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化实践教学

2024-08-12

层次化实践教学(共12篇)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学层次化过程中采用的目标分层、任务分层、课外辅导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可以针对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力倾向的学生的具体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层次化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这些层次不同的学生在教师不同的教学策略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下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教育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根据学生智力、基础、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因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 (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有50%) ,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 (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有25%) ,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层次化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划分学生层次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如表格所示

根据各组组员发展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分层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依据新标准和教材,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新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把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法灵活运用于化学课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生活气息浓厚,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但学生心理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整合教材,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第一个层次即A层学生,教师要提高要求,即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将提高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主要目标。针对B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要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要准确、全面掌握,避免遗漏,缺少和混乱等现象。对于最后一个层次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重在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三)打破传统模式,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个性,实现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化。具体分三步进行:

1. 学习目标层次化

A层次的学生对每天所学知识要做到熟练运用,举一反三,能独立解决非常规学习任务;B层次学生要掌握每天所学知识,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规问题;C层次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知识,对所学理解只要求见其文知其意,能简单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分层目标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活动层次化

(1) 分层设置递进式问题。对于能力较差的C层次的学生来说,要以课本中的基础题为主,题型简单;对于能力一般的B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在教材基础题的要求上设置一些相对有难度,深层次的问题;而对于能力最好的A层次的学生,则要提高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

(2) 分层进行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和完成学习目标的不同,教师要设置不同的题型。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练习题的难度要与学习目标的要求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层次的习题在难度上要有所交叉,例如,低层次的习题中可以有少量的和中等层次练习难度相当的题,中等水平的题中也要包含一些难度较高的题型,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中少量有学习余力学生的要求。

3. 课外辅导层次化

课外的辅导和作业是教学的有益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外辅导和作业并不是课堂的单纯延伸,或者学生学业的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辅导中除了要引导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关键问题因素外,还要针对他们的个性、能力等指导他们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4. 教学评价层次化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极其必要。

四、成效和反思

(一)实践证明,教学层次化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内因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了学生潜能。

(二)分层教学极大地鼓励了各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锻炼了各层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和管理能力,促使各层学生在素质方面早早达标。

(三)分层教学改善了师生关系,由于教师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方法,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

(四)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艺术和教研能力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分层教育,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增强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是关键,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由“知识型”向“研究型”逐渐逼近的过程,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同以前相比,提高是明显的,他们的教学思想和业务能力也有明显的进步。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 倡导体验与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体现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层次化,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2

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存在分散性、滞后性、依赖性、不稳定性等特征.文章提出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推行层次化管理结合模块化管理的综合控制方法,让实践课程实现全面、高效的质量管理.

作 者:张成科 冯冈平ZHANG Cheng-ke FENG Gang-ping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90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xx 25(5) 分类号:G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课程 质量管理 层次化 模块化

新时期初中化学层次化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层次化;分群;针对性;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人文教育方面的关注日益增多,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必须将"因材施教"等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强调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更舒服、更全面的成长。下面我将以化学这门学科为例进行阐述。

一、层次化教学的源起

1、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依据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如现有的知识储备、个人能力等,特性化的将学生进行分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理论依据。自21世纪以来我们进行了大刀破斧的教育改革,制定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化学这本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缩小新知识的认知差异,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条件,因材施教,注重差异化教学。

二、初中化学层次化教学探究

1、学生分群的层次化。

层次化教学首先需要对主体,即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划分,这是大前提。那么按照什么标准划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划分最为合理。客观方面是指学生的总体成绩,这个是考量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的重要杠杆;主观方面包括三个维度--知识储备、学习兴趣、信念意识,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具体来讲如下:

Ⅰ级层次对应:成绩好、储备丰厚、兴趣浓厚、学习意识强

Ⅱ级层次对应:成绩中等、一定储备、较有兴趣、意识一般

Ⅲ级层次对应:成绩较差、储备匮乏、兴趣索然、意识不强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在这里强调,我们的分群仅就普遍的、大众的情况进行分群,特例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再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数量较少,不具有普适性,可作为非典型案例再进行探讨,在此不赘述。所有的分群会随着学生各方面的提升不断的变化,给学生贴一个"与时俱进"的"标签"。

2、方式方法的层次化。

方式方法的层次化又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课堂辅导层次化和课外辅导层次化。

课堂辅导层次化是指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递进式提问,除此之外,针对课上的练习也实行分层分级的分配,在符合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置题目难度不一的练习题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主要目的在于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效果的进步,提高学生的信心,缓解学生的压力,在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学习成长。

