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通用10篇)
农村普高 篇1
所谓素质, 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 那么教师素质, 我认为应指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语文教师素质, 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师德修养
古人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为人正直, 严于律己。试想一位教师如果整天怨天尤人, 张口闭口吃喝玩乐, 他会在学生中能有多少威信?其次, 要爱岗敬业。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魏书生1971年被招工到辽宁盘锦电机厂工作, 任政工干事, 受到领导重视, 但他多次要求调到教育岗位上去。1978年2月成为语文教师后他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 以至成为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只有热爱教育, 才能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 关爱学生, 扎实工作。目前我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虽不高, 但知足才能不浮躁, 才能安心于教学。虽然我校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但既为人师, 就应尽职尽责, 努力把他们教育好。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才能言传身教,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收到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要想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就必须要有扎实广博的知识。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 有的老师视为畏途, 有的老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 一位老师讲,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 学生学得索然寡味, 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如讲析杜甫、陆游、辛弃疾的诗词要联系其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需要略懂建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知识。我校语文教师不少原是大专毕业, 后通过函授或自考取得本科文凭, 从初中调入高中, 而且年龄结构偏大, 加上高中语文教材更新频繁, 不免有知识老化、力不从心之感。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胜任高中教学, 我们就必须自觉充电。首先, 要坚持学习, 积累更新知识。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做至少5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 写论文, 组织教师业务考试, 制定奖励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向外投稿, 我以为学校还是用心良苦的。其次是教学相长。老师不是万能的, 在教学中总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全部解答的情况, 老师不必感到颜面扫地, 可以课后认真查阅资料, 或者向同行虚心请教, 或者师生共同努力把问题解决。第三, 语文教师应写写“下水”作文。作文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些语文教师虽然能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 但由于自己平时很少动笔, 也就缺乏写作体验。如果教师自己能写“下水”作文, 不仅对作文构思有真切体验, 给学生写作以具体可行的指导,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范文,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上次高三月考时根据试卷作文题写了一篇议论文《生当不甘寂寞》, 在讲析试卷时读给学生作参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更要能把知识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否则“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也算不得是一个好老师。因此, 我们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练好“三字一话”基本功。
首先是粉笔字。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 对教师的板书要求逐渐淡化, 特别是各种公开课, 一堂课下来, 教师几乎没有板书几个字。但我认为语文课是不能没有板书的。认字写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 一手漂亮的板书就是学生习字的范本;对于学生来说, 练字既可以加深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一手规范工整的好字也能为高考试卷答题、作文增加不少的印象分。其次是普通话。语文教师能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不仅体现着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 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2.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虽然现在的各种教辅资料很多, 但语文教师应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我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尤其是专业班学生, 专业训练占去了他们相当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自然不能盲目照搬那些名校的教案, 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灵活处理教材。对学生听不懂的内容尽量少讲或者不讲, 不能贪多。学生只有听懂了才有自信, 才会对该学科感兴趣, 才有教学效果。而且语文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知识要点也不像数学、物理那样紧凑连贯, 教师完全可以适当拓展, 尽量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而不是一潭死水。
3. 培养创新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第一条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现在我市、我校都在积极探索推行新课程改革, 学习借鉴洋思中学、东辰中学等先进教学模式, 努力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古语说得好:“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尽管我们还有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并不完全理解支持, 对其教法模式也不能正确把握运用, 但我们应该知道, 只有改革创新, 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 才能突破提高。
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 已是时不我待。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教书育人, 才能无愧于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学校才能走出新路, 取得发展。
摘要:我校作为一所农村非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学校, 多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各高等院校及社会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但近年来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学生素质的降低而面临困境。为摆脱困境, 谋求发展, 我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其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 因此, 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教师素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8.
[2]秦训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农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实践设想 篇2
作为一名在农村普通高中工作了十余年的教师,笔者见证了学校的辉煌,也正正经历着学校的没落。生源流失,特别是优质生源锐减;声名下降,每每听到外界质疑我们的教学质量,内心倍感苦涩,其实老师的压力和辛劳丝毫未变,甚至超过从前,但他们看到的只有高考成绩。看到一些兄弟学校被迫撤并、重组,惋惜之余,危机感也萦绕在我们心头。
我们也执著于从内部找原因,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校园文化等,这些固然十分必要;与时俱进,寻找社会根源,适应形势,重新定位,尤其重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等方面也拉开了差距;人口的迁徙、区域的重新规划使得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学校生源日益萎缩;名校扩展,高起点的新城造校,以及各类的民办特色学校,无一不让农村学校变得更加难以为继。
在升学的社会评价标准下,农村高中多年积淀下来的声誉也伴随着老教师的退休而逐渐下降,留下笔者这群中青年教师在埋头苦干中承受着外界指点的尴尬。教师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本就不高,在农村教师更是专一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却在成长、晋级中面临着信息闭塞、指标限制等一系列拦路虎。“名校推名师,名师扬名校”,教师与学校的名誉是一体的,可农村高中在推培教师这块显然很无力。笔者身边的诸多同事皆勤恳优秀,自我成长之余尚需更广阔的平台。
农村普高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社会发展、资源重组所不可避免的,但“穷则思变”,在挤压无奈中寻求变通也许能找到新的出路。
二、农村普高的教育实践设想
(一)明确培养目标,避免陷没在高考的泥潭里
有利于个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出发点。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社会条件,但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离开了人的个体发展,教育也会失去意义。因此要全面地研究和把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寻找准确的基点。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也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做着调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顺应了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潮流,重新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农村普高,人们的观念也应该从“唯大学论”和“大学无用论”上转移,而应该重视高中这一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其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义,着重于普通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面。在高考上,农村普高的竞争力绝对处于劣势,过分狠抓分数只会损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在高考的泥潭越陷越深。所以应在普高培养目标指导下适当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
(二)多元智力,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中崛起的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就是奉行“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高考的成功只是一时的,代表不了一生。而学生的终身发展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冲破分数的牢笼,我们需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就自己精彩的天地。
以学业成绩为最终目标和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负责的。对其信心的树立和人生方向的选择是不利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固然是教学的重点,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选择未来的立身方向,也同样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三)以道德滋养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的精神。我校招来的生源多数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差。要想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难之又难,但这只是学生素质的一面。普高的目标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最前卫的科学知识,而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立身的前提。
(四)开发校本课程,展现师生魅力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应试教育成为农村高中的普遍现象,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够理想;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更不利于农村地方特色的弘扬。特别是在当前优质生源缺失的情况下,应试教育既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对于学生也只能是压抑其个性而无益于其将来发展。所以应针对地域、学校、师生特点开发校本课程,以彰显学校课程的特色风格,满足学生兴趣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
