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护理措施

2024-11-02

有效护理措施(精选11篇)

有效护理措施 篇1

近年来, 很多原因激发着现代医患关系中的矛盾, 使得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护理工作在激发医患关系矛盾上有着先天的条件, 因为与患者接触的频繁, 直接增加了摩擦的概率[1], 同时妇产科的护理又具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 某些方面也涉及到医学伦理学范畴, 这不仅仅是医疗行业的一门学科, 也是社会的一门学科, 这其中存在着许多法律上的问题[2], 加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 每一起医疗纠纷案件都是对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 因此探讨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具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计划是减少纠纷发生率、增进医患关系、促进行业发展、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因此,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近5年来妇产科发生的所有护理纠纷, 探讨发生原因, 找出防范对策,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院妇产科近5年内发生的护理纠纷案例60例, 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因护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导致患者不满而投诉的有33例, 占55%;因为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 玩忽职守, 对患者不负责任而导致事故纠纷的案例有15例, 占25%;护理记录书写不当引起的纠纷9例, 占15%;社会因素引发的纠纷3例, 占5%。

1.2 统计学方法

将不同原因引起的纠纷案例进行比较,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算得出P值,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因为护理人员的态度差而导致纠纷的案例显著高于其他原因组, 其次为护理人员的不敬业, 对工作不负责任, 擅离职守, 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 这两大方面的原因主体都是护理工作人员, 当然也有患者和社会因素在里面, 但是同上述两种原因相比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注:P<0.05

3讨论

3.1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护理纠纷中比例最大的, 这与以往的研究相同[4]。从患者角度看, 患者本身身体状况不同健康人, 身体的不适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层面, 患者心理大都比较脆弱, 这也是需要被护理的原因, 在妇产科的患者还涉及隐私问题, 大多数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羞于去医院诊治, 而前往医院治疗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有所隐瞒, 患者脆弱的心理得不到家人朋友的探访和安慰, 所以治疗的需要与患者频繁接触的护理人员成为了患者的直接依赖对象。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大多是跟患者的隐私部位有接触的, 沟通不当, 态度不好生硬的碰触隐私部位会直接引起患者不满情绪, 导致纠纷发生。

3.2 护理工作失职、失误

护理人员的不专业性、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对工作缺乏热情、疲于机械化等都是失职、失误的原因。国家对医疗工作人员的体系保障还不够健全, 有相关调查显示, 护理人员普遍感觉工作辛苦, 工作时间较长, 倒班制影响健康和家庭, 而工资却和付出不成正比, 所以缺少工作动力[5]。

3.3 护理记录的书写

对于每个病患的不同病情治疗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对自己执行过的医嘱和平日所做的护理工作进行记录存档备案, 它是有法律意义的, 并且患者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接受的治疗凭证和依据都受到国家法律所保护[6]。备案的笔录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需要认真清楚书写, 并采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很多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以及自我职业保护意识, 信息的错漏疏忽所引发的后果不足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卫生局等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大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社会因素

在这样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 不免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 在医院赔偿金上动歪脑筋, 他们抓住了医院怕影响医院声誉而私了解决纠纷的心理, “医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3.5 防范措施

基于对各种因素的深刻剖析, 有针对性、高效性以及方向性的防范措施已经明确。从大方面讲, 呼吁国家给予医疗护理人员较为优厚和付出成正比的的待遇和保障, 不断提高医疗条件和环境, 护理人员方面应提高法律意识,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对治疗的知情权,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需要碰触患者的敏感部位时, 要先同患者做沟通, 态度要缓和, 让治疗在双方都有准备且无排斥的情况下进行。跟疾病诊断和治疗无关的涉及患者隐私的问题护士无权询问。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对治疗和产后恢复情况有准确判断的能力, 让患者充分信任。病案记录书写规范并保存妥善, 也是预防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纠纷发生的原因, 比较分析主要原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以来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60例医疗纠纷的原因, 分析比较, 得出主要原因并找出相关的防范对策。结果 60例医疗纠纷中有33例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而引发的, 占医疗纠纷总例数的55%, 因为护理人员工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造成的有15例, 占医疗纠纷总例数的25%, 同其他原因比较, 率的差异统计学中有显著性 (P<0.05) , 这两个原因为主要原因。结论 护理人员应注意工作中自己的工作态度, 这直接影响着病患的情绪;严格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从业务素质上以及同患者的沟通等方面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散漫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医疗行业中应该坚决杜绝。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武红霞, 侣春爱.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30) :943-944.

[2]施卫星, 杨廷忠.护士如何看待病人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6 (4) :312.

[3]张佩超, 贾汝福, 黄玉华, 等.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纠纷案例分析.中国病案, 2007, 6 (8) :23.

[4]吴兰华.浅谈护理文件与医患纠纷的关系及应对措施.中国病案, 2007, 6 (10) :24-25.

[5]宝洁.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 6 (4) 510-511.

[6]陈绍玲.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中国病案, 2008, 6 (10) :23-24.

有效护理措施 篇2

一、目的意义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体系,依托所学过的知识、技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后进行的练习。

新课程的实施和区有效教学行动的开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学期开展的是“有效作业”的研究。“有效作业”,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作业的管理上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1.作业设计的理念不够,内容机械重复,往往就是课堂作业本和课后练习本。

2.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往往以书面作业和机械操练作业为主,缺乏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和创造性的作业等。

3.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全班学生同一作业,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作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求,使作业的有效性不高。

二、实施目标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区有效教学行动,加强教学研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开展“有效作业”研究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目标:

1.教师能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不同类型习题的功效,设计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多样性等,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作业布置的量要适中,减少重复、机械等作业练习,改善作业效能,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形成协调各科作业量,科学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的机制。

4.建立相应的作业管理机制,定时或不定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或检查,从制度上规范有效作业。

三、具体操作要求

(一)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第一,精选作业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突出重难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规范的作业设计的一般步骤是:(1)选定学习目标;(2)确定任务主题;(3)编制题目;(4)对学生作业结果形式的规划;(5)教师试做,并设想学生完成作业的操作过程,掌握时间、难点以及相关辅导策略。

