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价值

2025-01-16

计算价值(精选12篇)

计算价值 篇1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让课堂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怎么计算, 而应是充分发掘计算教学的应用价值与心智训练价值, 丰富计算教学的内涵, 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要以计算教学为载体, 以数学思想方法与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为终极目标.

1. 渗透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当新的问题出现时, 先回忆与之相似的已经解决过的同类型问题, 通过细致的比较发现新旧问题的异同, 然后想办法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前后关联, 由浅入深自成体系的知识群.例如, 教学“8, 7加几”时, 学生已经有了对“凑十法”的初步运用, 但往往并不熟练, 学习“8, 7加几”可以让学生再次体验“凑十法”的优势从而认同“凑十法”, 使之熟练运用, 但往往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表现得有些急于求成.当让学生交流计算“8+7”的思考过程时, 有些学生把7分成1和6, 然后先算8+1=9, 再算9+6=15, 当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时, 往往不置可否, 或者就说:“也对, 但谁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实际上也就否定了这名学生的回答.我认为这时候教师应充分肯定这名学生的精彩答案:“你把8+7转化为已经学过的9+6, 想办法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这种精彩的做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 我们为他鼓掌!”然后再说:“可是9+6, 有些同学计算还不熟练, 上节课我们是把9+6转化成几加几的呢?你能帮帮他们吗?”这样的处理, 既可以使课堂重新回到运用“凑十法”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更重要的是, 对可让“转化”的解题策略在学生心里悄悄地扎根, 难道不更为合理些么?

2. 渗透策略优化的思想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往往一道题会有多种解法, 这时就必须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高效率做事情的好习惯.例如, 三年级“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出示主题图:操场跑道一圈400米, 小明跑了2圈, 小军跑了3圈.然后让学生说说已知的信息, 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当解决第一个问题时, 让学生各抒己见, 算法多样化.当解决第二小题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算, 如果还有用“400+400+400=1200 (米) ”计算的同学, 我们可以引导如果老师跑了9圈, 你还用这种方法做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必须进行策略的优化.到完成了想想做做第一题后, 再进行统计运用了什么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用表内乘法口诀解决最高效.总之, 策略的多样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而是多角度多渠道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不能靠教师简单的行政命令去推行最优化的策略, 而应建立让学生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 从而自觉接受的策略, 并使其慢慢形成优化策略的意识.

3.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图片对照等直观刺激下, 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 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 但是, 好景不长, 当学生还流连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 马上就面对十分抽象的算法, 接下去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 铺设一条道路,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例如,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有余数) , 应该说先复习铺垫, 让学生练习一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可以整除) ”的, 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再把复习题改成例题, 先列出算式估计一下结果, 并说明理由, 渗透先估后算的思想.当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得出结果时, 教师引导学生自觉提出可以根据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而不是教师指令学生直接去拿出小棒摆和分.如52÷2, 我们课前可以让每一桌上都准备5个“10个一捆”的计数片, 两捆“10根”的和两个单根的.为什么选择计数片?我认为计数片更清楚地表述为多少个“十”, 而“一捆十根”则既可以表述为“一个十”, 也可以表述为“十个一”.在分的时候分计数片更快捷, 也就不会产生把所有整捆的都拆开来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为竖式计算时先分十位上的“4”, 得到的是2个“十”, 所以把“2”商在十位上做了最好的注解.另外, 计数片为学生的“分一分”制造了一点小小的障碍, 而把计数片转换成一捆“十根”的, 既体现了“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 又可以为竖式的理解打下基础.余下的“一”捆是十根, 和个位上“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再来平均分成两份.这个分的过程完全应该让学生去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操作过程的强烈体验, 是过渡到形象思维乃至到抽象思维的基础.在学生尝试列出竖式的过程中, 先让学生自己去说说, 主动把操作的过程与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联系起来, 不能把操作与竖式割裂开来, 而且不能满足于指名让几名学生回答, 还要组织学生相互说说操作与竖式的每一个数之间的联系.只有数与形充分结合, 才能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体验更深刻.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克服心理因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 正确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方法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读题, “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 “想”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 “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

(2) 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 教师均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 书写工整, 卷面洁净 (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 , 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 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3) 多种感官参与的习惯.在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眼、口、耳、手、心都到, 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

(4) 仔细验算.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 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 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并且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 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提高验算兴趣, 增强验算能力,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总之, 计算教学既是一种技能训练, 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 更有它的理性价值, 有益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计算价值 篇2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动进一步的深化,计算机技术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也愈发凸显。身处于信息时代,展开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本文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正反两方面分析利用该技术所体现出的社会影响和价值,为计算机的发展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社会影响;价值

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带动了21世纪信息化革命。如今,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特别是近些年,在网络互联,信息数据量猛涨的背景下,更是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和价值。当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在推动技术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便捷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发掘其正面作用,遏制反面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为人类造福。

1计算机技术及其社会价值

为满足军事炮弹射程计算的需求,计算机首次由研究领域向实际应用领域开始过度,最早的计算机由于制造材料和技术的限制,集成度低,使得体积异常庞大,占地面积到达了170平方米[1],且耗费电子器件数量惊人,制造价格高昂,只能在军政等高端领域使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集成规模电路计算机诞生,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使得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如今,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计算机技术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一是以硬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主要构件是存储数据的内存和硬盘,做核心运算处理和指令控制的CPU以及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在内的输入输出设备。硬件的发展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从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如今提出的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每一次变革都带动着整个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整体更新和转变。二是以软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软件是实现相关功能的程序或文档,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通过操作并控制硬件接口,实现具体的功能,可以说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本身无法运行。与硬件接触最紧密的软件当属操作系统软件,它通过管理内存、调度进程、控制输入输出接口等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和开发环境以及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软硬件相互结合和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更加纯熟和便捷,不仅为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无形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计算机技术的积极影响