农村普通高中越来越凸显的这些教育问题,根源还在于城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我们在国家致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前提下,在寄希望于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加大、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着手从内部做改善和调整,在迎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中,也彰显出能够与城市高中平衡的软实力。
中专与普高语文教学比较 篇3
1、语文学习动机与成就动机不高, 导致中专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不高
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 在语文学习上客观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从语文学习的动机与学好语文的成就动机考察、比较, 还是能很好地解释造成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所形成的语文知识积累深度、语文学习方法掌握程度、语文学习目的性与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等等方面的各种客观差异的, 并且也能以激发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为契机, 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1.1 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不同
做任何事情, 必然有其内驱力, 有动机, 学习也不例外。学习动机, 它来源于学习的目的性, 又是学生的理想在学习上的体现, 而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环境不同, 造成了两者间语文学习动机的差异。
中专学生由于已经细分为商务英语、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这些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实用。即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掌握某项技能, 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学以致用”。因此, 对专业课如英语、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他们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去学习, 因为学好了“有用”;而对语文这门文化基础课, 却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 因为这门课不是专业学习目的、学习理想所在, 认为学好学坏对自己前途影响不大, 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动机。而普高学生则不然, 他们的学习动机是:考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分数比例高的必修大课, 不论是其学习目的还是学习理想, 都要求普高学生去学好它, 而不能忽视它, 因此语文学习动机强烈。这是语文学习动机激起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语文学习差异。
1.2 语文成就动机的实现方式不同
做任何事情, 去做的目的, 都是为了获得成功, 都是成就动机在起一定作用。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所谓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 就是学生自觉去完成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语文学习任务, 并力求达到最佳语文成绩的学习动机, 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胜任感、上进心、荣誉感和求知欲的体现。中专学生和普高学生由于语文学习动机不同, 形成了语文成就动机的极大差异。
中专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实现方式, 往往体现于某个专业技术科学习上, 他们力求在某门专业课中能出类拔萃, 获得某项专门技能的成功, 如珠算等级考试考级高, 英语APE的成绩好, 等等。相比之下, 语文只是一门普通的文化课, 只是拿到毕业证书途中的一门课而已, 不关系到自己成功掌握某项专门化技能的成就动机, 不关系到将来自己找工作, 因此语文成绩的好与差, 都不关系到其成就动机的实现。另外, 客观上中专学习专业的细分, 也使得学生更注重本专业的特长, 不想在语文这种公共课上花大工夫。而普高的语文学习成就动机就不一样。在普高, 语文不但是必修课, 它更是实现大学梦的一块敲门砖, 对它的学习, 是必须要取得成就的, 而且相对于数学等功课, 也是容易取得学习成就的。因此, 学生往往能自觉地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去追求好的语文成绩, 学习过程中语文也就更能被学生关注, 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 成就动机的达成度也就比中专学生高得多。
不难看出, 语文学习动机与成就动机的不高, 导致了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的低效率。因此, 对中专学生的语文教学, 从动机的角度入手, 或许能有所成功。
2、基于动机的中专语文教学方法
如果离开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 而单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那么, 关于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方法和成就动机的达成方法, 则不胜枚举。但笔者以为, 从对比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差异的角度出发, 构建中专学生语文高水平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的教学方法, 则是更具有针对性的。因此, 以下着重从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性角度来考察语文教学方法。
2.1 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
2.1.1 消除语文学习障碍, 培养语文学习自信心
要激起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就要把其已有的语文学习需要转化为动机, 或强化其已有的学习动机。
毋庸讳言, 很多学生进入中专学习, 是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进不了普高。因此, 语文学习最大的障碍, 来自其过去的与普高同学相比所留下的文化课学习失败的心理。从其学习经历来看, 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的“选拔—淘汰”标准下的应试教育, 使他们对语文这样的纯文化课有着惧怕情绪、障碍心理, 认为语文学习比专门性的技能化的中专专业课更难以掌握, 在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上, 比不上技巧性或操作性相对强一点的专业课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语文学习归因心理, 即消除学生心理上那种认为以前语文学不好, 进入中专以后也必定学不好, 认为语文是单纯文化课, 文化课就不可能像专业课那样容易学等等诸如此类的归因, 消除对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其次, 要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力, 帮助学生确定中专阶段语文学习目标, 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就中专语文教学来说, 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强度、深度都比不上普高, 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畏难情绪, 建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力, 迁移、提高、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动机, 有助于强化其已有的语文学习动机, 帮助其达成语文学习目标, 并且要使其在语文学习自信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通过逐步积累已达成的语文学习目标, 使语文学习动机不断被激起、提高。
2.1.2 营造容易激起语文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
普高的语文课堂教学, 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严格限制, “考什么, 则教什么, 学什么”, 决定了其课堂教学不可能过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主动和自我表达、具有个性学习的机会。因此,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 就不容易创造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相比之下, 中专语文教学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限制小, 留给师生的课堂发挥余地就要大得多, 更容易跳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习怪圈。
利用这种课堂氛围特征, 我们可以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激起学生的高水平学习动机:一是创造更大的语文学习自主性, 产生积极、主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课堂氛围, 不是从“填鸭式”的知识教学角度, 而要从思维方法与能力锻炼的角度入手去研读与创造,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胜任力、自我价值和自主感;二是在营造个性化语文学习课堂氛围上下工夫, 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发展特点, 接受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语文学习中的不同情绪和观点,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自由发挥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触到对语文感兴趣的某个方面, 逐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全面的兴趣, 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2.2 语文学习成就动机的实现
2.2.1 重视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感到中专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比不上普高学生, 这造成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又因为没有了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力, 中专学生往往不会自己去完成重要的、有价值的语文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偏低, 没有相比于专业课的那种学习胜任感、求知欲、上进心、成就感。
因此, 语文教学要将“授之以渔”作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实现目标来教导学生, 要让中专学生养成学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掌握知识的手段的习惯, 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运用的教育, 即要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阅读手段、写作手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技巧。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才有可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自主、自觉学习, 才有可能实现其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可以说, 中专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中能像普高学生那样主动运用学习策略 (方法、技巧) , 那么, 其语文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2.2 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力
“反思和评估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从学习中得到什么,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评价。”
中专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进步, 都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测试等手段得到评价、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而诸如语文这样的纯文化课, 评价的最终尺寸在任课教师手中。因此, 在中专学生看来, 这种任课教师的学业评价不能够起多大权威作用, 不能够像专业课那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 获得学生对该评估活动的认同, 也就不易引发学生真实表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反, 只为及格分数而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为此, 语文教学如果能重新构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 其作用力将是巨大的。
