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环境

2024-12-07

实际环境(共5篇)

实际环境 篇1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很容易对原始矿山的地质结构造成破坏, 引发一定的地质环境问题, 如地面塌陷、滑坡、 崩塌、地貌景观破坏等。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有必要采取措施, 对矿山地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并得以有效恢复和治理。因此, 本文通过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其防治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 为实现矿山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1地质环境背景

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 为加强对环境破坏工作的管理, 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有必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地质演变可能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估和预测, 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以避免出现更大的环境问题。本文选取的矿山工程是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的弥勒山心村露天煤矿, 其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 干湿季分明。 矿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主要含煤地层属于松软岩组, 相对稳固性差, 强度较低。矿区的土地利用多为耕地, 断裂和褶皱均不强烈。此外, 矿山所处水系为南盘江水系, 系珠江流域。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1.1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进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就需要对矿区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分析。由于是露天开采, 经常会遇到由于开采边坡的不稳定而引发的滑坡、崩塌等问题。在降水量较大时, 还可能会遇到河水水面上涨而造成的坡底岩性变软流失现象。 这不仅危害到开采场的正常运行, 也会对采矿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等造成潜在的危险。露天开采的崩塌现象也时有发生, 但是一般是由于岩性较弱以及采掘作业引起的, 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但也会对作业人员机器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

2.1.2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

经过多年的煤矿开采, 已经揭露到了地下水水位之下, 产生了含水层结构破坏问题。由于开采会对含水层及隔水层进行清除, 造成了含水层之间的连通, 加重了隔水层的阻隔难度。 同时, 露天开采也对当前区域的水的径流以及排泄条件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使得由原来的自然低洼河谷径流排泄变成了人工抽排, 产生了一系列的水层结构破坏问题。

2.1.3土地资源破坏现状评估

露天采矿活动对矿区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表现在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耕地、林地、草地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除此以外, 对地表的地形地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2.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2.2.1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随着对露天煤矿的进一步开采, 会加剧不稳定边坡问题, 再加上雨季到来河流上涨对深层地下水的补给, 滑坡会进一步失稳, 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不仅会对露天开采场产生危害, 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也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2.2.2土地资源预测评估

在进行排土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会形成高边坡, 其稳定性与所在的排土区岩土体的密实度密切相关。排土场下腹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好, 边坡不稳定, 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排土场不稳定, 其高边坡就容易造成评估区的严重的泥石流或者滑坡等地质灾害。

2.2.3含水层预测评估

开采活动对原有水层结构造成了破坏, 使得地下水改变了径流方向, 由自然径流转向了向露天开采的内径流, 由人工进行抽排。这不仅影响了深层水质, 对周边村庄的植被、 生活用水、农作物用水等也会产生连带的影响。

2.2.4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

同进一步开采也会增加对矿山公路、排土场以及露天开采区的直接压占, 加剧地表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的破坏, 产生对土地资源的更大影响。

3实际防治方案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的评估,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可以通过相应的保护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来讲,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分为两大部分, 一方面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已经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 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维护和管理, 减轻或者消除其破坏性影响。

3.1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案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估,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有效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进行矿山的开采活动要严格根据地质环境评估的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实现对资源的规范性开发和利用。要对边坡角、边坡高度、以及台阶等进行严格的执行设计。其次, 严禁随意堆放开采的渣土, 要全部推送到排土场, 实现对其的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有效防止由于不稳定引发的滑坡、泥石流问题。再次, 处理各帮边坡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 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等。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由于露天开采对于矿区的水层结构、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都有很大程度的破坏, 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并且在开采结束之后, 也很难将采场恢复原有地貌, 因此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设计时, 要尽可能保证智力的结果要与周围的环境发展相适应, 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如在开采完之后, 为有效实现土地使用功能的恢复, 降低塌陷等的损害, 就需要填埋塌陷, 同时采取有效地防渗处理, 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层。除此以外, 在对滑坡等进行治理的时候, 要提高地面的稳定性能, 可以建设相应的护坡, 提高岩土体的完整性。还可以设置拦水沟, 对坡体外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 作为他用, 已消除在雨季地表水对坡体的影响。

