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2024-10-26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通用6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由于其可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而得名。研究表明,MIF是源于垂体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有负向调节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在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肿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MIF作为免疫调节因子在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高表达,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进程,现就MIF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MIF的结构

1.1 基因结构

目前已成功克隆出小鼠和人的MIF基因,两者基因片段长度均小于1 kb,并且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小鼠MIF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鼠MIF基因启动区无经典的TATA box,其5′端靠近RNA转录起始位点处存在各种转录因子序列,包括SP21、负向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nGRE)、cAMP应答元件(CRE)、激活蛋白(AP-2)等,同时还发现了细胞因子-1(CK-1)和核因子-κB(NF-κB)调控元件。MIF启动子既包含细胞因子调控序列(NF-κB)、又包含内分泌激素调控序列(nGRE、CRE),说明MIF是由免疫系统(巨噬细胞、T细胞)和内分泌系统(垂体)释放的一种调节性因子[1,2]。

1.2 蛋白结构和特性

小鼠和人MIF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0 %)。MIF为α/β结构,以同源三聚体的形式存在,由6个α螺旋包围3个β-片层构成。MIF单体的二级结构具有一个β1α1β2β3β4α2β5β模体,β1、β2、β4和β5形成中心片层,β3、β6链连接2个β2α2β模体,并反向平行排列。三个中心β-片层围绕成一个桶形的水溶性通道,此通道可结合小分子配体,如谷胱甘肽(GSH)、多巴色素等[2]。

MIF与D-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在主要氨基酸序列上基本一致,而后者可以将D2多巴色素转化为5,6-二羟吲哚,实验证明,MIF可将D2多巴色素转化为5,6-二羟吲哚-羧基酸,同时发现重组MIF也具有上述活性。因此,MIF具有异构酶的生物活性[3]。

2 MIF的主要来源

2.1 垂体

垂体是MIF的主要来源,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IF占垂体蛋白总量的0.05 %,而其它垂体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各占垂体蛋白总量的0.2 %和0.08 %。在应激状态下,MIF可随ACTH一起由垂体前叶细胞分泌,并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2.2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也是MIF的重要来源。静息状态下,巨噬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MIF mRNA及MIF前体蛋白。经脂多糖(LPS)或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刺激后,巨噬细胞可释放MIF,呈现一条钟形的分泌曲线。当细菌内毒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MIF的分泌则逐渐减少,这可能是机体为减轻过量的前炎症因子损伤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同时,MIF还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并协助IFN-γ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以此来增强巨噬细胞对感染和组织损伤的反应能力[4]。

2.3 T淋巴细胞

传统认为巨噬细胞是MIF的主要来源和靶细胞,近期的研究发现,小鼠脾细胞和人类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可表达MIF mRNA,并在丝裂原、抗-CD3抗体或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下分泌MIF,证实了T细胞也是MIF的重要来源[5]。

3 MIF的生物学功能

MIF是垂体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因子。某些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细胞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起始宿主应答伴有MIF的释放,对下丘脑切除的裸鼠注射LPS后,发现垂体细胞释放的MIF的量与血清里MIF的量一致。在PHA轴受刺激后,垂体以激素样方式分泌MIF。MIF可能是被发现的第一种作为糖皮质激素负调节剂的细胞因子[6]。

4 MIF与支气管哮喘

4.1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气道上皮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研究证实,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重塑等因素共同构成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MIF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Bernhagen等[7]证实,在变态反应过程中,MIF和MIF mRNA表达均增加,并与巨噬细胞、T细胞的浸润程度有关。变态反应中的巨噬细胞是MIF及其mRNA的主要来源,MIF可促进T细胞在变态反应部位聚集。Rossi等[8]证实MIF前体存在于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当机体受到刺激时,MIF可被大量释放入血;蛋白激酶C抑制剂能够抑制MIF的释放,并且C5a及IL-5能够促进MIF的释放,同时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也存在大量MIF。王继旺等[9]的研究显示,应用ELISA法检测67名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自愿者血清MIF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了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临床分期MIF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组血清MI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作者认为MIF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而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4.2 MIF可上调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哮喘进展 Mizue等[10]对MIF-/-哮喘小鼠模型的研究显示,相对于MIF+/+小鼠,MIF-/-哮喘小鼠血清中卵蛋白(OVA)特异性IgM、IgE、IgG1等均显著降低,MIF-/-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粘液的高分泌均较MIF+/+小鼠显著改善,而MIF-/-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MIF+/+小鼠显著降低,提示MIF可上调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哮喘进展。