这种评价, 不在于教师, 而在于学生自我, 应该是学生自我的反思和评估, 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认知水平、学习策略、能力运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感反应等因素, 以这些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律性, 并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语文成绩相对于过去的学习是在不断进步。这种评价, 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而且我在教学实际中也发现, 当学生认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语文学习获得了成功之后, 他们就会受到启发去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 并循环往复这个过程, 以此促使自己的学习成就动机不断达成。
农村普高 篇4
关键词:高一 历史学习 困惑 对策
作为我市唯一农村普高,我校的高中生源,大部分是中考低分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薄弱,历史基础知识的缺失,思维的缺陷及学习能力低下。新课改下面对这种状况的学生,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和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首要任务。
一、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1.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明确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政治、地理统属社会科,中考社会科又开卷,所以历史学科不论在学校、家长还是学生心目中都毫无任何地位可言。学生误认为学历史对走向社会根本无多大用处,学好学坏一个样,因此失去学习方向和动力。
2.心态不正,缺乏兴趣
事实上,进入我校的学生除少数学生外(因家境贫寒),大部分是中考的低分生,学科成绩结构存在严重的偏科状态,不少学生自卑感较强。历史科开卷的观念根深蒂固,面对高一会考闭卷、新教材专题式体系和三本书内容,学生产生“畏学”情绪。同时我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投入甚至连职校都不如,缺少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中考开卷,大部分初中学生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把书翻得最快,而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从未放在心上,以至于高一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近代史上列强五次侵华战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等问题,都答不上来或答不完全。
4.学习方法不正确
(1)死记硬背。(2)对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图片视而不见,浪费学习历史的宝贵资源。(3)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科内的纵向、横向联系能力。(4)创造性思维能力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二、对策研究
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蕴含着丰富德育教育的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树立爱国之心、民族之情、生命之义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建设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
2.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改进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一,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第二,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课程内容保持鲜明的时代性,才能充分体现历史教育对人文世界终极关怀的价值,从而揭示历史教育并不是陈芝麻烂稻谷的事儿,更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间香火的枯燥学问。”[2]正基于此,高一历史新教材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丝微成功,使学生心理上取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因为通过学习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学、乐于学,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感悟历史所带给他们的丰富知识。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1)基本知识点的落实: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历史学科也同样如此。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这些基本的史实构成了历史学科。这些知识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2)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历史概念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的认识,掌握了某一学习领域中基本历史概念可以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历史史实。如封建社会、资本积累、代议制、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等。(3)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的落实:历史线索和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括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掌握了历史规律和线索,可以对历史发展走向有清晰的认识,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等。
4.注重学法指导,给学生以学习的捷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新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悄悄转变。
5.重视历史图表教学,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图表是历史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十分重要,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知识点时,可结合教材地图,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讲述每一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既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记忆,还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联系。
6.注重知识点面结合和新旧知识联系
叶圣陶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促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为此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联想条件,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向纵向(量的积累)和横向(面的延伸)发展。首先,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呈阶梯状发展,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解能力得到更大提高。另外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既弄清了不同历史现象的共同规律,又揭示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
7.强化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
常人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不仅深化了历史知识,而且加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复习,同时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2.何成刚.增强历史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10期
飞龙在天——恒泰艾普高成长探秘 篇5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在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上地园区注册, 当时注册资金100万元, 员工十几人, 平均年龄30岁, 以提供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领域高端技术服务和软件产品为主业, 是一家典型的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
恒泰艾普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软件, 帮助国内外石油公司寻找油气资源、提高钻井成功率和油气开采效率。像一只年轻矫健的瞪羚跑得快跳得高, 恒泰艾普在短短的5年间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成绩。在2007~2009三年里, 公司资产总额、收入、净利润保持持续、快速成长, 复合增长率130%。
现在, 恒泰艾普自信地以先进的技术、完整的业务构架、丰富的人才和经验, 向全球石油工业提供着最前沿、最专业的软件产品和全面的技术服务, 可说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产品结构最完备、技术特色最突出、最具成长能力的服务公司之一。
创新性和权威性: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储层研究、油藏开发方面, 恒泰艾普开发出15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高端软件产品, 拥有46个软件著作权, 为石油行业提供了创造性的、完整流程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境内外授权用户累计达1200多个, 是国际同行业中少数几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产品结构的软件和技术服务商之一, 也是国内该领域中技术领先、规模最大、拥有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近年来承担和联合承担了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大石油公司重大攻关项目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
市场开发:恒泰艾普软件产品及技术服务已覆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的大部分油田和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客户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渤海油田、长庆油田、冀东油田等40多家油田院所。
恒泰艾普在两年前确立了经营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在美国、加拿大和国内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从境外收入为零发展到2009年境外收入占年度总收入的36%。恒泰艾普在国际舞台的亮相大大提高了国产勘探开发软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客户遍及亚、美、非等几大洲的20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和石油服务公司。
高速成长的恒泰艾普获得了各种荣誉, 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计划”首批重点培育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四个一批”中的高成长企业、北京市科委“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重点项目”获得企业、2009年中关村Top100成长榜第3名、中关村Top100创新榜第59名。在社会责任方面, 恒泰艾普公司为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培养了大批初出校园的优秀学子。公司有多项软件技术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
作为一个年轻的高科技中小企业, 恒泰艾普靠什么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人才乃兴业之本
拥有众多的创业型与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恒泰艾普公司兴业的核心资本。
恒泰艾普公司及控股公司现在有400余名员工, 拥有300多名技术人员, 其中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软件研发专家, 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背景和国际、国内合作与服务经验。在员工结构上, 拥有管理、研发、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公司治理、证券投资以及商务支持等多方面的人才。按学历统计, 其中博士33人、硕士120人;留学美国、加拿大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归国人员10人。这些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青年才俊组成了恒泰艾普的高管团队、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
坚持科学发展观高管团队高瞻远瞩
这个高科技企业的高管团队既有出色的专业能力,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上极其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高管团队中有7人拥有博士学位, 从美国归来的孙庚文、尹旭东、刘军, 以及成员企业盎亿泰地质微生物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梅海在中央“千人计划”或北京市“海聚工程”中榜上有名。公司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贾承造先生、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康德拉什科夫先生为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指导公司科研与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