第二,实施分层作业。尊重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坡度,分层递进。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第三,调控作业总量。各科教师互相协调,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要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年龄实际,既要考虑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各学科的全面发展,又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余时间。学生的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一、二年级每天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原则上不留书面课外作业,并以口语性,活动性,实践性或趣味性作业为主,辅之少量的抄写,默写作业。

三、四年级每天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五六年级每天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

第四,丰富作业形式。作业设计形式要多样,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潜能。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来,就是要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从书面作业到口头作业,从阅读作业到动手作业进行适当穿插,并鼓励教师、学生自己创编作业。第五,建立作业题库。各备课小组认真分析教材,分工开展习题设计,形成电子文档,组建并充实校级作业题库。

(二)作业的批改与分析

所有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鼓励教师全部自己批阅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正确,提倡给部分学生的部分作业写激励性评语;作业评价要形成家校合力,要通过家校联系本、校讯通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反馈;要结合作业批改进行有针对的作业分析,从学科知识和学生态度等方面查找典型错题的原因,经过反思,提供弥补和改进的措施。

1.教师批改规范(1)批改时间

语文:课堂作业当天清理完成;课外作业最多隔一天清理完成;大作文不得隔周,必须在一周内批改完成讲评;小作文必须在四天内批改讲评完成;试卷必须在二天内完成批改讲评。

数学、科学、英语:课堂作业当天清理完成,课外作业当天批完,必须在两天内完成讲评。单元考试必须一个工作日内批完,两天内完成讲评。

(2)批改要求

①认真批改作业或试卷,做到不错批,不漏批,及时反馈纠正作业或试卷里的错误,要有复批。

②每次批改必须有批改日期,评价等第,有适当的评语,应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③作业以面批为主,其中语文大作精批细改不低于二分之一,其余由教师自行采取多种形式批改或讲评;精批要做到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章都要进行修改;并且有重点地给优生或学困生面批,并及时进行讲评。小作文可简略批改。

④教师必须加强书写格式规范指导,要求学生作业字迹工整、书写格式统一。⑤每次单元考试必须要有试卷分析。

⑥教师必须建立错题档案,以便积累作业设计经验,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或复习。

⑦考试学科作业批改方法及统一符号 √ 答案正确

批在答案的右下方 ○或——? 画出答案错误(字词画圈,句段画线)

∨ 增加内容 批在需加字或句子中 ╲ 删减内容 批在需减内容上 ∽ 前后调换 批在需换内容的前后 ~~ 佳词佳句 批在词句的底线上

☆ 优秀、有创造性或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批在等级后用“+☆”表示。2.学生作业要求

(1)书写工整,写规范字。

(2)格式规范。两次作业间必须空二至三行,每次作业要有日期。作文誊写一格一字。每一个标点都占一格,点在格子左下角,作文还应在首页写上目录,目录中有篇次、篇目、写作日期等栏目。做数学作业时,如有递等式则每一等号占一行,上下等号要对齐,应用题应有“答”,答要写完整,答后写上句号。英语作业字母抄写严格按英语学科规定写。

(3)养成认真审题,考虑好后再动笔,落笔就正确的好习惯,尽量不用修正液和胶带纸,少用或不用橡皮。

(4)

一、二年级用铅笔作业,三至六年级可以用钢笔或圆珠笔作业(数学绘画及英语抄写用铅笔),一本本子中书写颜色须统一。

(5)所有作业必须按教师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上交,不得拖欠,不得抄袭他人或请他人代做,做完后认真检查。

(6)口头作业应按教师的要求,认真、不折不扣地完成,要经得起检查。(7)教师改后的作业,有错误要及时纠正,及时交老师复批。(8)各种观察性、操作性作业必须按要求,有步骤地认真完成。(9)爱护作业本,保持内外整洁。

(三)作业讲评与辅导 1.作业讲评

对于学生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错误要及时进行讲评,并做好书面记录。首先,教师的讲评从作业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典型做具体分析,打中要害,不要泛泛空讲道理。其次,教师要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先解决好全班性的一般问题,而后引导学生在全班总结和典型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业再做自我分析,或者采取小组同学之间共同评议研究的办法,相互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表扬作业优秀的典型和进步显著的后进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作业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培优辅差不可少的一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对后进生的辅导不得放弃、草率、粗暴。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载。

四、保障机制

(一)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1.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学科组学习和培训,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本学期各教研组校本研训的教研主题为有效作业设计与实践。各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2.“有效作业”案例研讨活动。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利用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有效作业”问题研讨交流活动,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践“讲和练”有效结合,如何开展作业分层,如何合理掌控作业时间、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等,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平时的备课活动中,把学科作业的选择和设计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4.进行作业专题设计评比。分学科、分教研组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评比。

(二)切实加强常规管理

1.认真做好自主作业设计。各备课组分工合作,每天、每课、每单元的作业设计定人主备,组内共同研讨。以单元为单位提早一周电子稿上交教导处,组长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实行备课组捆绑考核。(第四周开始实行,前三周未上交的及时上交,截止三月底),错题题库建立应立足教师个人,形成典型错题每日一记,每周备课组内交流,形成电子文稿上交。

2.认真做好作业规范巡查。对于设计作业的实际利用率和有效性结合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考核。

3.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要把有效作业的实际作为研究性工作落实,并常态化。教研组内各备课组开始试题题库建立。教研组长负责落实,作为教研组工作考核之一。教导处负责定期(期中、期末)和不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并由检查人填写作业批改检查表,分析作业量、作业设计、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情况、学习效果和批改质量等情况。检查结果反馈给本人、校领导,并记录存档。

3、作业(注重“三个化”)

① 作业的形式(多样化)

a、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操作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b、学生的独立作业和教师的指导作业、学生的合作作业相结合;

② 作业的设计(合理化)

a、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设计作业,精选习题;

b、作业的内容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迁移;

c、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③ 作业的批改(规范化)

——作业的要求:各学科组统一规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作业的批改:各学科组统一规定(及时规范、面批沟通)。

4、辅导(注重“三个面”)

a、心理辅导:

