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通用12篇)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篇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强制的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先导。兴趣与智能相比, 兴趣更为重要, 尤其对初中生来说, 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他们多少知识, 而是应该激发、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一名数学老师来说, 这一点尤为重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灵活性很大,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兴趣, 那么对知识的掌握就不会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在实际教学中, 教者不仅是一位讲解员, 也是一位导演, 要精心安排每一节课, 使学生时时处于轻松愉快, 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中, 对此, 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导入新课, 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若能巧妙的引入新课, 既能提高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能启迪学生智慧, 引发学生思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例如我在讲“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在课前准备) , 利用幻灯荧屏展现出了一幢美丽漂亮的房子, 我说:“同学们, 这是我们班一位有创造才能的设计人才设计的一幢别墅, 但在设计过程中, 这位同学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建房的主人要求这所房子的人字架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并且顶角为108°,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为多少度时, 才能满足要求?大家想不想帮他解决难题呢?谁来当这个‘设计师’呢?”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我趁机说:“大家来认真学好这节课,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们就可以当这个‘小小设计师’了”。这样引入新课, 学生们每个都思维活跃, 产生了极高的学习兴趣, 因而这一节课学生们学得积极主动, 动脑、动口、动手, 气氛活跃, 理解得快, 运用灵活, 从而品尝到了参与和获取知识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成功后的极大满足, 学起来也就会轻松许多, 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教材感兴趣, 而学生兴趣的来源是教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深刻挖掘和理解, 进而精心组织教学形式及内容, 课堂上及时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进而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设问质疑, 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教材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这一教学手段显得必不可少。
三精心设计习题巩固, 引发学生兴趣
在设计习题时, 强调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注意练习内容的系列化、层次化,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取适量的练习题, 分层次进行练习, 还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在训练中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情境, 使学生体验到思考是一种愉快, 促使学生在探索中激起兴趣, 从中寻找乐趣, 同时使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解x2+px+q= (x+a) (x+b) 型含有一个相同字母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让学生先观察:
多数学生在探索中把 (x+y) 与 (a-b) 看成一个字母或一个因式运用上述规律顺利得出答案, 这样学生既发现规律又运用规律, 真正实现举一反三。经过这样层层深入, 学生轻松地上了各级台阶, 反应快的学生一马当先, 反应慢的学生积极追赶, 竞赛中充满了乐趣, 提高了兴趣。
心理学研究指出, 浓厚的兴趣能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 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能在繁重刻苦的过程中抑制疲劳, 产生愉快的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数学教学中, 尽量遵循思维规律, 设法创设发展数学思维的良好环境, 使学生容易融入问题的情境、进入角色, 顺利地排解思维障碍,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篇2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语文的自信不足,特别是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写作的自信,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给学生的作文多加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每次都能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有收获,学生就不会怕作文了,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并且对作文越发想写了,也会越写越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都是如此。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浅谈物理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篇3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
2.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物理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⑥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驱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带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2.利用质疑创设情境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果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而不能,而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例如: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用一根线时易断,还是用两根时易断?学生认为肯定用一根线时易断。教师演示,结果却相反。为什么呢?这一疑问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当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美,兴趣就随之而产生。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篇4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识字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要想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教学与玩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轻松地进行识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开展一些游戏与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以玩促学, 寓教于乐, 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 做动作、猜词语。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参与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的, 例如:跑步、笑、哭、摇头等等。对于这类的词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进行做动作、猜词语的游戏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做动作。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在脑中所学习的词语发现出来, 内化了学生的学习, 帮助学生更好地牢记这些词语,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识字, 享受学习的乐趣, 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
2. 开火车的游戏。
开火车是一种传统的游戏方法, 也是一种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方法。运用开火车的游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对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检查, 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开火车游戏进行教学的时候, 可以灵活地对这种游戏进行改进, 转变各种形式。这样不但使学生觉得新奇与生动,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剂了学生识字的过程,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除了上述两种游戏外,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 例如采蘑菇、吹泡泡等游戏, 这样有利于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尽情享受各种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进行识字, 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发挥想象编织故事与儿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 精心编织一些谜语、故事与儿歌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 不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素质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牢记生字与生词, 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编织故事和儿歌, 还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参与故事与儿歌的编织。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朗诵儿歌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结合生活教学生识字