2.1连通性

计算机技术硬件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体积减小且成本降低,这为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持。此外,计算机软件中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并增加了开发软件的通用性,这使得软件应用丰富度更高、可用性更强,通过移植即可使用,无需进行二次开发,促进了各行业和领域的交叉发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是通信方式的转变,远距离通信不仅为生活带来了便捷,还融合其他技术产生了经济效益。比如通过远程控制操作现场机组,降低了人力消耗,将人从重复机械且危险性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中的管理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2]。远程办公节约了办公时间成本,网络服务使用户不用去现场排队办理业务,远程教育使优秀的授课资源遍及偏远地区等。

2.2高效性

计算机可以重复进行复杂计算,数据处理速度快,为其他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计算机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1)工业制造方面。对于流程化的简单或部分重复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带动机械设备可以使完成更加高效,且能取得好的效果。如现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基于计算机的精准控制,可以根据设计模型完成手工无法达到的精准度和运行效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远程通信方面。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在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即时通信和远程通信速率因此得到提升,远程通信的高效性节省的是时间成本,为诸如网上业务、网络办公、远程控制管理、及时维护、资源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

2.3融合性

计算机对社会的贡献中,融合性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计算机的连通,传统工农商以及制造业发生了巨大改变。计算机将各行各业有机融合起来,如现今流行的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市场,而这种商业模式的提出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将繁杂劳动与智慧相融合,演化了人工智能,并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中。计算机将物物相融合,构造了物物相连的生态网络,打造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计算机将交通、物流结合在一起,推进了交通网络建设和货物流通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技术的消极影响及防护措施

3.1信息安全问题

当网络更加开放的时候,信息安全便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计算机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信息泄露引起的,如剽窃受保护的知识和资源、售卖或盗窃客户隐私、或因密码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等。此外因计算机在军政领域的使用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也逐步增多。

3.2身心健康发展

现今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因长期使用计算机工作、学习或娱乐引发不同程度的身体病变,如视力下降、颈椎疼痛[3]、情绪波动等;另一方面不良资源的大面积传播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可引发犯罪。

3.3人际交往中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便捷,也正是因此使人转变了交流方式,面对面交流变为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上交流,缺少了实际沟通。因此导致了交际能力退化,人际间冷落并产生陌生感和隔阂感。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置可否的,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带动了远程控制技术的突破,与基础设施的结合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等。社会、科学、工农业、教育、医疗以及经济等领域都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才能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服务现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陈振峰.浅析计算机技术对通信发展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3):241-241.

[2]刘洋.浅谈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2):182-182.

计算价值 篇3

一、运用“+”“-”“×”“÷”与十大关系巧解有关商品价值、价值总量的计算题

关于商品价值、价值总量一类的计算题,首先要牢记“十大关系”(如图)

在十大关系中,“价值量”与“社会”的有关,与“个别”的无关,即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总量与个别的有关与社会的无关,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在具体的计算中,遇见正比用×,遇见反比用÷,遇见“提高”“上升”要用+,遇见降低要用—。

例:2008年某国生产甲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多少? (1)题中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又因为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SX(]6[]1+20%[SX)]=5元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所以价值总量仍为600万件=100×6

二、理顺关系,运用“+”“-”“×”“÷”解有关汇率的计算题 有关汇率的计算题,首先要弄清楚汇率与币值的变化,其规律是“本本一致”,即本幣汇率的变化与本币币值的变化一致。如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币值上升,反之亦然。同理,“外外一致”,即外汇汇率与外币币值的变化一致。“本外相反”即外汇汇率与本币币值、本币汇率的变化相反,本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外币币值的变化相反。

其次,把握好汇率变动后,本外币的兑换。

本环节关键是抓住如果币值上升,兑换的货币数量较之前就减少,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题即可。

例: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8:1,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1美元应兑换多少人民币?

因为人民币升值,所以1美元应兑换的人民币为:[SX(]8[]1+25%[SX)]=64元

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8:1,如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5%,那么1美元应兑换多少人民币?

计算价值 篇4

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中心, 经济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 在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10年来武汉市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耕地农业利用的比较收益低下, 不可避免地向效益较高的其他用途转换。耕地向非农用途转移, 经济效益可能提高了, 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损失巨大, 导致总收益的净损失。所以应当建立合理而完善的耕地保护机制。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良好的耕地资源价值体系, 从而通过提高耕地的征用补偿价值以抑制不合理的耕地占用行为。

近年来一些学者围绕耕地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耕地的价值评价研究, 成果丰硕。蔡运龙等提出了耕地价值重建方法并以实例佐证, 李翠珍等从多方耕地价值需求主体角度对耕地资源价值进行研究。笔者将借鉴学者们耕地价值评价的理论和相关数学模型, 以武汉市为例, 利用武汉市的相关统计资料, 构建耕地价值体系, 希望能对武汉市的耕地资源进行合理价值评估。

1 耕地资源价值体系构建

功能决定价值。蔡运龙等就我国当前的需求将耕地资源的功能概括为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则耕地资源的总价值 (V) 为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Vc) 、生态服务价值 (Ve) 和社会保障价值 (Vs) 的总和:V=Vc+Ve+Vs (1)

李翠珍等从价值需求主体的角度, 构建了耕地资源价值体系, 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承载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游憩价值、审美价值等5个方面, 具体估算耕地资源价值时主要从经济产出价值 (Vc) 、生态服务价值 (Ve) 和社会保障价值 (Vs) 三方面进行阐述。

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Vc) 、生态服务价值 (Ve) 和社会保障价值 (Vs) 是耕地资源的基本价值, 耕地资源的基本价值和其他价值决定了耕地资源具有存在价值。于是耕地资源的总价值 (V) 为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Vc) 、生态服务价值 (Ve) 、社会保障价值 (Vs) 、存在价值 (Vp) 的总和:V=Vc+Ve+Vs+Vp (2)