——带着德育进课堂,以良好的师德行为和教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要多关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一些怕苦畏难情绪,热情、耐心地去开解学生心里的烦恼。

b、个别辅导:

——面向少数学困生,利用“330“时段,为他们补缺补差,帮他们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

——合理设计补习内容,通过诊断性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c、作业辅导: ——对优良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更努力,更上一层楼。

——对中等生,对作业一分为二,在指出不足的同时,重视鼓励其不断努力。

——对学困生,面批中要有指导和帮助,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里其不断进步。

5、评价(注重“多元化”)

① 练习与反思:

a、分阶段加强知识诊断的功能(口头练习、章节练习、专题练习等)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b、通过诊断性练习,教师要仔细分析各题的得失分情况,反思教与学的情况,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 考试与总结:

a、期末考试(查)阶段,教师在考前要制订复习计划。

b、要精编试题,设计有知识重点、有针对性的、各有侧重的综合练习2~3份。

c、考后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 准确填写完整各个栏目和各项数据;

——得分率情况说明;

——总结在教学中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提出整改措施。

为做好“有效作业”这一文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学期,辉埠小学把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落实到抓“有效作业”上来,并提出了五大措施。

一要明确作业意图,要求教师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业差异。

二要合理控制作业量,学生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倡导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

三要注意作业形式多样化,从书面作业到口头作业,从阅读作业到动手作业进行适当穿插,并鼓励教师、学生自己创编作业。

四要注重作业反馈,要求教师批改及时、仔细、准确;提倡给部分学生的部分作业写激励性评语;重视学生对作业差错的订正,要求有复批。

有效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 产后抑郁;有效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34 文章編号:1004-7484(2012)-08-2842-01

产后抑郁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为主要表现,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它是由英国学者Pett于1968年首次提出来的,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不同省市调查其发病率约为7.6%-11.6%[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146名产后抑郁产妇,均系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年龄在21岁-39岁之间,平均28岁,顺产91例,剖宫产55例;分娩男婴86例,女婴6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5人,中学31人,小学20人;初产妇123人,经产妇23人。146名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表现。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①情绪抑郁,心境低落。②睡眠质量差,嗜睡甚至失眠。③易疲劳、乏力感。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自责、自罪感。⑤无食欲或厌食,体质明显下降。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⑦有自杀倾向或有伤害婴儿的迹象。⑧抑郁的母亲因为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泌乳素分泌量降低,同时因为情绪低落,致乳汁分泌活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不足[2]。

2 抑郁相关因素

2.1 神经内分泌因素 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升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不同程度地增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3]。

2.2 妊娠合并症 高龄产妇、HELLP及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心理负担过重,担心胎儿生长发育不良或畸形等都易诱发抑郁。

2.3 产时并发症 由于产妇对分娩知识的缺乏,对分娩疼痛的承受力差,造成对分娩的恐惧。产妇对产程延长、难产、滞产或使用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等而分娩的婴儿担心其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2.4 母乳喂养困难 分娩后侧切刀口的疼痛或剖宫产刀口疼痛,影响到母乳喂养或因产妇自身身体原因(如母血BhsAg、HbeAg、抗-HBc3项阳性及后2项阳性)不宜哺乳,而难免心生自责。

2.5 婴儿方面 婴儿出现健康问题,如生长发育不良、畸形、易哭闹等,或死胎、死产都容易引起产后抑郁。

2.6 个人及家庭因素 性格内向、对外界反应敏感的产妇;分娩后家人将关注的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减少对产妇的关心与支持;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生女孩子的家庭容易对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妇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病史或妊娠期间受精神打击或有抑郁倾向者;年轻产妇不适应老年人留下来的坐月子的习惯,如:饮食、卫生、哺乳等都是产后抑郁的高发因素。

2.7 医护因素 医务人员对待孕妇及家属态度冷漠,特别是分娩时医护人员的言语及行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妇的情绪。

3 有效护理措施

3.1 做好围产期保健 充分利用好孕妇学校加强对孕妇的宣传、保健及指导。针对不同月份的孕妇每周安排专题知识讲座,使孕妇对孕期及分娩、婴儿护理等知识都能深入了解。带领她们参观产科、产房,提前熟悉住院分娩的环境,减少其对分娩的恐惧。通过发调查问卷或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了解孕妇的想法和顾虑。对发现个别孕妇存在产前紧张或恐惧现象,及早做好沟通和指导,消除其顾虑,从而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3.2 创造安静、舒适、温馨、清洁的住院环境 医护人员应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名住院孕妇,多与其交流,使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减轻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分娩过程中导乐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和抑郁程度[4]。分娩后指导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如何护理婴儿,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教会产妇如何有效恢复体力和精力。对有情绪波动或有抑郁倾向的产妇,帮助她分析原因,鼓励其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并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

3.3 做好出院后随访工作 做好产后保健宣教的同时指导产妇的家庭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尤其是丈夫应多关心产妇,消除其一切思想顾虑,这样既有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也有效避免了抑郁的发生。

4 体会

产后抑郁影响母乳喂养,影响婴儿身心健康,甚至还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和睦。因此,针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仇剑釜,王祖承,梅丽萍,等.性激素与产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6):326-328.

[2] 何凌云,郝岚,宋健.对产后抑郁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3):124.

[3] 崔才三.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4﹚:321.