课外辅导主要针对作业内容的布置和额外辅导。布置作业也要讲求科学性、合理性、差异性的特点,从难易程度、完成时间和作业多寡三个维度进行针对性的分派。简单的作业可以巩固基础知识,难度大一点的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动学生的脑筋;时间限制是对学生自觉性的要求,懒散懈怠的学生可以通过压缩作业完成时间从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作业量可以根据今天的授课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分配,既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又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既要使学生夯实基础,又要学会"举一反三"更为深入的思考问题。

在化学授课中,除了课堂上讲授外,我们有时候还需要对在授课和评判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不同学生进行额外辅导,这些辅导我们也要进行分层。一般我们主要针对"Ⅲ级层次"的学生,辅导过程中要注意把控学生的情绪,关键在于使学生更快乐、更有信心的学习,不可一味的批评指责,要循循善诱、步步推进。

3、指导评价的层次化。

不同层级的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Ⅰ级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是不断的竞争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推进;"Ⅱ级层次"的学生主要在于巩固基础知识,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在多学一点知识;"Ⅲ级层次"的学生首先还是要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由于学生们的需求不同,我们便需要采用不同的指导评价机制。

我们要学会"说话的艺术",针对成绩好的积极性高的学生我们要时刻点醒他们,切莫使他们沾沾自喜;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主要需要重拾他们的信心和对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褒扬,避免"Ⅲ级层次"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是指导评价层次化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

4、目标的层次化。

以课程本身来讲,我们需要根据化学教学的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任务,最低层次就是"学会",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其次就是"学懂",这就要求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做题和应用;最后就是"学通",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在达到前两个目标的前提下,通晓所有知识,有自己的看法和方法,能够自行解决所有的化学难题。就学生本身而言,不同层级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和目标也不一样,具体而言,对于Ⅰ级层次的学生"学通"是必须的,Ⅱ级层次学生至少要达到"学懂"这个目标,Ⅲ级层次学生首先要完成"学会"这个目标。

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学生分群、方式方法、指导评价以及教学目标这四个方面进行层次化管理,可以保证在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更为有效地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最主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更快乐的学习,面对课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通过层次化教学的方法可以适当缓解学生的压力,稳控学习的情绪,使学生信心百倍、踌躇满志的向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梁岚.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2):214

[2]夏万良.初中化学层次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下).2012(12):126

[3]刘剛.教学层次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2):29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专业,工学结合,层次化,技能实践

0 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电气设备改革大浪潮的推进, 先进制造业和控制方式成为发展主流, 伴随而来的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并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技能的控制类人才成为电器和制造行业急需加入的生力军[1,2,3]。同时控制运用也成为当今时下最为快速发展的趋势之一。今年来, 开设控制类专业的许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并且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以及对实践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4,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原则, 采用新模式, 大胆革新, 在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出了工学结合、“层次化”式的控制类实践教学体系, 以适应我院控制专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现代化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求。

1 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常规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层面

1.1.1 对“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工带学”, 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实习就是体现了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 其实不然。简单的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不但不能有所收获, 反而会弄巧成拙。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学代工”, 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 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 学生综合实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6]。

1.1.2 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本科院校有科研项目、技术服务这块的优势,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是得天独厚, 能够吸引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展开合作发展;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中职院校就能培养和提供, 因此更愿意与中职院校合作办学, 吸纳人才等;相比而言, 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 很难吸引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深层次地交流, 合作优势不明显。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 有些专业设置以文科为主, 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1.1.3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需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管理体系。理由有两个: (1) 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早已跟不上目前的形势, 也不能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2) 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下企业或者进车间指导有抵触情绪, 因此工学结合落实起来有相当的困难, 具体延伸到每门课程的话不能很好的被执行。

1.2 企业层面

1.2.1 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

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职业化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导致了“校企合作”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人才选择层面。企业只是从捐助或者出资的角度进行合作的话势必会谈话合作意识, 很少甚至是不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1.2.2 企业对工学结合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企业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所以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 普遍愿意提供相应技术和帮助, 但很少出人进行相关的培训, 导致企业给予学生合理的报酬更是难上加难。