创业带头人孙庚文:孙庚文是恒泰艾普的创立者, 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他是中央“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的入选者, 获得了“2009年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的荣誉和奖励。孙庚文带领团队执着于“志存高远, 行胜于言”的追求, 刻苦钻研与开发技术, 强调科学经营和管理公司, 奉行勤奋朴素的工作作风, 使公司从小到大快速发展, 带领团队相继完成了恒泰艾普的重组、资源整合、股份制改造等工作。孙庚文是这个团队的灵魂, 他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 为人低调。正是由于他喜爱人才, 尊重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 长于发挥人才的潜力, 才使恒泰艾普能够迅速集聚起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企业的优秀人才, 并且使这些高层次人才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地在恒泰艾普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实现着企业目标, 也实现着人生价值。
杨绍国:副总经理。博士、教授、博导。负责公司储层综合研究技术服务业务和技术研发。创业之前在大学任教授, 在地震正反演、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尹旭东:副总经理。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地质学硕士、斯坦福大学应用地球科学博士。负责国际项目市场和项目管理、参与技术研发。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他是层序地层和四维地震及其应用方面的高级专家, 集地质、物探等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及管理型人才。
邓林:副总经理。博士、教授。负责公司软件产品研发。具有应用数学、软件工程、地球物理、石油地质等跨学科综合研究优势, 曾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擅长组织石油勘探开发软件产品研发, 主持完成了多项软件产品的研制。
刘军:首席财务官。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斯坦福大学地质与环境科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负责公司财务、投融资工作。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曾任InvestorAB资深投资总监、香港上市公司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芝华财瑞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大师+团队创新团队锐意进取
恒泰艾普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的设立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 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着力创新、高端引领、促进发展”的人才兴业战略, 积极探索“大师+团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 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
谢桂生: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博士、副教授。负责公司科学技术发展、算法科学研究工作。参与完成20余项科研项目, 在中海油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获西南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教学改革特等奖1项。
王顺根: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资深地球物理专家。早年曾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做访问学者, 回国后一直从事地震资料处理研究工作。曾有多项研究成果获中石油总公司和局级奖励。在公司参与开发、研究了叠前非双曲线干扰波压制、三维连片处理、三维折射波静校正、叠前深度偏移、山地三维复杂资料处理方法等处理新技术。
叶军: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石油地质专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的技术首席, 致力于各种类型的天然气藏的描述方法和技术研究, 在成藏地质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获中石化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正是这支汇聚了专业前沿人才的团队, 为恒泰艾普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高尖技术独秀一支
面向行业市场, 不断研发推出自主创新的尖端技术, 是恒泰艾普成功的奥秘。
恒泰艾普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软件产品研发, 其技术和软件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公司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制的行业软件产品FRS、NCI、SAGA、SIMO3D、EPoffice等代表了本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
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如:基于GPU (云计算) 技术的协同并行地震资料成像处理软件LD-NCITM process、裂缝型含油气储层综合描述软件LD-FRSTM fracture、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模拟软件LD-SIMO3DTM model和全局快速寻优静校正软件LD-SAGATMstatics等。
还有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如: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软件LD-PROTM process、高精度叠前时间深度偏移软件LD-DEPSTM migration、以及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模拟软件LD-SIMOTM model、地震数据处理软件LD-DPSTM process、现代地震解释软件系统LD-ADESTM interpret、油气储层频谱成像与解释软件LD-EPSTM image、油气储层预测与解释软件LD-EPSTM reservoir、叠前地震反演和储层描述软件LD-GMAXTM reservoir等等。这些产品目前已经释放市场并形成了用户群和销售规模。
上述这些专业名词术语构成的产品名称, 外行读来颇为拗口, 在内行眼里可就是熠熠明珠。专家评价说:恒泰艾普在这个领域走得很专, 是本行业领军者之一。恒泰艾普紧密结合市场需要搞研发, 在尖端高技术专业领域中保持独特、独好, 是她成功的法宝。
政策东风为瞪羚加速
作为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 恒泰艾普的快速崛起是与国家大力推行海外人才优惠政策和自主创新政策分不开的。
孙庚文董事长把高端人才在恒泰艾普的集聚归功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 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支持, 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成这么优秀的团队。”
孙庚文于2005年回国在中关村上地园创办企业, 先后入选北京“海聚工程”和国家“千人计划”。在个人获得了200万元现金补贴和户口、签证、就医、子女就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 他现身说法, 在海外石油天然气开发行业的中高层人才中广泛宣传“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 成功地从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油巨头手中吸引创业同伴。
现在恒泰艾普公司及投资的成员企业已经吸纳了四名“千人”、“海聚”人才回国效力。他们带回的“四维地震及其应用”、“地质微生物油藏探测”等国际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并使中国油气勘探技术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公司首席财务官、“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入选者刘军介绍, 近年来, 公司吸纳了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十多人。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政策支持, 公司引进人才的速度至少要减缓一半。
谈起自己的回国创业, 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的尹旭东博士用“舞台”来形容:“这个舞台很广阔, 也有风险。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就敢冒这个险。”
像尹旭东这样的高层次海归人才在北京不在少数。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学有所成、掌握先进技术的海外学人带来巨大机遇。在海外, 一旦有人了解到国内的好政策, 很快就会在行业内和朋友圈中传播开来, 引起热烈的关注。尹旭东就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 在先期回国并加入恒泰艾普公司的斯坦福大学校友刘军博士的“游说”下, 回国考察了创业和企业发展的环境, 下定决心回国的。两人相继入选北京市的“海聚工程”, 获得了政府的现金奖励和政策优待。
恒泰艾普驾乘政策的东风, 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这片沃土上, 放开了跳跃式发展的矫健步伐。恒泰艾普的创业者们立足中国, 开拓世界, 朝着打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最强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服务公司的目标, 迅速奔跑!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飞龙在天。
千人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08年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其中在中央层面引进人才简称为“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从2008年开始, 用5~10年, 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 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
2009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 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政策措施, 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千人计划”通过以下四个平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一是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由国家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实施;二是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分别由教育部和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三是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 分别由国资委和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实施;四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 由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 会同省级组织、科技、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 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 原则上不超过55岁, 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 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 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千人计划”入选者由中央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 国家给予每人100万元的免税特殊补贴。在申请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工作条件, 在薪酬、医疗、保险、纳税、出入境、落户、子女及配偶安置等方面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定生活待遇。
2010年7月28日, 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 70位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 前往北戴河看望。
北京海聚工程
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 简称“海聚工程”。计划从2009年开始, 用5至10年时间, 在市级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国有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及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把北京打造成为亚洲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高层次人才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人才之都”。
自2009年4月“海聚工程”实施以来, 已经有88人通过这一计划回国, 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归国创业。在国内发展潜力的吸引以及创业资助、工作平台等方面政策的鼓励下, 海外人才正像“滚雪球”一样聚集起来。为推进“海聚工程”的实施, 北京市成立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作为北京市引进海外人才的国际化、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和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的统一平台。
