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由刍议(共7篇)
表达自由刍议 篇1
案例:2006年8月中旬的一个午后,重庆彭水县某单位科员秦某填了一首《沁园春·彭水》,并以手机短信和QQ的方式发给了数十名朋友。其词中暗喻了传言中的该县某些领导和轰动一时的官民纠纷与几个政府公共工程。彭水县民警发现此事后报告局领导,局领导又报告了县委领导。当时,县委领导认为目前是换届敏感期和抗旱关键时期,有些人可能要“跳出来”,为防止事态扩大,于是就此事展开调查。当天,民警查实那首词系秦某所作,随后搜查其办公室的书籍和电脑,并没收其手机。9月1日,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立案,并将秦某拘留。一名知情者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名为“现代文字狱惊现重庆彭水”的文章,“像在网络上扔下了一颗炸弹,传言搅翻了彭水”。经舆论关注,秦某在被关押29天后被“取保候审”,又过了25天,该案被认定为错案,秦某无罪,并获得国家赔偿。而制造冤案的主要责任人则被免去相关领导职务。
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自由,在《宪法》学上均可称为表达自由。“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也称为表达自由,是人们内在精神活动通过一定方式外在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权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表达自由主要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自由等”。[1]人民有参与政治意思决定的权利,表达自由行使个人的意思,在公意形成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表达,是实施民主政治的重要基本人权。
一、世界各国立法对表达自由的规定
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在《宪法》上明确采用“表达自由”一语的国家以日本为典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其他一切表现的自由。”该条规定将集会结社自由与言论出版自由归并为“表达的自由”。此种规定方式在当代各国《宪法》中是不多见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及人权法案中,通常使用“发表意见的自由”一语。“发表自由”同“表达自由”一样,在概念上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实际上,“发表自由”也就是“表达自由”。“发表自由”较早出现在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该宣言第10条规定:“意见和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程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第11条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在当代各国,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发表意见的自由。根据荷兰法学家马尔赛文等的统计,在142个国家的成文《宪法》中,有124部《宪法》规定了发表自由,占87.3%;没有规定的有18部《宪法》,占12.7%。在过去几年中,《宪法》没有规定发表意见自由的国家也已发生了变化。发表意见的自由现在几乎为全世界各国《宪法》所认可。[2]
二、表达自由的价值
布莱克大法官曾经就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表达自由的卓越价值作过精辟阐述:“在这个国家中的人民必须具有对于公共事务说和写的纯粹自由……这一权利的可靠行使,不能依赖于美国政府机构糟糕的或良好的判断。也许那种看法是错误的。也许赋予第一修正案语言以它字面的和明确的含义是错误的……但在我自己看来,我认为我们的巨大财富是有像爱因斯坦博士这样的人一再提醒我们,合众国的安全和福祉存在于维护不受侵犯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及集会自由。”[3]人类一直将表达自由作为毕生追求的权利。表达自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达自由的传播与交流对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组织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表达自由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每个人在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有权利形成他自己的观点和信仰,而且他有权利表达这些观点和信仰,否则他们的存在将不再有多大意义。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途径与教育程度、个人实践、社会制度等要素有关,但在这些要素中,表达自由对于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对维护个人的尊严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表达是思想发展、精神开发和自我肯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达自由赋予人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自由人被视为具有正常理性的标志。表达自由可以使人能够通过语言或者表达性行为把自我独特的想象力和对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实现自我,表现自我。
表达自由可以使人增进知识,获取真理。“国家所以必须承认个人享有这种自由,无非因其可以给人民以交换知识与思想的机会,并可以促进人民智力与道德的发育”。[4]真理是隐藏于事物背后的规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人类是通过不断地否定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接近。人们有权自由地认识一切事物,自由地抒发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真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与谬误斗争,最终被人们所认识。要找到准确的真理,我们就应该从各个方面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意见,尤其是反对方的意见。同时还应把自己的判断置于公众的质疑与挑战之下,进行不断的锤炼与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所拥有的真理才会越来越多。
