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

2024-09-10

高中语文文言文(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 篇1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更是难点。尤其是高中文言文, 更加具有深意和哲理,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 很多教师陷入了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首先, 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在教学中更强调文言文字词的讲解和句子的翻译, 课堂模式基本为教师先为学生讲解重点字词,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总结文章写作技巧这种“标准模式”。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十分单一, 教师讲解、学生重复, 很少出现交流与对话的环节。

其次, 文言文教学应试性较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对一些语法进行过分的强调, 这些缺乏实用性而且繁琐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剧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惧和反感。诚然, 这种方式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对于文言字词的理解力, 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文言文情感培养。除此以外文言文考试试卷中以记忆性的试题为主, 对于阅读的整体感知或者是情感理解的试题基本上没有。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于文言文并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文言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文言文的重要程度。对于高中的学生, 我们已经不能强迫性地要求他们应该学什么而不应该学什么了。他们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文言文, 是因为感觉文言文难学且实用性不大。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之前,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言蔽之, 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且不说这“祖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应包含祖国古代的语言文字, 仅从现代语文的学习来看, 文言文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努力营造出开放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条件灵活安排, 教学的场所并不限于室内, 教师可以偶尔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 鼓励学生调动全部感官, 去观察“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去倾听“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去感悟“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去验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在这样的环境里, 学生通过感同身受的体会, 很容易与古人达到思想的一致性, 培养出开阔的胸怀。

3、选好突破口, 优化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要想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 选好突破口。例如,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 “夫晋, 何厌之有”句, 老师只要扣住“疑问句”的特征, 找出“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提示“厌”是个通假字, 学生结合前后语句内容, 就能很好地翻译这句话了。但学生对“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这句往往不能准确理解, 或理解时出现很大偏差。这时教师要做相应的提示和指导:实词“越、鄙、远、亡、陪、厚、薄”的语境义中有一词多义、有活用的不同、有通 假 ; 虚词“以 、其、焉 、之、也”还有同一个“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句式上有判断句, 还有反诘句。结合工具书, 调动知识积累, 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 学生基本也能自主解决疑难。对于学生很容易理解的词句,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通过合作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文章的讲解, 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眼界, 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消除了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挖掘语言特色, 引领学生自主感悟。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 带有明显的声音美, 从语言特色来看, 有的音韵协调, 有的气势磅礴, 有的整散结合, 有的娟秀优美, 不一而足。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挖掘文言文语言特色, 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包括朗读的节奏、语速, 语调、语气、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要表达的内容, 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理解。

5、借助多媒体技术, 开展课堂辅助教学。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 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证明, 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和直观人物肖像都有极大的帮助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而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的关系,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 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比如当我们讲到耳濡目染的文言名篇《鸿门宴》的时候, 利用学生对这个著名历史典故兴趣点, 我们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楚汉之争这段历史的电视视频, 或展示“霸王别姬”图画, 更形象、更清晰地将那段峥嵘历史呈现在课堂之上,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更加有益于学生掌握这篇文章。综

高中语文文言文 篇2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2分)

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俟其欣悦( )C.媵人持汤沃灌( )D.腰白玉之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举不若人也。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B.食之不能尽其材C.蝉则千转不穷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小题5: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2分)

小题6: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参考答案:

小题1:略

参考答案:

小题2:那些知足常乐的人,不会知道嘴上和身体上的.享受不如别人的。

小题3:D

小题4: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②成年从师的艰难 ③求学生活之苦

小题5:提示,围绕“勤奋、诚心、持之以恒,勇于战胜困难”谈即可 示例: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业水平的测试,说得简单点,就是学生具有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那么,这种水平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么才能具有呢,那就要求我们能做到短时高效。而高效最为重点的就是课堂的高效。

要高效的课堂,语文教学也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方法,而我们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方面最应该跟上课堂高效的就是文言文的教学了。高考文言文的分数是19分,但是翻译句子就高达10分,所以我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难度越来越大,而得分越来越难。布卢姆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学习分为三种,分别为零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三种,那么到底该怎样去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意义的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我们语文组在文言文教学方面采用的新方法。