2 耕地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2.1 经济产出价值

民以食为天, 耕地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 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原料, 故耕地的经济产出价值不容忽视。据杨瑞珍统计, 人类食物中88%来自耕地, 95%以上的肉、蛋、奶产量也由耕地资源主副产品转化而来。耕地是纺织工业原料和制糖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地, 中国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的50%~60%。此外, 耕地资源直接和间接提供了40%~60%的农民收入, 为农民提供了60%左右的生活消费, 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70%来自耕地。

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耕地年经济收益的提前支付, 通过收益还原法可求耕地资源年收益的现值而获得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也就是说, 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为耕地年收益与贴现率之商, 即 (3)

式中:Vc是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为耕地资源的年收益, r为贴现率 (蔡运龙指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使用的复合贴现率计算, r应为4.8%) 。则武汉耕地资源的年经济产出价值为516663元/hm2 (如表1所示)

2.2 生态服务价值

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存在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最早由Costanza等人开始研究, 其研究成果有些不足。2003年, 谢高地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采用对200名学者的问卷调查法, 估算出了中国平均状态下的耕地 (农田) 生态服务价值, 总值为6114.3元/hm2。

要计算武汉市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 必须根据地区差异加以修正。蔡运龙假设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生物量成正相关, 并用地区潜在经济产量代替生物量, 提出了修正系数:

式中:Ke为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 bi为被评价地区耕地生态系统的潜在经济产量, B为全国一级耕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平均潜在经济产量, B值为10.69t/hm2, 值在武汉所处的长江中游平原为15.69t/hm2, 则Ke值为1.47。

于是, 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的年价值为:Ve'=Va·Ke (5)

式中, Va为我国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年价值的平均值。

与年经济产出价值原理相同, 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贴现率的商 (贴现率仍按4.8%计算) :

依据公式 (5) 、 (6) , 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87250.4元/hm2。

2.3 社会保障价值

农业生产本身抗风险能力弱, 农民的收入相对很低, 故对于农民来说,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的供给能力有限。然而面临市场的考验和选择, 农民收入和预期更加不稳定,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更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 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来说很重要。故考虑到农民的需求, 从供给能力的角度表征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 包括基本生活保障价值 (含养老保险) 和失业保险价值。计算公式如下:Vp=V1+V2 (7)

式中:Vp为耕地社会保障价值, 单位为元/hm2;V1为基本生活保障价值 (元/hm2) ;V2为失业保险价值 (元/hm2) ;P0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 我国土地资源在中等投入水平下人口承载能力为3.68~5.51人/hm2, 此处取5人/hm2;P1为耕地资源的最小承载力, 取3.68人/hm2;L为武汉市2009年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取中心城区和远城区的平均值) 3240元与2004~2008年的 (取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的平均值) 1150元的平均值, 约2195元/人·年;B为武汉市的近年来城镇失业保险金标准, 约2760元/人·年 (L与B为笔者走访武汉市社会保障局所得数据) ;E为武汉市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假设为70岁;k为近7年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比例, 即城乡收入比, 约1.84。据此, 计算出武汉市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为144564.7元/hm2。

2.4 存在价值

主要运用损失替代法, 根据单位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损失便可以求出保留单位耕地面积所具有的价值。耕地损失主要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1995年完成的“90年代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课题以及美国东西方V.Smi的关于中国资源问题的专题报告《中国环境问题:经济损失估计》研究所得的参数进行调整并加以确定, 耕地减少的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损失 (0.75元/m2) 、环境服务功能损失 (0.75元/m2) 、治理费用 (1.87元/m2) 、地租价值的损失 (0.19元/m2) , 总计3.56元m2。则耕地资源的存在价值为3560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依据 (2) 式和第3部分的结算结果, 武汉市的耕地资源价值为884078.1元/hm2, 如 (10) 式所示:

武汉市的耕地资源具有可观的各方面价值, 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不可贪一时之利而盲目占用耕地。在耕地资源的各方面价值中, 经济产出价值居于首位, 这说明“民以食为天”, 当然其他价值也占可观的份额。

计算价值 篇5

生态环境损失价值计算是绿色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重要部分,是可持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基础工作.黑河流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又各有特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均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采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生态环境损失的价值估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以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1995年张掖地区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损失价值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

作 者:徐中民 程国栋 王根绪 XU Zhongmin CHENG Guodong WANG Genxu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地球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年,卷(期): 14(5) 分类号:F062.2 关键词:净福利   生态环境损失   价值量   张掖地区   黑河流域  

云计算对于CEO的价值 篇6

CEO应如何理解云计算?4月9日和16日,我连续两次给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第一名企业的领导干部讲解云计算。给CEO讲解云计算,不同于对CIO和技术人员的讲解。关于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我推荐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主编的《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石》;我要给CEO们讲的,主要是从核心价值角度理解的云计算。以下是我讲解的部分观点,在更大范围与同行交流。

一、云计算是否改变商业之道

汉代的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本意是想说,道是不会改变的。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天不变”。如果天变了,道是一定要变的。天就是世界潮流,具体说,就是生产力。云计算就是天的变化,它会不会带来商道变化,这是CEO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说云计算只是对应用有影响,但不改变商业之道,CEO完全没有必要过问云计算,把它交给CIO处理就是了。