“海聚工程”吸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被聘任后可以不受单位编制、职务结构比例等限制, 担任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中级以上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并可参加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并担任重大科研计划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聘为政府专家顾问组成员, 还可推荐参与两院院士评选。“海聚工程”还考虑到归国人员对国内生活环境不熟悉的特点, 提供落户、社会保险、子女上学等优惠政策。政府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支持为每一位归国创业人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构建普高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篇6
所谓发展性评价体系,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凸显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其鲜明特点是淡化了终结性评价, 重视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倡导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育理念, 更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力求客观地记录和反映每个学生达到既定标准的程度, 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追求“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个个进步”的境界。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反馈、指导功能,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对一所普通高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 发现现行的评价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 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通过对1040名普高学生的调查发现, 学生在心理、认知、人际、身体、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SCL-90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调查反映出心理的问题尤为明显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当前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学生的整体水平, 差异非常显著。与刘恒、张建新在2004年建立的全国常模相比, 除躯体化有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项有非常显著差异, 并且可以看到某些个体的得分达到最大值4.00, 存在较大问题。
鉴于此, 我们希望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真正体现评价的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 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在评价讨论学生的时候, 时时想着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时时体验着自己的生命, 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简单的对象, 当做一个物。我们改变了长期以来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我们让学生邀请同学、家长、亲朋好友等参与到评价中, 注重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 使各种评价有机结合。如让同学写写“你眼中的某某同学”, 让家长写写“你眼中的孩子”等, 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本人。需要注意的是, 这样的多主体评价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选取一些典型的评价或事例即可, 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
此外, 我们尝试让社区也体现教育的功能, 一起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来。社区是学生生活成长的熟悉环境, 邻居是见证他们成长的历史证人, 一个在良好社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 必然对社区的邻居有着一份难舍的情谊, 即便走向天涯, 身在高堂, 依然存在故里情结。所以, 借助于社区来评价学生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为评价增添了社会化和平民化的元素。
注: (1)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0~4分的计分法, 而中学生综合样本采用的是1~5分的计分法; (2) 中学生综合样本为1984-1997年间14篇SCL-90研究文章中所调查的中学生综合样本; (3) *表示P<0.05, **表示P<0.01。
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我们采取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定性评价的方法, 提倡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成长记录袋、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为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同时,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 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即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一)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情感的体验,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拥有自信心。为此, 我们设计了语文等各学科课堂学习行为评价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等, 从认知、行为、情感等层面进行评价。
我们提出了“体验式德育”, 通过心理拓展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途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平台, 共同评价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这样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的自觉程度, 同时结合德育活动对学生某一方面给予评价, 比如照顾孤寡老人时观察学生的表现等并给予记录。
(二)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以外, 还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口试、情境法、游戏法、访谈、问卷评价等。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 我们运用了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成长记录袋注重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 最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而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主动权和决定权, 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在评价中我们把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在英语和语文考试中实行了口试, 不但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的能力, 而且考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观察评价表中, 其中一条就是观察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看学生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为了使评价不仅关注结果, 也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 我们通过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尤其注重即时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如英语学科教师尝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让学生把课堂中得到的评价卡积攒起来, 贴在总评卡上, 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我们还给予学生多次测试机会, 真正体现了评价与考试的发展性功能。我们认为测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过程与结果相统一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 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性化。
(一) 注重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 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口头式、谈心式评价是我们常用的即时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 (如“老师很喜欢你的坦诚”“你太棒了”“你的进步很大”等) 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有效促进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努力。
(二) 利用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实录, 档案袋评价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 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 还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 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在学期末, 我们在发给家长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上, 以等级的形式对学生的各方面给予评价, 而不是以一次成绩评价学生。这样做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测试, 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之后, 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开展的发展性评价是欢迎和肯定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活跃了, 课外活动更踊跃了, 创新思维更开阔了。学生在心理、认知、人际、能力、兴趣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升。我们运用SCL-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除精神病性和焦虑因子外, 实验组学生在SCL-90自评量表其他各个因子上的得分与对照组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见表2) , 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实验组学生各因子的得分低于对照组, 表明实验效果明显。
此外, 在专家引领和同行帮助下, 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当然, 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评价主体多元化讲起来是很好,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家长往往不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 尤其是许多家长长年在外经商, 对自己的孩子更是知之甚少。学生对同伴倒是愿意评价, 但教师没有改变一元化权威思维, 未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资源去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依然有相当的难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升学机制下,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 评价的方法主要是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人才。但是,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 当人们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的时候, 许许多多的学校为了生存或声誉便放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 也放弃了教育所承担的为社会开启智慧、创造未来的使命。我们以为, 评价机制的调整已经非常迫切。当然, 我们的研究只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做了一些工作, 所用的量表也不多, 故而评价体系的效果检验尚需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普高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美)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张凤山.要关注多元智力理论支持下的发展性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8) .
