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2024-06-05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通用7篇)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 各行业开始注重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 其中包括我国的事业单位。本文主要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的衔接问题, 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通过一定的分析来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 有效的解决两者的衔接问题, 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决算数据,衔接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的脱节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的脱节主要是由于单位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不连贯, 无法形成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此导致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质量下降[1]。具体有如下表现:第一, 在实际的预算与决算工作中, 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以及决算指标没有做到口径一致, 例如, 在单位部门的决算工作中, 环境保护费属于单位预算中的事业发展项目, 而在部门决算中属于行政事业类项目[2];第二,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编制基础不完善, 例如, 事业单位的内部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是以基数加上增长数,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其编制方法主观色彩较强, 对于公用经费的定额测算缺乏合理性, 因此造成事业单位的内部基本支出预算严重的超标[3]。

2.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与决算执行方面的脱节

在实际工作中, 事业单位对于款项的总体运用情况了解不够, 其仅对拨出去的款项数额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 但对其具体用途缺乏跟踪调查, 因此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全过程监管的困难。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对于预算的执行工作以及决算的执行工作的衔接还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 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详细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基本信息, 导致执行方面工作不到位, 难以保证预算数据整体的精准性与科学性。

3.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追踪不够

有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追踪效率地下, 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事业单位对预算以及决算的标准设定的不明确, 如果事业单位对于两者的差异不给出明确的区分, 那么单位的管理人员会认为, 只要在工作中没有严重的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出现, 就已经实现了管理目标;二是事业单位没有指定具体的财务考核标准以及考核目标, 以此来对其财务运行结果进行评价, 这就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实际结果以及绩效考核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其预算与决算的衔接工作。

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衔接的策略探讨

1. 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第一, 针对上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的脱节问题, 首先要保证部门预算及部门决算在指标口径方面的一致性。财务部门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指标口径差异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通过及时的制定出统一规范来保证其动态一致;第二, 在进行事业单位基础支出预算的编制时, 应采取零基预算模式, 在进行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时, 应选择项目认证模式。前者要结合事业单位各个部分的具体职责等具体情况, 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从零出发, 对事业单位的资金额度进行明确的界定。后者则是要以项目的绩效等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 因此, 要求事业单位以各种规范程序作为基本出发点, 客观的评价项目的绩效。

2. 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执行程序

针对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以及决算执行方面的脱节问题, 具体的解决方法是优化与整合财政资金的具体分配程序以及运行程序等过程, 除此之外, 要重点观察支出周期, 并且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预算执行专业控制程序。另外, 事业单位应当充分的实现数据共享, 将有效的衔接国库支付软件和部门预算的编制系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据进行集中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协同效应等目标。

3. 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追踪效率

针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追踪不够有效这一问题, 事业单位应当不断的加大预算管理实践程序的整体落实力度。具体的解决措施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并且深入的分析预算以及决算之间存在的差异, 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 及时的进行调节;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目标, 确保实现财务运行实际结果以及绩效考核的有效衔接;再次, 事业单位要对决算报表所反映出现的相关决算信息高度重视, 并在此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出下一年度决算以及预算管理计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质量, 就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的衔接问题, 有效处理此问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相关部门与机构不断的优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 除此之外, 还要对事业单位预算整体执行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以此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追踪效率, 确保单位预算管理决算数据衔接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 2005, (1) :67-69.

[2]蔡红英.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环节的预算管理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 (1) :10-12.

[3]沈梅红.名正言顺履行职能名副其实加强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 (2) :7-10.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篇2

投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投资有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等不同称唿,这些“算”的依据和作用不同,其准确性也“渐进明细”,一个比一个更真实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投资。

估算也叫投资估算,发生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的依据是项目规划方案(方案设计),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费用(含建安工程、室外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建设期利息(如果有贷款)进行计算,用于计算项目投资规模和融资方案选择,供项目投资决策部门参考;估算时要注意准确而全面地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地区性和政策性较强。

概算也叫设计概算,发生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概算需要具备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对项目建设费用计算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概算要注意不能漏项、缺项或重复计算,标准要符合定额或规范。

预算也叫施工图预算,发生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需要具备施工图纸,汇总项目的人、机、料的预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编制预算关键是计算工程量、准确套用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

