老爱幼”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通常会将称赞转移到听话者的老人或子女身上。如, 当被邀请去朋友家吃饭时, 中国人则会夸子“你的孩子真乖”, 而不是夸女主人。

恭维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积极礼貌, 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种礼貌言语行为, 恭维语极其应答构成了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个重要力面。

从Chen Rong (1993) 对于中美恭维、恭维应答语用问题的调查, 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慷慨赞赏和欣然接受;[4]倾向于Leech的慷慨和赞同准则。中国人恭维语应答上明显偏向于采用谦虚准则而几近摒弃赞同准则倾向于顾日国的 (中国式的) 礼貌原则。

例如:一个美国人Sam到李兰 (中国人) 家里做客, 夸奖夫妻俩会做菜。

Sam:“听说你们俩很会做菜。”

李兰:“那你就搞错了。她靠鸡精, 我靠淀粉。”

李兰毫不客气的拒绝让Sam感到一头雾水, 也使双方的谈话顿时陷入僵局, 。在Sam看来, 自己遵守了策略和慷慨准则, 发出的是由衷的赞叹。李兰基于顾日国的 (中国式的) 礼貌原则, 李兰谦虚的回答Sam, 却让Sam感到“自己说的是真话, 别人并不当回事”的感觉。李兰不自觉地采用谦虚准则而几近摒弃赞同准则, 威胁听话人的面子, 话题无法进行下去。在中国文化中, 受在英语文化中, 对恭维的回应往往是迎合, 惯于用Thank you以表示对恭维者的观点之赞同, 并表示谢意, 一方面是肯定自己的才能, 另一方面是对别人鉴赏能力的认可。另外, 人们会将恭维升级, 既遵守了赞同准则, 又不会给对方留下自吹自擂的印象。

通过英汉恭维语及其对答策略的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的差异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回应时,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儒家思想“礼”的影响, 带有崇尚谦逊的文化, 推崇“与人为善, 先人后己”。在“顾曰国”先生所归纳的汉语言文化的五大礼貌准则中, 贬己尊人被排在首位。而西方人是奉行尊人而不贬己。西方社会的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并没说要贬己。4

通过研究表明英汉恭维语在基本句法、语义层面上都具有程式化倾向, 但两者在语义用词上的差别较大。其次, 英汉恭维话题的分布在外貌、成就能力两个方面, 但英汉的侧重点不同。此外, 汉语恭维语符合顾先生的礼貌原则, 在应答上主要采取谦虚策略, 几近摒弃赞同准则;而西方人在恭维语方面以慷慨赞赏, 欣然接受或转移恭维为主, 倾向于Leech的慷慨和赞同准则。英汉恭维言语行为之阏的具体差异充分反映了英汉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我们对不同背景文化生活的人运用恭维或时, 基于不同的文化, 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些文化差异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 尤其是提高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 恰当地给予和接受恭维语的能力。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光学习语言是不够的, 只有努力掌握两种语言及文化背景, 才能更好地运用恭维这一言语交际行为促进跨文化交际。随着中西语言文化交往日益加深, 彼此间的了解不断加深, 两种文化互相渗透, 互相影响, 将会出现互化和融合现象。

参考文献

[1]、Austin.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 man.1983.

[3]、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4]、Chen R.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A contrastive study ofpoliteness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J].Journalof Pragmatics, 1993, 20 (1) .

应答对策 篇2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初二徐潇逸

镜头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眉眼间写满了快乐:“我叫赵小亭,小名——嘟嘟。”童年时,她渴望成为一个爱心邮递员,弘扬红十四军的精神。她帮奶奶晒被子、洗脚,是何等的孝顺;她结识了陈叔叔,跟他一起行善事,又是何等的懂事。我自愧不如啊!她考上了大学,告别了亲爱的家人,迈入了青春。

宿舍里,四姐妹嘻嘻哈哈,她关心着每一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她慈悲,珍爱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蛇,她告诉我们要善良。

军训时,她勇敢坚强又争气。为了让教官闭嘴,在烈日下保持一个姿势一下午。当叶子悄然落下,她也晕了过去,她告诉我们要坚韧。

矛盾时,好友陈露自甘堕落,她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陈露,谱写了一支友谊的赞歌,她告诉我们要真诚。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拖着虚影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上演着他们这群少男少女的爱、恨、感动、伤怀。此时,她又做了一个决定——支教。

“我想去贵州山区支教,那里很穷。知识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帮帮他们!”她这样说道。我与她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天堑,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划下了正式的深度。一刀,一刀,一刀,小亭说的每一个字,都仿佛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大铁斧,在我们彼此脚下的大地上,重逾千钧大刀阔斧地砍凿着。飞沙走石,却又万籁俱寂。她放下了爱情,远走他乡,为的只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孩子们送去温暖。至今她的誓言仍然清晰地在我的耳边响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然而,她踏实的背影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大山里。当石块无情地滚落,她没有一丝犹豫,用自己脆弱又坚强的身躯护住了孩子,自己却离开了她最热爱的事业、最可爱的孩子、最亲的家人。她将自己的“最后一课”、甜美的面貌、自信的微笑、慈爱的眸子,永远地留在了苗岭大山中。我不禁簌簌流下眼泪,她的生命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小亭姐姐,你在那遥远的天堂,听到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了吗?看到父母自豪的笑容了吗?发现时代的进展了吗?这些都是你青春的应答啊!你很欣慰,是吗?

小亭姐姐,你的青春用生命应答,且从未逝去!愿人们的爱,为你加冕!

《青春的应答》观后感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初二尤凯旋

“愿地长生好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改变一点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改变很多”。

——《青春的应答》

我看完《青春的应答》这部电影之后,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正值青春花季的赵小亭,在支教过程中,不幸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头部身亡。花季生命,永留苗岭大山之中。

影片中,小亭从小就是个乐于助人、活泼懂事的孩子。她成长的家庭从小充满了助人为乐的气息,她的爸爸乐于献血,熏陶了小亭助人为乐的品质。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系。在那里,她结识了三个有趣的室友: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体如肥牛,一个貌美如花。小亭用热忱的个性与责任心,处理了许多事情:她以坚强的意志获得了军训教官的赏识;用巧妙的方法让周老师与李老师敞开心扉;挽回了误入歧途的室友陈露;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改变一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改变很多”的决心感染了室友与她一起支教;用爱心劝阻了产生矛盾的“黑豆”与“王蛋”„„她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感染着每一个人。

她的理想只是当一名乡村教师,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把知识传授给大山里的孩子„„