[3]石岩.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 (6) .
[4]杨新宇, 侯新杰.新课程评价改革中“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哲学诠释[J].宜春学院学报, 2009 (1) .
[5]林淑媛.如何处理发展性评价中几个难点问题[J].广东教育, 2003 (2) .
[6]刘恒, 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2) .
农村普高 篇7
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 调查方法
走访河北省6所实施对口招生的高等学校 (3所高职院校, 3所内设高专的本科高校) , 每校访谈5名 (共30名) 既了解普高生源素质状况、又了解中职生源素质状况的专任教师, 采用Delphi法确定学生素质评价的主要指标, 制定了《中职学校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学生素质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和单选题两部分,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性别、年龄、职称、专业领域及工作岗位等, 单选题分为学生德育素质、文化素质、智育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社交素质和其他素质等7个维度、54个问项。采用Likert的5级等级评定法, 将学生各项素质评定结果设定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和“非常差”5个级次。
编制调查问卷后, 又在上述高校选择100名既了解普高生源素质状况、又了解中职生源素质状况的专任教师进行了预调查,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信度检验按Nunnaly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法进行, 计算求得各维度系数为0.972, α值大于0.9, 显示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效度检验按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进行, 计算求得KMO值为0.896, 卡方统计量为23 506.385, 因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 确认问卷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正式调查委托河北省6所高校党委学工部 (学生处) 组织实施, 由既了解普高生源素质状况、又了解中职生源素质状况的专任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状况按问项进行评价。每校发放调查问卷50份,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 问卷回收率为96.33%。按缺项、漏项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 确定有效问卷279份, 问卷有效率96.54%。
(二) 分析方法
将学生素质5个级次“非常好”、“较好”、“一般”、“差”和“非常差”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 按问卷设定的维度和问项, 对不同生源的总体素质及各项指标均值、差异值及其显著性等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总体差异
由表1可见, 中职生源总体素质得分均值为3.25, 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5)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22~3.41、3.43~3.64之间。中职生源能力素质与普高生源无显著差异, 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其他素质得分均值均低于普高生源, 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p<0.01) ;文化素质和社交素质得分均值亦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5) 。
(二) 分项差异
德育素质由表2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德育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26~3.50、3.41~3.84之间。中职生源遵规守纪情况得分均值最高, 普高生源人生观、价值观得分均值最高。无论是中职生源还是普高生源, 德育素质中得分均值最低指标均为公私观。中职生源德育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文化素质由表3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文化素质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09~3.39、3.46~3.69之间。中职生源记忆力得分均值最高, 普高生源注意力得分均值最高。无论是普高生源还是中职生源, 文化素质中得分均值最低项均为艺术欣赏能力;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注意力得分均值差虽然最大,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除此项指标外, 中职生源文化素质其他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智育素质由下页表4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德育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06~3.46、3.42~3.58之间。中职生源实习成绩得分均值最高, 研究问题能力得分均值最低;普高生源研究问题能力得分均值最高, 学习态度得分均值最低。中职生源智育素质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能力素质由下页表5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能力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06~3.52、3.23~3.72之间。中职生源勤工俭学积极性得分均值最高, 普高生源自我生活能力得分均值最高。无论是中职生源还是普高生源, 能力素质中得分均值最低项均为自学能力。中职生源勤工俭学积极性、自我生活能力得分均值与普高生源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技能学习能力得分均值显著高于普高生源 (p<0.01) , 基础课学习能力得分均值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5) , 其他各项指标得分均值亦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身心素质由表6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身心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11~3.73、3.22~3.64之间。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身心素质中得分均值最高指标均为体能素质, 得分均值最低指标均为综合心理素质。中职生源心理承受能力得分均值与普高生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运动技能、锻炼积极性、综合心理素质得分均值均显著高于普高生源 (p<0.01) , 其他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社交素质由表7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社交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34~3.66、3.18~3.62之间。中职生源交往能力得分均值最高, 协商能力得分均值最低。普高生源社交素质中, 适应能力得分均值最高, 组织领导能力得分均值最低;中职生源交往能力得分均值与普高生源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组织领导能力得分均值显著高于普高生源 (p<0.01) , 其他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其他素质由下页表8可见, 中职生源、普高生源其他素质各指标得分均值分别在3.04~3.51、3.27~3.57之间。中职生源谈恋爱情况得分均值最高, 普高生源参加课外活动得分均值最高。无论是中职生源还是普高生源, 其他素质中得分均值最低项均为阅读课外书籍。中职生源谈恋爱情况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普高生源 (p<0.01) , 其他各项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p<0.01) 。
研究结论及对策
(一) 研究结论
中职生源部分素质表现同于普高生源研究结果表明, 就整体素质而言, 中职生源的能力素质得分均值未与普高生源表现出显著差异, 说明中职学校在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分项比较结果表明:中职生源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注意力得分均值, 在能力素质方面的勤工俭学积极性和自我生活能力得分均值, 在身心素质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分均值, 在社交素质方面的交往能力得分均值均与普高生源无显著性差异。以上与普高生源素质得分均值相近的分项指标共有6项, 占调查指标总量的9.26%。
中职生源部分素质指标优于普高生源研究结果表明, 中职生源在能力素质方面的技能学习能力得分均值, 身心素质方面的运动技能、锻炼积极性、综合心理素质得分均值, 社交素质方面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分均值, 其他素质方面的谈恋爱情况得分均值均显著高于普高生源。以上优于普高生源素质的指标也有6项, 占调查指标总量的9.26%。
中职生源素质多数指标弱于普高生源研究结果表明, 就整体素质而言, 中职生源在德育、智育、文化、身心、社交和其他等6项素质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占整体素质调查项目总量的85.71%, 说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多数指标弱于普高生源。分项比较结果表明:中职生源在设定的54项分项指标中, 有42项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占调查指标总量的77.78%。
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素质具有共同强弱项研究发现, 无论是中职生源还是普高生源, 德育素质中的公私观、文化素质中的艺术欣赏能力、能力素质中的自学能力、身心素质中的综合心理素质、其他素质中的阅读课外书籍得分均值均为最低, 说明以上5项素质指标是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弱点所在, 应加强教育培养工作。无论是中职生源还是普高生源, 身心素质中的体能素质均为得分均值最高的指标。
(二) 对策建议
明确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学生的教育目标“对口升学”与“直接就业”的教育目标对中职学生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面向对口招生高校, 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后者面向企业等用人单位, 强调技能操作能力和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拓展教育目标确定视野, 了解对口招生高校对中职生源素质的基本需求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素质差异的现实状况, 明确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学生的教育目标, 进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加强“对口升学”学生42项较弱素质的教育培养工作。