结算也叫竣工结算,发生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商(施工单位)提交,根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洽商情况,调整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项目最终结算价格;结算的依据是施工承包合同和变更洽商记录(注意各方签字),准确计算暂估价和实际发生额的偏差,对照有关定额标准,计算施工图预算中的漏项和缺项部分的应得工程费用。

决算也叫竣工决算,发生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决算一般由项目法人单位编制或委托编制,汇总计算项目全过程实际发生的总费用;决算在编制竣工决算总表和资产清单时,要注意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造价结算和客观地评价项目实际投资效果。

建筑工程造价编制,一般指通过编制各类价格文件对拟建工程造价进行预先测算和确定的过程。根据编制阶段、编制依据、和编制目的等不同,可分为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报价、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

1、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咨询机构根据项目建议、《估算指标》和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对拟建工程所需投资的预先测算和确定的过程。

投资估算是决策、筹资和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

2、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图及说明,《概算定额》及《概算编制办法》、材料及设备市场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文件。概括来讲,就是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的概略计算。

设计概算是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

3、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完成后,根据施工图、现行《预算定额》及《预算编制办法》及地区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预算价格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应控制在设计概算确定的造价之内,不得超过设计概算。

勘察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种,所以有一阶段、二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之分。所谓一阶段设计,就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定测后,编制施工图文件;二阶段设计则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测后,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定测后,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三阶段设计则是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增加一个技术设计,其目的是为解决技术复杂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问题。

4、招投标价格

招投标价格是指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的招标标底,投标单位编制的投标报价,及最终确定的合同价。

5、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指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阶段,根据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降低工程成本技术措施等资料,计算和确定完成一个单位工程中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及其相应费用的经济文件。

6、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是指承包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承包合同中关于付款条件的规定和完成的工程量,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建设单位(业主)收取工程价款的一项经济活动。工程结算是该工程的实际价格,是支付工程价款的依据。

7、竣工决算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篇3

一、工程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

一是虚增工程量。比如有些企业员工在工程进行时,人为的对同一个工程量进行重复计算,以套取资金。二是高套定额。比如企业在施工时,使用人工挖土方的定额来套取人工挖基坑的定额,本来人工挖土方的单价为每100立方米698元,而人工挖基坑的单价为每100立方米1223元,二者的单价相差较大,如果在决算时,有人利用高套定额,这必然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经济损失。三是决算依据的准据法不健全。工程决算作为一项工程造价结算管理与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操作的过程中,势必要以准据法为依托进行。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准据法的制定缺少法律依据,导致决算审定无法可依,这就为施工的双方日后的合作埋下了隐患。这显然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威胁了施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四是乙方在准备工程决算资料时不积极。目前,有很多施工企业在竣工之前,都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向建筑单位提供出决算资料,或者所提供的资料数据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及时,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决算审定的质量。五是对工程决算审定的认识存在误区。受我国体制改革的影响,建行不再代替履行部分财政职能,所以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由中介机构来对工程决算进行审定,中介的审定必然是有偿服务,并且经常以审减工程决算的多少当作是有偿服务的主要依据,这就使部分人认为决算审定就是审减,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二、影响工程财务决算效果的主要因素

1.施工合同措词不够严谨,或者现场签证的过程中,双方也不注意用词,致使双方对词语的使用产生误解。具体表现为:签证的内容含糊其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签证前后内容发生矛盾;原材料与机械设备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很大;事后补签与实际出入较大等等,而导致了决算的产生很大的波动。而对于那些工期很长的建筑工程,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调整,但是合同并未就此说明调整是否有效,这就会使施工的双方都不想承担负责,而互相推托。

2.施工企业为了防止建设单位的审定过于严格,从而选择的审定机构通常是社会上的中介,而目前有关决算审定中介的制度、行业规范还不够完善,中介审定的主观愿望就是对工程量进行审减,以增加中介的业务费用,这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在决算编制的过程中势必要故意加大数额。

3.定额换算与套用定额不科学、不合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这就使定额缺项的内容日益繁多,因为施工的双方都无暇进行市场调研,这就令换算定额换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大降低。