首先,学习文言文也要像学习现代文一样,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文言文毕竟和现代文不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预习卷,标注清楚学生不好把握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课下独立解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课堂上就节省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时间。当然,个别篇幅较难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选择较难的部分进行示范性阅读,以保证能准确地断句。但无论如何,文言文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文言文学习的前提是能读明白。而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次,教师不要忽视的就是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我们在开始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度地要求学生“不求甚解”“观其大略”,在轻松的读书氛围中,品味文言文文质兼美的特点,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形成和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文章不是很难,让学生读完以后自己先概括一下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概括出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有学习文言文的那种压力了。

再次,教师不能再逐句讲解、分析文言文。而是要教师课下精心准备,为学生出一张学案卷。学案卷上要标注出重点的词、句子。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加以讨论完成。但是,如果知识点特别难的情况,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加以点拨。

在讲解的时候,老师也要注意方法,特别难的,教师要变换不同的方法。比如“见”的理解,它一共有五个含义,有两个比较难理解,比如“表被动”和“表自己”两个含义,我们在讲解第一个含义的时候,可以多举几个事例,如“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再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几个例子来理解被动。而理解“我”的含义时候可以举现在仍然使用这个词条的例子,如“见谅”,再举课文中的例子,“府吏见丁宁”来理解这个含义。

最后,文言文学习还是要把握住文言句子的准确含义的。比如2011年的辽宁高考卷,文言文翻译句子就高达10分,这样大的分数我们同学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10分得到呢,这就要我们平日的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文言句子。而我们课本上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翻译最好的介质。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好文言句子的含义,我们还是要引入预习卷和学案卷。在学习文言文之时,教师要把比较简单的文言文句子放在预习卷上,要求学生课下参照课下注释或者和同学讨论来自己完成。

而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句子或者是特殊句式,教师要出一张学案卷。在课上,教师可以用大屏幕出示这些句子,然后让学生先来翻译,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翻译中找到他们错误的症结所在,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来点拨指导学生,最后再让学生来翻译句子。

教师要格外注意特殊句式和特别重点的词语的句子。比如,在《荆轲刺秦王》时学到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那就要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的被动句的例子和定语后置句的例子。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学生就很难把握,这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学生会翻译成“太子和宾客以及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去送他。”我会让学生联系故事情节,这是刺杀行动,如果人尽皆知,那还是刺杀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地琢磨翻译的方法。

除此之外,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也要记忆。那么文言文实虚词怎么记才能更快呢?我们可以使用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完成。

当然,学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文言文,所以在课后作业或者是学案上可以进行迁移训练,教师可以找一些和课内学习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外文言文,然后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训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文言文,也能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知识点都是出自于我们课本所学。或者找一些和课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来学习,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荆轲刺秦王》后,再给学生一些关于豫让、要离等历史著名刺客的语段,学生也会很乐于学习。

以上的几种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就是教师要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设计好课前预案、课上学案、课后作业。这三个学案要能囊括课文的所有内容,这样课堂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很大,教师可以分任务来完成,同一年级教研组的教师要通力合作,每个人负责一课,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文言文学习好比是在煲汤,必须是“文火慢炖”,我们要对文言文学习多下功夫,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这样,我们才能把文言文学通、学好,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必须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篇4

一、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有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才会学有所获, 若学生只是应付教师或者考试而被动接触文言文, 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 思维不活跃, 受益不大。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文言文,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成, 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理联系起来。课前, 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成语典故讲给学生听, 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再布置朗读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 使学生在预习中产生兴趣, 从而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教师讲解, 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例如, 在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前, 教师可以先讲讲“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来源,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顺利导入新课。

二、根据文体特点, 合理进行字面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习惯不同,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字词句是组成文言文的重要单位, 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 首先必须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 即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文体特点, 注重字面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字面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 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 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 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弄透字面障碍的时候, 也应该有个尺度, 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为教学最重, 甚至全部重要内容, 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学观, 肯定是不大好的, 因为学习文言文, 懂得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 不只是知道几个字句的现代汉语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 教师在学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 应科学地、有侧重地切入对主题思想的解读, 只要轻重合理, 一定能各得其所。

三、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是新课标的要求。但古诗文由于语言上的艰深, 年代久远, 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 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需要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1) 挖掘语言特色, 引领学生自主感悟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 带有明显的声音美, 从语言特色来看, 有的音韵协调, 有的整散结合, 有的气势磅礴, 有的娟秀优美, 不一而足。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挖掘文言文语言特色, 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 把文言文的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2) 感悟美的情感, 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一些文言文之所以能千古流传, 是因为它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 所以今天读来仍然能产生共鸣。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 引导学生感悟美。范仲淹岳阳楼作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出师作表, 表“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杜甫写就《春望》, 抒“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这些情感之美, 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灵上的震颤。