4.3 MIF可能通过诱导TGF-β1的生成而导致气道重塑 陈培芬等[11]的研究显示,MIF在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并与气道重塑有关。另一项研究表明,重组MIF(rMIF)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提示其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12]。Chen等[13]对小鼠哮喘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发现,MIF的特异性拮抗剂ISO-1可显著抑制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水平,而TGF-β1是促进气道重塑的重要因子,提示MIF可能通过诱导TGF-β1的生成而导致气道重塑。

4.4 调控MIF在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Kobayashi等[14]对OVA诱导的大鼠哮喘模型的研究表明,模型组支气管粘膜MI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mano等[15]对小鼠哮喘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发现,MIF抗体可显著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Magalhaes等[16]报道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MIF高表达,且MIF在过敏性哮喘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中和MIF抗体在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MIF作为促炎因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IF有可能通过上调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哮喘炎症进展,并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诱导TGF-β1的生成,促进哮喘气道重塑。因此,抑制MIF可能成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的重要靶点,为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但有关MIF与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还有待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2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梗死体积

炎性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免疫递质, 被公认为急性脑梗塞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介质[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是较早发现的淋巴细胞因子之一, 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MIF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调节因子[2], 但MIF在ACI发病后的演变规律以及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详实的报道。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CI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外周血MIF水平, 同时观察ACI不同梗死体积与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MIF在AC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ACI患者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42~75岁, 平均 (64.74±13.58) 岁。纳入标准: (1) 诊断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2) 发病72小时以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 男女各10例, 年龄45-74岁, 平均 (62.70±10.38) 岁, 经头颅CT证实无颅内疾病。各组研究对象至少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或其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 均排除近期感染, 肿瘤, 严重心、肺、肝、肾脏疾病。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病例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14d清晨空腹抽静脉血3ml, 注入含0.5ml的1%二乙胺四乙酸钠塑料试管中, 室温下静置0.5~1 h后离心, 取血清置-2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对血清MIF浓度进行测定, 严格按照试剂盒 (上海麦莎公司提供) 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健康人组清晨空腹抽静脉血3ml, 检测方法同上。病例组在入院第1、14d进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急性脑卒中评定表 (NIHSS) 的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表示,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I患者MIF水平的变化

所有患者根据NIHSS评分, 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型 (NIHSS<4分) 31例, 中型 (NIHSS 4~15分) 43例, 重型 (NIHSS>15分) 6例。病例组入院后第1d MIF水平 (1.456±0.830) ug/L明显低于健康人组 (1.780±0.581) ug/L (P<0.05) , 第14d虽有升高 (1.660±0.357) ug/L, 但仍低于健康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 △P<0.05

2.2 不同体积病灶的脑梗死患者血浆MIF水平变化

按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体积 (长×宽×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 , 将病例组80例分为大、中小型两型, 其中中小梗死灶 (≤10cm3) 32例, 大梗死灶 (>10cm3) 6例。大、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MIF水平依次升高;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MIF水平 (1.294±0.261) ug/L显著低于小面积梗死的患者 (1.720±0.466) ug/L, 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较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偏低, 但数量较少, 未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入院第14d, 大梗死组和中小梗死组的MIF水平虽有升高, 但中等面积脑梗死组MIF水平 (1.034±0.274) ug/L仍明显低于小梗死组 (1.471±0.483) ug/L (P<0.05, 表2) 。

注:与同一时间点小面积梗死组比较, *P<0.05;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 △P<0.05

2.3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血浆MIF水平变化

根据NIHSS, 在入院后第1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进行盲法评定。NIHSS评分≤1为正常受试者, 所有患者根据NIHSS评分, 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型 (NIHSS<4分) 31例, 中型 (NIHSS 4~15分) 43例, 重型 (NIHSS>15分) 6例。重型、中型、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MIF表达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 中型ACI患者较轻症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降低, P<0.05;重型患者MIF表达水平最低, 但数量较少, 未能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3) 。

注:与轻型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较早发现的淋巴细胞因子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阻断MIF活性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组成向稳定型转化, 从而减少动脉血栓形成及卒中发生机会[4]。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炎症性疾病中发现, MIF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5]。Matsuda等[6]发现, MI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随时间的改变而出现明显的变化过程。马桂贤[7]等研究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F水平明显低于TIA组及对照组, 从脑梗死急性期到亚急性期血浆MIF浓度渐回升, 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提示在脑梗死的免疫炎症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MIF水平的检测发现, 患者总体MI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而相同年龄阶段的某些健康人群表现出部分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情况, 考虑这些体检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有炎性反应参与的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炎性改变, 但其与ACI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结合神经功能评分显示:ACI病情越严重的患者, 其血清MIF含量越低, MIF的表达则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马桂贤等[7]研究发现, 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F水平明显低于轻型组及对照组。但本实验结果发现重型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患者血浆MIF水平低于轻中型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文献结果有区别, 究其原因可能为本组患者选择、病例数较少、地方差异及检验误差等影响因素有关。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MIF含量的降低、提示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增加, 从而反映着体内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 MIF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参与了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是脑梗死炎症反应和病情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因此, 检测患者血清MIF含量可能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 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lvaro GonzalezLC, Freijo Guerrero MM, Sadaba Garay F.Inflammatorymech-anisms, artertiosclerosis and ischemic stroke:clinical data and perspectives[J].Rev Neurol, 2002, 35 (5) :452~462.