重构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教育课程体系目前, 中职生源有42项素质指标得分均值均显著低于普高生源, 说明中职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仍存有许多缺陷。有研究表明, “三段式”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编排课程和教学内容, 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 学会科学思维。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操作技能为核心, 削弱了专业理论, 降低了学生适应能力。为消除各种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中职学校应将“对口升学”学生42项较弱指标分解到相应课程之中, 重构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改革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学生的教育方法由于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系统与高职教育系统处于划地为营、各自为政的局面, 两层次职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上缺少应有的联系与依存, 重复课程较多, 教育教学方法雷同, 导致中职生源学生进入高校后产生了厌倦感, 直接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素质教育方面, 目前普通高中“新课改”已经渗入每一个角落, 而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力度还远远不够, 导致中职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在42项素质指标上与普高生源产生明显差异。因此, 中职学校应在清晰中高职衔接的内在逻辑和教育规律的同时, 参考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实施办法, 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加强中职学校“对口升学”学生的人文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中职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职学校应适当开设部分人文课程,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促进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相互渗透, 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通过人文知识传授、外部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中职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使其成为相对稳定的优秀品质。
改善对口招生高校“对口升学”学生的管理中职生源学生在高校的素质体现不仅是中职教育的结果, 内含了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素质增进的综合表征。因此, 单独依靠中职教育阶段, 中职生源素质也很难与普高生源素质完全一致。对口招生高校应针对中职生源学生制定单独的教育管理措施, 有的放矢地针对中职生源学生素质弱项加强教育和培养工作。尽力使中职生源的6项素质优势在高校相应活动中充分得以展示, 进而增强中职生源学生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组织部分教师经常到部分开设“对口升学班”的中职学校了解情况, 实现各项教育教学措施与中职教育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4-05-1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09/xxgk_124851.html.
[2]管德明, 王海岳.发展价值观下的中高职衔接[J].教育与职业, 2013 (18) :8-10.
[3]徐蔼婷.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中国统计, 2006 (9) :57-59.
[4]彭云飞, 沈曦.经济管理中常用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5]罗伯特.Scal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7]张建国, 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6 (2) :1-5.
[8]任平, 代晓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的视角[J].职教论坛, 2014 (3) :10-14.
[9]张凤全.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 2012 (10) :31-32.
农村普高 篇8
一、教学理念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有三大类: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 更新教育观念, 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 让学生自己思考, 让学生自己表述, 让学生自己动手,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新课程标准实施下, 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只有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新要求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 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 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 形成了怎样的能力, 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以前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只是从简单的模仿到熟悉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人为地制造了障碍.而新课程标准下, 学习过程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 在领会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得到创新的源泉.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新要求
长期以来, 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 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 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 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 灌知识, 灌方法, 鲜有师生互动, 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关注每名学生, 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上的新要求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只有更新观念, 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1.课前温课中的新要求
课前温课中的要求主要是: (1) 对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改进教法, 优化教法. (2) 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 (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 ,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3) 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取其长处, 去其糟粕, 避免差错.
2.课中新要求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 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3.课后新要求
教后知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作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五、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中的新要求
数学实习、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 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 体验创造的激情, 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 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引证资料的习惯.
普高德育工作误区探析 篇9
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从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一大批德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但在普通高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普高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安全化、简单化、服务化、表面化、边缘化的误区,不少老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思路单一,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对德育工作不认可,难以达成德育目标,不少德育工作内容背离本意,事倍功半。
德育工作安全化
在高中德育目标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要学生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有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鼓励支持学生实践创新的教育体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在诸多学校事故中学校的被动局面和领导问责制度,“安全第一”成为许多学校领导的口头禅,逢会必讲,责任到人,安全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班级工作的重点,班会课的重要内容。这一思路下的德育工作计划和要求,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德育工作安全化,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几乎都在禁止之列。校长力求学校不出事,班主任力求班级不出事。
譬如春游,对于学生而言是接触自然,了解人文的重要机会,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好机会,但2003年我市一所高中高一学生春游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全市中小学生的春游就不成文取消,现在仍然没有恢复。以往学生春游的激动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至于其他因噎废食的事情更多,这在有效维护了学生生命健康的同时大大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使得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受到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倾向于胆小、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提创新了。
德育工作简单化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师生理解成为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任务,他们认为德育工作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一般问题做思想工作,严重违纪进行处分。德育资源很难整合,形成合力,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成员内部也存在矛盾,德育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枢纽,要结合学校工作制定德育计划、形成德育评价标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标准。这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热情和工作方向。通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的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包括三方面:常规管理、活动或竞赛成绩、材料上交情况;后两者是比较客观,第一项更能体现德育工作特点,但要可操作,常规管理就变成卫生检查、学生就寝情况检查、学生眼保操检查、课间跑检查等几项看得到易于比较的项目,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情况、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一些潜移默化不断成长的隐性德育内容就无法得以体现。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德育工作变得简单化,班级管理也变得简单化,考核什么就抓什么,只要不出事、不扣分就行。在方法上容易简单粗暴,对学生严加训斥,令行禁止,结果是最严厉的班主任往往就成为最优秀的班主任。
德育工作服务化
高中德育工作对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最终目标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化课教学跟更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成为社会和上级机构评价学校的最主要指标,文化课教学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德育工作就沦为提高教学成绩的保障性工作,思想教育、心理辅导都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主旨。班会课很多时候就变成学习考试的动员会和对不认真学习同学的批判会。
