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上市公司

2024-11-01

西藏上市公司(共11篇)

西藏上市公司 篇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青藏铁路的开通, 给西藏的上市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西藏的资本市场将步入高速发展期。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上市公司历年来股利分配的梳理与研究, 为规范股利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分析公司年度报表的方法, 以股利分配情况为依据,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 深入分析目前西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所有的数据分析均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数据截止期为2006年12月31日。

一、国内外股利政策研究分析

(一) 相关的研究概况。

对于投资者而言, 资本收益和股利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两个主要途径。随着西方股市的逐渐完善, 发达国家的股价由原来的频繁变动趋于平稳, 投资者的眼光也从关注股价的增长转移到股利上来。西方理论界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因此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股利政策理论。1961年, 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财务学家Miller率先提出了股利无关论, 即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 (简称MM定理) 。支持这个理论成立的假设非常严格, 包括完善的竞争假设、信息完备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假设、理性投资者假设。虽然这些假设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但由于该理论在严格的假设下是正确的, 所以它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成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在现实中, MM定理的基本假设不可能存在, 所以在60年代以后, 研究者围绕并渐渐放宽MM定理的假设, 得出了一系列更加完善的股利政策理论, 如信号假说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

(二) 发达国家股利政策现状和差异根源分析。

股利的支付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回购,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从全球视角考察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 可以发现, 派现一直是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股利政策随各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别, 典型的有:

1.美国的股利政策。美国绝大多数公司实行的是高支付率的稳定股利政策。据纽约证券市场资料显示, 美国的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左右, 美国股利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分散化的股权结构。1863年美国《国家银行法》以及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混业经营进行了严格限制, 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禁止机构集中持股, 要求共同基金必须分散持股。这使得尽管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但其在投资目的和投资行为上却与个人投资者比较相似, 对红利和股价十分敏感。而美国公司为了保持股价稳定, 不得不实行稳定的股利政策, 支付较高的股利, 否则股票表现不理想的话, 股东往往会“用脚投票”, 这将导致公司被收购接管。

2.日本的股利政策。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资料显示, 日本一直执行低支付率的稳定股利政策, 股利支付率一般在35%以下。日本股利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公司的法人持股比例很大, 并且法人往往交叉持股, 这就使得日本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稳定。个人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股息和股票差价, 使得投资收益最大化, 所以投资行为往往趋于短期化。而在日本的法人交叉持股情况下, 法人的投资目的主要是在生产经营上与被持股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对股利的要求不高。另外, 日本公司一般把追求公司长期发展放在第一位, 产品开发、市场份额受到极大重视, 股东投资回报则放在次要地位。这样, 在利润分配上就表现为公司普遍重积累、轻分配。

(三)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按时间发展顺序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考察, 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 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强, 不分配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很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具备派现能力却不给投资者分红, 因为直接利用留存收益的资金相比向银行借款要方便得多。 (2) 在股利分配形式中股票股利占有重要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出于维护公司控制权和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稳定增长的考虑, 主要采用现金股利而很少采用股票股利形式。而在我国, 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使公司没有必要担心企业控制权问题, 其高度关注的是实现股本扩张, 以便为将来的再筹资创造有利条件。 (3)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的短期行为严重,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 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上缺乏长远打算,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目标和决策行为的深层次体制性因素造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与西方国家相比运行还不规范、不成熟。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盈利能力都还有待改善。

二、西藏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一)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

西藏的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共八家, 这八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虽然各有差异, 但是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是由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是西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不规范的体现。西藏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

说明:1.表中“——”表示当年尚未上市, “未”表示当年未分配股利, “派”表示派送现金股利, “送”表示送红股, “转”表示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派、送、转均以每10股为基数;3.数据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整理得出。

从表1中可以发现,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比较随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分配现象严重。其一, 为了均衡公司股利水平, 维持公司的良好形象, 西方上市公司一般都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然而, 西藏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形式上都是频繁多变, 缺乏连续性。其二, 不分配现象严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 从1997年至2005年, 五洲明珠从未进行过股利分配, 而西藏旅游也只在1997年进行一次分配, 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分配。从2002年开始, 西藏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越来越严重, 2004年和2005年竟没有一家公司进行股利分配。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维持公司形象、维护股票价格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制定股利政策或是制定了但执行比较随意, 不太重视对股东的回报。而且多次出现较大比例的送股和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行为, 有盲目迎合市场炒作需要之嫌, 从众行为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强, 投机气氛较浓的特点。

2.派现具有阶段性, 股利分配受政策影响明显。西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情况呈现出阶段性。在2000年以前, 西藏上市公司很少进行现金股利的分配。有能力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都把利润用于来年其他项目发展或弥补资金缺口。如西藏发展, 1997年实现净利润1871.51万元, 年末未分配利润为1497.21万元, 但因公司处于发展期, 基建工程量大, 项目募集资金缺口达4, 000多万, 故未进行利润分配。类似情况还有西藏药业、西藏矿业等。2000年底, 证监会将分红派现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 于是各家上市公司纷纷进行派现。2000年, 进行派现的公司达6家, 西藏旅游因为当年盈利很少, 所以没有进行分配, 而五洲明珠则是因为亏损, 也没有进行分配。2001年进行派现的有4家。2001年之后, 数量又下降了, 只有西藏发展和西藏天路进行了派现。

3.存在超能力派现的情况。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每股派现大于每股收益, 表示当年利润不足以支付股利, 需动用历年的结余资金发放现金股利。二是派发的现金股利超出公司现金流量。在西藏六家曾派现的企业中, 共有18个派现数据, 但是分析这些公司派现年度的现金流量表, 其中有8个现金流量表数据为负。西藏发展进行过派现的两年中现金流量表数据均为负值。而西藏天路2003年的现金分红比率超过80%, 派发的现金股利超出公司现金流量, 2006年又在现金流量为负值的情况下派现。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的情况下还派现或者派现金额大大超过公司当期的现金流量, 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做法, 这可能导致企业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不足, 企业可能会陷入财务困境。

4.现金股利成为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 但每股现金股利偏低。从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情况可以看出, 现金股利分配的次数为18次, 股票股利分配的次数为10次, 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是现金股利。但现金股利分配的数额偏低, 分配中最大值为每10股派2.10元, 最小值仅为每10股派0.10元, 大多数派现是“蜻蜓点水”式, 对股东的回报较低。而股票股利的分配却相反, 在全部的10次股票股利的分配中, 每10股送转4股以上的就占到7次。相比之下, 股票股利分配显得比较大方, 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炒作的需要。

(二) 西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不规范原因剖析。

通过对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了解和对公司年度报表的解读, 可以得出西藏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除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之外, 还有制度和政策上的原因。

1.西藏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 经营现金流量不充裕。

西藏的八家上市公司, 没有一家的业绩保持多年持续增长。在西藏, 真正能保持持续盈利的公司应该是具有区域垄断优势的企业,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西藏发展。而其他的公司要么是走多元化战略路线, 要么是没有充分利用西藏的资源, 因此投资失误多、企业盈利能力差。而目前西藏的资本市场不发达, 筹资渠道单一, 西藏企业资本的形成长期依赖于信贷和资本盈余的逐步积累, 资产负债率偏高, 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则倾向于将留存收益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避免财务结构的进一步恶化。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备。

由于西藏上市公司起步晚, 公司治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眼光还只停留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上, 侧重于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 较多地注重对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约。但科学的决策认为:公司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决策是由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内部监控机制和一系列通过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来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两者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的。

3.上市公司管理层不重视流通股股东利益和公司的市场形象。

股东对公司投资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稳定的回报。现金股利分配是回报股东、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方式, 因此现金股利分配应从股东利益出发,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信号传递理论认为, 由于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因此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向投资者传递有充足的收益为投资项目融资并能为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信息, 有利于公司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维持股价的稳定, 并为以后的再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西藏上市公司在分配股利时, 大都没有将股东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股利分配政策经常变化且不连续, 随意性很大。这些反映了西藏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4.融资渠道不畅通、市场监管手段落后也导致管理层对股利分配不重视。

西藏企业资本的形成长期依赖于信贷, 还本付息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业绩不好的时候, 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好, 银行不愿意发放长期贷款, 企业借款筹资出现了困难。根据上市公司2006年度报告显示, 八家上市公司总体的短期资产负债率达到46.82%, 而长期资产负债率仅为9.10%, 融资结构极不合理, 财务风险非常高。于是, 融资渠道就集中于利用内部留存收益上了, 而内部融资成本低、使用方便, 利润留存自然就成了公司融资的首选。

另外,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监管的观念和手段还比较落后, 对上市公司和公司管理层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 在规范公司股利政策方面无法做到有规可循, 这也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股利分配的不重视。

三、改进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建议

股利分配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政策之一, 既关系到股东利益和福利水平, 又关系到公司的筹资决策、股票价格、市场形象、未来发展各个方面, 因此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目前西藏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不够重视, 股利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因此对于科学地制定股利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十分必要。

(一) 利用股权分置改革促进西藏上市公司的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 是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暂不流通问题而进行的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的单方承诺, 减轻二级市场股份流通的压力, 稳定公司股价, 改善公司治理, 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西藏上市公司在2006年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西藏的上市公司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过去的非流通股东的价值, 现在并不取决于每股净利润, 而是取决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 若公司的成长性好、业绩好、分红能力高, 股票价格可能远远高于净资产。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有积极性去搞好上市公司, 提高其业绩, 并通过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来稳定公司的股价、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

(二) 对公司内在竞争力的培养。

要执行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 就要先加强西藏上市公司自身的实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 提高赢利能力, 形成科学的公司发展战略。从公司报表中可以看出, 西藏发展和西藏天路是发展势头强劲的公司, 它们之所以能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就是公司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公司利用西藏的资源, 充分发挥其相对垄断的产品和经营优势, 立足西藏市场的占有率, 有计划地拓展区外的市场, 走的是一条稳中求发展的路径。其实每个公司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 认真思考公司的发展战略, 努力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减少投资失误。

(三) 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强化上市公司产权约束的前提, 西藏上市公司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提高盈利能力, 股东投资回报的提高才有保证。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西藏上市公司狭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具备, 但现代意义上的治理机制缺少, 尤其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方面。今后西藏上市公司要更注重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实现公司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决策。