(3) 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任何知识都重要。爱因斯坦说:“陀斯托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他的话, 强调任何人都需要审美想象。学习文言文必须发挥我们的想象, 才能够领会它。因为文言文言简意赅, 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要靠读者去领会。因此, 我们要通过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作品, 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经验、丰富情感, 以发展审美想象力。

(4)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现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 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 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启迪他们的思想, 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 篇5

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在诵读、理解、背诵中,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4、提倡诵读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语言而写成的作品,属古汉语体系,这类文章跟现代文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上的差异。因此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在语言上。

5、学会使用教材

首先,用好“提示”。 “提示”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它可以找到理解课文、把握重点的途径。明确了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其次,抓住注释。为了能扎实地掌握文言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要对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圈划加点,用不同的符号标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词和特殊句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

第三,练习检测。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练习主要从词语、点读、翻译三个方面来安排了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辨析、阅读理解、文言点读、特殊句式的翻译等习题,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落实。在练习时, 要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这样就避免了只读不练的不足,使文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法例谈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一、要对文言文的词语进行大量的积累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说,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一门另外的语言。词语是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单位,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积累大量的词汇,就像中国人学汉语,背单词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必须积累大量的词语。当然,我们没必要像学英语机械地背诵单词那样去背诵文言词语,但我们要学会善于归纳,可用书写的方式把它记下来。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数量众多,语义千变万化,往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实词的最基本的语义,因为很多语境义都是从基本义引申而来的。比如“刃”这个词语,他的基本义是刀锋、刀口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由它引申而来的,意为用刀杀的意思。另外,还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词语的意思已经改变了,所以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很容易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它。比如“牺牲”,今天的意思是为了正义而死去,而在古代它的意思完全不同,是用来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二、必须对文言文的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作为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虽然文言文的词法和句法知识跟现代汉语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便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比如,在教授韩愈的《师说》时,可以将词法、句法知识概括如下:

1.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2)生乎吾前“乎”通“于”

(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3)则耻师焉同上

(4)不耻相师同上

(5)孔子师郯子同(1)

经过老师一归纳概括,学生对所要学的课文就会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因此,在词法句法知识上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归纳。

三、必须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一定的了解

比如我们在学习先秦散文时必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因为先秦诸子散文很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在很多文言文中都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比如在姓名称谓上,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再比如在官职衙署设置上,各个朝代又都不一样,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还包括天文历法、宗教礼仪、刑法制度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以上所述是从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知识体例来看的,如果从学习方式方法来看,我觉得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以一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学生的朗读背诵。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集中精力地大声朗读,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而且也有助于对课文进行再次理解,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大脑自动地跟着思考。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授课文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地朗读,甚至强行背诵下来。然后本人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把握很快。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学习文言文积累的重要性,平时课堂上做好笔记就是一种积累。每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刚开始学习荀子的《劝学》时,我们对于文章中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子,似乎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其中的“神明”“圣心”两个词语不好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其中的“神明”,是指很高的精神境界。而“圣心”则指圣人的思想之意。在这里学生就应该做好笔记了。

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篇7

一、体悟诵读, 不求甚解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 它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 对诵读多加指导, 让学生读的得法。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涵咏诵读以起到熏陶教化的作用, 教师也正是通过创设这种情境, 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冲动。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一边读, 一边听, 自然就会沉浸其中, 乐在其中, 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理解了这种情感, 文学作品熏陶教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于有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比较深刻的哲理,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 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 首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不必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的分析, 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 不求甚解”。对于文言文, 我始终认为是属于工具性方面的东西, 学生完全可以在逐步深入、细读精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些语言方面的问题。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文言文的陶冶功能, 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二、落实重点, 忌逐字逐句串讲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语言文字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 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古代文化常识, 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 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 达到触类旁通。事实上, 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如果注释充分, 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 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 但日积月累, 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 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 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读懂。