[2]Niino M, Ogata A, Kikuchi S, et al.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convetional and optic-spinal forms ofmultiple sclerosis and neuro-Behoet's disease[J].J Neuro Sci, 2000, 179 (s1-2) :127-131.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79-380.

[4]Ogata A, Nishihira J, Suzuki T, et al.Indificat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RNA expression in neuro cells of the rat brain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J].J Neurosci Lett, 1998, 246 (3) :173-177.

[5]Schimidt-Supprian M, Murphy C, While B, et al.Activiated protein C inhibitstumor necrosis factor production in monocytes[J].Eur Cytokine Netw, 2000, 11 (3) :407-413.

[6]Matsuda A, Tagawa Y, Matsuda H, et al.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 in corneal wound Healing in rats.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7, 38 (8) :155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3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房颤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包括异位局灶的触发作用和心房内存在折返发生的基质两个方面。此外,炎症在房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和酶特性于一身的多效能蛋白分子,MIF高度保守,在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多种免疫功能。本文主要通过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MIF的水平,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确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0例为房颤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5±7.3)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9±8.1)岁。所有研究者均行体格检查,检查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及胸片检查。并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可能对MIF有影响的药物。

1.2 血清MIF水平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 L于干燥管中,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min,2000转/分,离心20min,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分离出的血清置于-80℃超低温冰箱以备检测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浓度。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IF水平,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前20min将试剂盒和血浆标本分别从4℃、-80℃冰箱中取出,平衡至室温。将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倍比稀释,除空白孔外,分别将不同浓度标准品/标本(50μL/孔)加入相应孔中。封住反应孔,室温(20~25℃)、(500±50)rpm孵育2h。加入酶结合反应液再次孵育2h,加入显色剂A、B混合液避光反应30min。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min以内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相关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

2 结果

2.1 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指标的比较

在性别、年龄、吸烟,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线资料上,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直径(LAD)房颤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大,(45.25±6.48)mm与(37.19±5.27)mm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清MIF水平的比较

房颤组血清MIF水平为(33.18±6.07)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9±5.16)ng/m L水平(P<0.01)。

2.3 血清MIF水平与左房直径(LAD)之间的相关性

血清MMP-2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421,P<0.01)。在控制年龄、性别、血压、MIF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血清MIF水平与LAD仍呈正相关(r=0.379,P<0.01)。

3 讨论

房颤发生电生理机制之一是通过电重构(包括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延长等)导致心房功能性改变,使心律失常长期存在,即房颤促进房颤发生。心房的结构重构与电重构的发生是平行的。结构重塑包括左房扩张和心房纤维化增加,大量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沉淀,导致心肌细胞彼此分离。心房的异常组织增加使心房内更多通路永久存在,成为房颤的电-解剖基质,导致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本研究亦发现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大于正常对照组,与房颤的结构重构有关,扩大的心房能容纳更多的折返子波,从而共同促使房颤的发生和维持[1]。

心房内发生折返的基础为心房间质纤维增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房颤与心房心肌纤维化有关[2]。心房肌纤维化主要表现在间质中胶原沉积增多,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和排列紊乱(特别是Ⅰ/Ⅲ型胶原)[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蛋白水解系统,导致组织纤维化。其中MMP-9参与影响胶原代谢、造成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密切关系[4,5]。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高表达可导致心房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和酶特性于一身的多效能蛋白分子。Verschuren L等[6]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高水平表达与特异的MMPs如MMP-1、MMP-9和MMP-12的表达是平行的,即MIF可上调并且与MMPs共同表达。Xiyong Y等[7]的研究表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IF可明显上调MMP-9的表达,在体外平滑肌细胞与巨噬细胞培养实验中,MIF能显著上调MT-MMP1、MMP-2、MMP-9的表达,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MIF上调MMPs表达的信号调节通路是通过MEK-ERK MAP激酶通路。这些研究均提示MIF可能通过上调MMPs的水平,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组织的纤维化。该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组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MIF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其可能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上调MMPs表达有关。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的卵巢癌和10例癌旁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固定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确诊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46.5岁。按WHO(1999年)分类标准进行肿瘤分型,按FIGO(2000)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浆液性囊腺癌25例,非浆液性囊腺癌21例,高-中分化19例,低分化27例。TNM分期按UICC标准,Ⅰ~Ⅱ期20例,Ⅲ~Ⅳ期26例,术后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转移2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SP-9000、浓缩性DAB试剂盒、MMP-7鼠抗人的单克隆抗体(ZM-0334)均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IF兔抗人的多克隆抗体(FL-115)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