语文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语文的学习与使用都离不开生活, 识字同样与生活紧密相关, 汉字的创造就源于生活, 可以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如此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素质兴趣, 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黑板、铅笔、橡皮等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汉字, 还要教会学生在生活的环境中教学识字, 例如学生在马路上认识店铺的名字, 公交车站的名称等等。这样一来,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与习惯, 还能够有效积累学生的词汇量,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写中快乐地识字
学习重在积累, 我们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识字的过程中, 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建立“识字册”, 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画一画, 贴一贴, 剪一剪,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册。积累一段时间以后,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还可以举办一次“识字册”展览,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对制作认真优秀者进行奖励,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识字的动力和愿望。小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阅“识字册”, 共同学习, 共同探究, 力求把识字册做得更实用, 更精美。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教学, 在生活中识字, 让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识字练习。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在游戏中轻松地识字, 可以通过发挥想象, 编织故事与儿歌,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课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并自觉和学生进行识字成果展示,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识字, 培养其持之以恒的识字毅力。笔者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注重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 一定可以培养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的优秀小学生, 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摘要: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重点在于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de2识字, 要充分发挥想象编织故事与儿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要学会结合生活教学生识字, 要引导学生在书写中快乐的识字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篇5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诱发 激发 提高 增强 兴趣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还有的放在冰箱中,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
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课堂上,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被教师
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过程活动激活起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优化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
一、优化教师素质
1、现代英语教学对教师有非常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的教法;而且要有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良好性格,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外语的实践能力;还应当具有绘画、书法、唱歌、指挥、编导等艺术才能,把高品位的艺术熏陶注入自己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完全欣赏教师这种才能的魅力、从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授的课,也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学中,教师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外语教学,我们要做到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名族,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的训练学生“说话”。教学中应注意融汇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选择小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生活性的话题,以使学生能从话题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应用启发,为学习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给学生留出一个能够自己活动的空间,激励他们自学、巩固和创造。
3、应用巧妙的言语策略。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外语教师在课堂上是演员、要有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传情,不要温文尔雅,死板站在讲台上,也不下来走走,这样的教师是是不会成功的。”作为外语教师必须具有能用身势、表情;等超语言因素进行教学的能力。这些超语言因素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简化讲解,又能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兴趣必须用科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得法,学生则学的轻松有趣,学的好。教学不得法,学生则学的吃力,学的枯燥甚至厌学。在教学上下功夫、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因此要当好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无论在组织教学和讲授新课程,都能以正确、流利、优美的英语口语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制定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只有确立了学习目标,有了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才会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学习目标必须明确。我要求学生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做到,特别要对中差等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性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意义,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知识跟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联系起来,是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学习的主要目标上来。
2、好教师之所以能够轻松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外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象对待朋友一样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师生之间是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良好的导师,能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又是一个热心和耐心的听众,还是谈的来的朋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交际也更为活跃。
3、巧用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从心理角度看,游戏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的,他们对游戏易产生兴趣。调查表明80%的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其原因是游戏使枯燥的语言学习与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另外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还可以引入竞争。总之,课堂游戏活动多种多样,举棋不定,教师可根据实际,吃透教材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活动课的开展是为了弥补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客观局限性,使学生通过活动课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在活动课上,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活动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示范,参与排练,以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最终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优化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含语言、管理和手段方面,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1、要有优美的教学语言,口头语言要恰当、得体、条理清楚、表达顺畅,板书语言要正确规范,简洁美观,体态、仪表要整洁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创造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