虽然她最终没能实现理想,但是她的精神感染了她的朋友,帮助她实现了愿望——最后的镜头,她的朋友站在建设得十分发达的山村学校前,面对着穿戴整齐、朝气蓬勃的小学生。学校上的天空,冉冉升起了一轮火红的朝阳„„

应答对策 篇3

CTCS-2级列控系统为车地一体化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和点式设备传输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由轨道电路、应答器、列控中心、ATP等设备组成。其中,应答器用于向CTCS-2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传输定位信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由于传送信息量较大,应答器经常成组运用,构成应答器组。从应答器工作性质分有源和无源应答器两种。从功能上分区间应答器组、中继站应答器组、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车站应答器组和尽头线应答器组等类型。

1 中川机场站应答器设置情况

中川机场站作为中川铁路的尽头站,依据《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设置了A、B、C点应答器。动车组采用CTCS-2级完全监控模式驶入中川机场站IG、IIG股道,股道有效长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IG、IIG股道有效长均为350m,同时滑动挡车器距终端信号机为100m,各股道均能满足动车组安全停车要求,停车标设置在距终端信号机70m处。

2 尽头车站应答器设置原则及原有

2.1 尽头车站A、B、C点应答器设置原则

《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关于尽头车站应答器设置规定如下:

1)A点应答器组按进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组的设置要求、报文定义和线路数据进行描述,并将其ETCS-5包中对C点应答器的链接反应设置为紧急制动。

2)在股道中间适当地点设置B点无源应答器,该应答器组设置及数据描述可使列车能越原A点应答器组获得的控制停车点,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且应保证列车正常情况下不得越过C点。

3)在股道末端适当地点设置C点绝对停车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包含目视行车危险信息、绝对停车信息包和调车危险信息包。C点距滑动挡车器应满足-5‰坡道时20km/h到0的紧急制动距离。”

2.2 尽头车站A、B、C点应答器设置原由

随着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出现了尽头车站设置的问题,成都至都江堰铁路项目青城山和公园站尽头式车站由于受到城市地域、拆迁、工程造价等条件限制,车站到发线较短,停车标设于线路的端头,列控制动的安全保护距离按60m设定,在该情况下难以停靠在停车标位置,影响旅客乘降。为此,经原铁道部运输局和列控设备专家研究,在确保列车安全的前提下,列控系统采取特殊措施与之适应,在尽头式车站设置了A、B、C应答器:

1)A点应答器组按进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组的设置要求、报文定义和线路数据进行描述。

2)在股道中间适当地点设置B点无源应答器。其作用是提高列车精度,并虚拟一定范围的线路数据,保证列车能越原A点应答器组获得的控制停车点,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且应保证列车正常情况下不得越过C点。

3)在股道末端适当地点设置C点绝对停车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包含目视行车危险信息、绝对停车信息包和调车危险信息包。C点距滑动挡车器应满足-5‰坡道时20km/h到0的紧急制动距离。

其中B、C点应答器的作用为:提高列车定位精度;虚拟一定范围的线路数据,挑开按尽头车站进站信号机外A点应答器数据控车的模式曲线,使列车能够继续前行至设定的停车点。为防止动车组前行的非正常冒进信号,B点限定了20km/h速度,并在距离各股道尽头信号机30m处设置C点应答器组,以保证该情况下的行车安全。设置B、C点应答器后的制动效果如图2所示。

以上规定解决了当站场股道常规布置不符合停车要求的尽头车站,动车难以停靠在停车标位置的问题。

3 中川机场站股道应答器设置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中川铁路动态试验及联调联试过程中,动车组在中川机场站IG、IIG下行进站停车,列车经过股道B点应答器组时速度高于20km/h,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与《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中3.9.1.2条规范不符;二是由于动车组速度过高,动车组司机对标停车时,动车组减速过快,甚至有紧急制动情况的发生,造成乘客感觉不适,不符合“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宗旨。三是可能存在动车组无法对标停车,影响旅客乘降。

由于中川机场站的股道满足正常停车要求,B点应答器未虚拟一定范围任何数据,仅仅提供线路里程等辅助信息,实际上中川机场站的股道B点应答器现作为定位应答器使用,因此,动车组通过B点应答器时速度大于20km/h。

4 整治方案及对比分析

按《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第3.9.1.2条“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的规定整改研究方案如下:

方案一:原B点应答器位置不变,设置限速。目前中川机场站B点应答器设置在股道中间距终端信号机为175m,保持原B点应答器位置不变,根据《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第3.9.1.2条“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要求设置限速。

优点:站场设备及原有应答器位置保持不变,通过设置限速,保证在通过B点应答器时速度小于临时限速。这样即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施工改造对既有设备和运输安全生产的影响。

缺点:一是若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卡控,需人为设置临时限速。《CTCS-2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技术规范》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规定,列控限速按档分为不同的限速等级,最低为45km/h。由于该限速较低,临时限速无法通过临时限速服务器下达,需要调度所通过下发调度命令进行限速,这样会造成动车组在股道运行时间延长,影响运输效率。二是若由设备进行卡控,需修改应答器数据设置限速。动车组的制动曲线将被分成2段,一方面不利于动车组司机的操作,可能存在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不利于动车组平稳运行,影响乘客的舒适度,不符合铁路安全优质的服务理念。

方案二:移动B点应答器位置。为满足《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科技运〔2010〕136号)第3.9.1.2条“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的要求,由于股道有效长度满足动车组停车要求,可将B点应答器的位置移至动车组运行速度20km/h及以下的区域内。经过多次现场试验,动车组采用CTCS-2级完全监控模式驶入中川机场站IG、IIG股道,200H型动车组在距终端信号机99米的位置速度为20km/h左右,200C型动车组在距终端信号机150m的位置速度为20km/h左右。为保证动车组行车安全,根据现场试验可知,将B点应答器设置在终端信号机99m~70m(停车标位置)内均可满足“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且能保证列车正常情况下不越过C点绝对停车应答器组”的规范要求。

优点:一是现场实施后,动车组经过B点应答器时,运行速度符合应答器应用原则中“在B点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到达停车点”的要求,行车速度控制曲线不变,不影响运输效率。二是由于行车速度控制曲线不变,动车组匀速减速稳定运行,不会造成动车组紧急减速,会保证旅客乘车的舒适度,符合铁路以人为本的运输服务理念。

缺点:一是本方案需要对现场应答器组进行移设,同步对列控软件及数据进行修改,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组织做好设计变更、施工监管配合、施工验收、联锁试验、仿真试验及联调联试等工作,而且还存在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干扰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二是由于中川机场站C点应答器已经预防列车冒进等问题,因此B点应答器对制动曲线及动车停车没有任何作用,仅有提高停车精度的作用,若按该方案移设B点应答器,由于设置B点应答器距离停车点较近,提高停车精度的定位作用将会大大削弱。

5 方案研究建议

综上所述,方案一符合规范要求,但使动车的制动曲线分成2段,相当于人为设置限速,行车速度突降,不利于行车控制,会降低旅客乘坐舒适度,另外该限速较低,B点应答器距停车标为105m,造成停车制动时间延长,影响行车效率;方案二符合规范要求,将B点应答器应设置在距终端信号机99m至70m(停车标位置)范围内,距停车标较近,仅有的定位作用不太明显,对行车效率、行车控制不受影响。结合中川铁路运营实际,宜采用方案二,移设B点应答器位置,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更符合运营需求。

参考文献

[1]林瑜筠,谭丽,涂序跃,魏艳.高速铁路信号技术[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12.4.