1.2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所有新鲜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将标本制成4~5μm厚的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微波抗原修复5min,30 m L/L H2O2孵育10 min,PBS洗3次,每次3min,非特异性血清封闭10 min,PBS洗3次,每次3min,滴加一抗4℃孵育过夜,PBS洗3次,每次3min,二抗孵育10 min,PBS洗3次,每次3 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脱水,透明,封片,镜检,摄像。取已知阳性组织作阳性对照,PBS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MI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淡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状为其阳性判定标准,根据着色的程度判定,不着色为阴性(-),淡黄色为弱阳性(+),棕黄色为中度阳性(++),棕褐色为强阳性(+++)。MM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细胞质内出现棕黄颗粒着色为阳性标记,每张切片高倍镜下选10个高倍视野,每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计算出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分为4个等级:阳性细胞数<25%记为阴性(-),26%-50%记为(+),51%-75%记为(++),>75%记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R×C表的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MIF和MMP-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MIF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胞浆,亦可见胞膜和核膜,呈淡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状。MIF在正常卵巢组织中阴性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4%(表1),染色强度多为棕黄色至棕褐色(图1、2);随着组织学分级越低及临床分期越高,MIF染色强度越强,阳性细胞亦越多;伴有淋巴转移的卵巢癌组织,染色强度亦越强。MMP-7的阳性表达以细胞质为主,部分为胞膜着色,为棕黄色颗粒(图3、4),阳性细胞在癌巢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位于癌巢周边。间质细胞无阳性染色,靠近肿瘤的正常组织亦无染色,这表明MMP-7的表达仅限于肿瘤细胞。正常卵巢组织中MMP-7无表达,而卵巢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2%(表1)。

2.2 MIF和MMP-7表达和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MIF和MMP-7蛋白在卵巢癌不同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MIF和MMP-7蛋白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见表2。

2.3 卵巢癌中MIF和MMP-7表达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IF和MMP-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50,P<0.01)。见表3。

注:rs=0.9250,P<0.01

3 讨论

MIF是一种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因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而命名,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聚集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巨噬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浸润区域邻近的间质组织中,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的产生,促进了血管生成反应。这种反应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肿瘤细胞又可以分泌MIF,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聚集而加快肿瘤的生长。MIF一方面可以诱导肿瘤细胞MMP-9和IL-8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肿瘤早期组织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又可以促进细胞的转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溶解反应,增强肿瘤血管的生成[5]。因此,MIF可能是调节肿瘤生长的靶蛋白。MIF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如转移性前列腺癌、乳腺导管癌和结肠癌细胞等。本研究结果中,MIF在正常卵巢组无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MIF不但参与了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而且还影响到卵巢癌的早期发生。这亦与DELDING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MIF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等的表达,和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是一组锌依赖肽链内切酶,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MMPs一方面通过降解基底膜和包绕肿瘤的基质,突破基质屏障,促进肿瘤侵袭转移[7];另一方面则通过毛细血管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等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MMP-7是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基质降解功能和广泛的底物活性,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8],有研究证实MMP-7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9]。本研究资料显示,MMP-7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前述观点相符。MMP-7是降解基膜和细胞外基质主要结构的关键酶,对恶性肿瘤的发展及间质血管新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可以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调节细胞凋亡、增加细胞黏附能力、促进新血管生成等方面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10]。本研究结果显示,MMP-7的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这也表明了MMP-7在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有研究证实MIF能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表达,本实验同样显示MIF和MMP-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50,P<0.01),提示MIF可能通过促进MMP-7的表达使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的生成、侵袭和转移。两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正协同作用。

目前,对卵巢癌的研究中尚无MIF和MMP-7相关性的报道,本实验统计结果提示二者均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存在正相关。促MMP-7表达可能是MIF在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但MIF如何促进MMP-7在卵巢癌的表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故联合检测MIF和MMP-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JEMALA,MURRAY T,WARD E,et al.Caneerstatisties[J].Ca-neer Clin,2005,55(1):10-30.