3.3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

为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还需要对其治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测。一方面, 可以在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地点设置一定的监测点, 利用相关的工程技术, 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 并利用网络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处理。同时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警示。如对各帮边坡的监测,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对其进行专业性监测。另一方面, 可以对较为危险的区域进行加密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还能够通过一定的防范性措施, 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 要正确发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作用, 对矿山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矿产资源将得到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一些矿产资源由于过度开采, 产生了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进行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有助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对实现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 提出了实际的防治方案, 以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防治方案

参考文献

[1]安守林, 赵玉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2) .

[2]贾胡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与治理措施[J].门窗, 2015, (1) .

[3]乔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探讨[J].能源与节能, 2015, (1) .

实际环境 篇2

一、场地要求

本地基站主设备机房1间,包括天馈系统、WCDMA天线、GPS天线、抱杆、传输设备等。

二、仪器仪表及工具要求

1、驻波比测试仪

2、功率计

3、测试手机(可以测试CELLID、接收电平、发射功率)

4、做头工具(7/8馈线头)

5、卷尺(大于20米)

6、接头、转换头

三、考核项目

30分钟内完成测试馈线长度、测试馈线故障点、故障处理、功率测试、业务验证等过程。

时间不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做为未完成。项目A测试馈线长度、测试馈线故障点

测试制定馈线的馈线长度、驻波比,并保存测试记录。

项目B做馈线头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馈线故障点。

根据判断馈线的故障点,在故障点处将馈线锯断,重新做馈线接头。链接馈线,测试馈线长度和驻波比,并保存记录测试记录。

项目C测试天线口功率 馈线接头做好后,连接馈线、通知考官开启基站发射功率,测试天线口功率。

项目D业务测试

进行拨打测试,记录手机通话所在小区CELLID、频点、接收电平、发射功率。

项目E 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对设备出现的故障点进行现场排查和诊断;并对故障进行处理,恢复无线设备的正常通信。

四、考核规则

实际环境 篇3

关键词:热处理;松材线虫;生存环境;致死温度

中图分类号: Q958.112+.4;S43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123-03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Buhrer) Nickle]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能导致树木快速死亡,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度大,被世界各国列为头号植物检疫对象。该病自1982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后已成为我国较为严重的森林病害。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繁荣,木质包装已成为松材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1-2]。保证木质包装的有效处理成为抑制松材线虫扩散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中规定热处理必须使木材中心温度达到56 ℃,并持续30 min以上,在这个标准下能有效杀死木质包装中各类植物线虫。但近年全国多次发生在热处理过的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松材线虫的案例[3-5]。松材线虫属线虫纲生物,其对温度相当敏感,高温处理可以高效杀死线虫个体[6]。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松材线虫在其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将为热处理企业生产提供有效指导。近年来有许多关于松材线虫在水浴加热处理下致死温度的研究。有关文献报道,将松材线虫从木材中分离放在水浴环境下,当温度达51 ℃时处理1 min,线虫死亡率达到100%,静置2 h后无复活现象[7]。松材线虫在水浴环境下的致死温度与国际标准要求的温度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松材线虫寄生于木材中,水浴加热情况下松材线虫在水中的致死温度不能代表其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为进一步摸清楚热处理过程中松材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致死温度,本试验利用恒温恒湿箱等仪器模拟热处理窑开展此项研究[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线虫寄生于木材内,木材内的环境为线虫的实际生存环境。因不同含水率的木材在热处理中对松材线虫的致死产生一定影响[9-10],所以本试验选取松材线虫大量侵染的含水率约30%的马尾松病木为供试材料。

试验仪器有恒温恒湿箱、风速仪、水浴锅、双通道温度湿度检测仪(误差±0.5 ℃)、筛网、玻璃培养皿、线虫分离器、可调电源、检疫热处理模拟试验测控仪、奥林巴斯显微镜、人工气候箱等。

