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精选9篇)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1
近年来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渐上升,心肌梗死也越来越常见,现已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死因之一。心肌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血管损伤,导致动脉血栓形成,进而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传统用于患者心肌梗死检查的方法是心电图机,但总体的检查效果并不理想,据有点资料显示,临床上传统使用的心电图机对于某些心肌梗死的诊断正确率仅为60%左右。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种新型的仪器用于检查患者心肌梗死情况,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总体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受到了患者及临床医师的一致推崇。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诊断心肌梗死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设立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价值,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88例,女20例;年龄33~84(65.2±9.2)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66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采用GE Vivid E9彩超诊断系统,探头频率2.5MHz。患者取平卧位。测量左心室射血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输出量(SV);测量二尖瓣瓣口血流流速频谱:E峰和A峰。观察室壁运动是否正常,心室壁是否变薄并且伴有强回声。
1.2.2 心电图检查方法
采用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CM1200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记录患者12导联心电图,观察是否出现Q波及ST ̄T段改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
(1)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多普勒彩色心动图诊断正确率75.8%低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90.9%。(2)在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90.5%显著高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57.1%。两种诊断方法效果具有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
注:LA,左心房;LV,左心室;RV,右心室;RA,右心房;VSQ,室间隔缺损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起病急,病情凶险,是引起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现今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该学说认为:各种危险因素最终都是损伤动脉内膜,动脉对损伤作出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最终完全阻塞血管,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心肌代谢障碍,急剧恶化造成急性心肌梗死[2]。急性心梗8w后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受损,代偿能力下降,容易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再次心梗时患者死亡率大大增加。故应及时发现并做好预防措施。心肌梗死在静息或者运动状态下均可发病,症状以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可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持续不缓解,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心肌梗死如不及时确诊治疗,病人心脏常严重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致病人迅速死亡。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使用方便,无创,可迅速查看心室壁运动情况及心室壁的厚度,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有研究认为,超声对心肌梗死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等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
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二维心电图超声定位的情况下,利用多普勒以及一系列电子技术,能够实时呈现出患者心脏或血管内血流的频谱图,这是一种无痛无创、能够检查血管分流以及返流现象的技术,通过连续发射超声波,具有高速血流检测的作用。而传统的心电图机是根据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以及处于各极化的状态,通过心电导联构建出各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位差,并表现在心电图机上呈现出Q波、R波、S波以及T波,这些波形能够记录患者的心脏电活动状态,医生能够根据患者心电图波形的不同形状走向判断患者的心脏状态,包括是否出现心率不齐、心肌肥大、心肌缺血以及本文所研究的心肌梗死。
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普勒彩色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75.8%,要低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90.9%;而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90.5%,明显要高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57.1%。两组差距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相比于临床上传统使用的心电图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机对于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正确率较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正确率略低于心电图机。总体来说,仍是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机的诊断正确率更高,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优于十二导联心电图,对陈旧心肌梗死诊断正确率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记录两者的诊断正确率,并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多普勒彩色心动图诊断正确率75.8%低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90.9%;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90.5%,显著高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57.1%。两组差距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传统的心电图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申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应用价值[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0.
[2]张卫星,罗春芬.三种检测方法对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21-123.
