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解决策略

2024-10-11

信息化解决策略(精选12篇)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1

波利亚说: “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的解题思路的选择, 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 说明解题过程就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 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 一种新的数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索、猜想的思想和方法, 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探求的教学问题.

通过网络资源了解, 数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近年来, 高考明显加大了对学生直觉猜想、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重要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力度, 由归纳得到猜想, 由类比发现新知等试题都有较高的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抽象函数、高等数学背景、研究性问题等为命题的素材,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代数推理能力以及归纳猜想、类比发现等创新能力和进一步考查学生后续学习的潜能, 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探究性问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 或探索满足某些条件的对象是否存在, 问题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 思维指向不明显, 解题时往往难于下手. 近年来, 探索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猜想型, 即结论未给出, 解题时需要首先探索结论, 然后再加以证明, 另一类是判断型, 即判定符合某种条件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或其结论是否成立.

这种题型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而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各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因此, 在备考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一、猜想型探究问题

例1 ( 2008 年天津卷) 在数列{ an} 与{ bn} 中, a1= 1, b1= 4, 数列{ an} 的前n项和Sn满足n Sn + 1- (n + 3) Sn= 0, 2an + 1为bn与bn + 1的等比中项, n∈N*.

( Ⅰ) 求a2, b2的值.

( Ⅱ) 求数列{ an} 与{ bn} 的通项公式.

分析本题属于猜想型探究问题, 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中项、数学归纳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评注正确解答本题除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等能力, ( Ⅰ) 问难度不大, 符合考纲中能根据递推关系写出数列前几项的要求; ( Ⅱ) 问要先通过归纳、猜想得到an和bn的表达式, 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对于这类问题, 关键在于归纳和猜想, 如果猜想的结论正确, 一般证明也较易解决, 如果猜想结论不正确, 当然也就证不出来了.

二、判断型探究问题

例2 ( 2010 年安徽卷, 19 题) 已知椭圆E经过点A (2, 3) , 对称轴为坐标轴, 焦点F1, F2在x轴上, 离心率e =1/2.

( Ⅰ) 求椭圆E的方程;

( Ⅱ) 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

( Ⅲ) 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 若存在, 请找出,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评注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等基础知识, 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综合运算能力, 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本题的 ( Ⅲ) 问属于判断型探究问题, 即题目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 但给出了结论的可能范围, 对存在性问题, 常以“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形式出现, “存在”就是有适合某种条件或符合某种性质的对象, 对于这类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出一个, 就说明存在, 问题就算解决了; “不存在”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找不出一个适合某已知条件或符合某种性质的对象, 这类问题一般需要推理证明, 经常用反证法; “是否存在”结论有两种可能, 存在与不存在, 若存在, 则需找出来; 若不存在, 则需说明理由. 解决这类探索性问题, 常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成立, 进行计算和推理, 若推出矛盾, 则否定先前假设, 若推出合理的结论, 则说明假设正确.

探索性问题的形式很多, 但高考中出现最多的是探索结论型 ( 猜想型) 和探索存在型 ( 判断型) 这两类, 其中以探索存在型问题居多.

解题策略对于猜想型, 其解题思路一般由条件出发, 由特殊到一般, 经过试验, 猜想出结论, 然后进行证明, 对于判断型, 其解题思路一般是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成立, 进行推理, 若推出矛盾, 即否定先前假设; 若推出合理的结论, 说明假设正确.

摘要: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题型, 因此, 求解这类问题要结合已知条件, 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 必须敢于探索, 大胆猜想, 得出结论之后再依常规方法进行论证, 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 有时还需要研究简化形式但保持本质特征的情形, 运用类比、联想、猜测来探路, 解题过程创新成分较高, 因此, 同学们要通过这种题型的训练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问题,解法,策略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2

周林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是我校、我区所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国家级实验课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即以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实施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分层提高,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本篇实验研究报告主要陈述了开展本次实验的课题提出、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实验的分析和讨论以及结论等。[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指导问题解决实验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构成了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基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地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和意志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目前学校采用“平行班授课制”,实践中越来越感到,对全体学生用“一本书、一把尺子、一刀切”弊端严重,它否认了学生的差异,同时也扭曲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而感到学校教育的乐趣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学进入了一个开放、快捷而多变的信息网络世界,探索创新也日益渗透在课堂之中,2001年9月我们开始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他强调人自身的发展,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是着眼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的一大基本精神,就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的独立学习者,教育者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其中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发展、能力水平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等。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造和选择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个性和爱好的空间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内在潜能,使其具有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尝试成功的喜悦。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解决问题??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制造产品的能力??需要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Gardner,198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博士1983年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人人都有一片希望的蓝天。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它认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谐发展的,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一样,注重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的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以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实验的过程设计

1、实验假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为本,运用信息技术及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分层提高,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高。

2、实验变量

(1)自变量:基于MI理论的分层教学模式和策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2)因变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原由的数学学习水平。

(3)控制变量:

教师方面:实验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方面: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环境方面:校园网络的建立。

3、课题研究目的(1)探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2)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与“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规律,找寻信息技术基本特征和教师、学生主体性的契合点,真正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长处,以点带面,在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智能的协调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为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手段。,(3)通过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明确使用现代化教育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的意识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增强课题研究的能力。

4、实验对象

在三、四、五年级各班中各挑出一个实验班进行研究。

5、实验方法

本课题采取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6、课题研究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1.9.??2002.2.)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实验计划。

③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测。(2)实验实施阶段(2002.3.??2003.2)