4.双方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理解有所偏差、计算换算的单位不一致以及误读图纸都可能引起工程量计算的错误。

三、完善工程财务决算的措施

1.加强管理,防止高套定额。高套定额,会提高工程造价,使整个项目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对于工程决算过程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现象,我们可以高套定额的种类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审核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工程级计算方法、规则,同时还要对建筑项目施工的具体要求以及竣工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高套定额现象的出现。

2.控制决算的计算方法,避免重复计算现象的发生。对于有些单位在决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复计算的问题,最有效的防范的措施就是选择计算方法,严格进行决算计算。比如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能力,必须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项目主管部门在有规范、严谨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制度,必须达到有证可查的程度,以提高审计水平。

3.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的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物资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而且,必须要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当中,这样才能保证各种资金、物资原始记录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进度了如指掌,并且对单位的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清查,同时编制财务报表,以便建筑方能够实时掌握施工的状况。对于那些建设工期长、建设内容复杂、项目繁多的工程,单项工程如果完善且已经具备交付使用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可以对其编制单项工程财务决算,而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则要对总决算进行编制。财务决算作为反映工程建设成果、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重要依据。编制单位必须要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财务核算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对财务决算进行编制。建设单位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决算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委派专业人员对财务决算进行编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必须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建设单位做好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保证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单位必须要在工程竣工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完成财务决算,而且在财务决算没有通过批复之前,建设单位的基建部门不能撤销,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财务主管都不能调离。

4.收集数据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工程内部管理与控制,是顺利完成财务决算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项工作必须要岗位明确、职责明晰,细化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其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料收集工作的认识,比如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收集工作,立项文件、设计变更、施工合同、竣工结算、施工图纸等等,都必须要记录在案,同时也要对各种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验收报告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除此以外,还在对土地征用、占用,环境保护以及林业矿业的有关补偿性文件进行整理,上述这些文件都会对日后的决算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收集、整理這些数据资料是做好决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5.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人员是决算的具体编制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决算编制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要抓好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必须要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建设单位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也不容忽视。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财务决算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财务决算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加强财务决算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加强管理,防止高套定额;控制决算的计算方法,避免重复计算现象的发生;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收集数据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工程财务决算所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林青.加强建设项目财务决算管理的思考.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06).

[2]张平.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浅析.科技信息.2011(20).

[3]李桂霞.公路工程项目预算及决算.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Z1).

[4]刘贤鹏.公路工程决算难点问题分析.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5(06).

[5]杨活泼.工程决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东科技.2011(02).

工程竣工决算存在问题探讨 篇4

关键词:竣工决算,造价控制,问题分析,策略

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直接关乎着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切身利益, 可以说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 不同的编制人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 同时对资料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各不相同, 另外编审人员的素质方面也存在差异, 各种不同的因素造成决算编制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改善竣工结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更好地维护工程参建各方的利益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工程竣工结算的内容

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向发包单位提出自己应得的最终工程价款的工程造价文件, 依据“工程竣工结算书”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进行。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 也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在我国,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制度一般涉及到预付工程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工程施工变更时关于工程款项的协商和调整以及工程价款发生纠纷时约定的合理解决的方法。

二、竣工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1. 竣工结算编制的栏目设置不合理

由于在建设单位使用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中的项目设置与实际竣工决算中的需求不完全相符, 因此会计编写的竣工结算栏目缺乏合理性。例如, 就安装费而言, 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安装设备与安装费两者加待摊投资后共同构成设备的成本。在《制度》中“设备投资”指的是安装在基础或者支架上的设备, 而“建安投资”细目中又有一块是与安装相连的, 对于一些经验浅的会计来说, 很容易将设备的安装费与设备费用分离, 将安装费放在“建安投资建筑工程”科目中。

2. 施工合同订立缺乏规范性

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是工程竣工结算时的重要依据, 是建设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性文件, 也是双方必须履行的技术经济文件。在起草合同时,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与造价合同管理人员共同斟酌确定合同的内容、条款、细则。但是,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项目中, 依然存在着部分施工合同的内容不够详细、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存在。