1.2 试验方法

为排除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厚度、气干密度、含水率对试验的影响,同时较准确检测木心温度,将含水率為30%且携带松材线虫的侵染病木劈剪成1 mm×1 mm×30 mm的细木条50 g作为试验材料,随机平均分成2份,标记为供试样(Ⅰ)和对照样(Ⅱ)。

在热处理过程中环境湿度对木材热量吸收有较大影响[10]。为了使试验条件更接近生产实际,根据热处理窑实际情况,拟设定40%、60%、80% 3个湿度梯度。本研究用粗细1 mm的病木进行热处理,环境湿度在试验过程中直接影响试验病木本身,因此,环境湿度直接影响试验材料木心湿度。当环境湿度为40%时,试验材料在处理过程中水分有散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接近热处理窑加湿设备停止工作的状态;当环境湿度为60%时,试验材料在处理过程中水分基本保持平衡或略有增加,该条件下接近热处理窑实际生产情况;当环境湿度达80%时,试验材料处理后含水率变化明显,在实际热处理生产过程中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在试验过程中对环境湿度80%的条件进行了删减。

为模拟热处理窑实际情况,在恒温恒湿箱内放置1台检疫热处理模拟试验测控仪,风速恒定为2.5 m/s,来模拟大窑热处理情况[11-13]。根据松材线虫死亡温度的研究文献和实际经验,恒温恒湿箱内温度参数设置为46、48、50、52、54、56、58、60、62、64、66 ℃ 11个梯度,环境湿度设定为40%、60% 2个梯度。国际标准中处理时间为30 min,根据文献研究得出病木中心温度到达环境温度所需要时间约为1 min[14-15],故热处理时间设定为31 min 。将供试样(Ⅰ)放入筛网内并放置在风速仪出风口处,将感温探头放置在筛网细木中,所测量的温度可视为木心温度。按照以上所述温度梯度,进行2组不同湿度的热处理试验,每组试验重复3次。处理结束后,将病木放入线虫分离器分离线虫,同时将对照样(Ⅱ)浸泡在线虫分离器进行线虫分离,静置24 h后镜下检测线虫存活情况,记录结果。若对照样(Ⅱ)中未发现活体松材线虫,将此组数据剔除。

为验证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与其他环境中致死温度的不同,本次研究增加了水浴热处理线虫液试验,重新验证线虫在非生存环境下热处理的致死温度。将水浴锅设置40、42、44、46、48、50 ℃ 6个温度梯度,在水浴锅内放置1个装有水的指形管,管内插入温度探头。待温度恒定后将线虫液滴入指形管内加热31 min后取出,倒入培养皿静置24 h后观察线虫的存活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40%湿度热处理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死亡温度

在湿度为40%时,按设定温度对供试样(Ⅰ)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每组试验3次重复,每次重复设定对照组。将处理后病木放入线虫分离器内静置8 h后,观察线虫液。结果表明,当筛网内探头温度(处理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2 ℃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无活虫存在(表1)。

2.2 湿度60%热处理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死亡温度

在湿度为60%时,设定11个温度梯度对供试样(Ⅱ)进行热处理,每组试验3次重复,每次重复设定对照组。将处理后病木放入线虫分离器内静置8 h后,观察线虫液。结果表明,当筛网内探头温度(处理病木木心温度)达到60 ℃时,持续加热31 min,线虫死亡率达100%,无活虫存在(表2)。

2.3 水浴热处理线虫液

水浴热处理线虫液,在水温达43 ℃,持续加热31 min后,线虫全部死亡(表3)。

3 结论与讨论

线虫在不同环境参数下致死温度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显示,热处理过程中线虫致死温度的敏感性受环境参数影响,在除湿度以外其他环境参数相同时,40%的环境湿度下的致死温度高于60%环境湿度。在相同湿度热处理条件下,线虫的致死率与处理温度呈正相关。在含水率约30%的线虫病木中,当环境湿度为40%时,木心温度升高至62 ℃后,病木中的线虫死亡率可达100%,可能由于病木在处理过程中水分的蒸发会带走热量,尤其对于厚度大的木材,表明在此条件下线虫在生存环境的致死温度为62 ℃。当环境湿度为60%时,木心温度达60 ℃后,病木中的线虫死亡率可达100%,在此条件下病木与环境中水分交换接近平衡,病木的处理条件更接近实际大窑热处理情况,表明在此条件下线虫在生存环境的致死温度为60 ℃。