2、要有科学的课堂管理方法,教师应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式展开,引导学生科学自如的转换环节,使课堂进程有序,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节进度和教学活动,使课堂张弛有节,即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课堂宽严有度。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和高昂的姿态投身于实践之中,使课堂活动有效。
3、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学课的基础。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里效能,通过三个带进,强化师受的作用。要不惜褒奖的言辞,每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点滴进步时,不要忘记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悦的参与学习,汲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把握。
4、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学往往缺乏语言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幻灯片、语音室、计算机,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和生动的语境,便于学生正确模仿,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直接理解和吸收英语,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当然,直观的教学设备运用必须得当,根据材料设置的情景必须恰当好处。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孙建芳,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20,期刊
[2]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喻梅,石河子科技2007-04-10,期刊
[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锦绣,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8-20
[4]张之建主编,中小学教学小百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篇7
一、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即表层兴趣的培养, 主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种手段和教具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有愉悦感和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以学生为主设计备课方案创设生活情境灵活机动地处理教材内容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教会学生说英语, 并能根据不同情境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英语学习的目标。新目标英语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前课本灵活, 也比老教材更吸引学生, 对话材料的取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能产生亲近感。
2. 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谈, 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为了创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 每堂课前5分钟我让学生作Free talk, 孩子们从最初简单的问候, 模仿课本上的对话, 到后来的问路, 谈论天气、爱好, 讲故事等, 他们自编自导, 积极性很高。我还设置了提问环节, 这样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去听。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加强了听力训练。
3. 多利用课件、图片甚至肢体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课堂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中的主要辅助手段。制作课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和课本内容, 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练习。
4. 举行一些趣味性的比赛
例如, 英语书法比赛、单词记忆比赛、对话表演比赛等, 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
5. 教授一些简单易学的英文歌曲和英语谚语、警句、名言等
我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教学生一些欢快的歌曲, 像Do-Re-Mi, The marching song, Are you sleeping。英语中也有很多跟汉语近似的谚语、警句, 像There are always ear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隔墙有耳) , 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一寸光阴一寸金) 等。我把这些写在后面的黑板上, 同学们很感兴趣, 后来他们也参与进来, 经常把自己喜欢的名句写上去。
6. 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不搞惩罚性教学
通过以上多种手段的使用, 学生对英语不仅有了感性认识,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表层兴趣。但表层兴趣易于转移和消失, 所以还要进行深层兴趣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深层兴趣的起点
1.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学习
在教学中, 我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并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做的, 老师决不代办。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有负担, 反而使他们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是深层兴趣培养的关键
英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 进步的速度会减慢甚至会停滞不前, 加上有的学生学习没有目标, 学习目的不明确, 极易产生畏难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我除了经常与学生谈心外, 还经常利用平时的一些事情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比如, 我利用北京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一事鼓励学生学好英语为奥运服务。再比如, 我利用学过的单词gate引出Bill·Gate (比尔·盖茨) , 并给他们讲比尔·盖茨的奋斗经历和他对待学习和金钱的态度, 激励他们发奋学习。通过这种交流, 同学们既获取了知识, 增强了信念, 也受到了启发。
3. 分层次教学, 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发展
由于个人语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分化成几个层面。针对这种情况, 我无论在备课、授课还是在作业的布置上都要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使他们都有机会发展。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同学,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较难的问题, 而对于程度一般或较差的同学, 可以让他们照着课本翻译一些句子。在布置作业方面也尽量照顾到程度较差的同学, 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实践证明,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激发学生兴趣, 并进一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培养和巩固学习兴趣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成绩得到了不断提高, 尤其是使他们在运用语言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
语文教学中兴趣的作用 篇8
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源于对某个问题乃至某门学科的钻研。这是一种首先依靠老师来培养的道德情感, 是不依赖于学生的任何天赋的, 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 在克服困难中养成的品质。老师培养的是一种稳定情结。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语文教师要把课上好, 功夫首先在课外。老师要了解并掌握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接触, 例如:谈心, 走访。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正确轨道上来。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个学生迷恋电脑游戏, 对学习文化课不感兴趣, 我就从让他明确学习目的入手, 与他交心谈心, 使他明确到学习目的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并且让他懂得达到这一目的手段就是努力学好文化课, 而不是沉迷于电脑游戏。由此, 我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了解学习的目的以及实现这目的手段是学生学习活动重要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产生, 教师在课堂外要下功夫, 做大量耐心细微的工作。当然这种动力的发挥, 是在课堂上实现的。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 需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持续的浓厚兴趣。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热身,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堂课的开始, 学生往往还未从上节课的思维中转换过来, 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课的情景中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不集中, 影响到本节课的展开。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或吸引人的话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过来。这样, 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风趣的话语还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又可以活跃气氛, 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我在上《落日的幻觉》一课时, 一开始就对学生说:“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但是落日真的是圆的吗?”学生一听便产生了兴趣,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是议论纷纷, 课堂十分活跃。因为落日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 人们都公认是圆的, 老师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这时我又继续说:“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看看落日呢?”这时, 课堂就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了。由此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 都关注到《落日的幻觉》这篇课文上来。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 注意集中, 发问积极, 思路开阔, 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见, 一堂课的开头, 能否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能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篇9