三、加强文言翻译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 每一句每一词都要读懂。但是, 学生往往弄不懂句中个别词的意思, 怎么办?加强文言翻译训练, 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文言翻译是一项综合练习, 涉及断句、句式、语气、词类活用和虚词用法等各个方面, 在文言翻译训练中, 学生加深了对词语、语气的理解, 也积累了各项文言知识, 提高了文言语感, 所以, 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很有必要。文言翻译要字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 尊重原文句子的结构, 特殊句式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转换。教师示范的时候, 要实实在在, 可以把句子写在黑板上, 逐字翻译, 要多举例, 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 让学生练习, 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各自翻译一个句子, 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翻译所有句子, 之后, 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这样的教学方法要经常运用。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手里大都有文言译文, 为了避免学生依赖工具书, 这样的翻译练习, 材料要选自课外, 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另外,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辅导书的情况下把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都翻译出来, 然后与辅导书上的译文对照, 进行订正。像这样, 加强翻译练习, 一定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与课内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句进行比照, 深化文言特殊句式教学

课本的现代文中有一些因表达需要而出现的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同的句子。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援引这些例句来和文言特殊句式进行比照。讲谓语前置时, 我除了从流行歌曲中找歌词, 也从《我与地坛》等文章中找了些类似用法的句子来对照。史铁生《我与地坛》开头有一段描写:“四百多年里,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段话作者有意采用了主谓倒装语序, 来突出地坛的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 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和荒芜衰败。这样再让学生理解上文言文中的谓语前置, 就会容易得多。又如“渺渺兮予怀”突出强调“我心绪渺远、想得很多”,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突出强调“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这种比较教学方法, 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陌生感、冷漠感和惧怕心理, 调动其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 高中文言文教学急需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思想来拓展文言文教学内容,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来努力实现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新课程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改变目前高中课改的困难局面, 努力开创语文新课程改革辉煌美好的明天。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一件苦事, 也是件难事。言其苦, 是说要得到预期的结果, 需要花很大的气力;言其难, 是说有时花了很大的气力, 也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把“钥匙”交给学生, 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诠解文言文语词的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教学的必然趋势。

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篇8

一、让学生认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 我们已经不能强迫性的要求他们应该学什么而不应该学什么了。他们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文言文, 是因为感觉文言文难学且实用性不大。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之前,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言蔽之, 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且不说这一“祖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应包含祖国古代的语言文字, 仅从现代语文的学习来看, 文言文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 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方能以学为乐, 欲罢不能。因此, 教师要想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 选好突破口, 优化课堂教学, 在“活”“新”上下功夫。如教《勾践灭吴》这篇课文时, 可以适当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 以及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传说, 引发学生思古的情怀, 这既丰富了课文内容,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清朝的“文字狱”及八股取士制度, 使学生理解当时官府对人才的压抑和迫害, 对正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文章的讲解, 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眼界, 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消除了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不同的文言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不要固守一种教法, 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 对于那些字词比较难、思想较为深邃的文章, 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去教学。因为对较难的文章, 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 效果不会很好, 时间也占用太久, 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而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文章, 教师可以放开束缚, 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 解决课文的难题。再比如, 在每一课学习之前, 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制定文言文学习计划的习惯, 做到有的放矢;在文言文诵读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 各显其能, 通过朗读、默读、抄写、比较等途径达到诵读要求。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 更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

四、重视熟读、背诵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 很少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 结果在课堂上教师讲到什么地方学生都不知道, 教师的讲解、分析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习古典文学的传统方法即背诵和熟读。背诵古典文学, 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 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而且对于开拓思路、丰富词汇、熟悉文言文语法、掌握篇章结构、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 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文言文诵读方法是科学的, 它利于知识的积累, 利于学生明白事理, 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从而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熟读、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 而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若能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和背诵若干首诗和文言佳作, 真正从中吸取养料, 那么, 在读文言文时, 学生就会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正如古代诗人杜甫所说:“读破万卷书, 下笔如有神。”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的正是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突出学生主体

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应该是学生,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第一,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别帮忙解决;第二, 要提倡学生大胆质疑, 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问题, 记下来与教师一起分享;第三, 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 开设各种文言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四, 可以鼓励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尝试着写文言小片段和古体诗歌, 这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文言文句式和遣词造句的奥妙。总之, 我们应该明确:学习的主人永远是学生。