[3]梁爱荣,朱红莲,刘跃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隐匿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9):1117-1118.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2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007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43例先心病患儿,其中男289例,女254例,年龄38天~14岁,平均7.3岁。
研究方法:①用惠普公司SONDS-5500、IE33、ALOKA-α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探查过程中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大动脉根部短轴、心尖四腔、心尖五腔、胸骨上窝及剑突下等常用标准切面仔细探查。对于标准切面探查不理想、病变复杂的患者,采用多切面、多角度进行探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心病,则采用非常规切面,以显示所需观察的部位为主。②43例患者全部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28/543)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加行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在明确诊断后确定手术方案。③术中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结果,探查病变的位置、类型及病变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手术方案。
结 果
在54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CDFI结果与手术中诊断结果完全相同者512例(94.2%),27例(4.9%)患者与手术略有出入(主要指病变部位的大小、位置的差异),其余4例与心外科术后诊断不一致,其中永存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讨 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过程中,超声操作人员一定要全程扫查各个切面,切忌只注意主要病变,而忽略一些次要的或者是不易观察的病变(如永存左位上腔静脉、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降主动脉缩窄、肌部小室缺、无顶冠综合征、心瓣膜的赘生物等)。因此,注重程序化扫查心脏各个部分,形成一定式,不遗漏每一个切面,不遗漏每一个观察内容,则可减少漏诊、误诊的几率。同时,对超声诊断,要多考虑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否与心脏各腔室继发改变相一致,若存在较大差异,则需仔细分析诊断是否正确。另外应注重的一点就是多随访,多与临床沟通、交流,只有这样不停地反馈术中心脏解剖学信息,才可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能在体外进行、无创伤、可多次重复检查的诊断方法,通过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可以显示心内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大量信息,对绝大多数心脏疾病可做出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能提高有创检查的准确性。对一些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较困难,则可在超声的基础上,同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相配合、补充,以进一步明确心血管的解剖畸形及肺部主干、远端血管发育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及治疗依据。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本组数据足以说明,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超声心动图技术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但对于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尚需加行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术,以明确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避免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王新房,主编.超声心动图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张运,主编.介入性超声心动图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5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单方降血脂
1.决明子:决明子20g,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30日为1个疗程。或取决明子去杂质,用文火炒至嫩黄备用,每次取15g,用白开水冲泡服用。
2.女贞子:女贞子30~40g,煎服或代茶饮,每日1剂,1~2个月为1个疗程。
3.大黄:大黄醇提片,每片0.25g,每日晨起空腹1次口服3片。3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一切降血脂药物,饮食习惯不变。
4.泽泻:泽泻15g,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30日为1个疗程。
5.制何首乌:制何首乌30g,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15日为1个疗程。
6.三七:三七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吞服,连用15日为1个疗程。
7.月见草油丸:为月见草油的胶丸制剂,每丸0.3g,每次1.5~2.0g,每日2次,口服。
8.生山楂:生山楂适量,研成细末,口服,每次15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9.香蕉柄:新鲜香蕉果柄15~20g,洗净切片,放入杯中,以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次,连服15~20日。
10.灵芝:灵芝菌(干品)10g,加水400ml,文火煎15分钟,取煎液30ml,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1~2个月。
11.葵花子:每日临睡前生嚼食葵花子9~15g。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性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36~69岁,平均年龄为(50.2±2.5)岁,对照组调查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1~65岁,平均年龄为(48.0±3.4)岁。根据Ganau左室构型分类法,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左室构型分型,其中正常构型组29例,向心性重构组27例,向心肥厚组19例,离心性肥厚组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WHO诊断标准诊断为高血压,并排除其他心肺肝肾等疾病。
注:*P<0.05与其他组别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1.2 实验方法
设备:西门子ACUSON 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4-2电子相控阵探头,探头频率设定为2.0 MHz。方法: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对其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超声诊断设备进行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定位,后应用M型超声进行获取影像结果,采用美国超声协会制定的定位测量方法对所有调查者心脏结构指标进行测量,包括IVSd、LVPWd、LVDd、LVEF、FS,接着于心尖四腔心切面,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E峰、A峰、E/A比值等指标,然后按Ganau分类法,以男性LVMI<125 g/m2,女性LVMI<120 g/m2,RWT<0.45为正常值,根据LVMI及RWT的不同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LVMI和RWT均处于正常区间)、向心性重构组(LVMI指标无异常,RTW指标升高)、向心性肥厚组(LVMI和RTW指标均升高)、离心性肥厚组(LVMI指标升高,RTW无异常)。综合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t检查,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心室结构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四组对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离心性肥厚组最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向心性肥厚组最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四组LVMI值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左心室心功能
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四组E/A比值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四组对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离心性肥厚组最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血压控制不佳导致心脏长期保持高负荷、高压力工作状态使得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肥厚,而心肌数量不发生变化,排列发生变化导致心肌需氧量大量增加,致使心肌血液供应不良,发生心功能衰竭[3]。
通过表1观察可知,各左室构型患者的LVMI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左室构型正常组患者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视为早期心室肥厚的主要诊断依据,同时可作为预后指标之一[4]。而向心性肥大是高血压心脏病心室肥厚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心脏舒张功能衰退,长期压力负荷使心肌间质增生、心肌肥大[5,6],使得其左室壁增厚明显,且LVMI最大,有学者认为此型患者早期可因心肌肥厚而至收缩功能有所增强,但肥厚到一定程度后收缩功能反而下降,故临床上要防止此型收缩功能加重,重要的是防止心肌肥厚加重。离心性肥厚患者左室壁增厚现象不明显,但其心腔容积增大,心肌微循环受损等症状[7],故LVEF、FS明显降低,此型患者临床上要以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室收缩功能为主,同时预防心衰发生。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室结构进行准确测量并计算功能指数,可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在左心室未发生实质性结构变化时,左心舒张功能早期即可发生下降,同时可根据LVMI指标比较预测其心脏功能性变化方向,及早发现心功能降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8]。
根据Ganau分类法,原发性高血压各型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可为临床对各型患者的病情评价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邓珍华,张世新.高血压左室重构对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1):59-64.