水浴热处理线虫液的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升高至43 ℃时,线虫死亡率达到100%。由此可见,改变了线虫的生存状态后,环境湿度过大,线虫与周围环境的水分蒸发形成水分正交换,引起了致死温度的变化。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木材中心的湿度不可能达到70%以上。本试验中的水浴环境和湿度80%的高湿环境下线虫热处理致死温度无法反映线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下的致死温度,在水浴和高湿环境下得到的结果并非线虫在病木中的致死温度,对生产并无实际意义。而模拟热处理实际环境和线虫实际生存环境试验条件下得到的试验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线虫的实际致死温度,对实际生产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在本试验中,線虫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热处理30 min,其最低致死温度为58 ℃,高于国际标准的致死温度56 ℃。由此可知,在检疫热处理中执行国际标准时应考虑环境参数的影响。在实际热处理中,空气流动性、木材本身的性质等都对热处理效果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现有国际标准中未明确环境参数、具体步骤、操作要求等,可能会影响到实际处理效果,建议在国际标准修订时明确相关参数。目前有关热处理环境参数影响热处理效果的相关文献报道甚少,环境参数对线虫的致死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明旭. 日本松材线虫病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分析[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5):132-137.

[2]王仕利,曹福祥,王 猛,等. 松材线虫基因研究进展[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195-198.

[3]李一农,李芳荣,郑文华,等. 国外木质包装热处理除害失效原因分析[J]. 植物检疫,2005,19(5):283-286.

[4]张方文,于文吉,哈米提,等. 入境木质包装材料检疫除害处理现状与分析[J]. 包装工程,2007,28(10):20-23.

[5]熊延坤,王春林. 木质包装物的检疫问题[J]. 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1):39-41.

[6]杨振德,赵博光,郭 建. 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87-92.

[7]王 林. 松材线虫瞬间致死温度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2006(增刊1):8-10.

[8]郑光华,廖太林,李百胜,等. 进境木质包装湿度与携带线虫规律的探索[J]. 植物检疫,2004,18(4):198-200.

[9]王宏宝,李艳华,林何燕,等. 不同含水率木质包装材料对松材线虫存活率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63-66.

[10]戚龙君,宋绍袆,严振汾,等. 热处理杀灭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技术研究[J]. 植物检疫,2005,19(6):325-329.

[11]俞自涛,胡亚才,洪荣华,等. 温度和热流方向对木材传热特性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40(1):123-125,166.

[12]张瑞雪,曹 军,孙丽萍. 木材干燥窑内部风速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 森林工程,2010,26(1):25-28.

[13]刁秀明,王彦发,马秀华. 循环风速对木材干燥速度的影响[J]. 木材工业,1994,8(4):32-34.

[14]李贤军,张璧光,杨 涛,等. 木材干燥预热时间初探[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2):90-93.

实际环境 篇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是我校的一门通识基础课, 也是计算机学院省精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概念, 又要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技术、工具, 并且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特别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法, 这些方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 在这些教学方法中, 在课件设计方面普遍采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设计软件, 设计出的课件基本上以幻灯片方式全屏放映, 以这种课件为教学道具多少还会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而编程最怕的便是“纸上谈兵”。在几年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了, 课上也认真听讲了, 说起概念来也头头是道, 可是到上机写程序编译后却错误百出, 更有些学生上机房时一坐在电脑前便无所事事, 不知编程从何做起, 又有大部分的学生看不懂程序的英文编译错误提示, 同时, 在程序的格式缩进、变量和函数起名、大小写的使用、行末分号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目前课件的设计模式不适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有关,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那就是含知识内容的课件与实际编程开发环境相分离, 导致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衔接不及时、不直观, 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产生脱节, 容易遗忘,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面向C++语言的课件设计思路, 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利用插件技术开发了一套嵌入Microsoft 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 (IDE) 的课件设计平台, 基于该平台设计出的课件可以将C++语言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编程开发环境紧密结合, 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的最终目标处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使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课程的教学工作变得简单而有效。

