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上的语言艺术(精选5篇)
历史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篇1
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课堂沉闷,毫无乐趣可言,主要是因为历史的抽象性太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的过去性,过去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讲起来容易枯燥无味。因此,这就特别需要课堂语言的锤炼。那么,如何使历史课形象、生动,有鲜活的生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历史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充分展现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用笑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使师生在课堂上融为一体,幽默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那么,幽默艺术在历史课堂上具有哪些功能呢?
一、幽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学生上课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的特点,学生融入在欢声笑语的历史课堂中,“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这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二)使师生心相通,情相融
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其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喜欢该任科教师。历史教师把幽默艺术应用于教学中,课堂上的会心一笑,可以使师生心相通、情相融。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崇拜亲切幽默的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
学习历史,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学”,而是通过学习,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分析和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现代心理学证实,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来点小幽默,不仅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还可以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使学生在轻松一笑后又转入对历史事件的深思,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分析到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用到一副对联:上联:“六十大寿,普天同庆”,下联:“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横批“万寿无疆”,这就有力地讽刺了这位慈禧老佛爷挪用军费做大寿,学生在笑过之后明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
(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个性
幽默可以使人开朗、乐观。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幽默有利于教学,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任意地编造和滥用,否则就会给人以哗众取宠之实,油腔滑调之感。教学幽默是需要在恰当时机用一定的技巧表达出来的。下面我谈谈历史课堂从哪些环节穿插幽默艺术。
二、穿插幽默艺术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的幽默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节课我们来讲……”毫无新意的开场白只会让学生心生厌倦,任凭后面的课堂设计再精彩觉绝伦,也抓不住学生的心。而一段精彩幽默的开场白,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一下子就被吸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学习内容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重、难点环节用幽默艺术来化解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例如,在叙述一个难懂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学生的理解就会加深。在讲西方国家的议会制时,联系到现在英国议会召开的场景,两党开会就像“泼水的妇女”在打架,互相辱骂甚至还大打出手,丑态百出,揭示议会选举的实质,学生在笑声中学习了历史,也了解了现实。
(三)历史练习的幽默
很多学生不喜欢做题,对于“题海战”都头疼。学生并不是真的犯懒,不想做题,他们不想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题目,教师如何让练习题具有生命力、新鲜感,吸引学生的眼球?
现在的中考题有时以漫画、诗歌等形式出现,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学生看了还兴致盎然。教师何不费点心思搜罗一些漫画题目或是其他形式的习题,既满足了学生的喜好,又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三、课堂上利用幽默幽默艺术处理问题学生
有时运用灵活教育机智,采用灵活、幽默的批评方式,会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批评方式常常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同时,深思其内在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如历史课上,学生在下面偷着看小说,教师不防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惩罚他。教师道:“你在历史课上偷别的知识,哦这不能叫偷,用孔乙己的逻辑思维,读书人这种行为不叫偷,叫窃,以后我们也管这叫‘小妾’”学生哄堂大笑,此学生一定不好意思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会让他记忆深刻。
在教育领域里,幽默被称为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它能使烦恼化为欢乐,能使沉重狭窄的心境变为豁达。所以,在教育活动中,适当地以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来施教,不失为教书育人的“良方”。
摘要:幽默是一种艺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幽默,幽默教学
历史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篇2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再现过去,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语言无味,那么历史课可能是呆板的读书课,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如果教师信口开河,那么历史课就变成了天花乱坠的吹牛课。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只有注意了自己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才能让历史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课堂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在历史课堂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整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于平缓,像老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速过快,就像发射机关枪,学生根本就听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堂课40分钟,教师应该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语速,字字句句都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还要控制好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课堂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都用高音和强音,以为只这样才能 镇住学生,把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是讲课声音太大,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有的教师放低声音,循循善诱,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慷慨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凝重,带领学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整堂课给学生以最美的教育享受。
二、用语准确用词严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分析历史背景时,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不可以为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师语言的首位要求,否则会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 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秦灭六国,嬴政称帝,这时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再如:有的教师由于历史概念模糊出现了这样的表达:“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就不确切,不符合历史实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处在“资本主义”时期,并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样的误区,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精练的语言是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上内容空泛,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课堂的质量如果教师用简明扼要、干净利索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这将大大提升课堂的效果,精练的语言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语言精炼的最大敌人就是说话重复和“打官腔”,这会使你的课堂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语言的精炼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使人听起来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相反却是教师能用准确、利索简单的语言把逻辑性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讲解清楚,让学生获益匪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用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满历史课堂 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历史,使我们人类得以生息繁衍教师在用语言进行历史再现时,如果只是几句干瘪的“书面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博大。教师应该通过有生命力的语言,把历史讲“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听得见来克星顿的枪声,看得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触摸得着元朝军队的铁骑,感受得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奈。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描述慷慨激扬的讲解,会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建筑,如果只用“工程浩大”一句话来概括,平淡、干瘪、没有感染力。教师如果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学生就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更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亮历史课堂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内容多 线索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授方法欠佳的话,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再加上很多教师上课时把历史课变成了对一大堆历史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固定模式,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怎样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制造轻松的氛围,是点亮课堂,出奇制胜的好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用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接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在谈笑风生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如讲述中国古代史嘉靖皇帝时,为加强学生对这位无能皇帝的印象,教师一句:“嘉靖嘉靖,家家都干净”,就把当时老百姓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讲得淋漓尽致。这种谐音幽默法,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总之,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历史课堂尽显魅力!