三、表达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原则
表达自由虽然是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之一,但法治社会中任何一种权利都不是绝对无限存在的。表达自由的相对性质、法律规定等决定了表达自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进攻型权利,表达自由的行使必然会与其他利益与权利产生冲突。但任何权利和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同样,表达自由也是相对的,有着内在的制约,即“不可侵犯的人权还要包括受不可侵犯他人的人权、不能承认侵犯他人人权的行为是行使人权等制约”。[5]《布莱克法律辞典》就指出:“《宪法》所保护的言论自由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的。言论的种类是有明确定义和恰当限定的。对诸如猥亵、淫秽、亵渎、诽谤、侮辱、挑衅等言论的禁止和处罚就不会引起《宪法》问题。”[6]但由于表达自由在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在表达的内容上,有政治性表达、商业性表达、学术表达、宗教表达等,在表达的形式上,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象征性行为表达、集会结社表达、艺术表达和一切可以表达的形式),所以,表达自由与其他利益与权利的冲突也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这样的一种文字表述并不能解决如何合理限制表达自由,从而确定表达自由的界线的重大《宪法》问题。正如一位学者通过对《联邦党人文集》的解读所得到的结论:“划出任何稳定而坚固的界线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的是解决办法,关键不是界线问题,而是划界的办法。”[7]所以遵循一定的原则来保障和限制表达自由就成为必要。
1. 表达自由的优先适用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表达自由相比其他任何自由居于优越地位,因为表达自由在基本人权体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相对于经济自由等权利,表达自由应当具有“优越地位”,即应看作是具有优先性的法价值,两者发生冲突时,其他自由权利应予让步。表达自由优先适用的原则在各国《宪法》理论与实践中都得到承认。
2. 个别利益衡量原则。
即法院将言论自由对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同限制自由所能获得的社会利益进行比较,何种利益为大,就采取与其相对应的措施。[8]在各种利益和价值相互冲突的情况下,行使表达自由权以及对自由进行规制,都需要对各种利益和价值做比较衡量。
3. 禁止事先抑制原则。
也就是说,公权力不允许事前介入或者压制言论自由。历史的经验表明,公权力事先介入抑制表达自由,必然从根本上损害表达自由。
4. 明确性原则。
此原则要求,在制定法律对表达自由进行限制时,法律规制的限制目的、程序、范围和标准必须都是明确的。如前所述,表达自由在基本人权体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有特殊的重要性,明确性原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是模糊的或者过于宽泛的,就会引起民众的误解甚至造成社会更大的混乱。
5. 最小限制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适用限制表达自由的法律时,应当选择达到禁止目的所要求的最小限制手段;在对表达自由进行立法规制时,不得超过必要的最小限度。[9]对表达自由的规制应当尽可能减少限制性或不利于表达自由充分实现的因素。
6. 明白及现在危险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由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尔姆斯提出的,并由布兰代斯法官大力倡导。霍尔姆斯在深克诉美国案(1919年)判决中指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所用言论如果是在会引起国会有权防止的危害那样的现在明白的危险状态中使用的话,就要看有无产生此种危险的性质。如果有明白及现在危险的话,此种言论应受禁止。霍尔姆斯提出的这一观点,后来成为美国判例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10]
总之,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其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磨灭的价值。“有着不同于其他基本权利的作用,其价值优越性日益扩大”。[11]在现实社会中,表达自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保障和限制表达自由。
参考文献
[1]傅思明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287.
[2]杜钢建.论表达自由的保障原则.中外法学.1995, (2) :17.
[3][美]霍华德.鲍著.王保军译.宪政与自由:铁面大法官胡果.L.布莱克.法律出版社, 2004.3:144.
[4]王世杰, 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84.
[5][日]杉原泰雄.吕昶等译.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
[6][美]亨利·坎贝尔·布莱克.布莱克法律词典.West pub-lishing Co.5th Edition.1299:565-566.1979.
[7]George.W.Carey.The Federalists:Design for a Constitu-tional Republic.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9:109.
[8]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4:205.
[9]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4:205.
[10]杜钢建.论表达自由的保障原则.中外法学.1995, (2) :20.
[11]傅思明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290.