学生成长需要是全面的,当德育工作成为文化课教学的嫁衣的时候,就失去自身的价值,工作内容的单一化和方法的机械化进一步导致德育效果低下,不被认同。成绩好的学生的问题往往被其成绩的光环遮蔽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进一步扩大或严重。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不愿和老师沟通,不讲真话,这不仅仅是师生有代沟,德育工作本身也出了问题。
德育工作形式化
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德育工作的考核有相当全面详细的标准,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全部做到,即使做了的工作也未必留下相应的图片资料。考核检查由于时间紧和人手少而以资料检查为主,每学期结束时,德育处都会准备满满一箱几十本资料送到局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工作就得到认可,否则就要整改。这样对于各学校德育处来说主要工作就变成准备资料应对检查,有材料工作没做也算做了,没材料工作做了也算没做。网络显然为这一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需要什么资料随手一拉,换换校名人名就大功告成。上级行政部门也大多睁一眼闭一眼,马马虎虎,皆大欢喜。
德育工作形式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实践性很强的德育工作就演变成为文字工作,德育工作者习惯纸上谈兵,不愿务实工作。最终学生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德育工作边缘化
由于种种原因,普高的德育工作事情多、开展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大,与教学、教科研、后勤相比,在学校工作中地位不高,德育工作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自我认同感也不高,工作缺少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研究教育、研究时代、研究学生,做不到与时俱进,工作机械被动,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德育效果不明显,师生认同度不高。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德育工作缺位,学生成长教育缺少灵魂,在政治方向、道德思想、心理素质方面距离要求越来越远。
农村普高 篇10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 (人教版普高课标) 已经在一些省份使用一段时间了, 总体反映不错, 与老版相比, 内容比较新颖, 版面设计比较活泼,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理念, 有些开放性教学的气息和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是我认为现有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指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 说教意味仍然很浓, 合作探究空间比较小。
教材当然该有结论, 但如果都是已经定性的结论, 你去学习, 就是接受现成的结论, 如果这些结论无可辩驳地正确, 你不要质疑, 只要信服就行了, 那么这样的教材就是说教的教材, 给你规定好了什么, 你就该信什么, 这不是说教么?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如此自主学习还行, 合作探究就假了。不知道结论才进行探究, 写在书上已经定性的结论, 学生一翻书就知道了, 还有探究的必要吗?探究还是为了证明这结论的相当正确, 因而坚定不移地相信, 这探究有多大的价值?这与社会的假冒伪劣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 这种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 虽然也关注现实, 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现实矛盾。
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 注意实践环节, 但教材没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比如, 讲宏观调控, 就可以涉及房价的问题, 为什么中央越调控, 房价越上涨?比如, 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就应当谈谈党的建设问题, 为什么有些党员甚至高级干部贪污腐化?这些都不能回避。过去的教材, 这些问题都有提及, 新教材倒不敢讲了, 提一点也是轻描淡写、无关紧要的。这就不能算注重实践环节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好教材。
(三) 教材呈现形式仍显单一, 不符合世界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材的呈现形式基本都是首先给几个情景材料, 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是情景导入和问题设置。然后介绍已成定论的观点或者知识, 让学生用这些知识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便是情景探究。最后下个结论或者回归现实谈该怎么做, 这称之为情景回归。这其实是情景教学法的套路。几本教材都这样呈现就难免给人单一呆板的印象了。虽然这看起来很符合探究学习的程序, 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要进行探究的。思想政治课, 有的内容就是叙述和介绍, 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就可以了。探究, 应当是由已知经过探索而得出未知, 那些现成的结论还探究什么呢?比如, 《政治生活》第七课就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就直接介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然后就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就可以了。再者, 情景教学法的确有探究在里面, 但情景教学法就等于探究教学吗?这好像值得研究。
二、改进与建议
(一) 学生用的教材和教师用书要互相契合, 各具特色。
不能像现在这样, 教师用书大都是教材的解释和扩展。而对学生用书, 应强调探究性, 除了用来探究的基本知识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外, 大多应当是提供一些典型的材料, 让学生来探究, 重大结论都不要出现在教材上。教师用书, 除了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最新观点进行解释扩展外, 重点是就教材要学生探究而获得重大结论进行表述论证, 以及对学生怎么探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帮助老师就怎么去指导学生根据典型材料和现实热点通过探究去获得重大结论, 怎么去通过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能力, 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比如, 《经济生活》第十课《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二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部分从“提高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学生有几个喜欢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完全可以放在教师用书里面, 教材只需要列举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探究就行了, 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谈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 从而得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这些结论放在那里, 然后让学生探究, 还探究什么呀?
再比如, 在《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第二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 文字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说教意味太浓。如果这么调整就可能比较好。第一框, 就改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观点就不要出现在书上, 最好由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内容应当作相应的调整。首先, 教材给出近代中国一些探索中国前途的团体和组织努力奋斗的一些典型材料, 最后强调共产党成功了。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会让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顺理成章地得出:“共产党执政,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后, 教材介绍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容, 让老师们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学生就会得出:“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然后, 教材谈谈共产党执政以来也犯过错误, 谈当前的党建问题, 并且列举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的重大成就,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认识到当今世界, 没有哪个国家的执政力量尽善尽美, 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不断认识并且改正错误, 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 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如果教材这样编写是不是更加有说服力, 是不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较大的空间, 也更加真实呢?
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还是《生活与哲学》等, 都有不少地方要加以修改, 使之能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二) 增加对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
让思想政治课更好地解决学生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 认识社会。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脱离社会现实的书呆子, 必须在教材中及时加入教育领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 借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人说, 这个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 教师可以有自由选择权。但这些现实的东西有的政治方向性比较强, 老师往往把握不好, 就可能造成反面效果。所以, 如果在教材里面有显示, 就是体现一种国家的意志和导向, 教师的补充和选择就会相对容易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往往是公众经常争论的和老百姓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 比如房价与地方政府财政、通胀与百姓生活、金融危机与就业、民主政治建设与党的领导等。更多地关注这些问题并敢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摆脱它留给学生的只是空洞说教的不良印象, 让它成为学生喜爱的真正有价值的科学。
(三) 教材呈现形式要更加丰富多样, 生动活泼, 不必拘泥一个模式。
【农村普高】推荐阅读:
普高公共体育课程教学08-04
普高教师与职高教师的不同之我见06-16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08-28
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10-25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促进新农村建设06-26
规范农村会计管理 促进新型农村建设07-29
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08-30
城市农村--对城市与农村发展现状的思考1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06-26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