(四) 政府需加快发展西藏的资本市场、拓宽西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引导上市公司利用高原独特的资源和垄断优势, 在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业上有所作为。二是应该创造条件, 鼓励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 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西藏企业形象、打造西藏品牌, 提高西藏对外开放的水平, 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到西藏来拓展发展空间。

总之, 制约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因素比较多, 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既要考虑法律制度的限制, 又要考虑公司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 还要考虑股东的意见和要求等问题。因此, 股利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但是,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 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和公司经营的持续发展。对此, 西藏上市公司应该提高对股利政策的重视程度, 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股利政策的因素, 统筹考虑, 选择符合公司需要的合理的股利政策, 以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均衡。

摘要:股利分配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政策之一, 既关系到股东利益和福利水平, 又关系到公司的筹资决策、股票价格等各个方面, 因而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充分关注。合理的股利政策是优化资本结构、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西藏上市公司历年来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分析, 提出了优化股利政策的建议, 以促进西藏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

[2].何小连, 蒋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行业影响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刘英男, 祝捷.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效应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 5

[4].敖天平.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析[J].经济师, 2004, 6

[5].陈浪南等.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2, 10

西藏上市公司 篇2

一、公司基本概况

西藏安鸿商贸有限公司是西藏安鸿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公司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于2013年4月11日在日喀则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设立,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赵辉。

公司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日用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化妆品、烟、酒、副食、保健食品、橡塑制品、家用电器、工艺礼品、金银首饰、服装鞋帽、电脑软硬件及耗材、通讯器材、皮革制品、文化办公用品、玩具、钟表、眼镜、酒店用品、酒店设备、旅游产品、音响制品、体育用品、健身器材、摄影器材、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销售、住宿、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业务。

二、公司具体经营项目

公司投资经营的安鸿商场总面积约4500多平方米,经营项目包括有男装、女装、男鞋、女鞋、黄金珠宝、化妆品等商品,引进有拉夏贝尔、秋水伊人、九牧王、鄂尔多斯、他她、百丽、骆驼、中国黄金、金六福珠宝等知名品牌;在商场负一层经营超市总面积约2800多平方米,经营包括日用百货、副食品、粮油、饮料、冲调、生鲜蔬菜等项目;公司出租商铺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可经营通信营业厅、药店、图书馆、诊所等项目;公司有专门的家具、灯饰经营门面总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公司还预备有娱乐城包括有KTV、洗浴中心等总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火锅城总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三、公司发展潜力

西藏安鸿商贸有限公司投资经营项目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产业政策,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是目前日喀则地区规模最大、经营项目最全商业综合体,有日喀则首个超市与商场结合的商业区。

公司虽成立时间较短,但已建立了良好的运营机制,公司确定通过“观念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科学经营” 的现代企业管理策略来进行企业运营。公司在创立初期就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放在了重要位置,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了较好的人力资源保障,赋予公司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拉动了西藏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预计今后西藏旅游行业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拉日铁路的修建、机场通航等因素势必会为我公司在旅游行业的投入带来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西藏安鸿商贸有限公司

他们在说西藏,西藏 篇3

如果你对西藏几乎一无所知,最好先看赤烈曲扎的《西藏风土志》,这是藏地文化风俗的普及本,绝对入门级读物,起码在青年客栈里作为谈资是够用了。

具有关于地域和文化的知识之后,不能错过的是刘立千先生的译注、校译、著作、注释的作品,比如《米拉日巴传》、《西藏王统记》、《卫藏道场圣迹志》、《西藏王臣记》等等,可以作为资料借鉴,若是能从中理出脉络就可以展开自己对西藏文化的研究。何况刘立千先生以一汉人介入西藏文化并著作等身,本身就是传奇。

再有兴趣把西藏的文化了解得更细节些,就一定要看看于小冬所著的《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在80年代大学毕业入藏,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作家马原、马丽华等都是同期进藏的知识青年。西藏的文化艺术不可能离开藏传佛教而独立存在,而于小冬把绘画史写得一点都不枯燥,脉络清晰,配图至为精美,亦可当做图册来欣赏。

如果转回到探险,一个女人的故事必须一提,她就是亚历山德莉娅·大卫·妮尔。她可比洛克的资历深得多了。她年轻时为赴远东而学习梵文和佛教理论,并取法号“智灯”。从1891年她初访锡兰和印度,到 1944年从打箭炉(康定)真正离开中国,几十年的时间 ,她几乎都在亚洲,一直准备和正在去往西藏的路上。她甚至在青海的塔尔寺依照藏传佛教出家人的方式生活和修行过几年。

《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一书是她1923年和义子庸登喇嘛从云南出发,扮作出家人偷偷进入西藏的经历。1925年回到法国她受到狂热追捧。她一生的旅行和著述,包括对格萨尔王的研究,奠定了法国乃至欧洲藏学研究的基础,也使她成为法国的英雄和备受尊敬的“喇嘛夫人”。法国人至今对西藏怀有特殊感情,全赖她的影响。大卫·妮尔在1969年将近百岁时去世,可见一生探险未必会对女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只有更强大。98岁生日,她难忘西藏:“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

另外一位传奇人物是后来的西南王陈渠珍,同乡的沈从文当年仅是他不知名的小兵。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进藏,路经波密被当地贵族邀请,席间有姑娘表演骑马,他顺口赞扬了其中一位,第二天这位西原姑娘就被送了过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西藏,他顾念个人安危,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从拉萨出发,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茹毛饮血,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艽野尘梦》这本书就是他一路的日记。顺笔带过的西藏风俗和传说,读来都颇有趣味。

《西藏是我家》是两位美国教授根据扎西次仁的口述录音整理出的一部传记。由扎西次仁口述,国外著名藏学家英文执笔,记录了扎西次仁出生在农家,后成为艺员,又求学印度和美国,“文革”遭受牢狱之灾的经历。扎西次仁编撰了第一部《英藏汉对照词典》,出版了《美国和美国人》等专著。他最令人感动的是对民族手工业和教育的扶持。他和老伴在大昭寺广场边上开了一个小酒馆,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扶贫,老人家温和、平易、博学,本身就像一本耐读的书。

《目击雪域瞬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藏》是陈宗烈先生的晚年之作,他作为十八路军的随军记者,是第一批进入西藏的新闻工作者,他当时拍下的图片在几十年后成为珍贵的史料,他的个人经历也是了解西藏变迁的线索。初到拉萨,他吃青菜当地人甚至会问他:“你们汉族人为什么喜欢吃草啊?”他到那曲草原采访都得背着枪防范狼等野生动物,他甚至拍摄过达赖喇嘛出行和当时的贵妇参加集会的图片。

《佛眼照雪域—活佛父子镜头下的西藏》的作者是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德木·旺久多吉,德木是林芝一座寺院的名字,他的父亲是这个寺院的十世活佛德木·丹增嘉措。德木·丹增嘉措仁波切是西藏最早的摄影家。书中除了父亲和他自己的摄影作品,旺久多吉先生写的也特别有趣,比如他说他母亲原来是位尼姑,因为长得漂亮在一次法会上被一位贵族当场抱走。与他父亲在一起生下了他哥哥之后,他妈妈又跟另外一位贵族生活了几年又再回到他父亲的身边。除了这些鲜活的生活记录,也能从中了解很多被细节化的西藏文化和历史。

《喇嘛王国的覆灭》是一部特别厚的书,看名字就知道和宗教历史相关,而要了解西藏必然得从宗教开始。《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宗教书,也是一本心灵提升指导书,先解决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生的问题。关于西藏的书还有很多,有很大的自我摸索的余地。

听 音

西藏音乐很难脱离开宗教的色彩,神秘、纯净、悲悯和空灵,听着西藏的音乐,很自然会有这样的感受。西藏的民间音乐,时而像节日里的少年般欢快,时而又像历经沧桑的老人的低语阵述。

《阿克班马》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阿克是叔叔的意思,这是一首对名叫班马的叔叔的怀念,班马叔叔是一位活佛:没有你,雪山都是空的;没有你,草原也一无所有。葛莎雀吉的专辑里也有这首歌,葛莎雀吉是出生在印度的藏族人,她在台湾发行过《度母化声》和《花开时节》两张专辑,唱的是佛经吟颂和传统的民歌,虽然都是最传统的藏族音乐,葛莎雀吉的歌声淡定和从容,能让人感受慈母般的恬静与悲悯,听过之后内心也好像变得和她一样柔软平和。而她也确实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琼英卓玛也是在吟唱宗教音乐,声音干净、动听,没有一点尘世间的浮躁和喧闹,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位出家的修行者。琼英卓玛出生在尼泊尔,13岁时进入寺院修行,师从禅师学习参禅、咏唱、典礼与仪式等禅宗教仪,并很快成为出色的唱咏者。世人之所以能听到她的声音完全是一个奇迹。1993年,美国吉他手Steve偶然拜访了尼泊尔的一个偏远寺院,听到琼英卓玛做功课时唱颂的歌曲,这些宗教歌曲里透露出纯净、平和与灵性,他被深深震撼。隔年返回寺院正式录了音,后期加入他的演奏,制作出一张影响极大的专辑《cho》。Cho是藏传佛教里的一套祈祷仪式。

比之于这些藏族歌者的个人魅力,《喜马拉雅》则是可以任意放置在任何与西藏相关的题材中的音乐,包括作为相伴在路上的音乐,始终能带人走进藏地的苍茫、浑厚,还有神性的召唤。法国作曲家布律诺·库莱说他没想刻意模仿藏族的音乐,只是把自己对藏族音乐的感受融会到了创作当中。他把寺庙中喇嘛的吟诵元素、藏族民歌的元素以及当地器乐的元素神奇地与西洋交响乐队做了组合。

nlc202309061939

这是为由法国、尼泊尔、瑞士和英国四国合拍的电影《喜马拉雅》所做的音乐,这部电影获得了2000年度第25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音乐两项大奖。虽然是由外国人创作的音乐,然而丝毫不妨碍它成为诠释西藏的最精妙的作品,或许可以说源自西藏元素,用他的理解进行了解读之后,答案让所有了解西藏的人都震惊了。