[2]中国铁路总公司.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12.

如何高明地应答 篇4

这些问题来自上司、同事、下属或客户。有些人面对问题,容易慌乱不堪。“我喜欢写邮件解答问题。这时候我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甚至幽默轻松。”晓晴说:“可每周的市场通告会,面对大家的提问,尤其是上司的质询,我却总是表现欠佳。往往发言完,我又会在心里,一遍遍重新组织语言,回答刚才的问题。这时的我总能自圆其说。如果再让我回答一遍,肯定会说的更好。可当时就是讲得含混不清……真沮丧!”

问答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职场中感情沟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失败的回答不但会让你魅力减分,甚至还会带来工作损失。

回答问题需要技巧吗?“当然,”日本沟通学专家樱井弘和内山辰美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回答问题的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巧,才能让你成为一个高明的应答者。”

确定提问的内容

有些人总是迅速作答,似乎反应敏捷。但很多时候我们答非所问,就是因为没有弄清对方的真正意图。老板问马佳:“最近工作遇到什么问题了吗?”马佳立刻想到昨天把材料送错了:“很抱歉,昨天的事是这样的……”老板一头雾水:“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项目的进展,看看你会遇到什么困难……”

确定提问的内容是回答的关键。这时候,反问就是一种回答,表明你认真倾听的态度,“你的意思是不是……”、“你希望了解的是不是……”这不但让你有时间整理思路,而且也能让对方感觉你是个严谨而沉着的人。否则,一知半解就滔滔不绝,结果很可能是你说了半天,却完全不在点子上。如果老板是个耐心有限的人,你表现自己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回答要简单明确

回答问题,尤其是老板的质询,要特别注意简洁明确,拣最重要的说。尽量不要使用“好像”、“大概”这样的词汇。要命的是,有的人几乎把这样的词汇当作口头禅了。老板问“为什么样品没有准时出来?”Candy答,“好像……应当是……前天已经和厂家沟通过了,因为产品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工期里赶制出来,所以……大概比我们预定的时间稍微迟了一点。”如果老板默不作声,不要以为他正竖着耳朵听得认真,很可能,他已经被这种含糊其词激怒了。

要做到简单明了,有两个技巧可以帮忙:一是多用短句;二是先说结论再说推测。“前天和厂家讨论过。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样品的工期;二是确认样品的标准。工期只有两周非常紧张,我们事先估计的赶制条件并不充足……”如果Candy这样说,是不是就好多了?

具体回答“三点法”

当我们被问到一个问题时,如果能给出具体答案,会让对方感到你沟通的态度更加积极。同事很认真地向康亮打听,“听说你一直在上英语口语课,学了多少次?效果怎样?”康亮回答:“没有多少次,效果一般吧。”这种回答听起来没什么,但会令对方感觉,康亮并不愿在这个问题上更多交流下去。如果康亮说:“去过8次,每周1次,总共要上24周。我已经可以主动打电话和外教简单交流了……”回答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不妨试试具体回答问题的“三点法”,即:把主要想法归纳为三点。比如年终HR主管请你谈谈对老板的评价,你可以从“工作能力”、“领导风格”、“人品特点”这三方面来回答。“三点法”的好处就是内容不多不少,既能让你迅速组织起重要内容,同时还能让对方容易领会。“三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发散性且尚无定论的“笼统问题”,比如“工作状况”、“团队印象”等,你会发现它会让回答变得具体很多。

找到问题隐藏的本意

亚蓝应聘的时候,HR承诺试用期3个月,转正后工资上调一级。可是第4个月她拿到的工资却跟原来一样。亚蓝找到主管,又不好直接发问:“我来公司4个月了,你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吗?”主管爽快地回答:“你做得不错,进步也很快……”可亚蓝的表情还是很不自然,

主管虽有所察觉,但此时电话响了,马上又去处理别的事情。直到两个月后她才了解到,原来是HR的报表出现失误。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由于不擅表达或出于某种顾虑,提问者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在问题背后。这时就需要应答者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敏锐地领会提问者的本意。做到这一点并非完全不可能,你需要仔细地观察提问者。研究表明,言语传递的信息只占全部信息的7%,而态度、表情、动作等视觉信息,却占到55%以上。所以,要充分利用交谈中的非言语信息,因为它总能“更诚实”地让你了解对方的意图。

积极回答

有时候,对方的提问显然是随口一问,也似乎并不关心你答案。比如同事A打完茶水经过你的座位,“看什么书呢?”一边问,并没有放慢脚步。

这样的问题能有什么回答的价值呢?当然有。如果你和有的人关系平淡,交流似乎总是停留在客套的问候上,你总是感觉,即使提问,对方也并不关心答案。那么,试试采取一次积极的回答,很可能会推动你们的关系。“这本书是上周的打榜畅销书,你想看吗?”通常来说,积极的应答总会使交流进行下去,顺畅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另外,如果对方先是表明自己的看法,继而才询问你的态度“想问你……”、“想跟你商量……”其实对方的问话中,往往隐含着“我的想法不错吧”这样的含义,期待得到你的肯定。这时候,你不妨先积极地回应一句“你的想法有道理”,然后再说出你的看法,相信你们的交谈会更加畅快。

平时的训练帮到你

总是期待出色的临场发挥绝对是错误的。做好平日的准备,即使口才最平庸的你,也能成为出色的应答者。

随时随地“即兴开题”

地铁里、汽车上、电梯里……到处都有广告、招贴,包括经济、体育、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内容。每项内容都可以作为临时问题。向自己“即兴开题”,然后迅速作答,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这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磨炼应答技巧。

充实你的知识箱

除了看书学习,还要在一些日常细节上养成好习惯。比如,不要随意用“不知道”、“没兴趣”结束谈话。可以这样说,“你说的游戏我不懂,不过很想试一次。”这样可以收集新信息,结交新友。另外,当脑海中出现疑问时,不要轻易让它溜走,要积极寻找答案。日积月累,你的应变能力绝对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如何应对特殊问题