3. 明细账设置不合理

由于工程的差异, 建筑单位的明细账应该根据具体工程来设置项目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使用的是粗线条的明细账项目设置, 不能满足特殊工程的项目设置需求, 导致账目混乱。在竣工结算时, 这些混乱的账目需要重新整理, 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明细账的设置是否合理接决定了工程竣工决算时的速度与质量, 所以, 应该按照具体工程的要求编写明细账的栏目。

4. 结算资料不完整

工程项目结算书可保证编制内容的完备性, 避免工程结算时双方产生疑问和矛盾。工程项目的结算资料涉及到竣工图、工程结算申请单、工程竣工报告、工程开工令、工程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材料设备试验与检验报告、建设单位供料单、涉及结算的双方往来文件等诸多相关文件资料, 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 都会使建设单位很难完成准确的审核结算书。在实际的结算工作当中, 有些工程送审的竣工结算资料往往残缺不全。

5. 往来账核算与审计混乱

建筑单位施工合作的单位多达上百家, 往来账与合同多不胜数, 材料设备的供应商、承包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发票和清单等不能逐一进行核算与审计, 造成日后竣工决算时的查找核对费时费力。

6. 存在结算资料报送不及时

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 》通用条款中对竣工结算价款文件递交时间做了详细的规定: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的28天内, 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 双方按照协议书约定的合同价款及专用条款约定的合同价款调整内容, 进行工程竣工结算。但是, 目前这项规定被不少承包方忽视, 不能按时提交工程竣工结算价款文件, 甚至存在着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限超过半年以上, 而承包商报送结算资料的延迟现象严重。

三、提高竣工决算质量与效率的对策

1. 细化竣工结算编制的栏目

在编制竣工结算栏目时, 为了符合具体工程的需求, 财务部应该协调好其他部门, 共同确定好单位总体资产分类及架构。例如项目可以按照道路、排水系统、绿化以及广场来分;装修可以按照不同的区域和使用系统来分, 设备按照各大系统来分, 在总体栏目下再细化, 这样在竣工决算时就可以非常快速清楚地找对子栏目进行具体决算, 避免重复、漏算。

2. 严格把控项目施工前施工合同的完善, 注重对合同的管理

施工合同的管理对与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因此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施工合同。公平、合理的施工合同对业主和施工单位都是有利的, 因此合同订立的前提是合法、合理。

3. 做好项目明细账

在明细账设置的问题上, 应该与上文提出的竣工结算栏目保持一致, 可在“建安投资”或“建筑工程投资”和“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下按细化的具体工程项目, 设置“某某工程项目”的核算项目。如果一个工程有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承担, 那就在具体项目下再设置具体施工单位的明细账。

4.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确保工程结算资料的准确与完整

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预计的自然或社会因素, 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工程变更的现象, 工程变更的过程中往往牵涉到工程价款的变更, 例如, 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变更需要增加一些投标时并未准备的机械时, 这样就产生了费用, 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 直接关系到工程竣工决算的价款, 因此, 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好工程变更的相关资料, 资料的变更一定要与施工现场的变更同步进行, 不能有所遗漏。同时, 工程的变更一定是要在原有工程合同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超出了合同范围限制, 就要重新进行合同的变更, 这对于工程竣工时的价款结算至关重要。

5. 提高编制队伍人员素质

工程结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要有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精神, 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还应对设计内容、设计过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有较全面的了解。编制队伍人员熟练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对提高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准确性、确保结算工作如期顺利的完成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一定要切实把控好编制队伍人员的准入制度, 提高人员素质, 确保工程竣工结算的质量和收益。

四、结语

作为建筑单位的财务人员, 在拥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的同时, 还应该讲究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 另外要掌握一些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保证竣工结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工程竣工结算直接关系到工程参建单位的利益, 对于各方都是至关重要, 虽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繁琐, 作为建筑单位财务人员一定要认真、严谨, 保证不少算, 不漏算。同时要尊重客观实际, 不存在马虎和麻痹大意的侥幸心理,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在准确的基础上注意提高效率, 确保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可以如期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宝泉.工程竣工结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价值工程, 2010 (27) .