上世纪90年代,西藏的旅游热潮还远没有波及普通人的生活,那片神秘雪域高原的蓝天和带着能量的阳光没有成为人们的向往。朱哲琴在1995年的一首“阿姐鼓”追魂摄魄地用声音把整个世界带入了纯净高原,天籁之声讲述的是生命的全然不同的绽放,那一刻改变了很多人的行走方向。朱哲琴的声音里带着迷幻,带着异域半遮半掩的风笛之声。很适合想要在高原找到异域风情的行者。

对不起,一说到在路上的音乐,又要说许巍了。从许巍那里你感受到的是在路上的车轮碾压声,酒肆茶馆,当然也不缺少男人的梦想和幻想,有犹豫有自由最重要的是有温暖。这些都是在路上最好的助燃剂。听许巍的声音,会想到在路上同车搭话的过客老几,一根烟一盏茶,一段颠簸和叶隙摇曳而过晃眼的阳光。驾车而行更适合听许巍的歌,大山大江渐近渐远,远路起起伏伏,听得熟悉了的歌会像是相伴而行的朋友。许巍就是在路上。

观 影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并不是每一部关于西藏的影片都可以拿出来讲。

《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术师》都是不丹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作品。仁波切是世界上第一位喇嘛导演,也是台湾戏剧泰斗赖声川和丁乃竺的上师。宗萨仁波切是个作风西化的喇嘛,看过他接受国内杂志的专访,他说他不仅有女朋友也会因爱动情。只不过比我等凡人的高妙之处,在于作为智者他可以去除纷扰看透本质,表达着生活就是修行的理念。《魔术师与旅行家》比《高山上的世界杯》的故事更丰富好看,看热闹的人看得兴趣盎然,修行的却能在其中看到深意。电影在宗萨仁波切仿佛就是电子化的唐卡,巧妙地将各种生活化的事物打上了佛家的标签,点化又并不深奥。

《廓尔噶高原上的女人》是部纪录片,可是在镜头语言上却像是一部经过光影布置和人物表演的电影,所以首先这是一部摄影佳作,其次,这是一部故事和人物都异常饱满的纪录片。影片的内容并不复杂,讲述的是廓尔噶高原上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姑娘,其中一个要远嫁他乡,另外一个则立志出家为尼。最后她们就真的一个结了婚一个出了家。细腻的光影表现,不动声色的音乐渲染,真实自然的人物,让人看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热泪盈眶。看到结束,坐在原地久久回味。

绝不是哈韩或哈日族,真心觉得日韩合拍的《茶马古道》确实比国内拍的好,有幸结识韩方参与拍摄的印炳国先生,他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和他哥哥一直在中国西南拍摄纪录片,仅靠拍纪录片的收入难以维持拍摄,他们兄弟两个拍商业片挣到的钱全用在拍纪录片上,全凭着一腔热爱。这种热爱最终都表现在纪录片上。他们跟随从四川磕着长头去拉萨的朝拜者一走就几个月,他们拍摄从云南到西藏运盐的马帮,跟随马帮一起风餐露宿。他们和他们拍摄的对象一样坚韧乐观又自在,这样的情绪透过镜头就有了深深的感染力。

西藏题材影片的音乐往往都很好听,著名的如《喜马拉雅》,这部电影的音乐已经超越了电影而独立存在了。

西藏上市公司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 构建原则

1. 功能齐备原则。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评价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它应具备描述功能、解释功能、评价功能、监测功能以及预测功能。

2. 效益平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经济实体均是以盈利为目的, 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应注重修正上市公司的效益中心地位, 强调稳定化、长期化、科学化, 不应为了追求当前效益最大化而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 耗费未来的资源。

3. 动态性原则。

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能够综合评价西藏上市公司的当期状态和未来态势, 可以对西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动态评价。

4. 客观性原则。

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应体现了影响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外部因素, 并能客观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 基本思路

首先, 确定出影响西藏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要素即一级指标, 这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文将其确定为四个, 即竞争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环境保护能力。

其次, 以上述基本要素 (一级指标) 为出发点, 分解出每一个基本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将其确定为二级指标。比如将竞争能力要素分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六个二级指标;将发展创新能力分为:发展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个二级指标;将协调能力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等三个指标;将环境保护能力分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两个指标。

第三, 同样根据以上原理, 再将各二级指标进行详细具体的划分, 自然而然形成三级指标。如对盈利能力进行详细具体划分后形成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等三级指标;发展能力具体划分为:主营业务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市场投资回报率和股价波动率;营销能力分为营销网络状况、市场占有率、营销队伍素质、顾客满意度与客户关系维护等;创新能力分为:研发人员占比、研发费用/销售额、创新机制及其效率以及职工年均受训时间。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还要考虑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从而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强化可持续发展。因此将宏观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政府扶持程度、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将市场竞争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潜在的竞争者、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规范化程度等;将行业环境的评价指标分为:行业发展前景、行业集中度状况和行业竞争力状况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评价指标涉及了能源利用率、三废处理率、环保投入增长率;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指标包含了产品满足社会需求、上缴利税和就业率等等。

(三) 构建指标体系

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三级指标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全面系统的反映西藏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状况。见表1。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权重的确定

(一) 确定权重的方法及过程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首先根据专家和决策者的分散意见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然后确定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利用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 依次得出基层指标对总体目标 (或综合评价目标) 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并利用一致性检验来验证其满意度。具体步骤如下。

1. 构造判断矩阵。

对每一层次的影响因素, 根据重要程度, 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按1~9的比例标度对其进行赋值, 现以判断Ai中Bi与Bj两个元素为假设, 其值用bij或bji表示, 1~9的比例标度含义如表2。

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R, 以此类推。

定义:若矩阵R= (aij) nn满足 (i) aij>0, (ii) aji=/aij, iii) aii=1, (i, j=l, 2, …, n) 则称之为正互反矩阵。

从判断矩阵可以看出bij满足以上性质, 所以判断矩阵R是一个正的互反矩阵。

假如还有bij·bjk=bik, 则R为一致性矩阵, 这对于排序权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确定权重系数, 用Wi表示。

上述的判断得到了判断矩阵R, 如果判断矩阵R中的系数估计正确, 则应有。

其中, λmax是矩阵R的最大正特征值, W= (w1, w2, w3…wn) T为R的特征向量, W的各分量即为评价体系内各要素的权重。本文使用几何平均法求解对应于R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公式如下。

如此便得到一个n维列向量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可得到权重向量W= (w1, w2, w3…wn) T。

3. 求最大特征值, 即求解矩阵方程RW=λW的最大特征根。

, 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先根据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再利用下表3查找判断矩阵R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然后, 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当CR小于0.10时, 则说明判读矩阵R具有较优的一致性, 赋权基本合理;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直到获得满意的一致性。

(二) 西藏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将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两两比较, 假设A1比A2稍微重要, A2比A3、A4重要, A3、A4一样重要, 这样便得到判断矩阵R:

然后, 根据R中的几何平均值, 得列向量, W'= (2.9428, 1.1862, 0.5623, 0.5081) T

再将W'= (2.9428, 1.1862, 0.5623, 0.5081) T中的每一分量除以其总和, 得到评价要素的相对权重向量W= (0.5657, 0.2286, 0.1081, 0.0977) T。

最后, 验证上述权重的可靠性程度:

查表得RI等于0.90, 则,

这说明对基本要素所赋的权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可见, 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竞争能力”为0.5657, 所占的比重最大, “发展创新能力”其次, 权重系数为0.2286, “协调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分别为0.1081和0.0977。以此类推, 可得到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具体见表4。

五、结束语

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对于西藏甚至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开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则是实施管理的必要前提。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 其评价指标势必多而繁杂, 没有合理的归类和科学的方法, 以及正确的构建原则, 是不可能构建出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力求密切联系西藏上市公司实际和特点, 慎重选择原则、方法和手段, 构建了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料和理论基础的局限性, 难免有不足的地方, 该体系是否能够客观有效地进行评价, 还需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波.AHP与ANP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之比较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9, 23 (1) .

[2]刘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 2007 (7) :3~6.

[3]崔勇, 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初探[J].科学技术工程, 2005 (8) :498.

[4]王佳.凡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 2013 (1) :53~56.

[5]邬建国, 等.什么是生态科学[J].应用生态学报, 2014. (1) .

西藏上市公司 篇5

雪域西藏文化中心是由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新华物流配送中心、北京雪域西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致力于弘扬西藏文化,搭建西藏与内地文化沟通桥梁的整合各类涉藏业务的平台。目前,雪域西藏文化中心已投入4000万,建成建筑面积16000余平米的办公楼、宿舍楼、厂房等基础设置。北京雪域西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西藏人民出版社北京编辑发行部)立足内地,服务西藏,走向全国,以传播西藏文化为宗旨,推广品牌教辅、社科书系为己任,主要致力于教辅图书、社科生活、家庭教育、涉藏类等书籍的策划与出版发行。目前因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诚征以下职位人员(在雪域到岗上班人员公司解决食宿)。

图书发行员12人

职位说明:负责公司教辅(大学考研、中高考、小学教辅)、社科、家教图书的发行。

职位要求:

1.专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

2.三年以上图书发行经验,肯吃苦;

3.在图书市场以及客户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发行助理8人

欢迎有营销经验的电话营销员参加发行助理的应聘;

欢迎没有发行行业经验的,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的应届生应聘。电话信息员12人

职位说明:对全国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信息交流、试题收集、关系维护沟通,协助处理部门日常事务;负责部门所划定区域的信息资料分类归档管理。职位要求:

1.财务、金融、管理、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专科以上学历,有内勤工作经验者及电话沟通业务者优先;

2.踏实诚恳,吃苦耐劳,思维敏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西藏上市公司 篇6

不丹自称“竹域”(Drukyul),意即龙的国度,清政府文书译为布鲁克巴,是西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居民藏族,自称“竹巴”,信仰藏传佛教;英国征服孟加拉以后,东印度公司政府将野心瞄准到喜马拉雅之外的西藏,第一步就是要臣服不丹。1773年,英国从不丹手中夺走了古芝比哈尔土邦(Cooch Behar),引起了西藏的关注。1774年,班禅大师向英印总督希斯丁(Viceroy Warren Hastings)照会,指出不丹隶属于达赖喇嘛,希斯丁借机派出博乐到日喀则,提出通商的要求,但藏方以必须要得到满洲大皇帝的批准为由,婉言拒绝,这是英印与西藏的第一次接触。