2 课件平台设计

2.1 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 课件平台利用Visual C++6.0 (以下简称VC6.0) 中的ATL项目开发基于VC6.0集成开发环境下的插件, 以此插件为核心, 获取VC6.0编辑窗口中源代码, 通过文法分析技术解析源代码, 利用键盘的虚拟码转换模块和HOOK (钩子) 技术监听来自USB翻页笔的按键信息, 根据源代码分析结果和按键信息从课件内容数据库中获取知识点, 并以GDI+显示技术展现在用户屏幕上。

2.2 核心技术实现

2.2.1 嵌入VC6.0 IDE的插件开发

要实现C++课件与C++集成开发环境的集成, 就必须使用插件 (Add-in) 技术。插件是一种遵循统一的预定义接口规范编写出来的程序, 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通过接口规范对插件进行调用, 以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实现Add-in对象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VC6.0 ATL COM Wizard中的ATL对象Add-in Object来实现;第二种是利用Dev Studio Add-in Wizard来实现;第三种是手工写所有的代码, 主要是实现IDSAdd In接口。

本课件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实现, 具体是实现IApplication Events接口和IDSAdd In接口, 其中实现Iapplication Events接口是为操作Application对象, 比如New Document () 、Workspace Open () 等方法。而通过实现IDSAdd In接口, 将增加新的命令和工具条到VC6.0的IDE环境中去, 从而能操纵VC的IDE环境, 达到解析C++编辑器中源代码。

2.2.2 HOOK (钩子) 技术

为了实现课件的翻页功能, 本课件通过键盘钩子技术监视用户的键盘操作。HOOK技术是利用API来提前拦截并处理windows消息的一种技术, 它是一个处理消息的程序段, 通过系统调用, 把它挂入系统。每当特定的消息发出, 在没有到达目的窗口前, 钩子程序就先捕获该消息, 亦即钩子函数先得到控制权。这时钩子函数即可以加工处理该消息。

要实现Win32的系统钩子, 必须调用SDK中的API函数Set Windows Hook Ex来安装这个钩子函数, 这个函数的原型是

HHOOK Set Windows Hook Ex (int id Hook, HOOKPROClpfn, HINSTANCE h Mod, DWORD dw Thread Id) ;

其中, 第一个参数是钩子的类型;第二个参数是钩子函数的地址;第三个参数是包含钩子函数的模块句柄;第四个参数指定监视的线程。如果指定确定的线程, 即为线程专用钩子;如果指定为空, 即为全局钩子。其中, 全局钩子函数必须包含在DLL (动态链接库) 中, 而线程专用钩子还可以包含在可执行文件中。得到控制权的钩子函数在完成对消息的处理后, 如果想要该消息继续传递, 那么它必须调用另外一个SDK中的API函数Call Next Hook Ex来传递它。钩子函数也可以通过直接返回TRUE来丢弃该消息, 并阻止该消息的传递。

2.2.3 GDI透明位图显示技术

在通过插件技术完成了课件和集成开发环境的集成以及通过钩子技术完成了课件的翻页功能之后, 还需要利用绘制"透明"位图来达到课件内容和集成开发环境的人性化显示效果。绘制“透明”位图是指绘制某一位图中除指定颜色外的其余部分, 一般称这种颜色为“透明色”。通过将位图的背景色指定为“透明色”, 在绘制时, 不绘制这部分背景, 而仅绘制图像, 这样就可以将位图中图像透明地绘制到窗口上。