1实验教师把现代教育信息与数学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提高。

②选择实验的教学内容,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③收集实验数据,检测效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03.2.??2003.12.)1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

②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推广实验成果。

四、实验结果

(一)基于MI理论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科学分层方法的探究(1)按照学习水平分层

传统的分层方法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做依据的,这也是我们实验初期所采用的分层方法。我们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到练习等各个环节都分层次安排。这种分层方法层次明显,便于教师的操作管理,学生也非常明确自己属于哪个“层次”。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做法还存在很多弊端:如按成绩分层会给学习心理造成压力,学优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兴趣降低等等。(2)按照多元智能分类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即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智能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他们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及学习方式,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同一个知识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感知1分钟时间的长短,我们让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同学默写古诗,让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同学拍皮球、跳绳,让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同学练习速算„„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到了1分钟的长短,数学知识掌握了,优势智能也得到了发展。(3)多种分层方法相融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各种分层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各有利弊,单一的分层方法已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逐步摸索、采用了一种多种分层方法相融合的弹性分层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智能发展情况,依据课程特点实施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在练习和评价中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优势智能进行分层、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练习内容、练习形式,教师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调整分层,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调整。

2、基于MI理论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长期的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构建出了如下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图)

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层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信息技术支持。该模式图只是一个总体的操作思路,在具体的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作弹性的,灵动的改变。(1)分层教学策略

本课题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分层指导”为手段,以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遵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及智能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为了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课程理念,我们在教学目标、提问、施教、练习、探究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对学生实施了分层。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对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关注。而此课题研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考虑学生差异对知识掌握目标进行分层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发展。我们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层次。

(“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目标框架图)

三个层次的目标由浅入深,基础性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主要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提高性目标对学生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发展性目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及优势智能的发展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是灵活的,机动的,只要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能多起点、多落点,实现分层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②提问分层

该课题的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分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提问,依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或是可能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学习风格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③施教分层

分层施教必须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材的统一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异步教学,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利用网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执教者把同一教学内容设计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方案适合学困生,在这个方案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很多的帮助提示,可以引领着学生学习;B方案“扶中带放”,适合中等生,通过电脑引导学生尝试、讨论、发现、总结;C方案适合学优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又如根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为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同学尽可能多的提供视听教材和运用文字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阅读,写学习笔记、数学小论文等一些活动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给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同学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通过动手制作模型、角色扮演等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由表象向抽象的过度;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同学充分利用想象、图片、色彩来教学,引导学生的视觉性活动,鼓励学生用画图、制表来表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目的之一是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促使其优势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层辅导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辅导;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及时评价反馈功能对学生实施辅导帮助。

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需要的帮助和辅导也是不同的,对于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同学来说,他希望得到的是一些清晰、条理化的问题以帮助其学习;对于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同学来说他更喜欢看一些直观的文字说明;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同学来说,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或是图片资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于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同学来说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更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一切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④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就是反馈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在练习的编排上努力突出层次性,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学优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深化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可完成适量的巩固练习题,学困生可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练习冲刺,逐步缩小差距。

练习还应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智能差异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练习,如让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同学和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同学合作写数学小论文,让言语语言智能强的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写成打油诗、绕口令,让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同学建构知识框架图,让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同学制作模型、手工艺品等等。⑤探究分层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要完成的最高目标。学生因知识水平及智能发展的不同,在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层次上也会存在不同大小的差异。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因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内容的不容对学生实施分层要求。如在学习、探究同一知识内容时,可把同一智能类型的学生分一组即同质分组,这样便于学生的交流发展其优势智能,也便于教师的分层提问、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展开,但学生若长时期处于单一形式下学习,其他弱势智能将得不到发展、提高。所以在分组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时,可以把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分一组即异质分组,这样便于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助,在与其他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接触中,自己的弱势智能也得到强化。⑥评价分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多元智能主张的评价宗旨是:以评价促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利用电脑帮学系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各是什么,我们力争通过这种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师、家长、信息技术工具评价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摸索并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选择,分层学习

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评价,共同提高”这五步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可以由复习旧知引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也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内容和层次上都会有所差异,这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学件中进行自主选择,分层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传奇2000、LanStar等教学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辅导及适时的调控。在分层练习,及时反馈环节,要求学生在进行必要的基础性练习之后自主选择一些适应自己学习水平,自己感兴趣的练习完成,进一步巩固新知。而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层次,学习风格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后,则可以让学生或独立探究或合作去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一些辅导或提示学生自己去寻求帮助,或现实的帮助或网上的帮助,以实现分层探究,问题解决。在分层评价,共同提高这一环节,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这五个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3)信息技术支持策略 对应“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选择,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评价,共同提高这5步教学模式,信息分别起着问题情境创设,媒体演示,分层练习任务的程序课件操练,网络协作/媒体综合应用进行探究以及建立电子学档进行过程性评价等支持作用。同时,在实施不同的智能学习活动时,可以整合应用不同的技术工具,见下表: 智能类型 教育技术(软件)

言语语言 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软件、网页创作家、多媒体演示工具、外文软件、故事光盘、打字帮手、台式电脑、电子图书馆、文字游戏/软件等

数理逻辑 数学技能指南、计算机设计辅导、电子制表软件、制图工具、数据库、逻辑性游戏、科学程序软件、批判性思维软件、问题解决软件等

视觉空间 动画程序、3D建模语言、剪辑艺术应用软件、计算机辅助图像、数字照相机和显微镜、绘画和制图软件、电子象棋比赛、建模工具、研究组、空间难题解决比赛、电子难题包、几何学软件、数字想象/图形程序软件、虚拟课件等 肢体运动