[2]刘向.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篇5

工程结算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经济利益,涉及到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承包方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尤为重要,对投资方而言,能控制投资造价;对承包方而言,能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切实解决工程结算审核中的问题,把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关,是工程建设中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大事。本文就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中存在的结算送审不及时、结算资料不完整、资料不真实、高估冒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

一、工程竣工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结算送审不及时 根据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通用条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经发包人认可后28天内,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双方按照协议书约定的合同价款及专用条款约定的合同价款调整内容,进行工程竣工结算。但是目前仍存在不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超过半年以上,而承包方未报送结算资料的现象。

(二)送审资料不完整 在审核中,经常发现送审资料不完整、竣工图没有全面体现工程实际情况,直接以施工图代替竣工图或在施工图上做简单更改,很多变更没有在图上标注;设计变更手续不全,缺少变更通知及经济签证;隐蔽工程现场验收无正式签证手续;变更材料没有确定结算单价等。

(三)资料不真实 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某些特殊情况实施的书面依据,由此发生的价款也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由于现代工程规模和投资都较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设备材料价格变化快,工程合同无法对未来整个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见和约定,工程预算也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发生的费用作详尽的预测,而且在实际施工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又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会发生现场签证最终以价款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中,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对现场签证价款的控制十分必要。签证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在附属工程中更为普遍,因为附属工程一般缺乏正规图纸,仅凭几张草图或现场管理人员的口头通知施工,而监理人员往往没有认真核实,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经常依赖监理。也没到现场核实,或有些现场签证是完工后再办理,存在时过境迁而无法查实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土方挖运工程、隐蔽工程中则更为突出。

(四)高估冒算 当前由于造价行业自律机制及行业约束还没有完善,承包方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由于造价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往往导致工程结算与实际造价偏差较大,高估冒算的现象比较普遍。(1)执行定额时的问题:套用子目只按高价套,应换材料的未换材料,按取费文件的规定不应计算的费用仍然计算费用。(2)工程量计算不按计算规则,多计工程量。(3)专业交叉部位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或在不同的结算中重复计算的现象,施工单位利用审计部门不同的专业或工程可能由不同的审计人员审计,将某些工程内容在土建和安装中重复计算;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应分开结算的,在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中重复计算。(4)按中标价增减结算的工程,应增加项目计算,应减少项目不计。(5)索赔往往只有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索赔,很少有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索赔,如某工程合同规定工期超一天罚款0.1%,而实际施工方的结算却没有扣减。

二、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对策

(1)催促承包方尽快报送结算资料,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按财政部、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承包人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完整的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经发包人催促后14天内仍未提供或没有明确答复的,发包人有权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审查,责任由承包人承担。

(2)规范工程竣工结算送审贤料的管理。送审资料需由工程管理部门认可,避免有些施工单位送审工程量增加的资料,而不送审工程量减少的资料;现场签证应有三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签名盖章的原件,一方面引起工程管理部门重视,另一方面减少送复印件可能出现的同一签证重复计算的现象;并按所提交的结算资料列出资料交接的清单。

(3)审计人员应以事实、合同、有关文件为依据,以公平、合理原则处理审计结算中遇到的问题。属多计的应予扣回,少计、漏计的给予补回。结算审核时,必须依据施工合同,对工程量计算与计价,相关费用的核定,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手续及实际竣工项目状况一致性进行审核,踏勘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确保结算审核计算无误、计价正确。对现场签证加以重视,审查签证依据的同时,深入现场加以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才有说服力。

(4)在签订施工合同中约定相关的条款。约定送审工程造价误差的允许幅度,对工程结算恶意报大造价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某些单位实行的结算承诺书约定,如结算送审经审定核减率超5%的,扣除一定的违约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承包方工程结算的高估冒算。同一工程项目的结算统一审查,避免某些工程内容的重复计算。

夯实决算 打好预算基石 篇6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是前提

财政决算能综合反映区域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总结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财政决算涉及面广、部门多,只有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方能编好财政决算。一是要成立财政决算编审小组,领导任组长,编审工作以财政国库部门为主,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各有侧重、协同合作;二是及时召开决算的部署及培训大会,主要是布置上级财政部门对财政决算的要求,本级决算时间安排,详细讲解新增加的决算内容;三是在财政决算期间,将编审人员工作重心调整到编审决算工作上,以利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财政决算编审工作。