[2]孙云娟,曾伟杰,何建国.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8):1945-1948.
[3]张锐,宋苏云,陈刚,等.组织多普勒超声联合Tei指数评价不同左室构型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功能改变[J].吉林医学,2011,32(22):4551-4554.
[4]薛静,邓涛,张周龙,等.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法Tei指数评价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4):315.
[5]尹云玫.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6-77.
[6]林少杰,黄朝华,戴丽红.64排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0):6242-6243.
[7]周素华.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3):84-85.
分析肺动脉高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篇4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检查
0引言
肺动脉高压是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常发现的右心系统疾病。它是由心肺或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一大类共同的右心系统病理生理改变,指在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或運动时mPAP>30mmhg。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肺动脉高压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将13例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13例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超声心动检查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54.1岁。全部患者给以超声心动图检查。
2超声表现
2.1 二维超声表现
正常情况下右心室解剖形态为新月形,左心室形态为椭球形,室间隔向右心室侧弯曲膨凸。正常生理状态下右心系统为低压系统,右心室壁薄(一般为2~4mm),右心系统对容量负荷耐受较好,而对压力负荷则较难耐受[1]。肺动脉压力增高时,右心室迅速扩大,右心室壁逐渐肥厚,当右心室压力逐渐增高达到与左心室压力平衡或超过左心室压时,室间隔变扁平甚至向左心室侧偏移膨凸,出现左心室形态的改变,左心室容量减低。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发现这些改变,表现如下。
四腔心切面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扩大,与左心房室大小出现比例失调。
右心室壁增厚,厚度可接近或超过左心室壁,同时室间隔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厚,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1。
当室间隔变扁平甚至向左心室侧偏移膨凸,出现左心室形态改变,左心室容量减低时,说明肺动脉高压已达到重度,左心室短轴切面显示左心室呈“D”形,心尖四腔心切面出现心室形态的反转,左心室呈新月形,右心室呈球形。
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长轴切面显示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扩张,肺动脉内径增宽,超过主动脉内径。
一些病例可出现心包积液和二尖瓣脱垂的表现。心包积液可能是继发于右心房压力增高,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心包积液的存在及量的多少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明确相关。
2.2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右心房室的扩大及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常导致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关闭不全,出现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瓣膜反流速度,根据简化Bernoulli方程(Ap=4V2)可定量估测跨瓣压差,从而估测肺动脉压力。
(1)在排除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瓣狭窄的情况下,肺动脉收缩压(SPAP)与右心室收缩压(SRVP)大致相等,用连续多普勒(CW)测量三尖瓣反流的最大速度VTR,SPAP的计算如下。
SPAP=SRVP=三尖瓣跨瓣压差(△P)十右心房压(RAP)=4V2TR十RAP
即SPAP=4V2TR+RAP
其中右心房压估计为5mmHg,若三尖瓣反流明显,下腔静脉扩张,估计为l0mmHg,右心衰竭时为l5mmHg。
3讨论
肺动脉高压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并不困难,在二维超声检查发现右心房室扩大,右心室壁增厚时,进一步应用多普勒超声方法测量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即可定性定量诊断肺动脉高压[2]。但作为一线检查者,在确定肺动脉高压存在后,还应积极寻找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原因,按照2003年威尼斯第三届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修订的肺动脉高压分类标准作进一步的病因诊断。
为了充分发挥超声影像的优势,诊断思路上至少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检查有无先天性体-肺循环分流疾病。如是否存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体一肺循环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同时进行左心系统的检查确定有无左心瓣膜的疾病,如先天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畸形,风湿性及其他获得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也可引起肺循环压力增高。累及左心房或左心室的心脏病包括左心房三房心、左心室流出道隔膜等先天性梗阻疾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导致左心衰竭及左心室充盈受限的疾病等。