表达自由刍议 篇2
自由表达,最大的好处便是人们的观点能够不限的表达出来,不用害怕因为说错话或者不赞同别人的观点而遭到谩骂、恶意聊天等,而自由表达也能够将人们的全部知识储备无限的运用出来,同时也能够将人们的知识面积与想象力表达出来,能够整合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被他人所左右。而现在社会,便缺的是能够表达出来自己观点的人,很多人随波逐流,使得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局限性,只会跟着大众,不会自己表达观点,因此很多人便在起跑线上输掉了这一点,而自由表达便是打破这一点而存在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自由言论。
自由表达,也有一个坏处,便是打开了人们言论的大门,使得人们不懂得自由言论下所遵守的规则。自我国放开言论以来,虽然有很多人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很多人相互学习,促进思想进步等,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没有懂得礼义廉耻,放开嘴巴的表达,辱骂,不良因素等逐步出现。而国家对这些人很头疼,因为虽然处理了一个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下一个这样子的人,他们不懂得自由言论是在不触犯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自由表达,他们只顾着自己的表达,没有顾忌到别人,这便是自由表达的一大坏处。
自由展现 自主表达 篇3
首先,欣赏三块展板时形式相同,问题也大同小异,未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和爸爸妈妈拍摄的照片,一定很愿意表达,而教师只让几个幼儿回答问题,抑制了大部分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这个环节未能给予幼儿充分思考、表达和探索的空间。
其次,在第一环节,教师的引导不够具体,只是泛泛地让幼儿看路上有什么颜色、图案,并没有引导幼儿感受颜色是怎么搭配的,图案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等,导致幼儿在操作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再次,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彩色纸剪、贴小路,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和表现欲望。
鉴于以上分析,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主要考虑了这样几点:一、在欣赏环节,先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照片,如让他们讲讲在哪里拍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颜色和图案,喜欢不喜欢,等等。然后,从中选取比较典型的照片,引导幼儿找出图案组合的规律。二、在设计小路环节,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设计出具有一定排列规律的图案的小路,既让幼儿自主表现,又落实技能技巧目标。
附:我的设计
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路,知道小路上有多种材料、颜色、图案,初步感受小路的色彩美和图案的规律美。
2.运用粘贴、绘画、涂染等多种形式有规律地表现小路的色彩和图案,体验其中的乐趣。
准备: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到广场、公园、小区观察各种各样的路,重点观察路面上铺设的图案,并拍成照片。
2.利用照片或网络素材制作成有背景音乐的有关路的课件。
3.大背景图3张(上面有各种房子,“门”里藏有不同的小动物,并可插幼儿设计的路),已剪好的弯曲度不同的小路。
4.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色卡纸,糨糊,抹布,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剪刀。
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路
1.鼓励幼儿自由交流。
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找过漂亮的路,还拍了照片。请你们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拍到的路。
2.用投影仪逐一展示典型照片,让幼儿感受小路的色彩美和图案的规律美。
(1)教师逐一展示两三条由不同颜色、形状的地砖组合成图案的小路。
师:这是一条用什么铺成的小路?(地砖。)
师:这条小路有几种颜色?有些什么图案?这些图案在路的什么地方,是怎么排队的?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拍到的小路也是用地砖铺成的?有几种颜色?有什么图案?图案是怎么排队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路都是用地砖铺成的,有的是两种颜色,有的是三种颜色。它们的图案也不一样,有的用一种颜色漂亮的地砖在中间排成一条长队,有的隔四排灰地砖铺一排红地砖,还有的把地砖切成三角形对称出现在路的两边。它们都有自己的规律。
(2)教师出示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引导幼儿发现铺路的规律和美。(提问及小结同(1)。)
(3)教师出示由大理石和鹅卵石共同铺成的路,引导幼儿发现铺路的规律和美。(提问及小结同(1)。)
3.引导幼儿欣赏课件,扩展视野,丰富对各种小路之美的体验。
师:小朋友们拍的小路的确很美,老师也拍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小路,最后定格在总图上。)
师:你最喜欢哪一条路?为什么?
师:它有哪几种颜色?有什么图案?图案是怎么排队的?
(幼儿每说一幅图,教师即点击放大图片,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反馈、提升。)
师:同一种图形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排列出漂亮的图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形拼在一起也可以变出有趣的图案。
二、设计漂亮的小路
1.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播放声音课件两遍:“动物小区的新房已造好,要聘请设计师来设计漂亮的小路,愿意当设计师的请报名。)
师:咦,发生了什么事?(当幼儿说到“动物小区的新房已造好“时,教师出示大背景图一张。)
师:你们想不想帮忙设计漂亮的小路?
2.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大胆设计。
师:看到这些材料,你想怎样设计一条漂亮的小路呢?