计算机接口的实用结构包、模拟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系统软件、眼??手协调游戏、接通计算机的工具、触觉设备等

音乐韵律 音乐文化辅导软件、唱歌软件(声音合成器)、音调识别和旋律增强器、音乐乐器数字接口、创造你自己的音乐节目等 人际沟通

电子公告栏、模拟游戏、电子邮件程序等

自我认识 个人化选择软件、职业咨询服务软件、任何可自定步调的软件、可下载的多媒体应用程序等

自然观察 科普性软件、自然界声音和/或图像文件、植物/动物的分类软件、动物声音辨认软件、地球科学软件等

(二)实验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实验前现五(3)班数学学科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相差4.9分,下面是该班在实验过程中两年的数学平均成绩与年级平均分对照表:

表一:2001??2003学年实验班五(3)数学平均成绩与年级平均分对照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2001??2002学年-4.5(进步0.4)-3.8(进步1.1)-4.1(进步0.8)-3.2(进步1.7)

2002??2003学年-2.6(进步2.3)-2.1(进步2.8)-1.7(进步3.2)

表二:实验班在校、区、省数学学科竞赛中获奖情况

校 区 省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实验前 1人次

实验后 1人次 2人次 3人次 1人次 2人次 1人次

由以上两个表可以看出:在进行了课题实验之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尖子生脱颖而出。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明显改观

1学习兴趣浓厚了,自信心增强了。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学优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学困生也有了明显改善。

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人数 百分比 有 很 大 兴 趣 148 75.7% 比 较 感 兴 趣 35 17.8% 感 觉 一 般 10 5.1% 没兴趣 3 1.4%

(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通过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率大幅度提高,也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找到讲对和不完善的地方。他们说:“以前我们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现在老师上课提问、考试的内容都能考虑我们的起点,学得会,考出好成绩,就有信心了”。②学习品质改善了,意志力增强了。学优生在完成了老师规定的作业后,能主动找更多、更难的题目去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以前增多了。学困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延长了。懂得了如何控制自己,课外也能逐渐抵制外界的诱惑,逐渐自觉地学习。遇 到 难 题

时 的 表 现 人数 百分比

以前 现在 以前 现在

直 接 放 弃 54 8 27.5% 4.1% 直接寻求帮助 78 24 39.8 12.2% 思考一会,不

会就放弃 39 58 19.9 29.6% 努力思考,不会

再寻求帮助 25 106 12.8% 54.1%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品质的调查对比)③学习习惯改善了,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人数 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独立思考、解决 128 65.3% 咨询同学、老师、家长 103 52.6 上图书馆查资料 81 41.3% 上网查找资料 95 48.5

(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调查统计)实验前总有部分学生迟交或缺交作业.实验后,随着成功心理强化,学生普遍地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懂能主动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平时测验和考查,也能认真、反复检查,力争考出好成绩。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也比以前跟完善,能用多种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姐姐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办法、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有大幅度改善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实验老师越来越感受到开展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学生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关键是否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对其“因材施教”;要切实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就必须广泛、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就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及智能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大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经过磨练,三位实验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课堂教学、教学论文等各级各类评比中屡获一、二、三等奖。我课题组成员共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8项,区级奖励10项。

(我课题组成员公开获奖成果统计)

五、课题研究的分析及讨论

实施分层教学是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是真正“以人为本”,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要真正落实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自身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培养一个学优生光荣,转化一个学困生同样光荣。其次,要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必须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是浅层次的分层,要真正根据学生差异组织教学,因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要对学生智能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组织教学,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对学习风格及多元智能理论有所研究。再次,要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克服班级教学人多、地方少、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个别辅导分身无术的弊端,惟有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让一切以为是理想的东西变成可能。将来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也势在必行。

在这次的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和疑惑,如少数学生偷懒躲在低层次里不愿向高层次递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在发展变化中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何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去找寻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

六、结论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现状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应当进一步体现现代化的教学因素,为此,与之相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应该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促进之下,教师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情况而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现状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仍然对当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或多或少地影响。为此,要想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向着新课改的教学方向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认识和分析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影响,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变。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在克服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情况来讲,其最大也是最明显的教学变化就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作为一门副科,很少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这就更加突出了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一方面,教师的整体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相对明确。在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一般采取敷衍的态度,更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当作一种放松的课堂,对于问题和相关内容的讲解也含糊不清,存在很多不条理的问题。从年代上来看,之前社会整体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力度也不高,这就影响了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而如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网络技术基本上达成了全面覆盖的发展情况,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和明朗起来。另一方面,学校在高中部门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普遍。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发展落后的条件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也相对较少,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也有所限制,很少有学校购买多媒体教学设施,更不必说建设单独的多媒体教室了。如今,计算机基础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也得到更多人的接受,与之相应的是学校的设备购进的力度也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尤其是各行各业对这一技术应用力度的不断增大,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多,有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也获得了教育研究者更多的重视,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着理论支持的力度。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进步和教学成绩,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也不应当被忽视。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化。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相比具有滞后性,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是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成对比的。而这种更新上产生的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长期得不到改编,学生只能从课本上学习旧的知识,那些知识是多年前的信息发展状态,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机械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的教学存在单一化的教学问题,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会去想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如何的教学课堂,又要采取何等的教学方式,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达成怎样的教学目的。

最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缺乏人文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压倒了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教学内容的重视度,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教师要不断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讲课内容的更新。具体来讲,教师要不断地熟悉和了解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具体的信息技术的更新内容,制定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同时,教师在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时,还应该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脱离之前所受到的课本教材上旧知识的局限,并弥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不足。