检查血栓,中心性大块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发现可以快速做出肺栓塞的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提示肝硬化和(或)门脉高压的存在与否,可鉴别门脉高压的原因是右心衰竭抑或肝硬化。
以上诊断的确立均可为临床选择早期和正确的治疗方案作决策。
总之,超声心动检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是首先发现和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达79%~l00%,特异性达68%~98%。同时可以定量评估患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肺动脉压力。对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定性定量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可得到有助于诊断的大量信息,如除外左心疾病、肺静脉高压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明确瓣膜病是否存在,有无心内分流等先天性心脏病,个别情况下可发现血栓,快速提示肺栓塞诊断;评价左心室、右心室的形态、功能,有无心包积液等,帮助判断预后;作为一种无创和便捷的影像技术,超声心动图可以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检查帮助评价疗效。
参考文献
[1] 逄坤静 .超声心动图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评估中的作用 【J】.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 200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5
1资料与方法
199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确诊PAS的患儿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个月~18个月,平均年龄6.2个月。体重2.5kg~6.7kg,平均体重6.8kg。临床均因咳喘、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就诊入院,体征有呼吸急促,三凹征,肺部喘鸣音和湿罗音,心脏杂音等。胸片表现为肺炎或肺不张。
仪器采用Philips IE33、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器(美国)、经胸超声探头分别为S5-1、M3S,探头频率2~8MHz。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内结构,再对肺动脉进行探查:①患儿平卧位,采用剑突下肺动脉长轴切面,未能显示左肺动脉;②患儿左侧卧位,采用大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常规显示肺动脉及其左、右肺动脉情况。正常左肺动脉起始处无显示,于右肺动脉第一级分支开口前见左肺动脉开口。彩色多普勒显示右肺动脉有血流进入左肺动脉,如果左肺动脉开口狭窄,可以显示高速血流;③胸骨上窝右肺动脉长轴切面,可见右肺动脉于第一级分支前发出左肺动脉。
2结果
PAS超声图像:剑突下肺动脉长轴切面,未见肺动脉分叉,可见肺动脉总干壁与右肺动脉延续。大动脉根部短轴在显示肺动脉长轴时,可以看到肺动脉总干与右肺动脉有很好的延续,且右肺动脉有扩张,在原左肺动脉起始处未见其开口,而后跟踪扫查右肺动脉,在其第一级分支前可以看到有一血管发出,且血流频谱与右肺动脉相同时,此为左肺动脉的开口,彩色多普勒可见右肺动脉中血流进入该血管,呈蓝色(图1)。胸骨上窝右肺动脉长轴切面,在右肺动脉及其第一级分支显示很好时,可见一血管从右肺动脉发出。
本组6例PAS,全部进行胸部64排螺旋CT重建检查,均发现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异常的左肺动脉环跨右主支气管,穿行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肺动脉吊带(图2),其中6例均有压迫气管、右主支气管。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超声心动图诊断5例,诊断率83.3%。漏诊1例,漏诊率16.7%。其中,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重建及手术对比结果,P<0.001,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经x2检验超声心动图与CT重建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PA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胚胎学是起源于左侧主动脉第六弓的左肺动脉发育不良,左肺动脉的发育过程落后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发育,因而形成血管环。肺动脉吊带可以是整个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也可以是左上肺动脉起源正常,左下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反复肺部感染是患儿就诊的最常见的原因,文献报道如无外科治疗,本病病死率可达90%,故早期诊断此病有重要意义[4,5,6,7]。
以往,PAS主要依靠食管吞钡和心血管造影来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螺旋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它不仅可以显示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而且还可显示气管和支气管压迫和狭窄的部位。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但可以诊断本病,还可检出合并的其它先天性心脏畸形,是确诊本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8,9]。在本组6例PAS患儿中,超声心动图诊断5例,诊断率83.3%,经螺旋CT重建和手术证实。超声心动图与螺旋CT重建及手术对比结果,P<0.001,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经X2检验超声心动图与CT重建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可用于PAS的早期诊断,操作简便,而且无痛,准确率较高。多普勒可显示血流的方向,便于观察左肺动脉起源及其大血管的连接关系。PAS可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及气管狭窄,本组病例中有4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无一例漏诊。肺动脉吊带通常压迫气管,造成气管狭窄,经CT诊断及手术证实,本组病例中有6例均合并气管狭窄。有本组中有1例肺动脉吊带超声漏诊,漏诊率16.7%。此病例超声图像结合CT重建,发现次患儿右肺动脉扩张。