师:你们可以直接用各种图形粘贴,也可以先用铅笔画出图案,再用油画棒、水粉涂色。总之,路要设计得漂亮。设计好后,你们可以把路插在大图上,看看漂亮不漂亮。
3.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形式进行设计、制作。
幼儿操作,教师主要观察、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注意色彩和图案的搭配,及时鼓励有创意的幼儿,如有的幼儿拼出了一个笑脸图案。
三、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1.幼儿将作品插在背景图上,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并打开背景图上小房子的门,出现不同的小动物和文字“谢谢你,小路真漂亮”。
2.师幼一起模仿小动物表示感谢:“谢谢你,小路真漂亮。”
延伸活动:
自由选材清楚表达 篇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这次习作不出题目, 也不限制内容范围, 请你自由表达。可以写最感兴趣的人、事、景、物, 可以写想象作文, 也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其他内容。习作要做到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情感真实。
拓展思路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 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写下来吧!这次习作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 也没有限定形式, 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写感动你的人或事、可以写你认为美的景或物、可以写你的理想或愿望、可以写童话或你想象中的未来……总之, 一切由你做主。自由命题, 自定内容, 真的是给你自由。
习作提示
1. 自由选材。让你自己做主, 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 你可能一时又没了主意, 因为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 想写就行。
2. 具体描写。选好材料, 构思好后, 我们还要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 有重点、有层次, 具体地描述出来。不能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话。写人就要抓住特点选择典型事例把人物写活, 写事就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写景要按空间顺序把景物写美;写愿望或幻想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等等。
表达渴望自由的句子 篇5
2、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渴望,如同扎根在心中的大树,无法拔除。总有一天,它会突破心灵的束缚,开花结果。
3、正因为享受了这样的自由,我才体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深刻含义。成长,少不了自由;自由,才能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
4、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我希望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因为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拥有。
5、唱响你的自由,让自由之花永远绽放在你的身旁,如影子伴你,那时,你就是最最快乐的人,你可以放飞在原野,奔驰在草原,聆听长江的怒吼,泰山的诉说,云儿的乐曲,人生的快乐,舒畅的心情带动着你的心扉。
6、云飘逸,因为它自由。碧空中几点淡淡的浮云,春和景明,这是意境;夕阳边几抹殷红的流苏,残阳似血,这是艺术;夜幕里几片轻柔的薄纱,月色朦胧,这便是一种境界。自由赋予了云之飘逸,云的飘逸又使它更显自由。
巧妙引导 自由表达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表达能力;有效措施
自由表达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达缺乏自由性、民主性、真实性,标的目的被异化,表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表达中存在太多的规则,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在表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将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提升表达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生的表达的平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景色优美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需要学生去仔细的理解,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并被背诵一些好的词语与句子,在以后的表达中娴熟的运用。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文章千千万万,好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一些优美的语言与词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句子全都摘抄在上边,学会理解其意思,并且灵活的运用,并且组织相应的评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读书、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精美的语言、谚语、对联、广告词、标语等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积累,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只有在拓宽学而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口语表达的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为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环境。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的表达自身的意见,有利于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在情绪上能够兴奋起来,甚至为了自己的观点与维护自己的理念,与其他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是教师想要看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呢?首先,教师需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采取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看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轻松地、自由、平等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与学生更多的是表扬,少一些批评,引导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敢于与老师进行脚力,培养的是学生的表现欲。第二,要创设相关的情境。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又发,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情境中国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进行评价,表达自己对这个看法与感情,为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与舞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积极地文化氛围。第三,要将表达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育教学的工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课堂训练中,需要多多的给与一些训练,对学生稍加引导,就会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说:“请大家仔细的分析,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怎么样?”“刚才这位同学阅读的好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等等这些语言,给与学生以信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说话。第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胜心比较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灵特点展开探讨。例如,对小学生开展朗诵比赛、表扬比赛等等,举行知识的竞赛,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知识、小常识、开展相关的辩论比赛等等,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中,起码要引导学生运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演说,使每个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要为学生的口语训练制造机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鼓励小学生主动的交好朋友
鼓励学生交好朋友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交际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室中进行的交际活动,可以引导前排与后排不常常接触的小朋友进行交际,学习好的小朋友与辅导学习差的小朋友学习,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接触升上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在轻松地、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创设互帮互助的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使用网络,现在许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交流的时候都是与大人交流的,并且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家里是小皇上,出门就一句话不说,不愿意与学生多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网络上的交往,有利于打开小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上的锻炼,小学生上网不一定是坏事,家长要引导学生适度的上网,严格的控制学生的上网的行为,引导学生谨慎的上网,合理的使用网络,提升学生的网络交际活动。