第二,教师要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为此,教师要灵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学方式,如安排学生上机实践等教学方式。教师要明白学生在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对相关软件的认识和学习更需要有具体的上机实验和上机操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掌握。比如在学习简单的网页制作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具体的网页制作的实践,来增强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的人文化价值理念。为此,教师的教学可以采取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知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ppt制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需要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获得对相关软件的认识,并逐渐提高其对这一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改善教师的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教学理念,并尽力将这一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并进一步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目的。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4

1 影响医院信息化的因素

1.1 资金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医院的人员主体以医生为主, 对计算机了解的专业人员较少, 在对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 医院新型控制人员不仅需要足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还需要熟悉了解医院的运行模式和工作的流程以及具备一些基础性的医疗知识, 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在当今医院中还比较少, 医院对员工的培养力度不够, 这样医院的工作运转效率不高, 信息化水平不能够得到提升。信息化工程作为一项现代医院的基础性建设工程需要得到长期的资金支持, 但各级政府在医院信息化中的资金投入较少, 由于资金相对缺乏, 医院的信息化水平难以提升。

1.2 信息设备陈旧安全性不高

由于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大, 医院在对设备的更新方面缺乏一定的条件, 设备较为陈旧, 维护量较大, 设备管理人员为保证机器的稳定、高效运转, 只能够整天忙于对设备进行维护修理, 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时间很少, 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设备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也较大, 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医院有时会因为设备出现的问题而造成医院的秩序混乱, 由于数据信息量较大, 工作人员在进行整理时缺乏科学先进的方法, 以及设备经常会出现故障, 因此, 信息的不完备或丢失状况经常发生, 医院的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1.3 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医院的信息化推进不仅是一项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 医院的信息化工作才能够得以推进, 但由于当前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规范, 以及各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 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规范。另外, 医院在人力管理和信息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医院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常常会让信息管理代替人力管理, 致使医院的人员的某些工作岗位消失, 这使得医院的就业率有所下降, 人力和信息的矛盾逐渐激化。另外, 目前许多医院没有对信息管理加以重视, 致使新医改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也没有受到保障, 信息部门得不到重视。

2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医院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加大对医院信息管理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

早在上世纪末, 东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HIS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的建设的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完备的系统功能, 医院的收支情况、病床的使用情况、设备而设用情况等都包含在这一系统之中, 医院应该加强HIS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医院的信息化改革增添动力, 医院方面还应该注意加强对新型化专业人才的招纳和培养, 打造高效的, 经验丰富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让医院运作信息化、高效化, 及时对医院的陈旧设备加以更新。针对医院的信息化得不到重视的现状, 医院应该提高信息化管理部门在医院建设中的地位, 加强对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提高信息化人员的能力, 另一方面, 医院应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 完善医院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 保障医院的正常高效运行。

2.2 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安全保障体制

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做报告, 报告中有多处提到“信息”、“信息化”, 并且明确了“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目标, 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国家在立法上还应该针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和法规的建设力度, 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为解决医院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卫生立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应该完善我国的卫生立法, 让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得以有效地解决, 促使医疗信息化建设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医疗护理工作服务, 针对患者的病例的管理问题, 应该用法律加以规范化、具体化, 是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得到提高, 在信息的公开和保密工作上应该更加健全化, 医务人员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意识, 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 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让医院对于相关的药物和医疗方面的费用进行公示, 社会成员也能够参与到对医院的监管中, 促使医院合理收费。

在涉及病人的信息方面的问题上, 我国在信息方面的立法应该建立一套完整并且详细的法律体制, 弥补法律的漏洞。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隐患, 所以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工作, 防止网络犯罪、网络设备被恶意破坏、网络信息设备被变更的事件的发生, 医院在信息化的进程中, 应该加强对网络病毒预防工作, 保护患者的信息避免出现信息泄露和信息缺失的情况, 减少医院的财产损失, 使病人的信息保密工作得到保障。

2.3 提高医院信息化程度规范电子病历

我国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和发展, 目前, 我国的大部分医院都在采用电子病历, 但是在电子病历的规范化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电子病历涉及到关于患者就诊的记录, 在信息的记录上存在一定的规范问题, 而且患者手中缺乏相应的病例信息储存卡, 在结算就诊费用时缺少网上缴费这一途径, 这给病人对自身信息和就诊费用的查询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医院应该充分吸收国外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经验, 实现电子病历规范化, 推动患者信息查询和网上缴费的目标的实现。医院在对于电子病历的规范上应该形成一套良好的信息记录机制, 促使信息的记录规范化,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还可以在医院的网站上设立一些患者查询区, 让患者凭自己的账号和密码进行信息查询。另一方面, 应实现计算机网络与银行、医疗保险中心和保险机构之间的联通, 使患者的缴费更加方便。医院的信息化能够促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转水平的极大提高, 为医生对患者信息快速、便捷的了解提供一条方便的渠道。

3 结语

综上所述,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的必然要求, 医院在对于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积极地去解决, 而不应该由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较大而放弃对医院管理的革新, 只有医院对问题加以重视, 加大对信息化的重视与研究, 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政府加大对医院的设备更新的投入与重视, 国家加强对网络信息法规的建设, 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条件, 让医院的信息化能够得到较好的推进, 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为人民的幸福生活的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立春, 梁健, 黄国东.浅析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 (02) .

[2]贾希村, 王永生.浅谈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的效益[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06) .