故超声图像肺动脉分叉显示不佳,可能示漏诊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患儿肺部情况受限也可以影响多普勒超声图像显影。故在超声检查时要仔细探查右肺动脉,结合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可确定诊断。因此,在左肺动脉显示不清时,要仔细的多切面扫查。注意迷走左肺动脉与动脉导管未闭或动脉韧带相鉴别。PAS是比较少见病例,诊断此病也需要超声医生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10,11]。但是,由于超声的局限性,未能显示左肺动脉与气道的关系,不能显示左肺动脉对气管的压迫情况,因此要结合CT、MRI来检查气道的情况,为手术提供更多有用的资料[12,13,14]。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6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应用价值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于主动脉壁中形成夹层血肿, 并延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脉疾病之一[1]。此病起病急, 发展快, 病情复杂, 病死率高。所以, 尽早及时准确的确诊患者有无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对其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年我院住院或随访的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2例;年龄42~6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6例伴有糖尿病, 3例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13例突感胸骨后撕裂样疼痛, 并向肩背放射, 其中2例感胸闷不适, 常规检查下肢动脉血管时发现并确诊。15例均经手术或CT检查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HDI-Sono CT5000型及百胜Mylab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 心脏超声探头频率2.5MHz, 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选取胸骨上窝、经胸壁、腹部、剑突下检查, 经过胸片检查心内结构, 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近端, 常规采用胸骨上窝检查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近端有无夹层, 主要观察夹层宽度、主动脉管腔内径、内膜片搏动、剥离长度、有无血栓形成, 真、假腔血流状态及寻找入口和再入口[2]。诊断标准采用以下三点, 即病变动脉管腔内前后壁分别为两层, 可见假腔形成;观察到动脉内膜破裂, 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在管腔内漂浮回声;彩色多普勒可见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血流频谱。
2 结果
常规经胸、腹、胸骨上窝超声心动图确诊, 本组15例患者按De Bakey分型:Ⅰ型7例, Ⅱ型2例, Ⅲ型6例。Ⅰ型和Ⅱ型主动脉夹层可见升主动脉明显增宽, 内径宽约45~72mm, Ⅲ型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内径宽约40~65mm。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 二尖瓣前叶呈锯齿样扑动, 左室内径增大, 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超声表现[3]。主动脉壁呈双层改变, 主动脉腔内可见假腔和真腔形成, 真、假腔之间可见厚薄不一, 长短不等的撕裂内膜片, 3例假腔内出现附壁血栓 (多位于腹主动脉夹层中) , 2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CDFI显示可见破裂口处血液进入假腔, 收缩期时由真腔流入假腔, 舒张期由假腔流向真腔, 区分真、假腔中血流状态:假腔显示彩色信号暗淡, 血流速度缓慢, 而真腔显示彩色信号明亮丰富, 血流速度快。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尽早准确诊断和分型对有效的制订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主动脉夹层主要有两种分型方法, 一种是Stanford分型法: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远端范围的主动脉夹层, B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另外一种是De Bakey分型法:Ⅰ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以及降主动脉, 向下延伸到髂总动脉处, Ⅱ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部分弓部, Ⅲ型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 夹层仅限于胸主动脉的为Ⅲa型, 同时累及腹主动脉的为Ⅲb型。
彩超检查是高效率便捷可以重复运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方法, 二维图像可以提供良好的分辨力和明确的空间定向, 超声实时显像有助于快速的完成主动脉普遍检查, 病变处主动脉扩张可直观地显示出来, 动脉内剥离的内膜片漂浮运动, 区分真、假腔, 真腔较狭小, 假腔较大[4]。经胸、经食道彩色多普勒综合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分别为83%~86%和95%~100%, 特异性分别为90%~93%和95%~97%。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DFI可确定入口以及再入口, 可以探查真、假腔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血流情况改变和判定提供准确的信息, 且能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但超声对分支血管情况明确显示不满意。
彩超在区分真、假腔, 显示夹层内膜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能够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的定性判断, 并且在显示夹层破裂口, 观察主动脉分支受累方面也有一定临床价值, 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制订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冰, 周新民, 范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 2002, 17 (4) :295-296.