有效护理措施 篇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 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 促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存在夜间工作的特点[1]。对于夜间救治的患者来说, 手术室夜间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以期能够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1 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

从人体生理学角度上考虑, 夜间并不是工作的最佳时间段。由于人大脑皮质在夜间呈现生理性抑制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大幅度降低, 因此夜间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动作迟滞等现象, 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 也是夜间护理工作的最大障碍。同时, 由于医院夜间工作量相对白天少很多, 因此夜间值班人员也会较白天数量少, 一般医院夜间值班护士只有2名, 没有急诊情况发生时, 2名护理人员足够了;一旦发生急诊救治情况, 则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手术室来说, 夜间工作有可能会出现突然增多的情况, 如急诊需要手术救治的外科患者增多、妇产科患者增多等, 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工作量。以上特点决定了手术室夜间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更加强大的体力、心力及意志力[2]。护理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 提高警惕, 克服生理需求, 努力提高工作热情;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 能够对夜间急诊情况作出正确的应急判断,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 能够承受较大的身体精神压力。

2 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夜间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夜间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判断, 同时还能够辅助医生进行各项急诊手术的处理。这就要求夜间护理人员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 还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夜间护理人员应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 对夜间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演学习, 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疾病症状、体征等进行详细了解。现在医院值夜班的护理人员往往都是年轻、没有太多经验的护士, 她们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是对于应急病例的处理水平较差, 不能随机应变;遇到较为紧急的病例, 不能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缺乏专业的技能。手术室夜间护理人员应该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采取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促管理, 逐步提高夜间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2.2 注重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保障夜班工作的重要基础, 不良的身心状态会严重影响夜班工作质量, 出现身体乏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最终造成夜班工作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医疗事故。医院应注重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为她们提供高质量的休息和饮食环境, 增设专门的休息室和用餐餐厅, 制定相关的夜班值班人员休息制度和定点进行休息和轮流上岗制度, 让值班人员可以得到充分的身心放松, 保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从而降低夜班工作失误[3]。

2.3 提高警觉性, 注重观察

夜间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一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外, 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工作警觉性和观察能力。在夜深人静的特定环境中观察病情, 不仅需用视觉器官去观察, 更应重视听觉、嗅觉的观察, 护理人员无论在哪里、干什么, 都要提高警觉性, 这是提高夜间护理观察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提高判断和处理能力是做好夜间护理观察的关键, 护士应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 熟练掌握心电监护及抢救技术,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 并把观察中通过视、听、嗅觉获取的信息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估计疾病的性质, 为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在手术室工作期间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转变, 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4 避免过度劳累, 做到劳逸结合

夜间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作息时间的科学安排, 在没有工作的时间段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放松身心, 达到劳逸结合。医院对夜间护理人员的排班应科学有序, 不应过度密集拥挤, 尽量将夜班时间分散, 同时还应该针对夜班工作量进行人员调整, 避免夜班值班人员工作负荷过大。对精神状态不佳的护理人员应给予放假休息, 可以出去旅游、散心等, 让其尽快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以迎接繁忙的护理工作的挑战。

3 小结

手术室夜间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时间来计算, 它占有16 h两个班次, 而白班仅占8 h;从工作量来看, 夜间每班次2名护士随时准备接受急诊入院的新患者, 而2/3急诊患者又是在夜间入院;另外还要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这就是说, 夜班护士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值班人员少、独立性强、工作量大、任务重以及急诊入院新患者多和夜间病情变化不易发现等特点, 这些特点对手术室夜班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需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 注重夜间护理工作中观察技能的应用, 从而保障手术室夜间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永红.改革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3 (25) :1145-1148.

[2]刘凤君.浅谈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重要性[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23 (3) :662-663.

有效护理措施 篇5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8-02

基于肺大疱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配合措施,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实施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实施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3.52±1.04岁;59例为单侧肺大疱,9例为双侧肺大疱;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出现恐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同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了解患者病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2.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安慰患者;指引患者选取适合手术体位,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对于没有清醒的患者,去枕平卧,将头部偏向一侧。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轻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

1.3 评价标准

1.3.1 疼痛指数评价标准 为0-10分,其中无疼痛为0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1]。

1.3.2 舒适度评价 分为优、良、差,其中优:患者语调、表情平静自然,无痛苦,能够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量:肢体可轻度移动,伴随轻度不适,患者无呻吟、躁动症状,可配合医护人员;差:肢体挪动时伴随呻吟、躁动等症状,难以配合医护人员[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 ±s),計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舒适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组患者舒适优良率为94.12%(32/34),其中,27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优,5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良,2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差,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对照组患者舒适优良率为70.58%(24/34),其中,12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优,12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良,10例患者护理舒适度为差,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34)。对比两组患者舒适优良率及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 参考组患者SAS评分为(34.21±2.03)分,SDS评分为(31.32±3.02)分,疼痛评分为(1.26±0.81)分,住院天数为(9.63±1.81)天,健康知识评分为(95.34±2.87)分,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4.12%(32/34);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2.77±2.13)分,SDS评分为(56.47±2.35)分,疼痛评分为(2.38±2.21)分,住院天数为(13.25±3.07)天,健康知识评分为(82.10±3.02)分,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67.65%(23/3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肺大疱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出现在患者肺实质内直径不低于1cm的气肿性肺泡,经常出现在肺气肿基础上,继发在细小支气管炎性病变基础上[3]。该疾病临床上肺大疱会出现突然增大破裂现象,出现自发性气胸症状,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胸痛等现象。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应为其实施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较为良好的护理措施,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较为良好的病房环境,针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护理,但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进而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4]。综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有效避免常规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弊端,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及病情,为患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围术期临床上效果显著,如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护理的参考组患者,其舒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综合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值得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珍金.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2(03):124-125.

[2] 韩建敏.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11(15):154-155.

[3] 付冰,糜丽梅.探讨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的手术配合[J].北方药学,2013,07(07):684-685.

有效护理措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 均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30例患者, 其中男15例, 占50%, 女15例, 占50%, 年龄24~80岁, 平均 (44.5±2.0) 岁, 其中2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3例患者有心脏病史, 1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呈异常状态;其中10例为急性胆囊炎患者, 10例为胆囊息肉患者, 1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 其中男18例, 占60%, 女12例, 占40%, 年龄26~81岁, 平均 (43.9±1.5) 岁, 其中3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3例患者有心脏病史, 2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呈异常状态;其中13例为急性胆囊炎患者, 11例为胆囊息肉患者, 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脐轮上或下作一长1.0 cm的皮肤切口, 插入气腹针,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使腹内压达12~14 mm Hg, 拔出气腹针, 插入10 mm的Trocar, 置入腹腔镜镜头, 后分别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于剑突下偏右切1.0 cm的皮肤切口, 分别置入5 mm和10 mm的Trocar, 然后在腹腔镜下, 摘取胆囊, 手术需20~45 min。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 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患者, 在术前、术后、术后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 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表现有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个别患者的复杂情绪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状态, 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访视, 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耐心的交流与沟通,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以取得好的手术效果;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 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同时, 要做好患者的肠道准备和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准备,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肠道准备方面主要是所有患者在术前前一晚要进行灌肠清洁操作等, 并在术前12 h内禁止饮食、术前6 h禁止饮水等;而设备准备方面主要是在术前1 d对相关的手术设备如腹腔镜系统、CO2气腹机、冷光源机、冲洗吸引装置、高频电刀等进行检查, 保证所有设备均处于运行良好状态, 需要灭菌的器械做好灭菌处理, 并将手术所需要的一次性物品等准备充足[3]。此外, 对患者手术体位的安置也是术前护理工作的关键, 如麻醉后将患者的头抬高20°~30°, 使其呈头高脚低的状态, 并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同时对胃管进行充分的固定, 并用约束带轻轻的对下肢进行固定, 并在双膝下垫一个枕头, 让肢体处于最佳的功能位置。