[3]杨斌, 王芳.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院, 2014 (02) .

[4]李鹏, 李昕.对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思考[J].中国病案, 2013 (06) .

[5]傅雅丽, 陆敏, 罗毅, 钱强.基于信息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初步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09) .

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5

一、尝试练习

1、用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某铁路线共有6个车站,这条铁路线共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二、训练营地

1、班集体中选出了5名班委,他们要分别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和体育委员。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工方式?

2、小华、小花、小马三个好朋友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四(1)班的小平、小宁、小刚、小超4人排了一个快板节目准备演出。在演出过程中,队形不断变化(都站成一排)。算算看,他们在演出小快板过程中,最多有几种队形变化形式?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解决策略

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随着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小学,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各界对信息教育技术的重视,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喜不顾忧,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挑战也愈来愈严峻。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清

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却挥之不去,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長,对一学科的重视与否往往看它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分量。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都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门课怎样去教大家都不会很在意,他们紧盯的是分数,而不是“素质”。

2.经费短缺,基础设备薄弱

经费投入是困扰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一个大问题,经费的缺乏致使必需的硬件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科目难以开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能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地方大部分存在着电脑数量少、配置条件差、资源不足的问题,不能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

3.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乡镇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门人才很少,大部分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对现代教育缺乏了解,很难发挥引导作用。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而信息技术发展快速,乡镇教师的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导致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

二、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

1.所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学校对这一学科认识不够,造成学校基础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开展。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没有实质性地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务安排、质量管理等问题关心不足,缺乏重视。

2.经费不足

要想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学校做好,一个现实的因素就是经费问题。经费不足,造成信息技术教育中某些必备的设施无法提供,导致了教和学的过程都很抽象。

3.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首先,很多现任教师不是科班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不能胜任信息技术的教学。其次,没有专业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这些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成败。

三、针对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1.转变观念,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共同发展的机制

首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要正确。转变传统的升学教育观念,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升学率,还能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拓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养。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激励政策,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落实经费来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筹措经费渠道,让乡镇学校走出信息技术教育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增加,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争取更大的经费空间。

3.加强基础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培训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动信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村信息技术课教师基础素质偏低,专业对口人才缺乏。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农村地区的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科学地做好教学准备,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信息技术的学科促进作用。希望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前沿努力探索新路,愿农村教育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瑞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08.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信息化

1 档案信息化面临的安全保密的风险问题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开发和提供档案利用的主要手段, 数字化加工可能引起档案原件磨损、档案丢失、档案信息泄密、以及因参数设置或操作工序等问题引起从模拟到数字转换过程中档案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不标准等风险。

数字档案信息依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存在先天不足和技术方面的风险。网络、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赖以生存的IT基础环境, 也是引发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风险基地。

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和知识综合性, 以及以指数方式快速增长的电子文件的存储与保管, 要求对档案信息实施科学组织、合理存储、有效管理和安全备份, 这对具有传统知识结构的档案工作者而言是个挑战, 若不及时参与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和研究电子文件及其工作机理, 档案人员将会面临难以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之风险。

2 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和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相比, 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实现了文件的自动登记、归档、查询、传递等方面在计算机上的实现。这一转变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掌握每个电子文件的特征, 还要对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都能够详细地了解。同时还要掌握网络安全防护和相应系统的使用, 进而保证每道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 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还应该在本职工作的技术上, 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以及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

2.2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要求是保存电子文件, 同时归档纸质文件。2003年国家档案局关于《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七条规定:“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 制成纸质公文与原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 并使两者建立互联。”电子文件是信息技术的产物, 其制作及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来确保它的安全。目前用来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安全技术主要有:密钥技术、签署技术、消息认证、身份验证、防火、防写处理、加水印等技术措施。在管理策略上, 最好采用异地备份, 存用分离的管理模式。

电子文件是由人来制作和管理的:一要对参与制作和管理的人员要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审查;禁止那些道德品质不好、工作不认真负责的人员参与电子文件制作和归档电子文件管理, 这是从源头上保证电子文件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的关键措施。二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 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精益求精的技术水平。此外, 还应建立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把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个人;保证电子文件从制作到归档管理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这种方式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系统免疫力, 增强安全系数的重要手段。任何的信息技术产品的科学使用, 都需要从系统保护、信息保存等几个方面来开展。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自身的发展优势。

2.4 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提高自身的意识。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就算是拥有一流的设备, 没有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会长久发展。这也就说明了人员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任何的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最终依靠的都是人。作为当今社会的高品质人才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 还要会使用计算机操作,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学习相应的业务只是, 不断探索出更好的档案管理模式, 这也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方法。

2.5 保障应用软件的安全

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我们可以开发出防止偷窃和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只有合法的用户在合法的环境下使用了合法的方式查看档案才是档案管理的安全运行。如果内部人员使用非法操作查看档案, 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并进一步加强数据加密方面的工作。

2.6 加大投入, 增配软、硬件设施

高质量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当前的档案管理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 为了加快改造的步伐, 也可以采取收入资金的方式。如果遇到一些阻碍, 也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 并商榷解决办法, 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2.7 病毒防范与治理

病毒对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威胁, 所以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高级病毒防范网, 对不断升级的病毒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 有利于提高其安全意识。

2.8 建立监督执行体系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能够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一方面要强化对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跟踪, 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有效落实, 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保障工作通过监督分析和管理, 进一步推进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升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对档案建设工作十分有利, 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档案管理要想进行得好, 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全面地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法。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档案的安全保密, 这也是保证其他工作有序发展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董珍春.办公自动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江苏省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 2002.