当前我们看到的对云计算的各种阐释,多是从应用角度的现象描述,是讲给CIO和技术人员听的。有些从应用角度看是正确的描述,从道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例如,说“云计算”的发展将导致全球信息在收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这话讲给CEO听就会有误导。云计算在应用层确实有集中的一面,但它只是“统”与“分”两个侧面中的一面。从商业之道的角度看,不能把云计算理解为集中统一之道。段永朝《未来商业模式:最牛的“云”》一文中,借波普尔之口,谈云和钟的区别,就指出了把分散灵活的云理解为集中控制的钟这种致命的错误。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在我看来,首先是从分工创造财富,改变为融合创造财富。我在《21世纪财富的新源泉》中,比较了盖茨与斯密在这方面的相反之道。蒸汽机的“天”,决定着分工创造财富之“道”,云计算的“天”,将决定融合创造财富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融合之道。它改变了资本专用性条件下的报酬递减规律,通过资源融合走上报酬递增之路。当云计算将来冲击到整个经济时,传统中关于外部性、搭便车等从道的高度否定网络的理论,将面临实践的挑战。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降一个层次说,需要CEO从企业原动力,即钱德勒称之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的角度理解。CEO需要从创造财富的两大钱眼,即规模报酬递增与范围报酬递增,来判断云计算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换句话说,要判断企业战略,是依靠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还是小批量、多品种。以此决定是战略性地利用云计算,还是只进行战术性的应用。举例来说,中远集运的利润中,有87%来自散货,说明它在战略层而不是技术层,已实现了按云的方式(散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专家总是说云计算可以降低成本。这话在战术上是不错的。但对中央企业来说,云计算在计算存储环节节省个两亿、三亿,与中远集运战略上转型为云而赚取几百亿,孰轻孰重?CEO显然应当优先考虑战略上的问题,而不是与技术人员算小钱。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再降一个层次,到CFO的层次,需要考虑对决策型财务的影响。云计算如果能深入到战略财务层,面对的将是这类问题:企业利润是100%来自于能带来80%收入的20%的完全竞争中的短头型业务,还是33%的利润来自能带来25%收入的90%的垄断竞争中的长尾型业务?我给领导们展示了各种财务报表说明,云计算最终要达到理想的财务效果,绝不是把业务搬上云那么简单。它需要公司重新进行财务策略的选择。正确选择的结果,将是带领企业从中国制造式的利润越来越低的成本竞争,转向超越价格战的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竞争。这才是云的财务实质。

二、云计算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许多人都在谈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但从应用之道——商业模式角度讲,我认为有许多讲得太技术化、甚至有不当之处。CEO理解的云计算应用,不应是技术应用,而是应用的模式选择问题。我举了四类问题加以说明。

第一类问题,云计算共享的本质是什么?以长尾模式为例,长尾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业务。云计算应用于长尾,首先要排除利基、隐形冠军这类截取长尾的业务类型,而追求长尾全线业务集成,因为最能发挥云计算共享资源的优势。从CEO的角度,要考虑的不是应用本身,而是这类应用的制度环境。云计算在集成分散业务这种应用中,实际将把企业不知不觉带入一场产权革命。试想,资本专用性是不适合云计算的;在云计算中,资源要在没有所有制关系的主体之间进行共享,它的产权基础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基础不是公有制,而是社会资本所有制。CEO首先把这个想清楚,再决定做不做。省得到了法院再去思考,那就晚了。

第二类问题,云计算中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应用最易导致的误导是,或者认为它是集中统一模式,或是认为它是完全的分散模式。我认为,云计算不是为集中而集中,而是(系统)越集中(应用)就越分散。以免费模式为例,免费的前提是业态分离(不分离的叫打折),即将一种业态分离为基础业务(统的业务)和增值业务(分的业务)两种相互依赖的业态,二者通过交叉补贴,形成商业生态。所以,云计算既不是统,也不是分,实际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把局部的数据集中业务,放大为整个云计算的应用特征,就像盲人摸象。而现在谈云计算分布式应用的偏少,应避免这种片面性。

第三类问题,云计算中成本与增值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的又一误导,是仅仅从成本节约角度观察云计算。这是不完整的。以卓越运营理念为例,由于片面强调成本节约,结果造成丰田事件这样的悲剧。新的卓越运营理念要求,将成本节约与增值相对分离,以模块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节约成本,以个性化的定制模式为主实现增值。成本导向的云计算的误导在于诱使云计算“复辟”传统的大规模集中模式,而严重忽略了差异化增值这个主导方向。因此,节约成本只能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基础环节加以强调,而不宜作为全部。

第四类问题,云计算中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正确地强调了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以众包为例。以往人们都认为核心业务不能外包,但顶尖公司,如宝洁,采用众包模式将核心业务外包给14万业余人员。其实,核心业务外包才最能体现云计算的离散化本质。顶尖公司要超越人算,达到天算境界。天最怕谁?天不怕聪明人,因为人算不如天算。天最怕的其实是傻瓜。根据哈佛教授的研究,傻瓜群体系统地具有多样性这一优势,因此在复杂的丛林竞争中,靠生物多样性优势,而成为生存下来的适者。云计算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人定胜天”和“人不定胜天”的效果。人定,是说云计算把人们融合、团结为网络智能,人不定,是说云计算调动了个体的生物多样性潜能,即不确定性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中与分散、节约资源与创造价值的有机结合。

一元交易背后云计算带来更多价值 篇7

假如一家店铺有100个商品,外面同时有1 000个用户在点击,那么后台服务器还需要完成什么?