2 工学结合下“层次化”实践技能教学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教学方案构建

2.1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理论同步的“层次化”实践技能教学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工科专科专业教学一般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 课程设置围绕实际运用为主, 加上必要的实训操作, 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尽快适应未来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控制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分为三个层次构建, 分别为:职业基础课, 职业能力支撑课和职业能力核心课。在职业基础课这个初级层次当中, 主要还是面向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 比如英语、高数、体育和相关的思想道德课程。在职业能力支撑课这个层次中,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控制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 强调夯实理论基础, 为后续的动手开发设计软件硬件系统做准备,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 数电模电、C语言、单片机系统和EDA技术等。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控制类专业的入门方法以及对简单系统的设计能力;在职业能力核心课这个环节上, 物流学院控制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其中包括了对系统的基本检修维护和设计硬件系统的方法。主要的核心课程有:电机拖动、电气控制PLC、自控原理、数控原理和集散控制系统等。而且在最后的核心课程中还加入了课综。所谓课综, 就是老师用教学周后的两周时间带领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和实践, 这其中有去企业调研实践的机会。通过课程综合实训, 学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进行分组完成项目, 每个人都很好地参与进来, 从软件编写到硬件搭建以及后续的文档制作和电路调试, 学生都坦言学到了不少技能知识, 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提高了学习兴趣。我们也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 与杭州威悍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大光明通信公司以及浙大中控都有紧密合作, 给学生的就业和实践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控制专业的这个层次递进式学习强调前后的关联性。随着层次的递进, 知识和技术的融合度和综合性也越来越高。因此, 需要学生在大学三年时间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2 建立“一线、两主体、三层次、四环境”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线、两主体、三层次、四环境”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内容是实践教学过程以控制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校企合作, 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形成基本技能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工程综合训练水平三个层面, 并且分为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四个环境进行。涉及到具体做法为:首先围绕控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为主线, 通过各个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的具体要求, 合理制定各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然后根据每个实训项目预期能达到的效果, 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教学资源优化设计和教学环境的改善等。为此, 学校和分院对控制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很高, 先后拨款建立了散料输送实训室、集散控制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和维修电工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实践场所的训练, 也为专业实现“层次化”实践技能教学提供了帮助,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老师, 服务校企合作。

3 结束语

工学结合下“层次化”实践技能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不严密的局面, 为人才需求培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通过“层次化”实践教学, 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更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 “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客观规律, 适应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求, 更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汪传生, 韩兆林, 史俊友.创新大机械学科实践教学体系与适应人才培养需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2) :9-11.

[2]于雷.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制造业自动化, 2010, 32 (3) :90-92.

[3]李卫清, 曹建树, 焦向东.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0) :88-91.

[4]孙培禄, 钮王杰, 弓锵.机械类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运城学院学报, 2009, 27 (2) :90-92.

[5]王永兴, 于海燕, 庄幼敏, 等.系统改革机械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J].纺织教育, 2011, 26 (4) :305-308.

如何分层次教学 篇5

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决定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学生分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教师要特别关注C层学生,通过耐心辅导,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多鼓励他们,尽量多提问简单的问题,多找闪光点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及时完成作业。2、教学目标分层次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 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3、教学过程分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 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 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次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可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与层次题的比分为4:1.7、评价分层次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学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所以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表现在全班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作业设计都要体现层次化,否则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为此,从学情出发开展层次化的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差异

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一定的层次,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相关因素,通过整合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梯度化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尊重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提升。分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做好学生之间的搭配和配置。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分开授课而是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的分析学生,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学生,依据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分层。分层之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都很相近,沟通起来比较畅通,学习进度也比较好统一起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作业练习课,都能很好的做好教学设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处在一定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适当的调整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分层才是有效的。一般来说,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分层,都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要有一个负责人,及时的与数学老师沟通,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对中中低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处理好每个层次之间以及层次之内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与合作关系,让层次化教学更加有效。

二、优化教学内容,做好层次化的授课设计

分层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课前预习分层,有课中教学分层,有课后复习和练习分层,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层次化设计,这也是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课堂,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如何故意隔离学生之间的授课内容就显得课堂比较松散零碎,也会显得非常的混乱不堪,为此,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分层教学重在“层”而不是“分”,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的节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住基础知识,对于中等的学生要尽可能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应用,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是要深数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也不会太差,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可以适当的采取“放养”的方式,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强数学习习惯的引导,多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鼓励他们进步。

三、考虑周全,布置有梯度的作业

高中数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否则没有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学生在预习和练习的时候也找不到定位。在预习的时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设计不同的预习目标,低层次的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等,做到理解、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能理清课堂学习的内容,能简单的处理一些课后练习,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后能大概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基本上处理好相关牵扯的数学问题。在课后的练习作业设计上,要做到层次化分明。因为太简单的话,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到做起来没有意义,太难的话,成绩不太理想的根本做不出來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设计梯度化的数学作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难易适中。