绘制“透明”位图的要害是创建一个“掩码”位图 (maskbitmap) , “掩码”位图是一个单色位图, 它是位图中图像的一个单色剪影。在Windows编程中, 绘图都要用到设备描述表, 需要创建两个内存设备描述表:位图设备描述表 (image DC) 和“掩码”位图设备描述表 (mask DC) 。位图设备描述表用来装入位图, 而“掩码”位图设备描述表用来装入“掩码”位图。在“掩码”位图设备描述表中制作“掩码”位图的方式是:先创建一个单色的Bitmap, 装入mask DC, 然后, 以“SRCCOPY”的方式将装有位图的位图设备描述表绘制 (Bit Blt) 到mask DC上。这样, mask DC的显示平面中的位图即是“掩码”位图。

一般情况下, 绘制“透明”位图的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位图设备描述表以“SRCINVERT”的方式绘制 (Bit Blt) 到显示设备描述表上;

步骤2、"掩码"位图设备描述表以“SRCAND”的方式绘制 (Bit Blt) 到显示设备描述表上;

步骤3、再将位图设备描述表以“SRCINVERT”的方式绘制 (Bit Blt) 到显示设备描述表上。这样除"透明色"外的其余位图部分 (图像部分) 就被绘制到窗口上了。

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的显示函数Bit Blt的原型和说明如下:

BOOLBit Blt (intx, inty, intn Width, intn Height, CDC*p Src DC, intx Src, inty Src, DWorddw Rop) ;

函数的参数说明如下:intx表示贴到目的地的左上角X坐标;inty表示/贴到目的地的左上角Y坐标;intn Width表示贴到目的地的区域宽度;intn Height表示贴到目的地的区域高度;CDC*p Src DC表示存储源位图的设备描述表;intx Src表示源位图的左上角X坐标;inty Src表示源位图的左上角Y坐标;DWORDdw Rop为柵格运算标志。

3 平台运行效果及其实践意义

3.1 新旧课件的效果图对比

从新旧课件的界面 (图2和图3) 的对比上不难看出, 原先使用的课件在授课时将全屏覆盖实际的集成开发环境, 需要频繁地切换视图, 影响教学效果, 而从本文设计的课件效果图上看, 课件内容与集成开发环境融合在一个视图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示和谐统一, 有利于教学效果。

3.2 实践意义

本项目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主要包括:

(1)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能够对各种编译错误即时提示和解析, 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比较各种在实际编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将教学内容充分集成到开发环境中, 保留了课件内容的直观性、真实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是许多高校中作为专业或通识基础课都要开设的, 对于这类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 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或者现在常用的全屏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 很难直观地、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源程序在实际集成开发环境中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过程。本文提出的课件设计方法能够将编程语言的知识内容直接在开发环境中显示出来, 不仅学生可以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作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或替换手段, 能够在课件中列举大量典型的源程序实例, 配合详细、生动的讲解, 则一定能有效克服上述缺陷,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谈V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 (3) .

[2]陶文金, 敬茂华.基于HOOK进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16) .

实际环境 篇5

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概述

与各种商业、体育、娱乐、庆祝及宣传活动所产生的声音一样, 一些家用电器或小型机械及燃放爆竹等声音都属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可能对其他无关人士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与干扰, 应利用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与整治。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区、机关等建筑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 强烈的噪声污染可能对这些建筑当中的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如学校当中的学生, 长期的噪声污染可能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产生干扰, 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2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工作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噪声监测工作虽然不是高危职业, 但为了保证监测人员的身心健康及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进行噪声监测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才可以进行正式的噪声监测工作。在实际的监测过程当中, 每个点位的测量也至少要安排两个人同时参加作业。