1.3.2 术中护理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全力配合主刀医生完成皮肤消毒和铺巾工作等, 并将腹腔镜摄像系统、电切刀系统和CO2气腹系统等连接完毕, 并将其调至手术状态, 以满足手术的需求。然后将15号手术刀递给主刀医生, 在脐轮下做1 cm横向切口作为第一切口, 然后插入气腹针, 并将10 mm穿刺椎放入第一切口, 建立气腹后将镜头插入10 mm穿刺椎内, 对腹腔进行环视, 探查进腹是否有损伤并探查胆囊区周围的情况。若发现观察镜受到腹腔镜内气流的影响, 无法呈现清晰的视野时, 可以采用碘伏沙球擦拭镜头的方法。在内镜监视的条件下, 逐一组建第2、3、4切口, 需要依次进行传递10 mm、5 mm、5 mm穿刺套管, 并使用抓钳抓住胆囊, 然后在分离钳的协助下进行血管与胆囊管的分离, 最后用电凝剪刀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切开。再使用电钩分离胆囊与胆囊床切除胆囊, 将大弯钳深入至脐部切口, 将腹膜与筋膜分开, 并递胆囊抓钳抓住胆囊颈部从切开出提出, 再进行缝合工作[4]。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腹腔镜仪器的使用方法, 做到术中液体补充及时, 同时洗手护士也应熟悉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做到器械传递准确, 标本送检及时,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镜体放入腹腔镜后应及时关掉无影灯的开关, 并保持电视屏幕始终处于清晰状态, 以便于术者操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并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手术结束后将腹腔内残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 用4-0薇乔线皮下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并将三个创口处用医用纳米贴贴好

1.3.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各种手术器械拔出后解除患者的气腹, 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视, 若有不对的情况出现应及时报告给医生。将患者送回病房后使其处于合适的体位, 并将室内温度调至至22℃~24℃, 同时每班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同时在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首先应做好安抚工作, 其次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工作。术后对仪器的消毒和维护也是术后护理的重要方面[5], 针对腹腔镜在手术之后可以进行以下维护:首先用潮湿的软棉布对摄像机镜头、腹腔镜头、冷光源等进行擦拭清洁, 晾干后单独存放, 且注意在存放过程中出现折叠、过度弯曲的情况, 使仪器的精密度受到影响。此外, 所有的手术器械在完成手术后应将总电源关闭, 以此来延长仪器的生存年限, 使其处于最佳的状态。最后, 将手术器械的关节、螺帽等拆卸下来, 并用加酶的消毒液进行浸泡, 再用干净的水冲洗后进行存放。同时, 护理人员在对手术器械进行浸泡使要保持时刻谨慎的态度, 避免碰撞现象的发生[6]。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自其作为主要方法应用在胆囊疾病的治疗后, 其创伤小、并发症小的优点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但是能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仪器操作知识和高水平的理论知识[7,8]。通过术前护理让患者对整个手术流程和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 同过术中护理使整个手术顺利进行, 通过术后护理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 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全面的护理方法, 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占3.33%;对照组30例患者, 6例发生切口感染, 占20.00%, 3例发生肺部感染, 占10.00%, 且有2例患者在手术中途转为开腹切除胆囊, 1例患者进行了再次缝合止血。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0例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 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全面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 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 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占3.33%;对照组30例患者, 6例发生切口感染, 占20.00%, 3例发生肺部感染, 占10.00%, 且有2例患者在手术中途转为开腹切除胆囊, 1例患者进行了再次缝合止血。所有患者在处理后, 所有症状消失, 切口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护理

参考文献

[1]钱君舞.浅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6) :95-96.

[2]杨丽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2) :37-38.

[3]刘小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的护理配合与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1) :114-115.

[4]高冬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6例的手术配合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5) :117.

[5]闫秀平, 王慧霞, 王建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中转开腹术的护理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 28 (1) :64-65.

[6]江琳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医药与保健, 2014, 22 (1) :17-18.

[7]廖娥娟, 王祥云, 齐小玲.6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1) :114-115.

[8]李利英.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97-98.

有效护理措施 篇7

一、定义

乳房胀痛是指乳房过度充盈, 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积聚形成, 一般在产后2~3天发生并出现胀痛及沉重感[1]。根据肿胀程度可分为四型, Ⅰ型:乳腺管道通畅而出口不畅, 乳房无硬结、无压痛。Ⅱ型:乳腺管部分不通畅, 乳房有硬块, 局部皮肤红润, 有轻度压痛。Ⅲ型:乳腺管全部不通畅, 乳房紧硬, 局部皮肤红肿向外浸润扩大, 触痛明显, 腋下淋巴结肿大。Ⅳ型:除以上症状外局部皮肤颜色由红变紫, 并伴高热, 拒绝触碰, 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二、发生乳房胀痛的原因

1、生理性肿胀

刚开始分泌乳汁时, 乳房变得比较热、重且疼痛。产后3~4天乳汁分泌达高峰, 因增加的血量及水分造成的生理性肿胀, 乳房变得更为肿胀且疼痛。

2、未及时进行早吸吮

大部分产妇产后会有疲劳、疼痛等不适。自然分娩的产妇经历漫长分娩过程, 产后精神体力不济影响早吸吮;手术分娩的产妇由于伤口疼痛、活动不便、精神倦怠等各种因素未能及早进行哺乳。