四、转变教学思维,做到差异评价

在分层教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化教学那就是教学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尊重学生已经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每一位高中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在学习上学生成绩优劣都渴望得到认可,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评价,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评价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评价中要做到及时、准确、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他们的有点,逐步的恢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在让他们感受到危机感的同时,树立竞争意识,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学顾名思义是有“教”和“学”组成的,但是重在学,因为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教的知识,最后学生能有所收获,从而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智商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整齐划一,毫无区别的开展统一教学,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大,每位学生的学情肯定是不一样,那么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做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采取有效对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即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尊重了教学个体的差异性,也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新课改的理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读与写,2014(10)

[2]吴永辉.高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神州,2013(15)

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层次化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层次,设计组织,指导

学生主体教学观念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解读就是结合学生实际, 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然而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班级组建, 为实施统一的数学教学策略带来了阻碍, 这为教学注重层次化提供了实践背景。所谓教学层次化, 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 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 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 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层次化教学呢?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 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化

教学目标设计要以教材为本即以本为本, 要以教学大纲为纲即以纲为纲。层次化教学理论除了兼顾这两个特点外, 还要充分研究学生,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 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 使教学目标层次化, 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 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 对少数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具体来说就是: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 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功夫, 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 灵活运用, 启迪思维,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二代数因式分解中, 对后进生要求掌握用四种基本方法分解因式, 对中等生要求熟练选择并综合运用四种基本方法, 对优等生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使后进生不会因太难而厌、怕学, 也使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使目标意识与学生兴趣、意志结合起来, 形成学生尽心竭力、自觉学习的心理。

2. 课堂问题设置层次化

课堂问题设置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 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在层次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问题设置要从学生特点出发, 针对学生的已知构建未知。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问题,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 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 让后进生做y2+2y-24, 让中等生做 (x2+3x) +2 (x2+3x) -24, 让优等生做 (x2+3x-2) (x2+3x+4) -16, 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 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组织层面分层次教学策略

1. 教学组织推进要循序渐进

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然后逐步放开, 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由猜想开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叠合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部分让后进生来完成, 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来完成可以巩固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独立发现完成, 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 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 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 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2. 课堂作业要求注意梯度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般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 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无视学生差异, 统一要求, 以书面作业统贯始终, 机械模仿, 造成优等生对大量的重复要求的作业又厌又烦, 体会不到作业带来的创新感和成功感, 而后进生, 由于长期完不成作业, 达不到作业的要求, 久而久之就造成惧怕作业的心理。长期以往, 不管是优等生或后进生, 都会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来对待作业和学习, 产生厌学情绪, 常常出现拖欠、抄袭、不交作业的现象。在设计作业时运用层次化理论, 注意作业设计的梯度, 就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为, 能所为;同时, 作业设计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照顾, 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每位同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学指导层面的分层次策略

个别辅导在层次化教学中必不可少, 对于一些过差生, 因为他们不仅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更缺乏学习的信心, 认为“努力也学不会”, 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对于这些学生要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其闪光点, 并予以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阅读一些课外杂志和书籍, 学习多种思想和方法, 把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加宽, 使自己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通过个别辅导使每类学生都感到教师喜欢他们、对他们寄以厚望, 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 自觉在数学学习上多功夫。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8

ASP.NET是一款功能强大且应用广泛的开发软件,其特点是开发周期短、易维护,与其它开发工具相比,程序员容易上手。初学者经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开发出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这对调动初学者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

但是ASP.NET的深入学习需要付出很多,需要学习C#语法、ADO.NET原理以及最新的MVC等高级技术。ASP.NET技术开发模式分为两种:传统的WebForm模式与MVC模式,后者在软件开发领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并逐渐成为.NET开发的主流。

由于.NET门槛低,只会简单技术的人员在.NET就业市场低端职位供过于求,但高端职位人才供不应求。如何使更多学生了解与学习ASP.NET高级技术,将来在高端职位谋职,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能从这门课程中受益,是急迫解决的问题[1]。

学习ASP.NET技术对实践环节要求很高,只有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一般的教材受限于教学时数,所设计的实践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兼顾基础学习与深度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摆脱教学时数与教材限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开展以项目实践为主的推动式学习。