[2]WU HM,ZHU SL,HE LJ,et a 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invasion of ovariancancer[J].Chin Cancer,2009,28(10):1054-1060.

[3]SUTNAR A,PESTA M,LISKA V,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the expression of mRNA of MMP-7,MMP-9,TIMP-1,TIMP-2and CEA tissue samples from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Tu-mour Biol,2007,28(5):247-252.

[4]BRUN JL,CORTEZ A,et al.Serous and mucinous ovarian tu-mors express different profiles of MMP-2,-7,-9,MT1-MMP,and TIMP-1 and-2[J].Oncol,2008,33(6):1239-1246.

[5]YI R,HT T,RONNIE TP.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roles in regulating tumor cell mi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angiogenic facto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2003,107:22-29.

[6]DELDING DJ,J UKEMA JW,VAN DE WIEL MA,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mlodipine and atorvastatin treatment and theircombination on atherosclerosis in ApoE3-Leiden transgenic mice[J].Cardiovasc Pharmacol,2003,42(1):693-701.

[7]MORAN A.INIESTA P,GARCIA-ARANDA C,et al.Clinicalrelevance of MMP-9,MMP-2,TIMP-1 and TIMP-2 in colorec-tal cancer[J].Ontol Rep,2005,13:115-120.

[8]CHENG K,XIE G,RAUFMAN J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cata-lyzed release of HB-EGF mediates deoxycholyl-taurine-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a human colon cancer eell linc[J].Biochem Pharmacol,2007,73:1001-1012.

[9]LYNCH CC,VARGO-GOGELA T,MARTIN MD,et 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 7 mediates mammary,epithelial cell tumorigen-esis through the ErbB4receptor[J].Cancer Res,2007,67(14):6760-6767.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

鬼箭羽药材购自衡阳市药材公司, 经专家鉴定为卫矛科植物的嫩枝和翅状附属物。取鬼箭羽药材500 g加6倍水, 2 h/次, 煎煮2次, 浓缩至3.0 g/ml生药, 浸膏待用;THP-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中心;RPMI-1640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佛波酯购自sigma公司;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IL-6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

1.2 脂蛋白的分离、氧化修饰及鉴定

健康人血浆购自衡阳市中心血站, 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备低密度脂蛋 (LDL) , 然后用含10μmol/L Cu SO4的PBS溶液将LDL氧化修饰成oxLDL, 4℃保存。

1.3 细胞培养及分组

THP-1细胞用含有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 在37℃、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培养基中加HEPES 10 mmol/L, 在每次实验前用160 nmol/L佛波酯处理24 h, 使其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实验共分五组: (1) 对照组, 不加ox-LDL处理; (2) ox-LDL组50 mg/L ox-LDL处理24 h组; (3) 鬼箭羽1组:3μg/ml鬼箭羽和50 mg/L oxLDL共处理24 h组; (4) 鬼箭羽2组:10μg/ml鬼箭羽和50 mg/L ox-LDL共处理24 h组; (5) 鬼箭羽3组:30μg/ml鬼箭羽和50 mg/L ox-LDL共处理24 h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鬼箭羽对ox-LDL作用下THP-1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1;与ox-LDL组比较, bP<0.01

与对照组比较, ox-LDL组细胞活力明显受损 (P<0.01) , 不同浓度鬼箭羽组细胞活力较ox-LDL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2.2 鬼箭羽对ox-LDL作用下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注:1为对照组;2为ox-LDL组;3为ox-LDL+3μg/ml鬼箭羽组;4为ox-LDL+10μg/ml鬼箭羽组;5为ox-LDL+30μg/ml鬼箭羽组。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ox-LDL组比较, bP<0.05

THP-1细胞经50 mg/L ox-LDL处理2 h后,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浓度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ox-LDL+不同浓度 (3、10、30μg/ml) 的鬼箭羽处理2 h后, 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 与oxLD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3 讨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炎症反应贯穿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大量的炎症因子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对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NF-α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分泌的炎症与免疫调节因子, 在AS病变中的表达明显增高, 提示其与AS及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6是一种多功能的前炎症因子, 能加速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 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IL-6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释放, 促使巨噬细胞对LDL的摄取, 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1]。