[2]陈士凤.加强基层组织档案管理势在必行[A].贵州省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3]何登方.新形式下档案管理思路浅析[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樊雨云.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8

1 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新医改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四梁八柱构架中八柱之一。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 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2 我国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存在问题

尽管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卫生信息化的投入, 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但由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力度不够

医院信息化的推进不仅是技术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发展和推进医院信息化, 离不开好的宏观环境。医院信息化不仅需要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参与, 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政府推行的各种制度往往具有各自为政的特点, 相互之间缺少统一性和协调性, 单个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使各地、各部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无法可依。

在医疗信息管理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涉及法律依据问题。

2.1.1 涉及网络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规范问题

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形成一个具备完整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的法律体系。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范畴正日益扩展, 影响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如有的网络监管处于无序状态、利用网络系统犯罪、未经请示擅自拆卸和变更网络通信设备设施等, 给医院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1.2 涉及电子病历应用过程中法律依据的问题

门诊病案记录着患者历次在门诊就诊时的检查和治疗情况, 住院病案记录着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病程记录、诊断分析、诊疗计划和护理记录等一系列在院诊疗过程的情况。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医务人员都将全部实现利用计算机完成上述过程的记录。这些记录虽然能满足医疗、护理管理和应用上的需求, 但是, 都涉及到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的问题。对医院信息化来讲, 存在法律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法律依据的空白问题。

2.1.3 涉及签名的问题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需要责任人的签名;各种检查申请单的申请医生或承检人签名;医疗护理执行过程中直接责任人的签名;三级检诊、三级质控相关人员的签名;对实习、进修人员书写的病历由带教医生审阅、修改和签名, 以及各种知情同意书上的签名, 在传统条件下, 上述签名都是在纸张载体上及时审签;而在信息化条件下, 虽然能实现电子签名, 也涌现出一些第三方的CA认证公司, 但是, 多数是数字认证做的是结果认证, 过程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

2.2 标准化水平低制约信息共享

由于医疗市场的开放, 国营、民营、外资、专科、综合等各种形式医院的并存, 加上各个医院的工作流程、理念的不同, 需求也不一样, 导致系统开发商为各个医院开发的系统都不一样, 即便是同一个开发商的产品, 在不同医院间都存在不可互接的可能。商品软件从信息表达的分类代码, 到信息处理的流程、接口、习惯、算法直到报表的内容、格式均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这样就造成多种系统平台和非标准信息格式, 严重阻碍同行间及行业间的信息交流。

目前, HL7、ICD10等编码和规范以及各类数据库的标准接口已相对成熟, 各家医院的资源共享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重要的问题是各地区缺少统一的卫生信息平台, 统一的开放式的协作技术平台。纵观全国, 没有一家可供使用的成熟的卫生信息平台, 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

2.3 管理与信息化的矛盾

我们实施信息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推动医院发展, 但大多数医院只是用信息化简单地代替部分手工劳动。医院领导没有很好地借以信息化优化生产、管理、服务流程, 很多医院还是传统的管理引导软件的设计。

由于信息化是一个优化医院管理流程、调整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院的管理矛盾都暴露在医院信息化中, 最后信息化成了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医院要搞好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 这非常重要。医院信息化应该符合国情, 有效益, 符合投入产出比的流程再造。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优化。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服务质量, 信息化可以为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服务与支持。

2.4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信息化建设已经是现代医院的一项基础性建设, 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虽然, 这两年政府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 但大都分给了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地、市级医疗单位还是要靠自筹资金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如果没有相应配套资金, 信息化就不可能发展。

2.5 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

由于编制的限制,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医院信息工作发展环境不如IT公司, 待遇低, 使得高水平的特别是系统级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当前信息化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现有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只能进行一般性的维护工作, 无法承担系统级的维护管理及系统建设任务;对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研究不够, 知识面不广, 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 甚至无法高质量的应用新的信息系统。有的医院甚至没有一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 却要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在复杂的前后台体系环境中365×24小时正常运行, 还要负责基础数据的维护与用户的培训。这在发达国家和和地区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另外, 设备陈旧, 维护量大, 造成现有的技术人员整天忙于设备的维护, 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 加剧了人员短缺的问题。

2.6 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不高

系统一旦全面投入运行, 整个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常常会因为系统的故障而陷入混乱。系统在业务高峰期或者累积的海量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过慢的响应速度也使操作员和院内管理者怨声载道, 技术支持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7 不重视信息部门

目前, 不少医院对信息部门不重视, 有些甚至取消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信息化工作很难开展与推广。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 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高医院竞争力, 更好的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职能部门, 其中最应该重视的是信息部门。

医院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的神经中枢。它不仅是设施, 还是灵魂中枢,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 人们可以指责信息系统, 但不可能倒退到手工操作的时代。

3 解决策略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 应抓住重点, 采取如下解决策略。

3.1 建立健全卫生信息法规体系

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的实际, 制定相应的管理性的法律规范。一是尽快建立涉及医疗护理执行过程的卫生信息立法。在充分体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下, 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出发, 使医与法、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护理工作达到完美结合。尤其是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过程中和医疗护理执行过程中的法律认可问题, 必须加以法律认可下的规范化、具体化, 使之成为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医院从业自律的法规性规定。在当前, 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规及有效的网络传播管理机制, 制定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实现药品费用公开、诊疗费用公开和社会监督的法律规范等。三是建议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成立由法学家、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组成的卫生信息立法机构, 加快研究卫生信息立法问题, 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信息法律体系, 以解决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卫生信息立法相对滞后的问题。