基于上述目标,本研究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应5个层次的项目实践,内容由浅入深,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项目实践5 个层次分别是:(1) ASP.NET基础;(2)ADO.NET技术;(3)三层架构;(4)MVC模式;(5) 实际应用项目。

1 学习目标及项目设计

1.1 ASP.NET基础

.NET的特点是容易上手,搭建开发平台相对容易。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熟悉.NET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VS)、学习配置文件CONFIG.SYS的结构、学习基本控件的属性及使用、窗体技术及用户界面设计、HT-ML技术、样式、JavaScript以及数据库连接技术等[2]。

项目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界面设计[3]。

对于刚刚接触.NET项目设计的学生,从一个简易的项目入手,学习VS的软件开发环境,学习HTML+JS+CSS,要特别重视客户端控件的应用。

(1)数据库设计。用SQL SERVER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及相关表,各关系表建立外键联系。

(2)界面设计。使用客户端及服务器端控件,界面整洁一致;应用JS实现一些功能。采用通过控件与数据库相连技术,设计简单查询功能,为后续ADO.NET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ADO.NET技术

包括C#语言与ADO.NET技术、ADO.NET主要对象的学习。在前一个项目中,数据库访问采用控件直接连接技术,这在项目实践中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效率低、访问速度慢等。 本阶段学习要求学生通过C# 语言,用ADO.NET数据库访问对象编写数据访问类,完成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

项目二:以ADO.NET技术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4]。

(1)类设计。在App_Code文件夹下创建一个类,类中包括以下4个方法: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由于系统表较多,可只针对2个关系表设计,另建一个身份验证表。

(2)界面设计。前端设计包括增、删、改、查功能,可选择创建一个主页面,若干超链接子页面完成这些功能。其中删、改功能需要身份验证,编写代码访问用户表。

1.3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一种常用的架构,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三层架构能够较好地提高系统性能,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思想。本阶段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各层次的关系与作用:数据层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业务逻辑层完成对数据层的调用;表示层实现对业务逻辑的调用,并呈现给用户一个界面。本项目使用LINQ技术,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访问数据库。

项目三:以三层架构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1)数据库设计。对已创建的SQL SERVER数据库用LINQ技术创建数据库类,在图形界面中建立各数据表的外键关系。

(2)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解决数据库访问问题。命名要具有好的可读性,利于日后维护。对已经用LINQ创建的数据库对象用Lambda表达式设计各方法。

数据访问类文件放在DAL文件夹下,类中包括几个方法:查询方法、插入方法、删除方法、更新方法。查询方法中要求使用重载技术,实现不同参数的查询。

(3)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类文件放在BLL文件夹下,对每个表建立一个业务逻辑类,业务逻辑类中调用数据访问方法,实现相应功能。

(4)表示层。表示层设计可由学生自由发挥,核心技术是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类,实现相应功能。

1.4 MVC模式

MVC[5]框架是对.NET技术的一项革命,以其低耦合、高重用性开创了.NET技术的新时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将MVC架构与三层架构相比较:三层架构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各自实现并相互调用;MVC架构则为视图层(View)、控制层(Controller)、业务逻辑层(Model)。MVC架构以控制层为中心,直接与视图层、业务逻辑层交互。视图中的控件是HTML控件,响应控制器中的方法,代替了WebForm模式中的逻辑代码页。MVC架构的重要特点是:程序的URL不是指向视图层具体的物理页面.cshtml,而是指向某个Controller的方法。

MVC控制器是核心部分,它定义了程序的应用逻辑,控制器中的方法与视图是一一对应的,命名遵循“约定大于配置”的原则。用户通过View发送操作命令给Con-troller,由Controller按照程序设计逻辑来更新Model定义的数据,并将操作结果通过View返回给用户[6]。

以下MVC项目,重点是在掌握以上概念基础上,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项目四:以MVC模式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本项目采用MVC架构,在项目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安装MVC3(针对VS2010)后,建立应用程序,并在下面几个文件夹中建立相应内容。

(1)Model。 在Models文件夹中,对已创建的SQL SERVER数据库用EF技术创建数据库类,在图形界面中建立各数据表的外键关系。

(2)Controler。在Controlers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控制器,控制器主要包括几个方法:主页、增、删、改、查。

(3)View。创建控制器后,MVC已在Views文件夹中创建了与控制器同名的目录。在该目录中按“约定大于配置”的原则,对应控制器的每个方法,各创建一个同名的视图.cshtml。通过主页视图调用增、删、改、查等功能模块。