六、对比阅读, 深化理解

文言文教学, 若只注重翻译, 难免会枯燥无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可从对比阅读、广泛联想、深化理解方面入手。例如, 高二册的文言文《过秦论》《阿房宫赋》都是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 但两文的写法和所运用的材料是不同的, 前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 重在通过对比秦、六国和陈涉三方面力量的悬殊来揭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后者则是运用铺陈的手法, 采用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 从秦爱纷奢、大兴土木的角度来揭示秦亡的原因:“灭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深刻领悟同一题材的文章可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写法来揭示主题。从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上, 还可把它与《谏太宗十思疏》联系起来, 进一步明确国君修身养德、施行仁政对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这样就可做到三篇文章内容上的融会贯通, 既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归纳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深度, 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感受, 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读史可以知兴替”,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 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 激活文言文教学, 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泉, 宋毅.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文学教育 (下) , 2009. (05) .

[2].赵家学.文言文教学浅探[J].才智, 2009. (09) .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篇9

教材是教育的物质载体, 主要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辅助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依旧枯燥沉闷, 文言文教学依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 努力探索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从而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丰富文学素养,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 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 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文言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鉴赏性,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如利用精彩的导语、现行的教学手段等使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带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 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认识, 让学生明确文言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材施教, 绝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 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在文言文学习的初期, 如果有教师的引领, 学生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因此, 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把文言文中的句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 不仅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文言名篇的博大精深, 也让他们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古典文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能充分发挥文言文的陶冶功能, 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总之, 教师要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改变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局面,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香饽饽”,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转变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而文言文教学的无序低效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将自身从讲台上解放出来, 尽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 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寻找解决的办法, 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情感, 把学生引入文言文的意境中去, 让学生充分想象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渲染等。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时, 要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 让他们亲近文本、感悟明理, 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学生对古文知识的复习运用, 这样既可应对千变万化的高考, 又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四、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讲之功有限, 习之功无已。”如今我们早已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 这对文言文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 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 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以形成具有文言语感, 教师可采用熟读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场景,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诵读, 更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在思考中诵读, 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材料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和概括, 以使文章读起来有朗朗上口、一气呵成的感觉。积极的文言文阅读过程应该是对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 它能向学生传递一种有关人性的价值观念, 能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 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诵, 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 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 学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选定学习目标, 自主阅读文言文, 并通过写作等自选方式及时评价学习结果, 形成自己的判断。适宜而丰富的阅读能提升学生对民族语言的认同感, 能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阅读习惯, 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其目的是“使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深入挖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了解, 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进而保证文言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努力, 大胆实践, 继承古人诵读的优良传统, 在教学中视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 勇于突破传统, 并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会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常常会涉及文言文, 文言文是汉民族母语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部分, 文言文教学也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 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 讲究方法, 要教好文言文。本文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孙颖玉.高中文言文教学教法初探[J].教海探航, 2010 (07) .

[2].凌青.别样的文言教学课堂——以文言课本剧促有效教学[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08) .

[3].徐九年.语文要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07.7.

[4] .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 2012 (35) .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导入语例析 篇10

1 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文言文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很多词语表达方式和现在差异很大,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枯燥无味。如果能巧用和文章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章时,考虑到此文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体会到庄子那种“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以及“无为”的思想,于是就设计了以下导语: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听完故事后,相信同学们对庄子的打破生死、打破物我的界限有所了解了,下面再通过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了解他“一切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无为”的思想。

2 音乐熏陶,引人入胜

法国作曲家福莱说:“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乐中的诗。”的确,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愉悦人的身心。在开新课前,可以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从而调动其情趣,达到预设的效果。

如在教学《项羽之死》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播放了《霸王别姬》这首歌曲。听完歌,问学生,这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大家是否从这歌声里感受到了一位魅力四射的英雄人物,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他破釜沉舟,勇冠三军;他面对红颜,信誓旦旦。那么在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演绎自己怎样的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欣赏项羽兵败垓下那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

3 设置情境,引人动情

在教学文言文抒情散文时,如果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感情亢奋状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急着去欣赏这篇文章。

在教学《陈情表》时,可以这样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拜读李密的《陈情表》,从中聆听他对祖母那悱恻动人的孝心故事,体会他“吾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感人诗句。

4 诗词引用,激发争鸣

古诗词是古人对人对事对物抒发感慨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抒情性、哲理性。用古诗词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激发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列出这首诗,让同学们对文中的主人公项羽有新的了解。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众多人的心目中,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西楚霸王有着不可抵御的人格魅力,可是他终究还是败在刘邦手下,是什么让这位英雄人物不能笑到人生的最后呢?李清照对他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下面让我们听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的,在了解之前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鸿门宴》。