· 被问到不明白的问题

故作高明、口若悬河其实是愚蠢的。坦然告知对方“很抱歉,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知道”。如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理由,并强调“如果需要,我回去调查之后再回答。”

· 被问到不想回答的问题

“听说你前一段住院了,什么病呀?”对方是出于关心,而你却觉得这很隐私,面带气恼地说“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对方定会十分尴尬。最好的做法是打擦边球。你可以笑着说:“我这辆跑车很久没有年检了,该保养了,哈哈……”类似的问题还有“你现在每月挣多少?”这样的好奇者随处可见。你可以说“没多少,不过这里团队气氛不错。”

还有,应付那些信誉不好的借钱者,你完全可以坦率地回答:“抱歉,我手头也很紧,实在无法借给你……”对于这些尴尬问题,不妨事先准备几套应对的方案,这样就不至于临时慌张无措了。

· 被问到有攻击性的问题

你的感觉一定不爽,尤其在众人面前。这时候发怒、反唇相讥或者愤然离开,都是下策,在谈判桌上就更是如此。巧妙应答的要领是:深呼吸,冷静应对。先努力排除情绪的干扰,弄清楚对方的意图,然后再客观地回答相关信息。珊妮接到电话投诉:“护肤新品为什么毫无效果?”珊妮答:“你确定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吗?请问你是什么时间,在哪里买到的?”来电者在回忆,珊妮没有追问,而是介绍:“我们的新品本月才投放市场,而且经过标准临床试验,有效率达到95%,在同类药品中已经是最高的了......当然,如果情况属实,我们继续讨论......”

· 被问到最擅长的问题

经络应答疗法 篇5

经络应答疗法, 无针炙不按摩点穴非正骨等,快速稳除颈肩腰腿痛及众多疑难顽固症,立马见效,二个疗程即愈,不复发,让患者挑指称赞的宝贵手艺,世代享用提高知名度,避免药物毒副作用,无针刺正骨按摩之难度和危险,而且立马好转。 患者称赞胜于一切。

面向全国地市区级限额招收该手艺的民间传承弟子,非诚勿扰!

详情http://www.jingluoyingda.com或百度搜索经络应答! 山东临沂城郊八湖镇经答基地,徐大夫电话:13969904120

“五式”应答 有效互动 篇6

一、追问式应答——激活思维

追问是教师是对幼儿回答的进一步提问, 在应答中把问题由浅入深依次抛向幼儿。通过追问可以激活幼儿思维, 梳理思路, 归纳想法, 拓展想象空间。

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蛋宝宝”中, 教师:“请轻轻地把蛋宝宝放在积木床上。”幼1:“哎呀, 我的蛋被打破了。”教师追问:“为什么他的蛋宝宝会破呢? ”幼2:“积木床太硬了。”幼3:“他放蛋宝宝的时候离床太远了。”幼4:“蛋宝宝是圆的, 会滚呀! ”教师追问:“那么, 应该怎样做蛋宝宝的床和家呢? ”幼:“用布, 用纱, 用网, 用棉花, 用草……”此案例中, 面对突发情况, 教师因势利导, 以睿智的追问, 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 使活动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二、商议式应答——启发引导

商议, 即是商量、讨论与争议。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设计几个或一系列的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采取师幼共同商议的策略, 在自由讨论、交流、表达, 甚至相互争议的过程中,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组成”中, 教师陈列出幼儿的操作单, 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找一找, 每组数字之间有什么秘密?”幼1:“我发现有一组是4和3, 还有一组是3和4, 这两组数字交换了位置。”幼儿2:“这两组是2和5换了位置! ”幼儿3:“1和6、6和1这两组也是数字交换了位置! ”幼儿通过商议, 最终发现了在组成7的6组分合式中, 每两组的数字是相同的, 但是交换了位置。

三、调控式应答——调控有法

对教师来说, 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之外, 还应在活动组织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调控能力。适时地进行调控, 能推动活动的进展方向和速度。

如中班科学活动“我会飞”中,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现蓝天和飘动的白云的画面, 旨在激发幼儿想飞的欲望, 体验飞翔的快乐。但幼儿却纷纷表示“我没有飞起来”, 这与教学预设发生了冲突。此时, 教师智慧地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自然地感染和带动幼儿:“呀, 我的手轻了, 脚轻了, 觉得身体忽忽悠悠的快要飞起来了”, 幼儿很快地进入了状态。

四、梳理式应答——归纳提升

梳理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 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提升, 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师幼互动中, 有时幼儿表达的内容单一, 或者表述得不准确、不完整时, 教师应及时梳理, 以提升他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

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妈妈”中, 教师:“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 为什么? ”幼1:“妈妈每天都帮我洗脸刷牙, 所以我喜欢妈妈。”师:“哦, 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 ”幼2:“我喜欢妈妈, 我睡觉时妈妈来陪我。”教师:“是呀, 妈妈时刻陪伴着你!”幼3:“我喜欢妈妈, 妈妈给我买生日礼物。”教师:“对的, 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 ”案例中, 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 用“每天都在照顾你”“时刻陪伴着你”“记在心里”等简洁的应答语言, 既梳理了幼儿所表达的内容, 又起到了推进情感的作用, 更是提升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五、迁移式应答——显现价值

经验的迁移表现为幼儿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新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判断出幼儿回答内容中的潜在价值, 并进行点拨, 引导幼儿将相关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

应答语“还行”的运用 篇7

应答语“还行”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随处可见, 例如:

(1) 父母问:

考试怎么样?

子女回答:

还行/可以/好。

(2) “我这个菜味道还不错吧?”“还行。”

(3) “我的新裙子怎么样?”“还行吧。”

其中的“还行”表应答。同是应答形式, 以上各例句中“还行”的表达功能不同, 例 (1) 中“还行”到底什么意思?孩子到底行不行?他真的行吗?看来孩子说“还行”只是在敷衍父母。而例 (2) (3) 中“还行”其实就是“不怎么好”的意思, 是一种敷衍或者弱肯定。那么, “还行”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功能有何差异?不同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些功能差异形成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释。

“还行”的表达功能

根据在具体语境中“还行”的实际表达功能, 我们可以将“还行”的表达分为三类, 即表肯定、表敷衍和表否定。

表肯定。“还行”表肯定语气, “真的行”义, 即“还可以”。这一类“还行”中的“还”表示“抑的语气” (1) , 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表示勉强过得去。如:

(4) 对方把样品送到鼻子下面嗅了嗅, “还行, 全拿出来吧!” (1994年报刊精选)

例句中的“还行”表肯定, 例 (4) 意思是说“ (样品的质量) 还可以”。

表敷衍。“还行”表敷衍, 肯定语气弱化, 表示不愿与对方交流。如:

(5) 每天回到家还得回答让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询问:“今天感觉好吗?有哪个地方感觉不舒服?”“学得累吗?能适应吗?”可我能说什么呢, 不能让爸妈再跟着着急呀, 于是只好“还行, 还行”地迎合着。 (http://vip.book.sina.com.cn)

例句中儿子回答的“还行”没什么实在意思, 并不是真的在回答父母的问题“感觉好、舒服”, 只是在敷衍爸爸妈妈, 不让他们着急而已。

(6) “行。走走, 哎, 我问你哪, 你到底富不富呀?”