(4)路由及控制器设计。在global.asax文件中创建URL路由表(一般采用默认的路由即可),路由格式为:控制器/方法/参数。

1.5 实际应用

组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立软件开发小组,包括软件开发团队、软件测试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实践中锻炼软件开发能力。

这个环节可与项目三及项目四并行进行。要求学生从立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步骤全面实践,除了核心技术实践外,还要注意文档撰写、工具使用、项目进度监控等基本技能培训。

2 结语

本文提出了.NET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旨在使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1)以项目实践为核心,指导学生进行开放的项目推动式学习,打破了课内课外及教材内外界限。5个层次项目的实施很大部分要靠课余时间完成;高层次的项目需要结合网络学习才能完成,如参考网络资料、视频教程等,克服了教材的局限性。

(2)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从不同层次的项目中受益,学习成果以最后的考核来检验。考核方式是:对于学习能力差、水平低的学生,选择1+2+3层次项目,中等水平学生选择1+2+3+4层次项目,高水平学生选择1+2+3+4+5层次项目。

参考文献

[1]SUBWAYLINE13..NET程序员为何工资低[EB/OL].http://www.cnblogs.com/subwayline13/p/3255345.html.

[2]陈冠军.Web程序设计-ASP.NET[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6-130.

[3]杨树林.ASP.NET企业级架构开发技术与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7-234.

[4]沈士根.Web程序设计-ASP.NET实用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7-180.

[5]JEFFREY RICHTER..NET框架程序设计[M].修订版.李建忠,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70.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9

一、合理地划分学生的层次

要使用动态层次化的布置作业的方式, 首先就要将学生合理地分层。

1.学优生 (以下统称C层学生) :这类学生已经将学过的知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他们能够灵活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基本能解决考卷中所有的综合应用的问题;同时能够有足够的余力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 他们通常都占据考试的高分榜。

2.学中生 (以下统称B层学生) :这类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他们能够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综合应用问题, 过于复杂的问题则不能解决;他们考试的时候, 如果长期努力兼发挥出色有时也能考出与学优生差不多的成绩, 然而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努力学习兼考试状态下降, 就有可能会降到学困生一般的成绩。

学困生: (以下统称A层学生) :这类学生的知识系统破碎且极度不完善, 他们只能做课本中最基础的问题;他们不能依靠自学的方式自主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 更不能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他们的成绩通常为考试的最末几名。

二、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做作业

高中生物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以后, 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 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细腻中的生物大分子”时, 布置的作业如下:

1.给A层学生布置的作业

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中, 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2) 麦芽糖、乳糖、蔗糖形成时均需葡萄糖;

(3) 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 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4) 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2.给B层学生布置的作业

通常情况下,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 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存在?请设计一套实验方案对其进行鉴定。

3.给C层学生布置的作业

除植物种子外, 植物的其他部分, 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请提出自己的假设、说出实验原理、给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

从这名教师布置作业的思路中可以看到他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

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

A层学生完成该种作业时, 必须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才能做出该题。这名教师布置这道题的目标是让A层学生不能只是单纯会背书, 而要能真正地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

B层学生要做这道题的时候, 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需要有将各类知识转化为一个知识系统的思路, 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否则就很难解答这道题。

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

C层学生要做这道题的时候, 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 能自主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 需要有完善的知识系统, 更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三、动态层次化作业实施的要点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10

一、营造互助学习氛围, 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鼓励学生在彼此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互助, 能够使得学优生和学困生形成有效互动, 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营造互助学习氛围过程中, 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合理优化搭配, 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得到体现。首先, 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 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交流, 让学生敢说。其次, 搭建合理的学习帮助小组, 让学生彼此之间的需要和帮助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再者, 明确一定的学习责任, 建立“一帮一”式的学习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资源力量和促进作用。

通过这样的互助学习, 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更为轻松和活泼。如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能够在独立阅读和自主思考的基础上, 解决如下的问题: (1) 阅读文本中的生词及词汇短语的拼写及使用方法。 (2) 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及写作思维。 (3) 掌握时态的用法。在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困生能够画出自己的学习疑难之处, 尝试通过与学优生请教和互相合作探究讨论的形式来完成上述问题。同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情况, 布置一些思考题目来引导学生深入合作探究, 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