2.2噪声监测工作是一个高度精细化的工作, 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 实施监测的噪声频谱分析仪的精度要保持在2级以上, 尽量避免监测误差, 并把必须出现的误差值控制在2d B以内。噪声监测所使用到的传声仪是一种精密传感器, 为了避免其膜片受到损坏, 严禁工作人员直接触碰。在每个仪器正式投入使用前, 都最好先预热5分钟, 在温度较高或是测量等级比较低的情况下最好能使预热时间延长到10分钟或是以上。在进行噪声的多点同步监测时, 所使用的监测仪器最好保持同一个型号, 以避免不必要的监测误差。

2.3在正式进入监测工作前, 监测人员一定要根据监测场地的温度和温度变化, 对各项监测设备进行反复检查与现场校准, 在确保无误差或是误差在0.5d B以内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监测, 否则就会失去监测意义。

2.4在进行噪声监测工作时, 还要对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 雪天、雨天或雷电天气都不适合监测的进行。另外, 还要注意监测时候的风速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一般要确定风速在低于5m/s才可以进行监测, 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可采取使用“F”快档, 采样间隔不大于1秒等措施, 必要时可自行装上防风罩。

2.5测点位置:在受到外来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影响的居所外1m处, 或办公建筑物外1m (如窗外1m) 高1.2m以上, 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得小于1m处设测点, A计权、快挡、间隔时间1s。如室外采样不方便, 传声器应置于所受影响的居室中部, 指向声源方向。噪声排污标准值低于所在区域10d B (A) , 夜间频繁出现的噪声 (如风机) 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 B (A) , 夜间偶尔出现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 B (A) 。

2.6对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内, 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位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情况下, 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 卧室等A类房间的室内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不得超过40分贝, 夜间不得超过30分贝。

2.7测量时间选择, 稳态噪声测定1min的等效A声级;非稳态噪声 (声源起伏大于3d B) 要选择被测声源有代表性的时段进行测量, 一般测定时间为5~10min。

2.8背景噪声测定:测量不受被测声源影响, 其他环境不变条件下的等效声级, 测量时间与被测声源测量时间相同。

2.9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的测定要用频谱分析: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 测点应距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距外窗1m以上, 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被测房间内的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的声源 (如电视机、空调机、排气扇以及镇流器较响的日光灯、运转时出声的时钟等) 应关闭。

3对干扰监测工作进行的各种因素的解决

噪声测量要注意减少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如注意避免或减少反射声、风力、颤动、背景及人为噪声等影响。

3.1反射声的消除。当测量现场附近物体的尺寸大于声波的波长时, 物体就会对声波产生反射。为避免对测量的影响, 应使这种物体远离声源及传声器 (3.5m以上) 或在选择测点时尽可能使噪声源的直达声大于反射声10d B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 反射声的叠加可忽略不计。

3.2风力影响的消除。风本身是一种噪声, 因此最好在无风天气测量。测量时, 风力<4级 (5.5m) , 可用防风罩套住传声器;风力>4级, 则不宜进行测量。

3.3振动和颤动噪声的消除。在操作噪声仪时应轻拿轻放, 特别是在按启动键时, 应避免振动引起的电脉冲造成测量瞬时值偏离。另外, 倍频程声压级120d B以上的强噪声可引起测量仪器机壳振动, 这种振动传导给传声器会引起颤噪声。为避免颤噪声的干扰, 可将测量仪器与噪声场隔离, 即用长电缆连接传声器和声级计主体。

3.4背景噪声的消除。背景噪声 (本底噪声) 在测量时也会叠加在被测噪声之中, 只是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若被测噪声各频带的声压级大于背景噪声声压级10d B时, 背景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5其他噪声的排除:测量过程中凡是自然社会可能出现的声音 (如:叫卖声、群众出于好奇围观说话声、小孩哭声、鸣笛声等) 可造成测量值偏高, 应视作异常噪声而予以排除。测量时也应避免说话和人员走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的快速提高及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 噪声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当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深入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 还应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尽量把监测误差降到最低, 促进我国社会生活噪声的监测及整治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儿, 盛晔.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控制及其管理[J].声学技术, 2010 (05) .

[2]张佳雨, 姜晔.水中总氮测定相关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 .

上一篇:办公室运动健身下一篇:串口通信论文