一、感情投资, 激发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 做到处处关心学生, 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地理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为什么集热板要朝向南方?从我国开往加拿大的船只传统的航线为何走低纬度地区?为什么过年南方人吃汤圆而北方人吃饺子?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提问,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地理教材既不同于科普读物, 也不像文艺作品那样感人, 而文字简洁, 综合性强, 往往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务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们讲“洋流”一节时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明朝时的三宝大监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选在冬季出发, 夏季返航?为什么从英国出发的邮船通过大西洋要比从美国出发的邮船多花时间?1992年一艘从香港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海域遭遇风暴, 船上近三万只塑料玩具鸭坠入大海, 漂浮在海面上, 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 并随波逐流。随后几年, 玩具鸭先后抵达印尼、澳大利亚、美洲等地, 平均每天漂流七英里。有人预测, 其中的一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后, 将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是什么动力使得这些玩具鸭从太平洋漂到英国海岸的?对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 学生们都会乐于思考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语言生动形象, 通俗有趣
地理教学, 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 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在地理教材中, 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 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 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 学生颇感兴趣, 记忆较快。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 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 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增强学生兴趣, 令学生神往, 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水循环”时, 我用了杜甫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新课。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垂直地带性。引用“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来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 通俗易懂, 易生趣, 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利用直观手段, 激发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 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 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 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 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 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 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难点时, 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绕太阳公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配上简洁的解说词, 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 学生注意力集中, 印象很深, 学得兴趣十足, 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 在这个互逆过程中, 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 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 即我们通常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 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 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此, 我在讲完有关的内容后, 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 再进行演示讲解, 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注意对地理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强记忆, 提高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表一定空间位置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我们通过阅读观察就会发现地理事物的形成规律。因果依属关系普遍存在, 因此, 要善于启迪学生通过由因导果, 由果索因的方法, 具体总结它们的因果规律;善于分析地理成因、因果规律, 就能巩固分布知识, 避免死记硬背, 掌握知识就会得应手。例如, 对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寻找内在联系,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终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形成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终年以下沉气流为主, 形成副热带少雨带和极地少雨带;西风带来充沛降水, 信风往往使天气晴燥等。这些规律的形成, 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供了一个必然的记忆条件。
六、善用地理比较方法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仅在教学中, 在总复习中也被广泛应用, 这是地理课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地理课题研究的地理环境虽是一个有机整体, 但又极具地域差异, 在地球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区域, 区域内的各自然要素、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的不同。运用比较法, 目的是寻求同类事物的异同, 在掌握共性的同时, 突出个性的特征。也有利于减少头绪, 减轻学生负担, 以加深印象。如复习秦岭—淮河这条重要分界线时, 就可用综合对比来复习。如下表:
通过比较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所学, 深化所思, 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 从而激发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很快把注意力和精力转到课文的学习上, 设置悬念时, 一定要抓住文眼。比如, 教《死海不死》时可先从神奇的传说讲起。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海边, 可是一个也没淹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边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起去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吧!再如教《卖炭翁》的导入语可这样设计: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某一个冬天突然下起了大雪, 你穿的衣服不多但有无法回去加衣, 这时, 你就希望天气?不要太冷。 (学生回答) 教师问:有没有衣服不多却希望天冷的?没有。 (学生答) 教师话锋一转, 然而许多年前, 一位缺衣少食的老人, 却实实在在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呢?这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 好奇心更使学生急切地进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二、由面到点, 课前激趣
灵活多样的导语, 可以把学生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教师可根据教材, 从已学过的知识面上入手, 拓展学生想象力, 最后回归到所讲新课上, 激发学生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在教郁达夫《故都的秋》时,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课前可这样设计导语:一提到秋, 硕果累累, 天高气爽, 款款落叶的景象就会出现在人眼前, 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象, 也会令人产生忧伤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一想, 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秋天的呢?比如王维在《山居秋暝》、欧阳修在《秋声赋》、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 他们都是如何描绘秋的生机, 秋的肃杀、秋的收获……随着这一连串的提示,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同学们背了一首又一首, 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 千姿百态的秋景呈现在眼前, 这时, 因势利导, 进入郁达夫《故都的秋》, 学生自然兴趣浓厚。