假如有1亿用户同时在淘宝上逛街,这些用户需要在10亿件商品之中迅速找到这个商品,并看到不同的图片展示,后台服务器又应该怎么处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不会过多地涉及这些问题。而对于阿里巴巴(是第一个使用云计算支撑基金直销和清算系统的成功案例)。“余额宝”为超过3 000万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货币基金理财服务,基于云计算的基金清算系统每天可以处理超过3亿笔的交易数据。实时请求处理可达到每秒1.1万笔。

“余额宝”使用云服务后,只需30分钟就完成了之前需要8个小时的清算工作。如果天弘搭建这样规模的生产环境,可能需要花费数千万元的投入。相比而言,使用阿里云服务的成本要小得多。

“这个案例显示了云计算的三个优势,大规模、低成本、服务运营。而阿里云目前已经实现的是,同一套系统支持离线和在线服务。”阿里云资深总监唐洪说。

现在,阿里云打算走得更远一点。

从2010年开始,阿里云已逐步释放其在云计算领域的资源和积累,帮助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和金融、学术机构实现“互联网化”。目前,阿里云的客户涉及消费电子、公共卫生、能源管理、媒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互联网等众多行业。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说,云计算是很多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机会。将来,云计算将通过为更多企业服务,产生更重要的社会价值。

计算价值 篇8

一、FV () 函数

FV () 函数主要是根据固定利率及等额分期付款金额来求某项投资的未来值。该函数的格式如下:FV (rate, nper, pmt, pv, type) 。其中:rate为利率;nper为该项投资 (或贷款) 的付款期总数;pmt为各期所应支付 (或得到) 的金额, 其数值在整个年金期间 (或投资期内) 保持不变, 如果省略pmt参数, 则必须包含pv参数;pv为现值, 即从该项投资 (或贷款) 开始计算时已经入账的款项, 如果省略pv参数即假设其值为零, 则必须包含pmt参数;type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在期末, 如果为0或者缺省此值, 表明期末付款, 如果为1, 表明期初付款。

同时要说明的是, 应确认所指定的rate和nper单位的一致性。例如, 同样是五年期年利率为9%的贷款, 如果按月支付, rate应为9%/12, nper应为5×12;如果按年支付, rate应为9%, nper应为5。另外, 负的pmt或pv参数, 表示支出的款项;正的pmt或pv参数, 表示收入的款项。

年金按照收付的次数和时间划分, 有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四种类型。普通年金又称为后付年金, 是指各期期末收付的年金;预付年金是指在每期期初支付的年金, 又称为即付年金或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支付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的年金;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定额支付的年金。FV () 函数可用于计算普通年金终值、预付年金终值和递延年金终值。

下面用FV () 函数计算普通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是指其最后一次支付时的本利和, 它是每次支付额的复利终值之和。例如, 某企业拟建立一项基金, 每年末投入100 000元, 若年利率为10%, 五年后该项基金本利和将为多少?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FV (10%, 5, -100 000) ”, 计算结果为:610 510.00。即该项基金五年后本利和为610 510元。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方法和普通年金终值类似, 在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用FV () 函数计算预付年金终值。例如, 某企业在某项目5年建设期内每年年初从银行借款100 000元, 借款年利率为10%, 则该项目竣工时应付本息的总额为多少?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FV (10%, 5, -100 000, 1) ”, 计算结果为:671 561.00。即该项目竣工后应付本息和为671 561元。

二、PV () 函数

PV () 函数主要用来计算某项投资的现值。现值为一系列未来付款当前值的累积和。该函数的格式如下:PV (rate, nper, pmt, fv, type) 。其中:rate为利率;nper为该项投资 (或贷款) 的付款期总数;pmt为各期所应支付 (或得到) 的金额, 其数值在整个年金期间 (或投资期内) 保持不变, 如果省略pmt参数, 则必须包含fv参数;fv为未来值, 或在最后一次付款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 如果省略fv参数, 则必须包含pmt参数;type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在期末, 如果为0或者缺省此值, 表明期末付款, 如果为1, 表明期初付款。

要说明的是, 该函数也应确认所指定的rate和nper单位的一致性。同样, 负的pmt或fv参数表示支出的款项, 正的pmt或fv参数表示收入的款项。

该函数可用于计算普通年金现值、预付年金现值和递延年金现值。

下面用PV () 函数计算普通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为在每期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 现在需要投入的金额。例如, 某人出国3年, 请你年终代付某项租金, 假设每年租金100元, 银行存款年利率2.25%, 他应当现在给你在银行存入多少钱?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V (2.25%, 3, -100) ”, 计算结果为:286.99。也就是说, 他应当现在存入银行286.99元。

下面用PV () 函数计算预付年金现值。例如, 某人分6年分期付款购物, 每年初付200元, 假设银行利率为3.5%, 则该项分期付款相当于一次性支付的采购价是多少?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V (3.5%, 6, -200, 1) ”, 计算结果为:1 103.01。也就是说, 该项分期付款相当于一次性支付采购价1 103.01元。

下面用PV () 函数计算递延年金现值。假设m表示递延期数, 连续支付n期。先采用PV () 函数求出 (m+n) 期的年金现值, 再用PV () 函数求出递延期m期的年金现值, 然后用前者减去后者 (实际并未支付的递延期的年金现值) 即可得出最终结果。例如, 有一项年金, 前3年无现金流入, 后5年每年初流入现金500元, 年利率为10%, 则其现值为多少?由题意可知, 该递延期相当于2年, 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V (10%, 7, -500) -PV (10%, 2, -500) ”, 计算结果为:1 566.44。即该年金现值为1 566.44元。

三、PMT () 函数

PMT () 函数主要是根据固定利率及等额分期付款方式来求投资或贷款的每期付款额。该函数的格式如下:PMT (rate, nper, pv, fv, type) 。其中:rate为利率;nper为该项投资 (或贷款) 的付款期总数;pv为现值, 即从该项投资 (或贷款) 开始计算时已经入账的款项;fv为未来值, 或在最后一次付款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type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在期末, 如果为0或者缺省此值, 表明期末付款, 如果为1, 表明期初付款。

要说明的是, 该函数也应确认所指定的rate和nper单位的一致性。

例如, 假设企业按5%的年利率取得贷款200 000元, 要求在5年内每年末等额偿还, 则PMT () 函数可以用来计算每年的偿付额。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MT (5%, 5, 200 000) ”, 计算结果为:-46 194.96。也就是说, 当贷款200 000元时, 如果年利率为5%, 贷款年限为5年, 则每年末应偿还的金额是46 194.96元。