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图1是英印从印度寄到德旺吉里(Dewangiri)出征不丹部队的信件,英印和不丹部队在德旺吉里反复攻防,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和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予英国。战后,英国颁发军功章予参战官兵。

1885年,王楚克家族得到英国帮助,荡平群雄,统一了不丹,是为当今不丹皇室的第一代国王,王楚克家族投桃报李,也为荣赫鹏入侵西藏立下了汗马功劳,1907年正式即位不丹国王。

锡金臣服英印

锡金,清政府称之哲孟雄,原来是西藏藩属,其统治家族是藏族,与西藏贵族通婚,王室常在春丕谷歇暑,1788-1789年间,受到廓尔喀入侵,夺取不少疆土。1792年清军打败廓尔喀以后,锡金请求收回被侵占的领土,但驻藏大臣不许。1815年,廓尔喀又败于英军,英印令廓尔喀退还部分领土。1835年,英印却强租大吉岭,1849年,英印借故将退还锡金的领土重占,并吞并大吉岭,这使锡金极为反感,导致1860年一战,锡金孤立无援战败,沦为英印附庸。

1887-1888年间,英印以锡金和西藏交界的隆吐山越界设卡为由,挑起了边境冲突,西藏不敌,最后以签订《中英藏印条约》收场,中国放弃对锡金的宗主权,并开放西藏通商。为纪念战役胜利,英印对参战官兵颁发了锡金战役军功章。

英印编列进行此战役的部队为锡金野战军,设立三个随军邮局,即C-3,C-7和C-22实验邮局,其中,C-7邮局在1888年11月9日至12月3日期间曾驻在“不丹大营”,可能已在西藏境内。锡金野战军邮件存世约20件,除1件以外,均是发给沙坝上尉的,他在1888年9月至1889年8月之间在锡金野战军服役。图2是发给锡金野战军沙坝上尉的邮件,图3是锡金野战军士兵发出的减资军邮。

英印入侵岗巴宗

锡金臣服英国以后,还和西藏保持密切的政治和宗教关系,锡金和西藏边民的牧场,也互相交错,锡金大君的夏牧场,就在亚东境内,锡金大君也常常留驻在夏牧场,躲避英印官员的压力,英印当然对此十分不满。

1903年,英印总督寇松(Lord Curzon)任命荣赫鹏上校(Francis Younghusband)负责“西藏边界委员会”,要与西藏官员议定西藏和锡金的边界,这个委员会咄咄逼人,不但限定时间、限定地点在西藏边境的岗巴宗,还要带上强大的卫队,十分霸道!7月,荣赫鹏和锡金政治专员怀特率英军约300人,从锡金北部侵入西藏岗巴宗。

英印强行留驻在岗巴宗期间,有英印总督寇松通过私人秘书,从加尔各答致荣赫鹏的信,见图4,大概是授以机宜,决定下一步的方针,可惜内函已失。英军十分重视通讯和邮政的畅通,从锡金境内到岗巴宗的邮路,沿途设有军邮站多处,岗巴宗并有专用的“岗巴宗”邮政日戳。图5是盖有“岗巴宗”日戳的邮政明信片。

岗巴宗是边境小镇,藏民敬而远之,英印强行留驻期间十分无聊,勤写家书之余,有的人竟然在邮票上用打字机打上”TIBET”,贴用寄出,存世十分稀少,只有16件,是西藏珍罕邮品之一,见图6,是贝利寄出的。

贝利(后来官至上校)和西藏关系匪浅,他出生军人世家,在锡克32先遣团服役,1903年编入荣赫鹏的卫队,1905年12月被任命为英国驻江孜商务专员,1909年升任副政治专员,1911年和1913年,秘密踏勘阿萨姆和西藏东部收集情报,1921-1928年担任锡金政治专员,是英印负责西藏事务的最高长官。

英印侵藏军邮

西藏官员虽然不来岗巴宗,英印主意已定,岂肯罢休?荣赫鹏突然于10月率部撤出岗巴宗,退回锡金北部。接着,迅速向隆吐山以北调集3000兵力,由麦克唐纳少将和荣赫鹏率领北进,决定要直闯拉萨。先头分队于12月12日偷越则里拉山口,旋即经仁青岗、春丕等地,于21日进占帕里,于1904年1月4日进占堆纳,大队随后跟进。

西藏民兵匆匆组织抵抗,但大刀土枪,根本无法抵挡洋枪洋炮,英军从亚东进军,直压江孜。江孜位于亚东、拉萨、日喀则三地的中心点,江孜宗山城堡居高临下,是兵家必争之地。1904年7月5日,英国入侵军强攻江孜宗山,藏军英勇抵抗数日后失陷,藏军的有生力量和士气被消灭净尽,之后无力组织抵抗,英印大军长驱直入拉萨,达赖喇嘛逃亡内地。

入侵西藏期间,英印更为重视通讯和邮政的畅通,邮路从西藏边境伸延,沿途设有9处军邮站,即24、25、26、31、32、34、81、83和 85号军邮站,直达拉萨;在拉萨曾使用LHASSA和误拼的LAHSSA 邮政日戳。

图7是荣赫鹏在江孜宗山战役期间,亲笔写给其在大吉岭的夫人的家信,通过24号军邮站寄递。图8是荣赫鹏在拉萨期间的亲笔家信,销拉萨日戳,两件用的都是“西藏边界委员会”专用信封,其人其时其事,跃现其中,是难得的邮政史珍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英印军队在1904年8月3日进入拉萨,在英国威胁和驻藏大臣有泰的压力下,西藏地方政府被迫于9月7日与英方签订了不平等的《拉萨条约》,主要内容是:(1)西藏不得向任何外国出让土地、矿产;(2)西藏向英国赔款;(3)拆毁印度至江孜、拉萨沿途要塞;(4)开亚东、江孜、噶大克三地为商埠;(5)西藏承认1890年条约,划定藏锡边界;(6)英军在亚东驻兵。这些条款,当时被清廷拒绝,其后却被中英《北京条约》所承认。

签订条约后,英印军队随即在大雪封山、截断退路前的9月23日撤出拉萨。之后,借口为保证西藏履行其条约责任,继续在边境的春丕谷驻军。中英政府几经交涉后,终于在1906年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承认英印所取得的权利,并增加了英印人员在西藏所开三个商埠地方享有治外法权,在亚东至江孜之间有设立邮电、驿站之权,在亚东、江孜两地有驻扎军队之权等内容。1908年,又签订《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中央政府付出赎金后,英国才在同年撤出春丕谷。

英印占领春丕谷期间,曾设有26号(春丕)军邮局,1907年改称西藏亚东军邮70局,此军邮局只有5-6封信件存世,见图9,发信人是贝利;之后,军邮局改制为民用。

为庆祝此次战役的成功,英印政府对参与战役的人员,都授以“江孜战役”军功章,对军官授以银章,见图10;一般作战人员和后勤人员(包括印度苦力)授以铜章。

清政府终于意识到需要加强边防治理,派出川军入藏,并设立现代邮政和电报服务。

英印入侵门达旺地区

喜马拉雅南麓的门达旺地区历来都归属于西藏嘎厦政府管辖,这也是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西藏与阿萨姆之间的传统边界线印度称之为“外线”,英印对于川军入藏的反应是越过“外线”推进,1911年,英国的政治专员威廉逊及其随员在“外线”以北被当地的阿波部落杀死,成为了英军进剿的最佳理由,同时又派出贝利去踏勘一条阿萨姆到西藏的道路,和对英印更为有利的边界线。

nlc202309030840

这支英印部队被命名为阿波远征军,他们跨过“外线”进入门达旺地区,1911年末1912年初在Passighat 地方设立了军邮305局,图11是1911年11月10日从C基地邮局发出的信。对参加阿波远征军的官兵,英印也颁发了军功章。

辛亥革命以后,英印利用西藏片面独立的混乱局面将边界线一路推进到喜马拉雅的分水岭,占领了向由西藏派出的官员和部落头人共同管理的门达旺地区。这条新边界,就是英印政府1914年在西姆拉会议抛出来的麦克马洪线,英国蛊惑藏政府接受这条失土9万平方公里的新边界,历届中国政府都拒绝承认这条边界。

英印在西藏客邮

根据1906年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英印在江孜和亚东派出了商务专员、驻扎了军队,在江孜、亚东和帕里设立了邮电局,沿途设立了馆舍,长年运营;而派驻噶大克的商务专员和邮电局,大概只在夏天办公,由于业务量很少,后来就撤销了。1935年,英印在拉萨开设了办事处,与国民政府在拉萨的办事处抗衡,但没有设置邮局。英印派驻西藏的官员,上级为锡金政治专员,直接向英国印度办事处负责。

印度在西藏客邮局,使用英印通用邮票,资费与印度本土相同。因而,1950年初人民邮政在西藏成立以后,也不得不对西藏寄往印度、尼泊尔的邮件实行按国内资费收取。由于西藏嘎厦邮政的邮票不被国际承认,因而英印客邮局实际上承担了西藏对外通信的部分功能。

图12是英印驻亚东第一任商务专员贝利亲笔家信,信封带亚东商务公署徽记。图13是江孜商务专员黎吉生的亲笔信,信封带江孜商务公署徽记。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6年8月从拉达克出发,通过阿里探印度河源,并要前往拉萨,他在1907年2月初到达日喀则,在那过了藏历年、拜谒了班禅喇嘛,他想继续前进但被劝阻,只好在3月27日通过碧梯回到西姆拉。斯文赫定勤于写信,记录沿途经历,在日喀则期间写的信,都送到了江孜英印邮局投递。图14是在此期间经英印邮政发出的斯文赫定亲笔信,目前存世不到10封。

由于中央政府不承认西藏片面独立,也不承认其邮票,因而,中央驻藏人员的通信,只得使用英印邮政。如图15。

西藏和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在1850年代被认定为世界第一高峰,自此,各国登山者都争相要首先攀登,而当时最可行的路线是从北坡攀登。1920年12月,达赖喇嘛批准英国人进入此地区,英国人先后在1921年、1922年、1924年派出登山队,但都无功而返。1924年的登山队发行了“珠峰邮票”来筹集资金,登山队并使用了“大本营”、“牵引队”等印章,但大部分都是在印度寄出,只有少数是从西藏寄出的,为集邮家孜孜以求。图16。