3、心理因素

现在的孕产妇大多是年轻的独生子女, 自理能力本就不足, 产后母亲角色转换慢。有些则担心新生儿营养不够, 以奶粉哺喂, 新生儿对母乳依赖性降低, 母乳喂养达不到预期效果。

4、环境因素

宣传力度不够, 不科学的传统观念, 指导不到位, 有合并症的产妇或高危新生儿因疾病影响造成母婴分离, 这些都不利于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 可能导致乳房胀痛。

三、影响泌乳不足的因素

1、产后休息欠佳或疼痛疲倦不思进食等都会影响乳汁分泌。部分产后忧郁症产妇, 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受影响[2]减少或抑制催乳素分泌。

2、部分年轻妈妈担心乳房形状改变影响身材美观拒绝哺乳, 产生的负面心理暗示减少泌乳。更有进行过乳房整形手术者直接放弃哺乳。

3、有的产妇哺乳信心不足, 特别是经过短暂尝试失败后精神压力过大, 不良情绪和不自信也会影响乳汁分泌。

4、缺乏哺乳技巧和喂养知识, 含接姿势不当出现乳头皲裂, 产妇害怕疼痛而减少婴儿吸吮时间, 射乳反射得不到刺激减少泌乳[3]。

四、护理干预

1、注重健康教育

早在孕期就应通过产前检查、孕妇学校等宣传母乳喂养知识;产前进行乳房保健指导, 对扁平、凹陷乳头及时给与纠正;产后行早接触促进亲子关系建立。

2、加强心理护理

利用文字、图画、影音等多种形式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通过正确指导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产妇参与新生儿沐浴、抚触、水疗等, 唤起母爱增进母子感情交流, 引发产妇哺乳欲望可对泌乳起到正性心理作用。

3、建立支持系统

完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多沟通, 共同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 使产妇精神愉快。指导合理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保障充足的休息及营养。

4、早期护理干预

实行早接触、早吸吮, 给于母婴同室, 鼓励按需哺乳。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喂养、含接姿势及挤奶方法, 保持正常泌乳, 学习哺乳时乳房异常情况的保健, 避免乳胀、乳痛、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生[4]。

五、防止乳胀促进泌乳的护理措施

1、湿敷法

目前多采用40--45℃的热毛巾局部湿敷, 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葱汤熏洗或橘皮煎水湿热敷[5]、仙人掌片外敷[6]。

2、中药方剂

适当配合中药方剂, 乳胀常用柴胡 (炒) 、当归、王不留行、木通、漏芦各15克水煎服。催乳:气血虚弱型选用通乳丹加减, 产后气血虚弱型选用十全大补丸;肝郁气滞型选用下乳涌泉散, 产后肝郁气滞型选用柴胡疏肝丸或逍遥丸[5]。

3、按摩法

先用热毛巾盖住整个乳房热敷5min, 然后用右手食、中、无名指指腹, 从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哺乳后, 两手相对从乳房边缘向乳头轻轻挤压整个乳房, 保持一定压力重复10次。最后, 一手托住乳房, 另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 重复快速挤压, 方向为乳房中央, 而不是挤压乳头根基部[7]。另外疏松法及抓抖法、梳蓖法也有一定效果。

4、其他

除以上方法外, 还可配合脉冲治疗、少泽穴点刺放血、针刺等缓解乳胀促进泌乳。

六、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而其对母亲和婴幼儿健康均有益, 这就要求必须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实施。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乳胀及泌乳不足进行护理干预, 可促进乳腺管通畅, 避免或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同时, 以上方法大都简便易行, 副作用小, 无经济负担, 产妇及其家属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丁曼琳:《妇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2版, 人民卫生社, 1997, 385。

[2]夏伟红、苏沧桑:《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家庭护士》, 2008, 4:1043-1044。

[3]石燕:《早期挤乳刺激对保证母乳喂养的作用》, 《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9, 1:34-35。

[4]乐杰:《妇产科学》, 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0-81。

[5]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3:357。

[6]许春荣:《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08 (10) 。

有效护理措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43例资料, 其中包括男25例, 女18例, 年龄范围为60~79岁, 平均年龄为 (69.8±7.9) 岁, 病程范围4~9年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资料的对象临床特征表现为气管移位现象, 其中呼吸音消失的18例, 三凹症状表现有10例, 其余无明显气胸体征, 另外, 患者肺部的受压程度为15%~75%, 平均受压为 (46.8±30.4) %, 43例资料按照治疗后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进行常规护理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进行精细护理的23例资料为护理组, 统计学t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的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患者治疗后严密观察其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如果有呼吸急促等气胸加重症状出现时, 应立刻通知医师进行治疗, 对于气胸症状表现不严重的患者可以使其卧床, 并及时给予吸氧处理, 另外对于胸膜腔内存在较多气体的患者, 需要视情况给予胸穿抽气处理。

护理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护理:在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可以采取聊天开导 (例如讲述病情预后情况和治疗成功的案例等) 或者音乐调节等方式疏导患者的情致。另外, 在术后护理指导方面, 应该嘱咐患者多进行深呼吸的动作, 进行活动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不要使引流管受压而堵塞。引流瓶和生理盐水应该每天更换, 防止引流口的感染现象。

1.3 疗效标准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后护理结果的评价标准是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3]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规定抑郁评分量表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指标经百分比计算后, 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分析, 对百分比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值检验进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轻度抑郁者7例, 中度抑郁者5例, 重度抑郁者2例, 总抑郁率60.9%, 对照组轻度抑郁者4例, 中度抑郁者8例, 重度抑郁者4例, 总抑郁率80.0%, 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比较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其一般合并有一种或者多种基础类的其他疾病, 另外由于老年人心肺等基本功能较差, 其并发气胸并发症时不能及时确诊, 延误治疗时机, 同时也可能因为气胸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类疾病相混淆, 导致误诊, 因此, 本研究资料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治疗时, 首先要采取吸氧处理和抗感染治疗等方法, 另外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本研究护理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护理半月后, 根据抑郁评分量表的测定结果发现护理组的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二者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护理结果同时也提示了:精细的护理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后有满意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43例资料, 按照治疗后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进行常规护理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进行精细护理的23例资料为护理组, 护理后统计各组患者抑郁情况, 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轻度抑郁者7例, 中度抑郁者5例, 重度抑郁者2例, 总抑郁率60.9%, 对照组轻度抑郁者4例, 中度抑郁者8例, 重度抑郁者4例, 总抑郁率80.0%, 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精细的护理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后有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虹.5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2) :64-65.