二、“提前准备,主动工作”是基础

凡事只要早做准备,主动作为,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编审财政决算亦是如此,要提前做好如下基础工作:

1.注重抓好日常基础管理工作。搞好决算工作不仅需要在决算期间认真、辛苦、细致的工作,更需要在日常预算管理上下功夫,只有把决算工作贯穿于预算执行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并消化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堆积和困难加大,降低决算的难度和强度,才能真正提高财政决算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财政国库部门要做好“三个核对一致”,即与上、下级部门、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数据核对一致;财政内部各相关科室收支数据核对一致;财政、税务、人行国库数据核对一致。

2.做好决算前的收支对账工作。首先,财政部门要排定日程,与各行政事业单位核对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及下达计划数,核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数,确保总预算会计账、证、表之间核对衔接一致,以保证决算基础数据真实、准确,这是编报高质量财政决算的坚实基础;其次,财政、税务部门与人行国库核对收入和入库级次,财政部门的收入、支出、国库存款余额要与金库对账单完全一致,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财政国库部门要与预算管理部门核对预算指标,在体制结算前,与上级财政部门核对体制结算有关数据,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

3.做好决算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及时培训编审相关人员,提高其计算机水平,掌握编审软件的使用方法,保证软件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正确提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汇总准确率。

三、“严审数据,提高质量”是关键

严审数据,重在三点:

1.严审数据的准确性。核对人员与机构数是否与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一致,具体核对财政预算拨款(补助)开支的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及经费自理人员数,核对单位年末机构数。核对财政专户收入支出数是否与单位的征缴、拨款数一致,收费项目要严格按国家和省批准的项目填列,其他收费项目必须说明具体的项目内容,提供批准执行收费的依据,并附详细说明,确保不漏项、不串项,决算数字准确无误,决算结果真实可靠。

2.严审数据的合规性。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部门决算,功能科目必须与财政国库部门提供的对账单一致,经济科目必须与单位财务报表一致,且在部门决算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功能科目与经济科目要二维对应,如医疗费,对应功能分类科目类级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着手,结合实际情况和部门决算要求,合理区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并准确填报。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要与国资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国有资产存量相符。通过严格审核单位的部门决算,可发现单位的财务管理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告之并要求整改。避免了“就决算论决算,就决算编决算”的问题,实现了决算编审工作的真正价值。

3.严审数据的逻辑性。为了确保财政总决算与部门决算两套决算数据的对应准确,我们逐一核对了两套决算中相关的报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制作查询模板,核对模板中的相关项目,如固定资产等于固定基金,项目支出不列工资福利支出等,避免出现无公式审核的逻辑性错误,切实提高决算数据的质量。

四、“创新方法,深入分析”见成果

“重数字、轻分析”是县级财政决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决算分析利用水平不高的主因。县级财政部门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决算分析水平。

1.围绕决算数字深入分析。决算分析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数字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预算执行和决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政管理中不完善、不健全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進建议,完善财政管理,让决算分析成为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的有效途径。

2.结合财经形势深入分析。紧密结合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的收支变化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各种因素,以利于掌握不断变化的财政经济形势,从解决问题和促进预算编制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使分析质量再上新台阶。

工程决算超预算问题 篇7

一、财政审计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广义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由人大监督、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等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组成。

(一)财政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财政审计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受托关系的特殊性。国家审计机关具有相对独立性,受政府委托直接向人大报告;二是监督目标的一致性。财政审计受人大的委托监督公共财政收支,并通过向人大报告工作来实现人大监督的目标;三是监督对象的承接性。审计监督凭借其专业性服务于人大监督,人大凭借其权威性提升财政监督的效果。

(二)财政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相关性分析

财政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都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担负重要责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是监督对象的同一性。监督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既是审计监督的重点,也是纪检监察监督的重点;二是监督主体的相关性。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查处协作配合机制,在案件查处中协作配合;三是监督手段的互补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审计线索及时查处腐败问题,而纪检监察部门又为审计机关提供线索。