5 联系作者,自然引入

教师在讲解那些比较出名的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先从介绍作者开始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做,由作者到作品,引入自然。

例如在教学《过秦论》时是这样引入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自小就饱读诗书,少时就因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十二岁就被汉文帝招为博士,二十三岁遭群臣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当上了梁怀王太傅,一次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他自认为太傅没有尽到职责,深深自责,经常哭泣,33岁终因忧伤而死。毛泽东有这样的诗句: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这是对他一生的评价。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西汉大儒贾谊,它的文采又有多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因气势充沛而传颂不朽的佳作《过秦论》,感受他的文风,他的才气。

总之,巧妙恰当的导入语可以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更具有艺术性,能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这对于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能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6 结语

针对高中生文言文底子薄弱,兴趣不浓的情况,该文设计了上述五类导入语。在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每次教学文言文都会用不同的导入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使他们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浓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希望这些对同行也有所帮助。

摘要:一是巧用故事,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庄子的《通遥游》时,该课题研究者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二是音乐熏陶,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项羽之死》这篇文言文时,给学生播放了《霸王别姬》这首歌曲。三是设置情境,引人动情。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设置了一段引人动情的话。四是诗词引用,激发争鸣。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列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引发学生的思考。五是联系作者,自然引入。例如在教学《过秦论》时,引入作者贾谊的不平凡人生经历。

关键词:兴趣,故事,音乐,诗词,情境,作者

参考文献

[1]孙华.课前导入语在教学中的作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

[2]钟进海.不可轻视的课堂导入语[J].科技信息,2009(26).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123-01

0

在文化传承方面,文言文是中国古代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媒介。对本课题进行研究,能够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研究方法

文言文作为考察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的重要内容,在江苏语文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考语文总分是150分,其中有关文言文的考察内容大约占到18分到24分;考察形式包括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古文名句名篇默写,在此三种常规形式之外,还会有古文对仗选择、用语是否得体的考察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古文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高考中,首先在分值上文言文就占有相当的比重。

在考试难度上,文言文阅读难度最大,其中包括:古文中单个字词的释义,有时会涉及到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翻译;全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与掌握;文章主旨的提取。其次是古诗词鉴赏,包括:诗人的写作风格理解、写作手法运用、诗人的情感抒发、诗词的主旨大意以及个别诗句的分析鉴赏等。最简单的层次考察是古文名句名篇默写,包括课内古文与课外古文,相比较而言,课内的古文背诵相对简单,课外的古文背诵由于其范围很广,需要学生进行大范围的背诵,因而难度稍微有所增加。

不论是从文言文在语文高考中的分值比重还是从文言文在高考中的考试难度上,学好、教好文言文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册都有涉及。在语文必修课本中,有关文言文的内容一般是两个专题左右,包括古文与诗词的欣赏与理解。在选修课本中有《唐诗宋词》选读共上、下两册、《史记》选读等,共15个专题左右。文言文教学内容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番。

二、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然而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往往片面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新的一篇文言文时,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疯狂的记笔记,看起来课堂效果不错,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有关文言文的知识很少。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记笔记,至于笔记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并不关心。又或者,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会为了赶进度而拒绝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对于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还是停留在老一辈的传授方法上即“满堂灌”,这样的后果就是老师讲的很有激情,学生听的云里雾里。并且,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教师并没有通过一些小故事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直接进入到新课讲授当中,在上课时,与学生互动很少,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认识不够,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文言文而没有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因而学习起来特别没劲,提不起兴趣。也有学生反映,自己很想学好文言文,但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因而总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习的热情也就一点点减少。

三、应对策略

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舞台而不仅仅是老师的。例如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可以對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个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在上课时,要求每组派代表将全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展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与总结,并且查漏补缺。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习事半功倍,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现代科技十分发达,作为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教师可以借助音频、视频、ppt等媒介的帮助。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可以邀请同学进行分角色扮演,重现古文中描述的场景,将课本上的文字变成眼前的实际情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教好文言文不仅要靠教师的努力,更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最终受益的人是他们自己。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自己适应现代社会的多重要求;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激起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文言文学习心得报告会等形式展开,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爱上文言文。在学习方法的教导上,要注意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论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新策略 篇12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