浅析艺术的历史教学语言 篇3
一、语言要简洁明快,增强有效性
简洁的教学语言才是最优美的语言。因为语言的简洁才会使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不拖沓冗长,不令人乏味,才会使学生从繁冗的教学内容下解脱出来,有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吸收,才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与空间。文学家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所以,在一节历史课上,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授课,则会使课堂节奏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從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六项内容,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联姻;(5)用汉制;(6)用汉礼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得准、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养成了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简洁的语言不仅优美明快,而且提高了效率。同样的事情,如果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既能赢得时间,也能节约能源,还会最大限度地赢得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思想因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而活跃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教学语言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所取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在讲解齐国文化时,就可以插话说,如今大家为“中国足球,何时出头”而焦虑,可是在历史上,中国早就因为足球而名震天下了,齐鲁大地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人已在玩“蹴鞠”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为拓展的知识感到惊喜,还会促使他们深思。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但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象清澈的溪流,浪花翻滚,生动欢快,时时刻刻能碰撞激发出知识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照亮,把课堂的气氛点燃。而刻板、呆板的说教,像一潭死水的课堂语言,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生动的历史课堂语言,不在于追求语言的形式上,而是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这既需要教师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充分的备课,多方面涉猎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于历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语言要诙谐幽默,富于感染力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沉闷、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秦汉文化中的“司马迁与《史记》”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按照惯例,当朝人一般不记录当朝史,而司马迁却敢于秉笔直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你们说司马迁“猛不猛啊,直接敢说当朝老大的对错”,学生哈哈大笑之时,也牢牢记住了这一重点知识。借助于幽默的语言,会使历史教学变得轻松、快乐,又趣味无穷。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已不仅停留在对内容记忆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内容深度的认识上,恰当、幽默的语言会具有日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需要增强幽默语言的运用,不失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语言要富于启发,诱导思维拓展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拓宽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认知能力。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曹操的军队分别是作战的一方,为什么相距仅八年,会一胜一负截然相反呢?再如,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设置这样的疑问:“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及时释疑解难,拓展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4
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作为教师, 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 抑扬顿挫, 富有激情, 具有演说家的风范, 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口才, 语言幽默、生动、风趣。历史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讲授法为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无论传统教法还是现代教法, 莫非如此。这也是历史课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记载下来的, 历史教材的章节都是由一篇篇的记叙文组成, 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经过与结果。因而在讲授技巧上, 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 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 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涵的智慧和哲理,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消除了紧张和疲劳,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要广采博闻, 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成语、典故等均可引入课堂, 随心所欲, 调动自如, 游刃有余, 以塑造形象, 创造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 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心灵的共鸣, 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
我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 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 毅然按犬首入水, 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 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 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 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被熊熊点燃, 同时也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要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呈现课堂教学生命力, 改善师生关系, 发展学生思维,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 篇5
一、启发性常用语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门旅游、买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
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解决?”
——“他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做得(说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 x x 同学的(解题)的方法很好,你有要补充的吗? —— 老师非常赞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X X 同学请坐,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XX同学请坐,谁来帮帮他?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同全班同学分享?
——你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谁还想说? ——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
——你的想法真好,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别紧张,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
二、赏识性常用语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能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解!”“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 ——“说得真好,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太好了。” ——“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移)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
——“××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的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回答很有水平,同学们的提问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
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
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们,也为
你们感到骄傲!”
——“让我们为××喝彩!许多数学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敢于猜测,也要善于猜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你想的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真聪明,想的又快又好!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大家学会了交流,老师真高兴。——X X 同学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创意的问题!——X X 真了不起,这真是一个重大发现!——找到答案的同学请汇报,看谁最勇敢。——想不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听明白了吗?同意吗?你太棒了,真善于总结方法。——你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总结规律,学习习惯非常好。——谢谢你,你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你的计算过程和他的也是一样的,老师很欣赏你有自己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的发现太伟大了。。。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现在我们就用XX方法解决问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老师通过和你们交流,觉得你们人小智慧大,好多的地方都值得我学习。——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
——给他点掌声好吗?能把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相信你们一定发现了。。。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反思性常用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发现、启发)?”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
导出什么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
绍一下自己的学法吗?”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在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括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去寻找答案,看谁的收获多?”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仔细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72、你太厉害了!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历史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推荐阅读:
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10-04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10-29
历史课堂上的与时俱进12-17
历史教学语言艺术06-18
历史课堂语言的魅力05-13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06-09
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08-05
紫砂艺术的历史价值论文07-04
历史教学的艺术性10-08
视觉艺术的历史回望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