[2]刘发勇.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50例临床体会.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10) :1372.

有效护理措施 篇9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术,满意度,干预护理

目前, 针对多数甲状腺疾病患者, 若有手指指征, 临床都将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以控制病情, 缩短住院时间。但因手术具有应激性, 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故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进行施护。此研究笔者从90例 (2014年3月—2015年6月) 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入手, 对其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供临床借鉴,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 收录时间:2014年3月—2015年6月。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26例, 女19例;年龄为24~61岁, 平均 (40.89±8.42) 岁;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8例;甲状腺腺瘤者27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为25~62岁, 平均 (41.03±8.51) 岁;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6例;甲状腺腺瘤者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干预护理[1,2]:帮助取最佳体位, 通常为去枕平卧位, 并监测基础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血压的恢复情况, 待其稳定后, 取半卧位, 促进切口引流、提高呼吸畅通度。让患者避免颈部活动, 尽量少说话, 预防咳嗽。

1.2.2 术后6 h禁食

此后, 可适当饮用温水。待1~2 d且在观察患者无呛咳等症状后, 可给予其流质饮食。受手术创口疼痛的影响,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拒绝吞咽等情况。此时,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将大大增加, 进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 护理人员还需于术后的第1~2日内, 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如:利用朵贝液于早晚2次进行漱口, 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度。

常规留置引流管, 并妥善固定, 勿让引流管脱出体外亦或者是落入体腔, 提高引流效果。协助翻身, 避免压迫、折叠与拽出引流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引流情况, 比如:引流液性质;引流是否通畅。术后1~3 d内, 拔除引流管。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止血药, 叮嘱避免颈部活动, 降低手术创口渗血率。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疼痛, 并告知其少用或不用止痛剂的好处, 如:可预防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加快创口愈合的速度。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亦或者是采取自我暗示以及听音乐等方法, 帮助其缓解疼痛。若疼痛较剧烈, 且患者无法忍受, 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 给予其适量的止痛剂[3]。

术后给予患者吸氧辅助治疗[4], 维持治疗6 h。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表现, 比如:发绀;呼吸困难;烦躁。若有, 需立即对其创口血肿进行有效的清除, 或静滴地塞米松。若痰液较多、质黏稠, 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所用药物:ɑ-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观察创口出血情况, 评估出血量。定期更换敷料, 告知患者需尽可能的避免谈话, 预防创口内出血。若患者在术后2 d内有心率加速、创口大量渗血等现象, 需立即对其实施抢救, 并于剪除缝合线后, 行切口止血操作[5]。

掌握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 适当给予其心理指导。积极与患者交流, 教会患者如何有效的控制情绪, 以促进其良好心态的维持。

1.2.3 对照组

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教育;病情观察。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取院制满意度调查法, 对患者实施调查。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 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对照组为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1。

2.2 护理满意度分析

比较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为97.78%, 对照组为82.22%, P<0.05。如表2。

3 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在临床甲状腺类疾病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 虽其治愈率较高, 但患者在术后也较容易出现并发症, 如:切口出血;神经损伤;呼吸困难[7]。观察发现, 仅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者进行常规护理, 既不利于其病情的快速恢复, 又无法起到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所以还需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寻找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护理理念得到了创新, 而由此衍生的多种新型护理技术也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比如:干预护理, 该护理技术的核心为“以人为本”, 通过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 同时结合其病情状况以及心理特点, 向其提供针对性较高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改善预后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的。研究发现, 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对患者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其次, 也有研究证实, 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进行术后多方面的护理干预 (包括:心理;饮食;体位;引流管;疼痛;并发症) ,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改善预后[8,9]。由此可见, 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对此, 可将护理干预作为该手术患者的一种主要护理手段[10]。

该研究,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对照组为28.8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可有关文献[11]一致, 提示护理干预可起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这一作用。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 对照组为82.2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对患者辅以干预护理措施, 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熊永红.对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1) :63-64.

[2]尚丹琪.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3) :170-171.

[3]吴宏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 :141.

[4]曹立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护理操作技巧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6) :140-141.

[5]赵丽华, 郭淑芳.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17) :3542-3542, 3543.

[6]刘桂芝, 李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9) :233-234.

[7]钟建.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中护理[J].医学信息, 2014 (36) :303.

[8]姚伟君, 姚虹玉, 黄晓珍, 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的术中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7中旬刊) :4323-4323.

[9]Total thyroidectomy versus bilateral subtotal 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raves'diseas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14, 80 (2) :316-316.

[10]Woods, R., Liu, Z., Guo, Z, et al.The authors'reply:Total thyroidectomy vs bilateral subtotal 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raves'diseas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14, 80 (2) :316-317.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大学排名 篇10

但是,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纵观国内各类大学排行榜,绝大多数关注的指标落在高校科研上,如高校论文数量、办学规模等,反而忽略了大学应有的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其效应。而“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也难以用数据显示。不难看出,国内各类排名主要关注的是“数据背后的竞争”,这实际上助长了大学“数字办学”风,鼓动大学在数量、规模上盲目攀比,盲目求大,不利于加强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大学排名”行为。目前的大学排名机构有从事高等教育的研究机构,也有资料收集的机构,还有个人行为。要杜绝“大学排行”这一商业行为,目前尚有难度。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同其他行政部门解决大学排行机构的资格问题,不能哪个单位或对大学评价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对大学进行评价。

2.信息公开化。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发布高校(尤其是专业)办学的数据,让社会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带动社会机构大学排名向正规化、公开化转变,引导社会客观地了解和评价高校。