“还行吧。”王起明敷衍着。

说话间, 他们已经走在急急忙忙的人流中。 (曹桂林《王起明回北京》)

例中王起明的回答并不是很明确 (富还是不富) , 只是随便敷衍对方的话语。

表否定。“还行”表否定, 即“不行”。实际上是“不行”的委婉说法。

(7) 一场玩完, 刘美萍已是脸色苍白, 又惊又气, 她腿软软地从车上爬下来, 一时话都说不出来。“还行吧?”马青跑过来假惺惺地说, “人家外国人就爱玩这个, 刺激。”“还行。”刘美萍硬撑着说, 随即话里带了哭腔, “可我们明水从没让我不吃饭就从事剧烈运动。” (王朔《顽主》)

例 (7) 中, 刘美萍被问及感觉如何时, 感觉很不好, 即表意是否定的, 说“还行”只是为了保全面子。

“还行”的语用机制

“还行”的这些表达功能的语用动因可以用礼貌原则和交互主观性来解释。礼貌原则是语言学家G·利齐 (Leech) 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提出的, 包括六个准则。讲求礼貌也就是尽量避免或减轻一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帕奈罗比·布朗 (Penelope Brown) 和斯太芬·莱文逊 (Stephen Levinson) 提出面子论。他们认为, 如果人们在交际中要互相合作, 那么说话时就需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人们交际活动中的很多言语行为都会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 例如命令、请求、提醒、异议、反驳等言语行为, 因而说话人在不得不施行这些言语行为时要采取一些礼貌补救策略, 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其实“面子”这一概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讲究“赏脸”、“留面子”, 尽量避免“丢脸”。因此, 在交际中, 为了给自己面子, 也为保留对方的面子, 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 (2) 即在不损伤自己面子情况下向对方表示礼貌。当不得不使用有伤面子的言辞时, 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 或先赞同后摆出分歧, 这就是所谓“求同” (3) 。因此, 礼貌和面子对于实现交际中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互主观性 (intersubjectivity) 指的是说话人/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说话人/读者‘自我’的关注。” (4) 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 即关注听/读者的态度;也可以体现在社会意义上, 即关注听/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 (5) 。交互主观性表达的深层次动因其实还是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其实, 在说“还行”的时候, 无论是用于敷衍, 还是用于否定语气, 都体现了说话人在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的同时, 也关注到听话者的感受, 考虑到其接受度, 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交互主观性表达。所以, 不难体会, 在“还行”出现的对话框架中,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关照的良好的互动关系显而易见。

如果着眼于“还行”的礼貌表达功能, 我们可以假定, 在运用表示敷衍的“还行”的语境中, 说话人当时的面子受到威胁, 被问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 说话人既不想损害对方的面子, 又想保全自己的面子, 运用“还行”是作为礼貌策略的最好的选择。例如例 (1) 孩子在考得不是太好, 不能达到父母要求的标准而被问及“考得怎么样”时, 孩子就选择说“还行”敷衍过去, 使父母及自己的面子都得以保全。再如:

(8) 不止一个人问过我:“台湾凤梨酥很好吃吧?”每次都不知如何准确作答, 含糊说:“还行吧, 反正就是糕糕饼饼之类, 做得比较精细。” (《经济导报》, 2010年8月23日)

以上例句中说话人被问及一些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 为了保全双方面子, 就用“还行”敷衍过去。在断然否定对方话语信息这个语境里, 即使用“不行”的否定表达功能时, 说话人损害对方及自己面子的程度非常之高, 此时使用“还行”, 其表肯定功能已被语境强行排挤出去, 唯将其作为礼貌补救策略来使用。所以, “还行”的否定用法也是语境作用的结果, 没有发生表达上或结构上的重新分析。如例 (7) 中, 刘美萍被问及感觉如何时, 感觉很不好, 可是实话实说会损害对方及自己的面子, 因此使用“还行”其实是一种否定, 运用这种礼貌策略是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

这些不同表达功能的“还行”, 都共同体现了说话者的一种交际策略:本来是自己单方面的想法、态度和情绪, 特别是一些有损对方或者自己面子的想法和态度, 说话者希望采取一种礼貌策略, 以降低因自己的看法态度或情绪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或者当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保全自己面子的一种做法。这些用法都与交互主观化的作用有关。可见, “还行”作为话语标记具有交互主观性。作为话语标记, “还行”主要是承前性的, 也就是说, 它主要是与前面的话语相关联。所以, 几种功能不同的“还行”其实都是作为一种礼貌策略来使用的。

结语

表应答的“还行”的表达功能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解读, 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肯定、肯定弱化和否定。其中肯定用于表达“还可以”;肯定是弱化“还可以”的程度, 表敷衍;否定的“还行”功能主要是否定语气。应答语“还行”在不同语境中虽有不同的功能, 但其基本功能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也正是因为其不变的基本功能, 决定了其成为言语交际活动中交互主观性的表达形式, 其深层次的联系则可以归结为其作为礼貌策略来使用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 在说话人施行了一个可能会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时, 应答语“还行”作为一种礼貌补救策略的出现, 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全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面子的作用。

摘要:“还行”表应答, 在报刊、网络中随处可见, 使用频率很高。根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功能解读, 可以分为用于表肯定、表敷衍和表否定三类。三类用法实际上是“还行”基本功能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语用解读, 其语用动因可以用礼貌原则和交互主观性理论加以解释。

关键词:“还行”,礼貌原则,交互主观性

注释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

4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

智慧应答,让课堂更精彩 篇8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的理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认为, 教师的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上课之前的钻研教材, 另一个就是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把握, 即课堂应答的能力和机智。课堂是一种富于变化和创造性的活动, 更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处处充满动态生成的课堂中, 各种“意外”总会不期而至, 合理的应答能更好地把握这些真实的、也许不曾预约的“意外现象”, 使之生成充满活力的学习资源, 让课堂更加精彩。

下面就以“两位数乘两位数 (乘法竖式) ”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课堂应答。

一、把握起点, 讲究应答方式

数学知识离学生并不遥远。不要过于担心或人为回避孩子们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不一的状况, 真实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思考, 重视这些学习资源, 抓住学生真实的思维起点展开教学。

片段A:尝试计算, 初步体会

1. 启发谈话:28×12究竟得多少呢?请你试着在纸上算一算!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解法, 巡视中可见有的正确、有的错误, 有的简便、有的繁琐)

2. 师:“在小组内里说说你的算法, 看看同学们同意吗?”