二、注重小组任务探究, 增强团队学习能力

学生在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 有效地表达交流和综合运用。通过运用任务学习模式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进行优化运用, 不仅能够克服单纯说教的枯燥无味之感, 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任务学习探究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更为丰富, 有针对性地理解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首先, 教师应根据课程知识体系, 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有效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其次, 优化学习任务, 能够从务实基础和基本技能出发, 注重围绕语言表达运用技能来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再者, 引导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 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习理解过程, 增强认知体验。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深刻的了解。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 针对学生对词汇运用和语句表达不够准确灵活的实际, 笔者就设计了多样性的学习任务。首先, 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互相听写的形式来解决词汇短语运用问题, 并要求学习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负责阅读中的词汇听写, 让其他成员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认真完成。其次,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口语翻译表达形式来突出阅读文章中的语句理解运用, 可画出一些不易理解的语句, 让学生能够运用一些词汇短语和语句来互相翻译表达。再者, 可布置适当的思考题目, 如Why do the author think trouble?Do you know how to settle the troubles?等, 以此来为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让他们能够在团队学习过程中予以解决。

三、运用不同激励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运用不同的激励评价方式进行引导, 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学习地位和作用, 更能够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更为构建和谐的课堂和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运用不同的激励评价。对于学困生, 要不断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 体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才能, 让其感受老师的关怀;对于学优生, 可要求学生能够尝试运用其他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并为他们的学习才华提供展示平台。

总之, 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差异, 以层次性教学模式来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发展, 不仅是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积累的需要, 更是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兴趣的需要。有效性层次化教学模式运用体现“以生为本, 全面发展”理念, 更利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实践 篇11

【关键词】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承认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将这种差异视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形式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但它显然无法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就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笔者通过调查与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的教师也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为此,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笔者尝试了对英语进行分层教学,英语分层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原有的不同水平,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和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要进行分层教学,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此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把学生分为 A 、B 、C 三个层次:把那些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归为C 层次;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成绩中等、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归为B层次,这中等层次的学生占了大多数;接下来就是学习成绩好、自觉性强、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为A层次。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对各层次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进步和后退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层次。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接下来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分层包括分层教和分层学。

首先是分层教。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及测试的分层进行。

1.备课分层。在备课时可以依据初中英语的现行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可能有的不同的反应做些预测,再根据学生的类型和教学需要,笔者创设了三种层次目标: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指这一课时的语言基础的识记与理解,它是A、B、C三类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中层目标是指在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要求A、B类学生达到此目标;发展目标是指在大纲要求基础上对该课时重点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这是高层次的要求,A类学生要掌握。

2.提问分层。为了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简单问题就由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的发言机会让给B层学生;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解答。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免影响其积极性。但在分层教学的课堂提问中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给予中差生更多的机会”。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也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分层。规律性的笔头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对于口头作业,笔者的做法是单词要求三类学生都必须会记,重点课文要求A、B类学生会背诵,A类学生还要会默写,而C类学生只要求熟练朗读短语和重点句子。

4.测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台不同的测试以及评价标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测试中得到各自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测试中笔者采用A、B卷的形式,A卷为基础题,主要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全体学生解答;B卷是选做题,仅要求A类学生必答,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最后按合理的比例得出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总评分。这样所得分数既能反映出学生间的差距,又使差异不明显,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5.辅导分层。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教师还要利用平时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对A层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提高性辅导,对B层学生,设计中等问题,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向着A层目标前进;对C层次的学生则实行面批部分作业,个别重点辅导,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选择一些基础题,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就是分层学。课前预习要求A类学生解决B、C类学生的朗读障碍并负责提出本课的疑难点,课堂上将A、B、C三类学生混合搭配共同合作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及时为下一类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课后再由A类学生负责B类学生,B类学生负责C类学生口头和笔头作业情况的检查,在合作学习中取得共同进步。

最后就是进行分层评价。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长期发展。对A层学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并不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激励性评价用于B层学生,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推动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就要降低要求,主张采用表扬评价,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待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树立“我每天都有进步”这一良好的心理导向。

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表扬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不要吝于“Good”“OK”“Well done”等话语,无论是成功解答出高难度、探索性问题的A层学生,还是上次50分这次通过勤奋学习获取55分的C层学生,或稳中有升的B层学生,我们都应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赞扬中逐渐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从一个个小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并结合以时间为量度,用发展的眼光来考量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成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纵向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进步的程度大小,把评价分为优、良、中、差,不及格这五个级别。当一个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们就可以把他评价为优或者良,哪怕他不过是个基础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自己的挑战性。这就达成了分层教学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在班内实行英语分层教学不仅能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英语能力,缓解“两极分化”现象,还可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考验了教师由宏观到细微调控教学能力,还可以激发教师钻研业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次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层次化实践教学 篇12