[2]贾文霄, 汪师贞, 戴建平, 等.磁共振新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10) :781-784.
[3]景在平, 冯翔.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的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3 (7) :697-699.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17例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经我院CDFI诊断为LAM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男9例, 女8例。年龄21~36岁, 平均29.7岁。病程最长者8年, 短者5个月, 平均18个月。临床症状:7例无诱因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无力;4例头晕、头痛及活动后晕厥。3例咳嗽、咯血、发热;体征:17例心前区均闻及DM, 强度Ⅱ~Ⅳ/6; 其中6例同时可闻及SM, 强度Ⅱ~Ⅲ/6。5例杂音强度可随体位变动有所改变。患者既往初诊为:风心二尖瓣狭窄8例;心肌炎2例;晕厥原因待查5例;心脏杂音原因待查2例。药物对症处理效果不佳。
1.2 研究方法
使用美国ACUSON公司ASPEN-CDFI超声仪, 电子凸阵变频探头, 频率2~4 MHz, 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底短轴、心尖及及剑下四腔心等常用切面进行检查, 详细纪录以便回顾分析, 包括瘤体大小、活动度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将CDFI及手术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对照。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左房内均探及类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不均质回声团, 部分见分叶状回声。最大8.5 cm×6.7 cm×3.6 cm;最小4.2 cm×5.2 cm×3.0 cm。肿物有蒂与房间隔不同部位相连, 大多连于中部卵圆窝, 瘤蒂直径及长度不等。瘤体随心动周期运动。舒张期移向左室侧, 部分性阻塞二尖瓣口, 致瓣口相对狭窄 (图1) 。收缩期移向左房侧, 体积大者, 占据左房大部, 使左房扩大, 瓣膜关闭时存在缝隙。CDFI显示舒张期二尖瓣血流受阻, 严重者血流仅沿瘤体与瓣叶之间的缝隙进入左室 (图2) 。频谱多普勒测量流速增高。部分瘤体较大的患者二尖瓣关闭时见少至中量蓝色反流, 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2.2 手术及病理结果
17例LAM经CDFI确诊后均行心内直视肿瘤摘除术。术中肿瘤为单发。包膜完整, 表面光滑, 多为透明胶冻状。11例质地松软, 6例质地中等, 多有分叶状改变。呈淡黄色或谈绿色, 最重67.2 g, 最轻32.1。术后及病理诊断为:LAM。
尖瓣后叶间缝隙进入左室
尖瓣后叶间缝隙进入左室
LAM发生率占心脏黏液瘤的90%。因易脱落, 造成患者栓塞或猝死, 受到临床重视。确诊后应限期手术。该病临床诊断十分困难, 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为肿瘤阻塞二尖瓣口所致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常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晕厥、咯血和心脏杂音等症状, 雷同于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本组8例与上述症状极其相似, 因而导致后来误诊误治。临床以往通常认为杂音随体位改变者可确定为LAM, 反之为二尖瓣狭窄。实际上LAM杂音随体位改变的发生机理取决于肿瘤与二尖瓣口的关系[1]。肿瘤活动度较大阻塞二尖瓣口者, 杂音可因体位改变。肿瘤活动度较小不能阻塞二尖瓣口者, 则不会上述体征。因此把杂音随体位改变作为LA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是不可靠的, 这样容易漏诊一些病例。以此作为与二尖瓣狭窄的鉴别标准是不可取的。本组仅5例有杂音随体位改变的体征。另外LAM质地松软脆弱, 活动时肿瘤组织易脱落引起栓塞[2]。因此, 在检查时不可过多翻动患者, 强求引出杂音的体位性改变, 以免发生危险。LAM的物理检查方法有心血管造影、CDFI、CT等。其中CDFI最为方便实用, 准确性强, 可直观显示心内结构及肿瘤在心腔内的位置、形态、数目、活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 并可与二尖瓣狭窄等其他心脏病进行鉴别, 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治疗依据[3]。本组17例均经CDFI确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表明了CDFI诊断LAM的可靠性。目前CDFI已成为临床诊断LAM的首选方法, 并可与心腔内血栓、赘生物等鉴别。LAM多能手术彻底根除, 但部分病例可复发, 因此患者术后需长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的随访, 以确定有否复发。
参考文献
[1]周荣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X-ray诊断左房黏液瘤17例.内蒙古中医药, 2008, 12:043-044.