(几个孩子急不可耐地在组里说开了, 个别小组还有孩子站起来比划。)

3. 全班集体分享, 教师整理板书。方案1:28×6=168168×2=336

方案2:28×3=7272×4=336

方案3:28×10=28028×2=56280+56=336

方案4:竖式计算……

你们真了不起, 有这么多方法来计算出28×12的结果!

4. 回顾:“你们能看懂这里的哪种算法?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说具体的想法?”

结合具体的想法出示对应的课件图例, 以便直观理解。

方案1:28×6=168 (先算半年价格) , 168×2=336 (再算全年总价)

方案2:28×3=72 (先算一个季度价格) , 72×4=336 (再算全年总价)

方案3:28×10=280 (先算10个月的价格) , 28×2=56 (再算2个月价格) , 280+56=336 (最后算全年总价)

方案4:竖式计算……

看来你们很多人想到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了。

5. 赏析:

现在你能理解这里的哪些算法?其中, 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方案1、2, 因为比较容易理解;方案3, 因为比较直观清晰;竖式计算, 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洁……)

在这个片段中, 课堂脉络非常清晰:从算法的呈现、到算法的分析、到初步甄别, 显得层层深入, 条理清晰。这样的效果, 与教师在每个层次中的应答方式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

首先, “在小组内里说说你的算法, 看看同学们同意吗?”把传统的一问一答抛给了学生群体。这是因为孩子们刚开始尝试得到自己的算法时是纷乱、无序的, 而且不论对错, 他们都有倾诉和比较的心理渴望, 此时如果立刻简单问答就非常可能出现语言表达的不到位、应答范围的窄小以及应答积极性的挫伤等问题, 让课堂一团糟。所以, 教师就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的前提下, 安排孩子们在组内交流, 给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 先以此满足孩子的交流需求, 也以此作为一次缓冲, 让孩子在倾听和比较中稍作思考, 组织语言、完善思维。

而“你们能看懂这里的哪种算法?谁能来给大家做个介绍和解释, 说说具体的想法?”则是“浓墨重彩”地对每种算法进行了细化、剖析:先请“小讲解员”进行分析, 以这种新颖的“换位”方式来操作, 既避免了教师直接讲解的单调, 又是对他人的思维成果进行的认可和二次解读;同时教师结合讲解给每种思路配上相应的实物演示图例, 在语言和图例的双重感受中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的实际含义。

最后, “在这些算法中, 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是欣赏也是一次选择, 在消化理解各种不同算法的同时, 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

回顾整个课堂应答的过程, 算法呈现虽多不乱, 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原因就是教师始终紧扣学生思维, 能在“模块”设计的基础上顺势引导, 通过多种合理的应答方式, 在孩子的回答中找到隐藏在背后或明或暗的“思维”基础, 能在“接纳”孩子不同算理时更多地让孩子“说”“演”“选”, 教师只是“搭了一把手”, 帮助沟通了不同算法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原理, 让多条路径在应答中自然呈现, 也让孩子在多种形式中为新知的构建作好了充分的孕伏。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 宽厚包容。孩子们来自不同家庭, 有不同的基础, 有不同的思维, 而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么课堂永远也不会异彩纷呈、深入孩子的内心。

二、找准时机, 放大应答要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与孩子的应答“很不搭调”, 却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来;也看到只要个别学生的回答和预先的设计答案一致, 就会毫不犹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教师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一环扣一环的教学中, 如何能够紧扣学生思维走向进行合理引导呢?

片段B:深化研究, 优化算法

1. 初步应用, 体验个别算法的局限性。

(1) 师问:“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生齐答:“会!”

(2) 老师笑了:“你们好厉害啊!那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29×13。”

(3) 比较交流。

你选择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呢?

为什么不选择方案1、2呢?

生1:不能算了啊!

生2 (急着补充) :13和29都拆不了啦!

老师笑了, “原来如此啊!看来这样‘拆’的方法还是有局限的哦!”

生3:就是, 不是“万能膏药”!

师:哈哈, 说得好, 那你能看懂这里的哪种算法?说一说。

2. 再次应用, 体会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1) 再问:“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生有的开始犹豫)

(2)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41×94和17×79, 汇报交流。

3. 追问:你现在对竖式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1:其实竖式还挺有用的哎!

生2:竖式和方法3其实一样的!

追问:一样在哪里?

生3:竖式其实就是把方案3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的。

小结:是的, 采用竖式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 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我们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 (完善课题, 添上“笔算”)

4. 谁能完整解释竖式?

完整教学竖式。

5. 确定方向, 完整规范。

自己写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计算。

具体讲解竖式的格式要求和注意点。

6. 你们现在会算这些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学生响亮回答:“会啦!”

仔细品味, 这个片段中应答始终围绕着“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展开。“一问”, 是找准学生在初次尝试后激动不已的时候进行的, 得到略显盲目和自以为是的“会”;“二问”是在小受挫折后略微收敛进入思考状态时, 这时的回答是犹豫的, 是底气不足的;而“三问”则是在明晰算理豁然开朗时, 当然就是那自信响亮的回答“会啦”。在这看似简单的应答中, 蕴含着把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的三次不同深度的扩展:首先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 从盲目自信中去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某些算法的局限性;然后在“41×94”与“17×79”的计算中, 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体会竖式的普遍性和优越性, 并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最后在优化算理的情况下拓展到可以用竖式来自信面对所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是学生从模糊的感受、到本质的摸索、到精髓的获得过程, 把握学生思维的脉络, 其实也就是思维逐步深入, 知识逐步建构的过程。

三次应答, 三次升华, 算法由“多样化”逐渐转向了“优化”。这个“优化”过程不是简单的“规定”和“必须”, 而是结合具体计算进行的三次比较、三层拓展所呈现的自主选择和自我优化的渐进过程:在比较和提炼中可以感受到“拆”的局限, 发现总是可以使用一些相同的算法, 也就是数学本质的提炼和凸显过程;在思考“你现在对竖式有什么新的感受”的过程中, 孩子体会到“其实竖式还挺有用的”“竖式和方法3其实一样的”这些数学的核心价值。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 篇9