四、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没给小学生都是具有好奇心与表现欲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或者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展示,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合理。例如,教师布置给学生有价值的辩题《家长是否可以看孩子的日记》、《雷锋精神到底要不要学习》等等,这些问题具有辨证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与看法,然后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两个队的队员进行积极地思考,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将本队的队员搜集起来,最后选出6个选手作为主辩手,其他学生作为副辩手,全班学生之间进行公平公正的交流与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需要抓住要点、语言流畅积极的进行辩论,要定期的进行交换的意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得到锻炼,学生在辩论中懂得倾听他人,懂得尊重别人,有利于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与技巧。
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的倾听别人说话,在生活中做一个专注的人、有心的人,从别人那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说话的语气、词汇、思维方式上与说话人进行配合。要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仅仅靠训练是完全不够的,要通过课堂外的空间进行好好地学习,多多看电视、读报纸、规范学生的普通话,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学生的自由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引导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为学生的表达创设良好的情境。
参考文献:
[1]陈云凯.“自由表达”:学生主体价值的寻获[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自由表达,轻松作文 篇7
一、营造轻松环境,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表达的蓝天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对于作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在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背景之下,很多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项艰难的学习任务,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得不到高分的学生,更是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难情绪,每次作文,都是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作文而作文,完全没有主动表达的热情,也体会不到任何的乐趣。要使学生不再视作文为苦差事,乐于表达和自由表达,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文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束缚,为学生构筑起自由表达的绿色通道,激发出学生自由表达的热情。
1.让学生自由选择作文的内容
初中学生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之有着各自的家庭、文化背景,因此对那种千篇一律的命题缺乏兴趣,他们更希望表达自己的亲力亲为和真实情感。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文时,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写自己想说的话”。笔者的做法是:一般情况下不出命题作文,而只给学生一个话题或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来作文。上学路上的风景、校园里的朝气、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街头巷尾的逸闻趣事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精彩;花鸟虫鱼,日月星辰,学生的想象所能到的,也都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目之所及,心之所至,皆可为文。
2.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初中学生的作文,不管什么题材,也不论何种体裁,总能表现出学生的情感或态度倾向。尽管现在的作文已经不再承担为政治服务的使命,但是对学生作文在思想要求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硬框框”,让学生在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上受到束缚。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价值判断也初步形成,果真要自由表达,那么,在某些作文中,就很有可能表现一些学生自己极为个人化的情感,或许只是作者自己对于生活感受的一种宣泄,并没有想要承载任何观念或思想,如果教师硬要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积极健康的主题思想,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就会闭口不言,停笔不书,或者就只能贴标签式地,表达一种虚假的情感。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就要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张扬个性。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吐露自己的感受,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具有个性化的真情实感予以呵护和鼓励,同时给予正面的引导。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倾诉成长中的烦恼,教师不能视之为悲观主义,而应通过批语进行疏导;一些早熟的初中生可能会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春心萌动,教师不能看成越轨或异类而大加挞伐,而应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让学生自由选择作文形式
初中生的文体意识并不强,一般的作文形式,主要是记叙文,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也接触到了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诗歌等各种体裁,在生活中更是接触到了诸如通知、倡议书、短信、对联等一些实用性的文体。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最适合表达作文内容的文体样式来进行作文。高考作文出现的“报告体”、“文言体”一度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极大地反响,也正是源于高考阅卷者不拘文体样式的开放性评价观念。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向高考看齐,形成开放意识,并付诸实施。比如不拘泥于只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开展作文教学和训练,也不能对学生的表达方式作出过多的束缚,对作文的时间、文体、训练形式等等,都要开放,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笔者就经常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契机,灵活多样化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他们更有兴趣去完成,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加强作文指导,为学生架设自由表达的进步阶梯
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还必须懂一点表达的技巧。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必不可少。
1.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自由表达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是,初中生受到自身阅历和知识的局限,并不能够随时发现作文的话题或材料,所以,教师必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以丰富他们的作文话题,积累作文的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状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体验人生历程的苦与乐,体会人世间的冷暖炎凉;还要留意自己的各种情绪变化,学会感动。比如,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校园四季风景的变化,发现自然的变化规律,学会欣赏美和发现美;也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和妈妈一起做家务,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妈妈的辛勤和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懂得生活不仅有阳光,还会有风雨,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见识,使他们在自由表达时不会遭遇“无米下炊”的尴尬,从而乐于表达。
2.指导学生锤炼语言,提高自由表达的信心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作文的优劣,与作文的语言息息相关。在鼓励自由表达的前提下,如果缺乏对学生语言锤炼的要求和指导,学生在作文时难免词汇贫乏,语言呆板,词不达意。初中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教师也需要在文从字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准确地表达。同时,还要在美化作文语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比如引导学生鉴别书面语与口语的表达效果,对比修辞语句与平实语句、整句与散句的文采差异。此外,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书,在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过程中习得语感,提高自己自由表达的能力,提升自由表达的信心,在自由表达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教师一方面要精心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自由表达热情;一方面还要积极为学生架设自由表达的阶梯,提高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才能产生实效。
【表达自由刍议】推荐阅读:
自由表达09-27
罪犯的表达自由06-19
自由表达快乐习作07-12
言论自由刍议09-14
学术自由与精神自由07-04
自由的作文:小蝌蚪的自由11-04
冲破现代自由的尴尬:《逃避自由》浅论06-14
自由与不自由议论文10-01
暑假里我最想自由自由的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