[2]阿秀萍, 马世霞, 贾武梅, 等.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宁夏医学杂志, 2008, 2:164-16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8
关键词:高血压,右心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对高血压的无创性评价尤其是对高血压右室改变的评价, 近年来备受临床关注, 并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虽然评价众多, 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方法之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已成为目前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方法[1]。本研究旨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高血压右室改变进行测定, 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 以便于制订治疗方案, 指导临床用药, 并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月—12月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24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 (57.45±12.24) 岁;病史最短3年, 最长28年, 平均病史 (10.43±5.49) 年。均为窦性心律, 并排除以下情况:冠心病、心肌病;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疾病等可引起右心室改变的疾病;超声图像质量差。按照1∶1病例选择同期无心血管疾病史健康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 男23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55.23±11.12) 岁。2组人群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探头频率2.0~2.5 MHz.受检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取左室长轴切面, 用二维或M型超声测量右室前壁厚度、右室腔内径, 取主动脉短轴切面, 用多普勒测量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PAT) 、肺动脉射血时间 (RVET) , 并计算PAT/RVET比值, 每个指标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 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二维及M型测量观察组右室腔内径 (24.23±4.12) m m较对照组的 (18.34±3.77) m m增大 (P<0.05) ;2组右室前壁厚度分别为 (3.34±0.66) m m、 (3.41±0.65) m 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多普勒测量观察组PAT (95.28±15.02) m s、PAT/RVET比值0.29±0.11小于对照组的 (124.91±21.11) ms、0.38±0.1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活节奏逐步加快, 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 加之体力活动的减少和膳食结构的改变, 使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高血压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病变, 血管内膜及血管壁发生变性, 最后管壁纤维化, 管腔狭窄呈现不可逆病变, 各期的小动脉病变均可使管腔狭窄, 促进高血压的维持和发展。而通常情况下, 引起右室增大和右室壁增厚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多以右心负荷增加的疾病为主, 即由于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 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进而导致右室壁增厚, 右室增大[2]。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 通常是左心系统的改变, 包括左房、左室增大, 左室壁增厚, 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等。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能引起右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但对高血压所致右室形态学改变文献则报道较少[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二维及M型超声测量观察组右室腔内径平均 (24.23±4.12) m m较对照组的 (18.34±3.77) m m增大 (P<0.05) , 多普勒测量观察组PAT (95.28±15.02) m s、PAT/RVET比值0.29±0.11小于对照组的 (124.91±21.11) m s、0.38±0.13 (P<0.05) , 提示观察组肺动脉阻力较对照组增高, 其改变类似于右心负荷增加引起的右心改变。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时肺小动脉痉挛, 管脏狭窄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阻力增高所致[4]。文献报道[5]高血压患者发生右心室及肺动脉血流的改变同时或早于左心室增大、左室壁肥厚等左心系统改变, 与右心室的生理特征有关。由于高血压时肺循环阻力增加, 右心室阻力负荷增加, 而右心室壁较薄, 在长期的高阻力负荷下较易形成代偿性增厚, 进而失代偿出现右室腔增大。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维及M型超声测量右室前壁厚度分别为 (3.34±0.66) m m、 (3.41±0.65) m 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年龄大有关。老年患者出于老年性改变, 心肌细胞减少而胶原组织相对增加, 心脏功能已有所下降, 高血压时更易出现心功能失代偿, 由于心肌的生理性丧失, 高血压时不易出现心肌增厚[6]。
综上所述, 高血压患者存在右心室改变, 超声心动图技术简便、安全、无创、重复性好, 能准确发现右心室及肺动脉血流的变化。由于右室与左室关系密切, 二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右室功能与结构的完整性是维持正常心功能的重要条件, 右室功能不全影响病程及预后。因此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右室功能障碍, 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193-1194.
[2]丁琳灵, 谢明星, 王新房, 等.二维应变评价无左室构型改变的高血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8) :742-744.
[3]初南, 王柯.组织多普勒测定高血压非肺动脉高压性右心室重构[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1) :5-6.
[4]林腾, 郭亮, 林蘅蘅.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室重构与右室功能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 10 (8) :531-533.