Edmund Hillary和Tenzing Norgay 在1953成功攀登了珠峰,夺得第一的荣誉,这支登山队使用了一个长方型的印章,第一行是:1953年英国额菲尔斯峰探险队,第二行是:(此处空白)营。

从1924年至今,许多登山队都通过发行纪念信封、盖上印章来筹集资金,喜马拉雅登山纪念封也成为了大受欢迎的收藏领域,并有专著问世。

印度撤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全盘继承、接收了原来英印政府在西藏的特权和资产,在西藏客邮局也按照原样继续运营,使用独立以后的印度邮票,原来英印邮票沿用了一段时期。1950年昌都战役、1951年解放军入藏。图17是1954年7月7日从帕里通过印度客邮寄往噶伦堡的邮件,邮票和邮戳都是印度独立以后才启用的,这把在亚东和帕里使用的“彗星”日戳,是独立印度唯一新增的日戳,而这时期没有噶大克日戳的存世记录。

1954年,中国和印度协定,印度取消在西藏的邮政和其他特权。这年夏天江孜水灾,印度邮局被冲毁,印度改设了C-622临时邮局应急,运行了9个月,在1955年4月1日与其他邮电设施一齐移交给了中国。

印度客邮撤销后,拉萨印度总领事馆的邮件改用外交邮袋封发,带到錫金,在甘托克交付邮局寄发,图17就是这样寄出的领馆邮件。

西藏上市公司 篇7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西藏旅游”, 股票代码:600749) 成立于1996年, 是西藏自治区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 受政府委托开发经营了以下五大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AAAA级旅游区、巴松措国家AAAA级旅游区、苯日神山旅游区、鲁朗花海牧场旅游区和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 目前已完成投资近5.45亿元, 项目开发以来带动的社会效益约1.8亿元, 接待游客量增长了近30倍, 增长速度是自治区旅游接待量增速的近2倍。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定位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为打造世界旅游高地提供了重要契机, 处在这样一个全新时期, 民族地区更要明确其功能定位,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内生持续发展能力, 而上市公司是实施产业转型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是整个产业集群里相对优秀的一部分。西藏作为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区, 目前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已经拉开帷幕, 西藏旅游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 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产业转型实属必然。同时, 旅游业的牵引辐射作用较大, 是西藏经济转型的重要增长点, 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必然使上市公司顺应时代要求, 通过产业转型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作用。本文通过对西藏旅游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粗略分析, 简要阐述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型的动因, 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以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健康发展。

二、产业转型的相关概念

产业转型的概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界定, 宏观上的产业转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结构、规模、组织和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过程, 但实质上是重新配置了各产业之间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微观上的产业转型是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 实质上就是把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的过程。

产业转型需要企业对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预见力, 从而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使生产结构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以此在竞争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哥伦比亚大学William H.Newman教授等在《企业战略》中提到战略重点修改, 将企业战略的选择、制定和实施等做了侧重研究。我国的康荣平等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提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是战略性行业转移, 即企业逐渐从现有行业中撤出进入新的行业, 并在新行业领域建立自己的生命线。

企业战略转型还包括业务转型, 即经营行业和经营市场发生转移, 它是企业战略的主要载体之一, 是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样的“转型”通常是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或主业结构发生了改变, 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西藏旅游的产业发展现状

现今我国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标志着旅游业迎来历史新机遇, 其地位和作用也被更多地定位在扩大内需、新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西藏旅游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景区业务、旅游服务业务和传媒文化业务三大板块, 旅游景区业务由林芝分公司、阿里分公司、西藏巴松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西藏鲁朗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组成;旅游服务业务由西藏圣地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喜玛拉雅饭店、西藏圣地旅游汽车有限公司组成;传媒文化业务由西藏圣地文化有限公司、西藏国风广告有限公司、西藏雪巴拉姆艺术演出有限公司和西藏圣地天创演艺有限公司组成。表是2010年~2015年西藏旅游营业收入占西藏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年报和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显示, 西藏旅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2011年达到顶峰, 年报显示2011年是西藏旅游逐步夯实公司在西藏旅游业地位重要的一年, 进一步明晰了以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业务为主导, 旅游服务业务为辅助, 传媒文化业务为补充的业务格局, 通过有序的资源布局和既有资源使经营业绩稳步释放, 而2011年西藏自治区旅游总收入才97.06亿元, 仅西藏旅游一家公司就占了旅游总收入的2.08%。但是2012年~2015年西藏自治区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 而西藏旅游的主营业务收入较2011年有所下降, 并且四年来增减变化不大, 相应的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也就越来越低。截止2015年末, 年报显示西藏旅游的主营业务包括景区开发与运营、旅游服务业务及广告传媒文化, 主要业务地区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主要产品为观光游及配套的旅游服务产品, 这就充分说明, 西藏旅游的发展战略基本没有发生较大变动, 主营业务仍然跟2010年的保持了一致, 但在西藏自治区旅游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 西藏旅游也应当根据客观环境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进行适当的战略转型, 考虑如何将手中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以发挥和稳固西藏旅游龙头行业的作用和地位。

四、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型的动因

1. 西藏旅游的行业特性

西藏旅游属于旅游类上市公司, 而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性决定了西藏旅游同样存在行业风险。首先, 旅游业对客观环境的敏感度较高, 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 而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近年来, 2008年的“3·14事件”和“非典”对西藏自治区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6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46.6%, 说明旅游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要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系统性风险, 达到协同生产经营的目的。其次, 旅游的行业关联性较高, 包括饮食、住宿、交通、休闲娱乐、购物等, 尤其与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实现旅游总收入27.71亿元, 比上年增长43.2%, 说明关联行业的带动性较强, 收益明显。第三点是旅游行业呈现出的季节性特征较明显, 西藏属于高海拔地区, 气候寒冷, 旅游淡旺季之分非常明显, 旺季多集中在夏季, 2015年西藏旅游全年营业收入1.52亿元,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0.8亿元, 占全年营业收入的52.63%, 说明季节性波动会使营业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最后, 各子行业的经营特征也会造成企业营业利润的减少, 比如景区企业的变动成本较小、固定成本较大导致收入下降等问题。

2. 西藏旅游的资源优势

西藏旅游的内生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就体现在资源优势上, 作为西藏自治区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力度必然有所倾向, 国家AAAA级旅游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巴松措, 旅游区苯日神山、鲁朗花海牧场和阿里神山圣湖五大景区都是受政府委托开发经营的, 目前已完成投资近5.45亿元, 带动的社会效益约1.8亿元, 接待游客量增长了近30倍, 增长速度是自治区旅游接待量增速的近2倍。同时, 西藏旅游作为上市公司, 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快速募集到发展资金, 这种相对简便快捷的融资方式为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型或改变经营方向供了先决条件, 当主业发展瞄准某些机会市场或遭遇困境, 公司可以变更募集资金, 转而拓展其他行业业务。

3. 西藏旅游与自治区旅游市场的竞争现状

截止目前, 西藏各类正规旅行社共298家, 这也是全区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是,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主营业务相似的问题也必然不利于西藏旅游经营业绩的增长。面对西藏自治区日渐饱和的旅游市场, 必然导致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使得西藏旅游2015年的营业收入出现五年来最低水平。而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效率不高是导致经济转型的直接因素, 西藏旅游初期的资源配置就存在政府直接分配资源的现象, 而企业也同样依赖非市场机制来获取资源, 无论哪种形式或类型的资源都能支持企业的运营模式, 以降低公司产业转型的成本。

4. 目标产业对西藏旅游的吸引力

对于西藏旅游而言, 促使公司产业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产业的吸引力。为了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内生持续发展能力, 进行产业转型也并非是公司运营状况出现问题而采取的被动策略, 更多的情况下, 是通过多元化经营来迎合市场潮流并谋取收益, 一些投资期限短、利润高的行业自然成为吸引公司产业转型的对象, 比如金融、房地产、生物科技或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是可能被投资的主要目标。

五、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型的相关建议

1. 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目前西藏旅游仍然保持着以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业务为主导, 旅游服务业务为辅助, 传媒文化业务为补充的业务格局, 虽然产业格局并不单一, 但近年来经营业绩却无明显提高。而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全新阶段, 那么西藏旅游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 在立足于传统旅游产业的基础上, 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更加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将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打通, 可涉及一些关联产业领域, 比如金融证券、房地产、商场百货、电子通讯等以拓宽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 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缩小淡旺季营业收入的差距, 有效地将季节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但同时, 多元化经营如果盲目深入不擅长领域, 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新风险, 严重可导致上市公司被停牌等危机。因此, 西藏旅游应该在做好主业的情况下, 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的多元化经营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 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着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产品组合的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产业转型是重新组合了生产要素, 对资源进行再配置, 实质上也就是产业创新, 只有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产业转型才能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成长的能力, 同时, 产业创新也是企业管理战略中的最高层次, 是企业克服衰退的策略性措施。我国上市公司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导致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也偏弱, 因此, 西藏旅游要实施产业转型计划, 一定要建立在产业创新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对目标产业的选择或是生产经营结构的调整, 既要进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革新, 又不能盲目深入新领域, 这就要求企业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度”, 以降低企业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成长风险。

3.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意识

根据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是实施产业转型的重要条件, 要基于战略导向的作用, 慎重选择产业转型战略与目标, 充分挖掘企业本身的潜力, 这样既不会浪费资源, 还能抓住原产业的赢利机会和能力。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型, 也必须加强和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意识和战略管理能力, 这是针对企业业绩下滑、市场份额萎缩或者发展停滞等问题的策略性解决办法。综合来说, 所有能够支持西藏旅游转型成功的措施或对策, 都是为了能够在西藏自治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中, 不断提高内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加经营业绩, 使企业的发展在经济转型时期也能迈入一个辉煌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赖伟, 王建军.经济转型期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动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1) .

[4]翟华云, 郑军.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5]孟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J].社会科学家, 2012 (10) .