鬼箭羽以卫矛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现有的研究证明, 鬼箭羽提取物主要通过降低急性缺血模型大鼠血清CK、CK-MB、AST、LDH和MDA水平, 提高大鼠血清SOD、NO含量来改善心肌细胞耐缺氧的能力, 从而发挥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另外鬼箭羽的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 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由于血糖增高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韩国学者研究报道, 鬼箭羽通过抑制IKKβ来减弱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的活化, 从而抑制i 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 发挥抗炎的作用。鬼箭羽的提取物还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可防止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在本研究中, 首次发现鬼箭羽能够显著降低50 mg/L ox-LDL诱发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TNF-α、IL-6的释放, 并提高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细胞活力, 呈现浓度依赖性, 结果提示鬼箭羽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至于鬼箭羽究竟通过何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 以及鬼箭羽对于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的影响, 作者将在后续的试验中继续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鬼箭羽水溶成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为五个组, 即对照组、ox-LDL组、鬼箭羽1组、鬼箭羽2组、鬼箭羽3组。MTT (噻唑蓝) 比色法检测THP-1细胞活力,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的含量。结果 鬼箭羽能明显改善oxLDL作用下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 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炎症因子分泌, 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鬼箭羽水溶成分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关键词:鬼箭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THP-1源性巨噬细胞,细胞活力,炎症因子

参考文献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购自南京凯基生物公司细胞库。复苏细胞,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洛斯维·帕克纪念研究所(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RPMI)1640培养基在37℃、5%二氧化碳CO2孵箱中培养,0.25%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胰蛋白酶消化传代2~3次后,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35 mm培养皿。

1.2 主要试剂

Zymosan A购自美国Sigma公司,超纯RNA提取试剂盒、Hi Fi-MMLV c 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PCR Mixture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小鼠PE-Dectin-1抗体、抗小鼠PE-TLR2抗体购自德国美天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霉酚酸酯、环孢素A购自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实验分组

实验分霉酚酸酯+Zy组、环孢素A+Zy组、阳性对照组(Zy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霉酚酸酯+Zy组、环孢素A+Zy组又分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3个组别。具体步骤如下:(1)向各实验组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霉酚酸酯(0.10、0.25和0.50μg/ml)或环孢素A(2.5、5.0和10.0μg/ml)预处理;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24 h后弃净原培养基。(2)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完全培养基,其余各组分别加入100μg/ml Zymosan A刺激细胞[3]。

1.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ectin-1、TLR2m RNA表达

Zymosan A干预后4 h后,按照超纯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细胞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和浓度。按照世纪康为Hi Fi-MMLV c 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要求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60℃退火1 min,共40个循环。引物合成由上海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完成,序列如下:(1)Dectin-1正向引物:5'-AGACTTCAGCACTCAAGACATCCA-3',反向引物:5'-CAGGATTCCTAAACCCACTGCAA-3';(2)TLR2正向引物:5'-CCCACTTCAGGCTCTTTGAC-3',反向引物:5'-GCCACTCCAGGTAGGTCTTG-3';(3)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 D88);(5)β-actin正向引物:5'-TGAAGATCAAGATCATTGCT CCTCC-3',反向引物:5'-CTAGAAGCATTTGCGGTG GACGATG-3'。待反应结束后,采用2-△△CT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Dectin-1、TLR2蛋白的表达

Zymosan A作用细胞3和6h后,用0.25%EDTA-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转移至流式管中,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漂洗后重悬细胞,分别加5μl抗小鼠PE-Dectin-1抗体和抗小鼠PE-TLR2抗体,室温避光20 min进行荧光标记染色,PBS漂洗离心,弃掉残余抗体,上机检测各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

1.6 ELISA检测TNF-α的表达

Zymosan A作用细胞12 h后收集上清液,按照TNF-α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霉酚酸酯、环孢素A对Zymosan A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Dectin-1和TLR2 m RNA表达的影响

Zymosan A单独RAW264.7巨噬细胞4 h后Dectin-1(1.757±0.020)和TLR2(2.970±0.649)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1.000±0.000)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46和74.816,P=0.000),Zymosan A上调巨噬细胞Dectin-1和TLR2的转录。就Dectin-1和TLR2 m RNA表达水平而言,霉酚酸酯0.10μg/ml+Zy组、霉酚酸酯0.25μg/ml+Zy组、霉酚酸酯0.50μg/ml+Zy组、Zy组4组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2和54.953,P=0.000)。环孢素A 2.5μg/ml+Zy组、环孢素A 5.0μg/ml+Zy组、环孢素A 10.0μg/ml+Zy组、Zy组Dectin-1和TLR2m RNA表达水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202和34.434,P=0.000)。应用中、高浓度的霉酚酸酯和环孢素A预先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再受到Zymosan A刺激后,与单独应用Zymosan A刺激组比较,经Bonferroni法检验,Dectin-1 m RNA表达降低(P<0.05);3种浓度的霉酚酸酯和环孢素A预处理细胞后均能下调Zymosan A诱导的TLR2m RNA的表达水平(P<0.05)。见图1和表1、2。