3.重视人才培养在评估体系中的比重。建议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学科评估中,重视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根本使命,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高校真正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有效护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护理措施分类,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初步确立

1 护理措施分类系统概述

在护理学之中, 护理措施分类是一种全面且符合标准的护理语言,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 其可以提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理论链接和研究, 是在医院护理工作之中的关键因素, 可以实现对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在建设之中会将忽视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相链接, 以便于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儿科患者的诊断信息, 并准备相应的护理措施[1,2]。

护理措施的分类可以使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统一的语言和记录来对护理过程和护理准则进行记录和交流, 有助于促进在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之中培训的质量, 可以实现对儿童护理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实践、培训和管理完成质量。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 医院的技术建设人员会将整个护理系统分为护理基础数据维护、护理措施的维护和护理措施与相应疾病的对应三大部分, 这样的系统结构可以在医院的护理系统建设之中实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和对应化, 并通过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实现了对疾病护理指导功能的实现。

1.1 护理基础数据维护

系统的这一部分包括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 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 护理技术人员会将这些内容做成词典的方式方便护理人员的搜索和使用。护理部门会根据医院的护理标准的规定将这些内容录入信息数据库之中, 在日后的学习和培训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搜索来对护理问题使用护理之中的术语来描述和进行护理方式的选择, 并对儿科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手段进行查询和讨论。

1.2 护理措施维护

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结构建设成型的基础之上, 可以将护理措施的五方面内容进行树形图结构的构建, 以方便后续系统的查询操作。在树形图的结构设计之中美观, 一般将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和护理问题作为树形图的主干, 作为索引来方便后续的查询。

1.3 疾病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与映射关系

在树形图检索系统完成之中, 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就实现了对疾病信息以及护理措施的对应关系。在实际的疾病护理之中, 护理人员二可以根据实际的症状可诊断迅速决定护理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护理措施的使用规范, 进一步提升护理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之中, 映射与诊断结果的护理措施一般是由具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 可以保证护理措施的正确性, 完善了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在树形图的构建之中, 要完成快速的疾病对应措施的检索, 在系统构建之中就需要由技术人员完成对数据检索习用的编写, 保证查询过程的易操作性。

2 以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为基础的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

护理核心措施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之中突出其专业性质和护理特征的措施, 是在儿科护理之中使用较多, 对于儿科护理的高质量完成有很大意义的一组措施。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突出我国儿科护理实践的本质, 改正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存在的从无, 完善儿科护理的实践标准, 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护理分类系统为标准化措施的查询基础, 并通过问卷和调查等方式对当前在儿科护理领域之中所使用的措施进行调查和纠正, 并从中获得护理核心基础, 为了儿科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依据[3]。

2.1 调查结果

经过对不同职称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 使其对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之中所收录的专业护理措施进行使用重要程度的评分, 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价之后可以看出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的核心措施。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 均有儿科护理经验, 参与调查的护理措施均可以在护理分类系统之中性找到, 并未将未经发表的护理措施假如调查之中。经过对其评分的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一共获得109条护理核心措施。其中, 由42条符合所有护理人员的认识, 详见下表。

2.2 核心措施的确定方法

在本文对核心措施的调查和确定的过程之中使用的是临床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实际护理之中使用较多且重要性较高的措施进行划分。临床调查法是在调查的过程之中通过临床的护理人员的实际食品频率来确定某些措施是否重要, 但是, 临床调查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某些使用频率不高但是护理专业性代表强的措施被忽略, 影响核心措施确立的准确性。因此, 本研究之中采用的是先由专家咨询来筛选具有护理专业代表性的措施, 再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调查确定措施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的重要性, 即在调查之中同时完成对护理代表性措施和使用频率高的措施的调查, 对于核心措施的确立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在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和专家的选择上要挑选具有一定儿科护理临床经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专家, 以便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2.2.1 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数量特点

在本调查之中, 对核心措施的调查总结达到了109条, 超过了其他护理领域之中核心措施的数量, 导致护理措施数目较多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 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措施记录之中, 即存在具体的也存在抽象的, 许多措施具有共性特点, 属于同一护理范围之内的操作, 这些具有共性的措施是否均作为核心措施出现还有待探讨。第二,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从出生到18岁的未成年人, 在这个过程之中, 护理对象具有多个不同的生长和身体发育阶段, 即便是同一种护理措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患者的护理之中也必须根据其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 儿科护理措施的量身定做性决定了其护理措施的多样性。

2.2.2 核心措施确立的特点

调查之中所确定的109条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儿科护理领域的发展情况, 在109条措施之中, 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的条目最多, 占36条, 这说明了在儿科护理领域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儿科患者的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 再加上患者的仍处于发育期, 减少了可以在护理之中使用的措施的树木, 这都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

在核心措施之中注重与安全护理的措施占15条, 数目不多。安全措施作为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重要措施, 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的安全进行有很大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之中专家应该针对安全措施提出更多的条目, 进一步提升护理的安全程度。

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26条, 可以看出在儿科护理领域尽管其重要程度不如复杂性生理措施, 但是在日常的护理之中, 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是使用最多的, 占用了护理人员较大的工作量。在护理领域, 基础性生理护理本应该由助理护士完成, 但是由于国家的医务建设还不完善, 导致基础类工作仍然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在未来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之中, 要进一步增大护理人员培训规模, 提高助理护士和专业护士的数量, 管理者也要进一步提升在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上的管理力度,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家庭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11条, 是几种护理措施之中使用频率较低。可以看出, 当前在护理领域, 家庭护理措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其涉及的护理方面不全, 仍有发展的空间。护理工作的进行要求以家庭为中心, 在未来的发展之中, 医疗建设部门除了提升护理涉笔和硬件之外, 还要提高家庭护理的措施培训以及制度的落实, 做到儿科护理以家庭为中心,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和实践。

3 结束语

经过临床调研确定了儿科护理领域之中的核心措施, 护理措施包括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 安全护理、基础性生理护理以及家庭护理内容, 通过分析, 得出了儿科护理领域发展特点和不足, 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之中进行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继红, 吴瑛.护理科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78-79.

[2]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120-125.

上一篇:宏观监测下一篇:探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