对于同一笔贷款, 如果支付期限在每期的期初, 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MT (5%, 5, 200 000, 0, 1) ”, 计算结果为:-43 995.20。则每年初偿还额应为43 995.2元。

该函数还可用于偿债基金方面的计算。偿债基金是指为使年金终值达到既定金额每年应支付的年金数额。例如, 拟在5年后还清10 000元债务, 从现在起每年等额存入银行一笔款项。假设银行存款利率为10%, 每年需存入多少元?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PMT (10%, 5, 0, 10 000) ”, 计算结果为:-1 637.97。由于存在利息因素, 不必每年存入2 000元, 每年只要存入1 637.97元, 5年后就可得到10 000元, 用来偿还债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FV () 、PV () 和PMT () 函数是十分有用的函数, 本文所举例子并不能包括它们的所有用法, 相信大家一定能发现它们更多的功能。Excel提供了财务、日期与时间、数学与三角函数、统计、查找与引用、数据库、文本、逻辑和信息等类别几百个内置函数, 可以满足许多领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要求。

摘要: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是评价投资、筹资方案等的基本标准, 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Excel提供的财务函数, 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计算以年金方式收付款方面的货币时间价值。

关键词:财务管理,函数,年金

参考文献

[1].齐薇等.Excel2007中文版入门实战与提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计算价值 篇9

某工程项目建设期为6年, 每年年初贷款100万元, 年利率为8%, 第6年年末一次性还清本息应偿还多少?

二、项目的一次性还本付息现金流量图 (见图1)

三、最有可能的错误解法

每年年初贷款100万, 看成年金A, 问题就转化为已知A, i, n, 用等额支付终值公式求F。

F=A× (F/A, 8%, 6) =100×7.3359=733.59 (万元) 。

为什么说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先看看正确的等额支付现金流量图, 见图2。

等额支付年金A的收付时点在年末, 终值F的时点在最后一年末。比较图2和图1就会发现, 图1中贷款发生在每年年初, 并不符合等额支付终值的公式, 因而计算错误。

四、多种正确的解题方法

(一) 直接将各年初的贷款分别折算到第6年末累加, 得到终值F。

F=100× (F/P, 8%, 6) +100× (F/P, 8%, 5) +100× (F/P, 8%, 4) +100× (F/P, 8%, 3) +100× (F/P, 8%, 2) +100× (F/P, 8%, 1) =100×1.5869+100×1.4693+100×1.3605+100×1.2597+100×1.1664+100×1.0800=792.28 (万元)

(二) 先把每年初贷款100万, 运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折算到当年年末。

F=P× (F/P, 8%, 1) =100×1.0800=108.00 (万元) 。

此时的现金流量图为下图3。

再用等额支付终值公式求F。

F=A× (F/A, 8%, 6) =108×7.3359=792.28 (万元) 。

(三) 将第2至第6年每年年初的贷款看成第1至第5年每年年末的贷款, 运用等额支付终值公式折算成第5年末的终值F5, 再将其折算到第6年年末;然后将第1年年初的贷款运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折算到第6年末;最后将两者相加即得到第6年末终值F。其现金流量图如图4。

F5=A× (F/A, 8%, 5) =100×5.8666=586.66 (万元) 。

F=100× (F/P, 8%, 6) +586.66× (F/P, 8%, 1)

=100×1.5869+586.66×1.0800=792.28 (万元)

(四) 以上一年年初作为计息周期的起点, 运用等额支付现值公式将各年初的贷款折算到上一年初P-1, 再运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将其折算到第6年年末, 注意此时的计息周期数为7;其现金流量图如图5。

P-1=A× (P/A, 8%, 6) =100×4.6229=462.29 (万元) 。

F=P-1× (F/P, 8%, 7) =462.29×1.7138=792.27 (万元)

(五) 以上一年年初作为计息周期的起点, 运用等额支付终值公式将各年初的贷款折算到第5年年末, 再运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将其折算到第6年年末, 注意此时的计息周期数为6;其现金流量图如图6。

F5=A× (F/A, 8%, 6) =100×7.3359=733.59 (万元) 。

F=P× (F/P, 8%, 1) =733.59×1.0800=792.28 (万元)

(六) 以上一年年初作为计息周期的起点, 假定第7年初 (即第6年末) 仍贷款100万元, 运用等额支付终值公式将这7年初的贷款折算到第6年年末, 再减去假定的贷款100万即为F, 注意此时的计息周期数为7;其现金流量图如图7。

F7=A× (F/A, 8%, 7) =100×8.9228=892.28 (万元) 。

F=F7-100=892.28-100=792.28 (万元)

五、结语

以上的6种解题方法中, 前3种方法通过对各年贷款的分解组合, 套用相应的等值计算公式求得最终解。后3种方法利用计息周期起点前移一年, 从而使得现金流符合等值计算公式的条件。第6种方法还假设现金流, 大大简化了计算。正确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是正确解题和熟练解题的关键。

摘要:资金时间价值是工程经济的基础知识, 等值计算是工程经济的基本技能。由于工程经济的复杂性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严密性, 正确理解资金的时间并能熟练进行等值计算并非易事。笔者通过一则习题, 分析解题错误产生的原因, 提出多种解题方法, 与同行教师探讨交流, 供广大学生学习参考。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等值计算

参考文献

[1].章哲, 胡毓.建筑工程经济[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0

[2].郭伟.工程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计算价值 篇10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向多元化拓展,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要像以前一样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从计算法则的抽象以及在多种算法中做出恰当选择的过程。

那如何开发计算课的育人价值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数学计算课型”内容分析

据苏教版十二册整体内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小学计算教学主要是如下安排:

一至三年级有三次计算的循环,第一次循环是20以内数的加减以及表内乘除法。第二次循环是百以内数的加减和用一位数乘除。在前两次循环计算教学中主要是口算为主、渗透笔算和简算。第三次循环是三至四位数的加减和用两位数乘除。这里主要是以笔算为主、渗透估算和简算。

四年级除了3位数的乘除、还有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以笔算、简算为主,渗透估算。五年级上册是小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这一块是以笔算和估算为主、渗透简算。五年级下册至六年级是分数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从以上的安排可以看出,计算教学内容呈螺旋式递进,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同时、从计算教材内容上也能体现逻辑性,它的内在知识的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层层相连、缺一不可。前面阶段的学习是后面阶段学习的基础,而后面学习又是前面学习的发展。

二、“数学计算课型”的教学策略

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中特有的运算符号和规则,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发现运算的一般规律,以及根据具体情境做出恰当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定向积累有效迁移

好的新课引入,应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以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为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整十数与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的不进位相加减,那出20道这样的口算完全可以在课前的五分钟练习,相互较对,让每个学生都有做与说的机会,从而大大增加学生思维的覆盖性。另外可以出一些19、58、37、46这样的数,说一说下面的数最接近几十?以此有目的的增强学生对数的敏感性,同时也为后面的类似于29+18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简算拓展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融通算理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有利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苏教版五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小明妈妈到超市去买鸡蛋,得知每斤鸡蛋需2.5元,到结账时共花了7.5元,小明妈妈共买了几斤鸡蛋?这样的改变,看似与书上的例题相差不大(书上是两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的例题),实则既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又不改变书上与生活接轨的初衷。所以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题目时就有了多种多样的计算资源。由于学生资源的多样性,老师在沟通这几种算法之间算理时也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就是所谓竖式或横式都是形式不同但意义实质是一样的。做了这样的沟通之后,学生初步感知了如何用竖式做的方法,也学会了不同算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情境不仅可以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融通算理的各种资源,从而为多样化的解决计算题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前铺。

3、方法提炼巩固法则

学生的计算学习方式可以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这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比如:接着上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例子,在做了一道题目后显然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出一些口算题,如:2.5÷0.5、1.6÷0.8、0.36÷0.04、7.98÷4.2,在比较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并不是所有题目可以口算,发现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数转换成整数,而只要把除数转换成整数就可以了。在做的过程中一点点的积累法则,到了所有的比较结束后,让自己修改,得出法则,我想这样的法则得出学生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4、拓展运用灵活机动

新课程标准把计算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表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另外我觉得,在多样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策略的选择,体现出计算的灵活机动。比如《两位数加加两位数的口算》:在新授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算一算43+18、59+13 43+12、35+26、这里既可用常规的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是仅拆其中一个数来计算,更可以凑整计算,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的选择性。

三、“数学计算课型”的教学建议

1、对于学生计算出错,老师往往感到非常可惜,认为这是不应该错的,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比如:(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3)、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2、新《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应更多地反思计算本身存在的美的思维历程,体味计算思维的魅力,品尝计算思维的乐趣,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是一种化归思想。又如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8,是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的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3、“数学计算课型”也不能唯模式而进行教学,我们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教学理念并内化之后,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年份、我们都要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融会贯通地进行教学,切忌完全照搬,做到活教活学活用。

以上是我对“数学计算课型”价值与开发的几点肤浅思考,教学永无止境,但有一点我想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根据课改、时代、学生的需求作出最适合的动态调整的教学,那才是最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计算价值 篇11

然而作为一种先进的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云计算的升级将是什么?到如今,这是一个并不超前且值得探讨的话题。

云计算发展升级

随着云计算概念和技术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企业IT构建和产品革新。除了亚马逊、谷歌、IBM等国际IT和互联网巨头,国内领先的软件、硬件以及互联网公司也都相继展开了云计算部署,这些部署或重平台,或推行业应用,或提供解决方案,其中部分应用和平台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从当下的局势看,云计算必将给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会低成本的享有IT资源,城市管理、金融、医疗、教育、地理信息等行业将推动云计算的全面应用。

由此可见,面向最终应用的云落地,将是大趋势和大方向。正如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李持见主任在《互联网周刊》举办的2012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上所说:“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的本身也在由技术向应用延伸。”

然而,在面临着即将升级到2.0的云计算趋势,如何把握和引领新潮流?

为了进一步对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等相关领域面临的难题进行思考与探索,6月17日,《互联网周刊》借助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的平台,举办了第三届环渤海地区互联网经济论坛暨2012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就面向应用的云计算发展方向做了一番探讨,受到广泛关注。

论坛上,本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云计算的升级方向做出了论断:随着探索和实践得深化,云计算将从技术导向转移到应用导向,即从用户出发,搞有效益的云计算,从而进一步实现其零成本的复制和共享生产资料的特点,从而与应用更紧密的结合,和实体经济更紧密的结合,进一步解放端的生产力。

云计算2.0是指,虚拟化的对象,从技术资源,转向商业资源。云端重构和分享的数据资产,从计算、存储这样的技术计算能力,转向客户客户关系、销售、商业数据挖掘这样的商业计算能力;终端对应的多样化应用,从IT、IT运维这样的技术性应用,转向管理和娱乐这样的业务性应用。

面向商业应用是云计算的核心价值

我们知道,云计算为数据计算、存储和管理提供了虚拟资源空间和超强计算能力,是互联网之后对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革命性创新。业内人士早有断言,云计算一定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会改变着我们企业的商业模式。

但是具体怎么改变?向什么方向改变?