三、从疑入手, 以疑带趣
学生质疑是探索学习的重中之重, 善于从课文之中找出疑点, 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好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孔雀东南飞》一课, 兰芝被遣的原因是婆婆不喜欢她。“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但在课文内容上不攻自破, 不能成立, 因为兰芝是一个“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的知书达理勤劳能干的女子。盛装打扮一节, 更是把兰芝写的是貌若天仙, 如此德、才、貌三全齐美的媳妇, 婆婆怎的不喜欢呢?由这个疑点入手, 激发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兴趣, 结果学生们积极思考后得出结论, 兰芝婚后二三年没有生孩子, 封建社会,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这更显示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这样, 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把课文引向了深层次的挖掘。
四、巧设疑问, 激起兴趣
提问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 设计高质量, 富有技艺性的提问内容, 就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各种能力。课堂提问, 必须由浅入深, 一步步走向课堂的高潮。善于启发, 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如教《祝福》时, 老师可以在串讲分析完课文后巧妙地启发提问学生:“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学生们讨论后, 把发生在春天的事件联在一起:阳春之日;丈夫夭折, 早春之时, 被迫改嫁;暮春之时, 痛失爱子;迎春之时, 一命归天, 丧夫、再嫁、失子、归天这几个重大情节都安排在春天, 揭示一个处在人生春天的祥林嫂不仅被葬送了春天, 更被剥夺了生命。这样的提问既升华了主题, 更培养了学生学会分析、综合驾驭课文的能力,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展开讨论, 激活兴趣
对于人物形象鲜明, 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课文, 我们可展开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悟出问题的根源。教师只掌握讨论提纲, 做到该收的时候, 及时点拨总结。要放得开、收得拢。如教学《愚公移山》时, 可把学生讨论回答分为两派, 认为愚公笨的为一派, 认为不笨的为一派,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 把读与思联系起来进行争辩。结果, 认为笨的是说愚公方法笨, 认为不笨的是说愚公精神不朽, 笨有笨的道理, 不笨有不笨的理由, 既锻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可谓一箭双雕。
六、表情朗读, 唤起兴趣
优美的、抒情性强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可采用朗读教学法, 声情并茂的朗读比滔滔不绝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更易使他们沉浸在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中。如《荷塘月色》, 我们可先用舒缓, 愉悦、亲切而略显低沉的柔声朗读全文, 在悠扬、抒情的声调里, 学生沉浸在荷塘月色那静谧、和谐清丽而又典雅的意境中, 在柔柔的氛围中, 学生自己便可品味出作者那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伤, 情感和声音塑造的美景紧紧交融在一起, 以声激趣, 以趣带情, 以情感人。
七、精心结尾, 延续兴趣
语文教学切忌虎头蛇尾, 前边的课堂教学中, 提问、悬念、朗读有声有色、气氛活跃, 而结尾时千万不要只干巴巴做练习, 而应精心设计, 力争控制住学生已有的兴趣, 让他延续下去, 使其对整个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沈从文小说《翠翠》一文时, 课文中优美恬淡的湘西风景和纯朴、善良的人物, 自然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主人公翠翠的命运更牵挂着学生的心。为了让他们的兴趣延续下去, 可布置续写一篇有关翠翠今后命运的作文, 让学生展开讨论, 充分想象, 到底翠翠的人生结局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会依然沉浸在课文的氛围中, 对主人公会久久不忘, 甚至终生难忘。总之,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 是把趣味性和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 往往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兴趣是一种意志趣向, 是求知的动力,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寓教于乐, 增长知识的目的, 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和探索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妨从以上几方面做一些尝试。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等 篇11
一、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二、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兴趣
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而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
三、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四、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任何学生学习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旧城中学
浅谈初中英语的趣味教学
宋嫒霞
学习需要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本文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能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周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这样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同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组织。比如,有目的地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 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产生于对各种现象和事实之间的结合点的感知, 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知识结合点,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国家的本质时, 可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 然后一连串的发问,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阶级社会里,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从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疑、解疑, 以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设疑、解疑, 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 教师先设疑: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巨大影响?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中国去向何处?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证实了一个什么结论?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样层层设疑, 通过中国人民在屈辱的岁月里艰难抗争, 上下求索的奋斗历程, 深刻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如果教师的课堂讲授讲一些趣味性,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 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作一艘航船, 那么, 两个基本点就好比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 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这样, 就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 更易于学生理解。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语言的力度技巧与文采。“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如在讲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国情时, 教师可以这样讲述:“当今中国, 如果我们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 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 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污染与破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 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08-20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08-12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07-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08-3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11
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08-04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9-10
激发数学兴趣07-25
激发兴趣数学思想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