2.2 霉酚酸酯、环孢素A对Zymosan A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Dectin-1和TLR2蛋白表达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Dectin-1蛋白免疫荧光强度为(32.483±2.597),Zymosan A单独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3 h后Dectin-1蛋白免疫荧光强度为(47.060±3.310),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6,P=0.003),Zymosan A促进细胞表面Dectin-1蛋白表达。霉酚酸酯0.50μg/ml+Zy组、环孢素A10.0μg/ml+Zy组、Zy组的Dectin-1蛋白MFI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09,P=0.000)。预先给予0.50μg/ml霉酚酸酯或10.0μg/ml环孢素A处理后,再受到Zymosan A刺激的RAW264.7细胞表面Dectin-1蛋白荧光强度分别为(22.967±2.098)和(23.193±2.852),低于Zymosan A单独刺激组(P<0.01)。给予Zymosan A单独作用6 h后,巨噬细胞表面TLR2免疫荧光强度(776.453±29.847)高于空白对照组(549.153±35.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8,P=0.003);霉酚酸酯0.50μg/ml+Zy组、环孢素A 10.0μg/ml+Zy组、Zy组的TLR2蛋白MFI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34,P=0.000)。MMF 0.50μg/ml+Zy组和Cs A10.0μg/ml+Zy组的TLR2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578.697±25.382)和(597.763±25.113),与Zymosan A单独作用组比较,经Bonferroni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和表3、4。

A、B:霉酚酸酯;C、D:环孢素A。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2)与Zy组比较,P<0.05

(n=6,±s)

注:P1:与Zy组的Dectin-1 m RNA比较;P2:与Zy组的TLR2 m RNA比较

(n=6,±s)

注:P1:与Zy组的Dectin-1 m RNA比较;P2:与Zy组的TLR2 m RNA比较

2.3 霉酚酸酯、环孢素A对Zymosan A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可检测到低水平TNF-α[(720.450±61.642)pg/ml],Zymosan A共培养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TNF-α水平为(1 908.752±32.070)pg/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03,P=0.003),Zymosan A能够促进TNF-α的表达。霉酚酸酯0.10μg/ml+Zy组、霉酚酸酯0.25μg/ml+Zy组、霉酚酸酯0.50μg/ml+Zy组、环孢素A2.5μg/ml+Zy组、环孢素A 5.0μg/ml+Zy组、环孢素A 10.0μg/ml+Zy组与、Zy组的TNF-α分泌水平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899,P=0.000)。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均能抑制Zymosan A诱导的TNF-α的释放水平,其中大剂量的环孢素A(10.0μg/ml)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见图3和表5。

A、B:霉酚酸酯+Zymosan A;C、D:环孢素A+Zymosan A。绿色线条代表空白对照组,紫色线条代表ZA组,黄色线条代表霉酚酸酯0.50μg/ml+Zymosan A组或环孢素A10.0μg/ml+Zymosan A组

(n=3,±s)

注:t1、P1:与空白对照组的Dectin-1蛋白比较;t2、P2:与空白对照组的TLR2蛋白比较

(n=3,±s)

注:P1:与Zy组的Dectin-1蛋白比较;P2:与Zy组的TLR2蛋白比较

1)与空白组比较,P<0.05;2)与Zy组比较,P<0.05

(n=4,pg/ml,±s)

注:P1:与Zy组比较;P2:与Cs A 10.0μg/ml+Zy组比较

3 讨论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为器官移植后的抗宿主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肿瘤和过敏性疾病等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4]。然而,因免疫功能过度受损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一直是免疫抑制人群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新的抗真菌药物已被研发出来,但是因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速度快,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因此侵袭性真菌病仍严重威胁着免疫低下患者的生存。

外来病原体入侵机体时,启动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形成稳固复杂的免疫网络清除致病真菌。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前哨兵”。通过细胞表面或内部的PRRs识别暴露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PAMPs,启动快速有机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分泌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驱动并局限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到达感染部位,触发细胞的吞噬作用、呼吸爆发等功能,进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对真菌病原体的清除[5,6]。大量研究发现,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的PPRs,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C-type lectin family,CLRs)和Toll样受体家族[7],其中尤以Dectin-1和TLR2的研究最为广泛,是近年来真菌相关免疫识别机制的研究热点。