事实上,目前人们对云计算关注更多的只限于初级阶段,在应潮流建一个数据中心云、建一个硬件平台,将更多资源和精力关注在这个IaaS层面。而对企业来说,云计算最核心是内容,是应用,只有你的服务内容和应用服务用户才能感知,才能带给用户和企业管理者更大的价值。但是真正对客户有吸引力的,能产生更大价值的还是企业提供的应用和内容。

举例来说,目前服务领域也出现了服务的2.0化,我们看到的新的动向是已经出现了在平台之上进行CRM附加应用开发,相当于是在苹果App Store模式上把云和端给分离,CRM平台像App Store一样可以进行进一步增值开发,从而对接端口不同的应用,这为生产资料的零成本复制和共享提供了最好的渠道。

再比如说销售云的管理。在可以预见的销售云的核心要素里面,可以把客户管理、产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合同管理等要素提出来,把人力只投放在最一线的和企业增值最密切相关的方向。这样嵌入了机会管理和统计管理后,我们不是在存储力和计算力层次去做文章,而是在大数据的时代进行机会分析,把机会分析的共性规律提炼出来,通过统计咨询这些产业的革命性的改造,从而把商业生产力释放出来。

云计算面向应用的核心价值也得到了本届论坛上嘉宾的一致赞同。

综合来讲,呼唤云的真正价值意味着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云;同时与合作伙伴进行紧密的协同创新,为客户“量身打造”云应用,最终实现云计算由技术向应用的全面转型,实现核心价值。

《互联网周刊》第四届环渤海地区互联网经济论坛

暨2012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嘉宾观点

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软件系统部门总经理卢炬:共享合作推进云计算走向最终应用

英特尔参与云计算的方式是与行业领袖合作,共同将业经验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分享出来,提供各种应用案例满足现今IT所面临的基本需求,其中云构建计划(Cloud Builders)和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TCA)都是英特尔促使云计算技术面向最终应用的努力。从而实现云计算理念和技术从从业人员走向广大用户。

兴宇中科总经理郭松柳:安全易用廉价之道——云的价值

从兴宇中科从事数据存储方向来说,用户在本地对数据的存储、保护、调用、传输共享等方面和云中的专业化服务在成本、安全、便捷等方面不在一个层面。事实上云有大有小,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它的最终价值是把我们众多的计算资源能够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安全易用廉价的最终应用。

宜搜科技资深副总裁吕晋:云计算应用之移动搜索

在移动的时代来讲,如何来获得用户数据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问题,移动搜索给用户提供这样的途径能够更快、更精确的获得这个数据。面临如此复杂的多样性跨平台的特点,云计算相应的技术对于移动应用的开发和提供服务至关重要。

263企业通信产品市场部总监金亨杰:云计算、云通信、云未来

通信的发展史,事实上就是障碍的一个跨越史,云计算解决了通信自由的一个终极解决方案,使通信的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云通信也面临着冗余和效率的问题,以及在数据挖掘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中国万网副总裁范春莹:混合云的时代已经到来

云计算平台给我们带来一个突破性的崭新的服务平台,它使服务的构建、运维、交互的成本非常低廉。混合云作为一种更易实现的、易于应用且安全的模式会,将会是未来有一定数据规模企业选择的方向。万网基于IaaS推出独立的云主机、RDS、混合云和CDN服务,是架构混合云的很好选择。

深圳市黎明网络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常捷:云计算带来的服务升级

在的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条中,PASS的定位就是一个平台,上游有应用软件开发商,下游有客户。商通云服务借助云计算的技术和理念,把客户最需要的上下游商业环境打通,这是云计算带来的新机遇。

道里云公司CEO毛文波:云安全的意义

当IT变为服务的时候,实际用户关心的还是它的数据,因此安全和易用至关重要。云计算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应该服务透明化,技术细节应该和用户之间屏蔽,用户不关心用了什么技术,只关心这些技术起到的效果——这正是云计算走向最终应用的核心论证。

天霆云计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谈天霆:云电脑在中国的发展

有关价值量计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12

一、区分三对概念

1. 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价值量指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即每件商品的价值量, 而价值总量指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计算公式: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2.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当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效率, 和个别劳动时间相对应;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某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应。

二、弄清几对关系

1. 价值量和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价值量和劳动时间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以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无直接关系) 。

(2)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根据上面的关系, 可以推出: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无直接关系) 。

2. 价值总量和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这一部分教材上没有展开来讲, 学生比较陌生, 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却经常涉及, 需予以重点突破。

(1) 价值总量和劳动时间

价值总量和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个别劳动时间变化, 不会引起价值量的变化 (见前述) , 但会引起商品数量的变化, 所以价值总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个别劳动时间缩短, 意味着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 故而价值总量增大;相反, 个别劳动时间延长, 意味着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 故而价值总量减少。

价值总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 价值量和商品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那么价值总量会怎么样呢?许多学生认为会发生变化, 而实际是价值总量不变。举例说明“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 价值量为60元, 一天 (8小时) 的价值总量是60元×2件=120元;2009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一天 (8小时) 的价值总量是多少?”先计算2009年的价值量 (60÷4×2=30元) , 再计算商品数量 (8÷2=4件) , 最后算出价值总量 (30元×4件=120元) , 这时我们发现价值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2) 价值总量和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主要让学生知道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即可推出该结论。同时点明:依靠科技和管理,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从而增加价值总量, 获得更多的收益, 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推理过程同“价值总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部分, 只要学生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的反比关系, 就会推出价值总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三、分析高考试题

备考中我们要选择2008、2009年几道典型的试题分析。其中2008年四川卷的24题条件多、难度大, 学生不易理解。在此我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 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请同行指导。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 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 其他条件不变, 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2008年M商品价值总额=2008年M商品价值×2008年M商品数量。2008年M商品价值= (100亿元÷10亿) ÷ (1+10%) ≈9.09元;2008年M商品数量=10亿× (1+10%) × (1+10%) =12.1亿。2008年M商品价值总额=9.09元×12.1亿≈110亿元

2008年M商品价格总额=2008年M商品价格×2008年M商品数量=10元 (不变) ×12.1亿=121亿

上一篇:辊压机液压系统下一篇:失败教会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