3.2 加快医疗行业电子签名及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加密技术、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及身份识别技术等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都可以在电子病历中实现电子签名和数字身份识别,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病历无纸化创造了条件。目前, 医疗行业缺乏对数字认证公司的认识, 数字认证公司缺乏对认证技术的宣传和与医疗行业的进一步沟通, 虽然已经有少数医院做了CA认证, 但大多医院只是结果认证, 很少有完善的过程认证的案例, 而且应该加快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体现电子病历的真正意义。

3.3 做好过渡时期电子病历的规范应用和管理

电子病历在暂时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 只能采取一些被动替代的做法。一是各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机构要制定严格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 严格规范电子病历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二是采取两者结合的办法, 即电子病历形成过程仍然按照信息系统功能和流程的要求进行, 而整理、打印后必须采用手工签名。三是各省市政府有关部门,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规范实际应用。

3.4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对各主管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一是要提高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建设中的地位, 特别是信息管理部门的地位, 信息化建设要是一把手工程, 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要加大信息化投入, 在卫生部的信息化规范中明确规定, 医院必须将每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目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医院很少。各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应的指标, 哪怕是年收入的1%来考核各医院。另外, 硬件设备的维护费及软件的服务费之和要不低于信息化建设总额的5%, 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是乐观的。但不回避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不适应新医改要求的地方, 需要去正视, 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前进。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 大环境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只要对症下药, 开发出符合新医改要求的新一代HIS产品指日可待。

摘要:根据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力度不够, 标准化水平低制约信息共享, 管理与信息化的矛盾,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缺乏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员, 设备陈旧维护量大, 系统的安全性差, 对信息部门不重视等问题, 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肖杰, 郭云仙.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10 (2) .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9

1 制造业信息化的涵义

制造业是指对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 按照市场要求, 通过制造过程, 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 将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 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中的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 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 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 降低资源消耗, 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 从而实现整个制造系统的全局最优, 既发挥出制造技术的整体效益, 又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1]。

2 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50 年代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APT语言编程的数控铣床。

1964 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机械CAD系统 (DAC-1) , 随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联合开发了著名的CAD/CAM系统———CADAM, 形成了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中的雏形。

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 大量专用和通用CAD系统的相继问世, 不仅推动了二维绘图技术的实用和普及, 而且带动了三维CAD技术的发展, 同时将应用范围从单一零件设计拓宽到装配、有限元分析、机构分析、工艺规划、数控编程等多个应用场合, 对零件的整体性能和内部结构都有了深入的认识, 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0 世纪80 年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跨部门的计算机应用, 其范围也从产品设计部门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CAD向CAPP, CAE, CAM等领域扩展。同时, 生产管理部门也开始了MRPII的应用, 使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 为适应生产规模从大批量到中小批量的变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柔性制造的思想, 柔性制造系统 (FMS) 得到了蓬勃发展。FMS的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从点到线的发展, 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协同发展, 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深度。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面向21 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 (AMT) 受到重点研究, 一些新的制造思想、 哲学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产品数据管理 (PDM) 、敏捷制造 (AM) 、并行工程 (CE)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LM) 、虚拟制造 (VM) 、电子商务 (EC) 、供应链管理 (SCM) 、客户关系管理 (CRM) 等。它是集机械工程、电子、自动化、信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3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伪信息化

一些私人企业甚至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认为计算机就是信息化, 觉得办公室全部配备了计算机, 设计师都是用CAD等软件绘制图纸, 也都安装了网络, 就认为已经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其实真正意义的制造业信息化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企业的各个方面, 不仅设计过程中用软件来绘制图纸, 而且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以及整个企业的一个管理过程。

3.2 企业决策层不愿意进行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虽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但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仍然不愿意推行企业信息化, 原因有很多。首先, 目光短浅, 决策者关心的是投资信息化建设能够马上为企业带来多少收益, 而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所带来的好处和利润在短期内是看不到的。第二, 有些企业决策者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好处, 并且投资了大量资金引进了信息化技术,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成功, 这样一些犹豫不决的企业决策者就不愿意再尝试企业信息化建设了。第三, 企业内部意见不统一, 有些企业在准备推进信息化建设时会询问各大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比如设计部门、制造部门、销售部门等, 但是各部门负责人由于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觉得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能会影响现在的工作流程, 放弃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3 信息化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议的企业有很多, 但真正能成功实现预期目标的案例比较少, 总结起来失败的原因有以下3 点。

1) 没有成立专门针对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部门, 只是挂靠在某个部门下。同时, 在信息化实施阶段, 随意更换项目负责人或是经常修改项目目标使得目标不明确, 令信息化建设失败或是拖延了很久的时间才开始实施。

2) 信息化改革的相关软件或系统没有选择好, 很多企业希望一个系统能够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选择。

3) 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没有及时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如设计人员在使用时发现信息化管理软件是个负担, 设计完成还要再导入软件中, 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没有体现出软件的优越性, 是 “要我用”而不是 “我要用”。使得信息化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企业, 为企业提高效率, 增加企业的效益。

4 制造业问题的解决策略

4.1 正确认识制造业信息化

政府和企业商会可以多组织一些制造业信息化的学习交流活动, 让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多学习, 正确认识制造业信息化的含义, 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好处,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决策者及相关负责人在外面学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知识, 回到企业也要多开展一些讲座等学习活动, 让企业员工也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化, 看到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便利, 产生希望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想法。如果企业决策者和大部分员工都希望尝试信息化, 就能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2 政策鼓励和支持