窄波束高频地波雷达用来探测海洋的风场、浪场、流场、海上移动船舰以及低空飞行目标, 其分辨能力主要靠庞大的窄波速天线来决定。而宽波速高频地波雷达, 由于其天线阵列简单, 造价低, 占地面积小, 其对目标的分辨主要靠算法来提高, 如单极子/交叉环天线[1,2,3], 由于单极子/交叉环天线是一种小口径的宽波束天线, 海流与目标的定向往往通过超分辨算法 (如MUSIC算法[4]) 来实现, 因此需要对雷达接收机进行通道校准, 也需要进一步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对设计制造完成的雷达, 要进行大量的对比试验来对雷达进行校准, 验证雷达的功能, 并且根据结果调节反馈参数以及改进算法, 全部采用实物对比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调试周期较长。近年来也出现过雷达应答器的研制, 适用高频雷达应答器的研究比较少且技术还不成熟。例如高频地波雷达应答器[5]主要应用于高频地波雷达, 由模拟电路实现, 它将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解调后经延时器芯片延时, 再将延时后的信号调制还原成雷达信号, 并且通过收发控制脉冲实现收发分时共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接收机的通道校准和模拟目标回波的功能, 但也存在自身固有的缺陷: (1) 采用延时器对接收信号进行延时后发射, 使得发射信号能够越过接收机的接收盲区, 从而模拟目标距离对回波信号的影响, 不能灵活方便地控制延时时间; (2) 设计中引入了与发射信号不同步的时钟源, 影响了回波信号与接收机本征信号相干性, 从而引起相位扰动, 导致相位无法校准; (3) 设计中没有加入准确的多普勒信息, 无法模拟目标的运动速度。又如高频地波雷达应答器的设计[6], 与前者的结构类似, 性能方面没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模拟目标回波, 实现雷达接收机通道校准和雷达系统设备与算法的检验, 一些文献提出了基于DDS的雷达应答器, 其设计思路主要为:已知雷达信号的波形参数, 当检测到雷达信号时, 用DDS产生已知波形参数的雷达信号并加入延时和多普勒信息后发射出去, 从而模拟目标的距离及运动速度, 实现雷达接收机的通道校准和算法检验。基于DDS的雷达应答器利用FPGA实现频率检测部分和系统控制部分, 能够灵活地设置雷达信号的延时时间和改变多普勒信息, 从而更好地模拟目标的距离及运动速度。但它需要知道雷达信号的波形参数, 只能用于特定雷达, 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并且用DDS产生的模拟回波信号的时钟源和雷达发射信号的时钟源不是同一个时钟源, 因此模拟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的不相干性会引起相位扰动而导致无法对接收机的相位进行校准, 从而无法对雷达接收机进行精确的通道校准。

针对上述问题, 设计出了一种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 主要用于高频雷达系统。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采用全数字处理与控制模式, 利用基于FPGA的FFT滑窗对雷达发射信号进行频率检测, 能比较准确地定位雷达发射信号的到达时刻, 同步触发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进行接收, 从而可以准确地计算应答器的发射信号在雷达接收时间段内的延时范围, 效率较高;利用FPGA中的RAM存储数字化地控制延时时间, 且延时时间只受接收机接收时间段限制, 一个帧周期内的延时相等, 当前帧周期内的延时时间与前一帧周期内的延时相差一个常量, 从而在接收信号中加入多普勒信息, 因此不仅可以灵活地模拟目标的距离信息, 还能模拟目标的运动速度, 能很好地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与雷达的同步效果很好, 没有引入其他频率时钟源, 能较好地对接收通道进行幅度和相位校准, 并且不需要知道雷达信号的波形参数,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和增加了应用的灵活性, 并且将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存储主要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答器发射信号与原信号的相干性, 从而能够对接收机通道的相位进行校准。它采用全数字模式, 结构简单, 易于控制和实现, 体积小, 易便携, 很好地实现了接收机通道校准和雷达系统设备与算法的检验。

1 模拟目标距离与运动速度

高频地波雷达一般采用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 (FMICW) 波形体制, 线性调频雷达发射一个具有一定重复周期T的线性调频余弦信号, 在一个发射周期内发射信号的表达式为:

设目标距离产生的回波延时为τ, 目标运动导致多普勒频率是△ω, 回波信号为:

回波进入接收机后与本征信号混频, 并经低通滤波器后, 得到差频信号:

雷达应答器为模拟目标回波, 需要发射一个信号与Sr (t) 相同, 或发射的信号与雷达接收机本征信号混频后与S△ (t) 相同。因此, 雷达应答器为模拟雷达回波的延时特性 (即目标的距离) , 只需要将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延时一定时间后发射即可。

雷达应答器模拟多普勒频率 (即目标的运动速度) :线性调频体制的雷达一般使用2次傅里叶变换求回波的多普勒频谱, 在每一次线性调频扫频周期内对中频信号采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 称这一傅里叶变换为第一次傅里叶变换, 目的是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将第一次傅里叶变换结果的幅度按同一频率 (同一距离元) 按时间先后排列, 得到第二次抽样信号, 对第二次抽样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即得到该距离元上目标的多普勒谱。进行这一处理的前提条件是式 (3) 中的多普勒频率△ω远小于单位距离元造成的频移2ατ, 这意味着在一次线性调频扫频周期内, △ωt可以认为是一个常量, 每增加一个线性调频周期, 由多普勒频移导致的接收信号相位增加值为△φ=△ωT。因此, 如果能产生一个信号, 它使混频信号式 (3) 在每一线性调频周期增加一个固定相位值△ωT, 且△ω远小于2ατ, 雷达应答器就实现了模拟回波多普勒频移的功能[7]。

2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的硬件系统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主要包括频率检测模块、存储延时模块、接收模块、发射模块、收发开关。频率检测模块为基于FPGA的FFT滑窗频率检测, 存储延时模块为基于FGPA的RAM存储延时, 接收模块主要由带通滤波电路与ADC采样电路组成, 发射模块主要由DAC数/模转换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组成, 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3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的信号处理

频率检测模块与存储延时模块为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的核心。频率检测模块为基于FPGA的1 024点FFT滑窗频率检测, 窗的大小为512点, 其功能类似于频谱监测。由于高频地波雷达一般采用线性调频中断连续波 (FMICW) 波形体制, 其发射期与接收期由开关控制脉冲控制, 且为不同的时间段。因此雷达应答器需要准确地判断雷达信号的到达时刻, 从而将接收信号延时后发射的信号能在雷达接收机的接收期内, 频率检测模块能比较准确地定位雷达发射信号的到达时刻, 同步触发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进行接收, 从而可以准确地计算应答器的发射信号在雷达接收时间段内的延时范围, 效率较高。