因为文言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并且文言字词句的用法和现代白话文相比有很大不同, 所以现代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到非常吃力、枯燥无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会遇到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 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缺少可以“养眼”的文言文成绩的激励, 一些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错误的学习方法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厌学心理。在学习文言文时, 学生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或者会采用费时地把课堂上老师的翻译抄在书本上的方法, 久而久之感到学习文言文煎熬“难产”、枯燥无味, 效果不佳, 最终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在没有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时, 要提高语文成绩, 无异于纸上谈兵。

3.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某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层面, 常常是逐词逐句地解释、翻译。尤其是一些特别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比如: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等, 更是一股脑儿地全部教给学生。这种操之过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只会引起学生学习方面的“消化不良”、“急性腹泻”。很可能一篇文言文讲完了, 学生还没有完全自主地读过这篇文章, 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加强精品文言文阅读。高中语文课程中节选的古代文言文数量很多, 其中不乏精品, 值得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精讲几篇美文范文, 让学生在慢慢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 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 逐步掌握各种文言文知识。学生通过慢慢学习, 领悟到精华, 体会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魅力, 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比如教学《归园田居》这篇文言文时, 学生刚开始阅读时, 可能被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那种欣喜之情所感染, 认为他内心是高兴的, 因为他说:“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但是在深入理解整篇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时, 学生明显感觉到诗人在看似潇洒的背后蕴含着深深的忧愁、无奈。他说:“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这些无奈之语, 又让我们感到一丝沉重。通过认真对比诗人内心的喜悦、愤懑, 我们明白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丝毫不关心时事的隐士, 他还是想对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但事与愿违。这样, 学生慢慢领悟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领悟到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2.加强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有效提问, 适时展开互动式教学。比如:在教学《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 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范增口中吐出的“竖子”到底指的是谁? 学生立即就会看到课文下面的注释, 了解到指的是项羽, 但后面又为什么改口称“项王”呢, 难道真的是指项羽吗? 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就会慢慢领悟到范增的改口, 是因为毕竟作为一名臣子, 必须顾及项羽的颜面。他的“竖子, 不足与谋”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项羽优柔寡断性格的愤怒, 又鲜明地表达了这一人物的特性, 使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感受到了文言文用语的巧妙之处。

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知识的方法, 因为其是进入文言文殿堂的金钥匙。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来说, 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 尤其需要不断积累实词, 实词最鲜明的特点是一词多义。因此, 从教师教学角度而言, 教给学生总结一词多义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得既多又牢固, 且学得有趣味, 不枯燥, 比如教学生用“关联法”学习“朝”字。“朝”字原本的意思是“早晨”, 但在我国封建社会臣子早晨必须拜见君王, 于是就有了“朝拜”之意, 而拜见君王的地方也可称为“朝堂”, 而朝堂又是封建王朝权力与国家的象征, 就产生了“朝代”之意。同时大臣拜见君王必须面向君王, 就又出现了“朝向”之意。一个简单的“朝”字, 如此一分析联系, 妙趣横生、词义也丰富许多, 学生也更愿意接受。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好文言文非常重要。此外,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悟性, 慢慢爱上文言文。

4.加强比较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近年来, 比较阅读已成为当前考试命题的主要趋势, 在试题中占着较大比重。通过比较阅读, 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文言文比较训练, 通过比较训练,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进而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如教学《登高》时, 可将其与《登池上楼》对比。截取教学片断如下:师:大家都知道, 《登高》是杜甫作者写的, 而《登池上楼》是由谢灵运而作, 两位采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示两幅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 细细品味两篇文言文, 从中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 我们一起看看这两篇文章。从主题、情节及语言上大家能发现什么呢? 大家能不能深入探究呢? 比如:从两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研究其成因呢? 或者是为什么两人都选择这种形式表达呢? 当然, 在进行比较训练时, 在文言字字落实的基础上, 可合理选择比较阅读方法对重点内容加以记忆, 使学生在面临相似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如。

三、结语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策略, 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人格和语文素质培养方面, 更体现在语言价值方面, 但文言文阅读已经成为困扰高中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鉴于此, 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谢印连.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35) :79-80.

[2]孙利龙.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3) :124-125.

上一篇:四川甘孜州下一篇:IT外包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