有些企业想要推行制造业信息化, 可是苦于资金不足, 不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尝试。因此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 对相关企业给予与补贴或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4.3 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

信息化建设企业在为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 要能够对不同的企业量身打造其专属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开发出一套适合该企业的方案。在推广时可以加强对成功案例的宣传, 也可以组织参观信息化建设推行成功的企业[7]。

4.4 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

首先要专门成立相关的信息化部门, 设置一个上层决策者作为负责人, 这样在需要其他部门协调与帮助的时候才会鼎力配合。其次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不能随意更换项目成员, 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经理, 在开始组建信息化建设团队的时候, 成员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最后必须有足够的试运行时间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决。

5 结束语

在如今全球制造业普及信息化的时代, 融合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将成为21 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只有充分利用制造业信息化来为企业服务, 我国的制造业才能做大做强, 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杨海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实施方案[J].航空制造技术, 2002 (7) :17-22.

[2]张曙.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策略[J].中国工程科学, 2001 (7) :7-11.

[3]杨海成.祁国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 2004 (19) :1693-1697.

[4]顾佩磊, 张俊, 陈皓.PDM实施在中国的最佳实践[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4 (1) :27-30.

[5]杜平安.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3 (13) :1126-1130.

[6]黄哲人.杨青海, 祁国宁.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五大关系[J].制造业自动化, 2006 (11) :29-32.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10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目前, 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开始了改革和转变,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以下, 笔者简要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和其他教学科目不同,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理论知识, 另一部分则是实践操作。从理论上讲, 教师的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但是,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 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二) 教学设施缺失

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 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之下, 目前在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学校和教师的轻视, 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设施严重缺失。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 如果学校连最基本的信息设备都配备不齐全, 又如何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呢?信息技术设备的缺失, 在城市学校可见, 在农村地区则是普遍存在, 这就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 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 专业化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但是, 在目前的高中学校,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的素质。尤其是在偏远山区, 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个摆设, 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以及基本条件要求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的非专业化, 最终出现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普遍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四) 教学模式单一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根据课本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而且这些知识是深奥和难懂的,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甚至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性需求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 没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学生讲解专业化的知识, 从而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想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信息技术在高中科目教学中的地位, 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观念, 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 喜欢学习信息技术,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量理论知识的灌输, 使得学生应接不暇, 根本无法消化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现状,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实现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引入小组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改善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三)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通过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 通过网络媒体学习专业化的知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 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总之,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现阶段课堂教学现状, 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并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5) :456-458.

[2]郑勇.教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动力研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4 (20) :201-204.

信息化解决策略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解决策略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老师上课多是依据书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1.作为拓展课信息技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试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重要性,是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与结构的建立。

2.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初中,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还会出现其他的科任老师来代替讲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平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这种现状成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阻碍。

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还不完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授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多数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用对策

1.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改变教育观念

学校和学生要打破升学制度的束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加入考试的科目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不再是拓展课程,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采取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地有实用性,且平时生活中要多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因为实用性,而加大学生的热情。不光是老师自己关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实用的新信息,上课的时候进行汇报。或者老师根据所讲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

3.适当增加课时、老师定期培训

考虑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不要占用信息技术的课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能顺利完成。

因为信息技术更新过快,书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满足不了讲课的内容,提高老师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老师能够自如地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变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等。所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讲解《初识Excel》一课中,由于初二的学生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去查找信息了。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试着在网上搜索Excel的相关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演示结束后,老师针对刚才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补充。在讲解本课的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和难点“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和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时,讲解完基本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每小组派名代表上台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解答步骤及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对的应用策略,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须性。随着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分辨和获取信息。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计算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3-95.

[2]陈文慧.浅析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2):243.

[3]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70-71.

[4]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4(24):53.

信息技术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12

学生个体差异过大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统一要求

案例1:在毕业班上课, 做同一份练习, 有7~8个同学5分钟完成并且保持正确, 完成后无所事事, 甚至个别同学要求上网;有20~30个同学是半小时完成, 一堂课就是紧紧张张做题目, 时间一长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还有十几个同学到下课了还没完成, 在做练习的时候不是找不到文件在菜单的什么地方, 就是做题的步骤不对, 久而久之就干脆不做了, 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旷课。

【解决方案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这样, 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 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容易疲劳, 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 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创造的过程中, 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 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解决方案2】把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组分几个计算机小能手, 让他们在互助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对学生进行巡查辅导, 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 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 让他们带动学困生, 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 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兴趣不高

案例2:学生刚接触word、excel、frontpage时, 教师通常把一段文字材料发给学生, 下面给一些问题, 然后老师做一遍, 要求学生也做一遍,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自然有的学生不想做, 甚至会违反纪律。

【解决方案1】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 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 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 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 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 我趁机插入:“同学们, 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 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 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 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 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 都非常羡慕, 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 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 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解决方案2】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 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 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 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 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 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 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 明确学习目的。

【解决方案3】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 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 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 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 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1) 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 (2)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 (3)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4)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带着问题, 在老师的指引下, 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 逐个解决问题, 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 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开门见山, 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 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1)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 (2)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 使学生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有的放矢。总之, 问题式的导入, 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 抓住重点, 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根本所在, 合理应用策略, 多想想, 多写写, 让每周仅有的一堂信息技术课, 学生能够想学愿学, 乐学。

摘要: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由于受到个人基础、环境、自身特点等各种原因, 学习水平差异大, 学习目标不明确, 本文就两个切身案例, 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问题,差异,策略,引导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初中生体育能力培养下一篇:后殖民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