系统工作时的时序如图2所示, 工作于接收和发射两个状态, 初始状态为接收。在接收时, 发射控制脉冲TP为低电平, 控制收发开关使天线与接收模块接通而与发射模块断开, 接收模块开始对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和采样。此时从16位ADC采样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进入频率检测模块, 频率检测模块中的RAM1对接收信号进行存储, 频率检测模块中的RAM1为1 536×16 bit, 信号的采样频率为40.96 MHz, RAM1的存储时钟也为40.96 MHz。将采样输出的信号由低地址 (起始地址) 到高地址 (结束地址) 循环存入RAM1, 最多存入1 024+512点的16 bit数据, RAM1存满后存储地址回到起始地址, 新的数据从起始地址开始存入RAM1并覆盖之前存入的数据, 第一次存入1 024个的数据时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fft_trigger, 表示触发1 024点FFT处理, 随后每存入512个数据都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fft_trigger, 表示将前一时刻512个数据与当前时刻新的512个数据组成新的1 024个数据, 触发1 024点FFT处理。FFT输入时钟为327.68 MHz, 进行1 024点FFT时需要1 024×3个FFT时钟周期, 当存储点数达到1 024个时, 开始将数据由低地址到高地址输入FFT模块, 由于FFT模块的处理速度为数据采样速度的8倍, 因此从数据开始进入FFT模块到FFT变换输出全部结果只需要384个采样周期, 也为384个RAM1存储周期。此时只存入了1 024+384个点的数据, 因此1 024点的FFT能在RAM存满前完成, 达到了实时处理的效果, 便于对FFT处理后的信号频谱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进入存储延时模块:如果接收的信号频谱中特定频率 (雷达发射信号频率) 信号的幅度大于门限值, 则进入存储延时模块;如果接收的信号频谱中特定频率信号的幅度小于门限值, 则等待fft_trigger信号并在fft_trigger的上升沿将RAM1中从第512个地址开始将数据送入FFT模块。继续对新的1 024点FFT处理后的信号频谱进行分析, 以决定是否进入存储延时模块, 如此进行512点滑窗直到信号频谱中特定频率信号的幅度大于门限值。此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above_thr, 在above_thr上升沿产生一个脉冲信号r_trigger, 表明接收到了雷达的发射信号, 进入存储延时模块开始存储数据。存储延时模块中的RAM2的写地址递增记为Ain, 当频率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特定频率信号幅度小于门限值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below_thr, 表明结束存储。此时发射控制脉冲TP为高电平, 控制收发开关使天线与发射模块接通而与接收模块断开, 准备发射。

在发射时, 将存储的信号进行一定延时后发射, 利用存储延时模块的RAM2存入和读出接收信号时本身是对信号进行确定时间的延时,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再加入额外的延时, 一个帧周期内的延时相等, 当前帧周期内的延时时间与前一帧周期内的延时相差一个常量从而加入多普勒信息。延时完成后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t_trigger, 表示触发发射并开始从RAM2中读出数据依次发射出去, 信号通过发射模块的DAC模/数转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经天线发射, 发射时, 存储延时模块中的RAM2的读地址递增记为Aout, 当Aout=Ain-512时, TP变为低电平, 控制收发开关使天线与接收模块接通而与发射模块断开, 进入接收状态, 如此循环往复。

4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的程序设计

系统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系统上电后开始初始化, 此时TP为低电平, 系统工作在接收状态, 接收模块开始工作并将ADC采样输出的数据存入频率检测模块中的RAM1, 此时只需检测fft_trigger信号的上升沿:如果没有检测到fft_trigger信号的上升沿则继续等待, 如果检测到fft_trigger信号的上升沿则开始进行FFT变换。对FFT结果进行分析, 如果特定频率信号幅度小于门限值则继续进行1 024点滑窗FFT变换, 如果特定频率信号幅度大于门限值则存储延时模块开始工作, 存储延时模块中的RAM2开始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特定频率信号幅度小于门限值则存储结束进入延时阶段, 此时TP变为高电平准备发射, 延时完成后开始发射, 发射完成后系统重新进入接收状态。

5 实测结果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在现场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很好地模拟目标的距离和运动速度, 进而实现了接收机通道校准和雷达系统设备与算法的检验。现场实验中, 由于雷达应答器的方位角与距离已知, 雷达接收机接收到雷达应答器发射的信号后经信号处理得出应答器模拟目标的测试方位角, 将测试方位角与实际方位角对比即可对雷达接收机通道在该方向进行校准。为了校准接收机的所有测试方向, 需要将雷达应答器在雷达360°的方位上移动。同样应答器模拟的目标距离和速度信息已知, 雷达接收机接收到雷达应答器发射的信号后经信号处理得出应答器模拟目标的测试距离与测试速度, 将其与实际的模拟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对比即可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图4为现场实验得到的二维距离多普勒谱图, 图5为现场实验得到的多普勒谱图。由图4和图5可见, 在第8个距离元 (即20 km) 处出现目标信号, 此信号为雷达应答器所模拟的目标回波信号, 信号的信噪比约为15 d B, 经信号处理后可以得到此模拟目标的方位角、距离和运动速度, 将其与实际设定的方位角、距离和运动速度对比即可对雷达接收机进行通道校准, 也可以进一步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

6 结论

全数字高频雷达应答器采用基于FPGA的全数字处理与控制模式, 不仅可以灵活地模拟目标的距离信息, 还能模拟目标的运动速度, 能很好地检验雷达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与算法的准确性。它与雷达的同步效果很好, 没有引入其他频率时钟源, 能较好地对接收通道进行幅度和相位校准, 并且不需要知道雷达信号的波形参数,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增加了应用的灵活性, 并且将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存储主要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答器发射信号与原信号的相干性, 从而能够对接收机通道的相位进行校准。

参考文献

[1]高火涛, 杨子杰, 吴世才, 等.OSMAR2000相控阵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01, 47 (5) :536-540.

[2]潘超, 文必洋, 周浩.单极子-交叉环天线阵波束形成的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 2013, 28 (1) :07-13.

[3]高火涛, 郑霞, 李杰, 等.HFSWR单极子/交叉环天线阵的自适应抗干扰[J].电子学报, 2003, 31 (10) :1532-1535.

[4]HONG J, PARK S, JEONG S, et al.Adaptation mode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for GSC-based beamforming[J].Electronics Letters, 2013, 49 (17) :1076-1078.

[5]武汉大学.高频地波雷达应答器:中国, CN03235739.7[P].2004-03-10.

[6]王锦华, 石振华.高频地波雷达应答器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4, 12 (12) :1195-1198.

上一篇:教育管理创新的基点下一篇:天然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