西藏上市公司 篇8

一、提请临时董事会的权利“花落谁家”

《公司法》规定, 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需要至少满足3个条件:代表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提议, 1/3以上董事会提议, 监事会提议。华西药业持有西藏药业21.62%的股份, 其所在的阵营包括了4位董事 (董事会总共有9名董事) , 提出的提议经过了监事会的审理, 显然具有召开临时股中大会的权利。但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 显然这个条件维护的是大股东而不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如果公司的某项决议不能满足大股东的需要, 大股东随时有权利召开临时董事会以推翻这个决议,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企业只能被大股东左右呢?而像西藏药业这样具有两大对立股东阵营的企业必然会出现内部博弈呢?所以, 我认为大股东的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需经过监事会, 至少超过半数的中小股东 (持股比例在10%以下) , 以及至少超过半数的独立董事三方全部同意审核后才能召开。

二、董事会决议的投票方式该如何选择

在此次内战中, 是否采用累计投票制成为了华西药业和新凤凰城争夺董事会控制权的关键所在。

根据公司《累积投票制实施细则》的规定, 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有类似规定, “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控股股东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 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累计投票制可以使持股比例较低的小股东将选票集中压在某个候选人身上以达到和大股东抗衡的目的。而如果采用非累积投票制, 将采用“一股一票”的制度, 那么一般而言大股东将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而在西藏药业的案例中, 华西药业持有21.62%, 新凤凰城持有18.53%的比例, 如果采取非累计投票制, 显然对弈的胜算又握在了华西药业这样的大股东手中。而此处, 对于“控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读又成为了又一大争议焦点。新凤凰城认为自己手中的股份和华西药业手中的股份加起来已经超过30%, 因此西藏药业的控股股东总共的控股比例已经达到要求。而站在对立面的华西药业确认为不能将自己与新凤凰城混为一谈, 也就是说单从每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来看, 西藏药业并没有比例超过30%的股东, 因此该采用直接投票制的方法。

2002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我国首次引入了累积投票制的选举制度, 但一直没有出台关于该制度的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引, 才导致了这一切问题的出现。累积投票制的产生标志着公司治理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视, 避免了以往大股东一边倒的格局, 赋予了中小股东在斗争中强有力的武器。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斗争中新凤凰城极力推崇累积投票制的原因。不管为了谁的利益, 董事会决议的投票方式应该从最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累积投票制伤害了股东们的利益, 也是不应该采用的。

但相比较而言, 我认为累积投票制对于以往的直接投票制对企业的发展利大于弊。在累积投票制未得到实施以前, 大股东掌权的格局基本上是每个上市公司的“潜规则”。因为大股东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导致公司破产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累积投票制并不能保证最终的结果一定利于中小股东, 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可以抗衡的机会, 就像战争中中小国家结成联盟一样。事实上, 累积投票制是投票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采用累积投票制度并没有的损害到大股东的利益, 如果大股东也将自己手中的选票全部压在某一个候选人的身上, 其结果和采用直接投票制的结果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还要设30%这个门槛呢?难道是说在制度建立者的心目中只有控股比例超过30%的股东才算得上大股东吗?那么遇到西藏药业这种情况又怎么办呢?

所以, 如果将着30%的门槛重新计算, 设定一个更为合适的门槛就可以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执的出现。例如, 可以将这个规则性导向的条件改为原则性导向的条件, 每个企业可以参照某一个官方的持股比例设定符合自己公司情况的门槛比例, 但这个比例的设定最后一定要经过官方机构评定后才能生效等方法。

三、独立董事的作用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而在西藏药业之前的董事会格局中, 共有9名董事, 其中独立董事有3名, 正好满足了三分之一的要求, 独立董事的存在本应是对董事会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 却在这里被当作了股东之间权力斗争的工具。独立董事之所以被赋予“独立”二字, 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以一个客观的第三方的角度对企业的决策作出专业的判断。可现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立董事虽然人数不少, 却只能将“独立董事”解读为“对外很独立, 对内很懂事”。所以, 这里华西药业才希望通过增补两名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独立董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独立董事能够做到真正的独立, 我想西藏药业的这一场“闹剧”也能得到避免。

中国的独立董事是由董事会提出, 再由股东大会选举得出, 而一些大股东很有可能通过推荐自己熟悉的人进入董事会担任独立董事从而操作董事会。如果独立董事的选择也能遵循外部审计的选择原则, 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能避免呢?比如说, 监事会应该对每个提名的独立董事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 以确保他们能做到真正的独立。而独立董事的任职期限也可以采用轮换的制度, 当某一个独立董事任职年限超过5年后, 将不被允许担任该企业的独立董事至少两年的时间。同时, 国家应该设立一个“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证”, 就和“会计从业资格证”或“注册会计师”类似, 只有拥有资格认证的人才能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 否则将被视为违法活动。

四、董事参与股东大会的权利

一个合法的现任董事拥有参与董事会, 行使自己表决投票的权利, 而董事长有义务将董事会召开的准确时间及时同时给所有的董事, 并且要保证成员之间沟通渠道的便利。石林阻止新任独立董事参加股东大会的做法无疑是“狗急跳墙”了, 并将自己所在的阵营在此次斗争中置于了被动的地位。华西药业一方的董事完全可以以此作为筹码迫使石林退位, 一个不能履行董事长应尽义务的董事长, 当然无法担起治理公司的大任。况且此次风波本来就是在石林入选董事长之后产生, 他这样做无疑是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独立董事长无可厚非的具有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 但董事长却为了自身的利益阻止他们行使这种权利, 这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来都是愚蠢的做法。而在这之后证监会下达的大股东持有股份被冻结的公告, 虽然让华西药业在段时间内不能有所作为, 但也让石林的董事长地位岌岌可危。其他并未处于纠纷中的中小股东很有可能联合以来, 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由迫使石林下台。即使华西药业股份被冻结的事情可能会让整场斗争峰回路转, 但石林的做法确实备受争议。且不说证监会会对次举动如何制裁, 光从董事会内部来讲都是不能服众的。

五、结语

这次西藏药业“内斗”的爆发并不是偶然, 而是由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董事会对整个企业的战略方向, 业绩管理, 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董事会能齐心协力作出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才能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 独立董事长在董事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今的企业, 独立董事长并不只是代表一个“高达上”的名号, 而应该发挥他们专业独立的作用, 而不是一个大股东为达到对董事会控制的工具。不管此次“内斗”最终会如何发展, 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的, 而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更是不言而喻的。

董事会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只有国家加强对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 才能使中国的上市公司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宋戈, 《每日经济新闻》“西藏药业内斗”报道, 2014-09-29。

[2]《东方财富网》“西藏药业内斗根源”。

西藏上市公司 篇9

神奇西藏·拉萨珍品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藏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的不朽历史和文化艺术,至今闪耀着熠熠光辉。

受60多万拉萨各族人民的嘱托,带着高原藏汉儿女的热情,来自西藏的55家企业带着他们精心制作的产品,向首都人民展示西藏特别是拉萨人民在祖国的怀抱中,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北京市和江苏省的无私援助下,经过几十年的团结奋斗,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领域取得的可喜成果。

精彩开幕,引人关注

10月21日,以“神奇西藏·拉萨珍品”为主题的2011北京“西藏(拉萨)商品大集”在金源新燕莎MALL正式启动,拉萨市市委副书记兼市长多吉次珠、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巡视员李朝胜、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银成、拉萨市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陈文、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果果、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李薇薇等嘉宾出席仪式。李薇薇在致辞中提到希望借助“西藏(拉萨)商品大集”这一平台,提高西藏特色商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西藏特色商品消费,拓展西藏名优产品在北京的销售渠道,进一步丰富首都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特色珍品,引人入胜

本次大集共有九大类、上千个品种的商品参展,这些商品包括仅产自西藏高原的初级产品、原料采自拉萨但经过精心加工的特色商品、身怀绝技的藏族古稀老艺人亲手制作的工艺精品、知识丰富的高原摩登新一代倾心奉献的时尚新品、手工作坊打磨的怀旧小商品、现代化工厂生产的日用消费品等。

大集的主要特色商品有采自西藏那曲雪山上的优质冬虫夏草,有来自喜马拉雅山区的藏红花,有生长在林芝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灵芝、松茸等林下产品,有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草地喝矿泉水吃虫草的牦牛肉,有以高原独特植物青稞为原料经过精心加工、有益人体降糖降脂的青稞保健食品,有畅销国内外的青稞啤酒,有采自海拔5000米以上冰川融化的优质矿泉水,有以野生核桃为原料、用现代加工技术精炼而成的益智健体的高原核桃油。

藏族人民手工编织的藏毯,是享誉世界的三大名毯之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用矿物颜料精心绘制的唐卡,是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精品,也是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值得收藏爱好者垂青的投资对象;用高山多年生植物作原料原始加工方式手工制作的藏香,香味独特,畅销国内外市场;藏式木雕技艺自古闻名,制作的木雕艺术品令人惊叹;用生长在拉萨著名古寺附近高山上的植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藏本草湿巾纸,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好伴侣;还有众多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也令众多消费者爱不释手。

特色浓郁,硕果累累

此次大集带来的商品民族特色浓郁,吸引了众多前来赶集的市民。虫草、奶制品、牦牛肉制品、青稞产品、白酒、藏茶等西藏特色产品深受首都市民青睐,销售业绩居前。西藏自治区特色产品营销有限公司的虫草系列产品还达成了30万元单笔销售额。大集期间现场销售额达1104.9万元,日均销售额超百万,位列“各地商品大集”活动的前三甲,突显了首都市民对西藏特色商品的喜爱和追捧。

西藏上市公司 篇10

西藏形象是中国形象的一部分, 而且因为西藏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原因, 西藏形象的建构对于中国形象建构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反观现实, 西方媒体对西藏的形象建构和中国媒体对西藏的形象建构却大相径庭, 甚至因为西藏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西藏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对西藏也不甚了解, 抛开其他原因不论, 这与众多媒体缺乏对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有着很大关系。因此, 我们要重塑西藏的形象, “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被动传播策略, 主动出击, 把西藏的真实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今天产生的新变化主动提供给西方受众”。[1]而要实现变“被动”为“主动”, 在当今社会媒介环境下就需要多种媒介的组合拳。电视媒介作为当下最为主流和最具公信力的媒介一定要扮演起应有的角色。

二、西藏电视媒介的发展

与中国大多数地方的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相同, 西藏的电视事业也经历了培育期、发展期和加速期等阶段。