关键词:物理实验,层次化教学,实验室开放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实际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思想、基本技能进行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规范素质教育、狠抓质量工程、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今天,物理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工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所用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准备好实验项目,给出实验步骤,学生按照教师讲解顺序依次完成。常规实验对培养学生三基训练(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常规仪器)、一般的数据处理方法培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理学前沿内容不断发展,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手段层出不穷,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刻板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开放的实验模式,丰富的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我校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分析了我校在教学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并对实验室开放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分析。

1 调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初级设计性物理实验为重心的层次化教学体系

调整原有物理实验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以往力、热、电、光、近代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将原有实验项目分类,代之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3阶段教学,逐层推进,初步建立了以综合性、初级设计性实验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编写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大纲。把设计性实验纳入期末综合成绩,加强设计性实验在考核中的比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初步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室给出的题目。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依据实验题目要求,自行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测量数据、计算结果,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实验结果,给出实验报告。如何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研究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设计性实验教学较基础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设计性实验的操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受到学生较高评价。大学物理实验室于2004~2005学年起进行设计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在完成基本及综合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给出6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题目。第一阶段:抽取设计型实验题目,查阅资料。由各班抽取实验题目每班2组2个题目。同学获得题目后,第8~14周自行查阅资料。第二阶段:实验室开放,试做实验。实验室于第15和16周开放,自行设计方案,试做实验,对每班同学开放试做2周时间。第三阶段:于15和16两周操作完成设计性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成绩评定实验,交设计性实验报告,其成绩记入期终综合成绩。

2 积极进行教材建设,修订出版《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教材

2004年,结合实验室多年实践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经验,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当时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不确定度概念引入数据处理知识,整理成书,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教材建设项目在2006年评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验科学是开放的科学,实验手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近5年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实验手段和实验内容也得以丰富,一些新兴实验项目内容未能录入,原有教材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紧跟实验科学的发展,教材的修订成为必然。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出台了《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代表实验科学发展方向的实验项目,对部分原有项目进行了拓展。在空间和内容上给学生较多的选择自由,满足各层次学生求知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优化教学系统,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多媒体教学,改革以往黑板加演示的单调教学模式,开发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创造立体、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按阶段编写了分层次物理实验教学课件。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编写电子教案,为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条件,改善课程讲授模式,创建了多媒体实验室。

积极开展网络课堂,整合教学资源。个别教师还开设了物理实验教学博客,教学网络课堂的应用增加了同学与教师的交流渠道,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通过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实验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策略,编写了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教师指导参考,在2007、2008、2009级本科生教学中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4 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索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实验室基础实验上课期间全面开放,在不影响正常课程秩序的情况下,学生预习或进一步实验需与实验课教师预约由实验课教师做出安排,学生按约定时间进行实验。在完成基本及综合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给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题目实验室全天开放,自行设计方案,试做实验,对每班同学开放2周时间。实验2周后操作完成,交设计性实验报告于任课教师,其成绩记入期终综合成绩。

自2004~2005学年开始一直实施至今,基础实验开放效果不佳,由于我校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实验室开放成了个别学生随意不参加正常课程实验的保护绳,认为教师总会给他机会补做,这与最初开放的初衷相去甚远。设计性物理实验所采用的启发式和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尽量独立完成。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设计性实验题目,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一些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行完成。教师只作启发式引导,不包办代替。设计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精神。

固定实验室长期开放,支持教师同学参加各类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开设专门实验室,进行长期开放。鼓励教师开设竞赛选修课,组织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加了3届北京市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积极组织并参加了北京市首次大学物理实验竞赛,3名指导教师组织4支队伍12名学生参赛,其中2支队伍6名学生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09年4名教师指导4支队伍参赛,4支队伍12名同学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6名教师指导6支队伍参赛,6支队伍18名同学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获北京市最佳组织奖。

5 结束语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利用分层次、分阶段、以设计性实验为核心的教学平台,采取物理开放实验这一形式,深入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充分认知自身的长处和亮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要素和内涵的感悟,敢于怀疑,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学习、创造,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立于时代的前沿,将是物理实践教学工作者长期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文献编译出版社,2001

[2]尹新,刘子建.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101~103

[3]陈怀侠,蔡火操.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05~107

[4]曾伦武,赵瑞.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工科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81~83

上一篇:市场经济对个性的影响下一篇:降低NOx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