(三)财政审计监督与财政监察相关性分析

财政审计与财政监察是性质完全不同、相关性最弱的两种监督方式:一是监督的权威性不同。审计成果每年向对各级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提交和报告;监察结果仅作为财政部门改进财政工作的重要参照;二是监督的层次不同。财政审计是独立于财政部门的一种外部监督,而财政监察对财政部门的领导负责;三是监督的重点不同。财政审计侧重于对全局性问题的检查,而财政监察重点在于弥补财政管理漏洞。

(四)财政审计与公众监督相关性分析

财政审计与社会公众监督的结合点在于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客观上推动了预算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监督有利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将审计发现问题置于社会公众的视野下,有力地促进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查出问题,迅速整改。

综上所述,财政审计监督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其他监督制度的支持和配合。准确把握财政审计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性,有利于科学界定财政审计监督职能和范围,更好地发挥财政审计监督作用。

二、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对财政审计的影响与挑战

随着全口径预算决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和挑战,激发了财政审计范围、内容、方式的全方位变革。

(一)财政审计范围进一步拓展

一是审计覆盖面要“横向到边”。审计的对象既要涵盖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又要涉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政府收支;二是审计深度要达到“纵向到底”。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倒逼”机制,推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向资金的终端延伸,跟踪问效,实行跟踪审计。

(二)财政审计对象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审计的对象逐步拓展到组织预算执行的政府各个部门,以一、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为审计重点,保证财政预算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审计对象扩展到对本级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政府重点建设资金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等各项财政资金的审计。

(三)财政审计内容有所调整

一是要突出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审计。财政审计更加关注宏观性、建设性、效益性等问题,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对财政政策运行环境的审计。财政审计要着眼于地方政府、财税部门,执行财政经济方针、政策的情况;三是要开展公共财政绩效考核。财政审计应开展对政府收支的绩效审计,做到全面描述、衡量和监管财政操作。

(四)财政审计重点发生变化

一是要重点检查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评估预算编制办法是否科学,检查预算约束是否具有刚性;二是要加强对收支两条线的审计,检查各项基金和非税收入的设立、征收、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三是要重点关注转移支付。审计着眼点放在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上,让转移支付的分配管理制度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四是要重点审计财政风险,加强对政府的各种债务的审计,评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财政审计监督方法手段亟需革新

一是审计监督方式、方法随之变化。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审计的监督方式、方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从预算单位银行开户入手的审计方法受到了挑战,应更多的采用核对法去核查各个账户之间的清算过程;二是审计监督的手段随之革新。随着“金财”、“金税”等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财政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手段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必须积极引入计算机审计手段。

三、创新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下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考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财政审计工作应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思路,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既要巩固已有成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开拓创新,采取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

(一)扩大审计覆盖面,促进财政审计的横纵发展。一方面,从范围上横向拓展,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审计范畴。既审计一般预算收支,又审计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政府债务、政府投资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既审计一级预算部门单位,也要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和接受补助的下级单位,实现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另一方面,从流程上纵向延伸,对财政资金实行全过程审计。要紧跟财政资金走向,推行“全程式预算跟踪”,要从预算执行的源头预算编制环节入手,注重检查预算执行随意性。同时,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

(二)调整审计视角,提升财政审计的宏观层次。一是高度关注宏观政策措施的执行。加大对国家重大经济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高度关注财政经济风险。密切关注国家财政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把审计触角更多地伸向财政经济的风险领域、风险环节;三是高度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进效益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效益、行政工作效能等方面做出评价;四是高度关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加大对各项财政改革落实情况的审计,注重揭示反映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审计技术水平。一是革新理念,把握信息化审计新方向。大胆吸收借鉴新思想、新知识,积极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二是与时俱进,探索信息化审计新思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审计查证、信息收集筛选等功能,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三是立足实际,加强审计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多级联动”的联网审计,力争实现“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

(四)强化综合管理,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一是统筹做好审计计划管理。统筹部署审计项目,实施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提高财政审计整体效能;二是着力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审计组长要靠前指挥,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质量和成果进行考评,并依据考评情况进行奖惩;三是大力加强审计成果开发利用。加强财政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扩大宣传审计成果,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四是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培训、交流平台,采取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培训等有效形式,加强审计人才培养。

上一篇:整合素β3下一篇:信息技术卓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