细分之下, 1976年~1984年是培育期, 1976年西藏第一家电视台——西藏电视台开始筹建, 并于1978年成功试播, 开启了西藏电视事业的新篇章。1984年~1997年为发展期, 在中央政策和西藏电视人们的努力之下, 西藏电视事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发展。1998年至今随着国家实施“西新工程”为少数民族电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西藏各个地区的电视事业都得到加速的发展。

三、《在西藏》的节目定位和特色

《在西藏》是西藏电视台最为成熟的电视纪实栏目之一。它以其纪录片式的创作方法记录和讲述“在西藏”的人和事, 赋予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性, 富有温情的人文关怀, 是一档极为成功的电视栏目。

也正因为节目的这一定位和特色, 节目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构建“西藏的人”、“西藏的故事”、“西藏的情感”来建构西藏形象, 取得了较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一) 西藏的人

文学即人学。同样的, 电视艺术也是“人”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带有“木乃伊”情结, 只有表现“人”的艺术作品才拥有更长的艺术生命, 因为时光的变迁改变的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 而人和人的情感则带有更长的稳定性。从这个层面来讲, 我更愿意把《在西藏》的每期节目看成是一部部制作精良的人物纪录片。

例如, 2013年7月份播出的《梦寻西藏》《西藏的孩子》《小岗大爱》, 无论是楞本才让·二毛、罗布次仁, 还是张高军都是西藏生活中的人——平凡的普通人。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上, 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有血有肉的细节——楞本才让·二毛的背影, 罗布次仁报告文学的章节, 以及张高军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的鞋子。在平实的镜头和真实的记录中, 恰如其分的把握使细节就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珍珠”, 作品自始至终都伴随着这样的细节。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建构是西藏对外传播最好的“介质”。

(二) 西藏的事

故事化是纪录片和纪实节目的创作趋向。只有故事化才能创造更高的收视率。

《在西藏》创作过程中叙事上侧重细节无可厚非, 这也可能是这个栏目能产生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但是侧重细节的同时, 不应该偏废情节。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故事情节的精妙设计, 纪录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因为故事情节没有经过设定而产生的种种猜想和不确定性。人物是作品的核心, 而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叙事。细节只能放在情节之中才会焕发出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 故事中的情节最可吸引观众的因素, 把西藏的形象寓于故事之中, 才能是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三) 西藏的情感

艺术是情感和形式。这里的情感是广义上的情感, 包括了感情和思想, 它是作品内容的中心。外围的人物、故事、视听手段、细节都是为情感服务的。

《梦寻西藏》中, 从天上摇下的镜头——这是民族的温情。《西藏的孩子》中, 镜头扫过书架, 满眼的书籍——这是教育的温情。《小岗大爱》中, 张高军扎根西藏, 甘于奉献, 笃定人生的道路, 结尾怡然唱起毕业时的歌——这是人生的温情。以情动人, 这是艺术类节目最能打动观众的原因。

四、对《在西藏》创作中的一些建议

我认为《在西藏》的成功在于它对人、故事、情感的塑造、讲述和表现。对于任何的艺术作品而言, 能够感染观众的部分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部分, 所以, 对于人物的塑造不应扁平化, 脸谱化。例如, 《小岗大爱》片中介绍张高军, 娴熟的镜头灵活的穿梭、跟随在人物的身边, 一系列的运动镜头, 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串起的只是人物工作的场景。这样的处理似乎有些欠妥当。对于普通观众而言, 除了想了解人物的工作外, 人物的情感经历, 人物的生活场面相信更为动人——中华民族的“家”的观念是深入到血液中的。虽然限于文本时长的篇幅, 作品不能更多在这些地方多着笔墨, 但是有了这些元素的加入, 人物才能更真实可信, 更富于魅力, 对外传播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摘要:当前, 西藏正在积极谋求自身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 在这其中, 西藏电视事业的发展为这样的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尽管电视传播有其固有弱点, 但是因为电视媒介无与伦比的直观、丰富、对象广泛和公信力强等特点, 毫无疑问,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它必将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就以西藏电视台的最为成熟的电视栏目——《在西藏》为个案, 分析优秀的电视节目在西藏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首先回顾西藏电视事业发展史, 以历史现实的角度观照当下的发展。然后以《在西藏》的栏目建立、定位、特色为切入点, 分析其在西藏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中起到的积极意义。最后展望栏目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电视媒介,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在西藏》

参考文献

[1]刘小三.对外传播中西藏形象建构的策略和方式[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2]林青.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3]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传播社, 2005.

西藏上市公司 篇11

近年来, 发达国家及其生物技术公司, 利用剽窃的生物遗传资源进行研究后, 申请专利保护, 获取了高额利益, 使拥有该遗传资源的原产国一无所获, 甚至还要付费去买属于自己国家所有的遗传资源, 对遗传资源原产国造成了实质的不公平, 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这主要是遗传资源的全球分布不均和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本性所决定的, 发达国家的生物资源相对贫乏而发展中国家相对丰富。为了制止这些行为的再发生, 国际社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 》, 它规定:“确认各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的主权权利, 因而可否取得遗传资源的决定权属于国家政府, 并依照国家法律行使”。另外, 2008年6月5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纲要》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中,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列人了近五年的战略目标。在纲要第三部分“战略重点”中, 适时做好立法工作也成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方面需要完成的任务。在纲要第四部分“专项任务”中提出:完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制度, 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协调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 构建合理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保障遗传资源提供者知情同意权。现阶段, 我国还未将CBD的规定转化为国内法, 同时, 也未见其它省、自治区公布遗传资源保护的地方法规。作为祖国大家庭一员的西藏, 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基因库。在破解基因密码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了不使西藏的丰富遗传资源被剽窃后, 经大量研究后申请权利保护且对利益一无所获。本文就以西藏地方立法的形式来探讨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1 西藏的生物遗传资源概况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基因库。遗传资源是21世纪生物技术经济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是国家战略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贮备库。首富比尔盖茨预测21世纪首富将在生物技术领域产生, 这说明对遗传资源的控制是当务之急。

1.1 西藏生物资源的丰富度:

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 高等植物6400多种 (其中, 维管束植物5700多种, 苔藓植物700多种) , 隶属270多科, 1510余属, 有855种为西藏特有。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

西藏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野生脊椎动物798种, 已有12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1/3以上, 有196种为西藏特有。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物种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此外, 西藏还有多种特殊的裂腹鱼类, 其种类和数量均占世界裂腹鱼类的90%以上;鸟类488种, 有22种为西藏特有鸟类;昆虫类近4000种, 其中中华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是中国的重点保护动物。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760多种, 其中, 原生动物458种, 昆虫208种, 鳃足类56种。水生植物中硅藻类共计340种 。

这只是西藏遗传资源的一部分, 还有些遗传资源的本底不清如微生物遗传资源等。

1.2 我国西藏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特点

西藏动植物的分布从热带到寒带, 从较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分布, 与全国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现以藏东南为例。

(1) 遗传分化的多样性

藏东南地区植物特有种极为丰富。据不完全调查, 仅墨脱地区种子植物就有当地特有种133种及变种, 占当地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51%。有70%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海拔2400m以下地带, 该地带是当地植物遗传分化、变异的调频区。

(2) 遗传适应的多样性

藏东南地区植物遗传多样性具体表现在:生长优异和对严酷生境的适应及特殊的生态型方面。在藏东南有不少生境十分严酷的地带, 主要表现为寒冷或干寒、贫瘠, 但却也生长有许多植物如在海拔4100处岩石上匍匐生长的杜鹃、柳树, 以及在高海拔地带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高山灌丛等, 这些是植物遗传适应性在严酷或特殊生境中的典型体现。

由上可知, 西藏的生物遗传资源极其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 它的气候和生境的丰富程度是选择理想基因的理想地方,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西藏遗传资源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将无法估量, 研究和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

2 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地方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地方立法现状

2.1.1 地方法规的建设。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 《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

2.1.2 规章的建设。

《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2009》, 《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 《西藏自治区重点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暂行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 《西藏自治区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细则》, 《西藏自治区原产地标记保护实施方案》等。

2.2 遗传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从上可知, 西藏地方立法是对国家立法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的补充。是对生物资源的立法,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从这一权威的定义来看, 我国和地方的生物资源立法, 在管理和保护上的一系列制度同样适用于遗传资源。

西藏有关遗传资源的法律法规的适用, 一方面直接适用国家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又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行政区域的地方立法体系, 这一从国家到地方的立法体系, 是从宪法层面到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都对遗传资源保护进行了规定, 对防止遗传资源的流失启到了保护作用, 如依据立法体系的规定西藏建立了遗传资源的原生态保护和移地保护制度。在原生境保护方面采用自然保护区制度, 这一自然保护区制度又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保护区甚至还有地市、县级保护区。截至目前, 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34.3%, 居全国之首, 有国家级保护区9个, 省级保护区20个。此外, 西藏还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和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藏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自然保护区并得到了较为严格的保护, 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保护原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这些自然保护区基本涵盖了西藏重点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里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此外, 还建立了采集和利用制度、行政许可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贡献。但这一立法体系还存在着缺陷, 一方面是法制本生具有的缺陷如规定的某些制度太原则, 不好操作, 另一方面是现代生物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法制变革。生物技术揭示了生物资源的遗传本质, 基于这种揭示又推动了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居于世界的前沿, 它们利用生物技术对剽窃的生物遗传资源进行研究后, 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获取了巨额收益, 从而制约了资源原产国的进一步的利用和开发, 而原产国一无所获甚至还要付费才能使用。这一事实的出现, 暴露了现有生物遗传资源制度的缺陷, 缺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重点突出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缺乏遗传资源的专门立法, 同时现有的法规也没有涵盖遗传资源的所有内容, 如对动物和微生物新品种的保护没有规定。没有专门对微生物遗传资源进行规定。现行的与遗传资源相关的法规忽略了对遗传能力的保护。对于这些立法体系的欠缺, 西藏自治区人大没有行使地方立法权进行完善。