[5]杨晓东, 任卫东, 宋平梅, 等.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 (1) :29-3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2007年12月通过临床表现, 并经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小腱索断裂病例19例, 男11例, 女8例, 年龄43岁~84岁, 平均57岁。其中6例无症状, 以发现杂音而就诊, 13例以心悸、气促就诊。所有患者心尖区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无基础心脏病12例, 7例有基础心脏病, 其中2例高血压心脏病, 2例冠心病, 2例风湿性心脏病, 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IE) 。
1.2 方法
采用HP 550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0~4.0)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 在常规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心尖四腔切面, 心尖二腔切面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进行观测二尖瓣运动形态、厚度, 有无赘生物, 是否存在二尖瓣前后叶对合错位, 特别要注意二尖瓣小腱索运动形态, 用彩色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反流情况, 根据反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 (R/A) 确定反流程度:R/A<20%为轻度, R/A<20~40%为中度反流, R/A>40%为重度反流。
2 结 果
19例二尖瓣小腱索断裂患者彩色多普勒显示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左房及左室增大, 4例患者左房、左室未见增大。其中前叶小腱索断裂12例, 后叶小腱索断裂7例, 19例患者均可见:①断裂的小腱索呈细小的条索样回声, 随心脏舒缩而甩动, 并于收缩期甩向左房, 但二尖瓣瓣叶未见明显连枷样改变。②二尖瓣前后叶对合错位。③彩色血流显示与小腱索断裂的二尖瓣相对应的“偏心性”二尖瓣反流束, 即前叶小腱索短裂, 彩色反流束沿后叶向左房外侧走行, 后叶小腱索短裂彩色返流束沿前叶向左房内侧走行, 一般都为中度以上反流。19例患者中度返流10例, 重度反流9例, 其中继发性疾病7例中有6例为重度反流, 1例为中度反流。自发性小腱索断裂12例, 其中中度反流7例, 重度反流5例, 以老年患者多见。
3 讨 论
二尖瓣主要腱索断裂多引起严重的二尖瓣反流, 患者短期内发生心力衰竭, 而二尖瓣小腱索断裂是三级小腱索断裂且数目少, 二尖瓣反流虽为中度以上, 但患者多数症状相对较轻或原有症状有所加重, 检查时必须仔细。
二尖瓣腱索断裂的病因各家报道不一, 可以有多种心脏疾病引起, 常见有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1,2]。本组19例患者中继发性7例, 其中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冠心病, 2例风湿性心脏病,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可为不明原因, 称自发性或特发性。本组有12例为自发性, 老年患者多见, 可能为瓣叶及腱索退行性改变有关。据Oliveriam报告[3]二尖瓣腱索断裂分继发性和特发性两大类, 其中特发性占大部分 (74.6%) 。研究中继发性7例 (36.8%) , 特发性12例 (63.16%) , 与Oliveriam报道相近。
根据报道腱索断裂的部位分为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和后叶腱索断裂。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多于后叶腱索断裂[4]。本组19例患者, 前叶小腱索断裂12例, 后叶小腱索断裂7例, 前后叶比例1.5:1, 前叶略多。
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小腱索断裂其特有的超声表现, 断裂的小腱索呈挥鞭样运动, CDFI见“偏心性”返流束, 二尖瓣前后叶对合错位。在检查中一定要多切面, 多方位, 立体检查, 以免与二尖瓣脱垂相混淆。对于CDFI“偏心型”反流者一定要仔细观察二尖瓣形态, 尤其要注意与此相连的小腱索是否有“甩鞭样”活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小腱索断裂简便而准确的方法[3], 临床虽可根据杂音来判断, 但不能确诊, 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直观性好, 具有其他检查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小腱索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二尖瓣小腱索断裂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时尤其注意与二尖瓣相连的小腱索及二尖瓣运动形态。结果19例均显示断裂的细小的腱索随心脏舒缩呈“梿枷样”活动, 其中前叶小腱索断裂12例, 后叶小腱索断裂7例。CDFI显示“偏心型”二尖瓣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小腱索断裂有特异性诊断。
关键词:二尖瓣小腱索断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侯传举, 邓东安, 朱群阳等.二尖瓣腱索断裂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 18 (11) :768-770.
[2]王彩荣, 刘强.二尖瓣腱索的超声及病因病理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 16 (6) :.
[3]Oliveriam DBG, Dawkins DK.Chordal rupturel:Aetiology and natuyal history[J].Br Heart J, 1983, 50:3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