Zymosan A来源于酿酒酵母细胞壁,富含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常被用来模拟体外真菌感染的免疫学研究。Dectin-1和TLR2协同参与Zymosan A的免疫识别过程,通过激活下游的Syk和My D88信号通路,最终导致核转录因子活性增强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TNF-α,协同放大炎症反应[8]。本实验结果表明,在Zymosan A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早期,可显著上调受体Dectin-1、TLR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最终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

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目前是肾移植患者术后最常用的两种免疫抑制剂,在减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促进移植术后移植物存活的同时,也往往能够引起患者感染症状加重,甚至发生难控性真菌感染,引起病死率显著升高。目前,有关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对病原体识别过程的影响,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调节药环孢素A,能够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如IL-2、TNF-α的分泌,同时削弱宿主的体液/细胞免疫。此外,环孢素A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具体机制可能也涉及到模式识别水平。GREENBLATT等[9]认为,环孢素A通过抑制Dectin-1通路下调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来调控对中性粒细胞的抗真菌免疫功能,而与TLR2/Myd88通路无关,并由此得出Dectin-1是环孢素A作用机制的上游元件。洪英礼等[10]通过实验观察到,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皮下注射环孢素A的大鼠TLR2和TLR4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本研究结果则显示,中浓度和高浓度的环孢素A能够抑制Zymosan A激活Dectin-1 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低、中、高3种浓度的环孢素A均能下调Zymosan A诱导的TLR2的转录和翻译,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实验结果还表明,环孢素A能够抑制Zymosan A诱导的TNF-α的释放,大剂量的环孢素作用尤为明显。由此笔者推测环孢素A能同时抑制Dectin-1/Syk和TLR2/Myd88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霉酚酸酯是一种具有抗代谢功能及强效免疫抑制功能的霉酚酸半合成物,其有效活性成分为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前期研究发现,霉酚酸酯主要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B淋巴细胞分泌相关抗体发挥强效、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功能[11],而关于霉酚酸酯是否影响机体模式识别功能的文献报道十分罕见。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同环孢素作用相似,霉酚酸酯也能够下调正常状态细胞Dectin-1、TLR2的转录和翻译,对Zymosan A诱导的Dectin-1、TLR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TNF-α的释放水平,从而抑制机体免疫防御机制被激活。

笔者推测霉酚酸酯和环孢素A通过下调激活状态下的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和TLR2的转录和翻译,抑制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导致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降低机体对真菌病原体的敏感性,无法有效地清除入侵的真菌病原体,这可能是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和环孢素A诱导感染加重,甚至难控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之一。除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外,其他种类免疫抑制剂诱发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是否与调节Dectin-1和TLR2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尚需要体内外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的进一步验证。通过探讨免疫抑制剂在受体识别过程中的重要靶点,揭示免疫抑制剂加重真菌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为将来研究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靶向药物,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LIBER MAN A C,JIMENA K,DAMIN R,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some immunosuppressive drugs[J].Medicina,2008,68(6):455-464.

[2]PINKE K H,LIMA H G,CUNHA F Q,et al.Mast cells phagocyte Candida albicans and produce nitric oxide by mechanisms involving TLR2 and Dectin-1[J].Immunobiology,2015,221(2):220-227.

[3]YANG Z,MARSHALL J S.Zymosan treatment of mouse mast cells enhances dectin-1 expression and induces dectin-1-depende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generation[J].Immunobiology,2009,214(4):321-330.

[4]VINCENT J L,RELLO J,MARSHALL J,et al.EPICⅡGroup of Investigators.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9,302(21):2323-2329.

[5]LEMOINE S,JARON B,TABKA S,et al.Dectin-1 activation unlocks IL-12A expression and reveals the TH1 potency of neonatal dendritic cells[J].Journal of Allergy Clinical Immunology,2015,136(5):1355-1368.

[6]ROSENTUL D C,PLANTINGA T S,MARIJE O,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dectin-1/CARD9 recognition pathway and susceptibility to candidemia[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1,204(7):1138-1145.

[7]GERSUK G M,UNDERHILL D M,LIQUN Z,et al.Dectin-1and TLRs permit macrophag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Aspergillus fumigatus cellular states[J].Journal of Immunology,2006,176(6):3717-3724.

[8]DILLON S,AGRAWAL S,BANERJEE K,et al.Yeast zymosan,a stimulus for TLR2 and dectin-1,induces regulatory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nd immunological tolerance[J].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6,116(4):916-928.

[9]GREENBLATT M B,ANTONIOS A,BELLA H,et al.Calcineurin regulates innate antifungal immunity in neutrophil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0,207(5):923-931.

[10]洪英礼,金英顺,崔镇花,等.TLR活化参与环孢素A诱发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3):555-559.

上一篇:考察学习论文下一篇:精英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