2.2.2 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内容上的缺陷。

(1) 现有法律法规对遗传资源以管理和保护为主, 遗传资源的获取制度存在立法缺陷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等对遗传资源的获取进行了粗略的规定如对保护目录的畜禽提出申请、现有制度关注审查和审批等, 但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 没有一部国家或地方法规对获取问题进行详细规定, 内容上的缺陷有:获取的原则没有规定;获取前的事先知情同意和获取中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没有进行规定;针对遗传资源所有者的不同, 是否在获取上规定不同的获取制度如私人拥有的遗传资源事先知情同意的程序;现有法律法规没有根据获取的目的不同进行分别规定如对遗传资源进行遗传物质及其功能的研究, 没有区分为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研究;外国人及其国家如何获取没有规定;获取的起止时间和获取未成的附随义务等等无法可依。“很多想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生物遗传资源的外国公司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获取制度有利于减少遗传资源的流失和双方降低机会成本。

(2) 对非法获取的遗传资源如何处理没有规定

1997年《刑法》规定了走私珍贵动物罪、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关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 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关于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以及违反狩猎法规, 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这些规定对生物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有人对遗传资源的合法或非法研究后, 将获得的优质基因序列通过互联网卖给外国人, 我国的众多法律如何处理确没有规定。另外。这些罪名不包含非法获取之物进行遗传物质及其功能以及用于表达的内容, 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所以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非法获取的遗传资源, 才能制止遗传资源的流失。

(3) 行政许可制度过于复杂, 增加了利用者成本

在多重立法下, 采猎同一种资源, 可能涉及到国家的多重行政许可, 如采集保护的野生药材, 必须同时具有采药证和采伐证, 若在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许可。多重许可制度, 对于利用者而言, 则可能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官僚体系, 大大增加了资源利用成本。

(4) 未针对获取目的对遗传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是基于生物资源这样一个概念建立的一系列制度, 关心的是, 资源的减少和丧失, 资源的增加意味着管理和保护的成功。而忽略了, 可能利用其含有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开发后控制一个种甚至一个属的现实如植物新品种保护。遗传资源的获取与生物资源的获取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基于对其遗传物质及其功能进行研究, 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进一步研究开发之用, 一旦获取就可脱离原有的资源;后者的含义更丰富, 几千年来的利用习惯如生活在当地的人民用柴生火煮饭, 做菜、动物吃草、草本药用植物的利用等的应用, 这样的利用基于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 是国家法律不需要进行过多干涉的, 只需要对一些重要生物资源进行调控就行了, 以防止人们习惯偏好和利益驱使对其过度利用, 采取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基于以上粗略的分析, 对一事物进行两方面的规定, 也正符合事物的两面性, 是遗传资源是生物资源的根本、是利用目的不同和知识产权授予条件混乱 (美国人为了利益混淆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所致。

(5) 缺乏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当地人民之间关系的内容

现行的立法没有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削弱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在实践中, 国有资源被偷取、偷伐等屡禁不止, 都给他们未参与其中有关。做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 与当地人民是分不开的, 只有与当地人民建立遗传资源的共管和资源的补偿制度, 才能有效的做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6) 缺乏公平分享惠益的内容

只有《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中规定了国家共享惠益, 但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

(7) 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现对从遗传资源中获取的基因的最强保护是专利法,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 应当陈述理由。但是却没有表明未指明遗传资源的后果以及基本的程序处理原则。这涉及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在专利法中是一种形式要件还是实质要件的原则性问题, 并涉及适用何种程序处理。只是在专利申请上建立了披露制度, 并没有建立披露制度与公平惠益分享之间产生联系。另外, 《专利法》和《植物新品种条例》都是对专利权人和育种权人进行的私权保护, 通过专利授予和育种权的授予, 使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益, 而忽略长期保护和管理遗传资源人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遗传资源管理人还要为自己提供的基因买单如农作物优良基因, 这有违法理。

3 对西藏生物遗传资源地方立法的建议

发达国家通过生物剽窃获取原产国的资源, 然后进行研究后申请私权保护, 通过这一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很容易的获取了别人的财富。法律对这个不正当行为的规制总是要滞后于不当行为的产生。不管怎样, 出现了不正当行为总是要用法律去规制的, 即亡羊补牢未时未晚。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发现国家和地方立法在法律体系和内容上欠缺, 跟不上国际法律的潮流, 为了管理好和利用好丰富的遗传资源, 以解决当前和后备发展所需, 就西藏遗传资源的保护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对西藏地方立法有所益处。

3.1 进行遗传资源的专门立法

现有法律法规是基于生物资源的角度设计的, 而忽略了生物资源的生存、生长还需要遗传物质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对其进行绝对的控制, 才能完成生物资源的生长、繁殖及其生存。基于遗传物质的特点, 筹划一部完整的专门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法, 设计统一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保护范围, 协调各部门法和单行法, 确保法律制定和实施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这一专门法是专门用于解决遗传物质及所带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它所涉及的是全部的生物遗传资源, 目的之一是防止基于技术进步或者其它因素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不及。目的之二是有价值的基因既可能存在于重点保护的遗传资源中, 又可能存在于非重点保护的遗传资源中;现有法律法规主要保护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资源, 其它非重点遗传资源的保护涉及较少, 存在客体上的保护不全面。专门法对遗传资源保护的客体不仅包括遗传物质及其所带的信息, 而且也包括基于基因所产生的衍生物。

3.2 建立综合的遗传资源管理部门

为了与现行的机构改革相配合, 在现有分类管理的基础上, 对现有管理部门赋予其新的职能和责任, 担负起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的职责, 在其管理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遗传资源管理岗位, 主管或协调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其它权利的保护。

3.3 建立较为完善的遗传资源获取制度

对遗传资源的研究即遗传物质的研究, 并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如一片树叶、一小块组织、一根毛发、几毫升血液等都可进行研究, 并不造成生物资源的浪费和有形的流失, 主要是遗传资源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 掌握了遗传信息即基因的编码规律, 生物资源这个载体就没有用了。基于此, 建立完善的获取制度是必要的。

在获取原则上应采用宽松和鼓励的策略;着重设计好获取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就不同的遗传资源所有人或组织或国家, 建立不同的知情同意制度如西藏农业遗传资源之青稞, 它的所有者是不确定, 就要建立适合他们的遗传资源获取的事先知情制度。获取前的事先知情同意和获取中的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规定, 特别是获取遗传资源的目的, 有无违犯当地的善良风俗要进行审查, 因为西藏藏民族有他的特有风俗习惯, 若处理不好可能引起当地民族的情绪波动甚至影响稳定;获取的地点、品种、采样的范围、起止时间和获取未成的附随义务, 外国人及其国家如何获取等进行规定。

对生物资源获取的许可制度也可适用于遗传资源, 对其完善即可。对多重许可要简化行政许可制度, 针对用途进行许可, 不需要办理多个许可如采集重点保护的药材, 直接在中医药管理行政部门办理即可, 减少了利用者的成本, 提高了效益。

3.4 建立遗传资源的公平惠益分享制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 对获取的遗传资源规定了公平分享惠益制度, 而《波恩准则》则细化了惠益的内涵包括货币和非货币惠益。在立法中规定, 在事先知情同意的同时就启动提供方和利用方的共同商定条件以达成公平分享惠益的内容。重点对共同商定的条件的内容进行规定。

3.5 建立与遗传资源相关的处罚制度

如对非法获取的遗传资源如何处理进行规定。特别是跨国非法获取, 要涉及司法管辖权, 对其处罚有许多现实的因素存在。若被发现是非法获取的, 一方面要求中央政府进行外交干涉, 另一方面要求中央政府对其进行处罚如宣布限制或禁止其在中国的一切活动包括商业市场和非商业市场, 或者高额罚款和补偿;也可通过中央政府同周边国家或者资源丰富国家建立遗传资源联盟来打击非法获取和研究等措施来防止遗传资源的流失。

3.6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制度

西藏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 国家和地方通过大量的立法来保护这一战略资源。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许可证制度、原生境和非原生境保护制度、分级管理制度、交易制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法律责任等等。但事实上遗传资源的流失和生物剽窃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 特别是珍稀动植物种群至今未得到恢复反而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如西藏黑熊、藏羚羊、麝、红豆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国有资源的“公地悲剧”所决定的。为了有效的减少盗猎、走私、出卖动植物资源, 笔者认为国家主管机构应与当地民族建立长期共管, 让本地民族参与其中并给予长期的资源保护补偿, 使当地民族在资源的持续保护中获得利益, 使他们认为保护好资源有他们的一份责任, 从而使他们更积极的去阻止乱采、乱挖、偷猎、盗卖现象的发生。而不象现有制度那样排斥另一方, 导致管而不理想的局面。建议成立以主管机构为主和本地民族代表组成的组织, 赋予本地民族资源监管权并建立一系列运行机制, 从而防止遗传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3.7 建立遗传资源的研究成果共享制度

如前所述, 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将研究成果私权化即研究成果握在了现有权利人手里, 体现了私有者的利益, 而忽视了遗传资源所有权人在研究成果中的贡献, 所有权人在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上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如农业遗传资源, 若不体现所有人的利益, 就等于为别人忙活了半天, 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大挫伤了所有权人的积极性, 就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基于这样的粗略分析, 专门法将规定研究成果共享机制, 成果共享机制就可将资源的所有者和现有成果的拥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成果中既体现了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又体现了遗传资源所有权人的利益。这样所有权人就可基于所有权去争取利益。

摘要:以西藏生物遗传资源的丰富度及其特点为例, 分析我国及其西藏地方立法的缺陷, 提出针对遗传资源进行专门立法, 进而对一些制度的建构进行讨论。

关键词:西藏,地方立法,生物遗传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1]2009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10-06/12/content-20247256-4.htm, 2010-10-4

[2]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0-01/21/con-tent-1516435.htm[EB/OL].2010-9-24

[3]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08-09/04/content-1087573.ht[EB/OL].2010/9/25

[4]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17010[EB/OL].2010-9-26

[5]薛达元, 崔国斌, 蔡蕾.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6]田金花.论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7) :108

[7]秦天宝.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8]薛达元, 秦天宝.生物多样性获取与惠益分享—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经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9]赵富伟, 薛达元.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国际趋势及国家立法问题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24 (2) :92-100

[10]朱雪忠, 杨远斌.基于遗传资源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生物法律, 2003 (3) :54

[11]张小勇.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预防前列腺增生下一篇:MPS磨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